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行政效率观

论行政效率观

论行政效率观
论行政效率观

摘要

效率是一个与管理存在着密切关系的概念,是管理的基本目标之一。效率既指经济工作效率,也指整个社会系统的效率。我们研究行政管理,实质上是研究行政管理活动的效率。国家机构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离开效率讲机构改革等于是句空话。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府机构改革逐步展开。本文通过研究行政管理的规律,认真分析当前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状况,提出了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效率;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效率

Abstract

Efficiency is a conception that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administration, and it is is one of the basic objectives of management. Efficiency refers to both economic efficiency also means that the whole social system efficiency. In effect the research on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is syudy the efficiency of it. Improve efficiency of administration is the ultimate golf of country institution reform. At the present time with the reform of economic structure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is gradually put into effect. In this paper by studying the regularity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nalysing present status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give the way to improve efficiency of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 efficiency;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 .. (Ⅱ)

一绪论 (1)

二当前我国行政管理效率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

(一)行政管理效率的规定性 (1)

(二)我国行政管理现状及问题 (3)

(三)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剖析 (6)

三国外行政管理的经验借鉴 (8)

一行政管理学在国外的发展 (8)

二国外政府的行政改革 (10)

四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的途径和对策 (12)

(一)更新观念建立合理行政管理机构 (12)

(二)实现行政管理效率的理念更新 (15)

(三)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行政管理 (19)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附录一 (25)

附录二 (29)

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一绪论

效率,从经济学意义上讲,是指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程度,即在社会经济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配置和使用才能生产出更多的为社会所需要的财富,取得最大的经济成果。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效率既指经济工作效率,也指整个社会系统的效率。效率不能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而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效率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核心。

人类已经进入了管理时代,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单位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并且这种管理必须是有效的管理。要达到行政管理的目标,重要的一条就在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行政管理效率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才能奏效。同时行政效率是衡量行政管理活动优劣的综合性指标,它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始终。行政管理高效率化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体现,是行政管理过程中各种因素和手段的综合反映。

二我国行政管理效率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行政效率的规定性

1. 行政管理效率的涵义。

所谓行政管理效率,就是在圆满完成行政机关的使命与任务以及既定目标的基础上,投入的工作量与获得的工作效果之比[1]。尽管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不同的人,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效率是有高有低的,但是,并不能迁就低水平、低效率。为了充分调动积极性,只要有可能,就应该尽力求出每件工作消耗的工作量和所获得的工作效率的比率,以最少的人办最多的事。不仅要使每项工作在“投入”和“产出”方面有一个数的比较,有一个简单的百分比,而且要以此作为考核和奖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的重要依据之一。当然,有些行政管理的效率难以用数量来表述,这是因为行政管理是一种产生社会和法律后果的行为,检验行政管理首先应着眼于这一行为是否圆满地达到了预期的、对社会有益的目标。也就是说,先要看行政工作的质的方面是否做好了,否则,再快的速度,再多的数量,也可能是南辕北辙。此外,行

- 1 -

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政管理的效果如何,常常是许多因素的综合。它是一个综合指标,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数量变换,逐一加减,必须注重行政管理效率的质的方面。因此,行政管理效率应该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是功效与价值的统一。讲行政管理效率就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适应人的需要和特点,顾及社会因素及其各方面的影响,充分发挥和利用人的内在潜能而获得最佳管理效果。

2.行政管理的内容。

行政管理效率的内容一般大致分为三个管理层次:高层的属于决策层次,通常是指国家主管行政部门为了完成总目标而进行的规划、决策、安排、协调、沟通等工作。效率高低的主要标志在于国家主管部门是否根据国情,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国家行政工作的方针、政策。这一层次追求的是组织效率。中间管理层的属于管理层次,通常是指省、市行政部门为遵照上级行政部门的决策,而进行的最有效的分工合作和监督,全盘解决行政组织与行政管理的问题,这一层次追求的是管理效率。执行层次通常是指县、区、乡行政部门为贯彻上级方针政策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具体工作。这一层次追求的是机械效率。三个层次的效率指标构成了行政管理效率的完整体系,上、中、下三层的效率都达到了标准,才称得上达到整个行政管理系统的效率标准。当然,三个层次追求的效率角度不同,决定依据也不同。组织效率主要决定于信息搜集和反馈的科学合理决策;管理效率主要决定于综合协调和管理水平;机械效率主要决定于办事人员的能力,全面准确地执行政策,妥善地处理问题。每一层次所追求的效率也可以互相渗透,仅是主要追求目标不同,有所侧重而已。行政管理效率的内容非常广,但究其实质,表现在主、客观两个方面:一是内因。组织效率包括行政领导的才能、领导方式、组织结构、集体观念、干部的精神面貌和智力水平,指挥系统以及中、下层行政干部的素质。管理效率包括权责划分、管理幅度、行政制度和方法,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岗位责任制,协调、沟通能力。机械效率包括行政干部的特长、知识更新、士气、能力、劳逸结合、机构精简、群众心理等。二是外因。主要是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社会方面有政治、法律、团体、战争、文化、舆论、时间和群众文化水平,自然条件有气候、温度以及其它附着力、外向力。

3.行政管理效率的政治性。

- 2 -

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建设高效率的管理机构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也是无产阶级政党追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要在劳动生产率方面超过它们。而劳动生产率在行政管理机构中的体现则是行政管理效率。列宁曾作过大胆设想,提出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应该建立起象现代化邮局机构那样的社会性的管理机构,应当象大机器工业应该工作的那样工作。毛泽东对无产阶级领导政权机构的建设同样作过多次论述,其中有一句名言,就是:“必须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五项目的”。革命导师的论述,都体现了一个总的要求,即无产阶级政府必须是合理的、科学的,同时又能保证实现无产阶级意志的高效率的工作机关。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提出了机构改革的方向,这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精简、统一、效能的三个原则,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并且,在实施这一目标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了“三讲”活动,把提高行政效率聚焦到“讲政治”上,为全面推行宏伟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方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行政管理现状及问题

1. 组织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不协调。

组织层次是纵向组织结构的等级层次,管理幅度是横向组织的管理控制跨度,即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管辖的人员数目。这个数目是有限的,超过了限度,就需要将组织划分为若干层次。组织中的管理幅度与组织层次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当组织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较大的幅度意味着较少的层次,较小的幅度意味着较多的层次。一般情况下,层次越多,信息沟通越迟缓,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越大;管理幅度越宽,协调越困难,以致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因此,组织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划分要符合两者关系的规律性。当前,我国现行的组织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不协调主要表现在:

(1)机构林立

我国行政机关十分庞大,并且职能交叉,机构重叠,组织机构不合理,行政设置不合理,特别是管理层次过多,协调机构不完善,从而形成体制上的障碍,且由于长期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横向划分过细,推诿扯皮现象严

- 3 -

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重,直接影响行政效率,因此,尽可能减少政府的组织层次,并科学地配置相应的幅度,才有可能实现行政高效率。以一个省的办事层次为例,政府下设委、办、厅、局,厅局下有二、三级单位,有些行业系统的主管委、办内,又设立与一些厅、局职责相对应的处、室,处室以下又对口设科到人。莫说是基层办事要“过五关、斩六将”,就是省级厅、局办一件事,往往也要经过七、八个环节。

(2)批文拖拉

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对业务不太熟悉,不易指导;有的是因情况不明,难于批办;有的是意见不一,无人裁决;有的是不偏不倚,画圈了事;有的是互不见面,打笔墨官司;有的是碰到问题等等再说;如此一来,对下级来文所请示的问题只能是久拖难决了。加之审批程序也往往要转几个环节,从申请单位到主管部门,再从主管部门到分管口子,然后再报同级有权审批的行政部门,其中有很多中间环节夹在里面只是起了传送带的作用,增加了传递时间。此外,办事手续多。要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是要想办一件事情,常常要提出报告,向上呈递,上级批办,部门主办,主办部门代为拟稿,有关部门会签,接着,再转上级承办部门签收,审稿,与其它一些部门协调、沟通,然后,送审批、付印、分发(这里尚未提及本部门内部的拟稿、复核审稿、定稿、签发多个环节)。基层想办一件事,不盖上三、四个图章就办不成事,往往是你在火里,他在水里,你急他不急,慢条斯理,按部就班,少则数月,多则几年,真是“跑穿鞋底,磨破嘴皮”。

2. 职权关系处理不当

职权是以正式职位和对奖惩的控制为基础的要求下级服从的权力。政府的职权包括外部的职权和政府机构内部的职权。政府外部的职权包括纵向层次的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职权、上下级职权,以及政府对企业、公共事业的职权。在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下级政府的职权关系中,虽然经过几次简政放权,但仍存在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使地方政府或下级政府自主权不够充分,影响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障碍行政率的提高。我国政府与企业、公共事业的职权关系虽几经调整,但仍未真正理清,一些政府热衷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受到很大的束缚,并对政府产生一种依赖性,甚至助长政府的寻租行为,严重影响企业乃至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政府忙于具体事务,往往忽略事关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导致行政效率总体下

- 4 -

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降。政府内部职权关系包括内部纵向层次与横向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直线职权与参谋之间的关系。我国地方政府部门林立、职能交叉现象较为普遍,直接影响行政效率。有些政府的参谋职权侵犯直线职权,对下发号施令,使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关系混乱,甚至滋生腐败现象。从而出现很多地方政府还管着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的现象。表现在:

(1)人浮于事

当前,人浮于事不仅简单地表现为工作人员多,而且表现在领导干部多,虚职、副职过多,造成了职务贬值,有职无责,有职无权。据了解,有不少厅局,处级以上干部占到70%以上。官一多,一方面容易助长官僚主义,上情不易下达,下情不易上送,人为地阻碍了政令的畅通;另一方面,形成了多头领导,搞得下属不知听谁的好,严重影响了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

(2)程序冗长

少数领导片面强调政策性,对于职权范围内的事,该拍板的不拍板,该决定的不决定,往往事无巨细,都要通过“集体领导”、“民主评议”,形成无休止开会讨论、长时间议而不决的循环公式,以致经常错过时机,贻误工作。一旦出现一些失误,即以集体名义承担,这不仅是怕负责任的表现,而且是行政部门工作低能、低效率的重要根源。

3.行政法规制度不健全缺乏激励机制

(1)政府绩效管理中存在价值取向的扭曲

首先是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其次是“政府本位”的价值取向。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主要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评估, 评价监督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考核强调的是国家、集体利益;强调政府权威,政府管政府,奉行的仍然是“政府本位”模式;三是“无限政府”的价值取向。转型时期政府经济、社会职能仍旧过于宽泛,牵涉的事物具体庞杂,许多职责业务超出了政府的实际执行能力,这种价值取向促使不少地方政府和干部为了应付庞杂的职能疲于奔命,不能集中精力管好政府应该管的事情;四是惟效率的价值取向。由于“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政策,追求效率成为政府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相应地在政府绩效评价中只重视效率考核。

(2)是缺乏科学化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评估机制

一是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政府绩效评估往往只重视能、绩, 对政府成

- 5 -

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本、效率和责任则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和较为客观的评价标准;二是绩效评估方法重定性指标,忽视定量指标。在实际考核时,往往简单笼统地从定性指标入手,缺乏具体、量化的规定。结果是绩效评估只能凭主观印象、感觉、人际的亲疏实施,缺乏数据支持和科学的分析,测评不可避免地带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三是绩效评估的技术落后。我国的绩效测评主要还是大量采用传统的手工方法,计算机主要用来归集数据,财会软件、审计软件、管理软件运用很少,仍属于手工化的劳动密集型劳动,因而对政府的绩效评价就难免有所疏漏;四是评估主体单一。评估主体多为上级行政机关,社会公众还没有真正成为评估的主体。自查自评和同体评价由于受自我保护、自我欣赏、自我认同等心理因素和利益驱动的影响,容易带有自我保护的色彩,导致绩效评估中粉饰问题,过分夸大自身的成就,出现报喜不报忧的现象。

(3)缺乏实施绩效管理的制度平台

首先是缺乏法律保障。我国虽然历次政府机构改革都强调提高行政绩效,但只是停留在较为抽象的原则层次上,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性指导,更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作为制度保障;其次是政府的绩效管理缺乏制度基础。由于政府的行政理念、职能配置、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仍停留在原有行政模式的基础上,大多数绩效评估机构隶属于行政部门,党政领导对绩效评估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绩效评估的结果,缺乏独立评估机构, 影响着绩效评估考核职能的发挥,致使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不健全。

(三)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剖析

1. 受旧观念就习惯的束缚。

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思想影响很深,因循守旧的观念危害甚广,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小生产观念、私有观念严重,这些反映在行政部门中造成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衙门作风”、“手工劳动”、“以我为中心”。从政府自身工作来看,存在着许多“不适应”和“不符合”的问题。“不适应”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和行政理念的不适应,还没有从根本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一些班干部思想保守,责任心不强,干工作,缺乏激情;谋发展,缺乏思路;搞改革。没有魄力,看似忙忙碌碌,实

- 6 -

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则碌碌无为。二是领导方式、管理方式和工作机制的不适应,不注意研究新时期政府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对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行政领导和行政管理知之不多,不能自觉按规矩办事。一些部门之间职责不清,人员岗位责任不明,遇事推诿扯皮,甚至找不到责任人。三是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不适应。不能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提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遇见矛盾绕着走,碰到问题往外推,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行政不作为,习惯于当太平官、吃现成饭。“不符合”表现为:一是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一些同志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得不牢固,做事情更多考虑个人利益,不求工作过得硬,只求工作过得去。很多多问题,就是因为责任心不强,不按规矩办事,不依法办事,出现疏漏造成的。二是全局意识不强。一些同志本位思想严重,对自治区的决策部署贯彻不积极,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项目,本来建设条件很好,但由于部门利益驱动,审批程序繁琐,运转效率低下,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期。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有些同志工作走过场、图形式,粗枝大叶、敷衍了事。或者整天热衷于文山会海、评比检查,而不注重实际效果;或者事务缠身,忙于应酬,难以静下心来研究问题,谋划大事。

2. 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缺乏新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把行政管理学当回事,再加上文革期间“左”的思想一统天下,帽子乱扣,棍棒乱打,搞得从事这门学科研究的人心有余悸,每有新的见解,也往往考虑再三,不敢公开表示意见,窒息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正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作为先导,我国行政机构在建国后,大的变动调整了几次,反复较大,但都没有解决好部门林立,机构臃肿,层次繁杂,副职过多的问题。机构到底怎么设置?人员到底怎么配备?常常是凭“老经验”决策,凭“想当然”办事,而没有运用科学管理机构的原理去指导实践。在行政管理中,较多的是以人设事,以事磨人,以长官意志代替有关政策,难免不引出政出多门,政策经常朝令夕改的局面来。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公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文化水平低导致行政决策水平低;职业道德差导致行政道德沦丧;行政责任观念淡薄导致争荣誉而避责任;理论水平低导致本位思想严重。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极易滋生腐败和官僚主义作风。在公务人员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干部能上不能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密切联系领导、表扬和自我表扬相结合

- 7 -

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等。所以毫无实绩、只会开会、喊口号、拉关系的“太平官”总能步步高升,而一些具有开创精神、富有正义感的干部则受打击、压制,导致管理缺乏魄力和创新,管理僵化,结果只能是效率低下。

3. 行政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法律保障

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政法律制度不健全,有些行政法规虽然有,但没有好好执行。如机构立法问题就是如此,机构膨胀是机构改革非法制化、非制度化的产物。机构一多,环节就多,办起事来层次多、头绪乱的现象并未减少,过去那种机构林立,层次过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况依然如故,互相扯皮,争功诿过等弊病也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行政人员和行政机关违法行政,滥设临时机构致使行政机关之间职能不清、交叉现象更为严重。在“利益”驱动下,各行政机关对有利可图的行政管理工作滥用职权,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破坏经济秩序;对无利可图的公益性服务型管理工作则相互推诿,造成人为的“管理停滞”。在行政管理中,较多的是以人设事,以事磨人,以长官意志代替有关政策,常常是凭“老经验”决策,凭“想当然”办事,难免不引出政出多门、政策经常朝令夕改的局面来。而违法行政必然会给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带来损害。

如上所述,行政管理效率是一项综合指标,造成行政管理低效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问题;有思想根源、传统习惯,也有作风、方法问题,集中到一点则是因机构庞大、层次重叠而生就的官僚主义。

三国外行政管理效率的经验借鉴(一)行政管理学在国外的发展

效率问题一直就是世界各国政府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核心。从19世纪初始,学者们就重视管理效效率问题的研究。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自1880年起就开始试验和研究,改革传统的经验管理,逐步形成后来被称为“泰罗制”的管理理论。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他提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即怎样用最少的人力,花费最少的成本,生产出最优的产品。接着,泰罗又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行政管理中,提出人员、时间、经费是决定行政效率的主要内容,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就要明确组织制度,工作标准,工作费用标准等。泰罗制的中心旨在使生产技术标准

- 8 -

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化,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共同得益。泰罗制的要点包括:第一,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制定工作定额原理;第二,挑选和培训第一流工人;第三,要求标准化(方法、工具、环境);第四,采用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激励工人努力工作;第五,双方来一次“精神革命”,双方合作,共同致力于提高劳动率;第六,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以科学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第七,实行职能工长制,即一个工长负责一方面的职能管理工作;第八,管理控制中例外原则,即日常事务授权部下负责,管理人员只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保留处置权力。泰国罗制实质就是加强制度建设和全面管理,它具有了明显的绩效取向。泰罗制很好地说明了效率来自机制和管理,机制和管理决定效率的高低,它的关键在于针对落后的传统管理建立起科学的有效率的制度,它的核心内容对于今天的行政管理仍有借鉴意义。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西方传统政府官僚体制危机的加深,发达国家政府掀起了新一轮的行政改革热潮,其间,奥斯本和盖布勒提出了“企业家政府”这一概念并进而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指出应该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革或重新塑造政府。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宗旨就是试图把企业管理的精髓移植到政府中来,通过改变官僚政府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内部驱动力,来达到重新塑造政府形象的目的。奥斯本和盖布勒认为,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改变照章办事的政府组织,谋求有使命感的政府:就是改变以过程为导向的控制机制,谋求以结果为导向的控制机制。美国的《国家绩效评论》把政府绩效评估界定为政府官员对结果负责,而不仅仅是对过程负责;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公务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他们对结果负责,而不再仅仅是对规则负责。因此,对政府公共部门内部管理的改革与完善来说,绩效评估所体现的公共责任机制为:既要提高公务员的自主性,又要保证公务员对公众负责、对结果负责;既要提高政府行政的效率与管理能力,又要切实保证政府管理的质量。

在公共责任方面,政府绩效评估决定了政府角色和其职能的内容。在市场化条件下,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公众的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成为政府最重要、最广泛的职能和最根本的任务。对政府职能范围内管理活动的绩效进行评定,也就是要对政府在确定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价格标准,抓好绩效管理,以保证供给者无法利用提供公共服务的机会谋取不正当利益、保障社会公平、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和加强激励约束机

- 9 -

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制,确立制度化、尽可能定量化的评估体系,是整个政府绩效管理的核心所在。根据西方学者的归纳,政府绩效管理以实现政府管理的三“E”——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和效益(effectiveness)——为目标。

(二)国外政府的行政改革

20世纪的最后25年,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西方各国进入了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改革的时代。无论是英美、欧洲大陆国家,还是在地球另一边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都相继掀起了政府改革的浪潮。尽管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起因、议程、战略、策略以及改革的范围、规模、力度有所不同,但都具有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取向,这就是以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为特征的“管理主义”或“新公共管理”纲领。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成为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最基本趋势。

新西兰、澳大利亚与英国一起被人们视为新公共管理改革最为迅速、系统、全面和激进的国家。特别是新西兰,它因改革的深度、广度、持续时间和成效而被许多西方国家奉为典范。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旧的公共行政传统以管制经济和由政府部门提供一切公共服务(即福利国家)为特征。70年代末80年代初,两国面临相同的问题与压力。80年代初期、中期相继开始了全面的行政改革(澳大利亚从1983年开始,新西兰从1984年开始)。尽管两国改革的总体框架、制度设计、改革进程和管理实践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尤其是新西兰的改革先有总体框架,而澳大利亚是在改革进程中逐步形成总体框架),但是,这两个国家与其他经合组织成员国相比,更多、更明确地采用了管理主义的模式。在公共部门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式以及市场机制,是公共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改革几乎涉及所有公共部门以及公共部门的组织、过程、角色和文化等方面;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结构变革、分权化、商业化、公司化、私有化等。按照波斯顿(j.boston)在《转变着的新西兰公共服务》一文中的说法,新西兰的公共部门管理改革有三个基本趋向:

一是政府已使许多由公共组织履行的功能商业化;二是只要可能就将商

- 10 -

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业活动与非商业活动分开,并将交易活动转移到公共公司;三是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上的变化(尤其是引入合同制、绩效工资制和新的责任机制)。

欧洲大陆各国(德国、法国、荷兰、瑞典等)的行政改革有所不同,它不具有英、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的行政改革的那种系统、全面、连续和激进的特点。但是欧洲大陆的行政改革同样带有明显的管理主义色彩,或多或少以“新公共管理”取向。例如,在德国,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行政改革采取了非连续性渐进主义模式,即改革具有非连续性、渐进性和零碎性特点,但其改革的基本内容――调整公共事业、“给国家减肥”(或“苗条国家”)、削减公共服务人员、压缩公共人事开支、转变公共组织结构等――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管理主义取向的。特别是90年代开始的地方政府改革推行从荷兰借鉴而来的“地方治理模式” 它与英美等国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十分相似,特征是:产出与结果控制、项目预算和绩效指标、服务和顾客导向,康采恩式的权责划分,责任委托给商业单位等。又如,在荷兰,尽管改革没有更新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具有渐进和零碎的特点,但改革是以管理主义取向的,即改革的目标是改善政府组织的运作,提高行政效率与效能,方法是放松管制、分权、私有化和引入商业管理模式及市场机制等。1982年发起的“大手术”改革(以分权、放松管制、私有化、裁员和文官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1989-1994年推行的“社会更新活动”(核心是提倡和鼓励公民及社区积极参加公共事务管理活动)、1990年开始的“大效率运作”改革(目的是提高文官系统的效率和削减预算),都具有明显的新公共管理特征。

当代西方公共部门管理改革尤其是行政改革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和持久性的特点。这场改革涉及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改革的内容涉及公共管理尤其是行政管理的体制、过程、程序及技术等各个方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来概括,也可以分成若干不同的类型。美国学者英格拉姆(p.ingraham)把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或四类:“(1)预算和财政改革;

(2)结构改革;(3)程序或技术层面的改革;(4)相互关系方面的改革。每一类改革都涉及到公共组织的内部运转及其与外界的关系;每一类改革都试图从略为不同的角度解决公共管理和公务员中的问题。”另一位美国学者彼得斯(g.peters)则从组织结构、人事管理、政策制定和公共利益四个方面来讨论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走向及内容。我国学者周志忍把当代国外(西方)的行政

- 11 -

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改革的基本内容归纳为三方面:第一,社会、市场管理与政府职能的优化(包括非国有化、自由化、压缩式管理等);第二,社会力量的利用和公共服务社会化(包括政府业务合同出租,以私补公,打破政府垄断,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公共服务社会化);第三,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包括建立与完善信息系统,分权与权力下放,部门内部的组织结构改革,公共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服务质量以及改善公共机构形象,公共行政传统规范与工商企业管理方法的融合等内容)。方克定则根据西方学者的论述,将当代西方政府改革实践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地处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不同程度上推行…新公共管理的改革?(其中,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堪称系统化的改革,美国属于渐进主义的改革,加拿大居于两者之间);二是欧洲大陆的法国、德国、荷兰、瑞典等实行连续或不连续性的渐进主义改革,它们都受到新公共管理的影响(其中,有合作主义传统的瑞典有时被列入第一类,而德国则具有最明显的渐进主义特征);三是南欧半岛国家意大利、希腊的为争取行政合法性或强制性制度化的改革,西班牙似乎兼有二、三类改革的特点。”而“无论哪一种改革类型,都无例外地贯穿着韦伯式的传统的公共行政与标志行政现代化的…新公共管理?两种基本取向的争论。

四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的途径和对策(一)更新观念建立合理行政管理机构

1. 更新观念

随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都发生了变化。在这种背景下,观念的更新尤为重要。

(1)树立全局观念

必须从小生产者的私有观念,本位主义和旧的习惯势力中解脱出来,像“大机器工业应该的那样工作”。这样,行政工作就能自觉地服从大局需要,减少推诿扯皮,提高工作效率。

(2)树立人才观念

行政部门是政府的组成部门,又是人才群集的执行机构,要切实树立

- 12 -

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两个尊重”的人才观。只有在选才、用才上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把干部选得准、用得当。所起用者才有积极性、主动性,工作起来才会有高效率。

(3)树立时间观念

现代的竞争实质上是时间的竞争。人们越来越强调“四维”空间,越来越感到时间就是财富。行政部门的同志必须把时间作为行政管理的坐标,处处珍惜时间,事事讲究实效。不这样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生活的需要,就不能适应行政管理快节奏的需要。能否善于利用时间,已经成为衡量行政干部聪明才智的重要标志了。

2. 建立合力机构

行政管理系统的合理程度。行政行为主要与人、财、物三个因素有关,高效率的行政管理,应该使不同素质和不同水平的人员以最合理的方式组织起来,使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守、权限和责任,达到“人尽其才,财宏其效,物当其用,事竟其成”的行政管理目的。

行政管理是一个不间断的流动过程,并且,流程的长与短,直接关系到效率的高与低。十分明显,这个流程的长短,也就是说,效率的高低。不仅与机关作风有关,而且也与机构设置有关。怎样才能改变办事环节多的状况,使机构设置日趋合理呢?这就要注重以下“三个确定”: (1)确定正确的目标

当前,要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参照以往机构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全盘考虑行政管理机构的总体布局,对机构设置作彻底根本性的变革,该精简的就精简,该合并的就合并,该加强的就加强,该合署办公的就合署办公,该另设的还得要另设,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科学出发。

(2)确定编制的依据

机构的设置和精简,不仅要有理论根据,而且要有法律来加以保障。中央领导同志再三强调:编制就是法规。机构设置哪些,精简哪些,一定要持慎重态度。现在有些部门在机构设置、精简方面有随意性和盲目性,理论根据不足,科学根据不足,法律依据不足,今天撤了,明天又恢复,给工作带来很多危害。要使机构设置有依据,就必须要有科学化的要求,要有法律观念,逐步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化为编制立法的实政,并上升到理性思维来认识,以制定合理的方案,进行周密的考证,稳妥地付诸实施。

(3)确定合理的比例

- 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不能认为政府机构撤一撤、合一合、并一并就高枕无忧了,从国内外一些研究成果看,行政部门的设置应包括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反馈系统和参谋咨询系统。这四个系统都是直接为决策中心服务的,但是,彼此之间应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我国现行机构中执行机构过于庞大,监督、反馈、咨询系统比较薄弱,因而,直接影响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要使机构设置达到合理和科学的要求,就必须使上述几个系统保持适当的比例。就当前看,应当精简执行系统,加强监督反馈、咨询系统,特别是要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察。行政管理法制化是建立法制国家的核心,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应该建立健全行政法律制度,依法办事。邓小平多次强调,在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的过程中,“要制定一系列法律、法令和条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只有尽可能做到所有的行政行为都有法律依据,才能发挥各项科学管理制度的作用。

3.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

政府角色的正确定位对于提升一国的政府能力又至关重要。在当代中国,政府角色应定位于“有限高效”,通过政企分开和政社分开等途径,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提高政府效率,提升政府能力。也只有对政府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才能够使政府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并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在认识政府的角色时,首先必须明确政府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社会事务繁杂,政府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对所有事务进行一揽子管理,其权限和规模必须是有限的,其管理手段也要遵从一定的规律。从政治权力运作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指从“全能政府”向“小政府”的转变。其次,政府必须是高效的。“小政府”不等于不要政府,不等于无政府,而是要求小而精,要求政府在其职能范围内必须具备很高的能力。

按照“有限高效政府”角色的要求,传统的政府管理权限和管理方式等都需要改变。从权限上来说,就是政府管理内容的转变,具体体现为“政企分开”和“政社分开”两个主要内容。

(1)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能力、加速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之一。经济领域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律,不应该按照政治或行政领域的规则进行操作。而传统的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是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

- 14 -

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制,采用行政命令对资源进行调配,不能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投资体制,容易造成责任不清和决策失误,不能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导致经济效率低下,经济发展缺乏持续动力。所谓政企分开,即政府不再采用行政命令包揽一切经济事务的方式管理企业,而是解除主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落实企业自主权,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管理国民经济,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

(2)政社分开

政府具有管理社会的职能,但同时社会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我国传

统的社会管理模式是由政府对一切社会事务“大包大揽”,国家等级性的行政联系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各种社会组织都是国家政权的附属物,缺乏独立性。事实上,有些社会事务完全可以通过社会自身的力量,通过国家行政联系之外的各种社会联系,通过各种社会协调机制加以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推进,原有的社会管理模式的弊端也日益突出。改变传统模式,利用社会自身的力量和政府合作来有效提高社会管理效率,使其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企业制度、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和福利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过去的无限政府正在向有限政府转变。这是政府角色定位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变化。

(二)实现行政管理效率的理念创新

1.行政管理效率的内涵

效率,从经济学意义上讲,是指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程

度,即在社会经济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配置和使用才能生产出更多的为社会所需要的财富,取得最大的经济成果。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生产力的范畴。行政效率是政府管理的有效性问题,它既是行政管理的目标,也是衡量政府职能的尺度和行政管理的综合指标,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始终。行政管理高效化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体现,是行政区过程中各种因素和手段的综合反映。而行政管理的成败与否,最终要通过行政管理效率来体现。行政管理反映了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方式和内容,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种职能。它通过对国家的行政制度、法令、规定等业务的管理,执行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决定,实现了最高决策者的预想。从行政管理这方面说,行

- 15 -

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管理效率是检验其是否科学的标准,是衡量行政管理是否奏效的尺度。行政管理效率不仅可以反映一个国家行政管理的水平,而且可看出一个行政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所付出的消耗同所获得成果的比例。但是,它本身不是行政管理的一个环节或手段,它只能是行政管理中各种因素和手段的综合反映。从行政管理效率这方面说,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渠道,都必须作出全面的努力,才有可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并且,现代化管理的高效率需要分工,因为分工本身就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综合。另外,高效率还与计划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等因素有关。因此,要及时适应形势要

求,不断摸索出行政管理的规律,讲究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追求行政管理的高效率。

2.重塑政府理念建立服务型政府

现代的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部门应以公共责任和顾问至上为其行政理念,促使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进而建立和发展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共部门的信任。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要求公共组织必须对顾客需求作出反应,对顾客负责。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以顾客为导向,积极回应顾客需求的公共组织,客观上要求从政府本位转向民众本位,“民众本位是绩效管理的根本价值取向。”首先,政府官员在思想上要树立公仆意识,把顾客满意作为政府服务质量的核心,与顾客建立长期的互动关系,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增强政府官员的成本效益意识。其次,将顾客至上的管理思想融人政府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运作过程中,使政府官员将服务意识转化成行政能力。最后,完善信息交流机制,建构顾客意见反馈机制,以增强政府的回应性。

总而言之,现代服务型政府应表现为:“亲民、规范、信用、协商、服务。”

(1)“亲民”是现代服务型政府的根本价值旨归

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以民为本,以关心、提高民众的福祉为根本宗旨。政府留给公众的形象,不应是高高在上的严厉的管制者,而应当是富有亲和力的服务者。政府的服务能否让公众满意,是政府是否有效履行好其职责的试金石。

(2)“规范”是现代服务型政府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在社会转型时期,对于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

- 16 -

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依然是努力增强政府的制度供给能力,大力健全人性化、法治化的市场秩序与社会秩序。健全、规范的制度可以为社会民众提供一个在广泛的社会分工和竞争基础上进行合作的不可缺乏的框架。公正、合理的制度环境通过降低人们创业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会给为其提供一个持续的、制度化的激励机制。

(3)“信用”是现代服务型政府重要的行为责任

和谐的创业环境必然是一个信用社会。政府在建设和维护社会信用秩序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协商”是现代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行为方式

在社会分层不断深化和细化的今天,政府要回应公众的利益诉求,回应公众所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社会各阶层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利益协商机制,进而以中立者的身份妥善地协商和调节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矛盾。社会各个利益群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形成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是现代开放社会的常态。

(5)“服务”是现代服务型政府一切行为的最终归宿

和谐社会环境的营造,在很大意义是政府公共服务竞争力的竞赛。要从根本上完成政府理念的转型,进一步破除“全能政府”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依靠政府推动发展经济的观念,牢固树立“有限政府”的理念,强化市场经济是“民本经济”、“老百姓经济”的理念,推进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的全面创新,政府的服务,固然需要个性化、细节化的服务,但更重要的是制度供给方面的服务。

3.树立现代科学的效率观和绩效管理价值新理念

随着行政管理日益完善化、科学化、制度化,在总结前人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人们又提出了现代的科学效率观。一是价值观念。只有懂得价值、重视价值、敢于不断创新价值,才会追求效率,产生效率;二是竞争观念。竞争才有压力,有紧近感,才能不断追求高效率,考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一地;三是时间观念。珍惜时间,有效地利用时间才有速度,快节奏,高速度,才能高效率;四是系统观念。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既有宏观调整,又有微观搞活,既有协调平衡,又的重点突破,才能得到整体综合的效率。

科学的管理出效益,出速度、出财富。如果管理落后,其结果或者是事

- 17 -

行政10 行政效率

第十章 行政效率 1、行政效率的含义和类型 行政效率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产出同所消耗的人财物资源等要素之间的比率关系,可用公式表述为:行者效率=行政产出/行政投入。 ①微观效率:指特定公共组织提供相同单位的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相对成本,也就是具体行政单位管理和服务活动的投入产出比。 宏观效率:指不同国家中不同制度安排所引起的总体发展速度。 ②技术效率:关注的是各项投入是否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配置效率:关注的是各项投入是否达到最佳组合或最佳比例。 ③静态效率:关注的是在特定时段能否游侠利用资源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即特定时段内的投入产出比。 动态效率:关注的是不同时间段效率的变化情况,即投入产出比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动率。 ④个人效率:指特定行政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体现的时效、办事速度等。 组织效率:指特定行政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时效、办事速度、投入产出比等。 2、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 ①行政效率是衡量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标准。行政效率高低是行政管理中各种要素组合是否科学的综合反映。 ②行政效率高有助于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关系。提高行政效率有助于提高政府形象,有助于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良好关系,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行政效率高低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行政效率的高低确实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④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题。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尽可能提高行政效率。 3、行政效率研究传统模式的局限性 ①基本沿用管理学效率研究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体系,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和原则,忽视了公共部门的公共特性及行政效率研究的特点和特殊要求。 ②多采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经验式调查和以效率为中心的综合研究模式,结论多是一些普遍原则,既没有充分体现出效率这一主题,又缺乏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4、当代行政效率研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07论述) ①行政效率研究“公共性”的彰显。 行政效率的公共性表现为管理学研究模式的求异,既不断从管理学效率研究中吸取营养,又在一定程度上摆 第十章 行政效率 第一节 行政效率概述 第二节 行政效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行政效率测定与绩效评估 一、效率研究:一个新领域的出现 二、行政效率研究的传统模式及其局限性 三、当代行政效率研究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四、我国行政效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行政效率的含义 二、行政效率的类型 三、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 一、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作用和意义 二、公共部门的特点和绩效评估的困难 三、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研究与实践 四、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 五、行政领导绩效考评 第四节 行政效率测定的方法与技术 一、效率测定的基本概念 二、效率测定方法的分类 三、效率测定的具体方法 第五节 提高行政效率的方法

论文:浅谈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措施

目录 一、前言 (2)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内容 (2) (一)计划工作 (2) (二)组织工作 (3) (三)指挥工作 (3) (四)控制工作 (3) 三、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 (3) 四、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 (4) (一)行政机构庞大臃肿 (4) (二)权力集中缺乏制约 (4) (三)行政法律和体制不健全 (4) (四)行政机构运转不灵、效率低下也是重要原因 (4) (五)行政人员素质不高 (4) 五、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必要性 (5) (一)是企业参与社会化大生产及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5) (二)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5) (三)能够辅助企业管理,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5) 六、提高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途径 (6) (一)提高对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视程度 (6) (二)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 (6) (三)确立正确引导、准确评价与适当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6) (四)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 (7) (五)逐步实现管理技术和工具的现代化 (7) 七、结论 (8)

浅谈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措施 --------10(秋)大专班 【内容摘要】:从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影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因素,对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改进行政管理方法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Abstract】: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terprises’ administration through the basic conception of enterprises’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probe into the mode of enterprises’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nalyze the reason for low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Meanwhile, offer suggestions, which raise efficiency and improve methods, innovate the system.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行政效率;有效途径;必要性;对策 一、前言 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依然面临着行政管理科学化的艰巨任务。倡导科学行政,依法行政,以当代社会高科技、高质量、高智能、高效益的实践需要为基础,以民主公开、优胜劣汰为法则,以尊重知识,选才任能为核心,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行政管理新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企业行政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行政管理体系担负着企业的管理工作,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计划、生产、财务、营销等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加强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行政管理内容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参与社会化大生产及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要有效地组织企业生产经营,就必须有一定强制力的权威与服从机制把企业各环节、各部门连接成一个健康运行的有机整体。否则,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目标就可能因缺乏组织性而不能实现。 (一)计划工作。即确定管理内容的目标和决定如何达到这些目标。现代企

行政效率的提高及其重要意义

行政效率的提高及其战略意义 【摘要】行政效率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比率关系。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行政效率是政府全部行政管理活动追求的最高目标。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改革措施来提高行政效率,都认识到行政管理在促进经济发展上起着决定性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对于生产力不发达、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宁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结底是保证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目前,我们同发达国家之间劳动生产率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社会主义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行政效率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直接影响到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能否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更关系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发言权。提高行政效率对当前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行政效率提高途径战略意义 一、行政效率 (一)行政效率的含义 行政效率是指行政法律制度要以尽可能小的经济耗费获取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公正和效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体系的两大价值目标,效率原则的提出导源于经济学方法对法律的渗透,揭示出法律内在的经济属性,行政主体实施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作一定的成本—效益分析,“效率表示使价值最大化的资源配臵”,“可能造成行政机构低效率的两种途径是:具有与促进效率相反的目标;不论其目标是什么,它没有将其追求目标的成本最小化。”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各种资源是指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以及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成果是指管理成果,包括有形的物质成果和无形的精神成果。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行政效率就是政府效率,政府效率就是政府生产力,它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综合生产力。行政效率可分为三个层次:组织效率(高级决策层所表现的效率)、管理效率(中间管理层所表现的效率)和工作效率(基层工作人员所表现的效率)。这三个层次的效率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是不能单独存在的。 (二)行政效率的基本要素 1、行政行为速度 办事速度是效率的外在表现。但是,就行政效率而言,并不一定是越快越好,而是指时间使用的合理性。这种合理的时间标准是指行政服务对象希望的“快”和可以接受的“慢”之间的结合。所谓希望的快,当然是越快越好,即时即刻。所谓可以接受的慢,是指行政服务对象的希望底线,即不因政府工作的周期破坏其原定的计划,或者付出额外的成本。 通俗地说就是不至于“坏事”。在这两者之间的结合点是比较理想的。一方面,政府机关不需要为满足服务对象的不十分必要的速度而支付不合理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不会对服务对象造成任何意义的延误。 2、行政行为的成本 政府处理问题的投入成本是一个很复杂的经济学问题,大致包括三个部分:行政设施成本、行政制度成本、行政人员成本。如果政府机关处理某个问题速度很快,具体的服务对象评价为效率高。但是由于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与处理该问题的最后社会效果不成比例,就不能认为该政府运作具有高效率。 例如,某地通往某旅游景点的公路年久失修,经常发生堵车和游客被围困在旅游景点的现象。当地政府于是派出专机免费疏散被围困的游客。如何评价当地政府的工作效率呢?对

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与方法

第三节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与方法 行政效率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效率的高低总是动态的和变化的,提高行 政效率始终是相对的。在我国,行政效率的提高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就当前而言,提高我国的行政效率,主要应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更新观念,提高行政人员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和完善,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 等都发生了变化,在此情形下,观念的更新尤为重要。在行政人员中要树立全局观念,减少扯皮推诿,提高工作效率;要树立人才观念,选好才用好才,从而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才会有 高效率;树立时间观念,使人们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才能重视效率,讲求效率。 行政效率与行政人员的素质优劣直接相关。因此,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 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行政管理干部队伍,还要注意把不同专业水平和素质的行政人员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这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关键。 二、优化行政组织 实现行政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化,是提高行政效率的组织保证。首先,要合理划分权 限,妥善处理好中央和地方、上级和下级的关系,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其次,要按照精 简效能的原则和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置机构,多余的要取消,重叠的要合并,精简人员,副 职和虚职数目要尽量减少。再次,健全决策、执行、信息咨询、监督机构,改变目前机构设置 上执行系统过于庞大、信息反馈不畅、监督无力的状态。最后,实现决策中心一元化,避免政 出多门、议而难决、下级无所适从等现象。 三、推进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保证行政畅通,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前提。依法行政要求行政主体必须具 备法制观念,行政人员具备必要的法律素质,依法规定各级政府机构的地位和职责权限,使法制管理成为政府管理的首要法则。只有依法行政,行政权力的行使得到法律的支持,才能—— ---------------------------------------1397 第十一篇行政管理现代化更好地发挥作用,才能使行政权力高效运行。 从严格依法行政的角度看,要提高行政效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依法加强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各级政府必须将参与行政决策的实现机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确保决策的民主化;科学的决策原则和程序要由法律法规加以确认,从而赋予其强制性的普遍权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其次,要加强行政权力的法制化,使行政权力在运行过程中依法定行为模式合法运行。因此,要依法保证行政权力的权威性,做到“以法定编、以法定官”,防 止因权力的人格化倾向而出现的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发生;要依法确保权限的合理划分;要建立权力滥用的救济机制,严格追究违法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对受到侵犯的公民权利给予法律救济。最后,加强行政程序法制化,使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有法可依。严格依照程序来组织和实施行政行为是现代高效行政的突出特点,行政程序法是保证行政行为正确合法和灵活高效的基本手段。 四、强化行政监督 行政效率是对行政权力的运行方向和运行时效的反映,行政权力运行的状况直接决定 着行政效率的高低。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极易导致行政权力的异化和以权谋私的现象出

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结合我国实情浅谈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 [内容提要] 所谓行政效率,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工作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比率关系。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行政效率是政府全部行政管理活动追求的最高目标。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改革措施来提高行政效率,都认识到行政管理在促进经济发展上起着决定性作用。行政部门的作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为经济发展奠定了有利条件,有效地保证了政治和整个社会的凝聚力,行政效率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效率、技术和组织革新的频率。提高行政效率,对生产力不发达、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列宁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结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 [关键词] 加强政府机构管理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绪论 目前,我们同发达国家之间劳动生产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极大地提高行政效率,来保证我国能够及时快速地运用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科学成果,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资源,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不断地提高全社会系统的整体效率,逐步赶超发达国家。行政效率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直接影响到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能否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更关系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发言权。提高行政效率对当前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

位。那么,什么是行政效率?影响我国行政效率的有那些呢? 一、影响我国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 现代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秩序导向型政府还是发展导向型政府,政府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走向。公共行政效率作为政府能力的主要表现,是衡量政府工作状况的基本综合指标。我国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分别是全国最高权力机关和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行政执行机关,是社会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衡量政府行政效率,不仅要分析政府行政办事效率,还要分析政府行政行为的结果即社会效率。因而,分析影响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因素,也要从政府职能发挥和政府行政决策运行过程及社会效果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当今,影响我国行政效率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行政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2)行政职位的设置是否合理。(3)管理方式是否科学。(4)行政人员的素质状况与使用状况。(5)国家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在工作中所遵循的原则和运用的方法如何等等。 (一)行政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影响我国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什么都管的政府往往什么都管不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应该是掌舵;而不是划桨。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促进市场良好运作的间接经济管理手段,关键又在于建立一个保证经济稳定的、在间接管理下活跃发展的市场及全面经济环境。目前中国政府职能与商业职能的混淆日益加重。应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哪些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哪些由政府与非政府机构共同管理,哪些应归非政府机构自行管理。由于现实及潜在的利益冲突,目前中国出现协调机构卷入它们所调节的商业活动等等不正常的现象。按照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目标,到20lO年我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大力推进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机构设置是使行政权力得以运行的组织保证,也是综合地影响到行政效率的成本、时间、效果的重要因素。建国以来,我国以精简机构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先后进行过5次,从指导思想上看。几次机构改革始终没能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主要是在机构的收放分合和编制增减上做文章,未能从

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有那些——结合我国实情浅谈影响行政效率主要因素 [内容提要] 所谓行政效率,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工作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得到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比率关系。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出发点和归宿,提高行政效率是政府全部行政管理活动追求最高目标。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改革措施来提高行政效率,都认识到行政管理在促进经济发展上起着决定性作用。行政部门作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为经济发展奠定了有利条件,有效地保证了政治和整个社会凝聚力,行政效率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效率、技术和组织革新频率。提高行政效率,对生产力不发达、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现实意义。列宁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结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最重要、最主要东西。 [关键词] 加强政府机构管理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绪论 目前,我们同发达国家之间劳动生产还存在相当大差距,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必须极大地提高行政效率,来保证我国能够及时快速地运用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科学成果,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竞争环境,不断地提高

全社会系统整体效率,逐步赶超发达国家。行政效率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程,直接影响到我国在日趋激烈国际经济竞争中能否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更关系到我国在世界上发言权。提高行政效率对当前我国来说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那么,什么是行政效率?影响我国行政效率有那些呢? 一、影响我国行政效率主要因素 现代政府在社会发展中作用是不容忽视。无论是秩序导向型政府还是发展导向型政府,政府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着当今社会发展走向。公共行政效率作为政府能力主要表现,是衡量政府工作状况基本综合指标。我国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分别是全国最高权力机关和地方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执行机关,是社会行政管理活动主体。衡量政府行政效率,不仅要分析政府行政办事效率,还要分析政府行政行为结果即社会效率。因而,分析影响我国政府行政效率因素,也要从政府职能发挥和政府行政决策运行过程及社会效果方面进行综 合考虑。当今,影响我国行政效率因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行政机构设置是否合理。(2)行政职位设置是否合理。(3)管理方式是否科学。 (4)行政人员素质状况与使用状况。(5)国家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在工作中所遵循原则和运用方法如何等等。 (一)行政机构设置是否合理是影响我国行政效率主要因素之一。 什么都管政府往往什么都管不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用应该是掌舵;而不是划桨。中国现在面临最大挑战在于促进市场良好运作间接经济管理手段,关键又在于建立一个保证经济稳定、在间接管理下活跃发展市场及全面经济环境。目前中国政府职能与商业职能混淆日益加重。应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哪些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哪些由政府与非政府机构共同管理,哪些应归非政府机构自行管

浅谈提高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的措施

浅谈提高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的措施 摘要 行政效率的提升对于政府行政工作整体质量的改善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社会形象营造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然而由于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目前的行政效率整体偏低,本文研究归纳了当前我国政府机构行政效率低下的主要表现形式,然后重点对导致我国当前行政效率偏低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剖析,并有针对性地给出提升行政效率的建议和措施,全文的研究对于推进行政管理、更加高效地发挥其推动改革、协调关系、引导方向、把握全局的作用,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行政;效率;影响因素;改善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政府机构行政效率低下的表现形式 (1) (一)行政职能不清晰,管理越位 (1) (二)行政权责不明确,管理错位 (1) (三)行政定性评估,效率不高 (2) 第三章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2) (一)现行体制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适应 (2) (二)行政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偏低 (3) (三)法制建设工作滞后 (3) (四)行政理论研究滞后 (3) (五)行政监督机制不完善 (4) 第四章提升政府行政效率的建议措施 (4) (一)创新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机制 (4) (二)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公务员整体素质水平 (5) (三)构建竞争、开放的上岗机制 (5) (四)营造创建积极向上的行政氛围 (5) (五)构建合理完善的约束机制,健全行政监督体制 (6)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第一章前言 所谓的行政效率主要就是指在顺利完成政府相关部门的任务和使命以及既定工作目标的前提基础之上,投入工作量总和与或收获的实际工作效果间的比值。要稳步提升行政效率,首先要认清提升行政效率对于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重大意义,行政效率的提升不仅关系到我国各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直接决定了我国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过程中是否能够占据一席重要的地位,更对我国在世界诸多问题上的发言权有着重要影响,可以说,提升政府部门行政效率是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的切实需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切实需要,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深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可以看出,提升行政效率对于当前的我国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二章政府机构行政效率低下的表现形式 (一)行政职能不清晰,管理越位 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竞争就会有淘汰,尤其是国有企业单位受到的影响更为突出,很多企业遇到了各种困难,政府部门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扶持和帮助,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切不可所有事情都必须由政府来解决,而不是首先找市场。没有能够从企业的内部管理着手,不去占有市场和适应市场,而是将所有的问题都强行的推给政府部门去解决,让政府部门被迫承担起无限的责任。而实质上政府部门不能过于干涉,而应当那个让市场进行自发调节。结果就是政府部门原本就有限的公共财力没有被充分的运用到宏观调控等需要的地方,不能够很好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够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不能够保持经济事业和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且政府部门有限的人力资源也在很多事务性工作过程中消耗了很大一部分,谋全局、谋长远的精力也就不多了,在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很多统的过死、管的过多,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表面看是强化管理,实则是大量挤占公共人力和财力,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到了表面政绩工程上,而在真正的雪中送炭的环节却往往变得力不从心,出现本末倒置,影响行政效率的提升。 (二)行政权责不明确,管理错位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政府机构在组织配置上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导致有责无权、有权无责、权责脱节、权责不匹配,有限的权力被过多的集中、过多的分散问题同时存在,导致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监督、执行、决策职能的不科学配置。具体来讲,决策方面,领导干部往往是流于表面,最高领导主观定夺的现象仍旧非常普遍;执行层面,因为政府

论行政管理效率

浅谈行政管理效率 “效率就是生命”,研究行政管理,实质上是研究行政管理活动的效率。机构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离开效率讲机构改革等于是句空话。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府机构改革逐步展开,必须研究行政管理的规律,认真分析行政效率的现状,力求提出改进提高的措施。 人类已经进入了管理时代,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单位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并且这种管理必须是有效的管理。要达到行政管理的目标,重要的一条就在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行政管理效率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才能奏效。 一、衡量行政管理效率的基本尺度 1、行政管理效率的规定性 (1)行政管理效率的概念。所谓行政管理效率,就是在圆满完成行政机关的使命与任务以及既定目标的基础上,投入的工作量与获得的工作效果之比。尽管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不同的人,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效率是有高有低的,但是,并不能迁就低水平、低效率。为了充分调动积极性,只要有可能,就应该尽力求出每件工作消耗的工作量和所获得的工作效率的比率,以最少的人办最多的事。不仅要使每项工作在“投入”和“产出”方面有一个数的比较,有一个简单的百分比,而且要以此作为考核和奖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的重要依据之一。当然,有些行政管理的效率难以用数量来表述,这是因为行政管理是一种产生社会和法律后果的行为,检验行政管理首先应着眼于这一行为是否圆满地达到了预期的、对社会有益的目标。也就是说,先要看行政工作的质的方面是否做好了,否则,再快的速度,再多的数量,也可能是南辕北辙。此外,行政管理

的效果如何,常常是许多因素的综合。它是一个综合指标,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数量变换,逐一加减,必须注重行政管理效率的质的方面。因此,行政管理效率应该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是功效与价值的统一。讲行政管理效率就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适应人的需要和特点,顾及社会因素及其各方面的影响,充分发挥和利用人的内在潜能而获得最佳管理效果。 (2)行政管理效率的内容。行政管理效率的内容一般大致分为三个管理层次:高层的属于决策层次,通常是指企业主管行政部门为了完成总目标而进行的规划、决策、安排、协调、沟通等工作。效率高低的主要标志在于企业主管部门是否根据企业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企业行政工作的制度。这一层次追求的是组织效率。中间管理层的属于管理层次,为遵照上级行政部门的决策,而进行的最有效的分工合作和监督,全盘解决行政组织与行政管理的问题,这一层次追求的是管理效率。执行层次追求的是机械效率。三个层次的效率指标构成了行政管理效率的完整体系,上、中、下三层的效率都达到了标准,才称得上达到整个行政管理系统的效率标准。 (3)行政管理效率的要义。行政管理的成败与否,最终要通过行政管理效率来体现。行政管理反映了企业行政管理活动的方式和内容,是企业行政管理的一种职能。它通过对企业的行政制度、规定等业务的管理,执行了企业的决定,实现了最高决策者的预想。从行政管理这方面说,行政管理效率是检验其是否科学的标准,是衡量行政管理是否奏效的尺度。行政管理效率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企业行政管理的水平,而且可看出一个行政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所付出的消耗同所获得成果的比例。但是,它本身不是行政管理的一个环节或手段,它只能是行政管理中各种因素和手段的综合反映。从行政管理效率这方面说,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渠道,都必须作出全面的努力,才有可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意义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论提高行政效率的 重要意义 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意义 摘要:行政效率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行政人员、行政现缘、行政行为等各种因素,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对行政效率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本文通过论述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意义,以图唤起各级行政机关(组织)对提高行政效率紧迫性的认识,联系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对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途径进行了初探。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具备卓越竞争力,具有崇高历史使命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使国民充分信赖的高效政府。 关键词:行政效率;效能政府;政府职能 引言 政府是一种稀缺而必不可少的社会资源,所以长期以来政府处于一种无竞争的状态。但如今形势不同以往,现在政

府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我国政府提出了新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效率,政府转变职能,发挥政府有效作用,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并对我国发展赢得先机的关键“内生变量”。为此,建立一个具备卓越竞争力,具有崇高历史使命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使国民充分信赖的高效政府成为深化政府改革的重大问题。我国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成功地发挥其作用,就要构建一个高效能的行政体系。行政效率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行政管理活动效果的重要衡量标准,加强和改善行政管理,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在各个环节上长期奋斗,共同努力。 改革开放之后,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口号作为标志,“效率”成为政府部门发展的关键因素。现在,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没有效率的政府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但是,政府组织由于缺少外在竞争环境的压力、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和危机感,再加之“帕金森定律”所揭示的行政管理负效应的存在,即行政管理效率增长的消极与对抗力量的存在,最终导致行政机关机构臃肿、人员膨胀、官僚主义与效率低下等。在世界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由于政府效率的低下不仅会影响政府的竞争力,而且还会影响政

关于提升行政工作效率的方案

关于提升行政工作效率的方案行政部门作为我们单位的中枢神经,工作效率高低直接关系运行的好坏,与行政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其内部运转是否顺畅和无误,直接影响到整个单位工作效率的发挥和行政目标的实现。行政管理工作是我们单位的核心工作。通过办文、办会、办事三种主要工作形式,开展管理、服务、协调。肩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对外联系等工作,成为协调内外部单位、连接领导和基层的枢纽。是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和运转中心,具有参谋、助手、协调、把关、督办和服务等重要职能。 我们单位在行政部门工作效率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日常考核过于形式化,未能引起重视。当前我们单位考核制度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考核内容和做法有欠科学。考核方式不因人而异,因岗位而异,难分上下和优劣,没有实现具体岗位具体分析,对每个职员都是一个标准,指标体系粗放性明显,这将导致考核失真,考核结果不具备参考性。目前的考核标准和内容过于抽象,可操作性不强。每个人对考核指标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评价时容易带入个人感情,主观臆断,缺乏规范性和监督力度。 2、奖励过于注重物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工资水平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对于工作积极性采用精神激励手段已经达不到预期效果,于是把发放奖金作为物质激励的重要部分。但是奖金 发放又不够公平,标准不合理,导致两种激励方式始终不能有机

结合在一起,达不到预期效果,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不能共同发挥激励作用。 3、平均主义日趋严重。单位在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轮流坐庄,今天你做,明天我做。这样的难以提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没法使真正有能力的干部脱颖而出。在平均主义下,最大的影响就是创新意识的减弱,任何人为创新产生的收益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结果严重打击创新者的积极性。平均主义滋生了懒惰思想的正当性,从而使人们个个平庸。弱平均主义泛滥的地方,很难出现杰出的干部。 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一)制度角度的改进 1、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估方法。坚持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建立以工作业绩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单位不同部门股室管理范围和职责的不同,吸收和借鉴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考核制度。增强科学性,减少主观性,使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化,人性化,也有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2、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物质是人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保证,对人具有永恒的意义。物质激励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发放工资,奖金,福利等正激励,也有罚款等负激励。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定要注意避免平均主义。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的巨大变化,对职业满意度的追求越来越重视,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

略论电子政务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

略论发展电子政务 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党中央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电子政务,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国内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电子政务的趋势出发,简述电子政务给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深刻影响,分析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提出发展电子政务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建议。 1、 电子政务是一场深刻的行政管理模式革命 (一)行政管理改革和电子政务建设的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政管理改革波及全球,形成世界范围的行政管理改革潮流。不同国家和体制的社会形态在改革过程中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电子政务。人们发现在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前提下, 电子政务逐渐由理论研究进入应用阶段,成为行政管理改革和创新最重要的促进器。在许多国家正不遗余力为实施电子政务而争分夺秒的今天,在国人对信息社会、数字经济、信息技术等时髦词汇开始耳熟能详并逐渐接受之际,我们应该感受到在我市全面推行电子政务的紧迫性。 (二)电子政务对传统行政管理的挑战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它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 首先,它是对传统行政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正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电子政务,可以解放行政管理能力,把颇具粗放管理方式特点的传统行政管理,从高

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

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一、电子政务的定义 自20世纪90年代电子政务产生以来,关于电子政务的定义有很多,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将电子政务定义为,政府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性和战略性应用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高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的社会参与度。 世界银行则认为电子政府主要关注的是政府机构使用信息技术(比如万维网、互联网和移动计算),赋予政府部门以独特的能力,转变其与公民、企业、政府 部门之间的关系。这些技术可以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向公民提供更加有效的政府服务、改进政府与企业和产业界的关系、通过利用信息更好地履行公民权,以及增加政府管理效能。因此而产生的收益可以减少腐败、提供透明度、促进政府服务更加便利化、增加政府收益或减少政府运行成本。 二、电子政务的作用 电子政务建立后,将会有一个专门的决策支持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一方面政府可以及时获取大量准确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行政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大大提高行政决策的时效性和有效性。网络技术提供了政府与公民之间信息的双向互动,还将极大地影响了现行信息传递模式,大大提高了信息保真率,改善了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就基层行政人员和公众而言,可直接通过网络通讯技术将信息直接传至决策层,使信息传递渠道多元化;就传统的信息

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

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行政效率内涵行政效率,一般意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产出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之间的比率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目标,也是衡量整个行政管理活动实效的重要标准。追求行政效率的目的就在于从根本上解决政府管理的有效性问题,即排除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障碍,降低公共政策的执行成本,建立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良性关系,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二、我国行政效率的现状分析 (一)目前我国在行政效率方面取得的进步我国目前的行政审批制度是传统计划经济的产物,存在许多弊端,急待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其重要性在我国加入WT之后日益凸显出来。这一改革不仅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有利于吸引外资,加强国际交往,而且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环节,它对我们治理腐败,规范政府行为,建立廉洁、勤政、高效、服务、责任的政府,从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都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在行政效率现状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在现实中,目前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反映在诸多方面:其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困难,尤其是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严重。精简机构、安置和减少冗员的工作困难重重,至今仍难有大突破。这种

状况使得行政效率很难得到有效提高。其二,行政管理机构职能转变缓慢。不少政府机构虽然名义上称要转变职能,但是实际上依然照搬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旧有模式进行行政管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等不良现象依然严重。 其次,在理论上,影响我国行政效率实现的因素主要包括:其一,组织机构因素。行政机构的设置、结构、编制和活动原则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行政效率有直接影响。 三、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权力过分集中 在党的委员会内部,委员的民主权利缺乏制度保障,党内权力结构和领导体制关系不顺,就容易导致权力过于集中,这是与党的集体领导体制和党内民主相违背的一种常见的个人集权现象,尤其是地方和基层的自主权过小,需要层层请示、层层汇报,这是产生官僚主义、行政效率不高的重要根源。 (二)不合理的组织机构。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重大困难,特别是机构臃肿、人 浮于事的现象十分严重;精简机构、安置和减少冗员的工作困难重重,至今仍难有大的突破。 四、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合理的行政组织,强化行政制衡机制建立合理的行政组织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组织保证。组织应该根据具体的任务来确定机构、人员和相应的职责,实现科学分工和协作,明确各级组织和干部

论文浅谈行政管理效率

浅谈行政管理效率 关键词:管理效率因素措施 摘要: 低下的行政管理效率,会使企业机构僵化、作用错位、调节失误、权威下降,而高能的行政管理效率将使企业运转灵活有序、调控坚强有力、威望如日中天。提高行政效率是关系重大而又涉及很广的问题,需要企业领导者和各级行政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共同探讨,才能树立正确的行政管理效率观。行政管理的成败与否,最终要通过行政管理效率来体现。行政管理反映了企业行政管理活动的方式和内容,是企业行政管理的一种职能。它通过对企业的行政制度、规定等业务的管理,执行了企业的决定,实现了最高决策者的预想。从行政管理这方面说,行政管理效率是检验其是否科学的标准,是衡量行政管理是否奏效的尺度。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府机构改革逐步展开,必须研究行政管理的规律,认真分析行政效率的现状,力求提出改进提高的措施。“效率就是生命”,研究行政管理,实质上是研究行政管理活动的效率。机构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离开效率讲机构改革等于是句空话。 人类已经进入了管理时代,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单位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并且这种管理必须是有效的管理。要达到行政管理的目标,重要的一条就在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行政管理效率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才能奏效。 一、衡量行政管理效率的基本尺度 1、行政管理效率的规定性 (1)行政管理效率的概念。所谓行政管理效率,就是在圆满完成行政机关的使命与任务以及既定目标的基础上,投入的工作量与获得的工作效果之比。尽管不同部门、不同

单位、不同的人,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效率是有高有低的,但是,并不能迁就低水平、低效率。为了充分调动积极性,只要有可能,就应该尽力求出每件工作消耗的工作量和所获得的工作效率的比率,以最少的人办最多的事。不仅要使每项工作在“投入”和“产出”方面有一个数的比较,有一个简单的百分比,而且要以此作为考核和奖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的重要依据之一。当然,有些行政管理的效率难以用数量来表述,这是因为行政管理是一种产生社会和法律后果的行为,检验行政管理首先应着眼于这一行为是否圆满地达到了预期的、对社会有益的目标。也就是说,先要看行政工作的质的方面是否做好了,否则,再快的速度,再多的数量,也可能是南辕北辙。此外,行政管理的效果如何,常常是许多因素的综合。它是一个综合指标,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数量变换,逐一加减,必须注重行政管理效率的质的方面。因此,行政管理效率应该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是功效与价值的统一。讲行政管理效率就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适应人的需要和特点,顾及社会因素及其各方面的影响,充分发挥和利用人的内在潜能而获得最佳管理效果。 (2)行政管理效率的内容。行政管理效率的内容一般大致分为三个管理层次:高层的属于决策层次,通常是指企业主管行政部门为了完成总目标而进行的规划、决策、安排、协调、沟通等工作。效率高低的主要标志在于企业主管部门是否根据企业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企业行政工作的制度。这一层次追求的是组织效率。中间管理层的属于管理层次,为遵照上级行政部门的决策,而进行的最有效的分工合作和监督,全盘解决行政组织与行政管理的问题,这一层次追求的是管理效率。执行层次追求的是机械效率。三个层次的效率指标构成了行政管理效率的完整体系,上、中、下三层的效率都达到了标准,才称得上达到整个行政管理系统的效率标准。 (3)行政管理效率的要义。行政管理的成败与否,最终要通过行政管理效率来体现。行政管理反映了企业行政管理活动的方式和内容,是企业行政管理的一种职能。它通过对企业的行政制度、规定等业务的管理,执行了企业的决定,实现了最高决策者的预想。从

浅论提升沟通能力提高行政效率概述

开放教育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题目:浅论提升沟通能力提高行政效率 年级、专业:教育层次 学号:姓名: 申请学位: 指导教师:职称: 所属分校:

目录 内容摘要、关键词 (3) 引言 (4) 一、我国行政沟通的障碍及原因 (4) (一)行政沟通的心理障碍 (4) (二)行政沟通的语言障碍 (4) (三)行政沟通的文化障碍 (4) (四)行政沟通的组织障碍 (5) 二、我国行政沟通的分类 (5) (一) 行政沟通中的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5) (二) 行政沟通中的下行沟通、上行沟通与平行沟通 (5) 三、我国行政沟通障碍的改善对策 (6) (一)构建多通道的行政信息沟通体系 (6) 1、构建独立的行政决策咨询和支持系统 (6) 2、拓宽沟通渠道,吸引公众参与 (7) 3、建立专门的行政性信息系统 (7) (二)实行政务公开,增强行政工作的透明度 (7) 1、增强公开的真实性和时效 (7) 2、增强公开的及时性和有效 (8) 3、增强公开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8) 4、增强公开准确性和可信度 (8) 结语 (8) 注释 (9) 参考文献 (9)

[摘要]行政沟通即行政体系内部各部门之间、层次之间、人员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观点、情感、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支持与合作,谋求行政体系和谐有序运转的一种管理行为或过程,从一定意义来说,企业行政管理活动就是不断的沟通过程。沟通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文化,已越来越被各企业所重视,有的企业已把沟通提升到战略层面进行管理。但在现实中,企业管理中的沟通总会产生沟通障碍,阻碍企业效率的提高。本文重点分析了企业管理中沟通障碍的根源以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保持沟通畅通,提高企业效率。 关键词:企业管理行政沟通障碍对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