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展国家“防灾减灾日”活动实施方案(最新)

开展国家“防灾减灾日”活动实施方案(最新)

开展国家“防灾减灾日”活动实施方案

为加强全县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全社会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的整体水平,根据X市减灾委员会《关于印发X市开展国家第十个防灾减灾日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减发〔X〕1号)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各乡(镇)人民政府、县防灾减灾成员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组织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时,针对身边的灾害风险,采取排查治理灾害隐患、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等多种措施,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大力普及防灾减灾救灾科普知识,全面提高群众自救避险能力,形成全民防灾、合力减灾、共同救灾的良好氛围,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

二、总体安排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5月12日当天,要开展“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

动;宣传周期间,各有关单位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减灾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三、活动主题

今年活动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四、活动内容和方式

(一)开展防灾减灾文化及科学知识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突出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通过举办专题展览、街头咨询、张贴海报标语、印发科普读物,组织现场观摩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专题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博、微信及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作用,不断扩大宣传活动覆盖面,从不同途径、方位、角度大力普及防灾减灾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宣传教育取得实效。推动防灾减灾知识和政策法规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军营、进寺庙、进家庭,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创新活动形式,切实提升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务工人员、工矿企业职工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灾害风险防范,有效推进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根据辖区和行业主要灾害风险,针对各类易发灾害可能带来的威胁,支持引导社区居X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参与,集中开展全面、系统的灾害隐患排查,重点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气象灾害

隐患及社区、学校、医院、敬老院、福利院、建筑工地、火车站、城市地下管网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灾害隐患,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要建立隐患点台账、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间进度,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风险,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演练。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灾害风险和抵御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要注重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点针对城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地震等灾害以及火灾、燃气泄漏等事故,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人员疏散和搜救、群众生活救助、伤员救治、应急指挥、物资调运、信息共享、社会力量参与等演练活动,进一步规范各类灾害的应对处置程序,确保责任明确到人、落实到位。鼓励引导社会公众以家庭为单位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促进城乡居民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开展集中宣传活动。5月12日当天,县各有关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在县、乡中心街区、广场,放置展板、播放音像宣传品、分发宣传资料、开展法规政策咨询等宣传活动,进一步促进群众防灾减灾救灾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广大群众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防灾救灾的意识。

五、“防灾减灾日”活动安排及责任分工

(一)组织新闻媒体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