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通信基础重点课后习题解答

移动通信基础重点课后习题解答

移动通信基础重点课后习题解答
移动通信基础重点课后习题解答

移动通信基础重点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只考填空题,大家自己翻书看吧。。

第二章

2.1无线电波传播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P18

地面波传播:传播损耗随着频率升高而急剧增加,传播距离迅速减小。天波传播:以短波方式为主,可进行数千公里的远距离传播。由于电离层的随机变化,天波传播的衰落现象严重。

直射波传播:主要以VHF/UHF频段为主

地面反射波:容易与直射波形成干涉进而影响信号传播。

2.2自由空间传播的特点?P19

电波的传播不存在反射、折射、绕射、色散及吸收等现象,而且传播速率等于真空中光速。

2.3计算路径损耗,见教材P20

2.6什么是大气折射效应?有哪几种类型?P23-24

在对流层中大气折射率随着高度不同也会跟着变化,这导致电波在对流层传播时会不断折射,从而使传输轨迹弯曲,这种现象称之为大气折射。

电波传播在大气中的折射分为三类:A无折射,B负折射,C正折射(又可分为标准大气折射、临界折射、超折射三类)

2.7什么是等效地球半径?为什么要引入此概念?标准大气的等效

球半径是多少?P23-24

等效地球半径是指电波在以等效地球半径Re为半径的球面上空沿直线传播与电波在实际地球上空沿曲线传播等效。

实际中电波传播很难忽略大气折射的影响,为方便计算,工程上采用等效法处理,即将电波弯曲传播等效成直线传播,此时就要用到等效地球半径的概念。

标准大气折射下等效地球半径Re=8500km

2.13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的特点?P28-29

移动信道是一种时变信道,无线电信号通过移动信道时会遭受来自不同途径的衰减损害,陆地移动信道的主要特征是多径传播。

2.14计算最大多普勒频移,见P30

2.17计算衰落率,见P32-34

2.18什么时候遭受平坦衰落?什么时候遭受频率选择性衰落?P35 发生什么样的衰落由信号和信道两方面因素决定,对于移动信道来说,存在一个相关带宽。当信号带宽小于相关带宽,则发生非频率选择性衰落,即平坦衰落;反之则发生频率选择性衰落。

第三章

3.1分析移动通信领域对调制解调技术的要求?P45

A要有高的频带利用率和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能力

B要求在恶劣的信道环境下,输出信噪比较大或误码率较低

C应使用高效率的放大器

3.2 QPSK、OQPSK调制的星座图和相位转移图的异同?P50-52 QPSK、OQPSK星象图一样,只是oqpsk的相位变化不会出现pi。而Pi/4 QPSK得星象图与qpsk的差别是整体偏移pi/4

3.3 MSK调制和FSK调制的区别与联系?P56

区别:FSK:频移键控,其相位通常是不连续的。MSK:最小移频键控, 其相位始终保持连续不变的一种调制。

联系:MSK是在FSK基础上对FSK信号作某种改进,是调制系数为0.5 的连续相位的特殊FSK

3.7与MSK调制相比,GMSK调制信号的功率谱为什么会得到改善?P58 GMSK多了一个预调制高斯脉冲成形滤波器。高斯脉冲相当于对信

号有一个LPF的作用,平滑了MSK信号的相位曲线,使得发射频谱上的旁瓣水平大大降低,因此GMSK的功率谱可以更加集中,频谱利用率更高。

3.8矩形QAM星座和圆形QAM星座有何异同?P64

信号点的分布成方型,称之为方形QAM;信号点的分布成星形,称之为星形QAM。星形QAM只有两个振幅值,而方形有三种振幅值。星形QAM只有8种相位,而方形QAM有12种相位。这两点使得在衰落信

道中,星型16QAM比方型16QAM更具有吸引力。

3.10 OFDM调制方式和传统调制方式有何异同?它的优缺点是什么?P71

OFDM技术主要有如下几个优点:

首先,抗衰落能力强。OFDM把用户信息通过多个子载波传输,在每个子载波上的信号时间就相应地比同速率的单载波系统上的信号时间长很多倍,使OFDM对脉冲噪声

(ImpulseNoise)和信道快衰落的抵抗力更强。同时,通过子载波的联合编码,达到了子信道

间的频率分集的作用,也增强了对脉冲噪声和信道快衰落的抵抗力。因此,如果衰落不是特

别严重,就没有必要再添加时域均衡器。

其次,频率利用率高。OFDM允许重叠的正交子载波作为子信道,而不是传统的利用保护频带分离子信道的方式,提高了频率利用效率。

再者,适合高速数据传输。OFDM自适应调制机制使不同的子载波可以按照信道情况和噪音背景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当信道条件好的时候,采用效率高的调制方式。当信

道条件差的时候,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调制方式。再有,OFDM加载算法的采用,使系统可

以把更多的数据集中放在条件好的信道上以高速率进行传送。因此,OFDM技术非常适合高

速数据传输。

此外,抗码间干扰(ISI)能力强。码间干扰是数字通信系统中除噪声干扰之外最主要的干扰,它与加性的噪声干扰不同,是一种乘性的干扰。造成码间干扰的原因有很多,实际上,

只要传输信道的频带是有限的,就会造成一定的码间干扰。OFDM由于采用了循环前缀,对

抗码间干扰的能力很强。

OFDM技术的不足之处包括以下方面:

对频偏和相位噪声比较敏感。OFDM技术区分各个子信道的方法是利用各个子载波之间严格的正交性。频偏和相位噪声会使各个子载波之间的正交特性恶化,仅仅1%的频偏就会使

信噪比下降30dB。因此,OFDM系统对频偏和相位噪声比较敏感。

功率峰值与均值比(PAPR)大,导致射频放大器的功率效率较低。与单载波系统相比,由于OFDM信号是由多个独立的经过调制的子载波信号相加而成的,这样的合成信号就有可

能产生比较大的峰值功率,也就会带来较大的峰值均值功率比,简称峰均值比。对于包含N

个子信道的OFDM系统来说,当N个子信道都以相同的相位求和时,所得到的峰值功率就是

均值功率的N倍。当然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情况,通常OFDM系统内的峰均值不会达到这样

高的程度。高峰均值比会增大对射频放大器的要求,导致射频信号放大器的功率效率降低。

负载算法和自适应调制技术会增加系统复杂度。负载算法和自适应调制技术的使用会增加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复杂度,并且当终端移动速度每小时高于30公里时,自适应调制技术就

不是很适合了。

与其他载波调制方式的比较

不同的无线载波调制方式有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在不同距离上传输不同数据量的能力。以下提及的载波调制方式已被运用到各种无线技术中,正交频分复用与他们相比的区别分别为:

(一)固定频率

在一个特定的频段范围(通常非常窄)内传播信号的方式。通过此方式传输的信号通常要求高功率的信号发射器并且获得使用许可。如果遇到较强的干扰,信道内或者附近的固定频率发射器将受到影响。对于许可证的要求就是为了减少相邻的系统在使用相同的信道时产生的干扰。

(二)跳频扩频

使用被发射器和接收器都知晓的伪随机序列,在很多频率信道内快速跳变以发射无线电信

号。FHSS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一旦信号在某信道中受阻,它将迅速再下一跳中重新发送信号。

(三)直接序列扩频

在设备的特定的发射频率内以广播形式发射

信号。用户数据在空间传送之前,先附加“扩频码”,实现扩频传输。接收器在解调制的过程中将干扰剔除。在去除扩频码、提取有效信号时,噪声信号同时剔除。

(四)正交频分复用

同时在多个子载波频率上以广播形式发射信

号。每个子载波的带宽都很窄,

可以承载

高速数据信号。OFDM适用于严酷的信道条件。

由于OFDM具有较高的复杂度,有

很多

方式来抗干扰。对窄带干扰的抗干扰能力也不

错,因为大量的正交的子载波和

与DSSS

相似的信道编码机制。

第四章

4.1简述线性均衡与非线性均衡的异同?P82

线性与非线性均衡技术的差别主要在于均衡器的输出被用于反馈控制的方法。通常,模拟信号通过接收机中的判决器,然后由判决器进行限幅或阀值操作,并决定信号的数字逻辑值d(t)。如果d(t)未被用于均衡器的反馈逻辑中,那么均衡是线性的;反之,如果d(t)被应用于反馈逻辑中并帮助改变了均衡器的后续输出,那么均衡是非线性的。

4.3分集技术的种类及各种分集技术的优势与适用范围?P91-92

A空间分集

要求在基站处的分集天线之间必须隔得相当

远,通常是波长的几十倍,才能

实现信号

的非相关。

空间分集接收的优点是分集增益高,缺点是还

需另外单独的接收天线。

B极化分集

极化分集实际上是空间分集的特殊情况,其分

集支路只有两路,而且要求支路

信号是

正交的,天线可以使用一个。在移动环境下,

两副在同一地点,极化方向相互

正交的天

线发出的信号呈现出不相关的衰落特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它只需一根天线,结构紧

凑,节省空间,缺点是它的分集

接收效果

低于空间分集接收天线,并且由于发射功率要

分配到两副天线上,将会造成3dB

的信

号功率损失。分集增益依赖于天线间不相关特

性的好坏,通过在水平或垂直方

向上天

线位置间的分离来实现空间分集。

C角度分集

使电磁波通过几个不同路径,并以不同角度到达接收端,而接收端利

用多个方向性尖锐的接收天线分离出不同方向来的信号,由于这些分

量具有相互独立的衰落,因而实现角度分集。

D频率分集

要求频率之间的间隔足够大,大于相干带宽,这样在接收端才可以得

到衰落特性不相关的信号。

频率分集与空间分集相比较,其优点是在接收端可以减少接受天线及相应设备的

数量,缺点是要占用更多的频带资源,所以,一般又称它为带内(频带内)分集,

并且在发送端可能需要采用多个发射机。

E时间分集

要求时间间隔足够远,大于信道的相干时间,以保证各次接收到的信号具有独立

的衰落环境,从而产生分集效果。由于相干时间与移动台的速度成反比,所以当

移动台静止时,时间分集基本上没有用处。

时间分集与空间分集相比较,优点是减少了接收天线及相应设备的数目,缺点是

占用时隙资源增大了开销,降低了传输效率。

4.5比较各种典型的合并技术的合并增益,并且说明各自的应用方式?P93-94

A选择式合并、

选择式合并系统采用选择式合并技术时,

N 个接收机的输出信号先送入选

择逻辑,

选择逻辑再从N 个接收信号中选择具有最高

基带信噪比的基带信号作为输

出。每增

加一条分集支路,对选择式分集输出信噪比的

贡献仅为总分集支路数的倒数

倍。

合并增益为接收机N的倒数之和。

B最大比合并、

在接收端由多个分集支路,经过相位调整后,按照适当的增益系数,同相相加,再送入检测器进行检测。在接受端各个不相关的分集支路经过相位校正,并按适当的可变增益加权再相加后送入检测器进行相干检测。

在做的时候可以设定第i个支路的可变增益加权系数为该分集之路的信号

幅度与噪声功率之比。

最大比合并方案在收端只需对接收信号做线性处理,然后利用最大似

然检测即可还原出发端的原始信息。其译码过程简单、易实现。

合并增益与分集支路数N 成正比。

C等增益合并

增益合并也称为相位均衡,仅仅对信道的相位

偏移进行校正而幅度不做校正。

等增益

合并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最佳合并方式,只有假

设每一路信号的信噪比相同的情

况下,

在信噪比最大化的意义上,它才是最佳的。它

输出的结果是各路信号幅值的叠

加。

在合并增益上,当N (分集重数)较大时,等增益合并与最大比值合并后相差不多,约仅差1dB 左右。等增益合并实现比较简单,其设备也简单。

4.6说明几种信道编码的分类??P96-97

按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检验关系,可分为线性码与非线性码。按照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间的约束方式不同,可分为分组码和卷积

码。

按照信息码元在编码后是否保持原来的形式不变,可分为系统码与非系统码。

按照对错误的处理方式,可分为检错码与纠错码。。

4.9理解应用智能天线的工作原理,说明智能天线的技术特点和主要分类,并且指出不同类别智能天线技术的不同,分析各自的应用领域。。。。。P104

A自适应天线波形约束技术

B用于基站的智能天线

C用于手机的智能天线

第五章

5.1语音编码技术的类型?特点是什么?P114

语音编码技术又可分为波形编码、参量编码和混合编码三大类。

波形编码是对模拟语音波形信号经过取样、量化、编码而形成的数字语音技术。为了保证数字语音技术解码后的高保真度,波形编码需要较高的编码速率,一般在16~64kbps,可对各种各样的模拟语音波形信号进行编码均可达到很好的效果。它的优点是适用于很宽范围的语音特性,以及在噪音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实现所需的技术复杂度很低而费用中等程度,但其所占用的频带较宽,多用于有线通信中。波形编码包括脉冲编码调制(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增量调制(DM)、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CVSDM)、自适应变换编码(ATC)、子带编码(SBC)和自适应预测编码(APC)等。

参量编码是基于人类语言的发声机理,找出表征语音的特征参量,对特征参量进行编码的一种方法。在接收端,根据所收的语音特征参量信息,恢复出原来的语音。由于参量编码只需传送语音特征参数,可实现低速率的语音编码,一般在1.2~4.8kbps。线性预测编码(LPC)及其变形均属于参量编码。参量编码的缺点在于语音质量只能达到中等水平,不能满足商用语音通信的要求。对此,综合参量编码和波形编码各自的优点,即保持参量编码的低速率和波形编码的高质量的长点,又提出了混合编码方法。

混合编码是基于参量编码和波形编码发展的一类新的编码技术。在混合编码的信号中,既含有若干语音特征参量又含有部分波形编码信息,其编码速率一般在4~16kbps。当编码速率在8~16kbps范围时,其语音质量可达商用语音通信标准的要求,因此混合编码技术在数字移动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混合编码包括规则脉冲激励—长时预测—线性预测编码

(RPE-LTP-LPC)、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编码(VSELP)和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CELP)等。

5.2对适用于移动通信的语音编码技术有哪些要求?如何达到?

P114-115

什么样的语音编码技术适用于无线移动通信,这主要取决于无线信道的条件。。由于频率资源十分有限,所以要求编码信号的速率较低。考虑到移动信道的衰落将引起较高的信道误比特率,因而编码应有较好的抗误码能力。另外,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还应有较好的语音质量和较短的时延。算法复杂度应适中,易于实现。

混合编码适合于数字移动通信。

5.3波形编码的理论依据?奈奎斯特速率?P117

理论依据是抽样定理。

在进行模拟/数字信号的转换过程中,当采样

频率fs.大于信号中最高频率

fmax的

2倍时(fs.max>=2fmax),采样之后的数字信号

完整地保留了原始信号中的信

息。Fs称

为奈奎斯特速率。

5.4计算量化信噪比P118-119

5.7线性预测技术的基本原理?P125

线性预测的基本思想:语音信号的每个取样值能

够用过去若干个取样值的线性组合

(预测值)

来逼近。可以根据已有采样点按照线性函数计算

未来某一离散信号。

线性预测编码基于线性预测技术,在发送端进行

语音分析,在接收端进行语音合成。

5.8 GSM采用的规则码激励长期预测编码(RTE-LTP)的编码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P128

第六章

6.1为什么会存在同道干扰?带来的影响?P144

同道干扰是指所有落在接收机通道内与有用信号频率相同的无用信号的干扰。通常是由频率复用引起的,与选择性衰落关系密切。

造成同道干扰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意外发射、缺乏水平和垂直极化识别或天线旁瓣的辐射溢出,也可能由同频谱的其他授权用户造成。所有的信号干扰都会造成SNR的降低。

6.3何为同频道再用?再用系数取决于哪些因素?P144-145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在相隔一定距离后,要重复使用相同的频道,这种方法称为同频道再用。

再用系数取决于同频道再用距离D与小区半径r之比。

6.4组网技术包括哪些主要问题?P142

讨论组网问题时不仅要考虑移动信道本身的特性,还需要考虑一下问题:干扰对移动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区域分配和覆盖对移动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多址接入技术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网与核心网;信令系统;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技术。

6.5多址接入协议?常用有哪些?P153-154

所谓多址接入协议,就是在一个网络中,解决多个用户如何高效共享

一个物理链路资源的技术。分类如下:

A固定分配多址接入协议:用户接入信道时,用户独享专门分配的资源(频率、时隙等)。

B随机分配多址接入协议:用户随时接入信道,并且可能不顾及其他用户是否在传输,当有多个用户接入时,在信道资源使用上可能会存在冲突。

C:基于预约的多址接入协议:在数据分组传输前,进行资源预约,一旦预约到资源(频率、时隙),则可进行无冲突传输。

6.6在TDMA多址方式中,上行链路的帧结构和下行链路的帧结构有何区别?P153-154

GSM中的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一个物理信道就为一个时隙(TS),而逻辑信道是根据BTS与MS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的不同而定义的不同逻辑信道。这些逻辑信道映射到物理信道上传送。从BTS 到

MS的方向称为下行链路,相反的方向称为上行链路。

上行链路的结构与下行的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有一个时间的偏移,也就是说上下行的TS2是在不同时间出现,时间偏移约为3个时隙。

6.7为什么说最佳的小区形状是正六边形?P148

在服务区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正六边形的小区形状最接近理想的圆

形,

用它覆盖整个服务区所用的基站数量最少,也就最经济。

6.9中心激励?顶点激励?采用顶点激励有什么好处?二者在信道

置上有何不同?P149

“中心激励”就是在每个小区中基站可设在小区的中央用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顶点激励”就是将基站设计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基站采用三副120°扇形辐射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三个

相邻小区的各三分之一区域每个小区由三副120°扇形天线共同覆盖.

顶点激励的优点:可以减少系统的同道干扰采用多副天线也消除了小区内障碍物的阴影区.

信道的配置:顶点激励主要采用等频距配置法中心激励主要采用分组配置。

6.10什么叫信令?信令的功能?P156

通讯设备之间任何实际应用信息的传送总是伴随着一些控制信息的传递,它们按照既定的通讯协议工作,将应用信息安全、可靠、高效地传送到目的地。这些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叫做协议控制信息,而在电

信网中叫做信令(Signal)。

总之,信令实际上就是一种用于控制的信号。

6.11什么叫越区切换?包括哪些主要问题?软切换和硬切换的差别?P174

越区切换指的是当一个正在通信的移动台由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为了保证通信上的连续,而被系统要求从正在通信的小区的某一个信道上切换到所进入小区的另一信道的过程,。

越区切换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1)越区切换的准则,也就是何时需要进行切换;(2)越区切换如何控制;(3)越区切换时的信道分配。

越区切换分为两类:硬切换和软切换,硬切换是指在新的连接建立以前,先中断旧连接,而软切换是只是既维持旧的连接,又同时建立新的连接,并利用新的链路的分集合并来改善通信质量,当新基站建立可靠连接之后再中断旧链路。

第七章

不考!!!

第八章

8.1论述数字蜂窝系统比模拟蜂窝系统能获得更大通信容量的原

因?P161

CDMA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码分多址系统,全部用户共享一个无线信道,用户信号的区分只是所用码型不同,同故当系统的符合满载时,另外增加少量用户,只会引起语音质量的轻微降低,或者说信干比降低,而不会出现阻塞现象。同时 CDMA 系统采用扩频方式,可以在较低的信噪比前提下,获得正常的通信信道。相同频率宽度下,CDMA 可以获得较多的信道。

这与FDMA模拟蜂窝系统级TDMA数字蜂窝系统都不同。在FDMA 和TDMA中,当全部频道或时隙被占满以后,哪怕只增加一个用户也不可能,可用资源其实比CDMA 小很多。

8.2 GSM系统通信安全性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了哪些抗干扰措施?P223

答:安全性:鉴权、加密、设备识别和用户识别码保密。鉴权是为了确认移动台的合法性,加密是为了防止第三者窃听,设备识别是为了确保系统中使用的设备不是盗用的或非法的设备,用户识别码保密是为了防止非法窃听进而盗用 IMSI。

抗干扰:1、自适应均衡抵抗多径效应造成的时散现象 2、卷积编码纠随机干扰 3、交织编码抗突发干扰 4、跳频技术躲避干扰 5、间断传输减少干扰,提高系统容量。

8.4说明CDMA蜂窝系统采用功率控制的必要性及功率控制的要求?P159

在 CDMA 系统中,功率控制被认为是所有关键技术的核心,其控制的范围和精度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如偏差过大,不仅系统容量迅速下降,通信质量也急剧下降。

CDMA 功率控制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克服反向链路的远近效应;另一个是在保证接收机的解调性能情况下,尽量降低发射功率,减小对其他用户的干扰,增加系统容量。

8.5什么叫开环功率控制?什么叫闭环功率控制?P234

闭环功率控制是指发射端根据接收端送来的反馈信息对发射功率进行控制的过程。而开环功率控制不需要接收端的反馈,发射端根据自身测量得到的信息对发射功率进行控制。

8.6说明正向传输信道和反向传输信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P158+235

CDMA蜂窝通信系统中,用户之间的信息传输是由基站进行转发和控制的。为了实现双工通信,正向传输和反向传输各使用一个频率,即通常所谓的频分双工。无论正向传输或反向传输,除去传输业务信息外,还必须传送相应的控制信息。为了传送不同的信息,需要设置相应的信道。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综合试题大杂烩

填空题 1,在将小区的CellBarred设置为notbarred和CellBarQualify设置为false,此时小区的重选优先状态处于普通状态。 2,激活TCH分配排队等候功能,可降低过忙小区的拥塞率,并提高小区话务承载能力。代价是延长接续时间和占用部分SDCCH资源。 3,在双频网络中,移动台通过向系统发送 early class mark 消息,来确认移动台是否具有双频能力。问答题: 1,衡量功率控制的效率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如果发现功率控制效率不高,请提供两种解决方法。 通过在忙时进行Abis数据采集及分析,如果在市区移动台处于最大发射功率的概率高于60%,则说明功率控制效率低 可以使用北电的专有算法。 或者调整L1M的测量平均处理周期,或者调整功率控制触发上下门限。 2,请列出至少四种类型的HANDOVER,并列出六种触发HANDOVER的原因。 HANDOVER 类型: Intra Cell handover, Inter BSC handover, Intra BSC handover, Inter Msc handover 触发HANDOVER的原因: 1、定向重试 2、信号电平 3、信号质量 4、功率预算 5、距离 6、话务量 7.维护 填空题: 1,为了削除位于两个LAC区边界及市区因受传播条件所制而引起的乒乓小区重选现象,我们可 以对小区设置小区重选滞后参数 cellReselectHysteresis ,该参数设置越大,小区重选机会越小。2,我们在进行Driver Test时,可以通过观看测试窗口中的测量参数来判断通话是在什么信道上进行的,当ARFCN与BCCH频点一致,则表明通话占用 BCCH 信道,反之,占用 TCH 信道。 3,在综合跳频系统中,设计人员主要通过调整天线倾角以及优化分配HSN和 MAIO 来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的。 问答题: 1,功率控制的目的是什么?北电采用了哪几种功率控制算法? 答:功率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通话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发信功率,从而有效地降低网络平均干扰电平,并节省手机电池。 北电采用的功率控制算法有:步进功率控制(Step by step power control) Pc1算法 直接功率控制(One shot power control) Pc2算法移动台的功率控制(enhance one shot power control) Pc3算法 2,请列出至少4个可抑制乒乓切换的网络参数。 答: 1. hoMargin 2. hoMarginDist 3 hoMarginRxLev 4 hoMarginRxQual 填空题: 1。在GSM系统中,话音质量总共分为 8 个等级,其根据是比特差错率BER 。 2。在无线电波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两种衰落:快衰落(瑞利衰落〕和慢衰落,其中快衰落(瑞利衰落〕是由于多径传播所引起的电波损耗,它包括选择性衰落和平坦衰落,而慢衰落则是由于地形的起伏及障碍物所引起的衰落。 3。请列出至少3种降低干扰的方法:功率控制PC,跳频FH,不连续发射DTX,分集DIVERSITY,天线倾角DOWNTILT 等。 4。GSM900系统规定同频复用的最小C/I比是 9dB ;临频复用的最小C/I比是-9dB。 5。20瓦的功率等于 43 DBm,2瓦的功率等于 33 DBm。 6。请指出至少3种分集方式:时间分集,频率分集,空间分集,多径分集,相位分集。 7。GSM系统中时间提前量的一个单位对应空间传播的距离应是 550m 。 8。对于GSM系统,手机在通话状态中每 480 ms向网络提供一次测量报告,其中包含了4个TCH复帧。9。在网络优化过程中,可以通过拨打测试(路测或CQT〕,网管中心数据或用户申告收集关于网络性能的数据。 10。请列出至少4种切换的原因:功率预算(POWER BUDGET〕,通话质量,接收电平,干扰,距离,速度,强制切换等。 简答题:

《移动电子商务》课程标准

《移动电子商务》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移动电子商务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专业 教学模式:“教、学、做” 一体化教学 计划学时:3 6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移动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作为髙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和了解移动电子商务的各种基本问题,如移动电子商务概念,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移动电子商务价值链及其应用模式,移动电子商务交易服务等。 本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突出3G时代的到来给电子商务带来的新的变化和契机,让学生能与时俱进的将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运用到務动商务活动中,重在探讨和研究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 《移动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学习该课程应以电子商务基础、计算机及应用、网络基础、电子支付等课程为基础进行学习,同时为今后走上实际工作岗位,为企业提供好的移动商务解决方案起到很好的实践应用作用。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 由于移动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新的发展领域,针对移动电子商务知识更新快、新业务不断涌现等特点和学生对相关专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知识的学习而设计。旨在通过提髙学生移动通信基础知识,熟悉移动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移动电子商务业务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2.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移动电子商务本身的特点,将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描述移动电子商务的产生以及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介绍移动电子商务的主要工作流程和模式,以及需要依托那些相关技术和网络平台,最后了解移动电子商务目前的法律环境和企业遇到的相关问题,用并种成功的案例来串联所学的主要内容,在考核时,以学生为主来为相关行业或企业提供自己的移动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移动电子商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具体包括: (1)移动营销能力 (2)移动信息服务能力 (3)移动增值业务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移动电子商务安全关立 (5)移动电子支付、移动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6)客户服务和商务接待 (7)移动电子商务的管理 2.知识目标 (1)了解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

移动通信期末考试

1、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1、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2、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 3、可利用的频谱资源有限,而所需业务却与日俱增; 4、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 5、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2、移动通信分类: 1、按多址方式: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 2、按工作方式: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半双工; 3、按信号形式:模拟网、数字网。 3、数字通信的优点:1、频谱利用率高,利于提高系统容量;2、提供多种业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3、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经衰落能力强; 4、能实现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 5、通信安全保密; 6、能降低设备成本 4、区群:把若干相邻的小区按一定的数目划分 5、频率再用:在某个小区使用的频率在间隔一个或多个小区后被重新使用的一种蜂窝组网技术 6、小区分裂:移动通信网初期,各小区大小相等,容量相同,随着城市建设和用户数的增加,用户密度不再相等。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在高用户密度地区,将小区面积划小,使每个小区分配的频道数增多,满足话务量增大的需要,这种技术称为小区分裂。 7、越区切换:将当前正在进行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从当前基站转移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 8、阴影效应:由大型建筑或者其他物体遮挡在电波传播的区域中产生传播的半盲区; 9、远近效应:由于接收用户的随机移动性,移动用户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也是在随机变化。若移动用户发射信号功率一样,那么到达基站时信号的强弱将不同,离基站近的信号强;

10、多径效应:由于接受处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接收到的信号不仅有直射波的主径信号,还有从不同建筑物反射以及绕射来的多条不同路径信号,由于强弱相位不一样,产生的各路径信号的矢量和导致盲区和半盲区; 11、多普勒效应:由于接收用户处于高速移动中时传播频率的扩散而引起的其扩散程度与用户运动程度成正比,这一现象产生在高速(>70km/h)车载通信中,而对于慢移动的步行和准静态通信,则不予以考虑。 12、分集接收:是接收端对它收到的多个衰落特性相互独立的信号进行特定的处理,以降低信号电平起伏的办法。 13、慢衰落:在信号电平发生快衰落的同时,其局部中值电平还随地点、时间及移动台速度作比较平缓的变坏,其衰落周期以秒级计 14、分集方式:宏分集(主要用于蜂窝通信系统,用于慢衰落,又称多基站分集)、微分集(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极化分集、场分量分集、角度分集、时间分集)(时间、空间、频率作用快衰落) 15、分集的两重含义:分散传输;集中处理 16、合并方式:选择式合并、最大比值合并(最佳)、等增益合并(适中)。 17、组网技术解决的几个方面: 1、采用什么样的多址技术, 2、设置多少基站, 3、采用什么样的网络结构, 4、如何实现有效的越区切换, 5、采用什么样的信令系统 18、移动通信发展:模拟450Mhz、数字900~1800MHZ、3G移动通信、4G个人通信。 19、多址方式的分类:1、频分多址(FDMA):将给定的频谱资源划分为若干个等间隔的频道,供不同用户使用,2、时分多址(TDMA):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3、码分多址(CDMA):利用不同码型实现不同用户

移动通信试题库-有答案

移动通信试题库 第一章 1.移动通信系统中,15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________, 45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________,90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________ 。(5.7MHz, 10MHz, 45MHz ) 2.移动通信按用户的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的方法可分为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三种工作方式。(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双工制) 3.(多选) 常用的多址技术有哪几种:_________( ABCD ) A. 频分多址(FDMA) B.时分多址(TDMA) C.码分多址(CDMA) D.空分多址(SDMA) 4. 移动通信主要使用VHF 和UHF 频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三点? 答:1)VHF/UHF 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3)抗干扰能力 强。 5.信道编码和信源编码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信道编码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在无线链路的数据传输中引入冗余来改进信道的质量。信道编码是为了对抗信道中的噪音和衰减,通过增加冗余,如校验码等,来提高抗干扰能力以及纠错能力。相对地,信源编码的目标就是使信源减少冗余,更加有效、经济地传输,最常见的应用形式就是压缩。 第二章 1.在实际应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技术来增大蜂窝系统容量。 (小区分裂,频段扩展,多信道复用) 2. 什么是近端对远端的干扰?如何克服? 答:当基站同时接收从两个距离不同的移动台发来的信号时,距基站近的移动台B (距离2d )到达基站的功率明显要大于距离基站远的移动台A(距离1d ,2d <<1d )的到达功率,若二者功率相近,则距基站近的移动台B 就会造成对接收距离距基站远的移动台A 的有用信号的干扰或抑制,甚至将移动台A 的有用信号淹没。这种现象称为近端对远端的干扰。 克服近端对远端的干扰的措施有两个:一是使两个移动台所用频道拉开必要的时间间隔;二是移动台端加自动(发射)功率控制(APC),使所有工作的移动台到达基站功率基本一致。 3.某通信网共有8个信道,每个用户忙时话务量为0.01Erl,服务等级B=0.1,问如采用专用呼叫信道方式,该通信网能容纳多少用户? 答:采用专用呼叫信道方式,有一个信道专门用作呼叫。 B=0.1 n=7 查表知:A= 4.666 6601 .07/666.4/===Aa n A m 系统能容纳的用户数:462=mn 4.已知在999个信道上,平均每小时有2400次呼叫,平均每次呼叫时间为2分钟,求这些

王芬《LTE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LTE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定位与任务 1.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通信技术、通信网络与设备、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从学科性质上看,它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当前社会对移动通信市场4G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并且十分急迫,开设LTE移动通信技术课程、培养4G 技术人才是未来一段时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之一。本门课程侧重于现在发展迅速的移动通信领域的4G技术、设备和开通等方面的知识,更贴近企业,更符合岗位需求,能够做到“理论够用、突出岗位技能、重视实践操作”,较好地体现了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2.课程任务 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在识记、领会、分析应用三个能力层次上,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应能识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涵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与非;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较全面地掌握4G移动通信技术中的OFDM基本原理、MIMO基本原理、协议及移动性管理等内容,能表述相关知识点,分析相关问题的区别与联系;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应用4G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理解学会LTE基站的相关设备,分析有关的技术过程和方法,分析有关的系统模型与结构,并能应用有关原理与技术完成LTE基站的开通与维护。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了解LTE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和前景; (2)理解和掌握LTE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技术、工作原理及其应用领域;

(3)知晓LTE基站设备、LTE基站开通与维护的方法; (4)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行业的兴趣,为学生全面理解和认识移动通信行业的系统工作原理与技能打下基础。 2.能力目标 (1)具备理解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协调的能力;(2)具备数据分析与处理、自主学习新技术、总结工作结果、开拓创新的能力;(3)具备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勤奋努力,有应变和经受挫折的能力; (4)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正直的品质,遵守职业道德与法规;(5)有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6)有较好的安全意识、服务意识。 四、课程建设与教法设计 1.课程建设思路 该课程系统地讲解了LTE移动通信技术、LTE基站设备和开通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共有六个模块,系统地论述了LTE基本概念、OFDM基本原理、LTE协议及移动性管理、MIMO基本原理、LTE基站设备、LTE基站开通与维护,每个模块均有相应的习题,并且还安排了LTE基站开通的实训部分。该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高专改革方向,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根据岗位任务需要合理划分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在全面认识LTE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对LTE移动通信网络的初步分析与系统建设能力,为学生全面理解和认识LTE移动通信行业的工作原理与技能打下基础。 2.教法整体设计 本课程采用课堂实践和课外研究两种形式,其中课堂实践包括教学讲授、课堂讨论、小组互查等形式,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学术语言表达的严密性;课外研究包括作业练习、教学观摩、行业调研等形式,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实践研究性教学,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LTE移动通信技术中的一些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五、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表格可根据课程内容加行)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属于职业技术必修课程。这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强的课程,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的后续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各种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包括移动通信的发展史、系统的构成、移动通信中的基本技术、GSM移动通信系统、CDMA技术基础及IS-95移动通信系统、3G移动通信系统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该专业学生掌握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现有的GSM系统和CDMA系统;掌握3G技术和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分析、系统设计和网络规划能力。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现代通信原理》等。为后续继续学习,实践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或者几种组织方式灵活组合,尽量减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劳。有条件的话尽量采用多媒体课室授课。加强实验,实验要分组进行,分组人数不宜过大,实验前多做准备工作。有时间可以多进行一些习题讲解。 2. 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教学、进行解题指导等,尤其是有条件的话,借用多媒体的声像呈示,提供给学生一些有助于理解概念的描述图像,或者是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把理论用于实际的培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科学技术的能力。注意对前置课程的复习与总结,以便前后衔接,巩固与提高。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可在绪论课后适当复习一些前置课程的基本知识。 4.评价方法要以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5.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论46学时,实践10学时。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现有的GSM系统和CDMA系统;掌握现有3G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和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系统设计、调试能

移动通信技术期末答案

移动通信技术习题册 第一部分:移动通信概念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个人通信,指的就是简称为“5W”的(B ) A、who,when,where,which,what B、whenever,wherever,whoever,whomever,whatever C、whomever,wherever,whichever,whenever,whatever D、however,whenever,whoever,whichever,whomever 2.移动通信存在严重的多径问题,造成信号电平的起伏不定,因此,移动通信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必须具有( C ) A、抗噪声能力 B、抗干扰能力 C、抗衰落能力 D、抗多径能力 3.下面不属于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是( C ) A、AMPS B、TACS C、PDC D、NMT 4.1989年,我国原邮电部引进了第一个模拟移动通信系统( A ) A、TACS B、GSM C、CDMA D、PHS 5.下面不属于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结构中网络子系统的是( B ) A、EIR B、OSS C、AUC D、MSC 6.MSC可以分成三类,分别是普通MSC以及( C ) A、AMSC和BMSC B、EMSC和FMSC C、GMSC和TMSC D、OMSC和PMSC 7.HLR中存储的用户数据主要包括用户信息和( A ) A、位置信息 B、鉴权信息 C、设备信息 D、通话记录 8.VLR服务于其控制区的移动用户,它是一个( B ) A、静态用户数据库 B、动态用户数据库 C、混合态用户数据库 D、半动态用户数据库 9.基站子系统中,一个BSC可以控制( D )BTS。 A、一个 B、两个 C、四个 D、多个 10.操作维护子系统的工作任务不包括( C ) A、网络监视 B、性能管理 C、用户鉴权 D、网络操作 11.主叫用户为呼叫移动用户所需要的拨叫是( C ) A、TMSI B、IMSI C、MSISDN D、LAI 12.移动用户的ISDN码中,我国的国家码是( A ) A、86 B、83 C、46 D、18 13.语音编码器有三种类型,不包括( C ) A、混合编码 B、波形编码 C、图像编码 D、参量编码 14.信道编码主要应对由于噪声引起的( A ) A、随机误码 B、突发误码 C、冗余码元 D、群误码 15.交织用于应对误码中的(B ) A、随机误码 B、突发误码 C、冗余误码 D、打孔误码 16.均衡的意义在于利用均衡器产生(C ),解决传输中的差错。 A、信号波形 B、相干信号 C、信道模型 D、语音编码 17.移动通信的基本业务包括( D ) A、业务 B、短消息业务 C、传真 D、以上全部 二、填空题 1.移动通信按照信号性质进行划分,可以分成模拟制和数字制,其中第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

基础知识答案 一、选择题 1.E接口是指:(A) A.MSC与MSC间的接口 B.MSC和HLR的接口 C.HLR和VLR的接口 D.VLR和VLR的接口 2. 国内备用网的信令点编码为(B)位。 A.24 B.14 C.8 D.16 3.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在满足同频保护比时,能够采用(A)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 A.频率复用技术 B.时分技术 C.码分技术 4. 两台计算机通过以太网口用网线直接相连,网线制作时应该按照以下哪种方式(A) A.1和3交叉,2和6交叉 B.1和6交叉,2和3交叉 C.4和5交叉,2和3交叉 D.1和3交叉,4和5交叉 5. CCS7信令网脱离于通信网,是一种支撑网,其三要素是:(A) A.SP.STP和Signalling Link B. SP.LSTP和HSTP C.SP.LSTP和Signalling Link D. SP.HSTP和Signalling Link 6. 七号信令系统结构遵循OSI结构,以下部分那些不属于应用层:(D) A.BSSAP B.INAP C.MAP D.SCCP 7.既是MTP 的用户又是SCCP 的用户的功能实体是:(B) A.TUP B.ISUP C.TC D.MAP 8.当某局向对端局发送_____消息后,随即收到对端发送来的相同的消息,且两个消息的CIC都相同,此时意味着发生了同抢。(D) A.ANN B.ACM C.GSM D.IAM(IAI) 9.两信令点相邻是指:(A) A.两局间有直达的信令链路 B.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不一定有直达的链路 C.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和链路 D.两局间话路和链路都不直达 10.哪一类业务的SCCP消息在传送时,SLS是随机选择的?(A) A.0类业务 B.1类业务 C.2类业务 D.3类业务 11. 在两个相邻七号交换局间最多可有_______根相邻链路( A ) A) 16

移动通信__深圳职业技术学院(1)--移动通信课程期末试题一

“移动通信”课程期末考试 试卷(一) ,错的划“×” ;每题 1分,共50分) 一、判断题(在题号下方框内,对的划“√” 1、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要求调制技术使已调信号的频谱越宽越好,以便更好地抗衰落 × 2、π/4-DQPSK是恒包络的调制技术,其优点是可采用成本低廉的非线性功放 × 3、欧洲数字集群标准 TETRA 采用的调制技术是π/4-DQPSK√ 4、RAKE 接收可以很好地克服移动通信中的多普勒频移 × 5、多波束天线的采用可以减少蜂窝网络中的共道干扰 √ 6、GSM 通信系统中,为减少邻道干扰而使用干扰抵消和多用户信号检测器技术 × 7、FSK 的解调由于其恒包络的特点不能采用包络检波 × 8、MSK 信号既可采用鉴频器解调,也可采用相干解调 √ 9、MSK 是相位连续且满足最小频差的调制指数为 1的一种特殊形式的 FSK× 10、QPSK 解调只能采用相干解调,而π/4-DQPSK 既可采用相干解调也可采用非相干解调√ 11、多载波系统由于一个深衰落可影响到多个子载波,其抗衰落能力逊于单载波系统 × 12、OFDM 的系统带宽比一般的 FDMA 系统的带宽可以节省三分之一 × 13、采用非线性功放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 OFDM 系统 PAR较大的问题 × 14、MS 移动到同一 MSC 的不同 LA中,不需要进行位置登记 × 15、CDMA 系统中,只要邻站和本站处于同频工作状态,则此时均为软切换× 16、对于多载波系统,载波频率的偏移会导致子信道相互间产生干扰 √ 17、自适应均衡器通过动态调整特性参数跟踪信道的变化,补偿信道传输特性,从而使整个系 统能满足无码间串扰的传输条件√ 18、TDMA 系统中,为便于克服码间干扰,在时隙中要插入自适应均衡器所需的训练序列 √ 19、GSM 系统中,每一个用户在入网时分配公用的密钥 Ki和唯一的 IMSI × 20、在 IS-95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前向是指手机发往基站的方向 × 21、CDMA 系统的频率复用系数可以为 1,而GSM 系统的频率复用系数不可能为1 √ 22、EDGE 采用 8PSK 调制技术,从而将传输速率提高为 GMSK 调制的 3倍 √ 23、GSM 网络中,BCCH 信道和 CCCH信道是不参与跳频的信道 √ 24、处于通话状态中的 MS从同一 MSC 下的某一 BSC范围移动到另一 BSC 范围时, 系统不必参与 切换过程 × 25、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最小区群的 N 值越大,其频率利用率将随之提高 × 26、采用顶点激励方式的基站天线采用全向天线模式 × 27、MS 发,BS 收的传输链路称为下行链路 × 28、GSM900 网络的双工间隔为 50MHz× 29、GSM 帧长为 4.62ms,每帧 8 个时隙 √ 30、移动通信网的信道一般分为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两大类 √ 31、信号强度排列如下: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散射波 √

移动通信网考试题

移动通信网考试题 一、填空题 1.移动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系统—BSS的控制部分,在BSS中起(交换)作用。 2.移动短消息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存储和(转发)用户的短消息。 3.移动操作维护中心,用于对GSM系统的(交换)实体进行管理。 4.无线子系统的物理信道支撑着逻辑信道,以GSM系统为例,逻辑信道可分为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两大类。 5.移动业务信道主要传输话音和(数据)。 6.移动控制信道主要传输各种(信令)信息。 7.移动收发信机电源控制单元中的定时总路线—TimingBus从DXU单元至TRU单元间传送无线空间的(时钟)信息。 8.移动收发信机电源控制单元中的CDU总线连接CDU单元至各个TRU单元,(帮助)实现O&M功能。 9.移动GSM基地台主要有2个接口,一个是面向(移动台)的Um接口,另一个是面向基站控制器BSC的A-bis接口。 10.移动通信中天线是一种无源的能量置换器件,通过把高频电能变为电磁场能量或把电磁场能变为高频电能,从而实现移动通信网络与用户手机终端在(空中接口)的连接。 二、单项选择题 1.移动通信网中的小区制是指将所要覆盖的地区划分为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的半径可视用户的分布密度在1~(A)公里左右,在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为本小区范围内的用户服务。 A、10 B、20 C、30 D、40 2.移动通信网小区制中小区和其它小区可重复使用频率,称为(B)。 A、频率重复 B、频率复用 C、频率覆盖 D、频率范围 3.由于移动台处于运动状态,(A)和移动台之间的电波传播状态随路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A、基地台 B、发射台 C、基站 D、无线 4.蜂窝移动通信网,通常是先由若干个邻接的(B)组成一个无线区群,再由若干个无线区群组成一个服务区。 A、小区 B、无线小区 C、同频小区 D、不同频小区 5.(C)是指基地台位于无线小区的中心,并采用全向天线实现无线小区的覆盖。 A、顶点激励 B、低点激励 C、中心激励 D、自由激励 三、多项选择题 1.移动交换子系统MSS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ABCD)和短消息中心(SC)。 A、拜访位置寄存器(VLR) B、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C、鉴权中心(AUC)C、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2.移动操作维护中心的主要功能有维护测试功能、障碍检测及处理功能、(ABCD),以及用户跟踪、告警、话务统计功能等。 A、系统状态监视功能 B、系统实时控制功能 C、局数据的修改功能 D、性能管理功能 3.在多信道共用系统中,移动台可按多种方式选择空闲信道,主要有专用(ABCD)等。 A、呼叫信道方式 B、循环定位方式 C、循环不定位方式 D、循环分散定位方式 4.带状服务区一般应用在(ABCD)的移动通信系统。 A、铁路 B、公路 C、沿海 D、内河航道 5.为防止同频干扰,相邻区域不能使用同一频率,为此可采用(ABC)的配置方式,将这些频率依次分配给相邻区域,交替使用。 A、二频组 B、三频组 C、四频组 D、五频组 四、判断题 1.移动通信网的体制通常可分为两大类:小容量的小区制和大容量的大区制。(×)

通信电工课程标准-李新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标准 (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课程) 课程名称:通信电工 适用专业:移动通行技术 课程代码: 学时:64 学分:4 编制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编制人:李新 审核人: 编制时间:2012年7月1日

通信电工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通信电工》是高职高专院校移动通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后续的高频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是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最基本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本课程强调基础知识,突出能力培养,注重实用原则,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电工基础技术等移动通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移动通信技术等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完成项目的基本工作过程项目熟悉了解→方案设计→系统流程图的绘制→系统软件和硬件的集成开发→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用户现场安装调试→项目竣工验收→用户指南、技术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的编写与整理”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内容安排,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 一移动通信常用的专业术语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都是以主设备加基站天线的形式呈现,最直观的就是我们现实中看到的铁塔,抱杆,桅杆型的基站。 直放站:是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实际上基站在其覆盖范围内并不是100%的覆盖到每个角落,难免会由于某些原因而在有些地方出现信号弱,更甚者出现盲区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直放站进行覆盖,达到消除弱信号或者盲区的目的。因此直放站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将基站信号接入并进行放大,进而改善信号不良区域。 天线(Antenna)——天线是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化成自由空间的电磁波,或将空间电磁波转化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的专用设备。简单的理解,天线就是负责信号中转的无源器件。 室内分布系统:室内分布系统是将基站信号引入室内,解决室内盲区覆盖;它可以有效解决信号延伸和覆盖,改善室内通信质量;它将基站信号科学地分配到室内的各个房间、通道,而又不产生相互干扰。它是基站和微蜂窝的补充和延伸,有不能被基站和直放站所代替的优势,是大都市中移动通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盲区:在移动通信中,盲区表示信号覆盖不到的地区,在这样的地区移动信号非常微弱,甚至是没有。由于建筑物的隔墙、楼层等障碍对电磁波产生阻挡、衰减和屏蔽作用,使得大型建筑物的底层、地下商场、停车场、地铁隧道等环境下,移动通信信号弱,手机无法正常使用,形成了移动通信的盲区。 通话质量(RXQUAL):顾名思义,就是手机通话时的语言质量即清晰程

移动通信技术考试试题与答案

专业:移动通信科目:移动通信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GSM网络结构中,Abis接口是()的接口 A.MSC与HLR B.MSC与VLR C.MSC与BSC D.BSC与BTS 答案:D 2.对讲机属于那种通信方式() A.半双工通信 B.全双工通信 C.单工通信 D.三工通信 答案:A 3.GSM系统对于话务量密集的局部地区,可以采用六列向小区。此时需要采用()度定向天线 A.360 B.60 C.180 D.120 答案:B 4.实际工程一般要求天线间距大于()倍信号波长 A.2 B.5 C.10 D.100 答案:C 5.GSM网络一般采用列向小区,即天线采用()度定向天线,把基站分成3个扇形小区A.360 B.120 C.180 D.60 答案:B 6.CDMA系统容量是模拟系统的()倍 A.1~2 B.100~200 C.1000~2000 D.10~20 答案:D 7.GSM系统容量是模拟系统的()倍左右 A.4 B.2 3

.C D.1 答案:B 8.GSM系统信号带宽为()KHz。 A.200 B.2 C.20 D.2000 答案:A 9.有线电视属于那种通信方式() A.全双工通信 B.单工通信 C.半双工通信 D.三工通信 答案:B 10.GSM规范中规定:邻频道干扰保护比,C/I > 负()dB 6 .A9 .B12 C.3 D.B 答案:.无线电广播采用()方式11CDMA .ASDMA B. TDMA C. FDMA .DD 答案:)多址系统.12GSM是一个典型的( FDMA A.TDMA B.SDMA C. CDMA .D B 答案:A接口是()之间的接口网络结构,13.GSMBTS BSC与A .VLR 与B.MSCHLR .MSC 与C BSC 与MSC D.D 答案:14.无线广播属于那种通信方式() A .三工通信.单工通信B .全双工通信C D .半双工通信B 答案: 15.GSM规范中规定:同频道干扰保护比,C/I >()dB A.6 B.3 C.12 D.9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3G技术要求有哪些() A.支持多媒体业务 B.上下行不对称 C.速度按需分配 D.OFDM 答案:A,C,B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课程标准82474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信号基础设备与通信系统的安全,信号基础设备,轨道电路,车站联锁,区间闭塞,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ATO与ATS系统,城市轨道交通CBTC系统,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本课程主要是为了适应我国城市现代建设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为了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对人才培养的迫切而设置的。 二、课程目标。 1.了解信号与通信系统的基本内容,掌握故障安全原理的基本内容了解信号安全技术原则。 2.了解信号机的分类及结构,熟悉信号机设置的原则,了解道岔的种类和转辙机的种类及特点。 3.掌握轨道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轨道电路的主要参数,熟悉轨道电路的分类及特点,熟悉常用轨道电路,掌握计轴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4.掌握联锁的基本概念了解联锁图表编制方法,掌握6502电气集中联锁的基本操作方式,掌握计算机联锁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方式 5.了解列车定位技术的分类,掌握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的原理,掌握无线移动通信、查询应答器定位,掌握移动闭塞与固定闭塞的区别。 6.掌握ATC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和模式转换条件,了解不同制式ATC 系统的特点,掌握ATP的基本概念和ATP设备的组成及功能,熟悉ATP

的基本工作原理。 7.了解CBTC系统结构,熟悉CBTC系统子系统和组成设备,掌握CBTC系统运行模式,掌握CBTC系统功能。 8.了解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电话子系统构成及功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广播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闭路电视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城市轨道交通UPS电源和接地系统。 9. 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沟通知识和技巧。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

基础知识答案一、选择题 1.E接口是指:(A ) A.MSC 与MSC间的接口 B.MSC和HLR的接口 C.HLR和VLR的接口 D.VLR和VLR的接口 2. 国内备用网的信令点编码为(B)位。 A.24 B.14 C.8 D.16 3.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在满足同频保护比时,能够采用(A)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A.频率复用技术 B.时分技术 C.码分技术4. 两台计算机通过以太网口用网线直接相连,网线制作时应该按照以下哪种方式(A) A.1和3交叉,2和6交叉B.1和6交叉,2和3交叉C.4和5交叉,2和3交叉 D.1和3交叉,4和5交叉5. CCS7信令网脱离于通信网,是一种支撑网,其三要素是:(A ) A.SP.STP和Signalling Link B. SP.LSTP和HSTP C.SP.LSTP和Signalling Link D. SP.HSTP和Signalling Link 6. 七号信令系统结构遵循OSI结构,以下部分那些不属于应用层:(D)A.BSSAP B.INAP C.MAP D.SCCP 7.既是MTP 的用户又是SCCP 的用户的功能实体是:(B )A.TUP B.ISUP C.TC D.MAP 8.当某局向对端局发送_____消息后,随即收到对端发送来的相同的消息,且两个消息的CIC都相同,此时意味着发生了同抢。(D ) A.ANN B.ACM C.GSM D.IAM (IAI)9.两信令点相邻是指:(A )A.两局间有直达的信令链路 B.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不一定有直达的链路 C.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和链路 D.两局间话路和链路都不直达

《GSM-R通信系统应用与维护》课程标准

《GSM-R通信系统维护》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铁道通信课程编码:TC1 开设时间:第3学期课时数:84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铁道通信与信息化专业的铁道通信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满足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适应国内外铁路/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的大力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主要学习通信的基本知识,移动通信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分析;GSM-R基本原理及系统性能指标分析;GSM-R业务网络结构及业务应用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领会GSM-R通信中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熟悉GSM-R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建立通信系统的概念,并了解提高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维护的基本能力。 二、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掌握移动通信技术中的移动通信设备的识别及使用; (2)学会利用移动通信原理对小区进行设计与规划; (3)学会使用移动基站的相关维护设备,掌握移动基站中的关键技术。 2.社会能力目标 本课程尽力培养学生: (1)团队协作、勤奋敬业、吃苦耐劳等良好风貌; (2)灵活运用已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3.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的实现方法; (2)熟悉移动通信技术的组网技术、GSM-R网络系统、移动基站技术、CDMA网络以及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 (3)了解GSM-R系统中移动基站的运作机制,掌握移动基站的关键技术。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让学生学习了通信系统、信源编译码、信道特性、同步等知识点,具备通信技术基础相关知识应用与分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习铁路移动通信技术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通用通信和专用通信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以及现行几种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胜任移动通信行业的相关工作。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 该课程为学生完成后续《通信综合实训》课程和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和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使学生掌握国内广泛应用GSM 和IS-95 两种典型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了解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的主流标准及其LTE关键技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根据课程目标和能力要求,分成8个项目,其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移动通信_电源部分考题.

电源 第1章 一、填空 1.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由交流配电系统、直流配电系统和接地系统组成。 2.通信局(站)电源系统必须保证稳定、可靠和安全地供电。 3.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中,单相供电采用单相三线制,三线即相线、零线和地线。4.+24V宽电压范围供电系统,通信设备受电端子上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19 V至29 V。 5.直流基础电源允许的电话衡重杂音电压为不大于2 。 6.电源系统的不可用度=故障时间/故障时间+可用时间。 7.变配电设备停电检修时,应先停低压,后停高压;先断负荷开关开关,后断隔离开关。 二、单选题 1.对于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 A.严禁在公共零线中安装开关或熔断器,严禁采用零线作为保护地线。B.为了保证供电安全,在公共零线中应安装自动空气开关或熔断器。C.可以用零线作为保护地线。D.交流配电屏中的零线汇集排不必与机架绝缘。 2.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中,保护地线的颜色应当是( C )。 A. 黄色 B. 绿色 C. 黄绿双色 D. 黑色 3.在通信电源设备的交流配电部分中,交流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值,应不大于最大负载电流的(A )倍。 A.2倍B.2.5倍C.3倍D.3.5倍 4.在通信电源设备的直流配电部分中,各输出分路直流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值,应不大于最大负载电流的( A )倍。 A.2倍B.2.5倍C.3倍D.3.5倍 5.直流配电屏内放电回路的压降,规定应不大于( D )。 A. 0.3V B. 0.1V C. 1V D. 0.5V 6.直流放电回路的全程压降,+24V系统应≤2.6V,这是指( A ) A.从直流配电屏的蓄电池接入两端到通信设备受电两端的压降。B.从蓄电池组两端到通信设备受电两端的压降。C.从直流配电屏的蓄电池接入两端到直流配电屏输出分路两端的压降。D.从蓄电池组

通信电工课程标准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 (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课程) 课程名称:通信电工 适用专业:移动通行技术 课程代码: 学时:64 学分:4 编制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编制人:李新 审核人: 编制时间:2012年7月1日 1 通信电工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通信电工》是高职高专院校移动通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后续的高频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是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最基本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本课程强调基础知识,突出能力培养,注重实用原则,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 表1 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移动通信专业专业必修 本课程在移动通信专业教学中为以后专业课的基础课程课程功能 X 前导课程X 平行课程高频电子技术后续课程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电工基础技术等移动通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移动通信技术等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 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为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