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下语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下语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下语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下语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下语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大家一起齐读课题。

“螳螂捕蝉”这个成语有时也写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大家知道,寓言的特点就是通过讲故事让人们从中明白一定的道理。那么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呢?能让我们领会到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就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扫除障碍,学好字词课文中有几个难读的词语,大家能读

准确吗?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遍,再互读一遍,互相提醒纠

正。出示:固执侍奉诸侯禀报乘虚而入不堪设想再看两

个形近字

侯候请大家观察它们的字形有什么不同,如何区分呢?

三、初读课文,了解梗概下面请大家按要求朗读课文出示:大

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

什么事吗?建议大家在

讲的时候,把:

出示:概括文章内容时间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

出示:概括文章大意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劝阻。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结果,吴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四、抓住线索,了解背景同学们,大臣们为什么要劝阻吴王攻打楚国呢? 出示: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

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同学们,大臣们的话有道理吗?

手绘地图:春秋时期,吴国在长江下游,而楚国位于长江中游,两个国家相距很远,如果吴王出兵攻打楚国,吴军就要孤军深入到楚国的腹地,而此时中原的诸侯国要乘虚而入,吴国就无法及时回航,后果就不堪设想。

五、揣摩语言,感受特点

大臣们是说得有道理的,可是吴王是怎么回答的呢?读

一读下面的句子。

出示: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我,我就处死他!”

你们看,吴王下达了死命令,大臣们只好束手无策,此时,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就登场了。

同学们,大臣们劝的结果是怎样的呢?而那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劝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大家在书上找出来出示两段话: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 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 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你们看,同样是劝,可结果却这样的不同,是为什么呢? 我们到文章里去找一找答案。首先我们来读一读文章的第九至十一小节,争取能把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复述出来。

六、深入故事,探究道理同学们,少年为什么要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来劝说吴王呢螳螂捕蝉和吴王攻打楚国有什么相同点呢?

请大家读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 出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同们读完了这两个句子,你们有没有发现螳螂捕蝉和吴王攻打楚国有相似之点呢?“攻打楚国”就是眼前的利益,而隐伏的祸患就是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来攻打吴国,吴王和蝉、螳螂、黄雀一样,一心只想眼前的利益,忘记了身后隐伏的祸患。

我们再看第一句,少年在说这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指

名读,齐读

吴王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反应呢?出示:吴王恍然大悟,他领悟到什么?为什么同样是劝,大臣们的劝换来了吴王的死命令,而少年的劝却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呢?

出示:

少年:

大臣们:

再读两句,如果你是吴王,听了两种不同的劝,心理感受会一样吗?

这两种劝,吴王的感受不一样的,吴王执意要攻打楚国,而大臣们坚决反对,作为一国之王,他感到很没面子,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下了死命令,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而少年的劝说十分地巧妙,也很委婉,让吴王自己去明白了其中的厉害关系,这

样,吴王就容易接受了。

七、学习少年,享受智慧同学们,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那少年的劝就是什么劝呢?巧劝,智劝。

少年的巧劝和智劝还体现在哪里呢?默读课文,找一找。

出示:少年选择了花园这个地方来劝吴王(让吴王比较容易接受)

少年在花园里一连站了三天,不惜被露水沾湿了衣服。

(等待机会,引起吴王的注意)

少年对吴王说,他看到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勾起吴王的兴趣)

八、角色表演,加强体验这个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分角色表演

九、布置作业,升华感受

作业:同学们,这篇课文是寓言,从螳螂捕蝉这个故事里,或者从少年身上,你悟到了什么道理,写一两句话。

《螳螂捕蝉》教后反思:今天如愿以偿地上完了新学期的导行课,听课前由于对教材、对教案烂熟于心,所以觉得丝毫不用学生多做准备,即使今天的早读也还是让学生读英语。但一个早上,我还是为课件的准备马不停蹄地运作。虽说课件制作没有求人,可在教室里安装投影仪必须请专业教师,因此,两位专业老师忙前忙后,总算在上课前五分钟安排妥当。

上课铃一响,我便进入了角色,开场白可谓妙语联珠,不过都

是跟人学来的,毛泽东就曾说过,不会的照抄一遍也是好的。我也就照说了一遍,你别说,别人的设计就是精当,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不仅我说起来顺口,听起来也特别入耳,于是,我又进一步体会到,一位语文老师时刻都别忘了练语,即练习表达。尽量把话说

顺,说好,说美。如果每堂课都注

意字斟句酌,语言基本功就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接下来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得很顺利,学生配合也是恰到好处,还剩一个环节时,我一看还有近十分钟,我马上改变策略,让学生自主准备分角色表演读课文,临时决定由小组长当导演指导本组其他角色读好,小组长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有的竟手舞足蹈像模像样地表演起来,为了延长时间,我先让几个导演先来示范一遍,再让小小组展示两个回合一来,时间正好差不多。这样,不仅注意了学生的参与面,也充分利用了时间。

课后,我认真学习了各位老师的听课意见,绝大多数的老师都对我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和赞许,也有少数老师对某些方面提出了疑问:比如,这堂课教师的引导是不是多了点我觉得提得不错,本堂课,由于课前准备了课件,有些问题在学生回答后总是情不自禁地向下一方面引,但在引导的过程中还是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理解,也让他们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自主研究,获取更多的信息。

有的老师听得很仔细,指出引导学生读少年劝吴王时的语气应该是晚辈对长辈的劝说,所以是一本正经的,郑重其事的。他提得很

有道理。由于本人的教学机智有特进一步培养,还有受省优质光盘的影响,今天可谓是一种尝试,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学会取舍,不能拿来即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