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26.1.1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说课稿

1. 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数学》下第26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对于函数的积累知识有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本节内容是对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学习,是后续研究二次函数图像的变换的基础。二次函数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初中代数内容的引申,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更为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圆锥曲线奠定基础。

本节课中的教学重点利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知识体系,教学难点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描述函数,根据解析式判断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2.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

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 = ax2 的图象。

知道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会根据公式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次函数的教学进一步体会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

加深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归纳问题的数学能力,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二次函数图像的对

称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辩证观点。

3.说教学方法

教法选择与教学手段: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是学习新知及其综合运用,应着重采用复习与总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先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复习入手,通过提问思考、归纳总结、综合运用等形式对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教学。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分析,演示、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利用白板的动态画板功能,画出不同的二次函数图像,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

学法指导: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4.说教学过程

(一)为对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进行重构做准备。通过回忆复习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等相关知识引入新课。利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总结规律,会根据公式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对称轴。说出a为何值时y随x增大而增大(增大而减小),引导学生掌握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运用联想、概括方法对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领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化归迁移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

(二)通过对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学习,采用学生思考,教师分析,解题小结三个环节构成的练习题讲解模式,巩固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基本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并进一步研究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应用。

(三)反思概括,方法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着重理解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和基本解题方法,领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用化归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由题及法,由法及类的数学总结归纳方法。

(四)作业

课后通过练习来巩固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强化教学目标。

各位老师,以上所说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课堂上是千变万化的,会随着学生和教师的灵性发挥而随机生成的,预设效果如何,最终还有待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本说课一定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22.1.1 二次函数说课稿(说课稿)

22.1.1 二次函数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二次函数是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过了函数及一次函数的内容,对于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一次函数的学习来看,学习一种函数大致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种函数;探索这种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这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这种函数与相应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本章“二次函数”的学习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于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的关系,为二次函数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 (1)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中,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要求。 (4)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 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二.教法、学法分析: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教法研究 教学中教师应当暴露概念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不但要动口、动脑,而且要动手,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学法研究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还是比较具象的,要让他们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问题的发现、解决及最终表述的方式方法,遇到困难可以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甚至争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 3、教学方式 (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课题:22.1二次函数(第一节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二次函数是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过了函数及一次函数的内容,对于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一次函数的学习来看,学习一种函数大致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种函数;探索这种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这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这种函数与相应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本章“二次函数”的学习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于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的关系,为二次函数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 (1)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中,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要求。 (4)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 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教法研究 教学中教师应当暴露概念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不但要动口、动脑,而且要动手,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学法研究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还是比较具象的,要让他们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问题的发现、解决及最终表述的方式方法,遇到困难可以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甚至争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 3、教学方式 (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的加深,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在问题一、二中放手让学生先去探究探究两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得到具体的关系式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关系式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可以和多项式中的二次三项式或一元二次方程比较认识,并最终得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及二次项系数的取值为什么不为零的道理。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下《二次函数图像》说课稿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精品教学资料 二次函数图像说课稿(市级一等奖)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次函数的图像》,这是北师大版必修1第二章的第四节课。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逐一分析说明。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括地讲,二次函数的图像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地位体现在它的思想的基础性。一方面,本节课是对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的性质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二次函数解析式中的系数由常数转变为参数,使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定位。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新课程标准精神和高一学生心理认知特征,我确定了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第一个层面是基础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中a、b、c、k、h的

作用,能熟练地对二次函数的一般式进行配方,会对图像进行平移变换,领会研究二次函数图像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与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和作图能力;第二个层面是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作图、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养成即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个层面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二次函数各系数对图像和形状的影响,利用二次函数图像平移的特例分析过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划归思想。难点是图像的平移变换,关键是二次函数顶点式中h、k的正负取值对函数图像平移变换的影响。 二、教法学法分析: 数学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美好情感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会学习、乐于学习,感受数学学科的人文思想,感受数学的自然美。为了更好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和“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教师组织——启发引导,学生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教案

《二次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 3、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教学难点 利用条件构造二次函数.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现有一根12m长的绳子,用它围成一个矩形,如何围法,才能使矩形的面积最大?小明同学认为当围成的矩形是正方形时,它的面积最大,他说的有道理吗? 问题2、很多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你知道吗: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二次函数来解决,今天我们学习“二次函数”(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请用适当的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情景中的两个变量y与x之间的关系: (1)面积y(cm2)与圆的半径x(cm). (2)王先生存人银行2万元,先存一个一年定期,一年后银行将本息自动转存为又一个一年定期,设一年定期的年存款利率为x两年后王先生共得本息y元; (3)拟建中的一个温室的平面图如图,如果温室外围是一个矩形,周长为12cm,室内通道的尺寸如图,设一条边长为x(cm)种植面积为y(cm2). x

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先个体探求,尝试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上述三个问题先易后难,在个体探求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1)y =πx 2 (2)y =2000(1+x )2=20000x 2+40000x +20000 (3)y =(60-x -4)(x -2)=-x 2+58x -112 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自看法. 教师归纳总结: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经化简后都具y =ax 2+bx +c (a ,b ,c 是常数,a ≠0)的形式. 板书:我们把形如y =ax 2+bx +c (其中a ,b ,c 是常数,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称a 为二次项系数, 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请讲出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做一做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2x y =(2)21x y -=(3)122--=x x y (4))1(x x y -= (5))1)(1()1(2 -+--=x x x y 2、分别说出下列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12+=x y (2)12732-+=x x y (3))1(2x x y -= 3、若函数m m x m y --=2)1(2为二次函数,则m 的值为______________. 三、例题示范,了解规律. 例、已知二次函数q px x y ++=2 当x =1时,函数值是4;当x =2时,函数值是-5.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此题难度较小,但却反映了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方法,可让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示范,强调书写格式和思考方法. 练习: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2,当x =2时,函数值是3;当x =-2时,函数值是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如图,一张正方形纸板的边长为2cm ,将它剪去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图中阴影部分).设AE =BF =CG =DH =x (cm ),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y (cm 2),求: (1)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当x 分别为0.25,0.5,1.5,1.75时,对应的四边形EFGH 的面积,并列表表示.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说课稿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说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本章知识要点]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6.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6.1二次函数

[本课知识要点] 通过具体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mm及创新思维] (1)正方形边长为a(cm),它的面积s(cm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x厘米,则面积增加y平方厘米,试写出y与x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函数,请你结合学习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给它下个定义. [实践与探索] 例1.m取哪些值时,函数是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若函数是二次函数,须满足的条件是:. 解若函数是二次函数,则 .

解得,且. 因此,当,且时,函数是二次函数. 回顾与反思形如的函数只有在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若函数是以x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则m取哪些值? 例2.写出下列各函数关系,并判断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函数. (1)写出正方体的表面积S(cm2)与正方体棱长a(cm)之间的函数关系; (2)写出圆的面积y(cm2)与它的周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 (3)某种储蓄的年利率是%,存入10000元本金,若不计利息,求本息和y (元)与所存年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和为26cm,求菱形的面积S(cm2)与一对角线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 解(1)由题意,得,其中S是a的二次函数; (2)由题意,得,其中y是x的二次函数;

【北师大版】初三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精编说课稿

二次函数 一、说课内容: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二次函数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 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 (二)引入新课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例1、(1)圆的半径是r(cm)时,面积s (cm2)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次函数 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 冀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0章第一节二次函数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 (二)引入新课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例1、(1)圆的半径是r(cm)时,面积s (cm2)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例2、用周长为2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场地面积y(m2)与矩形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例3、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如果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问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与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不考虑利息税)? 教师提问:以上三个例子所列出的函数与一次函数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完整)沪科版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经典习题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综合练习 卷 二次函数单元检测 (A) 姓名___ ____ 一、填空题: 1、函数2 1 (1)21m y m x mx +=--+是抛物线,则m = . 2、抛物线2 23y x x =--+与x 轴交点为 ,与y 轴交点为 . 3、二次函数2 y ax =的图象过点(-1,2),则它的解析式是 , 当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4.抛物线2)1(62 -+=x y 可由抛物线262 -=x y 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 5.抛物线342 ++=x x y 在x 轴上截得的线段长度是 . 6.抛物线() 422 2-++=m x x y 的图象经过原点,则=m . 7.抛物线m x x y +-=2 ,若其顶点在x 轴上,则=m . 8. 如果抛物线c bx ax y ++=2 的对称轴是x =-2,且开口方向与形状与抛物线 相同,又过原点,那么a = ,b = ,c = . 9、二次函数2 y x bx c =++的图象如下左图所示,则对称轴是 ,当函数值0y <时, 对应x 的取值范围是 . 10、已知二次函数2 1(0)y ax bx c a =++≠与一次函数2(0)y kx m k =+≠的图象相交于点 A (-2,4)和 B (8,2),如上右图所示,则能使1y 2y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 . 二、选择题: 2 2 3x y -=

11.下列各式中,y 是x 的二次函数的是 ( ) A .2 1xy x += B . 2 20x y +-= C . 2 2y ax -=- D .2 2 10x y -+= 12.在同一坐标系中,作2 2y x =、2 2y x =-、2 12 y x = 的图象,它们共同特点是 ( ) A . 都是关于x 轴对称,抛物线开口向上 B .都是关于y 轴对称,抛物线开口向下 B . 都是关于原点对称,顶点都是原点 D .都是关于y 轴对称,顶点都是原点 13.抛物线12 2+--=m mx x y 的图象过原点,则m 为( ) A .0 B .1 C .-1 D .±1 14.把二次函数122 --=x x y 配方成为( ) A .2 )1(-=x y B . 2)1(2--=x y C .1)1(2 ++=x y D .2)1(2 -+=x y 15.已知原点是抛物线2 (1)y m x =+的最高点,则m 的范围是( ) A . 1-m D . 2->m 16、函数2 21y x x =--的图象经过点( ) A 、(-1,1) B 、(1 ,1) C 、(0 , 1) D 、(1 , 0 ) 17、抛物线23y x =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到的抛物线是( ) A 、2 3(1)2y x =-- B 、23(1)2y x =+-C 、23(1)2y x =++ D 、2 3(1)2y x =-+ 18、已知h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2 12 h gt = ( g 为正常数,t 为时间)如图,则函数图象为 ( ) 19、下列四个函数中, 图象的顶点在y 轴上的函数是( ) A 、2 32y x x =-+ B 、25y x =- C 、2 2y x x =- + D 、2 44y x x =-+ 20、已知二次函数2 y ax bx c =++,若0a <,0c >,那么它的图象大致是( ) 21、根据所给条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1)、抛物线过点(0,2)、(1,1)、(3,5) (2)、抛物线关于y 轴对称,且过点(1,-2)和(-2,0) 22.已知二次函数c bx x y ++=2 的图像经过A (0,1),B (2,-1)两点.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来到这里和大家一块儿交流。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二次函数》,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实际生活中数学建模的重要工具,二次函数的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的教学,在函数的教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已学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复习,又是对二次函数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为将来二次函数一般情形的教学乃至高中阶段函数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 掌握二此函数的概念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与技能目标] (2)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以及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养成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目标] (3)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4、学情分析 ①学生已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的画法,以及它们图象的性质。②学生个性活泼,积极性高,初步具有对数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③初三学生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已形成。 二、教法学法分析 1` 教法(关键词:情境、探究、分层)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初三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以“探究式”体验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同学的合作帮助下,通过探究发现,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 2、学法(关键词:类比、自主、合作)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水平,遵循“教必须以学为立足点”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构建。在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类比迁移,对照学习。以自主探索为主,学会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和“乐学”。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呈现抛物线和谐、对称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过程 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验证的过程,根据新课标要求,根据“以人为

二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新人教版)

二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新人教版) 一、说课内容: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第一节《二次函数》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 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

沪科版二次函数测试卷(21.1-21.2)

二次函数测试卷一(21.1-21.2)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函数是二次函数的是() A. y=3x+1 B. y=ax2+bx+c C. y=x2+3 D. y=(x-1)2-x2 2.二次函数y= -(x+2)2-1的顶点坐标为() A. (2,-1) B. (2,1) C. (-2,1) D. (-2,-1) 3.已知y=(m+2)x|m|+2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那么m的值为() A. -2 B. 2 C. ±2 D. 0 4.抛物线y=x2+bx+c,经过配方可化为y=(x-1)2+2,则b,c的值分别为() A. 5,-1 B. 2,3 C. -2,3 D. -2,-3 5.二次函数y=x2-2x+4化为顶点式,正确的是() A. y=(x-1)2+2 B. y=(x-1)2+3 C. y=(x-2)2+2 D. y=(x-2)2+4 6. 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得()A. a>0,b<0,c<0 B. a>0,b>0,c>0 C. a<0,b<0,c<0 D. a<0,b>0,c<0 7.若将抛物线y=5x2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新抛物线的表达式 为() A. y=5(x-2)2+1 B. y=5(x+2)2+1 C. y=5(x-2)2-1 D. y=5(x+2)2-1 8.已知二次函数y=a(x+h)2+k,其中,a>0,h<0,k<0,则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9.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中,直线y=ax+b与抛物线y=ax2+b的图象可能是() A. B. C. D. 10.函数y=x2-2x-3中,当-2≤x≤3时,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是() A. -4≤y≤5 B. 0≤y≤5 C. -4≤y≤0 D. -2≤y≤3 二、填空题(每题4分) 11.抛物线y=x2-2x-5化为顶点式的形式为. 12.抛物线y=-x2+2x+2的顶点坐标是. 13.某抛物线和y=-3x2形状相同,方向相反,且顶点为(-1,3),则它的表达式 为. 14.把抛物线y=3x2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是__ ____ . 三、解答题 15.(8分)已知抛物线y=ax2-4x+c经过点A(0,-6)和B(3,-9). (1)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及变化趋势.

二次函数的说课稿

二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函数是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第一节,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学生进入九年级之后,平时上课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教者利用本节课比较简单、基础的特点,一方面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二次函数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的理解。 5、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学方法分析

二次函数的复习优秀说课稿

二次函数的复习优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1)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二次函数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初中代数内容的引申,更为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圆锥曲线奠定基础。在历届上海市中考试题中,二次函数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基本数学思想和素养的形成起推动作用。 (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掌握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能够一题多解,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能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综合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用powerpoint制作动画增加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之美。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 学习难点:1、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 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选用恰当的数学关系式解决几何问题。 二、教学方法 1、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初三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形成学生自动、生生助动、师生互动,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2、采用表格形式,将知识点归纳,让学生通过这个表格很容易看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让学生形成以清晰、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 3、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既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变换,增强教学的条理性和形象性,又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指导

九年级数学(说课稿)二次函数

2020-2021学年 二次函数 一、说课内容: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二次函数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 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

沪科版 21.4 二次函数的应用(1)

21.4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主备人黄光怀 教学目标: 1、经历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 2、会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生活中的最值问题。 3、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从现实问题中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学生较难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由23.1节的问题1引入 在问题1中,要使围成的水面面积最大,那么它的长应是多少?它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问题分析:这是一个求最值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首先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二、讲授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这个问题中的水面长x与面积S之间的满足函数关系式S=-x2+20x。通过配方,得到S=-(x-10)2+100。由此可以看出,这个

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其定点坐标是(10,100)。所以,当x=10m 时,函数取得最大值,为S最大值=100(m2)。 所以,当围成的矩形水面长为10m,宽为10m时,它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100 m2。 总结: 得出解这类题的一般步骤: (1)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运用公式法或通过配方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三、例题讲解 P38例3: 上抛物体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有如下关系式:h=v0t-1 2 gt2,其中h 是物体上升的高度,v0是物体被上抛时的初始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通常取g=10m/s2,t是舞台抛出后经过的时间。在一次排球比赛中,球从靠近地面处被垫起时竖直向上的初始速度为10m/s。 (1)问排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已知某运动员在2.5m高度是扣球效果最佳,如果她要打快攻,问该运动员在排球被垫起后多长时间扣球最佳?(精确到0.1s)。 分析:学生容易把这个问题中排球的运动路线想象成抛物线,这一点需要首先说明,球是竖直上抛,在球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运动员完成击球。第一个问题,配方得到h=-5(t-1)2+5,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坐标(1,5),所以最大高度为5

二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自用)

二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今天早上我授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一节“二次函数的概念”。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教法及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课后反思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章在八年级下册已经介绍函数的有关概念与一次函数的基础上,介绍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讨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学生进入九年级之后,平时上课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爱发表自己的见解。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下,特制

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能应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 由于二次函数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以后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在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中,理解、分析实际问题并将其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模型,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将在思维上产生一定的困惑。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 教学难点:将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模型. 四、教法及学法分析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节课我采用启发、讨论以及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通过基础的练习题目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二次函数应用说课稿

. 教 材 内 容 解 析 教 学 目 标 设 置 学 生 学 情 分 析 教 学 策 略 分 析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二次函数的应用 二次函数是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内容,是继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学生接触的第三个函数。 二次函数也是高中数学重点知识,中、高考的考试对象,很多难题也会结合本章知识进行考察。而本 章的知识安排从二次函数到函数图象与性质,内容逐层加深,本节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 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呈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二次函数的应用这节内容,它是一个该函数在实际生活的应用.相对与之前的知识有 趣但却又较之前的知识难以教学,因为运用类题目一直是初中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很难 提高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通过对二次函数的配方,应用于实际问题,从而求出最值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能够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并通过函数图象理解顶 点与最值的关系, 2.数学思考:通过对求面积最大值问题的探索总结,让学生掌握解决其他最值问题的方 法与能力. 3.问题解决:经历探索最大面积问题的过程,通过变式的阶梯螺旋理解,能够感悟用二 次函数解决最值问题的实质,体会二次函数是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模型. 4.情感态度: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探索,建立合作意识和提高探索能力,激发 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价值.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对函数的运用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接 触.并且一元二次方程在九年级上册刚接触到, 对此类知识有较好的记忆 .但是学生对实 际生活转化成数学模型有一定难度,对数学建模不兴趣甚至没有概念.因此我设计了‘钱’ 这类的实际问题,以故事作为知识的引导主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九年级学生从实际中建立数学思维刚处于形成阶段,我们老师要更多的引导.且存在学 生对知识理解程度差异较大等现实,本节教学难点我设置为: 从现实问题中建立二次函数模型 针对对本节教学内容及学生学情的分析,我采取了: “旧问题新提法”的教学策略.通过对本章开头接触过的题目加于变形,追加题目问题, 让学生对问题既不陌生也不反感.以小红家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为主线激发兴趣,同时把本 节内容穿在一条线上.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数学能力.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二课时)说课稿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二课时)说课稿 说课教师:实验中学张娟 教材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会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和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拓展,是对前面所学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的一次升华,又是今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的预备知识,又是学生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基础知识。它在教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本节课,最大特点,是结合图形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数学思想。因此,这一节课,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材背景分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着广泛的应用。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能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y=ax2+c(a≠0)的图像,并能说出二次函数y=ax2+c(a≠0)的图像的性质。在作二次函数y=ax2+c(a≠0)的图像时,要注意,选取适当的点,选适当数目的点;在动手作图的时候,要根据少量的点连出光滑的抛物线,作图不容易很理想,这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掌握二次函数y=ax2+c(a≠0)的图像的作法及其性质,会根据图像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像的性质。特别是能分清,当a>0,a<0时,图像之间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能力目标 本节课,过程是由抽象到直观,再由直观到抽象(既二次函数y=ax2+k(a ≠0)的关系式——作出图像——说出二次函数y=ax2+k(a≠0)的图像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探讨、分析、分类讨论的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全面看问题、分类讨论的学习习惯,通过直观多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作图、分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结构设计 建立以“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学教结合式 让学生先自学,然后由老师来教,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学教结合”为模式的课堂结构设计为“五个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