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林市智能制造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桂林市智能制造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桂林市智能制造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重振桂林工业雄风决策部署和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暨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数字桂林建设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桂林智能制造城建设,不断提升我市制造业发展水平,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桂政发〔2018〕39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桂政办发〔2018〕95号),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大力推动“一轴一核四区”桂林智能制造城建设,加快智能产品发展及信息技术在重点行业和企业中的应用,着力建设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打造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生态食品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周

边及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工业发展量质双升,重振桂林工业雄风。

二、工作目标

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支持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并逐步实现产业化。突出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在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生态食品等四大优势产业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企业,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通过实施数字化普及,智能化制造试点示范,推动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重点产业启动并逐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20年,智能制造进入全区先进城市行列,规上工业企业全部上云,四大优势产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应用成效明显,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产品生产周期缩短20%以上,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加强智能制造领域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工艺与共性技术的攻关,重点推进新型传感器、高

端芯片、智能仪器仪表、伺服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智能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提升智能制造基础配套能力和技术水平。努力发展支持下一代网络的智能终端芯片等核心器件。开展物联网感知端设备、穿戴式智能设备、云计算及应用设备研发与制造。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等单位和企业,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布局建设生产线,实现光传输设备、光网络设备、光无源器件及专用仪器等优势产品的规模生产,扩大光纤通信系统工程市场推广应用,打造光通信设备产业链;依托桂林市思奇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其广播电视发射设备、无线通信传输设备等优势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发展宽带补点重发器、UHF发射、调制器、激励器、编码器等产品,培育微波通信设备产业链。积极发展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封装和测试相关产业,支持桂林斯壮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半导体器件及专用集成电路的设计生产和桂林光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激光器芯片制造与封装项目,持续扩大芯片生产能力。

(二)加强智能制造软件产品研发

依托华为信息生态产业合作区,充分发挥西安未来国际、东华软件等国内领先软件企业的带动、集聚作用,鼓励嵌入式软件企业和整机制造企业加强合作,在轨道交通、电子仪器仪表等优势领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软

件,提高对终端设备的配套能力。鼓励软件企业积极研发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业软件,促进工业企业实现研发设计及装备制造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着力突破产品设计仿真、制造执行、企业级产品数据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技术,推动自主工业软件产业化发展。支持企业大力开展安全可靠软件产品开发,强化工业应用软件研发,突破云计算若干关键技术。大力发展互联网基础服务,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集成电路设计以及应用软件等特色产业集群。支持本市内企业优先提供外包服务,培育一批软件龙头企业。到2020年,力争实现规模以上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达到20家。

(三)搭建大数据产业体系

依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建立融合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及其他应用学科的大数据学科体系,研发分布式文件系统、海量存储数据库、大数据搜索引擎、大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等软件产品,开发海量数据存储设备、大数据一体机等硬件产品,提高大数据软硬件研发生产水平。通过政企协作、示范应用等方式,探索在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电商等领域率先进行政府数据开发利用,加快打造面向交通、教育、旅游、医疗、养老、位置等重要民生服务领域的大数据行业应用平台,通过实施智慧应用汇聚行业数据,推

动数据运营。形成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应用一体化的大数据产业链。

(四)加快四大产业智能制造发展

推进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开展智能生产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根据行业转型升级需求,推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设备、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流程智能化,发展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快生产模式创新。建设一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试点示范车间、项目和企业。到2020年,行业重点企业工厂智能化改造达到5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2%。

1.电子信息产业:鼓励企业加快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及制造设备、下一代通信网络产品和智能手持终端设备的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重点支持桂林海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荔浦美亚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桂林智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桂林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市华谊智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释码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快提升重点产品智能化水平和智能制造发展水平。

2.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根据装备行业转型升级需求,推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成套生产设备的研发和应用。重点支持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鸣新底盘部件有限公

司、桂林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桂林客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桂林君泰福电气有限公司、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桂林橡胶机械有限公司、桂林桂北机器有限责任公司、桂林鸿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桂林广陆数字测控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建设,加快智能制造发展。

3.生物医药产业:对企业现有制药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改进,提高制药装备和制药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药品质量管理系统与其它控制与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综合集成,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药品质量监控、产品质量可追溯等信息系统有效运用,打造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桂林澳林制药有限公司、桂林华诺威基因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制药行业智能制造的示范企业。

4.生态食品产业:鼓励和支持生态食品企业加快对生产关键工序自动化、数字化改造步伐,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鼓励企业建立集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食品可追溯信息系统。鼓励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平台,推进食品加工企业运用“互联网+”模式在原材料种植、加工、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实现信息发布、食品安全追溯、食品展示与交易功能于一体的深度融合。重点推进桂林力源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数字

化车间、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建设。

(五)积极推进规模企业上云

通过组织培训、建设“企业上云”体验中心、鼓励云服务商降低服务价格等多种措施,推动规模企业上云,引导企业依托云平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六)持续推进两化融合贯标

持续跟踪、协调、指导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有针对性的帮助企业解决贯标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推广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立白日化有限公司等3家首批国家两化贯标示范企业的成功经验,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施两化融合贯标诊断,提升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加强行业间、企业间的交流,通过开展各类讨论、交流活动分享贯标经验和技术,促进我市企业两化融合贯标工作进一步向前推进。

(七)积极发展个性化定制

鼓励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用大数据挖掘和动态体验感知等手段,充分整合市场信息和客户个性化需求,挖掘细分市场,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重点推动饮料食品、服装、家具等行业引进定制解决方案和柔性生产设备,开发小批量、多品种、柔性化的定制生产,培育形成1-2家个性化定制示

范企业。

(八)加强桂林智能制造与产业物联网研究院建设

以研究院为依托,推进我市产业升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以及“产业+物联网”的升级转型,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培训,促进我市智能制造和产业物联网生态圈建设。到2022年,完成市级工业企业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和市级产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各15个;建成市级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推动150家以上工业企业通过云服务模式实现智能制造升级;协助我市龙头企业建成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8个;建成市级智能制造联盟及产业物联网应用联盟;通过产业应用驱动,带动10-15家智能制造及产业物联网应用生态合作伙伴落户我市;孵化不低于3家产业化公司,实现自收自支,脱离政府资金资助。

(九)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建成覆盖城乡、高速畅通、技术先进、服务便捷的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通过降低通信设施运营成本,推动提速降费,带动下调数字桂林应用的成本,提高区域竞争力。深入推进“宽带桂林”战略,全面提升高速光网、IPv6、4G和5G移动网络、移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能力,推动网络全面升级。

四、空间布局

按照“一轴一核四区”的发展思路,构建桂林智能制造城

发展空间布局:以湘桂铁路为主轴,以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桂林)广西园为核心,以荔浦、平乐、兴安、全州县工业集中区为支撑,重点推进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生态食品4大重点产业发展,加快数字技术在重点行业和企业中的应用,着力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辐射带动周边及相关产业发展,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产业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桂林市智能制造城建设统筹推进工作组,研究解决桂林智能制造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统筹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制造步伐。工作组由市工信委、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高新区、经开区、高铁园、荔浦市、平乐县、兴安县、全州县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二)强化政策引领。梳理完善智能制造政策体系,整合出台关于支持智能工厂(车间、生产线)、智能制造示范、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等工作的政策措施,设立数字桂林智能制造城建设工程专项扶持资金。根据推进进度,及时调整和加大政策力度。加大对规模以上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宣传和解读。

(三)建立监测评估体系。依托桂林市智能研究院等机构,以制造业关键设备数控化率、数控机床联网率及EPR、

MES、PLM 等信息系统普及率等指标为重点,建立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统计体系,制定监测管理制度,全面评估推进工作效果。

(四)拓宽融资渠道。发挥政府性引导基金作用,推动设立智能制造产业子基金,引导和支持社会资金进入智能制造投资领域,支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生态食品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组织开展银企对接,鼓励银行信贷、融资租赁、信用担保等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方式,给予智能制造信贷支持。

(五)优化土地供给。强化工业用地供给,确保每年工业用地占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比例不低于30%,特别要优先桂林市智能制造城主战场高新区、经开区、高铁经济产业园以及智能化应用较好的平乐、荔浦、兴安、全州等重点园区的土地需求,要重点从供给侧解决工业用地矛盾,推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限出让制度,完善土地出让金分期缴纳政策,降低工业企业用地一次性投入成本。

(六)强化人才支撑。充分利用我市与华为、比亚迪、深科技等知名企业的合作契机,开展智能制造网络学院、高校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等工作,培养一批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鼓励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和人才大胆研发、创新创业,形成良性、健康、

持续发展的人才生活软环境。

(七)营造发展氛围。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举办智能制造装备展和智能制造专题论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智能制造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重点对智能制造发展政策、典型案例、重大装备研发等进行宣传报道,提升社会各界对桂林智能制造的认识。

附件:桂林市智能制造城建设规划项目表。

附件:

桂林市智能制造城建设规划项目表

单位:万元

12/ 17

13/ 17

14/ 17

15/ 17

16/ 17

17/ 1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