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运动创新实验

分子运动创新实验

分子运动创新实验
分子运动创新实验

十堰市中学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申报表

事先将铁丝的一端固定在橡皮塞上。

实验过程中,纸花不能接触集气瓶底部。

⑴取滤纸做成的小花,喷上酚酞试液,向一边滴加蒸馏水。

注:①所留位置不够可拉长表格。

②根据实验内容可适当增加栏目,允许有创新和突破。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之分子运动的探究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之分子运动的探究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之分子运动的探究 1.化学反应原理 浓氨水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氨气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弱碱性的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遇酚酞试液后,酚酞试液变红色。 2.实验仪器:烧杯。 实验药品:浓氨水、酚酞试液。 3.探究方案: 如图10-1所示,在A、B烧杯中加入约三分之一容积的蒸馏水,滴加数滴酚酞试液,在C烧杯中倒入约10mL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C烧杯,观察。一会儿后,可见A烧杯中溶液变红色,B溶液不变色。 4.探究评价: 该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便,是比较好的实验方案。但缺点是,由于浓氨水有较强的挥发性,环境中会弥漫着难闻的气味,若大烧杯口不平,外面的B烧杯中的酚酞试液也可能变微红色。 5.资源开发: 分子的运动,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例证,条件不具备时,完全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例证来代替上述实验。如品红的溶解、酒精或香水的挥发、萘的升华等。

高锰酸钾的溶解现象很明显,操作也非常简单,但高锰酸钾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用其说明分子的运动不太合适,最好不用。 6. 创新思维: ⑴裁取一条滤纸,宽与试管内径大小接近,长度约为试管长度的三分之二左右。用玻璃棒醮取酚酞试液,在滤纸上均匀点若干液点,将滤纸塞入试管内,试管口用脱脂棉塞住。用滴管向脱脂棉上滴加适量的浓氨水,再塞上塞子,观察。可见滤纸条上的酚酞液点,由试管向试管底方向逐渐变红色。(如图10-2) ⑵按图10-3所示装好装置。在U形管的两个管口下,塞上两个脱脂机棉球,用滴管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分别将两个棉球浸湿后,用橡皮塞将两个管口塞紧,静置观察。几分钟后,在U形管口滴加浓盐酸的一侧出现一个白色圆环,即生成氯化铵晶体。 ⑶如图10-4所示,在U形管的一端放入棉球,用滴加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使其润湿,另一端放入一条醮酚酞试液液点的纸条,塞上塞子,观察。一段时间后,可见酚酞的液点由下往上依次变红色。

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运动创新实验 人教新课标版

“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之创新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第三单元课题2里安排了氨分子扩散的探究性实验。由于要将浓氨水倒入敞口烧杯中,药品用量大,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会弥漫整个教室,造成环境污染;且罩住的大烧杯有一个尖嘴,装置气密性不好,外面烧杯中的酚酞试液也可能变成微红色。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 化学反应原理: (1)浓醋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挥发岀的醋酸遇到紫色石蕊试液,会使其变红。 (2)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一旦接触,就会产生白烟。(即白色氯化氨固体)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一 1. 实验仪器和药品 10ml注射器(带针头和针帽)、滤纸、脱脂棉球、食用醋精(浓醋酸) 2. 实验装置及操作 a. 裁取一条滤纸,宽比注射器内径略小,长度约为注射器长度的三分之二左右,用剪刀剪成锯齿状,用紫色石蕊试液将其润湿,将滤纸塞入试管内。 b. 把脱脂棉球塞在注射器管口,用滴管往脱脂棉上加入适量醋精,再把注射器活塞塞上,组装成如下图所示装置,观察现象。 c. 片刻后,锯齿状滤纸由右到左逐渐变红。 注:该实验可将食用醋精改成浓盐酸;也可改成浓氨水,把紫色石蕊试纸改成酚酞试液。 优点: (1)利用食用醋精和注射器做实验,可节约药品。

(2)操作简单,仪器和药品廉价易得,实验成本低。 (3)实验在注射器内进行,气密性更好,避免了环境污染。 (4)药品对人体安全无害,可做分组实验,增强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兴趣。 实验二 1. 实验仪器和药品 10ml注射器(带针头和针帽)、脱脂棉球、浓盐酸、浓氨水 2. 实验装置及操作 a. 把一个脱脂棉球塞入注射器底部,用滴管往脱脂棉球上滴加适量浓盐酸。 b. 把脱脂棉球塞在注射器管口,用滴管往脱脂棉球上滴加适量浓氨水,再将注射器活塞塞上,组装成如下图所示装置,观察现象。 c. 片刻后,可见到注射器内出现白烟。 注:滴加浓盐酸时,最好不要滴到注射器壁上。 优点: (1)该实验药品用量少,可节约药品。 (2)实验在注射器中进行,气密性更好,避免了环境污染。 (3)现象明显,速度快,非常适合做演示实验。 实验三 1. 实验仪器和药品 U形管(两个)、铁架台(两个)、烧杯、5ml注射器活塞、脱脂棉球、浓盐酸、浓氨水、60度热水 2. 实验装置及操作 a. 按下图所示装好装置。在U形管的两个管口下,塞上两个脱脂棉球,用滴管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分别将两个棉球浸湿后,用注射器活塞将两个管口塞紧,静置观察。

化学创新实验:分子运动演示器

化学创新实验: 分子运动演示器 一、实验名称:分子运动演示器 二、实验目的 在教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课题时,课本上有探究氨分子运动情况的实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快慢: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准备了两杯水,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当往里面加入品红时,在热水中的品红很快扩散了。可是为什么不能只用一个实验同时证明这两个结论呢?为此,特设计了一套探究分子运动情况的装置,它不仅适合于教师演示,也适合于学生实验,整个装置简单,容易操作,现象明显,环保。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相同试管两支、带孔橡皮塞两个、烧杯一个、2cm-3cm的玻璃管二段、气球两个、棉花二团、浓氨水一瓶、酚酞溶液一瓶、热水 四、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气球 浓氨水 棉花 A 气球 热水B

如图,先将二个带孔橡皮塞分别与玻璃管连接,在玻璃管上方系上小气球,然后在A、B装置的试管中分别取1-2ml浓氨水,在A、B 装置试管口放沾有酚酞溶液的棉花,按图示连接好装置,B装置中试管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五、实验操作部分 实验操作:取两支同样的中号试管标上A、B,分别滴入1-2ml浓氨水,在A、B试管口各放一团沾有酚酞溶液的棉花,立即塞上带有玻璃管和气球的橡皮塞,将B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现象:观察到B试管口的棉花先变红。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首先,这套改进后的装置能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明显现象,给教师上课赢得了时间;第二,通过对比实验可以观察到不同温度下的装置中沾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红的快慢不同,既能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又能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第三,为了防止挥发出的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用导管连接一小气球收集氨气,用封闭装置实验,这样环保。 该装置具有:①新颖性:一个实验说明两个结论,实用性高。 ②环保性:用封闭装置实验,避免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③对比性:实验现象明显,容易得出结论。

分子运动实验报告

分子运动实验报告 实验者____班 姓名______实验时间______ 实验目的: 通过对比实验,帮助学生排除对分子运动的模糊认识的干扰,得出对分子运动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对比实验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实验仪器和药品: 大烧杯、小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浓氨水、酚酞试液、蒸馏水、品红、热 水、冷水等。 一.品红的扩散 如图所示,向烧杯A 中加入一定量的冷水,向烧杯B 中加入一定量的热水,并向两个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会观察到两个烧杯中的品红都____________,且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 两个烧杯中的品红扩散速度 _________,烧杯A 中品红扩散速度__________,烧杯B 中品红扩散速度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浓氨水的扩散 实验过程: 如图所示: 1. 实验前小心闻一闻浓氨水的气味,如有气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味。 2. 向盛有约40ml 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到溶液为__________色,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到溶液为__________色,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 、B 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 ,加入约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 、C 两个小烧杯,烧杯B 置于大烧杯外(如图所示)。几分钟后,观察到烧杯A 中的溶液为__________色,烧杯B 中的溶液为__________色。 实验结论: a 、药品中有挥发性的是__________ b 、能变红的是__________ c 、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变形: 1.如下左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提示: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1)用仪器A 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 的名称是 。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了 。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 2.如下右图所示为一小魔术——铁树开花: 在细铁丝上的棉团上滴上酚酞试液,在烧杯中倒入浓氨水,并用烧杯罩住,一会看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结论 。 实验反思: 学生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不一,讨论十分热烈,提出如下几种假设: 1.A 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B 烧杯无关; 2.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A 烧杯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3.烧杯B 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 溶液中使A 溶液变成红色。 此时,我针对假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1.用洁净烧杯C 配好20mL 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 2.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 烧杯中的溶液,B 溶液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观察现象。 3.小心闻B 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4.把B 烧杯的浓氨水滴入C 烧杯中,观察现象。 最后学生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获得共识: 1.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B 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A 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 烧杯A 冷水 烧杯B 热水

氨分子扩散创新实验

“氨分子扩散”实验的探究及改进 七星中心学校毛牡雄 一、实验目的 1、学生通过对氨分子扩散实验的探究能够形象生动的认识到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2、从微观角度认识分子运动的客观真实性。 二、实验用品 糖果塑料桶、滴液小瓶(自己改制)、带喷洒头的花露水瓶(2个)、酸奶盒带吸管(3个)、餐巾纸做成的小白花、浓氨水、酚酞溶液 三、实验说明 课文中的“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向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滴加5~6滴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取少量A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颜色变化。另取一小烧杯B中加入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A)和浓氨水的小烧杯(B),观察现象。 经实验可知教材中的“氨分子扩散”探究实验存在以下不足: 1、要把浓氨水倒入到小烧杯中,使得较多的氨气扩散到空气中,且刺激性气味大,有损师生的健康,且对环境造成污染。 2、实验仪器不易得,且试剂用量大。 改进方法: 1、把废弃的、不用生活用品来代替实验仪器,廉价、易得且环保。 2、把浓氨水装在小喷洒瓶里,减少其用量和刺激性气味,降低对师生健康的伤害。 3、用小纸花的颜色变化来代替溶液颜色的变化,更具观赏性。 4、增加了对比实验。

四、实验装置图 五、实验操作过程 1、先在一朵‘白花”上喷洒蒸馏水,再滴上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白花”不变色(说明酚酞溶液与水不产生颜色)。然后对“白花”喷浓氨水,此时“白花”变成了“(紫)红花”(说明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2、移走第一朵白花,拿出两朵“白花”,分别喷洒水,再滴上酚酞溶液,用塑料桶罩住其中的一朵“白花”和装有浓氨水的试剂瓶,观察现象,可看到塑料桶里的“白花”慢慢变成了一朵“紫红花”,而塑料桶外的“白花”没有变颜色。(说明氨分子运动) 3、随着时间的推移,可看见变色的“红花”慢慢褪色,一段时间过去之后,发现“红花”又变成了“白花”。(进一步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 六、实验改进的意义 1、实验过程中避免了氨气对师生的刺激,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实验材料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易于操作,使用安全,不易损坏,造价低廉,替代品多,可大可小,有利于环保,可用于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3、实验现象形象生动,具有观赏性,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子运动的创新设计》化学实验仪器创新成果展示

《分子运动的创新设计》化学实验仪 器创新成果展示 一、实验名称 《分子运动的创新设计》 二、实验目的 在做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时,往往受当地气温等条件的限制,用时较长,而用时越长污染越严重,时间短现象又不太明显,加之分子质量小、体积小的特点对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得出正确结论造成了障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师生共同研究,设计了一套简易的实验装置,达到以下目的: 1、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实验现象明显; 2、药品用量少,仪器拆装方便,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3、以轨迹显示的形式,弥补分子看不见又摸不着不易想象的 问题,使学生更易于联想得出正确实验结论; 4、此实验装置还能方便对比观察出分子运动速度受温度的影 响。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实验仪器:具支试管、单孔橡皮塞、分液漏斗、普通漏斗(大小与烧杯内径相当)、玻璃管、试管架、烧杯、脱脂棉、 实验试剂:浓氨水、蒸馏水、热水。 四、实验仪器装置图 浓氨水

均匀点滴酚酞试液的脱脂棉 蒸馏水 试管中是浓氨水 烧杯中是热水 注:第一次组装不放装有热水的小烧杯,第二次实验放入装有热水的小烧杯 五、实验操作部分: 1、按照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 2、在玻璃管内外分别剪好并放置好长短合适的脱脂棉,并按约1cm间隔点滴酚酞试液,放入玻璃管; 3、向分液漏斗倒入浓氨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试管中滴入5ml 浓氨水,仔细观察现象。 4、重复上述实验,将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小烧杯中,比较两次实验时间。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实验时间短,现象明显。 2、趣味性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时非常兴奋,激发学生的创新

思维的灵感。 3、对比性强,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动能增大,运动速度加快。 4、实验装置微型化,所用药品量少,节约药品。 5、实验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没有氨气排出,绿色环保。 6、实验装置制作简单、操作简单。便于面向全体学生。

《分子运动现象》实验设计

《分子运动现象》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根据九年级化学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材《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中有一个探究分子运 动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按教材实验步骤共分为三步: 第一步:在盛有20ml 蒸馏水的小烧杯A 中加入酚酞。 第二步:从A 烧杯中取少量溶液于小试管中,在慢慢滴加浓氨水。 第三步:另取一个小烧杯B ,加入约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扣住A 、B 两个小烧杯。 在实际教学中,做此实验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因步骤多,仪器和试剂多次转化,会使一部分学生对此实验的研究对象模糊不清,以及造成实验目的不够明确。 第二:此实验为敞口实验,在第三步实验过程中,会有大量氨气扩散造成教室的空气严重污染,同时造成对学生的身体危害。 第三:试剂量较大,会造成浪费。 二、改进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六个小号试剂瓶、二个Y 型管或T 型管、六个弹簧夹、烧杯 药品:水、酚酞溶液、浓氨水、热水 三、改进实验仪器装置图 (一)浓氨水处于常温状态 (二)浓氨水处于受热状态 对比

四、改进实验的操作步骤 1、用Y型管或T型管将A(浓氨水)、B(酚酞)、C(水)三个试剂瓶相连。 2、打开三个弹簧夹,观察现象即可。 3、与上述步骤相同,将常温和受热状态实验进行对比 4、尾气处理。只需关闭a弹簧夹,将C试剂瓶中的水倒入B瓶中,即可将B瓶中没有反应的氨气溶于水中。 五、改进实验的意义 1、药品取用量少,且A瓶的浓氨水可重复使用,节约资源。 2、此实验两次充分利用了对比实验: 第一次通过浓氨水同时与水反应、与酚酞溶液的反应对比得出结论: ①氨气不能使水变色。 ②氨气能使酚酞溶液中的酚酞变红色。 此处改进避免了教材中的多步实验,使实验研究对象明确,实验目的清晰,从而得出正常的实验结论。 第二次通过浓氨水常温状态与加热状态时的反应现象得出了以下结论:温度越高氨气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此处改进实验弥补了教材中没有涉及到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因素,从而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 3、此装置由敞口装置转换成了封闭装置,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特点。 4、此装置还加装了尾气处理功能。

人教九上化学 第3单元 课题1 分子运动现象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运动现象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运动现象”,“分子运动现象”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我将从以下环节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分析;三、学情分析;四、学法指导;五、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分子运动现象”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承接了前面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内容,同时衔接后面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本实验旨在将“分子在不断运动”这一性质由前面的理论知识通过化学实验,将其更加形象地体现出来,以增进学生的理解。 ⒉实验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⑵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解释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⒊实验教学重难点 ⑴重点:能想象氨分子的存在和运动,并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

⑵难点: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 二、教法分析 在教学中,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景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三、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微观世界有个初步的理论了解,比如“分子很小”,“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基本上处于物理学科的层次,对于化学角度还缺少抽象思维意识,难以想象出具体的微观粒子形象。此外,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因此对于简单的实验可以进行相应的现象描述,并根据已学的知识做出简单的解释。 四、学法指导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和分析法、归纳法。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由于初三学生还是化学的初学者,在实验探究时教师应注意以下指导: 1、在实验之初,要向学生提示观察角度。 2、要重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记录。 3、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本质,得出结论,才能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氨分子运动实验改进

“氨分子运动现象”实验改进 一、实验课题:氨分子运动现象 二、实验目的: 1、学生通过对氨分子扩散实验探究得出分子具有运动的性质。 2、对该实验改进后,新设计的“氨分子运动”实验污染性小,现象明显,趣味性强。 3、让学生从宏观现象入手,体验实验探究的独特方法和乐趣。 三、教材中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原实验装置图如下: 1. 实验中需要一只容积至少为1000mL的大烧杯才能将2只50mL的小烧杯罩在一起,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几乎没有其它实验需要用到这么大容积的烧杯,成本较高,利用率却很低。 2. 将浓氨水放置在敞口的烧杯中,教室中会弥漫一股刺激性的气味,造成空气污染,也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3. 实验所用浓氨水、酚酞的用量大,用完后难以重复使用,造成极大的浪费,处理不当还会污染环境。 4. 氨分子的扩散过程不明显,实验用时较长,静置2~3分钟后仅在酚酞溶液表面出现变红的现象,大部分学生都不易察觉到这一现象。 5. 原装置在讲台上演示时不能移动,限制了能观察到现象的学生范围。 .四、改进方法 1. 使用代用品完成了实验探究,实现了废物利用。实验材料既易得、廉价又可反复使用。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用量很少,节省了实验用品,节约了经费,适于农村学校实际。 2. 把敞口实验改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减少了空气污染。 3. 实验时仪器可以拿在手上移动,便于全体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减少药品用量,缩短实验时间。避免药品浪费,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实验设计 1、实验名称:氨分子运动现象 2、实验器材和药品:医用小塑料瓶、注射器、玻璃棒、滤纸条、浓氨水、无色酚酞溶 液、透明胶、小刀等。 3、实验过程: (1)先将小塑料瓶上口接头处用小刀切开,再用玻璃棒沾取无色酚酞溶液在滤纸条上涂几个小圆点,把滤纸条用透明胶贴入小塑料瓶内,然后用透明胶将接头处封闭起来。

化学创新实验:分子运动探究实验的改进

化学创新实验:分子运动探究实验的改进 https://www.doczj.com/doc/67959748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化学创新实验: 分子运动探究实验的改进 一、实验名称:分子运动探究实验的改进 二、实验目的: 在做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时,往往受当地气温等条件的限制,用时较长,而用时越长污染越严重,时间短现象又不太明显,加之分子质量小、体积小的特点对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得出正确结论造成了障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师生共同研究,设计了一套简易的实验装置,达到以下目的: 1、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实验现象明显; 2、药品用量少,仪器拆装方便,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实 验; 3、以轨迹显示的形式,弥补分子看不见又摸不着不易想象 的问题,使学生更易于联想得出正确实验结论; 4、此实验装置有效地解决了实验效率和现象明显不可兼得 的问题。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实验仪器:小烧杯(3个)、玻璃管、漏斗(2个,大小与烧杯内径相当)、滤纸条(长度比玻璃管稍短)。 实验试剂:酚酞试液、浓氨水 四、试验装置图:

五、实验操作部分: 1、按照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 2、剪贴好长短合适的滤纸条,并按约2cm 间隔点滴酚酞试液,放入玻璃管; 3、给A 、B 两个烧杯中倒入酚酞试液,然后向烧杯C 中加入约5ml 浓氨水,仔细观察现象。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实验操作简便易行,节省时间; 2、在药品用量相同的情况下,能看到更为明显的实验现象; 3、实验过程中滤纸条的依次变红至B 中酚酞变红,可以清楚的展现分子运动的轨迹,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4、由于实验时间的缩短,大大减少了氨的挥发,从而使污染降到了最低。 酚酞试液 A C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