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12汶川地震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调查

5·12汶川地震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调查

5·12汶川地震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调查
5·12汶川地震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调查

第41卷第6期2009年12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Xi7anUniv.ofArch.&Tech.(NaturalScienceEdition)

VoL4lNo.6

DeC.2009

5?12汶川地震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调查王丽萍,李英民,郑妮娜,刘立平,韩军,刘建伟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0045)

摘要:为了揭示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薄弱环节,指出其在抗震设计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5?12汶川地震震害调查,针对吊脚式和错层式两种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的震害进行描述和分析,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启示.其主要震害特征表现为:(1)架空层形成柔弱底层而严重破坏;(2)采用长短不同柱将坡地架空,短柱易发生剪切破坏;(3)采用桩柱混合体系将坡地架空,桩基础易发生破坏;(4)错层处楼梯柱、楼梯板破坏严重;(5)陡坎边缘地带建筑物震害较重等.

关键词:山地建筑结构;汶川地震;震害调查;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30(2009)06—0822—05

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以上,很多城市依山而建,形成山地城市.近年来随着

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人居环境要

求的提高,在山地城市中利用自然环境并与山地地形相

适应的山地建筑越来越多.山地建筑结构是山地建筑[13

的结构形式,是指具有与地形相适应的山地建筑特有的图1山地建筑结构示意图

结构形式.与山地建筑类型相对应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吊

Fig.1Structuraldi。g。。。fbuildi。go。th。。10pe

脚式、错层式、掉层式等或由这些形式组合而成,如图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其结构形式具有先天的不规则性,现有结构不规则性控制方法并不适用于山地建筑结构,也就意味着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特殊问题.不幸的是,目前并没有相关设计规程或系统的理论对其设计做指导,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及震害调查资料.历次大地震的经验总结是推动建筑抗震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2.8].目前汶川地震房屋的震害调查主要是普通的框架结构房屋和砌体结构房屋等,山地建筑结构房屋的震害资料调查和文献相对较少.5?12汶川地震后,作者深入灾区调研,在都江堰市某小区发现新建的一批未投入使用的典型山地建筑大部分严重破坏,其中2栋建筑倒塌,需要引起重视和开展研究.本文将对这些典型的山地建筑震害进行描述和分析,给出若干建议和启示,为今后开展关于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特殊问题的研究提供宝贵的震害资料和分析例证.

1吊脚式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

吊脚式山地建筑结构房屋的特点是采用长短不同的柱(或桩)将坡地架空成平台后再在其上修建建筑物的结构体系,架空部分一般不被利用.都江堰市某小区依山而建,特殊的地形条件使得部分房屋采用吊脚式结构形式,汶川地震后,这种结构形式的房屋震害较为严重.其主要震害特征表现为:(1)架空层形成柔弱底层而严重破坏;(2)采用长短不同柱将坡地架空。短柱易发生剪切破坏;(3)架空层的上一层柱截面突然变小,薄弱层可能会由架空层转移到上一层,而发生破坏;(4)采用桩柱混合体系将坡地架空,一种情况是伸出地面的桩身顶部破坏严重,如图7所示,另外一种情况是只有桩基承台露出地面,架

收稿日期:2009—0l-20修改稿日期:2009—10—12

基金项目:重庆市建委资助项目(城科字2007第19号)

作者简介:王丽萍(1980一),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结构抗震研究.

第6期王丽萍等:5?12汶川地震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调查823空层的梁被直接搁置于承台顶面或与承台整浇,梁的端部发生破坏或是承台拉裂,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架空层梁开裂Fig.2Beamcracksofstiltfloor图3桩基础承台拉裂

Fig.3Tensioncracksofpilefoundation

1.1建筑1

建筑1为典型的吊脚式山地建筑随坡而建,临近小区的山顶平台与山坡相接底层采用长短柱和桩,共同将坡地架空成井字梁分割的平台板后在其上修建两层房屋,二层柱截面较一层柱截面缩小,使二层变的较为薄弱.地震发生后建筑物二层整体坍塌,如图4所示;二层柱折断纵筋拔出外露,如图5所示;由于二层倒塌砸向一层平台导致平台梁压坏,如图6所示.

图4建筑1(二层坍塌)图5建筑l二层柱折断图6建筑1底层梁压坏

Fig.4Building1Fig.5Columnsofthe2ndfloorbreakoffFig.6Compressionfailure

1.2建筑2

建筑2也是典型的吊脚式山地建筑,如图7所示,由于山坡较陡,坡下架空层前排长柱较高,中州没有框架粱,坡上架空层后排短柱未设框架梁,左侧两个桩基础顶面直接伸至架空层平台梁下,其余桩基础顶面伸至山坡面.震后伸至架空层平台梁下的桩身顶发生破坏,混凝土剥落钢筋外露,如图8所示;后排短柱柱顶及节点破坏,如图9所示.架空层中由于采用桩和长短柱,使得架空层先天侧向线刚度分布不均匀,而且桩与同截面的柱相比抗剪、抗弯承载能力都较低,致使架空层成为柔弱底层,地震时容易发生破坏.

图7建筑2Fig.7Building2图8建筑2桩身顶破坏图9建筑2短柱柱顶及节点破坏

Fig.8DamageofthepierFig.9Damageoftheshortcolumnandthejoint

82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1卷1.3建筑3

建筑3背后是堡坎,为了不妨碍用户采光和视线,底层抬高架空,在其上修建两层房屋,底层前侧架空用作车库,纵向中间设有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后排柱和第二排柱间可能要做回填土处理,如图10所示.从整体上看建筑3上刚下柔,震后底层前两排柱折断倒塌,后排柱柱顶错断、柱底开裂,整体结构向前倾覆,架空层上部梁折断或端部错断,填充墙出现严重交叉斜裂缝,如图11和图12所示.

图10

建筑3倒塌Fig.10Building3图11建筑3柱破坏Fig.11Damageofthecolumn图12建筑3梁破坏Fig.12Damageofthebeam

1.4建筑4

建筑4结构平面不规则,建在山顶平台处,随坡架空,底层架夺柱截面到二层柱截面变小,结构填充墙采用多孔砖砌成,填充墙间设有构造柱,如图13所示.震后建筑物大量框架梁柱节点严重破坏,混凝土崩裂,柱纵筋屈曲鼓出,暴露出节点区箍筋间距较大,如图14所示;填充墙破坏严重,大量倒塌。填充墙J’日J构造柱上下端混凝土掏空,钢筋拔出,甚至部分构造柱掉落,发现构造柱纵筋少而细,锚入长度过短,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如图15所示.

图13

建筑4Fig.13Building4图14建筑4节点破坏Fig.14Damageofthejoint15建筑4构造柱破坏Fig.15

Damageoftheconstruetionalcolumn

2错层式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

错层式山地建筑结构房屋的特点是按开间或单元将基础设置于不同标高处,使开间或单元标高在各层相差一定高度的结构体系.与普通错层不同之处是错层的原因不同,山地建筑错层结构是由于地形条件所引起的错层.都江堰市某小区的错层式山地建筑结构房屋底层架空后上部错层震害较为严重.除与吊脚式山地建筑结构房屋相似的震害外,其他手要震害特征表现为:错层处楼梯柱(短柱)、楼梯板破坏严苇,楼梯短柱剪切破坏,楼梯板在施工缝处剪坏.此外,建在陡坎处的建筑物震害较为严重.

2.1建筑5

如图16所示建筑5为4层错层式山地建筑结构房屋,屋顶为坡屋面,随坡底层架窄,最后一跨与前三跨之间出现错层,上面3层填充墙用实心砖砌筑.由于楼层不连续,错层处楼梯柱(短柱)混凝土压碎剥落,纵筋扭曲,部分楼梯柱折断,平台板掉落,楼梯板折断(如图17),楼梯作为错层问的联系通道丧失其功能.部分异型柱柱底施工缝处,混凝土掏空,柱纵筋鼓出,地粱中部开裂挠曲破坏,可能是地基下陷产生,如图18所示.

第6期王丽萍等:5?12汶川地震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调查825

图16建筑5

Fig.16Building5图17建筑5短柱和梯段板破坏Fig.17Damageoftheshort

columnandthestairslab图18建筑5异型柱破坏Fig.18Damageofspecialshapedcolumns

2.2建筑6

建筑6也是错层式山地建筑结构房屋,建在陡坎上的边缘地带,陡坎用垂直挡土墙支护.从整体来

看,陡坎边缘地带建筑物震害较重.震后建筑6所在陡坎处挡土墙外倾并开裂,建筑6前地面下陷,临挡土墙一侧柱基础沉降,整体结构倾斜,如图19所示.柱与挡土墙顶相接处破坏,柱纵筋呈灯笼状鼓出,未见箍筋,内部错层处短柱及其节点处破坏严重,如图20所示.最外一排柱严重倾斜,局部土体下陷,梁端混凝土拉裂,节点开裂,如图21所示.

图19建筑6

Fig.19Building6图20柱及节点破坏Fig.20Damageofthecolumnandthejoint图21梁端和节点破坏Fig.21Damageofthebeamendandthejoint

3启示和建议

通过5?12汶川地震震后对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的调查与分析,有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尽量避开不稳定的边坡和陡坎.

(2)山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严格的构造措施和施工质量给予保证.

(3)山地建筑结构架空层易形成柔弱底层,对于不等高柱架空,建议从概念设计上考虑和采取必要

的抗震构造措施,尽量避免短柱和上刚下柔.

(4)由于山地建筑结构竖向刚度不规则,扭转效应明显,建议设计时底部加强.

(5)山地建筑架空层常会为了设计和施工方便,直接把桩基础伸出地面当柱使用,由于其抗弯和抗

剪都较弱,出地面的桩身容易发生破坏,建议设计时勿用桩代替柱,如代替柱,桩应按柱设计.

(6)错层式山地建筑结构房屋在错层部位楼梯柱及梯段板震害尤其严重,建议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

措施,对错层部位楼梯柱(短柱)加强.

(7)对于无法避免在陡坎附近建山地建筑,建议在设计时考虑局部场地的影响及陡坎边坡稳定问题.

(8)从上述山地建筑结构震害可以看出,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措施及山地建筑结构地震动输入问

5·12汶川地震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调查

作者:王丽萍, 李英民, 郑妮娜, 刘立平, 韩军, 刘建伟, WANG Li-ping, LI Ying-min , ZHENG Ni-na, LIU Li-ping, HAN Jun, LIU Jian-wei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0045

刊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41(6)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7条)

1.戴志中现代山地建筑接地诠释[期刊论文]-城市建筑 2006(08)

2.韩军;李英民;刘立平5@12汶川地震绵阳市区房屋震害统计与分析[期刊论文]-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8(05)

3.王可;黄志广2005年江西九江地震建筑震害与分析 2006(06)

4.李宏男;赵衍刚日本新泻县中越大地震震害调查及分析[期刊论文]-自然灾害学报 2005(01)

5.蔡之瑞;孙柏涛唐山地震震害与重建唐山 1996(04)

6.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期刊论文]-建筑结构学报2008(04)

7.万杰;何梅;郭华汶川地震后建筑构造抗震措施之反思[期刊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李英民.韩军.刘立平.郑妮娜.王丽萍.刘建伟.LI Ying-min.HAN Jun.LIU Li-ping.ZHENG Ning.WANG Li-ping. LIU Jian-wei"5·12"汶川地震砌体结构房屋震害调查与分析[期刊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5)

2.蔡文章.CAI Wenzhang汶川地震都江堰地区建筑震害情况分析[期刊论文]-建筑技术2009,40(6)

3.楼梦麟.辛宇翔.LOU Meng-lin.XIN Yu-xiang土层地基上建筑结构混合控制的减震效率[期刊论文]-振动工程学报2005,18(1)

4.裴星洙.黎雪环.PEI Xingzhu.LI Xuehuan考虑地基与建筑结构相互作用的动态分析[期刊论文]-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1)

5.李志军.邓子辰.Li Zhijun.Deng Zichen建筑结构离散变结构控制的模糊趋近律方法[期刊论文]-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25(5)

6.郭樟根.孙伟民.倪天宇.丁帅.沈丹.GUO Zhang-gen.SUN Wei-min.NI Tian-yu.DING Shuai.SHEN Dan汶川地震中小学校建筑震害调查及抗震性能分析[期刊论文]-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1)

7.徐新华.周利君.朱求源.XU Xin-hua.ZHOU Li-jun.ZHU Qiu-yuan建筑结构内嵌管道式空调系统的技术与应用[期刊论文]-建筑科学2009,25(10)

8.彭昌海.吴智深.陈振乾.李敏.Peng Changhai.Wu Zhishen.Chen Zhenqian.Li Min现场条件下建筑结构的热传递衰减倍数与延迟时间[期刊论文]-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2010,26(2)

9.李宏男.李瀛.李钢.Li Hongnan.Li Ying.Li Gang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分散控制研究[期刊论文]-土木工程学报2008,41(9)

引证文献(1条)

1.孙帅徐州汉化像石博物馆抗震设计[期刊论文]-中国西部科技 2011(21)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77149987.html,/Periodical_xajzkjdx200906015.aspx

有关汶川地震堰塞湖安全实例分析.doc

有关汶川地震堰塞湖安全实例分析- 汶川512大地震在地震影响区内产生大量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根据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系统排查,以及航遥调查,确认地震共引发15000处滑坡、崩塌、泥石流,同时,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4970处,其中,滑坡1701处、崩塌1844处、泥石流304处、不稳定斜坡1093处。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堆积体堵江形成256处堰塞湖,其中一部分需要立刻进行处置,如位于北川县通口河的唐家山堰塞湖。堰塞湖蓄水达 2.425108m3,相应蓄水位高程740m,堰塞体上游集雨面积为3550km2,在地震发生31d 后,通过人工开挖的泄流槽逐级坍滑后成功泄洪,堰塞坝未发生整体溃坝。 1堰塞湖安全评价影响因素 1.1坝体级配 震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堰塞湖组及时发布的堰塞湖溃决风险等级评估标准。由表1可以看出,坝体组成颗粒越细的,越不安全;组成颗粒粒径越大,危险性越低。 1)由于大块石相互咬合,结构性较好,坝体抵抗余震的能力较强;反之,若大于1m的石块含量较少,则堰塞坝坝体本身的结构稳定性就差,必须要及时进行人工干预,采取工程措施,降低坝高及上下游水头差。 2)经过作者试验研究表明,如果一旦堰塞湖蓄满溢流,溃坝最大流量的对数ln(Qmax)与坝体组成颗粒的不均匀系数(S=(d75/d25)0.5)是二次函数的关系,即随着不均匀系数S的增大,溃坝洪峰流量先增大后减小。所以,从整体上来看粗颗粒越多,最终能够有效消耗水流能量,减小最大溃坝流量。随着湖内

水体减少,坝体形成的粗化层能够抵抗水流的冲刷。反过来看,如果粗颗粒含量过少,水流冲刷坝体,携带大量的颗粒往下游输送,坝体短时间溃决,湖内的水体以较大的平均流量向下游泄流,不仅将会对下游建筑物以及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由于下游河床抬升厚度大,不利于未来河道的稳定演变。 1.2上游两岸山体的稳定性 堰塞湖形成后,两岸山体如果进一步发生崩塌、滑坡,会损失上游的库容,增加坝体蓄满溃决的风险,另外,堆积体迅速冲入湖内激起的涌浪拍打坝体,大石块在浪压力作用下滚落,同样可能会造成坝体溃决。例如,作者曾在2009年3月考察宗渠沟堰塞湖,其坝体级配中大块石比例大,抗冲刷性强,湖内的积水又全部采取渗流的方式下泄。但是,当作者时隔3个月再次前往宗渠沟考察时,由于左岸的山体顶部发生的二次崩塌滑坡,造成堰塞湖溃决,大概30min后停止下泄,为进一步保证下游安全,有关人员用机械挖掘扒口。根据堰塞湖观察员的描述,判断当时溃坝水流下泄的平均流速大约为17m/s,假设流速分布为正态曲线,因此,峰值流速为平均流速的2倍为34m/s。根据上下游实测数据计算,溃坝后的水流大约有一半采取渗流下泄。 1.3下游床面结构 山区河流的床面结构是河床固体颗粒在水流作用下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的具有较大稳定性的床面结构形态,一般表现为床面上粗颗粒泥沙的聚集体,具有抵抗冲刷的功能。从外观形态上看,床面结构按稳定性从强到弱有:①阶梯-深潭结构,②肋状结构,③簇状结构,④星型结构,⑤岸石结构,等。 堰塞体溃决的过程,就是清水下泄的过程,对下游河床有强烈的冲刷作用。细沙不断被带走,床沙发生粗化,床面阻力增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 卢伟煌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350001 [引言]汶川大地震后,福建省设协结构与抗震专业委员会组织结构专家到成都、彭州(彭州市区、通济镇、白麓镇、小鱼洞)、都江堰、绵竹市、汉旺镇等地进行震害调查,涉及的结构型式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墙、砌体、排架、钢结构等,为了认真总结震害经验教训,分析结构的破坏机理,提出设计的改进建议,对新建筑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汶川地震基本参数: 根据地震部门提供的数据,这次地震的基本参数如下:震级M8.0,断层为龙门山断裂,震源深度14KM ,断裂长度185KM (主震),烈度分布6~11度。 这次地震震害给人的总体感觉,随地形分布,西北高震害严重,东南底震害较轻。 二、典型震害及实景照片: 图1都江堰都江之春楼盘有一幢纯框架结构的七层建筑,底层空旷,上部有隔墙,

图2楼梯梯板拉裂的震害 图3 水泥厂结构的震害 图4 白鹿镇中学在地震断裂带两侧教学楼的震害 图5 都江堰都江之春楼盘底层柱破坏

图6 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隔墙震害 图7 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单层厂房震害 图7 小鱼洞大桥的震害

三、结构概念设计问题: 1、多道抗震防线: 结构必须有多道抗震防线,这是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在这次汶川地震中也充分表现出来,有些建筑倒塌,而有些建筑不倒,下面从空旷建筑倒塌来看结构有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性: 这次震害学校教学楼较为严重,一般说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要优于砌体结构,但这次震害表明空旷的学校(框架结构)教学楼倒塌(如映秀镇漩口中学教学楼,建于2007年3月),而附近的4层砌体结构办公楼,尽管破坏非常严重,但并没倒塌。 为什么在强震作用下,性能比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反而不如抗震性能相对较差的砖混结构?其主要原因就是纯框架结构只有一道防线,在大震时,一旦这道防线突破,结构就丧失了全部的承载力而倒塌;而砌体结构住宅和办公楼,由于小开间布置,纵、横墙体较多,按照规范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其整体性和延性较好。砌体裂缝被约束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的框格内,不致发生脆性破坏而倒塌。 再举一个例子,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由于上、下均有砖隔墙,虽然隔墙震害严重,有些产生裂缝甚至倒塌,但对主框架结构而言,看不出有裂缝,这是由于填充墙与框架形成二道抗震防线,填充墙承担第一道防线,填充墙先破坏,而保住主框架,因此2008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也把隔墙的布置,提供刚度这些内容也写进去了,关于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其平面布置的位置和上、下均匀性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很大影响,避免不合理布置;其实墙体的布置就像剪力墙一样,需平面上对称,上、下均匀。 2、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这次汶川地震震害表明,填充墙对结构的刚度贡献很大。目前规范及现有计算手段尚无法对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因此由于填充墙不均匀布置引起整体结构上、下刚度,水平刚度的不均匀变化,其问题均未解决,这种影响是不容忽略的。

汶川地震公路震害与分类

汶川地震公路震害与分类 陈乐生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总工,610041) 摘要:系统总结、分析了汶川地震公路抢通保通及恢复重建过程中的震害调查成果。按照结构功能丧失程度,结合桥梁、隧道、路基的破坏程度、损伤特性,对公路震害进行分级。从破坏机理角度,分别对桥梁、隧道、路基震害及次生地质灾害提出了分类建议方法。 关键词:汶川地震公路震害分级震害分类 1概述 1.1汶川地震公路总体受损情况 汶川地震致使公路损毁极其惨重,通往灾区的道路一度中断。地震灾区主要涉及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共有10个极重受灾县(市),41个重受灾县(区、市),186个一般受灾县(区、市)。地震灾区范围公路分布总里程62671公里,受损公路达31412公里,占总里程50.1%,直接经济损失约612亿,见表1-1。 表1-1 地震灾区公路损失统计表单位:公里 1.2公路震害特点 汶川地震公路的主要震害表现为:次生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落石)掩埋、摧毁道路;桥梁整体倒塌、被巨石砸断、梁体移位、桥墩开裂、墩身压溃、剪坏、挡块破坏、支座移位或滑落、桥台开裂、桥头路基沉陷;隧道洞口被滑坡崩塌掩埋、洞门开裂、结构破损、衬砌开裂掉块甚至坍塌、施工缝开裂错台、衬砌开裂后渗漏水等形式。 汶川地震由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央断裂(映秀~北川~青川断裂带)破裂诱发,受高山峡谷地形地貌、龙门山断裂带构造分布、地震破裂带走向控制,灾区公路震害具有以下特点: 1) 公路震害总体沿发震断裂呈带状分布。 2) 地表破裂带处公路遭到严重损害,如道路错断、桥梁倒塌、隧道衬砌破坏等。

3) 垂直于发震断裂方向,距离断裂带越近,公路受损越严重。 4) 高山峡谷区次生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对公路损毁极大。 5) 硬质岩区发育大量崩滑体,掩埋、砸毁道路、桥梁、隧道洞口。 6) 断层上盘公路震害密度大于下盘。 1.3震害调查简介 汶川地震灾区受灾公路数量庞大,受损程度不同,为满足抗灾抢险和恢复重建的需要,震害调查工作分为抢通、保通、恢复重建三个阶段。由于各阶段任务不同,时效性不同,所采用的手段亦不同。 1)抢通阶段 2008年5月12日至17日。地震发生后,需要第一时间了解灾区公路的总体受损情况,制定公路抢通路线和抢通方案,体现出“快、急”的特点。主要采用技术人员深入灾区应急调查、遥感、航拍等技术手段。 利用高精度遥感(图1-1、1-2)、航飞(图1-3)技术,掌握了灾区公路总体受损情况,为科学制定抢通保通方案提供了宝贵资料。 为进一步落实震害影响、公路损毁情况,指挥部派出多个应急调查小分队,分别赶往汶川、北川、青川等重、极重灾区,现场核实遥感解译资料,制定应急抢通方案。 图1-1 省道303线映秀附近震害遥感图(卫星图片) 图1-2 都汶路老虎嘴至太平驿段震害遥感图1-3 都汶路K1024+250左侧崩塌(航飞) 2)保通阶段 2008年5月17日至27日。此时灾区大部分公路已初通,但通行能力极其有限,抗灾能力脆弱,极易出现再次中断。本阶段采用实地应急调查和部分检测工作,以满足一定时

心得体会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677149987.html,)/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 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 继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6级大地震之后,20XX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又发生了8.0级大地震。面对毁灭性的灾难,面对一个个逝去的鲜活生命,我们如何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应该认真、全面、深入地进行总结反思。 反思之一:加强震前预测研究,建立定期发布地震预报制度目前,地震预测预报虽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是,地震不完全不可预测。公元138年,张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用地震仪器——候风地动仪检测到地震。我国曾对辽宁海城附近1975年和1999年的两次特型地震也作了比较成功的预报。 同时,我国在各地特别是在地震带区域,都设有地震监测网站。像8.0级这么强烈的地震,震前肯定会有微动前兆。地震部门不会一点监测不出来。至少,提前10分钟预测到是有可能的。有了这宝贵的10分钟,再通过警报系统,能挽救多少人的生命? 面对灾难,我们需要记住疼痛,更要汲取教训,只有这样,下一次,我们才不至于输得如此惨重。

做好防震抗震工作,减少地震灾害,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着力加强震前预测,作出及时预报。为此,国家应完善地震预测预警制度,加大在地震预测预报方面的投入;注重加强对公民地震知识的普及,建立像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样的群防群治体系;建立快速发布地震警报的决策机制,高度重视地震专家的意见,赋予市、县一级政府具有发布地震警报的权力,简化短临地震发布程序;像播报天气预报那样,定期在新闻媒体公开发布中、长、短、临四种地震预报,重点是发布短临预报,允许预测预报失误。国家地震部门要建立健全先进的标准化地震观测台站网络和重大地震信息快速上报系统,积极探索各种有效办法,加强对地震预测研究,加强与国外地震研究机构的合作(例如,日本已开展了针对东海地区的地震预报系统,该系统通过监控安置在海底400台以上的地震仪,用高性能电脑分析岩石的变化来预测地震。我们可以与日本等地震频繁的国家建立协作关系,互通研究成果),加强对地震前兆的观察,特别是加强对全国五大地震区23个地震带的监测和观察,强力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努力实现强烈地震和巨大地震发生前夕能成功监测预报。 反思之二:制定统一的房屋建筑标准,全面推行规范的防强震房屋建设

汶川地震中部份房屋结构震害原因分析

汶川地震中部分房屋结构震害原因分析 特邀专家简介:吕西林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副理事长及抗震试验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理事及地 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长期从事工程结构抗震及振动控制、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理论、结构检测与加固的新 技术新方法、重大工程的安全监控等研究。 吕西林: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这次会议,并且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在灾区工作的一些情况,我的报告内容有下面四个方面,第一个是现场房屋震害评估及考察;第二是典型 震害原因及初步分析,我们这里强调一下是初步分析;第三是对提高建筑物抗震防灾能力 的建议;第四是在防震工程中积极采用成熟的高新技术。 第一是现场房屋震害评级及考察。所有的评估工作很简单,一类房屋是不能用的,有危险的,不能进去的,还有一类是可以用的房子,让大家临时可以住。这只是应急评估,是 我们当时在现场的情况。我们去的时候,在广元市和青山县的路上,不时有山体滑坡。这 个是地震灾区主要的一些县城,在县城的分布图中,红色的地方是我自己去过的地方。从 地震发生到八月底我去过七次,累计工作时间一个多月,主要是三个任务:一个是房屋应 急评估,还有一些政府部门邀请的再评估;第二是我们援建一个都江堰的小学;第三是我 们同济大学负责北川地震遗址公园的规划策划。这个是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公布的第 二套和最终的图,上午谢老师也公布了这个图,大体的内容差不多。这次地震有两个重灾 区,一个是映秀,还有是北川县城为中心的地区。 第二是典型震害原因及初步分析。我们结合我们看到的情况进行归纳,第一是地震烈度极大是这次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这次地震有十个极重灾区,这些灾区震前的设防烈度为 七度,这次的烈度达到了八到十一度,这个是大家公认的。这个是北川县城震后一角,北 川县城已经被铁丝网围起来了。从这些照片可以看到,有的房子还是可以用的,这个是新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公共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课程设计 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班级:安管1203班 姓名:徐邦耘 学号:311219020320 2014.12

目录 1.案例简介 (3) 2.防灾减灾 (3)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3) 2.2群众应对地震能力较差 (4) 3.应急准备 (4) 3.1地震应急预案未能落到实处 (4) 3.2应急准备资源不足 (4) 4.决策过程 (4) 4.1始终把拯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4) 5.处置行动 (5) 5.1事态界定 (5) 5.2响应迅速 (5) 5.3采用心理干预 (5) 5.4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5) 5.5军警结合,专业救援到位 (5) 6.信息管理 (6) 6.1信息透明,发布及时 (6) 6.2多种传播媒介综合运转,联合作战 (6) 7.恢复重建 (6) 7.1国家高度重视恢复重建工作 (6) 7.2恢复速度迅速 (7) 8.结果与影响 (7) 8.1造成巨大的损失 (7) 8.2提高人民防灾意识 (7)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摘要: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快速响应,积极救灾。汶川地震可谓是我国现代该类灾害的代表性案例,本文将从该案例的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决策过程、处置行动、信息管理、部门合作与冲突、恢复重建以及结果与影响方面剖析该案例的整个应对过程。 关键词: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Abstract:May 12, 2008 Wenchuan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Richter 8.0 earthquake, causing a large number of casualties and serious property damage. After the incident,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rapid response, positive relief. Earthquake can be described as a representative case of such disasters of modern paper from the cas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preparednes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disposal a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nd impact case entire response process.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Case Analysis 1.案例简介 汶川大地震,也称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2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里氏8.0级,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2.防灾减灾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汶川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较为落后,建筑物大多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物,当时预制空心楼板中大量使用冷拔低碳钢丝构件的房屋,以及在农村建房中大量使用“干打垒”等土筑墙形式,用泥、砂或糯米浆为主要粘结材料的房屋,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差,对于里氏8.0级的地震无力抵抗,在农村房屋基本全部倒塌,城市大部分建筑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在这次地震中倒塌房屋536.25万间,损坏房屋2142.66万间。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的分析与思考

浙江建筑,第29卷,第3期, 2012年3月Zhejiang Construction ,Vol.29,No.3,Mar.2012 收稿日期:2011-12-23 作者简介:刘颖(1982—),女,辽宁大连人,讲师,从事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与教学。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的分析与思考 Analysis and Thinking of Building Damage in Wenchuan Earthquake 刘 颖,李殿平 LIU Ying ,LI Dian-ping (大连海洋大学土木工程系,辽宁大连116300) 摘要:通过对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针对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填充墙、楼梯间、多道抗震防线等抗震设计问题,对照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所规定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设计中应着重注意的问题和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震害;抗震概念设计;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多道抗震防线中图分类号:TU31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707(2012)03-0017-04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给地震区各类不同时 期建造的建筑和工程设施造成重大破坏,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惨重的损失,震后汶川总体俯视图见图1。震害调查表明,经过抗震设防,特别是在1990年后设计建造的建筑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即使在地震区实际烈度高出抗震设防烈度3 4度(地震动强度超出预计的10倍)的情况下,除了极个别建筑物外,绝大多数建筑受到中等至严重破坏,但却没有倒塌,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 震不倒” 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1] ;而按之前设计建造的建筑物多数遭受严重破坏。因此,认真研究 震害特征,总结经验,对于建造更为耐震的建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 对照抗震概念设计的 “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填充墙”、“楼梯间”、“多道防线”等要求得到一些启示 和思考。 1关于地震区划 汶川、成都、绵阳、德阳等地区的地震基本设防 烈度为6度或7度,但在汶川地震中重灾区实际发生的地震烈度达8 11度(见图2); 世界各国发生 图1震后汶川总体俯视图 的重大破坏性地震,其地震烈度也往往超过设防烈度。我们是否可寄希望于进行“准确”的区划,使未来发生的地震动等于或不超过设防地震动呢?答案是否定的。强地震动发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与地震短临预报目前不能实现相同,作为长期地震预报的地震区划也不能给出确定的准确结果。目前世界各国进行地震区划的主要方法是统计分析方法,给出的是对未来发生的地震动的概率估计。基于概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2] 是以一系列假定的和有限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在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地震

5·12汶川地震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调查

第41卷第6期2009年12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Xi7anUniv.ofArch.&Tech.(NaturalScienceEdition) VoL4lNo.6 DeC.2009 5?12汶川地震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调查王丽萍,李英民,郑妮娜,刘立平,韩军,刘建伟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0045) 摘要:为了揭示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薄弱环节,指出其在抗震设计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5?12汶川地震震害调查,针对吊脚式和错层式两种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的震害进行描述和分析,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启示.其主要震害特征表现为:(1)架空层形成柔弱底层而严重破坏;(2)采用长短不同柱将坡地架空,短柱易发生剪切破坏;(3)采用桩柱混合体系将坡地架空,桩基础易发生破坏;(4)错层处楼梯柱、楼梯板破坏严重;(5)陡坎边缘地带建筑物震害较重等. 关键词:山地建筑结构;汶川地震;震害调查;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30(2009)06—0822—05 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以上,很多城市依山而建,形成山地城市.近年来随着 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人居环境要 求的提高,在山地城市中利用自然环境并与山地地形相 适应的山地建筑越来越多.山地建筑结构是山地建筑[13 的结构形式,是指具有与地形相适应的山地建筑特有的图1山地建筑结构示意图 结构形式.与山地建筑类型相对应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吊 Fig.1Structuraldi。g。。。fbuildi。go。th。。10pe 脚式、错层式、掉层式等或由这些形式组合而成,如图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其结构形式具有先天的不规则性,现有结构不规则性控制方法并不适用于山地建筑结构,也就意味着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特殊问题.不幸的是,目前并没有相关设计规程或系统的理论对其设计做指导,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及震害调查资料.历次大地震的经验总结是推动建筑抗震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2.8].目前汶川地震房屋的震害调查主要是普通的框架结构房屋和砌体结构房屋等,山地建筑结构房屋的震害资料调查和文献相对较少.5?12汶川地震后,作者深入灾区调研,在都江堰市某小区发现新建的一批未投入使用的典型山地建筑大部分严重破坏,其中2栋建筑倒塌,需要引起重视和开展研究.本文将对这些典型的山地建筑震害进行描述和分析,给出若干建议和启示,为今后开展关于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特殊问题的研究提供宝贵的震害资料和分析例证. 1吊脚式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 吊脚式山地建筑结构房屋的特点是采用长短不同的柱(或桩)将坡地架空成平台后再在其上修建建筑物的结构体系,架空部分一般不被利用.都江堰市某小区依山而建,特殊的地形条件使得部分房屋采用吊脚式结构形式,汶川地震后,这种结构形式的房屋震害较为严重.其主要震害特征表现为:(1)架空层形成柔弱底层而严重破坏;(2)采用长短不同柱将坡地架空。短柱易发生剪切破坏;(3)架空层的上一层柱截面突然变小,薄弱层可能会由架空层转移到上一层,而发生破坏;(4)采用桩柱混合体系将坡地架空,一种情况是伸出地面的桩身顶部破坏严重,如图7所示,另外一种情况是只有桩基承台露出地面,架 收稿日期:2009—0l-20修改稿日期:2009—10—12 基金项目:重庆市建委资助项目(城科字2007第19号) 作者简介:王丽萍(1980一),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结构抗震研究.

5.12汶川大地震砖混结构震害调查及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77149987.html, 5.12汶川大地震砖混结构震害调查及分析 作者:陈志城 来源:《江苏商报·建筑界》2013年第15期 摘要:本文以5.12汶川地震中砖混结构震害的调查及分析为对象,探讨了相关防治与处 理对策。 关键词:地震;砖混结构震害;调查;分析 1.引言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全国大半 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举国上下悲痛哀悼。汶川大地震是中国一九四九年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笔者在汶川地震发生两个月后奔赴彭州、都江堰、北川、茂县、汶川、映秀等灾区,进行了为期15天的震害调研工作。地震中,各种结构形式的建筑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对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砖混结构建筑物的震害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破坏机理及抗震性能作了分析,同时给出砖混结构在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2.砖混结构倒塌 5.12汶川大地震在汶川映秀镇、北川、都江堰、绵竹地震烈度达到Ⅷ度及以上的地区砖混结构房屋破坏很严重,原先房屋按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7度设防烈度设计的,这次地震地震烈度大于或远大于房屋抗震设防烈度,在映秀镇、北川县城等地震烈度达Ⅹ、Ⅺ地区,90%以上严重破坏,倒塌率达50%~80%。都江堰、彭州等地震烈度达Ⅷ、Ⅸ地区, 40%~60%严重破坏,倒塌率达5%~15%。 根据这次地震砖混结构倒塌情况的调查分析,重灾区地震烈度大于或者远大于房屋设防烈度是主要原因,其次还有施工质量较差,设计不合理等原因。主要表现为:砂浆强度等级过低、施工质量较差、纵横墙连接较差、预制板楼盖与墙体连接没有做到位;80年代及以前设 计建造的房屋,未设置构造柱与圈梁,或者没有按照规范设置构造柱与圈梁;房屋设计不合理,大开间(横墙较少)、墙体大开洞、平面不规则、结构布置混乱等。 3.砖混结构墙体破坏及分析 砖混结构的墙体由砖或者砌块砌筑而成,材料呈脆性,其抗剪和抗弯强度较低,且砌体自重大,使砌体结构所承受的地震力较大,延性差,抗变形能力小,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严重破坏。墙体破坏的形式主要为:砖墙剪切破坏,呈斜裂缝(图2)、…X?型裂缝(图4)和水平裂

汶川地震砌体结构震害

砌体结构震害 砌体结构墙体是主要承重构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砌体具有脆性性质,抗剪、抗拉和抗弯能力都很低,房屋的整体延性较差,因此抗震能力较差。凡未经合理抗震设计的砌体房屋,破坏均相当严重。8度到10度区均有倒塌。 房屋底部的地震剪力和竖向荷载均比上部大,底层常为薄弱层,底层墙体破坏重于上部。 房屋底部的地震剪力和竖向荷载均比上部大,底层常为薄弱层,底层墙体叠合塌落。(9度到10度区)

拐角处墙体缺乏构造柱和圈梁拉结,墙体外甩。 墙体缺乏圈梁拉结,纵 向墙体外甩楼板脱落。 拐角处墙体缺乏构造柱和圈梁拉结,墙体外甩。 在地震力反复作用下,与 地震力方向平行的墙体产生 斜裂缝,形成交叉裂缝。 砌体结构典型X形裂缝。

在地震力反复作用下,与地震力方向平行的墙体产生斜裂缝,形成交叉裂缝。这种在外纵墙的窗间墙上的裂缝是我们理论分析的依据。 更多房屋墙体斜裂缝出现在窗台墙。砌体抗震承载力验算,竖向压应力有利,窗台墙竖向压应力小,墙体破坏位置转移。 本次调查的砌体结构,交叉裂缝出现在窗间墙的占40%,交叉裂缝出现在窗台墙的占60%。 窗台墙承载力应做验算。 在墙肢顶点位移相同的情况下,剪切墙肢、弯剪墙肢、弯曲墙肢破坏状况。

门窗之间窄墙,抗侧刚度很小,不参与抵抗水平地震作用;门连窗墙肢加宽,有利于抗震。 绵竹市汉旺镇人民政府1985年建造的两栋五层办公楼,单面走廊砌体结构地震时坍塌,邻近两栋房屋仍然矗立。 绵竹市汉旺镇政府邻近两栋建筑,采用唐山地震后提出的外包构造柱、圈梁加固,未发生倒塌。证明了这一传统加固方法的有效性。 东汽技校一栋教学楼倒塌,加固后教学楼和邻近建筑,采用外包构造柱、圈梁加固未发生严重破坏。

灾难报道中的新闻伦理_基于汶川大地震的案例分析

灾难报道中的新闻伦理 !!!基于汶川大地震的案例分析 王卉 [摘要]?5.12#汶川大地震灾难对中国传媒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我国主流媒体的表现是对信息公 开条例精神的一次身体力行。我们看到,中国记者并不缺乏专业精神,在突发危机事件中,信息公开的 原则激发了传媒人专业精神的一次大迸发。 [关键词]5.12#汶川大地震;灾难报道;新闻伦理;信息公开条例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08)09!0169!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西部项目?商业化北景下的传媒伦理研究#(批准号:07XXW001)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研究人员,成都电视台主任编辑。四川成都610071 今年5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开始施行。根据条例的精神,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公布,确保人民的知情权,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主流媒体的表现是对条例精神的一次身体力行。我们看到,中国记者并不缺乏专业精神,在突发危机事件中,信息公开的原则激发了传媒人专业精神的一次大迸发。 信息公开是灾难报道的基本前提,正是有了这样的前提才可能进入到本文讨论的话题,即在这样大信息量、强震撼力、高度冲突性、深刻社会影响力的灾难报道中,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专业诉求肯定会给记者带来了巨大的情感冲突和伦理抉择困惑!!!也许新闻价值的高度总是跟伦理抉择的难度成正比,正因为如此,中西方新闻界、理论界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灾难报道的伦理思考!!!那么有没有一些被大家所共同认可的职业伦理原则可供参考?在实际的灾难报道中我们又该怎样来具体运用这些原则?这些都是本文希望能够做出回答的问题。 一、灾难报道中的基本伦理原则和纲领 在这一部分,我们侧重原则和基础,以排除那些会导致道德困境的无目的争论。 新闻伦理属于应用伦理范畴,媒介实践中职业伦理有诸多为学界和传媒所公认的原则,其中最基本的是真实、公正、客观。而针对灾难报道,笔者通过整理中西方文献发现,最强调的有以下几个原则和纲领: (一)隐私 隐私是关乎人尊严的权利,因此被视为不言而喻、必不可少的权利。这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着共识。 新闻伦理中的隐私原则其完整的句式表达是?不可侵犯隐私#。符合康德式的绝对命令?的要求,属于责任伦理学范畴。就是说,?不可侵犯隐私#是一个严格的媒体责任,具有道德上的强制性,从其否定祈使的表述也可见其严厉本质。 在危机关头尤其是在巨大灾难面前保持人类尊严是艰巨的任务。新闻报道总带有一定侵略性,而悲伤则要求隐私。甚至有人认为只要媒体在灾难现场,对那里的群众就是一种侵犯。而巨大的灾难总是会吸引成群的记者,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如何在满足知情权和保护隐私权之间作出选择? 贝尔塞描述了三种不同的隐私:身体的隐私、精神或交流的隐私、私人信息隐私。所以灾难报道中,记者应当谨慎考虑如何避免肢残的身体(即便已经死去)过度暴露在公众视线中,以至让当事人的身体尊严受伤;如何让极度悲伤的情绪表情避开特写镜头的强调,以至让当事人的精神尊严受伤;如何避免灾难中个人医疗记录和财务数据等个人信息的暴露等等。 知情权是一个法律术语,不是伦理建构。为了更好的认识知情权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这里要提出另外两个概念!!!知情需要、知情欲望[1]。 当新闻工作者断言,公众?有权获知#一个事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反思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反思 Reflections o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朱亚宁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20113327) 摘要:汶川地震灾害中,灾区各类房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震害,不同的房屋结构有不同的地震反应,破坏程度也不同,本文将对各类结构的震害做简单的分析和反思。 Abstract: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disaster, the disaster areas of various kinds of houses appeared different degree of damage, different building structure seismic response, extent of damage also is different, this article will be to do simple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f all kinds of structural damage. 关键词: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单层工业厂房、框架—剪力墙结构、经验反思。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building earthquake damage, masonry structure, frame structure, single industrial factory building, frame - shear wall structure, experience, reflection. 引言 汶川地震是我国土木工程抗震能力的一次直接考验,也是我国抗震防灾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汶川地震中建筑结构的震害,反映了该地区建筑结构形式及抗震性能的优劣。本文将对汶川地震房屋震害进

512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表现及启示

512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表现及启示 罗开海,黄世敏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北京 100013)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汶川地震及震害的基本情况,着重介绍了此次地震建筑震害的典型特征,并简要分析了建筑破坏原因。根据震害原因的分析,总结了此次地震震害的经验与教训,对灾后恢复重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地震,建筑震害,破坏原因,恢复重建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s and Corresponding Lessons during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Luo Kaihai, Huang Shimin (Institute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Beijing :100013) Abstact: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asic instances of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the damages in brief. Secondly, this paper depicted the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damages during the earthquake in detail by photos, and analyzed the reasons of building damages briefly. According to the reason analysis,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this earthquake damages, presented some responding proposals for rebuilding after the earthquake. Keyword: earthquake, building damages, damage reason, rebuilding. 1.512汶川地震概况[1]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28:04,在我国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的映秀镇(东经103.4°,北纬31.0°),震中烈度达11度。此次地震发生在四川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上,是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向东南方向推挤并伴随顺时针剪切共同作用的结果。地震破裂面南段以逆冲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北段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逆冲分量,该破裂面从震中汶川县开始破裂,并且破裂以3.1公里每秒的平均速度向北偏东49°方向传播,破裂长度约300km ,破裂过程总持续时间近120秒,地震的主要能量于前80秒内释放,最大错动量达9米,震源深度约为10.0km 。矩震级7.9,面波震级8.0。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截止到08 月02日08时,汶川地区共发生Ms4.0级 以上余震245次,其中Ms4.0~4.9级地震 208次,Ms5.0~5.9级地震30次,Ms6.0级 以上地震7次(不包括主震),最大余震震级 为Ms6.4,如图1所示为中国地震信息网 (https://www.doczj.com/doc/677149987.html,/sichuan/index080512 .htm)提供的此次地震余震(>4.0级)序 列分布图。此次地震不仅在震中区附近造 成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大范围造成破坏,其影响更是波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是1949年以 来大陆地区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这次地震的震级特大、震源浅和烈度很高。 图1 汶川地震余震序列分布图

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震害情况调查及分析

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震害情况调查及分析 耿栋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研2012级15班,2012110857 摘要:本文结合5.12汶川大地震,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震害情况,从房屋整体垮塌、房屋整体严重歪斜、房屋部分楼层垮塌、房屋部分集中垮塌四个方面介绍了框架结构整体震害现象, 从框架柱、梁、填充墙等破坏介绍了框架结构构件震害现象。并从结构平立面布置、结构体系和结构构件等方面初步分析了钢筋混土框架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最后对如何加强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情况;震害分析;抗震措施 1.框架结构震害情况调查 四川地震区中的多层和高层房屋建筑大多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应用居多。震害表明,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具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延性和较强的整体性,经过合理的抗震设计,采用此类结构是可以保证安全的。此次调查的德阳、绵竹、什邡、都江堰等重灾区的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主体结构震害较轻,未见主体结构整体坍塌。但填充墙体和围护结构的震害比较严重。特别是框架结构,填充墙体开裂严重。通过增设构造梁、柱,加强维护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可以有效减轻非结构构件的震害。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在地震时遭受到的破坏比砌体结构的震害轻得多。但如果设计不当、缺乏合理有效的抗震措施或施工质量不良,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震害,部分结构构件会发生严重的破坏。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框架结构整体破坏 1.1.1 房屋整体垮塌型 填充墙普遍倒塌,房屋的柱子几乎全部折断或压断,因柱子破坏导致房屋整体倾倒,楼屋盖叠落在一起,房屋全都一塌到底,整栋房屋彻底倒塌。下图所示为位于断层附近的北川县城曲山镇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形态就属于这种类型。框架结构的柱子几乎全部折断,房屋整体失稳,几乎完全倒平。

汶川地震公路隧道震害启示

第44卷 第3期 2009年6月 西 南 交 通 大 学 学 报J OURNAL OF SOUTHW EST JI A OTONG UN I VERSI T Y V o.l 44 N o .3 Jun .2009收稿日期:2009 04 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878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部主任基金资助项目(50848020)作者简介:高波(1957-),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隧道及地下工程,E m ai:l p rgaobo @s w jt https://www.doczj.com/doc/677149987.html, 通讯作者:王峥峥(1982-),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震工程,E m ai:l ipod2pri n ce @yahoo .co https://www.doczj.com/doc/677149987.html, 文章编号:0258 2724(2009)03 0336 07 DO I :10.3969/.j i ssn .0258 2724.2009.03.005 汶川地震公路隧道震害启示 高 波1 , 王峥峥1 , 袁 松2 , 申玉生 1 (1.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2.四川省交通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17) 摘 要:在对都汶(都江堰 汶川)公路高速路段18座隧道进行震害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描述了隧道的各种震害形式,分析了震害产生的原因,并对隧道震后修复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震害表明:地震引起隧道破坏的外因,除地震动外,还有坡面失稳和断层错动引起的灾害.研究结果可供隧道抗震设计、灾后恢复重建和有关规范的修订参考. 关键词:汶川地震;公路隧道;隧道震害;震害机理中图分类号:U 456;U 452.28 文献标识码:A L essons L earnt fro m Da mage of H ighway Tunnels i n W enchuan E arthquake GAO B o 1 , WANG Zhengzheng 1 , YUAN Song 2 , SHE N Yus heng 1 (1.Schoo l o f C iv il Eng ineer i ng ,Sout hw est Jiao tong U n i versity ,Chengdu 610031,Ch i na ;2.S ichuan Comm un i cation Su rvey i ng &D esi gn Institute ,Chengdu 610017,China) Abst ract :Based on t h e field investiga ti o n of 18tunne ls a l o ng Du jiangyan W enchuan h i g hw ay ,the da m age patter ns of highw ay tunne ls w ere syste m atica lly described ,the da m age m echan is m s w ere analyzed ,and so m e proposals w ere put for w ard for the f u ture rehabilitation o f the tunnels da m aged by the W enchuan earthquake .The research resu lts sho w that the da m age degree of t h e tunne ls is associated not on ly w ith ground shak i n g ,but also w ith geo l o g ica l disasters i n duced by slope instab ility and fault d isp lace m en.t The researc 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eis m ic desi g n of tunnels ,the reconstructi o n of t h e d isaster areas i n the earthquake and the rev ision of corresponding codes and regu l a ti o ns . K ey w ords :W enchuan earthquake ;h i g hw ay tunne;l tunnel da m age ;da m age m echanis m 隧道位于岩土之中,较地面结构有着天然良好的抗震性能.但在一定地震强度和特定地质条件下,隧道结构可能遭受破坏.对隧道震害资料的收集,国内外都已做了很多工作 [1~3] ,杜克、斯蒂文斯、道丁、欧文 等分别对隧道震害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S Shar m a 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收集了自唐山地震以来的52个隧道震害实例,使建立的隧道震害数据库成为目前世界上占有资料最多的数据库,共收集世界范围内85次地震中反映隧道稳定性的192篇报告.国内的潘昌实、高波、王峥峥等也对隧道和地下结构的地震灾害规律进行了研究 [4,5] .在地震作用下,隧道的受力状态是一个复杂而又很少研究 的问题,地震对隧道的破坏机理还没有为人们充分认识.现阶段隧道抗震设计还属于一门 艺术!,而非完全的 科学!.因此,了解和掌握隧道的震害形态,对正确采取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