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铁接触网工复习题

高铁接触网工复习题

高铁接触网工复习题
高铁接触网工复习题

?

一、填空

1、京哈高铁接触网作业要执行(“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的原则

2、京哈高铁接触网上线作业应在(上、下行线路)同时封锁的条件下,采用(“垂直天窗”)进行。

3、京哈高铁采用“V”型天窗进行故障处理或事故抢修时,必须在邻线列车限速(160)km/h以下时进行。

4、京哈高铁两线间带电部分距离不满足(1600)mm的处所作业时,必须在两线同时停电后方可进行。

5、京哈高铁天窗时间外严禁进入(防护栏内)进行任何作业,防护栏外可根据需要开展(远离)带电作业。

6、作业车升平台巡视应在天窗时间内(停电)进行;速度应不大于(10)公里/小时,不得急剧起、停车,作业平台不得超过(6)人。

/

7、作业过程中严禁抛物,传递工具材料时应使用(工具袋)并用绳索绑扎牢固,防止掉落伤人及掉落桥下,地面人员严禁(依靠防护栅栏),在电缆沟盖板上行走时,要在两条电缆沟盖板的(接缝处)行走,施工所用的工具材料要集中摆放,不得侵入机车、车辆限界。

8、关节式分相检修时,除在作业区两端工作支接挂地线外,还应在中性区加挂(两组地线),将断口进行(短接封

线)。

9、严禁作业车在京哈高铁外轨超高大于(125)mm以上区段停车(有调平装置除外)。作业车连挂时,应选择在直线区段进行连挂,严禁在外轨超高大于(120)mm的处所连挂。

10、使用作业平台时,平台上部不得超过(6)人;各种工具、零部件安排专人(清点);平台上部作业完毕后,必须将防护栏杆放下加固,平台上部不得遗漏任何工具、零部件。

11、恢复送电后不进行(现场验电),接触网是否恢复正常供电由驻所联络员通过电调端SCADA系统(遥测信息)确认,确认完毕后向工作领导人汇报。

12、抢修作业必须在(上、下行线路)全部封闭或临线限速160km/h及以下时进行,原则上应使用(接触网作业车),因特殊原因接触网作业车无法到达现场时也可采用车梯作业。

13、不同作业组分别作业时,不准共用(行车防护员),遇有不同单位在同一区间作业时,应在规定的防护距离外设置(停车信号)标志。在未设好行车防护前不得(开始作业),在人员、机具未撤至安全地点前不准撤除(行车防护)。

14、接触网除冰作业必须纳入(工作票),使用专用打冰工具除冰时按照(间接带电)作业办理,使用作业车或车梯除冰时按照(停电作业)办理。

:

15、步行巡视及作业车升平台巡视时应不少于(两)人,至少一人的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巡视人员应戴(安全

帽),穿(防护服),并携带望远镜、对讲机、GSM-R电话,夜间巡视还应携带(照明用具)。

16、作业车巡视时工区按照天窗作业要求开(天窗作业)工作票,并必须带齐(天窗点检修)的所有检修材料及(安全用具)。

17、作业车升平台巡视(天窗内接触网停电进行)的巡视周期是(3个月)1次;

18、作业车不升平台巡视时,作业车巡视速度不大于(40)公里/小时,人员身体不得探出(车外)。

19、作业车升平台巡视按(停电施工)作业组织,由(驻所联络员)向局高铁列车调度、供电调度办理相应手续,现场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必须确认(地线接好)后,方可允许巡视人员登上作业车平台。

20、哈大客运专线正线接触网采用(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联络线、正线间渡线、站线、动车所线路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1、接触线高度符合设计规定;正线悬挂点处工作支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一般为(5300)mm,接触线最低点高度不宜小于(5150)mm。

22、整体吊弦在极限温度时,顺线路方向的偏移值不得大于(20)mm。

23、接触线吊弦线夹应全部卡入(导线沟槽)内。直线区

段吊弦线夹应端正、牢固,保持(铅垂)状态;曲线区段吊弦线夹应(垂直)于接触线工作面。

24、站场内各股道同类悬挂的吊弦宜在(同一断面)内;复线区段上、下行平行时吊弦应在(同一断面)内。

26、简单链形悬挂同一跨内相邻吊弦处的接触线高度差应符合设计预留弛度的要求,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mm;弹性链形悬挂相邻吊弦点处接触线的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

27、当跨距为36m~55m(不含)时,弹性吊索长度为(14)m,距定位点两侧(4)m处安装弹性吊弦。

28、上、下部定位索不得有(接头)、断股和补强。

29、软横跨横向承力索采用LXGJ-100镀铝锌钢绞线,软横跨横向承力索(双横承力索为其中心线)和上、下部固定绳应布置在(同一个铅垂面)内。

30、五跨关节中间跨为过渡跨,过渡跨两接触线等高处导线高度允许比相邻定位点抬高(0~40)mm。

31、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导高应与邻点吊弦处导高相等,允许抬高为(0~10)mm。

$

32、定位装置的结构及安装状态应保证接触线工作面(平行于)轨面连线,定位点处接触线的弹性(符合规定)。

33、定位器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沿接触线(纵向)偏移,偏移量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应一致。

34、定位管应与腕臂在(同一垂面)内。一般情况下,正定位时定位管端头略(向上)抬头,反定位时定位管端头略(向下)低头。

35、定位管端头预留长度为(150)mm,铝合金定位环距腕臂支撑管(200)mm,允许误差为(10)mm。

36、正线接触网结构高度一般为(1600)mm,困难时可采用(1400)mm。在净空受限的跨线建筑物处最小结构高度一般不小于(1100)mm。

37、接触线及承力索下锚坠砣串顶面应处于相同高度。桥梁区段接触线坠砣下底面距支柱基础面不小于(50)mm;路基地段板式无砟轨道区段接触线坠砣下底面距支柱基础面不小于(150)mm。

38、隔离(负荷)开关应动作可靠、转动灵活,合闸时触头(接触良好),引线和连接线的截面与开关的额定电流及所连接的接触网当量截面(相适应),引线不得有(接头)。

39、接触网零件要安装(牢固)。凡用螺母紧固者应有(防松)措施,零件上的各个螺栓均应(受力均匀),其紧固力矩符合规定。止动垫片按规定(锁闭),锁闭后应达到(止动)效果。

40、各种调整螺丝的丝扣外露部分不得小于(50)mm。

41、销钉垂直安装时(钉帽)在上,水平设置的两销钉头应相互(倒置)安装。

42、开口销安装后双向劈开角度不小于(120°),开口后不得有(裂纹、断裂)现象。

43、接触网绝缘部件的泄漏距离≥(1400)mm。

44、绝缘子表面应清洁、光滑无脏污、完整无破损、无(破碎性)裂纹,瓷釉剥落面积不大于(300mm2)。

45、承力索与分段绝缘器两主绝缘棒中心的连线(垂直)轨面线路中心,允许误差为(50)mm。

46、添乘确认列车的确认事项包括确认接触网吊弦、电联结有无(松脱);中锚辅助绳受力是否(均匀),是否存在低于(导线面)的情况;检查(a、b)值是否符合标准,附加导线有无(松脱)情况,车站咽喉区各种(线索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47、添乘确认列车的确认事项包括确认接触网(标志、标识)有无松、脱(如接触网隔离开关箱门有无打开,断合标有无脱落、吸上线是否丢失)等。

[

48、所有添乘确认列车人员须佩戴(动车组添乘证),添乘人员必须服从确认列车负责人的管理,不得干扰司机的正常操作,并应注意爱护车内设备设施,保持车内卫生,遵守动车管理纪律,严禁(抽烟)。

49、驻所联络员天窗点前(1小时)到达局调度所京哈高铁调度台(以下简称调度台)与局列车调度员办理施工登记。

50、当用梯车作业时,作业人员要先检查梯车是否牢靠;

要有(专人)推扶梯车,工作框内严禁超过(两人)作业。

51、事故抢修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添乘动车组、乘坐汽车或轨道车出场,并做到白天(15)分钟,夜间(20)分钟以内出动。

二、判断题

1、哈大客专全线采用绝缘旋转全腕臂支柱结构,采用孔内安装,正线腕臂间均设斜撑。(V)

2、定位装置的结构及安装状态可以不保证接触线工作面平行于轨面,定位处接触线的弹性符合规定。当电力机车受电弓通过和温度变化时,接触线能上下、左右自由移动。(X)

3、定位器电气连接线采用TJR35型电连接线,电连接线不得有散股、断股。长度约为450mm。(X)

4、监测是对接触网外观、主导电回路、绝缘状况、防雷措施、受电弓取流情况及外部环境进行不间断监测。(V)

5、动态检测的检测周期根据铁道部确定。(V)

6、工作票的有效期不得超过1个工作日。(X)

7、承力索断线抢修后,应对整锚段进行巡视测量,特别要注意中心锚结、线岔、绝缘锚段关节等处是否达到要求。(V)

8、检查腕臂上底座时,与支柱连接M20螺栓紧固力矩为120Nm。(V)

[

9、检查平腕臂棒式绝缘子时,连接螺栓销及开口销齐全,开口销两腿掰开90度。(X)

10、检查斜拉线时应看本体有无断股、散股、锈蚀、磨痕,锚段关节处与其他线索的距离大于50mm。(V)

11.电连接线穿入电连接线夹上部的圆孔内,在另一端露头大约10mm~15mm,并用细铜丝绑扎。(×)

12.定位器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沿接触线纵向偏移,偏移量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应一致。(√)

13.水平腕臂支撑用套管单耳安装距水平腕臂绝缘子100mm,允许误差为±5mm。(×)

14.非限位定位器校验受电弓抬升400mm时不与任何支持装置发生机械碰撞。(√)

15. 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卡子的两肢应稳固的卡在接触线上需安装线夹部位的沟槽内,卡子的开口朝向机车前进方向,与电连接线穿向相同。(×)

16. 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卡子开口端露头1~5mm,但不得大于5mm。(×)

(

17. 接触线电连接线夹:电连接线穿入电连接线夹上部的圆孔内,在另一端露头大约10mm~20mm。(√)

18. 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压偏的电连接线夹在线夹底部会出现单侧窄小直面,此直面的高度不得大于5mm。(×)

19.平均温度时,整体吊弦顺线路方向垂直,承力索吊弦线夹在垂直方向的相对误差为±15mm。

(×)

20.斜腕臂支撑用套管单耳,正定位时距定位环上200mm 安装,反定位时距定位环下200mm安装,允许误差为10mm。(×)

21.防风拉线长环侧与短环侧方向相同。防风拉线短环端穿入定位器专用孔内,长环端穿入防风拉线固定环中。(×)

22.接触线分段绝缘子下裙边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550mm。(×)

23.平均温度时,整体吊弦顺线路方向垂直,承力索吊弦线夹在垂直方向的相对误差为±15mm。

(×)

24.斜腕臂支撑用套管单耳,正定位时距定位环上200mm 安装,反定位时距定位环下200mm安装,允许误差为10mm。(×)

<

25.防风拉线长环侧与短环侧方向相同。防风拉线短环端穿入定位器专用孔内,长环端穿入防风拉线固定环中。(×)

26.接触线分段绝缘子下裙边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550mm。(×)

27.雷电流高热效应会放出几十至上千安的强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热能,在雷击点的热量会很高,可导致金属熔化,引发火灾和爆炸。(√)

28.整体吊弦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位置偏差应在±50mm

范围内,吊弦预制长度偏差应在±1mm以内。(×)

29.绝缘锚段关节内两接触线间接触悬挂其他各带电部分的绝缘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10mm,关节转换跨两接触线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0.接触网承力索在桥梁下加装贯通的绝缘套管,桥梁下两端出口承力索上的绝缘套管分别向处延伸4m。

(×)

三、选择题

1.平腕臂棒式绝缘子外观检查应注意绝缘子无破损裂纹,表面瓷釉剥落面积不得大于( C )

A、100mm2

B、200mm2

C、300mm2

D、350mm 2 2.斜腕臂棒式绝缘子力矩校验:U螺栓紧固力矩为( D )

A、5Nm

B、10Nm

C、15Nm

D、25Nm

3.补偿装置的a、b值调整应符合安装曲线的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 C )

A、100mm

B、150mm

C、200mm

D、300mm

4.保护线在最大驰度情况下距地面距离,居民区、站台为非居民区、区间道口( D )

A、3m;5m

B、3m;6m

C、5m;5m

D、6m;5m

5.接触悬挂锚板拉杆与地面的夹角一般为,附加导线锚板

拉杆与地面的夹角一般为。( C )

A、30°~50°;40°~60°

B、40°~50°;40°~60°

C、40°~50°;45°~60°

D、45°~50°;45°~60°

6.接触线之字值、拉出值:直线、曲外正定位及曲内反定

位拉出值为曲外反定位、曲内正定位拉出值为允许误差为

( C )

A、±100mm;-300mm;±20mm

B、±250mm;-150mm;±20mm

C、±250mm;-300mm;±20mm

D、±250mm;-300mm;±10mm

7.简单链形悬挂同一跨内相邻吊弦处的接触线高度差应

符合设计预留弛度的要求,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mm;弹性链

形悬挂相邻吊弦点处接触线的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 D )

A、±5mm ;±10mm

B、±5mm ;10mm

C、5mm ;±10mm

D、5mm ;10mm

)

8.五跨绝缘锚段关节两悬挂间及两悬挂其他各带电部分

间的有效绝缘距离须大于允许偏差( D )

A、150mm;±50mm

B、250mm;±50mm

C、450mm;+50mm

D、450mm;±50mm

9.发现导线断线,不准接近断线地点( D )以内,并设

置防护物,及时反馈信息,禁止自行处理。

A:2m B:4m C:8m D:10m

10.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锥套处导线外露,150型外漏为

15mm;120型外漏为允许偏差( C )

A:5mm;±1mm B:10mm;±3mm

C:10mm;±1mm D:5mm;±3mm

[

11.整体吊弦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位置偏差应在范围内,吊弦预制长度偏差应在以内。( A )

A、±50mm;±1.5mm

B、±50mm;±1.0mm

C、±30mm;±1.5mm

D、±30mm;±1.0mm

12.铝合金承力索座:M12顶紧螺栓力矩 M12背帽力矩( B )

A、50Nm ;50Nm

B、75Nm ;50Nm

C、75Nm ;75Nm

D、50Nm ;75Nm

13.铝合金套管座:力矩校验M12顶紧螺栓(M2)力矩M12

背帽(M3)力矩为M20连接螺栓(M1)力矩为( D )

A、50Nm;75Nm;100Nm

B、75Nm;50Nm;50Nm

\

C、75Nm;75Nm;100Nm

D、75Nm;50Nm;100Nm

14.铝合金定位环距腕臂支撑管允许误差为( D )

A、100mm;10mm

B、150mm;10mm

C、150mm;±10mm

D、200mm;10mm

15.接触线中心锚结绳承力索侧,用两个承力索中心锚结

线夹固定,间距为辅助绳端头预留( C )

A、100mm;40mm

B、100mm;20mm

C、200mm;40mm

D、200mm;20mm

16.弹性吊索两侧长度应从悬挂点处平分,施工偏差不

大于。( A )

)

A、20mm

B、15mm

C、10mm

D、5mm

17.铝合金定位环:套管单耳M16型U型螺栓紧固力矩

为( C )

A、100Nm

B、75Nm

C、70Nm

D、50Nm

18.铝合金定位环距腕臂支撑管允许误差为( D )

A、100mm;10mm

B、150mm;10mm

C、150mm;±10mm

D、200mm;10mm

19.铝合金套管座:力矩校验M12顶紧螺栓(M2)力矩M12

背帽(M3)力矩为M20连接螺栓(M1)力矩为( D )

A、50Nm;75Nm;100Nm

B、75Nm;50Nm;50Nm

C、75Nm;75Nm;100Nm

D、75Nm;50Nm;100Nm

20.接触线中心锚结绳承力索侧,用两个承力索中心锚结

线夹固定,间距为辅助绳端头预留( C )

A、100mm;40mm

B、100mm;20mm

C、200mm;40mm

D、200mm;20mm

21. 客运专线正线采用棘轮补偿装置,传动效率;传动

比均为;采用铁坠陀。( A )

A、≧97﹪;1:3

B、≧95﹪;1:5

C、≧95﹪;1:3

D、≧97﹪;1:5

22. 正馈线一般采用柱顶田野侧肩架安装,PW线采用无

肩架安装,最大驰度情况下正馈线距地面不低于,PW线距地

面不低于。( B )

,

A、4m ;5m

B、5m ;4m

C、5m ;5m

D、4m ;4m

23.正线直线区段拉出值为,曲线区段根据曲线半径及

受电弓类型等因素经风偏计算确定,最大拉出值不大于。( D )

A、±150mm;400mm

B、±150mm;300mm

C、±250mm;300mm

D、±250mm;400mm

24. 附加导线锚段长度一般不超过,困难时不应超过。( C )

A、1500m;2000m

B、1500m;3000m

C、2000m;3000m

D、2500m;3000m

25. 全补偿链形悬挂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两边锚结绳张

力相等,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应与相邻吊弦处

接触线高度等高,允许偏差( A )

)

A、+10mm-0mm

B、±10mm

C、±5mm

D、

+5mm-0mm

26.腕臂支撑管及双耳套筒力矩校验时,M12顶紧螺栓力矩为(B )Nm;M12背帽紧固力矩()Nm。

A、100;100

B、50;50

C、100;50

D、50;100

27.平腕臂棒式绝缘子外观检查时,要注意绝缘子无破损裂纹,表面瓷釉剥落面积不得大于(D )mm2。

A、100

B、150

C、200

D、300

28.定位装置中防风拉线应与水平方向( B )度。

A、30

B、45

C、60

D、90

29.定位线夹U型销钉穿向与定位线夹螺栓穿向一致,销钉的末端向上弯曲( C )度。

A、30

B、45

C、60

D、90

30.定位器支座力矩校验:M16型U型螺栓的紧固力矩为()Nm;M10紧固力矩( A )Nm。

A、70;25

B、50;100

C、70;50

D、50;50

四、简答题:

1、登杆作业有关规定有哪些

答:(1)同杆架设的所有线索和设备必须在全部停电、完成安全措施后才可登杆。

(2)攀登H型钢支柱时,应使用专用脚扣,做到手把牢

靠,脚踏稳准;雨、雪天气及支柱附霜时一般不进行登杆作业。

2、行车防护员必须做到哪些规定

答:(1)规范着装、持证上岗。

(2)认真负责,坚持呼唤应答和复诵制度,使用标准用语,及时、准确、清晰地传递行车信息和信号;

(3)规范使用通讯工具,出工前检查通讯工具是否良好。

(4)不得影响其他线路上列车的正常运行。

3、夜间作业对于防护备品及照明有何要求

答:全体作业人员必须穿带有反光功能的防护服;检修作业人员应携带手电筒或佩戴头灯,必要时还要携带其它照明设备,照明设备必须满足现场作业使用。

4、作业车升平台检查巡视接触悬挂的项目有哪些

(

答:检查接触悬挂上有无妨碍机车车辆运行的障碍物、有无异物;观察承力索、接触线以及整体吊弦等有无断股、损伤、烧伤痕迹;检查整体吊弦的载流环有无脱落;检查吊弦有无偏斜;零部件有无烧伤和损坏。

5、作业车升平台检查巡视支持和定位装置的项目有哪些

答:观察支持装置和定位装置是否存在防碍受电弓通过的现象,腕臂、定位管、反定位管、定位器等有无弯曲变形,

零部件有无破损,各部螺栓、螺母、止动垫片、开口销等有无脱落;观察偏移和坡度是否超标,铰接部分有无卡滞,腕臂支撑状态是否正常,定位拉线有无断股;防风拉线有无烧损、变形。

6、简述高铁驻所联络员的职责。

答:1)负责审核段调度传真的工作票,并与路局电调核对工作票;

2)负责按规定办理“运统—46”登、销记,并与工作领导人联系,告之作业要点情况及传达路局电调(行调)的命令;

3)负责故障处理的信息传递、联系及协调工作,并在“运统—17”登、销记。

7、接触网工的交接班内容包括哪些

答:1).过去两班管内接触网设备运行情况。

2).设备维修及缺陷处理情况。

3).设备巡视及次日停电计划情况。

4).电报传达及领导指示等事项。

8、接触网永久性接地故障如何查找判断

答:变电所断路器跳闸,重合闸和强送均不成功,可能由于接触网、正馈线或供电线断线接地、绝缘子击穿、隔离开关处于接地状态下的分段绝缘器击穿、隔离开关引线脱落或断线等原因造成。

9、接触网断续接地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变电所断路器跳闸重合成功,过一段时间又跳闸,可能是接触网或动车组绝缘部件闪络,树木与接触网放电,接触网与接地部分距离不够,接触网断线但未永久接地等原因造成。

@

10、瞬时接地故障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变电所跳闸后重合成功,一般可能是雷击、绝缘部件瞬时闪络、电击人或动物、异物搭挂等原因造成。

11、接触线断线故障如何进行临时修复

答:①申请封锁线路,停电,利用梯车或作业车,用手扳葫芦将接触线拉起,用120mm2软铜绞线短接手扳葫芦,并保证接触线高度不低于5150mm;

②导线断线处理后必须将该锚段全部巡视一遍,特别是中心锚节、线叉、补偿装置、锚段关节等设备,要考虑季节、气温变化时对设备的影响,确定是否可以送电通车;

12、接触线断线故障临时修复后如何设置降弓标

答:在故障区段前490m设置降弓标,在故障区段后400m 设置升弓标,驻所联络员将升降弓标位置里程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薄》上登记。对行车要求:动车组限速160km/h降弓通过。

13、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抽脱如何进行临时修复

·

答:处理方式:①申请封锁线路,停电,利用作业车或

梯车,用手扳葫芦将接触线抽头处拉起,利用钢丝套子、铁线、复合绝缘子(双环头)做临时硬锚,用铁线将线索绑扎,保证接触线高度不低于5150mm;

②故障处理后必须将该锚段全部巡视一遍,特别是中心锚节、线叉、补偿装置、锚段关节等设备,要考虑季节、气温变化时对设备的影响,确定是否可以送电通车;

14、接触线中锚辅助绳松弛如何进行临时修复

答:处理方式:申请封锁线路、停电,利用作业车或梯车在承力索侧将中锚辅助绑扎牢固,保证高于5150mm。在故障区段前490m设置降弓标,在故障区段后400m设置升弓标,驻所联络员将升降弓标位置里程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薄》上登记。

15、承力索断线如何进行临时修复

答:处理方式:①申请封锁线路,停电,利用梯车或作业车,用手扳葫芦将承力索拉起,用120mm2软铜绞线短接手扳葫芦;

②承力索断线处理后必须将该锚段全部巡视一遍,特别是中心锚节、补偿装置、锚段关节等设备,要考虑季节、气温变化时对设备的影响,确定是否可以送电通车。

16、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抽脱如何进行临时修复

答:处理方式:①申请封锁线路,停电,利用作业车或梯车,用手扳葫芦将承力索抽头处拉起,利用钢丝套子、铁

线、复合绝缘子(双环头)做临时硬锚,用铁线将线索绑扎,保证线索高度不低于5150mm;

②故障处理后必须将该锚段全部巡视一遍,特别是中心锚节、线叉、补偿装置、锚段关节等设备,要考虑季节、气温变化时对设备的影响,确定是否可以送电通车;

17、弹性吊索松脱如何进行临时修复

答:处理方式:申请封锁线路、停电,利用作业车或梯车在承力索侧将弹性吊索、吊弦绑扎牢固,保证线索高于5150mm。在故障区段前490m设置降弓标,在故障区段后400m 设置升弓标,驻所联络员将升降弓标位置里程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薄》上登记。

18、吊弦松脱如何进行临时修复

答:处理方式:申请封锁线路、停电,利用作业车或梯车剪断松脱吊弦。驻所联络员将限速区段起始位置里程(松脱吊弦前后各100m范围)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薄》上登记。对行车要求:动车组限速200km/h通过。

19、斜拉线断线如何进行临时修复

答:处理方式:申请封锁线路、停电,利用作业车或梯车拆除斜拉线,临时用铁线代替斜拉线固定定位管,保证定位管开口大于350mm。

&

20、定位装置松脱如何进行临时修复

答:处理方式:申请封锁线路、停电,利用作业车或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