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量表与问卷调查法(doc 11页)

测量量表与问卷调查法(doc 11页)

测量量表与问卷调查法(doc 11页)
测量量表与问卷调查法(doc 11页)

第三节测量量表

一、测量

(一)概念

测量是按照规则给对象或事件赋值,如直尺、停表之类的器具,是用来测定高度、速度等数量的。

(二)基本要素

1、测量的基本要素有4个:

(1)对象——指我们所感兴趣的,要研究的事物或物体

(2)标记——指被测量对象的某种特征记号,如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等

(3)符号——指代表对象具有某种特征程度的符号,如考试分数

(4)规则——分派各种符号到各类事物上的标准和方法,如采用百分制

2、测量要素间的关系(P-98, 图5.4)

图5.4 测量要素间的关系

3、例子,P-98

总结:由例子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个对象A,使用不同的测量法则,得到的测量结果是不同的。好的测量法则就可以得到客观可靠地测量结果,差的法则往往会得到无效或存在偏差的结果。

二、教育技术研究测量法则的建立

一般来说,对于稳定可见的现象,测量的法则容易建立与使用。如正常人的性别容易测量,可以明确的用0或1表示。

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对教师学生的态度、行为,学习效果的测量法则建立,却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建立法则有困难并不等于无法测量,只要具备如下3个条件就可以进行测量,能测量也就必然能建立法则。

建立测量法则的3个条件:

1、现象或行为确实客观存在;

2、现象或行为具有同一性和差异性

同一性:是指测量对象本质属性的表现,这是区分事物的依据;

差异性:同一类事物,其本质属性的表现程度有所差异,这些差异性的存在决定了测量的必要。

例:年龄是人类的一种同一性的表现,在一组测试样本中存在年龄上的差异就存在测量的必要和可能。

三、测量的参照标准

1、要建立一个好的测量法则,必须使经过测量所获得的一系列数字(如考试分数)

或符号(如品质等级)能够得到科学解释和评价,能够真正实现有意义的使用,这就必须把测量法则建立在一定的参照标准上,并以此标准来判别测量结果的高低或优劣。

2、常用的3种参照标准:

(1)目标参照标准(决定性评价)——具体的目标

(2常模参照标准(相对性标准)——集体平均水平

(3)自我参照标准(自我性评定)——自身在某一时期或状态的特征

四、测量量表的类型

(一)量表

定义:量表是指根据特定的法则,把数值分派到受试者、事物或行为上,以测量其特征标志程度的数量化工具。

(二)测量尺度

定义:测量尺度指在测量过程中,按照法则分派的符号、数字所能代表的事物某种特征的程度水平。

分类:一般分为四种不同水平的测量尺度,即类别、等级、等距和比率尺度(三)测量量表的分类

依据测量尺度,测量量表也有四种类型:1、类别量表低

2、顺序量表

3、等距量表

4、比率量表高

这四种量表,最简单的量表是类别量表、最高水平的是比率量表。

五、量表测量的质量指标——信度和效度

(一)信度

信度是指测量可靠性的度量,它能鉴定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如用同一个量表测量同一个被试,前后的结果是否一致。

(二)效度

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的度量,它是评价测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测量效度是指测量的结果是否能真正反应测量的目标和意图。

注意点:效度是一个相对于一定目标的相对性概念。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则信度一定高。

六、里克特量表

(一)基本形式

里克特量表是现代调查研究中普遍被采用的一种测量量表,它的基本形式是给出一组陈

述,这些陈述都与某人对某个单独的事物的态度有关。

两种陈述方式:积极性陈述、消极式陈述。

积极性陈述:赞同的是对所研究的对象持肯定或积极的态度

消极式陈述:赞同的是对所研究的对象持否定或消极的态度

(二)原理

根据里克特量表对每个陈述赞同程度的不同,将研究对象所作的每个回答转换为数值,并相加得出总分。因此,里克特量表也可称为求和量表。

(三)制定步骤

根据安德森的论述,里克特量表的制定应遵从以下八步:

1、撰写陈述;

2、检查陈述、将陈述分类

3、去掉既非积极也非消极的陈述

4、打乱陈述顺序,添加使用说明和答案选择,完成初稿

5、试用

6、计算每个答案和量表总分的相关值

7、删去相关性不显著的陈述

8、定稿

注意点:在答案的选择上,采用偶数的答案选择反映了部分量表设计者的看法;应试人为了避免明确的抉择,可能采用“不一定”的回答,采用偶数回答选择,就“迫使”应试人只能在赞同和不赞同之间做出选择。

七、语意差别量表

1、语意差别测量是一次性集中测量被试者所理解的某个单词或概念含义的测量手段,针对

这样的词或概念设计出一系列双向形容词量表,请被测者根据对词或概念的感受、理解,在量表上选定相应的位置。

2、例P-105

3、量表的计分要求:使计分富有意义并保持一致,形容词按同一方向列出。

八、量表编制建构的基本步骤

(一)七大步:

1、编拟预问试卷

2、预试(预试对象的性质、预试对象的人数)

3、整理问卷与编号

4、项目分析(求CR,删减题项)

5、因素分析

目的:检验量表的结构有效度,找出量表的潜在结构,减少题项的数目,使之变为一组较少而彼此相关较大的变量。

结构效度:态度量表能测量理论或特质的程度

6、信度分析:分析量表各层面与总量表的信度检验

7、再测信度(稳定系数):以正式量表对同一组受试者前后测验两次,根据受试者前后

两次测验分数得分,求其积差相关系数。

(二)量表构建流程图(P-108 图5.7)

第四节问卷调查法

问卷:就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而编制成的一套问题表格,由调查对象自填回答的一种收集资料的工具,同时又可以作为测量个人行为和态度倾向的测量手段。

一、调查问卷的类型

根据研究课题性质和目的的不同,问卷可以分为结构型问卷和无结构型问卷。

1、无结构型问卷(开放式问卷)

特点:在问题的设置和安排上,没有严格的结构形式,受试者可以依据本人的意愿

做自由的回答。

优点:可以收集到范围较广泛的资料,可以深入发现到某些特殊的问题,探询到某

些特殊的调查对象的特殊意见,也可以获得某项研究的补充和验证资料。

缺点:收集到的资料难以数量化,难以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构型问卷(封闭式问卷)

特点:问题的设置和安排具有结构化形式,问卷中提供有限量的答案,受试者只能

选择做答。

优点:易于量化和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

缺点;受试者只能选择做答。

总结:通常在结构型问卷为主的情况下,可以加入一两个无结构型的问题,两种类型的问卷结合使用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二、问卷的构成

(一)问卷的构成

1、对于结构型问卷,它的基本成分就是由问题和限制性两个方面组成的。

2、问卷通常包括前言、个人特征、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四个基本部分。

(1)前言:说明问卷的研究母的,受试者的答卷要求。

(2)个人特征:在问卷设计时,个人特征资料往往是作为自变量中的变数而被使用的。

(3)事实性问题:指要调查了解客观存在或已经发生的行为事实,包括存在性事实和行为性事实两方面。

①存在性事实——用于调查“是否有”和“有多少”这方面事实。

②行为性事实——用于调查曾经发生过的行为,包括发生行为的时间、地

点、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

(4)态度性问题:

态度是人对某种现象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

态度的两个指标:①态度的方向性——即喜欢或不喜欢、肯定或否定的正

负方向

②态度的强度——喜欢或厌恶、肯定或否定的程度。态

度的强度以等级来衡量。

态度性问题可以从以下侧面来了解受试者的意见:

①情感性意见

②评价性意见

③认同性意见

④认识性意见。

问卷构成图

(二)问卷的提问与回答的方式

问卷的提问与回答方式

三、问卷设计的程序

问卷设计的几个步骤:

(1)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和调查对象

(2)根据假设确立变量X、Y的数目和关系

(3)确定反映变量的变数项目

(4)设计表述问题的语句(表述问题语句的五点基本要求)(5)问题的排列组合

注意点:①要方便被试者顺利地回答问题;

②要便于调查后的资料整理和分析。

问卷问题的排列顺序:①类别性顺序

②时间性顺序

③内容性顺序

④逻辑性顺序

(6)试测与修订

问卷设计程序图

四、问卷调查的实施及其特点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

1、调查对象数量的控制

(1)需考虑的两个因素:问卷的回收率、问卷的有效率

(2)调查对象的数目(保证研究对象的数目)

问卷调查的回收率和有效性一般不可能都达到100% ,因此选择调查对象时,其数目应多于根据抽样要求的研究对象数。

2、问卷的分发与回收

问卷的分发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三种:

(1)邮政投递式(2)专门投递式(3)集中填答式

3、对回收问卷的审查

对于问卷的数据处理,必须建立在有效问卷的基础上,才能保证问卷调查结论的科学性;因此,对问卷数据的整理加工时,不能把无效的数据算入。

(二)问卷调查的特点

问卷调查与其他调查方法相比,具有以下3个特点:

(1)调查对象是经过思考之后才对问卷做出反应的;

(2)问卷调查适应于大样本或小样本的情况;

(3)有利于获得定量资料。

第五节案例1——教育技术专业人员能力素质的社会需求调查分

析报告

(里克特量表、SPSS的应用)

一、对教育技术专业人员能力素质的调查

(一)问卷调查表的结构

1、理论依据:能力=知识+技能

2、能力素质的两大组成部分:①学科基础知识

②学科基本技能

(二)问卷调查表的数据处理

1、为方便对回收问卷的处理,采用三级等比量表的形式。

2、处理问卷数据的方法——因素分析法(SPSS的应用)

(1)因素分析:

①含义:探讨存在相关关系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但对可

观测变量的变化其支配作用的潜在因子的分析方法就是因子分析,也叫因

素分析。通俗点:原始变量是共性因子的线性组合。

②理解: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是一种数据简化的技术。它通过研究众多变

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假想

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这几个假想变量能够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

主要信息。原始的变量是可观测的显在变量,而假想变量是不可观测的潜

在变量,称为因子。

(2)步骤:①计算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矩阵,这一步主要是对缺省值的处理(变

量是否适合因素分析)

相关系数矩阵描述了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帮助判断原

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这对因子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因

为如果所选变量之间无关系,做因子分析是不恰当的。并且相关

系数矩阵是估计因子结构的基础。

②析取因素,即决定要抽取的因素以及要采取的计算方法,同时检查

所选模型及其拟合优度是否符合要求(构造因子变量)

主成分分析: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表示新的综合变量,即主成分。

③因素转轴——转换因素位置,使因素便于解释

注意:对因子旋转与否取决于因子的解释。如果不经旋转因子已经很

好解释,那么没有必要旋转,否则,应该旋转。这里直接旋转,便于

解释。至于旋转就是坐标变换,使得因子系数向1和0靠近,对公因

子的命名和解释更加容易。

④分别计算各个因素在每个个体中的得分(因子变量构造的最终体现)

因子分析模型是原始变量为因子的线性组合,现在我们可以根据回

归的方法将模型倒过来,用原始变量也就是参与分析的变量来表示因

子。从而得到因子得分。

(3)

二、对教育技术专业人员能力素质的分析

分析后得到本专业的本科生应具备的能力体系如下:

(1)教学系统设计的能力

(2)教学媒体应用与评价能力

(3)持续更新、补充和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

(4)现代化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

(5)媒体设计与开发能力

(6)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初步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