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评课稿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写的是小猴子下山,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他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够专一,把手中好吃的食物扔掉,去追擅长跑跳的小兔子而一无所获,只好空手回家去。课文通过这一简单的故事告诉孩子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一事无成。

根据我个人的听课感受,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庄老师抓住故事特点,出示动画,其实是课文朗读,把学生愉快地带入故事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积极地融入文章中,充当其中的角色,能自主的读、说、演。教学第一段时,庄斯老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指导朗读:老师是低年级学生的偶像,老师的范读是学生的榜样;配上动作朗读激发了低年级的朗读兴趣,同时理解了动作词“掰”、“扛”等词的意思;给动画配音更是将朗读指导推向了高潮。低年级学生喜欢动画,现在有机会给动画配音是多么好玩的事,只是动画的最后和语音配不上。庄老师的朗读指导体现了低段语文教学声情并茂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扎扎实实

庄老师教学生字时出示生字有规律,先出示:结果子吃

西瓜满树的桃子。这一组词语带有轻声,庄老师特别用心地组织学习,强调“结”的读音。除了强调读音,庄老师还特别注意生字教学,比如,教学“瓜”,涂老师由浅入深,从自行变化,到组词“西瓜、南瓜、甜瓜”。再由这三种瓜引申“脑袋瓜”,最后以新忆旧,巩固了上学期的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同样在教学“满”字,她采用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词义,通过图再次拓展了“满”的其他意思“水满出来了”“满座”等。如此教学,语文基本将扎实有效,

三、诵读儿歌调节课堂情趣

课文中出现比较多的短语“动词+名次”: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抱西瓜。老师除了引导学生识字规律,让学生演一演、猜一猜、理解了动词“掰、扛、扔、摘、捧、抱”。更巧妙的是庄老师把这些变成了有趣的儿歌:掰掰,两手一分就是掰;扛扛,肩上一放就是扛;扔扔,往下一丢就是扔;摘摘,用手采下就是摘;捧捧,双手托着就是捧;抱抱,两臂张开就是抱。儿歌的内容进一步巩固了字词的理解,让学生跟着老师做,一边读儿歌一边理解了字义,同时全体起立读儿歌也是一种有趣的课间操。如此将字形字义和乐学融在一起真是巧妙。

此外,老师对整个课堂的把握也是值得我学习的。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听课记录评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听课 记录评课稿 小学语文《司马光》听课纪录 推荐“连云港市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研讨活动”中的语文教学研究观摩课,是师专三附小张钺老师执教的小学一年级《司马光》一课。课后交流时张老师说,为了充分创设课堂的活跃氛围,还特意换上这身衣服的(编者发现,这是一款“女式蝙蝠侠”的黑色毛衣)。 总体感觉,这是一节很成功的(研究型)课。具体纪录如下: 1.新授课由图片引入→姓“司马”→“司”字的写法,创意很好! 在引入新课时,有好的创议是很重要的,但在自然过渡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还可以再发挥点教师的智慧,即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方面,再多思考下。 2.由于充分利用了电子白板的交互演示功能,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地调动。 3.学生自读课文开始时,可能由于习惯使然,非自读,而是齐读,但还是逐渐变成自读。这可能是平时自读少,而齐读多的习惯造成的。但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课堂真实、有

效,未做假。 反思我到中小学听课这20多年的经历,公开课,尤其是对外的观摩课,不造假的似乎很少! 4. “读字正音”环节,形式活泼、多样,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由“学生推荐下一位同学读”,做法新颖,有创意。 6.“看图说话”的图设计的有问题(这一点上,我与市教育局骆处长观点一致),要注意“图”必须为“文”服务,也就是说,“图”应该准确地将“文”给直观地反映出来。 7.教师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营造氛围,带领学生通过看图,模拟《司马光》的人物情景,感受和体会当时的场景的做法,效果非常好! 电子白板逐步展现“文字”,通过“读”,“动作模仿”+“语言表述”等,自然、真切,使学生体会很深刻。 8.最后,通过放映《司马光》动画片,让学生将文本内容,与视频相结合,再次体会和感受课文,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应有的提升。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运用,是很值得研究

一年级秋天》评课稿

一年级上册《秋天》评课稿 潘丽琴语文——“语”即是语言,培养学生语感美。语感的培养,从汉语拼音教学开始。“文”是文字,文学。 根据杨老师教学目标1.会认“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10个生字,会写“了.子”2个字。认识横撇1个笔画。 我分成两个方面谈谈: 第一方面:生字拼读教学 拼音的学习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打好拼音基础是小学生学好语文前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尚未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的技巧,所以课堂上老师得重视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点拨。在拼读教学上,应该是师强调拼读技巧:声母轻而快,韵母重而响。师范拼读,师随其拼读。在学习上针对性点拨:1. qiū. qì. Piàn 属于 送气音的生字。 2. le 了,在课文里读轻声。 3. yè叶属于整体认读音节。4. shù树属于翘舌音,在拼读学习过程抓语文基础知识训练。 第二方面:生字书写教学 什么是规范书写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第一学段写字教学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里的“规范”指的是把字写得合乎规则,遵循笔顺的规则,不写错别字,不改变字形,不添笔漏画,还要美观大方。书写

习惯方法策略:1.时间保证:在本节课里,杨老师保证每节课给学生7—8分钟写字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完成写字任务。 2.写字姿势:学生练字之前,先把写字姿势要领“头正.身直. 臂平.足平”八个字和“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口头提示。“一尺,一寸”这两个较为抽象的内容,如何使学生便于掌握。要做到书本离眼睛一尺,只要人坐直就可以了;而笔尖到卷笔刀削过的最上边差不多刚好是一寸,手拿到卷笔刀削过的边缘,“手指离笔尖一寸”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有了这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学生很快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课堂上,杨老师未能很好提示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笔画的规范和生字的书写位置:杨老师在指导学生书写“子“的落笔横笔画时,指导到位,“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在教学目标认识横撇1个笔画里,假若杨老师能边解说,边板书范写。横平,撇要出尖。这样,在笔画的规范上更加完美。在“子和了”的书写位置指导上,整节课让杨老师给疏忽了,田字格的框架位置不但让学生认识知道它,而且应该让它贯穿在每节课当中,每次的学习都应该教会学生正确书写观察生字的起笔和落笔书写位置。

《小猴子下山》的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的分析:《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围绕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本册是低段的第二期,阅读训练的重点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创设情境,引发参与、点拨思维、激发参与、图文结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低段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两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六、七岁,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 三、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语文教学跟其他学科的共同目的(也就是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一目的)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德育目标,就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我们从小做事应该一心一意和不要乱摘别人的东西等道理。第二是智能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自己分析、推断、想象、表演的能力。第三是知识目标,就是能理解重点词“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可爱”、“掰、找、扔、摘、捧、扔、抱、追”以及相关的句子。第四是美育目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到小猴的可爱;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教材所处的位置、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确定,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重点词句。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成绩口头表达能力。理解课文重点词句。 五、教学思路设定

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8课 小猴子下山 第1课时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北门小学吴有荭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得就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得经历与结果,说明一个道理:目标不明确,做事不专心,就是不会有收获得。课文语言通俗浅显,故事情节单纯明白。易于被少儿读懂、本文语句学习主要就是注意体会不同得词表示不同得动作,教学时可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来理解,会用“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说话。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都就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瞧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什么”这样得语言形式来构段得,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故事内容;本文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教学时把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得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猴”字,能正确认读后面带“子”得轻声词语,认识并能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语。会写“非、常”两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得路线。以此为线索会用“先( )再( )接着( )最后( )”得形式说说小猴子下山路线、 3、情感目标: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下山走到(哪里),瞧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来带着表情、动作、语气学文讲故事。 三、教学难重点 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小猴子得”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四、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圆形得彩色生字卡片 3、小猴、玉米、桃子、西瓜、兔子得贴图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题 1。故事激趣导出小猴子、贴图(小猴子),板画(山)。 2。指导学生认识“猴”、 3.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4、指导读好课题 (二)整体感知,明确路线 1。自由地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请同学们边读别找小猴子走过得地方。 2、出示图片说说路线、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投入啊!现读完故事了,那您能根据图片得先后顺序瞧瞧小猴子下山得路线图对吗? 3.练说路线: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再走到(),接着走过(),最后瞧见了小兔子追到了()。 (三)以“小猴子所见" 为线索,积累并读好词语 1、找出课文中“玉米、桃子、西瓜、兔子”得词语 师:瞧,故事中得小猴子出来了,发现了吗?它得表情-—?指名说。 师:您知道它为什么那么高兴吗?指名说。 师:就是啊,它下山来瞧到都就是些好东西啊!小猴子瞧到了那些好东西了呢?指名说:小猴子瞧到了( )非常高兴。随学生说出故事中得“玉米、桃子、西瓜、兔子”把图片贴到黑板上、再出示词语: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2 .指导读好“玉米、桃子、西瓜、兔子”得词语 师:小猴子下山,碰到这么好吃好玩得东西,难怪它会那么高兴啊!能带着小猴子那样高兴得心情读好这些词语吗?指导读词、 (四) 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体会动词 师:同学们带着表情地读,读得真好。小猴子瞧见玉米、桃子、西瓜、兔子,非常高兴,就干什么了呢?下面就请同学读读词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地读,再指名带读 2。去拼音开火车读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听课心得评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听课 心得评课稿 《要下雨了》听课感受 平陆县实验小学孙苏换 王红云老师执教的《要下雨了》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教师首先以诵读儿歌激趣导入:“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 声响起一阵阵。”从这些自然现象,你们知道了什么?这一 环节采用儿歌的形式呈现,选取儿童知晓的生活常识,贴近 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本课课题,同时向学生渗透认识自然现象之间 的联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面向全体学生,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促 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以自 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问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可 以用借助汉语拼音、请教同学和老师等办法读准字音。学生 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为每名学生创造每 一个学习展示的机会,关注不善于发表见解的学生,让学生 感到他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三、教学生字部分,由扶到放,巩固扎实。老师的教学设

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意在反复强化认读,巩固识字。 逐渐建立字形与字音之间的联系。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学生认读兴趣浓厚。 四、创设情境,指导朗读,体会感悟 在教学中,教师善于以情境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学生 读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小白兔、小燕子…… 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了学生的进步,让 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师创设 的情境里面,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 学生在尝试读好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体会到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尤其是对文中的情感因素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这正是课程 标准所提出的“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而且感情朗 读就不仅是手段了,它更是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五、鼓励质疑,拓展思维 1、师提问: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活动与天气变化有关?老师的话语不 失时机地总结和拓展了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师小结:今天的收获真不少。大家向课本、同学和老师 学到了不少知识。在大自然里,在生活当中,到处都蕴藏着 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你们会有 更精彩的发现!多好小结,既是总结,更是启发。还让学生 意识到不是仅从书本上可以学习,生活是更大的课堂。

2019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评课稿

第二单元 汉语拼音 1.a o e评课稿 一、主要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为汉语拼音教学的第一课时《 a o e 》的教学。教师以学生为本,以“轻轻松松学字母,快快乐乐读拼音”为基本的教学理念,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制定出以下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学会a o 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 o e的音。 2.过程和方法:学生能通过自我探索、发现,找到隐藏在插图中的字母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字母的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明白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有主动学习的兴趣。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本课教学教师以会读会写字母aoe 和他们的四声为教学重点。其中o的发音和“aoe”三个字母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中体现的优点 1、让学生学得快乐。 这是学习拼音的第一课,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教师围绕教学目的及重难点,借助插图创设了一个游拼音王国,认识拼音朋友的情境,调动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在探索与发现中,愉快地认读、书写。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对生动的情境、有趣的游戏和色彩丰富的画面最感兴

趣。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创设了不少游戏情境,如,“与字母捉迷藏”、“开汽车送字母回家”、“字母找朋友”等等,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的游戏和情境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注意力一直高度集中,自觉地、快乐地进行学习。 除了游戏的设计和情境的创设外,在认读字母时,教师还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横列火车、竖列火车、小组读、分排读、朋友间互相读等,化单一为多样,化枯燥为乐趣。 2.让学生学得主动。 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学。在课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许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如,在学习认读字母aoe时,让学生同桌互学、自己编儿歌记忆等。在学习字母的字形时,让小老师教学,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学习三个字母的四声时,则让学生任意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读得最熟练的读给大家听。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充分的自主选择的空间。在同学合作学习时,能在同学的帮助下,纠正错误的发音;在全班同学面前拼读时可以将自己最好的表现展示出来,树立了自信心。这样一举两得,学生就会享受到掌握知识、学会本领的快乐,教学难点在相互学习中不知不觉得以突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同时,也为他们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猴子下山》评课稿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评课稿 《小猴子下山》是一则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写的是小猴子下山,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他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够专一,把手中好吃的食物扔掉去追擅长跑跳的小兔子而一无所获,只好空手回家去。课文通过这一简单的故事告诉孩子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一事无成。 陈老师抓住故事特点,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和精美的课件的展示,把学生愉快地带入故事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积极地融入文章中,充当其中的角色,能自主的读、说、演。体现了低段语文教学声情并茂的特点。 这一整堂课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根据我个人的听课感受,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板书的巧妙设计 陈老师将课文里的关键字、词,结合图片予以巧妙组合呈现:横观为词,竖显为段,连接起来,全文可见,大大帮助了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同时也让后面故事复述有所依托。 二、动词的细心引导 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掰、扛、摘、捧、抱、扔、追等表示相近动作动作词,其细微的区别,孩子们很难掌握。陈老师根据孩子们的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通过找一找、圈一圈,找出动作词,再通过动作,让孩子们理解动词的意思,再通过自己的理解把动作表示出来。 三、从实际出发,利用课文结构特点安排教学。 小猴子下山,做四件事,其表达方式基本相同。陈老师在教学中利用课文形式的特点、抓住主要内容,很好地处理了课文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对于课文第一件事让学生来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详细讲述,其余引导学生自学。抓住关键词语不放,提出恰当的问题思考,联系学生实际正面诱导。注意让小学生从主要词语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训练,不只使低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有益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意思,而且对学生以后进行篇的理解的训练奠定的基础。 四、复述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层次性在孩子们复述课文时,陈老师先分别出现四幅图(幻灯片)和填空练习引导孩子及把握了课文内容,为复述整篇奠定基础,为学生的课堂铺好了路。 五、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

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8课 小猴子下山 (第1课时,共2课时) 【正文】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去,摘了桃子扔玉米,摘了西瓜扔桃子,见兔子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 这篇课文的构段特色很明显,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课文后面的习题也要求学生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因此,在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个语言形式帮助学生读懂故事内容,从而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不能三心二意。 这篇课文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第三至第五段的内容。第一课时重在识字,学词,读句,积累语言,学会运用,在学习中渗透本文的构段特点,第二课时重在体会本文的构段特点,并能根据这一特点试着说一说这个故事,同时从中得到启示。 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会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因此,本课重在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图,读一读句,做一做动作来学习文本,理解词句,积累语言。 二、教学目标

(一)认识“猴、结”等7个生字,会写“非、常”两个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悟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读懂故事内容,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三)利用动作演示理解“掰、摘、扛、扔”这些动词,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注意朗读,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教学难点:利用动作演示理解“掰、摘、扛、扔”,并能正确区分。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桃子形的生字卡片,玉米、桃子图片,玉米地里、桃树下、瓜地里词语条。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引语:今天,王老师带了一位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出示图片)瞧,这是谁啊?(课件出示:小猴子,认识生字“猴”,读好轻声)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补充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路线 1.第一遍,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完标出自然段。 2.第二遍,边读边想: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用“——”划出来。 3.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根据学生回答,贴词条。 4.课件出示填空,梳理小猴子下山路线。 练习填空: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块(玉米地里),再走到一棵(桃树下),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优质课《四个太阳》评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优质课《四个太阳》评课 稿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8课的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主题来编排,《四个太阳》这篇教材就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时时美丽,处处舒适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琅琅上口。 ; 一年级的学生非常熟悉太阳及一年四季的特点,对太阳与四季的联系有较为丰富的生活体验,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曹老师有以下几处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 一、导入“提纲挈领”。 ; 教育的本质就是在于帮助学生成功,我觉得曹老师把教材研读得很准,课一开始,曹老师就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出示了正在学习的这一单元的主题导读: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通过联系已学的课文巩固旧知识,又为学生的学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更在无形中渗透给学生处事的态度:遇到困难要动脑筋,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新知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和准备。这也让我在听课时顿悟:可在实际教学中,在”导读”的引导下引领学生自学课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 ; 二、感知“先声夺人”。 ; 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因此曹老师将教学重点之一定为朗读感悟。通过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作者分别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在激发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之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因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读为经,以练为纬,致力于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升。有句话就叫“读占鳌头”,书读好了,书读多了,什么都在其中,一切都在其中。因此,在教学中曹老师比较重视朗读的设计,留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这样的设计让知识点有机渗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 ; 三、研读“解决办法”。 ; 通过大量的关于夏天的图片进行视觉冲击以及句式训练后,学生仿佛已经置身于炎炎夏日中。根据需要,围绕主旨,提问:这么热的天气可怎么办呢?文中哪一段给我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理解“挂”一字时,老师充分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回答也可为妙语连珠。加上动作演示,在了解了字形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理解了字义。接着图片出示,抓关键词“清凉”、“到处”感受世间因为有了绿绿的太阳后,万物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再来进行感情朗读,当学生有了文本的、生活的、自然的体验后,让学生带着情感再次走

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评课稿

《项链》评课稿 12月21日,@老师在组內为我们展示了一年级上册的《项链》,这堂课体现了低段语文教学的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特点,教学中,苏老师通过引导孩子读读说说,使孩子们感受到浪花的可爱、大海的美丽。这节课,有几点地方的处理很值得我去学习。 一、重视低段学习习惯的培养。 低段的孩子的学习习惯需要在课堂中时刻提醒与关注。苏老师的课堂上就时刻关注这一点。难能可贵的是,苏老师用形象的图片来提醒孩子:怎样自由读课文,读完后怎样做?怎样同桌合作交流?这样的一步一步强调,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很明确,也很有意思。另外,从这节课中,我们也发现,苏老师班的孩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非常的完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能清晰地表述出来,这跟平时的注重也是分不开的。 二、教学字词层层深入。 识字是一年级的重点,苏老师的这节课,进进围绕这一重点,生字环节的教学是步步为营,由字到句、从点到面并渗透了学习的方法。关注识字的方法,引导孩子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去认字。同时也利用图片、字理等不同的方式将难认的字重点进行教学:如“笑”“向”采用了猜图的方法,既直观又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这篇文苏比较优美,课文也很长,苏老师是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教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方法。

三、关注文本的特点,重视语言的运用。 这篇课文有一个很大的特点:()的()这一类的短语出现频繁,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很有必要引导孩子去发现,并尝试说一说。苏老师从图片中提炼,又通过朗读让孩子发现这一类短语的美感,最后又引导孩子学着说一说,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语文水平。 当然,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教学中,我们也发现,苏老师的识记生字的方法还是比较单一,而且比较费时。从单个带拼音的生字入手教学生字,生字的出示欠缺层次感、规律性,可以先让学生读了之后再去发现比较可能会比较好,而且在这里也就可以渗透识字方法的学习。另外苏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的语言有点生硬,稍欠童趣。要让学生多读,多体会,明白课文的含义。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看图学文。写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要那个,结果什么也没有... 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看图学文。写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要那个,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故事。这是一篇饶有情趣,发人深省的童话。告诉了学生如果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的道理。本篇课文配有五幅插图。这五幅插图生动形象,能根据聋生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插图帮助聋生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内容的作用,把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从而利于发展聋生的语言思维和语文能力。

二、学生分析:1、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手(口)语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学习图文结合课文的方法。 2.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时间短,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民主、协作、自主的实践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采用图文结合法、扶放结合法、读思结合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精神。。 3.懂得小猴子见新扔旧的行为是不好的,明白做什么事都要专一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通过课文学习,明白小猴子空手而归的原因。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1)图文结合情景教学法。(2)以扶为主扶放教学法。(3)读思结合,品读感悟法。 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活动过程 (一)、创始情景,激发情趣导入课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蝌蚪找妈妈》听课感想评课稿-(一)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蝌蚪找妈妈》 听课感想评课稿 《小蝌蚪找妈妈》听课评析 前几天,听了吕老师的《小蝌蚪找妈妈》一节课,感触很深。《小蝌蚪找妈妈》具有一些童话色彩。整节课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清晰地讲授 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条理清晰。若在时间允许的 情况下,可让学生表演一下,蝌蚪变青蛙的过程,让学生对 课文内容有了充分的理解。也可采用分角色读课文,一方面 可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一方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加强对整个故事情节的理解。真得是 “课上一分钟,课下加倍功”,要上出一堂成功的课真得要 付出很多。《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 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 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 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 道理。 在教学本课时,首先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本课的学习,激 发起孩子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孩子们都喜欢猜谜语,所以我 1 / 7

一说要猜谜语,一个个都显得相当兴奋,这一环节进行的还 可以。接下来我再以提问的形式追问“小蝌蚪和青蛙是不是一家人呀?那他们怎么相差那么大?”,孩子们被问着了,我就以此引到本课的学习中。 其次,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在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范读然后再让孩子自己读,自己边读边标出生字,不会的可以问问同桌。接着检查生字,我采用找生当小老师读、男生读、女生读、排火车读、齐读的形式学习巩固生字。这一环节问题也不大,有不会读的汉字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解决了。 再次,精读课文,朗读感悟。让孩子先认识一下这群小蝌蚪并说说他们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然后引出小蝌蚪找妈妈分别遇到了谁,让孩子仔细观察小蝌蚪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让他们熟读第二三段。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把课文的二、三段情景再现,把孩子当成小蝌蚪,来询问孩子跟鲤鱼妈妈、乌龟都说了些什么,同时也训练了孩子的好、说话能力。然后让孩子戴着头饰将这个过程表演一下,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亲身体会一下小蝌蚪找妈妈的辛苦与不易。学到这里,孩子们也许会累了,所以我设计了一个课中休息时间,让孩子们趴在自己的桌子上休息一下。最后,小蝌蚪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让孩子反复的读第4、5、6段,感受找到妈妈的高兴、快乐、开心的心情。在 这个过程中我在走入孩子中间,进行情景再现,让孩子把自 2 / 7

2019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评课稿

第一单元 识字 1、天地人评课稿 习惯真的是个可以改变人生的东西,而习惯在于养成,又有好坏之分,好习习惯惯和坏习惯都是逐步养成的,但要想让你的:人生更美好,就必须养成好习惯,摒弃不良习惯,虽然过程可能会比较痛苦,但形成习惯后就很自然了,而且受益终生,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很多正能里。 想起说这个习惯问题,源于前两天的随机听课,讲的是新人教版一年级的第一~课《天地人》,这一课虽然只有六个大字,但其中蕴含的信息有很多,除了让学生认识这六个字,教师还可以从很多角度设计教学,我选择了一个比较普遍的,从汉字本身出发的角度一了解汉字起源,感受文字魅力。备课时我只是解读了教材,进行了简单的常规备课,课件也没来得及做,课堂活动也没有详细设计,忽略了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并没有达到激发学生学汉字的热情。更没有想到的是刚好领导来随机听课,却因为准备不充分而讲得不太好。这不是个好习惯,课是讲给学生的,学生是最优秀的评委,我们的课让学生很喜欢,让学生有收获,让学生易于接受才是最重要的,以后要养成全面备课,尝试养成一课三反思的习惯,不打无准备之战。培养一-个习惯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毅力,可能我也会像学生改掉坏毛病一样,经理-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但坚持下去就可以了。 对于-年级的新生来说,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有趣的活动,不管是汉字的认识,还是文化的传递,主要还要基于活动,这一点我觉得应给向英语学科的教学方式学习,它可以把各种活动融于教学教学中,让学生乐于学习一门外语,那对于天天接触的母语,如果能融于活动中,孩子们肯定更易于接受。 小学阶段年级跨度较大,学生身体,思想,各方面都发展很快,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各个阶段学生的特征,熟悉知识

《小猴子下山》优秀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优秀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以后,看到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可是它看见了这个就扔掉了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的故事。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否则什么事都办不成。下面是为您整理了“《小猴子下山》优秀说课稿”,希望对您有帮助。 《小猴子下山》优秀说课稿篇1 一、教材分析: 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的分析:《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围绕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本册是低段的第二期,阅读训练的重点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创设情境,引发参与、点拨思维、激发参与、图文结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低段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两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六、七岁,还处

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 三、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语文教学跟其他学科的共同目的(也就是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一目的)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德育目标,就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我们从小做事应该一心一意和不要乱摘别人的东西等道理。第二是智能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自己分析、推断、想象、表演的能力。第三是知识目标,就是能理解重点词“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可爱”、“掰、找、扔、摘、捧、扔、抱、追”以及相关的句子。第四是美育目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到小猴的可爱;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教材所处的位置、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确定,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成绩口头表达能力。理解课文重点词句。 五、教学思路设定 根据“主导与主体”这间的“服务关系”及学生的情况,我将本

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公开课

《小猴子下山》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1、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使识字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朗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使学生在学习中释放出自己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植自信心。 2、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让文章中出现的小猴子成为学生本人,开口说话交流,赋予小猴子于情感、态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促进情感体验的内化。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3个生字,会写“非”、“常”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猜谜语: 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谜语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谜语) 2、揭示课题: 它是谁?我们一起把它喊出来吧!(课件出示小猴子图片)读小猴子小猴子读轻声就显得更活泼可爱了!)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下山)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比较猴和候。 1、出示动画范读: 小猴子下山干什么去了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听故事的小朋友就请坐端正、竖起小耳朵、睁亮小眼睛。(放视频) 听完了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你们想不想认识这只淘气的猴子呢?那就请同学打开语文书翻到94页,一起去认识认识它吧!在认识小猴子之前呢先听听它对我们的要求,谁来为大家读读? 2、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自己大声读读课文 (2)碰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拼几次,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3)拿出铅笔标上小节符号 三、识字读文。 1、过渡:

小朋友读得真带劲。小猴子要来考考你们了,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小猴子又带来了第二个问题:你们是不是和字宝宝们都交上朋友了呢? 2、认识12个生字: ⑴课件出示生字(带拼音): ①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夸小老师) ②谁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例“蹦”引导生字谜:山下有个小朋友在踢球。) ⑵去拼音读生字:读→开火车读→齐读。 ⑶游戏巩固:送桃子。 小猴子跋山涉水来到了课堂上,实在太累了特备想吃桃子,谁能为它送送桃子呢? 小猴子饱餐了一顿,有力气了,又想出难题了,它为这些字宝宝找来了好朋友! 我猜这难不到你们,对不对?那大声告诉老师你行不行? ⑷课件出示词语:男女生分组读并站起来。 (5)进句子读生字词。 同学们读得真棒!(夸夸自己吧)接下来我们一起做做游戏,我做动作你来猜。(掰,扛,扔,摘,捧,抱) 现在,调皮的字宝宝又跳进句子里了,那你能找到它的家吗?你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吧! 3、再读课文。 过渡:真是会读书的孩子,还想再听听你们的读书声。和小猴子一起下山吧。 4、图片排排队。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有几张调皮的图片也来凑热闹了,它们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你能帮帮它们吗? 四、小小书法家 想成为小书法家吗?那赶快做端正了!认识它吗(非),读读它。它一人和孤单,能为它找朋友吗? 1、出示“非”、“常”两个字,口头组词,并用非常说一句话。 2、会认会说还不够,我们还要会写呢!一起看看它们怎么写。 “三看”:一看结构,二看压线笔,三看笔顺。 3、老师一边范写一边数笔顺。 3、正确坐姿,(头正肩平脚着地)请同学们在书上的田字格里描红一个书空一个,并引导回忆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互评。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少!认识了12个生字,写了两个生字,读熟了课文。为自己祝贺祝贺!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去和小猴子交朋友!下课! 六、布置作业。 今天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集体备课)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的分析:《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本册是低段的第二期,阅读训练的重点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创设情境,引发参与、点拨思维、激发参与、图文结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低段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两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五、六岁,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三、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语文教学跟其他学科的共同目的(也就是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一目的)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德育目标,就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我们从小做事应该一心一意和不要乱摘别人的东西等道理。第二是智能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自己分析、推断、想象、表演的能力。第三是知识目标,就是能理解重点词“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可爱”、“掰、找、扔、摘、捧、扔、抱、追”以及相关的句子。第四是美育目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到小猴的可爱;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司马光》听课记录评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司马光》听课记录评课稿小学语文《司马光》听课纪录推荐连云港市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研讨活动中的语文教学研究观摩课,是师专三附小张钺老师执教的小学一年级《司马光》一课。 课后交流时张老师说,为了充分创设课堂的活跃氛围,还特意换上这身衣服的(编者发现,这是一款女式蝙蝠侠的黑色毛衣)。 总体感觉,这是一节很成功的(研究型)课。 具体纪录如下:新授课由图片引入→姓司马→司字的写法,创意很好!在引入新课时,有好的创议是很重要的,但在自然过渡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还可以再发挥点教师的智慧,即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方面,再多思考下。 由于充分利用了电子白板的交互演示功能,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地调动。 学生自读课文开始时,可能由于习惯使然,非自读,而是齐读,但还是逐渐变成自读。 这可能是平时自读少,而齐读多的习惯造成的。 但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课堂真实有效,未做假。 反思我到中小学听课这多年的经历,公开课,尤其是对外的观摩课,不造假的似乎很少!读字正音环节,形式活泼多样,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学生推荐下一位同学读,做法新颖,有创意。

看图说话的图设计的有问题(这一点上,我与市教育局骆处长观点一致),要注意图必须为文服务,也就是说,图应该准确地将文给直观地反映出来。 教师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营造氛围,带领学生通过看图,模拟《司马光》的人物情景,感受和体会当时的场景的做法,效果非常好!电子白板逐步展现文字,通过读,动作模仿+语言表述等,自然真切,使学生体会很深刻。 最后,通过放映《司马光》动画片,让学生将文本内容,与视频相结合,再次体会和感受课文,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应有的提升。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运用,是很值得研究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母鸡种稻子》评课稿 《小母鸡种稻子》是是一则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写的是小母鸡想种稻子,它邀请小鸭、 小猫、小猪和它一起劳动,可它们害怕辛苦,小母鸡只好自己种稻子、除草、收割,小母鸡把 稻子打成米,做成白米饭,送给小鸭、小猫、小猪,它们惭愧地低下了头。课文通过小母鸡种 稻子一事赞扬小母鸡勤劳、不怕苦的精神。同时,用小鸭、小猫、小猪的反面形象来教育学生, 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品质。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 让小动物用人的语言方式去交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内容童趣盎然,语言生动活泼,孩 子乐于接受。《小母鸡种稻子》,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懂得幸福的 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于老师能抓住童话特点,通过教师生动语言和形象的课件展示,把学生愉快的带入童话故 事中在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积极的充当其中的角色,能自主的读、演、说。这堂课体现了低段 语文教学的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特点,作为新教师在语文教学方法的掌握上又有了一定的进 步。根据我个人的听课感受,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本堂课教学准备较为充分。于老师虽然是刚刚毕业的新教师,但是从整节课的教学上 没有漏出点点的怯意,虽然在课堂细节处理方面还需要加以斟酌,于老师的这节课足见她花了 很多心思去思考准备。 二、教师教态亲切,极具亲和力。在老师的微笑中充满了甜蜜,正是这种自始至终的甜蜜, 让孩子们把执教的老师当作最好的合作伙伴,只有建立了这种亲密的的师生关系后,课堂氛围 才会变得轻松而愉悦,老师尊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很好的把握住了低年级的孩子容易疲劳 的特点,在教学时语言简练。 三、教师语文基本功扎实 1、于老师的扎实教学基本功让我们听课老师深刻感受到于老师在扎扎实实地教语文、指导 课文十分细致,能够联系实际解决教学重难点。 2、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如:引导学生用“愿意”练习说话。 3、学生习惯培养十分好。一堂课下来,孩子始终跟着老师,学生都能座得住,课中发言可 以看出,于老师平时十分重视让孩子阅读、积累、感悟。 四、教学设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教学过程思路清晰 1、激趣导入有特色,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接着进行谈话,并板书课题:小 母鸡种稻子。上课通过播放歌曲和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和 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1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课文讲了几个小动物?都有谁?他们说了什么话,又是怎么做的? 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诸段看视频,读课文,以问题“小母鸡碰到了谁?怎么说 的?”这样的问题贯穿前几自然段,教学条理性强,特别是第四自然段,分析小动物们的表现 绘声绘色,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旨。 3、本堂课的亮点在孩子们复述课文、表演童话,于老师提高多媒体出示的填空练习引导孩 子及把握了课文内容,为复述表演童话奠定基础,还适当穿插品德教育,安排巧妙,都为学生 的课堂质疑和总结铺好了路。 4、教师的教学过渡语言的设计巧妙,每个环节的过渡自然。设计了充满童趣和贴合课文语 言的过渡语,将课文情境贯穿整堂语文课。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多读,多体会,明白课 文的含义。 5、于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课题的引出非常符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富童趣和吸 引力,整堂课结合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的认识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每个环节的 教学也是步步为营,从点到面并渗透了品德教育。学习课文的环节也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童话中 人物的语气,体会角色的情感。用“愿意”造句能师生共同创造说话情景,启发孩子说话,语 言训练得法。 二、建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