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4-1 气旋和锋面气旋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4-1 气旋和锋面气旋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4-1 气旋和锋面气旋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4-1 气旋和锋面气旋

4-1 气旋和锋面气旋

知识系统

一、热带气旋

(一)形成过程: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了解)结构: 1.风眼:热带气旋近地面气压的最低点。风速显著低于外围区域,很少或无雨,其内部盛行下沉气流。

2.眼墙:眼墙内包含旺盛的对流活动并在对流层中层形成潜热释放。眼墙也是热带气旋内风速和单位降水率最大的区域,对眼墙的最大风速进行观测可以估计热带气旋的强度。

考点精讲

(2019年北京卷)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题。

1.图示区域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B.②地有大雾出现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D.④地寒暖流交汇

【答案】1.C

【解析】1.根据①地周围的等压线的分布,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A不对;大雾出现需要大量的水汽、降温和静风天气,②地此时受到大风天气影响,不会有大雾出现,B不对;③地在未来几日要受到台风影响,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天气,因此未来有强降水,C对;④地为日本暖流流经的地区,D不对。故选C。

(2017年北京卷)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答案】2.D

【解析】2.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形成在热带副热带海区;台风分外围大风区、漩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外围大风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漩涡风雨区,故不可能是小于6级风的范围;台风是热带气旋形成的,台风中心为低压,台风眼即气压值最低处无风;北半球的台风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对台风的理解,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的热带气旋,其中心附近风速在12级以上称为台风。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分)(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4分)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4分)

37.【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解析】(1)读图可知,龙卷风多发区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形成龙卷风的气团湿热,说明该湿热气团来自低纬度的海洋地区,而大西洋沿岸受山地阻挡,水汽难以深入美国中部,所以其主要源地是墨西哥湾。湿热气团抬升的原因,主要是受气温影响,由于气团湿热,气温高,空气受热抬升,抬升时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放热,进一步带动空气抬升。气流旋转的原因,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主要分析其南北纵列分布的平坦地形对气流汇聚和气流旋转速度的影响。

(3)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主要从春季气温的变化、南北温差对风速的影响、冷暖气流交汇频率等角度作答。

(4)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原因,主要从龙卷风的形态、历时长短以及危害性三个方面分析,如龙卷风形态壮观,历史短难以发现,危害性大等。

(二)温带气旋

该天气系统多见于温带地区,是造成温带地区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近地面的气旋往往与锋面联系在一起,故也称锋面气旋。锋面存在于低压槽上(在高压脊不能形成)。

(一)锋面气旋结构图的解读

1.锋面的位置

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

将冷暖锋连接将系统分为两部分,低纬度部分受暖气团控制,高纬度部分受冷气团控制。

2.锋面的类型与移动

(1)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注意有时的图示呈现的锋面是在南北两侧,这个是锋面气旋发展到后期,锋面移动的结果。判读的依据是:低纬冷锋,高纬暖锋(冷空气是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暖空气是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2)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

3.锋面附近的风向

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

4.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

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冷气团一侧降水,暖气团一侧晴朗。

(二)炸弹气旋

新闻:根据美媒消息,当地时间2019年3月13日—14日,一个被称为“炸弹气旋”的强风暴系统再度袭击了美国中部地区,给多地带来了包括强飓风、强降水,甚至洪涝在内的恶劣天气,受到影响的居民估计将达到8000万人。

“炸弹气旋”一般是指由冷空气结合暖湿气流快速发展而来的温带气旋,由于它爆发强,发展快,破坏力巨大,会带来强烈的暴风雪和降温,威力如同炸弹,因此美国的气象学家形象地称它为“炸弹气旋”。

在低气压系统的中心气压在24小时或者更短的时间内下降了至少24毫巴时,“炸弹”就会发生。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图9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4分)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8分)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8分)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4分)

37.【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解析】(1)读等压线图,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可知图的左上角有个不完整的等压线部分,其数据由外而内增大,则为高压;图中间有个由外而内等压值减小的部分,则为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方。

(2)根据图中锋面的排列推测锋面数量为3个;图中左、右的冷锋和暖锋是因气旋中气流水平辐合,导致冷暖气流相遇而成,北边的冷锋是西北侧的高压(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水平辐散而形成。

(3)从图中看,P点位于暖锋锋前,西北方较远处又有冷锋锋面,因此其分别受暖锋过境、暖空气控制、冷锋过境、冷空气控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其相应的降水、气温变化即可。

(4)该区域处于中低纬亚欧大陆东岸,春季时南北温差较大,产生较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快,致使该天气系统活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锋面气旋这种天气系统。这组题中最难的是第(2)、(4)题。第(2)题中北部那个冷锋的形成解释较难,需要结合第(1)题得出的图示西北部的冷高压作答,即(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第(4)题中解释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难度较大,需要抓住气流水平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水平气压梯度力分析,该区域春季南北温差大使得气压梯度力大,导致天气系统活跃。

(三)极地气旋性涡旋

极涡偏离极地向低纬度移动时,常导致寒潮活动增多、增强。

(2019·武进区礼嘉中学高三月考)副热带高气压是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重要因素。下图为2016年10月10日世界某区域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仅考虑副热带高气压影响,则图示低压系统移动方向是()

A.℃向东北方向B.℃向西南方向C.℃向东南方向D.℃向东北方向

2.若副热带高气压势力进一步增强和西移,则菲律宾北部的天气可能是()

A.风力增强B.云层变薄C.晴朗转阴D.暴雨倾盆

【答案】1.A 2.B

【解析】

1.本题考查反气旋不同区域的风向规律。℃处吹西南风,气旋向东北方向移动,答案A项正确;℃处吹东南风,西北移动,B项错误;向℃处吹东北风向西南移动,C项错误;℃吹东北风向西南移动,D项错误。2.本题考查气旋、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副热带高气压增强西移后,菲律宾北部由受气旋控制变为受副热

课后巩固

带高气压控制,天气由阴雨转为晴朗,B项正确。被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着,中心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小,多晴朗天气,故A、C、D项错误。

(2019·浙江高三)下图为某次台风某时刻风圈范围分布图。完成3-4题。

3.除了受气压梯度影响外,九级风圈范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B.下垫面C.地转偏向力D.台风中心气压

4.图示时刻风暴潮最强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3.B 4.B

【解析】

3.图中显示,九级风圈范围在海洋上较大,在陆地上较小,这是因为陆地表面摩擦力较大,使得台风外围风力减少,导致九级风圈范围缩小,由此可知,导致九级风圈范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下垫面,选项B 符合题意。台风发生在夏半年,陆地气温更高,从气温角度不会减弱风速,排除A。地转偏向力不会影响风速,只改变风向,排除C。同一次台风,台风中心气压相同,排除D。

4.图中显示,甲和丁为九级风,而乙和丙为11级风,因此由风引起的风暴潮甲、丁强度较小,乙、丙强度较大,排除A、D。根据台风中心的位置判断,乙处的气压梯度力由东北指向东南,向右偏转形成偏东,由海洋吹向陆地,由它引起的风暴潮受到陆地阻挡顶托,会加大其强度,因此图示时刻风暴潮最强的地点是乙处,选项B符合题意。根据台风中心的位置判断,丙处的气压梯度力由东南指向西北,向右偏转形成偏西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低了陆地岸边的潮水水位,排除C。

(2019·江苏金陵中学高考模拟)下图为某地锋面气旋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

A.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B.低压中心位于锋线西侧

C.锋面自西北向东南移动D.甲地风向可能为西北风

6.此时

A.受地形影响丁地风力大于乙地B.受纬度影响乙地气温高于甲地

C.甲、丙两地受锋面影响多阴雨天D.丙、丁两地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

【答案】5.D 6.A

【解析】

5.读图可知,图中冷锋锋面自南向北运动,南面为冷气团,所以图示锋面位于南半球,A错。锋面形成区域为低压槽,低压中心位于图示锋线的东侧,B错。该锋面自东南向西北移动,C错。甲地位于低压中心西侧,南半球气旋为顺时针方向,风向可能为西北风,D对。故选D。

6.读图可知,丁地位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区,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大,而乙地位于低地处,风速小,A对。甲乙纬度相差不大,而甲位于暖气团一侧,乙位于冷气团一侧,气温甲高于乙,B错。甲丙两地距离锋面尚有一段距离,目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以晴天为主,C错。丙位于暖气团一侧,丁位于冷气团一侧,气团相遇后,暖气团上升,冷气团位于锋面下面,D错。故选A。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锋面气旋及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锋面气旋及其判读 一、典题示例 在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气旋往往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图中P1、P2、P3表示等压线,甲处箭头表示风向。 (1)如图中天气系统位于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反映的是地面还是高空的情况?判断理由是什么? (2)锋面气旋系统属于________气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________。 (3)如图中甲地目前在__________气团控制之下,不久将经历________天气过程。 (4)从图中可以看出锋面常发育在________附近,即________线附近。此时A、C两地各吹什么方向的风? (5)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那么降水主要在A、B、C、D 的哪几处? 答案: (1)北半球的近地面情况。判断理由:风向右偏,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2)低气旋 (3)暖冷锋 (4)等压线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低压槽(槽)A地吹偏北风,C 地吹偏南风。 (5)A处和D处。 二、归纳总结 锋面气旋的判读(以北半球为例) 锋面与气旋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分布(活动)在中高纬地区。在近地面天气系统中,锋面气旋的判读方法为: (1)锋面位置的判断: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这是因为水平气流在低压槽中辐合,冷暖气压在此相遇。 (2)锋面类型的判断:判断锋面是冷锋还是暖锋,要看冷暖气团

的移动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a.确定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北半球呈逆时针、南半球呈顺时针。锋面的移动方向与气流运动方向相同。如图中OA、OB两锋面均做逆时针移动。 b.确定冷、暖气团:一般来说,从高纬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来的气团为暖气团。如图中①和③气团为冷气团,②气团为暖气团。 c.确定锋面类型: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锋面类型。如图中锋面OA是由气团①主动向气团②移动而形成的,因而是冷锋;锋面OB是气团②主动向气团③移动形成的,应为暖锋。 d.锋面气旋中雨区的确定:冷锋降雨主要发生在锋后,雨区比较狭窄;暖锋降雨发生在锋前,雨区比较宽。 【特别提醒】 (1)反气旋在地面不能形成锋面,这是因为反气旋的气流辐散。 (2)无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东侧的低压槽附近均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附近均形成冷锋。 (3)锋面气旋前方、后方的确定是看暖气流的前进方向,暖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三、跟踪训练 读“南北半球锋面气旋示意图”,回答1~2题。 1.OP、OQ处的锋面分别是() A.冷锋、暖锋B.冷锋、冷锋 C.暖锋、冷锋D.暖锋、暖锋 2.图中各点最有可能形成降水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第1题,南半球锋面气旋呈顺时针方向移动,北半球锋面气旋呈逆时针方向移动。OP为南半球的锋面,气团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故形成冷锋;同理,OQ也为冷锋。 第2题,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 答案:1.B 2.D 在锋面气旋中,由于冷锋的移动速度较快,冷锋追上暖锋而形成的天气系统称为锢囚锋,读下面“锋面气旋与锢囚锋的剖面示意图”,

[全]高中地理(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冷锋、暖锋)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冷锋、暖锋)考点详解 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由五个组成部分:低气压中心、冷气团、冷锋、暖气团、暖锋。以北半球的锋面气旋为例,它的组成、移动方向、降水分布如下图所示: ①组成部分:中间为低气压中心,北侧为冷气团,南侧为暖气团,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 ②移动方向: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并且向低压中心“辐合”。 ③降水分布:主要分布在冷锋的锋后、暖锋的锋前。另外在冷锋的锋前也会有少量降水。 怎样判断锋前、锋后呢?顺着冷锋或暖锋移动的方向(逆时针),在移动方向前面的是“锋前”,在后面的是“锋后”。

图1 锋面气旋示意图 例题 今天讲解的是【2016年北京卷】第3题,主要考查锋面气旋与天气。

图2 例题 答案:A 精讲精析:(1)分析图中的天气系统。我国的东北(Q处)为锋面气旋,西南地区的P处为气旋(低气压中心),东海为反气旋(高气压中心)。 (2)分析锋面气旋的组成。Q处的锋面气旋,北侧为冷气团,南侧为暖气团,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运动。因此北京此时受冷气团控制,位于冷锋的锋后,冷锋将继续向东移动。

(3)分析北京的天气。北京被冷气团控制,本应该天气晴朗,但由于其位于冷锋的锋后,受到冷锋的影响(按照冷锋的移动路线,冷锋实际上刚刚经过北京),因此会出现大风,扬起近地面的干燥沙尘,使得空气污染加重。 (4)判断其他各地的天气。①东海海域受到高气压的控制,天气晴朗,风浪较小;②Q第位于冷风的东侧,由于冷锋由西向东运动,因此正好位于冷锋的锋前,可能会出现降水;③Q处的气压比P处更低,且附近的等压线更多更密集,因此Q处的低气压强度更强。 总结 冷锋、暖锋的区别 冷气团较“重”,暖气团较“轻”,因此冷暖气团相遇时,冷气团在下方,暖气团往往被抬升到上空。 冷锋,即冷气团的势力强大,主动向暖气团靠近,暖气团被迫抬升。①冷锋过境时,会带来短时间高强度的大风、降温、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后,锋前降水较少;②冷锋过境后,由冷气团控制,因此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转晴。 暖锋,即暖气团的势力强大,主动向冷气团靠近,冷气团被迫后退。①暖锋过境时,会带来连续性的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前;③暖锋过境后,由暖气团控制,因此气压降低,气温和湿度升高,天气转晴。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总结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气团的移动方向 (2)看锋面坡度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4)看符号 (5)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二、低(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锋面图示及雨区 冷气 团 运行 暖气团 运行 过境前 天气 过境时 天气 过境后 天气 常见实例 冷 锋 冷气 团主 动向 暖气 团移 动 暖气团 被迫抬 升 受单一暖气 团控制,气 温较高、气 压较低、天 气晴朗 阴天、下雨、 刮风、雨雪、 降温等天气。 气温下降,气 压升高,天气 转晴 我国北方夏季 的暴雨;冬、 春季节的大风 或者沙尘暴; 冬季爆发的寒 潮;一场秋雨 一场寒。 暖 锋 冷气 团后 退 暖气团 主动沿 锋面爬 升 受单一冷气 团控制,气 温较低,气 压较高,天 气晴朗 多形成连续 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 压降低,天气 转晴。 一场春雨一场 暖;华南地区: 春暖多晴,春 寒雨起。 准 静 止 锋 冷暖气团势相 当,使锋面来回 摆动 降水强度小,多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 的时间长。 夏初:长江中 下游地区的梅 雨;冬季,贵 阳多阴雨天气

2、低压、高压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与天气的关系 气旋反气旋定义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高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 成因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而形成“旋涡”。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而形成“旋涡”。 中心气流垂 直 上升下沉 水 平 运 动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 (右手)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 (左手) 北半球 顺时针辐散 (右手) 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 (左手) 天气特 点 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成 因 中心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容易凝结。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能凝结。 对我国影响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 就是在气旋的控制下而形成的。 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地区炎热干燥的伏旱 天气;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图示 北半 球为 例 三、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天气特征(以北半球为例)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 1.锋面位置的判断: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AB和CD处。 2.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 中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锋面类型及移动:图中F、G处都在锋面的北侧(纬度较高的地区),为冷气 团,E、H则相反,为暖气团。根据图中E、F、G、H各处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 质,可确定AB为冷锋,CD为暖锋。而且锋面应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4.天气特点 由图中可知,气旋的前方CD为暖锋控制,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AB为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锋面气旋的分析与应用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锋面气旋的分析与应用 考向结合等压线分布或自然环境变化,以选择题或综合题形式,考查等压线判读及自然环境问题的成因等。 【例题1】 下图为北京时间某年4月6日8时“中国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 ) A.兰州气温回升B.杭州阴雨连绵 C.哈尔滨吹偏北风D.昆明狂风大作 2.4月6日前后以下地区需重点预防的气象灾害是( ) A.内蒙古中西部的沙尘暴 B.广西北部山区的低温冻害 C.河北南部的强对流天气 D.福建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 答案 1.B 2.A 解析第1题,兰州地处冷锋之后,已经在冷气团控制下,气温下降;杭州位于暖锋之前,正处于连续性降水天气范围;哈尔滨东南气压高,西北气压低,风向为偏南风;昆明处于低压控制下,等压线稀疏,阴雨,风小。第2题,内蒙古中西部有一个冷锋过境过程,如果锋前的暖气团水分较少,就容易产生沙尘天气。广西北部在4月冬季风势力较弱,可能受低温影响,一般不可能发生冻害;河北南部虽处于暖气团一侧,但4月温度较低,没有强对流天气形成的条件;此时处于春季,福建沿海地区一般不会产生台风天气。 【例题2】 下图为“某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答案(1)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2)沙尘暴。天气条件: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解析第(1)题,关于气压分布特点,应从气压值的分布、气压中心的分布、等压线疏密的分布及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分布等方面去描述。第(2)题,图中虚线范围内为锋面气旋系统中的冷锋,受其影响在我国北方春季易形成沙尘暴灾害。 跟踪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中的天气系统沿南北方向移动每小时移动20千米。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B.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C.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D.我国冬季常见此天气系统 2.6小时后,关于甲、乙城市天气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城市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B.甲城市云层增厚,出现连续性降水 C.乙城市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锋面系统与天气

锋面系统与天气 学习目标: 1. 理解冷、暖气团和冷、暖锋的概念,掌握其成因、分布、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综合思维) 2. 动手绘制锋面示意图,探究各种锋面系统在不同时段对天气影响的差异。(地理实践力) 体验高考: (2018·江苏高考7-8)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台风预警B.森林火灾预警 C.寒潮预警D.滑坡、泥石流预警 (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要点自测: 1. 读图了解锋面的概念。 2. 读图分析锋面的特征 (1)气团:图中A为,B为。 (2)天气:锋面附近常伴有等天气。 单一气团A控制下,天气;(温湿、气压、天气) 单一气团B控制下,天气。 (3)降水:锋面过境是否一定会带来降水? 类型准静止锋 共同特征 概念 剖面图 符号图

降水强度 雨区位置 天 气 状 况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温压变化 举例 难点突破: 1.分析下图两种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2.区分锋前与锋后 3.区分锋后与过境后 4.图解昆明准静止锋 冬半年,南下冷空气受地形阻 挡,贵阳一侧处于控 制下,(天气); 昆明一侧处于控制 下,(天气)。

5.图解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1)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的推移规律 Ⅰ. 5月: 沿海进入雨季。 Ⅱ. 6月:长江中下游形成。 Ⅲ. 7—8月:雨带移至。 Ⅳ. 9月:雨带。 Ⅴ. 10月:雨季结束。 (2)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影响 Ⅰ.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移动 ,我国易出 现旱涝。 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移动 ,我国易出 现涝旱。 学以致用: 读我国北方某城市2018年12月连续五天的天气资料表,回答1-2题。 12月5日-2 ℃~6 ℃ 12月6日-1 ℃~4 ℃ 12月7日-6 ℃~0 ℃ 12月8日-8 ℃~1 ℃ 12月9日-5 ℃~5 ℃ 1.影响该城市这几天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高气压B.低气压C.冷锋D.暖锋2.该天气系统过境后,该市的天气状况是 A.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好B.气温高、气压低、阴雨天气C.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好D.气温低、气压高、阴雨天气右图为某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甲、乙、丙三地目前的气温,由高到低依次是 A.甲>乙>丙B.乙>甲>丙 C.丙>乙>甲D.乙>丙>甲 4.有关甲、乙、丙三地未来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降水增多B.乙处降水渐止 C.丙处风速减小D.甲、丙处转晴 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 右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 化。据此完成5-6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锋面气旋和天气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锋面气旋与天气 一、知识讲解 1.概念:锋面与气旋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2.锋面位置: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处形成锋面,其中甲处形成冷锋,乙处形成暖锋。 3.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甲锋面附近的降雨主要在A处,而乙锋面附近的降水主要在D处。 4.常见地区:中纬度地区。 5.锋面气旋图的判读步骤 (常考的类图像之七) 确定低压中心 图中①处等压线闭合且气压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为低气压。 确定低压槽 图中AB和CD处低气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 确定锋面位置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位置,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AB、CD处。 判断锋面类型及风向

图中F、G处位于纬度较高的地区,为冷气团,E、H相反,为暖气团。根据图中E、F、G、H各处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质,可确定AB为冷锋,CD为暖锋。分析天气特征 图中暖锋(CD)的锋前G处多连续性阴雨天气;冷锋(AB)的锋后F处多出现降水天气。 6.判读锋面气旋时要注意的问题 锋面一定位于低压槽,而不是高压脊 原因是低压槽两侧大气运动方向相对,冷暖气团会相遇;高压脊两侧大气运动方向背离,不会发生冷暖气团的相遇。如下图,甲为低压槽,易出现锋面;乙为高压脊,不会出现锋面。如本题锋面均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某低压中心的低压槽位置,而亚欧大陆高压中心的高压脊处无锋面出现。 无论南北半球,锋面气旋东侧是暖锋,西侧是冷锋 原因是西侧锋面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运动,是冷空气推动暖空气的运动,故题中的丙地、丁地和M地将受冷锋的影响。锋面气旋的东侧为暖锋,因为东侧锋面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运动,是暖空气推动冷空气的运动。 锋面气旋不同位置,天气特点不同 西侧是冷锋控制下的降温、雨雪天气;东侧是暖锋控制下的连续性降水天气,中心是低压控制下的阴雨天气。不同位置气温、气压、风向、风速不同。 二、经典高考试题 1.下图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2021-2022年高考地理考点精选精练 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 高频考点12 锋面气旋的判读分析

2021年高考地理考点精选精练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高频考点12 锋面气旋的判读分析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xx年11月29日14时地面天气形势(单位:百帕)。读图,完成1~2题。1.图中( ) A.①地比②地的气压低 B.①地比③地的风速小 C.②地比④地的云量多 D.③、④两地风向偏南 2.即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的是( ) 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 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该天气系统正以每小时50 km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读图,完成3~4题。 3.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4小时后,甲地天气状况的变化是( ) A.气温升高,风速增大B.气温升高,风速减小 C.气温降低,风速减小D.气温降低,风速增大

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天气系统为( ) A.北半球气旋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 6.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可能为( ) A.大风区B.阴雨区 C.高温区D.锋后区 谚语“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形象道出了天气阴晴、气压、风向之间的影响与联系。下图中的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一低气压的两条槽线。读图完成7~8题。 7.用上述谚语来预测未来天气变化趋势,最适用的一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受③、④之间槽线影响,③处将可能出现( ) A.晴暖天气B.台风

C.连绵阴雨D.寒潮 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1 0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9.对图示区域天气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地的风向为西南风 B.N地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 C.M地为阴雨天气 D.M地为高压中心 10.影响Q地的天气系统和天气特征分别是( ) A.暖锋晴朗B.冷锋阴雨 C.气旋阴雨D.反气旋晴朗 下图为某地锋面气旋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此时(双选)( ) A.甲、丙两地多阴雨天气

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学案四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1. 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示意图,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2. 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过程。 3. 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要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4. 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考点分析预测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这类题目侧重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用和说明各种原理图、过程图,领会和理解各种图所表达的含义;要运用提供的图表解释或分析说明某一地理现象、原理;通过对各种地理事物的认识,结合地图分析它们的时空分布的规律;分析此地理要素对其它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原理、过程示意图已很少以教材中原图面貌出现,也即以各种变式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如2000年、2001年江苏文科综合考题中的光照图。过程(包括流程)示意图也是近年来常出现在试卷中的,如2003年地理单课试题中的33题(全球环境问题)、34题第三小题(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2003年文科综合考试选择题5~7题。知识结构重建 地理原理图包括: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形成示意图,褶皱和断层示意图,六大板块示意图,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台风示意图。过程示意图有:风的形成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锋面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农业、工业投入至产出模式示意图,普拉托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示意图,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矿展示意图.商业活动主要环节示意图.开垦荒地引起恶性循环示意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 1. 判别原理图、过程示意图所反映的地理要素:分析判断各地理要素的特点及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点,说明原因或列出结构关系式。 2. 确定各地理要素的相关性: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问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之间的相互联系;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气候、地形、水等条件与农业生产的联系,城市形成、发展与所处的位置、地形、山河分布、交通线等的联系等。 3. 比较相同区域、不同区域各种地理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确定试题中图文的一致性.形成图文统一的、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 4. 预测本区域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对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5·对整个判断过程进行反思,形成疑问。运用地理规律.判断、分析、描述地理事物的合理性,也即检测所判定的地理事物是否合符逻辑、是否符合常理。 过程规律总结(要点梳理点拨) 判读分析各种原理、过程示意图是学习地理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1.光照图是原理图中难度较大的,常见的光照图有侧视图、俯视图、展开图、平面图、立体图等。变视图的难度就更大,以下就这类试题可能考查的相关内容及解题技巧作简要介绍: (1)判断南北半球(或自转方向),确定南北极及各条经纬线的度数。 A:根据给定的经纬线度数判定半球。 例l 如图4-1所示,甲图中经线从右向左数字变大为西经,且在160°W-20°W之间是西半球,纬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锋面气旋的判断与绘制

2009--2014年高考真题考点汇编 --锋面气旋的判断与绘制 2014年 【 2014·江苏·5~6】下图是 2014年 4月 30日 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 1~2题。 1.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锋面过境时, M 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答案】 1. B 2.C 【解析】 1. 读图可以看出,图中虚线内乙地位于蒙古国境内,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少,沙源丰富,与其他三地相比,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更强劲,更容易发生沙尘暴,故选 B 。

2. 读图可以看出该锋线位于低气压中心西侧, 形成的是冷锋系统, M 地位于冷锋锋线钱,所以锋面过境时, M 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时气温较低、风力增强、天气转阴,可能出现降水,气压升高,故答案选 C 。 2010年 【 2010·北京·7】 1. 下图是某日 08时和 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单位:百帕。读图, 回答问题。 锋 图 3 50o 45o55 由 08时到 20时,图中 ( A .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 .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 .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 .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答案】 C 【解析】由题图,由 08时到 20时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 ①地的海平面等压线密度增大,表明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该逐渐增强,选项 A 错误。而②地在 08时左右时,处于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下,为晴朗天气,但是在 20时,②地已经位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 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出现不同的天气。我国幅员辽阔,不但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缘故。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等。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锋面系统。 一、锋面系统 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那什么是锋面呢? 1. 锋面的定义 锋面示意图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亦称锋区,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米到几千千米。 因为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锋面一般可分为冷锋和暖锋。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冷锋。 2.冷锋 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雨。 冷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可分为三种时态:①将来时,冷锋即将过境,当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为晴暖或晴间多云;②现在实行时,冷锋正在过境,一般出现刮风、阴雨和降温天气,③过去时,冷锋已经过境,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明显下降,但天气转晴。 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冷锋雨区在锋后。 3.暖锋 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

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雨过天晴。 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暖锋雨区在锋前。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就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下面我们再把冷、暖锋的天气变化特点实行一番比较。 表一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 补充材料1:冷暖锋判断法 1.平面图判断法。在下面等压线图中, (1)根据符号来判断冷暖锋。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如PM;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如PN。

2020高考考点讲练:锋面气旋(附答案解析)

高考考点讲练:锋面气旋 (附答案解析) 一、锋面气旋是什么? 锋面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而形成的交界面,它是一个狭窄而又倾斜的过渡地带。 气旋就是低气压,在北半球,它是气流从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天气系统。 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它是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常 见的天气系统。 二、锋面气旋考什么? 1、锋面气旋冷暖锋前后的天气状况、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2、锋面气旋各位置的风向、风力大小; 3、锋面气旋冷暖气团的判定。 三、锋面气旋的形成? 如图所示,这是一个低气压区域,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它的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低气压向外延伸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槽,如同地形上的山谷,图中AB、CD 为两条槽线。 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 图中气旋东部偏南风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北移动时,遇到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图中CD附近)。 气旋西部气流是来源于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偏北风,南下会遇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 冷锋(图中AB附近),这样地面天气系统中的锋面气旋便形成了。 北半球的气旋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旋涡,它同样也带着已生成的锋面随气流呈逆

时针方向移动。 四、锋面气旋的判读 1、锋面类型:锋面气旋中(无论南北半球)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位置偏右的一定 是暖锋。 2、锋面移动: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南半球顺时针旋转。 3、锋面风向:根据南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以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 4、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由图可知,气旋前方暖锋N控制,故在锋前③的附近出现宽 阔的暖锋云系和相伴随的连续性的降水天气;气旋后方冷锋M控制,故在锋后①处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锋面气旋判断步骤 ①找槽线:图中PM、PN为两条槽线 ②定半球:图中气旋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漩涡,即是北半球 ③定冷暖气流:判断出是北半球后,则从偏北方吹来的冷气流(冷气团),从则从偏南方吹来的暖气流(暖气团) ④定旋转方向(知冷暖气流谁主动向谁移动) ⑤结合旋转方向判出锋面类型:从图中可知A是冷气团向主动向南运动,即PM为冷锋,则PN为暖锋。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 学科:地理 学段:高中 授课年级:高一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的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一讲到底的做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在具体讲授中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即“三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 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即“三不讲”。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①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②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课标中的行为动词为“简要分析”、“简述”,目的名词为“特点”、“原因及危害”,主题名词为“锋面等天气系统”,限定语为“运用简易天气图”、“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从教材结构上讲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是在综合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及在生活中的体现。教材首先介绍了有关锋面系统的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等;然后根据锋面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的主次地位介绍锋面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在此基础上说明冷锋、暖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过程,最后介绍锋面系统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在学习本节时已是10 月中下旬,此时本地可能会出现冷锋天气,如果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对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学对象分析】

《锋面系统与天气》说课稿

《锋面系统与天气》说课稿 《锋面系统与天气》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锋面系统与天气》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锋面系统与天气》。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简单介绍。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本节是继气压带、风带移动对气候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介绍了锋面系统与天气,以点带面使学生理解不同时空的天气变化。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能够说明锋面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并为接下来的气候学习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2)学生情况: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的课改,个性普遍突出,他们富有好奇心又活跃;在心理上,他们渴望自主探究和表现,对感兴趣的知识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并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但我们应该清楚一个并不乐观的现实:由于地理并不被列入中考范围,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中间对地理学习有一年(初三)的真空状态,相对于其他科目,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学生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普遍较差,这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增加了困难;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情,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① 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② 理解锋面的概念、特点和分类;③ 理解和掌握各种锋面形成的原因,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④ 学会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和锋面系统示意图的绘制。① 通过介绍锋面系统,训练学生独立分析、推理的能力;② 运用所学知识,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的预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①通过天气系统的学习,了解天气系统对全球各地天气变化影响,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②通过分析锋面系统对我国的天气的影响,增强

[全]高中地理(锋面气旋、风向、风力、降水)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锋面气旋、风向、风力、降水)考点详解 (1)风向、风力 规律: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稠密,风力越大。(2)锋面气旋 图1 锋面气旋 规律(北半球):锋面气旋的北侧为暖气团,南侧为冷气团;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冷锋暖锋都沿逆时针的方向旋转移动。 (3)锋与天气

图2 锋前锋后雨 规律:冷锋锋后有雨,暖锋锋前有雨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C 精讲精析:(1)读图。两幅图表示的是同一地区某日早晨、傍晚的气压状况。从经纬线分布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2)判断气旋、冷锋、暖锋。两幅图的气压中心都是低值(低气压),因此为气旋,北半球的气旋运动方向为逆时针辐合。在图中,下方为暖气团,上方为冷气团。在左图中,下方黑实线两侧的气流,由左下方吹向右上方(逆时针吹拂)为冷锋,右侧黑实线两侧的气流由油下方吹向左上(逆时针吹拂)为暖锋(由温暖吹向寒冷)。

(3)判断风向和风力。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左图和右图都是由左向右吹,为西风,但右图的等压线更稠密,因此风力更大。①② (4)判断天气。②在左图中,处于暖气团的单一控制,天气晴朗;在右图中,处于冷锋的锋后,常常会有阴雨天气。 (5)判断移动方向。从左图到右图,低气压中心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且等压线越来越稠密(低气压变强)。其中冷锋(下方黑实线)的移动速度,快于暖锋(右侧黑实线)。 总结 锋面气旋,是高考地理中的难点、常考点,同学们必须掌握下来。 在判断它的冷锋、暖锋时,要记住(北半球)北面空气冷,为冷气团,南面空气暖,为暖气团。由于气旋逆时针符合,因此左侧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冷锋),右侧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暖锋)。

[全]高中地理(天气,锋面气旋、风向、风力)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天气,锋面气旋、风向. 风力)考点详解 知识点 (1)风向的判断。风都是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在"北左南右" 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发生偏转。 (2 )风力的判断。等压线越稠密,风力越大。 (3 )天宅的判断。在锋面气旋中,首先分清高、低压中心;其次找出高压脊和低压槽;再次根据低压槽,确定冷暖锋;最后判别各个地区的天气。

「——?β —≡≡ war M ;④根据!;'高 低气; :压 中心十;低压槽、■ ;高压脊、t ; '冷暖锋i (;等情况[i分析 天: :气特 征; I ________ I [①确定高压、底压由心! 孟― —1 03 O O 图1锋面气旋判断天气的步骤 02 02 1 ∞5 (4)冷暖锋的判断。南廿匕半球都是〃东冷西暖〃(左冷右暖),即东侧的低压槽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形成冷锋。较高纬度的是冷气团,较低纬度的是暖气 团 。 例题

图I实线为中示天气系统气流沼线气 压变化情况。 O ------------------- ?④ ≡ 2例题

答案:io. C 解题思路:(1)判断该地区的南北方向。一般来说,题目中都会给出指北针Z 则顺看指北针的方向即为北。但该题中,并没有指北针,因此我们只能按照方向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从图I来看,即O在西边,P 在东边,W在南边。 (2 )判断高、低压。从图II来看,从O点到P点,气压逐渐升高Z表明O点是低压I P 点是咼压。 (3 )补齐等压线。一般来说,等压线都是近似同心圆形。单看两根等压线,它们会呈现大致平行。因此根据以往等压线的分布特征,补齐等压线f并在等压线上,标明高、低压。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4-1气旋和锋面气旋(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4-1 气旋和锋面气旋 知识系统

考点精讲 一、热带气旋 (一)形成过程: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 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 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 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了解)结构: 1.风眼:热带气旋近地面气压的最低点。风速显著低于外围区域,很少或无雨,其内部盛行下沉气流。 2.眼墙:眼墙内包含旺盛的对流活动并在对流层中层形成潜热释放。眼墙也是热带气旋内风速和单位降水率最大的区域,对眼墙的最大风速进行观测可以估计热带气旋的强度。

(2019年北京卷)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题。 1.图示区域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B.②地有大雾出现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D.④地寒暖流交汇 【答案】1.C 【解析】1.根据①地周围的等压线的分布,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A不对;大雾出现需要大量的水汽、降 温和静风天气,②地此时受到大风天气影响,不会有大雾出现,B不对;③地在未来几日要受到台风影响,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天气,因此未来有强降水,C对;④地为日本暖流流经的地区,D不对。故选C。 (2017年北京卷)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答案】2.D 【解析】2.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形成在热带副热带海区;台风分外围大风区、漩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外围大风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漩涡风雨区,故不可能是小于6级风的范围;台风 是热带气旋形成的,台风中心为低压,台风眼即气压值最低处无风;北半球的台风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对台风的理解,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的热带气旋,其中心附近风速在12级以上称为台风。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 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 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分)(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4分)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4分) 37.【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完整版)锋面气旋教案及测试题

判读锋面气旋 人教版高中地理上册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中2.5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关于锋面气旋的知识介绍比较简短,但是在习题中常常出现,特别是在近年高考中已经开始登场,已渐渐成为一个亮点。如何应对这方面的考题,关键是要能够判读锋面气旋。 一、解读锋面气旋的内涵 存在锋面的低压系统,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多见于温带地区,人们习惯称之为锋面气旋。在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在北半球,它是气流从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天气系统,是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 二、解读锋面气旋的形成 锋面气旋的形成,通常是在中高纬度近地面,在地面上形成的低压受陆地物理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其气压中心分布并不均匀和规则,这样在槽线的两侧必然出现风向并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形成锋面气旋。具体形成过程如下。 我们先从锋面和气旋的知识点来看锋面气旋的形成。锋面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而形成的交界面,它是一个狭窄而又倾斜的过渡地带。气旋就是低气压,在北半球,它是气流从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天气系统。 如图所示,这是一个低气压区域,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它的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低气压向外延伸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槽,如同地形上的山谷,图中AB、CD为两条槽线。

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低压气旋的低压槽中。图中气旋东部偏南风来自较低 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北移动时,遇到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 (图中CD附近)。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是来源于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偏北风,南下会遇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图中AB附近),这样地面天气系统中的锋面气旋便形成了。北半球的气旋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旋涡,它同 样也带着已生成的锋面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三、解读锋面气旋的结构 由图(人教版高中地理上册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中2.5节常见的天气系统第 48页图2.24)可知,北半球锋面气旋是一个由西向东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涡,中心气压最低,自中心向前方伸出一条暖锋,向后方伸出一条冷锋,冷暖锋之 间的是暖空气,冷暖锋以北是冷空气。从垂直方向上而言,气旋的高层是气流 辐散区,气旋的低层有气流辐合。气旋中心有上升气流。 四、解读锋面气旋的天气 一般气旋是辐合上升系统,特别是锋面上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常常产生云、雨,甚至有暴雨、雷雨、大风天气。一个成熟的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是:气旋 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 的冷锋云系的降水天气,气旋的中部(两锋之间)是暖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4-1 气旋和锋面气旋

4-1 气旋和锋面气旋 知识系统

一、热带气旋 (一)形成过程: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了解)结构: 1.风眼:热带气旋近地面气压的最低点。风速显著低于外围区域,很少或无雨,其内部盛行下沉气流。 2.眼墙:眼墙内包含旺盛的对流活动并在对流层中层形成潜热释放。眼墙也是热带气旋内风速和单位降水率最大的区域,对眼墙的最大风速进行观测可以估计热带气旋的强度。 考点精讲

(2019年北京卷)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题。 1.图示区域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B.②地有大雾出现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D.④地寒暖流交汇 【答案】1.C 【解析】1.根据①地周围的等压线的分布,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A不对;大雾出现需要大量的水汽、降温和静风天气,②地此时受到大风天气影响,不会有大雾出现,B不对;③地在未来几日要受到台风影响,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天气,因此未来有强降水,C对;④地为日本暖流流经的地区,D不对。故选C。 (2017年北京卷)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答案】2.D 【解析】2.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形成在热带副热带海区;台风分外围大风区、漩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外围大风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漩涡风雨区,故不可能是小于6级风的范围;台风是热带气旋形成的,台风中心为低压,台风眼即气压值最低处无风;北半球的台风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对台风的理解,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的热带气旋,其中心附近风速在12级以上称为台风。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分)(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4分)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4分) 37.【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