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齿轮检验指导书

齿轮检验指导书

齿轮检验指导书
齿轮检验指导书

特殊特性分类:

特殊特性分类:

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

制程控制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检验员提供检验规则和检验方法,指导其正确检验从而稳定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制程检验的控制。 3.职责: 品质部:负责产品制作过程中质量的监控及不合格原因的分析,并跟踪责任部门改善对策的实施效果。 4.检验流程: 4.1定义: 新产品首样检验:新开发试制产品的首样检验。 首样检验:常规产品在开机后或模具、工装、设备调整后的首件检验。 4.3检验工具: 检验员根据相关《检验作业指导书》选择便于准确测量的检验工具。 注:所有检测工具精度必须等于或高于被检测产品的要求精度。 4.4首样检验: 4.4.1操作者参照图纸、工艺文件对产品进行自检,并在流程卡自检栏上签名确认,检验合格后,送IPQC检验。并在生产过程中不定期的抽检。当发现不良品时,对其标识隔离后,立即报告检验员与现场主管。 4.4.2新产品首次制作、新模具首次生产及工艺更改后的首样产品,检验员将检验的结果填写于《首件检验报表》中,提交技术部跟单人员及QE确认。 4..4.3常规产品开机后的首样或模具、工装、设备调整后的首件产品,检验员根据图纸、工艺文件及检验作业指导书的相关要求对产品进行首样检验。检验结果记录于《首件检验报表》中,在备注栏中注明“首样”及首样状态(新开机、模具维修、工装调整、设备调整)。只有首样加工合格后的产品才能进行批量性生产。首样加工不合格时通知操作人员进行调整,重新送样。直至首样加工合格后才能批量性生产。

4.5巡回检验: 4.5.1首件检验合格后的批量生产,IPQC对生产的各个工位进行巡检,巡检的频率为1次/小时。抽检2-3个加工尺寸或其他项目, 并记录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巡检结果记录于《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巡检过程中,对产品的性能及尺寸、外观进行检验。NC冲工序在巡检时加工尺寸可用“首件样板”比对检验。巡检的目的是监控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的、符合客户要求的状态下批量生产。 4.5.2当某一工序加工完毕后转序时,IPQC检验人员对该批产品的重要尺寸、性能、外观按照GB2828-87中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Ⅱ进行检验,并从样品中任意提取3-5PCS产品检测数椐做为记录.严重缺陷:AQL值为0.65, 轻微缺陷:AQL值为2.5。各工序的的转序检验均盖上质检员的“合格”或“不合格”盖章。抽检中发现该工序批不合格时,在《半成品工序转移单》中注明,通知操作人员筛选、返修。 4.5.3巡检过程中,检验员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包括材料、工装模具、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加工的方法、设备精度与稳定性、现场环境、物料摆放、产品的标识等)。发现有对质量构成隐患的因素时,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记录,并报告现场生产主管、部门主管。 4.5.4巡检过程中发现不良品时,用红色不良品标签在不合格品外表面或外包装的醒目位置进行标识,必要时用红色箭头标签指明缺陷位置。并将不良品放置于不良品区内。对正在加工的产品仍存在有不合格的隐患时,通知操作者停止生产,并与操作者、现场主管对不良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生产部门及时的对不良品进行返修,并采取针对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当产品材料错误或不良率高于公司规定允许的不良率时,检验人员依照检验结果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交品质部。由品质部根据描述的缺陷分析不良品产生的原因与责任部门。 4.5.5品质部检验人员在《不合格品处理单》效果确认栏中对责任部门改善对策的实施与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并加以记录。 4.5.6 不合格品返修后必须重新报检确认,若确认不合格必须重新再返修,直至返修合格为止。 5.检验记录 5.1《首件检验报告》《制程巡检、终检报告》 5.1.1检验员在巡检中要及时把巡检结果记录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能从《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能真实的反映检验员的工作情况及当时产品的质量情况。

齿轮滚刀使用及检验标准

齿轮滚刀(直槽)使用及检验标准 一、齿轮滚刀使用标准 1、滚刀的轴向窜刀 滚刀使用过程中,除进行正确的安装、调整外,还应进行轴向窜动,以延长滚刀的使用寿命。 1.1滚刀的起始安装位置 如图1-1 滚刀切削区域向齿轮端面的投影图,滚刀实际切削区域长度=切出长度(l 0)+切入部分(l )。 图1-1滚刀切削区域向齿轮端面的投影图 切出长度l 0= 0*cos tan 0*cos ha β αδ 式中0ha ——滚刀的齿顶高; β——被切齿轮的螺旋角; 0α——滚刀刀齿的齿形角; δ——滚刀的安装角。

切入长度l 式中1ra ——被切齿轮齿顶圆半径; 1h ——滚齿时的切入深度; δ——滚刀的安装角。 安装滚刀的初始位置时,应使展成中心位于距切入端端面为l 的位置上,检验计算展成中心与切出端端面距离不小于l 0。 1.2 轴向窜刀的方向 滚刀的轴向窜刀,通常应在与被加工齿轮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如图1-2轴向窜刀的方向。 图1-2 轴向窜刀的方向 1.3 轴向窜刀的窜刀量 直槽滚刀的窜刀量S 可用下式确定: S=* d *cos d nm c Z π γ 式中n ——滚刀头数; m ——滚刀模数;

Zd——滚刀圆周齿数; γ——滚刀螺旋升角; d c——(确定窜刀量大小的系数,为4、5、6、7、8、9等整数值)。 推荐轴向窜刀的窜刀量S等于滚刀的轴向齿距Px。 1.4轴向窜刀的时机 滚刀轴向窜刀的时机推荐为后刀面磨损约为磨钝标准的25%~30%时,即进行窜刀(单工步未加工完除外)。 在不同的切削条件下,滚刀窜刀量和窜刀时间间隔的最佳数值还要根据实际磨损情况,试验分析后确定。 1.5轴向窜刀的方法 我车间滚齿机的轴向窜刀需靠手动完成,基本方法有两种,推荐方法为方法一。 方法一:按照确定窜刀量的各种倍数值,制作垫刀垫圈,通过变换滚刀心轴上垫圈的厚度,使滚刀沿其轴线移动,以改变滚刀对被加工齿轮轴线的位置。 方法二:切削一定数量的齿轮后,将分齿挂轮脱开,并转动滚刀,以达到轴向窜刀的目的。 2 注:初次磨钝至标准下限即进行刃磨,逐步摸索加工不同材质工件的磨损带宽度理想值。 二、齿轮滚刀检验项目及检验标准 1、容屑槽周节的最大累积误差 容屑槽周节的最大累积误差用于表示滚刀前刀面在圆周上分布的不均

五金产品检验标准书

五金产品检验标准书 一.目的 为规范五金产品的检验作业,明确检验内容和要求,有效管控产品质量,确保满足顾客要求。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A类、B类五金件的进料、制程、出货检验。 三.抽样方案 采用GB/T2828.1-2003单次抽样,检查水平(IL)和接收质量(AQL)按一般检验水准执行:四.定义 4.1 A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正前面、上表面(在使用过程能直接看到的表面); 4.2 B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侧面(需将视线偏转45°~90°才能看到的四周边)。 4.3 C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背面及底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背面及底面)。 4.4 毛边:由于机械冲压,数控车床或CNC电脑锣加工未处理好,导致加工件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金属毛刺。 4.5划伤:由于在加工,运输过程中防护不当导致产品表面出现的划痕、削伤。 4.6裁切不齐:由于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定位不当,导致产品边缘切割不齐。 4.7变形:因加工设备调校不当或材料因内应力而造成的产品平面形变。 4.8氧化生锈:因产品加工后未进行相应防锈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当,而导致产品表面出现锈斑。 4.9尺寸偏差:因加工设备的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设计允许水平。 4.10“R角”“C角”异常:因调试不当或铣刀严重损耗,导致“R角”“C角”过大或过小。 4.11表面凹痕:因加工过程中铣刀踫伤,搬运过程中挤压或工装夹具挤压造成。 4.12色差:产品表面颜色与标准样品颜色有差异。 4.13异色点:在产品表面出现颜色异于周围颜色的点。 4.14破裂:因机加工损伤而造成产品的裂纹或细小开裂。 4.15麻点:喷涂件表面上有附著的细小颗粒。 4.16色差:产品表面颜色与标准样品颜色有差异。 4.17光泽度:产品表面光泽与标准样品光泽有差异。 4.18硬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产品表面有明显深度的划痕(用指甲刮有明显感觉)。4.19软划伤:没有明显深度的划痕(无手感,但肉眼能明显看出)。 4.20毛丝:产品表面出现细小的尘丝。 五.检验条件 5.1 外观检验条件 5.1.1 光源:在朝背散射的自然光照下,或在物件距光源0.65~1.0m的40W日光灯下。5.1.2 目视距离:300-500mm。

库存产品检验规范

库存产品检验规范

修订履历

一、目的: 有效控制库存产品的质量,以防止因库存时间过长发生外观或超过保存年限对产品造成的诸多不良因素,而影响生产或出货产品的品质。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仓库所有灯具类及模组类所有成品。 三、定义: 库存产品是指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可以作为商品直接对外出售的产品或外部购入直接出售的产品。 四、权责: 仓库:提供入库产品的制令号、型号、规格、数量、入库日期、存放地点等。 品保部:负责对库存产品的检验 制造部:负责对不合格库存品的重工。 五、抽样标准: 汽车产品:依据C=0抽样,判定标准为AQL=1; 非汽车产品:依据MIL-STD-105E正常单次抽样,采用特殊检查水平S-3进行,CR(致命缺陷):AQL=0; MA(主要缺陷):AQL=; MI(次要缺陷):AQL= 六、检验内容: 检验项目:

检验流程图: 流程图 责任单位 仓库 仓库/品保部 品保部 品保部/仓库/制造部 七、检验方法: OK

仓库人员将待检验产品之库存盘点表送至OQC,等待OQC进行库存产品检验。 品保部依据库存盘点表对库存品进行抽检,并将检验之结果记录于库存品检验报告中。 OQC依据检验结果判定产品合格允收或不合格。若判定产品合格则填写定期库存检验标签,将定期库存检验标签贴于产品外箱上;若判定产品不合格,检验人员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标识,生管负责安排对不合格品重工。 八、注意事项: 若在检验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立即通知相关人员。 检验人员必须将检验的结果如实认真清楚地填入相关的表单中。 请注意汽车产品与一般产品抽样允收水准的差异。 如检验规范中设定的规格与零件承认书或对应产品检验规范相冲突时,请依零件承认书为准。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Rev.B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范围 为来料、半成品及成品外观检验标准检查提供工作指引。 2. 定义: 2.1 AQL: 可接收的质量水平 2.2 Plan C=0: 零缺陷(样本经检验后是零缺陷方可接收) 2.3 异常通知单: 用于记录和判定、处理不合格品的单据 2.4 特采通知单: 此表格用于裁定那些不符合特定规范的产品 2.5 MRB: 物料评审委员会 2.6 SCAR: 外部供应商纠正措施要求 2.7 ICAR: 内纠正措施要求 3. 职责 3.1 检验员: 负责抽样和检验,标识和记录。 3.2 质量工程师: 负责确定外观检验标准,并对不合格品进行判断及提供处理结论。 4. 授权 4.1 质量工程师 4.2 质保经理 5.程序 5.1 检验员在接到检验通知后,确认产品名、数量、及材质正确后执行抽样检验。 5.2 外观检查首先参照相应部件的图纸或签样检查产品结构与要求是否一致,然后按 以下5.3外观要求允收标准进行检验。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Array 6. 参考程序 6.1 进料检验指导书WI-5001 6.2 巡检作业指导书WI-5003 6.3 终检作业指导书WI-5002 6.4 驻供应商检查员出货检验及品质稽查指导书WI-5004 7. 表格/记录 7.1 来料检验记录FM-0013-XXXX 7.2 巡检记录FM-0012-XXXX 7.3 成品检验记录FM-0014-XXXX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8. 记录保存 所有记录保存期参考《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中规定

试模打样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确认自制模具和外来模具、产品结构、塑料原料、色母(色粉)是否符合开发设计的要求,保证量产顺利进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自制模具和外来模具的试模打样过程。 3.术语和定义: 3.1CP:控制计划 3.2SIP:检查规格书 3.3SOP:作业指导书 4.职责: 4.1工艺部:负责外来模具的验收、模具相关信息输入系统、试模、写试模报告、开试检讨会、试模问 题的处理跟进。 4.2模具部:负责自制模具试模资料准备、模具相关信息输入系统、开“打样单”、模具问题的纠正。 4.3品质部:负责试模样品的检验,制定CP、SIP。 4.4业务部:开“打样单”;试模原材料的准备、制定试模计划;负责外部模具问题的外部联络处理、 样品送样签样。 4.5注塑部:负责试模原料的领料、拌料、加料、烘料、领模、架模、制定注塑作业指导书、制定注塑 捆包仕样书。 4.6丝印组装部:负责样品后工序加工(组装、丝印、烫金)以及制定后加工工序管理工程图、作业指 导书。 5.作业内容: 5.1外来模具试模准备 5.1.1业务接到客户外发模具通知后,业务员按排车辆把模具拉回,然后通知工艺部对模具进行验收, 模具验收合格后通知模具维修组入库,模具入库依《模具维修保养程序》有关模具入库相关规定进行。模具验收不合格,则通知业务部联系客人处理。 5.1.2外部模具相关信息,由工艺部输入生产管理系统中。 5.1.3各部门收到“打样单”前,业务员需从客人处要回产品图纸、BOM、移模样品(如有),弄 清楚打样数量、送样日期、打样要求及注意事项等;业务部PMC准备好试模原材料,作好试模计划; 丝印组装部做好样品后工序加工的工装夹具准备(如样品有后工序加工)。 5.1.4业务员进入电脑系统“打样通知单”内填写“打样单”给相关部门。 5.1.5注塑部根据业务部“打样单”的要求及试模计划,进行领料、拌料、加料、烘料作业,具体作 业依《注塑加料作业指导书》规定执行。

进料检验标准书

xxxxxx 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进料检验规范 编号: 版本:A 制定部门:品质部 制定日期: 1.目的

为保证进料的的质量、数量、规格等符合本公司的要求,提供良好的物料,满足生产和服务之所需。 2.范围 本检验标准适用于所有原材料、半成品、辅料等进入公司的所有物料。 3.职责 仓管员收到物料后将物料放置于指定待检区域并填写《进料检验通 知单》通知IQC检验。 IQC 接到《进料检验通知单》后到待检区抽取物料。按照来料检 验标准书和相关工程图纸,对来料进行检验与判定,并填写 《IQC进料检验记录》对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负责。 4.作业内容检验检验方式:抽样检验.抽样标准: 元器件类:按照GB2828-87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一般检查水平H 进行。 非元器件类按照GB2828-87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特殊检查水平 合格质量水平:A类不合格AQL二B类不合格AQL二定义: 主要原材料:指对本公司产品性能、安全、起主要作用的材料。

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等。 5.检验仪器,仪表,量具的要求所有的检验仪器、仪表、量具必须在校正计量 期内。 6.检验结果6. 1检验合格后,IQC贴绿色合格标签于物料包装上,将物料放入 检 验合格区,并填写《物料合格入库单》通知仓管。 6. 2对于公司没有能力检验的物料,可要求供应商提供检验报告, IQC可依供应商提供之合格检验报告视同合格处理。 6. 3检验为不合格物料时,IQC贴红色不合格标签于物料包装上,将 不合格物料放入不合格品区。不合格品的处理依《不合格品管制程序》 执行。 7. 将检验结果记录在《IQC来料检验报告》中. 相关表单 ?进料检验通知单》?IQC进料检验记录》《不合格品管制程序》《品质异常处理单》

(完整版)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1.进料检验 1.1 定义 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制止不良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进料检验由IQC执行。 1.2 检测要项 IQC在对来货检验前,首先应清楚该批货物的品质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本部门主管问询,直到 清楚明了为止。在必要时,IQC验货员可从来货中随机抽取两件来货样,交IQC主管签发来货检验临时样品,并附相应的品质检测说明,不得在不明来货检验与验证项目、方法和品质允收标准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1.3 检验项目与方法 1.3.1 外观检测 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1.3.2 尺寸检测 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量具验证。 1.3.3 结构检测 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1.3.4 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1.4 检验方式的选择 1.4.1 全检方式 适用于来货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公司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1.4.2 免检方式 适用于低值、辅助性材料或经认定的免检厂来料以及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对于后者IQC应跟进生产时的品质状况。 1.4.3 抽样检验方式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样本大小:批量的10%(不少于20件),允收数AC=0,拒收数RE=1。 1.5 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 1.5.1 允收 经IQC验证,不合格品数低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时,则判为该批来货允收。IQC应在验收单上签名,盖检验合格印章,通知货仓收货。

若不合格品数大于限定的不良品个数,则判定该送检批为拒收。IQC应及时填制《IQC退货报告》,经相关部门会签后,交仓库、采购办理退货事宜。同时在该送检批货品外箱标签上盖“退货”字样,并挂“退货”标牌。 1.5.3 特采 特采,即进料经IQC检验,品质低于允许水准。IQC虽提出“退货”的要求,但由于生产的原因,而 做出的“特别采用”的要求。 若非迫不得已,公司应尽可能不启用“特采”。“特采”必须由总经理批准,可行时还必须征得客户的 书面许可。 1.5.3.1 偏差 送检批物料全部不良,但只影响工厂生产速度,不会造成产品最终品质不合格。在此情况下,经特批,予 以接收。此类货品由生产、质检单位按实际生产情况,估算出耗费工时数,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5.3.2 全检 送检批不合格品数超过规定的允收水准,经特批后,进行全数检验。选出其中的不合格品,退回供 应商,合格品办理入库或投入生产。 1.5.3.3 重工 送检批几乎全部不合格,但经过加工处理后,货品即可接受。在此情况下,由公司抽调人力进行来 货再处理。IQC对加工后的货品进行重检,对合格品接受,对不合格品开出《IQC退货报告》交相关部门办理退货。此类货品由IQC统计加工工时,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6 紧急放行控制 1.6.1 紧急放行内涵 a. 紧急放行的定义 紧急放行是指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就放行产品的做法,称为“紧急放行” b. 紧急放行条件 产品发现的不合格能在技术上给以纠正,并且在经济上不会发生较大损失,也不会影响相关、连接、相配 的零部件质量,可紧急放行。 1.6.2 紧急放行的具体操作步骤 1.6. 2.1 应设置适当的紧急放行的停止点,对于流转到停止点上的紧急放行产品,在接到证明该批产品合 格的检验报告后,才能将产品放行。 1.6. 2.2 若发现紧急放行的产品经检验不合格,要立即根据可追溯性标识及识别记录将不合格品追回。 2.过程检验: 过程检验(IPQC)指来料入仓后,至成品组装(或包装)完成之前所进行的质量检验活动。

减速机标准汇总

GB/T 10062.1-2003锥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第1部分:概述和通用影响系数 GB/T 10062.2-2003锥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第2部分:齿面接触疲劳(点蚀)强度计算 GB/T 10062.3-2003锥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第3部分:齿根弯曲强度计算 GB/T 10063-1988通用机械渐开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简化计算方法 GB/T 11365-1989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 GB/T 11366-1989行星传动基本术语 GB/T 10085-1988圆柱蜗杆传动基本参数 GB/T 10086-1988圆柱蜗杆、蜗轮术语及代号 GB/T 12368-1990锥齿轮模数 GB/T 12369-1990直齿及斜齿锥齿轮基本齿廓 GB/T 10087-1988圆柱蜗杆基本齿廓 GB/T 10088-1988圆柱蜗杆模数和直径 GB/T 10089-1988圆柱蜗杆、蜗轮精度 GB/T 10090-1988圆柱齿轮减速器基本参数 GB/T 12370-1990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术语 GB/T 12371-1990锥齿轮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 GB/T 10095.1-200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第1部分: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 GB/T 10095.2-200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第2部分:径向综合偏差与径向跳动的定义和允许值GB/T 10096-1988齿条精度 GB/T 10107.1-1988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基本术语 GB/T 10107.2-1988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图示方法 GB/T 10107.3-1988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几何要素代号 GB/T 10224-1988小模数锥齿轮基本齿廓 GB/T 10225-1988小模数锥齿轮精度 GB/T 12601-1990谐波齿轮传动基本术语 GB/T 12759-1991双圆弧圆柱齿轮基本齿廓 GB/T 12760-1991圆柱蜗杆,蜗轮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 GB/T 1356-2001通用机械和重型机械用圆柱齿轮标准基本齿条齿廓 GB/T 1357-1987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 GB/T 10226-1988小模数圆柱蜗杆基本齿廓 GB/T 10227-1988小模数圆柱蜗杆、蜗轮精度 GB/T 1357-2008通用机械和重型机械用圆柱齿轮模数 GB/T 13924-1992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检验规范 GB/T 13672-1992齿轮胶合承载能力试验方法 GB/T 13799-1992双圆弧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GB/T 14229-1993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GB/T 14230-1993齿轮弯曲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GB/T 13924-2008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检验细则 GB/T 14231-1993齿轮装置效率测定方法 GB/T 16442-1996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术语 GB/T 16443-1996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几何要素代号 GB/T 16444-1996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系列、润滑和承载能力 GB/T 16445-1996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精度 GB/T 16446-1996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技术条件 GB/T 15752-1995圆弧圆柱齿轮基本术语 GB/T 15753-1995圆弧圆柱齿轮精度

精心整理模具公司全套作业指导书

XXX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三级文件清单 序号作业类型文件编号&名称版本/次制订单位 1 岗位职责MD-TD-001 CNC编程员A/0模具部 2MD-TD-002 CNC技工A/0模具部3MD-TD-003 CNC组长A/0模具部4MD-TD-004 EDM技工A/0模具部5MD-TD-005 EDM组长A/0模具部6MD-TD-006 财务A/0模具部7MD-TD-007 采购A/0模具部8MD-TD-008 车床技工A/0模具部9MD-TD-009 车床组长A/0模具部10MD-TD-010 跟模工程师A/0模具部11MD-TD-011 加工车间主管A/0模具部12MD-TD-012 加工车间助理A/0模具部13MD-TD-013 模具经理A/0模具部14MD-TD-014 磨床技工A/0模具部15MD-TD-015 磨床组长A/0模具部16MD-TD-016 品质部IPQC A/0模具部17MD-TD-017 品质部IQC A/0模具部18MD-TD-018 品质部OQC A/0模具部19MD-TD-019 品质组长A/0模具部20MD-TD-020 钳工车间主管A/0模具部21MD-TD-021 钳工技工A/0模具部22MD-TD-022 钳工技师A/0模具部23MD-TD-023 钳工学员A/0模具部24MD-TD-024 设计师A/0模具部25MD-TD-025 设计主管A/0模具部26MD-TD-026 铣床技工A/0模具部27MD-TD-027 铣床组长A/0模具部28MD-TD-028 线割技工A/0模具部29MD-TD-029 线割组长A/0模具部30MD-TD-030 业务经理A/0模具部31MD-TD-031 业务员A/0模具部32MD-TD-032 CNC操作指导书A/0模具部33MD-TD-033 EDM操作指导书A/0模具部

产品检验计划书

文件名称产品检验计划页码1/1 文件编号 修改/版次0/B生产日期 制定部门工程部编制谢文集审批 产品检验计划 类 别 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方式检验时机进 货检验详见进货 检验项目 1.检验标准详见进货检 验标准 2.凡检验不符合要求的 进货,均作退货处理, 如因生产急需,可作 全检行筛选(即“拣 用”) 按照GB2828-87 正常检查一次抽 样方案检查水平 为1,AQL值见标 准。 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进 仓之前。 生产 过程检验详见进货 检验项目 1.检验标准详见进货检 验标准 2.凡发现不符合要求的 配件,均要求退换。 首检 巡检 全检 生产过程中

成 品检验详见进货 检验项目 1.检验标准详见进货检 验标准 2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 应退回生产车间,经 返工后重检,直到合 格为止。 按照GB2828-87 正常检查一次抽 样方案特殊检查 水平为S-3,AQL 值见标准。(电气 性能测试不允许 不合格) 成品包装之后。 文件名称进货验证标准页码1/1 文件编号修改/版次0/B生产日期2003年8日18制定部门编制关坤华审批何永邦 进货验证标准 类别检验 项目 检验器具检验标准要求验证 助熔剂材料外观目视整体透明略带淡黄色,表面无杂质。 抽取10克样 品验证,验证 结果必须合 格,否则整批 退回供应商。性能 按正常生产方法制作,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试验, 测出的结果是否符合标签标识的熔点温度范 围。 封外观目视A为白色无杂质,B为淡黄色无杂质。

胶水性能 正常生产方法灌封作试验,经固化后,查看灌 封产品是否良好凝固。 油墨外观目测 油墨应无杂质,金白色,稀释剂为无色,无杂 质。 性能着力必须牢固,印字清晰。 文件名称进货检验标准页码1/1 文件编号修改/版次0/B生产日期2003年8日18制定部门编制关坤华审批何永邦 进货检验标准 抽样按GB2828-87标准,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一般抽样水平为I。 类 别检验项目 检验器 具 检验标准要求 AQL值 镀外观目视表面光滑,色泽均匀,不应有脱锡黑斑、裂 痕、毛刺、发黄、锡渣等。 2.5

五金冲压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五金冲压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在对五金冲压件进行外观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五金冲压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 标准参照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 A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LOGO位置 B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 C面:处于成品的底部 D面:处于成品的内部,不拆机的情况下无法看到。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 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4.2 披锋:在五金件冲压的背面边缘的线性凸起 (模具磨损越严重则披锋越大) 4.3 压伤:冲压模具有伤痕或模具内有金属碎屑在冲压时在工件上留下的痕迹。 4.4气泡:表面进行喷油或喷粉时隔离区的气体使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4.5变形:制造或运输等过程中有外力强加于工件引起的形状改变 4.6生锈:五金件表面未经防锈处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致使金属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4.7起泡:五金件表面除锈处理不彻底就进行喷油或喷粉等的后处理,时间稍长后表面产生的泡装缺陷 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4.13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 4.14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5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6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 4.17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 4.18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 4.19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 4.20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 4.21开裂:由于受到较强的外力致使产品裂开

齿轮模数选取及相关国家标准

渐开线齿轮有五个基本参数,它们分别是: 名称符号意义标准化数值 齿数(teeth number)Z 在齿轮整个圆周上轮齿的总数称为齿数 模数(module)m 齿距分度圆齿距p与π的比值 模数决定了齿轮的大小及齿轮的承载 能力。 我国规定标准化模数 压力角(特指分度圆压力角)(pressure angle)决定渐开线齿形和齿轮啮合性能的重 要参数 我国规定标准化压力角为20 度 齿顶高系数 齿顶高计算系数:我国规定标准化齿顶高系数为1 顶隙系数顶隙(clearance)计算系数我国规定标准化顶隙系数为0.25 标准齿轮: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为标准值,且分度圆上的齿厚等于齿槽宽的渐开线齿轮。 我国规定的标准模数系列表 第一系列0.10.120.150.20.250.30.40.50.60.8 1 1.25 1.5 2 2.534568 10121620253240 50 第二系列0.350.70.9 1.75 2.25 2.75(3.25) 3.5(3.75) 4.5 5.5 (6.5)78(11)14182228(30)3645 注:选用模数时,应优先采用第一系列,其次是第二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

系列(1)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GB/T 1357-1987) 第一系列0.1 0.12 0.15 0.2 0.25 0.3 0.4 0.5 0.6 0.8 1 1.25 1.5 2 2.5 3 4 5 6 8 10 12 16 20 25 32 40 50 第二系列0.35 0.7 0.9 0.75 2.25 2.75 (3.25)3.5 (3.75) 4.5 5.5 ( 6.5)7 9 (11)14 18 22 28 (30)36 45 (2)锥齿轮模数(GB/T 12368-1990) 0.4 0.5 0.6 0.7 0.8 0.9 1 1.125 1.25 1.375 1.5 1.75 2 2.25 2.5 2.75 3 3.25 3.5 3.75 4 4.5 5 5.5 6 6.5 7 8 9 10 11 12 14 16 18 20 22 25 28 30 32 36 40 45 50 注: 1.对于渐开线圆柱斜齿轮是指法向模数。 2.优先选用第一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 3.模数代号是m,单位是mm 名称含有蜗轮的标准 SH/T 0094-91 (1998年确认)蜗轮蜗杆油94KB SJ 1824-81 小模数蜗轮蜗杆优选结构尺寸206KB JB/T 8809-1998 SWL 蜗轮螺杆升降机型式、参数与尺寸520KB JB/T 8361.2-1996 高精度蜗轮滚齿机技术条件206KB JB/T 8361.1-1996 高精度蜗轮滚齿机精度261KB 名称含有蜗杆的标准 SH/T 0094-91 (1998年确认)蜗轮蜗杆油94KB QC/T 620-1999 A型蜗杆传动式软管夹子347KB QC/T 619-1999 B型和C型蜗杆传动式软管夹子83KB GB/T 19935-2005蜗杆传动蜗杆的几何参数-蜗杆装置的铭牌、中心距、用户提供给制造者的参数121KB SJ 1824-81 小模数蜗轮蜗杆优选结构尺寸206KB JB/T 9925.2-1999 蜗杆磨床技术条件160KB JB/T 9925.1-1999 蜗杆磨床精度检验244KB JB/T 9051-1999 平面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922KB JB/T 8373-1996 普通磨具蜗杆砂轮250KB JB/T 7936-1999 直廓环面蜗杆减速器731KB JB/T 7935-1999 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467KB JB/T 7848-1995 立式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175KB JB/T 7847-1995 立式锥面包铬圆柱蜗杆减速器203KB JB/T 7008-1993 ZC1型双级蜗杆及齿轮蜗杆减速器548KB

产品检验标准规范

源通和公司作业指导书产品检验规范文件编号文件版本制定日期 2014-11-12 生效日期 ※※封面※※ 产 品 检 验 规 范 制定:审核:批准: 文件分发明细 副本:□总经理□管理者代表□ 财务部□仓库□市场部□采购部□研发部□工程部□生产部□品管部□行政人事部□计划物控部正本:文控中心副本编号: 制修订记录 文件版本修订日期制修订页次制修订摘要 A.0 1-8 第一版 页版本目录 页 次

1 2 3 4 5 6 7 8 版本 A.0 A.0 A.0A.0A.0A.0A.0A.0 1. 目的: 建立一套本公司通用之成品检验标准、以适合品管部在执行标准时有章可依;完善公司质量作业标准,规范产品检验方式,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质量要求。 2. 范围: 公司所有充电器产品均适合本标准。 3. 权责: 品管部:负责公司产品外观、电性等各类检验工作。 4. 定义: 4.1 致命不合格(CR :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使用或导致产品主要性能失效的不合格; 4.2 严重不合格(MA :可能影响产品性能失效或降低性能或影响产品形象的不合格; 4.3 轻微不合格(MI :任何不符合规定要求又不严重影响产品外观或性能的不合格; 4.4 自检:由 QA 根据现有设备自行检验; 4.5 外检:由产线测试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测试; 4.6 实验室:由公司实验室做可靠性测试; 5.支持文件: 采用 GB2828.1-2012(Ⅲ级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进行随机抽样 , 依下表选定其 AQL 值, 列表如下: 5.1《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QWPG-003 5.2《抽样计划作业指导书》 QWPG-004

齿轮标准大全

齿轮标准大全 (精度部分) 1、GB/T 2821-92 齿轮几何要素代号(已作废) (注:已有GB/T 2821-2003 在标准参考资料<十二> 中) 2、GB1356-88 渐开线圆柱齿轮基本齿廓(已作废) (注:已有GB/T 1356-2001 在标准汇编中) 3、GB1357-87 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已作废) (注:已有“GB/T 1357-2008 通用机械和重型机械用圆柱齿轮模数”在标准汇编第九部分中) 4、GB1356-88 渐开线圆柱齿轮基本齿廓、GB1357-87 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编制说明 5、GB10095-88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已作废) 6、GB10095-88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编制说明 (注:已有GB/T 10095.1.2-2001 在标准参考资料<九> 中) 7、GB10096-88 齿条精度 8、GB10096-88 齿条精度编制说明 9、GB6443-86 渐开线圆柱齿轮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 10、GB6443-86 渐开线圆柱齿轮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编制说明 11、GB/T13924-94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检验规范 12、GB/T13924-94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检验规范编制说明 (注:已有GB/T 13924-2008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检验细则在标准参考资料<九> 中)13、JB/T53441-94 渐开线圆柱齿轮产品质量分等通则(注:标准出版社出版标准汇编中没有)

14、JB/T53441-94渐开线圆柱齿轮产品质量分等通则编制说明

1、GB10085-88 圆柱蜗杆传动基本参数 2、GB10085-88圆柱蜗杆传动基本参数编制说明 3、GB10086-88 圆柱蜗杆传动、蜗轮术语及代号 4、GB10087-88 圆柱蜗杆基本齿廓 5、GB10087-88 圆柱蜗杆基准齿形编制说明 6、GB10088-88 圆柱蜗杆模数和直径 7、GB10088-88 圆柱蜗杆模数和直径编制说明 8、GB10089-88 圆柱蜗杆、蜗轮精度 9、GB10089-88 圆柱蜗杆、蜗轮精度编制说明 10、GB/T12760-91 圆柱蜗杆、蜗轮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

电子元器件检验规范标准书.doc

电子元器件检验规范标准书 修订修订 修订内容摘要页次版次修订审核批准日期单号 2011/03/30 / 系统文件新制定4A/0 / / / 批准:审核:编制:

部分电子元器件检验规范标准书 IC 类检验规范 ( 包括 BGA) 1.目的作为IQC人员检验IC类物料之依据。 2.适用范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IC (包括 BGA)之检验。 围 3. 抽样计 正常单次抽样计划;具体抽样方式请参考《抽样计划》。划 依 MIL-STD-105E ,LEVEL II 4. 严重缺点 (CR): 0; 允收水准 主要缺点 (MA): ; ( AQL) 次要缺点 (MI): . 5.参考文 无 件 检验项目缺陷属性缺陷描述检验方式备注 a. 根据来料送检单核对外包装或LABEL上的 P/N 及实物是否 包装检验MA 都正确 , 任何有误 , 均不可接受。目检 b. 包装必须采用防静电包装,否则不可接受。 a. 实际包装数量与Label 上的数量是否相同, 若不同不可接目检 受;点数 数量检验MA b. 实际来料数量与送检单上的数量是否吻合, 若不吻合不可 接 受。 a. Marking 错或模糊不清难以辨认不可接受; b. 来料品名错,或不同规格的混装,均不可接受; c. 本体变形,或有肉眼可见的龟裂等不可接受;目检或 检验时,必须佩外观检验MA d. 元件封装材料表面因封装过程中留下的沙孔,其面积不超10 倍以上 带静电带。 过, 且未露出基质 , 可接受;否则不可接受;的放大镜 e. Pin氧化生锈,或上锡不良,均不可接受; f.元件脚弯曲,偏位 , 缺损或少脚,均不可接受; 备注:凡用于真空完全密闭方式包装的IC ,由于管理与防护的特殊要求不能现场打开封装的,IQC 仅进行包装检验,并加盖免检印章;该IC 在 SMT上拉前 IQC 须进行拆封检验。拆封后首先确认包装袋内的湿度显示卡20%RH对应的位置有没有变成粉红色,若已变为粉红色则使用前必须按供应商的要求进行烘烤。 (三)贴片元件检验规范(电容,电阻,电感)

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介绍

XXXXX公司作业文件 检验作业指导书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规定了服装生产用面料、里料和辅料的进货质量检验、生产过程中的工序质量检验、产品完工质量检验和成衣出厂质量检验、外协产品的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外检的项目。本规定适用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所有质量检验工作。 2 目的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的质量要求已得到满足。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1 GB / T2660—1999 衬衫 3. 2 GB / T2666—2001 男、女西裤 3. 3 GB / T13661—1992 一般防护服 3. 4 GB/12014---2009 防静电工作服 3. 5 GB/8965---2009 阻燃工作服 3. 6 FZ / T80004—1998 服装成品出厂检验规则 3. 7 FZ / T81008—2004 茄克衫 4 职责 4. 1 技术质量部负责本检验规程的制定。 4. 2 技术质量部负责组织服装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检验工作,负责本检验规程的贯彻实施。 4. 3 质量检验员负责按本检验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实施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 5 检验的方法和内容 5.1 进货质量检验 5.1.1 采购物资按对服装产品质量影响程度的分类 A类:指构成服装产品的主要部分和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服装的外观质量和使用性能,有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的采购产品。如面料、特殊服装的里料、有纺粘合衬、缝纫线、拉链、绣花、印花等。 B类:指构成服装产品的其它部分,一般不会影响服装的使用效果,即使略有影响,也可以采取补救措施的采购产品。如一般里料、钮扣、四合扣、无纺粘合衬、口袋布、垫肩、松紧、商标等。 C类:指不直接用于服装产品本身,但又起到服装保护作用的采购产品。如包装纸箱、塑

齿轮箱验收标准

总则: 1、FAT试验大纲在验收前应为船检签字扫描版,发于船东、船厂、打包方审核; 2、需要满足船级社规范(注意齿轮箱为批量生产或单台非标机); 3、满足技术规格书要求; 4、满足会议纪要要求; 5、齿轮箱需符合图纸要求; 验收仪器 1、试验用各种仪器、量具、设备应由有关部门定期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或校 正记录; 2、试验用各种仪器、量具、设备需得到验收人员的认可; 验收试验项次 1、齿轮箱验收资料检查(包含但不限于下列项次): 离合器传递扭矩计算书; 齿轮箱装配记录; 齿轮箱零部件质量检验报告(检验记录); 齿轮箱零部件船检证书; 齿轮箱关键零部件采购清单; 齿轮承载能力计算书; 齿轮轴强度计算书; 离合器强度计算书; 齿轮箱滑动轴承动态合力及其作用方向计算书; 齿轮箱热处理工艺资料(包含工艺文件、热处理报告和机械性能检验报告); 箱体、齿轮、轴等主要零部件材料技术资料; 箱体焊接工艺资料(包含工艺文件、无损探伤报告等); 滑油、冷却、控制系统液压原理图及安全报警装置电气原理图; 主要性能规格表; FAT试验大纲(验收项次需标明参照标准,且此标准可以符合船检规范要求),FAT试验大纲在验收前需要经过船东、船厂、打包方审核、批准;2、齿轮箱外观检验:外观整洁、零部件布置合理、维护方便、管路布置合理、液 压管路少焊缝或无焊缝、液压管路所有焊缝均可以检验焊接质量; 3、安全报警试验:符合试验大纲要求; 4、转速比检验:符合设计要求; 5、输出轴、PTO轴、配有器轴跳动检验:符合设计要求; 6、机械接口尺寸检验;备用泵的自动起停功能测试; 7、空载运行试验;空车带排试验; 8、离合器脱合排试验;手动机械应急装置试验; 9、换向试验(若有此功能); 10、负荷试验(满载);噪声及振动试验;拆减(拆减项次由船东、船厂和打 包方三方决定),推力轴承、滑动轴承、滑油滤器、离合器磨损情况、齿轮啮合面等; 11、复试。

进料检验标准书

进料检验标准书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XXXXXX 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进料检验规范 编号: 版本:A 制定部门:品质部 制定日期: 1.目的 为保证进料的的质量、数量、规格等符合本公司的要求,提供良 好的物料,满足生产和服务之所需。 2. 范围 本检验标准适用于所有原材料、半成品、辅料等进入公司的所有 物料。 3.职责 3.1 仓管员收到物料后将物料放置于指定待检区域并填写《进料检验通 知单》通知IQC检验。 3.2 IQC接到《进料检验通知单》后到待检区抽取物料。按照来料检验 标准书和相关工程图纸,对来料进行检验与判定,并填写《IQC进料检验记录》对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负责。 4. 作业内容检验

4.1检验方式:抽样检验 4.2.抽样标准: 元器件类:按照GB2828-87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一般检查水平Ⅱ进行。 非元器件类按照GB2828-87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特殊检查水平Ⅲ进行。 4.3合格质量水平:A类不合格AQL=0.4 B类不合格AQL=1.5 4.4定义: 主要原材料:指对本公司产品性能、安全、起主要作用的材料。 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等。 5.检验仪器,仪表,量具的要求所有的检验仪器、仪表、量具必须在校正计量期内。 6.检验结果 6.1检验合格后,IQC贴绿色合格标签于物料包装上,将物料放入检验合格区,并填写《物料合格入库单》通知仓管。 6.2 对于公司没有能力检验的物料,可要求供应商提供检验报告,IQC 可依供应商提供之合格检验报告视同合格处理。 6.3检验为不合格物料时,IQC贴红色不合格标签于物料包装上,将不合格物料放入不合格品区。不合格品的处理依《不合格品管制程序》执行。 7.将检验结果记录在《IQC来料检验报告》中. 8.相关表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