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修第五章电子教案

思修第五章电子教案

思修第五章电子教案
思修第五章电子教案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教案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课程导入:随着文明的发展进步,现代社会逐渐形成三大生活领域:家庭生活、职业生涯与公共空间。在个人进入不同的生活领域后,便以相应的身份和角色,享受社会权利,承担社会义务。本章将重点探讨公共空间、职业和家庭生活中,个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社会公德、职业素养和家庭美德,从而在道德的引导下,成为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获得家庭生活的幸福和职业、事业的成功。

第一节社会公德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及相应的三大道德领域:

公共生活的主要特征: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以案论理:公共秩序对公共生活的意义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规范就是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配搭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基本特征是: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和简明性。

(一)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图片展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这是关于社会公德基本内涵的准确概括。

试问:我们校园里的大学生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不够好?怎样才能做好?

(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讨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也需要道德吗?

图片展示网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得出结论: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做为重要条件,而且也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二节职业道德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而且也是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

诚实守信。这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

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服务群众。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中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案例:平民律师赵玉中事迹

二、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

图片展示: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就业形势

择业时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创业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业绩的实

践过程。

(二)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第三节家庭美德

导入:诗歌欣赏:舒婷《致橡树》,分析其中表达的两种爱情观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所谓爱情,是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与责任构成爱情三要素。

(一)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尊重人格平等;(案例:浪漫求婚种种)

自觉承担责任;

文明相亲相爱。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婚姻: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产生的夫妻关系。

在社会关系中,婚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理意义、精神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

家庭: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恋爱是爱情的起点,是男女双方培养爱情的相互交往过程。

大学生应有的恋爱观:

1、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2、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3、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4、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5、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恋爱中应处理好三种关系;恋爱与学业的关系;恋爱与集体的关系;恋爱与博爱的关系。

(二)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1、谨慎对待结婚成家;

2、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

3、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二、弘扬家庭美德

1、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性;

2、营造良好家风;

3、遵守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第四节个人品德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个人品德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

个人品德的作用:1、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3、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一)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道德修养: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大学生要努力按以下要求来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去思考、去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

其次,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启发、自我激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

进行道德修养;

最后,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

(二)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道德修养是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个体道德上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升华,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道德修养的方法主要有: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

或: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责任、遵守道德规范、养成道德习惯

(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一是要主动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正确地看待社会;二是要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生产劳动、发明创造等社会实践,不断陶冶道德情操,提升道德境界,为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创造条件。

三、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

脚踏实地,敢于担当

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学习思考

1.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2.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3.如何认识恋爱与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要求?

4.谈谈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5、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 1、使大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 3、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问题。 教学重点: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 2、怎样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实现理想信念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4、怎样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难点: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 教学热点:1、在确立和实现个人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怎样看待和取舍眼前利益、长远利益 2、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看待“理想信念无用论”、“渺茫论” 实践方案:1、举办学生举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查 2、组织学生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完成实践报告 3、课堂组织学生观看大型纪录片《复兴之路》,并写观后感进行评比 教学课时:3学时 实践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这种现象是否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呢?我们认为上述现象并不是当代大学生所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只是存在于少数大学生中的特殊现象,然而,这一现象所涉及的问题却是突出重要的。那就是,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理想信念的问题?据调研统计,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本章的学习将针对这些突出问题而展开。本节课,我们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来讲授。 据调研统计,当代大学生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不清的状况,这种模糊不清的状况既包括对理想信念基本含义理解的模糊性,还包括对理想信念重要性认识的模糊性。 【导入】目前社会上认为当代大学 生存在着“八有八无”现象: 有智商、无智慧;有知识、无思想; 有文化、无德性;有目标、无信仰; 有规范、无道德;有欲望、无理想; 有青春、无热血;有索取、无奉献。

思修教案第一章第三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大学生要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下,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自觉抵制错误观念,努力提升人生境界,成就出彩人生。 能力目标:大学生应珍惜韶华,在服务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开发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努力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更有价值的意义。 情感目标:当代大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应当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成就出彩人生。 教学难点: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教学方法、教具】 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案例分享】毕福剑 2015年4月6日,一段疑似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在饭桌上唱评《智取威虎山》的视频流出。视频中毕福剑唱了该京剧里《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著名选段,并且边唱边戏谑,对毛泽东使用了羞辱性词汇,称他“把我们害苦了”等等。 央视高层2015年4月7日下午召开了办公会议,作出了从4月8日零点开始至12日零点止,暂时停播毕福剑主持的央视所有节目的决定。 2015年8月,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央视主持人毕福剑用调侃的方式损害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形象的视频在网上流出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临时机关党委、机关纪委认为这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责成央视机关纪委严肃处理。谈谈你的感想?为什么?思考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二、讲授新课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大学生要科学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勇敢面对和正确处理各种人生矛盾。 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1)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它意味着人总体上生活得美好,家庭和睦、职业成功、行为正当、人格完善等都是幸福的重要因素。 (2)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幸福的重要方面,但人的幸福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也是幸福的重要方面。 (3)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 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1)不要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 (2)不要满足于一时的得。 (3)不要惧怕一时的失。 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苦与乐既对立又统一,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树立正确的顺逆观 (1)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历程中两种不同的境遇。 (2)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 (3)只有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人生价值才能够实现。 5.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1)生与死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 (2)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生命可贵的意识,倍加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理性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努力使自己的生命绽放人生应有的光彩。 (3)大学生应珍惜韶华,在服务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开发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努力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更有价值的意义。 6.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1)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 (2)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

2015版《思修》绪论教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新课导入:同学们是否有观看9月3日上午的阅兵仪式和9月4日晚上中央1台播放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什么?主要讲了哪几个内容?对你有什么启示?有何感谢和体会?-----学生谈体会教师点评进入新课。 2015年,第八届《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本届节目主题将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精神指导,选取青少年的独特视角,向孩子们讲述一个个英雄故事。节目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四节课,通过讲述英雄故事让孩子们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思考:1、你想在《思政开学第一课》中学到什么?2、未来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说一说:是否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呢?请各位同学就近结合讨论,来到大学之后的感受和有哪些不适应,然后咱们一块来分析一下大家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是什么。 总体有如下一些表现:孤独感、焦虑感、自卑感、空虚感、迷茫感、失落感、被动感等等。 思考:1、你们所理解的“大学”是什么?2、你们想像中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3、你们打算怎样度过宝贵的大学三年生活?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一)大学的内涵 1、大学的内涵 ①实施高等教育,是高层次的教育阶段。 ②大学是知识密集、学科比较集中的地方。 ③培养有修养的公民,面向社会、面向职业,培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2、什么是高职教育?如何看待高职院校?说一说:现实中的大学怎样?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高中文化程度基础之上实施的,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诸领域各具体岗位培养实践型、技术型、职业专门化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教育。 如果现实的大学与自己理想的大学有落差,应该调试自我,快速适应: (1)平和心态,面对现实。与其抱怨,不如行动。 (2)树立“人无全才,人人有才”的意识。 (3)悦纳自我,接纳他人。

最新思修课实践教学手册2016版

南阳师范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实施手册 学院: 专业: 班级: 上课时间:星期第节 第组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修教研室制

教学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教学内容:教材各章节 教学方式方法:1、学生全员参与,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网络课程互动及答疑。网址:http://115.158.18.67/sxdd/ 一、课内教学操作流程 (一)教师 事先设计好课本各个章节的实践教学课题或项目,并将学生参与课题或项目的方式方法及要求布置给学生。 (二)学生 1、分组 以“专业班级”为单位,以每6-10人为标准将“专业班级”分成若干小组。 2、选题 “小组”同学根据老师给定课题,选定其中一个作为“小组”的研讨课题;各“小组”选定的课题不能重合。 3、论证与讨论 “小组”选定课题后,严格按照以下操作步骤进行: ①小组成员根据所选课题,写出自己的“论证报告”; ②小组成员持“论证报告”参与小组讨论; ③小组成员从讨论中集体得出结论,形成小组“讨论报告”。 ④在课堂上,小组将课题讨论过程、结果以PPT形式展示,由专人向全 班同学讲解并回答质疑。 4、注意事项:每位同学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发言)不得少于3次。

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形式 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采取小组形式进行,也可以单独开展。鼓励参与社团、协会、学生会、团委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活动,撰写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和社会实践活动感想。每位同学一学期社会实践不少于3次。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专业班级班长:负责督促本专业班级各小组组长的工作,负责小组材料的收集和上交,负责与老师、其他班级班长的沟通协调工作;负责督促本班级同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工作;完成老师布置的其他工作。 小组组长:负责开展本小组整体工作。填写《操作手册》相关表格、收集和上交小组材料;与老师、班长沟通协调;完成老师布置的其他工作。 四、考核内容及办法 1、考核内容: 小组“讨论报告” 个人“主题论证” 社会实践活动计划 个人社会实践感想 课堂讲解及讨论质量、出勤率、课堂表现。 2、考核办法 讨论报告20分。每小组提交1份。 论证报告20分。每位同学提交1份。 课堂ppt讲解10分。 出勤率10分。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情况)10分。 课外社会实践活动30分:其中个人社会实践计划10分;社会实践活动感想20分(附活动内容的照片或视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

教学内容: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之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正确理解理想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并对于人与理想的关系形成一个深入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理想的概念; 2.理想的特征; 教学难点 1.理想与人的关系; 2.理想的现实性与超前性; 3.理想的科学性与理想的层次性; 授课方式: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导入】(10分钟) 以“人为什么要有理想?”这一基本问题进行导入,引起学生对于人与理想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人是一种理想存在”这一基本结论,使学生对于理想的认识进入一个理性反思的宏观视野。 【案例引用】《礼记·大学》的“知止”概念和周星驰在《少林足球》当中的经典台词 【案例分析】 《礼记·大学》当中提出“知止”的概念,认为人应当“知其所止”,也就是人应当有目标、有追求,这是人之存在的基本特征,也是人之为人的意义前提。对于90后的大学生,他们成长于一个高度发达的媒体时代,对于流行文化非常熟悉。作为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周星驰在其电影《少林足球》当中说出了“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这一经典台词,以通俗的方式表明了理想对于人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结合周星驰本人的人生经历,指出他对于演员理想的顽强追求,以及由此获得的人生超越。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约80分钟) 1.理想的含义(5分钟)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图表演示】显示理想概念中的核心要素,并对其进行讲解分析。 2.理想的特征(45分钟) (1)时代性与阶级性 理想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必然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当中,还必然带有特定阶级的烙印。这表明,理想不仅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对于理想,人们应当持有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度。 (2)现实性与超前性 理想来源于现实,但又超越现实。任何理想都必须产生于现实的土壤,同时又向未来开放,其作为一种与人之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现实而存在于人的思想当中,并最终落实为人的实践活动。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它对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实践性与多样性 理想不是空想,它源自于人的具体实践,是具有实现可能的理性追求。理想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即理想具有多样性。 【课堂讨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10分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是当前许多年轻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其对于青年大学生的理想认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何理性认识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分辨清楚理想的现实性与超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学生们最终认识到此种论调的错误在于将理想的现实性与超越性形成对立。 3.理想的类型(20分钟) 理想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重要的是按照性质划分的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以及按照层次划分的一般理想与崇高理想。 【案例引用】:爱因斯坦关于理想的名言,以及青年毛泽东的诗篇 引导学生认识到,理想对人的激励和鼓舞作用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密切相关,作为青年大学生应当树立科学和崇高的理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