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心理学课件

基础心理学课件

基础心理学课件
基础心理学课件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Psychology是由希腊文的“psyche”和“logos”两个字演变而成;前者意指“灵

魂”,后者意指“讲述”,合起来就是:

“心理学是阐述心灵的学问”。

●现代心理学的定义为:心理学是对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是研究心理现

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结构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早期对心理的认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天下无心外之物,天下万物俱在吾心之中;

●形者神之质也,神者形之用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孟子:心之官则思

●真正用科学的方法鉴定出来的是1860年法国的医生布洛卡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

●首先,从生物进化过程看,心理活动取决于脑的发展水平。

●其次,从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看,个体的心理活动水平与其脑发育水平密切相

关。

●再次,从临床医学和心理实验上看,脑损伤是导致心理失常或丧失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古代起就有关于心理学方面的论述。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前,古希腊的思想家

亚理士多德就有过一本关于心理的论著《灵魂论》。故曰: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 )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学便只有一个简短的历史了。

●二、学派纷争

●科学心理学诞生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属于学派纷争的时代。主要的学

派有:

●构造主义:德国冯特、铁钦纳用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试图找出构成人心理的

要素,故称为构造主义。

●机能主义:美国詹姆士,心理学应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

●行为主义:美国华生

●完型(格式塔)心理学:德国魏特海墨,苛勒

整体大于部分相加。

●精神分析:奥地利弗洛伊德,注重对意识特别是无意识的研究。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1·精神分析

●2·行为主义

●3·人本主义

●4·认知

●5·生理心理学

●(一)精神分析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被称为是“心理学界的第一大势力”。

●创始人是奥地利医生弗洛

伊德(S.Freud,1856-1939)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潜意识理论。他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部分。

一次大战后形成的弗洛伊德的后期理论主要包括本能学说和人格理论两部分。

他认为,本能带有两极性,生的本能代表爱和建立的力量,死的本能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关于人格理论,他把人格分为伊底、自我和超我三部分。三者通常保持平衡,如平衡被破坏,就可能导致精神病。

●(二)行为主义学派

●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被称为是“心理学界的第二大势力”。其创始人是美国

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1878~1958)。

●反对对人的心理和意识进行内省研究,主张应对环境作用与人和动物行为变化

之间的关系进行客观研究。只有查明环境刺激(Stimulation )与行为反应(Reaction)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才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人和动物行为的目的。

●电击疗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

●“第三思潮”或“第三势力”

●其主要发起人:

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

罗杰斯(C.R.Rogers,1902~1987)

弗洛姆、戈尔德斯坦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核心理论是自我实现论——马斯洛著名的需要层次论

●主要特点是强调人的价值、人的本性和人的尊严

●咨询的最终目标是“助人自助”

●认知心理学

●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的新兴的心理学流派,它在6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70年

代已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认知心理学的含义有两种。

●广义上讲,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学派。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J.Perjet,1896~1980)的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就是指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

●将人的认知过程类比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第四单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谈话法和问卷法

4、个案法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1.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结构

●大脑

●成人的大脑重约1400克

●大脑皮层:大脑表面覆盖着面积很大的灰质,主要由神经细胞的细胞体构成,

称为大脑皮层。

●大脑外侧裂、中央沟和顶枕裂

●四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五个功能相对比较集中的中枢

●三沟四叶五中枢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分工

●大脑两半球具有相同的功能区域

●左、右半球在某些方面成为优势半球,这种不对称被称为大脑两半球单侧化●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主要有三类:食物性反射、防御性反射和性反射。无条件反射

是动物适应外界环境、维持生存和种族繁衍的重要形式。

●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获得的反射。

●(1)经典性条件反射: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2)操作性条件反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

●3.条件反射的抑制

●无条件性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

●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5.动力定型

●由复合刺激物所引起的定型化、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链索系统。

●6.高级神经活动规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

●(1)兴奋与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由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或同一部位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由抑制过

程引起或加强周围或同一部位的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

●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和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皮层一定部位的神经

细胞之中,但它们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要向邻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布,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在扩散到一定限度以后,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刺激物所引起的神经过程的强度是决定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的重要条

件,当兴奋和抑制的强度过大或过小时,易于扩散;当它们的强度适中时,就容易集中。

●巴甫洛夫说,直到现在所汇集的材料,允许我们作出一个结论:即是在弱的兴

奋过程的场合,会发生扩散作用,在中等强度的场合,会发生集中作用,而在很强的兴奋的场合,又会发生扩散作用。在抑制过程的场合,也完全与此相同。

●第三节

感觉知觉记忆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注意

第一单元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定义: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日常生活中统称感知

●(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1.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第二单元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人的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类型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绝对感觉性——能觉察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感觉出同种刺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也成反比关系。

●第三单元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是指相同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某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适应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引起感受性的降低。在一般情况下,感受器如果受到强烈刺激的持续作用时,感受性就会降低;如果受到微弱刺激的持续作用时,感受性就会提高。

●日常生活中的感觉适应现象

● 2.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形象。

●正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同

●负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反

●3.感觉对比

感觉的对比是指两个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

化的现象。它分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是指两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这种刺激物

的感受性变比。

先后对比是指两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这种刺激物

的感受性的变化。

●同时对比

●联觉

联觉是指一种刺激同时引起多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所谓“甜美的嗓音”、“明快的曲调”、“凝重的乐曲”等都可谓是联觉现象。

最容易产生联觉现象的是颜色感觉。如暖色和冷色。此外色调的浓淡还能引起轻重的感觉,同样大小的两个纸箱,白色的会使人感到轻些,黑色的则会使人感到重些。

●第五单元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整体性

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人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的现象,叫做知觉的整体性。

●(二)知觉的选择性

人们周围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时间里人们只能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以便产生清晰的知觉。这种现象就叫作知觉的选择性。●双歧图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世界。你眼中的世界和我看到的一样么?●(三)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的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对象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现象被称作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形状、颜色、眀度

●(四)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当前事物的时候,人总是借助于已有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觉对象的意义作出解释,并用词把它表示出来。

●第六单元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错觉

●日常生活中的错觉

●赫尔姆霍鲁茨正方形。用横纹等分的正方形看起来像一个竖长的长方形,而用

竖纹等分的正方形看起来却像一个横长的长方形。

第四节记忆

●一、记忆概述

记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记忆的分类

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情景记忆—以亲身经历过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记忆

逻辑记忆-以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叫逻辑记忆。人类特有,具有高

度的抽象性。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做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从事过的运动为内容的记忆叫运动记忆。

●按照是否意识到,可分为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按照能否加以陈述,可以分为

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

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式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加工理论对记忆研究的深入,一些心理学

家提出把记忆分为三种机能系统,或称三种信息加工模式,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三、记忆过程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和遗忘)、再认或回忆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环节。

●四、遗忘及遗忘规律

●对于识记过的东西,不能或错误地再认和

重现,就叫作遗忘。它和保持是相反的过程。

●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两种。

●暂时性遗忘是指对识记内容一时想不起来,但在适宜的条件下还能再认和重现

的遗忘,如:舌尖现象

●永久性的遗忘是指对识记的内容没有复习巩固而造成了痕迹的消退,如果不重

新识记,就永远不能再认和重现的遗忘。

●艾滨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原因

●衰退说和干扰说

●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致消失的结果。

这可能是永久性遗忘的主要原因。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中新旧经验的相互干扰造成的,一旦干扰排除,记

忆就能恢复。这可能是暂时性遗忘的主要原因。这个学说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材料对后继学习材料的抑制;倒摄抑制是指后继学习的

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抑制。

系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象

一、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性联系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活动俗称思考。

●本质属性:此类事物必有,他类事务必无的属性。

●(一)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

是指思维所反映的不是个别的事物或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反映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所具有的普遍或必然联系。

思维的概括水平高于表象的概括水平

●2.间接性

是指思维不是直接地,而是通过其他事物的媒介作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正是由于思维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所以人们才能对那些未曾感知过的或根本无法感知的事物作出反映。

础润而雨,月晕而风,

覆霜则坚冰至。

●第二单元思维的种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

指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思维的对象只是正在做的事,或直接感知到并正在操作的物体。成人的此类思维称作操作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瑞士的皮亚杰几乎用毕生精力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将2-7岁的时期命名

为前运算阶段,其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

●单维思维:

●思维的不可逆:

●自我中心(三山实验)

●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亦称命题思维。

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

1.聚合思维

●又称为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

一方向思考并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

●又称为求异思维或分散思维,是指从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

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

●如: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三、问题解决

●问题空间:认知心理学

●表象

●在人脑中所保持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被称作记忆表象,简称表象。

●可操作性,成为想象的素材。

●表象是从感知过渡到思维、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或中间环节。

●想象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指人对自己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以

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

●想象的手法:粘合、夸张、典型化

●想象的作用:替代

●(二)想象的种类

●根据想象有无目的和自觉性,可以把想

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指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例如,当人们看见天上的云彩时,就不由自主地把它想象为成群的绵羊或积雪覆盖的山峰等,这就是无意想象。

●睡眠与梦

●梦一般在快波睡眠时相产生。此时,睡眠虽然较深,但人的眼球急速转动。因

此又叫快速眼动睡眠期。

●正常情况下,两种睡眠交替进行。事实上每一个人都要做梦,只不过当人从慢

波睡眠中醒来时,快波睡眠时所做的梦已被遗忘,所以有些人才会认为自己不做梦,而有些从快波睡眠中醒来的人则误认为自己整夜都在做梦。

●一般说来,致梦的原因无外乎如下几点:

●一是白天兴奋的余波,即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二是睡眠时机体所处的环境;

●三是由药物和疾病引起的。

●幻觉也是一种无意想象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并自觉地进行的想象。它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和幻想。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

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当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新颖、独特并具有社会意义的新形象是创造想象的主要标志。

●(3)幻想

●幻想是一种与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第六节意识与注意

第二单元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是指注意时,心理活动朝向于注意对象。

●集中性是指当人集中注意力时,会把全部的心理活动贯注于注意对象上,对其

它的事物达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地步。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不能单独反映客观事物。

●注意黑板注意我的话

●注意看黑板注意听我的话

●注意伴随着心理过程中所有心理现象的始终。任何一种心理过程中的现象,自

发生时就表现为注意的指向,要想维持这种活动,必须有注意的集中。

●根据注意的目的性

和意志努力的程度,

可把注意分为三种

●第三单元、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注意到的事物的数量。

●实验表明:在1/10秒的时间内,人一般可以注意到8~9个黑色圆点或4~6个不

相联系的外文字母。

●(二)注意稳定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件活动上。这是注意

在时间上的特征。

●注意的起伏是指注意有规律地加强或减弱,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三)注意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一个人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

对象上。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

●(四)注意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一心能否二用?

●注意分配的条件:

●(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多种活动中至多有一种是不熟练的

●(2)活动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动作系统

●第七节需要与动机

●一.什么是需要

为的基本动力。

●是个性倾向性中的重要心理现象。

●二.需要的特点

● 1.对象性 2.紧张性

● 3.动力性 4.起伏性

●三.需要的种类

●起源: 自然需要(生理需要)

●社会需要

●自然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共有,但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

来解除的饥饿。

●——马克思

●对象: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着某个目标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动机的产生必须具有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的共同作用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人的需要(内驱力)

●能够引起机体动机行为的外部刺激叫诱因

●功能:激活、指向、维持与调节

●第二单元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

● 1.生理需要.(最基本、最强烈的需要)

● 2.安全需要.

● 3.归属和爱的需要.(社交的需要)

● 4.尊重的需要.(自尊和得到他人的尊重)

● 6.审美的需要.

● 7.自我实现的需要

●缺失性需要

●第八节情绪、情感

一、情感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 1 .客观事物是人情感产生的源泉

● 2.情感的性质是由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决定的●(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从表现的角度来看

●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第四单元.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 1.情绪的基本形式:

●喜怒哀惧:

●(二)情绪状态

●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心境、激情、应激

● 1.心境: 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弥散性

● 2.激情: 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爆发性

● 3.应激: 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境引起的情绪状态

紧张性

● 1.心境(mood):

●定义: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散性,持续时间比较长

●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工作中的成功和失败、人们之

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个人的健康状况、自然环境的变化、生活的地域等。●对人的工作、生活、学习及健康都有很大影响

●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

● 2.激情(intense emotion)

定义: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表现形式

●《黄帝内经》:“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3.应激(stress) :

●定义: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境引起的情绪状态

●应激状态下的表现:

●手足无措

●急中生智

●应激下的反应和心理素质、训练及相关经验有关。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

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

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

●三、高级社会情感

● 1.道德感: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是否符合道德需要时

产生的情感。

● 2.美感: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

● 3.理智感:人在智力活动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是人认识和追求真

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

●第五单元意志

●一.什么是意志

●在认识和变革现实的过程中,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调节和支配行动,

从而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一)明确的目的性——意志行动的主要特征

(二)与克服困难相联——意志行为的核心

(三)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三.意志过程分析

●(一)采取决定阶段

● 1.动机斗争

●(1)双趋斗争(2)双避斗争

●(3)趋避斗争(4)多重趋避斗争

● 2 .目的的确定

● 3.行动计划和方法的制定

●(二)执行决定阶段_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

●四、意志品质

心理咨询师二级冲刺基础心理学课件讲义

心理咨询师二级冲刺班第1讲课件讲义(环球职业教育在线) 心理咨询师二级冲刺班第1讲讲义 学习内容分析 l 学习内容分析: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1.基础心理学:研究个体正常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规律 2.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3.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发展的规律。 4.变态心理学:研究个体异常的特殊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 5.心理测量学:心理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6.咨询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心理咨询实际需要的理论知识的总结 7.心理诊断技能:既涉及到临床心理学中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诊断、也涉及到临床精神病学的辅助诊断、疗效和预后评定问题。 8.心理咨询技能: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 9.心理测验技能: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10.职业道德:25题,10分 考试难点分析 考试难点分析 1、理论考试:125题时间:1小时30分 2、技能考试:时间:2小时 三级:100题选择题+4题问答题 二级:100题选择题+8题问答题 重点串讲内容: 排序课程内容重要考点课时节重要度 1导学考试重点分布分析1分布比率 2职业道德2 3基础心理人物、理论、时间、研究方法、概念3涉及200余知识点 4社会心理学人物、理论、时间、研究方法、概念2涉及200余知识点 5发展心理学人物、理论、时间、研究方法、概念2涉及200余知识点 6心理诊断技能①心理异常的诊断 ②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 ③神经症的诊断程序类诊断 ④心理健康的分类诊断 ⑤识别各种主要症状4诊断不分二级三级,在技能考试中占分不低于50%,是必考点,涉及变态心理学内容。 7案例考试类型 (含三级诊断、咨询和测验各类考点)①摄入性谈话考试案例分析 ②文字描述性考试案例分析

基础心理学课件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Psychology是由希腊文的“psyche”和“logos”两个字演变而成;前者意指“灵 魂”,后者意指“讲述”,合起来就是: “心理学是阐述心灵的学问”。 ●现代心理学的定义为:心理学是对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是研究心理现 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结构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早期对心理的认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天下无心外之物,天下万物俱在吾心之中; ●形者神之质也,神者形之用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孟子:心之官则思 ●真正用科学的方法鉴定出来的是1860年法国的医生布洛卡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 ●首先,从生物进化过程看,心理活动取决于脑的发展水平。 ●其次,从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看,个体的心理活动水平与其脑发育水平密切相 关。 ●再次,从临床医学和心理实验上看,脑损伤是导致心理失常或丧失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古代起就有关于心理学方面的论述。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前,古希腊的思想家 亚理士多德就有过一本关于心理的论著《灵魂论》。故曰: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 )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学便只有一个简短的历史了。 ●二、学派纷争 ●科学心理学诞生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属于学派纷争的时代。主要的学 派有: ●构造主义:德国冯特、铁钦纳用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试图找出构成人心理的 要素,故称为构造主义。 ●机能主义:美国詹姆士,心理学应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 ●行为主义:美国华生 ●完型(格式塔)心理学:德国魏特海墨,苛勒 整体大于部分相加。 ●精神分析:奥地利弗洛伊德,注重对意识特别是无意识的研究。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1·精神分析 ●2·行为主义 ●3·人本主义 ●4·认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