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雅安市建设“高清雅安 智慧广电”专项改革方案

雅安市建设“高清雅安 智慧广电”专项改革方案

雅安市建设“高清雅安 智慧广电”专项改革方案
雅安市建设“高清雅安 智慧广电”专项改革方案

雅安市建设“高清雅安智慧广电”专项改革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雅安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雅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四川省建设“高清四川智慧广电”专项改革方案》要求,奋力推进“高清雅安智慧广电”建设,制定本专项改革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内容为王、技术为基、人才为本的发展思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升级为路径,以大数据、大平台、大项目和全面提升能力为重点,按照“智慧城市”总体布局,加快推进“高清雅安智慧广电”建设,全面形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全业务全流程全网络高清化、智慧化行业生态。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内容创作生产体系、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现代传播体系、技术支撑体系、行业监管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书报全民读、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电影月月放、制播全高清、网屏皆互动,实现户户看高清、家家可互动,实现雅安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跨越发展。

——制播传输终端实现高清化。按照“高清四川智慧广电”实施标准,推进雅安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内容生产、传输渠道、制播平台、接收终端高清化建设。完成雅安市广播电视台高清频道建设,有线广播电视用户可接收高清频道90套以上,电视用户高清终端全面普及,高清互动用户超过10万户,综合人口高清覆盖率达到50%以上。

——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功能完备、服务到户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地面无线广播电视基本实现数字化,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基本实现数字化、双向化、智能化,全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实现互联互通,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基本覆盖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99%,基本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

为全民免费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在更高层次上提供“一村一月一场”数字电影。国民数字化阅读率达到80%,年人均电子书阅读量6册。

——产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投融资机制更加健全,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促进新消费、培育新动力、开拓新市场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总资产、总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1

至2家。

——媒体融合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构建“雅安媒体云”,推动智慧媒体建设,媒体数字化率、融合率达到100%,媒体从相加到相融,实现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形成现代化一体化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传统媒体实现转型升级,主要媒体的终端载体、用户规模大幅拓展,应急广播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研发和应用能力大幅提升。建成媒体内容与用户数据库和采编发一体化平台,推出1至2个在全市乃至全省有较强影响力的融合发展新媒体产品。

三、工作举措

(一)构建“雅安媒体云”。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集纳、整合和运用媒体数据资源和生产要素,推动公共服务、行业监管、媒体融合等平台共建共享,建设集内容生产、信息集成和分发、管控、服务于一体,互联互通、跨界互动、智能融合、安全可信的“雅安媒体云”。

具体措施:1.建设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云平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监管平台、新媒体传播平台、数字出版内容发布投送平台、广电视听云计算平台、雅安家庭大数据服务平台,推动与主流云平台及社交网络平台的数据交换与对接;2.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全媒体内容资源与用户数据库,支撑受众需求分析和大数据业务;3.推动各县(区)、各部门、各行业积极参与“雅安媒体云”建设和应用,提升文化创意、生产、传承、传播和服务能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提升高清内容供给能力。加快市、县(区)两级广播电视台设备高清换代和演播室高清化改造,优化媒体内容制作、存储、分发流程,提升多终端制作和大数据处理能力,推动内容生产向高清化、实时化、数据化、互动化转型,提升用户阅读体验和视听享受。

具体措施:1.加强高清制播能力建设,支持雅安市广播电视台完成制播高清化升级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县级广播电视台进行高清化改造,为群众提供高画质、高保真视听内容服务;2.利用大数据深入分析用户群体分布特征和多样化个性需求,以用户数据、用户画像、视频基因指导节目与服务创新,做到精准生产、精准传播、精准服务,满足用户需求;3.发展网络视听和数字阅读等新型视听服务,推动视听服务和生活服务、商业服务、娱乐服务等有机整合,加强对省内其他媒体的产品和服务输出;4.鼓励发展移动客户端、电视屏等应用,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建立报刊台网互动、市县(区)媒体联动的传播机制,打造一批集主流媒体、社交媒体、电商媒体等于一体的新媒体集群和新型传播矩阵。

(三)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顺应“宽带中国”战略新要求,加快推进有线广播电视网、地面数字电视网(DTMB)、调频广播覆盖网新建、改造,建成覆盖全市10万家庭、有线无线结合、支持物联网功能和业务的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将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成为网络文化传播和社会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

具体措施:1.加快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智能化改造,优化内容分发网络(CDN),扩容有线电视骨干网络,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接入网络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2.推进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建设,加快数字音频广播(CDR)建设,实现各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数字化;3.实施公共无线视听工程,利用地面数字电视网(DTMB)、下一代广播电视无线网络(NGB—W)、无线连接(WIFI)等无线传输技术,加快推进城镇重要公共区域、交通干线、旅游景区等热点覆盖,扩大视听服务无线覆盖范围;4.创新广播电视有线、地面无线、卫星协同发展新模式,构建双向互动、智能协同立体覆盖网络。

(四)推进视听终端智能化。支持广电网络运营企业和电子制造企业合作研发、生产、推广智能终端,加快互动电视普及,建设室内物联网,大力开发基于智能终端的全新视听内容与增值应用,推动智慧家庭建设,深度融入智慧城市、智慧乡村建设。

具体措施:1.支持广电网络运营企业和制造企业通过定制、集中采购等方式开展合作,协同研发各类新型广电智能终端,采用整体转换和市场推广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智能终端普及和互动电视发展;2.提供家庭室内高速物联建网解决方案,综合利用广电网络运营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快室内信息网络升级改造;3.依托智能终端与室内物联,建设一云多屏、跨屏互动家庭多媒体信息中心,广泛提供

党报党刊进家庭、家庭数字图书馆、家庭音乐厅、家庭影院、家庭课堂等在线媒体融合服务;4.建设家庭智慧信息节点体系,实施与智慧城市、智慧乡村系统联接工程,实现家庭信息节点与政府、社会、企业各信息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在智能终端上广泛承载在线教育、公共文化服务、远程诊疗、雪亮工程、党员远程教育、企业信息电视等各类新型视听服务。

(五)实施数字化公共服务。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管理云平台建设,实现管理平台化、服务网络化、数据精准化和订单式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升级。健全各级各类服务机构和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实现服务标准化、活动常态化、管理制度化、运行规范化,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具体措施:1.完善丰富公共服务内容和对象资源库,构建内容供给、分发传输、接收反馈等全流程服务管理技术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2.实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基础设施达标升级工程,对未达标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发射台和数字影院进行新建、改建,全面提升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制播能力和承载能力;3.推进视听乡村、数字文化视听社区建设,实施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应急广播村村响、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工程,开展“零距离”政务、智慧物业、500米电视商圈等视听信息应用;4.打造“书香雅安”数字阅读品牌,对接省级平台,建设市级全民阅读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实体书店、农家书屋、数字化发行网点、公共数字阅读终端等设施建设,实现全民阅读线上线下协同推进;5.构建雅安日报-北纬网融合发展平台,实现统一用户平台、整合营销平台、经营决策分析平台和移动应用平台四大应用。

(六)加快媒体融合发展。顺应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趋势,加快智慧媒体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形成现代化一体化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全面提高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具体措施:1.推进媒体内容深度融合,发挥专业采编和信息资源优势,加强适应多终端发布的权威报道、深度解读、言论评论等优质内容生产,鼓励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2.推进媒体渠道深度融合,加强移动新媒体建设,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和手机报等应用,发展媒体法人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3.推进媒体平台

深度融合,加快采编流程集约化、数字化、移动化改造,支持党报党刊、广播电视台和广电网络运营企业融合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内容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多平台互动;4.推进媒体经营深度融合,建立新型媒体企业制度,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媒体联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探索建立媒体融合发展产业园、孵化器、研究院,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竞争和一体化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

5.推进媒体管理深度融合,稳步推进新闻媒体内部组织结构再造,减少管理层级,优化部门设置,加快推进媒体资源聚合、生产要素流动、采编力量整合,实现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产品”转型。

(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互联网+”行动,推进新闻出版广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运用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形成新业态,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推进行业互动、跨界合作和协同创新,带动关联行业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具体措施:1.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企业改革,促进产业集团与资本对接,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综合实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媒体公司和专精特新的中小微企业;2.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重点产业与文化、教育、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广告等产业融合,形成涵盖出版发行、印刷复制、版权、影视、音乐等现代门类的产业体系,构建高端产业集群,打造雅安特色“智慧广电”产业品牌;3.大力发展网络视听、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文化创意、文化地产、现代服务、应急服务、版权交易等新兴产业;4.推动数字化车间、智能印刷生产线和智慧印厂建设,鼓励基于互联网的众包设计、按需印刷、云印刷等新业态发展;5.鼓励实体书店推进数字化升级和改造,增强店面场景化、立体化、智能化展示功能,探索“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经营方式,打造新一代“智慧书城”。

(八)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构建集节目监管、技术监测、安全保障、省市县(区)联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监测监管体系,建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平台和监管平台,全面提升舆论引导和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建成大网络大舆情全媒体工作格局。

具体措施:1.强化安全运行管理机制,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网络安全制度,对全市非法节目内容、违规广告、违规插播、敏感信息等进行监测检索,发现异态及时处理;2.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对交互式网络电视

(IPTV)、互联网电视(OTT)、网络视频、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海量音视频元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挖掘发现、话题跟踪、敏感预警,实现对网络视频等异构数据的监管,为意识形态安全、公共安全、版权保护、网络安全提供支持。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清雅安智慧广电”专项改革是新闻出版广电系统适应新形势推进转型升级发展的重大举措。各县(区)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要积极支持,将此项改革列入重要工作内容,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和相关部门(单位)要精心组织实施,努力早见成效。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建设任务、重点项目前期论证,选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加强技术和人才支撑,确保技术路线可行、适合市场需求、建设质量可靠,做到善做善成。

(二)强化安全生产。建设“高清雅安智慧广电”,要以安全生产为前提,落实分类分级保障制度。全市各级广播电视传输播出单位要牢固树立广播电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安全播出责任制。全市各级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和相关部门(单位)要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尽职尽责,做好安全播出监督管理工作,按属地管理原则,以“严、实、细、精”的工作作风常抓不懈,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

(三)加大保障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各类基金、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清雅安智慧广电”项目实施的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支持创新型、创意型、成长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企业在全国股转系统和成都(川藏)等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支持有条件的各类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企业列入“创业板行动计划”进行培育,争取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支持各类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企业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发行公司债,利用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

(四)强化督促检查。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高清雅安智慧广电”工作部署,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制定量化指标,加强跟踪测评和效果评估,建立责任考核机制,督促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队伍素质,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高清雅安智慧广电”建设各项工作任务、重点项目落地落实。

附件:“高清雅安智慧广电”重点项目

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云

项目概述:按照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统一部署,积极与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云平台对接,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服务综合管理云平台,建设公共服务网络,全面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能力。

预期目标:2017年完成设施、网络、数据库等基础建设并投入运行,2018年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推动服务和管理精准化。

实施主体:市、县(区)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

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监管平台

项目概述:构建集内容、播映、印刷、发行、版权及新媒体监管于一体的全媒体智能监管平台,实现对全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内容、质量和数据实时监管服务。

预期目标:建设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监管平台和监管采集系统、安全播出调度系统、新媒体监管系统、出版发行印刷监管系统,实现对市、县(区)自办节目、技术指标全面监测监管,2020年建成市级监管分平台、8个县(区)级监测点。

实施主体:市、县(区)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四川广播电视监测中心。

三、广电视听云计算平台

项目概述:采用云技术对技术层级进行分别整合,统一资源调度,统一用户管理,统一门户导航,统一认证计费,形成“视听云”架构,全面支撑以电视屏为主导、跨屏互动的“政务云”“企业云”等云服务。

预期目标:利用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初步建成支撑近千万级用户规模的平台,实现与原有视听系统的融合;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2000万级用户规模的平台,支持10万小时以上视听内容和1000种以上视听应用在平台上高效弹性部署,服务全市20万户以上家庭或个人、10家以上单位客户。

实施主体: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雅安分公司。

四、四川家庭大数据服务平台

项目概述:搭建家庭大数据服务体系、数据交换和服务平台,开发服务多领域的家庭大数据分析应用。

预期目标:到2020年,实现大数据信息商业化,广泛应用于政务管理、安全监控、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家庭消费等领域,使家庭大数据业务成为新增长点。

实施主体: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雅安分公司。

五、新媒体传播平台

项目概述:以雅安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中心为依托,提升雅安市公共应急信息发布平台,建设雅安市音视频信息云平台和雅安市市民生活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全媒体采编发平台等媒体融合发展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中央厨房”,全面提升媒体多渠道多终端传播能力,使雅安市广播电视台成为雅安互联网+广播电视为主导的网络宣传舆论核心阵地。

预期目标:2017年完成全媒体采编系统、内容管理系统建设,2018年完成全媒体内容聚合、生产、调度、分发平台和发布接口建设,形成智慧传播体系。

实施主体:雅安市广播电视台。

六、雅安日报-北纬网融合发展数据库(雅安传媒数据库)

项目概述:基于大数据的全媒体数据资源中心,整合雅安日报传媒集团现有业务平台,实现所有媒体资源高度整合,包括内容数据资源、用户数据资源、互联网信息数据资源等的统一汇聚,提供全媒体的大数据运营营销及数据服务。

预期目标:实现平台内容和客户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开发,逐步形成集数据资源存储、数据资源管理、数据资源挖掘、数据资源应用和数据资源服务为一体的文化产业生态系统。通过资源整合,实现统一的组织协调、资源协调、运营协调、管理协调,构建雅安日报-北纬网融合发展数据库(雅安传媒数据库),实现统一用户平台、整合营销平台、经营决策分析平台和移动应用平台四大应用。

实施主体:雅安日报传媒集团。

七、高清制播能力建设

项目概述:以雅安市广播电视台高清转播车、高清演播室、高清新闻网、高清专题网、多信号收录、大媒资平台和高清播出体系为依托,实施市级广播电视台制播高清化改造和县级广播电视台制播能力标准化建设,推动演播室、网络制播、总播控、前期制作及配套设备等高清化改造,全面提高全市各级广播电视台高清制播能力和电视节目播出质量。

预期目标:雅安市广播电视台建成2套高清频道,实现高标清同播,鼓励有条件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实现高清化制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电视收视需求。

实施主体:市、县(区)广播电视台。

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

项目概述:紧密结合“高清雅安智慧广电”建设,加快推进有线广播电视网、地面数字电视网、调频广播覆盖网和高山无线发射台站改造,建设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建立完善信息化运行管理系统。

预期目标:建成覆盖全市家庭、有线无线结合、支持物联网功能和业务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将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成为我市网络文化传播和社会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

实施主体:市、县(区)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雅安分公司,雅安市广播电视台。

九、城镇公共无线视听工程

项目概述:利用广电全媒体优势和DTMB、NGB—W、WIFI等技术搭建城镇公共无线视听综合接入平台,实现城镇重要公共区域、交通干线、旅游景区等热点覆盖,扩大视听服务范围。

预期目标:2020年建成500个城镇公共热点,形成无线传输覆盖网络,满足群众对无线视听服务随时随地可得需求,推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视听乡村”建设。

实施主体: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雅安分公司。

十、高清视听智能终端普及

项目概述:实施高清视听智能终端升级换代和整体转换,投放适用于有线、无线、卫星覆盖的新型智能终端。

预期目标:2018年前实现10万台高清视听智能终端转换;2020年实现13万台转换。

实施主体:市文体广新局、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雅安分公司。

十一、雅安应急广播工程

项目概述:完成汉源、石棉两县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完善省、市、县(区)应急广播平台及新媒体应急平台、应急资源数据库,从横向、纵向全面打通省、市、县(区)各应急信息发布部门的双向数据传输链路,建设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和城镇公共广播系统,完善应急广播全媒体采集发布网络,对接省级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省市县乡村联动的全省应急广播体系。

预期目标:2020年全面建成,实现基层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讲和灾害预警应急指挥调控、应急信息全媒体采集发布。

实施主体:市、县(区)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广播电视台,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雅安分公司。

十二、公共服务数字化升级

项目概述:统筹运用有线、无线、卫星三种传输方式,继续实施户户通工程,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提档升级、阅报栏(屏)建设、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创新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模式,创建“书香雅安”全民阅读活动品牌。

预期目标:户户通、农家书屋、电影放映、全民阅读等各项惠民工程实现管理平台化、服务网络化、数据精准化和订单式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数字化全面升级。

实施主体:市、县(区)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广播电视台,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雅安分公司。

十三、北纬网提升及新媒体产品矩阵

项目概述:整合北纬网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推动北纬网云数据中心、云灾备中心、网站软件、视频设备、办公系统、办公设备、专业软件、雅安看点微信公众号、掌上雅安客户端、全媒体网络问政平台、全媒体网络问计平台、网络新闻发布厅、掌上直播平台建设,支持高成长性新媒体项目孵化成长,形成以立体传播为主导、多媒体融合发展、媒介形态完备的新型主流媒体集群和新媒体产品矩阵。

预期目标:将北纬网全媒体集群新媒体产品矩阵建设成为雅安本地最强势的新闻资讯门户、互动社区门户和生活服务门户。

实施主体:雅安日报传媒集团。

十四、特色文化创意产品线上平台

项目概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新闻出版广电与文化、教育、旅游、购物、娱乐结合,开发在线教育、美食推荐、文化旅游等线上移动客户端和社会化协作系统,打造具有我市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平台。

预期目标:打造美食手机客户端、融商平台、融资平台、社会教育社会化协作平台、电子书包教学、文化旅游协助平台,应用服务支撑体系等一批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并上线运行。

实施主体:市文体广新局,市旅游发展委,雅安日报传媒集团,雅安市广播电视台,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雅安分公司。

十五、数字文化视听社区工程

项目概述:实施千兆视听传输带宽入户,整合本地数字文化资源,建立智能适配广播影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资源的数字文化内容平台,发展家庭图书馆、家庭音乐厅、家庭电影院、“零距离”政务、智慧物业等新业态,搭建与“智慧城市”等各类平台及众多个性化社区服务系统联接的视听信息服务平台。

预期目标:2018年完成市级数字文化视听服务平台建设,覆盖100个以上小区(楼盘)和5万个家庭;2020年广泛提供数字文化视听信息服务。

实施主体: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雅安分公司。

十六、四川广电农村T2O电商

项目概述:利用广电网络的用户、网络、终端、规模、高清、交互等优势,建设农村电视电商平台,配套农副产品电商展示实体店和现代物流体系,推动传统媒体、电商平台与各类商家深度融合,打造具备雅安广电特色“农村T20电商”品牌,拓展产业链、价值链、供给链。

预期目标:2018年实现1万户以上农户的产品上线;2020年实现2万户以上农户的产品上线,转化并稳定1万电商平台活跃会员。

实施主体: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雅安分公司。

十七、智慧广电应用

项目概述:依托智能终端与室内物联网,建设家庭多媒体视听信息中心,广泛提供党报党刊进家庭等在线服务;实施智慧家庭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智慧乡村系统联接,广泛承载在线教育、“云院线”、雪亮工程、党员远程教育等各类新型视听服务,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及辨识度的业务品牌。

预期目标:2020年建成家庭多媒体信息中心、智能家居和物联网节点,全面开展在线业务,引领智慧生活。

实施主体:市、县(区)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雅安分公司。

十八、广电网络文化信息安全升级工程

项目概述:优化升级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加强广电信息网络视听节目监管、三网融合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建设,健全有线电视宽带信息网络安全体系。

预期目标:建成雅安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平台、广电信息网络视听节目监管平台、三网融合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全面提升雅安广电文化信息传播安全技术管理能力。

实施主体: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雅安分公司。

十九、数字化转型升级

项目概述:加快雅安日报传媒集团数字化转型升级业务运营及管理支撑平台建设,统筹推进舆情监测管理系统、全媒体新闻采编综合业务系统、全流程出版安全管理系统、新媒体建设、客户数据营销平台、本地化客户服务平台、全媒体运营平台,七大业务系统建设。

预期目标:提高采编出版效率、提升内容传播速度和传统媒体在新一代阅读群体中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新闻的时效性,强化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推动新闻事业向网络等新媒体深度延伸、立体拓展,维护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升党报社会责任感。

实施主体:雅安日报传媒集团。

二十、移动电商平台

项目概况:打造集展示、在线交易为一体的手机在线交易平台,加强雅安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的对外宣传,推介雅安特色生态农产品,与县(区)商务部门、农业部门、农业合作社深度合作,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业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预期目标:打造四川省内首家B2C模式的农产品手机在线交易平台。

实施主体:雅安日报传媒集团。

二十一、公共电子阅报栏

项目概况:采用无线4G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触屏等技术,统筹推进户外数字媒体系统建设,利用触屏技术,通过视频、声音、文字结合表现方式与社会大众产生交互性;建设涵盖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内容以及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应急信息发布的新兴全媒体传播平台。

预期目标:增强企业广告主对精准营销的核心诉求,有效提升企业品牌和产品认知度,加大潜在客户的行动购买力,拉动地方的经济发展,突出全媒体的传播优势,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显,为地方建设和提升城市形象提供传播平台。

实施主体:雅安日报传媒集团。

二十二、巴蜀文化资源库雅安数据分平台

项目概述:建设巴蜀文化资源库·巴蜀文化网的分平台,搜集、整理、挖掘巴蜀地区特有的茶文化、熊猫文化、汉文化、南丝绸之路文化、红色文化书籍、文献、图片、影像等资料。

预期目标:2017年内完成建设巴蜀文化资源库雅安数据分平台所需的人员搭建、设施设备采购等工作,并初步完成资源库所需书籍、文献、图片、影像的搜集、整理工作,为建设巴蜀文化资源库川西数据分平台打下基础。

实施主体:雅安日报传媒集团。

智慧小区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有线智慧小区建设案 一、政策背景 (一)市相关部门对于推进智慧小区建设的相关文件 《关于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案(2015―2020年)》(渝府办发〔2015〕135号); 《关于2018年度全市智慧小区建设情况的通报》(渝建〔2019〕51号); 《关于印发〈城乡智慧建设工作案〉的通知》(渝建〔2016〕505号); 《关于申报2019年度市智慧小区的通知》(渝建〔2019〕105号); 《关于对智慧小区和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相关激励政策的通知》(渝建〔2018〕37号) (二)激励政策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于2018年9月5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对智慧小区和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相关激励政策的通知 》(渝建发〔2018〕37号)。 该通知对实施智慧小区建设、装配式建筑建设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其项目资本金监管、预售资金首付款监管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诚信评价上予以相应激励。智慧小区评价、装配式建筑评价按照市城乡建委相关规定进行申报、评价、公布并颁发相应证书。房地产开发企业凭相应证书及相关文件申请享受相应激励政策。

二、智慧小区建设案 1、功能描述 1.1、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1)光纤到户 要求覆盖社区所有住宅楼的每一家用户,社区预留公共交接间,室外设计地下通信管道,室外至居民室预留配线管网,设置电信间和设备间等设施,预布防配线光缆及入户光缆,同时接入带宽不低于100Mbps,具备有线电视光纤或有线电视电缆入户。 (2)社区移动信号覆盖 移动通信信号覆盖无死角,居民室外与公共区域全覆盖,且不少于三家运营商接入。3G以上信号覆盖社区公共区域和家庭区域、信号覆盖电梯和楼梯间、覆盖停车场。 (3)综合布线系统 实现公共应用系统网络综合布线敷设,能进行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业务等信息传输,适应多家运营商提供通信与信息服务的需求,保证电信业务在社区的接入、开通和使用。 (4)计算机网络系统 进行计算机网络布局,实现社区公共应用系统间的互联,采用两级交换形式,中心控制室设置一级交换机,社区楼宇设置二级交换机,采用冗余技术设计,避免单点故障,并就主要网络设别、通信线路和数据处理相关设备设置硬件冗余。业务处理能力要求有冗余,保证业务高峰需要。 (5)无线WIFI网络系统

智慧城市雪亮工程总体设计方案

智慧城市雪亮工程总体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方案概述. (3) 1.1建设背景. (3) 1.2建设目标. (3) 1.3设计依据. (4) 1.4设计原则. (6) 1.5需求分析. (7)

第一章方案概述 1.1 建设背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69 号),国家发改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九部委《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方案》(2015-2020 年)、《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 ﹝2015﹞996 号)等工作要求,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全面应用”。 2016 年6 月27 日, 全国综治和平安建设信息化工作推进会强调:统一思 想认识,群防群治,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共享机制;大力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 管理;整合资源,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向基层延伸,实现重点部位、主要道 口、人员密集区域、要害部位、重要场所、案件高发区域、治安复杂场所全覆 盖。建成标准统一、运行规范的“雪亮工程”。 “雪亮工程”是以市(县)、乡镇(街道)、社区(村组)三级综治中心为 指挥系统、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 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 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在强化治安防控、打击暴恐犯罪、创新社会治理等方 面争创新成效。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系统的建成,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两办”《关于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的需要,以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农村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加强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将特殊人群信息全部录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各类特殊人群“底数清、去向明、不漏管、不失控、服务好”。 1.2 建设目标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在中央政法委和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我市“雪亮工程”建设可行性方案的总体框架下,依托视频监控共享系统,整合视频监控系统资源,依法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单位提供视频图像信息资源服务,服务公共安全实战需求。到2020 年,视频监控系统科学覆盖中心城区、城乡社区、重点行业和领域,确保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及治安复杂区域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覆盖率和联网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总体目标。

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市民和城市管理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数字城市下的城市公共安全 摘要:城市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日渐重要,应用数字城市技术维护城市公共安全也越发重要,加强对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研究和建设势在必行。数字城市所提供的关键技术可以应用于日常的城市安全管理,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救援行动以及优化配置城市公共安全资源,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安全体系。 关键词:数字城市,城市公共安全,城市安全管理,应急救援,优化配置 一、城市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社会发展领域里的一项重要课题,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充分防御各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灾害、事故或事件的发生,以维持社会稳定的城市保障体系。它是城市及其公民财产安全需要的满足,是城市依法进行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以及生产和经营等所必需的良好内部秩序和外部环境的保证,是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所在。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市民和城市管理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城市管理者所必须要面对的重要公共事务。公共安全的状况和主要事件,是任何城市管理者都应全面掌握和随时了解的内容。 跨年之夜,上海外滩发生“拥挤踩踏”事件,36条年轻生命陨落。21日,该悲剧的调查报告及人员问责情况公诸于世。黄浦区政府和相关部门承担了“预防准备不足、现场管理不力,应对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拥挤踩踏并造成重大伤亡和严重后果的公共安全责任”;区委书记、区长等官员承担被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等问责处分。当人们为36条生命的陨落扼腕痛惜之时,这起悲剧背后的深刻教训更应引起重视。对外滩踩踏事件的严厉的问责,也警示各级政府:新形势下,各级政府该如何更好地维护公共安全?外滩踩踏事件的调查报告亦指出,这次事件暴露出上海市公共安全管理盲点,特别是对无主办单位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不足,准备应对不充分,存在管理空白。然而,只要应对是远远不够的,理想的状况应是尽量避免危机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因此,随着危机管理研究的深入,预防和预警、教育和培训机制建设又被纳入研究的视野之中。至此,形成了预防、预警、应对、恢复等伴随危机发生发展之全过程的管理。 现阶段,我国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许多新成果背后都隐藏着多种不确定因素。在新形势下,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公共安全基础薄弱,重、特大事故不断发生,每年因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高达 20 万人。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专业化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而是将相应的公共安全事件交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承担、解决。一些具有特色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也是地区性的,或是有些事件构成了成熟的应急管理体系,从大层面上来说,我国并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应急管理体系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鉴于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的新问题有必要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建设一个科学有效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以保证城市健康有序网络与信息化的发展。

智慧城市整体运营规划方案

【Word版,可自由编辑!】

智慧城市规范方案 一、工作汇报提纲 第一阶段:访谈调研 (一)准备 1、准备:项目准备 2、宣传和动员的方案 (二)调研 3、对需求进行更进一步的梳理 4、确定在关注民生等五个领域切入点 5、IT的发展趋势研究对智慧城市的影响 6、与各合作伙伴的调研 7、国外城市管理对昆山智慧城市的借鉴 8、市民代表的访谈,了解他们的需求 第二阶段:蓝图设计及细化方案 (一)蓝图设计 9、确定智慧城市的高级阶段蓝图设计 10、各切入点的蓝图方案 11、智慧城市的建设对政府管理创新和新的能力建设 12、未来复合性人才的培养 (二)细化方案 13、解决方案梳理 14、关注民生的智慧城市方案 15、政府管理创新和高效管理的方案 16、扶持产业和促进产业转型 17、关注环境保护的智慧城市的方案 18、智慧城市的信息基础建设方案 第三阶段:实施及纲要 (一)实施路线 19、详细的实施路线 20、智慧城市建设的项目管理方案 21、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以及实施联盟管理方案 22、投资产出分析的计量模型 (二)纲要 23、昆山智慧城市各项目建设的纲要 24、智慧产业

二、确定智慧城市步骤 (一)调研现状 1、开展面向各领域各阶层的沟通交流 2、充分了解并分析城市发展现状 3、详尽总结城市实际情况、特点及各界需求 (二)归纳需求 1、结合现状调研的城果,对需求和期望进行汇总、分析、梳理和归纳。 2、为下一步制定解决对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导出对策 1、基于对实际需求的分析和归纳,制定可靠的解决方案对策 2、将需求作为主要出发点,为构建框架平台做充分铺垫。 (四)构建蓝图 1、总结前期各阶段成果,确定蓝图切入点 2、为切入点各平功能及特点做详细描述,从而形成智慧城市蓝图。 (五)实施步骤 1、归纳出推行的具体项目和举措 2、针对项目和举措,确定实施推广的优先级和实施路径 第一部分现状调研 项目组通过(1)深度访谈、(2)对某某市规划深入解读分析、(3)国内外案例研究、(4)当地政府职能研究四种方式,对某某市构建智慧城市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第一节政府、企业和市民谈度访谈 1、对政府各主要委办局进行**场、超过**人次访谈,了解政府各部门对于昆山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和建议。 被访谈人员构成:局级**人,占**%,主任级**人,占**%,科员级**人,占**%,社会公众**人,占**%,。 2、与某某市各乡镇负责人、相关企业负责人、及群众代表进行了**场***人次访谈,进一步了解了各方人士对于某某市建设需求和建议。 3、开发区以及乡镇:****** 4、企业: 节能环保企业、重点污染监控企业、高能耗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外包企业、生物医药企业、纳税先进企业 5、群众代表: 医生、公交司机、出租车司机、教师、交警、保安、政府人员、律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行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探析

城市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探析 0 引言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为解决公共安全治理中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管理分治、资源分散、系统分建、横向协作困难等提供了理念支持和技术支撑。因此,在实践层面,需构建基于创新2. 0和信息技术应用实践的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推动“智慧”理念的落地实现和“智慧”技术的融合应用,提升城市公共管理效能和公共安全服务水平。 在理论研究层面,针对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问题,欧盟、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理论界重点关注智慧城市内嵌的结构性、系统性风险,在治理对策上重视参与式的管理(Lee,Amy V.,2013)[1]、促进利益协调(An-drulis,Dennis P.,2011)[2]、构建安全共同体(Amin,Ash,2013)[3]等,综合提升智慧城市风险预控和弹性恢复能力。我国理论界重点关注信息、智能技术对公共安全治理的支撑作用,代表性成果如大数据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应用[4 - 5]; 信息技术、政府职能与社会治理相整合的城市“智慧治理”[6];“智慧安全”的城市安全管理模式[7]; 基于智慧互联“无边界”特征的公共安全维护新路向[8]; 物联网、云计算、遥感技术

等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分析等。因此,仍需探索“智慧”理念及技术融入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路径,整体优化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形成公共安全智慧治理的理论体系。 1 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实践与发展展望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开展以来,“智慧”发展成果包括促进产业转型、完善公共管理、优化公共服务等[9],可以说,以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深度智能为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藉由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智能技术支撑,政府相关部门对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监测、实时追踪、响应处置等治理效能得以提升,动态化、交互式、精确化的公共安全治理理念及其相应的技术平台逐步建立。代表性实践成果及治理目标,如表1所示。 1. 1主要特征与成熟经验 国内外智慧城市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建设实践,主要体现出以下特征与经验。 1. 1. 1建立体系化的城市公共安全信息中心

智慧工地建设实施方案模板

. XXXXX工程项目 “智慧工地”建设方案 重庆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日XXXX年XXXX月XXXX 安装单位:重庆思尔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范文. . 1 智慧工地简介 1.1 简介 智慧工地是指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确设计和施工模拟,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

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实现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而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 智慧工地将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并且被普遍互联,形成“物联网”,再与“互联网”整合在一起,实现工程管理中人与施工现场的整合。智慧工地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来改进工程各干系组织和岗位人员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1.2 智慧工地建设要求及目标 1.2.1 智慧工地建设要求 将信息管理平台、智能技术、智能设备广泛应用到全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创新工程管理模式,构建覆盖“建设主管部门、企业、工程项目”三级联动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施工信息化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有效提高建设主管部门在工程质量、安全、清欠等方面的监管与服务效能,进一步实现工程管理精细化、参建各方协作化、行业监管高效化、建筑产业现代化。 1.2.2 智慧工地建设目标(2.0) 1、门禁刷卡“智慧应用”。具备门禁刷卡智能设备,并有效应用于项目人员管理,相关信息数据实时与市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区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 2、扬尘监控“智慧应用”。具备扬尘监控智能设备,并有效应用于项目文明施工管理,相关信息数据实时与市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区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 3、远程视频监控“智慧应用”。具备远程视频监控智能设备,并有效应用于项目施工管理,相关信息数据实时与市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区建. 范文. . 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 4、施工升降机智能识别“智慧应用”。具备施工升降机驾驶员身份识别智能设备,并有效应用于项目施工设备管理,相关信息数据实时与市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区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 5、危大工程管理“智慧应用”。应用危大工程管理子系统,并有效开展项目危大工程动态管理,相关信息数据实时与市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区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 1.4 智慧工地建设相关政策 1、“智慧工地”1.0、2.0建设标准纳入建设项目办理质量、安全报建及施工许可现场勘验内容,并作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日常监督内容。 2、智慧工地2.0建设标准为建设项目评先的内容条件。凡是申报市区两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扬尘示范工地的项目,必须首先符合“智慧工地”2.0建设标准,方可具备评选资格。 3、为积极培育辖区工程项目先行先试,打造两江新区“智慧工地”示范工程,对于达到“智慧工地”2.0或“智慧工地”3.0建设标准的工程项目,将给予企业项目资本金、预售金首付款降低监管比例及企业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减免的鼓励优惠政策。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新)

1 前言 (1)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3)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8)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8)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9)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9)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9)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0)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0) 4.1建设目标 (10) 4.2建设原则 (11)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2) 5.1总体框架 (12) 5.2技术架构 (13) 5.3应用体系 (14)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1)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3)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8)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8)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9)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9)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9)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0)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0) 4.1建设目标 (10) 4.2建设原则 (11)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2) 5.1总体框架 (12) 5.2技术架构 (13) 5.3应用体系 (14)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

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

依托“智慧城市一体化” 加快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新时期公安机关综合运用打、防、管、控,实现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整体联动、协同作战,进而对社会治安大局实现全方位、全时空动态防控的系统工程。*** 单位** 依托“智慧城市一体化”工程,紧密围绕“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发展思路,响应时势,主动作为,着力构筑基础建设更加牢固、打击犯罪更加精准、立体防控更加顺畅的全方位、全时空动态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铺设“三大防控 网” *** 单位** 立足“智慧城市一体化”建设,以社会面整体防控网、全方位精细防控网、视频技术防控网“三大防控网”为基本面, 实现社会治安防控模式的整体拓展和创新,着力构筑科学、高效的城市一体化特色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铺设社会面整体防控网,以提高效能为目标,着力实现筑牢反恐维稳工作防线、突出问题治安整治到位、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根基。一是筑牢反恐维稳工作防线。按照“主动进攻,长期打算,内线侦察,依靠群众,防止危害”的方 针,进一步增强敌情意识和底线思维,强化部署对重点人员排查和社会面治安管控等各项维稳情报信息搜集工作,严格落实“ 5+3”

措施,重点做好涉疆涉藏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各警种联动扎实推进反恐大排查,及时与辖区派出所签订责任状,重点人员统一建档立卡管理,重点加强涉疆、涉藏人员的管控,严防发生暴力恐怖案事件。二是深化突出问题治安整治。牢固树立“打击是主业,破案是硬道理”的理念,秉承“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更准办好案、更好控发案”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全县社会稳定大局,结合“冬季攻势”专项行动,将“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和散装成品油管理作为当前整治的重点,开展了八次“震慑”社会治安集中清查行动,加大线索摸排和收缴的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治安大局平稳可控。2018 年来,全县刑事立案数、八类案件数同比下降了16.7 %、31.3 %,共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41 起,共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141 起,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27%,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能力明显增强。三是打牢基层基础工作夯实根基。始终坚持“维稳是中心,基础是重点”的理念,大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狠抓人口管理基础工作,继续深入推进信息采集攻坚战,明确全警14 大类127 项基础息采集内容,明确考核奖惩激励机制,目前采集量达9 万余条, 通过不断完善人口信息,为情报收集、人员管控、案件侦破等工作提供基础支撑。狠抓警种基础业务工作,先后派出多个专门工作组分赴先进地区开展安全管理及警种业务专项学习,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提高快速反应和联动处置能力。 (二)铺设精细化防控网,以实战为引领,着力推进街面防

智慧深圳建设实施方案策划方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为加快推动智慧深圳建设,把深圳发展为我国领先的智慧城市示范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跑者,根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智慧深圳规划纲要(2011—2020年)》,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战略目标,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以“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服务创新、产业发展、安全保障、质量提升”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为宗旨,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智力和信息资源,增强城市自主创新引领能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市民生活幸福水平,助力城市发展实现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跨越。 (二)建设原则。 加强统筹,协同推进。加强智慧深圳建设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统筹兼顾信息化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建立相关政府部门、城市公用企事业单位、通信运营及广电企业分工协作、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广泛聚合社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智慧深圳建设。重视信息化发展理念、文化氛围、信用环境、法规标准等软环境建设,形成智慧深圳健康发展的总体布局。 整合资源,共享协同。大力推行“统一建设、共享使用”的集约化建设模式,统筹建设全市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应用支撑平台,实现硬件资源充分共享,有效提高信息化投资效益。强化信息化工程间的协同运行,以增量建设带动存量信息化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促进信息化由粗放型、分散型向集约型、整合型模式加快转变,提升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 重点先行,分步实施。充分认识智慧深圳建设的战略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和紧迫问题,正确处理当前亟需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需求导向、重点先行,分步推进,合理配置资源,优先支持基础性、关键性、先导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重点应用,统筹安排局部试点和整体推进,分类别、分阶段、稳步推进智慧深圳建设,切实避免贪大求全、无序发展和重复建设。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城市感知能力、网络传输环境及信息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形成集约高效的电子公共支撑体系,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取得有效突破;打造便捷高效的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应用体系,促进社会建设和城市运行管理智慧化;坚持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标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慧城市支撑产业

数字化城管-智慧城市管理建设方案

第1章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1.1本期建设目标和规模 一、建设目标 以XX市党政办公网现有的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为基础,按照“联网协同、分级管控、资源共享、统一平台”原则,升级数字化运行平台,拓展信息系统功能,整合监控资源,完善信息转送终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为公安城管城市执法提供可视化、扁平化的指挥监督平台,打造XX街道办城市执法信息化标杆示范点,并逐步铺开信息化建设,形成XX城市执法改革的新亮点。 通过完成XX片区已建的监控摄像头的联网,并将其同街道内其他部门的监控视频源一同接入党政办公网视频管理系统,实现视频监控在街道、社区、城管、安全等多部门间的协同共享,将有效提升辖区内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和治安综合管理水平。 二、建设规模 1.微信平台升级优化; 2.城市管理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升级扩容; 3.XX片区城市管理信息监控系统升级优化; 4.XX片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5.数字化城管与公安警综平台对接。 1.2标准规范建设 1.2.1基本思路和原则 1、统筹规划,借鉴经验 为确保其建设的有序性,少走弯路,必须做好统筹规划。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相关标准为基础,制定平台总体规划,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国内外标准

化成果,借鉴电子政务成功的标准规范工作经验,形成并不断完善与平台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标准规范体系。 2、突出应用,抓住关键 重点研究解决系统建设所需的业务和应用相关的标准规范问题,集中力量抓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业务流程规范和数据标准化的相关项目; 3、急用先上,循序渐进 按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标准研究和开发项目;充分利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已有成果,结合实际业务,把握需求牵引和技术驱动的统一,包括“技术要求”、“技术规范”,直至行业规范; 4、上下兼容,协调发展 标准规范工作必须在充分考虑利用和整合已有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前提下,采用国家发改委、电子政务相关最新的标准化研究成果,以最小的代价保证系统建设的总体协调发展。 5、保护现有投资原则 充分利用已有设备和系统; 已有数据的利用和保护; 现有工作人员知识的利用 1.2.2需遵循的标准规范 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划分准则》(GB 17859-1999) 2.《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3.《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GB/T 9813-2000) 4.《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6-2007) 5.《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6.《信息技术--用户房屋用的普通电缆线路》(ISO/IEC11801-2002) 7.《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8567-2006) 8.《软件工程产品质量》(GB/T 16260-2006) 9.《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10.《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智慧城市规划实施方案

智慧城市规划实施方案 智慧城市规范方案一、工作汇报提纲 第一阶段:访谈调研 (一)准备 1、准备:项目准备 2、宣传和动员的方案 (二)调研 3、对需求进行更进一步的梳理 4、确定在关注民生等五个领域切入点 5、IT 的发展趋势研究对智慧城市的影响 6、与各合作伙伴的调研 7、国外城市管理对昆山智慧城市的借鉴 8、市民代表的访谈,了解他们的需求第二阶段:蓝图设计及细化方案 (一)蓝图设计 9、确定智慧城市的高级阶段蓝图设计 10、各切入点的蓝图方案 11、智慧城市的建设对政府管理创新和新的能力建设 12、未来复合性人才的培养 (二)细化方案 13、解决方案梳理 14、关注民生的智慧城市方案 15、政府管理创新和高效管理的方案 16、扶持产业和促进产业转型 17、关注环境保护的智慧城市的方案 18、智慧城市的信息基础建设方案第三阶段:实施及纲要 (一)实施路线 19、详细的实施路线 20、智慧城市建设的项目管理方案 21、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以及实施联盟管理方案

22、投资产出分析的计量模型 (二)纲要 23、昆山智慧城市各项目建设的纲要 24、智慧产业 二、确定智慧城市步骤 (一)调研现状 1、开展面向各领域各阶层的沟通交流 2、充分了解并分析城市发展现状 3、详尽总结城市实际情况、特点及各界需求 (二)归纳需求 1、结合现状调研的城果,对需求和期望进行汇总、分析、梳理和归纳。 2、为下一步制定解决对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导出对策 1、基于对实际需求的分析和归纳,制定可靠的解决方案对策 2、将需求作为主要出发点,为构建框架平台做充分铺垫。 (四)构建蓝图 1、总结前期各阶段成果,确定蓝图切入点 2、为切入点各平功能及特点做详细描述,从而形成智慧城市蓝图。 (五)实施步骤 1、归纳出推行的具体项目和举措 2、针对项目和举措,确定实施推广的优先级和实施路径 第一部分现状调研 项目组通过(1)深度访谈、(2)对某某市规划深入解读分析、(3)国内外案例研究、(4)当地政府职能研究四种方式,对某某市构建智慧城市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第一节政府、企业和市民谈度访谈

智慧深圳建设实施方案

智慧深圳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5年) 为加快推动智慧深圳建设,把深圳发展为我国领先的智慧城市示范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跑者,根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智慧深圳规划纲要(2011—2020年)》,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战略目标,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以“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服务创新、产业发展、安全保障、质量提升”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为宗旨,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智力和信息资源,增强城市自主创新引领能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市民生活幸福水平,助力城市发展实现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跨越。 (二)建设原则。 加强统筹,协同推进。加强智慧深圳建设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统筹兼顾信息化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建立相关政府部门、城市公用企事业单位、通信运营及广电企业分工协作、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广泛聚合社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智慧深圳建设。重视信息化发展理念、文化氛围、信用环境、法规标准等软环境建设,形成智慧深圳健康发展的总体布局。 整合资源,共享协同。大力推行“统一建设、共享使用”的集约化建设模式,统筹建设全市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应用支撑平台,实现硬件资源充分共享,有效提高信息化投资效益。强化信息化工程间的协同运行,以增量建设带动存量信息化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促进信息化由粗放型、分散型向集约型、整合型模式加快转变,提升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 重点先行,分步实施。充分认识智慧深圳建设的战略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和紧迫问题,正确处理当前亟需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需求导向、重点先行,分步推进,合理配置资源,优先支持基础性、关键性、先导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重点应用,统筹安排局部试点和整体推进,分类别、分阶段、稳步推进智慧深圳建设,切实避免贪大求全、无序发展和重复建设。 (三)发展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完整版v2)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完整版v2) 2019年11月

目录 1前言 (1) 2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4)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7) 3“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10)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10)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10)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10)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11)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1) 4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2) 4.1建设目标 (12) 4.2建设原则 (13) 5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4) 5.1总体框架 (14) 5.2技术架构 (15) 5.3应用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9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20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20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

智慧公共安全解决方案

智慧公共安全解决方案 篇一:智慧城市应用的安防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应用的安防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通过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提升城市管理者对城市方方面面信息的感知能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供有针对性的新服务和新模式。基于多样化、高清化、智能化的面向“智慧城市”的应用解决方案将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支撑。 根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将有75%人口居住在城市。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一方面给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城市在各个方面,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活质量、人口问题、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方面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 智慧城市是在城市发展受到制约、转型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智慧城市通过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提升城市管理者对城市方方面面信息的感知能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供有针对性的新服务和新模式。平安城市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华的多样化、高清化、智能化平安城市解决方案是针对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过程中一整套切实有效的方案和实践。 “智慧城市”的几个关键技术分析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

代信息技术来改变城市管理者、居住者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整体上看,它至少应该有三层架构:感知层、互联层、应用层。 通过感知层采集城市全方位的信息,通过互联层把各个信息系统链接起来进行信息的交互与共享,通过应用层采用智能化的技术,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以获取更加新颖、系统且全面的洞察来解决特定问题。从技术的角度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基础技术是作为智慧城市的必要基石。 感知技术 这里的感知是更为广泛的一个概念。具体来说,它是指更为广泛的感知、测量、采集和传递信息的设备或系统。通过使用这些设备,从室内温度、湿度、烟雾到路面车辆信息、城市交通状况等任何信息都可以被快速获取并进行分析,便于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和进行长期规划。视频作为一种最为直观的感知方式,在城市中大量应用。我们认为在目前及未来的城市应用中,视频应用方案的发展方向是多样化、高清化的,既有针对社会面资源的模拟高清视频应用方案,又有针对公安实战业务部分的IP网络高清视频应用方案,还有针对城市重要掌控点位部署的HD-SDI无损高清视频应用方案。智能技术 “更深入的智能化”是智慧城市另外一个特征与要求,智能化是指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以获取更加新颖、系统

XX县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XX县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目录 1前言 (1) 2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3)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3“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8)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8)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9)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9)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9)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9) 4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0) 4.1建设目标 (10) 4.2建设原则 (11) 5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2) 5.1总体框架 (12) 5.2技术架构 (13) 5.3应用体系 (14)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9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9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9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9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

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方案》

附件 “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部署精神,大力开展我市“智慧工地”建设工作,实现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深度融合,提升施工现场现代化管理水平,推动建筑施工行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住建部《关于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建质函〔2016〕183号)和市城乡建委《关于印发城乡智慧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建〔2016〕505号)等文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 市城乡建委高度重视“智慧工地”建设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城乡建委李明副主任任组长的“智慧工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乡建委建管处。“智慧工地”建设具体工作由建管处牵头,市城乡建委相关处站室、各区县城乡建委(建设局)、相关企业配合,统筹推进“智慧工地”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标准课题研究、系统平台建设和“智慧工地”打造等工作,建立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协同推进机制。工作牵头部门与配合部门单位要明确工作专项负责人和工作责任人,细化工作职责,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智慧工地”建设组织机构见附件1。 二、总体要求 要将信息管理平台、智能技术、智能设备广泛应用到全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创新工程管理模式,构建覆盖“建设主管部门、企业、工程项目”三级联动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

施工信息化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有效提高建设主管部门在工程质量、安全、清欠等方面的监管与服务效能,进一步实现工程管理精细化、参建各方协作化、行业监管高效化、建筑产业现代化。 三、建设原则 (一)先易后难,分步推进。要结合工作目标、时间、对象和实施难易程度等因素,实事求是,以小目标带动大目标,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工作。 (二)顶层设计,标准引路。要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自上而下地开展“智慧工地”建设工作。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打造统一的“智慧工地”建设标准体系。 (三)行业主导,企业参与。要以企业需求和监管问题为导向,在便捷性、高效性、适用性上下功夫,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升行业监管效能与企业管理水平。要通过市区联动、政企合作,实现全行业共同推进建设工作。 (四)重点突破,示范带动。要以国家级开发新区、优势施工企业和示范工程先行先试为突破口,以提高信息管理平台、智能技术与智能设备的普及使用率为出发点,逐步拓展,以试点、示范带动全市“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整体推进。 四、工作目标 (一)第一阶段目标(即日起至2017年12月) 1﹒技术标准研究:开展“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的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分析工作,为《重庆市“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智慧工地”大数据挖掘与技术集成应用示范》课题研究做好基础性工作。 2﹒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完成市城乡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中的工程项目数据库、综合管理子系统、安全监管子系统、危大工程管理子系统、特种设备监控子系统、生态环境监测子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