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郎静山的生平介绍及作品赏析

关于郎静山的生平介绍及作品赏析

关于郎静山的生平介绍及作品赏析
关于郎静山的生平介绍及作品赏析

关于郎静山的生平介绍及作品赏析

一、简介

摄影大师郎静山于1995年4月13日在

台北逝世,享年105岁。郎静山先生,浙江

兰溪人,1891年6月出生于江苏淮阴。13岁

即开始玩相机,此后九十余年来相机就没离

过手。他曾说:“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

“相机比太太还重要”“我做集锦照片,是希

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

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

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郎大师一生酷爱摄影,精研摄影艺术创作无数,并将集锦照相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人物生平

郎静山(1892—1995),1892年生于江苏淮安,浙江兰溪游埠镇郎家村人。他的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12岁时,郎静山进上海南洋中学读书,在图画老师李靖兰处学会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于是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郎静山先后进入上海《申报》与《时报》,成为中国最早摄

影记者。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可是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摄制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和俊秀的风格。这些作品,受到人们的好评。

1928年11月,周瘦鹃在参观华社2届影展之后写道:郎静山竹枝一帧,裱以黄绫,题曰板桥画本,观其清影婆娑,宛然板桥道人手笔也。

此后,郎静山专注多底合成的集锦摄影。1934年,其的第一幅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在英国摄影沙龙入选。从此,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中独树一帜。

在谈及集锦摄影的创作时,郎静山写道:摄影固属于科学,然亦具别有纪象以外之情趣,故其艺术必赖理法与技术之综合。窃以中国绘画艺术,有数千年之历史,而理法技术已达神妙之境。摄影为图画,绘画亦为图画,其工具虽异而构图之理则相同,尤以集锦之法,更能与画理相通。

集锦照相,即选择摄影多数底片里景物配合于一纸而参融之,亦即舍画面之所忌,且取画面之所宜者之成也。

郎静山早期创作,多是表现佛门幽静、独坐赏溪者、悠闲汲水之人,及山水风光、亭台楼阁。后来,其以鹤、鹿为题材,创作了《翠竹仙禽》和《绿荫双侣》、《松鹤延龄》与《鹿苑长春》等作品。

20世纪60年代起,郎静山转而创作带人物风景,模特儿主要为国画大师张大千。其将道家装束的张大千,作为集锦山水中主角,创

作了《松荫高士》和《松荫静坐》、《飞泉幽涧》等作品。这一些作品,有一些是模仿古代著名画家之作,如《松荫高士》和南宋马麟的《静听松风图》十分相似。

郎静山集锦摄影,仿国画和重意境、师古法,在形式中模仿传统国画,题材与主题意趣,多取自古画及古诗词,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统一,既具有个人艺术风格,又有着鲜明民族特色。正如美国摄影学会会长甘乃第(Kennedy)所指出的:郎先生是中国人,且又研究中国绘画,因此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第一个人。

三、艺术评价

在1928年11月周瘦鹃在参观华社2届影展后写道:郎静山竹枝一帧,裱以黄绫,题曰板桥画本,观其清影婆娑,宛然板桥道人手笔也。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仿国画、重意境、师古法,在形式上模仿传统国画,题材和主题意趣,多取自古画、古诗词,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的统一,既具有个人的艺术风格,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正如美国摄影学会会长甘乃第(Kennedy)所指出的:郎先生为中国人,并且又研究中国绘画,所以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个人。

郎静山的艺术之路和际遇与张大千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曾努力地希望被世界所接受。只是郎静山缺少张氏和西方顶尖艺术大师会晤这一节,但却比张幸运得多的拿到许多国际奖牌。张大千一直在冥思苦想怎样将中国的笔墨与世界接轨,从而达到自我人生的顶峰。而郎静

山是用照相机与感光材料,千方百计地弄出中国画的味来。

郎静山的艺术一直在西方主流语门外徘徊,接纳他的只有崇尚古典优美一流的沙龙摄影圈。后来所获的殊荣,也因是暗合了开放的西方后现代主义崛起的大环境和西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崇尚中国老庄哲学及孔儒之学的时尚。

郎静山的摄影对国人来说,还是颇得一部分人的赏识的。这缘自中国自有的文化语境。他用摄影的方式营造模仿中国古典绘画的效果,几乎从未与他所生活的时代生活发生过联系。在他苦心经营他的艺术时,正是中国人面临危难时期。当时的中国知识艺术界喊出了“国防文学”、“救亡文学”、“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等口号,其时的摄影界也相应喊出了“国防摄影”的口号,表达了中国摄影家在历史抉择前的良知。在另一些摄影家将自己的镜头瞄向枪口下奋勇抗争的同胞之躯时,郎静山则在暗房红灯下精心拼对山高水远和小桥流水的集锦作品,琢磨揣测西方人的审美口味。他用照相机拍了许多的山影树景的素材,然后再找若干演员,装扮成仙风道骨的老人或村野樵夫或田野牧童拍成照片,再用暗房拼放的技法洗印合成。这样,一幅幅中国人眼熟耳闻的,酷似水墨山水画的照片就诞生了。它比用笔绘制的水墨画更逼真,能让国人一贯想象中的神仙真身再现,让虚无缥缈的梦想又接近真实一步。这有些象杨柳青年画制造,因为它所有意象的构成均来自历史的类似版本,是中国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陈规老套。这对中国文化陌生的西方人有些新奇,但对有创造意识的中国艺术家来说,不过是一个会取巧的现代工艺匠人的平庸之举。

也有人认为郎静山一味模仿、拼凑古人的意象,没有艺术创造的意义。

四、主要成就

据统计,1931年起到1939年,郎氏作品在265次国际摄影沙龙中入选,数量为755幅,至1948年底,累计入选国际沙龙为300余处,数量为千幅以上。其中以集锦摄影作品占据多数。

郎静山先后进入上海《申报》和《时报》,成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但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的“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摄制了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俊秀的风格。这些作品,受到了人们的好评。三十四岁﹝民国十五年﹞,他转任时报,成为中国第一位摄影记者。两年以后,又与黄伯惠先生等人于,时报大楼成立了“华社”,这是中国南方第一个摄影团体,恰与北方的“光社”相互辉映。成立“华社”的同年三月,郎静山也举办了第一次作品展览,首开摄影展的风气。又过了两年,他开始担任松江女子中学摄影班讲师,这很可能是中国学校正式有摄影课程的开始。

郎静山一生有不少创举,譬如他于民国三十七年在上海创办“中国摄影学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摄影社团,并且他也是国人中第一位摄影作品得以在国际性展览中出现的人等等,但他最为人所称道的当然,还是“集锦摄影法”,这是他在四十七岁那年所创造的。

五、个人品德

郎静山对人好,细致入微为别人着想,在这方面称得上“完全彻底”。

郎静山仿佛打从生下来就不会啼哭而只会笑,直到晚年依然是温厚的笑。有时家里来客人正逢郎静山小憩,家人婉谢客人于门外。郎静山醒后却执意要去客人家当面道歉,声称对不起人家。

郎静山生病时别人来探望,病好后也是要一一登门致谢,一个人也不能落下。一生中有求于他的人,郎静山“完全彻底”帮忙后一律拒收“好处”。郎静山对亲人这样袒露心迹:“人家的事我都顺从,自己的事从不勉强,与人交往不使坏心眼。”

六、作品《湖山揽胜》赏析

《湖山揽胜图》是郎静山先生的得意之作。此照片是山水集锦巨

构,可说是郎

大师运用国画

山水的构图方

式,巧妙地运

用在集锦作品

上,从画面最

右边的凉亭老

翁远眺层峦云

雾,到近景的奇石丛树,左边的孤舟,远处的村落及湖边倒影,这幅美丽的国画山水景像,就如同大师一生胸襟开朗,宁静与世无争。

细节乃取景自不同地方、不同国家;作品中的树石乃取材自法国巴比松,凉亭乃摄于韩国,亭中高士乃作客八德园时为大千先生所摄,其他树木取自碧瑶山,远处山峰取自黄山西海,石上小亭,摄自模型,

经历二年的时间精心策划及构图而成此巨作。作品中采中国水墨画中特有的手卷构图方式,由左向右延伸、由疏至密、由虚至实,起、承、转、合安排流畅和谐;许多点景虽取材自他国,但不具异国风味,反显浓厚中国情趣,

郎静山在制作接合景物时,多用散光点镜头,将光圈收小,用少许散光放映,照片色调显得格外浑融。如以网线版加在感光纸上套放,补救两底之间的接合痕迹,会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他的《松鹤长春》佳作,是用四张底片集锦合成。“山峰”取材黄山,“松树”取材上海,“山坡”取材苏州,连同仙鹤四景集成,历时33年完成。

高清人像摄影艺术作品合集

高清人像摄影艺术作品合集 篇一:摄影艺术赏析作业答案全套满分! 摄影艺术赏析_在线作业_A 一单项选择题 1.1839年发明了“摄影术”的法国人是()。 (5.0分)a b c d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Adams)达盖尔(Daguerre)大卫?穆恩奇(Davidmuench)弗朗科?方塔纳(FrancoFontana) 2.促使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公园法并开辟约塞密提为国家公园,有“约塞密提大师”美誉的摄影家是()。(5.0分)a b c d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Adams)达盖尔(Daguerre)大卫?穆恩奇(Davidmuench)弗朗科?方塔纳(FrancoFontana) 3.以下哪位摄影家善于抓拍作品?() (5.0分)a b c

d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lipehalsman)优素福?卡什(YousufKarsh)阿诺德?纽曼(Arnoldnewman)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Avedon)4.美国著名的F?64小组创始人之一,创造了许多花卉摄影经典之作的女性摄影家是()。(5.0分)a b c d爱德华?斯泰肯(edwardsteichen)曼?雷(manRay)伊莫金·坎宁安(Imogencunningham)吉安?帕洛?巴尔贝里(gianpaolobarbieri) 5.提出“决定性瞬间”理论的摄影家是()。 (5.0分) c d 埃里克?沙洛蒙罗伯特?卡帕 6.通常可用于对名画真伪进行辨别的科技摄影类型是()。 (5.0分)a b c显微拍摄红外摄影x光摄影 7.创立了“集锦摄影”,并以作品《春树奇峰》入选英国摄影沙龙的中华摄影家是()。(5.0分)a b c d奚志农陈复礼罗红郎静山

中国艺术中的仙山

中国艺术中的仙山 中国艺术中的仙山文/巫鸿 石涛逝于1707年。许多画家从那以后都画黄山,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可以和石涛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相比。唯一能够以新的姿态向“黄山艺术”提出概念上质疑的运动就是19世纪后页传入到中国的摄影术。立刻,业余的摄影爱好者和商业摄影家们都发现这座山是上镜头的好题材。由上海的一家商业出版社出版的连载风光摄影的杂志“中国名胜”在1910年第一次刊登了黄山照片。这本杂志和类似的出版物所发表的用摄影来表现的这座山,给观众们留下了达到“绘画”级别的强烈印象。的确,大量的这些图像都是沿袭着传统的水墨画的风格,使其“如画”就是它们的特色和卖点。当这些图像被用在广告、观光导游图册,甚至用在招贴画图案上,这就把艺术和大众视觉文化之间的界限给最终地抹杀了。因此,为了使“黄山艺术”恢复到高雅的档次,出现了一个逆向的运动,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就是30年代末和40年代的著名摄影家郎静山。 郎静山1892年出生于江苏,他从12岁起开始随从一位迷上了摄影这种新鲜的视觉手段的传统水墨画家老师学习摄影。1911年当他19岁的时候开始进入新闻行业,1928年当他开始为上海时代新闻报工作时,他成了中国第一位专业摄影记

者。同年,为了促进摄影术和保护传统的中国文化,他和一些朋友设立了中国摄影协会。这种双重的目的激发了他们发明了一种他称之为“集景摄影”的合成摄影术,并且把黄山作为他们试验的中心题材。 据郎静山自己说,“合成摄影”是一种类似于蒙太奇摄影术,把一些零零碎碎的图像断片拼凑成一幅摄影作品,但是不同于后者的是它的纯艺术性的追求和自然主义的风格。在1940年他的“合成摄影与中国艺术”的文章中,他详尽地叙述了他的技法和解释了他为什么认为把现代的摄影手段和传统 的中国绘画美学结合起来是最佳手法的原因。他用类似于郭熙的方法,把由一些零碎的视觉记忆组合成一幅图像以使之成为一幅传统绘画的手法理论化,并使其成为合成摄影的模式。 在传统的学校中,中国的艺术家们总是被告知,绘画产生于想象力。没有任何能比真实更远的了。他们的绘画不是来自于想象力,而是来自于记忆力。与西方的艺术家们不同的是,他们描绘的是他们曾经看到过的东西,而不是正在看到的东西. . . . . . 一种经过润饰过的集大成的自然景象,通过艺术家们自身的创作被描绘出来. . .通过集锦照片,摄影家们现在能够和中国的画家们同样地做到:他们现在可以在自然对象中作出他们的选择;他们现在可以通过摄影制造出他们自己的合成产物。时间和空间再也不会有任何障碍。自然界的所有

朗静山及其摄影作品

朗静山及其摄影作品 郎静山,浙江兰溪人,1892年生于江苏淮阴,从14岁起即喜爱摄影。此后九十余年来相机就没离过手。他曾说:“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相机比太太还重要”“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郎大师一生酷爱摄影,精研摄影艺术创作无数,并将集锦照相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 郎先生1926一1937年曾任上海《时报》新闻记者,是中国最旱的新闻摄影记者之一。1926年,郎先生发起成立了上海。中华摄影学社”(简称“华社。),这是我国旱期较有影响的摄影团体。1930年郎先生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我国摄影教育之先河。郎先生1921年起参加国际沙龙活动,入选作品千余次,获奖数百次,先後被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美国摄影学会接纳为高级会士,并被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组织聘为荣誉会员。1939年,郎先生将现代科学摄影计术与中国的传统绘画六法理论相结合,创出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子,“集锦之法”在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艺术之本,因而国际上评论郎先生的作品是“最现代的、同时又是最中国化的”。1963-92年创办中华民国国际摄影

展。三十年来共有七十余国家前来参加,每年举办一次,参展作品多达七千件。1966/创办亚洲影艺协会并为该会之永久荣誉会长。1905-92年一直研究集锦摄影创作,八十七年如一日。1933-77年出版十本书,其中包括摄影集和集锦摄影技术。1937-92年参加世界各国无数摄影协会,并获颁无数荣誉。 1995年4月13日,摄影大师郎静山在台北逝世,享年105岁。 “影中有画,画中有影” 郎静山先生是中国摄影界的先驱,自民前八年﹝一九○三﹞进入上海南洋中学预科念书,从李靖兰老师学习绘会、摄影及暗房技巧以来,至一九九五年,以一○四岁高龄辞世为止,献身摄影艺术的岁月超过了九十年,这个惊人的数字恐怕是后人可能很难打破的。 郎静山先生原籍浙江兰溪,民前二十年﹝清光绪十八年,也就是一八九二年﹞农历六月二日生于江苏淮阴。由于受了父亲的影响,郎静山从小就对绘画很有兴趣,少年时期启发他对摄影爱好的李靖兰老师,也就是他的国画老师。绘画对于郎静山的摄影,尤其是对他日后所创造“集锦摄影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自学校毕业以后,二十岁那年﹝民国元年﹞,郎静山进入上海申报馆工作,任职于广告部。工作的繁忙,使他无暇作画,

关于郎静山的生平介绍及作品赏析

关于郎静山的生平介绍及作品赏析 一、简介 摄影大师郎静山于1995年4月13日在 台北逝世,享年105岁。郎静山先生,浙江 兰溪人,1891年6月出生于江苏淮阴。13岁 即开始玩相机,此后九十余年来相机就没离 过手。他曾说:“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 “相机比太太还重要”“我做集锦照片,是希 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 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 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郎大师一生酷爱摄影,精研摄影艺术创作无数,并将集锦照相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人物生平 郎静山(1892—1995),1892年生于江苏淮安,浙江兰溪游埠镇郎家村人。他的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12岁时,郎静山进上海南洋中学读书,在图画老师李靖兰处学会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于是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郎静山先后进入上海《申报》与《时报》,成为中国最早摄

影记者。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可是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摄制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和俊秀的风格。这些作品,受到人们的好评。 1928年11月,周瘦鹃在参观华社2届影展之后写道:郎静山竹枝一帧,裱以黄绫,题曰板桥画本,观其清影婆娑,宛然板桥道人手笔也。 此后,郎静山专注多底合成的集锦摄影。1934年,其的第一幅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在英国摄影沙龙入选。从此,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中独树一帜。 在谈及集锦摄影的创作时,郎静山写道:摄影固属于科学,然亦具别有纪象以外之情趣,故其艺术必赖理法与技术之综合。窃以中国绘画艺术,有数千年之历史,而理法技术已达神妙之境。摄影为图画,绘画亦为图画,其工具虽异而构图之理则相同,尤以集锦之法,更能与画理相通。 集锦照相,即选择摄影多数底片里景物配合于一纸而参融之,亦即舍画面之所忌,且取画面之所宜者之成也。 郎静山早期创作,多是表现佛门幽静、独坐赏溪者、悠闲汲水之人,及山水风光、亭台楼阁。后来,其以鹤、鹿为题材,创作了《翠竹仙禽》和《绿荫双侣》、《松鹤延龄》与《鹿苑长春》等作品。 20世纪60年代起,郎静山转而创作带人物风景,模特儿主要为国画大师张大千。其将道家装束的张大千,作为集锦山水中主角,创

摄影艺术新进路郎静山国际摄影论坛

郎静山先生(1892—1995)出生于江苏淮阴,12岁时开始学摄影,后来又到上海学习绘画,并在一家报馆任记者,成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之一。1927年他在上海组织中华摄影学社,大力推广摄影艺术的进步。1939年,他以中国山水画理论为基础,结合摄影艺术的特点,创造了集锦摄影(Composite Picture)的独特技法,并由此获得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美国摄影学会高级会士等多项高级荣誉称号。在郎先生的摄影生命历程中,“集锦摄影”无疑最能代表他的成就与风格,集锦摄影不仅证明了他在摄影技术上的造诣,更反映出他对摄影艺术所抱持的观念和看法。因此,他的那一片内心的风景,通过集锦摄影的方式,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按照郎先生自己的说法,他是民国28年(1939年)才开始创作所谓的“集锦摄影”。当时他发现了瑞典著名摄影家雷兰德于1857年采用合成的方式创作的照片,突然来了灵感。他自幼研究中国画理,深谙我国南北朝时代南齐画家谢赫所创论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和“传模移写”二法,于是潜心钻研并且以摄影的实验项为印证,终于创立了再现中国传统绘画意境的“集锦摄影”方式。同时他认为,他所采用的集锦摄影的方式,和西方的拼贴法有所不同,正如他在《集锦照相概要》中所说:“……(集锦照相)其移花接木,旋转乾坤,恍若出乎自然,迥非剪贴拼凑者可比拟也。此亦即吾国绘画之理法,今日实施于照相者也。”由此可以看出,郎静山的集锦摄影,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的统一,要求作者不仅具备对摄影艺术语言的把握,还必须对中国传统绘画形式有深入的研究、理解和实践,才可能出入自如,得心应手。那么,是否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集锦摄影也已经具备了类似观念摄影的可能? 先来对照《ICP摄影百科全书》对“观念摄影”定义中所说:“……鉴于电子和常规成像的相 互作用日益增大提供了操作上的潜力,以及人工智能方面的成果对…含意?的系统表达所起的 影响,概念论者的态度将继续影响摄影的努力是必不可免的。”中国绘画理论的观念在摄影 中的转换,成为一种既定体系的“集锦摄影”,其实离开观念摄影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理由是 尽管它已经“类似小说那样讲述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并非彻底的,也不符合“其主题往往是 绝对抽象的,即便它在照片中所描绘的是完全真实的实体”这样一个定义(尽管这一定义也 有其片面性,但是可以作为参照)。 所以,当我们继续审视郎氏风格的演变空间,可以发现他的后期作品越来越接近于观念摄影 的轨迹。陈申在他的《郎静山和集锦摄影》一文中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个现象,他认为郎静山 的后期创作进入了一个现代摄影作品时期:“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流的影响下,郎静山 20世纪50年代以后部分作品,风格有了明显的改变,可谓之…晚年变法?,创作出一些具有现代艺术表现效果的作品,但都是利用暗房技法,在集绵摄影基础上的发展和变化,或被称为…新集锦摄影?。如1956年的《曲线幻影》,是采用叠放技法得到的作品。70年代后完成的几幅,是利用摄影形象和线条画结合,形式类似于在白底(或黑底)照片上速写的艺术效果,如《柳荫轻舟》、《农村即景》(均为1970年制作)。造些作品总的来看,形式上是反摄影和回归传统的,影调基本上是单一的黑白对比,画面内容是具象和抽象形象的结合,但构图章法非常讲究和简练,和西方现代艺术有很大区别。因而也可视作郎静山集锦摄影在风格发展上由繁至简所派生出来的新的摄影形式。此外,这类作品还有利用…光画?完成的《女有所思》、《莲池一角》、彩色作品《勿望自由》(1971年拍的自由女神像)和《女人体》(1971年),效果则较为一般,70年代郎氏又把象形文字作为创作题材。”

浅谈郎静山摄影风格流变

浅谈郎静山摄影风格流变 摄影术1893年发端于西欧,随后迅速传播至全球。经历了200年的发展,摄影由一种技艺成为一门被普遍认可的艺术,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电影这门大众艺术。摄影术传入中国后和中国文化碰撞、融合演变成具有中国文化内涵及中国独特审美的艺术形式。中国的文化人甚至一些和美术关系较远的人士也对于摄影这门新兴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于摄影进行了很多评价和解读。在这种文化土壤里顺理成章的产生了既具备中国式审美又具备摄影知识的摄影家。郎静山就是一位这样的有着中国传统文人情怀及审美趣味,且对新的潮流敏感的摄影创作者。 郎静山祖籍浙江兰溪,出生于江苏淮阴,五岁开始读唐诗、随后开始读书、画画,自幼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熏陶。14岁时就读于上海的南洋中学预科,在此期间除了读书学画,郎静山也学习了摄影知识和暗房技法。这段经历奠定了郎静山一生的事业的基础。 成年后,郎静山进入《申报》工作,虽然工作内容并非摄影但其利用闲暇时光进行摄影创作和实验,不但创作一些优秀摄影作品,也为将来积累了素材。1919年郎静山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事业的发展使得他更有条件发展自己的 爱好。随后他的风景摄影作品《荷花柳树》发表于1920年的《时报画报》上。同年,他的三张摄影作品展览于上海摄影会举办的中国文化摄影展中。1928年 郎静山进入《寸报》成为一名摄影记者。在此期间郎静山的拍摄了诸如西湖博览会、远东运动会等重大新闻事件和活动。这一时期郎静山的摄影风格已经初现端倪,除了新闻照片之外,其摄影作品多关注于中国传统的景物。创作方式为写实的画意,无论是山川还是花鸟抑或是暮色中的村落均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题材。法国土鲁斯水之堡摄影美术馆馆长杜杰德(Jean。ieu za id e)曾这样评价:树木、花朵、动物,整个外在世界几乎都是中国的。郎静山以他对性情,用不同的眼光观看。他观看的方式使这种欧洲发明的艺术浸淫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 除此之外1928年郎静山开始尝试进行人体创作。算是中国人体摄影的先行者之一,杜杰德对于郎静山的人体摄影也有较高评价:郎静山让我们知道,摄影技术可以表现对造型世界的情感,对大自然的感触和对造物者的礼赞。 1929年,安徽省长许世英设立了黄山建设委员会,为了开发黄山风景名胜聘请了诸如张大千、黄宾虹、郎静山等人进行创作并举办了相关题材的摄影与绘画的展览。此后郎静山与黄山结下了不解之缘,黄山成为了郎静山作品中常见

画意摄影浅析

画意摄影浅析 【摘要】画意摄影作为摄影艺术形式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其目的不是直白的表现拍摄对象,而是注重摄影家的主观感受与情感融入、美学修养与智慧体现等方面的效果,利用摄影的特殊效果和绘画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的画面和意境。本文通过对写实、写意和抽象画意摄影的分析,从画意摄影的发展脉络与发展趋势来探索画意摄影的本质,掌握画意摄影在实践创作中的要领。 【关键词】画意摄影;写实;写意;抽象 画意摄影是通过利用摄影的特殊效果和绘画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的画面和意境。是用作品中“画”的形式,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的“意”,它是模仿绘画形式和个人理念相结合的一种摄影风格,其画面语言唯美、内涵形式深刻,是摄影艺术中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画意摄影,首先是突出摄影,即主体为某一瞬间的真实影像,但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记录和再现上,而是通过自己对拍摄对象的理解,借鉴绘画的表现手法,用绘画的意境来表达自己的感受。[1]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与演变,画意摄影一直在摄影技术的发展中拓展其表现风格,它的表现题材具有多样性与多元化。在摄影的历史进程中,画意摄影既涵盖以绘画艺术种类相关的表现形式,也创造出了摄影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并应用在不同的摄影领域,如风光摄影、人像摄影、观念摄影等。画意摄影作为摄影艺术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其主要目的不在于直白的表现拍摄对象,而是注重摄影家的主观感受与情感融入、美学修养与智慧体现等方面的效果。这种摄影风格可以说是摄影家对绘画艺术中的意趣与境界的追求,极力的模仿绘画艺术,运用摄影技法和美学原理,展现现实世界,表达内心追求。[2]正如英国《照相百科全书》所说:“以画意摄影为主的摄影基本条件,始终为技术上的完美、精确的构思,以及对艺术表达的有意识的追求。如果这种努力要传达自然的因素,同时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就必须以崭新的意境、纤细的手法以及真实为基础”。 通过对摄影史的研究可以发现,摄影在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之前,是从模仿开始,摄影与绘画艺术一直关系密切,早期的摄影作品,不仅在构图上模仿,而且在光线的应用方面也是极力模仿,力求打造出绘画艺术的格调。这跟照相机 [1]王晓君.画意摄影〔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黎大志,吕不.数码摄影基础教程.[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

集锦摄影集大成者郎静山

集锦摄影集大成者郎静山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推荐摄影大师郎静山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郎静山的简介郎静山,浙江兰溪人,1892年生于江苏淮阴。 受到父亲的影响,郎静山对中国绘画怀有浓厚的兴趣,而郎静山的摄影启蒙也来自于他的国画老师李靖兰。 这样与中国画的不解之缘正是郎静山创造“集锦摄影的基础,所谓的“集锦摄影就是“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 这画面的取与舍,在今天Photoshop时代是已经司空见惯的事情,已经全面像素化的影像可以非常方便的在画面与画面之间进行“闪转腾挪。 如今,稍事培训的人就可以掌握“集锦摄影的技术技法,但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胶片摄影给画面挪用带来的困难可想而知。 郎静山通过对底片的剪裁、拼贴以及在暗房中利用不同的遮挡手段控制相纸的曝光才能实现画面元素之间的完美融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郎静山展览中,一组叫做《鹿苑长春》的展览作品可以看出郎静山对画面元素进行试验性布置的过程,为了达到最好完美的画面效果他至少进行了15次以上的实验。 郎静山的摄影之路郎静山的摄影实验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前一后的两位西方摄影家——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Oscar Gustave Rejlander,

1813—1875)和杰利·尤斯曼(Jerry Uelsmann),前者在1856年以湿版工艺为基础创造了摄影合成作品《人生的两条道路》可以说在世界摄影史上开了观念之先河;后者杰利·尤斯曼(Jerry Uelsmann)于20世纪60年代用和郎静山类似的手法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影像世界。 他们的相同点都是在暗房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通过反复的实验才获得了让世人赞叹的影像作品。 虽然手法相近,两位西方摄影家与郎静山之间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差异来自于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 雷兰德的创作带有明显的古典主义绘画风格这与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方文明渊源脱不开干系;杰利·尤斯曼的作品则带有鲜明的梦幻、神秘、猎奇风格,这里能看到很多西方艺术史上的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影子。 而作为长期浸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郎静山,在创作过程中吸收了很多文人雅士的精神营养,他与知名画家张大千、黄宾虹、朱屺嶦、叶浅予、刘海粟、齐白石等人都有交往,张大千本人更是经常以模特的身份出现在郎静山的作品之中。 与这些国画名家的交往无疑对郎静山的摄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别人是用水墨宣纸,郎静山用的是相机胶卷加暗房。 但是从画面来看,那些精心布置的山高云淡、闲云野鹤,营造出浓厚的文人雅趣氛围。 按照南朝谢赫的《画品》所述的绘画六法来看,“气韵生动、“经营

摄影基础试卷(一)

摄影基础试卷(一) 班级:姓名: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摄影术的诞生日是 A、B、C、D、、银版摄影术的发明者是 A、巴布洛夫 B、欧文 C、理查德 D、L.达盖尔 3、1826年,经过八小时曝光后,得到世界上第一张照片是 A、阳光图片 B、窗外的风景 C、美丽的风景 D、最后的晚会 4、小孔成像形成的是() A、正像 B、负像 C、倒像 D、正常像 5、“如果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你里的不够近”是以下哪位摄影师的名言() A、贝亚尔 B、达尔伯特 C、卡帕 D、韦斯顿 6、“f/64小组”主张采用(),精确对焦,表现对象丰富细节与质感。 A、大光圈 B、小光圈 C、高速快门 D、慢速快门 7、“希望工程”摄影纪实之一的“大眼睛”摄影作品的作者是() A、吴印咸 B、郎静山 C、王文澜 D、解海龙 8、达盖尔摄影术是() A、银版法 B、湿版法 C、干版法 D、沥青法 9、“决定性瞬间”是()提出的。 A、布列松 B、亚当斯 C、卡帕 D、吴印咸 10、区域曝光法是由以黑白影调级谱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总结出来的 一种科学曝光方法。() A、达盖尔 B、布列松 C、亚当斯 D、卡帕 11、北宋( )中对小孔成像有详细的描述A《墨经》B《梦溪笔谈》C《庄子》D《诗经》 12、提倡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主张在自然环境中拍摄自然景物的属于( ) A、纪实摄影 B、画意摄影 C、自然摄影 D、主题摄影 13、中国纪实摄影起步于( )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14、快门的作用是配合光圈、控制胶片的什么 A、光照度 B、光亮度 C、反光率 D、曝光时间 15、正确存放照相机的方法是 A、存放在阴凉、干燥、冷藏的地方 B、放于阴凉、冷藏、通风的地方 C、放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 D、放于强光、干燥、通风的地方 16、防震、防晒、防热、防潮和什么是照相机维护和保养得基本要求 A、防盗 B、防借他人使用 C、防频繁使用 D、防尘17、鱼眼镜头的焦距很短,特点是 A、抽象畸变 B、口径很长 C、像场弯曲 D、视场角大于等于180度 18、同一物体,镜头焦距长,被摄物体在胶片上成像会 A、亮 B、暗 C、大 D、小 19、什么样的镜头的焦距近似或等于胶片画幅对角线的长度 A 、鱼眼镜头B、微距镜头C、变焦镜头D、标准镜头 20、视场角为多少度的镜头属于标准镜头 A、80度以上 B、70度—95度 C、90度 D、40度—60度 21、视场角与镜头的焦距成什么关系 A、反比 B、正比 C、等比 D、无任何关系

全部 摄影高考真题

注:为方便考生记忆,答案直接含在试题中,括号内即为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墨子)在(《墨经》)一书中提出的。 2.(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 3.黑白相纸按用途可分(印相纸)、(放大纸)。 4.在画面影调中占主要地位的影调是(基调)。 5.纬度小光源强度(大)。 6.海拔高光源强度(大)。 7.景物的反射与吸收成(反比)。 8.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9.电子闪光灯发光的四大特性:发光强度特大,发光时间(极短)、发光色温与日光相同、发光性质为冷光。 10.大口径镜头的优点可归纳为二点;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拍摄,便于摄取较小的景深。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11.相机的聚焦装置作用就是使景物在胶片上(清晰地结像)。 12.镜头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望远镜头和定焦镜头、(变焦)镜头。 13.选择拍摄点应从三方面考虑:不同的摄距、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 14.遮光罩是加在(摄影镜头)前边的一个附件。 15.摄影镜头的视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焦距)的长短和(底片对角

线)的长度。 16.焦距(越长),视角(越小)。 17.快门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胶片的曝光时间),(控制被摄物体的清晰度)。18.强烈的斜、直射光进入镜头,会在底片上产生(耀斑)和(灰雾),使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受到影响。 19.民用数字相机既可以(照相)又可以(摄像)。 20.数字相机是用各种类型的(存储卡)存储影像的。 2l.家用数字相机可以用(液晶)显示屏取景。 22.CCD或CMOS是数字相机的(*影像传感器)。 23.快门速度先决模式用(S Tv)来表示。 24.光圈大,景深(小)。 25.光圈小,景深(大)。 26.自拍器主要用途是(自拍),或防止相机震动。 27.F/4光圈是比F/5.6光圈大(一级)的光圈。 28.数字相机是不使用(胶卷)的相机。 29.135单镜头反光相机主要由(机身)和(镜头)两部分组成。 30.马米亚RB67相机是(120)相机。 31.MACRO表示(微距)镜头。 32.前景深(小于)后景深。 33.摄影光源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34.透镜分为(平透镜)、(凹透镜)、(凸透镜)三种。 35.焦距短,视角(大)。

小度写范文优秀纪实摄影作品点评模板

优秀纪实摄影作品点评 优秀纪实摄影作品点评_提高纪实摄影作品品位的有效途径提高纪实摄影作品品位的途径内容摘要:好的纪实摄影作品应具备的 3 个要素:主题性、真实性、艺术性;拍好纪实摄影力求做到要有健康的创作理念,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水平,贴近社会,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熟练运用摄影的技能技巧,时刻准备着,心到、眼到、手到。 关键词:纪实摄影;途径;要素;素质。纪实摄影的主旨是什么?顾名思义,纪实是摄影的核心功能,摄影起于纪实并发展于纪实,摄影的各种流派也衍生于纪实。以布列松为代表的纪实摄影家们的作品,至今还受到摄影家和读者的尊崇。 研究他们的表现艺术,品味他们作品的文化内涵,更加说明了他们的纪实摄影作品的思想抒发方式和艺术魅力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试想,如果没有了纪实摄影,摄影艺术中还能剩下多少广大读者认可的东西呢?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摄影这个当今世界上最为客观的艺术, 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大众性的审美媒介,一种社会性的文化景观。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完全可以起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作用。在我国近百年来,曾涌现出无数凝结历史变化、震憾亿万人心的摄影作品。只有那些真正与时代相共震的优秀作品,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纳。如组照《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 1 页共 12 页

(吴印咸摄)记录了中国革命昨天的沧桑和辉煌;《舍已忘死战井喷》 (姜东青摄)和《洪水袭来之际》(胡武功摄)讴歌了无数英雄人物的奉献和顽强;《欢乐的农村》(徐枫摄)和《自由市场》(赵大鹏摄)等作品,体现了对当今生活变化的自然展示和对社会进步的热情肯定。 当下摄影在数码相机普及之后更变得随心所欲,相机数码化和手机照相化,激发和方便了全民摄影的兴趣。当下人人都能拍照,照片的数量成几何倍数增长,但好的摄影作品并不多,特别是让人感动不忘的艺术作品更少。在这摄影大军日益增加、摄影大潮洪流滚滚向前的时期,怎样提高摄影水平,提高纪实摄影作品的品位是我们摄影人首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一、好的纪实摄影作品应具备的要素1、对象的真实性。摄影最大的特点是它对客观对象的映照。按下快门的时刻,它能够把对象的状态记录下来,让我们看到对象当时的实际情况,记录是摄影的根本。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许我们不再想念打字机打出的文章,听录音机录下的声音,但我们仍然相信读图时代的“有图有真相” ,相信拍下的照片是真实的。我们欣赏摄影作品,也是在这个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真实,我们会为对象的境况所打动,或赞赏、或鄙视、或高兴、或忧伤;也是因为真实,能让我们看到照片拍摄的难度,看到拍摄的技巧,在观看作品的同时为摄影师的能力、技巧叫好。如果摄影师在一个拍摄条件极差的环境下拍到了精彩的照片,他一定会得到读者的更大认同,他的作品也就能带来更第 2 页共 12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