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某同学设计了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探究实验,利用氯酸钾分解制O2。

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试管和药品的总质量为15.95 g.

②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不再有气体产生为止.

④测量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85.0 mL,换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79.7 mL.

⑤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15.55 g.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

①调整量筒的高度使广口瓶和量筒内的液面高度相同

②使试管和广口瓶内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③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请填写步骤代码。进行③的实验操作时,若仰视读数,则读取氧气的体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过程中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实验测得氧气的摩尔体积是

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往广口瓶中注满水,塞紧橡胶塞,按装置图连接好装置,用手将试管底部捂热,若观察到广口瓶中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松开手后,过一会儿长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则证明该装置不漏气②①③偏小0.012522.38 L/mol

【解析】

【分析】

【详解】

(1)往广口瓶中装满水,使装置左侧形成密闭体系,通过捂热试管看广口瓶中长导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来判断装置的气密性;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往广口瓶中注满水,塞紧橡胶塞,按装置图连接好装置,用手将试管底部捂热,若观察到广口瓶中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松开手后,过一会儿长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则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2)在测量收集到O2的体积时,先将装置中的气体冷却至室温,否则气体受热膨胀时,会使排出水的体积偏大;然后调整量筒高度,使量筒内液面和广口瓶中液面相平,以保证广口瓶中气体的压强和外界气压相等,从而使排出水的体积与产生的O2的体积相等,最后再

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正确顺序为②①③;读数时若仰视量筒内的液面,会使读取O2的体积偏小;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②①③;偏小。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O2的质量为15.95 g-15.55 g=0.4 g;n(O2)=

0.4/32=0.0125 mol,O2的摩尔体积为0.2797/0.0125=22.38 L/mo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0.0125,22.38 L/mol。

【点睛】

用排水法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时,要注意:先将装置中的气体冷却至室温,否则气体受热膨胀时,易引起误差;第二,要调整量筒高度,使量筒内液面和广口瓶中液面相平,以保证广口瓶中气体的压强和外界气压相等,这样才能减小实验误差;最后再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要平视进行读数,减小实验误差;只要做到以上三点,就能提高测定数据的准确度。

2.用98%的浓硫酸(其密度为1.84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配制100mL

1.0mol·L-1稀硫酸,现有下列实验仪器备用:A.100mL量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50mL容量瓶 E.10mL量筒 F.胶头滴管 G.50mL烧杯 H.100mL容量瓶。

请回答:

(1)通过计算,需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

(2)实验时选用的仪器有______(填序号),使用容量瓶时第一步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

(3)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会使配制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

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

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

(4)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③溶解④恢复至室温⑤转移、洗涤⑥定容、摇匀⑦装瓶贴标签。

其中,第⑤步中“洗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4 CFGEH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①减少溶质损失,减小实验误差

【解析】

【分析】

⑴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进行计算。

⑵配制溶液时需要用到100mL容量瓶、玻璃棒、10mL量筒、胶头滴管、50mL烧杯,使用容量瓶前要检漏。

⑶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溶度偏高;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与结果无影响;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

⑷溶质黏在烧杯内壁或玻璃棒上,要洗涤。

【详解】

⑴用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的浓硫酸配制100mL 1.0mol·L-1稀硫酸,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得到18.4 mol·L?1 ×V= 1.0 mol·L?1×0.1 L,V=0.0054L =5.4mL,因此需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5.4mL;故答案为:5.4。

⑵配制溶液时需要用到100mL容量瓶、玻璃棒、10mL量筒、胶头滴管、50mL烧杯,因此实验时选用的仪器有CFGEH,使用容量瓶时第一步的操作是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故答案为:CFGEH;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⑶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溶度偏高,故①符合题意;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与结果无影响,故②不符合题意;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故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①。

⑷溶质黏在烧杯内壁或玻璃棒上,因此第⑤步中“洗涤”操作的目的是减少溶质损失,减小实验误差;故答案为:减少溶质损失,减小实验误差。

3.实验室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Na2CO3溶液时需用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滤纸、烧杯、药匙、___。

(2)容量瓶上标有刻度线、___,使用前要___。

(3)需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____g。

(4)若实验遇下列情况,溶液的浓度是偏高,偏低还是不变?

A.加水时超过刻度线___,

B.溶解后未冷却到室温就转入容量瓶___,

C.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___,

D.定容时仰视___,

E.上下颠倒摇匀后液面低于刻线___。

(5)若实验室中要用浓度为16mol/L的浓硫酸配制480mL2.0mol/L的稀硫酸,则需要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mL。

【答案】500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温度、容积检漏 5.3 偏低偏高不变偏低不变 62.5

【解析】

【分析】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

装瓶,分析误差时可根据c=n

V

判断。

【详解】

(1)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初步摇匀、定容、摇匀、装瓶可知所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缺少的仪器: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

(2)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刻度线、容积;容量瓶带有瓶塞,为防止使用过程中漏液,使用前应查漏;

(3)配制500mL 0.1mol/LNa2CO3,需要 Na2CO3的质量为:0.5L×0.1mol/L×106g/mol=5.3g;

(4)A.加水时超过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

B.溶解后未冷却到室温就转入容量瓶,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

C.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对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

D.定容时仰视,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

E.上下颠倒摇匀后液面低于刻线,属于正常操作,溶液浓度不变;

(5)若实验室中要用浓度为16mol/L 的浓硫酸配制480mL 2.0mol/L 的稀硫酸,应选择500mL 容量瓶,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则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得:

16mol/L×V=500mL 2.0mol/L,解得V=62.5mL。

【点睛】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常见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根据c=n

V

可知,一定物质的量浓

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若n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4.I.配制0.5 mol/L的NaOH溶液时,如果只存在下列问题,溶液的浓度如何变化?(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低于刻度线,其结果_____________;

(2)定容时观察刻度线仰视,其结果_____________。

II.(1)实验室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制取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下列装置中选择实验室制备氨的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将编号字母填入空格处,下同);为了得到纯净的氨,请在下列试剂中选择干燥氨的试剂:_____________。装置有:

A B C D E F G H

试剂有:a.NaOH溶液b.澄清石灰水c.浓硫酸d.饱和3

NaHCO溶液e.碱石灰f.品红溶液g.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答案】偏大偏小 2NH4Cl+Ca(OH)2Δ 2NH3↑+CaCl2+2H2O A e

【解析】

【分析】

根据n=cV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V比理论值大时,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

小;若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详解】

I.(1)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低于刻度线,水偏小,其结果偏大;

(2)定容时观察刻度线仰视,视野随水位到达刻度线时,实际加水过量,其结果偏小。II.(1)实验室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制取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2Δ 2NH3↑+CaCl2+2H2O。

(2)实验室制备氨是固固加热型装置,即发生装置为A;为了得到纯净的氨,氨气为碱性气体,干燥氨的试剂具有吸水性,且不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可选e。

5.用无水Na2CO3固体配制230mL0.1000mol·L-1的溶液。请回答:

(1)在配制过程中不必要的玻璃仪器是___。

A.烧杯 B.量筒C.玻璃棒 D.胶头滴管 E.容量瓶

(2)定容时的操作: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__,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3)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

A.称取相同质量的Na2CO3·10H2O固体进行配制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转移洗涤液时洒到容量瓶外,继续用该未清洗的容量瓶重新配制

【答案】B 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ACD

【解析】

【分析】

(1)配制溶液在烧杯中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需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

(2)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3)结合

n

c

V

及不当操作可知,n偏小或V偏大均使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

【详解】

(1)配制230mL0.1000mol/L的Na2CO3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等,使用的仪器为: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250mL的容量瓶;不必要的玻璃仪器是量筒,故答案为:B。

(2)定容时,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故答案为: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3)A. 称取相同质量的Na2CO3?10H2O固体进行配制,n偏小,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A正确;

B.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V偏小,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大,B错误;

C.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V偏大,所配的Na2CO3溶

液浓度偏低,C正确;

D. 转移洗涤液时洒到容量瓶外,继续配制,n偏小,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D正确;故答案为:ACD。

【点睛】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过程中误差分析:①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有少量流出,n减小,c 偏小;②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n减小,c偏小;③定容时,水加多了,用胶头滴管吸出,n减小,c偏小;④定容摇匀时,液面下降,再加水,V增大,c偏小;⑤定容时,

俯视刻度线,V减小,c偏大;⑥仰视刻度线,V增大,c偏小;⑦溶液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并定容,V减小,c偏大。

6.完成下列填空:

(1)已知反应:Fe2O3+2Al Al2O3+2Fe,则

①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__。

②在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变化__(填“升高”或“降低”),该元素的原子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③发生氧化反应的是__,发生还原反应的是__。

(2)反应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中:

①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

②若生成71gCl2,则消耗的HCl是__g,被氧化的HCl是__g。

【答案】置换反应降低得到 Al Fe2O3 Cl Mn 116.8 73

【解析】

【分析】

(1)①反应符合基本反应类型的AB+C=AC+B。

②反应中,Fe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

③反应中,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2)①还原剂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

②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

【详解】

(1)①反应符合基本反应类型的AB+C=AC+B,属于置换反应。

②反应中,Fe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得电子;

③反应中,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则Al发生氧化反应;Fe2O3发生还原反应。

(2)①还原剂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则Cl被氧化,Mn被还原;

②若生成71gCl2,即1mol,需消耗3.2molHCl,即3.2×36.5=116.8g;化合价升高的HCl为

2mol,即73g。

【点睛】

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16molHCl参加反应,其中有10molHCl发生了氧化反应,产生了5molCl2,6molHCl价态没变,生成了盐,体现了其酸性的性质。

7.硫酸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之一,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产品,号称“工业之母”。在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其应用。

(1)利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

已知某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ml ,质量分数为98%,则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现用该浓硫酸配制480ml 浓度为1.84mol/L 的稀硫酸,在配制过程中除量取浓硫酸的仪器、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与无机物的反应

实验室在用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时,常向其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请写出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活泼金属铜在与浓硫酸反应中,体现了浓硫酸的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非金属碳在加热条件下也能与浓硫酸反应,若要你设计实验检验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则检验出气体产物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酸在有机中的应用

利用硫酸的性质可以制取多种有机物,比如烈性炸药TNT 、硝基化合物、酯类物质、不饱和烃等。请写出制取TNT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用乙醇制取乙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硫酸还可以使蔗糖、淀粉等多种有机物发生水解,请写出蔗糖水解的产物名称_________。

【答案】18.4mol/L 500ml 容量瓶 Zn +Cu 2+=Cu +Zn 2+、Zn +2H +=H 2↑+Zn 2+ 强氧化性

和强酸性 H 2O 、SO 2、CO 2 +3HNO 324H SO Δ????→浓+3H 2O C 2H 5OH

CH 2=CH 2↑+ H 2O 葡萄糖、果糖

【解析】

【分析】

(1)根据c=1000ρwM 计算出该浓硫酸的浓度;配制该溶液的步骤是: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转移、定容、摇匀,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选用仪器;

(2)硫酸铜溶液加快氢气生成的速率,原因是形成原电池反应;

【详解】

(1)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000×

1.84×98%÷98mol/L=18.4mol/L ;实验室没有480mL 的容量瓶,配制时需要选用500mL 容量瓶,实际上配制的是500mL1mol/L 的硫酸溶液,配制该溶液的步骤是: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转移、定容、摇匀,配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仪器为:药匙、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5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所以还缺少的仪器为: 500mL 容量瓶,

故答案为:18.4mol/L ;500mL 容量瓶;

(2)锌为活泼金属,加入硫酸铜,发生Zn+CuSO 4=ZnSO 4+Cu ,置换出铜,与锌形成原电池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离子方程式是Zn +Cu 2+=Cu +Zn 2+、Zn +2H +=H 2↑;铜与

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表现硫酸的氧化性,生成盐和水体现硫酸的酸性,故硫酸表现的性质是酸性和氧化性;碳和浓硫酸加热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检验气体的顺序是水,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Zn +Cu 2+=Cu +Zn 2+、Zn +2H +=H 2↑;强氧化性和强酸性 ;H 2O 、SO 2、CO 2; (3)制取TNT 需要甲苯,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HNO 324H SO Δ????→浓+3H 2O ;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到170度,

可以制取乙烯,方程式是C 2H 5OH CH 2=CH 2↑+ H 2O ;蔗糖水解产生葡萄糖和果糖, 故答案为:+3HNO 324H SO Δ????→浓+3H 2O ;C 2H 5OH CH 2=CH 2↑+ H 2O ;葡萄糖、果糖。

8.现有21.6 g 由CO 和CO 2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13.44 L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质量为________。

(3)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最后收集在气球中(实验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①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②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中,电子总数为________(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③气球的体积为________L 。

【答案】36 g·

mol -1 7.2 g 28 g·mol -1 4.2N A 6.72 【解析】

【详解】

(1)标准状况下,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3.44÷22.4=0.6(mol ),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

尔质量M=m/n=21.6÷0.6=36 (g·

mol -1), (2)由第一问已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6mol ,而 CO 和CO 2分子中均只含一个碳原子,故混合气体中的碳原子也为1mol ,所以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质量为0.6×12=7.2(g )

(3) CO 和CO 2组成的混合气体通过NaOH 溶液后,CO 2与NaOH 反应被吸收 ,剩余的CO 通过浓硫酸干燥,最后收集在气球中。设CO 的物质的量为x ,则CO 2的物质的量为0.6-x ,列

方程:28x+44(0.6-x)=21.6,解得x=0.3mol 。

①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为纯净的CO ,其摩尔质量为28 g·

mol -1 ; ② CO 的物质的量为0.3mol ,所以电子总数为0.3×14NA=4.2NA ; ③标准状况下,0.3molCO 的体积为0.3×22.4=6.72(L ),所以气球的体积为6.72L 。

9.(1)物质的量相等的 CO 和 CO 2 中,同温同压下所占的体积比为____,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

(2)1.8g 水与_______mol 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________,其中氢原子数之比是___________。

(3)3.2g 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3.01×1022,此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4)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 过滤

B 萃取

C 渗析

D 蒸馏

E 灼热氧化

F 分液. 如欲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混合物,请选择上述方法中最合适者,并将相应字母填入题后空格内:

①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碘化钠________; ②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______; ③除去水中的Na +、24SO

、Cl -等杂质________; ④除去CuO 中的Cu ______;

【答案】1:1 2:3 0.1 1:4 1:1 64g/mol C B/BF D E

【解析】

【分析】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分子的物质的量乘以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2)1.8g 水所含分子的数目用公式N=n×N A =

A mN M ; (3)利用n=A N N =m M

,从而计算出M ; (4)选择分离物质的方法时,要考虑物质的性质,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碘化钠,选择渗析,淀粉溶液属于胶体,碘化钾溶在溶液里,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是渗析;溴水中的溴用有机溶剂萃取后分液;除去自来水中可溶性的离子,可用蒸馏,CuO 中的Cu 可用加热氧化的方式把铜氧化成氧化铜。

【详解】

(1)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物质的量相等的 CO 和 CO 2,分子的数目也相同,故体积也相同,故体积比为1:1。一个CO 分子中含有两个原子,CO 2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分子的数目相同,故原子数目比为2:3,

故答案为:1:1;2:3;

(2)1.8g 水中水分子的数目=A mN M = 1.8g 18g/mol ×N A =0.1 N A 个,0.1 N A 个硫酸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 ,由于分子数相同,一个水分子含有一个氧原子,一个硫酸分子含有四个氧原

子,故氧原子的数目比为1:4 ,一个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一个硫酸分子也有两个氢原子,其中氢原子数之比是1:1,

故答案为:0.1;1:4;1:1;

(3)3.2g 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3.01×1022 利用n=A N N =m

M

,从而计算出M=m n =A

m N N =22233.2g 3.0110mol 6.0210??= 64g/mol , 故答案为:64g/mol ;

(4)A .过滤是使液固或气固混合物中的流体强制通过多孔性过滤介质,将其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加以截留,从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操作。

B .萃取是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而提取出来的过程,萃取之后要分液。

C .渗析是一种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操作,利用膜对溶质的选择透过性,实现不同性质溶质的分离,可用于分离溶液和胶体。

D .蒸馏是一种热力学的分离工艺,它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单元操作过程,是蒸发和冷凝两种单元操作的联合。①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碘化钠可选择渗析,

②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可以选用萃取和分液操作;

③除去水中的Na +、24SO -

、Cl -等杂质,选择蒸馏;

④除去CuO 中的Cu ,可选择灼热氧化;

故答案为:C ; B/BF ;D ;E 。

10.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都需要用氯气。

I .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法制氯气:观察图1,回答:

(1)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若饱和食盐水中通电后,b侧产生的气体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

Ⅱ.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3)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4)该兴趣小组用100mL12mol/L盐酸与8.7g MnO2制备氯气,并将所得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则理论上最多可制得Ca(ClO)2____g。

(5)此实验所得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偏低,该学生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原因是在装置B中还存在两个副反应。

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Ca(ClO3)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

_______。

②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将装置做何改进_________。

【答案】2NaCl+2H2O 通电

2NaOH+H2↑+Cl2↑移走烧杯,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b

导气管口处,若试纸变蓝,则说明产生的气体为Cl2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7.15g 冷却B装置(或把B放置在冷水浴中等合理答案) 2HCl+Ca(OH)2=CaCl2+2H2O 在A 与B之间连接一个装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解析】

【分析】

I.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NaOH、H2、Cl2,在电解时,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与电源负极连接的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产生气体的性质进行检验;II.在装置A中制取Cl2,在装置B中Cl2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氯气有毒,是大气污染物,在尾气排放前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I.(1)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NaOH、H2、Cl2,反应方程式为:

2NaCl+2H2O 通电

2NaOH+H2↑+Cl2↑;

(2)在电解时,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由于放电能力Cl->OH-,所以溶液中的阴离子Cl-放电,失去电子变为Cl2逸出,Cl2检验强氧化性,可以使KI变为I2,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所以检验Cl2的方法是移走烧杯,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b 导气管口处,若试纸变蓝,则说明产生的气体为Cl2;

II.(3) 在装置B中Cl2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反应的方程式为: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n(MnO2)=8.7g÷87g/mol=0.1mol,n(HCl)=12mol/L×0.1L=1.2mol,根据制取气体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可知0.1mol MnO2能够消耗0.4molHCl<1.2mol,说明HCl过量,制取的Cl2按MnO2计算,n(Cl2)=n(MnO2)=0.1mol,则根据反应关系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可知n[Ca(ClO)2]=1

2

n(Cl2)=0.05mol,所以理论上制取的

漂白粉中Ca(ClO)2的质量为m[Ca(ClO)2]=0.05mol×143g/mol=7.15g;

(5)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Ca(ClO3)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冷却B装置(或把B放置在冷水浴中等合理答案);

②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是Cl2中含有杂质HCl与Ca(OH)2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Cl+Ca(OH)2=CaCl2+2H2O,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将装置改进为:在A与B之间连接一个装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杂质HCl气体。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制取、检验、性质及应用的知识。掌握氯气的工业和实验室制取方法,根据电解原理、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结合物质的性质(挥发性、氧化性)等分析判断。

11.已知19.2gCu与过量的200mL5mol/L 稀硝酸充分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标准状况下,产生NO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反应后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答案】3Cu+8H++2NO3-=3Cu2++2NO↑+4H2O 4.48L 0.6mol 4mol/L

【解析】

【分析】

(1)根据离子方程式的拆写原则,硝酸和硝酸铜拆为离子,结合电荷守恒书写;

(2)先计算19.2g铜的物质的量,再结合反应方程式确定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由反应可知被还原的硝酸和生成的NO的物质的量,最后根据N元素守恒计算溶液中含有的NO3-的

物质的量,根据c=n

V

计算反应后NO3-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

(1)Cu与稀硝酸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在该反应中,硝酸和硝酸铜是易溶的强电解质,拆为离子,其余物质仍然用化学式表示,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2)19.2g铜的物质的量n(Cu)=19.2g÷64g/mol=0.3mol,由反应可知,0.3molCu消耗

0.8molHNO3,则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关系可知被还原的硝酸和生成的NO均为0.2mol,则生成NO的体积V(NO)=0.2mol×22.4L/mol=4.48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3mol金属Cu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则0.3mol金属铜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mol,在200mL5mol/L 稀硝酸中含有NO3-的物质的量是n(NO3-)=5mol/L×0.2L=1mol,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为0.2mol,被还原的硝酸变为NO气体,则溶液中剩余的NO3-的物质的量

n(NO3-)=1mol-0.2mol=0.8mo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是c=

0.8

0.2

n mol

V L

=4mol/L。

【点睛】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原子守恒的方法来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反应中化学计量数与转移电子数目的关系解答,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已知某市售“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84消毒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_mol/L。(保留1位小数)

(2)该同学参阅此“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mL与市售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84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序号)。

A.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有三种是不需要的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配制

C.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会导致结果偏低

D.需要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3.0g

(3)“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其消毒能力,某消毒小组人员用98%(密度为

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500mL

2.3mol/L的稀硫酸用于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

①需用浓硫酸的体积为___mL。

②取用任意体积的浓硫酸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A.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的质量 D.溶液的密度

③配制该稀硫酸过程中,下列情况会使所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大于2.3mol/L的有___。A.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并进行定容

B.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C.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答案】4.0 C 62.5 BD AD

【解析】

【分析】

(1)根据c(NaClO)=1000ρw

M

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①根据c=1000ρw

M

计算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

变计算需要浓硫酸体积;

③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根据c=n

V

进行误差分析。

【详解】

(1)c(NaClO)=1000ρw

M

=

3

1000 1.2g/cm25%

74.5g/mol

??

=4.0 mol?L-1,故答案为:4.0。

(2)A.用NaClO固体配制480mL含NaClO质量分数为25%的消毒液,需要用到天平、烧杯、500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不用图中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共2种仪器,故A错误;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需要烘干就能用于溶液配制,故B错误;

C.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造成溶质损失,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C正确;

D.因为没有480mL的容量瓶,需要配制500mL溶液,需要NaClO的质量为:

m=0.5L×4.0mol/L×74.5g/mol=149g,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①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c=1000 1.8498%

98

??

=18.4mol/L,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

则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得:V×18.4mol/L=500×2.3mol/L,计算得出V=62.5mL,故答案为:62.5。

②A.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n=cV,所以与溶液的体积有关,故A不选;

B.溶液具有均一性,浓度与溶液的体积无关,故B选;

C.溶质的质量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有关,根据A可以知道溶质的质量与溶液体积有关,故C 不选;

D.溶液的密度为溶液的性质,与溶液的体积无关,故D选。

故答案为:BD。

③A.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A选;

B.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B不选;

C.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C不选;

D.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D选。

故答案为:AD。

【点睛】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误差分析应根据c=n

V

进行分析,注意操作对溶质的物

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

13.(1)12.4gNa2X中含Na+0.4mol,则Na2X的摩尔质量是_____,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农夫山泉”矿泉水进行检测时,发现1.0L该矿泉水中含有

45.6mgMg2+,则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3)CCl4和蒸馏水都是无色溶液,请按下列要求用实验方法鉴别:

①只允许用一种试剂: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出少量的CCl4和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的单质碘,振荡,呈紫红色的液体是______,呈棕黄色的液体是______。

②不用任何试剂:用试管取出少量的其中一种液体,再加入另外一种液体,下层液体是_______,上层液体是______。

【答案】62g/mol 16 1.9×10-3mol/L 碘的CCl4溶液碘水 CCl4蒸馏水

【解析】

【分析】

(1)由钠离子物质的量计算Na2X的物质的量,根据M=m

n

计算Na2X的摩尔质量,进而计算

X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先根据n=m

M

计算出45.6mgMg2+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

c=n

V

,计算出Mg2+的物质的量浓度;

(3)①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为紫红色;碘水为棕黄色;

②水与四氯化碳分层,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详解】

(1)Na2X的物质的量n(Na2X)=1

2

n(Na+)=

1

2

×0.4mol=0.2mol,其质量为12.4g,则Na2X的摩尔

质量M=

12.4

0.2

m g

n mol

==62g/mol,故X的相对原子质量=62-23×2=16;

(2)1.0L该矿泉水中含有45.6mgMg2+,含有的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n(Mg2+)=

3

45.6mg10g/mg

24/

m

M g mol

-

?

==0.0019mol,镁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Mg2+)=

0.0019mol

1

n

V L

==1.9×10-3mol/L;

(3)①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为紫红色,则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出少量的CCl4和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的单质碘,振荡,呈紫红色的液体是碘的CCl4溶液,呈棕黄色的液体是碘水;

②水与四氯化碳分层,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则用试管取出少量的其中一种液体,再加入另外一种液体,下层液体是CCl4,上层液体是蒸馏水。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鉴别的知识,注意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的量浓度、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把握物质的

性质、物质的鉴别为解答的关键。

14.某化学实验室需要0.5 mol·L-1硫酸溶液450 mL。根据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来配制450 mL、0.5 mol·L-1的稀硫酸。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 mL(保留1位小数),现有

①10 mL ②25 mL ③50 mL ④100 mL四种规格的量筒,你选用的量筒是________(填代号)。

(3)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量取②计算③稀释④摇匀⑤转移⑥洗涤⑦定容⑧冷却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填序号)。_________

(5)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准确,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代号,下同),能引起误差偏高的有________。

①洗涤量取浓硫酸后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②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将浓硫酸直接倒入烧杯,再向烧杯中注入蒸馏水来稀释浓硫酸

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

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⑦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答案】AD 玻璃棒、胶头滴管 13.6 ②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或玻璃棒)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⑧;⑤;⑥;⑦①②③④⑥⑦①②⑦

【解析】

【详解】

(1)A为平底烧瓶、D为分液漏斗,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不会用到烧瓶和分液漏斗,答案选AD;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还缺少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2)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浓度为mol·L-1=18.4 mol·L-1;实验室没有450 mL的容量瓶,实际上配制的是500 mL 0.5 mol·L-1的硫酸溶液,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0.013 6 L=13.6 mL;选用的量筒是②25 mL规格

的;

(3)稀释浓硫酸时必须将浓硫酸加入水中,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或玻璃棒)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⑧→⑤→⑥→⑦→④;

(5)①量筒不应洗涤,会引起浓度偏高,故错误;

②温度偏高热胀冷缩,所以在定容时水加少了,导致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故错误;

③应该将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而不是将水加入浓硫酸中,这样会喷溅,有危险性,故错误;④水加多了,导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故错误;

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对实验无影响,故正确;

⑥定容之后就不能加入水了,否则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故错误;

⑦应该视线与刻度线相平,俯视会导致加水偏少,浓度偏高,故错误。

故操作中错误的是①②③④⑥⑦;能引起误差偏高的有①②⑦。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对m g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K3[Fe(C2O4)3]]受热分解产物进行探究,并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验证(查阅资料得知:三草酸合铁酸钾热分解的气体产物中含有CO和CO2)。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按气流方向各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______;(填接口代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2)反应开始前依次进行如下操作:组装仪器、_______、加药品、通氮气一段时间后点燃

酒精灯。反应结束后的操作包括:①停止通氮气②熄灭酒精灯③冷却至室温。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观察到第一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产物中有____________(写化学式)。能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气体生成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5)样品完全分解后,装置B中的残留物含有FeO和Fe2O3。

(6)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中铁的含量。

①将装置B中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置于锥形瓶中,溶解后加稀H2SO4酸化的x mol/L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该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KI-淀粉溶液,充分反应后,用y 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 mL(已知I2+2S2O32-=2I-+S4O62-)。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

【答案】cabdeghfab 检查装置气密性②③①排净装置中的空气,使反应生成的气体全

部进入后续装置 CO 2 D 中黑色固体变红、第二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 4溶液后,溶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Fe 2++MnO 4-+8H +=5Fe 3++Mn 2++4H 2O 56yv 1000m

×100% 【解析】

【分析】

(1)本套装置依次是样品受热分解、检验CO 2、除去剩余CO 2、干燥气体、使CO 反应转化为CO 2并进行检验,按照气流方向连接装置时要注意流进的导管要插入液面以下,按此原则连接导气管;

(2)连接好各装置进行实验,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待充分冷却后再停止通氮气,即按②③①进行;

(3)反应开始前通氮气,可排净装置中空气,以免氧气、二氧化碳对实验干扰,同时还能使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进入后续装置;

(4)第一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二氧化碳,D 中黑色固体变红、第二个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中有一氧化碳;

(6)①用KMnO 4溶液滴定Fe 2+,滴定终点溶液变成粉红色,则滴定终点为: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溶液变成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KMnO 4溶液将Fe 2+氧化成Fe 3+,自身被还原为Mn 2+,所以离子方程式为:5Fe 2++MnO 4-+8H +=5Fe 3+ +Mn 2++4H 2O ;

②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2Fe 3++2I -=2Fe 2++I 2;I 2+2S 2O 32-=2I -+S 4O 62-,所以可得反应关系式Fe 3+~S 2O 3-,则n (Fe 3+)=n (S 2O 32-)。然后根据m = n ·M 计算出样品中含有铁元素的质量,最后

根据()

3m(Fe )m +样品×100%计算。 【详解】

(1)本套装置依次是样品受热分解、检验CO 2、除去剩余CO 2、干燥气体、使CO 反应转化为CO 2并进行检验,装置连接序号为BACEDA ,按照气流方向连接装置时要注意流进的导管要插入液面以下,导气管连接顺序为cabdeghfab ;

(2)进行实验首先是组装仪器,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要加入药品,同时要注意排除空气成分的干扰,然后进行实验,故反应结束后的操作正确的顺序为②③①;

(3)加热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分解,检验其分解产物,为排除空气成分的干扰,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同时要把分解产生的物质最后要全部排出,所以通入氮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使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进入后续装置;

(4)第一个装置的澄清石灰水作用是检验CO 2气体的产生。CO 具有还原性,将CuO 还原为Cu ,同时产生CO 2,所以能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 气体生成的实验现象是D 中黑色固体变红、第二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①固体中含有FeO 、Fe 2O 3,固体用酸溶解反应后得到Fe 2+、Fe 3+,Fe 2+具有还原性,被KMnO 4溶液氧化为Fe 3+,KMnO 4被还原产生无色的Mn 2+,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 4溶液后,溶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该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 2++MnO 4-+8H +=5Fe 3++Mn 2++4H 2O ;

②在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2Fe 3++2I -=2Fe 2+ +I 2;I 2+2S 2O 32-=2I -+S 4O 62-,所以可得关系式Fe 3+~S 2O 3-,则n (Fe 3+)=n (S 2O 32-),n (Fe 3+)=n (S 2O 32-)=yV×10-3 mol ,m = n ·M= yV×10-3 mol×56 g/mol=5.6yV×10-2 g ,则样品中含有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3m(Fe )m +样品×100%=25.6yV 10g m?g -?×100%=56yv 1000m

×100%。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涉及装置的连接、仪器的应用、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物质含量的测定等,是一道综合能力很强的题目,题目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2020高考化学易错题纠错训练化学计算

2020高考化学易错题纠错训练化学计算1、某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其相同价态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那么该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为: A、(b-a)/20 B、(b-a)/40 C、(b-a)/80 D、(a-b)/20 2、密度为1.45g·cm-3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直至沉淀完全为止,沉淀物的质量与原硫酸溶液的质量相等,那么原硫酸溶液的浓度为〔〕 A、29. 6% B、42.1% C、14.8mol/L D、6.22mol/L 3、t℃时,将某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无晶体析出;第二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析出晶体3g,第三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时析出晶体质量应为〔〕 A、等于3g B、大于或等于3g C、小于或等于3g D、无法确定 4、密度为0.91g/cm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 5、将质量分数分不为5X%和X%的硫酸等体积混合后,其质量分数为〔〕 A、大于3X% B、等于3X% C、小于3X% D、无法确定 6、由CO2、H2、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那么该混合气中CO2、H2、CO的体积比是〔〕 A、29:8:13 B、21:1:14 C、13:8:29 D、26:16:17 7、120℃时,将0.2gH2和2.8gC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O2充分燃烧后,赶忙将所得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2O2粉末,固体质量将增加〔〕 A、2.8g B、3.0g C、7.2g D、无法确定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项《常考易错题》测试卷及答案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项 《常考易错题》测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 时间: 60分钟)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掠.过(l üè) 纤.细(qi ān ) 懦.弱(nu ò) 挣.脱(zh èng ) B.枣核.(h ú) 官吏.(l ì) 作.坊(zu ò) 灼.热(zhu ó) C.缝隙.(x ì) 投掷.(zh ì) 颤.抖(ch àn ) 抛锚.(m áo ) D.咖.啡(k ā) 储.藏(ch ǔ) 凭.借(p ín ) 瞭.望(li áo ) 二、根据拼音写词语。(10分) 1.小池里的花骨朵儿b ǎo zh àng ( )得f ǎng f ú( )要p ò li è( )似的,一只小蜻蜓从它身边飞过,z ī sh ì( )优美,一眨眼,便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2.那轻清t òu m íng ( )的肥皂泡像一chu àn ( )美丽的梦,f ēi yu è( )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y īng ér ( )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ji āo ào ( )与x ī w àng ( )。 三、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6分) 闲散.(s àn s ǎn )_________ 挨.近(āi ái )___________ 匀称.(ch ēng ch èn )________ 积累.(l èi l ěi )__________ 模.型(m ú m ó)________ 折. 腾(zh ē sh é)_________ 四、查字典,完成练习。(6分) 1.“透”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我能用它组词______、______。 2.“虚”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第六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__。 3.“强”一共有______画,第三笔是______。根据下面不同的解释分别组一个词。 (1)使用强力,强迫。( ) (2)力量大,势力大。( ) (3)使强大或强壮。( ) 五、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中。(6分) 1.多么有趣的一副图画呀!( ) 2.“不敢,铁罐兄弟。”陶罐嫌虚地回答。( ) 3.有一天,鹿口渴了,找到一个池糖,痛痛快快地渴起水来。 ( ) 4.我只要悠闭地坐在倚子上就行了,十个妹妹会卖力地给我梳头的。 ( ) 六、在下面圆圈里填一个偏旁,使之和周围的字组成新字并组

高考理综化学大题训练一工艺流程题

高考理综化学大题训练 一工艺流程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工艺流程 1.【2017新课标1卷】(14分) Li 4Ti 5O 12和LiFePO 4都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 3,还含有少量MgO 、SiO 2等杂质)来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实验中,铁的浸出率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当铁的浸出率为70%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浸”后,钛主要以24TiOCl - 形式存在,写出相 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TiO 2·x H 2O 沉淀与双氧水、氨水反应40min 所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30 35 40 45 50 TiO 2·x H 2O 转化率% 92 95 97 93 88 分析40℃时TiO 2·x H 2O 转化率最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4)Li 2Ti 5O 15中Ti 的化合价为+4,其中过氧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 (5)若“滤液②”中21(Mg )0.02mol L c +-=?,加入双氧水和磷酸(设溶液体积增加1倍),使3Fe +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351(Fe ) 1.010mol L c +--=??,此时是否有Mg 3(PO 4)2沉淀生成( 列式计算)。FePO 4、Mg 3(PO 4)2的K sp 分别为22241.310 1.010--??、。 (6)写出“高温煅烧②”中由FePO 4制备LiFePO 4的化学方程式。

易错题训练(一)——教师版

易错题训练(一) 1.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相同位移Δx 所用时间为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A .1212122()()x t t t t t t ?-+ B .)()(212121t t t t t t x +-? C . )()(2212121t t t t t t x ++? D .)()(212121t t t t t t x ++? 2.某人骑自行车以4m/s 的速度匀速前进,某时刻在他正前方7m 处以10m/s 速度同向行驶的汽车开始关闭发动机,然后以2m/s 2加速度匀减速前进,则此人追上汽车需要的时间为( ) A .7s B .9 s C .8 s D .10 s 3.在水平面上有相距20cm 的A 、B 两点,一质点以恒定的加速度从A 向B 做直线运动,经0.2s 的时间先后通过A 、B 两点,则该质点通过A 、B 中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 A .若加速度方向由A 向 B ,则大于1m/s ;若加速度方向由B 向A ,则小于1m/s B .若加速度方向由A 向B ,则小于1m/s ;若加速度方向由B 向A ,则大于1m/s C .无论加速度的方向如何,均大于1m/s D .无论加速度的方向如何,均小于1m/s 4.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v-t 图象如图所示,图线在t =t 1时相交于P 点,P 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 ,△OPQ 的面积为S 。在t =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相距为d 。 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 ′,则下面四组t ′ 和d 的组合可能是( ) A .t ′=t 1 ,d =S B .t′=113t , 59 d S = C .t ′112t =,12d S = D .t ′=112t ,34d S = 5.从离地H高处自由下落小球a ,同时在它正下方H 处以速度v 0竖直上抛另一小球b ,不计空气阻力,有 A.若v 0>gH ,小球b 在上升过程中与a 球相遇 B.若v 0<gH ,小球b 在下落过程中肯定与a 球相遇 C.若v 0>2gH ,小球b 和a 不会在空中相遇 D.若v 0=gH ,两球在空中相遇时b 球速度为零 6.跳伞运动员以5 m/s 的速度竖直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 =10 m 的地方掉了一颗扣子,跳伞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扣子受到的空气阻力可忽略,g =10 m/s 2) A .2 s B.2s C .1 s D .(2-2) s 7.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了计算加速度, 最合理的方法是( ) A.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 图象,量取其倾角,由公式a =tanα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 图象,由图象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 =Δv/Δt 算出加速度 D .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个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答案】C 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4×100 m 接力,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A、B、C、D四种物质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气体单质,C 是红棕色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___; (2)写出A的电子式___; (3)写出C→D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 【答案】NO23NO2+H2O=2HNO3+NO 【解析】 【分析】 A是气体单质,C是红棕色气体,则A为N2,B为NO,C为NO2,D为HNO3。 【详解】 (1)C是红棕色气体,为NO2,;故答案为:NO2; (2)N2中N原子最外层为5个电子,两个N原子间形成三个共用电子对,氮气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3)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C→D转化的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故答案为:3NO2 +H2O═2HNO3+NO。 2.根据下列变化进行推断: 且已知对A加强热产生的气态物质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3。 (1)推断A、B、C、D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写出①②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4 HCO3 NH3 BaCO3 CO2++Ba2 + +2OH-NH3 ↑+BaCO3 ↓+2H2O BaCO3 +2H+ ══Ba2 + +CO2 ↑+H2 O 【解析】 【分析】

2019高考热点训练_化学平衡专题训练

高三化学限时训练 征服高考化学计算题之化学平衡一 1.(全国1). 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2)F. 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4(g)完全分解): t/min 0 40 80 160 260 1300 1700 ∞ p/kPa 35.8 40.3 42.5. 45.9 49.2 61.2 62.3 63.1 ①已知:2N2O5(g)=2N2O4(g)+O2(g) ΔH1=?4.4 kJ·mol?1 2NO2(g)=N2O4(g) ΔH 2=?55.3 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O2(g)的ΔH=_______ 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t=62 min时,测得体系中p O2=2.9 kPa,则此时的=________kPa,v=_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___63.1 kPa(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kPa(K 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2.(全国2). CH4-CO2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H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CH4(g)+CO2(g)=2CO(g)+2H2(g)。 已知:C(s)+2H2(g)=CH4(g) ΔH=-75 kJ·mol?1 C(s)+O2(g)=CO2(g) ΔH=-394 kJ·mol?1 C(s)+1/2O2(g)=CO(g) ΔH=-111 kJ·mol?1

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易错题

三年级知识点梳理精选 第一、二单元知识梳理 一、书写辨别"耍"与"要"、"钓"与"钩"、"爪"与"瓜"、"仰"与"柳"、"旅"与"派"、"峰"与"蜂"、"低"与"底"。 "辩、辫、辨、瓣",丝带扎"辫"子,言语来争"辩",眉眼来分"辨",西瓜摔两"瓣"。 二、特殊词语 ABAC式:自言自语、自作自受、半信半疑、多姿多彩 AABB式:严严实实、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红红火火 ABB式:孤零零、圆溜溜、胖乎乎、沉甸甸、亮堂堂、笑呵呵、气冲冲、喜洋洋、笑眯眯 三、成语积累 带"喜"字:喜气洋洋、喜出望外、欢天喜地、喜怒无常 带"石"字:水落石出、落井下石、点石成金、水滴石穿 带"忘"字:忘恩负义、得意忘形、公而忘私、念念不忘 关于诚信的:言而有信、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 四、认识修辞 1、排比句: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2、拟人句: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2)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3、比喻句: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注意:"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个句子中"好像"一词在这里并不表示比喻,而是一种想象,蝴蝶好像也陶醉在同学们的琅琅书声中,再也不肯飞走。 五、古诗背诵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第三、四单元知识梳理 一、多音字辨识 丧sàng 丧失奔 bēn 奔跑挑 tiāo 挑水扇 shàn 扇子 sāng 奔丧 ban 投奔 tiǎo 挑战 shān 扇风 待 dāi待会儿磨m?磨刀调tiáo调节强qiáng强大 dài 等待 m?石磨 diào调动 jiàng倔强 qiǎng勉强 曾zēng 姓曾传chuán 传说闷mēn闷热几jī几乎 c?ng 曾经 zhuàn 自传 man 烦闷 jǐ几个 二、近、反义词积累 近义词:精心——细心憧憬——向往仍然——依然留意——注意炎热——酷热歌吟——吟唱辽阔——广阔证实——证明 指点——指导推测——推想看守——看护调节——调整反义词:快乐——悲伤幸福——痛苦飞快——缓慢温柔——粗暴匆匆——慢慢苏醒——昏迷继续——中断密切——疏远 陌生——熟悉浪费——节约伟大——平凡清闲——繁忙 三、词语解释 翩翩飞舞(piān piān fēi wǔ):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 大惊失色(dà jīng shī sa):惊慌得脸色都变白了。 千呼万唤(qiān hū wàn huàn):指多次呼唤,再三催促。唤,呼叫、喊。 五彩缤纷(wǔ cǎi bīn fēn):形容颜色很多。 争奇斗艳(zhēng qí d?u yàn):竞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异、艳丽,以比高下。千里迢迢(qiān lǐ tiáo tiáo):形容路途遥远。 四、古诗背诵 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叶绍翁王维 萧萧梧叶送寒声,独在异乡为异客, 江上秋风动客情。每逢佳节倍思亲。 知有儿童挑促织,遥知兄弟登高处, 夜深篱落一灯明。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五、六单元知识梳理 一、多音字辨识 露lù雨露济jǐ济南溜liū溜圆涨zhǎng涨潮 l?u露头jì救济 liù一溜烟 zhàng涨红

高考化学平衡大题训练

1.甲醇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甲醇及其可制得产品的沸点如下. 名称甲醇二甲胺二甲基甲酰胺甲醚碳酸二甲酯 结构简式CH3OH (CH3)2NH (CH3)2NCHO CH3OCH3(CH3O)2CO 沸点(℃) 64.7 7.4 153℃﹣24.9 90℃ (1)在425℃、A12O3作催化剂,甲醇与氨气反应可以制得二甲胺.二甲胺显弱碱性,与盐酸反应生成(CH3)2NH2Cl,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甲醇合成二甲基甲酰胺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NH3+CO(CH3)2NCHO+2H2O△H若该反应 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H0 (填“>”、“<”或“=“). (3)甲醇制甲醚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 CH3OCH3+H2O△H.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1.0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 容器编号温度/℃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 CH3OH CH3OCH3H2O Ⅰ387 0.20 x Ⅱ387 0.40 y Ⅲ207 0.20 0.090 0.090 ①x/y=. ②已知387℃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4.若起始时向容器I中充入0.1mol CH3OH、0.15mol CH3OCH3和0.10mol H2O,则反应将向(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 ③容器Ⅱ中反应达到平衡后,若要进一步提高甲醚的产率,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4)以甲醇为主要原料,电化学合成碳酸二甲酯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电源负极为(填“A”或“B“),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若参加反应的O2为 1.12m 3(标 准状况),则制得碳酸二甲酯的质量为kg. 2. (16分)研究和深度开发CO、CO2的应用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CO可用于炼铁,已知:Fe2O3(s)+3C(s)=2Fe (s)+3CO(g) ΔH 1=+489.0 kJ· mol-1, C(s) +CO2(g)=2CO(g) ΔH 2 =+172.5 kJ·mol-1,则CO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与O2设计成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液)。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3)CO 2和H2充入一定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两种温度下发生反应:CO2(g) +3H2(g) CH3OH(g) +H2O(g) 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5。 ①该反应的ΔH 0(填“大于或小于”),曲线I、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 KⅠKⅡ(填“>、=或<”)。 ② 容器甲乙

易错题及练习汇总

1.---What’s up , Maria? ---- My friend argued with me. What should I ____ to him? A. say B. speak C. tell D. talk 用say speak tell talk 的正确形式填空。 1. Hello! May I _____ to Miss Zhao? 2. ----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speech? ---- She ______ for one hour but didn’t ____ anything useful. 3. He _____ he is busy. 4. How do you _____ it in English? 5. What were they ______ about? 6. When my sister phoned me, I could not hear clearly what she was ______. 7. She began to _____ something but stopped when she heard the teacher _______. 8.----- Why didn’t you go to the party? ----- Because I wasn’t _______. 9. Mother ______ the boy not to play football after lunch, but he just wouldn’t

listen. 10. Mary only ______ me the secret. 不定代词 all, both, either, neither, none, each , every 1.两个范围的:both (两者都), either ( 两者之中任何一个), neither(两者都不) 2.两个或两个以上each 每一个 3.三个或以上范围的: all都, none都不,没一个, every 每个,所有的(后面加上名词或代词,例如:every student every one 1. I had to buy ___ these books because I didn’t know which one was the best. A. both B. none C. neither D. all 2. —How many of these books have you read? —___ of them. Every one. A. Many B. Some C. All D. None 3. — Have you invited Dave and Eric to go hiking with us? —Yes, ___ of them have come already.

高考化学易错题集锦

化学易错题集锦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3Cl2+6FeI2=2FeCl3+4FeI3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2.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为1∶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7 B.1∶9 C.1∶5 D.2∶9 3.将40g铜与20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 (1)NO的体积为L,NO2的体积为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VmL a 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mol/L。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 至少需要30%的双氧水 g。 4.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离子组是A.K+、Na+、HCO3-、NO3-B.Na+、SO42-、Cl-、ClO- C.H+、Mg2+、SO42-、NO3-D.Ag+、K+、NO3-、Na+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SO32-+H2O B.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 C.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 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2HCO3-+Ba2++2OH-=BaCO3↓+2H2O+CO32- 6.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的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7.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 B.0.1L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 ×6.02×1023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 D.4.5g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 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室温下,42.0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3×6.02×1023 B.标准状况下,a L甲烷和乙烷混合气体中的分子数约为a/22.4×6.02×1023 C.常温常压下,18.0 g重水(D2O)所含的电子数约为10×6.02×1023

化学平衡图像专项练习题

化学平衡图像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时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时10s,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2.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t1+10)min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 A 0.1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3.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右图表示反应N2(g)+3H2(g)2NH3(g);ΔH=-92.2kJ/mol。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A.t0~t1 B. t2~t3 C. t3~t4 D. t5~t6

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易错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易错题 第一、二单元知识梳理 一、书写辨别"耍"与"要"、"钓"与"钩"、"爪"与"瓜"、"仰"与"柳"、"旅"与"派"、"峰"与"蜂"、"低"与"底". "辩、辫、辨、瓣";丝带扎"辫"子;言语来争"辩";眉眼来分"辨";西瓜摔两"瓣". 二、特殊词语 ABAC式:自言自语、自作自受、半信半疑、多姿多彩 AABB式:严严实实、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红红火火 ABB式:孤零零、圆溜溜、胖乎乎、沉甸甸、亮堂堂、笑呵呵、气冲冲、喜洋洋、笑眯眯 三、成语积累 带"喜"字:喜气洋洋、喜出望外、欢天喜地、喜怒无常 带"石"字:水落石出、落井下石、点石成金、水滴石穿 带"忘"字:忘恩负义、得意忘形、公而忘私、念念不忘 关于诚信的:言而有信、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 四、认识修辞 1、排比句: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2、拟人句: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2)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3、比喻句: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注意:"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个句子中"好像"一词在这里并不表示比喻;而是一种想象;蝴蝶好像也陶醉在同学们的琅琅书声中;再也不肯飞走. 五、古诗背诵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第三、四单元知识梳理 一、多音字辨识 丧sàng 丧失奔 bēn 奔跑挑 tiāo 挑水扇 shàn 扇子 sāng 奔丧 bèn 投奔 tiǎo 挑战 shān 扇风 待 dāi待会儿磨mó磨刀调tiáo调节强qiáng强大 dài 等待 mò石磨 diào调动 jiàng倔强 qiǎng勉强 曾zēng 姓曾传chuán 传说闷mēn闷热几jī几乎 céng 曾经 zhuàn 自传 mèn 烦闷 jǐ几个 二、近、反义词积累 近义词:精心——细心憧憬——向往仍然——依然留意——注意炎热——酷热歌吟——吟唱辽阔——广阔证实——证明 指点——指导推测——推想看守——看护调节——调整反义词:快乐——悲伤幸福——痛苦飞快——缓慢温柔——粗暴匆匆——慢慢苏醒——昏迷继续——中断密切——疏远 陌生——熟悉浪费——节约伟大——平凡清闲——繁忙 三、词语解释 翩翩飞舞(piān piān fēi wǔ):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 大惊失色(dà jīng shī sè):惊慌得脸色都变白了. 千呼万唤(qiān hū wàn huàn):指多次呼唤;再三催促.唤;呼叫、喊. 五彩缤纷(wǔ cǎi bīn fēn):形容颜色很多. 争奇斗艳(zhēng qí dòu yàn):竞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异、艳丽;以比高下. 千里迢迢(qiān lǐ tiáo tiáo):形容路途遥远. 四、古诗背诵 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叶绍翁王维 萧萧梧叶送寒声;独在异乡为异客; 江上秋风动客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 知有儿童挑促织;遥知兄弟登高处; 夜深篱落一灯明. 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五、六单元知识梳理 一、多音字辨识 露lù雨露济jǐ济南溜liū溜圆涨zhǎng涨潮 lòu露头jì救济 liù一溜烟 zhàng涨红

2020届高考化学大题题型专项训练

高考大题题型专项训练(三) 化学实验综合探究题 1.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NH4Cl+H3BO3。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作用是________。 (2)b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f的名称是__________。 (3)清洗仪器:g中加蒸馏水;打开K1,关闭K2、K3,加热b,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K1,g中蒸馏水倒吸进入c,原因是________;打开K2放掉水。重复操作2~3次。 (4)仪器清洗后,g中加入硼酸(H3BO3)和指示剂,铵盐试样由d 注入e,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d,关闭K3,d中保留少量水。打开K1,加热b,使水蒸气进入e。 ①d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e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 mol·L-1的盐酸V 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样品的纯度≤________%。 解析:(1)加热水蒸气时,若关闭K1,b中压强增大,a可起安全管的作用,防止烧瓶内压强过大,造成事故。 (2)碎瓷片可防止蒸馏水在加热时暴沸;f是直形冷凝管。

标准溶液 比均为:1) 计算(1- 解析:(1) 硫酸铝水解出的氢离子反应,

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训练

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训练 一、培优题易错题 1.照样子排下去,第100个是什么呢? 【答案】解:100÷7=14 (2) 答:第100个图形是。 【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左起每7个图形为一组,用100除以7求出商和余数,余数是几,第100个图形就与每组中的第几个图形相同。 2. 参加兴趣小组的一共有几个人? 【答案】 9+12-4=17(人) 答:参加兴趣小组的一共有17个人。 【解析】【分析】有4个人两个小组都参加了,这4个人是重复计数的,所以要在参加美术小组和书法小组的人数和中减去重复计数的4人就是参加兴趣小组的总人数。 3.在下面同样的图形中,填上同样的数子。 【答案】 989+109=1098 【解析】【分析】从低位加起,可见两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尾数和是8,因为4+4=8,9+9=18,所以○可能等于4,也可能等于9。 假设○=4,再看十位:8+6=14,可得到□=6;继续看百位:4+2=6,此时△=2,但是结果中不存在千位上的△,所以不可以。4+12=16,但是△一定是一位数不可能是12,所以不可以。综上没有结果,即○不可能等于4。

假设○=9,再看十位(有个位进的1):8+1+0=9,可得到□=0;继续看百位:9+1=10,此时△=1,但是结果中千位上△也为1,所以正确。 所以989+109=1098。 4.用4、5、7三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先写出各数,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答案】解:6个:457、475、547、574、754、745; 457<475<547<574<745<754 【解析】【分析】每个数字都可以作为百位数字,其中4作为百位数字时组成的数比较小,7作为百位数字时组成的数比较大. 5.请你把1~9每个数字填入下列方格中,使每3个数横、竖或者斜着相加得数都是15,你行吗? 【答案】解: 【解析】【解答】解:根据九宫格填法,中格先填5,再根据15-5=10,找出组成10的4组数,尝试填进格内,填写如下: 。 【分析】本题技巧就是中间那格一定是5,与9相加等于15的另外两个数只有两组:5+1和2+4;与1相加等于15的另外两个数也只有两组:9+5和8+6;所以1和9只能放在边格,而不能放在角格;然后对角以及横竖相对的三组空格可以先将“1、9” 填写,再填“2、

高三化学难题和易错题训练

难题和易错题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09肇庆一模6)用铝热剂法还原下列氧化物制得金属1mol ,耗铝最少的是 A .MnO 2 B .WO 3 C .Co 3O 4 D .Cr 2O 3 2.(09肇庆一模7)下列实验操作或所记录的数据合理的是 A .NaOH 溶液保存在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B .液溴应盛放在用水密封且用玻璃塞塞紧的棕色试剂瓶中 C .一学生用pH 试纸测得某氯水的pH 为2 D .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是将绿矾晶体溶于蒸馏水再加入一定量的铁粉 3.(09汕头一模6)下列各组离子:(1) I -、ClO -、NO 3-、Cl -; (2) K +、H +、NO 3-、Cl -; (3)SO 32-、S 2-、Cl -、OH -; (4)Mg 2+、Cu 2+、SO 42-、Cl -; (5)Fe 3+、SCN -、K +、SO 42-; (6)K +、HPO 42-、PO 43-、HSO 3-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组别共有 A .1组 B .2组 C .3组 D .不少于4组 4.(09汕头一模9)恒温25℃时,将两铂电极插入一定量硫酸钠饱和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阳极析出了a mol 气体,同时有ωg Na 2SO 4·10H 2O 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αωω18+×100% B .α ωω36+×100% C .%)18(1617100αωω+ D . %)36(1617100αωω+ 5.(09清远一调6)要求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同学作了如下回答,其中不正确... 的是 A .甲同学: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 B .乙同学:用加热的方法可除去KNO 3溶液中混有的Fe 3+,说明含有Fe 3+的盐的水解是吸热的 C .丙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同浓度的热的纯碱溶液比冷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好 D .丁同学: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不考虑水蒸发)后若红色加深,说明醋酸钠水解是吸热的 6.(09清远一调8)纯净的氯化钠是不潮解的,但粗盐很容易潮解,这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杂质MgCl 2的缘故。为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把买来的粗盐放入纯氯化钠饱和溶液一段时间,过滤,洗涤,可得纯净的氯化钠晶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粗盐的晶粒大一些有利于提纯 B .设计实验的根据是MgCl 2比NaCl 易溶于水 C .在整个过程中NaCl 饱和溶液浓度会变大(温度不变) D .设计实验的根据是NaCl 的溶解平衡 7.1966年,范克等人提出用H 2O 、SO 2和I 2为原料进行热化学循环制氢法: 2H 2O(l)+SO 2(g)+I 2(s) H 2SO 4(aq)+2HI(g); H 2SO 4(aq)H 2O(l)+ SO 2(g)+O 2(g); 2HI(g) H 2(g)+I 2(g)。从理论上讲,该循环中,a mol 原料水能制得氢气 A. a mol B.0.5a mol C. 0.25a mol D. 2a mol 8.(09韶关一调6)某工厂废液中含有少量硫酸,拟选用下列物质(见下表)中和后再排放,如果要求花最少的钱来中和相同量的废硫酸,则应选择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 题含答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 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 2NO2B.Br2(g)+H2 2HBr C.N2O4 2NO2 D.6NO+4NH3 5N 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 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 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 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 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 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 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 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 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 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 A.67%B.50%C.25%D.5% - 6 -

长方体和正方体易错题整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易错题整理 1、一个木制抽屉,长5分米,高1.5分米,宽4分米。做这样的一个抽屉至少需用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正方体油箱的地面周长是12分米,这个油箱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制作这个油箱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3、一块长12分米、宽10分米的长方形铁皮,在它的4个角落剪去一个边长2分米的小正方形,焊接成一个无盖的铁皮水箱。这个水箱的容积大约是多少升? 4、小华家要砌一面长20米、厚0.2米、高3米的砖墙。如果每立方米用砖520块,一共需要用多少块砖? 5、在一个长25厘米、宽12厘米、高20厘米的长方体玻璃缸中放入一个棱长9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然后在玻璃缸中加入一些水,使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当铁块从水中取出时,玻璃缸中的水会下降多少厘米? 6、学校练功房的地面是一个长方形,在练功房的地面铺设了1600块长5分米、宽1分米、厚0.3分米的木质地板。练功房地面面积多大?加工这些木质地板至少需要木材多少立方分米?合多少立方米? 7、用60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是();如果用白纸盖满正方体的各个面,至少要用白纸()平方厘米,合( )平方分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合()立方分米。 8、大厅里有一根长方体柱子,高6米,底面是边长0.5米的正方形。 (1)这根柱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2)如果给这根柱子的四周涂油漆,按每千克油漆涂5平方米计算,需用油漆多少千克? 9、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形塑料盒,塑料盒长0.6米,宽0.4米,高0.5米,预计在制作过程中要损耗0.4平方厘米的塑料板。制作这个塑料盒一共要准备多少平方米的塑料板?这个塑料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10、给一个新修的长50米、宽30米的长方体形游泳池注水,注水的速度是每小时200立方米。要使水深达到1.8米,大约需要注水多长时间? 11、某型号电视机的形状是长方体,底面长40厘米,宽35厘米,高30厘米。要给电视机做一个布罩,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布? 12、一个长方体水箱的容积是200升,这个水箱的底面是一个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水箱的高是多少厘米? 13、在一块长45米、宽28米的长方形地上铺一层厚4厘米的沙土。 (1)需要多少沙土? (2)一辆车每次运送1.5立方米的沙土,至少要运多少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