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药工程导论-中药与天然药物制药技术与工程

制药工程导论-中药与天然药物制药技术与工程

制药工程专业课课程介绍

制药工程专业课课程介绍 制药工程(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专业是一个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化学(chemistry)、药学(pharmacy)和工程学(engineering)交叉的工科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基础,掌握化学、生物学、药学、制药工程与技术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具有从事药品、药用辅料、医药中间体及其相关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 一,制药工程课程的培养 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制药工程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管理、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和社会服务意识; 4、掌握药品制造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和生产质量管理(GMP)与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药品生产工艺流程制订与车间设计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制药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沿和药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与行设备的发展动态; 5、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制药工程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制药工程问题的方案,具有解决制药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和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良好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获取专业新知识的能力; 7、了解制药工程专业领域众多的技术标准,熟悉国家关于药品生产、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9、具有应对药品生产、使用中和公共卫生中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制药工程的主要课程中包括 普通教育课: 必修课: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创业教育课、就业指导课。 选修课:要求在普通教育公共选修课中选修8学分。 学科基础课:

生物制药专业简介

生物制药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药学和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物制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熟悉生物医药分析和药品检验技术,能在生物制药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医学检验、卫生防疫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生物化学、生化分离分析技术、生物技术及工业药剂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受到生物制药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从事生物药物的资源开发、产品研制、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等工作。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主干学科:药学、生物学。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解剖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析、抗生素、发酵工艺学、生物技术药物、药理学、药剂学。 专业特色和优势: 1、生物制药专业是高新生物技术应用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竞争的重点,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我国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把发展生物技术制药作为迎头赶上国际高新技术水平的重点领域之一。由于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极其活跃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更是激起了人们对生物药物研究领域的关注。生物制药产业迅猛崛起,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急需应用型创新人才。 2、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

本专业设立了由行业专家、一线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专业培养方案,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瞄准社会和行业需求,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3、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教育观念新、理论水平高、改革意识强、专业能力强,热心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生物制药专业带头人为潘扬教授,教研室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7人,实验师1人。目前承担生物制药、药学、中药、药物制剂等专业的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析、抗生素、发酵工艺学、生物技术药物、药用真菌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在科研方面,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部省级等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多篇,出版著作6部,获得部省级科研教学成果奖6项。

高职高专教育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设置基本要求方案

高职高专教育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设置基本要求(试行) 1 总则 1.1 指导思想和依据 为了加强高职高专药学教育的宏观管理,规范高职高专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设置,保证其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高职高专药学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高职高专教育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设置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 本《要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其它相关法规和文件的精神为指导。 1.2 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 申报设置本专业的学校必须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的要求,并达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16号)的要求。 1.3 适用范围 本《要求》适用于已设置和申报设置高职高专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含民办高等学校)。

2 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 设置高职高专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必须符合国家医药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适应所在社会区域、经济以及医药卫生发展规划;进行充分的医药市场人才需求调研、预测以及可行性论证;办学指导思想明确,有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办法。有健全的专业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制度以及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符合教育部专业设置的有关规定和申报程序。 3 专业面向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医药行业,从事生物药物生产、质量检测、经营管理等工作。 4 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 4.1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物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生产、菌种筛选、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所必需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面向医药行业,从事生物药物生产、质量检测、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4.2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生物制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物药物的制备方法、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方法和应用,接受药品工业化大生产的基本培训,具有药品生产、操作和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目录 一、概述··1 二、稳定性研究实验设计··2 (一)样品的批次和规模··2 (二)包装及放置条件··2 (三)考察时间点··2 (四)考察项目··3 (五)分析方法··3 三、稳定性研究实验方法··3 (一)影响因素试验··3 1、高温试验··3 2、高湿试验··4 3、光照试验··4 (二)加速试验··4 (三)长期试验··5

(四)药品上市后的稳定性研究··5 四、稳定性研究要求与结果评价··5 (一)稳定性研究要求··5 1、新药··5 2、已有国家标准药品··6 3、其他··6 (二)稳定性研究结果评价··7 1、贮存条件的确定··7 2、包装材料/容器的确定··7 3、有效期的确定··7 五、名词解释··8 六、参考文献··8 七、著者··8 八、附录··8 稳定性研究报告的一般内容

一、概述 中药、天然药物的稳定性是指中药、天然药物(原料或制剂)的化学、物理及生物学特性发生变化的程度。通过稳定性试验,考察中药、天然药物在不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线等)下药品特性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认识和预测药品的稳定趋势,为药品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的确定和有效期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稳定性研究是评价药品质量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药品的研究、开发和注册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此起草了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的不同,稳定性研究内容可分为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等。 影响因素试验是在剧烈条件下探讨药物的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所含成份的变化情况。为制剂处方设计、工艺筛选、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贮存条件的确定、有关物质的控制提供依据。并为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应采用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提供参考。 加速试验是在加速条件下进行的稳定性试验,其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原料或制剂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方面的变化,为制剂设计、质量评价和包装、运输、贮存条件等提供试验依据,并初步预测样品的稳定性。

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17-10-09T15:58:10.3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4期作者:徐金龙 [导读] 本文以生物制药技术的现状为出发点,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对生物制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癌症等疾病正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迫切需要新的制药技术进行支持,控制和缓解疾病,延长人类的寿命,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本文以生物制药技术的现状为出发点,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现状;趋势 医疗事业的科技化在当今社会已经非常明显,很多高新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了医疗领域,所取得的效果也是很乐观的。这些生物制药科技的发展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目前我国生物制药技术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还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因此,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要充分结合国情,将我国古代的医学融入进来,并充分吸收外国的先进思想和技术,推动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取得更加明显的进步。 一、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制药技术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迅速发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有很多进步和可人的成绩,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我国在生物制药技术方面取得的进步 第一,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效率,制药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制药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所取得的效果十分可观。 第二,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使得制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在目前发生率较高的疾病如:心脑血管、肿瘤等病症上临床实验效果较为突出,促使生物制药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多。 第三,生物制药技术在实践中是不断尝试和发展的,制药技术不断完善,人才素质不断提高,在很多制药企业内都已经形成了高素质的研发团队,为制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生物制药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不断探索的初级阶段,存在很多有待改善的问题。第一,生物制药资源没有实现高效率的分配。在我国生物制药各主体之间各自为营,争名逐利的现象是较为明显的,相互之间缺乏合作意识,在行业内没有形成共同研发的环境,这样只会导致各企业之间的制药技术和药品同质化趋势明显,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第二,我国在生物制药产权方面规范不足。由于我国对生物制药技术知识产权规范缺乏明确性,导致参与生物制药的研究人员缺乏产权意识,不尊重他人产权、冒用他人产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一些在生物制药方面取得真实成就的研究人员,忽视了产权的申报程序,导致自己的科研成果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制约了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1]。 第三,规模化发展受限。我国生物制药技术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发生过程中,生物制药企业的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上涨,但这些企业多为小规模、低水平的企业,在生物制药技术的研发和资源配置上后备力量不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限,无法实现规模化的生产,很难发挥企业的规模效应。 二、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生物制药技术的创新化发展 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各领域需要创新化发展,这样才能够跟紧时代步伐,更好的迎合市场需求,推动自身的健全发展。生物制药技术的创新化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制药企业要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激发企业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在企业内形成创新化的工作氛围[2]。生物制药企业可以通过奖励激励的方式整合企业内的技术资源,培养科研人员的创新水平;二是生物制药企业要加大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在技术和人才方面在增加投入,鼓励更多的新人参与到生物制药的过程中去,发散大家的思维,为生物制药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思想,也提高企业人才的素质,为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夯实人资基础;三是发挥政府在生物制药技术方面的鼓励创新作用,政府要意识到创新对生物制药技术发展的积极作用,出台和落实一些新政策,为生物制药企业提供一些奖励和资助,推动生物制药技术的创新化发展。 (二)生物制药技术的规范化发展 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在知识产权方面缺乏明确的规范,导致产品之间差异性不明显,这对生物制药技术和药企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生物制药技术的规范化发展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一是国家和相关部门要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体系,要将生物制药技术纳入到知识产权保护内容中去,并作为严格和重点的保护对象。通过法律的强制性保护能够为生物制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营造更加适宜的环境;二是简化生物制药企业产品申报的程序,鼓励研发人员积极申报自己的专利,提高研发人员保护知识产权的自主性;三是加强生物制药企业知识产权的宣传,提高药企人员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懂得如何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进生物制药技术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三)生物制药技术的集群化发展 在生物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生物制药企业要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性,不能各自为营,要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推动生物制药技术的集群化和产业化发展。因此,生物制药技术的集群化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各制药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将各企业中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营造和谐的行业氛围;二是争取政府扶持,建立国家级的生物制药技术产业基地,将人才、知识、技术等各种优势资源整合到一起,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发挥各资源集群化的效应,为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夯实技术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生物制药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初期的起步阶段,对生物制药技术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

生物制药的发展前景

生物制药的发展前景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示:生物制药作为生物工程研究开发和应用中最为活跃、进展最快的领域,被公认为是21 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国内医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莫过于加快生物医药研发的国产化。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生物制药市场竞争现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1、我国生物制药的发展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明显存在很大竞争差距。企业规模小。 目前,我国生物制药相关企业有5000 多家,但规模普遍较小。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改造抗生素生产工艺技术,大力开发疫苗与酶诊断试剂,开发重点是乙肝基因疫苗与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开发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开发重点是干扰素、生活激素与T-PA 等。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应用微生物转化法与酶固定化技术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并对现在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改造。 2、生物制药的应用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是一项与制药产业结合极为密切的高新技术,不断为医药行业提供新产品、新剂型,为制药界开创一条崭新之路,正在改变生物制药业的面貌,为解决人类医药难题提供最有希望的途径。 2.1 基因工程技术。激素和许多活性因子是调节人体生理代谢与机能的重要物质,其活性强,临床疗效明显,但这些物质自然界甚为稀少,从人体及动物中提取难度大,来源有限,无法满足临床需要,而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却为临床提供了这类廉价、高效的药品。 2.2 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微生物转化早已在制药工业中广泛应用。固定化细胞、特别微生物细胞在抗生素、激素、氨基酸等药物的合成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用固定化酶的膜反应器分离布洛芬可得到许多有光学活性的化合物,体外试验证明其S-异构体比R-异构体活性高100 倍。 3、生物制药的展望。我国生物制药行业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随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整个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未来,生物制药行业仍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生物制药子行业也是医药行业中最具投资价值的子行业之一。 而各子行业当中,单克隆抗体仍是目前研发的热点,也将是未来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在。我国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不大,但抗体药物发展远远落后,销售额仅占全部生物技术药物1.7%,远低于全

天然药物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B ) A. 比重不同 B. 分配系数不同 C. 分离系数不同 D. 萃取常数不同 E. 介电常数不同 2.分馏法分离适用于(D) A. 极性大成分 B. 极性小成分 C. 升华性成分 D. 挥发性成分 E. 内脂类成分 3.可将天然药物水提液中的亲水性成分萃取出来的溶剂是(D ) A. 乙醚 B. 醋酸乙脂 C. 丙酮 D. 正丁醇 E. 乙醇 4.下列各组溶剂,按极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B ) A. 水>丙酮>甲醇 B. 乙醇>醋酸乙脂>乙醚 C. 乙醇>甲醇>醋酸乙脂 D. 丙酮>乙醇>甲醇 E. 苯>乙醚>甲醇 5. 不属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D ) A. 氯仿 B. 苯 C. 正丁醇 D. 丙酮 E. 乙醚 6. 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C ) A. 回流提取法 B. 煎煮法 C. 渗漉法 D. 连续回流法 E. 蒸馏法 7.影响提取效率最主要因素是(D ) A. 药材粉碎度 B. 温度 C. 时间 D. 细胞内外浓度差 E. 药材干湿度 8.乙醇不能提取出的成分类型是(E ) A.生物碱B.苷C.苷元D.多糖E.鞣质 9.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化合物的原则是(B ) A. 两相溶剂互溶 B. 两相溶剂互不溶 C.两相溶剂极性相同 D. 两相溶剂极性不同 E. 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 10.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方式是(B ) A.洗脱剂无变化B.极性梯度洗脱 C.碱性梯度洗脱D.酸性梯度洗脱 E.洗脱剂的极性由大到小变化 11.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 B ) 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 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 二、多选题 1.加入另一种溶剂改变溶液极性,使部分物质沉淀分离的方法有(ABD )A.水提醇沉法B.醇提水沉法C.酸提碱沉法D.醇提醚沉法E.明胶沉淀法 2.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影响溶解度而实现分离的方法有(BCE ) A.醇提水沉法B.酸提碱沉法C.碱提酸沉法D.醇提丙酮沉法E.等电点沉淀法 3.下列溶剂极性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BDE ) A.乙醚>水>甲醇B.水>乙醇>乙酸乙酯C.水>石油醚>丙酮D.甲醇>氯仿>石油醚E.水>正丁醇>氯仿 4.用于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精制的方法包括(ACE ) A.聚酰胺色谱B.红外光谱C.硅胶色谱D.质谱 E.葡聚糖凝胶色谱 5.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有(ABD ) A.重结晶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C.水蒸气蒸馏法 D.离子交换树脂法E.核磁共振光谱法 6.应用两相溶剂萃取法对物质进行分离,要求(BC ) A.两种溶剂可任意互溶B.两种溶剂不能任意互溶 C.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D.加入一种溶剂可使物质沉淀析出E.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发生改变 7.用正相柱色谱法分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时(BD ) A.只适于分离水溶性成分B.适于分离极性较大成分如苷类等C.适于分离脂溶性化合物如油脂、高级脂肪酸等 D.极性小的成分先洗脱出柱E.极性大的成分先洗脱出柱 8. 液-液分配柱色谱用的载体主要有(ACE ) A. 硅胶 B. 聚酰胺 C. 硅藻土 D. 活性炭 E. 纤维素粉 9. 离子交换树脂法适宜分离(ABCD ) A. 肽类 B. 氨基酸 C. 生物碱 D. 有机酸 E. 黄酮 10. 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原理包括(ABD ) A. 氢键吸附 B. 范德华引力 C. 化学吸附 D. 分子筛性 E. 分配系数差异 11.大孔吸附树脂(ACE )

生物制药产业SWOT分析

生物制药产业SWOT分析 生物制药业是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等现代生物 技术生产药物的行业。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于1989年,为促进其迅速发展, 在国家“十五”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将生物技术产业工程列入国家十二大高技 术工程。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共计400余家,2007年,我国生物生化药品 实现销售产值约517.1亿元,同比增长41.3%,大大超过医药行业的增长速度。2008年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但由于医药产品的刚性、生物制药产业 对国际市场的较低依存度、生物制药产业依然实现了30.65%的增长速度。 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 , S)分析 1.生物药品的特性决定了生物制药产业的有利地位 生物制药这一领域有其独特之处,可以达到传统医药无法或者很难达到的 效果。例如采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与传统生产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优 良菌种,可以改良抗生素的工艺技术;在肿瘤治疗中,抗体药物可以避免“敌我 不分”的问题,导向治疗,不伤及正常组织和细胞;利用基因工程开发血液替代品,可以改善目前血液制品供求不足的现状;随着预防治疗性疫苗、基因治疗、免疫 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和细胞再编程诱导多能干细胞等前沿领域的发展与突破,生物制药产业将处于有利地位。 2.生物制药产业科技含量高、利润高、成本低 2010年我国医药工业的销售状况 占医药行业比重年增长率(%)医药类型销售产值(亿 元) 生物化学药品571.1 9.2% 41.3% 医疗器械859.9 13.9% 24.9%

分析2010年化学药品、中药、、生物化学药品、医疗器械四类医药产品, 发现生物化学药品的年增长率最高;同年,生物制药产业以占整个医药产业6% 的主营业务收入、7.7%的资产总额实现了占医疗产业11%的利润。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生物制药产业是一个高利润低成本的产业。 劣势(weaknesses ,W )分析 1.我国生物制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自主创新能力低 (1)产业集中度低,很难形成规模效应目前成立超过10年的生物制药企业不 足10%,混合型制药企业比专业的生物制药企业规模大,研发投入多,但利润率低。

制药工程学科导论论文

对制药工程专业的认识 通过一个学期对制药工程学科导论的学习,虽然说不上对制药工程了如指掌,但至少不会像上个学期一样迷茫。至少对要学习的以及需要掌握的有一定了解,在此,谢谢专业老师耐心培养和细心指导。 还记得以前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并不知道制药工程是学什么的,而且每个学校开的课程也不一样,网上的信息也是以偏概全,学科导论老师结合们学校的情况给我们仔细分析了制药工程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形势,让我从无到有之间懂得了这门学科。但是从学科沿革来看她的产生并不是全新的,是相近专业的延续,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在1998年以前,国内曾经出现过与制药工程专业类似的专业,譬如抗菌素专业、微生物制药专业等,这些应该都与制药工程专业的产生有很大的渊源,原本已有的化学制药专业当然毫无例外地转为制药工程专业。一些医药类院校设置有微生物制药专业,从教育部的归类来看,该专业应该并入生物工程专业,事实上,一些院校还是选择了与此更相近的制药工程专业。在1998年颁布本科新专业目录的时候,也就是在制药工程专业出现于本科专业目录的同时,在化工类专业中的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精细化工专业却从该目录中消失了。据统计,那时全国至少有174所高校设有精细化工专业,其中有不少精细化工专业都把化学制药的合成制备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因此,尽管按照新的专业目录,精细化工专业应以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名义招生,但事实上还是有相当数量的精细化工专业看准了制药工程方向,改建成制药工程专业。在设置制药工程专业的初期,能赶上这个节拍的高等院校并不多,主要是一些原来设有化学制药的工科类大学和原来设有药学类专业的理科类大学。随着人们对“药”这个特殊产品越来越重视,不少高校非常看好这个专业,通过转型或新建形成了制药工程专业。截止到2004年5月,国内已有121所高等院校设立了制药工程专 当今,制药工程是指以药物的研究、开发、生产、效能分析为主要内容工程技术领域,是一个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的开发、放大和设计人才为目标。正式出现制药工程专业这个名称以前,国内的高校依据自身的条件已经设置了与此相关的专业,譬如化学制药专业、中药学专业、抗菌素专业、精细化工专业、微生物制药专业等。这些专业有的是设置在医药科大学,有些设置在综合性大学,更多的是设置在理工科大学内。当然,由于主管院校性质的不同,这些专业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从专业面讲,新设的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它涉及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等领域国外制药工程专业教学也是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 1995年,受美国科学基金的资助,第一个全美范围内的制药工程研究生教学计划在制药工业最集中的州——新泽西州立大学Rutgers分校诞生了,标志着制药工程教学的开端。随后密西根大学等高校也相继设立制药工程研究生教学计划,1998年加州大学Fullerton分校设立本科教学计划。除美国外,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的部分高校也已设立制药工程教学计划。有些高校成立了制药工程研究所(组),如弗吉尼亚科技大学成立了制药工程研究所,阿斯顿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下设了制药工程研究组。在这些院校中,不少是以研究生教学为主的。对于制药工程本科教育,国外高校的目标很明确,要求学生具有广泛而坚实的制药工程基础。他们学习不同药物剂型的制造工艺、工业发酵、灭菌及无菌技术、GMP以及质量确认与控制、FDA认证等。总之,这

世界天然药物发展现状分析

世界天然药物发展现状分析 天然药物可以说是伴随人类社会存在而存在。十八世纪以前是人类疾病的主要治疗剂。随着十九世纪现代医学及化学制药工业的迅速发展,天然药物逐渐失去人们的重视而萎缩,特别在西方世界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近20年来天然药物在世界范围的“回归大自然”的呼唤中苏醒,并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活性成份成药或改造结构获取新的化学药品一直也是化学药品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重点谈及的是多种天然成份组合应用的药物。 由于受气候、环境、社会、经济、饮食等因素的影响,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环境污染疾病、肿瘤、药源性疾病、外伤及营养过盛或营养不良性疾病、老年性疾病明显增加,疾病从治疗型向预防型转变。现有化学药品未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整体医学的崛起:医学界越来越认识到治疗应强调整体的健康观;治疗的出发点是激发自然治愈力;治疗疾病的主角是患者自身,治疗者不过是援助者;应综合应用各种疗法,这与我国中医药的学说相通。中医药学也是极其强调治病的原则是整体调节,把治病的着眼点放在培育调动人体的正气上。 现化代学药物疗效不佳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与耐药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又开始把视线投向天然药物。 世界卫生组织在1976年召开的第29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的第72号决议里首次强调了传统医药对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呼吁各成员国予以重视,这无疑对天然药物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以后的各次会议及相尖的专业会议上一再强调开发应用传统药,加强传统药的管理、安全性研究。WHO 与美国芝加哥的依利诺斯大学药学系合作开展“药学科学合作研究计划”并在那里建立了草药库。1997年出版了WHO草药汇编,收载了全球不同地区广泛使用的草药。 据统计,1997年全世界药品市场总值近3000亿美元。美国占近30%,欧洲近28%,亚洲近26%(日本占20%,南韩、中国等近6%)。从1990年开始到1995年欧共体与美国、日本就医药制品中的技术要求和规定进行了协调,并建立了“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范国际协调会”,争取医药技术在三个不同区域统一化。一旦达成协议,这三个地区中的任一国家所完成的新药上市前的全部测试工作,可以得到三个地区的共同承认,这一做法得到WHO的支持并要向非联盟地区推广。可以说这三个地区是全球药业的代表性地区,因而有关天然药的发展情况也以这三个地区为主介绍。

生物制药新技术发展分析

[摘要]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文章分析了通过生物制药新技术的创立,可以大大拓宽发明新药的空间,增加发明新药的机遇与速度。 [关键词]生物制药新技术探析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 一生物制药技术 目前生物制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肿瘤。在全世界肿瘤死亡率居首位,美国每年诊断为肿瘤的患者为100万,死于肿瘤者达54.7万。用于肿瘤的治疗费用1020亿美元。肿瘤是多机制的复杂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诊断、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治疗。今后10年抗肿瘤生物药物会急剧增加。如应用基因工程抗体抑制肿瘤,应用导向IL-2受体的融合毒素治疗CTCL肿瘤,应用基因治疗法治疗肿瘤(如应用γ-干扰素基因治疗骨髓瘤)。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NMPs)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阻止肿瘤生长与转移。这类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广谱抗肿瘤治疗剂,已有3种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 2、神经退化性疾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脑中风及脊椎外伤的生物技术药物治疗,胰岛素生长因子rhIGF-1已进入Ⅲ期临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BDNF(脑源神经营养因子)用于治疗末稍神经炎,肌萎缩硬化症,均已进入Ⅲ期临床。美国每年有中风患者60万,死于中风的人数达15万。中风症的有效防治药物不多,尤其是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的药物更少,Cerestal已证明对中风患者的脑力能有明显改善和稳定作用,现已进入Ⅲ期临床。Genentech的溶栓活性酶(Activase重组tPA)用于中风患者治疗,可以消除症状30%。 3、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炎症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红斑狼疮等。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于4000万,每年医疗费达上千亿美元,一些制药公司正在积极攻克这类疾病。 4、冠心病。美国有100万人死于冠心病,每年治疗费用高于1170亿美元。今后10年,防治冠心病的药物将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增长点。Centocor′sReopro公司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和恢复心脏功能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一种新型冠心病治疗药物的延生。 基因组科学的建立与基因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基因治疗与基因测序技术的商业化成为可能,正在达到未来治疗学的新高度。转基因技术用于构造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已逐渐进入产业阶段,用转基因绵羊生产蛋白酶抑制剂ATT,用于治疗肺气肿和囊性纤维变性,已进入Ⅱ,Ⅲ期临床。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转基因动、植物将成为未来制药工业的另一个重要发展领域。 二生物制药发展分析 未来生物技术将对当代重大疾病治疗剂创造更多的有效药物,并在所有前沿性的医学领域形成新领域。 生物学的革命不仅依赖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自身发展,而且依赖于很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走向,例如微机电系统、材料科学、图像处理、传感器和信息技术等。尽管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基因组图谱、克隆技术、遗传修改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疾病疗法和药物开发方面的进展正在加快。 除了遗传学之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继续改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疗法。这些新疗法可以封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完整版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专业概况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主要工作在大、中、小型生化制药、化学制药、生物等行业的生产技术管理、产品研发、分析检验、市场营销等部门,从事抗生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等化学原料药生产,医药中间体合成及医药营销等职业岗位工作。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掌握化学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的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能按照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从事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生物药生产操作、药物制剂生产操作、制药设备使用维护技术、产品开发、质量分析与管理和生产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适应大、中、小型生化制药、化学制药、生物等行业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面向医药、生物等行业,从事生产操作、设备维护、质量管理及技术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 实用药物学、生物药物生产技术、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药物制剂生产技术、化学原料药生产操作、化学原料药小试技术、化学原料药中试工艺与反应器、药物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制药生产设备运行与维护、药事法规与管理。 主要课程 生物化学、微生物基础、发酵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药物合成单元操作、药物分析、生化药物分离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生化制药机械与设备、制药企业管理与GMP实施、有机合成实习、化工仿真实训、认识实习、毕业实践等。 相关优秀院校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就业情况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医药、生物等行业,从事抗生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等化学原料药生产,医药中间体合成及医药营销等职业岗位工作。 就业岗位 生产操作与工艺控制岗位: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操作岗位、生物药品生产操作岗位、药物制剂生产操作岗位。 新产品开发试制岗位:原料药及中间体、生物药品、药物制剂的小试实验岗位。 产品检验岗位:药品原料、药品中间体、成品药的分析检验与质量管理岗位。 主要工作岗位:药物合成岗位、药物精制岗位、药物分析岗位

浅谈天然药物与中药的区别

浅谈天然药物与中药的区别 摘要:本文介绍了天然药物和中药这两个概念,并从定义、研究领域、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这五个方面对俩者进行了区别。 关键词:天然药物中药区别 Abstract: This essay introduced concepts of natural medicine and Chinese material medicine. And distinguish these two concepts in terms of their own definitions, own fields, goals, threads as well as methods of researching. Keywords: Natural medicine, Chinese Material Medicine, distinguish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遍布全球的医药工作者更多地将自己关注的目光投向来自绿色生命的天然药物和中药,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重大的环保意义和给人类以安全感,更主要的是它在治疗、保健、抗衰老等方面所具有的神奇效力。我们相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化,天然药物和中药在这个世纪将以更加引人注目的战绩独领风骚。[1] 一.定义 天然药物是指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矿物质等自然界中存在的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及其配方、制成品。[2] 中药概念的核心内涵在于必须以“ 中医药理论体系” 为指导加以确定, 即是以整体观念为主体的理、法辨证诊断系统, 与独特的方、药治疗系统相统一的医学科学体系,也就是中医理、法、方、药学术体系的统一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广义上讲, 中药属于天然药物,但天然药物不一定都是中药。 二.研究领域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知识等。[3]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的来源、产地、栽培、采收、炮制加工、鉴定、性能、物质基础、功

生物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生物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作者:佚名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预言:超过他的下一个世界首富必定出自基因领域。 一、生物医药行业基本情况分析 (一)生物技术及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 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近20年来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谓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生物工程则是生物技术的统称,是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重新创造设计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育出新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以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简言之,就是将活的生物体、生命体系或生命过程产业化过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发酵工程、生物电子工程、生物反应器、灭菌技术及新兴的蛋白质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基因工程(或曰遗传工程、基因重组技术)就是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在体外剪切组合,并和载体(质粒、噬菌体、病毒)DNA连接,然后转入微生物或细胞内,进行克隆,并使转入的基因在细胞/微生物内表达产生所需要的蛋白质。 根据技术方法的不同,生物工程还可具体分为:给药方法(DrugDelivery)、基因治疗(GeneTherapy)、基因学(Genetics)、基因工程(FunctionalGenetics)、重组化学(CombinatorialChemistry)、检测技术(Diagnostics)、试剂(Reagents)、单克隆体/多克隆体(Monoclonal/PoliclonalAntibody)、光激活制癌(Light-activated,cancer-therpy)、癌苗(CancerVaccine)、发酵(Fermention)等。 目前,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生物技术制药得以迅速发展。 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即利用克隆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对DNA进行切割、插入、连接和重组,从而获得生物医药制品。生物药品是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化制剂,包括菌苗、疫苗、毒素、类毒素、血清、血液制品、免役制剂、细胞因子、抗原、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产品(DNA重组产品、体外诊断试剂)等。目前,生物制药产品主要包括三大类: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其在诊断、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延长寿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技术引入医药产业,使得生物医药业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目前,人类已研制开发并进入临床应用阶段的生物药品,根据其用途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 (二)生物医药行业特征 ●高技术。这主要表现在其高知识层次的人才和高新的技术手段。生物制药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的新兴产业。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例,上游技术(即工程菌的构建)涉及到目的基因的合成、纯化、测序;基因的克隆、导入;工程菌的培养及筛选;下游技术涉及到目标蛋白的纯化及工艺放大,产品质量的检测及保证。生物医药的应用扩大了疑难病症的研究领域,使原先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得以有效控制。21世纪生物药物的研制将进入成熟的ENABLINGTECHNOLOGIES阶段,使医药学实践产生巨大的变革,从而极大地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 ●高投入。生物制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主要用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及医药厂房的建造和设备仪器的配置方面。目前国外研究开发一个新的生物医药的平均费用在1-3亿美

制药工程导论论文

制药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化学制药 专业:制药工程 姓名:杨志军 学号:201111931326 班级:1113班 学院:理学院 日期:2012年4月22日 前言:制药工程导论课程已经结束,我也对制药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中我对化学制药这方面有较多的感触。化学制药工程以化学、药学、工程学、管理学等为基础,侧重于利用技术手段解决化学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实现药品的规模化生产,是制药工程的主要方向之一。现代化学制药工业具有高度的技术性、科学性,生产技术复杂、品种多、质量要求严格,比例性和连续性强。化学药品的生产过程,由原料药生产和药物制剂生产两部分组成。原料药是药品生产的物质基础,但必须加工制成适合于服用的药物制剂,才成为药品。在中国,制药工业还包括传统中药的生产。制药工业既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又是一项治病、防病、保健、计划生育的社会福利事业,它在发现和研发新药、合成化学药物、寻找新原料药、提高出口药品的质量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化学制药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关键词: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研究范围;化学制药与环境保护;发展趋势和前景 1.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要掌握化学制药的精髓就要学好该专业的课程知识,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与化学制药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制药过程有关的生产方法与技术、化学制药过程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受到化学制药有关的基础和专业实践技能、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主修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合成技术、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药物分析技术、化工仪表及自动控制、现代检测技术、化工制药过程与装备、文献检索、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微生物学、制药工厂设计等。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为以后的研究、探索打下扎实的基础,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人才,除了学习与化学制药专业有关的课程外,还会学习大学英语、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青少年健康教育、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课程!在培养学生具备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社会学、人文科学、经济管理学知识,以及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2. 研究范围 化学制药工程的研究范围涵盖了药物从无到有,从设计到生产出成品原料药的整个过程。包括药物化学、药物设计、药物合成与化学制药工艺等内容。主要涉及药物的研发和生产,即研究人体和化学药物的相互作用,阐明药物构效关系,

生物制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生物制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1、生物制药专业简介 生物制药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工艺工程,具有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素质,可从事药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研发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制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具有对药品的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与实施,归纳、分析实验结果和撰写论文的能力;熟悉国家对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听、说、读、写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生物制药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生物药物的资源开发、产品研制、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制药、新能源、医疗设备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制药/生物工程 2新能源 3医疗设备/器械

4医疗/护理/卫生 5其他行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医药代表、销售工程师、生物制药等工作,大致如下: 1医药代表 2销售工程师 3生物制药 4销售代表 5研发工程师 工作城市: 毕业后,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上海 2北京 3广州 4苏州 5武汉 3、生物制药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生物制药专业特色是生物制药已成为国际和国内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生物制药已成为侦破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下,新兴国家医药市场却表现得风光这边独好,中国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生物制药市场也分外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