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档案学理论基础

档案学理论基础

档案学理论基础
档案学理论基础

档案学理论基础

第一篇

第一章档案源流

第二章档案定义

第三章档案的形成

第四章档案的属性及其本质

第五章档案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第一章档案源流

第一节文字的出现和档案的产生

◆早期人类较常用的记忆符号

文字出现以前,人们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语言。

语言的局限性:

语言在发出声音的瞬间随即消失,不能跨越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的异地传递,也不能跨越时间的限制,实现知识和信息的记忆。

◆早期人类常用的几种记忆符号:

结绳记忆、贝珠记忆、刻契记忆。

作用:(1)跨越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的异地传递:

(2)跨越时间的限制,实现知识和信息的记忆。

缺点:(1)不能精确记忆:

(2)不能精确保存与传递信息。

文字诞生的历史条件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物质产品较之以前大大丰富,社会活动也相对复杂,出现了社会分工,产生了国家,人类的历史也由蛮荒的原始社会进入了文明的奴隶制社会,简单的记事手段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文字的发明随之应运而生了。

文字从其形成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字的产生和文明的诞生是同步的,文明不是与人类同时出现的,是人类演化到高级阶段才产生的。恩格斯把人类文明史称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一般来说,文明时代即是国家产生的时期,文字的出现,文明的诞生和国家的产生应该是同步的几大文明古国的文字举例

·中国:甲骨文

·古埃及、印度:象形文字

·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档案的产生

◆什么是档案?

档案是保存备查的记述人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过程的文字记录。

◆档案产生的历史条件?

阶级和国家出现以后,统治阶级为便于发布政令、指挥国事、治理国家、记载事务,利用文字这一工具,将能够反映其统治合法性的各种依据记载下来,制定各种法律条文,这就是有条理的文件。这些文件是统治者进行管理的工具,也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凭证,得到了有意识的妥善保管,成为档案。

关于档案的起源问题,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阶级社会产物论。

·原始社会末期论。

·历史过程论。

丁海斌:档案起源与形成的三个阶段

·物件记事档案和结绳记事档案

·符号记事档案和图画档案

·文字档案

第二节古代的档案与档案工作

▲中国古代的档案与档案工作

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即进入原始社会末期,社会成员即将分化出阶级,国家出现的产物。有了文字就会使用,就会用来作为从事管理的工具。这些记录经有目的地保存,就形成成档案。

文字的产生一国家的出现-----档案的产生,其间不可能有一个很长的空白。

夏商周时期的档案与档案工作

·夏商周三代是我国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历史时期,关于夏代之前的档案和档案工作,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考古方面的实物证据,但可根据后世的一些文献史料来对其加以推断。

·夏朝是我国原始社会瓦解,进入奴隶社会后的第一个朝代。夏代国家的出现,就必然存在国家的管理行为,建立起官吏和法律制度,形成有条理的文书,利用文书来管理国家。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夏礼,吾能言之”。《左传》、《国语》等古籍中也多处引证“夏书”、“夏令”、“夏训”。

我国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商代甲骨档案

商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给我们留下了迄今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这就是1899年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发现的甲骨档案。这些档案材料为我们研究商朝的历史、商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提供了依据。

商代的档案工作者:掌管祭祀和占卜的神职人员

商朝是一个极其迷信的朝代,社会生活的几乎和个方面都离不开占卜和祭祀,这些掌管祭祀和占卜的神职人员在当时称为巫、史、贞人等等等,他们在商朝政治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通过占卜和祭祀,以祖宗和神的名义指导国家政事,驾驭王的活动。他们在当时是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群体,对文学、音乐、医药、天文、历史等都有研究。他们不光负责祭礼祀和占卜,还要将祭祀和占卜的产物分类集中,保管在极为重要的地点一宗庙内,这也可见甲骨档案在当时的重要性。

我国最早的档案保管机构:商王朝的宗庙

1936年,在殷墟YH127号窖穴一地出土了1.7万多片甲骨档案,此窖穴是商王武丁存放档案的专用库存房,这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档案库房。

·周代的史官记注制度

周代史官制度在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得以普遍建立,其职责除保管重要典籍外,还负责记录统治者的言论和事迹。上至王室,下至诸侯,其善恶事迹均被记录在案。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周代开创的史官记注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记载方面独步于世界各国的一种制度,使我国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史得以绵绵不绝。

·周代收藏档案的机构:天府、太史寮等。

·周代档案载体:以竹、木为主。

·周代,随着奴隶制国家各项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档案的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大量增加。简牍

档案和金文档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工作

孔子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活动

春秋社会大变革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社会动荡导致档案文献的大量损毁的流散:

·社会公众有了接触档案文献的可能:

·新的文体出现,文书档案种类增加。

秦朝的档案工作

◆秦朝统一文字对文书档案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统一文字为全国文书档案制度的统一提供的前提,还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制度提供了条件。

◆秦朝尊君抑臣的文书档案制度: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建产了尊君抑臣的文书档案制度。制、诏、奏、议等文种均产生于秦朝,臣僚上呈文书的抬头制度、文书避讳制度、文书的用印制度等均产生于秦代,这些制度对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的律法档案和户籍档案:以法治国和法家思想使之格外注意律法与户籍档案的管理。·秦代石刻档案大量出现。

·秦朝统治者出于巩固政权的目的,实施焚书坑儒,六国的档案文献绝大部分遭到毁灭,使我国古代档案文献遭到一次大的破坏。

汉代的档案工作

·汉代,封建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的完备推动了档案工作的发展。

·汉代统治者吸取了秦代败亡的教训,重视对历代档案史料的收集和运用,为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汉代的学术文化有了辉煌的发展。

·司马迁、司马相如、董仲舒等文学家、思想家、史学家。

.《史记》、《汉书》、《文心雕龙》等一大批文学和史学巨著。

·汉代的档案库房一一石室金匮

·石渠阁、麒麟阁、东观

·兰台、石室、宣明

·石渠阁的建筑特点:

·汉代产生的文种:策书、章、表状、疏、令。

·汉代的档案载体:简牍、缣帛等。

·造纸术的发明对后来的文书档案工作的巨大影响,对档案载体产

生好的影响。

·汉代档案的考古发现:居延汉简、尹湾汉墓、帛书、地图。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档案工作

谱牍档案的繁荣

历史背景:长期的社会大动荡对档案典籍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魏晋六朝四百年,门阀制度极为严格,门第成为每个人获得社会地位、政治权力的重要条件,国家对人才的选取唯视门第高下为据,“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人们的一切社会交往和婚姻嫁娶莫不以门第为依据,不同的社会阶层不相往来。这种社会风气使得谱牒档案受到特别重视。所以,谱牍档案工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作用和意义:谱牍档案可以补充史料的不足,是我们研究历史、方志、民族演化以及家族制度的重要史料。

纸张逐渐成为文书档案的正式载体

造纸技术得到更好的改进,纸的质量和产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公元404年,以纸代简令。隋唐时期的档案工作

1、文书品种增加,档案数量大增

隋唐时期形成并实行的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国家机关体系,使政务活动日益繁杂,文书品种增多,档案数量大增,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中设立了庞大数量的掌理文书档案工作的书佐、令吏等。

2、唐代档案种类

唐代的文书种类和行文制度己非常成熟和完善。唐朝档案的种类除政务文书外,主要有记注档案、甲历档案、赋役档案、舆图档案、律法档案等。

3、唐朝的档案机构一一甲库,它是为保管甲历档案而专门设立的档案机构。

4、隋唐时期文书档案工作制度的完备和细化

·四禁制度

·用纸制度

·贴黄制度

·一文一事制度

·公文签押、判署制度

·文书归档制度

·档案统计制度

·档案定期销毁制度

宋辽金元时期的档案工作

1、宋朝

宋朝的架阁库制度:为克服以往档案置于“石室金匮”不便于排列放置的缺点,适应档案数量日益增长的保管需要,方便检索利用,宋代出现了专门放置档案的架子一“架阁”。这些架阁所置放的场所就是架阁库。架阁库是近现代机关档案室的雏形,专门收藏档案。架阁库是宋代各级国家机关设置的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这一机构在各级各类衙门普遍设立。

架阁库制度的历史意义:宋朝开创的架阁库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发展,此后历朝沿袭,这在中国档案史上是有重大意义的创造,它开创了广泛范围内普遍保存文书档案的途径,为提供政务利用和日后编史修志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史书编纂的发达。

·宋朝中央档案库:金耀门文书库。主要收三司、六部等中央国家机关的档案,这些部门的档案在本衙门保存一段时间后,就移交金耀门文书库保管。

2、元朝

( 1)元朝文书和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分工。

(2)文书管理制度有了新的创新:建立的文卷登记制度和勾销制度,规定收进的文书都要逐件登记、编号;办理完毕后,要送架阁库保存,以备查考。为防止公文处理稽迟,便于监督检查,建立了行移公事程限和催办制度,以克服冗员众多,办事效率低下,公文辗转不决的弊病。还对政府文卷定期检查审核,看有无稽迟、失错、遗漏、规避、埋没、违枉等情弊,这就是照刷磨勘文卷制度。

·照刷磨勘文卷制度:由御史台、行台、肃政廉访司负责施行,最初每季一次,后改为“上下半年通行照例”。照刷磨勘文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书处理的速度和质量,同时对档案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一项改善吏治、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的重要措施,为明、清两朝所承袭。

·文书立卷的创新:文书立卷和文书承办衔接紧密,立卷工作由文书承办部门完成。立卷完成后,经检查才能交架阁库贮存。

·按文字架阁的制度: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封建王朝,民族众多,各个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加之元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政府办公使用畏兀儿文、八思巴蒙

古文和汉文三种文字,档案的管理也区别文字进行,实行按文字架阁的制度。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档案工作

1、明代

明代档案库房的建设:

洪武二十四年朝诏“天下置诸司架阁库以庋案牍”,在全国各级政权机构普遍设立了架阁库。对中央档案库房的建设则更为重视,依据不同的需要建立了不同的档案库房,以收藏不同的档案文献。

·大本堂。洪武元年兴建,用以保存前朝的典籍图书和本朝的档案,同时用作皇太子读书学习的场所。

·后湖黄册库。洪武初年又在南京兴建了黄册库,以集中保存黄册和鱼鳞图册。因其建在玄武湖后湖的小岛上,故名后湖黄册库。后湖黄册从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档案的安全保护。它位于湖中岛屿上,既便于防火,又便于防卫。库房为东西相向,前后有窗,便于通风和日晒。由于黄册为定期修造,档案库房也随之不断增建,使得后湖黄册库不断扩展,成为我国古代建筑规模最大.收贮籍帐档案最多.管理制度严格的专门档案库。据《后湖志》记载:至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20年),后湖各岛共建有库房667间,收藏黄册153万多册。·皇史成。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建造,用以保存皇帝的实录、圣训和玉牍。皇史成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皇史成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其建设布局的各个方面都充分考虑到了档案文件的保护。

2、清朝(鸦片战争前)的档案工作

清入关以前,其档案工作即有了初步的发展,满文老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入关前的档案工作的情况。清朝无论修史的次数还是规模,都远超前代。而其所修之史,皆以档案为素材。各朝的起居注、诏敕令旨、臣僚奏议等档案史料都分门别类地按照时间汇辑成书,形成了十三部时间跨度300余年的各朝实录。还多次修纂汇集各种典章制度的《清会典》、各种重大事件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方略》及皇帝的谕旨《朱批谕旨》等大量的档案资料汇编。

·清朝又是地方志发展的全盛时期,至今全国现存的8500多种上方志,清代的即有近6000种。此皆因清统治者的提倡与重视。

·章学诚的方志学理论与实践。章学诚(1738-1801),浙江会稽人,长期从事讲学和编修志书,是著名的史学家和方志学家。他深刻认识到档案史料的重要性,十分重视对档案史料的收集利用和管理工作,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档案学思想。提出了“六经皆史”的学术观点。“六经皆史”的“史”指先王的政典,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档案史料,《六经》即是档案史料的汇编。他在修志过程中,重视档案史料的作用,对档案史料的收集、整理、保管等,都有着独到的见解,是我国档案学历史遗产中的宝贵财富。

◆辛亥革命后档案工作的发展变化

1、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精神的公文程式条例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档案工作的迅速近代化,孙中

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公文程式条例,革除了封建文书档案工作1日习,以令、咨、呈、示、状取代沿袭多年的制、诏、诰、敕、题、奏、表、笺,革除了官文书中具有封建等级色彩的称谓,鲜明地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精神,使文书档案工作面目为之一新。

2、行政效率运动和文书档案工作改革运动

·30年代初,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发起了一场行政效率运动和文书档案工作改革运动,以强化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针对各机关文书运转迟缓、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彼此脱节、档案管理混乱的状况,在内政、教育等部推行了以统一编号、统一分类、统一登记为中心的文书档案连锁法,行政院又特设档案整理处,负责监督、指挥档案的整理工作。

3、1947年成立国史馆,以保存整理历史档案。

清末民初档案资料的流失

·清朝末年及民国初期,由于战乱及社会动荡,档案史料大量流失,一些珍贵档案流出国外。礼部和理藩院所收藏200多年的重要档案被侵略军劫走。翰林院丢失包括玉牒在内的珍贵经史载籍4.6万余册。著名的《永乐大典》也遭劫掠焚毁,仅甲骨档案一项就有26700多片被掠到12个国家。

·“八干麻袋事件”

外国古代的档案与档案工作

世界上的各个主要的文明古国的几种档案类型:石刻档案、泥板档案和纸草档案。

◆石刻档案:收藏于德国柏林的梅腾自传、汉谟拉比法典、罗塞达碑

◆泥板档案: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人发明的刻写在用泥土加工成的泥板上的文字记录,后来又流传至波斯及古希腊等地区。

◆纸草档案:公元前二、三千年时期古埃及人形成的档案,后来扩展到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优点:与石板、泥板相比,它易于制作,体积轻便,便于携带,便于收藏:与它同时期获得广泛使用的羊皮纸相比,则更有价格便宜,制作简便。

简要结论:

(1)档案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文字的发明和阶级、国家的形成,文书与档案是国家管理活动的工具。

(2)档案是文献记录的一种形式,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承担着记录和传递知识的任务。档案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每个社会形态都产生档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档案的数量、种类、内容和载体形式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发展,档案的数量日益增多,同时,由于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加之档案自身载体寿命的限制,档案也在不断地消失。

(3)随着人们社会实践的不断拓展,档案作用的领域不断扩大,档案门类不断增多,内容越来越丰富。档案已经延伸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4)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档案的载体材料和记录手段不断变化,载体材料由甲骨、金石、竹木、缣帛、泥板、纸草、羊皮发展到纸张,又发展到胶片、磁带、光盘等。

第二章档案定义

第一节档案词源寻踪

·我国古代对档案的不同称呼:

在古代,文书与档案的名称是不加区分的,如典、册、简、牍、簿等,它们既是文书,又是档案。

周代,有称档案为“中”的说法。《周礼.春官>说:“凡官府乡州之治中,受而藏之,以诏王察群吏之治”。汉人郑玄注解:“治中,谓消费品职簿书之要。”古代曾用纺织品作为文书档案的载体,故又有称档案为帛书、缣书、缯书、竹帛等的

《汉书.苏武传》载:“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系有帛书”。用缣帛书写的文书可以舒卷,所以又称其为“卷”、“卷轴”。以纸代简后,文书档案工作一般在案几上进行,故有称其为“案卷、文案、案牍”的,汉代还有称档案为“簿书”的。到了唐宋以后,在沿用上述一些称呼的同时,又有了“案牍、文牍”的叫法。

档案一词的最早出现

“档案”一词起源于明代。《清太宗文皇帝实录》中有取材于明代宫中文书的记载,在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正月甲午日的记载中有三处出现“档案”一词。这是现己发现

的有关档案的最早记载。当时档案的意义指仓库财物一类的登记簿。清代,杨宾《柳边纪略》记载:“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日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日档案、日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然今文字之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矣。”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对档案一词最早的解释,也可以说是最早的定义,为我国众多的档案学著作所引用。

第二节当案定义的历史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档案定义

何鲁成在其所著的1937年出版的《档案管理与整理》一书中将档案定义表述为:档案者乃己办理完毕后汇集编制留待参考之文书。并指出,文件未必一一归档保存,唯须长期保存而留待参考者方可作为档案。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档案界为档案所下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

1、1956年,第二次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报告中称:档案是历史的证据,档案就是历史。档案是我们党和国家机关所研究形成并保存下来的一些文书材料。

2、1961年《档案工作》杂志第一期社论中为档案作了如下定义:档案是本机关在工作和生产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并且经过立卷归档,作为真实的历史记录集中保管起来的各种文书材料(包括技术文件、影片、照片、录音带等等)。

3、1985年国家标准局发布的《情报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将档案定义为: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态的历史记录。

4、吴宝康主编的高等学校档案专业教材《档案学概论》(1988年版)为档案下了如下定义: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象、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为档案作了如下定义: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6、倪宝坤著《现代档案管理学》(1965年台湾出版)一书中称:所谓档案者,乃指政府机关、人民团体、公司行号及个人因处理公众事务而产生之文字记录或实物,经过种种科学管理程序,预以整理、分类、立案、编目等手续,使成为有组织、有系统、既便保管、又利查索,妥存于合法之管理机构中,用供执行政务之凭证,史料采择与学术研究的对象之一。

7、张泽民著《档案管理学》(1976年台湾出版)一书中称:所谓档案,乃机关(含公司、行号、厂矿、企业及人民团体)依据法令处理公务所产生之有关法令、规章及往返函件(含一切附件)之记录,经过整理、分类、编目、立卷、装订、排列、上架,保存于档案库,备供将来办理案件或学术研究时,用以凭借参考及依据的资料是也。

8、张树山在其所著《中文档案管理概要》(1977年台湾出版)中称:档案系指依档案管理程序,加以整理收藏,可供借阅查考的各种案件。

三、国外有关档案的定义:

1、英国档案学家詹金森在他1922年所出版的《档案管理手册》中将档案定义为:档案是在某种公私管理或行政事务(无论是公开的还是不公开的)过程中拟制或使用的,并构成该事务过程的一部分,事后由该事务过程的负责人或其继承者加以保存以备查考的文件。

2、德国档案学家布伦内克在其1953年出版的档案学专著《档案学:欧洲档案工作的理论与历史》一书中提出:档案是某一自然人或法人在其法律性或事务性活动中产生的,并作为以往活动的查考资料和证据存放在特定场所以备永久保存的文件和文献的总和。

3、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在他的档案学专著《现代档案原则与

技术》中说:档案是经过鉴定,值得永久保存以供查考研究之用,业已藏入或者选出准备藏

入某一档案机构的任何公私机构的文件。为了说明档案与文件的关系与区别,他还为文件下了定义:任何公私机构在履行其法定职责的过程,或者在与其本职业务过程有关的情况下,所制作或收到并作为其职能、政策、决定、程序、行动或者其他活动的证据或者由于其所含内容具有情报价值而被该机构或该机构的继承者所保存或者指定加以保存的一切簿册、证件、地图、照片和其它记录材料,而不论其物质形式和特性如何。

4、美国1975年出版的《美国大百科全书》为档案下了如下定义:档案是在执行法律和处理各种事务中产生或收到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己进行整理分类的包括文件、簿册、地图、录音和其它材料的各种记录物。

5、法国1970年出版的《档案学手册》一书中为档案下的定义为:档案是任何一个行政机关、任何自然人或法人,在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必然联系在一起的、任何性质的、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文件。1979年颁布的《法兰西共和国档案法》的定义为:档案是任何自然人或法人,任何官方的或私人的部门或机构在自身活动中产生或收到的文件的总和,不论这些文件是什么日期、形式或载体材料。

6、前苏联的档案定义:1968年出版的前苏联的《简明档案术语词典》中提出,档案是机关、个人、家庭、家族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1982年出版的《社会主义国家档案术语词典》指出,档案文件就是档案馆(室)中保存的文件。

7、国际档案理事会1984年主持编写的《档案术语辞典》:档案是由那些形成它们的人或由他们的职能继任者为了自己利用的目的或因为他们的档案价值,经过挑选或未经挑选的、由某个适当的档案馆保存的非现行文件。该辞典将“文件”定义为“由一个团体、机构、组织或个人在履行其法律中有时或在各种具体事务活动中形成或收到和保管的记录信息,不管其形式和载体如何。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档案定义:档案是来源于一个机构或组织的,由于其永久价值已经或者应该保存起来的所有非现行文件(不再为现行事务所需要的)。

第三节档案定义

一、档案的属概念

◆由于具体历史条件,档案与文件的关系最先被人们所发觉,所重视,人们长期用“文书”、“文件”、“文件材料”等作为档案定义的属概念,这在档案工作实践中,特别是在传统的机关文书档案工作实践中,对明确档案的外延、区分档案与文件、档案与资料,客观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档案工作的日益发展和档案工作规模的不断扩大,档案事业发展到以档案馆为主体,人们又用“文件总和”、“文件组合”、“文件有机体”、“文件整体”等作为档案的属概念,这对于强调档案的有机联系,维护档案的完整性,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以文献的属概念载体作为档案定义的属概念,附加以种差因素加以限制,将能较好地使档案概念适应档案事物不断发展前进所带来的档案内涵和外延的变化。这样,可以符合档案的实际,便于研究档案与文献的联系,便于研究档案与其他文献的联系和区别,科学地提示档案的本质属性。

◆档案是文献的一部分,这在档案学、文献学中早己形成定论,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也被社会公众所公认。档案与其他文献的差别不在于载体,而在他们记录时态上的不同。

二、档案定义

综合已有各种档案定义的成果和档案事业发展的现状,我们将档案定义为:档案是记录人们社会实践的原始信息的各种载体。具体分析如下:

1、档案来源于社会实践。档案是在人类从事各种社会实

践活动中产生的,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涵盖了物质生产活动、科学研究活动、社会管理活动

等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档案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档案的形成主体是人。此处所说的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3、档案所记录的是原始信息。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或可称为原始的历史记录。这是档案的本质特征。

4、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档案的多样性。档案的多样性表现于两个方面:其一,档案门类的多样性,源于人们社会实践的多样性。其二,档案载体的多样发生,源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及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新材料、新的记录方式的出现。第四节档案与图书、情报、资料的关系

档案、图书、情报、资料等,都是信息存在的形式,都是信息源。从分类学来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上位类-----文献,都是文献的属概念,因比,档案与图书、情报、资料之间既有区别,以有联系。

1、档案与图书

·档案为一次文献,图书为二次、三次文献;

·档案记述直接经验,图书反映间接经验;

·档案信息内容较分散,图书信息内容较系统完整;

·档案一般为单份,图书则有大量复本。

2、档案与情报

·情报是反映事物变化和人类活动情况的快速传递的信息材料。

·档案是情报的一种存在形式,是情报的重要来源。

·档案与情报的区别:档案是第一手的原始记录,而情报则可以是经过加工了的第二手、第三手材料,所以,档案比情报有着更大的可靠性。档案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情报,即为了一定的目的,经过加工选择,用于社会交流目的的档案具有情报的属性。

3、档案与资料

·资料是人们工作、学习参考用的各种公开或内部出版物和文件

、档案的复制品,一般包括书刊、报纸、简报、地图、图表、录像带、录音带等出版物。档案与资料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它们都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记录。

(1)来源不同。资料一般是从外部搜集来的,如从情报部门、出版部门、兄弟单位获得的各种有参考价值的档案复制件、出版物、科技文件材料等。而档案是其形成机关在工作、生产和科研活动中的直接产物。

(2)作用不同。资料一般是供人们工作、学习参考的,不能作为工作的凭证和依据;档案是第一手材料,具有依据和凭证作用。

(3)机密程度不同。资料一般可以公开交流,机密度较低;档案则具有一定的机密性,特别是现行文书档案和尖端科技档案中机密度高的部分,一般一定年限内是不公开的。·档案与资料有时也可以互相转化,档案经加工可编印成资料,如政策法规汇编等;资料如被某一个单位采用,也可以转化为该单位的档案。

第三章档案的形成

第一节纸质档案的形成

一、档案的前身一一文书

1、文书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文书是代表作者推动所述实际事务活动的程式成文性文字书面记载。文书工作是以文书写作、办理和立卷为业务内容,服务于机关领导和职能活动的行政辅助性工作。文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时期,适应社会管理需要而产生的。

2、文书工作流程及其矛盾运动

(1)文书形成阶段。文书工作的流程贯穿于产生文书的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以机关文书工作为例,尤其是政府机关的文书工作,是文书工作中最常见、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机关开展某项工作活动,无疑要产生公务文书。

(2)文书的归宿。产生文书事务活动结束后,作为实践活动的辅助工作和手段的文书工作相应地也就完成了,文书就结束了其推动实际事务进程、服务社会实践的现实功能,进入了其生命周期的下一个运行阶段。对于有价值的部分,要对其整理立卷,移交档案室保存,承担记载的反映实践活动的历史原貌的功能,以备日后查证、参考,成为档案的来源;反之,则加以清理销毁。

二、文书向档案转化的矛盾运动

文书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对档案工作有决定性的影响。文书工作的一个最主要的目标是根据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性,可靠地、高速度、高效挛地为机关工作职能的实现提供优质的服务。文书工作有着自己的运动规律,其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必须置于严密的组织控制之下,以尽量地克服矛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1、文书工作的组织机构

文书工作牵涉机关的整个工作,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开展文书工作。一般来说,由于文书工作的重要性强、牵涉面广,文书工作机构往往归属机关的中心机构领导。

2、文书撰写的要求

·弄清政策,理顺思路;措辞得当,把握分寸。

·用词规范,简洁明了;取材合乎规范,便于长期保存。

3、文书办理的要求

办理环节中,要求及时、精确、注意保密。办文完毕后,一般要将办理的结果和意见注写于收文处理单上,如有必要,还应专门形成一份新的文件,以体现办理的结果。

4、文书立卷的要求

办理完毕的文书经过立卷归档,转化为档案。

·立卷归档是文书向档案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文书和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经过立卷归档这一环节,文书发生了质的变化。立卷归档前是文书,立卷归档后成为档案;立卷归档前的处于机关文书(秘书)工作阶段,保存于文书(秘书)工作部门,则移存于机关档案室,经过一定的期限后,失去工作查考价值的短期档案要经鉴定销毁,有长期和永久保存价值的移交进档案馆保存。所以,对立卷归档的质量要求很高,立卷归档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整个机关活动的历史原貌是否能够在档案中保存下来,得到真实全面的记录,也决定了以后档案馆的馆藏质量。

第二节非纸质档案的形成

在电子时代以前,主要有甲骨档案、简牍档案、金石档案、缣帛档案等,国外还曾有过泥板档案、纸草档案、羊皮纸档案等等。档案进入电子时代以后,出现了一大批新型载体档案,如照相底片、胶片档案,磁盘、光盘档案等等。

·1、照相底片、胶片档案。在光盘发明和广泛使用之前,胶片是大批量复制档案的主要选材,具有体积小、存储密度大、费用低廉等优点。

·2、磁盘、光盘档案。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对电子文件的定义:电子文件是一种通过数字电脑进行操作、传输与处理的文件。

3、电子文件的特点:

(1)电子文件没有纸质文件形成过程中的草稿甚至于一稿、二稿,每一次审稿都直接在同一稿本上进行,修改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2)电子文件内容与载体的依附关系不同于纸质文件。

(3)对纸质文件的利用是排它的,唯一的,并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对电子文件的利用是可共享的,也不再受时间和距离的限制。

(4)从档案的鉴定环节来看,电子文件的鉴定方法也不同于纸质档案。

·电子文件的真实性问题。

真实性是档案的生命,真实可靠的档案文件是指未经篡改和误用,能够证明自身目的的文件。档案文件的可靠性有赖于许多因素,如文件的格式、形式和在作为草稿、原件和备份时被传递的状况、被保管的方法等。

解决电子文件的真实性问题,必须从法律和技术两个方面着手进行。1,明确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2、在电子文件的制作规程方面积极立法,用法律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性不受侵犯。

第三节档案的载体

载体是档案信息的承载物,离开了载体,档案信息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一、早期载体材料

在早期生产力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采用甲骨、竹木、石板、泥板、纸草等材料做为档案的载体,这些材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便于取材、形态稳定、便于保存。后来,还曾用过缣帛、金属等载体。

二、传统档案载体

传统档案载体就是纸张。纸张质量的高低是影响档案文件耐久性的内在因素之一,档案文件用纸的选择,什么样的纸张适于档案文件,直接关系到档案的保管寿命。

三、新型载体材料

主要类型有照片档案、缩微复制档案,它们都是利用感光原理通过相机在感光材料上记录信息形成的,其载体是感光材料;录音录像档案,其载体是均匀涂布了磁性物质的录音带和录像带;通过计算机形成的磁盘、光盘及硬盘档案,与上述其它各种新型载体档案记录的是模拟信息不同,磁盘、光盘及计算机硬盘所记录的是数字信息,具有高保真的优点。磁盘与录音带录像带类似,也是一种磁性的物质材料。

·热敏纸传真件的耐久性问题

为不耐久的载体材料。收到后,要及时加以复印,以便其长期保存。

第四章档案属性及其本质

第一节一般档案的属性

档案具有信息属性;档案中蕴藏着科学知识,档案具有知识属性;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表明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档案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涣的载体,从档案中我们可以探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发展驰步的进程,表明档案具有文化属性;档案依赖于特定的载体而存在,表明档案内容与其载体的不可分离性;档案是人类智力活动的凝聚物,表明档案具有价值性;档案具有有用性,凭借档案的帮助,人们可以解决某些问题,表明档案具有使用价值属性;档案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表明档案具有社会属性,等等。

档案的根本属性:知识和信息属性、原始记录性

一、档案是存贮知识的原始记录

除档案以外,其它形式的文献并不是知识存在的原生形态,只有档案才是存贮知识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性(原稿、原本)是档案的特有属性,是档案区别于其它种类文献的根据,原始记录性因而成为档案与其它文献的根本区别。档案是由记录内容、记录手段、记录载体三部分组成的。

1、档案的记录内容是各种各样的知识。

2、档案的记录手段多种多样。

3、档案的记录载体丰富多采。档案作为存贮和传播知识的原始记录,和其它文献是有区别的:

·第一,它记录知识的广泛性和丰富性不亚于其它文献:

·第二,它记录知识的可靠性和它的证据作用优于其它文献:

·第三,它在传播知识功能方面,由于受原本、原稿的限制,因而低于其它文献。

二、档案是知识积累和社会进步的条件

档案、图书和其它各种类型的文献,把人类的知识和文明的成果一代一代地积累起来,并传播下去,使人类文明生生不息,得以延续和发展。

书籍的传播知识的功能比档案要强,因为档案是原本,加之保密的因素,在传播知识的方面受到限制。但书籍并不能代替档案的作用。

三、档案是传播知识的形式和手段,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中介

·档案对知识的贮存是知识传播的基础,传播是档案贮存知识的直接目的和实现贮存目的的手段。

·档案是知识创新的条件之一。档案只有被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使用,才能起到传播知识的手段。

·档案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档案是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财富。

第二节科学技术档案的本质

一、科学技术档案的本质一一潜在的、间接的生产力知识是档案的内容,档案的知识属性是客观的,其生产力价值是客观存在的。

◆档案的生产力特性在科技档案这一门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科技档案是科学技术的存在形式和储备形式,一个国家、一个科研部门的科技水平、科研成果,都是以档案的形式存在的。

◆科学技术档案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书档案的生产力特性表现在它对提高人的素质的促进作用上。

·科技档案的生产力价值具有潜在性,文书档案的生产力价值具有间接性。

·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安全保存档案的前提下,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服务,使档案中蕴藏的潜在的生产力价值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如何理解科技档案是第一生产力的组成部分7

·科学技术档案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时代的结论。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科学技术档案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2)科学技术档案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己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

二、科学技术档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途径

1、科学技术档案资源直接进入生产过程。如产品档案、设备档案、工艺档案以及中间试验过程中形成的设计与试制文件、工业性试验过程中形成的推广示范与技术服务方面的文件、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推广运用方面的文件等与生产活动的直接结合,渗透在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运用科学技术档案资源在科技载体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使其智慧结晶化到劳动者,转变为生产技能,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科学知识的口头传授;二是利用知识载体进行的变态传授。

3、利用科学技术档案,促使科学技术档案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融为一体,缩短科学一一技术一一生产的过程,加速科学技术档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科学技术档案的管理体系与经济管理体系相结合,使它和经济、管理诸因素融为一个综合的力量,并使之成为实现生产目标而协调运转的有机整体,因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第五章档案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第一节档案的价值

一、档案价值简述

◆在档案工作领域,档案的价值就是档案与主体利用者对它的

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是档案这一客体对于利用它的人这一主体的有用性。档案客体和主体及其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关系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档案也只有与主体的需要发生关系是才产生或表现出价值。

◆档案价值与科学的社会价值、人类实践活动的价值不一样,不是单纯的仅属于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而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价值。民国时期档案学者黄彝仲在其编著的《档案管理之理论与实际》中说,“档案之功用,多因观点和立场不同,持论见解互有差异,各以其自己之主观,强调其作用。历史学家视档案为史料,可供编撰史籍之根据与参考:收藏家视档案为古物:行政家视档案为治事之工具”。

二、档案价值的决定因素

1、社会的需要决定档案的基本价值

对某一份档案来说,它相对于全社会的价值是一个总量,但它被不同的社会主体使用,会产生不同的价值。社会利用的需要是决定档案价值的主体因素。档案价值之所以产生并表现为丰富多彩的形式,归根到底是人的社会活动及其发展的不同需要所决定的。

档案价值的形成必须以主体对档案的需要为前提,并与相应的客体结合才能成为可能,而主体需要又是多样的,复杂的,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档案的价值,促进档案价值的实现。

2、档案的自身因素对档案价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档案的特点和状况主要包括档案的内容、形成时间、来源、可靠程度、有效性、外形特点和完整程度等。档案的自身特点是决定档案是否具有保存价值,以及具有多大的保存价值的基础。档案形成时间越久,内容越真实可靠,保存情况越好,其价值越大。

三、档案价值的表现形式

1、现实使用价值

2、历史文化价值

·档案的第一价值、第二价值、第三价值。

·档案价值的最高形态一一文物价值。

档案价值的特性:

1、客观性

2、多元性

3、交错性

4、共享性

5、潜在性

·档案价值的多元性:工作查考作用、决策助手作用、科研参考作用、凭证价值、信息情报价值等。

·档案价值的交错性:一份具体的档案,被不同的利用者所用,或者利用于不同的场合,往往表现为不同的价值。

·档案资料的共享性:一份档案,既可被其形成者所利用,表现为第一价值:也可在其移交进馆后向社会开放,供社会公众利用,表现为第二价值:还可成为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

表现为文物价值。

四、指导档案价值判断的基本原则

1、全面的观点。判断档案的价值不能只从一个方面去看,应该从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多方面去全面衡量其作用,另外,在考虑档案的价值时,还要将有密切联系的一组文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判断档案的价值。

2、历史的观点。根据档案产生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以及在历史上的作用,并结合现实的情况来考虑档案的价值。一方面,档案是历史的产物,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形成的,是前人实践活动的信息积淀,另一方面,主体的需要也具有历史性,过去对某种档案有强烈的需要,现在可能减弱或不再有任何需要,过去不需要的档案现在可能非常需要。

3、发展的观点。在判断档案的价值时不能仅拘泥于目前的形势,而要站得高,看得远,有科学的预见性。在判断档案价值时,既要看到其在现实中的作用,又要预见它在未来工作中的应用,把对现实和未来的价值统一起来。

第二节档案价值发展变化的规律

一、档案价值的扩展律

二、档案价值的转换律

三、档案价值的共享律

四、档案机密程度递减律和科学作用递增律

档案价值扩展律:

档案作用的发挥是一个在时空上由近及远、由内到外,服务对象由少到多,服务领域由小到大,服务速度由慢到快的扩展过程。

档案价值的转换律:

档案价值由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换;

档案价值的不同表现方面发生转换。

档案价值的共享律:

同一份档案,可供不同时期的利用者所用;

同一份档案,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利用者的利用需求。

第三节档案价值实现的条件

档案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使其由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的过程。具体来看,档案价值能否实现、实现程度的大小,取决于内、外部两方面的条件。

一、内部条件:档案的管理水平及开放程度。

二、外部条件:主要是社会因素。一般来说,社会档案意识越强,人们对档案的性质、价值、作用的认识就愈强,档案价值的实现就会愈充分,实现过程就会愈顺利。

第四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在整个档案工作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在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向社会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服务,最大化地实现档案信息的价值和作用。

一、档案信息开发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三个要素:

·主体要素。

·客体要素。

·条件要素。

1、档案编目

对档案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选择、浓缩和记录,并按照一定次序编排出各种目录工具。其实质是把档案实体整理成果固化。

通过编制检索工具,揭示出档案信息的内容和成分及其排列的顺序情况,为档案信息的内容与其存放位置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使档案工作者据此查找到所需的档案文件。

编目步骤:

·著录·条目组织·形成检索工具

条目编排的要求:

·科学性:科学地设计编排方法,使编排的结果种类适当,结构体系合理。

·实用性:编排后形成的检索工具要有实用价值。

条目编排的结果——各种检索工具

·全引目录·主题目录·分类目录

2、档案编研

·档案编研工作定义:

·编研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是档案工作主动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的一项基础工作。

(2)是保护档案原件的有效措施。

(3)增加档案内容复本数量,提高档案信息安全系数。

(4)是提升档案工作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编研工作的要求:思想上的正确性、史料上的真实性、内容上的充实性、体例上的系统性。·编研工作步骤:选题——资料查找和挑选——材料加工和编排一一参考资料的编写——序言和说明的编写

档案编研成果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有文字式、图表式、音像式等。

·根据不同的载体形态,有印刷型和非印刷型。

·根据不同的内容结构,可分为综合性、专题性、系列性等。

·根据不同的加工深度,可分为一次、二次、三次编研成果等。

·根据不同的性质,可分为汇编型、编述型和论著型等。

·根据不同的功能,可分为参考性、介绍性、检索性等类型。

二、档案信息的提供利用

提供利用的渠道: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

档案信息利用的原则:

·服务至上原则:

·开放原则:

·法制原则。

档案信息提供利用的方式与途径:

·借阅型:

·编研出版型:阅览、外借:

·宣传型:展览、大众传媒:

·网络型。

二、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的完善与优化

1、提高开发利用的主动性。

破除开放利用危险论、破除档案信息无用论、树立保管与利用并重的态度

2、优化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社会环境

3、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4、加快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

第二篇

第六章中国古代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七章档案学理论

第六章中国古代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中国古代档案学思想

1、档案学思想的萌芽、档案实体的管理、档案工作的有关制度

2、档案库建筑技术思想的萌芽

3、档案工作与史学紧密相联是我国古代档案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中国近代档案学理论

1、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档案工作的改革

2、20世纪30年代的档案学研究成就

3、20世纪40年代档案学研究的新进展

我国近代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以机关档案室工作为研究对象,理论研究还停留在一些技术方法上。同时,受欧美国家档案学理论的影响较深,特别是在档案分类问题上。

第七章档案学理论

第一节档案学的学科体系

档案学是以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为研究对象,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性质、功能和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以及与其相关学科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档案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基本任务:在研究档案的形成、性质和价值,总结历史和现实的档案工作实践经验基础上,发现档案工作规律,提出档案工作的科学理论、原则和方法,指导档案工作实践,提高档案科学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具体任务:根据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不断研究档案工作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档案学的研究范围

总之,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对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与各种社会现象的外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二是对档案学的学科建设、发展中的各部分学科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

2、档案学的学科性质

档案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属于综合性的学科。

3、档案学学科体系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体系

(1)理论档案学:档案学概论、档案学史、档案事业史、比较档案学、未来档案学等。

(2)应用档案学:普通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专门档案管理学、特种载体档案管理学、档案事业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等。

(3)档案管理技术:保持技术、缩微复制技术、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档案文献检索、

档案统计等。

·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档案学与历史学、史料学、方志学

档案学与行政学

档案学与图书馆学、情报学

4、档案学的研究方法

·档案学的方法论体系: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专门研究方法

·关于档案科学方法的四个领域

定性方法

定量方法

实验方法

综合方法

第二节档案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

1、简要现状

近年来档案学研究中关注的热点问题:

档案学的学科性质问题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问题

电子文件问题

档案工作现代化问题

档案价值理论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由来

·发展

·基本内涵:从现行文件到历史档案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文件在全部生命过程中先后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或价值,使其整个生命周期可以分为不同的运动阶段;所以应针对不同阶段文件的特点,采用适宜的存放与管理方式。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践意义:按照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相应地将文件的生命运动周期划分为几个阶段,并采用适宜的存放管理形式。

·国外学者的四个代表性观点:

(1)根据文件现行效用的不同将文件生命运动过程划分为现行、半现行和非现行阶段。

(2)按照文件存放处所的不同将文件的生命过程划分为承办单位留存阶段、文件中心留存阶段和档案馆永久保存阶段。

(3)根据文件的作用划分为文件办理形成阶段、文件的行政利用阶段和文件的历史阶段。

(4)按照文件的管理程序将文件的生命运动阶段划分为形成阶段、使用与维护阶段、鉴定选择阶段和档案管理阶段。

·我国学者的代表性观点:

(1)四阶段论:文件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四阶段,即文件的制作(产生)阶段、文件的现实使用阶段或现行效用阶段、文件的暂时保存阶段、文件的永久保存阶段。

(2)三阶段论:文件运动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现行文件阶段、机关档案阶段和档案馆档案阶段。

(3)档案运动周期论:档案运动过程划分为现行档案阶段、半现行档案阶段、非现行档案阶段和档案文物永久保存阶段。

思考:

利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如何理解档案的第一价值、第二价值、第三价值?

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

·电子文件的特点

·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的“双套制”管理

·后保管模式

·电子文件的安全性问题

档案价值理论

·对档案价值如何理解?

哲学角度

经济学角度

社会学角度

2、档案学的发展趋势

·影响档案学发展的内、外部因素

·档案学发展的内、外部协调

·档案学发展的规律

第三节国外档案学理论及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档案工作发展述略

近现代西方档案学

有影响的一批档案学术成果简介

西方档案工作发展述略

·法国近代档案工作的改革

设立国家档案馆

建立地方档案馆

颁布档案法:穑月七日档案法

近现代西方档案学

·档案整理和分类法

·关于档案馆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问题(三种见解)

·关于档案学

全宗理论

鉴定理论

利用理论

档案价值理论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西方档案学术著作简介

第三篇

第八章档案事业概述

第九章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和原则

第十章档案事业管理

第八章档案事业概述

第一节档案事业发展历程及特色

一、档案事业发展历程

二、档案事业发展特色

档案事业发展历程

·初创阶段1949,10-1954,10

·全面建设阶段1954,11-1966,4

·遭受挫折和破坏阶段1966,5-1976,10

·改革与全面发展阶段1978,12-

初创阶段1949,10-1954,10

·接管、集中旧中国遗留档案

·征集革命历史档案:《征集革命文物令》

·建立机关团体档案工作:两个会议;《公文处理暂行条例》

·开展档案教育和档案学研究:档案专修班;《档案工作》杂志;第一本档案专业书籍《档案管理法》

·集中管理大行政区撤销机关档案

全面建设阶段

·国家档案局成立1 954,1 1,8

·制定机关档案工作原则

第一次全国档案工作会议,1954,12

《中国共产党和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档案工作基本原则为,集中统一管理机关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利机关工作,反对分散保存。

《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

·大跃进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党政档案统一管理

1959,1《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党政档案统一管理的原则。具有重大意义。

·档案馆事业发展

1959,10,8中央档案馆建成开馆

1955,12故宫博物院更名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1964,4南京史料整理处更名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到1965年10月,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都建立了档案馆

·建立发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

1959,12第一次全国技术档案工作会议,《技术档案室工作暂行条例》

1963,3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家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技术档案工作的报告》

·开展档案学术研究

遭受挫折和破坏阶段(略)

改革与全面发展阶段

·全面恢复档案事业

1979,4恢复国家档案局

1979,8全国档案工作会议

1980,7《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

1980,5中央书记处作出了开放历史档案的决定

1 981,1 1中国档案学会成立

学术期刊的恢复和创办

·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开创依法治档新局面

1987,9,5《档案法》颁布,1 988,1,1正式施行

1990,11《档案法实施办法》颁布

1998,8,28《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通过,1 1,1起施行

·实行改革,全面发展档案事业

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提出不断拓宽档案工作领域,扩大档案事业规模

档案利用工作实现了三大转变:从主要发挥政治作用到发挥档案各方面的作用:从“历史档案开放”到“档案开放”;从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档案事业发展特色

·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特色一一从分散到集中

·党政档案管理特色一一集中统一管理

·档案馆网络建设与组织特色一一统一规划,全面建设

·档案室设置与管理特色一一综合管理,综合开发

·依法治档特色一一由单纯业务监督指导转为依法管理档案事业

·档案事业服务特色一一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

第二节档案事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

第三节档案事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实施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档案信息资源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作用

档案事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基础性地位

档案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争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

·加强队伍建设

·实现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同步协调发展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资料(doc 11页)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资料(doc 11页)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楔形文字是处于西亚的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发明的。 ●秦朝的文书档案制度有:在使用制、诏、奏、议等文种时, 臣僚上呈文书的抬头制度、文书避讳制度、文书的用印制度等。 ●汉代建立的档案机构有:石渠阁、兰台、石室、东观、宣明、 麒麟阁。 ●我国纸张成为国家正式公文用纸是在东晋。 ●一文一事制度是文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行文规范。它起 源于隋唐。 ●宋代的架阁库制度:架阁库是宋代各级国家机关设置的保管 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库内所收藏的档案,规定了一套立卷、分类、编号、集中、利用等管理制度,还制定了鉴定、销毁的制度。对于违犯制度的,分别有相应的处罚。宋代开创的架阁库制度,在中国档案史上是有重大意义的创造。开创了广泛范围内普遍保存档案的途径,为提供政务利用和日后编史修志提供了有利条件。 ●皇史宬(百度搜索内容)

有国就有史,有史就有室。史就是档案,室就是存放档案的地方。位于北京紫禁城东南面,南池子大街南端路东的皇史宬,就是明清两代皇室为保存其皇家史册的而建立的档案馆。也是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为北京地区最古老的拱券无梁殿建筑。 “宬”即指古代用于藏书的屋子,皇史宬又称表章库,始建于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据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皇史宬坐北朝南,整个院落围以高墙,总面积达两千多平方米,是取意于古代“石室金匮”而建造的皇家档案库房,皇史宬正殿,坐落于142厘米的石基上,四周环以汉白玉雕栏。正殿东西九楹,正中券门五座,东西山墙各有一窗,屋顶盖以黄琉璃瓦,为庑殿式建筑。其梁柱斗拱,全为砖石所砌,不用一根木材,不使一点金属。正殿室内,筑有1 42厘米的须弥石台,上面排列152具铜皮鎏金、云纹雕龙的木柜,即所谓的“金匮”。在这些“金匮”中,收藏着历朝皇帝的实录和圣训,以及皇室的家谱──玉牒,也就是说皇帝个人和他家族成员的个人资料都收藏在这里了,金匮就是古时候收藏绝密材料的“保险柜”。明朝时《永乐大典》的副本也曾存贮皇史宬。

档案学理论基础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纸张在东汉年间正式发明,从此随着造纸工艺的不断改进与成熟,纸张逐步取代了以往的竹简、木牍等,成为文书和档案的载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科技档案是科技知识储备的一种形式,对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编目的实质是把档案实体整理的成果固定化。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客体和主体及其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关系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客体是社会上各种档案信息的利用者。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的形成必须以主体对档案的需要为前提,并与相应的客体结合才能成为可能,而主体需要又是多样的,复杂的,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档案的价值,促进档案价值的实现。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一般表现为一次文献,图书一般表现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是集中统一、条块结合,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档案事业管理机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统一的、分级管理全国、本地区的档案事务。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宋代开创了架阁库制度,规定各级国家机关设置架阁库作为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全宗理论是档案馆对档案实体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同一形成者所形成的所有档案,归集为一个全宗,不得分散;对于不同形成者的档案,不得混杂。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分值:1 1959年1月7日,中央发出了《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指出党和政府、军队、群众团体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须以党的方针政策为纲加以整理。因此,有必要把党政档案统一管理。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属于文献,是派生文献。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价值。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与资料不可以相互转化。

档案学理论基础测试(满分卷)

2016档案学理论基础测试(满分卷) 试卷提交时间:2016-01-11 10:05:07.547 试卷得分:100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1956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对档案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一是划定了国家全部档案的范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档案是国家的历史财富;二是明确了档案工作的任务,即“在统一管理国家档案的原则下建立国家档案制度,科学地管理档案,以便于国家机关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利用”;三是确立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四是提出了加强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资料与档案的区别在于来源不同,作用不同,机密程度不同。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编目的实质是把档案实体整理的成果固定化。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客体和主体及其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关系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电子文件的管理不遵循来源原则。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科技档案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和条件。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鉴定不包括对档案真伪的鉴定。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的效益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和档案部门对社会档案信息需求的有效满足程度两者之间的比较关系。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校档案管理专科的创办使我国近代档案学开始接受西方档案学影响,对促进我国档案学研究起了积极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分值:1 著录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检索的效率。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分值:1 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是集中统一、条块结合,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档案事业管理机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统一的、分级管理全国、本地区的档案事务。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具有潜在性的特点,档案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使其由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的过程。 正确

档案学理论基础试题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皇史宬就是明代建造的档案库房,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就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其建设布局的各个方面都充公分考虑到了档案文件的保护要求。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纸张在东汉年间正式发明,从此随着造纸工艺的不断改进与成熟,纸张逐步取代了以往的竹简、木牍等,成为文书与档案的载体。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编目的实质就是把档案实体整理的成果固定化。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就是党与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就是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客体就是社会上各种档案信息的利用者。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的形成必须以主体对档案的需要为前提,并与相应的客体结合才能成为可能,而主体需要又就是多样的,复杂的,处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去研究档案的价值,促进档案价值的实现。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一般表现为一次文献,图书一般表现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对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存基础上,向社会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服务,最大化地实现档案信息的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宋代开创了架阁库制度,规定各级国家机关设置架阁库作为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全宗理论就是档案馆对档案实体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同一形成者所形成的所有档案,归集为一个全宗,不得分散;对于不同形成者的档案,不得混杂。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室建立情况不属于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基本统计内容。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分值:1 1959年1月7日,中央发出了《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指出党与政府、军队、群众团体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须以党的方针政策为纲加以整理。因此,有必要把党政档案统一管理。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学理论基础测试90分

试卷提交时间:2016-03-30 16:54:13.327 试卷得分:90.0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按档案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档案和当代档案。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皇史宬是明代建造的档案库房,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其建设布局的各个方面都充公分考虑到了档案文件的保护要求。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编目的实质是把档案实体整理的成果固定化。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电子文件的管理不遵循来源原则。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客体和主体及其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关系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在对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存基础上,向社会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服务,最大化地实现档案信息的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宋代开创了架阁库制度,规定各级国家机关设置架阁库作为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室建立情况不属于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基本统计内容。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具有潜在性的特点,档案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使其由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的过程。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属于文献,是派生文献。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分值:1 编研工作时档案利用工作的重要形式,但它提供的档案信息没有系统性和广泛性。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题型:判断题分值:1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动了我国文书档案工作的迅速近代化,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公文程式条例,革除了封建文书工作的旧习,其中文书的种类有令、制、呈、示、状等。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按档案所属权,可分为公务档案和私人档案。

档案学理论基础-测试

试卷提交时间:2014-05-04 15:03:00.403 试卷得分:79.0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皇史宬是明代建造的档案库房,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其建设布局的各个方面都充公分考虑到了档案文件的保护要求。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1956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对档案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一是划定了国家全部档案的范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档案是国家的历史财富;二是明确了档案工作的任务,即“在统一管理国家档案的原则下建立国家档案制度,科学地管理档案,以便于国家机关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利用”;三是确立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四是提出了加强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资料与档案的区别在于来源不同,作用不同,机密程度不同。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客体和主体及其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关系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电子文件的管理不遵循来源原则。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情报。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校档案管理专科的创办使我国近代档案学开始接受西方档案学影响,对促进我国档案学研究起了积极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宋代开创了架阁库制度,规定各级国家机关设置架阁库作为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 正确

档案学理论基础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档案学理论基础试题及答案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省档案管理条例》自1998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纸在东汉年间正式发明,从此随着造纸工艺的不断改进与成熟,纸逐步取代了以往的竹简、木牍等,成为文书和档案的载体。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皇史宬是明代建造的档案库房,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建筑,其建设布局的各个方面都充公分考虑到了档案文件的保护要求。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作为存贮和传播知识的原始记录,它在传播知识功能方面,由于受原本、原稿的限制,因而高于其它文献。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资料与档案的区别在于来源不同,作用不同,程度不同。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1

清代是我国地方志的全盛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学者,他们亲自开展修志实践,对方志学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创立了系统的方志学理论。学者章学诚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大,他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观点。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的形成必须以主体对档案的需要为前提,并与相应的客体结合才能成为可能,而主体需要又是多样的,复杂的,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档案的价值,促进档案价值的实现。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是集中统一、条块结合,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档案事业管理机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统一的、分级管理全国、本地区的档案事务。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档案学理论基础-测试94分通过

试卷提交时间:2017-09-07 11:30:16.12 试卷得分:94.0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按档案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档案和当代档案。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皇史宬是明代建造的档案库房,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其建设布局的各个方面都充公分考虑到了档案文件的保护要求。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情报。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作为存贮和传播知识的原始记录,它在传播知识功能方面,由于受原本、原稿的限制,因而高于其它文献。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清代是我国地方志的全盛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学者,他们亲自开展修志实践,对方志学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创立了系统的方志学理论。学者章学诚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大,他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观点。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电子文件的管理不遵循来源原则。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客体是社会上各种档案信息的利用者。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的效益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和档案部门对社会档案信息需求的有效满足程度两者之间的比较关系。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校档案管理专科的创办使我国近代档案学开始接受西方档案学影响,对促进我国档案学研究起了积极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在对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存基础上,向社会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服务,最大化地实现档案信息的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11、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具有潜在性的特点,档案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使其由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的过程。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分值:1 1987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颁布主席令,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自1988年1月1日起施行。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学理论基础测试

卷提交时间:2014-06-18 15:59:53.963 试卷得分:85.0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纸张在东汉年间正式发明,从此随着造纸工艺的不断改进与成熟,纸张逐步取代了以往的竹简、木牍等,成为文书和档案的载体。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作为存贮和传播知识的原始记录,它在传播知识功能方面,由于受原本、原稿的限制,因而高于其它文献。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编目的实质是把档案实体整理的成果固定化。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清代是我国地方志的全盛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学者,他们亲自开展修志实践,对方志学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创立了系统的方志学理论。学者章学诚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大,他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观点。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客体是社会上各种档案信息的利用者。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科技档案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和条件。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鉴定不包括对档案真伪的鉴定。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的形成必须以主体对档案的需要为前提,并与相应的客体结合才能成为可能,而主体需要又是多样的,复杂的,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档案的价值,促进档案价值的实现。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全宗理论是档案馆对档案实体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同一形成者所形成的所有档案,归集为一个全宗,不得分散;对于不同形成者的档案,不得混杂。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分值:1 1987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颁布主席令,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自1988年1月1日起施行。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价值。 正确 错误

档案学理论基础试题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皇史宬是明代建造的档案库房,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其建设布局的各个方面都充公分考虑到了档案文件的保护要求。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纸张在东汉年间正式发明,从此随着造纸工艺的不断改进与成熟,纸张逐步取代了以往的竹简、木牍等,成为文书和档案的载体。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编目的实质是把档案实体整理的成果固定化。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客体是社会上各种档案信息的利用者。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的形成必须以主体对档案的需要为前提,并与相应的客体结合才能成为可能,而主体需要又是多样的,复杂的,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档案的价值,促进档案价值的实现。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一般表现为一次文献,图书一般表现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在对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存基础上,向社会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服务,最大化地实现档案信息的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宋代开创了架阁库制度,规定各级国家机关设置架阁库作为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全宗理论是档案馆对档案实体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同一形成者所形成的所有档案,归集为一个全宗,不得分散;对于不同形成者的档案,不得混杂。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室建立情况不属于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基本统计内容。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分值:1 1959年1月7日,中央发出了《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指出党和政府、军队、群众团体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须以党的方针政策为纲加以整理。因此,有必要把党政档案统一管理。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学理论基础-测试

试卷提交时间:2015-04-01 14:08:48.647 试卷得分:91.0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不使用计划方法。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清代是我国地方志的全盛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学者,他们亲自开展修志实践,对方志学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创立了系统的方志学理论。学者章学诚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大,他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观点。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一般表现为一次文献,图书一般表现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的效益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和档案部门对社会档案信息需求的有效满足程度两者之间的比较关系。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1 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校档案管理专科的创办使我国近代档案学开始接受西方档案学影响,对促进我国档案学研究起了积极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宋代开创了架阁库制度,规定各级国家机关设置架阁库作为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1959年1月7日,中央发出了《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指出党和政府、军队、群众团体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须以党的方针政策为纲加以整理。因此,有必要把党政档案统一管理。 正确

档案学理论基础-测试

试卷提交时间:2014-06-09 21:48:43.807 试卷得分:81.0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自1998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不使用计划方法。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编目的实质是把档案实体整理的成果固定化。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客体和主体及其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关系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科技档案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和条件。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校档案管理专科的创办使我国近代档案学开始接受西方档案学影响,对促进我国档案学研究起了积极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的形成必须以主体对档案的需要为前提,并与相应的客体结合才能成为可能,而主体需要又是多样的,复杂的,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档案的价值,促进档案价值的实现。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1987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颁布主席令,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自1988年1月1日起施行。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全宗理论是档案馆对档案实体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同一形成者所形成的所有档案,归集为一个全宗,不得分散;对于不同形成者的档案,不得混杂。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室建立情况不属于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基本统计内容。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在对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存基础上,向社会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服务,最大化地实现档案信息的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分值:1 专利档案、人事档案、艺术档案、司法档案等都是专门档案。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学理论基础 测试 86分

档案学理论基础-测试 试卷提交时间:2014-05-20 11:56:00.637 试卷得分:86.0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纸张在东汉年间正式发明,从此随着造纸工艺的不断改进与成熟,纸张逐步取代了以往的竹简、木牍等,成为文书和档案的载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按档案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档案和当代档案。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作为存贮和传播知识的原始记录,它在传播知识功能方面,由于受原本、原稿的限制,因而高于其它文献。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客体和主体及其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关系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1 电子文件的管理不遵循来源原则。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鉴定不包括对档案真伪的鉴定。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的效益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和档案部门对社会档案信息需求的有效满足程度两者之间的比较关系。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具有潜在性的特点,档案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使其由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的过程。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分值:1 著录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检索的效率。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档案学理论基础2015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自1998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科技档案是科技知识储备的一种形式,对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情报。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清代是我国地方志的全盛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学者,他们亲自开展修志实践,对方志学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创立了系统的方志学理论。学者章学诚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大,他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观点。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客体是社会上各种档案信息的利用者。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7、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鉴定不包括对档案真伪的鉴定。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全宗理论是档案馆对档案实体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同一形成者所形成的所有档案,归集为一个全宗,不得分散;对于不同形成者的档案,不得混杂。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室建立情况不属于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基本统计内容。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具有潜在性的特点,档案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使其由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的过程。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分值:1 专利档案、人事档案、艺术档案、司法档案等都是专门档案。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具有潜在性的特点,档案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使其由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的过程。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题型:判断题分值:1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治者将文书档案工作紧紧纳入巩固和发展专制皇权的轨道,开创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档案工作先河。文书的抬头制度、避讳制度、用印制度、一文一事制度等都产生于秦代。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4、题型:判断题分值:1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动了我国文书档案工作的迅速近代化,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公文程式条例,革除了封建文书工作的旧习,其中文书的种类有令、制、呈、示、状等。

档案学理论基础测试试卷(2016年)

试卷提交时间:2016-06-25 10:08:56.343 试卷得分:97.0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按档案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档案和当代档案。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资料与档案的区别在于来源不同,作用不同,机密程度不同。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1 电子文件的管理不遵循来源原则。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客体是社会上各种档案信息的利用者。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客体和主体及其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关系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1 清代是我国地方志的全盛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学者,他们亲自开展修志实践,对方志学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创立了系统的方志学理论。学者章学诚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大,他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观点。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是集中统一、条块结合,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档案事业管理机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统一的、分级管理全国、本地区的档案事务。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在对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存基础上,向社会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服务,最大化地实现档案信息的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1 1959年1月7日,中央发出了《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指出党和政府、军队、群众团体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须以党的方针政策为纲加以整理。因此,有必要把党政档案统一管理。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分值:1 著录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检索的效率。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价值。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我国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是以档案室为基础,以各级各类档案馆为主体,以档案专业教育、科学技术研究、宣传出版、交流与合作等工作为手段和条件,以各级档案事业管理机关为组织和管理全国档案事业领导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体系。 正确 错误

档案学理论基础-测试

试卷提交时间:2014-11-10 14:07:18.413 试卷得分:82.0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科技档案是科技知识储备的一种形式,对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不使用计划方法。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鉴定不包括对档案真伪的鉴定。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校档案管理专科的创办使我国近代档案学开始接受西方档案学影响,对促进我国档案学研究起了积极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的形成必须以主体对档案的需要为前提,并与相应的客体结合才能成为可能,而主体需要又是多样的,复杂的,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档案的价值,促进档案价值的实现。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一般表现为一次文献,图书一般表现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1987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颁布主席令,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自1988年1月1日起施行。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在对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存基础上,向社会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服务,最大化地实现档案信息的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1 宋代开创了架阁库制度,规定各级国家机关设置架阁库作为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具有潜在性的特点,档案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使其由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的过程。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分值:1 著录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检索的效率。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与资料不可以相互转化。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档案学理论基础考试

档案学理论基础测试

————————————————————————————————作者:————————————————————————————————日期:

卷提交时间:2014-06-18 15:59:53.963 试卷得分:85.0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纸张在东汉年间正式发明,从此随着造纸工艺的不断改进与成熟,纸张逐步取代了以往的竹简、木牍等,成为文书和档案的载体。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作为存贮和传播知识的原始记录,它在传播知识功能方面,由于受原本、原稿的限制,因而高于其它文献。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编目的实质是把档案实体整理的成果固定化。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清代是我国地方志的全盛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学者,他们亲自开展修志实践,对方志学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创立了系统的方志学理论。学者章学诚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大,他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观点。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客体是社会上各种档案信息的利用者。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科技档案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和条件。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鉴定不包括对档案真伪的鉴定。 正确

档案学理论基础测试

卷提交时间:2014-06-1815:59:53.963试卷得分:85.0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纸张在东汉年间正式发明,从此随着造纸工艺的不断改进与成熟,纸张逐步取代了以往的竹简、木牍等,成为文书和档案的载体。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作为存贮和传播知识的原始记录,它在传播知识功能方面,由于受原本、原稿的限制,因而高于其它文献。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编目的实质是把档案实体整理的成果固定化。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清代是我国地方志的全盛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学者,他们亲自开展修志实践,对方志学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创立了系统的方志学理论。学者章学诚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大,他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观点。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客体是社会上各种档案信息的利用者。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科技档案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和条件。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鉴定不包括对档案真伪的鉴定。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的形成必须以主体对档案的需要为前提,并与相应的客体结合才能成为可能,而主体需要又是多样的,复杂的,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档案的价值,促进档案价值的实现。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全宗理论是档案馆对档案实体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同一形成者所形成的所有档案,归集为一个全宗,不得分散;对于不同形成者的档案,不得混杂。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分值:1 1987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颁布主席令,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自1988年1月1日起施行。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价值。 正确 错误

档案学理论基础测试

卷提交时间:2014-06-18 15:59:53、963 试卷得分:85、0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纸张在东汉年间正式发明,从此随着造纸工艺的不断改进与成熟,纸张逐步取代了以往的竹简、木牍等,成为文书与档案的载体。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全宗就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作为存贮与传播知识的原始记录,它在传播知识功能方面,由于受原本、原稿的限制,因而高于其它文献。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编目的实质就是把档案实体整理的成果固定化。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就是党与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就是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清代就是我国地方志的全盛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学者,她们亲自开展修志实践,对方志学的理论进行研究与探讨,创立了系统的方志学理论。学者章学诚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大,她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观点。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客体就是社会上各种档案信息的利用者。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科技档案就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与条件。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鉴定不包括对档案真伪的鉴定。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的形成必须以主体对档案的需要为前提,并与相应的客体结合才能成为可能,而主体需要又就是多样的,复杂的,处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去研究档案的价值,促进档案价值的实现。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全宗理论就是档案馆对档案实体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同一形成者所形成的所有档案,归集为一个全宗,不得分散;对于不同形成者的档案,不得混杂。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分值:1 1987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与国主席李先念颁布主席令,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与国档案法》,自1988年1月1日起施行。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就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价值。 正确 错误

档案学理论基础试题

皇史宬是明代建造的档案库房,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其建设布局的各个方面都充公分考虑到了档案文件的保护要求。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纸张在东汉年间正式发明,从此随着造纸工艺的不断改进与成熟,纸张逐步取代了以往的竹简、木牍等,成为文书和档案的载体。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编目的实质是把档案实体整理的成果固定化。 '正确 错误

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口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客体是社会上各种档案信息的利用者。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的形成必须以主体对档案的需要为前提,并与相应的客体结合才能成为可能,而主体需要又是多样的,复杂的,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档案的价值,促进档案价值的实现。 *正确 错误

档案一般表现为一次文献,图书一般表现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在对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存基础上,向社会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服务,最大化地实现档案信息的作用。 因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宋代开创了架阁库制度,规定各级国家机关设置架阁库作为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全宗理论是档案馆对档案实体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同一形 成者所形成的所有档案,归集为一个全宗,不得分散;对于不同形成者的档案,不得混杂。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室建立情况不属于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基本统计内容。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分值:1 1959年1月7日,中央发出了《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指出党和政府、军队、群众团体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须以党的方针政策为纲加以整理。因此,有必要把党政档案统一管理。 *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