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实验指导书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实验指导书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实验指导书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实验指导书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实验指导书

程飞月

武汉理工大学教材中心

2006年6月

1.了解立式光学计的测量原理;

2.熟悉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的方法。

立式光学计是一种精度较高而结构简单的常用光学量仪,用量块作为长度测量基准,按比较测量法来测量各种工件的外尺寸。

图1-1为立式光学计外形图,它由底座1、立柱5、支臂3、直角光管6和工作台11等几部分组成,光学计是利用光学

杠杆发大原理进行测量的仪器,其光学系统如图1-2(b)所示。照明光线经反射镜1照射到刻度尺8上,再经直角棱镜2、物镜3,照射到反射镜4上。由于刻度尺8位于物镜3的焦平面上,故从刻度尺3上发出的光线经物镜3后成为平行光束。

若反射镜4与物镜3之间相互平行,则反射光线折回到焦平面,

刻度尺像7与刻度尺8对称。若被测尺寸变动使测杆5推动反射镜4绕支点转动某一角度,(图1-2a),则反射光线相对于

入射光线偏转2,角度,从而使刻度尺像7产生位移t(图1-2c),它代表被测尺寸的变动量。物镜至刻度尺8间的距离为物镜焦距f,设b为测杆中心至反射镜支点间的距离,s为测杆5移动的距离,则仪器的放大比K为:tftg2,K,, Sbtg,

tg2,,2,,tg,,,当,很小时,,因此:

2fK, b

光学计目镜放大倍数为12,f,200mm,b,5mm,故仪器的总放大倍数n为:

2f2,200n,12k,12,12,,960 b5

由此说明,当测杆移动0.001mm时,在目镜中可见到0.96mm的位移量。

1.测头的选择:测头有球形、平面形和刀口形三种,根据被测零件表面的几何形状来

选择,使测头与被测表面尽量满足点接触。所以,测量平面或圆柱面工件时,选用球形测头。

测量球面工件时,选用平面形测头。测量小于10mm的圆柱形工件时,选用刀口形测头。

2.按被测零件的基本尺寸组合量块。

3.调整仪器零位

参看图1-1,选好量块组后,将下测量面置于工作台11的中央,并使测头10对准上测量面中央。

粗调节:松开支臂紧固螺钉4,转动调节螺母2,使支臂缓慢下降,直到测头与量块上

测量面轻微接触,并能在视线中看到刻度尺像时,将螺钉4锁紧。

细调节:松开紧固螺钉8,转动调节凸轮7,直至在目镜中观察到刻度尺像与指示线接

近为止(图1-3a)。然后拧紧螺钉8。

微调节:转动刻度尺微调螺钉6(图1-2b),使刻度尺的零线影像与指示线重合(图1-3b),然后压下测头提升杠杆9数次,使零位稳定。

将测头抬起,取下量块。

4.将工件洗净放在工作台上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填入实验报告。

5.处理数据,判断是否合格。

1.比较量法的特点是什么?以什么作为比较标准?

2.用立式光学计能否进行绝对测量?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有光切法,光波干涉法及触针法(又称针描法)等,工厂常用的

还有粗糙度样板直接和被测工件对照的比较法,以及利用塑性和可铸性材料将被测工件加工

表面的加工痕迹复印下来,然后再测量复印的印模的印模法。

1.建立对表面粗糙度的感性认识;

2.了解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及方法。

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Rz值。

双管显微镜又撑光切显微镜,它是利用被测表面能反射光的特性,根据“光切法原理”

制成的光学仪器,其测量范围取决于选用的物镜的放大倍数,一般用于测量0.8-80微米的表面粗糙度Rz值。

仪器外型如图3-1所示,它由底座6,支柱5,横臂2,测微目镜13,可换物镜8及工作台7等部分组成。

仪器备有四种不同倍数(7X,14X,30X,60X)物镜组,被测表面粗糙度大小(估测)来

选择相应倍数的物镜组(见表3-1)。

表3-1 双管显微镜测量参数

物镜放大倍总放大倍数目镜视场直物镜与工件测量范围Rz换算系数数N 径(mm)距离(mm)(μm) E(微米/格)

7X 60X 2.5 9.5 30~30 1.25 14X 120X 1.3 2.5 6.3~20 0.63 30X 260X 0.6 0.2 1.6~6.3 0.294 60X 510X 0.3 0.04 0.8~1.6 0.147

测量原理如图3-2所示,被测表面为P1-P2阶梯表面,当一平行光束从45度方向投射到阶梯表面时,即被折成S1和S2两段,从垂直于光束的方向上就可以在显微镜内看到S1和S2两段光带的放大像S1'S2',同时距离h也被放大为h1'。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被测

表面的不平度高度h。

这种方法类似在零件表面斜切一刀,然后观察其剖面的轮廓形状,因此称为光切法。

图3-3为双管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图,由光源1发出的光,经聚光镜2,狭缝3,物镜4以45度方向投射到北测表面上,调整仪器使反射光束经物镜5成像在目镜分划板6上,光束被测上表面的S1点反射,在下表面S2点反射,它们各成像于分划板6的S1'和S2',距离h1被放大为h1',通过目镜可观察到凹凸不平的光带(图3-4(b)),光带边缘即工件表面上被照亮了的h1的放大轮廓像h1',测量h1'即可求出被测表面的不平高度h2。

h=h1cos45=(h1/N)cos45

式中N——物镜的放大倍数

影象高度h1'是利用目镜测微器来测量的,测微目镜头结构见图3-4(a)由于测微器中的十字刻线与测微器读数方向成45,所以当用十字线只能感的任一直线与影像蜂,谷相切

来测量波高度时,波高h1=h1cos45

”为刻度线移过的实际距离,即测微器量词读数差(见图3-14(b)),所以被测表面1h

的不平高度为:

h=h1cos45cos45/N=1/2N?h1

式中,E为刻度套筒的分度值,或称为换算系数,它与投射角,目镜测微器的结构和物

镜放大倍数有关,可在表3-1中查取。

由上述可知,零件表面不平度的高度h等于测微器两词读数差,即套筒转过的楼数。

1.按被测表面轮廓特点,确定取样长度t,几种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的最小测量长度见

表3-2。

表3-2

表面轮廓的特点取样长度l(mm)评定长度Ln(mm)

2.5 比较规则和均匀(如车、铣、(1~3)l 刨)

0.8 (2~6)l 不很规则和均匀(如精车、

磨)

0.25 (6~17)l 很不规则和均匀(如精磨、

研)

2.估计被测表面的粗糙度,按表3-1选择适当的物镜,装在仪器上。

3.将零件擦净后放在仪器工作台上,通过变压器接通电源。

4.粗调节:用手拖住横臂2,松开锁紧钉1。旋升转动螺母4,使镜头对准被测表面上方,上下移动横臂2,直到在目镜中看到绿色光带和光面轮廓不平度的影象(图3-4b),然后旋紧螺钉1,调节中要避免物镜与被测表面发生碰撞。

5.细调节:在目镜中观察,并转动微调手轮3,使视场中央出现最狭窄且一边最清晰的

光带。

6.转动测微目镜头,使十字线的水平线和光带轮廓中线平行,并以此水平线做为测量的

基准线,旋转测微目镜头的刻度套筒12(图3-4a),使目镜中十字线的水平线(基准线)分

别与轮廓的峰顶和谷底相切(图3-4b)中的实线和虚线位置,丛刻度筒12中读出峰和谷的数值h1,h2……hm,在取样长度l内,测出5个峰和5个谷的数值,然后按下式算出10点

的平均高度值Rz。

Rz=E?(h1+h3+……+hn)-(h2+h4+……hm)/5

式中h1,h3……hn为峰顶读数,h2,h4……hm为谷底读数,h单位为格数。

7.纵向移动工作台,按上述步骤在平定长度内,测出几个取样长度的Rz的值,取其平均值作为被测表面的微观不平度十点的高度Rz值。

8.添好实验报告,判断零件的适用性。

1.什么是Rz参数和Ra参数?用双管显微镜也能测量Ra参数吗?

2.为什么只测量光带一个边缘的诸峰谷点?

用节距法测量车床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

1.加深对直线度公差与误差的定义及特征的理解。

2.学习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

3.了解光学合像水平仪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车床导轨,光学合像水平仪

1,仪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光学合像水平仪广泛应用于精密机械工业中。可测量工件表面的直线度,平面度和设备

安装的正确性,也可测量工件的微小倾角。

如图3—1所示,仪器的测量范围为0—5mm/m。分度值为0.01mm/m

光学合像水平仪是一种精密测角仪器,用自然水平面作为测量基准。其结构见图3-1,它的水准器5是一个密封的玻璃管,管内注入精馏乙醚,并留有一定量的空气,以形成气泡。

管的内壁在长度方向具有一定的曲率半径。气泡在管中停住时,气泡的位置必然垂直于重力

方向。就是说,当水平仪倾斜时,气泡本身并不倾斜,而始终保持水平位置。利用这个原理,

将水平仪放在桥板上使用,便能测出实际被测直线上相距一个桥板跨距的两点间的高度差。

3-2

1.观察窗

2.刻度盘

3.旋钮

4.刻度尺

5.水准器

6.气泡

7.棱镜

测量时,光学合像水平仪水准器5中的气泡6

两端经棱镜7反射的两半象从观察窗观察。当桥板

两端相对于自然水平面无高度差时,水准器5处于

水平位置,则气泡6在水准器5的中央,位于棱镜

7两边的对称位置,因此从观察窗看到两半象合象

(如图3-4a所示)。如果桥板两端相对于自然水平面

有高度差,则水平仪倾斜一个角度,因此气泡6不在水准器5的中央,从观察窗看到两半象是错开的

(如图3-4b所示)

为了测出被测两点的高度差数值,调节旋钮3,使得长的半边象逐渐缩短;短的半边象

逐渐增长,直到两半边象合象(如图3-4a所

示)。也就是使气泡返回到棱镜7两边的对称位置。

此时,转动旋钮3带动刻度盘2转过的格数,就

是合象水平仪在一米长度倾斜的高度差。

2,读数方法

合像水平仪的气泡调到合象后,即可进行读数。水平仪读数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刻度盘

2;二是侧面的刻度尺4。刻度盘2转动一圈(转动100格),侧面的刻度尺4移动一格。如果以刻度盘2上格数作为读数单位,那么水平仪读数的百位数取刻度尺4标线所指刻度的整数部分;十位数和个位数直接从刻度盘2读出。例如:刻度尺4标线所指刻度位于2和3之间;刻度盘2所指刻度是91格,则水平仪的读数为291格。

3,测量步骤

1)将长度为1400mm的导轨和跨距为140mm的桥板用汽油擦洗干净,等

距离取十个测量点(导轨两端各去掉70mm,将导轨分成九段)

2)将分度值为0.01mm/m的光学合象水平仪放在桥板上,先后置于被测

导轨的两端,调整下面的三个螺钉,使导轨大致处于水平状态。

3)沿被测导轨把桥板移动到导轨的一端(如图3-5所示的0—1位置),开始测量。分别测出这十点中的所有后一点相对于其前一点的高度。

注意每次移动桥板时,应使桥板的支承在前后位置上首尾相连,而且

水平仪不得相对于桥板产生移动。

4)把测量数据依次填入实验报告中,并用作图法按最小条件求出车床床

鞍用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读误差。

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可采用计算法或作图法。以下介绍作图法。作图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 选择合适的x轴,y轴放大比例。x坐标代表测量点序或测量位置;

纵坐标y代表相对于测量基准的量值,即高度差的累积值。

2) 根据各测量点的累积值描点。用折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得出误差曲线。

3) 用最小包容区域判别法来评定直线度误差。即用两条平行直线包容误

差折线,其中一条直线必须与误差折线两个最高(或最低)点相切,

在这两切点之间,应有个最低(或最高)点与另一条平行直线相切,

这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才是最小包容区域。从平行于纵坐标的方

向画出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此距离就是被测导轨的直线度误差f

(格)

水平仪实际分度值。合象水平仪的分度值为0.01mm/m,相当于在1m长度上的高度差为0.01mm。当两测量点间距离(桥板跨距)为140mm时,那末水平仪实际分度值为

0.01/1000×140mm/格。

4) 将误差值f(格)折算成线性值f(mm),并判断该导轨是否合格。

用分度值为0.01mm/m的合象水平仪测量长度为1400mm的导轨的直线度误差。所

采用的桥板跨距为200mm,将导轨分成7段进行测量,测得值列入下表.

测点序号及测量间隔桥板位置 0~1 1~2 2~3 3~4 4~5 5~6 6~7

水平仪读数(格) a291.0 289.5 292.9 294.3 292.3 291.4 289.5 i

相对值(格) ,,,aa0 -1.5 1.9 3.3 1.3 0.4 -1.5 ii1

j累积值(格) h,,0 -1.5 0.4 3.7 5.0 5.4 3.9 ,jii,1

按上表所列各测点的累积值,在坐标纸上画出误差折线(见图3--6)。作通过两个高极点(0,0)和(5,5)的直线,再作这两个高极点之间的一个低极点(2,-1.5)且平行于高极点连线的直线,得到最小包容区域。从图3-6上量出或计算出该区域的宽度

为3.5格。因此,按最小条件评定的直线度误差0.01

2003.50.007fmm,,,,mz1000

1.评定直线度误差有几种方法?哪种方法误差值最小?

2.直线度误差按什么方向计取?为什么?

1. 了解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原理及千分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平面度误差的评定方法及数据处理。

用千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

平面度公差用以限制平面的形状误差。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

域。并规定,理想形状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常见的平面度测量方法有用指示表测量、用

光学平晶测量平面度、用水平仪测量平面度及用自准仪和反射镜测量平面度误差,

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测得的平面度测值,应进行数据处理,然后按一定的评定准则处理结

果。平面度误差的评定方法有:

1. 最小包容区域法,由两平行平面包容实际被测要素时,实现至少四点或三点接触。

且具有下列形式之一者,即为最小包容区域,其平面度误差值最小。最小包容区域的判别方

法有下列三种形式。

(1)两平行平面包容被测表面时,被测表面上有3个最低点(或3个最高点)及1个最高点(或1个最低点)分别与两包容平面接触,并且最高点(或最低点)能投影到3个最低点(或3个最高点)之间,则这两个平行平面符合最小包容区原则。见图1(a)所示。

(2)被测表面上有2个最高点和2个最低点分别与两个平行的包容面相接触,并且2个最高点投影于2个低点连线之两侧。则两个平行平面符合于平面度最小包容区原则。见图

1(b)所示。

(3)被测表面的同一截面内有2个最高点及1个低点(或相反)分别和两个平行的包容

面相接触。则该两平行平面符合于平面度最小包容区原则,如图1(c)所示。

三角形法是以通过被测表面上相距最远且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建立一个基准平面,

各测点对此平面的偏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绝对值之和为平面度误差。实测时,可以在被测

表面上找到3个等高点,并且调到零。在被测表面上按布点测量,与三角形基准平面相距最

远的最高和最低点间的距离为平面度误差值。

图1 平面度误差的最小区域判别法

2. 对角线法是通过被测表面的一条对角线作另一条对角线的平行平面,该平面即为基

准平面。偏离此平面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绝对值之和为平面度误差。

检测工具:平板、带千分表的测量架等。

检测时,将被测零件放在平板上,带千分表的测量架放在平板上,并使千分表测量头垂

直地指向被测零件表面,压表并调整表盘,使指针指在零位。然后,按(图2)所示,将被测平板沿纵横方向均布画好网格,四周离边缘10mm,其画线的交点为测量的9个点。同时记录各点的读数值。全部被测点的测量值取得后,按对角线法求出平面度误差值。

图 2

1.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的方法有多种,有计算法、作图法等。下面介绍用对角线法求取平面度误差值的方法。

a aa312

b bb312

c cc312

图3 (1)令图3中的 a—c为旋转轴,旋转量为。则有 P11

a,2Paa,P 321

bb,2Pb,P 321

C,2Pcc,P 312

图4 (2)令图4中的 a,2PaQ—为旋转轴,旋转量为。则有 31

a,2Paa,P 321

bb,2Pb,P +Q +Q 321

C,2Pcc,P2Q2Q2Q+ + + 312

图5 (3)按对角线上两个值相等列出下列方程,求旋转量P和Q

ca2Q=++ 2P31

a,2Pc2Q=+ 31

把求出的Q和代入图5中。按最大最小读数值之差来确定被测表面的平面度误差P

值。

1.了解圆度、圆跳动、全跳动等行位的意义,测量原理与测量方法。

2.学习正确使用千分表、偏摆仪和齿轮跳动检查仪等测量器具。

1.圆度误差测量

按最小条件的测量方法应使用圆度仪,但该仪器十分昂贵,故只在精密零件测量使用。

根据GB1958-80规定,还可用其他一些近似的测量方法,如二点测量法。可用千分尺测量

零件同一横截面内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的一半,作为单个截面的圆度误差,然后,按上

叙方法测量三个截面,取其中最大的误差植作为该零件的圆度误差。

2.径向圆跳动的测量

将工件按图2-2所示安装好,将千分表的测头垂直压

在被测表面,并具有1-2圈压缩量,然后缓慢而均匀地转动工件,当工件转动一周时,则千分表的最大读数与最

小读数之差即为该截面的径向圆跳动量。取各横截面(本

实验做?、?、?三个截面)的最大跳动量作为被测表面

的径向圆跳动误差值。

3.端面圆跳动的测量

将工件按图2-3安装好,工件在轴向不准移动。将百分表的测头垂直压在被测表面上,并具有一二圈压缩量,然后用

手缓慢均匀转动工件一周,此时将百分表的最大最小读数差记

录下来,再用同法测两处圆周的跳动值,其中最大者即为端面

圆跳动误差值。

4.径向全跳动的测量

工件安装如图2-2所示。径向全跳动的测量和径向圆跳动的测量类似,但是,在测量过程中,要使被测工件连续回转并使千分表沿测量轴线连续移动,千分表的最大读数差即为

径向全跳动误差值。

(1)理解有关位置公差的定义

(2)掌握应用普通测量器具对箱体位置误差的测量方法

箱体上一般选用平面或轴心作为基准。测量时常用平板或检验心轴来模拟基准,用

精度合适的测量器具来测量被测实际要素上各点对平板的平面或检验心轴的轴线之间的

距离,按照各项位置误差定义来评定位置误差。如图 9所示的箱体上标有七项位置公差,将取一零件作被测件。选取几个项目进行测量。

图 9 箱体

主要有平板、标准心轴、直角尺、塞尺、方箱(或方铁)、杠杆百分表、表架、平行垫铁、同轴度量规和位置度量规等。

(1) 测量孔轴线对基面B的平行度误差

1)如图 10所示,将箱体3放置在平板1上,使箱体底面与平板面稳定接触。

2)将标准心轴2插入被测孔,并以此模拟被测轴线。 3)在标准心轴的最高素线距离为L的a、b两点上进行测量。设两点上测得的读数分别为M2a 和M,则被测轴线对底平面的平行度误差f为: b

f =L/L|M-M | 12ab

式中L――规定的测量长度,此例中为100mm。

(2)测量端面圆跳动误差

图 10 平行度误差的测量 1)如图3-79所示,将箱体5置于平板1上。用标准心轴4插入基准孔中,在其顶尖孔中放一钢球3,并用方箱(或方铁)2使心轴的轴向位置固定不动。

图 11 端面圆跳动误差的测量

2)将杠杆百分表6安装在标准心轴的左端面上,调整百分表的位置,使测量头尽可能与被测断面的最大半径处接触(一般距边缘1~2mm),并将表针预压半圈。

3)将心轴回转一周,取百分表上的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作为被测端面的圆跳动误差f。若f?0.05mm,则该项指标合格。

(3)测量径向全跳动误差

图 12 径向全跳动误差的测量

1)如图3-80所示,将标准心轴2插入基准孔φ30H6中。在心轴的左端面装上杠杆百分表4,

使其测量头与被测孔的孔壁接触,并将表针预压半圈左右。

2)将标准心轴一边回转,一边沿轴向移动,使测量头在孔壁上所走过的轨迹为一条螺旋线。

取整个测量过程中百分表上的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作为被测孔的径向全跳动误差f,

若f?0.08mm,则此项指示合格。

(4)测量垂直度误差

1)如图 13(a)所示,将表座3置于垫铁2上。用直角尺(本图例用素线与端面垂直的垂直度

验棒)调整百分表4,使测量头、表座圆弧侧面在验棒的同一素线上接触,再将表针预压

半圈左右。转动表盘,使零刻度线与表针对齐,此时读数为零。

图 13垂直度误差的测量

2)如图 13(b)所示,将调整好的表座圆孤侧面和百分表测量头同时靠向箱体的被测面。在表

座圆弧侧面与箱体被测面保持接触的条件下移动表座,取各次读数中绝对值最大者作为

垂直误差f。测量需在箱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进行,若f?0.10mm ,则此项指标合格。

(5)测量对称度误差

1)如图 14所示,将箱体4的左侧面置于平板上,再将杠杆百分表3的换向手柄朝上拨,调

整百分表的位置,使表会预压半圈。

图 14对称度误差的测量

链表实验报告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一:链表的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 1.掌握链表的建立方法 2.掌握链表中节点的查找与删除 3.掌握输出链表节点的方法 4.掌握链表节点排序的一种方法 5.掌握C语言创建菜单的方法 6.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当前所有电脑硬件环境均支持 2.软件环境:Visual C++6.0 三.函数功能 1. CreateList // 声明创建链表函数 2.TraverseList // 声明遍历链表函数 3. InsertList // 声明链表插入函数 4.DeleteTheList // 声明删除整个链表函数 5. FindList // 声明链表查询函数 四.程序流程图 五.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struct node//定义存储节点 { int data;//数据域 struct node *next;//结构体指针 } *linklist,node;//结构体变量,结构体名称 linklist creat (int n)//创建单链表 { linklist head,r,p;//定义头指针r,p,指针 int x,i; head=(node *)malloc(sizeof(node));//生成头结点

r=head;//r指向头结点 printf("输入数字:\n"); for(i=n;i>0;i--)//for 循环用于生成第一个节点并读入数据{ scanf("%d",&x); p=(node *)malloc(sizeof(node)); p->data=x;//读入第一个节点的数据 r->next=p;//把第一个节点连在头结点的后面 r=p;//循环以便于生成第二个节点 } r->next=0;//生成链表后的断开符 return head;//返回头指针 } void output (linklist head)//输出链表 { linklist p; p=head->next; do { printf("%3d",p->data); p=p->next; } while(p); printf("\n") } Status insert ( linklist &l,int i, Elemtype e)//插入操作 { int j=0; linklist p=l,s; while(jnext; ++j; } if(!p || j>i-1) return -1; else { s=(node *)malloc(sizeof(node)); s->data=e; s->next=p->next; p->next=s; return 1; } } Status delect ( linklist &l,int i, Elemtype &e)//删除操作 { int j=0; linklist p=l,q; while(jnext) { p=p->next; ++j; } if(!p->next || j>i-1) return -1;

空间分析实验指导书

空间分析实验指导书 黎华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 2011年9月

目录 实验一、市区择房分析 (2) 实验二、最短路径分析 (3) 实验三、寻找最佳路径 (5) 实验四(综合实验一)、学校选址规划 (7)

实验一、市区择房分析 1、背景 如何找到环境好、购物方便、小孩上学方便的居住区地段是购房者最关心的问题,因此购房者就需要从总体上对商品房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选择最适宜的购房地段。 2、数据 ●城市市区交通网络图(network.shp) ●商业中心分布图(marketplace.shp) ●名牌高中分布图(school.shp) ●名胜古迹分布图(famous place.shp) 3、步骤 1)所寻找的区域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离主要交通要道200米之外,以减少噪音污染 ●在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内,服务范围以商业中心规模的大小(属性字段YUZHI)来 确定 ●距名牌高中在750米内,以便小孩上学便捷 ●距名胜古迹500米内,环境幽雅 2)对每个条件进行缓冲区分析,得到各个条件所对应的区域 3)运用空间叠置分析对上述4个图层进行叠加,得到适合的购房地段

实验二、最短路径分析 1.背景:在现实生活中寻求最短,最快,提高效率有着重大意义,而交通网络中要素的设置如权重的改变和阻强的设置对最短路径的选择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研究这些因子的改变究竟对最短路径能造成多大的影响,对于现实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目的:学会用ArcGIS9 进行各种类型的最短路径分析,了解内在的运算机理。 3.数据:试验数据位于\Chp7\Ex2,请将练习拷贝至E:\Chp7\Ex2\ 一个GeoDatabase 地理数据库:City.mdb,内含有城市交通网、超市分布图,家庭住址以及网络关系。 4.要求:应该能够给出到达指定目的地的路径选择方案根据不同的权重要求得到不同的最佳路径,并给出路径的长度;根据需求找出最近的设施的路径,这里是以超市为例。 (1)在网络中指定一个超市,要求分别求出在距离、时间限制上从家到超市的最佳路径。 (2)给定访问顺序,按要求找出从家经逐个地点达到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5.操作步骤: 首先打开ArcMap选择E:\Chp7\Ex2\city.mdb再双击后选择将整个要素数据集city加载进来。然后将place 点状要素以HOME 字段属性值进行符号化,1 值是家,0 值是超市,(1)无权重最佳路径的选择 1)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放在家和想要去的超市点上。 2)确认在Analysis 下拉菜单中的Options 按钮打开的Analysis Options 对话框中的weight 和weight filter 标签项全部是none,这样使得进行的最短路径分析是完全按照这个网络自身的长短来确定的。 3)点选追踪工作(Track task)下拉菜单选择寻找路径(find path)。单击solve 键,则最短路径将显示出来,这条路径的总成本将显示在状态列。 (2)加权最佳路径选择 1)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放在家和想去的某个超市点上。 2)选择Analysis 下拉菜单,选择Option按钮,打开Analysis Option对话框,选择Weight 标签页,在边的权重(edge weight)上,全部选择长度(length)权重属性。 3)点选追踪工作(Track task)下拉菜单选择寻找路径(find path)。单击solve键,则以长度为比重为基础的最短路径将显示出来,这条路径的总成本将显示在状态列。 4)上述是通过距离的远近选择而得到的最佳路径,而不同类型的道路由于道路车流量的问题,有时候要选择时间较短的路径,同样可以利用网络分析进行获得最佳路径。 这里的时间属性是在建网之前,通过各个道路的类型(主干道,次要道等)来给定速度属性,然后通过距离和速度的商值确定的,并将其作为属性设定于每个道路上,这里没有考虑红灯问题以及其他因素,而是一种理想情况,不过可以将其他的要素可以逐渐加入来完善。 (3)按要求和顺序逐个对目的点的路径的实现 1)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按照车辆访问的顺序逐个放在点上。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实验空间数据库管理及属性编辑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准备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五、实验后思考题 班级:资工(基)10901 姓名:魏文风 序号:28 实验二、空间数据库管理及属性编辑 一、实验目的 1.利用ArcCatalog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库,理解Personal Geodatabse空间数据库模型的有关概念。 2.掌握在ArcMap中编辑属性数据的基本操作。 3.掌握根据GPS数据文件生成矢量图层的方法和过程。 4.理解图层属性表间的连接(Join)或关联(Link)关系。 二、实验准备 预备知识: ArcCatalog 用于组织和管理所有GIS 数据。它包含一组工具用于浏览和查找地理数据、记录和浏览元数据、快速显示数据集及为地理数据定义数据结构。 ArcCatalog 应用模块帮助你组织和管理你所有的GIS 信息,比如地图,数据集,模型,元数据,服务等。它包括了下面的工具: ●浏览和查找地理信息。 ●记录、查看和管理元数据。 ●创建、编辑图层和数据库 ●导入和导出geodatabase 结构和设计。 ●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搜索和查找的GIS 数据。

管理ArcGIS Server。 ArcGIS 具有表达要素、栅格等空间信息的高级地理数据模型,ArcGIS支持基于文件和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两种数据模型。基于文件的数据模型包括Coverage、Shape文件、Grids、影像、不规则三角网(TIN)等GIS数据集。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实现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一体化存储,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基于Access文件的格式-称为Personal Geodatabase,另一种是基于Oracle或SQL Server等RDBM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 GeoDatabase是geographic database 的简写,Geodatabase 是一种采用标准关系数据库技术来表现地理信息的数据模型。Geodatabase是ArcGIS软件中最主要的数据库模型。 Geodatabase 支持在标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表中存储和管理地理信息。 在Geodatabase数据库模型中,可以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同时存储在一个数据表中,每一个图层对应这样一个数据表。 Geodatabase可以表达复杂的地理要素(如,河流网络、电线杆等)。比如:水系可以同时表示线状和面状的水系。 基本概念:要素数据集、要素类 数据准备: 数据文件:National.mdb ,GPS.txt (GPS野外采集数据)。 软件准备: ArcGIS Desktop 9.x ---ArcCatalog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第1步启动ArcCatalog打开一个地理数据库 当ArcCatalog打开后,点击, 按钮(连接到文件夹). 建立到包含练习数据的连接(比如 “E:\ARCGIS\EXEC2”), 在ArcCatalog窗口左边的目录树中, 点击上面创建的文件夹的连接图标旁的(+)号,双击个人空间数据库-National.mdb。打开它。. 在National.mdb中包含有2个要素数据集、1个关系类和1个属性表第2步预览地理数据库中的要素类 在ArcCatalog窗口右边的数据显示区内,点击“预览”选项页切换到“预览”视图界面。在目录树中,双击数据集要素集-“WorldContainer”,点击要素类-“Countries94”激活它。 在此窗口的下方,“预览”下拉列表中,选择“表格”。现在,你可以看到Countries94的属性表。查看它的属性字段信息。 花几分钟,以同样的方法查看一下National.mdb地理数据库中的其它数据。

单链表实验报告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顺序表的创建、取值、查找、插入、删除等算法,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仪器或设备 (1)硬件设备:CPU为Pentium 4 以上的计算机,内存2G以上 (2)配置软件:Microsoft Windows 7 与VC++6.0 三、总体设计(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及流程等) 设计原理: 单链表属于线性表,线性表的存储结构的特点是:用一组任意存储单元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这组存储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因此,对于某个元素来说,不仅需要存储其本身的信息,还需要存储一个指示其直接后继的信息。 设计方案: 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法,设计各个程序段,最终通过主函数实现各个程序段的功能。设计时,需要考虑用户输入非法数值,所以要在程序中写入说可以处理非法数值的代码。 设计流程: 1. 引入所需的头文件; 2. 定义状态值; 3. 写入顺序表的各种操作的代码; 写入主函数,分别调用各个函数。在调用函数时,采用if结构进行判断输 入值是否非法,从而执行相应的程序 四、实验步骤(包括主要步骤、代码分析等) #include // EOF(=A Z 或F6),NULL #in clude // srand( ) ,rand( ),exit (n) #in clude // malloc( ),alloc( ),realloc() 等 #in clude // INT_MAX 等 #in clude #in clude #in clude // floor(),ceil( ),abs() #in clude // cout,ci n #in clude // clock( ),CLK_TCK,clock_t #defi ne TRUE 1 #defi ne FALSE 0 #defi ne OK 1 #defi ne ERROR 0 #defi ne INFEASIBLE -1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2)

南京晓庄学院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二数据库的创建、管理、备份及还原实验 所在院(系):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班级:11软工转本2 学号: 1130708 11130710 姓名:马琦乔凌杰

1.实验目的 (1)掌握分别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图形界面和Transact-SQL语句创建和修改 数据库的基本方法; (2)学习使用SQL Server查询分析窗口接收Transact-SQL语句和进行结果分析。 (3)了解SQL Server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机制,掌握SQL Server中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的方 法。 2.实验要求 (1)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创建“教学管理”数据库。 (2)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修改和删除“教学管理”数据库。 (3)使用Transact-SQL语句创建“教学管理”数据库。 (4)使用Transact-SQL语句修改和删除“教学管理”数据库。 (5)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创建“备份设备”;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对数据库“教学管理”进行备份和还原。 (6)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文件的分离与附加。 (7)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步骤、结果和总结实验步骤/结果 (1) 总结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创建、修改和册除“TM”(教学管理)数据库的过程。 新建数据库如下图所示: 进入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主界面,选择数据库右击新建数据库。 如何修改数据库 进入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主界面,选择数据库右击属性即可看到数据库信息,可更改数据库基本信息。

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实验报告

. 实验一、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 一、目的 了解和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掌握单链表的基本算法及相关的时间性能分析。 二、要求: 建立一个数据域定义为字符串的单链表,在链表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字符串;根据输入的字符串,先找到相应的结点,后删除之。 三、程序源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tdlib.h" #include"ctype.h" typedef struct node //定义结点 { char data[10]; //结点的数据域为字符串 struct node *next; //结点的指针域 }ListNode; typedef ListNode * LinkList; // 自定义LinkList单链表类型 LinkList CreatListR1(); //函数,用尾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ListNode *LocateNode(); //函数,按值查找结点 void DeleteList(); //函数,删除指定值的结点void printlist(); //函数,打印链表中的所有值 void DeleteAll(); //函数,删除所有结点,释放内存 //==========主函数============== void main() { char ch[10],num[10]; LinkList head; head=CreatListR1(); //用尾插入法建立单链表,返回头指针printlist(head); //遍历链表输出其值 printf(" Delete node (y/n):");//输入“y”或“n”去选择是否删除结点scanf("%s",num); if(strcmp(num,"y")==0 || strcmp(num,"Y")==0){ printf("Please input Delete_data:"); scanf("%s",ch); //输入要删除的字符串 DeleteList(head,ch); printlist(head); } DeleteAll(head); //删除所有结点,释放内存 } //==========用尾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实验指导四空间大数据处理与地图投影

实验四空间数据处理与地图投影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空间数据处理(融合、拼接、剪切、交叉、合并)的基本方法,原理。 2.掌握地图投影变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掌握ArcGIS中投影的应用及投影变换的方法、技术,同时了解地图投影及其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准备 1.软件准备:ArcGIS 10.2 2.数据准备: (1)stationsll.shp(美国爱达荷州轮廓图) (2)idll.shp(美国爱达荷州滑雪场资料) 以上两个数据是以十进制表示经纬度数值的shapefile (3)snow.txt(美国爱达荷州40个滑雪场的经纬度值) (4)stations.shp,一个已投影的shapefile,用于检验习作2的投影结果 (5)idoutl.shp,基于爱达荷横轴墨卡托坐标系的爱达荷州轮廓图,用于检验习作3投影的正确性 三、实验容与步骤 1.空间数据处理 1.1 裁剪要素 ?在ArcMap中,添加数据“县界.shp”、“Clip.shp”(Clip 中有四个实体) ?开始编辑,激活Clip图层。选中Clip图层中的一个实体(注意不要选中“县界”中的实体!)

图4-1 编辑Clip ?点击按钮,打开ArcToolBox; ?选择“Analysis Tools->Extract”,双击“Clip”,弹出窗口剪切窗口,指定输入实体为“县界”,剪切实体为“Clip”(必须为多边形实体),并指定输出实体类路径及名称,这里请命名为“县界_Clip1” 如图4-5; 图4-2 工具箱

图4-3 剪切窗口 ?依次选中Clip主题中其它三个实体,重复以上的操作步骤,完成操作后将得到共四个图层——“县界_Clip1”,“县界_Clip2”,“县界_Clip3”,“县界_Clip4”); ?操作完成后,一定要“Save Editors”。 图4-4 生成四个剪切图层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空间数据库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 《空间数据库》实验报告 班级:地理1502班姓名:xx 学号:xxx 第1章需求分析 1.1需求概述 图书管理系统主要是适用于学校的,通过oracle数据库进行逻辑处理,实现对图书、读者(学生)、出版社信息的增删改查,核心功能是实现借书和还书操作,亮点是增添了学生可以挂失和修改密码的功能。下面设计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这些功能均已实现。 1.2功能需求 图1.1

第2章概念设计 2.1 实体与属性 根据需求建立五个实体(admin,book,publisher,reader,booktype),并赋予其各自的属性,如图2.1 图2.1 2.2 初步E-R图 将各个局部E-R图合并,消除属性冲突、命名冲突、结构冲突,然后再用分析的方法或者规范化理论来消除冗余,生成基本E-R图,流程如图2.2,合并后的初步E-R图如图2.3所示。 图2.2

图2.3 第3章逻辑设计 3.1 逻辑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的流程图如图3.1所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将基本E-R图根据七条转化原则转化为一般数据模型;2、根据所选用的DBMS(Oracle)的功能及限制,将数据模型转换为Oracle 规定的模型。 图3.1

3.2 优化后的模型 管理员(职工号,姓名,性别,年龄,密码) 借阅者(卡号,姓名,年龄,性别,密码,专业,学院,最大借阅量)书籍(索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号,类型号,价格,是否被借阅)出版社(出版社号,出版社名,电话,地址) 类型(类型号,类型名,所在楼层) 借阅(借阅号,借阅时间,归还时间,是否过期,卡号,索书号) 第4章物理设计 4.1 设计数据表 管理员表(admin) 图书表(book) 图书类型表(bookType)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实验指导书3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实验指导(3) 学号: 姓名: 班级: 专业:

实验三窗体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4 学时指导教师: 时间:201 年月日课次:第节教学周次:第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窗体创建的方法 2. 掌握向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 3. 掌握窗体的常用属性和常用控件属性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创建窗体 2. 修改窗体,添加控件,设置窗体及常用控件属性 三、实验步骤 案例一:创建窗体 1.使用“窗体”按钮创建“成绩”窗体。 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按钮,窗体立即创建完成,并以布局视图显示,如图3-1所示。 (2)在快捷工具栏,单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输入窗体的名称“教师”,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3-1布局视图 2.使用“自动创建窗体”方式 要求:在“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纵栏式”窗体,用于显示“教师”表中的信息。 操作步骤: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向导”按钮。如图3-2所示。 (2)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如图3-3 所示。在“表和查询”下拉列表中光图3-2窗体向导按钮

标已经定位在所学要的数据源“教师”表,单击按钮,把该表中全部字段送到“选定字段”窗格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3)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选择“纵栏式”,如图3-4所示。单击下一步按钮。 (4)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输入窗体标题“教师”,选取默认设置:“打开窗体查看或输入信息”,单击“完成”按钮,如图3-5所示。 (5)这时打开窗体视图,看到了所创建窗体的效果,如图3-6所示。 图3-3“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 图3-4“请确定窗体使用的布局”段对话框中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电子科技大学-空间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一、建立Geodatabase数据文件 1、新建一个Geodatabase: 如图1.1所示:在ArcCatalog环境下新建一个名为“Personal Geodatabase”的数据文件。 1.1 建好的Geodatabase 数据文件 2、新建要素集: 在Personal Geodatabase下,新建一个shanghai要素集,定义坐标系统为高斯投影(如图 1.2所示),单位为米,精度为1。

1.2 创建要素数据集 3、新建要素类: 在shanghai要素集中,新建一个parcel和pole要素类,parcle的Shape字段类型为polygon,新增字段parcel_name(文本型)、owner_name (文本型);pole的Shape 字段类型为点类型,新增三个字段:类型(短整型)、高度(短整型)和管理部门(文本型)。 1.3 创建parcel要素类 1.4 创建pole要素类 4、新建表:

如图1.5所示,在Personal Geodatabase下,新建一个owner表,新增字段name (文本型)、age (短整型) 1.5 创建owner表 二、创建子类 1、新建子类: 单击鼠标右键,打开pole要素类的属性表,选择子类选项卡,根据type字段创建pole类型子类,包括Wood、Steel和Cement。 图2.1 pole要素类新建子类 2、对子类赋值: 如图2.2所示,在ArcMap环境下通过列表框选择对要素子类进行赋值。

图2.2 pole要素类赋值 三、按子类定义pole要素类的域: 1、打开Geodatabase的属性表,定义三个域:Wood_pole高度域(短整型),20—30ft;Steel_pole的高度域(短整型),30—50ft;pole的管理部门域(文本),市管,区县管。 图3.1 按子类定义pole要素类的域

单链表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单链表 专业班级:11软会四班 指导教师:吉宝玉 日期:2012 目录 一、实验目的 (2) 1、 (2) 2、 (2) 二、实验内容 (3)

三、实验基本要求(软、硬件) (3) 四、算法设计思想 (3) 1、 (3) 2、 (3) 3、 (3) 4、 (3) 5、 (3) 6、 (3) 7、 (3) 8、 (3) 五、算法流程图 (4) 六、算法源代码 (4) 七、运行结果 (9) 1、 (9) 2、 (10) 3、 (11) 4、 (11) 5、 (11) 6、 (12) 7、 (12) 8、 (13) 9、 (13) 八、收获及体会 (14)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单链表的结构特点和相关概念; 2、学会单链表的基本操作:建立、插入、删除、查找、 输入、撤销、逆置、求前驱和后继等并实现其算法。

二、实验内容 利用头插建立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并用算法实现该单链表的插入、删除查找、输出、求前驱和后继、再把此单链表逆置,然后在屏幕上显示每次操作的结果当所有操作完成后能撤销该单链表。 三、实验基本要求(软、硬件) 用VC++6.0软件平台,操作系统:Windows XP 硬件:内存要求:内存大小在256MB,其他配置一般就行。 四、算法设计思想 1、定义一个创建链表的函数,通过该函数可以创建一个链表,并为下面的函数应用做 好准备。 2、定义输出链表的算法,通过对第一步已经定义好的创建链表函数的调用,在这一步 通过调用输出链表的函数算法来实现对链表的输出操作。 3、定义一个遍历查找的算法,通过此算法可以查找到链表中的每一个节点是否存在。 4、定义查找链表的每一个前驱和后继,通过定义这个算法,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对链表 的前驱和后继的查找工作。 5、定义插入节点的算法,通过定义这个算法,并结合这查找前驱和后继的算法便可以 在连链表的任意位置进行插入一个新节点。 6、定义删除节点的操作,这个算法用于对链表中某个多余节点的删除工作。 7、定义一个逆置单链表的操作,通过定义这个算法,可以逆置输出单链表。 8、定义一个撤销链表的算法,这个算法用于删除单链表中的所有节点,使链表为空。

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学院《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Oracle数据库安装配置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 1.实验的基本内容 实验室中oracle数据库安装后某些服务是关闭的(为了不影响其他课程的使用),所以在进入数据库前需要对oracle进行配置: (1)启动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 和oracleserviceORACLE 两个服务 (2)修改listener.ora 和tnsnames.ora 两个文件的内容 (3)以用户名:system ,口令:11111 以“独立登录”的方式进入oracle 数据库系统 (4)熟悉数据库中可用的工具。 2.实验的基本要求 (1)掌握Oracle11g的配置以及登录过程。 (2)熟悉系统的实验环境。 3.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和耗材 计算机 4.实验步骤 (1) 查看设置的IP地址是否与本机上的IP地址一致。若不一致则修改为本机IP地址。 (2) 启动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 和oracleserviceORACLE 两个服务 控制面板/性能与维护/管理工具/服务/ 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右击/启动)。 控制面板/性能与维护/管理工具/服务/ oracleserviceORACLE(右击/启动) (3) 修改listener.ora 和tnsnames.ora 两个文件的内容 D:\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1.0\db_1\NETWORK\ADMIN (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将HOST=“…..”内容修改为本机的IP地址,保存退出。 D:\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1.0\db_1\NETWORK\ADMIN (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将HOST=“…..”内容修改为本机的IP地址,保存退出。 (4) 启动oracle 数据库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 答案汇总

数据结构(C语言版)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实验1 实验题目: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 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掌握单链表的基本算法及相关的时间性能分析。 实验要求: 建立一个数据域定义为字符串的单链表,在链表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字符串;根据输入的字符串,先找到相应的结点,后删除之。 实验主要步骤: 1、分析、理解给出的示例程序。 2、调试程序,并设计输入数据(如:bat,cat,eat,fat,hat,jat,lat,mat,#),测试程序 的如下功能:不允许重复字符串的插入;根据输入的字符串,找到相应的结点并删除。 3、修改程序: (1)增加插入结点的功能。 (2)将建立链表的方法改为头插入法。 程序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tdlib.h" #include"ctype.h" typedef struct node //定义结点 { char data[10]; //结点的数据域为字符串 struct node *next; //结点的指针域 }ListNode; typedef ListNode * LinkList; // 自定义LinkList单链表类型 LinkList CreatListR1(); //函数,用尾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LinkList CreatList(void); //函数,用头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ListNode *LocateNode(); //函数,按值查找结点 void DeleteList(); //函数,删除指定值的结点 void printlist(); //函数,打印链表中的所有值 void DeleteAll(); //函数,删除所有结点,释放内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