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情绪和情感

第3章情绪和情感

第3章情绪和情感
第3章情绪和情感

第三章情绪与情感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一)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是一种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它反应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人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外界事物符合人的需要,就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便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它亦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的体验;通过人的表情外显;同时常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反应。

由此可见情绪心理现象主要由情绪体验、情绪表现和情绪生理三因素组成,又与环境、认识和行为多方面密切联系。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与区别情绪和情感的区分是相对的,实际上他们指的是同一物质过程的同一现象,只是分别强调了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是一种复合状态。情绪更倾向于行为,情感更倾向于体验。

一般说:与自然需要(生物学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内心体验谓之情绪。它有情景性强、表情和行为表现明显、冲动性大、发生时间短暂等特点;这一概念既可以用于对人类,也可用于动物。而与社会需要密切联系的内心体验谓之情感。是一种内在的、稳定的、意识性的,往往无明显表情和行为冲动伴随。侧重于人的主观体验及对其它正在进行着的心理活动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对美的欣赏,对丑的厌恶等。

事实上,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各种变化一般都受到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情感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动着的情绪中得到自己的表现)。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现实地存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它们既是在有机体的种族发生的基础上产生,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三)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情绪、情感是一种与环境、认识、行为等多方面相联系的有机体的复合状态,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认识、度量它都是过于简单化。

无论是从它的动力性、激动度,还是它的强度和紧张度来进行分析,每一种特征的变化都具有两极对立的特征,也就是说,每一种特征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状态,例如:肯定-否定,喜悦-悲哀,热爱-憎恨,兴奋-宁静,紧张-轻松等。这就是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而在每对相反的情绪、情感中间又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差异,表现为多样化的形式。

1、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一般来讲,满足需要的肯定的情绪、情感都是积极的、增力的,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的;不能满足需要的否定的情绪、情感都是消极的、减力的,能降低人的活动能力的。如愉快的情绪和情感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就是这类积极的体验;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如由悲哀引起的郁闷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起着“减力”作用,表现为精神不振、心灰意懒。但有些时候同一种客观事物或客观情境既可能引起人的积极性的情绪、情感,也可能引起人的消极性的情绪与情感。例如,危险的情境可能使人感到恐怖,也可能使人产生亢奋的情绪。

2、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由重要的、突如其来的时间引起来的强烈的、有明显外部表现的情绪状态是激动的;在正常生活工作条件下的安静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

3、强度有强的和弱的两极。从愠怒到狂怒,从惬意到狂喜都是弱和强的两极。在强和弱的两级之间,还可以区分出各种不同的强度,如愠怒到狂怒之间还可以区分出愤怒、大怒和暴怒等几种强度。一般人的任何情绪、情感都有从弱到强的等级变化。如,从厌烦到憎恨,从忧郁到悲伤,从适意到狂喜等。根据强度大小,把怒分为愠怒、愤怒、大怒、盛怒、暴怒等;把喜分为欣喜、欢喜、狂喜等。最强和最弱构成情绪、情感的两极。

4、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情绪的紧张程度依赖于情景的紧迫程度和个体的心理准备和应变能力。在情景紧迫、个体心理准备不足又缺乏应变能力的情况下,往往会感到紧张,不知所措,甚至身上发抖;相反的情况下人会觉得轻松自如。这类两极性常在人们活动的紧要关头,或面临某种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或意外情境时表现出来。如大型比赛前与后的情绪,就是这类两极性的集中表现。

当然,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这类对立的内心体验之间并不绝对排斥,它们可以在同一事件中同时或相继出现。例如分别多年的亲人重新团圆是愉快的,但却引起对离别期间痛苦经历的辛酸回忆,从而同时体验到悲喜交加的情感。

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1、基本情绪: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现代心理学则将情绪分为四种基本类型①快乐是指人们努力追求某一目标,随着目标实现、紧张状态的消除而出现的情绪;②悲哀是人们失去追求目标或有价值的事物所产生的情绪;③恐惧是人们企图回避某一不利事物但又无能为力时的情绪;④愤怒是人们追求某一目标,屡遭挫折,紧张状态不断积累造成的一种情绪。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原始情绪。每一种基本情绪都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外部表现和不同的适应功能。一般情况下,愉快情绪是积极情绪,有益于人的健康,对行为有增力作用,如友爱、欢乐、幽默和幸福感等;不愉快情绪是消极情绪,对行为有减力作用,如忧郁、内疚、怨恨、苦闷等。

2、复合情绪: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多变,主观需要的丰富多彩,认知能力的高低各异,基本情绪不断分化并相互交织成为复杂的复合情绪。如由愤怒、厌恶和轻蔑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可叫做敌意;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可叫做焦虑等等。总之,人的情绪复杂多样,是很难完全区分清楚的。

(二)三种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情感在实践活动中不同程度的体现。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和持续性,可以把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情绪状态分为心境与激情、应激。

1、心境是一种使人的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情绪色彩的、比较轻微而持久的情绪状态。通常被人们称之为心情。其特点是:①缓和而又微弱,有时难以察觉;②持续时间长,少则几天,多则数年;③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体验,使个体的所有情绪都受渲染。这种情绪状态不是关于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事件,让所遇到的事件都产生和当时的心境同样的色调。它成为人们内心世界的背景,每时每刻发生的心理事件都受这一情绪背景的影响,使之产生与这一心境相关性的色调。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心境时,就好像戴上

了一副有色眼镜,使其对周围一切事物的反映都染上当时的情绪色彩。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指的就是心境。

不同心境往往由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起,但人们并不是对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都能意识得到,而这种原因肯定是存在的,如工作的顺逆、人际关系的亲疏、身体的健康状态以及气候的变化等。当然,那种某些一生中都保持着同样心境的人(基本心境),则是由其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和健康会发生重要的影响,积极、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振奋,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有益于健康;消极悲观的心境会降低人活动的效率,使人意志消沉,而影响事业的成功,甚至会使人患有严重的心身障碍。

2、激情是一种迅猛爆发、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激情往往由重大的、突如其来的事件或激烈的意向冲突引起。激情可以是正性的,也可以是负性的。暴怒、惊恐、狂喜、悲痛、绝望等激烈状态都是激情的表现。激情的特点是:①冲动性。激情的出现快而强;②短暂性。持续时间短,冲动一过便迅速淡化或消失;

③指向性。常有特定对象,引起激情的原因通常是重大生活事件,如竞赛胜利、重大发现、亲人死亡、信仰破灭等。

激情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并很容易导致某种行为。在激情状态下,人的认识范围狭窄,理智分析能力受到限制,自我控制能力降低,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和后果,因而往往出现不顾一切的不良行为。正性的激情可以成为激励人们积极行动的巨大动力。比如舍生忘死勇救落水儿童,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冲向火海等。这时激情成为人们奋勇向前的一种动力。

而负性激情应当避免,因为失控的行为可能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人应该善于控制自己的激情,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例如,转移注意以冲淡激情爆发的程度,防止卤莽的行为发生。

3、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和遇到危险情景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紧张的情绪状态。如我们形容目瞪口呆、惊慌失措等。应激的特点是:①事件的突发性和重要性。事件往往是未曾料到的,如车祸、突然发现不治之症以及突然取得料想

不到的成绩,突然要做出重大决策等;②应激比激情的激动水平更高、更强烈。应激状态可通过机体生理技能的变化和调节进行适应性的防御,以应付外界突如其来的刺激和高度紧张的环境。如果应激状态长期持续,机体的适应能力将会受到损害,结果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良好的心境、适度的激情和应激可以充分有效地动员机体的能量,提高行为效率,对行为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不好的心境、不适度的激情和应激可以降低人对自己需要和行为目标的认识范围和能力,以及行为效率,对行为有很大的消极作用,可以导致一系列疾病。应激还可以直接导致休克和死亡。

(三)社会性情感的分类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它具有人所特有的社会性,它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状况,并对人的社会行为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人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道德感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是根据一定社会文化的、政治的、伦理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即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不同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标准。所以,人的道德感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

道德感按其内容包括:对民族、祖国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民族和阶级的敌人仇恨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责任感;对社会集体的集体主义感、荣誉感;对人群间的友谊感、同情感以及人道主义情感和国际主义情感等。

2.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追求真理时,需要能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这类情感和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望、认识兴趣、世界观、人生观等有着密切联系。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产生,又进一步的推动认识深入和发展。

理智感的表现形式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认知的兴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怀疑、自信、惊讶,以及问题解决时的喜悦;对真理的热爱感、充实感;对谬误与迷信的鄙视和憎恨感等。

理智感不仅产生于智力活动,而且对推动人学习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奥秘有

积极的作用。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缺乏情感,便难以使认识深入。只有当人们的思想被深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力量倍增,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积极钻研和认真探索。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和情感体验。

3.美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审美需要而产生的个人情感体验。人的审美标准既反映事物的客观属性,又受个人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所以美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主客观的对立统一。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善良、纯朴的人格特征,公正无私、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给人以美的感受;奸诈狡猾、徇私舞弊、损人利己的行为则让人厌恶和憎恨。

美感根据对象可分为自然美感、社会美感和艺术美感三类。例如美感可来源于自然如美丽的风景、无垠的草原、浩瀚的大海和巍峨的山峰等;也可来源于社会如区域的、风俗的、制度的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和形态美等(如动作端庄,仪表典雅等。);美感也可来源于文学、美术和艺术如美好的音乐、绘画和优雅的环境等,都可以使人产生美的体验。

美感与个人的审美修养和审美标准有关,即受审美观(文化的、阶级的和地域的)、审美能力(知识水平与层次)、社会性、历史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美

感的培养和进行美的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情绪的体验

情绪体验是人主观上的感受,是一种意识活动。如忧伤感、欣慰感,幸福感等情绪体验。婴儿虽有原始的哭笑表情,但并不一定有情绪体验。

由于人的情绪极为复杂多样,人的情绪体验也微妙无穷。同一性质的情绪可有不同强度的体验,如生气可表现为:、愠怒、愤怒、暴怒等;一个人既可同时体验到几种相似的情绪(如厌恶、烦恼、恐惧等),又可同时体验到性质相反的对立情绪,如悲喜交加、啼笑皆非等;有些情绪体验是明显的,但有些情绪体验是模糊的。如愤怒、恐惧和悔恨是明显的不愉快体验;欢喜、骄傲、尊敬是明显的愉快体验;而怜悯、奇怪则既不是明显的不愉快体验,也不是明显的愉快体验。

四、情绪的行为

情绪体验通过外部表现形式(即人的表情)和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表现出来。

(一)情绪体验的外部行为表现—表情

情绪和情感发生时,常伴随着表情动作,即受肌肉支配的面部可动部位的变化、身体的姿态、手势以及言语器官的活动等外部表现。它能比较精细地表现出人的不同的情绪和情感,是鉴别人的情绪和情感的主要标志;表情既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又有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性质。

1、表情的概念和分类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行为表现。它主要是通过肌肉支配外部行为实现的。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和手势表情三种。(1)面部表情情绪体验引起面部肌肉皮肤的活动称面部表情。如口部咧嘴的喜、撇嘴的厌;前额抬起的惊愕等;尤其眼神表达的情绪最为丰富细腻,如喜上眉梢、怒目圆睁、嗤之以鼻、咬牙切齿、眉目传情等。

(2)身段表情情绪体验引起身体姿态的变化称身段表情,如手舞足蹈的喜、捶胸顿足的悔和卑躬屈膝的奴等。

(3)言语和手势表情情绪体验引起的语气、语调、言语强度和节奏等的变化称言语表情。例如,朗朗笑声表欢乐时高昂的语调,轻言细语表关爱时语气柔和,哼哼呻吟表痛苦时的折磨难忍,语无伦次表惊恐局促,悲痛时言语低沉、缓慢等。

手势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情绪表达方式,例如,招手表示友好,手指呈“V”表示胜利欢快等。总之,而部表情、身段表情或言语表情,构成了人类的非言语交往形式,是人们表达情绪、情感的重要外部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也可以得知,人体的美感不仅仅表现为五官与皮肤以及体型的静态表征,而且还表现为人的动态表征,这就是风度,走路及手势的姿态以及言语的音色与音量。

2、表情的特征人类表情有先天性、习惯性、共同性和可控制性。

(1)表情的先天性即表情的生物属性(所有动物都有一定的情绪体验)。例如,人和鼠、狗、猴在恐惧时排尿次数都增加;从个体发育来看,情绪有一套

与动物相似的生理机制,先天性盲人仍有愉快和不愉快等原始表情。

(2)表情的习得性人类大多数表情是后天习得的。先天性盲人的表情贫乏而呆板,后天失明的人失明时间越晚,表情越丰富。人的习得性表情受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例如鞠躬表示恭敬,握手表示友好,下跪表示屈服敬畏,五体投地表示对佛的虔诚等都是后天习得的。

(3)表情的共同性埃克曼等人测量发现,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对愉快、厌恶、惊奇、悲哀、愤怒和恐惧等六种表情的识别有很大的一致性,因此,人类的习得性表情有跨文化的共同表情模式。

(4)表情的可控制性表情主要受骨骼肌的支配,骨骼肌受意志控制。因此,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控制表情。一般来说:内心体验的紧张程度与机体变化、情绪外部表现是一致的。胆识,有的人表现出丰富的表情,痛哭流涕地述说以取得他人的同情和关注,而内心却缺乏相应程度的体验。这就给表情识别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情绪体验与受控制的表情相冲突,真实的表情仍很难被控制,可以通过表情的稳定、协调程度和持续时间来辨别。

(二)情绪体验的内部行为表现—内脏活动

情绪体验的内部行为表现是通过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等脏器活动实现的。它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腺(肾上腺、脑垂体、甲状腺等)与外部腺体(汗腺、泪腺)等方面以及皮肤电、心电、肌电的变化。如愉快时面部微血管舒张,害怕时脸变白、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减慢等等。

由于情绪体验的这些内部行为变化受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而植物性神经系统不直接受意志支配,因此可以用仪器测出情绪状态下的脏器变化,反映情绪的心理体验,用以揭露人心理上的冲突,测量情绪的稳定性。测谎仪就是根据这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但人的心理很复杂,目前要用仪器完全测出来还很困难,只能作为测定是否说谎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二节情绪理论与生理机制

一、情绪理论

(一)情绪的外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观点相同的情绪理论,称为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他们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即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上的变化时,我们这些变化的知觉便是情绪。——“因为我们哭,所以愁;因为动手打,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以怕。并不是愁了才哭,生气了才打,怕了才抖。”,“情绪,只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它的原因纯乎是身体的。”

在情绪的发生上,他们强调血液系统的作用,认为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增强和血管扩张就会产生愉快感;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减弱,血管收缩,器官痉挛,就会产生恐怖感。

因为詹姆斯和兰格都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所以该理论被称作情绪的外周理论,也有人称为内脏理论。尽管该理论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它推动了关于情绪机制的大量研究,因而在情绪心理学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抹煞的地位。

(二)情绪的丘脑理论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著名生理学家和情理学家坎农通过大量实验,质疑了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提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坎农认为,大脑皮层对丘脑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存在着抑制作用。当这种抑制作用解除时,丘脑的功能就会亢进。情绪过程正是大脑皮层抑制解除后,丘脑对刺激进行加工,所产生的信息向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所以,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

坎农的丘脑学说强调了被唤醒的丘脑过程是情绪产生的机制,提出了情绪的特定中枢,因此比詹姆士-兰格的外周理论前进了一步。但其忽略了外因变化的意义以及大脑皮层对情绪发生的作用。同样有它的局限性。

(三)情绪的三因素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等人提出,他们的实验证明了情绪是由三因素整合的结果:即情绪受环境刺激、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制约,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故又称为认知理论(图5-5)。

1962年他又和辛格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来证明他的理论。他让不同组的被

试者产生相同的生理变化,又接受相同的环境刺激,但由于各组被试者对生理变化的认识不同,他们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就不相同。个体对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环

境刺激产生肯定的情绪;对认为妨碍需要满足其需要的环境刺激产生否定情绪。

(认知因素)

图5-5 情绪的认知学说模式图

(四)情绪的中枢学说

情绪的激活学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林斯利于1951年提出的。该理论以脑干网状结构的生理特点为依据,认为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汇集了各种感觉冲动。经过整合作用之后,再弥散投射至大脑,调节睡眠、觉醒和情绪状态,而网状非特异投射系统生理功能的多样性正符合情绪过程的基本特征。

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是由帕佩兹和麦克林提出的。他们认为大脑边缘皮层、海马、丘脑和下丘脑等结构在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中具有重要作用。帕佩兹提出情绪产生的环路学说,认为环路从海马开始,经穹窿,通过胼胝体的白色纤维,到下丘脑的乳头体,由此又到丘脑下部,回到大脑的扣带回,再回到海马和杏仁核,完成环路。在这一环路中,下丘脑与情绪的表现有关,而扣带回与新皮层的联系和情绪体验更为密切。麦克林认为海马和颞叶皮层在情绪的体验中更为重要。

上叙两种学说是继丘脑学说之后,许多心理学和生理学家关于中枢神经系统

与情绪发生关系的研究的成果,统称为中枢理论或学说。与以前的有关情绪理论相比,不但具有整体和器官水平的实验证据,还有细胞生理学的实验依据。所以这两种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至今一直在情绪生理机制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情绪的生理机制

1、与神经系统的关系由情绪理论的相关学说,我们可以知道:情绪活动是建立在神经系统控制的生理基础之上。外周神经系统主要影响情绪的行为反应。它一方面将中枢的情绪体验传出到肌肉、腺体等效应器,产生情绪行为;另一方面,又将效应器的活动信息传入中枢,强化情绪体验。

丘脑和下丘脑目前被认为是情感活动的基本中枢。下丘脑既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皮层下中枢,愉快和不愉快两种原始情绪的中枢也位于下丘脑。激发情绪的刺激在丘脑进行加工后,同时把信息输送到大脑及机体的其他部分。

边缘系统控制下丘脑。刺激扣带回,凶悍的动物情绪下降;切除杏仁核,人和动物都变得温顺。边缘系统还与个体生存,种族繁衍的情绪相联系,例如,损伤母鼠边缘系统的一定部位,母鼠不再愿意哺育幼鼠。

大脑皮层是情绪的最高中枢,控制并调节各种情绪活动。切除大脑皮层,动物只残留原始的情绪模式,而且阈限下降、泛化而被动。例如:大脑皮层功能失调的儿童会无端地怕孤独、黑暗、雷雨,甚至对某个地方或尖锐的东西产生恐惧感。

脑干网状结构与情绪的产生亦有关系。它是神经系统各种上行和下行指令的共同通道;它使大脑皮层维持兴奋、机体处于觉醒状态。因此可以说:没有网状结构的参与,情绪也就不可能产生。

总之,情绪活动中所发生的机体变化和外部表现与神经系统多种水平的功能相联系——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协同活动的结果。

2、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下丘脑既有神经系统功能,又有内分泌功能。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调节的“下丘脑-腺垂体系统”和“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均能影响情绪状态。当下丘

脑功能紊乱,可出现多种神经-内分泌异常。如库欣综合症可伴有躁狂、精神错乱和神经症。

近年的科学研究认为:脑内单胺类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对情绪行为有影响。当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药物时,可见病人愤怒情绪增强。

此外,情绪的产生还受到认识活动,外界的环境和个体的生理状态三个方面的影响。其中认识活动是影响情绪的关键(表现在对认识活动的驱动上)。认识的对象并不具有驱动活动的性质,但是,兴趣却可以作为认识活动的动机,起着驱动人的认识和探究活动的作用。那些为国献身的英雄和人们敬佩的大师级人物,有极高的认知水平,且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感。

第三节情绪与健康

情绪、情感是人的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通过情绪和情感对行为的调节、对行为效率的影响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等方面实现。情绪和情感会影响人的工作效率、人际关系、心身健康等。国外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与情绪紧张有关的病人数占全体门诊病人的76%。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结果证明:情绪可以影响人的疾病发生和发展,而疾病又反过来影响人的情绪变化,二者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情绪的意义

(一)情绪、情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愉快、平稳而持久的积极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它可以驱动人从事活动,并放大和增强其作用,从而更有力地激发有机体的行动,发挥潜能,提高人的活动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保持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正常,使人的身心和谐,增进身心健康。

由情绪引发或推动的行为称情绪行为。情绪行为可以分为提高效率的增力行为和降低效率的减力行为。因而,情绪也属于行为的动力系统之一,如兴奋或低沉的情绪,将提高或降低活动效率。这与情绪对动机和认知的配合有关。如果配合得当,情绪提高行为效率的特性称增力性。发挥人的情绪的动机作用,可以大

大提高行为效率。

情绪降低行为效率的特性称减力性。不良的心境、强烈的激情和应激状态下,情绪也可以阻碍人的行为。其主要原因是:①当某种需要过于强烈,引起大脑皮层过度兴奋,从而抑制了皮层其它部位的兴奋,于是整个皮层被这种强烈的情绪笼罩,认知局限,产生偏见。②情绪的本质是增力性的。强烈的情绪活动使皮层下中枢高度兴奋,从而抑制大脑皮层理智活动的功能,降低认知范围和能力,使对行为目标认知不清晰。产生不知所措,“吓呆了”的表现。这就是情绪对动机和认知的配合不当,产生了减力作用。

从上述对情绪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的认识到情绪、情感的两面性。积极的情绪、情感能够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消极的情绪、情感能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体力和活力。也就是说:积极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消极情绪、情感则会影响工作效率。但是经过心理学家们的实验研究证实,消极情绪不是在所有时候都会减低工作效率,比如焦虑在适度的情况下也会促进工作的效率。适当的紧张情绪状态往往可以维持人们对任务的兴趣和警觉,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总之,情绪、情感和工作效率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时情绪和情感的积极的“增力”和消极的“减力”作用在方向上不是截然分明的。由于具体情境不同,个体的个性特点不同等,有时积极的肯定性情绪也可能会产生“减力”作用,消极的否定性情绪也能产生“增力”作用。心理学家一般都同意适度的情绪紧张有利于最佳工作效率的发挥。

(一)情绪、情感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如微笑表示友好、点头表示同意,可以使得人际间关系和睦;相反,如果皱眉、怒目,会使得人际关系变得紧张。表情的信息作用在人际交往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人不能适当地表达表情,识别表情,其社会适应就会受阻。因为,人是一个社会的人,有强烈的群居倾向。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与成千上万的人进行交往。交往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

一般不像情绪那样短暂易变,一经产生或形成便具有稳定持久的特点,它直接影响和反映着人与人交往关系亲近程度。它也分为肯定的和否定的两极情绪。当交往需要顺利并满足时,会产生肯定性的情感体验,同时,它也会对人际关系进一步发展起着促进作用。这种情感主要表现为社交中的自信感、相互信任感、相互理解感、相互忠诚感、自尊和相互尊重感等;如果交往受到挫折,便可能产生否定性的情感体验,对人际交往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如不信任感、自卑感,甚至嫉妒感、猜疑感、报复心等。这种不良的情感体验,还受到知识水平、不良性格品质、生理缺陷等因素的影响。

(三)情绪、情感对心身健康的影响

从情绪的生理机制可知——情绪使得神经的和内分泌的功能变化,进而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导致心身状况改变。也就是说:情绪伴有的机体功能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心身的健康。正性的情绪如乐观、开朗、心情舒畅等能使人从心理与生理两方面保持健康;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悲伤、烦闷等则会损害人的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反应。如果负性情绪产生过于频繁或强度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身体疾病或心理疾病。如临床上常见的高血压病、冠心病、癌症、糖尿病、消化性溃疡、哮喘、偏头痛等80多种疾病,现代医学认为都与不良情绪有关,并称此类疾病为心身疾病。

另外,某些容易引起强烈紧张状态的重大生活事件,如战争、社会动荡、地震、水灾、家庭的变故等,也会使人产生各种心身疾病;严重的不良情绪也可导致心理障碍及精神疾病。比如,长期紧张会患神经衰弱,严重者还可导致抑郁症、焦虑症甚至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总之,正如俄国生理学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指出:“一切顽固的忧愁和焦虑,足以给疾病大开方便之门”。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平和、乐观的积极情绪,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二、情绪与治疗和护理的关系

(一)情绪障碍: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需要的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异常心理状态。在生活经历中可经常遇到。当然,面对压力,适度的悲伤

或愤怒属正常的适应反应;但如果出现了强烈的情绪低落或高涨,甚至长期得不到解除,将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工作。在病患护理中用要高度重视。

1、情感障碍的主要特点①有情绪体验②有情绪表现③伴随相应的生理变化

④受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影响⑤除表情淡漠外,具有感染性,可影响周围人。

2、情感障碍的分类①病理优势情感:焦虑、抑郁等②情感反应性异常:易激惹性、情感爆发、情感脆弱、病理性激情等。③情感统一性正常:精神病患者可见道德情感倒错、情感矛盾等。(详细内容见精神卫生护理教材)(二)治疗和护理中改善病人不良情绪的意义:

“情绪是心身的桥梁”,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结果证明:情绪可以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疾病又反过来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变化,二者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应当研究各种病人的情绪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不良情绪对疾病过程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反应等(非精神病人最值得注意的是焦虑和抑郁),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郭果毅)

第八章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习题答案

第八章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情绪情感:情绪与情感是指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道德感: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二、填空题 2.新生入园,班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是因为 三、选择题 1. 在学前儿童身上常常见到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这 A.学前儿童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的 B.学前儿童的意志力差 C.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还未形成 D.学前儿童的情绪是不稳定的 2.学前儿童从5岁左右开始特别喜欢提问,对回答结果十分关心,并由此相应产生愉快、满足或失望、不满等情绪。这表明此时期的学前儿童已明显出现了____C___。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自我效能感 3.(2013年真题)中班学前儿童告状现象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学前儿童( A )。 A.道德感的发展

B.羞愧感的发展 C.美感的发展 D.理智感的发展 四、判断题 1.幼儿是无忧无虑的。(×) 2.情绪产生的前提是需要的满足。(×) 3.学前儿童智力操作的最佳情绪背景是特别高兴的状态。(×) 4.学前儿童不存在情绪健康问题。(×) 5.学前儿童告状是孩子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6.拆卸玩具行为是学前儿童求知欲的表现。(√) 7.学前儿童很会掩饰自己的情绪。(×) 8.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指的是游戏室的布置。(×) 9.新生儿期就有了各种情绪。(×) 五、案例分析 14.材料: 李老师第一次带班,她发现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更喜欢告状,教研活动时,大班教师告诉她说中班幼儿确实更喜欢告状,但到了大班,告状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1)请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10分) (2)请分析打扮幼儿行为告状减少的可能原因。(10分) (1)中班幼儿由于道德感发展、希望引起教师关注、语言发展不完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等原因,导致经常出现“告状”行为。①道德感是幼儿评价自己或其他幼儿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幼儿“告状”行为最主要的原因即中班幼儿道德感发展,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中班幼儿已经能够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中班幼儿会因为自己在活动中遵守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乐。此阶段幼儿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同时也开始关注其他幼儿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幼儿认为同伴的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时,即会出现材料中所述的“告状”行为。 ②中班幼儿爱告状也有可能是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吸引教师的注意力;在幼儿园里,幼儿向教师传达信息的渠道,一般都是通过告状,从而在告状中引起老师

情绪和情感的性质与功能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内心体验。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客观事物对人会有某种意义,因而人对这些事物也就会产生某种态度。这种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总是以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内心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例如,体育竞赛中取得优胜使人兴奋和愉快,亲人故去使人痛苦和悲伤,遇到蛮不讲理的人引起激动和愤慨,自然灾害可能引起震惊和恐惧,所有这些喜、怒、哀、乐、悲、恐、惊等,都是人的具有某种独特色彩的内心体验,这些体验是以人的不同态度为转移的。因此,情绪和情感也可以说是人对周围现实和对自己的独特的态度体验。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有人把它们统称为感情(affection)。人们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既包括感情发生的过程,也包括由此产生的种种体验,因此用单一的感情概念难以全面表达这种心理现象的全部特征。在当代心理学中,人们分别采用个体情绪和情感来更确切地表达感情的不同方面。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如高兴时手舞足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愤怒时暴跳如雷。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短暂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而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以及对美的欣赏等。作为一种体验和感 受,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心理学主要研究感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因此较多地使用情绪这一概念。 (三)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一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1.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一般地讲,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积极情绪是增力的,可 提高人的活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消极情绪是减力的,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2.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激动是一种强烈的、外显的情绪状态,如激怒、狂喜、极度恐惧等,它是由一些重要的事件引起的,如突如其来的地震会引起人们极度的恐惧。平静是指一种平稳安静的情绪状态,它是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时的基本情绪状态,也是基本的工作 条件。 3.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如从愉快到狂喜,从微愠到狂怒。在情绪的强弱之间还有各种不同的强度,如在微愠到狂怒之间还有愤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大怒和暴怒等。情绪强度的大小 决定于情绪事件对于个体意义的大小。 4.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人们情绪的紧张程度决定于面对情境的紧迫性,个体心理的准备状态以及应变能力。如果情境比较复杂,个体心理准备不足而且应变能力比较差,人们往往容易紧张,甚至不知所措。如果情境不太紧急,个体心理准备比较充分,应变能力比较强,人就不会 紧张,而会觉得比较轻松自如。 社会行为特性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心理学讲稿之第八章 情绪和情感

第八章情绪和情感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情绪和情感的概念、相互关系以及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情绪情感的表达,掌握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了解情绪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掌握调节情绪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情绪情感的概念以及与认识的关系,情绪情感的分类,情绪与心理健康 教学难点:情绪情感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练习 课时:3 具体内容: 情绪和情感是人类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并对认知过程产生重大影响,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正因为情绪、情感的普遍存在,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就为学者们所关注,在人类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众多的学者逐步澄清了情绪情感的有关问题。这里,本章将讲述以下问题: 一、情绪情感的概述 二、情绪情感的种类 三、情绪健康与情绪调节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称之为情绪情感。 情绪与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当外界事物和人的需要相一致时,人们就会接纳该事物,并会对其产生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当客体和我们的需要不相一致时,就会对其产生否定的或消极的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反映的是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但不能把这种关系简单化,由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人的需要不同。因此,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可能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内心体验。同时,人们的信念、认知水平、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相同的事物也会引起不同的内心体验。情绪和个性的关系密切,人人都由有喜怒哀惧之情,这说明人类的情绪情感具有共性,但共性之中又有差异由于人与人之间在民族传统、阶级利益、生活遭遇、价值观、个性特征以及特定的心理状态等方面的不同,人们的情绪情感也往往是不同的。人的情绪

情绪的功能

(五)情绪的功能 1、信号功能 情绪的信号功能表现在个体将自己的愿望、要求、观点、态度通过情感表达的方式传递给别人以影响他们,它是非言语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际沟通中具有信号意义。如点头微笑、轻抚肩膀表示赞许;摇头皱眉、摆手表示否定;面色严峻表示不满或者问题严重等。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除借助言语进行交流之外,还通过情绪的流露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意图。比如听朋友叙述不幸遭遇时,会一同落泪或表现出悲伤的情绪,传达自己的同情和理解的情绪情感,情绪的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绪信息和思想愿望。在社会交往的许多场合,人们之间的思想、愿望、态度、观点,仅靠言语无法充分表达,有时甚至不能言传,只能意会,这时表情就起到了信息交流的作用。比如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教师的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手势都会起到提示、警醒的作用。在表情当中,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更能突破一些距离和场合的限制,发挥独特的沟通作用。如马路两侧的熟人打招呼说话听不到时就可以通过招手和微笑来示意。 心理学家在对英语国家人们的交往状况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言语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才是靠言语传递的。表情是比言语产生更早的心理现象,在婴儿不会说话之前,主要是靠表情来与他人交流的。表情比语言更具生动性、表现力、神秘性和敏感性。特别是在言语信

息暧昧不清时,表情往往具有补充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表情准确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表情去辨认对方的态度和内心世界。(香港有个心理方面的破案电视剧叫《读心专家》,就是靠观察人的微表情、微动作来看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从而推理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而抓住犯罪嫌疑人的。)所以,表情作为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被视为人际关系的纽带。在许多影视作品中,人们用情绪的表露代替了语言的表达,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更具感染力。 2、组织功能: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它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其组织作用还表现在人的行为上,当人处在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容易注意事物的美好方面,其行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的事物。当人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容易失望、悲观,放弃自己的愿望,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许多研究证明:通过各种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情绪对认知起着驱动和组织的作用。许多研究证明情绪对认知产生多方面的效应。其影响不仅在加工的速度和准确程度方面,而是可以在类别和等级层次上改变认知的功能,或在信息加工中引起阻断或干扰的质量变化。就是说,情绪不仅在量上影响认知,而且影响认知的结构。 (1)情绪作为一种脑中持续存在的状态,从整体上影响信息加工的发动、干扰和结束。即情绪的组织性功能随时对人的认知加工和行为反应发挥作用。有研究表明,一定强度水平的感情状态,或说心境,具有提高认知加工的效果;超高强水平的感情激活则干扰甚至阻

第六章 主要内容

第六章情绪和情感 1、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情绪和情感这两个基本概念并能区分它们的异同;理解掌握心境、激情和应激这三种基本情绪状态,理解掌握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这三种重要情感类型;懂得情绪对人的学习、工作的影响,对教学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方式方法有一定的理论认识;掌握焦虑这一心理现象的定义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掌握主要的情感品质和培养方法。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关系;心境、激情和应激的含义及其特点;情绪的调节和情感的培养。 3、教学方法:讲授法和讨论法 4、教学时数:5课时 5、教学过程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一)、什么是情绪与情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里的“情”,是指狭义的爱情而言。后泛指各种情绪。 1、定义:情绪与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在人脑中的反映。 2、情绪与需要的关系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在人脑中的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使,就会产生肯定的态度,从而引起人的爱、尊敬、满意、愉快、欢乐等内心体验;如果不符合人的需要,则产生否定的态度,从而引起恨、不满意、不愉快、痛苦、忧愁、恐惧、羞耻、愤怒、悲哀等内心体验。由此可见,情绪情感并不反映事物本身的属性,而是反映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两个概念有细微的差别。 (1)情绪更多地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 (2)情绪发生较早,动物和婴儿都有情绪,但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也是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3)情绪具有情境性,直接受情境的影响,而情感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定性。 (4)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显性,较少地受意识控制;情感则比较深沉,往往以内隐的形式存在和以微妙曲折的方式表达出来,更多地受意识的控制。 以上区别是相对的。在现实的心理生活中,情绪与情感并无明确的界限。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要通过情绪表现出来。情感对情绪又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对一个人的积极情感可能会使人抑制暂时的不愉快的情绪。 4、、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与认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认识,情绪和情感就无从产生。人们的认识越深入,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就越深刻、越持久、越稳定。常言说:“知之深,则爱之切”就是这个道理。反过来,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有深刻的影响,它对人的认识能起到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各个方面有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人力资源】基础心理学2情绪情感资料

一、单选题: 1、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5.0分)(回答错误) A、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B、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C、心境、激情、应激 D、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解析:按情绪状态,就是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2、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是对()的分类。(5.0分)(回答错误) A、情绪 B、基本情绪 C、情感 D、情绪状态 解析:人的高级情感包括很多种,主要的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此外还有宗教情感,母爱等等。 3、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可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5.0分)(回答正确) A、动机功能 B、组织功能 C、适应功能 D、信号功能 解析:情绪和情感的功能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4、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权衡利弊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是()。(5.0分)(回答正确) A、双重趋避式冲突

B、双趋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避式冲突 5、表情包括()。(5.0分)(回答正确) A、外部表情和内部表情 B、面部表情、动作表情和言语表情 C、音调表情、节奏表情和速度表情 D、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解析: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模式——表情,包括:面部、身段和言语。 6、表情的产生()。(5.0分)(回答正确) A、是先天遗传的结果 B、既有先天的,又有后天学习模仿的成分 C、是后天学习得来的 D、是在人身上建立条件反射的结果 7、()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5.0分)(回答正确) A、人格 B、情绪和情感 C、动机 D、需要 解析: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8、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分为()。(5.0分)(回答正确) A、初始阶段和结果阶段

(情绪管理)第八章情绪与情感

第八章情绪与情感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情绪、情感、,了解情绪、情感的关系、功能与种类,掌握挫折产生的原因及挫折对人心理的积极、消极影响,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如何进行心理调试。 教学重点:1. 情绪与情感的含义 2. 情绪的种类 3. 挫折 教学难点:1. 情绪、情感的关系 3. 挫折心理与调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等 课时安排:6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情绪、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在主客体关系中不是任何客观事物都能引起人的情绪、情感体验,只有当它与我们的需要、愿望、观点联系起来的时候,才能引起情绪、情感反映。 (二)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 区别 (1)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人与动物共有。情感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人所特有。 (2)情绪常用于表达感情的表现形式,具有较大的情景性、短暂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 (3)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显的表现,并伴有机体的变化。情感比较深沉、内隐,始终在意识支配的范围内进行。 (4)在儿童情感发展中,情绪出现在前,情感表现在后。

2. 联系 (1)人所具有的高级情感可能以鲜明的爆发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一种情绪。 (2)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由于社会内容的改变而改变了它原始表现形式上升为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可以区分的,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含义,但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在现实具体人身上常常交织在一起,很难严格区分。 二、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一)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 随着情绪情感的发生,有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腺体活动的变化上。这些变化可作为情绪状态变化的客观指标。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呼吸的频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人平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20次,高兴时每分钟呼吸17次,悲伤时每分钟呼吸9次,愤怒时每分钟呼吸40次,恐惧时每分钟呼吸高达64次。心血管系统在不同情绪状态下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人在愉快和满意时,心跳正常,血管舒张;惊恐时,心跳加速加强,血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人在羞愧时面红耳赤,气愤时脸色铁青,就是由于面部血管的舒张和收缩造成的。消化系统的活动也会随情绪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人在愉快时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会加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会提高;人在悲伤时,胃肠蠕动功能下降,消化液分泌减少,造成食欲减退。不同情绪也会引起泪腺、汗腺分泌的改变,如高兴激动或悲伤时禁不住流泪;羞愧时汗流满面;恐惧时出一身冷汗。 由于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要引起一系列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所以情绪和情感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乐观开朗、心情舒畅能促使各种内脏功能正常运转,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而不良情绪情感状态,则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得病或病情加重。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极度紧张和过分激动的情绪对人身心健康十分有害,甚至可危及人的生命。 (二)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 当情绪情感发生时,不仅身体内部器官有一定变化,而且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姿态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表情,即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人的表情极其丰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五节 情绪情感的功能

第五节情绪情感的功能 在人类生活中,情绪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 情绪与动机的关系十分密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情绪具有激励作用 情绪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有时我们会努力去做某件事,只因为这件事能够给我们带来愉快与喜悦。从情绪的动力性特征看,分为积极增力的情绪和消极减力的情绪。快乐、热爱、自信等积极增力的情绪会提高人们的活动能力,而恐惧、痛苦、自卑等消极减力的情绪则会降低人们活动的积极性。有些情绪同时兼具增力与减力两种动力性质,如悲痛可以使人消沉,也可以使人化悲痛为力量。 (二)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 情绪也可能与动机引发的行为同时出现,情绪的表达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所以,情绪也被视为动机潜力分析的指标,即对动机的认识可以通过对情绪的辨别与分析来实现。动机潜力是在具有挑战性环境下所表现出的行为变化能力。例如当个体面对一个危险的情境时,动机潜力会发生作用,促使个体做出应激的行为。对这个动机潜力的分析可以由对情绪的分析获得。当面对应激场面时,个体的情绪会发生生理的、体验的以及行为的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告诉我们个体在应激场合动机潜力的方向和强度。当面临危险时,有的人头脑清晰,沉着冷静地离开;而有些人则惊慌失措,浑身发抖,不能有效地逃离现场。这些情绪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们动机潜能的个体差异。 二、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 情绪情感对于人们的认知过程具有影响作用,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积极的组织功能,而不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消极的瓦解功能。 (一)促进切能 良好的情绪情感会提高大脑活动的效率,提高认知操作的速度与质量。耶尔克斯--道森定律说明了情绪与认知操作效率的关系,不同情绪水平与不同难度的操作任务有相关关系。如图7-2所示,不同难度的任务,需要不同的情绪唤醒的最佳水平。在困难复杂的工作中,低水平的情绪有助于保持最佳的操作效果;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中等情绪水平是最佳操作效果的条件;在简单工作中,高情绪唤醒水平是保证工作效率的条件。总之,活动任务越复杂,情绪的最佳唤醒水平也越低。我们了解了情绪与操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就能更好地把握情绪状态,使情绪成为我们认知操作活动的促

情感和情绪教案

▲第五章情绪和情感 教案 目的要求:通过对情绪与情感系统的讲述,使学生较好的认识情绪、情感的功能、表现及类别,以便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于观察患者与控制自我。 主要内容: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功能 二、认知在情绪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三、情绪的机体变化 四、情绪的类别 教学重点: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功能 二、情绪的类别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五章情绪与情感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但 认识了客观事物,而且还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对这些 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例如,人们欣赏一幅画,除了感知它的内容,还可能产生愉快的心情和美的感受;听了一个朋友不幸的遭遇,可能引起你的愤怒或 悲伤;遇到危险可能使你震惊或恐惧。愉快、愤怒、 悲伤、恐惧、美感等就是各种形式的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不同于感知、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和情感则 是人对所反映的对象的态度。这类态度总是以带有某 些特殊色彩的体验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一些事物让人喜欢;一些事物使人悲伤;一些行为令人赞赏;一些想法使人羞愧。离开了“体验”,就谈不上情绪和情感。所以说,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以该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般来说,凡是能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的事物,会引起愉快、喜欢、●图:反败为胜后的狂喜图:神情沮丧

热爱等肯定性质的情绪和情感;凡是与人的需要相抵触或违背人的意愿的事物,则引起厌恶、愤怒、悲哀等否定性质的情绪和情感;而与人的需要无关的事物,往往只引起微弱的体验或不引起人的情绪和情感。 ▲因此,概括地说,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由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这种体验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在心理学中,情绪和情感是两个紧密相联需有区别的概念。情绪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例如,由于危险情境引起的恐惧等。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和短暂性,并伴随明显 的外部表现。如狂喜时手舞足蹈,愤怒时咬牙切齿等。 ●而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体验。例如,责任感、自豪感、耻辱感、美感、求知欲等都是情感,它是人类所特有的。情感与情绪相比,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 ▲当然,上述对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仅是相对的。因为人类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由此而产生的复杂的、丰富的体验是难以用情绪或情感来界定,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因此,西方心理学著作中常常把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affection)。情绪是感情外在表现形式,情感则是感情的内容。情感的表达会伴随情绪反应。▲ ▲二、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情绪和情感作为基本的心理过程之一,它对人的生存和心理活动有着重要的功能。对这些功能的理解,有助于人们认识情绪和情感的本质。▲ (一)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这可以从进化的角度来理解。 有机体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延续种族,有着许多适应的方式。例如,鱼类的流线形体态适宜于游泳;鸟类敏锐的视觉适宜于在飞行的条件下捕食;哺乳类狐科动物的嗅觉灵敏,是觅食、求偶的重要手段。随着动物的进化,由于神经系统的发展,感情的功能也成为了重要的适应生存的手段。例如,人类祖●图:(218)奥运最可爱的人

知识点2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与分类

8.2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与分类 一、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一)适应功能 (二)动机功能 (三)组织功能 (四)信号功能 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一)情绪与情绪状态的分类 1、情绪的分类 (1)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basic emotion)和复合情绪(complex emotion)。复合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2)20世纪70年代初,伊扎德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人类的基本情绪有11种,即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和自罪感等。由此产生的复合情绪有三类: 第一类是基本情绪的混合,如兴趣——愉快、恐惧——害羞、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等; 第二类是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如性驱力——兴趣——享乐、疼痛——恐惧——怒等; 第三类是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如活力——兴趣——愤怒、多疑——恐惧——内疚等。 复合情绪有上百种,而大多数复合情绪是很难命名的。有些复合情绪可以命名,如由愤怒——厌恶——轻蔑组成的复合情绪可以命名为敌意;由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组成的复合情绪可以命名为焦虑等。 (3)情绪分类的环形模式是罗素(Russell,1980)提出的。他认为情绪可划分为两个维度:愉快度和强度。愉快度又可分为愉快与不愉快;强度又可分为中等强度和高不愉快高等强度。由此可以组合成四个类型:愉快——高等强度是高兴,愉快——中等强度是轻松,不愉快——中等强度是厌烦,不愉快——高等强度是惊恐。

2、情绪状态的分类 (1)心境 心境(mood)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2)激情 激情(intense emotion)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激愤、暴怒、恐惧、狂喜、剧烈的悲痛、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3)应激 应激(stress)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如肌肉紧张度、血压、心率、呼吸以及腺体活动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刺激,维护机体功能的完整性。 (二)情感的分类 情感和情操都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式的。它们体现着人所特有的社会性,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水平状况,并对人的社会性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的情感多种多样,主要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情操是情感发展成熟的标志,是高尚的情感体验。 1.道德感 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由那些能满足人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需要而产生的。 道德感按其形式而言,可分为以下三种: ○1直觉的情绪体验 ○2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3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绪体验 2.理智感

第六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六章、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的特点,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 情感的特点,稳定,持久,深刻 认识和情绪情感的区别。 内容不同,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应。 情绪情感是对客观事物育人的主管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应 反应的形式不同,认识是通过形象和概念反应客观事物 情绪情感是通过态度体验反应客观事物的需要 特点不同,认识过程有随意的性质,情绪情感具有不随意的性质 联系,情绪情感影响着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的基础 情绪的外在变现,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言语表情 情绪情感的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调节功能 心境——持久,微弱,弥散 激情——短暂,强烈,爆发(已经发生过) 应激——短暂,强烈,突发事件,高度紧张(正在发生时) 情感的种类——理智感,好奇心,求知欲,热爱真理 道德感,根据道德标准评价一个人的思想言行 美感,审美标准,自然或社会现象在艺术上的表现(直觉性,社 会性,个体性) 情绪产生的理论——詹姆斯和兰格的外周理论 埃农和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沙赫特的情绪激活归因理论(辛格) 伊扎德的动机分化情绪理论 压力是指有机体在心里或生理上收到威胁是出现的非特异性身心紧张的状态 压力三要素,压力源,认知,反应 适应综合征的三阶段,警觉反应阶段,抗拒阶段,衰竭阶段 压力源主要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 压力防御机制,压抑,否认,置换,文饰,投射,代偿,升华 压力的心理反应,抑郁,焦虑,恐惧,躁狂 焦虑障碍是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 考试焦虑的基本特征是担忧 *健康情绪的培养——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丰富积极的情绪体验 学会自己接纳和自我欣赏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正确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 意志是人自觉的确立目的,有意识的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也叫意志过程 意志是与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第六章 情绪情感

第六章情绪情感(emotion & feeling) 本章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的内容: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二、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三、情绪的表现 四、情绪情感的分类 五、情绪情感对人的影响 重点讲述第一、二部分,共2学时。 一、情绪情感(感情)的概念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1、对情绪情感的进一步的认识: (1)是人与现实的关系,即好恶倾向。 (2)与认知不同,重在内心的体验。 如嗅觉——嗅到汽油味-----------属于认知 好恶------------------属于情绪 (3)与需要有直接的关系(关键是满足的情况如何) 满足时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 不满足时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需要是产生情绪情感的源泉 与己无关时不产生什么情绪情感 (4)影响人的心理活动,是一切心理活动的背景。 2、情绪情感的区别 通常,我们是把情绪与情感联系起来说,但是它们虽同为态度的内心体验,仍有一定的区别: 情绪情感 需要的种类与生理性需要有关与社会性需要有关 特性情景性、短暂性稳定性、深刻性 冲动性持久性 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内在 代表感情反映的过程代表感情反映的内容 3、情绪学说/理论 (1)情绪的感知学说(James-Lange theory,詹姆斯—兰格的外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W·James 于1884年提出,丹麦生理学家C·G·Lange(1885)也提出:认为人体内对生理唤起的知觉就是情绪(来自于情绪行为变化和内部生理功能改变的结果)。即外界刺激产生内脏反应和行为;内脏的反应通过植物神经被个体感知,并与由危险信号引起的感觉融合,产生情绪。 (2)情绪启动学说(Cannon-Bard theory,坎农—巴德的丘脑理论)James-Lange theory的提出,引来诸多学者的研究。人们认为,若James-Lange theory成立,则应有下列的现象:实验条件下,引起内脏反应,应能给个体带来相应的情绪体验;不同的内脏反应应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或相同的情绪体验应该由相同的内脏反应引起;药物可引起身体变化,产生相应的情绪;切断内脏与大

第八章情绪与情感

第八章情绪与情感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得情绪、情感、,了解情绪、情感的关系、功能与种类,把握挫折产生的缘故及挫折对人心理的积极、消极阻碍,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如何进行心理调试。 教学重点:1. 情绪与情感的含义 2. 情绪的种类 3. 挫折 教学难点:1. 情绪、情感的关系 3. 挫折心理与调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等 课时安排:6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情绪、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在主客体关系中不是任何客观事物都能引起人的情绪、情感体验,只有当它与我们的需要、愿望、观点联系起来的时候,才能引起情绪、情感反映。 (二)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 区别 (1)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人与动物共有。情感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人所特有。 (2)情绪常用于表达感情的表现形式,具有较大的情形性、短暂性。情感具有稳固性、深刻性 (3)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显的表现,并伴有机体的变化。情感比较深沉、内隐,始终在意识支配的范畴内进行。 (4)在儿童情感进展中,情绪显现在前,情感表现在后。

2. 联系 (1)人所具有的高级情感可能以鲜亮的爆发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一种情绪。 (2)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由于社会内容的改变而改变了它原始表现形式上升为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能够区分的,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含义,但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在现实具体人身上常常交错在一起,专门难严格区分。 二、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一)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 随着情绪情感的发生,有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要紧表现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腺体活动的变化上。这些变化可作为情绪状态变化的客观指标。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呼吸的频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人安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20次,快乐时每分钟呼吸17次,悲伤时每分钟呼吸9次,愤慨时每分钟呼吸40次,惧怕时每分钟呼吸高达64次。心血管系统在不同情绪状态下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人在愉快和中意时,心跳正常,血管舒张;惊恐时,心跳加速加强,血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人在惭愧时面红耳赤,气愤时脸色铁青,确实是由于面部血管的舒张和收缩造成的。消化系统的活动也会随情绪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人在愉快时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会加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会提高;人在悲伤时,胃肠蠕动功能下降,消化液分泌减少,造成食欲减退。不同情绪也会引起泪腺、汗腺分泌的改变,如快乐兴奋或悲伤时禁不住流泪;惭愧时汗流满面;惧怕时出一身冷汗。 由于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要引起一系列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因此情绪和情感与人的健康紧密相关。乐观爽朗、心情舒服能促使各种内脏功能正常运转,增强对疾病的抗击能力,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而不良情绪情感状态,则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得病或病情加重。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极度紧张和过分兴奋的情绪对人身心健康十分有害,甚至可危及人的生命。 (二)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 当情绪情感发生时,不仅躯体内部器官有一定变化,而且躯体各部位的动作、姿势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表情,即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人的表情极其丰富,要紧表现在三个方面:

心理学第三章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第三章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一、情绪、情感及其功能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关系 1.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认知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和情感的中介。 2.关系:(1)区别: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从表现形式来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2)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情绪的分类: 根据主体和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类型;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状态分为: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2.情感的分类(社会内容角度划分):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求知欲、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惊奇感、问题解决的喜悦感、为真理献身的自豪感、问题不解的苦闷感等)。(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动机(能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组织(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具有调节组织作用,消极的情绪情感具有干扰破坏作用)、信号(人际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健康(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感染(互相传递和感受,具体表现为“共鸣”和“移情”)、强化、迁移、疏导、协调。 二、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对学生情绪调节的指导:1. 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 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办法(认知调节法艾利斯情绪ABC理论;合理宣泄法;意志调节法;转移注意法;幽默法)5. 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三、自我防御机制(弗洛伊德) 1.否认: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不承认似乎就不痛苦; 2.压抑: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加以抑制到无意识中去(如选择性遗忘); 3.合理化(文饰):无意识的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两种表现: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第六章 情绪和情感

第六章情绪和情感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掌握情绪和情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性知识,懂得情绪情感对人的工作、生活、学习、身体的重要影响作用。 ?掌握情绪情感的分类,情感的两极性,情感的功能等内容。懂得不同情感状态对人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了解青少年学生情感的特点,正确认识情感现象,掌握情绪调节的主要方法,为学生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和运用情绪情感知识于教育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一)、什么是情绪与情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里的“情”,是指狭义的爱情而言。 后泛指各种情绪。 ?1、定义:情绪与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在人脑中的反映。 对情绪情感的理解 ①客观事物是情绪之源; ②情绪以需要是否满足为中介; ③情绪是对事物态度之体验而非态度。

2、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与情感的比较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要通过情绪表现出来。情感对情绪又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对一个人的积极情感可能会使人抑制暂时的不愉快的情绪。 3、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人们的认识越深入,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就越深刻、越持久、越稳定。常言说:“知之深,则爱之切” ?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有深刻的影响,它对人的认识能起到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各个方面有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现代情感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和情感的产生受到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认知过程是决定情绪和情感性质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六节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一单元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首先,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外界事物符合主体的需要,就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便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构成了情绪和情感的心理内容。 其次,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它不同于认识过程,因为认识过程是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外界事物的。 再次,情绪和情感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人的表情。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面部表情是面部肌肉活动所组成的模式,它能比较精细地表现出人的不同的情绪和情感,是鉴别人的情绪和情感的主要标志;身段表情是指身体动作上的变化,包括手势和身体的姿势;言语表情是情绪和情感在说话的音调、速度、节奏等方面的表现。表情既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又有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性质。 最后,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血管容积上的变化。如愉快时面部微血管舒张,害怕时脸变白、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减慢等等。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为区别于认识过程,人们把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叫做感情。但是,感情这一概念比较笼统,它难以表达这一心理现象的全部特征。为了区别出感情发生的过程和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体验,人们采用了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实际上情绪和情感指的是同一的过程和同一的现象,只是分别强调了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从这一点来说,情绪这一概念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对美的欣赏,对丑的厌恶等。所以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和情绪相比,情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心理学主要研究感情反映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因此较多地使用的是情绪这一概念。 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一)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有机体通过情绪和情感所引起的生理反应能够发动其身体的能量,使机体处于适宜的活动状态,便于机体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情绪和情感还可以通过表情表现出来,以便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例如,在危险的情况下,人的情绪反应使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身体能量的调动可以让人进行搏斗,也可以呼救,求得别人的帮助。 情绪和情感的适应功能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服务于改善人的生存和生活的条件。婴儿通过情绪反应与成人交流,以便得到成人的抚爱;成人也要通过情绪表现来反映他的处境是好还是坏。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用微笑表示友好,用示威表示反对;人们还可以通过察颜阅色了解对方的情绪状态,以利于决定自己的对策,维护正常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二)动机功能 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的效率。 一般来说,内驱力是激活有机体行动的动力,但是,情绪和情感可以对内驱力提供的

(情绪管理)第八章情绪与情感最全版

(情绪管理)第八章情绪与 情感

第八章情绪和情感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情绪、情感、,了解情绪、情感的关系、功能和种类,掌握挫折产生的原因及挫折对人心理的积极、消极影响,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如何进行心理调试。 教学重点: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2.情绪的种类 3.挫折 教学难点:1.情绪、情感的关系 3.挫折心理和调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等 课时安排:6 第壹节情绪、情感概述 壹、情绪、情感的概念 (壹)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情绪、情感作为壹种主观体验,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壹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在主客体关系中不是任何客观事物都能引起人的情绪、情感体验,只有当它和我们的需要、愿望、观点联系起来的时候,才能引起情绪、情感反映。 (二)情绪和情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1)情绪和生理需要相联系,人和动物共有。情感和社会需要相联系,人所特有。 (2)情绪常用于表达感情的表现形式,具有较大的情景性、短暂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 (3)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显的表现,且伴有机体的变化。情感比较深沉、内隐,始终在意识支配的范围内进行。 (4)在儿童情感发展中,情绪出当下前,情感表当下后。 2.联系 (1)人所具有的高级情感可能以鲜明的爆发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壹种情绪。 (2)和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由于社会内容的改变而改变了它原始表现形式上升为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能够区分的,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含义,但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在

现实具体人身上常常交织在壹起,很难严格区分。 二、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壹)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 随着情绪情感的发生,有机体会产生壹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主要表当下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腺体活动的变化上。这些变化可作为情绪状态变化的客观指标。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呼吸的频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人平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20次,高兴时每分钟呼吸17次,悲伤时每分钟呼吸9次,愤怒时每分钟呼吸40次,恐惧时每分钟呼吸高达64次。心血管系统在不同情绪状态下也会发生壹系列变化。人在愉快和满意时,心跳正常,血管舒张;惊恐时,心跳加速加强,血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人在羞愧时面红耳赤,气愤时脸色铁青,就是由于面部血管的舒张和收缩造成的。消化系统的活动也会随情绪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人在愉快时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会加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会提高;人在悲伤时,胃肠蠕动功能下降,消化液分泌减少,造成食欲减退。不同情绪也会引起泪腺、汗腺分泌的改变,如高兴激动或悲伤时禁不住流泪;羞愧时汗流满面;恐惧时出壹身冷汗。 由于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要引起壹系列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所以情绪和情感和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乐观开朗、心情舒畅能促使各种内脏功能正常运转,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而不良情绪情感状态,则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得病或病情加重。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极度紧张和过分激动的情绪对人身心健康十分有害,甚至可危及人的生命。 (二)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 当情绪情感发生时,不仅身体内部器官有壹定变化,而且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姿态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表情,即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人的表情极其丰富,主要表当下三个方面: 1.面部表情:是指由面部肌肉和五官的变化所表示的情绪状态。如愉快时面肌横伸,面孔较短;不愉快时面肌纵伸,面孔较长。眉也是表现面部表情的主要部位,展眉表示欢欣;皱眉表示愁苦;扬眉表示得意;竖眉表示愤怒;低眉表示慈悲。嘴也参和表情动作,哭和笑是面部表情最明显的表现,哭和笑都离不开嘴的动作。在面部表情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目光的运用。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谓“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瞠目结舌”、“怒目而视”都是说不同的目光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姿态表情:是指借助全身姿态和四肢活动来表达情绪和情感。例如常常用扬头表示高傲;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反对;垂头表示丧气。从全身姿态见,高兴时手舞足蹈;愤怒时暴跳如雷;恐惧时不寒而栗;悔恨时捶胸顿足;惊慌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