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大纲(2013-10-24)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大纲(2013-10-24)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大纲(2013-10-24)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大纲(2013-10-24)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大纲

电气信息学院专业中心实验室

2012版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课实验报告书?

当进入大三以后,会面对很多专业课程的实验项目,如何让这些实验的报告体现出它应该有的“专业”性?

撇开具体的实验内容不谈,实验报告应该具有以下共同的特质:

1.报告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实验信息。

例如实验的工作条件描述、实验团队的分工构成描述、实验预期结果的描述等等,这些都在为成就一个专业工程师做着有益的铺垫。

2.实验数据的处理手段应体现专业性。

面对大量的数据计算和分析,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请即刻摒弃手绘坐标纸之类的落后方法处理数据,不要让报告失去应有的客观性和专业性。

3.实验结果不能如同陈列的僵尸躺在报告上,应该赋予它鲜活的血肉和生命力。

●测试结果(数据或波形图等)应附有明确的测试条件说明,应有足够的量纲标识;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比对是必要的,误差分析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不要务虚;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请拿出你的看法,如同一场电影看罢,总会有所评价一样,提炼和升华是学习

的终极;

●对现有实验方案的优劣应有所思考,可以试试提出优化方案或展望;

●数据结果可以不准确,方案可以不完美,但发自内心原生态的思考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和最最重要的,

它是一份报告的价值所在,也为老师所乐见。

4.一次实验是有限的,但对它的思考应该是无限的。

报告在具备基本要素的前提下,不要太拘泥于固定的模板格式,不要太局限于实验本身的范畴,如果报告上出现了由此而衍生的许许多多,例如扩展仿真实验、扩展的方案讨论、扩展的的器件或设备描述、扩展的应用案例、扩展的…,对于教授者和学业者,就是莫大的幸事。如果你是这样做的,就不用去重复做许多的实验,举一反三即可。

5.请强化报告的可读性,表现出你的热忱和投入。

写作考虑到读者的体验度了吗?要尽可能的提升条理性和可视性,不要提交一份只有自己才能读懂的报告,当你调用所有的资源和手段投入到这份报告之中时,或许能从中读出你的热情和心血,我们就该向你致敬了。

一句话概之,实验报告不仅仅是记录,更应该有思考和扩展……

实验一、单相半控桥整流电路实验

一、主要内容

1.实现控制触发脉冲与晶闸管同步;

2.观测单相半控桥在纯阻性负载时的移相控制特点,测量最大移相范围及输入-输出特性;

3.观测单相半控桥在阻-感性负载时的输出状态,制造失控现象并讨论解决方案。

二、方法和要领

1.实现同步:

◆从三相交流电源进端取线电压Uuw(约230v)到降压变压器(MCL-35),输出单相电压(约124v)作

为整流输入电压u2;

◆在(MCL-33)两组基于三相全控整流桥的晶闸管阵列(共12只)中,选定两只晶闸管,与整流二极

管阵列(共6只)中的两只二极管组成共阴极方式的半控整流桥,保证控制同步,并外接纯阻性负载。

思考:接通电源和控制信号后,如何判断移相控制是否同步?

2.半控桥纯阻性负载实验:

◆连续改变控制角α,测量并记录电路实际的最大移相范围,用数码相机记录α最小、最大和90o时的输

出电压u d波形(注意:负载电阻不宜过小,确保当输出电压较大时,Id 不超过0.6A);

思考:如何利用示波器测定移相控制角的大小?

◆在最大移相范围内,调节不同的控制量,测量控制角α、输入交流电压u2、控制信号u ct和整流输出

Ud的大小,要求不低于8组数据。

3.半控桥阻-感性负载(串联L=200mH)实验:

◆断开总电源,将负载电感串入负载回路;

◆连续改变控制角α,记录α最小、最大和90o时的输出电压u d波形,观察其特点(Id 不超过0.6A);

◆固定控制角α在较大值,调节负载电阻由最大逐步减小(分别达到电流断续、临界连续和连续0.5A三

种情况测量。注意Id ≤0.6A),记录电流id波形,观察负载阻抗角的变化对电流id波形的影响趋势;

思考:如何在负载回路获取负载电流的波形?

◆保持控制角α<90o,适当调整负载电阻,使Id≈0.6A,突然断掉两路晶闸管的脉冲信号(模拟将控制

角α快速推到180o),制造失控现象,记录失控前后的u d波形,并提出如何判断哪一只晶闸管失控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基本内容(实验项目名称、已知条件及实验完成目标)

2.实验条件描述(主要设备仪器的名称、型号、规格等;小组人员分工:主要操作人、辅助操作人、数据记录人和报告完成人)

3.实验过程描述(含每个步骤的实验方法、电路原理图、使用仪器名称型号、使用量程等);

4.实验数据处理(含原始数据记录单、计算结果及工程特性曲线,);

5.实验综合评估(对实验方案、结果进行可信度分析,提出可能的优化改进方案);

6.实验之后进行如下讨论:

◆阐述选择实验面板晶闸管序号构成半控桥的依据。

◆测绘电阻负载时u d = f (α)和u d = f (u ct)的实验特性曲线(注:由数据处理软件自动生成),其中将实

验u d = f (α)与理论推算u d = f (α)特性曲线比较(在同一坐标系内),若存在误差,分析成因。

◆分析阻-感性负载时,为什么电流波形与教材上的有差异?电路能否接纯感性负载(如果有较大的感抗

值)工作,为什么?

◆分析同样的阻感负载时,本电路与单相全控桥电路的输出电压u d特征差异,说明原因。

◆若以u d = f (u ct)的实验特性曲线作为该直流受控电源的静态数学模型建模依据——直流电压放大器,

试提出建模算法,并核定该模型的近似放大系数Ks≈?

实验二、三相全桥整流及有源逆变实验

一、主要内容

1.观测分析整流状态下(阻性负载、阻-感性负载)u d,u VT波形;

2.观测分析逆变状态下(阻-感性-反电动势负载)u d,u VT波形及逆变功率测量;

二、方法和要领

1.连接三相整流桥及逆变回路

◆由三相隔离变压器(MCL-32)二次绕组接至三相降压变压器(MCL-35),输出三相电源(线电压约110~130v)

作为三相变流桥的交流输入;

◆由三相隔离变压器(MCL-32)二次绕组接至由二极管组成的三相不可控全波整流桥,作为逆变时负载回路

的电动势源(大小恒定的电压源);

◆由双刀双置开关构成整流和逆变选择回路(严禁主回路带电时切换此开关);

◆约定整流、逆变临界控制点为Uct = 0,当Uct﹥0时,处于整流移相控制;Uct﹤0时处于逆变移相控制:

2.整流工作

◆阻性负载测试:双置开关选择整流回路,负载电阻设定为最大(约450Ω),加正给定电压。

1)观测并记录整流状态下α≈0O,60O,90O时u d、u VT波形(注意限制Id≤0.8A);

2)α≈0O时封锁任1只晶闸管的脉冲信号,记录u d的波形及大小值;

3)α≈0O时封锁任2只晶闸管的脉冲信号,记录u d的波形及大小值;(一次:共阴极组2只;一次:阴极阳

极组各1只)

◆阻-感(300Ω+ 700mH )负载测试:双置开关选择整流回路,观测并记录α=30O,90O时u d、u VT波形(注

意限制Id≤0.8A);α= 0O时任意封锁1只和2只晶闸管的脉冲信号,记录u d的波形及大小值。

3.逆变工作

断掉主回路电源,将负载回路切换到逆变条件,注意逆变电动势源的直流极性。

◆选负给定信号,保持负载为(450Ω+700mH),再合上电源,观测逆变状态下β=60O,90O时u d,u VT波形;

◆在恒定负载情况下(电阻450Ω,电感700mH,直流反电动势E基本恒定),在最大逆变移相范围内,测定

电网实际吸收直流功率Pk = f (Ud)的函数曲线(不低于8组数据点)。已知,三相全控桥电源回路输出端等效内阻Rn=26Ω。

思考:如何近似估算电网吸收的电功率?

三、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项目名称

2.实验基本内容(已知条件及实验要求)

3.实验条件描述(主要设备仪器的名称、型号、规格等;小组人员分工:主要操作人、辅助操作人、数据记

录人和报告完成人)

4.实验过程描述(含每个步骤的实验方法、电路原理图、使用仪器名称型号、使用量程等);

5.实验数据处理(含原始数据清单、计算结果、特性曲线等);

6.误差分析(对实验方案、结果进行可信度分析,提出可能的优化改进方案);

7.实验之后进行如下讨论:

◆分析比较整流工作时,阻性负载和阻感负载再缺相(丢失一路触发信号)故障下,Ud瞬时波形的差异性?

◆整流状态下阻-感负载时,α=90O时ud的瞬时波形一定有正负半波对称吗,为什么?

◆说明逆变状态下,逆变电源的负载波形是电路上哪两端的波形?为什么逆变输出电压Ud越高,负载电流Id

越小?

◆做出Pk = f (Ud)特性曲线,并对其变化趋势作定性分析。

实验三半桥型开关稳压电源的性能研究

一、

主要内容

1. 熟悉PWM 专用芯片SG3525的基本功能和应用特色,测试其典型功能端波形; 2. 测试和分析半桥型开关电源在开环和闭环两种模式下的输出性能

二、

主要实验内容和技术要领

i. PWM 控制芯片SG3525的测试

1) 连接:将开关S 1打向“半桥电源”,屏蔽误差调节器反馈输入端。

2) 测试:用示波器分别观察锯齿波振荡器和A (或B )路PWM 信号的波形,并记录波形的频率和幅值,调节“脉冲宽度调节”电位器,记录其占空比可调范围(最大、最小占空比)。

3) 连接:断开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电源,将光电藕输出信号端与半桥电路中的Power-MOSFET 管正确相连。 4)

测试:接通控制电路电源开关“S 2”,观察Power-MOSFET 管VT 1的栅极G 和源极S 间的电压波形,记录

波形周期宽度T 、幅值U GS 及上升t r 、下降时间t f 。 ii. 构成开环电压系统向负载供电

1) 连接:断开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电源,将“主电源1”将直流电压输出至半桥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半桥输出负载R1+R2(负载电阻为33Ω)。

2) 测试:调节“脉冲宽度调节”电位器,记录不同占空比(不低于8组数据)时输出电源电压u o 大小;

iii. 构成闭环电源系统,测试稳压性能

1)

连接:开放误差调节器反馈输入端,从“半桥型开关稳压电源”输出端“13”取电压反馈信号连至SG3525

的反馈输入“2”端,并将“半桥型稳压电源”的“9”端和“PWM 波形发生”的地端相连(共地):

2)

测试:半桥输出回路“9”,“11”端连通(负载电阻为3Ω),调节PWM 占空比使电源输出端电压u 0为

5V ;然后断开“9”,“11”端连线,连接“9”,“12”端(负载电阻改变至33Ω),测量输出电压u 0的值,计算负载强度变化十倍时的电压调整率(抗负载变化的电压稳定能力):

%10050

0?-U V

U 断开输出端“13”电压反馈信号,重新屏蔽误差调节器反馈输入端,回复到开环状态,重复上述3Ω和33Ω不同负载时“5V ”输出电压的电压调整率。与闭环系统的结果进行比较。

三、

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项目名称

2. 实验基本内容(已知条件及实验要求)

3. 实验条件描述(主要设备仪器的名称、型号、规格等;小组人员分工:主要操作人、辅助操作人、数据记

录人和报告完成人)

4. 实验过程描述(含每个步骤的实验方法、电路原理图、使用仪器名称型号、使用量程等); 5. 实验数据处理(含原始数据清单、计算结果及工程特性曲线,注:利用数据处理软件自动生成); 6. 误差分析(分析方案、方法、仪器、操作等可能带入的必然、偶然误差因素);

7.实验之后:

●根据实验数据,生成开环时Uo=f (σ%)的函数曲线(负载为R1+R2,不少于8组数据点)

●为什么在2、3步要分别将“PWM波形发生”的“3”,“4”两点短接或断开?分析闭环后的稳压控制

是如何实现的。

●在系统开环工作状态下,当PWM占空比σ% < 25%时,记录变压器原边电压波形和VT1的驱动信号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 SCR、GTO、MOSFET、GTR、IGBT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特性。 (2)掌握各器件对触发信号的要求。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序 型号备注 号 1DJK01 电源控制屏该控制屏包含“三相电源输出”等几个模块。2DJK06 给定及实验器件该挂件包含“二极管”等几个模块。 3DJK07 新器件特性实验 DJK09 单相调压与可调负 4 载 5万用表自备 将电力电子器件(包括SCR、GTO、MOSFET、GTR、IGBT五种)和负载电阻R 串联后接至直流电源的两端,由DJK06上的给定为新器件提供触发电压信号,给定电压从零开始调节,直至器件触发导通,从而可测得在上述过程中器件的V/A特性;图中的电阻R用DJK09 上的可调电阻负载,将两个90Ω的电阻接成串联形式,最大可通过电流为1.3A;直流电压和电流表可从DJK01电源控制屏上获得,五种电力电子器件均在DJK07挂箱上;直流电源从电源控制屏的输出接DJK09上的单相调压器,然后调压器输出接DJK09上整流及滤波电路,从而得到一个输出可以由调压器调节的直流电压源。 实验线路的具体接线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内容 (1)晶闸管(SCR)特性实验。

(3)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特性实验。

(5)绝缘双极性晶体管(IGBT)特性实验。 五、实验方法 (1)按图3-26接线,首先将晶闸管(SCR)接入主电路,在实验开始时,将DJK06上的给定电位器RP1沿逆时针旋到底,S1拨到“正给定”侧,S2拨到“给定”侧,单相调压器逆时针调到底,DJK09上的可调电阻调到阻值为最大的位置;打开DJK06的电源开关,按下控制屏上的“启动”按钮,然后缓慢调节调压器,同时监视电压表的读数,当直流电压升到40V时,停止调节单相调压器(在以后的其他实验中,均不用调节);调节给定电位器RP1,逐步增加给定电压,监视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当电压表指示接近零(表示管子完全导通),停止调节,记录给定电压U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及示波器使用 班级学号姓名 同组人员 实验任务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3.详细学习万用表及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NMCL—33组件 3.NMCL—05E组件 4.MEL—03A组件 5.双踪示波器(自备) 6.万用表(自备) 7. 电脑、投影仪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将NMCL—05E面板左上角的同步电压输入接SMCL-02的U、V输出端,触发电路选择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如图1所示。 图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图 四.注意事项 双踪示波器有两个探头,可以同时测量两个信号,但这两个探头的地线都与示波器的外

壳相连接,所以两个探头的地线不能同时接在某一电路的不同两点上,否则将使这两点通过示波器发生电气短路。为此,在实验中可将其中一根探头的地线取下或外包以绝缘,只使用其中一根地线。当需要同时观察两个信号时,必须在电路上找到这两个被测信号的公共点,将探头的地线接上,两个探头各接至信号处,即能在示波器上同时观察到两个信号,而不致发生意外。 五.实验内容 1.实验预习 (1)画出晶闸管的电气符号图并标明各个端子的名称。 (2)简述晶闸管导通的条件。 (3)示波器在使用两个探针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 晶闸管特性测试 请用万用表测试晶闸管各管脚之间的阻值,填写至下表。 + A K G - A K G 3.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调试及各点波形的观察 按照实验接线图正确接线,但由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连至晶闸管VT1的脉冲U GK不接(将NMCL—05E面板中G、K接线端悬空),而将触发电路“2”端与脉冲输出“K”端相连,以便观察脉冲的移相范围。 合上主电源,即按下主控制屏绿色“闭合”开关按钮。这时候NMCL—05E内部的同步变压器原边接有220V,副边输出分别为60V(单结晶触发电路)、30V(正弦波触发电路)、7V(锯齿波触发电路),通过直键开关选择。 合上NMCL—05E面板的右下角船形开关,用示波器观察触发电路单相半波整流输出(“1”),梯形电压(“3”),梯形电压(“4”),电容充放电电压(“5”)及单结晶体管输出电压(“6”)和脉冲输出(“G”、“K”)等波形,并绘制在下图相应位置。

西北工业大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实验2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二次实验报告 一、题目代码以及波形分析 1. 设计一款可综合的2选1多路选择器 ①编写模块源码 module multiplexer(x1,x2,s,f); input x1,x2,s; output f; assign f=(~s&x1)|(s&x2); endmodule ②测试模块 `timescale 1ns/1ps module tb_multiplexer; reg x1_test; reg x2_test; reg s_test; wire f_test; initial s_test=0;

always #80 s_test=~s_test; initial begin x1_test=0; x2_test=0; #20 x1_test=1; x2_test=0; #20 x1_test=0; x2_test=1; #20 x1_test=1; x2_test=1; #20 x1_test=0; x2_test=0;

#20 x1_test=1; x2_test=0; #20 x1_test=0; x2_test=1; #20 x1_test=1; x2_test=1; end multiplexer UUT_multiplexer(.x1(x1_test),.x2(x2_test),.s(s_test),.f(f_test)); endmodule ③仿真后的波形截图

④对波形的分析 本例目的是令s为控制信号,实现二选一多路选择器。分析波形图可以知道,s为0时,f 输出x1信号;s为1时,f输出x2信号。所以实现了目标功能。 2. 设计一款可综合的2-4译码器 ①编写模块源码 module dec2to4(W,En,Y); input [1:0]W; input En; output reg [0:3]Y; always@(W,En) case({En,W}) 3'b100:Y=4'b1000; 3'b101:Y=4'b0100; 3'b110:Y=4'b0010;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如图1-11所示。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1-3节和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预习要求 (1)阅读本教材1-3节及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 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六、思考题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 (3)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要大? 七、实验方法 (1)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并比较“3”点电压U3和“6”点电压U6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最新版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第一章概述 一、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内容与基本实验方法 电力电子技术是20世纪后半叶诞生和发展的一门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交通运输、电力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系统、能源系统及家电、科研领域。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既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因此实验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的主要内容为: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研究,重点是开关特性的研究;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研究,包括: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AC/DC 变换)、SPWM逆变电路(DC/AC变换)、直流斩波电路(DC/DC变换)、单相交流调压电路(AC/AC变换)四大类基本变流电路。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借助于现代化的测试仪器与仪表,使学生在实验的同时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以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 波形测试方法是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中基本的、常用的实验方法,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关特性依据波形测试而确定器件的工作状态及相应的参数;电力电子变换电路依据波形测试来分析电路中各种物理量的关系,确定电路的工作状态,判断各个器件的正常与否。因此,掌握不同器件、不同电路的波形测试方法,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电力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工程实践的方法。

本讲义参考理论课的内容顺序编排而成,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循序渐进,旨在加强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实现方法的掌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应用能力。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提出批评与改进意见。 二、实验挂箱介绍与使用方法 (一)MCL—07挂箱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及驱动电路 MCL—07挂箱由GTR驱动电路、MOSFET驱动电路、IGBT驱动电路、PWM 发生器、主电路等部分组成。 1、GTR驱动电路:内含光电耦合器、比较器、贝克箝位电路、GTR功率器件、串并联缓冲电路、保护电路等。可对光耦特性(延迟时间、上升时间、下降时间),贝克电路对GTR导通关断特性的影响,不同的串、并联电路对GTR开关特性的影响以及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2、MOSFET驱动电路:内含高速光耦、比较器、推挽电路、MOSFET功率器件等。可以对高速光耦、推挽驱动电路、MOSFET的开启电压、导通电阻R ON、跨导g m、反相输出特性、转移特性、开关特性进行研究。 3、IGBT电路驱动:采用富士IGBT专用驱动芯片EXB841,线路典型,外扩保护电路。可对EXB841的驱动电路各点波形以及IGBT的开关特性进行研究。 本挂箱的特点: (1)线路典型,有助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力求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自关断器件的特性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实验报告 学院: 学号: 姓名: 专业: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2016年12月

Figure 5.51n位移位寄存器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编写testbench 验证Figure 5.51源代码功能,实现n位移位寄存器。 了解并熟悉移位寄存器的工作原理功能; 熟悉n位移位寄存器的逻辑功能。 所需功能:实现所需功能需要R,Clock,L,w,Q,5个变量,其中参数n 设为缺省值16,以定义触发器的个数。 当时钟信号Clock从0变为1时刻,正边沿触发器做出响应: 当L=0时,对输出结果Q进行向右移位,将w的值赋给Q的 最高位,实现移位; 当L=1时,将输入R的值寄存在Q中; 所需EDA工具及要求: Modelsim: 1、在Modelsim中建立工程,编写Figure 5.51模块的源码; 2、编写Figure 5.51的测试模块源码,对Figure 5.51进行仿真、测 试,观察仿真波形图并进行分析等; Synplify Pro: 1、使用Synplify Pro对Figure 5.51进行综合,得到RTL View、 Technology View、综合报表等,进行观察、分析等;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在Modelsim中建立工程,编写Figure 5.51模块的源码; 本题实现的是一个n位移位寄存器,触发器对时钟信号Clock敏感,为正边沿敏感型。L实现对Q的控制,若L=1,则将R寄存到Q中;若L=0,则对Q向右移位。 如下图是一个4位移位寄存器 图表说明了该四位移位寄存器的移位过程

module shiftn (R, L, w, Clock, Q); parameter n = 16; input [n-1:0] R; input L, w, Clock; output reg [n-1:0] Q; integer k; always @(posedge Clock) if (L) Q <= R; else begin for (k = 0; k < n-1; k = k+1) Q[k] <= Q[k+1]; Q[n-1] <= w; end endmodule 这是可用于表示任意位宽的移位寄存器的代码,其中参数n设为缺省值16,以定义触发器的个数。R和Q的位宽用n定义,描述移位操作的else 分支语句用for循环语句实现,可适用于由任意多个触发器组成的移位操作。 2、编写Figure 5.51的测试模块源码,对Figure 5.51进行仿真、测试,观察仿真波形图并进行分析等; `timescale 1ns/1ns module shiftn_tb;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2017)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1504269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学分:4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方法及实验技能;熟悉各种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及技术经济指标。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熟悉和掌握晶闸管、电力MOSFET、IGBT等典型电力电子器件的结构、原理、特性和使用方法; 2.熟悉和掌握各种基本的整流电路、直流斩波电路、交流电力变换电路和逆变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控制方法; 3.掌握PWM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特性,了解软开关技术的基本原理; 4.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动向; 5.掌握基本电力电子装置的实验和调试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供配电技术》、《电力拖动》等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分为4学分,建议开设56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电力电子技术》(第5版),王兆安、刘进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书: 1.《电力电子技术习题集》,李先允,陈刚,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电力电子技术》,黄家善,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电力电子技术》,高文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构建学生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因此,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进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工程观点,着重于基本概念的熟悉、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系统应用案例的分析设计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具体包括:启发式教学法、讨论研究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实物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典型知识的实践应用,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闭卷考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笔试,闭卷)。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学科地位、基本内容;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了解本教材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1.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学科地位、基本内容和发展历史; 2.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 DC-DC 变换电路的性能研究 一、实验目的 熟悉Matlab 的仿真实验环境,熟悉Buck 电路、Boost 电路、Cuk 电路及单端反激变换(Flyback )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这几种种基本DC-DC 变换电路的工作状态及波形情况,初步了解闭环控制技术在电力电子变换电路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1.Buck 变换电路的建模,波形观察及相关电压测试 2.Boost 变换电路的建模,波形观察及相关电压测试; 3.Cuk 电路的建模,波形观察及电压测试; 4.单端反激变换(Flyback )电路的建模,波形观察及电压测试,简单闭环控制原理研究。 (一)Buck 变换电路实验 (1)电感电容的计算过程: V V 500=,电流连续时,D=0.4; 临界负载电流为I= 20 50 =2.5A ; 保证电感电流连续:)1(20D I f V L s -?= =5 .210002024.0-150????) (=0.375mH 纹波电压 0.2%= s s f LCf D V ?8-10) (,在由电感值0.375mH ,算出C=31.25uF 。 (2)仿真模型如下: 在20KHz 工作频率下的波形如下:

示波器显示的六个波形依次为:MOSFET的门极电压、流过电阻两端的电流、电感电流、输出电压、MOSFET电流及续流二极管电流的波形。 在50KHz工作频率下的波形如下: 示波器显示的六个波形一次为:MOSFET的门极电压、流过电阻两端的电流、电感电流、输出电压、MOSFET电流及续流二极管电流的波形; 建立仿真模型如下:

(3)输出电压的平均值显示在仿真图上,分别为49.85,49.33; (4)提高开关频率,临界负载电流变小,电感电流更容易连续,输出电压的脉动减小,使得输出波形应更稳定。 (二)Boost 变换电路实验 (1)电感电容的计算过程: 升压比M= S V V 0=D -11,0V =15V,S V =6V,解得D=60%; 纹波电压0.2%=s c f f D ? ,c f RC 1=,s f =40KHz,求得L=12uH,C=750uf 。 建立仿真模型如下:

电力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指导书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合肥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一电力电子器件 仿真过程: 进入MATLAB环境,点击工具栏中的Simulink选项。进入所需的仿真环境,如图所示。点击File/New/Model新建一个仿真平台。点击左边的器件分类,找到Simulink和SimPowerSystems,分别在他们的下拉选项中找到所需的器件,用鼠标左键点击所需的元件不放,然后直接拉到Model平台中。 图 实验一的具体过程: 第一步:打开仿真环境新建一个仿真平台,根据表中的路径找到我们所需的器件跟连接器。

提取出来的器件模型如图所示: 图 第二步,元件的复制跟粘贴。有时候相同的模块在仿真中需要多次用到,这时按照常规的方法可以进行复制跟粘贴,可以用一个虚线框复制整个仿真模型。还有一个常用方便的方法是在选中模块的同时按下Ctrl键拖拉鼠标,选中的模块上会出现一个小“+”好,继续按住鼠标和Ctrl键不动,移动鼠标就可以将模块拖拉到模型的其他地方复制出一个相同的模块,同时该模块名后会自动加“1”,因为在同一仿真模型中,不允许出现两个名字相同的模块。 第三步,把元件的位置调整好,准备进行连接线,具体做法是移动鼠标到一个器件的连接点上,会出现一个“十字”形的光标,按住鼠标左键不放,一直到你所要连接另一个器件的连接点上,放开左键,这样线就连好了,如果想要连接分支线,可以要在需要分支的地方按住Ctrl键,然后按住鼠标左键就可以拉出一根分支线了。 在连接示波器时会发现示波器只有一个接线端子,这时可以参照下面示波器的参数调整的方法进行增加端子。在调整元件位置的时候,有时你会遇到有些元件需要改变方向才更方便于连接线,这时可以选中要改变方向的模块,使用Format菜单下的Flip block 和Rotate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与分析 1.实验目的 (1)学会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 (2)利用逻辑转换仪对组合逻辑电路进行分析与设计。 2.实验原理 组合逻辑电路是一种重要的数字逻辑电路:特点是任何时刻的输出仅仅取决于同一时刻输入信号的取值组合。根据电路确定功能,是分析组合逻辑电路的过程,一般按图1-1所示步骤进行分析。 图1-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步骤 根据要求求解电路,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过程,一般按图1-2所示步骤进 行设计。 图1-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 3.实验电路及步骤 (1)利用逻辑转换仪对已知逻辑电路进行分析。 a.按图1-3所示连接电路。 b.在逻辑转换仪面板上单击由逻辑电路转换为真值表的按钮和由真值表导出 简化表达式后,得到如图1-4所示结果。观察真值表,我们发现:当四个输入变量A,B,C,D中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0,而当四个输入变量A,B,C,D 中1的个数为偶数时,输出为1。因此这是一个四位输入信号的奇偶校验电路。

(2)根据要求利用逻辑转换仪进行逻辑电路的设计。 a.问题提出:有一火灾报警系统,设有烟感、温感和紫外线三种类型不同的火 灾探测器。为了防止误报警,只有当其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探测器发出火灾探测信号时,报警系统才产生报警控制信号,试设计报警控制信号的电路。 b.在逻辑转换仪面板上根据下列分析出真值表如图1-5所示:由于探测器发出 的火灾探测信号也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高电平(1),表示有火灾报警;一种是低电平(0),表示正常无火灾报警。因此,令A、B、C分别表示烟感、温感、紫外线三种探测器的探测输出信号,为报警控制电路的输入、令F 为报警控制电路的输出。 图1-4 经分析得到的真值表和表达式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120480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 学分:3 周学时 2.5-1.0 面向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电气类专业学生 预修课程要求: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一、课程介绍(100-150字) (一)中文简介 《电力电子技术》内容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驱动及保护电路、交流-直流(AC-DC)变换电路、直流-直流(DC-DC)交换电路、直流-交流(DC-AC)变换电路、交流-交流(AC-AC)变换电路、软开关技术等。教学上除考虑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外,还特别注意在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掌握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电路结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为今后从事相关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英文简介 The course introduces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drive and snubber circuits, AC-DC Converters (Rectifiers), DC-DC Converters (Choppers), DC-AC Converters (Inverters ), AC-AC Converters (AC Controllers and Frequency Converters ), soft-switching techniques. Both theoretics and applications of power electronic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in this course. The circuit configurations, fundamental theory, control and design methods of power electronic apparatus can be mastered , an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can be acquired through studying this course.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电力电子技术横跨“电力”、“电子”与“控制”三个领域,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础之一,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国防、交通等各个领域,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电力电子技术Ⅰ》是电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可测量结果 本课程通过对功率半导体器件、驱动及保护电路、交流-直流(AC-DC)变换电路、直流-直流(DC-DC)交换电路、直流-交流(DC-AC)变换电路、交流-交流(AC-AC)变换电路、软开关技术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各类电能变换的基本原理,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电路结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使学生具有初步设计、调试、分析电力电子变流装置的能力。 三、课程要求 (一)授课方式与要求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1

河南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电子实验实训室(2011.9编制) 目录 实验报告一晶闸管的控制特性及作为开关的应用 (1) 实验报告二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3) 实验报告三晶闸管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的调试与分析(电阻负载) (6) 实验报告四晶闸管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的研究(感性、反电势负载) (8) 实验报告五直流-直流集成电压变换电路的应用与调试 (10)

实验报告一晶闸管的控制特性及作为开关的应用 一、实训目的 1.掌握晶闸管半控型的控制特点。 2.学会晶闸管作为固体开关在路灯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二、晶闸管工作原理和实训电路 1.晶闸管工作原理 晶闸管的控制特性是:在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加上一个正向电压(阳极为高电位);在门极与阴极之间再加上一定的电压(称为触发电压),通以一定的电流(称为门极触发电流,这通常由触发电路发给一个触发脉冲来实现),则阳极与阴极间在电压的作用下便会导通。当晶闸管导通后,即使触发脉冲消失,晶闸管仍将继续导通而不会自行关断,只能靠加在阳极和阴极间的电压接近于零,通过的电流小到一定的数值(称为维持电流)以下,晶闸管才会关断,因此晶闸管是一种半控型电力电子元件。 2.晶闸管控制特性测试的实训电路 图1.1晶闸管控制特性测试电路 3.晶闸管作为固体开关在路灯自动控制电路中的应用电路 图1.2路灯自动控制电路 三、实训设备(略,看实验指导书)

四、实训内容与实训步骤(略,看实验指导书) 五、实训报告要求 1.根据对图1.1所示电路测试的结果,写出晶闸管的控制特点。记录BT151晶闸管导通所需的触发电压U G、触发电流I G及导通时的管压降U AK。 2.简述路灯自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景德镇陶瓷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电子技术 实验指导书 专业:自动化 实验室:A1栋408 二零一五年六月制 实验一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及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 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3.对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及电阻电感负载时工作情况作全面分析。 4.了解续流二极管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 2.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 3.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特性的测定。 4.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续流二极管作用的观察。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将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输出端“G”“K”端接至晶闸管VT1的门阴极,即可构成如图4-1所示的实验线路。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8组件(适合MCL—Ⅱ)或MCL—31组件(适合MCL—Ⅲ) 3.MCL—33(A)组件或MCL—53组件(适合MCL—Ⅱ、Ⅲ、Ⅴ)4.MCL—05组件或MCL—05A组件 5.MEL—03三相可调电阻器或自配滑线变阻器 6.二踪示波器 7.万用表 五.注意事项 1.双踪示波器有两个探头,可以同时测量两个信号,但这两个探头的地线都与示波器的外壳相连接,所以两个探头的地线不能同时接在某一电路的不同两点上,否则将使这两点通过示波器发生电气短路。为此,在实验中可将其中一根探头的地线取下或外包以绝缘,只使用其中一根地线。当需要同时观察两个信号时,必须在电路上找到这两个被测信号的公共点,将探头的地线接上,两个探头各接至信号处,即能在示波器上同时观察到两个信号,而不致发生意外。 2.为保护整流元件不受损坏,需注意实验步骤: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学时:51 学分:3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教学目的和任务:掌握各种主要的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特性及参数;熟悉AC/DC变换技术及DC/AC变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变换方法;对AC/AC变换技术、电力电子装置作一般了解;能阅读常见的电力电子电路及设计简单电力电子电路。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新型电力电子器件; (2)理解可关断晶闸管;升降压变换电路;直流变换的PWM控制技术;电流型逆变电路;有源逆变电路;AC/AC变换电路;电力电子装置; (3)掌握电力二极管;晶闸管;电力晶体管;电力场效应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与保护;DC/DC变换技术;DC/AC变换技术;整流电路;软开关技术。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概述 1.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2.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 说明: 本章为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一般介绍。 (二)电力电子器件 1.电力电子器件概述 电力电子器件基本模型与特性电力电子器件的种类 2.电力二极管 电力二极管及其工作原理电力二极管的特性参数 3.晶闸管 晶闸管及其工作原理晶闸管的特性参数晶闸管的派生器件 4.可关断晶闸管 可关断晶闸管及其工作原理可关断晶闸管的特性参数 5.电力晶体管

电力晶体管及其工作原理电力晶体管的特性参数 6.电力场效应管 电力场效应管及其工作原理电力场效应管的特性参数 7.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工作原理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特性参数 8.其它新型电力电子器件 静电感应晶体管静电感应晶闸管MOS控制晶闸管集成门换流晶闸管功率模块与功率集成电路 9.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与保护 驱动电路保护电路缓冲电路散热系统 说明: 本章的重点是电力二极管、晶闸管、电力晶体管、电力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和使用方法。难点是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与保护。 (三)DC/DC变换技术 1.直流变换电路工作原理 2.降压变换电路 3.升压变换电路 4.升降压变换电路 5.Cuk电路 6.带隔离变压器的直流变换器 反激式变换器正激式变换器半桥变换器全桥变换器 7.直流变换的PWM控制技术 直流PWM控制的基本原理直流变换的PWM控制技术 说明: 本章的重点是直流变换电路工作原理,降压变换电路,升压变换电路,带隔离变压器的直流变换器。难点是流变换的PWM控制技术。 (四)DC/AC变换技术 1.逆变器的性能指标与分类 逆变器的性能指标逆变器的分类 2.电力器件的换流方式与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控制实验指导书 第一章

第三章电力电子技术实验 本章节介绍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的实验内容,其中包括单相、三相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直流斩波电路原理,单相、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单相并联逆变电路,晶闸管(SCR)、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功率三极管(GTR)、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等新器件的特性及驱动与保护电路实验。 实验一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已在1-3节中作过介绍。 四、实验内容 (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 (2)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电压波形的观察。 五、预习要求 阅读本教材1-3节及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单结晶体管的内容,弄清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六、思考题 (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振荡频率与电路中C1的数值有什么关系? (2)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能否达到180°? 七、实验方法 (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观测 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经半波整流后“1”点的波形,经稳压管削波得到“2”点的波形,调节移相电位器RP1,观察“4”点锯齿波的周期变化及“5”点的触发脉冲波形;最后观测输出的“G、K”触发电压波形,其能否在30°~170°范围内移相? (2)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记录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 验报告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实验三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CL-18, MCL-33组件。 2.熟悉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接线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1.MCL-18的调试 2.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3.观察整流状态下,模拟电路故障现象时的波形。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实验线路如图3-12所示。主电路由三相全控整流电路组成。触发电路为数字集成电路,可输出经高频调制后的双窄脉冲链。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的有关教材。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MCL—Ⅱ型电机控制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8组件 3.MCL-33组件 4.MEL-03可调电阻器(900) 6.二踪示波器 7.万用表 五.实验方法 1.按图3-12接线,未上主电源之前,检查晶闸管的脉冲是否正常。 (1)打开MCL-18电源开关,给定电压有电压显示。

(2)用示波器观察MCL-33的双脉冲观察孔,应有间隔均匀,相互间隔60o 的幅度相同的双脉冲。 (3)用示波器观察每只晶闸管的控制极、阴极,应有幅度为1V —2V 的脉冲。注:将面板上的Ublf 接地(当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使用I 组桥晶闸管VT1~VT6时),将I 组桥式触发脉冲的六个琴键开关均拨到“接通”, 琴键开关不按下为导通。 (4)将给定输出Ug 接至MCL-33面板的Uct 端,在Uct=0时,调节偏移电压Ub ,使=90o 。(注:把示波器探头接到三相桥式整流输出端即U d 波形, 探头地线接到晶闸管阳极。) 2.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1) 电阻性负载 按图接线,将Rd 调至最大450 (900并联)。 三相调压器逆时针调到底,合上主电源,调节主控制屏输出电压U uv 、U vw 、U wu ,从0V 调至70V(指相电压)。调节Uct ,使 在30o ~90o 范围内变化,用示波器观察记录=30O 、60O 、90O 时,整流电压u d =f (t ),晶闸管两端电压u VT =f (t )的波形,并记录相应的Ud 和交流输入电压U 2 数值。 30° 60° 90° 3.电感性负载 按图线路,将电感线圈(700mH)串入负载,Rd 调至最大(450)。 调节Uct ,使 在30o ~90o 范围内变化,用示波器观察记录=30 O 、60O 、90O 时,整流电压u d =f (t ),晶闸管两端电压u VT =f (t )的波形,并记录相应的Ud 和交流输入电压U 2 数值。 30° 60° 90°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郑州轻工业学院 电气工程实验中心 2006年3月

目录 BZT—Ⅲ B型变流、交直流调速实验装置简介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2) 实验一单相半控桥可控整流电路的研究 (5) 实验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研究 (8) 实验三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研究 (13) 实验四 IGBT直流斩波电路的研究 (17) 实验五 DC/AC单相半桥SPWM逆变电路性能研究 (21)

BZT—Ⅲ B型变流、交直流调速实验装置简介及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一、概述 BZT—Ⅲ B型变流、交直流调速实验装置是华中师范大学机电厂研制生产的教学实验设备,该装置功能齐全,结构可靠,采用模块化设计,移动组合方便,面板布局直观。测试点用专门的接线端子引至面板,便于接线调试,测量及显示仪表全部采用三位半数显表。该装置供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实验和交直流调速实验,也可供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有关科研使用。 二、总体结构 本装置外形尺寸为1550×800×780。实验桌上带有滑轮导轨的三个抽屉,分别装有实验所需的交直流电源、变压器、开关、熔断器及各种保护电路。各路交直流电源的输出端子都引到控制面板接线柱及台阶插座上,控制开关及可调旋纽也全部安装在面板上,并画有各个独立环节的电路原理图。实验电路全部画在各个模块面板上,接线柱、电位器也安装在电路相应的位置上,测试孔位置清晰、直观,通过模块和电源等共同构成相应的实验系统。 三、主要技术指标 (1)输入电源:三相四线 380V 50Hz (2)装置容量:10KVA (3)实验电源: 提供(a)三项四线制 380V交流电源。 (b)直流可调电源0―250V、8A。 (c)直流可调电源0―230V、8A。 (d)单相220V工作电源。 (e)直流稳压电源5V,1A;±15V,1A;30V,500mA (4)绝缘电阻:>5MΩ (5)漏电保护:漏电动作电流≥30mΑ 四、面板操作功能及操作方法 (1)面板操作功能说明: 1、漏电保护开关。 2、总电源开。 3、总电源关。 4、单相调压手柄。 5、三相电源(主电路) 开。6、三相电源(主电路)关。7、三相电路指示灯。8、三相电路输出指示灯。9、交流0―300V数字显示表。10、直流0―300V数字显示表。11、工作220V电源插座。12、交流380V/220V输出接线柱。13、急停开关。14、交流0―220V输出接线柱。15、直流0―220V输出接线柱。16、交直流可调电压输出开关。17、保险座(保险丝为10A)。18、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西安交通大学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56学时 3.5学分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2.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方法及实验技能;熟悉各种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及技术经济指标。同时,为《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等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二、使用的教材 王兆安、黄俊主编,电力电子技术,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6月。该教材为“九五”国家重点教材,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 熟悉和掌握晶闸管、电力MOSFET、IGBT等电力电子器件的结构、原理、特性和使用方法; 2. 熟悉和掌握各种基本的整流电路、直流斩波电路、交流—交流电力变换电路和逆变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控制方法。 3. 掌握PWM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特性,了解软开关技术的基本原理。 4. 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动向。 5. 掌握基本电力电子装置的实验和调试方法。 四、课程内容 绪论 ?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学科地位、基本内容和发展历史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 ?本课程的任务与要求

电力电子器件 ?各种二极管 ?半控型器件:晶闸管 ?典型全控型器件:GTO、电力MOSFET、IGBT、BJT ?IGCT、MCT、SIT、STIH等其他电力电子器件 ?功率集成电路和智能功率模块 ?电力电子器件的串并联 ?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 ?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电路 整流电路 ?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三相可控整流电路 ?变压器漏抗对整流电路的影响 ?电容滤波的二极管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的谐波和功率因数 ?大功率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的有源逆变工作状态 ?相位控制电路 直流斩波电路 ?降压斩波电路 ?升压斩波电路 ?升降压斩波电路 ?复合斩波电路 交流电力控制电路和交交变频电路 ?单相相控式交流调压电路 ?三相相控式交流调压电路 ?交流调功电路 ?交流电子开关 ?单相输出交—交变频电路 ?三相输出交—交变频电路 ?矩阵式变频电路

杭电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余善恩、孙伟华 实验名称: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及单相半波可控整流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实验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及单相半波可控整流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3.对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及电阻电感负载时工作情况作全面分析。 4.了解续流二极管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点波形观察,分析。 3.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特性的测定。 4.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续流二极管作用的观察。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主要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原理图如图1-1所示。 主电路 (a) (b)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图1-1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由V3、VD1、VD2、C1等元件组成同步检测环节,其作用是利用同步电压U T来控制锯齿波产生的时刻及锯齿波的宽度。由V1、V2等元件组成的恒流源电路,当V3截止时,恒流源对C2充电形成锯齿波;当V3导通时,电容C2通过R3、V3放电;调节电位器RP1可以调节恒流源的电流大小,改变对电容的充电时间,从而改变了锯齿波的斜率;控制电压U ct、偏移电压U b和锯齿波电压在V5基极综合叠加,从而构成移相控制环节,RP2、RP3分别调节控制电压U ct和偏移电压U b的大小;V6、V7构成脉冲形成放大环节,C5为强触发电容用于改善脉冲的前沿,由脉冲变压器输出触发脉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