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煤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

配煤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

配煤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
配煤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

配煤指标有哪些如何计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配煤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相应煤质分析仪器如何配备

编辑:admin浏览:526添加时间:2013-05-0410:20

炼焦配煤、洗煤厂配煤等这些配煤工艺中,具体要了解的配煤指标有哪些呢这些指标又该如何计算配煤的指标可以预算处焦炭的质量吗配煤环节所需的有哪些每一个煤炭指标都有着对应的煤质分析仪器。

一、配煤指标介绍,及相应煤质分析仪器推荐。

1.配合煤灰分

煤中灰份可以全部转至焦炭中,灰份的多少决定了焦炭质量的好坏。焦炭的灰份愈高,在高炉熔炼时所与要的溶剂量愈大,这样使得高炉利用系数减低。许多试验证明,灰份每增加1%,生铁将减产%,同时灰份中的大颗料与焦炭中的有机物质不能结合起来,使它们分开的表面便是裂纹的开始,这种裂纹是由于焦炭物质和矿物质粒子不同体积热膨胀系数和收缩系数而产生的,如矿物粒子很大,则裂纹变宽变长,因而体牢固的粘着,从而也会使焦炭的耐磨变坏。我国大焦炉焦炭的灰份除个别情况外,一般在13%左右或<13%。配合煤的挥发分可以按可加性计算。

推荐煤质分析仪器----+时温测控仪。

2.配合煤的硫分

配合煤中约有70-80%的硫份残留在焦炭中。硫份是高炉最有害的敌人,硫份每增加%,生铁减少%,同时它是生铁中硫的主要来源。当它转至生铁中时,生铁呈热脆性,在赤热煅烧下,质地不坚硬,用于机械加工时往往发生裂纹。因此含硫高的焦炭决不会冶炼出质量高的生铁,同时硫份还会加速铁的腐蚀,人们为了得到合格的焦炭,必须增加炉渣碱度以中和焦炭中的硫含量,因此在冶炼时必须多加石灰石,由于多加了石灰石同时也增加了焦炭的消耗量,高炉将大大减产,高炉要求硫份愈低愈好,我国大焦炉焦炭的硫份一般在%或小于%。硫份可以按可加性计算。

推荐煤质分析仪器---。

3.配合煤的挥发分

配合煤的挥发分是根据单种煤的挥发分来确定的,因为挥发分是可以按照可加性来计算的,一般焦煤挥发分在25%左右,挥发分过高说明煤料气煤较多,从而会引起冶金焦炭块度的下降,因此配合煤的挥发分一般配至32%以下可以得到块度较大的冶金焦炭。

推荐煤质分析仪器---马弗炉。

二、如何计算配煤指标、配煤比例

煤的硫分、灰分等配煤指标怎样提前知道所出的焦炭指标。

配合煤的灰分全部转入焦炭,公式:焦炭灰分=配煤灰分÷全焦率

配合煤的硫分约60%—70%转入焦炭,因配合煤的成焦率为70%—80%,故焦炭硫分约为配合煤的硫分80%—90%。

焦炭灰分=配煤灰分*,焦炭的灰分决定于配煤的灰分及挥发份,一般倍之间

焦炭硫分=配煤硫分*,焦炭的硫分一般是配煤硫分的倍,我们一般是,硫分的转化率与煤种有关,我厂最高时到,二级焦合格,最近煤种变化较大只能到的样子。

焦炭的灰分基本上是左右,和配合煤的挥发分、焦炭挥发分有关,可以计算出来

硫铁矿硫,有机硫,硫酸盐硫,在炼焦过程中迁移转化到煤气中的量是不相同的;硫铁矿硫最容易分解,其次是有机硫,最后是硫酸盐硫;具体要根据炼焦温度与时间而定。

三、配煤炼焦时怎样预测焦炭质量

对于常规指标硫:焦炭指标比入炉煤指标低,可以控制入炉煤指标预测焦炭硫份。灰:根据入炉煤灰分与煤焦比可以预测焦炭灰分。挥发分:一般焦炭挥发分在1到之间。无法用入炉煤挥发分获得。至于CSR可以通关做入炉煤岩相可以大致得出活惰比为到之间时,CSR在55%左右,相对应CRI在35%左右。M40、M25只能通过焦炭转鼓试验得到。

焦炭的灰分大约是入炉煤灰分的倍,硫分大约是入炉煤硫分的~倍,挥发分与配煤无关,只跟炼焦最终温度相关,焦炭强度与入炉煤的粘结指数,胶质层厚度和炼焦的方式有关。

四、关于配煤比

一是煤的来源要稳定,煤质稳定,有长期的稳定的固定客户供应;

二是必须有较长时间的配煤经验;

三是之前大部分都遇到过,比如说单种煤由25%降到23%、21%、19%,另一种煤随着增加,那么22%、20%的也基本能够知道;四是有部分已经经过小焦炉实验了,结合小焦炉实验和大焦炉数据。

配煤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

配煤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相应煤质分析仪器如何配备 编辑:admin 浏览:526 添加时间:2013-05-04 10:20 炼焦配煤、洗煤厂配煤等这些配煤工艺中,具体要了解的配煤指标有哪些呢?这些指标又该如何计算?配煤的指标可以预算处焦炭的质量吗?配煤环节所需的煤质分析仪器有哪些?每一个煤炭指标都有着对应的煤质分析仪器。 一、配煤指标介绍,及相应煤质分析仪器推荐。 1.配合煤灰分 煤中灰份可以全部转至焦炭中,灰份的多少决定了焦炭质量的好坏。焦炭的灰份愈高,在高炉熔炼时所与要的溶剂量愈大,这样使得高炉利用系数减低。许多试验证明,灰份每增加1%,生铁将减产2.5%,同时灰份中的大颗料与焦炭中的有机物质不能结合起来,使它们分开的表面便是裂纹的开始,这种裂纹是由于焦炭物质和矿物质粒子不同体积热膨胀系数和收缩系数而产生的,如矿物粒子很大,则裂纹变宽变长,因而体牢固的粘着,从而也会使焦炭的耐磨变坏。我国大焦炉焦炭的灰份除个别情况外,一般在13%左右或<13%。配合煤的挥发分可以按可加性计算。 推荐煤质分析仪器----马弗炉+时温测控仪。 2.配合煤的硫分 配合煤中约有70-80%的硫份残留在焦炭中。硫份是高炉最有害的敌人,硫份每增加0.1%,生铁减少2.5%,同时它是生铁中硫的主要来源。当它转至生铁中时,生铁呈热脆性,在赤热煅烧下,质地不坚硬,用于机械加工时往往发生裂纹。因此含硫高的焦炭决不会冶炼出质量高的生铁,同时硫份还会加速铁的腐蚀,人们为了得到合格的焦炭,必须增加炉渣碱度以中和焦炭中的硫含量,因此在冶炼时必须多加石灰石,由于多加了石灰石同时也增加了焦炭的消耗量,高炉将大大减产,高炉要求硫份愈低愈好,我国大焦炉焦炭的硫份一般在0.7%或小于0.7%。硫份可以按可加性计算。 推荐煤质分析仪器---测硫仪。 3.配合煤的挥发分 配合煤的挥发分是根据单种煤的挥发分来确定的,因为挥发分是可以按照可加性来计算的,一般焦煤挥发分在25%左右,挥发分过高说明煤料气煤较多,从而会引起冶金焦炭块度的下降,因此配合煤的挥发分一般配至32%以下可以得到块度较大的冶金焦炭。 推荐煤质分析仪器---马弗炉。 二、如何计算配煤指标、配煤比例 煤的硫分、灰分等配煤指标怎样提前知道所出的焦炭指标。 配合煤的灰分全部转入焦炭,公式:焦炭灰分=配煤灰分÷全焦率 配合煤的硫分约60%—70%转入焦炭,因配合煤的成焦率为70%—80%,故焦炭硫分约为配合煤的硫分80%—90%。 焦炭灰分=配煤灰分*1.35,焦炭的灰分决定于配煤的灰分及挥发份,一般1.25-1.4倍之间 焦炭硫分=配煤硫分*0.93,焦炭的硫分一般是配煤硫分的08-0.9倍,我们一般是0.85,硫分的转化率与煤种有关,我厂最高时到0.95,二级焦合格,最近煤种变化较大只能到0.88的样子。 焦炭的灰分基本上是1.35-1.4左右,和配合煤的挥发分、焦炭挥发分有关,可以计算出来 硫铁矿硫,有机硫,硫酸盐硫,在炼焦过程中迁移转化到煤气中的量是不相同的;硫铁矿硫最容易分解,其次是有机硫,最后是硫酸盐硫;具体要根据炼焦温度与时间而定。 三、配煤炼焦时怎样预测焦炭质量 对于常规指标硫:焦炭指标比入炉煤指标低,可以控制入炉煤指标预测焦炭硫份。灰:根据入炉煤灰分与煤焦比可以预测焦炭灰分。挥发分:一般焦炭挥发分在1到1.5之间。无法用入炉煤挥发分获得。至于CSR可以通关做入炉煤岩相可以大致得出活惰比为1.5到1.6之间时,CSR在55%左右,相对应CRI在35%左右。M40、M25只能通过焦炭转鼓试验得到。 焦炭的灰分大约是入炉煤灰分的1.3倍,硫分大约是入炉煤硫分的0.8~0.9倍,挥发分与配煤无关,只跟炼焦最终温度相关,焦炭强度与入炉煤的粘结指数,胶质层厚度和炼焦的方式有关。 四、关于配煤比

配煤炼焦工艺

配煤炼焦工艺 配煤的目的与意义 高炉焦和铸造焦等要求灰分低、含硫少、强大、各向民性程度高。在室式炼焦条件下,单种煤(焦煤除外)炼焦很难满足上述要求,各国煤炭资源也无法满足单种煤炼焦的需求,中国煤炭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煤种和储量资源分布不均,因此必采用配煤炼焦。所谓配煤就是将两种以上的单种煤料,按适当比例均匀配合,以求制得各种用途所要求的焦炭质量。采用配煤炼焦,既可保证焦炭质量符合要求,又可合理利用煤炭资源,节约优质炼焦煤,同进增加炼焦化学产品产量。配煤方案的制定是焦化厂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焦化厂规划设计的基础,在确定配煤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配合煤性质与本厂煤预处理工艺及炼焦条件相适应,焦炭质量按品种要求达到规定指标。符合本地区煤炭资源条件,有利扩大炼焦煤源。 有利增加炼焦化学产品;防止炭化室中煤料结焦过程产生的侧膨胀压力超过炉墙极限负荷,避免推焦困难。 缩短煤源平均运距,便于调配车皮,避免煤车对流,在特殊情况下有一定调节余地。 来煤数量和质量稳定,最终达到生产满足质量要求的焦炭的同时,使企业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不同品种焦炭对配合煤的质量指标要求 不同用途的焦炭,对配煤的质量指标要求不同,为保证炼出质量合格的焦炭,必须保证配煤的质量。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的配煤方案是以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四种煤为基础煤按照一定比例配合确定的。但由于中国炼焦煤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可能在所有地区满足四种煤配合的原则,因而开发了各种配煤技术如用配煤质量指标确定配煤方案。在进行炼焦配煤操作时,对配合煤的主要质量指标要求包括:化学成分指标即灰分、硫分和磷含量,工艺性质指标即煤化度和黏结性,煤岩组分指标和工艺条件指标即水分、细度、堆密度等。 炼焦基本工艺参数:

配煤理论

配煤理论 当前世界各国炼焦煤资源稀缺,高炉的大型化对焦炭质量及其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炼焦煤资源中强粘结性煤却越来越少,这一矛盾在我国尤为突出。考虑到经济效益及现实情况,国内外各焦化厂都在致力于配煤方案的研究。虽然方案千变万化,而配煤的原理却不外乎胶质层重叠原理、互换性原理、共炭化原理这三种。 1 胶质层重叠原理 要求配合煤中各单种煤的胶质体的软化区间和温度间隔能较好地搭接,这样可使配合煤在炼焦过程中,能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处于塑性状态,从而改善粘结过程,并保证焦炭的结构均匀。其中典型的方法是“J法”配煤技术。“J法”配煤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简单、经济、随机确定各种最佳(实用)配煤方案的新技术,以“煤的粘结能力测定法”为基础,以煤与焦相互统一变化规律为依据,准确预测焦炭强度,按Jb-Vdaf“米”字形配煤图及其原则进行操作,评估煤质,确定“主导煤”,辨明“添加剂煤”和“填充剂煤”,用简易“优选法”确定配煤比,定出配煤方案。 2 互换性配煤原理 焦炭质量取决于炼焦煤中的活性组分、惰性组分含量及炼焦操作条件。单种煤的变质程度决定其活性组分的质量,镜质组平均组最大反射率是反映单种煤的变质程度的最佳指标。目前应用煤岩学指导配煤,很多焦化厂都有自己的配煤方案,但一般都是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反射率直方图及镜惰比三个参数作为煤岩学配煤参数。根据互换性配煤原理,当配煤有较强粘结性时,加入一定量焦粉或无烟煤有利于焦炭质量提高,回配3%~5%的焦粉代替瘦煤炼焦,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在同样煤质情况下不添加粘结剂,要保证焦炭质量,焦粉的细度至关重要。 3 共炭化原理 煤中加入非煤粘结剂进行炭化,称为共炭化。共炭化研究为采用低变质程度弱粘结煤炼焦时选用合适的粘结剂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加入有机渣油﹑塑料类﹑橡胶类﹑沥青等与煤共炭化提供了可能性,并且为解决当前世界的环境污染问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国外Collin在400℃下将废塑料与煤焦油沥青共热解,收集热解油和气体产物,反应所得的残余物与弱粘结煤共焦化能提高其结焦性;乌克兰的研究工作则是利用配煤同塑脂废料共焦化,由于芳香结构的有机物对配煤的结焦性具有良好的影响,所得焦炭强度得以提高,并获得贵重的化学产品。国内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李保庆等利用10g固定床反应器研究废塑料与煤共焦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废塑料添加量不超过5%时,煤气产率增加,焦油收率提高,焦油中脂肪烃和甲基化芳香化合物明显增加,而半焦性质基本不受影响。研究认为,废塑料与煤共焦化技术可行。该所曾对几种沥青与重庆焦化渣

配煤主要煤质指标的正确计算方法

配煤主要煤质指标的正确计算方法 摘要:根据计算配煤煤质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必须处于相同基准下的原则,纠正了过去沿用的一些不正确的计算方法,提出了计算配煤工业分析、发热量、灰熔融性和灰成分的正确的计算公式,从而使配煤煤质指标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更趋于一致。关键词:动力配煤;煤质指标; 计算方法国内动力配煤是在20 年前由物资系统首先开发实现产业化的,其中对配煤质量指标的计算是基于工业分析等煤质指标具有线性可加性的基础上实施的,煤炭系统自90 年代开展动力配煤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运行后发现,并不是什么基准的煤质指标都可以按含分析水的各种单煤的配比来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只有含分析水的一些指标(如Aad、Vad和Qgr,ad等)是符合线性可加性的原理,可按加权平均法对配煤质量指标进行计算。而配煤的干燥基指标(如Ad、Vd和Qgr,d等)特别是干燥无灰基指标(Vdaf)和灰成分%、灰熔融性特征温度(DT、ST、HT、FT)则是不能用简单的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总的来说,在计算配煤的主要煤质指标时都必须根据其基准的不同而分别考虑校正各种单煤配比(含分析水)中的水分 (Mt)、灰分(Ad)或水分加灰分(Mad+Aad)的影响。同时, 在计算配煤的灰成分和灰熔融性特征温度时还必须考虑各单煤的灰分产率的影响。 配煤水分(Mad)的计算 沿用常规的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 即把各单煤的Mad值乘以相对应的配比,其乘积之和再除以各单煤的配比之和,即得配煤的Mad结果: 配煤Mad%=∑[(A、B、C……几 种单煤的配比)×(A、B、C……各单煤的Mad结果)]÷∑(A、B、C……几种单煤的配比)。上述公式的原理同样适用于计算现以某配煤场

焦化厂计算公式

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 类别符号包括数码分类指标( Vdaf%挥发份GRL粘结指数Y,MN胶质层) 无烟煤WY 01,02,03 10 贫煤PM 11 >10.0-20.0 ≤5 贫瘦煤PS 12 >10.0-20.0 5-20 瘦煤SM 13,14 >10.0-20.0 >20-65 焦煤JM 24 >20.0-28.0 >50-65 <25.0 15,25 >10.0-20.0 >65 <25.0 肥煤FM 16,26,36 >10.0-37.0 (>85) >25 1/3焦煤1/3JM 35 >28.0-37.0 >65 <25.0 气肥煤QF 46 >37.0 (>85) >25.0 气煤QM 34 >28.0-37.0 >50-65 <25.0 43,44,45 >37.0 >35-65 <25.0 长焰煤CY 41,42 ≥37.0 1/3焦煤 质量要求:灰份≤9.5--10%挥发份28--32%硫份≤0.7% G值>75 Y值>14mm 国际上级冶金煤 主焦煤 质量要求:灰份≤9.5--10%可燃基挥发份18--24%硫份≤0.7% G值>75 Y值>16mm。 主焦煤:灰份%含硫%挥发份% G值Y值 <9.5<0.6 18-26>65>18 1/3焦煤:≤9.5 ≤0.6 28-35>75>18 肥煤是指国家煤炭分类标准中,对煤化变质中等,粘结性极强的烟煤的称谓,炼焦煤的一种,炼焦配煤的重要组成部分,结焦性最强,熔融性好,结焦膨胀度大,耐磨;精煤是指经洗选加工供炼焦用或其他用途的洗选煤炭产品的总称。 煤的挥发分 煤的挥发分,即煤在一定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逸出物质(气体或液体)中减掉水分后的含量。剩下的残渣叫做焦渣。因为挥发分不是煤中固有的,而是在特定温度下热解的产物,所以确切的说应称为挥发分产率。 (1)煤的挥发分不仅是炼焦、气化要考虑的一个指标,也是动力用煤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动力煤按发热量计价的一个辅助指标。 挥发分是煤分类的重要指标。煤的挥发分反映了煤的变质程度,挥发分由大到小,煤的变质程度由小到大。如泥炭的挥发分高达70%,褐煤一般为40~60%,烟煤一般为10~50%,高变质的无烟煤则小于10%。煤的挥发分和煤岩组成有关,角质类的挥发分最高,镜煤、亮煤次之,丝碳最低。所以世界各国和我国都以煤的挥发分作为煤分类的最重要的指标。 (2)煤的挥发分测试要点见GB212-91。无烟煤:高固定碳含量,高着火点(约360~420℃),高真相对密度(1.35~1.90),低挥发分产量和低氢含量。除了发

动力配煤主要煤质指标的正确计算方法

动力配煤主要煤质指标的正确计算方法 陈怀珍,陈文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学研究所,北京 100013) 摘要:根据计算配煤煤质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必须处于相同基准下的原则,纠正了过去沿用的一些不正确的计算方法,提出了计算配煤工业 分析、发热量、灰熔融性和灰成分的正确的计算公式,从而使配煤煤质指标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更趋于一致。 关键词:动力配煤;煤质指标; 计算方法 国内动力配煤是在20年前由物资系统首先开发实现产业化的,其中 对配煤质量指标的计算是基于工业分析等煤质指标具有线性可加性 的基础上实施的,煤炭系统自90年代开展动力配煤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运行后发现,并不是什么基准的煤质指标都可以按含分析水的各种单煤的配比来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只有含分析水的一些指标(如Aad、Vad和Qgr,ad等)是符合线性可加性的原理,可按加权平均法对配煤质量指标进行计算。而配煤的干燥基指标(如Ad、Vd和Qgr,d等)特别是干燥无灰基指标(Vdaf)和灰成分%、灰熔融性特征温度(DT、ST、HT、FT)则是不能用简单的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总的来说,在计算配煤的主要煤质指标时都必须根据其基准的不同而分别考虑校正各种单煤配比(含分析水)中的水分

(Mt)、灰分(Ad)或水分加灰分(Mad+Aad)的影响。同时, 在计算配煤的灰成分和灰熔融性特征温度时还必须考虑各单煤的灰 分产率的影响。 1 配煤水分(Mad)的计算系沿用常规的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即把各单 煤的Mad值乘以相对应的配比,其乘积之和再除以各单煤的配比之和,即得配煤的Mad结果: 配煤Mad%=∑[(A、B、C……几种单煤的配比)×(A、B、C……各单煤的Mad结果)]÷∑(A、B、C……几种单煤的配比)。上述公式的原理同样适用于计算配煤的Aad、Vad、St,ad等其他指标。现以某配煤场的甲、乙、丙3种单煤为配煤原料为例,主要煤质指标见表1。2 配煤干燥基灰分(Ad)的计算由于配煤中各单种煤均以空气干燥 基煤为基础的配比,因此在求算配煤的干基灰分时,必须先把各种单 煤的配比折算成干燥煤的配比后才能用加权平均法求算其配煤的A d结果。即干燥煤的配比等于含空气干燥水分煤的配比乘100-Mad100。所以,配煤的理论Ad值应按下式计算: 配煤A d%=∑[(A、B、C……几种单煤的干燥基配比)×(A、B、C……各单煤的Ad)]÷∑(A、B、C……几种单煤的干燥基配比)。 上述煤样的Ad应为: 3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的计算与计算配煤的干燥基灰分相同的原理,计算配煤的理论Vdaf时,也必须先把各单煤的配

炼焦成焦计算

炼焦成焦过程 将各种经过洗选的炼焦煤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在炼焦炉内进行高温干馏,可以得到焦炭和荒煤气.将荒煤气进行加工处理,可以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和焦炉煤气.焦炭是炼铁的燃料和还原剂,它能将氧化铁(铁矿)还原为生铁.焦炉煤气发热值高,是钢铁厂及民用的优质燃料,又因其含氢量多,也是生产合成氨的原料. 焦炭主要用于高炉冶炼,其次供铸造,气化,有色金属生产和制电石,它们对焦炭有着不同的要求,其中高炉炼铁对其用焦(冶金焦)的质量要求是相当高的. 冶金焦在高炉冶练过程中起着热源,还原剂,支承物三大作用.高炉炼铁过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最主要是铁矿石(氧化铁)转化为金属铁.高炉状况的顺行,焦比,冶炼强度的高低,生铁含硫,磷,硅成分的多少等等,冶金焦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冶金焦是高炉生产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之一.要生产优质冶金焦,必须合理地选择和准备炼焦用煤,正确地掌握炼焦操作. 一,炼焦原理及工艺流程 (一)炼焦原理 1,炼焦原理 炼焦生产,基本原料是炼焦煤.将炼焦煤在密闭的焦炉内隔绝空气高温加热放出水分和吸附气体,随后分解产生煤气和焦油等,剩下以碳为主体的焦炭.这种煤热解过程通常称为煤的干馏. 煤的干馏分为低温干馏,中温干馏和高温干馏三种.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干馏的最终温度不同, 低温干馏在500℃-600℃,中温干馏在700℃-800℃,高温干馏在900℃-1000℃.目前的炼焦炉绝大多数属于高温炼焦炉,主要生产冶金焦,炼焦煤气和炼焦化学产品.这种高温炼焦过程,就是高温干馏. 2,炼焦煤的热解过程 炼焦煤在隔绝空气高温加热过程中生成焦炭,它具有下列特性:当被加热到400℃左右,就开始形成熔融的胶质体,并不断地自身裂解产生出油气,这类油气经过冷凝,冷却及回收工艺,得到各种化工产品和净化的焦炉煤气. 当温度不断升高,油气不断放出,胶质体进一步分解,部分气体析出,而胶质体逐渐固化成半焦,同时产生出一些小气泡,成为固定的疏孔.温度再升高,半焦继续收缩,放出一些油气,最后生成焦炭. (二)炼焦方法 1,机械化焦炉生产 煤料从炉顶部的装煤孔或机侧(捣固焦)装入炭化室,由两侧燃烧室传来的热量,将煤料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至高温.加热过程中,煤料熔融分解,所生成的气态产物由炭化室顶端部的上升管逸出,导入煤气净化处理系统,可得到化学产品及煤气;残留在炭化室内的固化成焦炭.煤料分解固化过程完成后,将炭化室两侧的炉门打开,用推焦机将焦炭推出,落入熄焦车(或干法熄焦装置).赤热的焦炭可用水熄灭,或用惰性气体将余热导走,冷却后即得到可使用的焦炭.机械化焦炉(顶装)目前国内采用炉型主要有JN型, JNX型,以及58型,66型,70型.另外还有一种3号简易焦炉. 2,土法炼焦 炼焦煤(多为单种焦煤,配煤,焦肥煤)在普通粘土砖窑炉内(目前国内多用75型,89型,91型,95型,96型,赵城连体炉)以土法炼焦工艺生产的可燃固体产物. 在炉窑内不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借助窑炉边墙的点火孔人工点火,将堆放在窑内的炼焦煤点燃,靠炼焦煤自身燃烧热量逐层将煤加热(直接火加热部分);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与未燃尽的大量煤裂解产物形成的热气流,经窑室侧壁的导火道继续燃烧,并将部分热传入窑内(间接加热

配煤炼焦

配煤炼焦

配煤炼焦基础知识 第一章煤的基础知识 一、煤的形成 大约三十多亿年以前,地球上就已经有单细胞低等植物存在了。在整个地质年代中的某些时期内,出于地球的气候温暖、潮湿,而且有丰富的矿物养料,因此植物生长得持别高大和繁茂。这些落群生长的陆生植物,构成了成煤的物质基础。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的造山运动和地壳不断的变动,使有些落群生长的植物随着地壳下沉,后来慢慢地被水淹没,或者被山石覆盖。在多水缺氧的情况下,堆积在水中的植物残骸受一种“厌氧细菌”(不靠空气而靠夺取植物遗体里的养份而生成的微生物)的作用,脱去不稳定的含氧物质(一般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形式除去),使残留物的氧和氢的含量减少,碳含量相对增高。与此同时,植物残骸还受到其他生物化学作用,产生大量的腐植酸及沥青类物质。这种既合有植物残骸未被分解的族组成部份(如根、茎、叶、树皮

等),又含有腐植酸,而且碳含量比植物残骸高、水份比较大的物质称为泥炭。在泥炭形成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植物生此交替和地壳不断变动的情况。如果地壳垂直下沉的速度与泥炭堆积的速度差不多,泥炭层就会不断地变厚;如果地壳垂直下沉的速度比泥炭堆积的速度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泥炭层的上面就会被沙土覆盖而形成顶板,顶板越厚,泥炭受压力和地热的作用就越大。由于地热和压力的作用,使得泥炭中大分子缩合和构化程度提高,C/H原子比增大氢和氧含量减少,泥炭就变成了褐煤。褐煤如果继续不断地受到增高的温度和压力的作用,就会引起内部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进一步变化,褐煤就逐渐变成了烟煤或无烟煤了。第一章煤的基础知识 二、煤的分类 ? 1、腐植煤 ? 根据成煤的原始物质条件不同,自然界的煤可分为三大类,即腐植煤、残植煤和腐泥煤。腐植煤是由高等植物形成的,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蕴藏量最大,用途最广;残植煤是由高等植物中稳定组份(树皮、孢子、角质、树

配煤公式

配煤相关计算 单煤的配比之与,即得配煤的Mad结果: 配煤Mad%=∑[(A、B、C……几种单煤的配比)×(A、B、C……各单煤的Mad结果)]÷∑(A、B、C……几种单煤的配比)。上述公式的原理同样适用于计算配煤的A摘要:根据计算配煤煤质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必须处于相同基准下的原则,纠正了过去沿用的一些不正确的计算方法,提出了计算配煤工业分析、发热量、灰熔融性与灰成分的正确的计算公式,从而使配煤煤质指标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更趋于一致。关键词:动力配煤;煤质指标; 计算方法 国内动力配煤就是在20年前由物资系统首先开发实现产业化的,其中对配煤质量指标的计算就是基于工业分析等煤质指标具有线性可加性的基础上实施的,煤炭系统自90年代开展动力配煤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运行后发现,并不就是什么基准的煤质指标都可以按含分析水的各种单煤的配比来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只有含分析水的一些指标(如Aad、Vad与Qgr,ad等)就是符合线性可加性的原理,可按加权平均法对配煤质量指标进行计算。而配煤的干燥基指标(如Ad、Vd与Qgr,d等)特别就是干燥无灰基指标(Vdaf)与灰成分%、灰熔融性特征温度(DT、ST、HT、FT)则就是不能用简单的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总的来说,在计算配煤的主要煤质指标时都必须根据其基准

的不同而分别考虑校正各种单煤配比(含分析水)中的水分 (Mt)、灰分(Ad)或水分加灰分(Mad+Aad)的影响。同时,在计算配煤的灰成分与灰熔融性特征温度时还必须考虑各单煤的灰分产率的影响。 1 配煤水分(Mad)的计算系沿用常规的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即把各单 煤的Mad值乘以相对应的配比,其乘积之与再除以各ad、Vad、St,ad等其她指标。现以某配煤场的甲、乙、丙3种单煤为配煤原料为例,主要煤质指标见表1。2 配煤干燥基灰分(Ad)的计算由于配煤中各单种煤均以空气干燥基煤为基础的配比,因此在求算配煤的干基灰分时,必须先把各种单煤的配比折算成干燥煤的配比后才能用加权平均法求算其配煤的Ad结果。即干燥煤的配比等于含空气干燥水分煤的配比乘100-Mad100。所以,配煤的理论Ad值应按下式计算: 配煤A d%=∑[(A、B、C……几种单煤的干燥基配比)×(A、B、C……各单煤的Ad)]÷∑(A、B、C……几种单煤的干燥基配比)。上述煤样的Ad应为: 3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的计算与计算配煤的干燥基灰分相同的原理,计算配煤的理论Vdaf时,也必须先把各单煤的配 比换算成干燥无灰基煤的配比后再进行加权计算。即干燥无灰基煤的配比等于含空气干燥水分煤的配比乘上100-Mad-Aad

配煤炼焦基础知识

配煤炼焦基础知识 第一章煤的基础知识 一、煤的形成 大约三十多亿年以前,地球上就已经有单细胞低等植物存在了。在整个地质年代中的某些时期内,出于地球的气候温暖、潮湿,而且有丰富的矿物养料,因此植物生长得持别高大和繁茂。这些落群生长的陆生植物,构成了成煤的物质基础。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的造山运动和地壳不断的变动,使有些落群生长的植物随着地壳下沉,后来慢慢地被水淹没,或者被山石覆盖。在多水缺氧的情况下,堆积在水中的植物残骸受一种“厌氧细菌”(不靠空气而靠夺取植物遗 体里的养份而生成的微生物)的作用,脱去不稳定的含氧物质(一般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形式除去),使残留物的氧和氢的含量减少,碳含量相对增高。与此同时,植物残骸还受到其他生物化学作用,产生大量的腐植酸及沥青类物质。这种既合有植物残骸未被分解的族组成部份(如根、茎、叶、树皮等),又含有腐植酸,而且碳含量比植物残骸高、水份比较大的物质称为泥炭。在泥炭形成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植物生此交替和地壳不断变动的情况。如果地壳垂直下沉的速度与泥炭堆积的速度差不多,泥炭层就会不断地变厚;如果地壳垂直下沉的速度比泥炭堆积的速度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泥炭层的上面就会被沙土覆盖而形成顶板,顶板越厚,泥炭受压力和地热的作用就越大。由于地热和压力的作用,使得泥炭中大分子缩合和构化程度提高,C/H原子比增大氢和氧含量减少,泥炭就变成了褐煤。褐煤如果继续不断地受到增高的温度和压力的作用,就会引起内部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进一步变化,褐煤就逐渐变成了烟煤或无烟煤了。 第一章煤的基础知识 二、煤的分类 ? 1、腐植煤 ?根据成煤的原始物质条件不同,自然界的煤可分为三大类,即腐植煤、残植煤和腐泥煤。腐植煤是由高等植物形成的,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蕴藏量最大,用途最广;残植煤是由高等植物中稳定组份(树皮、孢子、角质、树脂)富集而形成的;腐泥煤是由低等植物和少量浮游生物形成的(藻类、菌类、地衣等),分布范围小,煤层厚度不大。由于腐植煤分布范围广,且煤层厚度厚,是我国煤炭开采的主要对象,

炼焦配煤

1配煤的必要 配煤作为炼焦煤准备的工序之一。炼焦或碳化前煤料的一个重要准备过程。即为了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焦炭,把不同煤牌号的炼焦用煤按适当的比例配合起来。炼焦用煤品种较多,应用配煤技术,不仅能保证焦炭质量,还能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节约优质炼焦煤,扩大炼焦煤资源。配煤技术涉及煤的多项工艺性质、结焦特性和灰分、硫分、挥发分的配合性质和煤的成焦机理等。长期以来,配煤试验一直是选定配煤方案、验证焦炭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配煤技术程序 早期炼焦只用单种煤,随着焦化行业的发展,炼焦煤储量的明显不足,高炉用焦要求的提高,单种煤已不可能用来炼焦,走配煤之路已势在必行。如济源金马焦化配煤比:35%ZJM,35%JM,15%FM,15%SM,可练出供济钢用的一级冶金焦,同时加入了肥煤,增加了化产回收,成本在1000元/t,而只用主焦煤炼焦成本在1200元/t,同时降低了化产回收,配煤效益可见一斑。 2 配煤的选择及方法 各单种煤的结焦性 (1)褐煤 褐煤的变质程度高于泥煤而低于分类方案中的其它所有煤种。在分类方案中,它的可燃基挥发分大于40%,煤中含有多量水分,加热时它不能产生胶质体,因此没有粘结性,在现代炼焦炉中不结焦,我们不将它划分在炼焦煤范围内。在某些炼焦煤非常缺乏的国家,他们是通过复杂的工艺,利用褐煤制造型块炼成型焦,这已不属配煤炼焦的范畴,故不多述。 (2)长焰煤 长焰煤的变质程度比褐煤高,在分类中其可燃基挥发分大于37%,胶质层厚度小于5毫米,这种煤粘结性极弱,在现代炼焦炉中不能单独结成焦炭。在某些长焰煤多的地区,可以少量配用,但配入量稍多时,常会使焦炭强度和耐磨变坏,尤其是配煤中肥煤不够多时更为明显。所以长焰煤也不列入炼焦煤范围内。 (3) 气煤 气煤的变质程度较长焰煤高。在分类图中气煤是一大类,它包括可燃基挥发分在30%~37%、胶质层厚度大于9~25毫米以及可燃基挥发分大于37%、胶质层厚度大于5~25毫米两区域。前者属肥气煤,有一定的结焦性,其中二号肥气煤在现代焦炉中能单独炼焦,但质量较差,只能供中、小高

配煤基础知识

配煤炼焦技术 【摘要】系统介绍了近几十年来配煤炼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情况,也介绍了焦炭质量预测的几种方法,重点介绍了专家配煤系统,并探讨了当前配煤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配煤炼焦灰分硫分原理质量预测建议应用 配煤是炼焦煤准备的工序之一。炼焦或碳化前煤料的一个重要准备过程。即为了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焦炭,把不同煤牌号的炼焦用煤按适当的比例配合起来。 从前,炼焦只用单种焦煤,由于炼焦工业的发展,焦煤的储量开始感到不足。而且还存在着煤炼的焦饼收缩小,推焦困难;焦煤膨胀压力很大,容易胀坏炉体;焦煤挥发分少,炼焦化学产品产率小等缺点。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采用了多种煤的配煤炼焦。配煤炼焦扩大了炼焦煤资源,把不能单独炼成合格冶金焦的煤,经过几种煤配合可炼出优质焦炭,还可以降低煤料的膨胀压力,增加收缩,利于推焦,并可提高化学产品产率。配煤炼焦可以少用好焦煤,多用结焦性差的煤,使国家资源不但利用合理,而且还能获得优质产品。 炼焦用煤品种较多,应用配煤技术,不仅能保证焦炭质量,还能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节约优质炼焦煤,扩大炼焦煤资源。配煤技术涉及煤的多项工艺性质、结焦特性和灰分、硫分、挥发分的配合性质和煤的成焦机理等。长期以来,配煤试验一直是选定配煤方案、验证焦炭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配煤技术程序。配煤方法有配煤槽配煤和露天配煤厂配煤两种。 当前世界各国炼焦煤资源稀缺,高炉的大型化对焦炭质量及其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炼焦煤资源中强粘结性煤却越来越少,这一矛盾在我国尤为突出。考虑到经济效益及现实情况,国内外各焦化厂都在致力于配煤方案的研究。虽然方案千变万化,而配煤的原理却不外乎胶质层重叠原理、互换性原理、共炭化原理这三种。 一、配煤理论简介: 1 胶质层重叠原理 要求配合煤中各单种煤的胶质体的软化区间和温度间隔能较好地搭 接,这样可使配合煤在炼焦过程中,能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处于塑性状态,

配煤

浅析配煤炼焦技术 【摘要】系统介绍了近几十年来配煤炼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情况,也介绍了焦炭质量预测的几种方法,重点介绍了专家配煤系统,并探讨了当前配煤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配煤炼焦灰分硫分原理质量预测建议应用 配煤是炼焦煤准备的工序之一。炼焦或碳化前煤料的一个重要准备过程。即为了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焦炭,把不同煤牌号的炼焦用煤按适当的比例配合起来。 从前,炼焦只用单种焦煤,由于炼焦工业的发展,焦煤的储量开始感到不足。而且还存在着煤炼的焦饼收缩小,推焦困难;焦煤膨胀压力很大,容易胀坏炉体;焦煤挥发分少,炼焦化学产品产率小等缺点。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采用了多种煤的配煤炼焦。配煤炼焦扩大了炼焦煤资源,把不能单独炼成合格冶金焦的煤,经过几种煤配合可炼出优质焦炭,还可以降低煤料的膨胀压力,增加收缩,利于推焦,并可提高化学产品产率。配煤炼焦可以少用好焦煤,多用结焦性差的煤,使国家资源不但利用合理,而且还能获得优质产品。 炼焦用煤品种较多,应用配煤技术,不仅能保证焦炭质量,还能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节约优质炼焦煤,扩大炼焦煤资源。配煤技术涉及煤的多项工艺性质、结焦特性和灰分、硫分、挥发分的配合性质和煤的成焦机理等。长期以来,配煤试验一直是选定配煤方案、验证焦炭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配煤技术程序。配煤方法有配煤槽配煤和露天配煤厂配煤两种。 当前世界各国炼焦煤资源稀缺,高炉的大型化对焦炭质量及其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炼焦煤资源中强粘结性煤却越来越少,这一矛盾在我国尤为突出。考虑到经济效益及现实情况,国内外各焦化厂都在致力于配煤方案的研究。虽然方案千变万化,而配煤的原理却不外乎胶质层重叠原理、互换性原理、共炭化原理这三种。 一、配煤理论简介: 1 胶质层重叠原理 要求配合煤中各单种煤的胶质体的软化区间和温度间隔能较好地搭 接,这样可使配合煤在炼焦过程中,能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处于塑性状态,

配煤相关计算

配煤相关计算 在平仓时配煤是合理的,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合理配煤是科学可行的。配煤不是简单意义的掺和,而是在准确掌握煤的各项指标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各指标的合配调节。 1、配煤水分(Mad)的计算 系沿用常规的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即把各单煤的Mad值乘以相对应的配比,其乘积之和再除以各单煤的配比之和,即得配煤的Mad结果: 配煤Mad%=∑[(A、B、C……几种单煤的配比)×(A、B、C……各单煤的Mad结果)]÷∑(A、B、C……几种单煤的配比)。 上述公式的原理同样适用于计算配煤的Aad、Vad、St,ad等其他指标。 2、配煤干燥基灰分(Ad)的计算 由于配煤中各单种煤均以空气干燥基煤为基础的配比,因此在求算配煤的干基灰分时,必须先把各种单煤的配比折算成干燥煤的配比后才能用加权平均法求算其配煤的Ad结果。即干燥煤的配比等于含空气干燥水

分煤的配比乘(100-Mad)/100。所以,配煤的理论Ad值应按下式计算: 配煤Ad%=∑[(A、B、C……几种单煤的干燥基配比)×(A、B、C……各单煤的Ad)]÷∑(A、B、C……几种单煤的干燥基配比)。 3、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的计算 与计算配煤的干燥基灰分相同的原理,计算配煤的理论Vdaf时,也必须先把各单煤的配比换算成干燥无灰基煤的配比后再进行加权计算。即干燥无灰基煤的配比等于含空气干燥水分煤的配比乘上100-Mad-Aad100。所以,配煤的理论Vdaf值应按下式计算: 配煤Vdaf%=∑[(A、B、C、……几种单煤的干燥无灰基配比)×Vdaf(A、B、C、……几种单煤)]÷∑(A、B、C、……几种单煤的干燥无灰基配比) 4、收到基挥发分(Var)的计算 在计算配煤收到基挥发分时则必须先把各单煤的配比折算成含全水分煤的配比,然后再按常规的加权平均

配煤炼焦

3提高焦炭质量的技术办法 3.1、资源条件的制约 据统计,我国煤炭资源保有储量为10070亿吨,其中可开采储量为1891亿吨,但炼焦煤的储量占全国煤炭贮量的25.28%,主要炼焦煤种 (焦煤和肥煤) 的储量又在炼焦煤储量的40%以下。所以,仅靠提高主焦煤的配比来提高焦炭质量是不科学,也不经济的。现在我国焦炭生产能力已超过3亿吨。2006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炼焦企业共生产焦炭1.2897亿吨,同比增长13.63%。按这种发展态势估计,我国炼焦煤资源很快就会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所以,我们应依靠炼

焦科技进步,逐步减少主焦煤的配比,而又不影响焦炭质量,甚至有所提高,才能实现我国炼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建立合理的炼焦煤基地和优化配煤 焦灰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炼焦煤的性质。所以,合理选择炼焦煤基地是保障焦炭质量的首要措施。炼焦煤基地的理想条件是:煤质好(含碳高,灰分少,含硫低,可磨和可选性好,强粘接性好等)、性能稳定,供应量稳定,价格适中,争取运距短等。能够实现主焦煤、肥煤、气煤、瘦煤,1/3焦煤(或气肥煤)等煤种的优化配置。最终炼焦煤的挥发在25%~30%,胶质层厚度Y 值为14~18mm ,奥亚膨胀度b >20%,基氏流动度MF 为50~100ddpm ,在配合煤有足够的粘结性时还要配入软固温度区间较大的煤,煤岩相组分比例要适当(在平均最大反射率R max <1.3时,惰性组分为25%~32%;在平均最大反射率R max >1.3时,惰性组分为25%~30%),煤的灰分、硫分、磷含量、K 2O 和Na 2O 的含量均要符合要求。一般强粘接性煤配比在55%~60%。 3.3优化煤的粉碎工艺 炼焦用煤的粉碎和粒度组成对焦炭质量影响较大。不应当把各种煤先混合再去粉碎,要根据不同煤种(岩相组成的硬度差异),按不同粒度要求进行粉碎和筛分(可使用机械或风力)。对于硬度较高的气煤等煤种要细破碎,对于易粉碎的焦煤和肥煤可有较大的粒度。不同煤种,分组进行粉碎,提出不同粒度要求,这叫做选择粉碎煤工艺。这种工艺能够提高煤的结焦性和减少焦炭裂纹,进而提高焦炭质量。要通过试验,优化出本企业的最佳配气煤度的方案,来指导炼焦优化生产。我国炼焦配煤中难破碎的气煤配比较高,要重视对气煤的细粒度要求,是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我国已开发出不同煤种配煤后焦炭性能预测的软件。 3.4煤的调湿 煤的调湿是将煤在装炉之前除掉一部分水分,并要保证水分低,且稳定。一般控制水分在6%左右。脱湿有显著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同时可以提高焦炭质量。如煤的水分能稳定在6%左右,其焦炭产量可提高7.7%,装炉密度可提高4%—7%,转鼓指数D150提高0.8%—1.5%。煤脱湿可使用流化床技术,用焦炉烟道气与湿煤进行热交换;也可以使用干熄焦发电机抽出的蒸汽为热源,在回转式干燥机(多管)内间接热交换。 3.5配添加剂 在炼焦煤中适量配入粘结剂、抗裂剂等非煤添加剂,可以改善煤的结焦性能。配入粘结剂工艺适用于低流动性的弱粘结性的煤种,可以改善焦炭的机械强度和焦炭的反应性。抗裂剂使用工艺适用于高流动性的高挥发性煤种,可增大焦炭块度,提高强度、改善焦炭气孔结构,提高焦炭反应后强度。我国一些焦化厂用无烟煤(或焦粉)作为抗裂剂,其技术要求是寻找最佳粒度、配量、混匀方法等。这样可以扩大炼焦煤源或减缓半焦收缩,增大焦炭块度。 3.6煤的捣固 把煤捣固,使其密度提高到950—1150kg/m 3,可使焦炭M 40提高1%—6%,M 10降低2%—4%,反应后强度CSR ,提高1%—6%。在焦炭质量变化不大的条件下,煤捣固可以多配5%—20%弱粘结性的气肥煤、气煤,这样可少用主焦煤。 煤捣固的方法,一般是在焦炉外进行。将煤压块状(可方型、长型、球型等)。与散状煤料混合装入焦炉,可提高装炉煤料的密度。当配入30%~50%的型煤时,其煤的密度可达800kg/m3,可以显著改善焦炭质量,同时可以允许增加10%~15%的弱粘结性煤的用量。

动力配煤的工艺流程

动力配煤的工艺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动力配煤的工艺流程 动力配煤是煤的机械加工的一种简易实用方式,其生产工艺是将2种或2种以上不同性质的煤根据用户对媒质品质的技术要求,经过筛分、破碎、均匀掺混,使其成为一种新的品种,为实现这目的就需建设机械化的配煤生产线。在设计、建设动力配煤生产线时,必须要注意生产工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生产工艺各个工序环节上的设备能力要相互匹配,设备选型要经济、合理和适用,要根据配煤场的具体情况和建设资金的投入,确定工艺流程的机械化和电子化的程度。为此,在建设动力配煤场以前,要进行项目的技术性和经济性的可行性分析论证。 动力配煤生产线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原料煤的收卸、按品种堆放、分品种化验、计算和优化配比、配煤原料的取料输送、筛分、破碎、加添加剂、混合掺配、抽取检测、成品煤的存贮和外运等。 在实际生产中,根据配煤场地特点、配煤生产线的规模大小、机械化程度的高低、资金投入的多少等情况,生产工艺流程是不尽相同的。通常有两类生产工艺流程,一类是简单动力配煤生产工艺流程,另一类为现代化大型动力配煤生产工艺流程。 简单的机械化配煤生产线的工艺流程:用装载机将不同性质的单种原料煤装入不同的贮煤斗,通过圆盘给料机或箱式给煤机出煤闸门的调节,控制各单种原料煤出煤量的大小,不同的煤经滚筒筛或振动筛等筛分设备进行筛分和混配,筛下物成为动力配煤,筛上物经粉碎后掺入动力配煤中,然后作为成品贮存或外运。一般中小型配煤场常用这种简单的工艺流程。 该生产工艺流程比较简单,其配比计量是靠体积比来估算,混合掺配是靠煤在运输胶带的迭加,再经过滚筒筛的滚转搅拌来实现,虽然加工出来的配合煤质量不太稳定,但一般能满足工业锅炉正常燃烧的要求。

配煤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

配煤指标有哪些如何计 算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配煤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相应煤质分析仪器如何配备 编辑:admin浏览:526添加时间:2013-05-0410:20 炼焦配煤、洗煤厂配煤等这些配煤工艺中,具体要了解的配煤指标有哪些呢这些指标又该如何计算配煤的指标可以预算处焦炭的质量吗配煤环节所需的有哪些每一个煤炭指标都有着对应的煤质分析仪器。 一、配煤指标介绍,及相应煤质分析仪器推荐。 1.配合煤灰分 煤中灰份可以全部转至焦炭中,灰份的多少决定了焦炭质量的好坏。焦炭的灰份愈高,在高炉熔炼时所与要的溶剂量愈大,这样使得高炉利用系数减低。许多试验证明,灰份每增加1%,生铁将减产%,同时灰份中的大颗料与焦炭中的有机物质不能结合起来,使它们分开的表面便是裂纹的开始,这种裂纹是由于焦炭物质和矿物质粒子不同体积热膨胀系数和收缩系数而产生的,如矿物粒子很大,则裂纹变宽变长,因而体牢固的粘着,从而也会使焦炭的耐磨变坏。我国大焦炉焦炭的灰份除个别情况外,一般在13%左右或<13%。配合煤的挥发分可以按可加性计算。 推荐煤质分析仪器----+时温测控仪。 2.配合煤的硫分 配合煤中约有70-80%的硫份残留在焦炭中。硫份是高炉最有害的敌人,硫份每增加%,生铁减少%,同时它是生铁中硫的主要来源。当它转至生铁中时,生铁呈热脆性,在赤热煅烧下,质地不坚硬,用于机械加工时往往发生裂纹。因此含硫高的焦炭决不会冶炼出质量高的生铁,同时硫份还会加速铁的腐蚀,人们为了得到合格的焦炭,必须增加炉渣碱度以中和焦炭中的硫含量,因此在冶炼时必须多加石灰石,由于多加了石灰石同时也增加了焦炭的消耗量,高炉将大大减产,高炉要求硫份愈低愈好,我国大焦炉焦炭的硫份一般在%或小于%。硫份可以按可加性计算。 推荐煤质分析仪器---。 3.配合煤的挥发分 配合煤的挥发分是根据单种煤的挥发分来确定的,因为挥发分是可以按照可加性来计算的,一般焦煤挥发分在25%左右,挥发分过高说明煤料气煤较多,从而会引起冶金焦炭块度的下降,因此配合煤的挥发分一般配至32%以下可以得到块度较大的冶金焦炭。 推荐煤质分析仪器---马弗炉。 二、如何计算配煤指标、配煤比例 煤的硫分、灰分等配煤指标怎样提前知道所出的焦炭指标。 配合煤的灰分全部转入焦炭,公式:焦炭灰分=配煤灰分÷全焦率 配合煤的硫分约60%—70%转入焦炭,因配合煤的成焦率为70%—80%,故焦炭硫分约为配合煤的硫分80%—90%。 焦炭灰分=配煤灰分*,焦炭的灰分决定于配煤的灰分及挥发份,一般倍之间 焦炭硫分=配煤硫分*,焦炭的硫分一般是配煤硫分的倍,我们一般是,硫分的转化率与煤种有关,我厂最高时到,二级焦合格,最近煤种变化较大只能到的样子。 焦炭的灰分基本上是左右,和配合煤的挥发分、焦炭挥发分有关,可以计算出来 硫铁矿硫,有机硫,硫酸盐硫,在炼焦过程中迁移转化到煤气中的量是不相同的;硫铁矿硫最容易分解,其次是有机硫,最后是硫酸盐硫;具体要根据炼焦温度与时间而定。 三、配煤炼焦时怎样预测焦炭质量 对于常规指标硫:焦炭指标比入炉煤指标低,可以控制入炉煤指标预测焦炭硫份。灰:根据入炉煤灰分与煤焦比可以预测焦炭灰分。挥发分:一般焦炭挥发分在1到之间。无法用入炉煤挥发分获得。至于CSR可以通关做入炉煤岩相可以大致得出活惰比为到之间时,CSR在55%左右,相对应CRI在35%左右。M40、M25只能通过焦炭转鼓试验得到。 焦炭的灰分大约是入炉煤灰分的倍,硫分大约是入炉煤硫分的~倍,挥发分与配煤无关,只跟炼焦最终温度相关,焦炭强度与入炉煤的粘结指数,胶质层厚度和炼焦的方式有关。 四、关于配煤比

配煤公式

配煤相关计算单煤的配比之和,即得配煤的Mad结果: 配煤Mad%=∑[(A、B、C……几种单煤的配比)×(A、B、C……各单煤的Mad结果)]÷∑(A、B、C……几种单煤的配比)。上述公式的原理同样适用于计算配煤的A摘要:根据计算配煤煤质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必须处于相同基准下的原则,纠正了过去沿用的一些不正确的计算方法,提出了计算配煤工业分析、发热量、灰熔融性和灰成分的正确的计算公式, 从而使配煤煤质指标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更趋于一致。关键词:动力配煤;煤质指标; 计算方法 国内动力配煤是在20年前由物资系统首先开发实现产业化的,其中对配煤质量指标的计算是基于工业分析等煤质指标具有线性可加性的基础上实施的,煤炭系统自90年代开展动力配煤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运行后发现,并不是什么基准的煤质指标都可以按含分析水的各种单 煤的配比来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只有含分析水的一些指标(如Aad、Vad和Qgr,ad等)是符合线性可加性的原理,可按加权平均法对配煤质量指标进行计算。而配煤的干燥基指标(如Ad、Vd和Qgr,d等)特别是干燥无灰基指标(Vdaf)和灰成分%、灰熔融 性特征温度(DT、ST、HT、FT)则是不能用简单的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总的来说,在计算配煤的主要煤质指标时都必须根据其基 准的不同而分别考虑校正各种单煤配比(含分析水)中的水分

(Mt)、灰分(Ad)或水分加灰分(Mad+Aad)的影响。同时,在计算配煤的灰成分和灰熔融性特征温度时还必须考虑各单煤的灰分产率的影响。 1 配煤水分(Mad)的计算系沿用常规的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即把各单 煤的Mad值乘以相对应的配比,其乘积之和再除以各ad、Vad、St,ad等其他指标。现以某配煤场的甲、乙、丙3种单煤为配煤原料为例,主要煤质指标见表1。2 配煤干燥基灰分(Ad)的计算由于配煤中各单种煤均以空气干燥基煤为基础的配比,因此在求算配煤的干基灰分时,必须先把各种单煤的配比折算成干燥煤的配比后才能用加权平均法求算其配煤的Ad结果。即干燥煤的配比等于含空气干燥水分煤的配比乘100-Mad100。所以,配煤的理论Ad值应按下式计算: 配煤A d%=∑[(A、B、C……几种单煤的干燥基配比)×(A、B、C……各单煤的Ad)]÷∑(A、B、C……几种单煤的干燥基配比)。上述煤样的Ad应为: 3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的计算与计算配煤的干燥基灰分相同的原理,计算配煤的理论Vdaf时,也必须先把各单煤的配 比换算成干燥无灰基煤的配比后再进行加权计算。即干燥无灰基煤的配比等于含空气干燥水分煤的配比乘上100-Mad-Aad100。所以,配煤的理论Vdaf值应按下式计算: 配煤Vd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