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大现当代师资

河大现当代师资

河大现当代师资
河大现当代师资

教研室主任白春超,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出版个人专著1部、与人合作编著5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项。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奖等多项奖励。

刘进才,男,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2004年至200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主要讲授的本科课程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京海派文学研究》,为研究生开设《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法论》、《京派小说诗学研究》等。出版专著有《京派小说诗学研究》,代表性成果《语言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华书局2007年出版),获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先后独立主持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博士后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多项课题。获得河南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学骨干教师等荣誉。

张先飞,河南省南阳西峡县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青联常委,民革党员。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日本东京大学学术集刊《赤门华风》主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思潮,中外比较文学,鲁迅、周作人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1990-97年在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08年分别在日本东京大学、河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4年以来获得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国家级精品课程主讲人、河南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1996年以来在国家重点核心期刊《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刊》、《鲁迅研究月刊》、《史学月刊》及海外重要专业刊物《韩中言语文化研究》》等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A、B类期刊共8篇,CSSCI期刊共17篇,中文核心期刊共25篇,出版专著《“人”的发现——“五四”文学现代人道主义思潮源流》(人民出版社2009)、《形而上的困惑与追问——现代中国文学的思想寻踪》(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二部,主编丛书1套,翻译学术论著20余万字。

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课题、省级重大课题、省级项目、厅级教改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日本文部科学省奖学金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课题各1项,河南省社科项目2项,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项,厅级项目5项,校级项目5项。

2003年获中国作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颁发的首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二等奖,系学科最高奖之一;2007年获河南省政府颁发的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2010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2010年获共青团河南省委颁发的第八届“河南省五四文艺奖”银奖1项;还获得厅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教学方面,2011年获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河南大学教学优秀奖、河南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田锐生,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和台港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台港文学主流》、《当代中国文艺思想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合著)等。主要论文有《王文兴论》、《刘以鬯小说简论》、《欧阳子小说心理分析》、《论苏童的妻妾成群》等。

杨萌芽,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院研究生与科研办公室主任。2008年进入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诗学,近年尤致力于近代宋诗派研究。出版专著《清末民初宋诗文人群体活动年表》(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古典的最后守望——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研究》(武汉出版

社,2009),在《复旦学报》、《齐鲁学刊》、《中州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几篇,其中两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侯运华,男,博士,副教授。主要讲授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国近代小说研究、沈从文研究、近代狭邪小说研究等课程。先后发表有《论李佩甫的小说创作》、《江南士风与晚清下写小说》、《论沈从文的文化选择》、《论沈从文文化选择的效应》、《论萧红的家园意识》、《晚清狭邪小说的原型剖析》、《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论民初“倡门小说”》、《文学交融与苏曼殊小说创作》、《译者的价值立场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等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晚清狭邪小说新论》、《精神中原》、《西方文化与中国近代小说》、《文学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等学术专著7部。先后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晚清狭邪小说研究》、河南大学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言情小说比较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梁启超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变革》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百年汉诗形式的理论探求》等。

李国平,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开设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论等课程。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副主编)等多种教材,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

刘涛,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开设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等多门课程。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出版》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中国现代小说范畴论》,参编专著《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百年汉诗形式的理论探求》、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新格律诗学研究》、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项目《中国现代格律诗理论研究》、河南省教育厅项目《中国现代小说学》及河南大学校内科研项目、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多项。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参加并完成省级社科规划项目1项。

孟庆澍,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2009年为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人。专著有《无政府主义与五四新文化——围绕<新青年>同人所作的考察》,论文散见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文学评论》、《小说评论》、《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韩中言语文化研究》[韩]等刊物。

沈红芳,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以及女性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州学刊》、《当代文坛》、《名作欣赏》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女性生命潮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散文选读》,参与编写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女性文学教程》。专著《女性叙事的共性与个性——王安忆、铁凝小说创作比较谈》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0届优秀等成果表彰奖。

武新军,男,博士,副教授。2004-2006年于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当代文学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艺报〉(1949—1989)研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当代文学关系的批判性反思》(05CZW015)1项。先后于《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学术月刊》、《中州学刊》、《河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著有《文学的误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聚焦二十世纪》(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现代性与古典传统: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等。

杨站军,男,博士,讲师。现为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主要从事近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教学方面,主讲专业课《中国近代文学史》,选修课《梁启超研究》和《黄遵宪研究》;科研方面,主持全国高校古委会古籍整理项目一项,主持省社科项目一项,主持教育厅社科项目一项,参加国家社科项目一项,参编学术专著两部,发表论文数篇。

胡全章,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文学。先后在《文学评论》、《中州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承担2007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晚清翻新小说研究》、2007年度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梁启超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变革》、第42批博士后基金项目《清末民初白话报研究》、200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古典诗歌困境》、2006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从黄遵宪的诗歌活动探询古典诗歌变革的矛盾》、2009年度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末民初白话报刊研究》等。出版《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探询——吴趼人小说研究》,并荣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朱秀梅,女,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文学,担任课程有近代文学史等,参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李敏,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独立发表《重复与超越——关于〈人面桃花〉》(《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第2期第130页)、《试论〈上塘书〉的乡土属性与叙述策略》(《理论与创作》2006年第5期第90页)、《个体的差异:从〈舞台〉和〈青衣〉看新时期小说的叙事变迁》(《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123页)、《时间的政治:以“伤痕”和“反思”小说中的创伤叙事为例》(《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叙事与语境——以〈班主任〉和〈伤痕〉中的创伤叙事为例》(《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山河入梦与格非的创作转型》(《文艺争鸣》2008年第4期)、《林斤澜的意义》(《文艺争鸣》已采稿)等论文。

刘瑞欣,女,讲师。主要从事文学院本科生的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工作。

郝魁锋,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目前主持省教育厅项目一项,写有论文《论师陀早期创作中的左翼情结》等。

吴效群,男,博士,医学人类学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间宗教、民间信仰等。美国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社会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河南社会科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栏目主持人。讲授课程有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概论(本科);现代社会文化人类学、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当代民俗学理论(研究生)。近年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妙峰山:北京民间社会的历史变迁》(人民出版社,2006年)、《走进象征的紫禁城——北京妙峰山民间文化考察》(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主编《中原文化大典?民俗典?民间信仰》(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合著《中国文化论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东方文明的曙光——中原神话论》(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独立评点《郑州民俗志》(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7年)。2007年11月,专著《妙峰山:北京民间社会的历史变迁》获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一等奖。主要科研项目如下:

参加国家“八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方文明的曙光——中原神话论》(东方出版中心,1998)的调查研究,独立完成第八章“宗教巫术的同体”。参加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四次青年教师研究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与民族文化重构”课题研究(1996、1~1998、12),成果《妙峰山:北京民间社会的历史变迁》以专著形式出版。参加国家新闻出版“十五”规划重点图书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中原文化大典》的科研工作,担任《民俗典?民间信仰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主编及主要撰稿人。主持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曹衍玉民间叙事活动研究》。参加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民俗卷》的撰写工作。

李秋香,女,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与民俗。担任民间文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民俗学、文化人类学。主要学术论文有《河南庙会文化及其当代变迁》、《官方祀典与民间信仰中伏羲女娲地位探微》、《庙会文化研究论略》、《庙会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以河南省淮阳县城关镇太昊陵庙会为个案》、《民族改革:少数民族尽

快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古都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的转化研究——以开封为例谈城市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利用》等。

梅东伟,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间文学等。

吴福辉:男,浙江镇海人。1959年毕业于鞍山师范学校,任中学语文教员近20年。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读研究生,师从王瑶先生、严家炎先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三、四十年代文学、左翼文学与京海派文学、现代讽刺小说等。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与钱理群、温儒敏合著)、《沙汀传》、《带着枷锁的笑》、《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等。

(责任编辑:huawenuser)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5题) 1.第一次文代会 全名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召开,会期共17天,出席代表824人。 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 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标志着现代文学的终结和当代文学开始,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 (1)《百合花》(茹志鹃) 短篇小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之作。《百合花》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示出清新俊遗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作者选择的人物都是普遍的战士和老百姓,她们有血有泪,个性鲜明,与通常那种高大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小通讯员年仅19岁,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不乏关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又对生活充满情趣,枪筒里常用树枝和野花来点缀,他憨厚腼腆与女同志接触便会浑身不自在,但在危急关头却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3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好咬着嘴笑,好象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淳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自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嫁妆奉献出来。作者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总之,这篇小说以朴素,自然,清新的笔调书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读后令人久久难忘。 (2)《燕山夜话》(马南邨) 《燕山夜话》是一本杂文集。作者马南邨(本名邓拓,马南邨乃其笔名),自1961年起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杂文,后汇为五集出版。这些杂文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时政,尖锐讽刺各种不正之风,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语言亲切,富有文彩。其中像《说大话的故事》、《三种诸葛亮》、《一个鸡蛋的家当》、《爱护劳动力的学说》、《从三到万》等篇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起到帮助读者开扩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识别事物能力的作用。 2.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合称,是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来的,它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双百”方针是充分发扬民主、促进团结、符合文艺发展内在规律的方针。 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3. 重放的鲜花 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后,出现了一批眼光敏锐、关注社会问题的青年作家和诗人,产生了一些张扬个性的诗歌和一批揭露社会弊端的特

现当代文学练习与答案

现当代文学 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作者是()。 A.李大钊B.钱玄同C.刘半农D.鲁迅 2.撰写《评新文化运动》攻击新文化运动的是()。 A.林纾B.梅光迪C.吴宓D.章士钊 3.影射小说《荆生》和《妖梦》的作者是()。 A.林纾B.梅光迪C.吴宓D.胡先骕 4.鲁迅继《狂人日记》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 A.《药》B.《孔乙己》C.《呐喊》D.《彷徨》 5.中篇小说《海滨故人》是谁在本时期的代表作()? A.冰心B.王统照C.庐隐D.许地山 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 A.《狂人日记》B.《冲积期化石》C.《沉沦》D.《漂流三部曲》7.《相隔一层纸》是()的诗歌处女作。 A.胡适B.沈尹默C.冯至D.刘半农 8.冰心的第一部小诗集是()。 A.《春水》B.《湖畔》C.《繁星》D.《女神》 9.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作家是()。 A.胡适B.汪静之C.冯至D.郭沫若 10.“五四”运动前后,以什么杂志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撰写杂感随笔的作者群()? A.《新青年》B.《每周评论》C.《语丝》D.《时事新报·学灯》11.《荷塘月色》的作者是()。 A.冰心B.朱自清C.鲁迅D.叶圣陶 12.谁在《还乡记》、《还乡后记》和《日记九种》中诉说了个人的遭遇和不幸()? A.郁达夫B.闻一多D.徐志摩C.郭沫若 13.《新青年》在1919年发表了谁借鉴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创作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 A.洪深B.郭沫若C.胡适D.丁西林 14.提倡“爱美剧”的新文学社团是()。 A.文学研究会B.创造社C.民众戏剧社D.戏剧协社 15.在《阿Q正传》第五章“生计问题”中,鲁迅描写了一场阿Q与谁的“龙虎斗”()? A.假洋鬼子B.小DC.赵秀才D.王胡 16.《伤逝》中涓生和子君费尽周折寻到的处所是在()。 A.吉祥胡同B.吉兆胡同C.吉利胡同D.兆吉胡同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卷试题.docx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 复习资料 贾文丰 河南电大 二 OO五年十一月

前言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1)》的考试范围为课本内容。考题类型一般分为四个部分,即填空、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同学们在答题中要注意简答题与论述题 的根本区别:论述题必须有要点、举例、分析(甚至是自己的独到见解),而简答只答要点即可,不用展开分析。 希望同学们在复习中牢记“全面复习,重点掌握” 八个字,在全面复习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本资料的内 容。这里所要说明的是,本资料的论述题“提示”内容不 是唯一的,仅供参考,同学们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发挥。 最后预祝大家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贾文丰 2005年 11 月

第一讲鲁迅研究四题 一、填空 1.鲁迅,原名,字,1881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我国文学的奠基人。[周树人;豫才;现代] 2.“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周氏兄弟”是指周 树人和。[周作人] 3.散文《》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写道学 家对一个乞丐女孩的非分之想,既是对封 建道学家虚伪面目的揭露,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入探讨。 [肥皂;四铭] 4.鲁迅曾受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的影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天演论》] 5.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 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 烦。”[眉间尺] 6.爱姑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离婚] 7 .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8.鲁迅在给他的朋友的信中说,他 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上是一个食人民

【最新】河北大学复试形式复试内容复试经验面试技巧复试资料致考研路上正在准备复试的追梦人

河北大学复试形式复试内容复试经验面试技巧复试资料—致考研路上正在准备复试的追梦人 一、河北大学复试形式: 河北大学复试主要是考专业课笔试和专业综合面试两项内容,在专业综合面试的时候会考外语口语和听力。 1、专业课笔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2.5小时。 2、专业综合面试满分为100分。 专业综合面试主要对考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进行测试,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英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由精通外语的导师或外国语学院老师担任,面试的时候全程会录音、录像,大家要有意识练习自己英语口语和听力,因为这是所有考生的硬伤。 二、复习方法及面试技巧 1、专业课笔试(100分): 文科专业一般是考3-5道论述题,考试时间一般为2.5个小时,有些专业的题目可能是跟当年的时事热点紧密相关的。如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与传播专硕的专业课笔试可能会考到当年的热点新闻事件,也有可能考新闻评论,大家注意格式要正确,要有论点、论据。 个别专业可能会考中央重要会议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形势,中央新的政策、新的提法等等,如经管类专业。这就要求我们反复研究历年复试真题,分析一下往年复试真题命题规律和侧重点,做有针对性的复习。 2、专业综合面试(100分): 专业课面试每个专业和每个专业的具体安排都不太一样,灵活多变,但是需要提醒大家几点:

1.如果导师问的你的那个问题你不会,切忌胡编滥造,一定要说话客气、恭敬、谦卑,先对问题或者题目用你学过的知识简单复述一下,然后回答出书本上对于这个问题的详细阐述及答题要点,最后说出你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看法、见解和观点,可以举例辅助说明,同时能延长你回答问题的时间。 2.穿着一定要大方、得体,女生可化淡妆,不要化浓妆,男生不一定非得穿西装,穿休闲装就可以; 3.建议大家最好能大大方方地把自己的名字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引起老师们的注意,这可能会给你增加印象分,给老师们留下比较好的印象。 三、河北大学复试,在哪些情况下复试可能被刷 1.对于没有达到报考条件或提供与报考材料学历不符、年限不符等虚假信息的考生,不予录取。 2.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专业综合面试成绩低于60分者,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课程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4.专业课笔试成绩低于“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A类考生单科满分=100分)者,不予录取。 5.复试小组认为不具备培养潜力与条件者,不予录取。各招生单位须写出书面材料及时报研究生招生委员会审定。 上面2-5条充分说明河北大学复试的严肃性、严谨性和重要性,这说明考生如果不好好准备,复试成绩低、表现差会被淘汰,所以,我们要尽全力去复习,最好能达到考前的忙碌状态。 河北大学第一批复试遵循的原则是1:1.5的比例进行复试,每年都会刷人,去年刷人比前几年要多很多,复试被刷的考生主要是对复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乡土小说:是1923年后出现在文坛上的一个小说创作上的流派,主要作家有蹇先艾、许钦文、王鲁彦、台静农、许杰、废名、彭家煌等等,其作品运用坚定的现实主义手法,大多取材于作家所熟悉的乡土生活,描绘传统乡村陋习和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它继承了鲁迅小说的业绩,成为飞架于现代文学前后三十年农村题材创作的一座桥梁。 浪漫抒情小说:也称“自叙传”体小说,产生于新文学初建20 年代,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相对峙的,是前期创造社和与之相近的其他社团的一些小说家。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开拓了现代小说的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代表作家:如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 美文:⑴即艺术性散文,通常称为"散文小品"。⑵它不是批评的,也不是学术性的,而是艺术性的。⑶不管是叙事还是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家自己真实的"思想"。其风格是"真实简明"。"美文"在周作人看来,就是个人的"言志"之作。⑷由于这种文体更能适应思想启蒙,又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因此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家们几乎没有不从事散文小品创作的,所以这一时期无论从创作数量,文体品格还是艺术风格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和成熟。 《野草》:(1)是鲁迅的散文诗集,收录了鲁迅写于1924年秋至1926年夏的23篇散文诗。(2)原名《自言自语》,《野草》是理解鲁迅的最好窗口,是他“荷戟独彷徨”时期对生命和灵魂的深度透视。(3)《野草》勇敢地面对现实的黑暗,以苦闷、痛苦以及自剖、自省的意识为主,进行灵魂的拷问,表现出不妥协的战斗精神。(4)艺术上,主要采用象征主义手法,塑造出奇幻壮美的艺术意境,富于哲理。 文明戏: ⑴“文明”是进步的意思。文明戏是对早期雏形话剧的称呼。⑵1907年2月,中国留学生组织的春柳社在东京上演《茶花女》、《黑奴吁天录》,宣称有别于旧派演艺。⑶这种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主要借鉴西方以言语、动作(而非歌舞)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戏剧形式,时称"文明戏"。⑷文明戏追求现场的宣传、鼓动效果,演出采用幕表制。后因商业性演出和小市民趣味的加剧,于1916年后全面衰落。 爱美剧:⑴爱美剧也即"业余"戏剧,("爱美"即Amateur的音译)。⑵针对文明戏职业化和商业化所产生的种种弊端,民众戏剧与戏剧协社的陈大悲、欧阳予倩、洪深等倡导"爱美剧",提出"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⑶使得1920年代初,素有传统的学生业余演剧活动出现了一个高潮,并成为这一时期话剧运动的中心。 文学研究会:⑴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⑵发起人有周作人、王统照、叶绍钧等12人。⑶刊物有《小说月报》等。以研究介绍外国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⑷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与人生的意义,被称为“人生派”。⑸受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影响,注重写实主义创作方法。⑹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终止活动。(时空定位;发起人;刊物、宗旨;文学观念;创作方法。) 普罗文学:⑴Proletariat普罗列塔利亚的文学,即无产阶级文学的音译。又称为革命文学、左翼文学。⑵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倡导,他们发起“革命文学”运动。提出文学应由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方向转换”。⑶这些倡导者们还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往往以对作品思想的阶级分析代替对作品内容的全面分析,创作中,导致了标语口号化、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⑷代表作家有蒋光慈、华汉等人。( 新格律诗:⑴20年代影响较大的新诗样式之一,以提倡、创作具有“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现代格律著称。⑵主要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⑶他们积极探索新诗的艺术形式,在诗歌艺术方面提出了“三美”的主张,⑷代表诗作有《死水》等。⑸对新诗的建设与完善作出了贡献,对推动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美主张:⑴闻一多1926年在《晨报·诗镌》上发表《诗的格律》一文系统地总结了他早

2019西方经济学考研各大院校参考书目汇总

Born to win 2019 西方经济学考研各大院校参考书目汇总 1.部分高校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经济学专业课复习过程中, 考生可根据所报院校参考用书复习备考。有的高 校指定了参考用书, 有的高校没有指定参考用书但可参照之前年份参考用书复习 备考。为了帮助考生复习备考,跨考教育汇总部分高校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869 经济学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 曼昆《宏观经济学》 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格致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932 经济学理论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 曼昆《宏观经济学》 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格致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919 经济学(宏观和微观)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 格致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清华大学 845 经济学 黎诣远《西方经济学》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Born to win 中国人民大学 802 经济学综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 曼昆《宏观经济学》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834 经济学(宏观、微观)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央财经大学 803 经济学综合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 格致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央财经大学 801 经济学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15 经济学综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2001年10月8日审定通过)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既考虑到与电大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衔接,利用和巩固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现当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专题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 本课程课学时为108,共6学分,开设两个学期。 二、教学容及要求 本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为16讲,其中现代部分9讲,当代部分7讲。各讲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整体上又考虑到几方面容的平衡,既有重点作家的评析,又有文学思潮、文学史现象的讨论,并力争每一讲的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尽可能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包括不同的研究观点。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同时,充分考虑到电大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收录了必要的评论观点摘要。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并对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所涉猎,并树立文学的整体观。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温儒敏、祖谟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大学2002年1月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在主教材的基础上,拟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教材、IP课件、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充分利用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的网络优势组织实施远程教育。编制辅助教材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辅助学生自学,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认识理解有关问题。 (二)IP电视课件 IP课件为重点辅导型,初步拟定6节课,由大学中文系温儒敏、祖谟、高秀芹和中央电大文法部平共同主讲,主要讲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总复习试题库

试题库 现代文学部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 1.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生于( )年于( )逝世,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赞赏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 )和伟大的( )”。 2.鲁迅的第三个短篇小说集《》收历史小说8篇,多是在“( )”基础上,“( ),”“( )”的古今融合之作。3.鲁迅五四时期的杂文多收在《》中,部分篇幅较长的文章则收在《》里。他前期的杂文集有《》、《》、《》和《》四本。 4.鲁迅后期杂文集有《》、《》、《》、《》、《》、《》、《》、《》、《》、《》等十本。 5.郭沫若原名( ),“沫若”是他( )年开始发表新诗时期的笔名。 6.五四以后郭沫若写了三个历史剧《》、《》和《》,合称《三个叛逆的女性》。 7.除《女神》外,郭沫若还出版了《》、《》、《》等诗集,1928年写的《》,显示了革命文学初期诗歌创作的实绩。 8.郭沫若除了诗歌集之外,还有自传体小说《》等小说绩。 9.“皖南事变”后,郭沫若创作了《》、《》、《》、《》和《》等五部大型历史剧,借历史题材,讽谕现实,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10.胡适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出版于( )年( )月。他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剧本。 11.叶绍均的长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和精神面貌。( )称其为“扛鼎之作”。 12.许地山的《》等作品借异域写故土,表现了较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而他30年代以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和《》则标志着他走上了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著名散文《》是其性格的自我写照。 13.王统照早期的短篇小说《》、《》表现了对“爱”与“美”的追求和幻灭;后来的《》则写了血和泪,对黑暗现实进行暴露和控诉;30年代的长篇《》展显了3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的广阔画面。 14.冰心著名的小诗集是《》和《》,作品以较少的诗行表现一种感情意境充满了对( )、( )和( )的歌颂。15.冰心的《》、《》散文集,洋溢着对祖国、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 16.庐隐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女大学生生活的作品。她对人生意义探究的答案倾向于“( )”,而不是冰心式的爱。 17.郁达夫的处女作是《》。1921年10月结集出版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18.闻一多是“( )”的主要诗人之一,他提出了新格律理论,讲究诗的“三美,即( )、( )、( )。 19.徐志摩有《》、《》、《》和《》四个新诗集,其中《》和《》中的多数诗篇内容健康,格调清新,形式活泼自然。 20.茅盾原名( ),“茅盾”是他发表小说《》时用的笔名。 21.茅盾于1927、1928年间创作了《》三部曲,包括《》、《》和《》三个略带连续性中篇,反映“青年在革命浪潮中所经历的三个时期”和小资产节级知识分子的各种精神面貌。 22.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和《》三个短篇,是反映30年代“丰收成灾”的不合理社会现实和农民反抗的过程。 23.茅盾的长篇小说《》以农民资本家吴荪甫的悲剧命运,形象地说明了中国仍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 24.抗日战争时期,茅盾创作了“心理分析”长篇小说《》以及《霜叶红似二月花》等其他长篇小说、剧本《》等,其中以日记长篇小说《》影响最大。 25.茅盾抒写自己对在延安一段生活的美好感受和怀念的两篇散文是《》和《》。 26.老舍原名( )字(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 )族作家。 27.老舍的处女作是一篇速写式的短篇小说《》,他旅居英国时写的三部长篇小说是《》、《》和《二马》。以( )社会为观察视野,用( )兼备的笔调表现生活,是这三部作品的共同的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A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卷 (试卷共8页,答题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1、《人的文学》的作者是 。 A .鲁迅 B .李大钊 C .周作人 D .胡适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是 。 A .《尝试集》 B .《女神》 C .《野草》 D .《朝花夕拾》 3、话剧《名优之死》的作者是 。 A .夏衍 B .洪深 C .丁西林 D .田汉 4、“人生派”中个性特色最为明显的作家是 。 A .叶圣陶 B .周作人 C .许地山 D .庐隐 5、《雪花的快乐》的作者是 。 A .郭沫若 B .何其芳 C .徐志摩 D .戴望舒 6、京派创作的突出特点在于追求一种执著而独特的 文化品格。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理性主义 D .感性主义 7、《我在霞村的时候》的作者是 。 A .冯雪峰 B .茅盾 C .丁玲 D .冰心 8、夏衍剧作的代表作品是 。 A .《法西斯细菌》 B .《上海屋檐下》 C .《都会的一角》 D .《心防》 9、“左联五烈士”中小说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 A .殷夫 B .萧军 C .冯铿 D .柔石 10、《呼兰河传》的作者是 。 A .萧军 B .萧红 C .叶紫 D .柔石 得分 阅卷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系 专业 层次 姓名 学号 ┉┉┉ ┉┉┉ ┉┉┉┉ ┉密┉┉┉┉┉ ┉┉ ┉┉ ┉封┉ ┉ ┉┉ ┉┉┉ ┉┉┉线┉ ┉┉ ┉ ┉┉┉┉┉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6分) 1、新文化运动主要发起人是 和 。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用白话创作新诗的第一人是 ,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是 。 3、鲁迅开创了现代文学表现 和 两大重要题材。 4、被称为教育小说家的作家是 ,他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 ,长篇小说是 。 5、闻一多的两个诗集是 和 。 6、鲁迅对于愚昧、麻木的人们的态度是: 。 7、20年代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是 ,而真正把象征诗美品格推向成熟的诗人是 。 8、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以 和 为主要思想武器,向封建文化发起了总攻。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精神胜利法: 2、零余人: 3、“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现当代文学期末

现当代文学期末 一.简单题目(填空、选择了解就可) 1、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三里湾》、《锻炼锻炼》、《李家庄的变迁》《李有才板画》、《邪不压正》、《登记》、《田寡妇看瓜》、《地板》有头有尾、故事性、连贯性、问题小说 突出艺术成就: (1)、塑造了一系列农民形象。 (2)、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启示意义。 (3)、赵树理“大众化”文艺理论与实践给新文学带来耳目一新之感。 2、柳青小说:代表作《创业史》、《种谷记》、《地雷》、《狠透铁》、《铜墙铁壁》 追求史诗性,揭示了中国农村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柳青小说的艺术风格: 浑厚而恢宏;深沉而热烈;细密而遒劲;语言亲切而庄重与欢快而幽默并存。 3、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王蒙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小豆儿》、《眼睛》、《夜雨》处女作《青 春万岁》干预生活小说求变求新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想的激情鞭挞社会假、丑、恶 5、路遥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 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6、谌容小说《人到中年》、《太子村的秘密》、《万年青》 7、新写实小说: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回归现实”的一种创作潮流。西方后现 代主义思潮影响,反英雄,反崇高,反文化,碎片化,平面化,无中心。 代表作 1、方方,《风景》《落日》《桃花灿烂》,平民叙事,知识分子叙事,女性叙事。 2、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 凡俗叙事。 3、刘震云,《一地鸡毛》《新兵连》,“官场系列”《单位》《官场》《官人》,“故 乡系列”,“中国生活”的普遍境遇和痛苦。 4、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人类的生存困境,心理分析式的叙述 手法。 特征1、思想内容方面,注重还原生活本相,变现原生态的日常生活。

现当代文学练习与答案

现当代文学 单项选择题 ( 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 确答案 ) 1.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作者就是 ( ) 。 A. 李大钊 B. 钱玄同 C . 刘半农 D . 鲁迅 2 .撰写《评新文化运动》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就是 ( A .林纾 B .梅光迪 C .吴宓 D .章士钊 3 .影射小说《荆生》与《妖梦》的作者就是( A . 林纾 B . 梅光迪 C . 吴宓 D . 胡先骕 A.《狂人日记》 B .《冲积期化石》 C .《沉沦》 7 .《相隔一层纸》就是( )的诗歌处女作。 A . 胡适 B . 沈尹默 C . 冯至 D . 刘半农 8 .冰心的第一部小诗集就是( A . 文学研究会 B . 创造社 C . 民众戏剧社 D . 戏剧协社 15. 在《阿Q 正传》第五章“生计问题”中,鲁迅描写了一场阿Q 与谁的“龙虎 斗” ( )? A .假洋鬼子 B .小D C .赵秀才 D .王胡 16. 《伤逝》中涓生与子君费尽周折寻到的处所就是在 ( A . 吉祥胡同 B . 吉兆胡同 C . 吉利胡同 D . 兆吉胡同 17. 在《伤逝》中 , 涓生与子君就是怎样处理她们的叭儿狗“阿随”的 ( )? A . 《春水》 B . 《湖畔》 C . 《繁星》 D . 《女神》 9 .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作家就是 ( A . 胡适 B . 汪静之 10. “五四”运动前后 ( ) ? A .《新青年》 B . )。 C .冯至 D .郭沫若 , 以什么杂志为中心 , 形成了一个撰写杂感随笔的作者群 每周评论》 C .《语丝》 D .《时事新报?学灯》 )。 D . 叶圣陶 11. 《荷塘月色》的作者就是 ( A . 冰心 B . 朱自清 C . 鲁迅 12. 谁在《还乡记》 、《还乡后记》与《日记九种》中诉说了个人的遭遇与不幸 ( )? A . 郁达夫 B . 闻一多 D . 徐志摩 C . 郭沫若 13. 《新青年》 在1919年发表了谁借鉴易卜生的 《玩偶之家》 创作的独幕话剧 《终 身大事》。 ( )? A . 洪深 B . 郭沫若 C . 胡适 D . 丁西林 14. 提倡“爱美剧”的新文学社团就是 ( )。 )。 )。 4 .鲁迅继《狂人日记》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就是 ( A . 《药》 B . 《孔乙己》 C . 《呐喊》 D . 《彷 徨》 5 .中篇小说《海滨故人》就是谁在本时期的代表作 ( A . 冰心 B . 王统照 C . 庐隐 D . 许地山 )。 )? )。 D .《漂流三部曲》 )。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一、鲁迅 1、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 鲁迅对传统寿险采取的是怀疑的态度,他常常另辟一种眼光,透入历史的本质去重新思考评判。鲁迅有意用这种逆反式的批判去警醒人们,挣脱被传统习惯所捆绑的思维地势,揭示历史上被遮蔽的真实,正视传统文化中不适于时代发展的腐朽成分。 “少看或不看中国书”:“语境”。鲁迅是针对“五四”落潮后,那些重新要提倡尊孔读经的思潮。其中也蕴含有鲁迅对中国书也就是传统文化中的整体感悟,特别是对那种麻木人心的“僵尸的乐观”的反感。这是杂文笔法,一种批判式的情绪的表达。当传统作为一个整体,仍然严重牵绊着中国社会进步时候】,在旧的思想与伦理道德仍在事实上占统治地位、如同罗网束缚人们的自由和发展时,要冲破传统的“铁屋子”,觉醒奋起,就不能不采取断然的态度,大声呐喊。这大概就是“五四”启蒙主义往往表现得有些激进、有些矫枉过正的历史理由,也是文化转型期的一种常见现象。 鲁迅所反对和坚决批判的,主要是传统文化中那些封建性、落后性东西,是专制主义制度和文化。要剥掉这些缠绕在我们民族躯体上鳞甲上千年的沉重的旧物,若没有果断的措施和觉新,恋恋不舍,优柔寡断,那谈何容易。 要理解鲁迅所处的那个年代,是中国正受外敌入侵、挨打的时代,处于“弱肉强食”的国际环境,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而另一方面,封建传统的思想文化又仍然在严重地禁锢民族的精神,麻木灵魂,消解活力。在这种情形下,鲁迅为了警醒人们,当然最好是大声疾呼,用决绝的而不是温温吞吞的态度立场,去告别旧时代。即使有些偏激,也是符合那时代变革需要的。鲁迅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衷的。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这当然是一种策略,封建传统如此根深蒂固,如果不用全盘否定式的彻底决裂的态度,如果一开始就总是强调“因时制宜,折衷至当。那势必被调和折衷的社会惰性所裹挟,任何改革都只能流于空谈。正是在彻底不妥协地反传统这个意义上,我们高度肯定鲁迅对于现代文化转型的价值,肯定他在思想史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 鲁迅决非历史虚无主义者。在如何为民族文化寻求新的出路这一点上,鲁迅有其明确的主张,那就是,对于传统一要批判,二要继承,三要转化。他在批判传统的同时,又用大量精力认真整理、研究、分析传统文化遗产,发掘其中那些仍有活力、可资借鉴,可能实现转型发展的成分。鲁迅自己的创作也从传统文化中吸纳丰富的养分,特别是与“魏晋文章”的风格一脉相承。鲁迅对传统所采取的是分析的态度,他的褒贬鲜明,常有独到眼光,决非不负责任地将小孩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二、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是否丑化了中国人? 鲁迅是深刻的,但他又并非居高临下。他总是带着自己深切的生命体验,带着无限的悲悯和无奈,去表现和批判他所置身的那个病态社会。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总是带有社会心理研究的性质,而且往往注目于最普通最常见的生活现象。例如鲁迅对“看客”心态的揭示,就很能说明鲁迅批判国民性的苦心和特色。(《示众》)“看、被看”构成一种冷漠的社会心理氛围,一种缺乏人性关怀的集体无意识。鲁迅写的最多的,就是世态炎凉,人心麻木。(《祝福》)对于国民性中这种缺少生命的尊重,少同情、多隔膜,鲁迅是何等深恶痛绝。鲁迅在揭示落后的国民性的同时,总是那样深沉地思考我们民族的处境和命运。鲁迅认为我们民族的衰败首先是精神的衰败,是因为早在几百代祖先那里种下了昏乱的劣根,因此挖劣根,促成人的精神解放,是民族解放复兴的要义。不是要打掉自尊、自信,而是要警醒、疗救。这仍是思想启蒙的需要,是鲁迅打年轻时就主张的“立人”的需要,也是促进文化转型的需要。他尖刻的批评中,更多的是在做“社会相”的揭露和研究。但大都不是个人攻击,而是社会文化现象剖析,最终也都是对国民性弱点的研究与批判。鲁迅说他“没有私敌,只有公仇” 三、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 鲁迅认为文化的转型,除了对传统进行批判、发扬和继承(更多地做批判)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这就有一个如何打破闭关自守心态,正确对待外部世界的问题。《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反对在崇奉科学和物质文明的同时,忽略精神的解放与重建。鲁迅指出物欲膨胀所带来的人文衰落,认为这是一种“通弊”,是普遍的,不容易控制的,也就是时代病,或文明病。 但鲁迅又不是抵御物质文明的清教主义,他承认西方的科学和物质文明毕竟有代表社会进步的一面,或者说这是一种趋势。 关于西方传来的“平等”观念:在社会教育水准普遍非常低下,国民精神仍然深受传统束缚的情况下,谈论平等、民主,大概是一种奢侈。鲁迅还担心平等观念的绝对化,可能会消磨个性,折损天才,不利于激发社会竞争的潜能和创造力,最终还是不利于社会的改革和健全发展。鲁迅所探讨的不是要不要社会平等,改革的目标之一正是铲除封建的专制的社会不平等,鲁迅是提醒人们,不要将平等观念绝对化,否则,就有可能适得其反。 民主:不应当盲目崇拜民主,尤其是要防止民主的异化。以独制众是独裁,以众虐独也可能演变为思想专制。 四、如何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1、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狂人日记》《长明灯》——狂人 2、关于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药》《风波》《啊Q正传》《示众》 3、关于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孔乙己》《在酒楼上》《肥皂》《伤逝》 忧愤深广。他在《呐喊自序》写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同时也表明他写作时心情很坏,是为了排遣“苦的寂寞”。和五四前后许多前驱者不同,鲁迅对现实对未来不乐观,不激进,甚至有些消沉,但却是更冷静,更清醒,更有深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新青年》 2、“创造社” 3、鸳鸯蝴蝶派 4、京派作家 5、七月派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百花时期”的文学创作 2.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 3.周作人“人的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

4.“海派小说”的艺术成就 5.“延安文学”的得失 三、论述题(25分) “五七”作家群与“知青”作家群比较。

中国现当代文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新青年》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 1917年迁京后,《新青年》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并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思想: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鲜明提出“人权、平等、自由”。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创造社” 创造社则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他们主张“为艺术的艺术”,反对艺术的功利性,立场鲜明地区别于文学研究会,但它的文学实践前后曾发生过比较大的转折和变化。前期创造社以建设新文学为已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天才,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艺术个性,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创作方法上提倡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同时还吸取某些现代主义手法。无论其诗歌或小说都更直接也更强烈地表现了“五四”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因而规模虽不及文学研究会,却在青年中引起广泛的反响。“五卅“运动后,创造社成员在思想上大都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倡导新兴的“普罗文学”,对中国左翼文学的勃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鸳鸯蝴蝶派 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17年这五年,是所谓“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盛期。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常用的语词,故被用来命名。 4.京派作家 以北京等北方城市为中心的京派是一批学者型的文人,也即非职业化的作家。他们一面陶醉于传统文化的精美自由博大,又置身于自由、散漫、稳定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中,天然地追求文学的独立与自由,既反对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而左翼作家则自觉以现代大工业产业工人代言人的身份,对封建的传统农业文明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及西方殖民主义同时展开批判,要求文学更自觉地成为以夺取政权为中心的无产阶级斗争的工具。 5.七月派

现当代文学考试答案

白鹿原亮点一、影片很陕西,很地道,有着浓烈的陕西关中乡土气息,这一点和原著的精神基本符合。演员们的陕西话和所处环境都有陕西风味。华阴老腔这种地方艺术也成为电影特色的点睛之笔。亮点二、画面靓丽,麦田壮美,很有张艺谋风格。剧中以金黄的麦浪开场并随后多次出现,和符合历史时代的人物妆容造型,让人感到一种自然美和鲜明的民族风貌。亮点三、演员表演可圈可点。电影以田小娥为中心展开故事的,田小娥是全片灵魂人物。她的扮相基本符合原著,表演做到了行止、语言等收放自然。遗憾一、删减过度,支离破碎。原著反映了西安白鹿原地区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时代背景,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电影的删减把很多过渡铺垫和人物删了,情节衔接上很突兀,看起来不连贯,和原著气质距离较远。二、成也情欲戏败也情欲戏。原著情欲戏场面的描写有5万字之多,田小娥成为男人的玩物,并在战乱和瘟疫使田小娥最终冤死。剧中情欲戏被大量删了,影片的悲剧气氛和人性表现大打折扣,大伤原著之元气。三、田小娥的戏份太多,整个影片虎头蛇尾。剧中的田小娥,对性爱持无所谓的态度,由原著中的二度无奈变成电影中二度轻浮和不检点,这也成了影片遭人诟病之处。不过电影《白鹿原》最大的问题在于删了大儒朱先生和白灵两个人物。由于删减不当或者难以取舍的矛盾所致,所以,后一个半小时节奏拖沓无比。因为删剪,《白鹿原》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鹿兆鹏掀起的土改没有交代清楚,原著中的黑娃从农民成为了土匪,后来又拜朱先生为师改邪归正,但电影仅仅讲到黑娃当上了土匪就没了,影片在日本军机轰炸中莫名其妙的结了尾…结局仓促而不知所云不知所指,这些都使得公映版本的《白鹿原》和史诗电影之名不符。《青春之歌》之林道静是一名典型的女知识分子。第一次成长:抗争—无奈—软弱.林道静出生在一个腐朽的封建家庭里,为了反抗封建包办婚姻,林道静毅然走上与家庭决裂的道路,这是她成长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跨越。第二次:彷徨—觉醒—奋斗.为争取民族解放,与小家庭决裂。从家庭的牢笼逃离,投亲不遇,求职无门,她想到投海自杀,余永泽拯救了她。具有“骑士兼诗人”风度的余永泽,爱情的力量唤醒了林道静重新生存的希望,罗曼蒂克的幻想和情怀,使她投入了余永泽的怀抱。但两个人不同的价值观念注定了他们分手的结局。她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与余永泽的自私冷酷形成强烈的反差,她对家庭琐碎生活痛苦时结识了卢嘉川,在他的教育下,林道静接触到了共产主义,她下定决心离开永泽。林道静与人个主义小家庭的分裂,把自己出路,同民族解放事业联系在一起,这是她在成长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林道静成长的第二个阶段,是一个走上革命道路的知识分子摒弃小资产阶级自身的弱点和改造自身的过程。第三次是为整个无产阶级的解放,与“旧我”决裂。经过两次决裂后,林道静的思想开始健康成长。在与工农群众的共同战斗中,从一个充满幻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林道静的成长史是一部由优美走向崇高的壮美的成长史。青春不在于碌碌无为,而在于胸怀理想,只有懂得自己所追求的,才能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行动上的林道静,让我们为自己成长的岁月谱写一支青春之歌! 《百合花》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主题为“歌颂军民鱼水情”。《百合花》所表现的人物关系隐晦复杂,表达的情感微妙多意,其内涵似乎也超出了这层“军民关系”。我军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小说通过护送、借被、救护和献身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就在于小通讯员与两个年轻女性之间所构成的那种纯洁、美好而又微妙、含蓄的关系。贯穿朦胧的美感。茹志鹃以一种对生活的温柔而细腻的情感态度,一种从容、优雅的叙事语调,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精微的感受能力和充满诗意的表现力,抒写了一首“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小通讯员的形象:我与通讯员是同乡,他腼腆羞涩,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敢于承认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新媳妇的形象:俊俏的新媳妇,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认识到通讯员的价值,她把嫁妆敬献出来。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借给伤员盖,后来给烈士收殓遗体。开始时,包扎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开始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有光彩。

河北大学艺术类文化课分数线

河北大学2017年艺术类文化课分数线2017年录取分数线

录取原则 所有艺术类专业高考录取时,遵循“分数优先”原则,按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依次进行录取。 (一)普通艺术类专业 1、音乐类、舞蹈类、美术类 音乐类、舞蹈类、美术类专业测试采用生源省相应的艺术联考(或统考)成绩,文化统考成绩和专业测试成绩均需达到省定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按照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化成绩排序,择优录取。舞蹈学专业要求男生身高不低于175厘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65厘米。 2、戏剧与影视学类、播音与主持艺术、书法学 戏剧与影视学类(含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书法学专业测试河北省考生采用河北大学校考成绩、非河北省考生采用生源省相应的艺术联考(或统考)成绩。 (1)戏剧与影视学类(含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求校考成绩(或联考成绩)合格、文化统考成绩达到省定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

线,按照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文化成绩相同时,按专业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求校考成绩(或联考成绩)合格、文化统考成绩达到省定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按照综合成绩(综合成绩=专业测试成绩×60%+文化裸分成绩×40%)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择优录取;综合成绩相同时,按专业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3)书法学专业要求校考成绩(或联考成绩)合格、文化统考成绩达到省定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按照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化投档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二)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专业 河北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所有专业均采用全英文教学,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要求较高,非英语语种考生需慎重报考。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专业只招收有专业志愿的考生,要求文化统考英语单项成绩不低于75分,且不接收专业调剂。 1、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专业测试采用生源省美术联考(或统考)成绩,文化统考成绩和专业测试成绩均需达到省定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按照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化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2、戏剧影视文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