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新民主主义革命ppt整理

最新新民主主义革命ppt整理

6.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含答案)-

6.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基础训练】 一、填空题: 1、收集数据主要途径有,,和等等,间接途径包括 和等。 2、整理数据的主要方法是,。 3、,可以将原来数量繁多,无序的数据简化,有序化。 二、选择题 4、某校篮球队员的身高(单位:cm)如下: 168、167、160、164、168、168、167、168、167、163 这组数据是()方法获得的。 (A)直接观察(B)查阅文献资料(C)互联网查询(D)测量 5、某中学为了调查不同面额纸币上细菌数量与使用频率的关系,分别从银行、商店、农 贸市场及医院收费处随机采集了6种面额的纸币各30张,分别用无菌生理盐水漂洗这些纸币,对洗出液进行细菌培养,测得数据如下表: 这组数据是()方法获得的 (A)直接观察(B)调查(C)互联网查询(D)实验 6、小丽得到她所在居住楼里的小朋友的年龄数据如下: 3、16、1 4、1 5、17、8、4、 6、9、1 7、2、1、5、1 小丽是用()方法获得这组数据的 (A)直接观察(B)实验(C)调查(D)测量 7、小刚得到NBA2002—2003赛季洛杉矶快船队队员的身高:

1.91m 、 2.08m 、1.98m 、2.08m 、2.15m 、2.01m 、2.03m 1.88m 、 2.13m 、2.03m 、2.11m 、2.08m 、1.98m 、 1.98m 、2.08m 他获得此组数据的方法是() (A)调查(B)互联网查询(C)实验(D)测量 8、小明为了解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四个国家1996年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情况, 得到下表: 他获得这些数据的方法是() (A)查阅文献资料(B)测量(C)直接观察(D)实验 三、解答题: 9、在A、B、C、D四块实验田进行水稻新品种种植实验,各块实验田的面积和所种水稻的 单位产量统计数据如下表: (1)统计员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表中的数据? (2)你从这些数据中获得了水稻新品种的哪些信息和结论?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不同方法整理数据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数据收集整理——讲故事大赛》是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中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经历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 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教材中的主题图是让学生感性体会统计的价值, 分为两个层 次进行编排,例 L,是以生活中常见的 “定做校服” 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统 计的价值; 例 2,是对调查结果进行记录,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单式 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初步了 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 并体会用 “正” 字记录数据的优点。 并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2、技能目标: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体会统 计在决策、预测中的作用,感受统计的价值,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基本的统计经验,同时体会到严谨、科学、求实的态度以及 学会与他人合作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突破重难点设想: 尽管学生已经有了例 1,的知识基础,但是在教学中还应尽可能的 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调查、 数据整理、 讨论、交流等探究活 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操作、探究、体验、经历,感悟统计,理解统计,应用统计,为认识、分析统计表积累丰富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数据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知道在收集数据中要先收集数据,那么你能说一说数据收集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学习数据收集的方法。 二,质疑目标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探究统计的方法 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非两人中选一人按参加故事大赛,我们班如何选择?动手操作投票 动手操作,体会统计数据的过程 该如何记录呢? 可以用写正字,还可以画勾,打圈,画x等等 用什么方法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每一票只能记录一次。 把票整理完整,就可以判断选谁去参赛。 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不同方法整理数据》教学设计 马艳

《讲故事大赛》——数据的收集整理例2教学设计责任学校:浦贝乡中心小学责任教师:马艳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页例2及相应练习的内容。 【教材分析】 《数据收集整理——讲故事大赛》是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中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经历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教材中的主题图是让学生感性体会统计的价值,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编排,例l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定做校服”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价值;例2是对调查结果进行记录,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单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并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2、技能目标: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体会统计在决策、预测中的作用,感受统计的价值,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基本的统计经验,同时体会到严谨、科学、求实的态度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突破重难点设想:尽管学生已经有了例1的知识基础,但是在教学中还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调查、数据整理、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操作、探究、体验、经历,感悟统计,理解统计,应用统计,为认识、分析统计表积累丰富的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条 【教学过程】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单元测试题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个 3 分共计30 分) 1. 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市场上老酸奶的质量情况 B .调查某品牌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 C调查乘坐飞机的旅客是否携带了危禁物品D.调查我市市民对伦敦奥运会吉祥物的知晓率 2. 某同学为了解梅州市火车站今年“五一”期间每天乘车人数,随机抽查了其中五天的乘车人数,所抽查的这五天中每天乘车人数是这个问题的【】 A.总体B.个体C.样本D.以上都不对 3. 小敏统计了全班50 名同学最喜欢的学科(每个同学只选一门学科).统计结果显示:最喜欢数学和科学的频数分别是13 和10.最喜欢语文和英语的人数的频率分别是0.3 和0.2 , 其余的同学最喜欢社会,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最喜欢语文的人数最多 B.最喜欢社会的人数最少 C最喜欢数学的人数和最喜欢语文的人数之和超过总人数的一半 D.最喜欢科学的人数比最喜欢英语的人数要少 4. 一组数据共50 个,分为 6 组,第1—4 组的频数分别是5,7,8,10,第 5 组的频率是 0.20 ,则第 6 组的频数是() A. 10 B. 11 C. 12 D. 15 5. 在一次班干部选举中,某同学的得票数没有超过半数,说明他所得票数的频率() A .大于11B.等于1C.小于1D . 小于或等于1 2222 6.已知20 个数据如下: 252129 30 24 2529 282723 272622 24 28 2625 232527 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其中24.5 ~26.5这一组的频率是() A .0.40B.0.30C.0.55D . 0.25 7. 已知样本容量为30,在样本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高的比依次为2:4:3:1,则第二小组的频数为() A. 4 B. 12 C. 9 D. 8 8. 在样本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共有11 个小长方形,若中间一个小长方形的频率等于其他 1 10 个小长方形的频率的和的1,且样本容量是160,则中间一组的频数是() 4 A. 32 B. 0.2 C. 40 D. 0.25 9. 某校测量了初三(1)班学生的身高(精确到1cm),按10cm 为一段进行分组,得到如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据收集与整理—不同方法整理数据》人教新课标

《数据收集整理——不同方法整理数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页例2及相关练习。 学情分析: 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用不同方法整理、记录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1.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继续用统计表整理、呈现所收集的数据。 2. 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体会统计在决策、预测中的作用,感受统计的价值,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通过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基本的统计经验,同时体会到严谨、科学、求实的态度。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多种记录方法做记录,并用“正”字记录数据。 教学难点: 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产生统计的需求。 教具:多媒体课件,水果卡片,选票,投票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围绕“应该选什么颜色当校服更合适”这个问题,展开了调查,调查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哪些步骤呢? (预设:我们在调查过程中经历了分类后,使用了举手、数一数这样的调查方式进行了数据的收集,接着整理数据填写表格,最终借助统计表中的数据来解决问题,说明问题)。(板书:分类、收集、整理、分析)。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

第十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知识技能目标 1.复习本章的内容、知识及其联系; 2.能根据具体问题,收集相关数据,会制作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过程性目标 1.让学生在各种问题的解法探究和解题后的反思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探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 2.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复习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复习知识结构 1.知识结构 二.合作探究 例1 为了了解某校学生的每日运动量,收集数据合理的是(). A.调查该校舞蹈队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B.调查该校书法小组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C.调查该校田径队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D.随机调查在学校食堂就餐50名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例3 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50名学生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 A.400 B.被抽取的50名学生C.400名学生D.被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 例3 下面是两名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调查表(单位:厘米) (1)将两位同学的身高状况用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在同一张统计图中展示出来. (2)谁的身高增长快?

(3)小华、小娟分别在哪个年龄段身体长得最快? 解: (2)用现在的高度减去出生时的高度,谁的差大,谁就长得快;(3)小华在100天到1岁之间长得最快,小娟在2岁到3岁之间长得最快. 例 4 王伟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调查统计:你最喜欢哪一项球类活动?统计数据如下:乒乓球16人,羽毛球13人,蓝球10人,足球9人,其他2人.请你根据以上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 解: 例5 某年级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本次夏令营分为甲、乙、丙三组进行,下面统计图反映了学生参加夏令营报名情况,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报名人数统计图报名人数扇形统计图

生物统计学(版)杜荣骞课后习题问题详解统计大数据地收集与整理

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1 算术平均数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计算平均数? 答:算数平均数由下式计算:n y y n i i ∑ = =1 ,含义为将全部观测值相加再被观测值的个数 除,所得之商称为算术平均数。计算算数平均数的目的,是用平均数表示样本数据的集中点,或是说是样本数据的代表。 1.2 既然方差和标准差都是衡量数据变异程度的,有了方差为什么还要计算标准差? 答:标准差的单位与数据的原始单位一致,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地离散程度。 1.3 标准差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变异系数也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变异系数可以说是用平均数标准化了的标准差。在比较两个平均数不同的样本时所得结果更可靠。 1.4 完整地描述一组数据需要哪几个特征数? 答:平均数、标准差、偏斜度和峭度。 1.5 下表是我国青年男子体重(kg)。由于测量精度的要求,从表面上看像是离散型数据,不要忘记,体重是通过度量得到的,属于连续型数据。根据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编制频数分布表。 66 69 64 65 64 66 68 65 62 64 69 61 61 68 66 57 66 69 66 65 70 64 58 67 66 66 67 66 66 62 66 66 64 62 62 65 64 65 66 72 60 66 65 61 61 66 67 62 65 65 61 64 62 64 65 62 65 68 68 65 67 68 62 63 70 65 64 65 62 66 62 63 68 65 68 57 67 66 68 63 64 66 68 64 63 60 64 69 65 66 67 67 67 65 67 67 66 68 64 67 59 66 65 63 56 66 63 63 66 67 63 70 67 70 62 64 72 69 67 67 66 68 64 65 71 61 63 61 64 64 67 69 70 66 64 65 64 63 70 64 62 69 70 68 65 63 65 66 64 68 69 65 63 67 63 70 65 68 67 69 66 65 67 66 74 64 69 65 64 65 65 68 67 65 65 66 67 72 65 67 62 67 71 69 65 65 75 62 69 68 68 65 63 66 66 65 62 61 68 65 64 67 66 64 60 61 68 67 63 59 65 60 64 63 69 62 71 69 60 63 59 67 61 68 69 66 64 69 65 68 67 64 64 66 69 73 68 60 60 63 38 62 67 65 65 69 65 67 65 72 66 67 64 61 64 66 63 63 66 66 66 63 65 63 67 68 66 62 63 61 66 61 63 68 65 66 69 64 66 70 69 70 63 64 65 64 67 67 65 66 62 61 65 65 60 63 65 62 66 64 答:首先建立一个外部数据文件,名称和路径为:E:\data\exer1-5e.dat。所用的SAS 程序和计算结果如下: proc format; value hfmt 56-57='56-57' 58-59='58-59' 60-61='60-61'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据收集整理-《不同方法整理数据》教学设计 (2)

数据收集整理-《不同方法整理数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测试题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1.要了解某市九年级学生的视力状况,从中抽查了500名学生的视力状况,那么样本是指() A.某市所有的九年级学生 B.被抽查的500名九年级学生 C.某市所有的九年级学生的视力状况 D.被抽查的500名学生的视力状况 2.要了解某地农户用电情况,抽查了部分农户在某地一个月中用电情况:用电15 度的有3户,用电20度的有5户,用电30度的有7户,那么平均每户用电() A.23.7 3.已知某班有40名学生,将他们的身高分成4组,在160~165cm区间的有8名学生,那么这个小组的人数占全体的() A.10% B.15% C.20% D.25% 4.为了了解某校学生每日运动量,收集数据正确的是() A.调查该校七年级学生每日运动量 B.调查该校女生每日的运动量 C.调查该校男生每日的运动量 D.从七、八,九年级各抽调100人调查他们每日的运动量

第5题图 15050 第7题图 5.如图是某公司四个部门的营业情况,则销售情况最好的是( ) 丙 D.丁 6.值 增长率的变 化情况如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1995~1999年国内生产值增长率逐年减少 B.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开始回升 C.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 D.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有增有减 7.如图是体育委员会对体育活动支持情况的统计, 在其他类中对应的百分数为( ) A.5% B.1% C.30% D.10% 8.下列调查中:①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每天做作业的时间,对某区七年级⑴班的学生进行调查;②爱心中学美术爱好小组拟组织一次郊外写生活动,为了确定写生地点,对美术爱好小组全体成员进行调查;③为了了解观众对电视剧的喜爱程度,数学兴趣小组调查了某小区的100位居民,其中属于抽样调查的有( )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省优质课的教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省优质课的教案)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第1课时)课题:§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第1课时)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54~158页授课教师:临川四中万梅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是第三学段统计部分的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这是在前两个学段已有数据处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是从一个较高的层面来系统整理前两个学段的相关的内容.本节教材通过一个实际例子介绍全面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中,逐步学会用数据说话,自觉地想到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2、教学重点(1)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2)会用表格整理数据.3、教学难点(1)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调查问卷(2)用表格整理数据4、教学关键得出全面调查的基本过程[教学目标]基于上述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的年龄特征,制定本节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

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2) 能根据具体情景,设计问卷收集数据.(3) 会用表格整理数据.2、过程与方法目标:(1)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学习统计内容,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据说理”的方法.(2)通过对全班吃洋快餐情况的调查和吃洋快餐危害的了解,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念.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经历全面调查的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但数据处理技能仍不强,尤其对根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和用表格整理数据不习惯,所以对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搭设台阶,设计提问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过程]本节课按照“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归纳小结”的流程展开.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播放动画,六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0-9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的场景,经历简单的分类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表示数据,初步体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能对数据整理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学生通过按不同标准分类和记录、整理数据,体会分类可以有不同标准,初步感受不同标准下数据分类整理的不同结果,初步体会符号的作用;初步了解在生活里可以收集数据,体会数据能说明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学生初步体会数据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现实情境里,初步学习用数据眼光观察生活;在小组学习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作用;主动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活动,尝试回顾数据收集、整理活动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收获。 教学重点: 会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数据,会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能够按照不同分类标准整理数据,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数据。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这一节课,老师想邀请小朋友们去“童心园”游玩(出示邀请卡),准备好了吗?走吧。咦,大门是关着的,但是上面有些图形(三角形1红2黄1绿,圆形1黄1绿1红,正方形1黄2绿)要怎样才能打开门进去参观呢?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旁边有一行字“这些图形,请按它们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原来是进入童心园的方法啊,小朋友们,你能解决这个问题成功进入童心园吗? 学生汇报:你是按什么分类的?分成了几类?各有几个? 说明:按什么来分类,是分类的标准,我们把这些图形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按形状分类,分成了3类,按颜色分类,分成了3类。(板书: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入童心园,看看里面有什么,可以根据自己想了解的问题,从不同标准分类开始,学习新的本领。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现在我们进入童心园了(出示童心园图片),看看,童心园里都有哪些人,分别在做什么? 师:是的,童心园中有老师、学生,他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做游戏。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引导分类,明确标准。 师:小朋友想知道的问题真多! (1)有的想知道老师人数多还是学生人数多? (2)有的想知道看书的有多少人、下棋的有多少人、做游戏的有多少人、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单元检测试题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单元检测试题 (时间60分,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个4分) 1.下列调查适合抽样调查的是() A.审核书稿中的错别字 B.对某社区的卫生死角进行调查 C.对八名同学的身高情况进行调查 D.对中学生目前的睡眠情况进行调查 2.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从全校24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样本是() A.2400名学生 B.100名学生 C.所抽取的100名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 D.每一名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 3.质检部门为了检测某品牌电器的质量,从同一批次共10000件产品中随机抽取100件进行检测,检测出次品5件,由此估计这一批次产品中的次品件数是() A.5B.100C.500D.10000 4. 小明统计了他家今年5月份打电话的次数及通话时间,并列出了频数分布表: 通话时间x/min 0<x≤5 5<x≤10 10<x≤15 15<x≤20 频数(通话次数)20 16 9 5 则通话时间不超过15min的频率为() A.B.C.D. 5. 下面的折线图描述了某地某日的气温变化情况.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4:00气温最低B.6:00气温为24℃ C.14:00气温最高D.气温是30℃的时刻为16:00 6.某校学生参加体育兴趣小组情况的统计图如图所示,若参加人数最少的小组有25人,则参加人数最多的小组有() A.25人B.35人C.40人D.100人7.(2015?呼和浩特)以下是某手机店1~4月份的统计图,分析统计图,对3、4月份三星手机的销售情况四个同学得出的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为() A.4月份三星手机销售额为65万元 B.4月份三星手机销售额比3月份有所上升 C.4月份三星手机销售额比3月份有所下降 D.3月份与4月份的三星手机销售额无法比较,只能比较该店销售总额 8.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某班50名学生的成绩分为六组,第一组到第四组的频数分别为6,8,9,12,第五组的频率是,则第六组的频数是(). A 4 B 5 C 6 D 7 9.(2015?玉林)某校对学生上学方式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并根据此次调查结果绘制了一个不完整的扇形统计图,其中“其他”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是36°,则“步行”部分所占百分比是()

6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含答案).doc

第6章数据与图表 【课标点击】 1.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 2.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和统计表. 3.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根据需 要选择合理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体会统计图表在现实牛活中的应用. 4.能从各种媒体中,有意识地去获取一?些数据信息,并能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 5.运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统计图表. 6.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要点预习】 1.数据的收集途径: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直接观察, ________ , _______ 和实验得到;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 资料,使用__________ 查询得到. 2-整理数据的方法: 整理数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_ . 【课前热身】 1.举出数据收集的途径中的一种间接途径 ____________ ? 答案:如杳询、杳阅文献资料、上网、计算等. 2.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可以将原來数量繁多,无序的数据简化,有序化. 答案:分组编码 2 3.某校初三英语口试达到优乔标准的有60人,占总人数的一,则总人数为? 5 答案:150 【讲练互动】 【例1】某校篮球队员的身高(单位:cm)如下:168、167、160、164、168、168、167、168、167、163.这组数据是什么方法获得的?.................................... () A.直接观察 B.查阅文献资料 C.互联网查询 D.测量 答案:D

【变式训练】

2019精选医学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doc

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1 算术平均数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计算平均数? 答:算数平均数由下式计算:,含义为将全部观测值相加再被观测值的个数除,所得之商称为算术平均数。计算算数平均数的目的,是用平均数表示样本数据的集中点,或是说是样本数据的代表。 1.2 既然方差和标准差都是衡量数据变异程度的,有了方差为什么还要计算标准差? 答:标准差的单位与数据的原始单位一致,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地离散程度。 1.3 标准差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变异系数也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变异系数可以说是用平均数标准化了的标准差。在比较两个平均数不同的样本时所得结果更可靠。 1.4 完整地描述一组数据需要哪几个特征数? 答:平均数、标准差、偏斜度和峭度。 1.5 下表是我国青年男子体重(kg)。由于测量精度的要求,从表面上看像是离散型数据,不要忘记,体重是通过度量得到的,属于连续型数据。根据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编制频数分布表。 6669646564666865626469616168665766696665 7064586766666766666266666462626564656672 6066656161666762656561646264656265686865 6768626370656465626662636865685767666863 6466686463606469656667676765676766686467 5966656356666363666763706770626472696767 6668646571616361646467697066646564637064 6269706865636566646869656367637065686769 6665676674646965646565686765656667726567 6267716965657562696868656366666562616865 6467666460616867635965606463696271696063 5967616869666469656867646466697368606063 3862676565696567657266676461646663636666 6663656367686662636166616368656669646670 6970636465646767656662616565606365626664 答:首先建立一个外部数据文件,名称和路径为:E:\data\exer1-5e.dat。所用的SAS程序和计算结果如下: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数据的收集 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李东宇 一、学生起点分析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有关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前调查任务的布置,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评判与应用的顺序展开教与学。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统计活动对于人们在生活中作出决策的作用,信息的来源渠道和呈现方式的日趋多样化,为后续学习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数据的表示方式和选择等内容做好铺垫。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但是受年龄特征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总结的能力相对较差,对于知识的表述不是很全面、规范、准确。 二、教学任务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了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巩固了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和识别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分析和思考。通过本章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信息的识别与获取能力,更要体现实践性、可操作性,增强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主动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等过程,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获取数据途径的选择,感受收集数据的必要性。 2.了解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等,体验统计对生活的指导意义。 3.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节约用水意识;通过调查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回顾复习;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第三环节:合作学习;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第五环节:当堂检测;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回顾复习 呈现了3幅统计图 活动目的: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图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那么这些数据从何而来?我们有哪些方法展示数据?怎样从图表中获取信息?主题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看图获取信息) 我们生活的地球可谓危机重重,粮食、能源、人口……每一项都将人类的发展推向困境,而作为生命之源的水,它所面临的危机无疑成为全球第一大危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单元测试卷 1.想要调查世界上还幸存着多少只大熊猫,适合作________。 2.了解西部地区适龄儿童在校率作_________。 3.为了考察七年级500名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体育老师从七年级五个班中,每班各抽取10名学生调查中。此题中,总体是____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____。 4.有一些乒乓球,不知其数,先取6个作了标记,把它们放回袋中,混合均匀后又取了20个,发现含有两个做标记的,可以估计这袋兵乓球有_______个。 5.下列调查中的样本缺乏代表性的是() A.屠宰100头某品种的猪,了解该品种猪的瘦肉率 B.某人在一所医院里调查哮喘病在该县的发病率 C.从一瓶化妆品中取少量化验其化学成分 D.用10台某种型号的新产品红旗轿车作撞击实验,调查该车型在耐冲撞和安全保护措施方面的性能 6.某人设计了一个游戏,在一网吧征求了三位游戏迷的意见,就宣传“本游戏深受游戏迷欢迎”,这种说法错误的原因是() A.样本的数量太小 B.没有征求专家鉴定 C.这三位玩家不具有代表性 D.以上都不是 7.为了了解某校15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了100名学生的体重,就这个问题业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1500名学生的总体 B.15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 C.每个学生是个体 D.100名学生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B.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事物的变化情况 C.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个部分所占的百分比 D.统计图只有以上三种

9.指出下列问题中总体、样本、个体分别是什么? (1)为了了解某商店的日营业额,现抽出某月里的6天的营业额进行统计。 (2)为了了解某种酱油的质量合格情况,从几大商场的柜台上共购买了30瓶该酱油进行化验。10.下面的图表是某种股票在一天内的变化情况: 第10题 通过图表估计这种股票在中午1:30时的股价。 11.商场开业第一天,对45位顾客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商场的服务质量,调查结果如下: A B B C D C C E A B C D B B A D B C C D C C A B B A B B A B C C A B A D D A E A B B C C C 请用表格整理上面的数据,并推断顾客对商场的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 12.下面记录了七年级某班男生一次立定跳远的成绩,如下所示(单位:米): 1.62 1.62 1.65 1.75 1.61 1.64 1.64 1.66 1.63 1.68

六年级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点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一、知识网络 知识点一: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调查的方式有两种: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1.全面调查:考察全面对象的调查叫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也称作普查,调查的方法有: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电话调查等. 全面调查的步骤: (1)收集数据; (2)整理数据(划记法); (3)描述数据(条形图或扇形图等). (4)分析数据 特点:调查对象数目小或者调查对象结果必须精确。 收集数据全面、准确;花费多,耗时长。 2.抽样调查:若调查时因考察对象牵扯面较广,调查范围大,不宜采用全面调查,因此,采用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 抽样调查的意义: (1)减少统计的工作量;

(2)抽样调查是实际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它是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 特点:调查对象数目较大且调查数据无需精确,具有破坏性。 花费少,省时省力,调查结果与实际结果有一定的差距。 调查方法:问卷,观察,走访,试验,查阅资料。 例题:下列调查中,适合用普查(全面调查)方法的是(). A.电视机厂要了解一批显像管的使用寿命; B.要了解学生上网时长; C.要了解我市平均工资; D.要了解某校数学教师的年龄状况. 解析:A、B、C工作量太大,太复杂,只能作抽样调查,而D可以作普查,即全面调查. 总结: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和所付出代价的大小. 【变式】下列抽样调查中抽取的样本合适吗?为什么? (1)数学老师为了了解全班同学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请数学成绩优秀的10名同学开座谈会; (2)在上海市调查我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 (3)在中学生中调查青少年对网络的态度; (4)调查每班学号为5的倍数的学生,以了解学校全体学生的身高和体重;(5)调查七年级中的两位同学,以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辅导用书的拥有量. 【答案】 (1)中的抽样不太合适,抽样时,应该让成绩好、中、差的同学都有代表参加;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材解析: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习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例题呈现了学生感兴趣的童心园的场景图,图中蕴含了可以分类统计的诸多信息,如游戏、下棋、看书等活动。教材提出“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觉观察场景图,想到如“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参加哪种活动人数最多,参加哪种活动人数最少”这样的问题,并产生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教材呈现了两种分类标准:一、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统计; 二、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统计。通过小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结果。学生经历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后,教材又让学生自己比较两次统计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体会是按不同标准将图中的人进行分类,结果也是不同的。 目标预设:1、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分类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例1的主题图课件,按不同标准分类的统计表每人一份。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运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画“正”字统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数据,学会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在分类统计时,学生容易出现遗漏或重数的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点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普查和抽样调查 (1)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_________。 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称为___________。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_________。 (2)①总体的个数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②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③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 人们往往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_____________。 抽样调查时,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_______________。 样本容量:样本含有个体的数目。 (3)随机调查,就是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即总体中每个个体被选中的可能性都相等。随机调查不是调查方法。 (4)抽样调查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缺点是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随机性,真实性)。 2、扇形统计图及其画法: (1)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即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2)画法: ①计算不同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各项数量/ 总数×100%。(在扇形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圆心角度数/ 3600 ×100%)。 ②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的度数。圆心角度数=3600×百分比 ③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3、频数分布直方图 (1)频数分布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的频数。 如果样本中数据较多,数据的差也比较大时,频数分布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 (2)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步骤: ①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算出它们的差(极差)。 ②决定组距和组数(组数:把全体样本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当数据在50~100之间时,分组的数量在5-12之间较为适宜;组距: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距离〈注意分点归属问题〉。)③确定分点④列出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3)条形图和直方图的区别 ①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高度表示频数的大小,而直方图实际上是用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当长方形的宽相等的时候,把组距看成“1”,用矩形的的高表示频数; ②条形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孤立的,是一个具体的数据,而直方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连续的,是一个范围; ③条形图中,各长方形之间有空隙,而直方图中,各长方形是靠在一起的,中间无空隙。 4、各种统计图的优缺点 ①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②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③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为了比较直观地表达两个统计量的变化速度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纵、横坐标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一定要一致。 为了较直观地反映几个统计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纵轴从0开始。 一、选择题 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 A.对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B.对冷饮市场上冰淇淋质量情况的调查 C.对我市市民实施低碳生活情况的调查 D.以我国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机各零部件的检查 2.下列的调查中,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是( ). A.为了解某地区居民的防火意识,对该地区的初中生进行调查 B.为了解某校1 2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抽取该校120名学生进行调查 C.为了解某商场的平均日营业额,选在周末进行调查 D.为了解全校学生课外小组的活动情况,对该校的男生进行调查 3.为了解某市参加中考的32 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抽查了其中1 60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32 000名学生是总体B.1 6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C.每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个体D.以上调查是普查 4.数据1,1,2,2,3,3,3的极差是( ). A.1 B.2 C.3 D.6 5.某校开展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活动,七(3)班同学积极响应,全班参与,晶晶绘制了该班同学参加体育项目情况的扇形图(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参加人数最多的体育项目是( ). 七(3)班同学参加体育项目情况的扇形统计图 A.排球B.乒乓球C.篮球D.跳绳 6.体育老师对九年级(1)班学生“你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是什么?(只写一项)”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把所得数据绘制成频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