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课_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

第2课_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

第2课_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
第2课_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

l

l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

学习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并会灵活应用. 2.在巩固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基础上掌握其推论及推论的应用. 新课学习:

一、探究

1.如图,线段BE 为梯形ACFD 的中位线,

由此可知:①l 3

l 4

l 5;

②∵

=BC AB

( ),=EF DE ( ) ∴

BC

AB

EF

DE

;(填“=”或“≠” )

2.如图,线段BE 不再是梯形ACFD 的中位线,而直线

AB =m ,BC =n , 由此可知:

=BC

AB

( ) 猜想:=EF DE ( ),

也就是我们认为:BC

AB

EF

DE

; 3.总结:

如图2,∵l 3∥l 4∥l 5

=BC AB ( ),=AB BC

( ),=AC AB ( ), =AB AC ( ),=AC BC (

),=BC

AC

( );

l 梯形延伸

图1

图2

为了便于记忆,上述的6个比例式,可用以下简单的形象化语言叙述:

上=下上,上下=上下,全上=全上,上全=上全,全下=

全下,全全=下下 二、例题学习

例1,如图,l 1∥l 2∥l 3,AB =2,DE =3,EF =6,求BC . 解:∵l 1∥l 2∥l 3

∴)

()

() (=BC

)

()

() (=BC (代入数据)

∴BC =

即学即练:

1.如图,l 1∥l 2∥l 3,请你写出一个正确的比例式,可以是 .

2.如图,l 1∥l 2∥l 3,AB =5,BC =2,EF =3,则DF = .

三、推论

1.观察下图变形后填空:

在图3和图4中,都有

=

AB

( ),……;

令A 、D 两点重合

令B 、E 两点重合

将有关 线擦掉

将有关 线擦掉

BE ∥CF ,BE 截

、AF 两边)

(AD ∥CF ,AD 截CB 、FB 两边的延长线)

图3

图4

2.总结:

几何语言:∵BE ∥CF (或AD ∥CF )

EF

AE

BC AB =

……

四、例题学习

例2,

已知:如图,DE ∥BC ,AB =15,AC =9,BD =4,求:AE .

解:∵DE ∥BC

)

()

(AC =CE )

()

() (=CE (代入数据)

∴CE = ∴AE =

五、课堂练习 A 组:

1.如图,已知l 1//l 2//l 3,下列比例式中错误的是( )

A 、DF BD CE AC =

B 、BF

BD AE AC =

C 、BF

DF AE CE =

D 、AC

BD BF AE =

2.如图,已知l 1//l 2//l 3,下列比例式中成立的是( )

A 、BC CE

DF AD =

B 、AF BC

BE AD = C 、BC

AD

DF CE =

D 、CE

BE

DF AF =

一、 1、探究

如图,任意画两条直线AC ,DF ,再画三条与AC ,DF 相交的平行线AD ,BE ,

CF 。分别度量AD ,BE ,CF 在AC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 和在DF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 ,EF 的长度,

AB

BC

DE EF 相等吗?任意平移CF ,再度量AB,BC,DE,EF 的长度,AB BC 与DE

EF

相等吗? 答:用直尺度量并计算得:

AB

BC

= DE

EF

= 井字型

AB BC DE EF

事实上,当AD ∥BE ∥CF 时,都可以得到

AB BC DE

EF

,还可以得到 BC AB = , AB AC = , BC

AC

=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

几何描述:∵ ∥ ∥ ∴

AB BC = ,BC AC = ,AB

AC

= 3、熟悉定理的几种变形

(1)∵ ∥ ∥

AB

BC

= , BC

AC

= , AB

AC

=

A 字型

(2)∵ ∥ ∥

AB

BC

= , BC

AC

= , AB

AC

= X 字型

(3)∵ ∥ ∥

AB

BC

= , BC

AC

= , AB

AC

= 倒A 型

(4)∵ ∥ ∥

AB

BC

= , BC

AC

= , AB

AC

= 畸形(O 无用)

由上面的A 字型和X 字型我们可以得到 (1)∵在△ABC 中,BE ∥CF ∴

AB BC = , BC AC = , AB

AC

=

(2) ∵在△ABC 中,AD ∥CF ∴

AB BC = , BC AC = , AB

AC

= 小结: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 二、 例题讲解:

例1:如图AD ∥BE ∥CF ,AB=3,AC=8,DF=10,求DE 、EF 的长

例2:已知线段a,b,c,求作线段x ,使::a b c x = 作法: 1.作线段AB=a

2.延长AB 到点D ,使BD=b

3.作射线AM ,在AM 上截取AC=c

4..连接BC ,作DE‖BC ,交AM 于点E 则CE 就是a,b,c 的第四比例项 三、巩固练习

1、在梯形ABCD 中,AD ∥BC ,EF ∥BC ,且AE :EB=5:3,DC=16cm,求FC 的长。

a b

c

C

l 1l 2l 3

F E

D

C B A F D

C

B A

2、如图,已知AD ∥EB ∥FC ,AC=12,DB=3,BF=7,求EC 的长

3、如图,E 为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BC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AE ,交CD 边于点F 。AD=6,CE=3,AF=5,求AE 的长

1.已知:如图,AD ∥CF ,AB =3,BC =5,DB =4.5,求BF .

2.已知:如图,3//2//1l l l ,AB =a ,BC =b ,DF =c ,求EF .

B C

E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1、 如图,1l ∥2l ∥3l ,AB=2cm,AC=5cm,DF=7cm,求EF和BC的长.

2、如图,1l ∥2l ∥3l ,且AB=2BC,DF=5cm,AG=4cm.求:GF、AF、EF的长度.

3、如图,1l ∥2l ∥3l ,且AB:PM:DE=5:3:4,AC+PN+DF=48cm.求AC、PN、DF的值.

4、如图,在Rt△ABC中,0

90=∠C ,E、F、G分别在边AB、BC、AC上,且四边形EFCG是矩形,若AC=3cm ,BC=4cm ,CG=1cm ,求AE、BF、CF的值.

5、已知:如图,E、C分别是AC、BD的中点,延长DE交AB于点F,过E作EG∥AB.(1)求

证:DG=3BG;(2)求DE/EF 的值.

6、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AC边上的一点,CD=4AD,E为BD的中点,AE的延长线

交BC于点F.求证: BF/CF=1/5

8、已知:如图,AB AD AE ?=2

,DF∥EC.求证:EF∥BC.

9、已知:如图,∠1=∠2,且AM/BM=AN/NC,AM=4cm,AN=3cm,AC=5c

m,求MN的长

10、已知:如图,点M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的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DM分别交BC、AC于

点N、P,求证: DC/AM =CN/AD

11、已知:如图,点M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的中点,点N在BC上,且BN/CN=1/3,MN交B

D于点E.求BE:ED的值.

12、已知:如图,P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任意一点,EF、GH过点P且分别交两组

对边于点E、F、G、H.求GE∥FH.

13、已知:如图,C,E、B在一直线上,直立在点E处的标杆EF=2.5m,站立在C处的观测者从

点D处看到杆顶F,树顶A在一条直线上.已知BE=6m,CE=2m,人目高CD=1.7m,求树高AB.

14、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E、F为对角线AC上的点,

EG⊥AD,FH⊥BC,垂足分别为G、H,且EG+FH=EF.求线段EF的长.

1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G为对角线上三点,且BE=EF=FG=GD,

连结AE并延长交BC于H,连结HG并延长交AD于K.求AD:KD的值

1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28,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且AE=EF=FC,

DE交AB于点M,MF交CD于点N,求CN的长

17、如图,点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DC的延长线上一点,AF交BC于点E,

AB=5cm,AD=7cm,BE=4cm.求CF的长.

18、如图,AD∥EF∥BC,AE∶EB=1∶2,若AD=3cm,BC=6cm,求EF的长

1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在AB上AE∶EB=1∶3.DE交AC于点F.求AF∶FO∶OC的值

20、已知:如图,在△ABC中,MN∥BC,四边形MNPQ是平行四边形,BQ,CP的延长线相交于点D.求证:AD∥NP.

23、设点P是△ABC的中线AD上一点,过P作AB,AC的平行线EP,FP分别交BC于点E、F.求证:BE=CF.

27.命题、证明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提高)知识讲解

命题、证明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提高)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定义、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2.体会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 4.了解公理和定理的定义,并能正确的写出已知和求证,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5.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简单应用这些结论. 【要点梳理】 要点一、定义与命题 1.定义:一般地,用来说明一个名词或者一个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定义. 要点诠释: (1)定义实际上就是一种规定. (2)定义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后的命题仍是真命题. 2.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要点诠释: (1)命题的结构:命题通常由条件(或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开始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后面是结论. (2)命题的真假:对于真命题来说,当条件成立时,结论一定成立;对于假命题来说,当条件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正确,即结论不成立. 要点二、证明的必要性 要判断一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仅仅依靠经验、观察、实验和猜想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根有据地进行推理.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要点三、公理与定理 1.公理: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且被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要点诠释:欧几里得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基本事实作为公理. 2.定理:通过推理得到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要点诠释: 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要按已知、求证、证明的顺序和格式写出.其中“已知”是命题的条件,“求证”是命题的结论,而“证明”则是由条件(已知)出发,根据已给出的定义、公理、已经证明的定理,经过一步一步的推理,最后证实结论(求证)的过程. 要点四、平行公理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要点诠释: (1)平行公理特别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非直线上的点,要区别于垂线的第一性质. (2)公理中“有”说明存在;“只有”说明唯一. (3)“平行公理的推论”也叫平行线的传递性. 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6.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A C §6.4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主备:盛莉莉 审核:袁泉 学习目标 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学习重点与难点 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 如图,已知321////l l l ,求证: l 1l 2 l 3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对应成比例. 2.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线所截,如果在一直线上所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另一直线上所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与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联系: . 例1 填空: 例2已知:如图321////l l l ,AB=3 ,DE=2 ,EF=4。求AC 的长。 l 1l 2 l 3 例3已知AD // EF // BC ,AD=15,BC=21,2AE = EB ,求EF 的长 例4 已知:AD 为△ABC 的中线,EF//BC, EF 交AD 于G.求证:EG=FG . 例5 已知:梯形ABCD ,AD//BC, EF//BC ,EF 交BD 于G 交AC 于H. 求证:EG=FH . EF DE BC AB =) 1(DF DE AC AB =) 2(DF EF AC BC =) 3 (= ==∴BC BE CD AC AD CD AB DE //)1( ==GC AG BC EF AD 则若////)2(==FB CF AE AB ABCD 则已知平行四边形)3(

c b a A B C 例6 如图,△ABC 中,D 是AB 上的点,E 是AC 上的点,延长ED 与射线CB 交于点F . 若AE ∶EC=1∶2,AD ∶BD=3∶2.求FB ∶FC 的值. 随堂演练 1.已知:如图,DE // BC ,EO: OC =3:7, 2.已知:BE 平分∠ABC ,DE//BC. AD=3, DE=2, AC=12,AE 的长度为 . 3. 在Rt △ABC 中,∠C=90°,DE ⊥BC 于点E. AD= 5, DB=10, CE= 4. DE 的长度为 AC 的长度为 . 4.如图,已 知DE // FG // BC , AD : DF : BF= 2 : 3 : 4,则DE : FG : BC = . 5.若a // b// c ,DE=3, EO=2, OF=4, OB=1, 求AB 、OC 的长. 6.已知:EF//BC 求证: 7.如图,已知□ABCD ,E 、F 为BD 的三等分点,CF 交AD 于G ,GE 交BC 于H . (1) 求证:点G 为AD 的中点; 8.已知:□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点E 在BC 延长线上,OE 交CD 于F. 若AB=8,BC=10,CE=3,求CF 的长度. F C =BC ED )1(=AB AE )2(BC EF AD AG =.)2(HC BH 求A E D B C O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A B C 第4题图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专题培优提高训练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专题训练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 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如下图,如果1l ∥2l ∥3l ,则BC EF AC DF =,AB DE AC DF =,AB AC DE DF = .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如图,在三角形中,如果 DE BC ∥,则 AD AE DE AB AC BC == 3. 平行的判定定理:如上图,如果有BC DE AC AE AB AD = =,那么DE ∥BC 。 专题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基本应用 【例1】 如图,DE BC ∥,且DB AE =,若510AB AC ==,,求AE 的长。 【例2】 如图,已知////AB EF CD ,若AB a =,CD b =,EF c =,求 证:111 c a b =+. 【巩固】如图,AB BD ⊥,CD BD ⊥,垂足分别为B 、D ,AC 和 BD 相交于点E ,EF BD ⊥,垂足为F .证明: 111 AB CD EF += . 【例3】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 129AB CD ==,, 过对角线交点O 作 EF CD ∥交AD BC ,于E F ,,求EF 的长。 O F E D C B A 【巩固】(上海市数学竞赛题)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 AD a BC b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AF 交BE 于P ,CE 交DF 于Q ,求 l 3 l 2l 1F E D C B A A B C D E E D C B A E D C B A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基础练习

第二课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练习 1.判断题 (1)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线段成比例( ) (2)一条直线交△ABC 的边AB 于点D ,交AC 边于点E ,如果 AB =9,BD =5,AC =3.5,AE =2,那么DE ∥BC .( ) (3)如图1,321////l l l ,则BF AE DF CE BD AC ==( ) (4)如图2,在△ABC 中,DE ∥BC ,则BC DE EC AE DB AD ==( ) 2.选择题 (1)如图3,在△ABC 中,DE ∥BC 交AB 于D ,交AC 于E ,下列 不能成立的比例式一定是( ) A . EC AE DB AD = B .AE AC AD AB = C .DB EC AB AC = D .BC DE DB AD = (2)如图4,E 是□ABCD 的边CD 上一点,CD CE 3 1 =,AD =12,那么CF 的长为( ) A .4 B .6 C .3 D .12 (3)如图5,□ABCD ,E 在CD 延长线上,AB =10,DE =5,EF =6,则BF 的长为( ) A .3 B .6 C .12 D .16 (4)如图6,在ABC 中,AB=3AD, DE//BC, EF//AB, 若AB=9, DE=2, 则线段FC 的长度是( ) A. 6 B. 5 C. 4 D. 3 (5)如图3,在△ABC 中,DE ∥BC ,DE 分别与AB 、AC 相交于点D 、E , 若AD=4,DB=2,则AE ︰EC 的值为( ) (A )0.5 (B )2 (C )32 (D )2 3 3.填空题 (1)如图8, 则 =________, =________; (2)如图9,321////l l l ,AM =2,MB =3, CD =4.5,则ND =________,CN =________; (3)如图10,D 、E 分别为AB 的三等分点,DF ∥EG ∥BC ,若BC =12,则DF =___ ___, EG =________; (4)如图11,△ABC 中,DE ∥BC ,若AE ∶EC =2∶3,DB -AD =3,则AD =________, DB =________; 4.如图, 已知△ABC 中AB=AC ,AD ⊥BC ,M 是AD 的中点,CM 交AB 于P , DN ∥CP 交AB 于N ,若AB=6cm ,求AP 的值. 5、如图:P 是四边形OACB 对角线的任意一点,且PM ∥CB ,PN ∥CA , 求证:OA :AN=OB :MB 6、如图,△ABC 中,AF ∶FD =1∶5,BD =DC ,求:AE ∶EC . 21//l l DE AD AC AB 图6 B A C F D E 图7 E D C B A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11 图10 图9 图8

教案:25.2.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 2.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相似图形的概念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2.难点:成比例线段概念.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对于相似图形的概念,可用大量的实例引入,但要注意教材中“把形状相 同的图形说成是相似图形”,只是对相似图形概念的一个描述,不是定义;还 要强调:①相似形一定要形状相同,与它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其大小可能 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当形状与大小都一样时,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所以全等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形);②相似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 的情况,如飞机和飞机模型也是相似形;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 看作有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而把一个图形的部分拉长或加宽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不是相似图形. (2)对于成比例线段: ①我们是在学生小学学过数的比,及比例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成 比例线段的;②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③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④四条线段a,b,c,d成比例,记作或a:b=c:d;⑤若四条线段满足,则有ad=bc(为利于今后的学习,可适当补充:反之,若四条线段满足ad=bc,则有,或其它七种表达形式). 三、例题的意图 本节课的三道例题都是补充的题目,例1是一道判断图形相似的选择题,通过讲解要使学生明确:(1)相似形一定要形状相同,与它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2)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有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 而把一个图形的部分拉长或加宽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不是相似图形;(3)在识别相似图形时,不要以位置为准,要“形状相同”;例2通过分别采用m、cm、mm三种不同的长度单位,求得的的值相等,使学生明确: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但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必须一致;例3是求线段的比的题,要使学生对比例尺有进一步的认识:比例尺= ,而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求两条线段的比. 四、课堂引入 1.(1)请同学们看黑板正上方的五星红旗,五星红旗上的大五角星与小五角星他们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再如下图的两个画面,他们的形状、大小有什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习题精选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1.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 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 2.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 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 3.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_______. 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_______________. 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 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 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 系只有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8.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 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1 / 5 l1 l2 l3m n F E D C B A 23.1.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新授课 1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②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③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推论.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定理及推论,并能用其解题; 2、 过程与方法:掌握基本定理的推导过程并能以之解题;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认识事物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过程,培养欣赏数学表达式 的对称美。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及应用; 2、 难点:定理的推导证明。 四、教具:普通教室/多媒体计算机/三角板 五、教法:讲练结合法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旧课 成比例线段: a) 概念,强调顺序性:(比例式:a:b=c:d,等积式:ad=bc) b) 比例的性质: 基本性质:a c ad bc b d =?= 合比性质:a b c d b d ++= 分比性质:a b c d b d --= 合分比性质:a b c d a b c d ++=-- 等比性质: 123123123123 123(0)k k k k k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 =++++≠+++ + 活动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截得直线m 所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n 上所截得的线段有什么关系呢? 即:已知l 1∥l 2∥l 3 AB=BC 求DE 与EF 的关系 (DE=EF ) 推导见右图 (平移m 证全等) l1l2l3m n m'C'(B') A'F E D C B A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l1 l2 l3m n F E D C B A 23.1.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新授课 1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②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③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推论.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定理及推论,并能用其解题; 2、 过程与方法:掌握基本定理的推导过程并能以之解题;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认识事物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过程,培养欣赏数学表达式 的对称美。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及应用; 2、 难点:定理的推导证明。 四、教具:普通教室/多媒体计算机/三角板 五、教法:讲练结合法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旧课 成比例线段: a) 概念,强调顺序性:(比例式:a:b=c:d,等积式:ad=bc) b) 比例的性质: 基本性质:a c ad bc b d =?= 合比性质:a b c d b d ++= 分比性质:a b c d b d --= 合分比性质:a b c d a b c d ++=-- 等比性质: 123123123123 123(0)k k k k k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 =++++≠+++ + 活动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截得直线m 所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n 上所截得的线段有什么关系呢 即:已知l 1∥l 2∥l 3 AB=BC 求DE 与EF 的关系 (DE=EF ) 推导见右图 (平移m 证全等) (引导得)结论: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在直线m 上所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n 所截得的线段也相等(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那如果所截得的线段不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活动三:分析探索,新知学习 问题2:已知l 1∥l 2∥l 3∥l 4 AB=BC=CD,可知EF=FG=GH ,那么擦出其中1条如l 3后有何结论 l1l2l3m n m'C'(B') A'F E D C B A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平行线分比例线段定理与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 难 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的应用 . 【命题趋势分析】 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相关推论,进行证明和计算是考试热点,在中考中常以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证明题和作 图题出现,解题时要结合比例性质 . 核心知识 【基础知识精讲】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与三角形一边的平 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 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 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 定理的基本 图形 若 l 1∥l 2 ∥l 3,则 3. 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判定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的两边 ( 或两边的延长线 ) 所得的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4.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 ( 如图 ) )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推论 (1)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 ( 或两边的延长线

△ABC中,若DE∥BC,则== 上述基础知识①用来证明线段成比例;②证明直线平行;③证明两三角形相似;④已知三条线段,作第四比例项 典型例题 例 1 如图,AD是△ABC的中线,E是AD上一点,AE∶ED=1∶3,BE的延长线交AC于 F.求 AF∶FC. 例 2 如图, D 为△ABC的AC边上一点, E 为CB延长线上一点,且=,求证:AD=EB. 例 3 已知:如图,△ ABC 中,DE∥BC,AC=6,AD=6,CE=2,则BD的长为多少?

初数学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初数学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初二数学 【教学进度】 几何第二册第五章§5.2 [教学内容]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重点难点剖析] 一、主要知识点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即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于 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4.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2(即课本例6):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二、重点剖析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的最重和最基本的理论,同时,它也是直接证明线段成比例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定理的基本图形

∵l 1∥l 2∥l 3 ∴EF BC DE AB DE AB = == 应。 ② 为了强调对应和记忆,可以使用一些简单形象化语言记忆上面所列三组比例式: EF DE BC AB = , 可以说成“上比下等于上比下” DF DE AC AB = , 可以说成“上比全等于上比全” DF EF AC BC = , 可以说成“下比全等于下比全”等 L L L 图1-(1) C F A B E D F C 图1-(2)3 E D 12B A F 3 L C 图1-(3) 2L L 1B E A 图1-(4) F L 3 C L 2L 1B D A 3 L 2L L 1(D)(E)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一)

[文件] sxc2jja0013.doc [科目] 数学 [年级] 初二 [章节] [关键词]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标题]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一) [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并能初步应用它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类比联想及用运动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类比联想、发现定理 1.复习平地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如图5-13. ∵l 1//l 2//l 3,AB=BC , ∴EF=FG. 2.将上述命题改写成比例的形式. ∵l 1//l 2//l 3//l 4,AB:BC=1:1, ∴EF:FG=1:1,则有 1==FG EF BC AB 3.运用类比方式将比值从1推广到正实数m 得出猜想.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在图5-13中,l 1//l 2//l 3//l 4,AB=BC=CD ,1,1≠≠BD AB CD AC ,那么还有类似比例式成立吗? 学生可从图中看出 2 1,12====FH EF BD AB GH EG CD AC ,猜想推广应成立.

4.举例进一步验证猜想. 教师可再举出图5-14中,AB BC 等于其它更一般的实数的两个例子,来进一步验证猜想. 5.(选)用面积法证明猜想. 对于学生程度较好的班级,教师可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来严格证明猜想成立,具体做法见设计 说明. 二、用运动的观点深刻认识定理的内容 1.让学生归纳以上情况,并用语言准确叙述定理内容,以及画图写出部分数学表达式. 2.教师强调“对应”的含义,并介绍结合图形形象记忆的方法,如: 右全 左全右下 左下右上 左上右全 右下左全 左下右全 右上左全 左上右下 右上右下 左上=====,,, 3.用运动的观点识别定理的各种变式图形中的比例线段.(见图5-15,不断平移DF) 强调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所得比例式中,四条线段与平行直线和被截 两直线的交点位置无关,尤其是图5-15(a)中的M 点,图5-15(c)的N 点. 三、应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 已知:如图5-16,l 1//l 2//l 3. (1)AB=3,DE=2,EF=4,求BC ; (2)AC=8,DE=2,EF=3,求AB.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总结证明的一般步骤、格式和方法. 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 教学重难点 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定理.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一)、知识链接:(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下列不能使两直线平行的是( ) A.内错角相等 B.同旁内角互补 C.对顶角相等 D.同位角相等 (二)、导学释疑: 证明:已知:如图所示,直线a∥b,直线c和直线a、b相交. 求证:∠2=∠3. 平行线的性质1定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合作探究】 探究一、已知:如图所示,直线a∥b,直线c和直线a、b相交. 求证:∠1=∠2. 平行线的性质2定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探究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根据这一定理的文字叙述,你能作出相关图形吗? (2)你能根据所作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 (3)你能说说证明的思路吗?并试着写出证明过程. 平行线的性质3定理: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做一做】 已知:如图所示,直线a∥b,a∥c,∠1,∠2,∠3是直线a,b,c被直线d截出的同位角. 求证:b∥c. 定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总结提升】 总结规律:根据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吗?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若已给出图形,则可省略) (2)根据题设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已知退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4)检查证明过程是否正确完善. 【当堂检测】 完成课本50页随堂练习.

初数学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初二数学 【教学进度】 几何第二册第五章 §5.2 [教学内容]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重点难点剖析] 一、主要知识点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即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于 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4.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2(即课本例6):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二、重点剖析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的最重和最基本的理论,同时,它也是直接证明线段成比 EF BC = , 可以说成“上比下等于上比下” DF DE AC AB = , 可以说成“上比全等于上比全” DF EF AC BC = , 可以说成“下比全等于下比全”等 2.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即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的推论) 基本图形

又∵ 43=EC AE ∴ 73=AC AE ∴7 3 =DC EG 极 EG=3X , DC=7X (X>0),则 ∵ 32=DC BD ∴ DB=x x DC 3 14 73232=?= ∴9 14 3314==x x EG BD

例3分析 BC//FE 证明:∵则例4 分别连结E ,DB 首先观察证明:∵点评 (1(3)最后只须证明这两条边上对应线段成比例即可 例5 如图9,,,,C B A '''分别在△ABC 的三边BC 、AC 、AB 或其延长线上,且C C B B A A '''//// 求证:C C B B A A ' ='+'111 分析 所证结论中出现的三条线段的倒数,解决此类问题, 一般情况下,要将其转化为线段比的形式。 证明:∵A A C C ''// ∴ BA C B A A C C '='' ∵B B C C ''// ∴B B C C ='' ∴1='+'='+'=''+''AB C A C B AB C A BA C B B B C C A A C C ∴B B A A '+'11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练习题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一]、平行线的判定 一、填空 1.如图1,若∠A=∠3,则 ∥ ; 若∠2=∠E ,则 ∥ ; 若∠ +∠ = 180°,则 ∥ . 2.若a⊥c,b⊥c,则a b . 3.如图2,写出一个能判定直线a ∥b 的条件: . 4.在四边形ABCD 中,∠A +∠B = 180°,则 ∥ ( ). 5.如图3,若∠1 +∠2 = 180°,则 ∥ 。 6.如图4,∠1、∠2、∠3、∠4、∠5中, 同位角有 ; 内错角有 ;同旁内角有 . 7.如图5,填空并在括号中填理由: (1)由∠ABD =∠CDB 得 ∥ ( ); (2)由∠CAD =∠ACB 得 ∥ ( ); (3)由∠CBA +∠BAD = 180°得 ∥ ( ) 8.如图6,尽可能多地写出直线l 1∥l 2的条件: . 9.如图7,尽可能地写出能判定AB∥CD 的条件来: . 10.如图8,推理填空: (1)∵∠A =∠ (已知), ∴AC∥ED( ); (2)∵∠2 =∠ (已知), ∴AC∥ED( ); (3)∵∠A +∠ = 180°(已知), ∴AB∥FD( ); (4)∵∠2 +∠ = 180°(已知), ∴AC∥ED( ); 二、解答下列各题 11.如图9,∠D =∠A,∠B =∠FCB,求证:ED∥C F . A C B 4 1 2 3 5 图4 a b c d 1 2 3 图3 A B C E D 1 2 3 图1 图2 4 3 2 1 5 a b 1 2 3 A F C D B E 图8 E B A F D C 图9 A D C B O 图5 图6 5 1 2 4 3 l 1 l 2 图7 5 4 3 2 1 A D C B

比例的基本性质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数学辅导11: 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知识点: 1. 成比例线段: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d c b a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 比例的性质: (1如果d c b a =,那么bc ad =;如果bc ad =(a ,b ,c ,d 都不为0),那么d c b a =. (2如果 d c b a =,那么c d a b =. (3如果d c b a =,那么d b c a =. (4如果d c b a =,那么d d c b b a +=+,d d c b b a -=-,d c d c b a b a +-=+-. (5如果)0(≠+++===n d b n m d c b a ΛΛ,那么 b a n d b m c a =++++++ΛΛ. 二、典型例题: (1)已知71=-a b a ,则b a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38=+y y x ,则y x =_______________. 已知32=b a ,则=+b b a _________,b b a -=______________. (2)已知)0(53≠+==d b d c b a ,则d b c a ++的值为____________. 已知572 c b a ==,则a c b a -+=______________. 已知75== d c b a ,那么d b c a 3232--=_____________. (3)在△ABC 与△DEF 中,若4 3===FD CA EF BC DE AB ,且△ABC 的周长为36cm ,则△DEF 的周长为______. (4)已知5 43c b a ==,且6=-+c b a ,则a =__________. (5)如果d c b a =(0≠+b a ,0≠+d c ),那么c d c a b a +=+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6)已知a ,b ,c ,d 是成比例线段,其中cm a 3=,cm b 2=,cm c 6=,则线段d =___________. (7)已知2:4:3::=c b a ,且182=-+c b a ,求c b a 23+-的值.

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学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学案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会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证明平行线的其它性质定理 3.正确区别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难点:推理过程的规范化表达和灵活应用. 【预习检测】 1.如图a∥b,写出相等的同位角: . 写出相等的内错角, 写出互补的同旁内角 1.如图a∥b,∠1=68°,那么∠2的度数为 . 2.如图,∠ 1和∠ 2是直线a 、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且∠ 1= ∠ 2,则a与b平行吗?你能说说理由吗? a∥b . ∵∠1=∠2 () ∠1=∠3 ( ) ∠2=∠3 () ∴a∥b () 课堂学习案

一、典例导学 模仿例1、例2的证明 试一试,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二、交流与发现 命题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命题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观察这两个命题,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______是第二个命题的______,而第一个命题的______又是第二个命题的______,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 练习题: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与同学交流: ①轴对称图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等角的补角相等; ③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④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真命题,那么这个逆命题就是原来定理的-------------------三、自主应用 1.已知:如图∠1=∠2,∠3=1000,求∠4的度数. 2.已知:如图a∥b,b∥c. 求证:a∥c.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相似多边形—知识讲解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相似多边形 责编:常春芳 【学习目标】 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的应用. 3.相似多边形的有关概念.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一般地,有如下基本事实: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要点诠释: (1).对应线段成比例可用下面的语言形象表示: 右全 左全右上左上全上全上下上下上===,,等等. (2)有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要点二、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的应用 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的应用主要是来求线段的长度. 要点三、相似多边形的有关概念 相似多边形:各角分别相等、各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它的符号是“∽”,读作“相似于”. 相似比: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要点诠释: (1)相似图形就是指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 (2)“全等”是“相似”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当“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时,两个图形是全等. (3)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既是判定方法,又是它的性质.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 1、如图,直线AD ∥BE ∥CF ,BC= 13 AC ,DE=4,那么EF 的值是__________.

【思路点拨】根据BC=1 3 AC可得 2 1 AB BC =,再根据条件AD∥BE∥CF,可得 AB DE BC EF =,再把DE=4代入可得EF的值.【答案】2. 【解析】 解:∵BC=1 3 AC, ∴ 2 1 AB BC =, ∵AD∥BE∥CF, ∴AB DE BC EF =, ∵DE=4, ∴ 4 EF =2, ∴EF=2. 故答案为:2.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关键是掌握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2015?安庆一模)如图,△ABC的顶点A是线段PQ的中点,PQ∥BC,连接PC、QB,分别交AB、AC于M、N,连接MN,若MN=1,BC=3,求线段PQ的长. 【思路点拨】根据PQ∥BC可得,进而得出,再解答即可. 【答案与解析】 解:∵PQ∥BC, ∴=, ∴,

4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4.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并能初步应用它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类比联想及用运动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类比联想、发现定理 1.复习平地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如图5-13. ∵lll,AB=BC,////321∴EF=FG. 2.将上述命题改写成比例的形式. ∵llll,AB:BC=1:1,//////4321ABEF??1∴EF:FG=1:1,则有BCFG3.运用类比方式将比值从1推广到正实数m得出猜想.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ACAB?1,?1,那么还有类似比例式成立吗? 在图5-13中,llll,AB=BC=CD,//////4231 BDCD12EGABEFAC?,???学生可从图中看出. ,猜想推广应成立 21CDGHFHBD4.举例进一步验证猜想. 教师可再举出图5-14中,AB BC等于其它更一般的实数的两个例子,来进一步验证猜想.

5.(选)用面积法证明猜想. 对于学生程度较好的班级,教师可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来严格证明猜想成立,具体做法见设计 说明. 二、用运动的观点深刻认识定理的内容 1.让学生归纳以上情况,并用语言准确叙述定理内容,以及画图写出部分数学表达式. 2.教师强调“对应”的含义,并介绍结合图形形象记忆的方法,如: 左上右上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左上左下左全?,?,?,?? 右下右下左全右全左全右全右上右下右全3.用运动的观点识别定理的各种变式图形中的比例线段.(见图5-15,不断平移DF) 强调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所得比例式中,四条线段与平行直线和被截 两直线的交点位置无关,尤其是图5-15(a)中的M点,图5-15(c)的N点. 三、应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 已知:如图5-16,lll. ////312(1)AB=3,DE=2,EF=4,求BC; (2)AC=8,DE=2,EF=3,求AB.

第二讲: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解析

第二讲: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 一、知识要点: 1复习、同高(或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对应底边的比, (2) (1) D C B A D C B A 如图(1): ABD ADC S BD S DC = 如图(2):若A D ∥BC,则 ADC ABC S AD S BC = 2、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1),若D E ∥BC ,则 AD AE DB EC =或AD AE AB AC =或DB CE AB AC = 1 ==特殊地:EC AE DB AD , 如图(2),若D E ∥BC ,则 AB AC AE AD =或AB AC EB DC =或EA DA EB DC = E D E (2) (1) C B A D C B A 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 如图(1)已知:△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且DE ∥BC ,则 AD DE AE AB BC AC == ; 如图(2)已知:△ABC 中,点D 、E 分别在CA 、BA 的延长线上,且DE ∥BC ,则 AB BC AC AE DE AD == .

小试牛刀: 选择题 1、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定理证明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是( ) A 、先证明特殊情况成立,再证得一般情况成立 B 、利用平行线性质 C 、利用三角形全等 D 、把线段的比转化为面积的比,再把面积比转化成线段的比 一、填空题 1、 如图,△ABC 中,DE ∥BC ,AD=4BD,则AE=_______EC 2、 已知: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且DE ∥BC ,AE=6,AD=3,AB=5,则 AC=____________ 3、 已知:△ABC 中,DE ∥BC ,D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若AD:AB=2:9,EC-AE=5 厘米,则AC=_______厘米。 4、 如图,已知:AC ∥BD ,AB 与CD 交于点O 。若AC:BD=2:3,AO=1.2,则AB=___________. 5、 如图,点D 、E 分别在△ABC 边AB 、AC 上,且DE ∥BC ,若AD:BD=3:4,BE 和CD 相交于点O ,则EO:OB=____________。 第1题 E D C B A 第4题 O D C B A O E D C B A 二、典型例题: 例1、 如图所示,D E ∥AB,EF ∥BC ,AF=5厘米,FB=3厘米,CD=2厘米。求BD 。 F E D C B A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8.4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7数导—010 授课时间:2014年3月日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在与前一节判定定理的联系中,体会互逆的思维过程。 3、进一步理解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4、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难点:明确推理证明每一步的理论依据,证明格式和步骤的规范性。 三、学习过程: (探究一)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结合学习目标独立思考,翻看课本48—49页了解性质定理一的证明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两直线平行的第一个性质定理: (探究二)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你能将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用“如果…那么…”的形式表示出来吗?请写出来。 (2)通过(1)的表示,请找出该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 条件: 结论: (3)通过(2)的条件和结论,你能写出已知、求证吗?并根据已知画出几何图形和完成证明过程中的填空。 已知: 求证: 证明:∵a∥b() ∴∠3=∠2 () ∵∠1=∠3() ∴∠1= ()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第二个性质定理: (探究三)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独立思考,脱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通过定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学习,你能结合图形直接写出命题“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证明过程吗?试试看。已知:如图a∥b,∠1,∠2是直线a和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 求证:∠1+∠2=180° 证明: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第三个性质定理: 预习自测 1、如图a∥b,写出相等的同位角: . 写出相等的内错角:, 写出互补的同旁内角: 2、如图a∥b,∠1=68°,那么:∠2的度数为 3、如图,已知:DE∥BC,∠ABC=52°,∠BED=18° 求:∠ABE的度数 四.课堂学习 1、小组展示探究二的证明过程,进一步规范证明定理的基本步骤。 2、小组展示探究三的证明过程。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求证吗?组内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