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5地质作用与地貌规律

05地质作用与地貌规律

05地质作用与地貌规律
05地质作用与地貌规律

1.营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

2.岩石类型及其循环过程。

3.地质构造类型,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的影响。

1.结合重大地质灾害(如火山爆发、最新发生的地震等)考查内、外力作用。

2.根据景观图、剖面图和示意图判断出岩石类型和岩层新老关系。

3.依托景观图、剖面图、区域图等,结合石油开采、工程建设等热点,考查地质作用、地貌成因及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水平

运动

垂直

运动

2.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

(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3.地壳物质循环图判读方法,如下图所示: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4.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5.背斜与向斜的判别方法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

6.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①)。

河漫滩的形成: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图②)。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

【答案】1.C 2.B 3.B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地势较高,河流主要东流,且短小流急,加之东侧降水偏多,山麓地带沟谷众多,导致贺兰山东麓泥沙堆积,冲积扇集中连片分布。故选C。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河流相对较长,根据图中低山和中高山图例,可以看出甲处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流域内地势起伏小,水流速度较缓,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弱,所以在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故选B。

3.从题干材料中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中,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故以砾石为主的冲积扇土层浅薄,耕地条件差,耕地较少。故选B。

(2017?天津卷)读图,回答第4题。

4.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

【答案】4.B

【解析】4.读图可知,该处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属于沉积岩,排除A、C;图示岩层向某一个方向倾斜,应该为岩层挤压所致,而且岩层没有明显的断裂,呈现出明显的弯曲变形,由此判断此处地质构造为褶皱,B正确、D错误。故选B。

(2017?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

6.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B.2C.3D.4

【答案】5.B6.B

【解析】5.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可知,乙为断层,该断层形成后,发生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丙,之后才形成甲沉积岩。

6.图中共形成了4次侵蚀面,其中下面3次由于受挤压与表层侵蚀面不平行,说明岩层发生完全变形,形成褶皱构造;而中间两次侵蚀面平行,说明属于同一次褶皱过程。因此,形成褶皱的次数是2次。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7.C 8.B 9.D

【解析】7.该题从静态角度考查同一条贝壳堤形成时期海岸线的位置变化。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则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这时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贝壳堤。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海岸,不断堆积,从而使得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变大。根据上题结论,海岸线位置稳定才能形成贝壳堤,所以A项错了;形成河口三角洲是由于河流搬运泥沙在入海口堆积形成的;河流改道是在内陆地区发生的,不会发生在海岸线位置。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

(2016?海南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10—11题。

10.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

11.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10.D 11.C

【解析】10.根据材料提示,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南坡昼夜温差大,西坡下午受到太阳辐射强,西坡的白天气温高一些,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其他因素都不需要考虑了。

11.从材料提取信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温带荒漠带和草原带,气温日较差最大,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故选C。

(2016?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12—13题。

12.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

13.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2.C 13.B

【解析】12.从题干上看,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仔细读图,图中河谷处的岩层呈现中间新、两边老的特点,说明该河谷的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故选C。

13.从题干信息看,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要在较为好的沉积环境中才能发现。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乙点所在阶地面积较大,沙和卵石的沉积厚度较大,沉积环境最好,甲处沉积物为黏土,丙和丁地位置高。故选B。

(2018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三诊考试)漫湾水库是澜沧江上第一座以发电为单一目标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回水可达60km,建成后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自1993年水库开始蓄水发电以后,库区实际泥沙淤积量埠大于设计泥沙淤积量。洲滩位于水库坝前约30km处。下图为洲滩附近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洲滩形成的原因是

A.河流携带泥沙在凸岸堆积B.河流携带泥沙在左岸堆积

C.陆地断裂下陷与河岸分离D.水面上升淹没周围的低地

2.漫湾水库“蓄清”的适宜时间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3.漫湾库区泥沙淤积量大,最可能导致

A.流域水土流失加剧B.水库防洪能力下降C.回水淹没范围增大D.河口海岸崩塌后退

(2018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是天山北麓规模最大的冲积扇,由南向北发育有多期冲积扇,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下图示意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的发展演变。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关于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地势由南向北倾斜B.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

C.耕地分布南多北少D.扇体边缘有大量地下水溢出

5.从各期冲积扇的位置和形态变化推测,诱发该冲积扇发生Fl至F4四期演变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A.风力搬运、沉积作用B.变质作用C.冰川搬运、沉积作用D.地壳运动

6.玛纳斯县境内的F2冲积扇耕地上的灌溉干渠水流方向大多由

A.东北流向西南B.西南流向东北C.东南流向西北D.西北流向东南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是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在正常情况下,河流阶地越高,年代越老。下图示意延川黄河蛇曲地质遗迹发育的河流阶地剖面。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多级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A.地层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B.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堆积

C.层间歇性下降、流水堆积D.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

2.图示黄河河床位于

A.背斜顶部B.断层线附近C.向斜槽部D.板块分界线附近

3.图示黄河东西两侧相比

①东侧岩层相对上升

②东侧岩层相对下降

③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海拔高,遭受侵蚀

④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岩层坚硬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辫状河三角洲是辫状河推进到水体中形成的一种粗碎屑三角洲,其上发育有分流河道、河岸、席状滩等更小单元。下图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境内岱海(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式断层构造内陆湖)一辫状三角洲沉积模式图。据此完成4—6题。

4.岱海现阶段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有

①风力侵蚀②风力堆积③流水侵蚀④流水堆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在图中①处,每一次洪水宣泄

A.沉积物颗粒为砾石B.沉积物颗粒为砂质沉积物

C.砂质沉积物比砾石先沉积D.砂质沉积物比砾石后沉积

6.若该辫状三角洲近年来明显缩小,则造成此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有

A.岱海附近耕地面积迅速扩大B.岱海流域农业实施节水措施

C.岱海周边植被破坏日趋严重D.岱海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

【答案】1.A2.D3.C

【解析】1.洲滩是河流演变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河流有弯曲时,由于水流的反射,在河流的内部形成横向环流,横向环流对凹岸的一侧不断侵蚀,携带的泥沙在凸岸一侧堆积,形成了洲滩。故选A。

2.漫湾水庠是澜沧江上第一座以发电为单一目标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回水可达60km,建成后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漫湾水库“蓄清”的适宜时间是10月。故选D。

3.自1993年水库开始蓄水发电以后,库区实际泥沙淤积量埠大于设计泥沙淤积量,漫湾库区泥沙淤积量大,最可能导致回水淹没范围增大。故选C。

【答案】4.C5.D6.B

【解析】4.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位于天山北麓地区,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冲积扇的地势南高北低,A正确;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冲积扇的泥沙颗粒由扇顶向扇缘逐渐减小,可知冲积扇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B正确;冲积扇的形态南窄北宽,距离出山口越远沉积颗粒越细,土壤越肥沃,可知该地区的耕地分布南少北多,C错误;冲积扇边缘,由于地势低,地下水埋藏浅,甚至可能出露地表,D正确。故选C。

5.由材料可知,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是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形成,由于地壳活动,使得Fl至F4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故选D。

6.玛纳斯县境内的F2冲积扇位于河流的东侧,受地势南高北低影响,修建灌溉干渠水流方向大多由西南流向东北,这样河水可以自流,工程量小。故选B。

【答案】1.D2.B3.B

【解析】1.读材料可知,河流阶地是地层抬升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选D。

2.读图,对比黄河河床东西两侧岩层可知,该地区岩层发生断裂和错动位移,东侧岩层相对下沉,西侧岩层相对上升,故图示黄河河床位于断层线附近。故选B。

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东侧岩层相对下沉,西侧岩层相对上升,①错、②对;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抬升后海拔高,遭受侵蚀,③对;该图为黄河蛇曲,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地处凸岸,侵蚀作用弱,④错。故选B。

【答案】4.D 5.D 6.B

【解析】4.由图可知,该地貌为堆积地貌,处于内陆地区,风力堆积作用强烈,图中的河流携带泥沙在该处沉积,故该地貌为风力、流水堆积作用而成。故选D。

5.流水沉积作用的机械沉积分异比较明显,先沉积大的颗粒,后沉积小颗粒。在图中①处,每一次洪水宣泄都会有大小沉积物分层沉积,其中砂质沉积物比砾石后沉积。故选D。6.若该辫状三角洲近年来明显缩小,说明河流携带的泥沙减少,岱海附近耕地面积迅速扩大、周边植被破坏日趋严重、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都会导致泥沙的增多;岱海流域农业实施节水措施会使得表土冲刷减弱,水土流失减弱,河流携带泥沙减。故选B。

地形地质作用与地貌专题

专题 地质作用与地貌 【知识结构】 知识点一:岩石类型及地壳物质循环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1.岩石及其成因 岩石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如花岗岩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按照岩石成因可以分为: 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而成,在地表以下凝结(花岗岩)形成侵入岩;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喷出岩又叫火成岩(玄武岩); 沉积岩: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由化学沉积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 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形成变化岩,如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例1:(2011·大纲全国卷)读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 .地表 B .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 .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变质岩 知识点二:地质作用与地貌 1.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 内力 作用 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 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 动、变质作用、地震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 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 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 力作用起主导作用外力 作用 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 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固结成岩 性质方向概念结果关系 水平运动 沿平行于地球表 面方向的运动 使地壳物质弯曲变形常形成巨 大褶皱山系,有的断裂张开,形 成裂谷和海洋 相伴发生,以水 平运动为主,垂 直运动为辅升降运动 (垂直运动) 沿垂直于地球表 面方向的运动 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引起 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板块概念:岩石圈(地壳和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被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 全球六大板块:亚欧、美洲、非洲、印度洋、南极洲、太平洋(几乎全部是海洋)。 运动规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裂谷或海洋(例证: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 为岛孤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 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例证: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深海沟。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板块相撞(消亡边 界)地区 运动结果

地质地貌

绪论 1、什么是地质学、地貌学?地质学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地质学是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变化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 演变历史的一门学科。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地球-岩石圈;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时间的悠久性、地区的差异、变动的复杂性。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产状、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2)、研究岩石圈运动及其所产生的各种地质构造和发展规律; (3)、研究岩石圈的发展历史及地球上的气候、生物演变规律; (4)、地质学理论在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方面的应用 2、地质地貌学与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有什么关系? (1)、为农业区域规划和农田基本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在研究土壤的形成发育与改良利用方面; (3)、农业用水方面 (4)、农用矿石的开发利用方面; (5)、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与人类的保护治理 第一章地球的基本知识 重力异常——由于地球各部分的物质组成和地壳构造不同,因而实际测量的重力值往往与理论值不符,称为重力异常。 地热增温率——向下每加深100米温度增高的数值。 地热异常区——某地的地热增温率大于该地区的平均值。 磁偏角 磁倾角 剩余磁性——岩石在形成过程中获得的磁性。 1、地球从外部到内部分为哪几个圈层?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智慧圈、地壳、地幔、地核。 2、何谓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各有哪些形式? 地质作用就是由地质营力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地壳构造和地表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重力作用、成岩作用。 第二章矿物 矿物——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类质同像——矿物的相当质点被性质相似的质点所占据而保持晶体构造不变的现象。 同质异像——成分相同的物质,形成条件不同,而生成不同晶体构造的现象。 解理——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成光滑面的性能。 断口——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任意方向破裂,同时破裂面呈凹凸不平的表面。 1、类质同像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内因: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电价相等;外因:温度,压力,浓度。 2、我们可以根据矿物的哪些物理性质来鉴定矿物? 光学性质: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光泽;力学性质:解理,硬度,比重。 第五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1.简述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及其形迹? (1)新构造运动的振荡性(2)、节奏性(3)、继承性

地质地貌专题练习

地质地貌知识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南方某一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完成1—3题。 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C.地堑D.地垒 2.若在乙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是() A.火山爆发B.断层下陷 C.地下溶洞塌陷D.地下冻土融化 3.图中岩石主要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是() A.砂岩B.砾岩C.石灰岩D.花岗岩 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4—5题。 4.表示喀斯特地貌景观的是()A.a图B.b图 C.c图D.d图 5.C图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沉积作用B.风化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 6.对图a地貌景观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地地貌景观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B.该地貌景观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C.湖南张家界有该地貌景观分布 D.我国云贵高原上有该地貌景观分布 图1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准噶尔盆地 8.图中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9.在甲地建设铁路面临的主要困难最可能是 A.冻土和冰川 B.地质基础不稳固C·沼泽、软土 D.流沙和水土流失读图10中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10~11题。

10.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1.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读图,回答15—16题: 12.右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 13.甲处构造的形成及其上部缺失的地质过程是() ①水平挤压②水平拉伸③地壳上升 ④地壳下降⑤外力侵蚀⑥外力沉积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④⑤D.③④⑤ 右图为某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⑤ D、④⑥ 15、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A、花岗岩 B、砂岩 C、大理岩 D、板岩 16、岩石①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A、含有生物化石 B、有较多的气孔 C、有方解石组成 D、有明显的层理 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回答17—19题。 17.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 A.山脊向斜 B.山脊背斜 C.山谷向斜 D.山谷背斜 18.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图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如图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在该图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是C岩层 D.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 19.下列物质中属于地壳中的矿物的是( ) A.从月球表面取回的标本 B.各种水泥制品 C.由赤铁矿和黄铁矿组成的混合物 D.金刚石、石英 20.下列事物是地质作用的结果的是( ) A.月球表面的环形山 B.荷兰的围海造田 C.石灰岩变成大理岩 D.大寨的梯田

地质地貌概念

1.包气带:地表下一定深度,岩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充满,形成地下水面。以地下水面为界,其上者称包气带,其下的含水地带称为饱水带 2.风成黄土:在地质时代中的第四纪期间,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 3.次生黄土:原生黄土地层再受风力以外的营力搬运,主要是洪积、坡积、冲积成因的沉积物 4.冰川:是地面上缓慢运动着的巨大冰体,在重力作用下有一定的运动 5.冰期:气候寒冷,陆地上流水冻结,发育大规模冰川的 6.冻土地貌:在多年冻土区,地下具有一定深度和一定厚度的冻土层,地表则发生周期性的冻融作用,结果形成一种特殊的地貌 7.我国第四纪冰期:第四纪气候以全球大幅度的周期性冷暖变化为特征,表现为冰川作用的盛衰和气候带的移动,即冰期和间冰期的更替 8.海进: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陆地相对于海面下沉,并使海水侵入陆地的现象 9.海退: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因海面下降或陆地上升,造成海水从大陆向海洋逐渐退缩的地质现象 10.地质环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科学技术研究所能达到岩石圈之总称又称自然环境 11.地质灾害: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事件或现象 12.元素的地质循环:在风化壳发展演变中,各种元素不断迁移,并由一种形态演变为另一种形态. 1.矿物: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2.类质同象: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质点所顶替而能保持原有晶形构造类型,只稍微改变其劲歌常熟的现象。 3.结晶习性:指在相同生长条件下,一定成分的同种矿物,常有生成某一形态的习性。 4.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形成构造和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现象。 5.原生矿物:有内生作用形成的矿物;次生矿物:由外生作用生成的矿物。 6.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面的性质。 7.硬度: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 8.断口:单质矿物受力后,不沿一定结晶方向破裂而形成的断开口。 9.颜色:矿物对光线中不同波长的光波的均匀吸收或选择性吸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10.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11.透明度:指矿物透光的能力,它是相对的。 12.光泽:矿物表面反射光的强弱。 13.集合体:矿物由许多较小的单体聚集而成。 14.双晶:同种物质的晶体有规则的连生在一起。 15.结晶质:组成矿物的物质质点(离子,分子,原子)按一定方式规则地排列成空间格子状构造。 16.晶胞:空间格子的最小单位(平行六面体)。 17.晶形:每种晶形矿物都有一定的晶体构造,反映在外形上均具有一定晶体形状。 18.晶格:晶体的空间网状结构称为晶格。 1.岩石:在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固态物质,是矿物或岩屑的集合体,有一定的结构、构造和变化规律。 2.重结晶作用:沉积物的矿物成分借溶解、局部溶解和固体扩散作用,是物质质点发生重新排列组合的现象。

工程地质课后思考题汇总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1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研究内容:(1)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2)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3)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4)区域工程地质研究 研究任务:1、查明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2、论证和预测发生工程地质问题的可能性,提出防范措施3、提出及建议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及区域性特点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1.2 说明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人类的工程活动和自然地质作用会改变地质环境,影响工程地质的变化。 1.3 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它包括工程建设物所在地区的地质环境要素:地层岩性、地质结构与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方面的因素。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工程建筑上稳定和安全的要求时,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常见几类:地基稳定性问题——变形、强度;斜坡稳定性问题——地质灾害;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地质体受力和变形;区域稳定性问题——地震、震陷、液化、活断层。 1.4 说明工程地质学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工程地质工作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是很重要的,是设计之先驱。没有足够考虑工程地质条件而进行的设计,是盲目的设计,都会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轻则修改设计方案、增加投资、延误工期;重则是建筑物完全不能使用,甚至突然破坏,酿成灾害。 1.5 分析图1-7和图1-8在不同工程地质下的建筑物安全稳定问题。

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

各种地质作用及形成的地貌归纳 2013年8月15日星期四 某火山的喷发的原因:两大板块相互挤压,边界处的地壳比较破碎,使得熔融状态的岩浆喷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外力作用: 1.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空气,水,太阳能和生物的影响下所发生的疏松、崩解或化学成分改变。 物理风化:岩石在温度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膨胀与收缩不一致,发生崩解破碎。 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成份在水,二氧化碳,氧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或产生新的物质。 生物风化:植物根系的生长对岩石的破坏、动物分泌物对岩石的腐蚀。 2.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风蚀: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沟谷,V形河谷,喀斯特地貌 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性谷(冰蚀谷) 海浪侵蚀: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崖。 3.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和海浪等,将风化及侵蚀的形成物转移离开原位置的作用。包括推移、跃移、悬移

流水搬运:主要取决于流速,流速大挟带的物质较粗,流速小挟带的物质较细。泥石流 风力搬运:搬运物质的大小与风速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 冰川搬运:搬运物质随冰川缓慢悬移或推移。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漂砾、飞来石 海浪搬运:波浪搬运较粗的沙砾,潮流和其他海流搬运粉沙和淤泥。 4.沉积作用:岩石风化和侵蚀产物,在外力搬运过程中,随着风速、流速降低,冰川融化以及地形变化等原因,被搬运物质逐渐发生沉淀堆积的作用。 流水沉积: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 风力沉积:新月形沙丘、沙丘、沙垄、黄土沉积 冰川沉积:冰碛物 5.固结成岩作用:沉积物经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改造,变成坚硬的岩石。包括压固,脱水,胶结,和重结晶等形式,结果是形成新的岩石(沉积岩)。 形成的地貌 1.流水地貌: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在上中下游有不同表现。 原因结果 上游山地高原高差大流速急,侵蚀为主,河谷深切而狭窄 中游水流减缓,河谷宽阔河曲发育,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下游河床平缓,堆积作用强平坦广阔的三角洲 2.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由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进行破坏和再造作用形成的,分布在石灰岩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各省。 (1)分类:地表喀斯特:石芽,溶蚀洼地,溶蚀盆地,落水洞,峰林,孤峰 地下喀斯特: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地下湖) (2)发育过程:石芽、溶蚀洼地、落水洞——溶洞、地下河——溶蚀盆地、峰林——孤峰 (3)开发与保护:旅游价值高,但是溶洞易漏水,易坍塌,地表崎岖,交通不便,石灰岩不保水,肥力差,农业发展困难,经济落后。 3.海岸地貌:海岸地带受风浪,海水,潮汐,生物,气候,入海河流等因素共同影响所形成的地貌。(1)分类: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 海积地貌:沙滩,沙州,沙堤 (2)我国分布:海积地貌:杭州湾以北,平原海岸(沙岸、泥岸)其岸线平直,地势平坦,滩涂广阔,适合水产养殖和晒盐。 海蚀地貌:杭州湾以南、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沿海,山地丘陵海岸(岩岸)其岸线曲折,地势险峻,坡陡水深,适合建港,发展海运业、渔业、养殖业。 4.风成地貌: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风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柱、雅丹地貌 风积地貌:沙丘 开发与治理:旅游,绿洲,植树种草。 5.黄土地貌:在黄土地区经流水长期侵蚀和切割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半干旱地带 (1)形成过程:风力堆积——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塬、粱、峁。 塬:范围较广顶部较平坦的残留黄土高原面 粱:长条形的黄土高原 峁:孤立的黄土丘。 (2)开发利用 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多种矿物有利于作物生长。 弊: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被冲刷得黄土淤塞河道,导致洪灾。 开发治理:综合治理(植树造林、打坝淤地、梯田、水利枢纽、退耕还林还草)。

地质地貌学

第一章矿物 一、名词解释 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稳定于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原生矿物:由于岩浆的冷却分异,其中的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的作用下而形成的矿物。、 次生矿物:在地表或近地面,与太阳能、大气和水有关的作用下而形成的矿物。 类质同象: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晶体结构中本应由某种质点所占的晶位被晶体化学性质类似的其他质点所置换,只引起晶胞参数及理化性质的规律性改变,而晶体结构不发生改变的现象。 同质异象: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形成构造和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现象。 造岩矿物:对于形成岩石有普通意义的矿物。 粘土矿物:是蚀变演示经交代作用、原生矿物经风化淋湿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的产物,形成并稳定于地表特定水热条件是次生矿物。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面得性质。 硬度: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 断口:是指单体矿物受力后,不沿着一定得结晶方向破裂

而形成的断开面。 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光线中不同波长的光波均匀吸收或选择性吸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结晶习性:指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一定成分的同种矿物,常有生成某一刑天的习惯。 结晶质:矿物在适应的条件下形成规律的几何体外形的物质。 二、简答题 1.简述硅酸盐类矿物的晶体构造特征: ①岛状构造②环状构造③链状构造④层状构造⑤架状构造 2.矿物的晶体分类法及其代表矿物 按晶体化学分类法,把矿物分为5大类12种类型 ①.自然元素:即单质金属或非金属,如金刚石。 ②.硫化物:元素同硫结合,如方铅矿(PbS)闪锌矿(ZnS) ③.卤化物:卤族元素化合物,如岩盐(NaCl)萤石(CaF2) ④.氧化物及氢氧化物: a.金属氧化物,如石英(SiO2) b.金属氧化物与水联合派生,如褐铁矿Fe2O3‘H2O ⑤.含氧盐: a.硅酸盐:元素同SiO44-结合,如橄榄石(Mg2Fe)2[SiO4]

高考地理真题-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高考真题----------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2012年高考题】 (2012上海卷)(七)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 14.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③以平原、盆地为主④中部低,西 南、东北高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15. 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A. 山脊、山谷 B. 山脊、山脊 C. 山谷、山脊 D. 山谷、山谷 (2012上海卷)(四)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7.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震使海底抬升 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 8.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 岛弧和海沟 B. 海岭和海沟 C. 海岭和裂谷 D. 岛弧和裂谷(2012山东卷)3.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图2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2012江苏卷)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 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l0题。 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10.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2012北京卷)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 读图1,回答第1~3题。

05_地质作用与地貌规律

1.营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 2.岩石类型及其循环过程。 3.地质构造类型,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的影响。 1.结合重大地质灾害(如火山爆发、最新发生的地震等)考查内、外力作用。 2.根据景观图、剖面图和示意图判断出岩石类型和岩层新老关系。 3.依托景观图、剖面图、区域图等,结合石油开采、工程建设等热点,考查地质作用、地貌成因及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 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 (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 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3.地壳物质循环图判读方法,如下图所示: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4.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 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5.背斜与向斜的判别方法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 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 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 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 向斜。 6.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地质地貌专题练习

地质地貌专题练习

————————————————————————————————作者:————————————————————————————————日期: ?

地质地貌知识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南方某一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完成1—3题。 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地堑?D.地垒 2.若在乙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是() A.火山爆发? B.断层下陷 C.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冻土融化 3.图中岩石主要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是() A.砂岩B.砾岩C.石灰岩D.花岗岩 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4—5题。 4.表示喀斯特地貌景观的是?( ) A.a图B.b图? C.c图D.d图 5.C图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沉积作用?B.风化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6.对图a地貌景观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地地貌景观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B.该地貌景观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C.湖南张家界有该地貌景观分布 D.我国云贵高原上有该地貌景观分布 图1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7— 9题。 7.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D.准噶尔盆地 8.图中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9.在甲地建设铁路面临的主要困难最可能是 A.冻土和冰川 B.地质基础不稳固C·沼泽、软土D.流沙和水土流失 读图10中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10~11题。

10.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 A.①B.② C.③ D.④ 读图,回答15—16题: 12.右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C.地垒?D.地堑 13.甲处构造的形成及其上部缺失的地质过程是() ①水平挤压②水平拉伸③地壳上升 ④地壳下降⑤外力侵蚀⑥外力沉积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④⑤ 右图为某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⑤D、④⑥ 15、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A、花岗岩B、砂岩C、大理岩 D、板 岩 16、岩石①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A、含有生物化石 B、有较多的气孔 C、有方解石组成 D、有明显的层理 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回答17—19题。 17.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 A.山脊向斜 B.山脊背斜 C.山谷向斜D.山谷背斜 18.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图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B.如图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第五章工程地质勘察

第五章工程地质勘察 §5-1绪论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与目的 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与目的是查明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和分析工程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用提供地质资料的依据,以便选择优良的工程场地,使工程建筑与当地的地质环境相适应,保证工程建筑的稳定安全、经济合理和正常运用。 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工程地质勘察是如何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解决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也是一门探讨工程地质调查和勘探方法的学科。因此,随着技术方法、勘探设备的更新与发展,工程地质勘察的理论、方法及手段等将更加完善。 二、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要采用工程地质学所有的研究方法,即:地质学方法、试验方法、工程地质类比法、模型实验法、概率统计法和理论计算法。以上各种研究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各种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和手段来实现的。对于不同工程要求的,不同工作内容的,所采用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与手段也是不一样的。但总的来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地质测绘;如:地面测绘、航测、卫测等,是基础,是根本。 2.工程地质勘察;包括物探、化探、钻控等。 3.工程地质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大型现场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等。 4.工程地质长期观测;对房屋变形、地下水位、地面沉降等进行动态

的长期观测。 5.勘察资料的室内整理及计算。 三、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和要求 由于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不同的工程对象,因而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和精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工程,在不同的勘察阶段对其工作要求和研究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按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对一般工程项目的阶段划分,可将其分为:预可研、可研、初设、施工图设计、施工、工程使用管理等六个主要阶段,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前四个阶段。 各阶段对应的工勘阶段及内容如下: 1. 预可研阶段→主要是收集整理已有资料,特别是区域性地质、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等资料(包括各种图件、文字报告、影像资料如航 卫片等) (项目建议书)→根据预可研阶段成果编制项目建议书,可以根据需要做少量 的调研或实地考察。 2. 可研阶段 → 根据批复的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组织安排一次性的工勘工 作,主要任务是选址、选线。完成方案比选所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为项目的可研报告的编制提供 必要的依据。同时对重大工程还要解决工程项目中主要问题 的研究方向等。 3. 初设阶段 → 根据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和可研阶段的成果,详细查明所确 定的场址、线路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场址、线路的具体位置,为初步设计提供必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及评价。 4. 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初设成果,开展详细勘察和专题研究,有针对性地 对需解决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设计及措施,为完成施工 ↓ ↓ ↓ ↓ 〈踏勘〉 〈可勘阶段〉 〈初勘阶段〉 〈详勘阶段〉

05地质作用与地貌规律

1.营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 2.岩石类型及其循环过程。 3.地质构造类型,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的影响。 1.结合重大地质灾害(如火山爆发、最新发生的地震等)考查内、外力作用。 2.根据景观图、剖面图和示意图判断出岩石类型和岩层新老关系。 3.依托景观图、剖面图、区域图等,结合石油开采、工程建设等热点,考查地质作用、地貌成因及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水平 运动 垂直 运动 2.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 (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3.地壳物质循环图判读方法,如下图所示: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4.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

工程地质第五章

.名词解释 岩堆:岩堆是指陡峻山上,岩体崩坍物质经重力搬运,在山坡坡脚或平缓 山坡上堆积的松散堆积体 滑坡主裂缝:滑坡壁与滑动体相交处的那一条裂缝叫做滑坡主裂缝。 稀性泥石流:一般指泥石流密度小于1800kg/m2(泥流小于1500kg 流体粘度小于03Pa?s,体积浓度小于50%的泥石流。 岩溶:岩溶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长期地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各种岩溶现象的总称。 岩溶水:贮和运动在可溶岩孔隙、裂隙及溶洞中的地下水称为岩溶水。 地灾害链:具有灾变条件的山地坏境,在致灾因素的作用下,一种山地灾 害发生后,引起其他种类山地灾害也相继或滞后发生的灾变现象 Ⅱ.单项选择题 1.斜坡上的大量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坡体崩落的现象叫做A.剥落B.落石C.崩塌D.滑坡 2.崩塌主要发育在() A.软弱岩区B.节理不发育边坡C.节理发育的坚硬岩区D.平缓山坡3.对于中等規模,频繁发生的崩塌,线跻通过时主要采取()的措施A.明洞B.拦石墙C拦石网D.绕避 4.若堆表面坡度与岩块堆积的天然休止角相比,应该() A.偏大B.偏小C.相近D.不一定 5.对正在发育的大中型岩堆线路通过时最好采取()的措施 A.绕避B.修路質C修路堤D.半堤半堑 6.斜坡上的大量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内一个或几个滑动面作整体下滑的过程叫做()A.崩塌B.滑坡C溜坍D.坍方 7.具有一个贯通的滑动面井且下滑力大于抗滑力,被认为是() A.滑坡分类的重要依据B.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C.滑坡的形成条件D滑坡的主要判别持征 8.切层滑坡是指滑体的滑动面() A.顺着岩层面B.切割岩层面C.切割节理面D.顺着节理面 9.滑坡主要发育在() A.花岗岩区B.石灰岩区C.软弱岩区D.高边坡 10.滑坡体后缘与不滑动部分断开处形成的陡壁叫做( A.滑坡葉B.滑动面C.主裂缝D.滑坡台阶 1.重力式挡墙主要用于整治() A,崩塌B.岩堆C.滑坡D.落石 12.泥石流按流态特征可分为()和粘性泥石流

4地质作用与地貌(教师版)

第二章地质作用与地貌地貌 概念知悉 1.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形成和变化的作用。按产生的 自然力可分为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前者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等;后者包括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等,是地壳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表面宽广,地平;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农业种植重视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功能。)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不大,但是边缘陡峭;山峦起伏,凹凸不平) 丘陵(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坡度较缓;主要由低矮的山地组成)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能源时代的地质学重视盆地研究。1901年里海盆地石油占当时全球原油产量的50%,后来波斯湾盆地石油称霸。中国大庆油田在松辽盆地。)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很大,坡度陡峻。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山地是众多山体的统称,由山岭和山谷组合而成。山脉是沿一定方向有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

山岭的总称。山系是沿一定方向延伸,在成因上有联系、有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山脉的总称。 孙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孙子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种。凡是我们可以去,敌人也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在"通"形地域上,应抢先占开阔向阳的高地,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作战就有利。凡是可以前进,难以返回的地域,称作"挂";在挂形的地域上,假如敌人没有防备,我们就能突击取胜。假如敌人有防备,出击又不能取胜,而且难以回师,这就不利了。凡是我军出击不利,敌人出击不利的地域叫做"支"。在"支"形地域上,敌人虽然以利相诱,我们也不要出击,而应该率军假装退却,诱使敌人出击一半时再回师反击,这样就有利。在"隘"形地域上,我们应该抢先占领,并用重兵封锁隘口,以等待敌人的到来;如果敌人已先占据了隘口,并用重兵把守,我们就不要去进攻;如果敌人没有用重兵据守隘口,那么就可以进攻。在"险"形地域上,如果我军先敌占领,就必须控制开阔向阳的高地,以等待敌人来犯;如果敌人先我占领,就应该率军撤离,不要去攻打它。在"远"形地域上,敌我双方地势均同,就不宜去挑战,勉强求战,很是不利。以上六点,是利用地形的原则。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所在,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 第一节内力作用与地貌 【基础知识整合】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S、P两类地震波的区别 代码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

地质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质地貌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 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 生改变的作用。 2.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的地壳运动。 3.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壳运动。 4.河漫滩:在一般年份河流高水位时,河水泛滥能淹没的谷底部分。 5.河谷阶地:分布在河床两侧成阶梯状,具有一级或多级,已不受近代 常年洪水淹没的地区,是河谷演变过程中的产物 6.岩溶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石 膏、卤素岩等)以溶蚀为主,以流水冲蚀、潜蚀和机械崩塌为辅的地质作用。 7.潜蚀作用:水流沿土层的垂直节理、劈理、裂隙或洞穴进入地下,复 向沟谷流出,形成地下流水通道所发生的机械侵蚀和溶蚀作用。 8.泥石流: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 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9.洪流:片流遇到凹凸不平的地面时,水便集中到低洼的沟中流动。 10.河流:暂时性流水(面流、洪流)流到低洼沟谷中获得地下水补给, 形成经常性流水。 11.流域:地面流水直接流入同一条河流的区域。 12.水系:流域内河流汇集成的水网。 13.冲积:河流沉积的碎屑物质。 14.河谷:河流侵蚀出的槽形凹地。 15.河床:河水占据的沟槽。 16.侵蚀基准面:下蚀作用的极限。 17.溯源侵蚀:河流的源头下蚀力导致河谷后退,这个过程称为河流的溯 源侵蚀,也叫向源侵蚀。 18.自由河曲:平原上弯道可以自由发展的河流;其结果是使河流长度增 加、坡度降低、流速降低。 19.河流的搬运能力:在水流作用下搬运地表物质的过程。 20.心滩:河床中间的沉积地貌,平水位时高出河水面,洪水期被淹没。 呈梭形,长轴平行于水流,表面略有起伏。 21.边滩:位于弯曲河床凸岸的水下堆积物,成为河床横剖面上相对高起 的部分,在枯水期常露出水面,在河口区露出水面又称沙咀。 22.三角洲:河流在河口沉积使河床坡度变缓,河流便散开成无数分流, 沉积成的地貌,外形像三角形,故叫三角洲。 23.坡流(片流):大气降雨后或冰雪融化后,在地面上回承德沿斜坡表 面流动的网状溪流。 24.准平原:一个地区的地面在经长期的侵蚀和剥蚀之后,所形成的起伏 和缓,但还保留一些孤立残丘的近似平原的地貌。 25.夷平面: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表面。是一种陆地抬升或侵蚀基面 下降,侵蚀作用重新活跃,经过一个时期后所残留的地表形态。

地质地貌复习资料总结

地质地貌复习资料 绪论: 1、地质学的定义: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学科。主要是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变化和发展历史及古生物变化历史的一门学科。(物质、运动形式、演化) 2、地质学的特点:(1)空间上的广阔性与地域上的差异性(2)时间上的悠久性(3)(地质) 变化过程的复杂性(4)地质记录的残缺性 3、地貌学定义:地貌学是介于地质学与自然地理学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 成因分布及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4、地貌发展的动力: 地貌发展的动力来自地质作用中内、外营力的相互作用,表现在: ①内营力来自于地球的内能,内营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 ②外营力来源于太阳辐射能,包括风化、流水、地下水、冰川、风、湖沼、海洋等的剥蚀、堆积作用。即把坚硬的岩石破坏,分解并搬运、堆积到较低的地方。 第一章: 1、地球的形状:“梨”形或旋转椭球体。 2、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智慧圈);(2)地球 的内部圈层:上地壳:又称硅铝层、花岗质层 下地壳:又称硅镁层、玄武质层 地幔:占地球质量的67.7%,存在软流层,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 古登堡面(位于地表以下2900km ) 地核:占地球质量的32%,主要由Fe、Ni组成,可分为外核、过渡层、内核。 内部圈层有明显的界限,没有重叠 3、地质作用概念: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 用,称为地质作用。 类型:①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 ②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硬结 成岩作用、重力堆积作用(负荷地质作用) ③人为地质作用 4、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联系 ①空间上同时存在,互为因果 a 内动力地质作用互为因果,紧密相关 地壳运动(水平,升降)褶皱作用断裂作用(伴随有构造地震)岩浆侵入

2020届高三地理专题04 地质作用与地质循环(详细答案)

2020届专题04地理 测试范围:地质作用与地质循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澳大利亚的神奇岩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奇观。它是滨海嶙峋兀立的巨大黄岗岩巨石,读图完成1—3题。 1.嶙峋兀立的花岗岩居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嶙峋兀立的花岗巨岩的成因是() A.变质作用 B.溶蚀作用 C.岩浆活动 D.风化作用 3.嶙峋兀立的花岗巨岩形成主要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岩浆侵入—地壳上升—海浪侵蚀 B.地壳上升—岩浆喷发—海浪侵蚀 C.板块运动—地壳上升—海浪侵蚀 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力侵蚀 读图,回答4—6题。 4.凤凰山、仙人冲、元宝山的地质构造是() A.向斜、背斜、向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断层、向斜、背斜 D.背斜、向斜、背斜 5.仙人冲处地貌形态形成的正确原因是() A.槽部受到张力,不易受侵蚀 B.槽部受到挤压,岩石比较坚硬 C.顶部受到张力作用,易受侵蚀 D.岩石比较坚硬,易发生上下移动 6.关于图中所在地区正确规划利用的是() A.在凤凰山上进行天然气的勘探 B.在龙潭肖处一定不能建设水库 C.仙人冲处一定是良好储煤炭处 D.在元宝山中进行水资源的勘探 排石位于辽宁大连瓦房店骆驼山海滨森林公园东部岬角处,有一排礁石伸向海中,故名排石,下图为该景区著名景点。读图完成7—8题。

7.据图判断图示岩石类型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8.图示地貌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A.风化和风力侵蚀 B.风化和流水侵蚀 C.风化和海浪侵蚀 D.风化和冰川侵蚀 下图为某地“沿110°E南北向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地质剖面的特点是() A.黄河至洛河之间为背斜 B.黄河至洛河之间是受到强大挤压力而成 C.北山为背斜山 D.渭河是在向斜处发育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剖面黄河至渭河段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B.花岗岩体中能发现岩石 C.北山和秦岭岩层的成因不一样 D.图示区域地貌特征主要是风力侵蚀形成 某一研究时刻的水面线与河底线包围的面积称过水断面。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P表示() A.水流搬运 B.河床风化 C.水流沉积 D.河床沉积 10.流水作用与过水断面之间的关系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