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单元导读】

童话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让我们跟随本组课文,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我们还要围绕童话开展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朗读感悟、想象感情,读懂童话故事,体验童话带来的乐趣和童话故事中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培养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9 巨人的花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隆冬、喧闹、冷酷”等词语。

2.有感悟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表达的突出特点。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初步感知全文,积累重点词语。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是什么?(预设《卖火柴的小女孩》《哪吒闹海》)大家读过的事可真多!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

2.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巨人的花园是什么样的?)

(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找出自己明白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2.同桌讨论交流自己的收获和质疑点。

3.认识生字新词。

(三)学情检测

1.初读识字,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全班齐读。

绿树成阴鲜果飘香孤独

北风呼啸四处逃散漫长

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荒凉

草翠花开树叶飘落凋谢

2.指导书写

(1)部分易错字的正音。

“允”读(yǔn)不要读成rǔn或yǒng

“拆”读chāi 不要读成chē

(2)学生仔细观察字形,指导易错笔画的写法。

允与充进行区别。

添右下部分有两点。

覆上半部分不是“西”,第一笔横的下面是两竖。

训右半部分第一笔是竖撇,第二笔是短竖,第三笔是一长竖。

辣左边“辛”字旁最后一笔为一个短撇。

酷左边“酉”字旁里有一短横。

拆最后一笔是一点。

3.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读后想想,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快乐要和大家分享,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是围绕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变

化来写的。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学全文。

二、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现在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讲一讲这个故事?生讲故事。

教师评价:咱们四年级的学生要逐步学会把长文读短,抓住故事的线索来概括主要内容。

(二)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思考:巨人花园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哪些自然段写了花园的美丽?

2.探究花园由美丽变成寒冷,由寒冷变成幸福的原因。

(三)感知花园的变化

1.师:首先,请同学们浏览一遍全文,想一想,这座花园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美丽、寒冷、幸福)

2.师:是啊,这座花园真神奇,不时地在发生变化呢!我们先走进花园去看看吧!

(四)欣赏花园的美丽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花园的美丽?(第1、2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1、2自然段。

3.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花园的美丽?

预设:(1)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2)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五)感悟花园的寒冷、荒凉

1.自由读一读描写花园寒冷、荒凉的段落,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

2.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小结:同学们,即使到了春天,这座花园依然是那样寒冷、荒凉,真让人觉得可怕。

(六)探究花园由美丽变成寒冷的原因。

1.师:同学们,同一座花园为什么会由美丽园变成寒冷园?这是什么原因?请大家默读第3-8自然段,在课文上勾画相关的句子,作为你阐述原因的依据,勾画完后,再和同桌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讨论的结果。

(七)探究花园由寒冷园变成幸福园的原因。

1.师:那花园为什么最后又成了巨人和孩子们幸福生活的乐园呢?巨人是自己醒悟的吗?

2.小男孩会说话的眼睛想传达什么意思?

预设:孩子的眼神是纯净透明的,表达的是对友谊的向往。

3.巨人的心里为什么是火辣辣的?小男孩为什么在树下伸手?

教师小结:这真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神奇魔力的小男孩。正是他的出现,才让巨人明白了花园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4.师:课文用了四个感叹句,真切地写出了巨人恍然大悟的感受。

5.你认为醒悟后的巨人变得怎么样?(善良、慈爱、宽容),从哪几个自然段感受到的?(第10、11自然段)

6.这样一个美好、和谐、动人的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这样一幅美景,让我想到了爸爸妈妈和我互相关心,我们的家不是花园,胜似花园。

(八)感悟写法

童话是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文体。这篇童话以丰富的想象将我们带入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富于寓意的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文章优美而浅显的语言表达易于为孩子们所接受,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作者善用伏笔,比如在童话开头。“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按四季变化写出花园的美,引出孩子们对花园的喜爱,更为后文写巨人与孩子们的冲突埋下伏笔。其次,文章在描写中将自然拟人化,使形象生动,感受贴切。再次,对比手法的多次运用。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景色的对比,巨人拆墙前后的态度对比、心情对比,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最后,文章的语言口语化,故事情节生动流畅,故事结构自然,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九)课堂练习

把合适的搭配用线连起来。

欢乐的严冬北风飘香

刺骨的笑声鲜果飘落

漫长的寒风树叶呼啸

巨人的花园

?

?

?

?

?

?

巨人花园

孩子季节

不在漂亮在园子里玩四季如画

回来荒凉被巨人赶走只有寒冬

醒悟美丽和巨人在一起春意盎然

与人

分享

才会

快乐

孩子们都喜欢童话,因为童话总是美丽、神奇的,所以这节课才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教这篇课文时,我着力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童话的写法,感受语言的优美,又从文字中感悟做人的真谛,懂得快乐要和他人分享的过程。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地方进行了对比,我主要把这些对比让学生发现,同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遗憾的是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加注意。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 懂得了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不能做自私的人,要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习题3 推倒围墙前,花园里鲜花凋谢、树叶飘落。

1.多音字。

?

?

?sǎn(散文)

sàn(散步)

?

?

?qīn(亲人)

qìnɡ(亲家)

?

?

?xià(惊吓)

hè(恐吓)

2.近义词。

漂亮——美丽喜欢——喜爱

允许——许可孤独——孤单

荒凉——荒寂明媚——灿烂

覆盖——笼罩冷酷——冷漠

温暖——暖和愉快——高兴

增添——增加

3.反义词。

漂亮——丑陋喜欢——讨厌

允许——拒绝漫长——短暂

荒凉——热闹温暖——寒冷

愉快——难过任性——约束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6自然段):写巨人生气地赶走了在花园里玩耍的孩子们,筑起围墙,从此春天不再到花园里来。

第二段(第7自然段):写巨人再次赶走孩子,花园被冰雪覆盖。

第三段(第8-11自然段):写巨人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5.课文中心。

本文通过讲一个自私的巨人将孩子们赶出花园及醒悟后拆除围墙的故事,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10*幸福是什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

2.明白人们从劳动中得到好处和快乐,也就得到幸福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认识,从而懂得幸福是什么。

三、教学难点

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的深刻含义,能够说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

(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记号,写出批注。

2.和同桌交流读书的收获以及疑惑点。

(三)学情检测

1.整体感知

(1)掌握会认的生字。

彼(bǐ)此铁锹.(qiāo)

树杈.(chà) 诧.议(chà)

麦.(mài)苗义务.(wù)

(2)理解部分词语。

2.认知贯通

(1)学生读全文后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分析事情的起因。

①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如何做的?并指名几个同学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②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画出来,并说说他们为什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③默读课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④十年后三个牧童都变成了三个青年,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思考?

明确:通过劳动得来幸福。

⑤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画下来,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明确: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作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⑥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⑦与生活对话,全面理解“幸福是什么”。

除了劳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之外,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

教师引导:幸福无处不在。但它又不能单独作为一件具体的事物而存在,所以我们无法看见,也无法触摸,但它的确存在于我们周围,只有用心感受生活,感受生命的人才能觉察到它的存在。

3.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课文《幸福是什么》的学习,明白了什么叫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都能品尝到幸福的味道。

四.感悟写法

课文的题目以提问的方式设立,既充满新意,又为我们留下了悬念,引发人们的思考。本文通过人物的对话推动事情的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

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就是故事情节奇异,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另一方面,文章的环境描写十分优美,如“清澈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繁茂的大树。”渲染了欢快轻松的氛围,也暗示读者时光的流逝让一切都有所改变。这样的描写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五)课堂练习

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1)假如

..到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就.告诉你们。

假如……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我能帮助别人,因而

..感到幸福。

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幸福是什么

??

?

??

??

?

??

一、起因(1-15)清理老泉方便他人

二、经过

(16-22)?

?

?给病人治病——恢复健康

做过很多事——对别人有用

耕地种麦子——养活很多人

三、结果(23-26)再次相聚畅谈幸福

尽义务做益事

1.再造想象,实现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我们在重视课本,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须酌情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适当超阅文本,适当超越课堂,即让学生利用一些课文留下的空白处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再创造,探索课文的深层意蕴。

2.多元感悟,体现语文的人文特征。

本篇课文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这个主题很显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虽然学生说不出这样概括的话,但他们能说出自己的生活,在教学中我都去肯定他们。在课堂中,许多学生说了与课文不一样的感受,这是真实的,是值得鼓励的。

课后习题答案

1.多音字。

好???hǎo(好人)hào(爱好) 尽???jǐn(尽管)jìn(尽力)

爪???zhuǎ(爪子)zhǎo(爪牙) 喝???hē(喝水)hè(喝彩)

2.近义词。

彼此——互相 清理——整理

宽阔——宽敞 感谢——感激

诧异——惊异 仍旧——仍然

茂密——茂盛 白费——枉费

清澈——清亮 强健——强壮

相识——熟识 谦虚——虚心

3.反义词。

疏通——堵塞 宽阔——狭小

清澈——混浊 相识——陌生

强健——瘦弱 茂密——稀疏

智慧——愚昧 谦虚——骄傲

快乐——悲伤 简单——复杂

附近——遥远 健康——疾病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5自然段):讲三个牧童发现一口老泉不能涌泉了,他们主动疏通泉眼、砌井加盖。

第二段(第6-13自然段):讲三个牧童向不相识的姑娘请教什么是幸福,姑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第三段(第14-22自然段):讲三个牧童在十年的社会实践中弄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第四段(第23-26自然段):讲智慧的女儿为幸福的含义作了总结。

5.课文中心。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通过自己十年的生

活经历,明白了幸福的含义,告诉我们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11 去年的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融化、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学会把课文读通、读懂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的真挚友谊。使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的特点,尤其是拟人体童话在主人公刻画,故事情节安排及语言表达上的不同点。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全文。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鸟儿与树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最终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明白点和质疑点。

2.同桌互相交流学习收获。

3.自学生字新词。

(三)学情检测

1.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师生订正容易读错的字音。

融(rónɡ)化剩(shènɡ)下

砍伐(fá) 煤(méi)油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读后思考,本文的写作主题是什么?

明确:赞美了鸟儿与树之间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真挚情意。

2.认知贯通,体会课文情感。

鸟对树的情感浓缩在鸟的询问中。

(1)课文最后一段中鸟儿唱歌时,前后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它在

想什么?

明确:第一次看见是说:“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第二次看见是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再见了朋友。”

(2)树被伐木人砍倒前,会对伐木人说些什么?

明确:请你告诉我的朋友小鸟,我不能听到它的歌声了,实在对不起。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读全文。

二、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鸟对大树的深情厚谊,把大树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你们能代替大树向小鸟说点什么吗?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去年的树》。

(二

)句段导读

1.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明确:这句话是树和鸟儿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情感。总起全文,揭示了童话中主人公之间的关系。

2.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明确:春天一到,小鸟就回来找她的好朋友树,说明小鸟说话算数,守信用,也说明他们之间情感深厚,这是一个过渡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

3.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明确:“切”“做”“运”“卖”四个动词的连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树的不幸。

4.小鸟向村子飞去。

明确:可以看出小鸟锲而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可见她是多么想找到好朋友树啊!

5.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明确:这个“看”是在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之后,仿佛在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再见了朋友。”“看”字包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使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跃然纸上。

(三)课堂小结

《去年的树》让我认识了一只守诺言、重情谊的鸟儿,让我们懂得了友谊会使生命之树长青的道理,相信同学们也明白今后要如何对待友谊了!

去年的树

??

?

??

??

?

??

起因:鸟儿和树约定明年再唱

经过:寻找树朋友

?

?

?树根——山谷

门先生——火柴

小女孩——灯火

结果:实现诺言,鸟儿唱起去年的歌

真挚情谊

《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感悟诚信的可贵。

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我努力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进行了个性化的朗读,体会其中的友谊。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 (1)我们要珍惜友谊,敬重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2)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

(3)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习题 3 (1)鸟儿,我想对你说,你那首诚信的歌永远留在你和大树心里,大树会是你永远的朋友。

(2)鸟儿,你对树的那种真挚情谊感动了我,我要和伙伴们友好相处,珍惜现在的友谊。

(3)鸟儿,你有这样信守诺言、珍惜友谊的好品质,相信你一定会找到更多像树一样的好朋友。

1.多音字。

落???luò(落叶)là(丢三落四) 看???kān(看守)kàn(看见)

给???ɡěi(送给)jǐ(给予) 倒???dǎo(倒下)dào(倒水)

2.近义词。

朋友——友人 寒冷——冰冷

山谷——山沟 必须——必需

融化——融解 剩下——剩余

3.反义词。

朋友——敌人 寒冷——温暖

融化——凝固 必须——无须

点燃——熄灭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飞回南方时答应回来唱歌给树听。

第二段(第5-15自然段):写鸟儿飞回来找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第三段(第16-17自然段):写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然后飞走了。

5.课文中心

这篇童话主要写了鸟儿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的朋友,最后面对着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赞美了高尚的、令人

荡气回肠的真挚情谊。12* 小木偶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习合理地续编故事。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白各种表情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仔细阅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三、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笑吗?生活需要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啊!可是等我们看完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对笑有了新的理解。

(二)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明白点和疑惑点,并作上批注。

2.同桌交流学习的收获。

(三)学情检测

1.交流预习情况

(1)朗读课文,读后互评:生字的字音是否读得准确,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2)交流: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教师小结:因为只会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头疼得厉害,老婆婆却说他撒谎。哎!好可怜的小木偶呀!同学们,你们想亲身感受一下小木偶的遭遇吗?咱们分角色来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2.回顾方法,合作表演

(1)师:大家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已经演过好几篇童话了,你积累了哪些好方法?(学生交流)

(2)在总结的方法上,学生合作试演。

(3)学生展示表演,“观众”评议、教师指导。

(4)师:同学们,在“亲身经历”小木偶的遭遇后,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能告诉大家吗?

(5)大家齐读最后两句话:“笑是最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

(6)教师小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3.续编故事,拓展深化。

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请你发挥想象,接着编下去吧!

4.全文总结:童话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童话世界里,我们可以自由翱翔,憧憬美好的未来,思索生活的真谛。希望大家也提起笔,写下你心中最美好的童话故事。

小木偶的故事

?

?

?

?

?

?

会笑

会哭

会生气

会着急

只会笑是不够的

这篇童话趣味性强,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因此我在教这课时,采用了以下教学流程: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积累词语。

3.丰富语言——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简单的故事情节对于一直喜欢读童话故事的孩子们来说并不难理解,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按照故事发展的开端、高潮、结局,一步步引导学生去体会小木偶的遭遇,进而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笑是最重要的,但只有笑是永远不够的。”学生兴趣浓厚,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课后习题答案

1.多音字。

?

?

?yīnɡ(应该)

yìnɡ(答应)

?

?

?chōnɡ(冲动)

chònɡ(冲劲)

?

?

?zhēnɡ(挣扎)

zhènɡ(挣钱)

?

?

?sā(撒谎)

sǎ(撒种)

2.近义词。

快乐——快活热闹——喧闹

亲热——亲密愤怒——恼怒

同情——怜悯灵活——敏捷

3.反义词。

快乐——忧伤热闹——冷清

亲热——冷淡愤怒——愉快

痛苦——甜蜜着急——从容

温柔——粗暴撒谎——诚实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10自然段):写老木匠做了一个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上了个“笑嘻嘻”的表情,认为只要会笑,小木偶就会永远快乐。

第二段(第11-30自然段):写小木偶在着急、生气、委曲,甚至痛苦、伤心时也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

第三段(第31-40自然段):写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

拥有了所有的表情。

5.课文中心

本文讲述了小木偶因笑嘻嘻的表情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的故事。当他拥有所有表情后,才得到真正的快乐。故事告诉我们要用真情,用不同的方法去

体验生活、面对生活。语文园地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并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

3.会抓住童话的特点编、写童话。

4.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展示自己在童话故事方面的收获。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在听、说、读、写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四、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完成“口语交际”内容。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最近,我们在课外阅读了一些童话故事,学习童话的兴趣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自己讲讲童话吧!

(二)交流步骤

1.自己准备故事的内容。

2.小组内讲童话故事,选出小组内的故事大王。

3.请每组的故事大王上台讲,集体评议,选出班级的故事大王和最佳自编童话。

4.自由组合,表演优秀童话。组内排练,上台表演,评选出最佳演员。

5.各小组制作童话故事集,并进行展示。

(三)布置作业

1.写出自己所看过的童话故事题目。

2.办童话故事手抄报。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习作训练。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本次习作训练是编写童话,可以续编《小木偶的故事》,也可以自编童话。选择自编的同学,一定要把《小木偶的故事》多读几遍,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续编。选择自编的同学,可以选择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以他们为主人公,想象一下,他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

(二)写作指导

1.写童话和写作文是一样的,就是要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本次习作有两项内容,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一个。

(1)编写童话,根据《小木偶的故事》结尾,续编童话。

(2)编写童话,自己构思一个故事情节,按照童话的写法,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2.续编童话指导

(1)出示《小木偶的故事》最后两段话:

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像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

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2)展开想象: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和课文中的遭遇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请联系这个童话内容,从最后两句话展开想象。注意童话故事的特点:内容生动、神奇,想象奇特、夸张,包含做人的道理。题目自定,要吸引人。

(3)学生练习说话。教师提示:想象要丰富,也要合理。

3.编写童话指导

(1)选择自己最喜欢又熟悉的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

(2)展开想象,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编成一个故事。

(3)编写童话故事,可以自己一个人编写,也可以几个人合作编写。在编写之前,最好同桌或小组之间先交流一下,试编一个,互相启发,确定写作内容。

(4)同桌或小组内交流。提示:编童话故事与记事作文一样,要说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习作交流与评定

1.修改评价

(1)明确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2)复习童话写作的要求:内容生动、神奇;想象奇特、夸张;拟人手法;包含做人的道理。

2.合作评议

(1)出示一至两篇例文,师生合作评改。

(2)对照上述要求,阅读例文逐项评改,指出写得好的地方,在需要修改的地方做上记号。

(3)师生合作,边议边改,让学生知道怎样修改童话。

(4)同桌交流,互相评议。

(5)自我评议,在需要修改的地方做上记号。

(6)修改习作,誊写成文。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学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二、导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童话具有想象丰富、故事有趣,含有深刻道理,事物拟人化的特点,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2.结合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谈谈对童话的认识和感受。

3.根据学生的讨论,揭示要点:

(1)童话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神仙精灵、妖魔鬼怪、鸟兽虫鱼。

(2)它们都有神奇的魔力,还能像人一样说话。

(3)童话想象丰富,故事有趣。

(4)童话既引人入胜,又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4.同学们自由讲自己喜欢的童话。

5.其它同学听后点评。

(二)日积月累

1.幻想、夸张,拟人构成了有趣的童话故事。读着它,心也会随之飞扬。童话故事的形成有好多种,除了课文中的一些童话故事外,还有许多用诗歌形式写的童话,叫童话诗。

2.教师示范朗读《雨中的森林》。

3.说说你听了这首诗的感觉。

4.练习朗读: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展示台

1.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加学习成果展。

4.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童话世界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说的那样,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青蛙击鼓跳舞,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小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让多彩新奇的童话永驻人间。

本次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展示台”几个栏目。课上我引导学生赏析了《雨中的树林》这首优美的诗歌。这首诗歌是结合本单元的童话这个特色编排的。我带领学生品味“雨中树林”的神奇,让学生自己找神奇、并读出神奇,有趣的味道来。同时,课外时间我让同学们多阅读一些童话,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讲一讲或演一演。总之,我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了解童话特点,为续编童话和自编童话做好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