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大题背诵重难点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大题背诵重难点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大题背诵重难点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大题背诵重难点

一、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当前收入

客观因素居民收入未来收入预期

主要因素(正比)人们的收入差距

总思路:影响因素物价水平高低

其他因素(反比)变化

人口数量(反比)

消费心理

主观因素消费预则

消费偏好

2.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2)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3)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预期的影响

(4)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

【注】理论联系实际

①收入影响消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②收入差距影响消费→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者,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

③价格影响消费→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就是稳定物价

④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国家特别关注农产品的价格变化3.如何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1)国家:

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②搞好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③缩小收入差距,A.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保障低收入者收入;

B.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C.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2)企业: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认同,必须考虑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以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等因素。

(3)个人: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能力,增加个人收入。

4.如何扩大内需

(1)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以新思维对待消费行为,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2)双向调节收入分配,提高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

(3)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4)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消除消费者后顾之忧

(5)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培育农村新的消费热点

(6)拓展再就业渠道,增强消费能力

(7)建立信用消费制度,促进个人信用的发展

5.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2)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3)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既要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

(4)兼顾效率与公平。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

二、价格

1.影响商品市场价格的因素有:

①价值决定价格。生产成本的增加会导致价格的上升。

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引起物价上涨。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正比)

④社会劳动生产率(反比)

⑤货币本身的价值(反比)

⑥纸币的发行量

⑦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价格改革等宏观调控)

⑧其他: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季节、购买心理、流通环节的多少等。

2.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影响的差异

①价格变动对人们购买力的影响(需求定理):商品价格上升,则商品的需求量减小。

②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是不一样的。价格

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

③互替品和互补品。两种替代商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

需求成反方向变动。

三、生产与消费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

③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欲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调节生产。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结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要力发展生产力?

①根本原因:物质资料的是生产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直接原因:

A.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

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B.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

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

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④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

④必须通过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就业问题

1.为什么要扩大就业?

(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4)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化

(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8)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9)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之一

(10)国家宏观调控之一

(11)扩大内需

2.如何扩大再就业?

(1)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经济来扩大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2)统筹处理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不断拓展就业渠道。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广开就业门路。

A.从产业结构的调整看,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看,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扩大就业上的作用

C.从企业结构看,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D.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等

(3)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

A.充分利用税收、信贷等手段,加大对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

B.搞好就业培训和服务,切实搞好再就业工程,

扶持弱势群体,多渠道安排富余人员。

C.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D.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E.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

F.完善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机制,为就业与自主创业提供宽广的领域。

(4)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A.自主择业观

B.竞争就业观

C.职业平等观

D.多种方式就业观

E.自主创业观

(5)劳动者要提高自身素质

A.政治思想素质

B.道德素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

C.专业知识

D.身体素质

E.心理素质

(6)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客观要求。

【注】宏观措施

①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②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③就业方针: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④有效形式:完善劳动力市场及调节机制,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

⑤重要保障:落实优惠政策和措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3.维护劳动者权益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③休息、休假权利

④获得劳动安全和卫生保护的权利

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⑧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4.实行劳动合同的意义:

A.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B.可以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C.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D.是维护劳动者权利,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例题(2008上海单科A组33,1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

律对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仲裁或者终止作了明确规定。请用所学经济常识简要回答:(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确定双方的劳动法律关系,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书面形式确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约束力。

(2)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争议,处理争议最主要的环节是什么?(3分)

答:仲裁

(3)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推动企业发展。

例题:定立劳动工资和裁员

(1)分析实行最低工资制对劳动者的意义

答:①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

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收入,稳定收入水平,使劳动者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③可以缩小收入差距,缓解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

④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如果企业不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答: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企业裁员行为的是与非。(5分)

答:①短期内实行突击裁员可以降低一定的劳动成本,是企业追求利润的一种选择。

②从长期看,突击裁员牺牲了员工利益,造成劳资关系紧张,忽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形象和长远利益会因此受到损害。

五、投资方式

1.投资方式的选择

(1)定期储蓄安全,风险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损失利息的风险。(2)股票投资的收入来源于股息和红利收入,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股票投资是高风险高收

同在的投资方式。

(3)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4)债券——稳健的投资

(5)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和保险等各有自己的特点。认清各种理财方式的利弊,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

2.公民个人存款储蓄的重大作用

①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

②调节市场货币流通。

③作为投资,可以获得利息收入。

④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增长?

(1)说明了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还不完善。

(2)反映了投资形式单一,个人投资渠道不畅。

(3)反映了我国目前消费形式的单一。

4.如何选择投资对象?正确选择投资对象要把握以下原则:

(1)统筹考虑投资的收益和风险。

(2)做到投资方式多元化。

(3)投资要根据自身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同时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六、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2.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必然性)

(1)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具体来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2)(从国情)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从国家性质)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实践证明,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七、基本分配制度

1.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决定因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2)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意义:

①(体现了效率)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

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了公平)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

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

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为什么要坚持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根本原因——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相适应

(2)直接原因——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3)客观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4)实践证明——此分配激发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对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起促进作用

八、效率与公平

1.收入分配对公平的影响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制度保证。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3.为什么要兼顾效率与公平?(为什么)

(1)为什么要追求效率?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

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B.符合我国国情。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必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追求效率才能调动各种资源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1)为什么要追求公平?

A.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

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B.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实现共同富裕要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

4.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怎么办)——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1)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九、财税

1.财政的作用: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逆风向调节)。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

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财政收入起决定性作用,

(2)分配政策: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

【总结】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税收的作用:

(1)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

(2)是调节经济的杠杆

(3)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4.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1)从税收的地位看: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2)从税收的作用看:税收为国家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3)从税收的性质看: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从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角度看: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服务时,必须承担义务。

(5)自觉诚信纳税,反对违反税法的行为也是做法

十、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

(1)市场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事项资源配置。

(2)市场利用利益杠杆,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市场在竞争中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

【比较】价值规律的作用

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调节作用)(棒子)

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刺激作用)(鞭子)

③促进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分化作用)(筛子)

2.市场规则的主要内容:

(1)市场准入规则:凡不符合市场准入规则的企业、商品均不允许进入市场。

(2)市场竞争规则: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非法垄断以及其它非法竞争行为。

(3)市场交易规则:主要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

信,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3.如何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1)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则,即健全和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2)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4)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5)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经济体系的治本之策。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根本目标)(根本区别)

(2)共同富裕——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5.加强宏观调控

(1)必要性(为什么):

①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2)主要目标:

①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

②增加就业;

③稳定物价;

④保持国家收支平衡。

十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多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

④加强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统筹城乡发展

①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

A.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全的根本性问题。

B.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基础地位。

C.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②怎样统筹城乡发展?

A.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B.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C.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D.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E.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F.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

3.怎样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统筹区域发展,

(6)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增强发展协调性

【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关键”

A.在需求结构上,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B.在产业结构上,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

C.在要素投入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十二、三农问题

1.怎样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根本途径)

(1)一靠政策

(2)二靠科技(关键)

(3)三靠投入(物质基础)

(4)四靠产业化经营(重要保障)

(5)五靠乡镇企业

(6)六靠城镇化

(7)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乡村经济结构

(8)深化税费改革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0)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2.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经济效益;

(3)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4)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农产品加工和促销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5)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中的第二、三产业;

(6)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

(7)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生产;

(8)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9)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现代农业);

(10)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3.为什么要坚持农业的基础性地位?

(1)(重要性)是由农业的作用决定的

①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②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③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2)(必要性)是由农业自身的性质决定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3)(紧迫性)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4)(实践证明)实践证明,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就快,反之亦然。

(5)(可能性)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总体实力为支援农业提供可能。

(6)(联系时政)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

4.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义:

①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

②有利于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③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促进城镇化进程。

④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⑤有利于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十三、树立科学发展观

1.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①第一要义:发展(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②核心: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A.全面: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B.协调: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C.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④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A.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B.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C.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D.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国际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2.作用:

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更加卓有成效地向前推进。

3.要求:

①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②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④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十四、经济全球化

1.载体(实现):跨国公司

(1)含义: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2)目的:实现最大利益

(3)作用:其全球化的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2.实质:

(1)实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引导的

(2)原因: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者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游戏规则”。

(3)后果:使世界经济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3.积极影响:

(1)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2)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3)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4)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5)有利于促进各国生产力的发展。

4.消极影响:

(1)使世界贫富分化现象更加严重。

(2)使世界经济更加不稳定。

5.采取的态度:

想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6.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①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得机遇。

②挑战:“数字鸿沟”“绿色壁垒”、倾销与反倾销等,是我国不得不应对的挑战。

③应对策略:

A.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

B.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

C.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应对别国倾销的战略。

十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为什么要长期坚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生产力)。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

③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国情)

④总之,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又是强国之路,实行对外开放,发展

对外经济关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国策)

⑤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战略)

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及作用:

①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②作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个“有利于”)

3.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

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双赢、安全高校的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5)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基本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①“引进来”:

A.含义:

a.通过优化结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

b.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c.引进海外各类专业人才。

B.原因: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自身积累资金,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

C.要求:

新形势下,我们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②“走出去”:

A.原因:我国走出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国家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利用国际市场)。

B.意义: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C.形式: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

D.内容: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输出,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答题模版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答题模版 注意抓住角度(主体):国家、企业、消费者等 一、消费环节(生活与消费) (一)价格: 1、前因——什么影响价格(价格变化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最终原因、根本原因) (2)供求影响价格:供大于求时,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卖方市场。 2、后果——价格影响了什么 (1)价格影响消费:价格变化对生活必需品影响小,高档耐用品影响大,价格上升,对互补品需求减少,替代品需求增加,反之亦然。 (2)价格影响生产: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注意图像: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二)消费(扩大内需) 1.消费的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根本性因素 (2)居民收入——前提和基础(直接原因)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社会贫富差距 (3)物价水平——重要因素 (4)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5)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为什么?(扩大内需)▲ (1)依据(理论上)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生产,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带动新产业的发展;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意义(现实上)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拉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出口受阻的情况下,扩

大内需);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3.怎么办?(扩大内需)▲ (1)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缩小贫富差距 (4)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生产率提高同步 (5)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6)发挥财政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消费环境 (7)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8)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9)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 (10)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内需)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胀) 二、生产环节(生产、劳动与经营)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发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3)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4)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三)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怎样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①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2.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从根本上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单选题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纯自然现象不属于文化;后天形成,并非先天;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注意“相对”不可缺少,因为文化虽然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是二者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有时先于有时落后。 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是经济力和科技力。 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其中潜移默化强调的是在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或文化活动中,不知不觉、油然而生,有种润物细无声之感,是影响的过程;而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时间上的持续,不间断,如乡音难改。 5.文化对人活社会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因为文化从性质上讲,有先进和落后之分,相应起到的作用有阻碍和促进之分,所以,不能单纯的说文化促进人的发展或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6.优秀文化因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7.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形象的理解为丰富人的头脑;增强精神力量,是给人做事情以动力,常见词语如“鼓舞、激励、力量倍增”等;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全面提高,而且不同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同。 8.文化影响人生,而非决定人生。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9.区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以名录的方式确立。 10.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并不是仅为一个民族所独享,而是共享。 1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并不是承认和保护一切文化,例如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12.注意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重要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手段包括: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其中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大众传媒的标志:以印刷媒体的推广。 13.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14.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强调时间方面 的延续,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因时而变(注意文化的时代性)。鲜明的民族性,注意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题干当中常出现两岸、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侨等对祖国的强烈认同。 1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不是全盘继承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6.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发展史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 的两个方面。没有孰先孰后之说。 1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思想运动④教育 注意:①是外部因素,②③④是文化自身内部因素。其中决定因素是社会制度的更替。 18.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 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常见错误观点:文化创新是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或是文化创新来源于文艺工作者的聪明才智。 19.区分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渊源: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 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源泉:唯一,社会实践。 20.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注意:其中①是从古今文化角度来看,继承传统,注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各自对待态度截然不同。②是从中外文化角度来看,对待外来文化不是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测试题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指出,长春长生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对问题疫苗的认 识,正确的是: A.是劳动产品,又进行买卖,是商品 B.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C.不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不应该是商品 D.被发现后,在市场上已经不存在 2、2018年国庆期间,贵州旅游人数达到4934.1万人次,其中,小王和父母选 择了标价为2460/人的贵州五日游,小王在镇远的地摊上花60元买了几件富有 少数民族特色的小饰品,父母则在西江千户苗寨商场用刷卡消费的方式购买了 8888元的玉镯。在这里涉及的货币职能依次是: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C.付支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D.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3、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 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 者。这说明: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4、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下列关于纸币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一定时期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②纸币的面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 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假设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2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5 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8000亿元,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纸 币,物价。 A.升值下降 B.贬值上涨 C.贬值下降 D.升值上涨 6、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电子政务正在走进人们的生 活。人们在购物和旅游时越来越喜欢使用信用卡,其原因是: ①信用卡是一般等价物,可以作为财富的代表②信用卡能够简化收款手续,节 省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③信用卡可以增强消费安全④信用卡是商业银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经济生活一.第一单元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价格的因素 A.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3.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4.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5.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A.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亦然。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C.商品需求量还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互补品需求量下降。

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需求量也上涨。 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A.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规模会缩小。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投入。 7.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 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收入越高,消费量就越大。未来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差距越大,消费水平会下降。 C.物价水平也会影响消费。一般物价上涨,消费量下降 D.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对消费也有影响。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消费心理会影响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消费原则会影响消费。 二.第二单元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反作用生产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

高中政治选择题易错知识点经济生活易错点

高中政治选择题易错知识点经济生活易错点 同学们在高中政治的考试中,选择题也是一个失分的大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政治选择题易错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政治经济学选择题易错知识点 1、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2、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3、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4、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5、高新技术能够使用权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 6、国有资产等同于公有资产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 8、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

用 9、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10、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11、微观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总是对立的 12、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1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失业率 14、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混同 15、税收可以由税务机关随意加以调整 16、国债可以无限制发行 17、消费决定生产高中政治哲学部分选择题易错知识点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

高中政治必修经济生活精编大题常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大题常考知识点归纳 ★影响价格的因素 (1)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 (2)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一般情况下两者成正比。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两者成正比。 ③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就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就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体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价格变动的影响(热点:高物价、高房价等重点掌握)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对需求的一般影响: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A.互为替代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

B.互补商品。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作用) 归纳到一点,就是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具体体现: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生产者如何获得更高的利润: ①企业提高自己的个别劳动生产率,缩小自己个别劳动时间,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②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依靠科技创新。 ③根据市场需求来安排生产,调节产量,在能在竞争中取胜。 ④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国家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因此要增加就业。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关系。国家要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④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国家要稳定物价,提高居民购买力。 ★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人为出,适度消费。既要反对高消费,又要反对不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排查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货币与商品是同时产生的。() 2、黄金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价值,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对商品生产者无实际意义。() 4、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也有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5、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6、使用银行信用卡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7、外汇就是外国的货币。() 8、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9、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澳大利亚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提高(或稳定)人民币汇率。() 点拨: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澳大利亚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降低企业金融交易成本;有利于降低企业汇率波动的风险,促进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但人民币与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与人民币汇率变动无直接关系。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因此,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 2、“物以稀为贵”,因此,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3、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4、价值决定价格和市场形成价格是矛盾的。() 5、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 6、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减少。()

7、商品价格上涨,消费需求一定会减少。() 8、水价提高,会使居民用水量大幅减少。() 9、一种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互补品需求量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增加。() 10、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与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无关。()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增加居民收入。()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发展资料、 3、恩格尔系数越高,居民生活水平越高。() 4、恩格尔系数降低,家庭消费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减少。() 5、物价越低消费水平越高,收入越高消费水平越高。() 6、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有利于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7、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都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8、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会限制人们的消费需求,不利于经济发展。() 9、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社会保障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2、生产决定消费,生产是消费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因此,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 4、消费引导生产健康发展。() 5、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平等。() 6、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7、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8、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9、股份合作制属于混合所有制。()

高中政治总复习《经济生活》大题常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复习:《经济生活》大题常考知识 点归纳 政治大题是学生们的“黑洞”,所以老师今天为大家总结出了常考的答题知识点归纳,,常读,常记就能跳出黑洞!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 (2)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一般情况下两者成正比。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两者成正比。 ③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就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就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价格变动的影响 (热点:高物价、高房价等重点掌握)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对需求的一般影响: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厦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A.互为替代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 B.互补商品。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韵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作用): 归纳到一点,就是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具体体现: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l)根本原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当前、未来、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大小)和物价水平(物价高,消费水平低) (3)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 4、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

政治生活选择题常考点易错点总结

政治生活选择题常考点易错点总结 一、公民部分易错点 1.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注意:对应公民应该是权利,权力对应国家机关或行使权力的个人) 2.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注意: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选举村委会、居委会、党代表等不是选举权) 3.公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注意:公民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大代表直接行使。公民可以直接进行政治参与,如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4.扩大、增加公民政治权利。 (注意: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宪法规定的,不能随意改变。拓宽政治参与的渠道说法是正确的。) 5. 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我国基层政权组织,或者说基层政府、行政机关。 (注意: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是村民或居民自治组织。) 6. 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监督。(注意:应该是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的途径是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7.公民拥有质询权和提案权。 (注意:公民政治权利是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质询权和提案权属于人大代表) 二、政府部分易错点 1.党、人大、政协和政府行使政府职能,中共、人大、政协、法院等坚持依法行政。 (注意:政党、人大、政协、司法机关都不是行政机关,不能行使政府职能,也不能依法行政。)2.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注意: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引导。) 3.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 (注意: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国务院等行政机关只能制定行政法规) 4.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注意: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5.解决就业、加强社会保障、整顿环境等是经济职能。 (注意:要区分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三、人大部分易错点 1.各级人大都能制定法律,都是立法机关。 (注意:地方人大只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地方性法规不能等同于法律,不是立法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体。 (注意:最高只能对应全国人大,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利机关。 (注意:要区分权利和权力) 4.审议通过《某某法》是全国人大行使决定权。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一、公有制经济 1、内容: 2、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 A、(量)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 作用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增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措施 A、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实现形式:处理资产的方式。这里主要为实行股份制,以较少资金控制较多的资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

经济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B、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二、非公有制经济 1、内容 2、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实行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1、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 3、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国情 4、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实施基本经济制度的措施 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

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收到法律保护,将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 注意: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的意识形态。市场经济分为社会主义经济(即公有制经济)和非社会主义经济。】 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它们在市场竞争 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 易错易混知识点拨(新版教材按课)

2018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常考知识点点拨(按课) 2019.1.1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货币与商品是同时产生的。(×) 点拨:货币与商品并不是同时产生的,商品的产生早于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黄金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点拨:注意区分货币与黄金,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价值,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对商品生产者无实际意义。(×) 点拨: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价值,但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4、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也有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点拨: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因此,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也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但国家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纸币的实际购买力取决于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比例关系,取决于它所代表的货币的价值。 5、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点拨: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但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还有商品供不应求、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国家的宏观调控等。因此,可以说通货膨胀引起了物价上涨,但不能说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6、使用银行信用卡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点拨:使用银行信用卡能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但“十分安全”的说法不妥,使用信用卡也会有一定的风险。 7、外汇就是外国的货币。(×) 点拨: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包括外币,但不仅仅只有外币。外汇除了包括外国货币外,还包括:①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等);②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③特别提款权;④其他外汇资产等。 8、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点拨: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外币,有利于商品进口;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不利于商品出口。 9、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澳大利亚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提高(或稳定)人民币汇率。(×) 点拨: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澳大利亚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降低企业金融交易成本;有利于降低企业汇率波动的风险,促进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但人民币与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与人民币汇率变动无直接关系。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因此,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 点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会有价值,但使用价值并不决定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价值决定的。对同一种商品来说,质量好的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较多,因而价值量比较大,价格也比较高。 2、“物以稀为贵”,因此,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2019-2020年高考政治 《经济生活》主观题精选大全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经济生活》主观题精选大全 1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为过分平均状态,0.3—0.4属于正常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材料二: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十分重要,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党的十七大又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必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双赢。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①如何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②提出解决材料一所反映问题的合理对策。 2、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中国的乳制品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奶企产量下降,所需原奶量也相应大幅减少,直接导致部分以卖奶为生的奶农无以为继,迫不得已,杀牛、倒奶成为他们的无奈选择。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三鹿奶粉事件简要分析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2)请结合三鹿奶粉事件分析说明公司经营成功应该采取的措施。 3、中国社科院发布2009年《社会蓝皮书》,2008全国调查出来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9.6%,2009年全国就业形势严峻,2010年全国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就业的意义及其解决就业的办法。4、材料一:上世纪末,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们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材料二: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却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答案(一) 1、(1)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存在矛盾。另一方面,效率与公平又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④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 度和流通手段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 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 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 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0.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易错知识点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易错知识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注意:前一句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只有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 2、商品价值量的易错观点(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2)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注意: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注意:商品价格下降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注意: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 3、货币的易错观点(1)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注意: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注意:应该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3)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注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注意: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5)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注意:物价上涨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 4、价值规律的易错观点(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注意: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2)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注意:应该是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3)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注意: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4)价值决定供求, 供求影响价值。(注意: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5)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注意: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6)价格由购买力决定。(注意: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5、生产与消费及消费类型(1)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注意: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2)消费决定生产(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注意:是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的)(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的消费所取代(注意:取代的说法错误)(5)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的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注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答题模式

一、经济生活的行为主体 主要有国家、生产经营者(企业)、公民。 公民的身份有:消费者、储蓄者、纳税人、劳动者、投资者。 二、经济生活一般经常性的答案要点 (一)有关“为什么”、“依据”、“原因”的答案一般有 1.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资源;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优胜劣汰。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有较好的使用价值(质量)才能实现价值,使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更多利润。 3.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的一般特征,要求市场经济活动的参加者地位平等,实行等价交换;开展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5.市场经济自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需要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利用税收、财政、价格、利率等政策)、法律手段(制定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国家的某些决定、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做到等)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6.各种市场主体要遵循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安全权、平等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民族尊严受尊重权)。使市场经济正常有序进行。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能实行更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生活需要。 10.社会主义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13.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例如:材料一:据初步证实,导致三鹿原奶问题的直接原因是收奶贩子在原奶收上来后,为了牟取暴利、增加重量和质量,而在原奶中增加了三聚氰胺这种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启动了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对患儿诊断治疗、问题奶粉封存回收、相关企业停产整顿、事故责任查处、所有奶制品检验和相关行业整顿等问题做了重大部署,同时对地方政府以及负有监管职责的主要部门领导依法实行了严肃的责任追究。 企业为什么不能忽视产品的质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质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 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