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教案

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教案

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教案
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教案

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师寄语:奇妙奇妙真奇妙,微观世界让你大开眼界!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以及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

2、能力目标:培养细菌和真菌,提高动手能力,认真观察菌落,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科学的制定探究方案,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科学性。

重难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培养细菌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的人得了痢疾,你知道是什么引起的吗?现代社会,啤酒是餐桌上的不可缺少的饮料,你知道它是用一种叫做酒曲的霉菌制出来的吗?再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准备的(展示长毛的苹果、发霉的馒头、变质的牛奶)。

这些现象都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看来细菌和真菌在我们身边还真是无处不在!

二、合作探究

1、认真阅读教材55—56页,结合刚才观察到的,采用对比方法,思考下列问题:

(1)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在大小、形态、颜色上有什么区别?

(2)请总结一下,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可以分为那几个步骤?

2、参照课本,各小组讨论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方案,看哪个小组

设计得更加合理!

你想要检测的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出你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计划:

(1)贴标签:将两套培养皿贴上标签,编号为1号、2号;

(2) 接种:1号培养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号培养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恒温;

(4) 观察记录。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问题:

(1)你如何说明细菌和真菌是分布广泛的生物?

(2)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三、拓展创新

1、生活中常有人用盐腌蔬菜,也有人把肉挂在室外风干,这样存放时间会长一些,你能说

出其中的道理吗?

2、你见过泡菜坛吗?制作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泡菜坛的结构,既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你能推测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四、归航拾贝(我当老师,我来总结!)

五、达标测试

(一) 选择题

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的后代形成的肉眼看见的集合体被成为()

A 真菌

B 细菌

C 菌落

D 菌痕

2、在一个培养皿中有大大小小许多个细菌及真菌的菌落,细菌菌落的特征是()

A 面积比较大,呈绒毛状

B 面积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

C 面积比较大,呈蜘蛛网状

D 面积比较小,表面絮状

3、在培养基中加入牛肉汁、琼脂是为了()

A 使培养基闻起来更香,容易吸引细菌

B 使培养基的表面看起来很粘稠

C 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过程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D 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

4、“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在盖上,封好”过程中相当于细菌培养的那

一个步骤( )

A 恒温培养

B 接种

C 消毒

D 制作培养基

5、细菌和真菌能在恒温箱中的培养基上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其原因是()

A 培养基中含有水分

B 培养基中含有有机物

C 恒温箱提供了适宜的温度

D 是A、B、C、三项满足了细菌、真菌生存的需要

6、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致使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A 罐口密封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B 罐口密封不严,氧气促进了乳酸菌的快速繁殖

C 罐口密封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繁殖

D 罐口密封不严,促进了需氧细菌的生长繁殖

7、在检测某处细菌、真菌时,要准备两套培养皿,原因是()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复习学案

《内能与热机》复习学案 知识梳理 1.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观察温度计的和;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2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健康人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_______________。 3.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 ___和分子之间___ ___. 5.摩擦生热实质是利用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过程。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是__ __和___ ___ 6.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能的多少叫做。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温度的物体将能量向温度的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间温度。 7.我们发现物质吸热升温的本领是的,若要研究这种不同与物质种类的关系,(一)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加热相同时间)升高的温度 (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是。(三)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水升高的温度,说明水的吸热能力。(1)定义:的某种物质,温度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2)物理意义:c水= 表示 物质的比热容跟密度相似,也是物质的之一。对某种确定的物质来讲,比热容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改变的多少、物体的形状、体积、位置等,它仅与有关。因此,可以用比热容来鉴别。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表

汽油机和柴油机构造及工作过程比较 9.若烧开一壶水需完全燃烧0.2kg煤气,那么完全燃烧0.2kg干草能否烧开这壶水?这说明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 10.在物理上用_______表示燃料燃烧放热情况,定义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固、液体燃料单位符号________气体燃料的热值单位符号。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 不同的燃料热值一般 12.热机燃料燃烧放出能量只有少部分转化为机械能,物理上用__________表示热机的这种性能,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机的效率能达到100﹪吗? 巩固练习 1.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手相互摩擦,手发热。B、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C、锯锯木头,锯条发热。D、用砂轮磨菜刀,菜刀的温度升高。 2.关于物体内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做功热传递改变内能的B.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C.一块0℃的冰融化成0℃的水,内能增加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一定升高 3.下面列举的现象中,由于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是()A.酒精涂在手上觉得凉B.铁钉钉进墙里,铁钉变热C.水被太阳晒热D.烧红的铁放在冷水中,铁块温度降低4、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了()A)一定吸收了热量,温度升高(B)物体可能对外界做功, 本身温度升高(C)一定有外界力对物体做功,温度升高(D)物体可能是克服摩擦做功,温度升高 5、在以下物理过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给电饭锅通电使它热起来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C、人造成卫星落入大气层被烧毁D、子弹从枪膛射出;6.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各种机械,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从轮船、火车, 到拖拉机、摩托车等,它们的动力大都来源于内燃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燃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B.内燃机用水冷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课稿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课稿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5.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四)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 二、说教法 以观察、自学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演示、阅读等法。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说学法 通过观察,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有关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特点的知识,使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进行探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提示帮助本组设计完善的方案,最后组织各小组汇报交流方案。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提前一个课时布置探究实验,让学生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案,鼓励学生提出多种不同的方案,并进行小组分工。设计实验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实验。对本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初步的小结,得出初步结论。 (二)、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等相结合。 (三)、教学步骤: 导言观察讲述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总结练习 (四)、板书设计: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描述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特征。 3?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 情感目标 1 ?树立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的思想意识,从而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 ?通过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难点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细菌和真菌的个体虽不及动植物高大,但它们在生物圈中却几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已有的生活常识思考几个问题一一 ①家里吃剩的饭菜存放的时间久了就会变酸,这是什么在作怪? ②橘子或面包存放久了,表面会有一些毛状物,为什么? ③腐烂的树枝上会长出一些木耳,木耳实际上是哪种生物? ④现代社会,啤酒是餐桌上的不可缺少的饮料,你知道它是用一种叫酒曲的霉菌制出的 吗?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泛。土壤、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内外,甚至寒冷的极地和很热的温泉中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二)菌落的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你能用肉眼看到单独存在的细菌、真菌吗? 真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多细胞的,一类是单细胞的。像蘑菇、木耳这些是属于多细胞 的大型真菌,比较高等。单细胞真菌低等,个体也比较小,用肉眼很难看到。当家里的面包、馒头或 橘子等放久后,我们却能看到它们发霉了,霉菌个体微小,为什么我们又能看得到呢? 2、菌落的概念 因为数量多,所以聚在一起的时候目标就大,所以我们可用肉眼直接看到。像这样的,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产生许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日常现象的观察,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的思想意识,从而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通过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形态。 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3.探究实验的设计并实施实验的过程。 难点: 1.如何确认培养基中的菌落类型及描述它们的特点。 2.探究实验的组织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夏天,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么一些现象:吃剩的馒头长出黑色的毛,水果容易腐烂,隔夜的菜有股谡味等。你们知道这些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吗?要想解开这个谜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二、教学引导及点拨 同学们,你们对细菌和真菌了解有多少啊?比如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呢?细菌和真菌在哪里啊?我们是如何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啊? (学生发言) 老师:是的,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确实很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它们大量繁殖形成集合体后,肉眼才能看到。那么,这个集合体叫什么呢?如何培养细菌或真菌呢?(板书:菌落的概念) 互动1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66页第二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培养细菌和真菌要用到什么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土壤”) ②.怎样配制培养基? ③.什么是接种? 回答非常好,你们想一想,在接种之前,我们把配置好的培养基应该 如何处理,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 接种后,应把培养基放在什么地方培养? 看来对于培养微生物并不那么简单,但大致过程是相同的。 配制培养基f髙温灭菌,冷却f接种f恒温培养 互动2 观察菌落(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 ①.细菌的菌落大小如何?颜色怎样?(细菌的菌落较小,呈白色。) ②.你认为细菌的表面怎样?光滑黏稠,还是粗糙干燥?(有的光滑黏稠,有的粗糙干燥。)

初中生物《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能够分辨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4)知道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菌落就是由一个__________或_________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细菌的菌落比较:细菌菌落比较_____,表面_________或___________; 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________。真菌中的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_______状、_________状或_________状,有时还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等不同的颜色。 3.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首先是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_________,然后是对它和用具进行__________,在它冷却到室温后进行________,最后是对接入细菌或真菌进行恒温_____________。 4.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有的还需要或一定不需要_________。 【课内探究】 1.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端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说明了什么问题? 2.炎热的夏天,为什么食物容易腐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鞋就容易长霉,这是为什么? 【拓展提升】 四川的泡菜很有名,味道酸,能增进人的食欲。制作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泡菜坛的结构,既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请推测其中的科学道理。 【效果评价】 1.在一个培养皿中有大大小小许多个细菌及真菌的菌落,细菌菌落的特征是() A、面积比较大,呈绒毛状 B、面积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 C、面积比较大,呈蜘蛛网状 D、面积比较小,表面絮状 2.“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盖,封好”过程中相当于细菌培养的哪一个步骤( )

内能学案

内能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内能,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学习重点:1.理解内能的概念。 2.改变内能的方式。 难点:理解内能的概念,正确区分内能与机械能。 课前预习学案 1.物质是由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和力。 3.物体由于___________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由于___________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由于___________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________能。 4.动能大小与________ ___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 _________有关;弹性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5.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与分子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6.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课内探究学案 一、内能(阅读课本P7前三段内容,并回答下面所提出的问题) 类比图13.2-1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而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运动的分子也具有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分子的动能就越。 类比图13.2-2 :弹簧拉伸或压缩时发生形变,从而使弹簧具有弹性势能;而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因此分子也具有能。 1、内能的概念: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与分子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内能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同一个物体,在相同物态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内能越。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温度降低,内能。 ②质量同一个物体,在相同物态下,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个数越多,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也越大,所以物体内能也就越。 例如:温度相同的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内能。 ③物质状态同种物质,当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分子间距、相互作用力的强弱都会变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郯城三中个人备课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 八年级生物备课组 主备人鲁文兰课型新授 验收结 果: 时间2011年11 月7 日 分管 领导 课时1课时第11周第1 课时总第2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 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4. 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5.培养学生进行推理和比较的能力及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细菌和真菌培养熟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通过探究实验和小组之间的讨论,归纳出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3.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中探究方案的制定,经验交流后能够正确地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 1.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探究实验的观察记录; 2.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菌是生物圈中分布最广泛的生物。在自然界中,只有少数的 细菌、真菌对人类、动物、植物有害,而大多数的细菌和真 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实施探究方案: 小结(教学反思)探究实验和比较归纳充分结合。在从宏观上观察菌落时,引导学生及时地归纳细菌菌落 和真菌菌落的特点;同学们在展示实验结果时,教师和其他同学不断质疑并加以补充,及时地归纳总结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以及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板书设计: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附表: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完整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 设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北京市十一学校邢凤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2.知道培养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等过程。 3.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互相交流经验,学会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教学难点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四、教学准备 教师:培养菌落实物、培养基(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并高温灭菌)、发霉的橘子、牛肉浸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实物、无菌棉签,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对生态系统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在整个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生活中哪些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比较多哪些环境中比较少哪些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同学们会认为,脏的地方(比如厕所)、温暖潮湿的地方、抹布等细菌和真菌比较多。太空中、干燥的地方、消毒水里细菌和真菌比

较少,而实际上这种认识不是完全正确的。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马桶与手机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同学们可能都认为当然是马桶微生物数量多。 教师展示马桶与手机相比的数据。 1.由英国《which》杂志开展的研究共抽样检测了30个手机。调查表明:现在英国人使用的6300万支手机中有1470万支手机存在健康隐患。 2.一支普通手机上所携带的有害细菌量是男厕所一个冲厕手柄所携带细菌量的18倍,手机成为更大的卫生隐患。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如何分布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微小生物。 【设计意图】从学生了解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入手,再通过马桶和手机比较,发现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二)菌落的观察 通过资料我们知道手机上的细菌数量可能要比马桶的还要多,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我们可否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如果做实验,我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会对此提出很多的疑问如“细菌太小,看不见”“数量太多,没办法计数”“如何取细菌?”等。教师展示电子扫描电镜下依次放大7万倍后的钉子表面的细菌,让同学们认识到,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无处不在,而它们数量之多、个头之小的确成为我们实验中遇到的大难题。如何能让我们用教室现有的条件就可以进行探究呢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它们呢同学们可能会想到发霉、腐败食物上的黄点或霉点。教师展示培养基上培养的大肠杆菌的图片,这些培养基上呈乳白色的不同大小的圆点就是大肠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和真菌会不断地进行分裂生殖,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成为菌落。1 mm3大小的菌落中,就可含有数十亿乃至数百亿个的个体。 每两个同学一组,教师给每组准备一个已经接种并培养好的培养皿,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并完成以下任务。 1.参照教材,比较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有何区别并完成表格。 2.判断提供的实物中哪些是细菌菌落哪些是真菌菌落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进行“检测不同环境种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学习重点: 1、检测不同环境种的细菌和真。 2、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菌和真菌的分布学习难点:检测不同环境种的细菌和真菌预习案一、预习提纲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是怎样的 2、怎样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二、预习检测:(自学检测) 1、菌落就是由一个或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看图5-40填空,细菌的菌落比较,表面或。 3、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 4、真菌中的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状、状或状,有时还呈现出、、、、等不同的颜色。 5、从菌落的、和可以大致区别细菌和真菌。 6、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首先是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然后是对它和用具进行,在它冷却到室温后进行,最后是对接入细菌或真菌进行恒温。

7、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有、和,有的还需要或一定不需要。 【展示交流】 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行课案 【合作探究】 1、养鸡场的饲养员为什么要穿白大褂,农民伯伯给散养的鸡喂食为什么不穿白大褂? 2、为什么培养用细菌时选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 在培养细菌时,没有想好如何具体工作,为什么不要打开灭菌后的培养皿? 3、为什么要准备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 4、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为什么要放在同一环境中培养? 5、四川的泡菜很有名,味道酸,能增进人的食欲。制作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泡菜坛的结构,既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请推测其中的科学道理。检测案 一、课堂检测 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的后代形成的肉眼能够看见的集合体被称为()A 真菌 B 细菌 C 菌落 D 菌痕 2、在一个培养皿中有大大小小许多个细菌及真菌的菌落,细菌菌落的特征是()A 面积比较大,呈绒毛状 B 面积比较小,

中考沪科版物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内能与热机》

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内能与热机》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1.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表示物体的程度,生产与生活中,常用摄氏温度表示 温度的高低,该物理量的符号是______,单位叫__________,记为_____。 2.温度与人类息息相关,请你估测一下现在的气温是,人的正常体温是,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3.回想一下,刻度尺使用之前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你认为我们若想正确的使用温度 计,在使用之前要注意哪些问题?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哪些方法是正确的?结合课本图 12-6所示,看看谁总结得又多又全面! 知识点2.物体的内能 4.阅读课本24页关于物体的内能的知识,总结出内能的定义: 5.内能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为_____。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有 关。如果体积变化不大,同一物体温度高时_____大,温度低时________小。 6.物质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在________着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________,因 此物体的内能不会__________,因此,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知识点3. 改变内能的途径和热量 7.物体温度变化了,其内能就可能发生了改变,通过课本24页的实验探究1中的两 个小实验,你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而探究2中的生活事例说明 ________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所以,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 1 )____ __;( 2 ) ______________。 8.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________,用符号_____来表示,单位是 _______。 9.通过阅读课本25页的“加油站”中的内容,热传递有_________、_______和三 种方式,热传递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4.物质的比热容和热值 10.结合课本28页实验回答,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1)水和煤油的质量 (相等或不相等) (2)选用的加热器有什么特点? (3)要记录什么数据?设计一表格。 (4)这是运用了的研究方法。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北京市十一学校邢凤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2.知道培养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等过程。 3.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互相交流经验,学会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教学难点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四、教学准备 教师:培养菌落实物、培养基(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并高温灭菌)、发霉的橘子、牛肉浸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实物、无菌棉签,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对生态系统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在整个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生活中哪些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比较多?哪些环境中比较少?哪些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同学们会认为,脏的地方(比如厕所)、温暖潮湿的地方、抹布等细菌和真菌比较多。太空中、干燥的地方、消毒水里细菌和真菌比较少,而实际上这种认识不是完全正确的。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马桶与手机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同学们可能都认为当然是马桶微生物数量多。

教师展示马桶与手机相比的数据。 1.由英国《which?》杂志开展的研究共抽样检测了30个手机。调查表明:现在英国人使用的6300万支手机中有1470万支手机存在健康隐患。 2.一支普通手机上所携带的有害细菌量是男厕所一个冲厕手柄所携带细菌量的18倍,手机成为更大的卫生隐患。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如何分布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微小生物。 【设计意图】从学生了解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入手,再通过马桶和手机比较,发现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二)菌落的观察 通过资料我们知道手机上的细菌数量可能要比马桶的还要多,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我们可否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如果做实验,我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会对此提出很多的疑问如“细菌太小,看不见”“数量太多,没办法计数”“如何取细菌?”等。教师展示电子扫描电镜下依次放大7万倍后的钉子表面的细菌,让同学们认识到,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无处不在,而它们数量之多、个头之小的确成为我们实验中遇到的大难题。如何能让我们用教室现有的条件就可以进行探究呢?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它们呢?同学们可能会想到发霉、腐败食物上的黄点或霉点。教师展示培养基上培养的大肠杆菌的图片,这些培养基上呈乳白色的不同大小的圆点就是大肠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和真菌会不断地进行分裂生殖,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成为菌落。1 mm3大小的菌落中,就可含有数十亿乃至数百亿个的个体。 每两个同学一组, 教师给每组准备一个已经接种并培养好的培养皿,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并完成以下任务。 1.参照教材,比较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有何区别并完成表格。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2.判断提供的实物中哪些是细菌菌落?哪些是真菌菌落? 通过教材的阅读和真实菌落的比较,同学们基本上能够区分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明确可以通过菌落大小、表面形态、颜色等综合分析菌落的类型。明确菌落是由单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集合体。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甘敏仪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三)情感目标: 1.树立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的思想意识,从而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通过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形态。 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3.设计并实施实验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1.如何确认培养基中的菌落类型及描述它们的特点。 2.探究实验的组织教学。 四.教学方法: 观察、探究和启发相结合。 五、学法指导: 引入新课→提出问题→讨论、分析、综合→师生总结 六、课型:新授课 七、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娘》片段;歌中提到一种我们最喜欢吃的生物是什么?蘑菇是植物吗?蘑菇是动物吗?那么,它究竟是什么生物呢?再请同学们观看图片。你们知道这些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吗?要想解开这个谜,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讲授新课: 同学们你们对细菌和真菌的了解有多少呢?是的,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确实很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它们大量繁殖形成集合体后,肉眼才能看到。那么,这个集合体叫什么呢?如何培养细菌或真菌呢? 互动1 学习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菌落的概念及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菌落:指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培养的一般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6页第二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怎样配制培养基?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内能与热机第3节内燃机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内燃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机的概念,了解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 2、了解汽油机、柴油机的构造。能表述内燃机各冲程的工作状态和能量转化。 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利用动画、图片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了解现代汽车的一些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 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从老师的实验得到什么启示,猜想可能是由于水烧开后,产生大量高温的水蒸气在试管内膨胀对,从而将塞子冲起,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从而导入新课? 【自主预习案】 1、热机是将能转化为能的机械。 2、热机的种类有、、、等。其中是最常见的热机。 3、燃料在燃烧的热机叫内燃机。 4、内燃机的种类有机和机。 5、理解两个名词概念。 (1)什么叫一个冲程;(2)什么叫一个工作循环。 6、内燃机是由、、、四个冲程组成的。 2)、通过汽油机模型,结合自学,小组相互协作探讨认识汽油机 ①构造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知道名称的同时,要能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②工作原理。 观看汽油机的模型,结合书本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活塞向运动,门打开,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的混合物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叫冲程。活塞运动到汽缸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运动。这时门和门都关闭,被强行压缩,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叫冲程。该冲程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该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由上向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叫。该冲程结束,活塞继续

《真菌》教学设计

《真菌》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fungi

《真菌》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 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 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 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 打印。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真菌》。本章 第一节内容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节内容是《细菌》,通 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真菌分布十分广泛的概念,并 通过细菌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一些特点。但是对于真菌区别于细菌 的特点,真菌是怎样生活的这些问题却模糊不清。通过本节学习 学生可以在心中明确真菌这一类型生物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初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所以本节 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 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三、设计思路

1 知识目标 a、了解各种食用真菌的形态,识记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 b、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1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霉菌和新鲜蘑菇及蘑菇的营养菌丝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小组探究、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团结与互助精神,认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说出蘑菇和霉菌的营养方式,描述霉菌的形态结构。 重点: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真菌。 3、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述法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复习教学案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温度与内能 1.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定义:表示物体的。单位: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 (2)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使用方法:A、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B、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2.物体的内能 (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而具有的,以及分子之间的总和。 (2)物体的内能与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 (3)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是。 3.热量及热传递 (1)热量:物体通过的方式所改变的。 (2)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内能由向传递。 二.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所吸收的。 (2)单位:,符号:。 2.水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是,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需吸收的热量。3.热量的计算 (1)物体吸收热量公式:。(2)物体放出热量公式:。 三.内燃机热机效率 1.热机: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转化为的装置。

2.内燃机 (1)定义: 直接在发动机 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2)分类:常见的内燃机有 和 。 (3)四冲程:是指 , , , 。 (4)能量转化:压缩冲程把 转化为 ,做功冲程把 转化成 。 3.热机效率 (1)热值: 某种燃料 放出的热量,是燃料的一种 。 (2)热机效率:热机转变为 的能量与燃料 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 1、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棉花燃烧起来了。为什么? 2、将一根铁丝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被弯折处发热。分析其原因。 3、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比热容大 B .吸热多的物体比热容大 C .比热容大的物体吸热多,比热容小的物体吸热少 D .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 4、在城市修建人工湖,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而且能有效调节气温,这是由于水的﹍﹍﹍﹍﹍较大,在同样受热或冷却时,温度变化﹍﹍﹍﹍﹍的缘故。 5、一箱汽油用掉一半后,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 .它的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C .它的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D .它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6、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8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 A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7、关于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吸气冲程中,吸入气缸的都是空气 B 在压缩冲程柴油机气缸内气体温度比汽油机低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和真菌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和真菌 第一课《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教案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相互交流经验,体验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二、教案策略 在本节教案一开始,教师应该让学生交流一下对以下问题的看法:“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细菌和真菌在哪儿?”“我是怎样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通过学生的发言, 教师就能够了解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细菌和真菌方面知识的情况。 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或教师培养的菌落实物,阅读有关的文字材料,让学生知道如何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它们。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之前,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培养细菌和真菌所采用的方法,知道生物技术在探究活动中的应用。 如何去研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呢?教师可以利用课文

创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课上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案,鼓励学生提出多种不同的方案,并对实施方案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在各个小组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讨论,同时建议全班各组选择的环境尽可能不同,以保证探究实验的结论更接近事实。教师要关注各个小组的观察情况,在实验结束后,要利用课上时间让各个小组交流对细菌和真菌分布特点的研究成果,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注意到细菌和真菌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下的细菌和真菌 探究讨论 1.因为经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实验前不要盲目打开培养皿,以防止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落在培养基上。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同样是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提示4中的操作相当于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步骤。 3.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多少不同,如手、硬币上附着的细菌和真菌较多。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学案精品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导学案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 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4. 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5.培养学生进行推理和比较的能力及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细菌和真菌培养熟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通过探究实验和小组之间的讨论,归纳出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3.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中探究方案的制定,经验交流后能够正确地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 1.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探究实验的观察记录; 2. 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培养的不同形态的菌落、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枝、蘑菇、足癣和背癣的图片、实物投影仪、培育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琼脂、培养皿、 烧杯、牛肉膏、蛋白胨、酒精灯、吸管、三脚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等)。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枝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下列问题: (1)馒头存放时间久了为什么会长“毛”? (2)腐烂的树枝怎么会长有木耳呢? (3)营养丰富的牛奶和米饭为什么变质了?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经验,尝试回答: (1)存放久了的馒头会长出“毛”,这是真菌中的霉菌; (2)腐烂树枝上长出的木耳实际是真菌; (3)牛奶和米饭变质了,这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在作怪。 师生达成共识:自然界广泛分布着细菌和真菌。由此导入新课。 一、回顾已知,引入新课 在生态系统中和___被称为分解者。 二、自主学习,边学边导 1 .感知细菌、真菌的存在(阅读P66第一自然段) 在我们的身边广泛分布着细菌与真菌,如蘑菇属于______,衣物食品上的霉和水果上长的“毛毛”都属于真菌中的_______,在我们的体表与体内以及周围环境中还有数不清的肉眼看不见的________。 2. 区分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阅读P66~67,并观察图形) 三、精讲点拨精练提升 (三)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阅读P68~69,讨论与交流) 3.下面是某同学“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或真菌”探究时,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请分析回答: ①把甲乙培养皿放到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②将牛肉汁与琼脂混合在一起制成培养基 ③把培养基装入甲乙两培养皿中进行高温灭菌④用无菌棉棒蘸取池水、土壤或手心等处,在甲培养基 上轻轻涂抹。

高考数学教案和学案有答案学案

高考数学教案和学案有 答案学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学案11 函数与方程 导学目标: 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值. 自主梳理 1.函数零点的定义 (1)对于函数y =f (x ) (x ∈D ),把使y =f (x )的值为____的实数x 叫做函数y =f (x ) (x ∈D )的零点. (2)方程f (x )=0有实根?函数y =f (x )的图象与____有交点?函数y =f (x )有______. 2.函数零点的判定 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一条不间断的曲线,且____________,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________上有零点. 2 对于区间[a ,b ]上连续不断的,且f (a )·f (b )<0的函数y =f (x ),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 (x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从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自我检测 1.(2010·福建改编)f (x )=?? ? x 2 +2x -3,x ≤0 -2+ln x , x >0 的零点为 ______________. 2.(2010·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函数f (x )=3ax +1-2a ,在区间(-1,1)上存在一个零点,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与x 轴均有交点,其中不能用二分法求图中交点横坐标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若函数f (x )唯一的零点在区间(1,3)、(1,4)、(1,5)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________. ①函数f (x )在(1,2)或[2,3)内有零点; ②函数f (x )在(3,5)内无零点; ③函数f (x )在(2,5)内有零点; ④函数f (x )在(2,4)内不一定有零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