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驳岸植物配置设计分析

驳岸植物配置设计分析

驳岸植物配置设计分析
驳岸植物配置设计分析

驳岸植物配置设计分析

植物是景观湖区景观塑造的重要要素,有了它水域景观才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景观湖区的植物绿化通常分为:堤岛绿化、湖岸绿化、湖滨公园绿化、湖面绿化等。对于尺度较大的湖泊,植物配置一般采取大手法,即用高大的树种、成片成带的栽植方式,个别地点则栽植特殊树种作为点缀或标志。植物配置要结合景区、景点的构思与意境,以植物不同的生态习性和外观形态丰富景区的绿化构成。植物的选择以本地乡土植物为基础,以地域性植物群落结构为依据,再现地方绿化特色。植物树形的有机搭配,密林、疏林、草地相得益彰,既可以增加水域空间的层次感,又可以丰富绿化轮廓线,还能对体量庞大的沿湖建筑起到遮挡和虚化的作用。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植物季相特色,它能给人以时令的启示,增强季节感,同时驳岸植物随季节和年龄的变化,在水里的倒影也会不同,二者相趣生辉,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那么具体如何通过植物配置营造出湖区周边景观呢?

(一)、湖区周围植物种类及分布

湖西区驳岸至山脊线依次为:

池杉、水杉、意杨、垂柳(第一层)

小腊、郁香忍冬、紫荆、紫薇、桂花、圆柏(第二层)

湖西靠北区:龙柏林

银杏、悬铃木(第三层)

香樟(第四层)

湖北区驳岸至山脊线依次为:

池杉、水杉、龙爪槐、垂柳(第一层)

驳岸地被植物:月季、美人蕉、芦苇、鸢尾、麦冬、马蹄茎、酢浆草

云南黄馨、紫薇、石楠、木槿、蚊母树、倒挂金钟、火棘、十大功劳、桂花、鸡

爪槭、海桐、麻叶绣线菊、日本五针松、腊梅(第二层)

银杏、悬铃木(第三层)

香樟、湿地松、棕榈、黑松、二乔玉兰、紫叶李、三角枫、桑树、山麻杆、栾树、

火炬松(第四层)

湖东分区从下至上依为:

驳岸区:芦苇、栀子花、海桐

学术交流中心前:山茶、铁树、南天竹、龙柏、红枫

假山上:竹林区、梅林区

湖南区植物为:

湖南区两端:雪松林

(二)、植物配置分析

1、植物配置原则

1.1、生态原则

园林设计者对植物材料的运用,关键在于如何掌握植物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关系,即遵循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在尊重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为缓解环境恶化的现状,结合生态学原理而产生的。利用生态学原理,合理选择植物种类、精心配置,从而大大提高绿化成活率,形成高质量的绿化景观,并且节约成本,易于管理。在具体应用中,就是要符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要求,保证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

(1)、尊重植物自身生态特性

自然界中的植物不仅有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形态特征之分,更有喜阴喜阳、

耐水湿耐干旱、喜酸喜碱以及其他抗性等生理、生态特性的差异。作为营造湖区景观的植物首先得考虑其生长习性。在晨光湖驳岸处选择的树种为水杉、池杉、意杨、垂柳等,这些植物都比较喜欢温暖、湿润环境,根系发达,耐水湿能力强,从而大大提高绿化成活率,营造出一道亮丽的湖岸景观,并且节约成本,易于管理。

(2)、符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特征

植物除了有其固有的生态习性,还有其明显的自然地理条件特征。每个区域的地带性植物都有各自的生长气候和地理条件背景,经过长期生长与周围的生态系统也达成了良好的互利互补的互生关系。而改变植物的生长环境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1.2、艺术原则

中国传统造园极为重视植物的文化内涵,将植物性格拟人化,进行比德赏颂,体现传统造园植物配置的人文意境美。植物景观成为人们表达伦理观念,体现文化素养和寄托情思感想的重要手段。同时,植物配置也必须遵循形式美原则。任何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艺术也是如此。植物的形式美是植物及其“景”的形式,同样也遵循变化、统一、对称、均衡、比例、尺度、对比、调和、节奏、韵律等规范化的形式艺术规律。本湖水岸一带桃树和柳树搭配种植,整体上形成“桃红柳绿”的景观,而桃树又蕴含着“桃李满天下”的文化内涵,而垂柳更是寓意万千,而这与学院作为育人之地那种浓厚的文化气息是相符的。在形式美表现上,湖岸有池杉和水杉、垂柳和意杨交错配置,环湖假山植物配置上,由常绿树种到落叶树种再到常绿树种,这些都形成了简单的韵律,并富有变化。在湖南区东西两端都种植了一片雪松林,整体上对称均衡。

1.3、季相原则

植物水体景观营造中季相是极为重要的,园林植物配置利用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的季相,能给人以时令的启示,增强季节感,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在湖体和水体交接处,种植有迎春花、云南黄馨、山茶、杜鹃、紫荆、海棠、鸢尾等,在春季营造出山花烂漫的景观;在湖西区的亭阁和在湖东区在水一方前的水面上都种有大片荷花,形成夏荷映日的景观;在环湖假山上,由驳岸至山脊线树种呈现出三个带,由常绿树种到落叶树种再到常绿树种,其中间落叶树种做为常绿树的过渡带,主要种植的是悬铃木和银杏这两种秋色叶树种,在秋季到来,中间带与两边常绿带形成鲜明对比,很明显地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在湖东区大学生学术交流中心的后背假山上是一片梅园,冬季这里腊梅飘香,成为冬季湖泊最为热闹非凡的景致。湖泊在季相表达上,做到了每个季节都会有主题植物,而且景致突出。同时在晨光湖岸的游步道两侧种植红枫,不同花期的树木混合配置、增加常绿树和草本花卉等方法来延长观赏期,避免了出现偏枯现象,使湖泊一年四季都生机盎然。

2、植物配置方式

湖区植物配置方式主要有列植、孤植、片植、和篱植等。在湖岸和人行道两侧较多采用列植。在湖岸还有孤植的植株较大的柳树,春季婀娜多姿的柳条在水面上拂动,弯曲的主干在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处独特景观。在湖西靠北区有一片龙柏林,利用片植方式,在湖岸靠近水域处采用篱植方式,相当于一个植物护栏,保证在晚间行人行走在湖岸上的安全。

3、体会

对本驳岸景区周边园林植物配置设计,让我初步了解对于湖区周边景观的营造,在植物配置上要着重考虑植物配置原则和植物配置方式两个方面,其中在植物配置原则上,最关键点就是要注意季相的变化,同时在水区景观中还要坚持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尽量做到人性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试分析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

试分析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3-29T16:45:30.2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作者:刘华月 [导读] 广州市西珀思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广东东莞 523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植物文化成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华月 广州市西珀思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情况,影响着园林景观的使用效率。只有对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技术的质量加以保证,才能更好地发挥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运用科学、合理的配置方法,使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发挥自身的最大优化作用,不仅美化了园林景观的景致,更使园林景观呈现出更好的效果。本文分别通过对植物配置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作用和原则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植物文化成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考虑植物布局的数量和质量,最大化的发挥绿色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设计具有多元化发展方向的园林景观设计布局。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植物配置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科学与艺术的高效统一,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和艺术水平。 一、植物配置在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一)植物景观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中心内容,植物的配置质量决定了园林整体设计的质量。植物的配置设计要遵循植物的生长特性和自然规律,发挥其在园林中的作用。并依据植物自身的特点和景观效果的合理搭配,体现出植物景观的视觉美感。结合当地的地域特点、人文气息、社会影响力等因素,塑造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配置,用植物的配置提升人们对精神美的追求。 (二)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要具有相应的布局功能、观赏功能、保护环境的功能。在设计时,通过植物的合理性、科学性的配置,发挥植物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生态作用。同时发挥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防止水土的流失功能,完美地将植物配置与艺术结合在一起。植物的合理配置,在生态学中体现出很大的经济价值,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休憩场所,同时净化了人们生活空气的质量。 (三)园林景观中植物设计和配置的观赏能力主要是指园林植物自身的形态和色泽,体现园林景观的整体效应。给住户建造清新、美好的生活环境,同时,满足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在园林景观中,以人们的视线为焦点,最大化的发挥植物的外在美,体现出自身的观赏价值。 二、植物配置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一)提高环境的质量,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发挥植物对城市空气污染起到制约、调节气候的作用,和植物对气候的敏感度,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园林景观有助缓解人们一天的工作压力,植物的合理配置,不但美化了人们生活的环境,还有利于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增强园林整体的立体感 植物对园林景观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能将园林分割成相对独立的个体空间,使园林的立体感增强。不同植物的种类搭配,能起到不同的景观效果。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考虑植物层次的分层,合理性地进行组合搭配,体现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三)四季更替,植物造就不同景观 植物是有生命的,会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观赏的效果也会随之而改变。不同种类的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景致不同,春有青春的气息,夏有树荫的浓郁,秋有落花红叶,冬有苍松翠柏,利用植物的四季变化更替,使人们感受不同植物带来的大自然变化美景。在设计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时,要多从植物配置的功能出发,考虑合理的设计意图、整体的景观风格、季节的更替等多方面因素,营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园林景观。 三、植物配置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原则 (一)适地适树原则 为了更好的发挥出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最大作用,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科学性的基本原则。二、艺术性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就要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人员要了解和掌握植物的特性,进行科学性的配置,遵循植物生长的特性,与环境之间的合理调节能力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艺术性是在设计中,体现出艺术美的特点,按照不同的地区特点,不同的气候特点,不同的本土文化等进行不同的植物配置设计,发挥植物的最大化优势。总而言之,要遵循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长条件,选择最适宜的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园林景观配置。 (二)要遵循植物的健康原则 由于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因此要遵循植物的生长特性,选择健康的植物移植在园林景区内。定期对景区内的植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景区内的植物健康成长。但是,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考虑植物树种的健康问题,有效地避免植物病虫害的发生。防止配置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降低园林景观绿化的成本。 (三)优化育新原则 园林景观植物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园林景观的观赏效果。合理的、科学的选择优质的配置植物,是园林景观培育植物观赏性的新目标。为了确保园林景观植物的多样性,可考虑植入适宜本地生长的外来植物。具体做法是以本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建立植物苗圃培育基地,培育新型植物树种,增添园林景观的多样性。 (四)观花与观叶植物在层次上合理搭配 在进行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时,将观花和观叶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提升植物自身观赏的时期,最大化的发挥植物自身调节环境的作用和效果。利用观花和观叶植物自身的特性变化,将二者运用几何图像的原理进行搭配种植,提升园林景观的观赏时间;还可以将二者种植在人们经常游玩的地方,发挥出植物最大的点缀景致的效果。尤其是在一些纬度比较低的地方,运用这种种植方法,可以增添绿色植物不同形式的层次感。植物的色彩搭配和层次配置是园林景观拼花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不同的花色,经过

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

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 https://www.doczj.com/doc/675093161.html,新浪地产2011/1/19 16:10:08 提要:这种搭配还可以用于植物和周边环境之间,比如树叶的绿色与天空的蓝色、湖水的蓝色相映衬,仿若一个清新安逸的天堂。在这个作品中植物的“留白”,就能让欣赏者通过对植物带来的生机反向联想,而获得一种悲伤、压抑、绝望的情感。 来源:《山西建筑》 1 概述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每当人们进入一个景观环境,他的感官就会接受来自景观的信息,通过对它们的体验,首先会有一些浅层的感官上的体验,综合人们的各种视知觉感受,人们又会对所处的景观环境形成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反应。这些情感往往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加入了人们自己的理解,从而产生了种种联想和想象。好的景观设计,往往能够引导人们达到与景观环境客体的一种情感上的契合。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它们不但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也会唤起人们的种种情感反应。早在唐代,白居易便在《庭槐》一诗中写道:“ 蒙蒙碧烟叶,袅袅黄花枝,人生有情感,遇物牵所思”植物经过设计者的巧妙安排,便会被赋予一种内涵,不但给人以美感,而且能唤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引起人们的某些共鸣。 2 植物的物质形式 2. 1 植物的形态 植物的形态可以看作为各种点、线、面。通过点、线、面的相互作用,就产生了丰富的形态语言。点的大小、疏密、形状颜色的区别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排列整齐、间距相等的盆栽会给人秩序井然的感觉,使人产生庄严、大气的感受(见图1) ;而形态颜色各异的树木散布在一片湖泊周围,带给人自然、亲切的情绪。 点的移动又构成了线,不同种类的线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例如,水平的向远处伸展的树篱有着明确的方向性,给人以统一、庄重、平静的感觉;高耸的向上伸展的行道树则给人坚固、挺拔向上的感觉;而拱形的树篱则因为是曲线的原因,表现出了一种活泼、轻松而又不失优雅、流畅的感觉(见图2) 。植物构成的面同样可以表达一定的情感。例如,方形草坪给人一种坚强、质朴的感觉;而边缘圆润的草坪则给人柔和、亲切、随和的感受。 2. 2 植物的色彩 植物的色彩丰富多种,冷色的植物给人以宁静的感觉,例如蓝色、白色;相反,暖色的植物给人以喧嚣的感觉,例如红色、黄色;深色调的植物显得安祥,同时也可能给人带来阴森沉闷的压抑感;而浅色调的植物给人带来明亮轻快的感觉。不同色彩的搭配,也能渲染出不同的气氛。例如,黄色和红色的搭配,就能产生兴奋、热闹的感觉,更有活力。再如,蓝色和紫色这样的类似色相的相配,能产生安静、宁静、清新的感觉。这种搭配还可以用于植物和周边环境之间,比如树叶的绿色与天空的蓝色、湖水的蓝色相映衬,仿若一个清新安逸的天堂。 2. 3 植物的质感 植物的质感同样也是植物重要的特性之一,它是指植物表现出来的质地,例如轻重、软硬、粗细、冷暖等等。一般来讲,可以粗略的分成三大类型:粗质型植物———给人强壮、坚固的感觉,并且产生一种拥挤感,能够缩近视觉距离;细质型植物

园林景观设计常用规范汇总

园林景观设计常用规范摘抄 一、《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第4.3.2条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0m范围以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5m。 第4.3.3条溢水口的口径应考虑常年降水资料中的一次性最高降水量。 第4.3.4条护岸顶与常水位的高差,应兼顾景观、安全、游人近水心理和防止岸体冲刷。 第5.1.2 第5.1.3条园路线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它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 二、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 三、路的转折、衔接通顺,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 第5.1.4条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山地公园的园路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应作防滑处理。主园路不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36%。 第5.1.5条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过15%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纵坡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踏步数不得少于2级,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作防滑处理,宜设置护栏设施。 第5.1.6条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m,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m。 第5.1.7条园路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第5.1.8条通往孤岛、山顶等卡口的路段,宜设通行复线;必须沿原路返回的,宜适当放宽路面。应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易程度,适当设置供游人短暂休憩的场所及护栏设施。 第5.3.3条通行车辆的园桥在正常情况下,汽车荷载等级可按汽车-10级计算。 第5.3.4条非通行车辆的园桥应有阻止车辆通过的措施,桥面人群荷载按 3.5kN/m2计算。 第5.3.5条作用在园桥栏杆扶手上的竖向力和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均按1.0 kN/m 计算。 第7.1.2条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其它造园要素统一协调; 二、层数以一层为宜,起主题和点景作用的建筑高度和层数服从景观需要;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王洪霞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王洪霞 发表时间:2019-09-12T17:32:54.9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王洪霞[导读] 摘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景观配置与规划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风景园林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植物配置技巧与人文地域之间的关系,只有结合考虑才能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效果。 河北容大园林设计有限公司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摘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景观配置与规划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风景园林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植物配置技巧与人文地域之间的关系,只有结合考虑才能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效果。风景园林设计的效果能够体现出城市人文建设和精神文化风貌的作用。所以,这也对设计工作者提出了机遇与挑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准和文化底蕴,才能够设计出符合当代城市要求的植物规划,真正提高城市文化 底蕴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控制要点 1导言 风景园林工程项目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园林设计师需要总结以往的设计经验,同时建立更加完善、更加统一的规划方法,设计出能融入和谐因素的植物景观,并且和其他要素能互利共生。同时,相关设计人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构建植物数据库,提高植物景观设计效率和效果。 2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遵循的原则 2.1协调性原则 风景园林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不可或缺,因此,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地位与功能不容忽视。恰当的植物可以改善环境,使风景园林拥有独特的风景,展示出与众不同的园林特征。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要使这一部分与整个风景园林的风格与主题和谐统一,就需要在设计中体现出协调性。这种协调性主要包含2个要素:一是自身发展的协调性;二是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植物景观设计要有一定的长期性,要规避未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就是要保持自身发展协调性的意义所在;植物景观设计不可过于突兀,既要有自身的特点,又要与风景园林、周围环境保持协调。 2.2自然与地域相结合原则 在城市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风景园林设计需要同时兼顾自然资源与地域资源相互匹配和协调问题,也是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必然的要求。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相关专业人员必须考虑到植物配置规划的问题。可以说,植物问题是城市绿化面积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对城市空气的净化起到了平衡协调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落实自然与地域相结合的同时,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从中设计出符合植物空间的条件,有效利用当地环境资源,保证生态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要秉承着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原则,确保植物与地域性的有效融合。 2.3人文与设计相结合原则 在配置与规划不同的植物时,人文特色也是需要考虑的基本原则。城市的主体是人,只有把设计与人文相结合,以人为根本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去设计,才能够真正做到为人们服务的根本目的和宗旨。这也是需要设计者能够有针对性的选择符合城市风格的植物,充分考虑园林设计给人带来的实际作用和价值,比如感官满足和美观实用。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去配置和规划园林景观的价值,才是设计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3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风景园林建设规模不断增大,人们对于其要求日益提升。在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许多设计师虽然很重视植物景观,但却没有对整体景观进行有效规划,缺乏高瞻远瞩、统筹全局的意识。首先,对植物景观规划缺乏整体思考,这样就会在设计中无法摆脱传统设计理念,或者只能从局部出发,没有考虑到整体设计与布局,只注重表面,忽视植物景观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其次,进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设计师往往没有考虑到植物景观所具备的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这样就会导致风景园林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在实际生活中,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价值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用性很强,因此,通常会对其价值进行科学评估后再设计。如果不了解植物的种类等相关参数就盲目进行设计,必然会使得最终呈现的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由此可见,在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整体设计,加强对植物景观的评估,使其能够充分展现出应有的价值。 4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控制要点分析 4.1?方案设计 植物景观设计方案具体包括空间设计、平面设计、植物材料选择及立面设计。在植物景观空间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景观中植物的特点进行片区划分,对景观中植物的疏密程度进行优化,继而划分出植物、草地范围,提高植物景观整体的协调性。相关人员完成空间设计后,必须依据植物景观进行不同单元的规划与设计,并且选择合理的植物材料,确定植物的配置比例。之后在平面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植物群落进行空间布局,植物群落之间的疏密度是由植物景观的平面布局所反映的。 4.2施工图设计 在方案设计工作完成之后,则需要对施工图展开设计工作,该施工图设计工作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对方案设计展开一些科学的调整,然后对植物数量、种类、栽种密度、栽种行距株距以及栽种具体位置展开精准的标注工作,方便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由于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不能理解施工设计意图导致错误施工现象的发生。另外,由于施工图设计作为监理,施工、工程预算以及工程验收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因此需要人们必须要保证施工设计图可以对植物种植设计的各项内容展开精准表达,并且可以清楚地表达出设计意图。在对施工图展开绘制工作时,务必要结合放线网络来展开,针对那些相对比较重要的植物,一定要明确标注出他们同各类道路、建筑物间的距离,通过对这些重要植物展开合理设计来提升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规划水平。另外需要注意,如果在风景园林设计图中存在相对比较复杂的一些区域,可以对种植图展开进一步细分工作,例如可以分成灌木种植图、乔木种植图等,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植物立体图的绘制工作,并且需要出具风景园林中植物种植的材料表以及项目说明书,让人们对风景园林中植物有一个更为清楚的了解,从而实现对植物景观的合理规划。 4.3加强对植物景观设计现场的控制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设计 1、水杉+黄连木+乌桕+连香树——卫矛+石楠+十大功劳+粉花绣线菊+棣棠——鸢尾 2、马尾松+栓皮栎+麻栎——山茶+垂丝海棠+棣棠——酢浆草 3、全缘栾树+合欢——洒金东瀛珊瑚+海桐+南天竹——沿阶草 4、全缘栾树+合欢——栀子+金丝桃+大吴风草 5、悬铃木+垂柳+黑松——金钟花+紫珠+麻叶绣球——二月兰 6、垂柳+丁香——桃花+桂花+红叶李——草本地被 7、鹅掌楸+广玉兰+桂花——八仙花+天目琼花+珍珠梅——萱草+玉簪 8、广玉兰+白玉兰——山茶——阔叶麦冬 9、广玉兰+白玉兰——含笑+八角金盘——玉簪 10、雪松+广玉兰——紫荆+紫薇+黄馨——鸢尾+红花酢浆草+其他地被 11、雪松+龙柏+红枫——大叶黄杨球+锦绣杜鹃——雏菊+沿阶草 12、重阳木+乌桕+金钱松+黑松——毛白杜鹃+锦绣杜鹃——连钱草 13、鸡爪槭+红枫+桂花——海桐+锦带花+金钟花——花叶蔓长春花 14、臭椿——红瑞木——玉簪 15、刺槐——棣棠+紫珠——二月兰 16、栾树——天目琼花+糯米条——鸢尾 17、泡桐——柳叶绣线菊+连翘——白三叶 18、楝树+龙柏——黄杨+石楠+棣棠——二月兰 19、银杏——石楠+胡颓子——麦冬 20、香樟+银杏+马尾松——木本绣球+杜鹃+洒金东瀛珊瑚——沿阶草 21、 香樟——海桐+栀子花——红花酢浆草 22、香樟+榔榆+乌桕——小棕榈+石楠——二月兰 23、香樟+乌桕——南天竹+蚊母——狗牙根

24、香樟+榉树——八仙花+卫矛——自然地被 25、猴樟+无患子——八角金盘+海桐——自然地被 26、深山含笑+桂花——阔叶十大功劳+南天竹——马蹄金 27、三角枫+枫香+乌桕——八仙花+蝴蝶绣球——花叶长春蔓园林水景植物配置设计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 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在园林诸要素中,以山、石与水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园。“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大到颐和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所谓“清泉石上流”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所以,古人论风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大水体有助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 先贤们将水的本性以拟人化的手法评价归结为德、仁、义、智、勇、善、正的品德。孔子认为水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万折必东“似意”。同时,水能“不清以人,鲜洁以出”,洗净污浊,与

园林生态驳岸的基本形式

园林生态驳岸的基本形式 园林生态驳岸设计的基本原则及理念是:除满足其特殊的安全性功能外,还要兼顾其景观功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的原则,以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目的。为游人提供人性、美观、舒适的游憩环境。生态驳岸设计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自然原型驳岸 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利用喜水植物发达根系固堤,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如种植柳树、枫杨、池杉、水杉以及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 2、自然型驳岸 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没有鱼巢)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3、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 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而且腹地较小的河段,在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也尽可能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较强的抗洪能力,如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原木制成梯形箱状框架,投入大的石块、或插入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管,

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 4、梯田式人工自然驳岸 梯田式人工驳岸是我单位在做较大面积水域的设计时常采用的一种方式,设计思想来源于海拔高度上千米丘陵、山地区域种植水稻的梯田。在高水位和低水位时,都能够获得亲水的效果,都能够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并且在高水位时候完成水体之间的交换。 根据不同的场地特征和影响限制因素,可能采取不同的岸线处理方法,但提倡生态驳岸的设计,维护水体的生态平衡,保证湖岸和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同时又具备一定的抗洪强度。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测试题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测试题 一、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花语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梅、兰、竹、松喻四君子;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示 玉棠富贵。 (a ) A 正确 B 错误 2、叶色多样性的原因是只要色素决定的。(b ) A 正确 B 错误 3、形态是植物形状、外形轮廓、体量、质地、结构等特征的综合体现。(a ) A 正确 B 错误 4、园林植物分割空间的特点是具虚实对比变化,方式灵活,分而不隔,隔而不死,自然活 泼。(a ) A 正确 B 错误 5、三基点是最底点,最高点,最进点。(b ) A 正确 B 错误 6、园林树木的观赏期比草本花卉的观赏期长。(a ) A 正确 B 错误 7、植物群落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出现空间更替现象就称为垂直分布。(a ) A 正确

B 错误 8、种群数量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起始数量。( b) A 正确 B 错误 9、园林植物对植的形式有两株对植和多株对植。 (a ) A 正确 B 错误 10、落形成期是指自种子或根、茎等繁殖体开始萌发至开花前的时期。 ( a) A 正确 B 错误 二、多选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花色三大主色的是(abd )。 A 红色 B 黄色 C 绿色 D 白色 2、花的花相包括 (abc ) A 外生花相 B 内生花相 C 均匀花相 D 线条花相 3、园林植物的色彩观赏效应有( ) A 轻重感 B 动静感 C 空间感 D 立体感

4、花坛的类型有 (abc ) A 独立花坛 B 模纹花坛 C 混合花坛 D 带状花坛 5、根据植物的稳定性将植物群落分为(abcd ) A 稳定性 B 不稳定性 C 半稳定性 D 全稳定性 三、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影响园林树木纬度分布与经度分布的主导因子分别为(热量)和(水分)。 2、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中的重点树种通常是指(骨干树)和(基调树种)。 3、列举3种你熟悉的色彩为红色的秋色叶园林树(枫香、黄栌、火炬树) 4、被称为世界5大公园树种的是(金钱松)(日本金松)(巨杉)南洋衫和雪松。 5、群落所具有的色彩形象称为(色相) 6、园林树木主要通过(防尘)(阻尘)(降尘)等方式来减轻环境中的粉尘污染。 7、举例说出3种外生花相的植植物(紫薇)(栾树)(蓝花楹)。 8、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通常遵循(慢--快--慢)的节奏,其生长曲线呈(S)型。 9、树木的整体形态构造,依枝、干的生长方式可大致分为单干直立型,多干丛生型(腾蔓) 四、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造景:城市园林绿地中应用的园林植物,以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以及园林学特性为基础,依据一定的科学规律和艺术法则,组合建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植物群落或景点,以实现特定的生态、美化效果与实用功能价值的技艺。

园林植物造景及艺术分析

园林植物造景及艺术分析 摘要:园林是城市中的“绿洲”和环境优美的休憩空间。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息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对人们了解社会,认识自然,享受现代都市文明成为可能。完美的园林植物景观塑造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又要通过艺术手法,创造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分析 1、引言 城市化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现在全球人口约30亿人生活在城市地区。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近30%。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使得人们意识到植物不仅具有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的基本功能,而且还看到了它的美化和观赏等作用。 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如今植物配置设计的必然准则。 2、植物造景 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1]。 植物造景,指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2]。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含也随着景观的范围不断扩展的。植物造景不在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植物造景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年代,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园林美是园林设计师对生活,自然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原谅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大自然造化的典型概观,是自然美的再现[3] 科学的植物造景除了满足植物的生理生态、场地功能、视觉景观等需求外,还必须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植物景观是活体景观,随植物生长而发展变化的景观,对植物栽植施工后的景观变化及养护管理的考虑是植物造景的特色。 3、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的美主要表现在色彩,形态,芳香及其他等方面,通过叶,花,果,枝,干,根等观赏器官,以体量,冠型,色彩等观赏要素为载体,给人以现实的直观感觉。 3.1 园林植物的色彩 3.1.1 叶色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划时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1900年己达13.6%,而1925年时这个数字己上升到了21%。城市的快速发展繁荣了经济,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同时期,生物学、博物学等科学迅速掘起,大机器生产对传统手工业和工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们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在问题和科学技术的双重催生下,19世纪初开始出现了包括植物造景在内的一系列新思想和新方法,导致了传统植物造景的部分变革。 格特鲁德·杰基尔(Gertrude Jeky Ⅱ 1843~1932)在《花园的色彩》中指出:“我认为只是拥有一定数量的植物,无论植物本身有多好,数量多充足,都不能成为园林,充其量只是收集。有了植物后,最重要的是精心的选择和有明确的意图……对我来说,我们造园和改善园林所做的就是用植物创造美丽的图画。”安德森·杰克逊·唐宁(Andrew Jackson Downing 1815~1850)是美国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研究者和植物学家。在景观设计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即是雷普顿和劳顿风格的模仿者,又是美国景观风格的提倡者。1841年出版了其重要的学术著作《景观园林理论与实践》。对雷普顿的三项基本设计原则进行了新的阐述,他认为统一是建立设计的主导理念,多样是通过装饰和复杂激发的兴趣,协调是从属于整体布局需要的。1854年,奥姆斯特德主持修建了纽约中央公园,此后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园运动,并逐渐影响到了世界其它各地。这时期植物造景在形式上虽然主要是沿袭自然式风景园的外貌,但在设计思想和植物群落结构上明显己有了更多生态的意识和相应的措施。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植物造景在形式上有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索,如英国园林设计师鲁滨逊(William Robinson 1838~1935)主张简化烦琐的维多利亚花园,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任其自然生长。尽管因为社会的发展未到一定阶段或由于植物景观在当时还主要被看成是一种园艺或生态环境,这种变革在当时还没有形成燎原之势,但他们的努力为其后园林形式上的革新作了必要的准备。 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大师丹.凯利(Dan Kiley)说:“恰当的植物造景能产生美感。例如:怎样选择植物材料的比例、尺度、质感、色彩,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合理的搭配,都是设计人员应该精心考虑的。”风景园林师南希—A·莱斯辛斯基在《植

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要点

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1、适地适树原则 为了发挥其最大的植物景观效用,在植物配置中我们需要遵循两个原则。其一是科学性原则,其二是艺术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之中对植物进行科学的配置,这就要求我们要遵循植物的生物学的特性以及与环境相互协调适应来进行。其艺术性就是要体现其美学的价值,这是两个比较统领性的原则。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生态特性,也就是说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不同的气候条件,本地区域内的本土性的树种是不同的,其自身的优势也是较为突出的。因为它们是顺应自然界的生存原则的,是自然界选择的结果,这是外来的物种所不能够相比的。所以在不同的区域要选择不同的树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2、要遵循植物的健康原则 植物的健康生长是植物选择的另外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则。可以说园林植物的物种是比较多的,其形态也各异。但是它们要想发挥自身最大的景观效益,病虫害的防治是不可或缺的。一直以来各地对园林景观的投资都是比较大的,在这些绿化的费用中很大一部分被应用到了病虫害的防治上,这无疑是景观园林成本升高的一个因素。所以在对植物物种的选择方面要把病虫害防治因素考虑进去,防止出现这种由于病虫害的出现而使景观效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同时又增加绿化成本的问题。 3、优化育新原则 对于植物景观来说其材料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景观的效果。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表明不同区域的植物物种其性状方面也会出现各异的情况,所以为了优化树种,我们要引进一些适应本地气候的外来的树种,以保证树木方面的多样性,这在我们的选择方面也会呈现出多样性的态势。在具体的选择中我们要本土树种为主,同时要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以增加我们的选择性,从中找寻到真正的较好的品种。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园林苗圃的构建,因为苗圃是绿化优良树种培育基地,我们要增加苗圃的规模,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引种驯化的作用。4、观花与观叶植物在层次上合理搭配

浅析景观设计中水景景观设计

浅析景观设计中水景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8-12-04T17:43:42.9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作者:黄博文姜军谭宇 [导读] 水景工程以其独特的特点在现代园林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对于园林景观具有重要作用,优秀的园林景观工程离不开水景点缀。 大连都市发展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水景工程以其独特的特点在现代园林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对于园林景观具有重要作用,优秀的园林景观工程离不开水景点缀。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园林工程需要对水景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使园林景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景观设计中的主要水景类型及其生态价值与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营造手法,对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原则及其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景观设计;水景景观;类型;生态价值;营造手法;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是适应现代都市人崇尚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水景设计在当前园林工程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其也是一门艺术,带有巧妙借用之特点,可将自然与设计完美契合在一起。水可能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出声音、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 1景观设计中的主要水景景观类型及其生态价值 1.1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类型。主要有:(1)喷泉:水自下而上喷涌,形成不同形式的水态,在长期的设计与研究过程中,喷泉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景,主要有扇形、瀑布以及蒲公英等各式各样的形态。(2)瀑布跌水:瀑布主要是按其跌落方式进行划分类型,有阶梯式、丝带式、滑落式以及幕布式等类型。为确保瀑布能够沿着墙体、山体等结构平稳的滑落,通常会对墙面进行坡面处理。实践中可以看到,因瀑布水量不同,在视觉、听觉效果上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落水口位置的水流量、高度差成为设计的重点。(3)涌泉与溪流:涌泉主要是在模仿自然状态下的承压水形式,与跌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循环的动态系统,其主要设计构成有管道、泵以及喷嘴等部分。溪流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可涉入式与不可涉入式。其中,可涉人式水深一般在0.3米左右,可有效防范儿童溺水,而且水底还做了防滑保护措施,可供儿童戏水;不可涉入溪流则主要是以水生植物的种养为主,并以此来增加其观赏性与趣味性。 1.2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生态价值。通过相关的优秀园林设计证明,水景景观以其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方式,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再释放,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水体方面表现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态价值的最好体现。同时,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环境。 2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营造手法 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营造手法主要有:(1)多角度设计。设计师首先应当能够掌握多种学科知识并有效运用之,同时还要求寻找自然原型,研究对象具有相似的环境、地形地貌等。我们可将原型探寻的范围划定在同一个自然带之内,然后通过地貌等,对原型进行研究,这是营造水景的一种重要手法。(2)顺其理,理其形。这种调整是建立在全面掌握与模仿的自然水景意境、特征基础之上,通过营造天然式的水景使人们感受到该水景如同自然天成一般。(2)分要素与造意境。园林水景景观效果是通过分要素与造意境手法表现出来的,首先应当了解水景营造之要素。应当不断地对水景景观整体规划进行整体把握,对上述要素的设计合理性进行考究,从而采用艺术手段将水景营造之意图充分的表现出来。 3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设计原则及其设计要点分析 3.1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设计原则分析。主要有:(1)突出特色原则。在园林工程水景设计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园林整体与水景设计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水乡气息较为浓重的园林可将水景作为重点予以突出,从而给人灵动之感;对于那些气氛相对厚重的园林可将水景设计当作一种辅助手段,以恢弘基础为基调给人清新之感。()统一协调原则。园林工程水景设计过程中的统一协调原则主要是指水景营造时应与园林中的其他环境和景观品质相衬托、相协调。要全面考虑设计环境的水源、气候等生态条件,即水景风格应当与环境、建筑风格等相一致。(3)形式恰当原则。对于多数的园林水体面积而言,应当以其美观、实用性为标准。通常情况下,园林水景的水池面积以园林总面积的30%为宜,水池中的倒影极具观赏价值。当前最能体现形式恰当设计原则的即为美国的波特兰大市大会堂前的广场水景,堪称美国至今为止最精彩的水景设计作品。 3.2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设计要点分析。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设计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缩短水与人的距离,让人尽可能融入到水景中。具体表现为:(1)驳岸设计要点分析。驳岸主要作用是稳定水岸,是陆向水的过渡,使水岸不会因为水淹或雨水冲刷而破坏。亲水性分析:驳岸引人前往水边,将水与陆地自然过渡,使人们的视野因岸的延伸而开阔、延伸,见到水就很想自然地接近,轻步在驳岸上,不禁使人为之神醉,仿佛置身于龙宫通道之上。设计要点:按形式临水驳岸可分为三类,斜式驳岸、阶梯式驳岸、直式驳岸,常规情况之下,驳岸组成部分主要有墙身、压顶、垫层、基础桩、基础等,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驳岸顶部压顶,驳岸的主体部分墙身,常见的有用砖、水泥、混凝土、软卵石等砌成,也有一些地方使用临时性墙身,用竹、木板等材料制成的,基础宽度则为高度的0.6~0.8倍,常见厚度为400mm。基础与地基之间用碎石铺成,属于垫层,为了加强驳岸承载力,将木桩或混凝土桩打入土层,属于基础桩。为避免土层沉降不均匀,还常能看见伸缩缝与沉降缝设计,保持驳岸稳定性。(2)步石设计要点分析。步石设计是将零散的叠石按一定间距点缀于窄而浅的水面上,它的设计是便于人们通过的一种步道。又称汀步、跳墩子。亲水性分析:步石的美,主要在于可以有效的缩短人与水之间的距离,能够使人与水更加亲近,人们漫步汀步上,清可见底的流水在脚边环绕,低头可见游鱼调皮嬉戏悠闲自得,宛如身处凌波境;细细品味,水愈发显得无穷无尽,仿佛置身于汪洋之中,回望来时的小路,若隐若现, “水因断而流远”的感受不禁油然而生。设计要点:一般情况下,步石分为面层和基础两部分,面层建议采用预制混凝土步石或表面平整的经防滑处理的块石,面料的材质、颜色、形状相互搭配而不致显得突兀,与周边环境互相协调,表面积至少为40×40cm,至少土中基础长度为上部分土的2倍。以水位最高位作为步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更也加突出,因此城市环境治理与改善成 为了各大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必修课,园林植物造景也迎来了深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园林植物造景既可以传承、延续、发展地域文化,同时地域文化在影响人们审美 水平和心理需求的同时,也间接决定了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形式和风格。而在新 时代环境下,城市治理与发展应该对园林植物造景和地域文化之间进行不断地探 索实践,增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和生命力,彰显不同地域文化风情的同时,也为 我国城市园林植物造景多样化的发展以及城市特色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本文主要重点阐述了阐述园林植物造景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联,以期在 满足人们精神追求和艺术修养需求的基础上,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地域文化;优化措施 近年来,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 上不仅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同时也带动了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城市多元化建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目前来看,园林植物造 景不再单单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记之一,同时它还是美化城市的重要举措,在净 化城市空气、降低粉尘污染和噪音污染、维护城市良好环境、保障城市路面交通 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园林植物造景实现了城市建筑景观、自 然景观及各种人工景观完美的结合,在塑造城市良好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同时 也更好地体现了不同区域下城市文化的显著差异,使城市园林植物造景更具有地 域特色和多元化特征,满足了当代社会人们对于文化建设的精神需求和艺术修养 的需求。 一、阐述现阶段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的工作措施 (一)实地踏勘,协调各要素关系,处理实际问题,为园林植物造景奠定设 计基础 地域特色文化作为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的重点体现项目之一,为保障后期实 际施工建设过程中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进行园林造景施工前,工作人员需做 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即清楚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明确此区域内的温度带、气 候特征、土质特点、地势地形特点、距离海域以及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植被种类。除此之外,在进行园林植物造景设计过程中,设计的工作人员还需了解设计图纸 中园林植物造景等绿化用地以及城市建设发展等生产用地两者之间的矛盾,从而 最大程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向稳定发展。 (二)充分调查分析地域文化特征,挖掘利用地域文化元素,多渠道展示体 现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特色作为园林植物造景的显著特征之一,如何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建设高度发展下,完成两者之间的完美融合,是现阶段建筑工程企业园林 产业相关工作人员的重点和难点。故此为保障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在园林植物造景 中的充分体现,设计工作人员需在设计之前,对设计城市的地域特色文化进行有 目的性地选择,然后根据城市的文化特点和民族文化特色,研究如何通过植物造 景的方式将其进行体现。 除此之外,在进行具体的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设计的相关工作人员应首先 根据设计城市的文化特色,选取合适的设计手法与施工操作技术,其次在完成对 城市特色地域文化研究后,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立足城市场地的土壤状况、地形高

园林景观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分析

园林景观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20T16:01:55.9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作者:罗光达[导读] 摘要: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了生态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背景下,人们对精神物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更加注重环境问题,这种情况下就促使城市绿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身份证号码:6201041983****0533 北京 100124 摘要: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了生态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背景下,人们对精神物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更加注重环境问题,这种情况下就促使城市绿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景观园林工程当中,离不开植物配置,这关乎着景观园林的整体布局和形态,为了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样式繁多、丰富多彩的景观,就需要对植物配置进行优化设计。基于此,本文将对景观园林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进行重点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景观园林;植物配置;作用;设计方法 在现代城市设计中,城市景观园林设计越来越重要,而植物配置作为景观园林当中的核心内容,植物配置设计会对景观园林的整体表现形式产生影响。下面将从植物配置设计在景观园林建设中的作用展开探讨,叙述如下。 1植物配置设计在景观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1.1 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 园林景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艺术性、注重美感、注重协调,在造型、色彩、搭配等方面都要有所讲究,体现形态、色彩、意境美的同时,也要考虑植物的季节变化和适应性。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尊重自然规律,对自然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和保护,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2改善城市内部环境 通过植物配置,一方面能够对园林内部环境进行改善,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广大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就需要加强对园林绿化的重视程度,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该对绿化植物进行合理的选择,因为绿色植物的主要功能就是可以吸收城市当中排放的污染气体以及尘埃,这样就能够控制城市生态环境。不仅如此,通过植物配置还可以进行防风固沙、抵抗沙尘暴、调节城市湿度等,从而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1.3美化城市 通过对植物的合理配置,能够尽量发挥植物的自身作用。植物的类别不计其数,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通过将植物特点的有效发挥,能够打造出不一样的园林景观,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例如北京钓鱼台银杏树林、武汉大学的樱花大道、南京老城区的法桐 2景观园林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 2.1因地、因时制宜选择植物 植物景观设计是园林绿化当中的基本内容,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需要合理的选择植物,根据因地制宜以及因时制宜的原则,按照园林景观现场实际情况,做好规划设计。此同时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对植物种类进行科学的配置,这样一来,能够确保植物适应当地的环境变化。不仅如此,再进行植物种植时,还需要优先选择可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植物类型,网上有相关抗污染的植物介绍,白杨是淘汰树种,不能使用,所有植物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污染主要是降尘、SO2甚至是海绵城市中对含氮、磷的雨水的吸收作用。除此之外,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还需要严格遵循自然规律,按照植物之间的附生关系以及共生关系等,对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有效保障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及多样性,从而使得园林植物具有更高的生态性和景观性。 2.2注意维护生态平衡 在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而在社会进步的同时,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所以为了提升城市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打造宜居城市,就需要做好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而植物作为园林景观设计当中的关键构成部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在以往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当中,过分人工雕琢,使得园林景观失去自然美,而且对生态平衡也造成了破坏。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需要注重植物之间的平衡关系,保持物种多样性,避免园林结构单一,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景观。 2.3合理搭配色彩 除上述措施外,还应该对植物的色彩进行合理的搭配。例如对植物进行双色配置、单色配置或者多色配置等。在几种植物色彩配置过程中,若园林面积偏大,则应该选择单色配置,不过这种配置方法有一定的不足,那就是单色配置容易给人们带来单调的视觉感受。双色配置则是使用两种颜色来进行植物搭配。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对单独一种色彩进行补充,给人们展现出活跃的效果。比如可以进行红、绿,红、黄搭配等。而多色配置,则是使用,多种不同颜色的植物或者花卉来搭配出多元化的植物景观,使人们感受到欢乐和愉悦。 2.4趣味性设计 首先,在景观园林工程当中,植物配置需要最大程度上引发人们的自然趣味。在景观园林工程植物设计过程中设计效果受到设计人员的直接影响,也就是说设计人员如何对平淡以及分散的花、草、树木、山、石、水进行合理的搭配,体现多姿多彩的景观效果,将景观园林的艺术性、趣味性一一展现出来,并且还需要加入特色的景观元素。例如,仿自然水景或者自然地形的景观园林,都充分体现了自然风光和野外趣味,而且在植物配置设计过程中,都加入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或者野生花卉。另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季节变化分明的特色植物或花卉,从而丰富景观园林的趣味性。与此同时,对花木进行疏密相间的有效布置,使得灌木和乔木错杂相间,突出天然的野趣。其次,可以将寓教于乐结合一起,比如对每一株植物添加二维码,人们通过扫二维码可以了解苗木信息,还可以对苗木进行领养,领养结果在相应的平台上公布信息,并根据领养人对苗木的管理情况来对领养人评比,并采取措施进行适当的奖励。这样一来,既增添了趣味性,而且还可以普及植物信息,使人们更好的投入到植物保护当中,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由于人们的生活愈渐提高,所以人们对园林的景观配置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借此,园林景观配置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意识到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并且应当按照相应的配置原则对园林景观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园林的观赏性,而且还有利于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实际需求,同时推动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毅.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方法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7(12):22-2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