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
- 格式:pps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60
唐朝诗歌四个时期风格特点
初唐:提倡建安风骨,痛斥齐梁诗风;盛唐:大诗人涌现,风格纷呈,题材广泛;中唐:诗歌数量、流派最多。
严峻、冷酷的现实使诗歌的主流转向现实主义;晚唐:这一时期现实主义诗歌继续发展,李商隐、杜牧等人的诗里充满迟暮黄昏的梦幻情调,温庭筠代表了浓艳纤巧的形式主义诗风。
唐诗的艺术成就
1.从数量上看,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二千二百余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共九百卷。
据胡震亨统计,有别集者六百九十一家。
这种现象是空前的。
2.从质量上看,唐代不仅有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还有王维、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
唐诗的水平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3.从形式上看,诗体大备,流派众多。
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新乐府等齐备;除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无白派等大诗派外,还有许多独树一帜的诗人,使唐诗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初唐、盛唐、晚唐三个不同阶段的唐诗,分别有什么风格?初唐时期诗歌仍处于南北朝及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
唐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
上官体绮错婉媚。
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
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
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
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
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
与他略同时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
尤其是杜审言的诗。
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在律体完成方面。
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盛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
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
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
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
此外,戎昱、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
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
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
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一派则以奇险峭刻见长。
但韩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
此外,姚合诗清奇僻苦,卢仝、刘叉等人以奇崛见长。
两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越。
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
这一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是异常突出的。
晚唐五代时期诗风渐趋纤巧。
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
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
其诗声情流美,翰藻醲郁,但伤时忧国,哀怨深沉,有种没落感。
温庭筠才思清绮,词采秾丽,但格调低。
他也是有佳篇秀句而总体风格轻浅纤微。
此后诗家多是效法前人,艺术上无重大突破。
唐诗之盛况、分期和主要流派唐诗之盛况、分期和主要流派唐使大家应该都有听说过吧?那你知道唐诗之盛况、分期和主要流派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唐诗之盛况、分期和主要流派。
希望你能喜欢!(一)唐诗之盛唐诗盛况空前,主要表现在:一是作家作品多;二是题材内容广泛;三是形式体裁完备;四是风格流派众多;五是艺术手法丰富多彩。
(二)唐诗的分期和主要流派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
1、初唐有两大作家群。
一是继承六朝遗风的宫廷诗人,主要有唐太宗君臣(如“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审言);二是改革六朝诗风的诗人,以“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陈子昂为代表。
2、盛唐是唐诗的成熟期和第一个高峰期,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水平。
其主体是山水田园和边塞两大诗派和李白、杜甫两大诗人。
盛唐山水田园诗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
盛唐诗坛有两座巅峰:“诗仙”——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其诗风豪放飘逸;“诗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其诗风沉郁顿挫。
3、中唐是唐诗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代宗大历年间,活跃在诗坛上的是刘长卿、韦应物和“大历十才子(以钱起、卢纶为代表)”。
刘长卿自诩为“五言长城”,韦应物与稍后的柳宗元合称为“韦柳”。
中唐主要的两大诗派是新乐府诗派和韩孟诗派。
新乐府诗派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亦称元白诗派。
他们继承和发展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传统,正式提出“新乐府”的概念,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歌理论,开展了新乐府运动,形成浅切平易的诗派。
韩孟诗派是以韩愈和孟郊为代表,刻意追求奇险诗风。
韩愈的诗以“以文为诗”和奇崛险怪为特色,开出奇崛奥衍一派。
这一派的重要成员还有贾岛、姚合等。
4、晚唐诗坛前期主要有“小李杜”即李商隐和杜牧。
李商隐是晚唐诗歌成就最高的作家,其《无题》等爱情诗尤为后人称道,在艺术上形成了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特色。
杜牧的.诗众体兼长,七绝成就尤高,风格清丽明快、豪爽俊逸。
唐代诗歌形式的演变及其风格特点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被誉为“诗歌之魂、古典之巅”。
诗人们在这个时期创造出了极富个性的作品,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唐代诗歌的形式演变和风格特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唐代诗歌形式演变唐代诗歌形式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 初唐五言初唐五言诗是指唐初五律之外的五言诗。
这个时期的诗歌多处于酒宴、游玩和山水游览等场合,而诗歌题材并不限于这些,也有感慨人生、惆怅时事的作品。
初唐五言的特点主要是明快简洁,语言流畅,取材广泛,以“清新、拟古”为主要特点。
2. 先唐七言先唐七言诗是指唐代初期七言诗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七言诗成为了唐代诗歌的主流形式,特点主要是情感真挚,表达深沉,多写爱情、离别和怀古等题材。
3. 唐中八股唐中八股是指唐代中期的八股诗歌,主要取材于“史论辞赋”等古文体例。
这一时期的诗歌形式比较规范化,因为史论辞赋具有明确的文体和格式要求,因此也成为了诗歌的一种教科书式的写作方法。
4. 晚唐绝句晚唐绝句是指唐代晚期四行诗的主要形式。
诗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语言结构的严谨性都超过了以往阶段。
晚唐绝句拥有鲜明的个性,它有着舒缓明朗的节奏,对语言形式和意境表现的要求较高,成为晚唐诗歌的代表。
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取决于不同的文体,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高超的艺术性唐代诗歌追求完美的艺术形式,力求在措辞上精挑细选,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2.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唐代诗人既注重感性的表达,在情感和形式上倾注了深情款款的风采,同时又注重理智的展示,在文学上极富思辨。
这种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形成了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
3. 内容丰富唐代诗歌的内容包括了人生、爱情、自然、历史、政治和哲学等方面,这些内容都得到了对称的表达,唤起了广泛的共鸣,达到了优美的创作意境。
4. 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唐代诗歌的语言、思想和形式上都具有多样性,既有自然派,又有拟古派,既有感性的多情派,又有理性的思辨派等多重文学风格的表现。
唐诗的分期
唐诗的分期
唐代 (618〜907) 的诗主要可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初唐 (618〜713):
•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
•特色:诗坛所流行的是齐、梁形式主义诗风,宫体诗充斥诗坛,只求辞藻优美,但缺乏内容。
陈子昂力倡取法建安风骨,复汉魏之古,反对齐梁诗风.
•主要作家: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2)盛唐(713 〜 766):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
•特色: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大量涌现,在题材和风格方面都有极佳的成绩,是唐诗百花竞艳的时代。
•主要作家:田园派-王维、孟浩然;
•边塞派-高适、岑参、王昌龄;
•浪漫主义-李白;
•现实主义-杜甫。
(3)中唐(766 〜 836):
•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
•特色:分为两个极端,有平易近人的,也有奇诡怪异的,没有明显的艺术特色。
•主要作家: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元稹;
•奇诡诗人-韩愈、孟郊、贾岛、李贺;
•田园诗人-韦应物、刘长卿、刘禹锡、柳宗元.
(4)晚唐(836 〜 906):
•晚唐时期是唐诗从盛转入衰微的时代,多数的诗人以摹彷前人为能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
•特色:诗歌讲求技巧,注重形式格律,诗风纤巧秀丽,内容以抒写男女恋情为主,亦有流露对唐衰亡感慨的作品。
•主要作家: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丰碑,它们创造了鲜明的时代风貌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唐诗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
一、唐诗唐朝是中国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时期。
唐诗的发展可以分为盛唐、中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1.盛唐(618—755年):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代,创作高峰期达到了极致。
这个时期的唐诗以王之涣、杜甫、李白、王昌龄等大量优秀作家的作品为代表,以其浑厚雄浑、豪放激昂、唯美盛丽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2.中唐(755—827年):中唐时期发生了安禄山起义,李白、杜甫等大批作家死亡或流亡。
此时,唐诗的艺术风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转入严谨稳健的风格。
代表人物有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等。
3.晚唐(828—907年):晚唐时期唐诗较之前更加纯熟,达到了新的高峰,诗风多为婉约清新。
代表人物有杜牧、韦应物、白居易、李商隐等。
二、宋词1.早期(960—1060年):早期的宋词以丰子恺、李清照、晏殊、欧阳修等创作人物为代表。
这个时期的宋词以婉约清新、语言流畅优美、情感温婉细腻为特点,也被称为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分界点。
2.中期(1060—1140年):中期宋词风格以宋祁、辛弃疾、晁端礼、杨万里等为代表。
这个时期的宋词主题更广泛,描写对象更丰富,诗歌风格愈加明快和生动,是宋词的高峰期。
3.晚期(1140—1270年):晚期的宋词以陆游、张先、杨万里、辛弃疾等为代表。
这个时期的宋词具有真实感、自然感、含蓄与抒情并重的特点,彰显出了宋词的成熟与精华。
总之,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条流传最广的艺术瑰宝,它们的艺术成就与历史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为世人所敬仰。
唐诗分四个时期唐诗鉴赏常识一、唐诗分四个时期:初唐(618-712):代表王杨卢骆,陈子昂等。
盛唐(712-765):黄金时代。
代表为李杜,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
中唐766-835):盛唐的延续。
代表是韦应物、白居易、元稹,韩愈、孟郊、贾岛、柳宗元等。
这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与个性风格异常突出。
晚唐(836-906):李商隐、杜牧。
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创作风格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动静、虚实、明暗、正侧、渲染、白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技巧(艺术手法):起兴、烘托、象征、衬托(正衬反衬)、联想、想象、借古讽今、欲扬先抑结构手法:首尾、总分、过渡、铺垫。
修辞手法:对偶、比喻、借代、夸张、排比、比拟、反复、反问、对比、设问、反语、互文、用典。
注:渲染与烘托——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
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铺垫与伏笔二者区别是细微的,都是写作的技法,讲究一个行文的前后呼应。
区别在于,铺垫是前面有所交代,打好基础,以便后面的高潮。
而伏笔是埋下关子,设下包袱,你后面得抖开包袱。
三、谢冕教授谈读诗诗歌鉴赏五步:泡——找——进——猜——补读诗是一种再创造,“泡”就是把诗中的形象还原到生活中来,就象喝茶,我们不能喝那个茶叶,而是要把茶叶用开水“泡”开。
所以我们要把诗里的形象用我们的想象与联想“泡”开。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之一,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表现。
以下是唐诗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表现:
高度模仿期(初唐):唐初是唐诗发展的起点,这一阶段受到了魏晋文人诗歌的影响。
初唐时期的诗人以模仿魏晋风格为主,表现出比较典雅的文人气质,注重修辞技巧和对情感的抒发。
代表性的诗人有王勃、杨炯等。
创新融合期(盛唐):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诗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创作风貌。
诗人们开始追求真实感觉和个人体验的表达,注重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代表性的诗人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形式多样期(中晚唐):中晚唐时期,唐诗形式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律诗和绝句的兴起。
诗人们在形式上更加追求完美,注重字句的音律和格律,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技巧。
代表性的诗人有白居易、杜牧、杨炯等。
冲破传统期(晚唐):晚唐时期,唐诗逐渐超越了传统的文人雅致,呈现出了更加豪放和奔放的风格。
诗人们对社会现实和政治局势有了更多的关注,诗歌表达更加直接和激烈。
代表性的诗人有李贺、杜荀鹤等。
唐诗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具有独特的特点,但整体上展现出了对自然、人情、社会和思想等多个方面的丰富描写和表达。
唐诗的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和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唐诗三百首知识点归纳》一、唐诗的发展历程1.初唐时期(618—712):初唐诗歌仍带有齐梁时期的绮靡诗风,逐渐向刚健清新的风格转变。
代表诗人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初唐四杰”,以及陈子昂等。
2.盛唐时期(713—766):这是唐诗的鼎盛时期,诗歌风格多样,题材广泛。
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诗歌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有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作品充满豪情壮志和异域风情;还有李白、杜甫两位伟大诗人,李白的诗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3.中唐时期(766—835):中唐诗歌在盛唐的基础上有所变化,诗歌风格更加多元化。
白居易、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反映现实生活;韩愈、孟郊以奇崛险怪的诗风著称;柳宗元、刘禹锡的诗歌各具特色。
4.晚唐时期(836—907):晚唐诗歌多感伤、颓废的情绪。
杜牧、李商隐是晚唐的杰出诗人,杜牧的诗俊爽峭健,李商隐的诗深情绵邈、绮丽精工。
二、唐诗的体裁1.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全篇由五言句构成。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2.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全篇由七言句构成。
如李白的《将进酒》。
3.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全篇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工整。
如杜甫的《春望》。
4.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全篇共八句,对仗要求与五言律诗相同。
如李商隐的《锦瑟》。
5.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全篇共四句。
如王维的《鹿柴》。
6.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全篇共四句。
如杜牧的《清明》。
三、唐诗的艺术特色1.意境美:唐诗善于营造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感的描绘,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了辽阔壮丽的边塞风光。
2.语言美:唐诗的语言简洁明快、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诗人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3.情感真挚:唐诗表达的情感丰富而真挚,有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慨、对友情爱情的歌颂等。
唐诗的分期及各个时期的概况肖旭唐诗一般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初唐(公元619——713)约一百多年时间。
初唐的中心问题是: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文风,为唐诗开辟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初唐诗歌是沿着三条路线发展的:1、在题材上冲破六朝诗歌的狭窄局限,使诗歌表现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问题。
2.在诗风上,摒弃轻浮绮糜的诗风,建立刚健有力的诗风。
3、在诗体上,建立律体,发展七言歌行。
初唐前五十年,仍然是齐梁宫廷诗风的延续,代表作家有上官仪。
以他为代表的诗歌,称为“上官体”。
初唐后五十年,诗歌才发生了变化。
先是“四杰”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沈、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然后出现了陈子昂。
陈以复古为革新,反齐梁,步汉魏,为诗歌的发展开辟出了一条道路。
盛唐(713——766)约五十年。
这是诗歌繁荣的顶峰,成就极为突出。
不仅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的诗人,而且出现了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一大批优秀诗人。
在一些文学史著作中,常常把“王孟”并称,称之为“山水田园诗派”;“高岑”并称,称之为边塞诗派。
以李白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是盛唐诗歌的主流。
政治诗和边塞诗,体现了盛唐诗歌的特色。
政治诗的内容,主要是反对权贵,要求人才解放。
边塞诗也带有一种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
杜甫,带着盛唐诗歌的伟大气魄,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战乱之后的现实,为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中唐(766年——836年)约七十年。
中唐诗歌的特点是:诗人数量多,诗歌流派也多。
严峻冷酷的现实,使诗歌的主流转向现实主义。
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贯穿整个中唐。
参加者有元祯、张籍、王建、李绅等。
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反映民生疾苦,其艺术特征是运用浅显平易的形式。
此外,还有崇尚奇险的“韩孟(郊)诗派”,他们通过个人遭遇,反映黑暗现实,艺术上追求奇特险怪。
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
中唐浪漫主义以想象丰富奇异的李贺为代表。
晚唐(836——907)约七十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