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

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

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
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

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

秋季腹泻预防

1、注意卫生妈妈每次给宝宝换尿布后、喂奶前、冲奶前、给宝宝喂饭前都要洗手。母乳喂养的婴儿,妈妈在喂奶前,应将乳房擦洗干净。人工喂养的婴儿,要特别注意奶具的消毒且不要吃变质的奶。

2、添加辅食有讲究秋季添加辅食时,一定要注意先从少量开始,在花样上每次只能增加一种,以使宝宝的消化道有个适应的过程。另外,添加辅食时应从半流食开始,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过早地加固体食物,易导致腹泻。给婴儿制作辅食时应选用新鲜的食物,现吃现做,不要给婴儿吃剩食。成人、孩子在接触食物之前都要洗净双手。

3、餐具、炊具用前消毒给宝宝(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宝宝)做辅食的餐具(菜板、刀叉、过滤纱布或漏网、榨汁机、各种容器等)用后晾干,用前清洗、消毒。

4、讲究食物放臵冰箱内放臵的食物必须煮沸后食用,更换一个干净的容器放臵。在常温下放臵的剩奶,不能超过4个小时。容器再使用时,一定要煮沸后再使用。

5、保持空气新鲜切莫因为天气转冷,怕宝宝受凉而紧闭门窗。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能够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6、不要嚼饭给宝宝吃千万不要给宝宝嚼饭,这可能导致婴儿腹泻。有的妈妈怕烫着孩子,喜欢用舌尖舔一舔,试试温度,这是不好的习惯。还有的妈妈喜欢啄一下奶嘴,尝一尝奶的温度,这更不好。成人口腔内的正常细菌对宝宝来说可能就是致病菌。

7、不要接触其他腹泻宝宝少带宝宝到病儿集中的医务场所,少去公共场所,尽量不接触患有腹泻的宝宝。

小儿秋季腹泻的居家护理

1、及时取宝宝的大便去医院化验,查明原因。引起腹泻的原因有多种,不能凭感觉断定宝宝就是患秋季腹泻,应依靠医生的帮助加以辨别。

2、婴幼儿在拉肚子初期要记录好大便次数、大便量和每天喂食的量,随时向医生反映。如果宝宝腹泻一天超过8次,或虽次数不多,但大便量比平时多出两三倍,或排出的全是水,呈喷射状,那么应及时带宝宝就医。

3、秋季腹泻多是轮状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治疗没有效果,所以不要动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关键是补液。

4、如果宝宝腹泻加呕吐不能补充口服补液盐,或尽管不呕吐,但宝宝就是不喝补液盐,也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

5、宝宝腹泻时,要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及时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冲洗臀部,防止尿布疹及继发感染。

小儿秋季腹泻的居家治疗

一、补充体液

家庭治疗秋季腹泻最重要的是保证液体的摄入。在宝宝不呕吐的时候,父母要耐心地频频给他喂口服补液,就像静脉点滴那样,一点一点地喂。

妈妈们一定要记住,只要把住脱水这一关,宝宝的病情就不会恶化,这样不但能减少医疗开支,最主要的是减轻了住院输液带给宝宝的痛苦。

必须记住:不能以任何饮料代替补液。

二、调整饮食

如果宝宝吃母乳,可以像以前那样继续给他吃。如果是人工喂养,6个月以内的宝宝,前两天可以用米汤稀释牛奶给他喝,2-3天后改为正常饮食。

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给他吃粥、面条或软饭,加些蔬菜、鱼或肉末,再吃些新鲜水果、果汁,以补充钾。总之,腹泻期间要鼓励进食,给宝宝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一直要坚持到腹泻停止后2周。宝宝腹泻期间,也可以暂时停止吃一部分辅食,如肉、蛋、菜、水果等,等腹泻减轻再开始食用。但停辅食时间不要超过3天,以保证所需热量和营养同样重要。总之无论什么进食方法,应减少脂肪类物质摄入,避免加重肠道负担。

婴幼儿痢疾的预防

小儿细菌性痢疾多发生在夏秋两季。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以及由带菌的苍蝇污染日常用具、餐具、儿童玩具、饮

料等传染他人。

患菌痢的患儿轻者常以发热、腹痛、便后有下坠感及伴有粘液便或浓血便为主要症状。重症者可突发高烧、昏迷、抽痉、呼吸不畅等中毒性脑病症状,有的甚至会出现面色苍白、发绀、四肢冰冷、脉搏细弱等休克现象,如不及时送医院抢救治疗,会导致生命危险。

预防的关键是防止"病从口入"。注意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尤为重要。积极灭蝇、灭蚊、灭鼠,消除蚊蝇滋生场所,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培养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类蔬菜瓜果、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的卫生习惯,以减少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现在市场活跃,各类水果、饮料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的广告最吸引小孩,由于少数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稍不留意,就会导致一场悲剧。敬告各位家长,教育孩子不要贪食冷饮、冷食,购买时一定要注意厂家商标、出厂日期、有效期、有无变质等。

在炎热的夏季,饮食要多以清淡为主,多吃大蒜,多喝开水。餐具、洗碗抹布、水池、厕所每周用消毒液浸泡20分钟左右,以免染上疾病。

小儿患细菌性痢疾应该重视,一旦发现应尽快送医院检查就诊,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消毒、早治疗,尽快妥善处理患儿的大便,以免流失造成传染。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是儿童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目前认为由于神经发育不健全,且胃酸少,不能杀灭痢疾杆菌,加上有些儿童为特异体质,对于细菌毒素易发生强烈的过敏反应及全身微循环障碍,出现感染性休克症

状,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中毒性痢疾有三个特点:一是来势急,当痢疾杆菌随污染食物进入体内后几个小时就可发病,病情在几分钟内便可急转直下。二是病势凶险,大多以突发高烧或超高热(42℃)起病,病人手脚发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细弱或摸不到、口唇和指甲发青、呼吸急促、尿少或无尿;有的还出现抽风、神志不清、反复惊厥等症状,如抢救不及时,常导致死亡。三是不少患儿腹泻症状比中毒症状出现晚,而且轻,易被家长忽视。

因此,在春夏之交,特别在夏天,如孩子突然发热、抽风,即使没有腹泻、腹痛症状,也应想到毒痢的可能性并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

细菌性痢疾俗称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此病往往起病较急,最初是发热、体温可高达38摄氏度以上,全身不适、乏力、腹痛、恶心、呕吐,继而出现腹泻,腹泻的次数一日几次至几十次不等,里急后重,严重者大便中有脓血。大便培养发现其中有大量的痢疾杆菌。

痢疾杆菌是一种生存力极强的细菌。它能在土壤中存活1——2周,人体一旦感染了10——100个细菌就可能发病。痢疾病人的粪便、呕吐物排出的痢疾杆菌如果污染了土壤、水源、食物、餐具等,就容易造成疾病流行。苍蝇、蟑螂是传播痢疾的媒介,它们如果沾染了带有痢疾杆菌的粪便、呕吐物等,再去接触水、食品、盛装食物的容器等就可以传播痢疾杆菌。

预防痢疾应做到:

1、做好痢疾病人的粪便、呕吐物的消毒处理,管理好水源,防止致病菌污染水源、土壤及农作物;病人使用过的厕所、餐具也应消毒;

2、不喝生水,不生吃水产品,蔬菜要洗净,炒熟再吃,水果应洗净削皮后食用;

3、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吃被苍蝇、蟑螂叮咬过或爬行过的食物,积极做好灭苍蝇、灭蟑螂工作;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平时吃少许大蒜和醋也可辅助治疗和预防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痢疾杆菌所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夏、秋季多见,藉污染水和食物经口传播。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排脓血样便。重症可发生中毒性休克或呼吸、循环衰竭致死。如人体抵抗力低,神经调节失常及胃肠道原有病变或并发肠寄生虫症等疾病,则较易演变为慢性菌痢。

腹泻病怎么护理臀部

孩子每次大便之后,我们应该用温水把孩子的臀部和会阴部冲洗干净,用软布或柔软的纸来吸干水分。因为大便是稀的,里面含有很多碱性的肠液,对宝宝的皮肤刺激非常大,而宝宝的皮肤又很娇嫩,如果用软布或纸去擦的话,很快就会出现红屁股,所以我们建议用软布或纸来吸干宝宝肛门附近的水分。另外,可以涂一些凡士林软膏,或氧化锌油(医院可以买到)。

如果宝宝已经出现红屁股了,建议家长在上述做法做完之后,再在宝宝的屁股下面垫一块软布,让宝宝的屁股总是保持干爽,这样既可以随时发现宝宝小便或大便,及时清洗、更换尿布,又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婴幼儿肠道寄生虫

肠道寄生虫病就是寄生虫在人体肠道内寄生而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原虫类和蠕虫类。肠道寄生虫的种类多,在人体内寄生过程复杂,其各发育期不一定都在肠道,因此,引起的病变也就并不限于肠道。肠道寄生虫的危害性很大,会导致消瘦和严重程度不等的胃肠道症状如腹痛、呕吐、消化不良等。不同的肠道寄生虫还会造成不同的危害,我国是寄生虫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

婴幼儿肠道寄生虫的病因

大多数肠道寄生虫感染总是同当地的卫生条件、生活习惯、健康意识、经济水平和家庭聚集性等因素有关。自然界的气温、雨量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习惯是流行病学上的重要的因素。

婴幼儿肠道寄生虫的传播方式

直接传播,土源性传播,生物源性传播。

大多数是直接传播的。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生吃未经消毒的瓜果、蔬菜,喝冷水;饭前、便后不洗手等均可使虫卵通过食物、水源、食具而进入肠道。虫卵或蚴虫进入人体后逐渐发育为成虫,然后排卵,成为传染源。寄生在人体肠道的成虫经粪便排出虫卵,污染水源或土壤,或施肥时直接或间接地污染蔬菜、瓜果、食具等。家畜管

理不严也可成为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在部分农村地区,由于没有自来水,人们都在同一条河流中淘米、洗菜、洗马桶等,这就大大增加了肠道寄生虫病的感染率。

婴幼儿肠道寄生虫的症状

不同的肠道寄生虫可导致不同的症状:

鞭虫为人体肠道常见寄生虫。轻度感染多无明显症状,感染严重时,患者可有下腹阵痛和压痛、慢性腹泻、大便带鲜血或隐血。严重感染的患儿可出现脱肛、贫血、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

阿米巴痢疾为人体肠道常见原虫病。受感染的人,多数为无症状的病原体携带者,少数可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绞痛、脓血粘液便,一日可达数十次。可伴有腹胀、消瘦、贫血等。阿米巴痢疾尚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及肝、肺、脑、泌尿生殖道和邻近皮肤等的脓肿。

贾第虫病为人体肠道常见原虫病。受感染的人,多数为无症状的病原体携带者。急性期典型症状是爆发性水泻,有恶臭,多伴有腹胀、臭屁和嗳气、恶心、厌食、呕吐、疲劳及中上腹绞痛等。若不及时治疗,多发展为慢性,表现为间歇性稀便,黄色泡沫状,亦有恶臭,反复发作,病程可长达数年。儿童患者可因腹泻而导致贫血及营养不良。当虫体寄生在胆道系统时,可引起胆囊炎或胆管炎。

蛔虫病为人体肠道常见寄生虫病。患者可不产生任何症状,但儿童、体弱或营养不良者症状出现机会多。以反复发作的脐周痛较常见。有时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及便秘。严重感染者,特别是儿童,常可引起营养不良、智能和发育障碍。有时尚可出现精神不安、烦躁、

磨牙、瘙痒、惊厥等。部分病人可出现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顽固性荨麻疹等。除以上症状外,有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胆道蛔虫病、肠梗阻、肠穿孔和腹膜炎等。

钩虫病为人体常见且危害较严重的肠道寄生虫病。感染初期,感染处有奇痒和烧灼感,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数日内可消失。抓痒可继发细菌感染、局部淋巴结肿大。受染后3~5天,患者常有咳嗽、喉痒、声哑等,重者有剧烈干咳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症状,大多持续数日自行消失,长者可达1~2个月。患病初期尚有上腹部不适、隐痛等,后期常因贫血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顽固性便秘或大便潜血等消化系统症状。有些患者喜食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碎纸等,通常称为“异嗜症”。贫血为钩虫病的主要症状,重度贫血患者皮肤蜡黄,黏膜苍白,并可导致头昏、乏力、心悸、水肿等心功能不全症状。儿童重症患者可致发育障碍。

猪肉绦虫病和囊虫病患者一般也无明显症状,少数有腹部隐痛、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等。粪便中发现白色片状物(节片)是最常见的就医原因。当人误食猪肉绦虫的虫卵,虫卵在人体内发育成幼虫(囊虫),就会患囊虫病。囊虫主要寄生在皮下、肌肉、眼和脑等组织内。对人的危害比绦虫大得多。侵入皮下或肌肉的囊虫形成结节,可自觉肌肉酸痛无力、发胀;寄生于脑部可引起癫痫发作、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肢麻、听力障碍、精神障碍等,寄生于眼的可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蛲虫病蛲虫,线头状,乳白色,是寄生在肠道内的小型线虫,可以引起蛲虫病。当人睡眠后,雌虫移行到肛门外大量排卵,排除的卵就粘附在肛周外的皮肤上,主要引起肛门和会阴部皮肤瘙痒,以及因此而引起的继发性炎症。此外,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惊等表现。如果雌虫在肛门外产卵后进入阴道、子宫、输卵管、尿道或腹腔、盆腔等部位,即可引起阴道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及其他炎症。

婴幼儿肠道寄生虫的治疗

1、出现疾病相关症状需要到医院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新情况需及时复诊。

2、使用驱虫药治疗肠道寄生虫病。

3、一种驱虫药通常可以对几种不同的肠道寄生虫发挥药效。其作用机制是杀灭或麻痹虫体。服用驱虫药后,寄生虫可随大便排出。某些驱虫药可作用于全身,以治疗受感染的多个组织器官。孕妇不宜服用驱虫药。幼童需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含有不同杀虫成分的蛲虫药膏可直接涂用于肛门及其周围,治疗蛲虫病。

4、目前的驱虫药多数都是对成虫有效,但对虫卵和幼虫不能彻底消灭。

5、少数驱蛔虫的药会引发患者体内的蛔虫游走,造成腹痛或口吐蛔虫,严重者会引起窒息,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6、提倡集体驱虫,尤其是在中小学群体中,既可对已感染者进行集体治疗,又能对未感染者进行预防,这样可彻底根除感染源。

婴幼儿肠道寄生虫的预防

1、不喝冷水,不吃生食和不洁瓜果;

2、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3、彻底煮熟食物,尤其是烧烤或进食火锅时。

4、教育小儿改掉吃手指、咬指甲的习惯;

5、最好给儿童穿死档内裤睡觉,以防止他们抓挠肛门;

6、定期清洗玩具,或用0.05%的碘液擦洗玩具;

7、加强水源管理,避免水源污染;

8、不随地大小便,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不用新鲜粪便施肥;

9、农村应推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在田里工作时须穿上鞋子;

10、加强家畜管理,城市不养鸡、鸭、鹅;

11、托幼机构、学校应定期检查粪便,及早发现寄生虫病儿,以利彻底驱虫。

婴幼儿营养性贫血的两种类型

婴儿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婴幼儿贫血多数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劳,抵抗力低等症状。

营养性贫血可分为营养性小红血球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贫血。

缺铁性贫血

由体内缺铁影响血红素的合成所引起,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普遍的问题,尤见于婴幼儿及生育年龄妇女。据统计,我国近40%的学龄儿童和托幼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缺铁的主要原因有:

1、人体内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量相对不足

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时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由于妊娠、哺乳,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消化功能紊乱,铁的摄入和吸收不佳,也极易导致贫血。

2、铁吸收性障碍慢性贫血

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色素铁可以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吸收率较高非血红色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因素,多种因素可阻碍铁的吸收。

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贫血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维生素B12及叶酸的摄入与吸收造成营养素巨幼红血球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都在核酸代谢中起辅酶的作用,若缺乏则导致代谢障碍,从而影响原始红血球的成熟。常发生于未加或者少加辅助食品、单纯以母乳喂养或淀粉喂养的婴儿,或反复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的小儿。

维生素B12缺乏可引起巨幼性红血球性贫血和神经系统的损害;叶酸缺乏除引起巨幼性红血球性贫血外,还有舌炎、口炎性腹泻等。

纯母乳喂养会导致婴幼儿贫血吗?

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食物,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在4~6个月以前实施纯母乳喂养。但是一项对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婴儿期进行人工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22.58%,实行混合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31.20%,实行纯母乳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93%;纯母乳喂养时间不到4个月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

27.74%,超过4个月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59%;如果在婴儿4个月前就添加牛奶(粉),贫血发生率为26.32%,在4个月后添加牛奶(粉),贫血发生率为41.36%;如果在婴儿8个月前就添加肉类,贫血发生率为32.34%,超过8个月才添加肉类,贫血发生率为37.21%。

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但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9毫克。因此,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就越大。富含铁元素的配方牛奶(粉)可有效防止儿童缺铁性贫血,添加肉类等富含铁的动物性蛋白也可补充婴儿的铁营养。

分析母乳喂养反而缺铁性贫血发生的概率高的原因发现,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母亲本身就贫血,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原因,造成孩子贫血。

2、孩子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时候(一般是4~6个月)却仍然只吃母乳,或添加辅食量较少,或添加不得当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远远高于各种配方强化奶粉产品,但是母乳中的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5~11毫克。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或者给婴幼儿食用非婴幼儿配方的奶粉或辅助食品(比如只给孩子喝粥),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由于妈妈很难判断宝宝每次进食的量,如果宝宝长期没有吃饱,也可能造成贫血。

4、某些因素会影响铁吸收.比如补钙过多会影响铁吸收。

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对宝宝进行喂养。千万不要只认为母乳好就不给孩子添加辅食也不要认为母乳会导致孩子贫血而及早断奶,只给孩子喝配方奶粉。

喂养原则

母乳是婴幼儿最佳的食物,在4~6个月以前,应当尽可能(纯)母乳喂养,在母乳不足或者不能喂养母乳时,特别是在婴幼儿4~6个月以后,应当及时添加适合婴幼儿食用的婴幼儿配方食品.或添加

诸如蛋黄、牛肉、猪肉、鸡肉、鱼肉和血红蛋白等含铁丰富和吸收好的动物性食物。

婴儿贫血的症状表现

面色苍白,嘴唇、指甲颜色变淡等;呼吸、心率增快;食欲下降、恶心、腹胀、便秘;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等,年长患儿还会出现头痛、头晕、眼前有黑点等,患病时间长的患儿常常会出现容易疲劳、毛发干枯、生长发育落后等。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表现除了皮肤黏膜逐渐苍白(嘴唇、指甲颜色表现最明显)、食欲降低、呕吐或腹泻以外,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异食癖如喜欢吃泥土、墙皮等;精神委靡或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智能下降等。

婴儿贫血的治疗与预防

1、补充含铁食物,加铁的婴儿配方奶粉、含铁的米片或含铁的维生素滴剂等。同时,还要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西红柿汁、菜泥等,以增进铁质吸收。此外,当宝宝开始吃固体食物后,也要多喂食含大量铁质的食物,如鸡蛋黄、米粥、菜粥等,但应避免喂食糖,因食糖会阻碍铁质的吸收。

2、随时注意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必要时要给宝宝做血红蛋白成分的检测试验,因为患有轻微贫血的宝宝在外表是看不出来的。如果宝宝血红蛋白过低,就表示患有贫血,就应当及时补充铁质,吃含铁量高的食物。

3、关于加用强化铁的饮食,足月儿从4~6个月开始(不晚于6个月),早产婴及低体重儿从3个月开始。最简单的方法即在奶方中

或辅食中加硫酸亚铁。对母乳喂养儿每日加1~2次含铁谷类。尚可交替使用硫酸亚铁滴剂,足月儿纯铁用量不超过1mg/kg/日

(2.5%FeSO40.2ml/kg/日),早产儿不超过2mg/kg·d。每日最大总剂量为15mg,在家庭使用最多不超声1个月,以免发生铁中毒。

4、人工喂养儿在6个月以后,若喂不加铁的牛奶,总量不可超过750ml,否则就挤掉了含铁饮食的入量。

5、对于儿童与成人,最好在每斤面粉中加铁13~16mg。我国农村以谷类、淀粉类饮食为主,有些地方钩虫病流行,必须引起重视,同时应注意尽量增加肉类饮食,因即使在谷类中加铁,其吸收量亦不如肉类食品。

如何预防佝偻病

佝偻病就是我们常说的“缺钙”,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佝偻病的发病率还是很高。孩子缺钙主要表现为多汗、夜惊、烦躁、枕突和各种骨骼的改变。因缺钙而表现的多汗也叫“盗汗”、“夜汗”。特别是夜间睡熟以后多汗,就是典型的缺钙。白天吃奶或活动时出汗多是正常的,不是缺钙。

6类宝宝容易缺钙

●早产儿和出生体重较低(低于3公斤)的孩子;

●孕期缺钙的妈妈所生的孩子;

●哺乳期缺钙的妈妈所哺育的孩子;

●少晒太阳的孩子;

●生长发育太快的孩子;

●吃奶少的孩子。

预防方法

佝偻病所形成的骨骼变形,一旦形成就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因此佝偻病重在预防,一定要避免孩子发生骨骼变形。1岁以内的婴儿是预防的重点对象,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要多晒太阳和进行户外活动,这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晒太阳是指人皮肤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每天照射的时间为0.5~1小时。冬天可以接受阳光照射的部位为脸、小手和小脚、屁股等。家长要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把握照射的时间和方式。

此外,孩子出生后2周即可应用维生素D预防,建议每日口服维生素D400~800IU至周岁,在夏季接触日光充分时可暂停服用。鱼肝油要每天吃,一直坚持到1岁半左右。鱼肝油和晒太阳要互相结合和互补,有条件的家庭应尽量给孩子母乳喂养,哺乳期间妈妈要补充适量的钙剂、鱼肝油,多晒太阳,每天喝牛奶。在应用维生素D预防时,母乳喂养孩子可不加钙剂,但对6个月后断母乳的婴儿以及人工喂

养、食欲较低下、生长过快的孩子或有急性慢性疾病者可适当补充钙剂。

选择钙片要综合考虑,包括钙的成分、含量、吸收率、剂型、口味等。常见的钙有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磷酸钙、碳酸钙、鳌合钙等,含量无需太多,要根据孩子的需要量来选择,一般来说钙元素含量在100毫克左右最合适。

特别提示

给孩子补充钙剂,最好是在吃奶后30分钟左右。不要在孩子吃完植物性的食物后补钙,这样会降低钙的吸收率。此外,钙、锌的补充都要根据孩子的具体需要定量,而且不要同时补充,最好相隔4个小时以上分开补充,否则两种元素会互相拮抗,影响吸收。

婴儿如何预防感冒

感冒病毒无所不在,所以想“不感冒”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患感冒后会产生抵抗力,因此宝宝即使感冒了,也不必感到沮丧。不過,最好尽可能的事先加以預防。

1.多呼吸戶外空气和出外游玩以培养抵抗力

因为1个月大的婴兒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全,所以绝对不能让他受涼。如果一个月大以后,就可以帶到戶外以培养抵抗力。避開气温特別低或风特別大的日子,选择天气好的时候,帶宝宝到院子或阳台,呼吸戶外的空气。再大一点,就可以正式帶他户外玩耍或散步。

婴儿十分地耐寒,让宝宝肌肤感受到冬天寒冷的空气,有助于培养抵抗力。

2.不要帶到公共场所

感冒病毒的种类多达250种以上,这些病毒都是由空气传播。换言之,人群中的空气是感冒病毒的巢穴。虽然不必因要和人接触而感到紧张,但尽量避开有病毒的公共场所,可以有效预防感冒。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尽量避免让宝宝长时间待在人群中。

3.注意房間的湿度和通风

婴儿喉咙和鼻腔的黏膜非常地细腻,干燥的空气刺檄黏膜,使病毒轻易附著。可以将洗好的衣物放在屋内,或用保湿器维持室內的湿度在60%左右。此外,污浊的空气也会刺激黏膜,而屋內空气常因空調而变得污浊。因此,最好每隔2~3个小时打开窗戶一下让空气流通。冷暖气机最好不要整天开送,在天气好的日子里,应該打开窗戶让阳光照照屋內。

4.注意不要穿太多、盖太厚或过度保暖

婴儿最好穿得少一件,因为如果穿得太多,不仅行动不便,调节体温的机能也不能好好运作。基本上衣服可以比成人少穿一件,同时要经常检查宝宝有没有流汗,此外,被子盖得太厚也可能使宝宝睡眠不足,而容易患感冒。在开放冷气的房间里,盖毛巾或薄被就行,有时是父母自己觉得温度太低,就让宝宝穿太多或盖太厚,这时必须以婴儿为考量,基本上室温定在18~22度较适宜。掌握婴儿身体状況

并及早护理。

宝宝即使患感冒,也可以让他在初期及早现发。为此,父母必須随时掌握宝宝的身体狀況的发展,并且从精神狀況,食欲和粪便等情況來了解宝宝是否感冒了,這种敏锐的观察能力,只有平常和宝宝相处在一起的人才做得到。如果觉得宝宝有的点儿不对劲,有感冒的症状但又说不好,可以喝点百蓝根,总之不要食用含有减低充血类药物,抗阻胺药,止咳类药物。这三类药物,主要的作用就是缓解感冒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没有抗感冒病毒的作用。而对于小儿感冒由于服用药物比不用药危险性更大,建议用一些儿童专用的感冒药并采取一些物理的方法,比如物理降温、冲洗鼻子、注意通风等方法,也完全可以起缓解症状的作用。如果要有明显症状或不良症状就要赶紧帶给医师检查。

如何防治婴幼儿肺炎

肺炎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多见于婴幼儿,是目前引起5岁以下小儿死亡的首要原因。

婴幼儿肺炎多由细菌(如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引起。与一般肺炎不同,婴幼儿肺炎值得我们警惕的有三大特点:病情不典型(易与感冒混淆)、合并症多(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死亡率高。

幼儿园幼儿常见病防治措施

幼儿园幼儿常见病防治措施 一、呼吸系统疾病 增强儿童机体抵抗力,防止病原体的侵入是预防本疾病的关键。 1、增强体质:加强体格锻炼,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多接触阳光和呼吸新鲜空气。 2、加强护理: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3、预防疾病: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尤其冬季室内要定时开窗,净化空气。 二、消化系统疾病 1、合理喂养:食物量应适中,添加食物种类时要采取过渡方式,并注意食物成分的比例搭配。避免过量冷饮和油腻食物的摄入。 2、加强饮食与环境卫生管理: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咬手指等。生吃瓜果和蔬菜时要洗净消毒,食物要保证新鲜洁净。按照卫生要求加强环境卫生和粪便管理,夏季安装防蝇设备,及时消灭蝇、鼠、蟑螂、蚂蚁等。 3、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做好食具、用具的日常消毒。在腹泻流行季节,要加强晨检和全日观察,早期发现患儿,及时隔离,以防在园中传播。 三、营养性疾病 1、调整饮食保证营养: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饮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保证供给儿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生活制度。加强户外活动,以增加食欲。按时定量进餐,并注意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3定期体格检查:根据儿童年龄按要求进行定期的体格检查,以便早期发现体重不增等产生营养不良的潜在危险因素。 4、体弱儿管理:对患有营养不良的儿童要列入体弱儿管理对象。 (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主要采取综合措施以减少佝偻病的发生。 1、加强日晒 2、合理喂 3、定期体检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轻度贫血90~<110g/L(11g/dl);中度贫血60~<90g/L(9g/dl);重度贫血30~60g/L(3~6g/dl)。 1、预防措施 2、饮食治疗 (三)肠寄生虫病 1、个人卫生 2、饮食卫生 3、环境卫生 (四)蛲虫病 1、个人卫生 2、环境卫生 3、病人管理 4、药物治疗 四、儿童铅中毒 儿童的不良卫生习惯和不当行为可使铅进入体内。通过对家长和儿童的指导,切断铅自环境进入儿童体内的通道。 1、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饭前洗手十分重要。环境中的铅尘可在儿童玩耍时沾污双手,很容易随进食或通过习惯性的手-口动作进入体内,长久如此会造成铅负荷的增高。 2、注意儿童个人卫生,勤剪指甲。指甲缝是特别容易藏匿铅尘的部位。 3、定期清洗儿童的玩具和用品。 4、经常用干净的湿抹布清洁儿童能触及部位的灰尘。儿童食品及餐具应加罩防尘。 5、不要带儿童到铅作业工厂附近散步、玩耍。 6、以煤作为燃料的家庭应多开窗通风。孕妇和儿童尽量避免被动吸烟。 8、选购儿童餐具应避免彩色图案和伪劣产品。应避免儿童食用皮蛋和老式爆米花机所爆食品等含铅较高的食品。

婴幼儿常见疾病护理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护理 一、湿疹 1、概述: 婴儿湿疹又称“奶癣”,是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 多在生后2-3个月发病,1 岁以后逐渐好转。湿疹多呈对称性分布,好发于前额、脸颊、下颌、耳后等处,严重时会扩展到头皮、颈、手足背、四肢关节、阴囊等处。 2、病因: 尚不明确,但与宝宝个人体质密切相关(过敏性体质)。 3、预防护理: 1、避免接触可疑致敏原:如尘螨、霉菌、动物羽毛/皮屑、花粉、牛奶、鸡蛋、海产品等。 2、内衣应宽大,并用纯棉制品,尽量不穿真丝、纯毛及化纤制品。 3、搔抓、摩擦、肥皂洗、热水烫及不适当的外用药刺激常使湿疹加重,应予避免。小婴儿无自理能力,为防止其搔抓,应剪短指甲。 4、过热会增加痒感,并使湿疹加重,所以不要给患儿穿过多的衣服,夜间也不要盖的太厚,原则上患儿要比母亲穿的少。 5、在湿疹发作期间,饮食宜清淡,少吃鱼、虾、蟹等高蛋白质及辛辣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二、吐奶 小儿吐奶可分为生理性吐奶及病理性吐奶,婴儿期吐奶大部分均为生理性吐奶。 吐奶原因: 1、小儿的胃呈水平状的,胃容量小(出生时为25-50ML,生后第10天增加到100ML,6个月后为200ML,1岁以后可增加至300-500ML),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较松驰,闭锁功能差,而幽门相对较紧; 2、喂奶量过多,喂时速度太快、太急; 3、宝宝吞咽动作过快或喂奶时奶液没有填满奶嘴,造成宝宝吸入大量空气,从而引起打嗝、溢奶、吐奶或放屁; 预防吐奶措施: 1、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 2、喂奶完毕要让宝宝打个嗝:喂奶后不宜马上给宝宝换尿布、洗澡等,可将其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 3、喂奶量不宜过多,间隔时间不宜过短; 4、喂奶后不要立即平躺着,应将头部垫高,以防溢奶引起窒息。 宝宝吐奶之后,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一般不必在意,以后慢慢会好,不会影响宝宝和生长发育。宝宝吐的奶可能呈豆腐渣状,那是奶与胃酸起作用的结果,也是正常的,不必担心。但如果宝宝呕吐频繁,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了。 三、新生儿黄疸 概念: 指新生儿时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而引起的皮肤、眼睛巩膜、粘膜和组

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春夏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了提高年轻父母对幼儿传染病的 认识,保证幼儿健康,减少传染病的得病率,现介绍一些幼儿保健知识。 一、常见传染病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病初,可经飞沫传播,当皮 肤疱疹溃破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播。 症状:感染水痘后,潜伏期约10-21天。发病初期1-2天多有低热,随后出皮疹。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面部→躯干→四肢。初起 时为红色丘疹,1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变为痂皮,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现,丘疹、水疱、痂皮可同时 存在,皮肤搔痒。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因此,传染性较小。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潜伏期约10-21天。 症状:前驱症状较轻,表现为低热、咳嗽、流鼻涕、乏力、咽痛、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身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在发热的

1-2天内开始出皮疹,从面部、颈部开始,24小时内遍及全身。手掌、足底没有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消退。出诊期间病儿精神良好。 (三)流行性感冒(流感)现在包括甲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经飞沫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常发生流感大流行。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日。 症状:发病急,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头痛、倦怠乏力、关节酸痛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流 感的全身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儿童患流感容易并发肺炎。 发热3-4天后逐渐退热、症状缓解,法理可持续1-2周。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 强,主要经飞沫传播,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2岁以上儿童。潜伏期为14-21天。 症状:一般先于一侧腮腺肿大、疼痛,后波及对侧,约4-5天消肿。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压痛感,咀 嚼时疼痛。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若出现嗜睡、 头痛、剧烈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季。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污染了水、食物等,经手、口传播。 潜伏期为1-3天。 症状:起病急,高热、寒战、腹痛、腹泻。一日可泻十到数十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

幼儿疾病防治 传染疾病 1、手足口病 症状描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幼儿传染性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染性强,由飞沫通过呼吸道、不洁净的玩具或手经口进行传播。主要症状为手心、脚心、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伴有发热、咳嗽、流涕、流口水、食欲不振等现象。多数症状较轻可自愈,病症严重者会出现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需及时送院治疗。 基本预防:1、发病期间不去人流量多的地方、不接触发病人群。2、保持室内通风,饭前便后勤洗手。3、饮食应清淡、可口、卫生、易消化。 2、水痘 症状描述: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可发病,尤以冬春季多发,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染,且传染性极强。多发人群以婴幼儿为主,主要症状为出现发热、周身性皮疹、疱疹、痂疹等。此病为自限性疾病可自愈,病后可获终身免疫,但如果再次感染复发会出现带状疱疹。同时,此病会伴有水痘脑炎、原发性水痘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如发现出疹后持续高热不退、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需及时送院治疗。 基本预防:1、患者需隔离,居室内保持通风,光线充足。但通风时需注意防止受凉。 2、发热时多喝水,饮食上忌食辛辣食物,应供给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例如 水果蔬菜等。3、衣被等不易过厚过紧,保持接触物品的清洁卫生。4、保持双手指甲卫生,避免用手接触抓破疱疹,以免化脓感染留下疤痕。 3、腮腺炎 症状描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好发于春季,多见于5—15岁儿童和青少年。通过接触患者或飞沫吸入传染,且传染性极强,接触患者后2—3周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前驱症状。继而出现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局部皮肤会灼热触痛。腮腺肿胀后2—3日达到高峰,伴有张口困难、流口水等症状。 其中,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症。如果患者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措施不得当,可能发生化脓性腮腺炎或转化为复发性腮腺炎,严重者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儿童后天性获得性耳聋等严重的并发症。 基本预防:1、患者需隔离,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外出机会,避免去人流量大的场所。 出门带口罩。2、饮食上忌食辛辣酸辣,以及甜味、干性食品。应提供富含营养、易消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症状及预防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症状及预防、治疗方法 1、麻疹 麻疹病毒致病,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发生在学龄前。特点:发热、皮疹、明显卡他症状。 皮疹特点:发热3-4天后出疹,3天出齐暗红色斑丘疹大小不均匀,皮疹、皮粘膜斑,疹间皮肤正常顺向性发疹——从头到脚卡他症状:流泪、流涕、刺激性咳嗽;发热:高热,症状重,病后终身免疫 传染源及隔离期:病人为传染源,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有传染,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接触者隔离3周,病人居住过的屋子开窗通风1小时。 2、风疹 风疹是一种症状较轻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5天到出疹后2天的病人均有传染性。患者口、鼻、咽部份泌物,血及大小便中均有病毒存在。出疹前后的病人传染性最强。风疹流行起,人群中的人多为轻型或隐性感染,同样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直接经空气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婴儿患者排毒时间较长,5~6个月内于唾液、尿、粪便中仍有病毒派出,护理人员与患儿密切接触可间接传染。 易感人群:多见于1~5岁儿童,成人也可发病。在托幼机构易感人群较集中、环境较拥挤的场所,可出现爆发流行,病后又较持久的免疫力。 临床表现:潜伏期12~19天,常以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起病,可伴有咽痛、清咳和流涕。枕后及耳后淋巴结肿大,病情轻。皮疹于发热后很快出现,呈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和躯干部,疹间皮肤正常。皮疹2~3日消退,一般不遗留色素沉着。 临床诊断:风疹常因临床症状轻微而难以诊断,仅在本病有流行时交易做出临床诊断,皮疹特征是细小色淡、出现较早,全身症状轻微,可与麻疹相鉴别。根据皮疹的特点和突出的咽部症状,易于猩红热区分。终身免疫。 3、水痘 水痘是婴幼儿或较大一点的儿童易患的一种轻症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传染源为急性期病人,可通过飞沫、唾液、咳嗽传染给健康儿童,另外也通过接触受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衣物等物品传播。(但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外

秋冬幼儿种常见疾病预防知识

秋冬幼儿种常见疾病预 防知识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秋冬幼儿8种常见疾病预防知识,建议幼儿园和家长 秋季干燥,孩子皮肤娇嫩、呼吸频率高、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如果饮水和饮食调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那应该如何预防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呢? 「流行性感冒?」 此为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多饮水、多休息,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等。 「急性喉炎」 幼儿喉腔狭小,声门下软骨柔软疏松,黏膜内血管和淋巴管丰富,一旦上火,咽喉出现炎症时易发生喉头痉挛性水肿,进而导致喉梗阻,如不及时抢救,会因窒息而死。 预防措施:幼儿患感冒要及时治疗,以免引发急性喉炎。发现幼儿声音嘶哑时,切勿掉以轻心,应及早上医院看耳鼻喉科。 「急性中耳炎」 幼儿上火或感冒后,鼻涕增多,咽喉部有炎症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犯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预防措施:洗头或淋浴时不要让水进入耳内,鼻涕增多时应压住一侧鼻孔轻轻擤,然后换另外一侧。得了急性中耳炎,切忌给幼儿乱用滴耳药,应到医院请耳鼻喉科医生治疗。

「秋季腹泻」 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秋季肠泻、肠炎)高发季节。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引起,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家长一定要注意家庭的饮食卫生,餐具要进行消毒,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在小摊点吃零食、就餐。另外,生食瓜果要洗净,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 在腹泻流行期间不要接触患儿,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患了病要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不要用抗生素。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3、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4、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 5、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 肺炎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多见于婴幼儿,是目前引起5岁以下小儿死亡的首要原因。 病因:婴幼儿肺炎多由细菌(如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引起。 婴幼儿肺炎的特点:与一般肺炎不同,婴幼儿肺炎值得我们警惕的有三大特点:①病情不典型(易与感冒混淆)②合并症多(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③死亡率高。 临床表现:①发烧不同年龄、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多有发烧,体温可从38℃左右的低烧到39℃甚至40℃的高烧。 ②咳嗽较为频繁,早期常为刺激性干咳,以后程度可略为减轻;进入恢复期后常伴 有痰液。 ③气促多出现在发烧、咳嗽之后。病儿常常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 度腹泻或呕吐等全身症状。 ④呼吸困难病儿常出现口周、鼻唇沟发紫症状,而且呼吸加快,每分钟可达60-80 次,可有憋气,鼻翼扇动。 健康小儿安静时的呼吸次数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2个月内的婴儿呼吸次数应少于60次,2-12个月的婴儿应少于50次,1-4岁应少于40次。 如何与感冒区别 1、体温小儿肺炎大多会发烧,而且一般都在38℃以上,并持续2-3天以上不退,即 使使用退烧药也只能暂时退一会儿。若是一般感冒,虽也发烧,但以38℃以下为多,持续时间也较短暂,使用退烧药效果明显。 2.咳嗽及呼吸。 小儿肺炎大多有咳嗽或喘憋,且程度较重,常有呼吸困难。而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较轻,不会引起呼吸困难。 3.精神状态。 感冒病儿一般精神状态无改变,照常玩耍;肺炎患儿大多精神状态不佳,常有烦躁、哭闹不安或者昏睡、抽风。 4.饮食。 感冒病儿饮食较正常,或仅为进食(奶)量稍减。但一旦罹患肺炎,食欲明显下降,不吃东西,不吃奶,或者一喂奶就因憋气而哭闹。 5.睡眠。 感冒一般不影响睡眠;肺炎往往睡不熟、易醒、爱哭闹,尤其在夜间有呼吸困难加重的趋势。 护理 勤开窗户,以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以18-20℃为宜(新生儿可提高到20-24℃),并保持适当湿度(约60%),以防呼吸道分泌物变干而不易咳出。 保证孩子充分休息。房间要安静,尽量减少探视;最好将测体温、换尿布、喂药等操作一次完成,以免影响孩子的休息,因为孩子的哭闹、活动会使缺氧症状加重,增加心脏及肺部的负担, 要勤换衣服,经常让孩子变换体位,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轻拍打孩子的背部,便于痰液排出。补足水分。多水分、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烧病儿多给流质饮食,如牛奶、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一、幼儿健康检查: 1、幼儿初次入园须经街道妇幼保健站进行健康检查,填写健康检查表和保健卡。 2、经体检、化验等项目检查确无传染性疾病,且最近二个月内无传染病接触史者方可入校。 3、在园幼儿离校3个月以上者,返校时须重新体检。对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幼儿要进行检疫,经体检证实健康者方可回班。 4、定期了解幼儿生长发育状况,掌握在园群体幼儿生长发育水平,及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并进行预防、治疗。 5、定期体检,全园幼儿每年全面体检一次,体检率达100%,半年测身高、体重一次并做好健康分析、评价,常见病统计及缺点矫治。每年普查龋齿、氟透、驱蛔,测听力一次。3周以下学生执行生长监测,一年四次测身高、体重并做好分析评价。 6、体检中发现营养不良、贫血等异常者均应转入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 7、对体检中发现的疾病或问题儿童如沙眼、龋齿、等要建立档案,及时予以矫治,矫治与转归情况详细记入缺点矫治登记或档案中。

8、坚持晨检及全日观察制度,认真做好一摸(有无发烧);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五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教师健康检查: 1、教师每年全面体检一次,发现肝炎或其它传染病者,必须立即离职治疗,待痊愈后,持市县(区)以上医疗保健证明,方可恢复工作。患慢性痢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麻风病、结核病、精神病等保教人员应调离工作。 2、皮肤病期间及患精神病者不得从事保教和炊事员工作。 三、食堂管理员健康检查制度 学校食堂管理员的健康,直接影响师生的健康。为此,特制定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制度。 1、食堂管理员必须政治思想好,心理素质好,有健康的身体,责任心强。 2、食堂管理员由学校一年一聘,学年初,学校与伙食团从业人员签定聘任合同。 3、食堂管理员必须具有有效健康证明持证上岗,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到法定机构体检一次,体检符合要求,由县疾病控制中心发给健康证,方可从事食堂工作。 4、食堂管理员一旦患上传染性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成渗性皮肤病等)不得从事伙食堂食品加工和销售工作。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流程、常见操作流程 目录 1、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3、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4、早产儿护理常规 5、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6、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7、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8、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9、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10、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1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1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一.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1.新生儿入室后,核对手条、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及体重、体温,检查出生记录是否完整。同时检查新生儿全身和一般情况呼吸、皮色、畸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做入室评分:(第三次如Apgar 评分。 2.病室温湿度适宜,保持温度2224℃,湿度5565,注意空气流通,定时换气,保持病房清洁并定期消毒。3.填写住院病历及各种卡片。4.处理胎脂,测量入室油浴后肛温;做好眼部护理、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基础护理;每日洗澡一次或擦浴。 5.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变化:脐带断端有无出血、皮肤颜色、呼吸、体温、大小便、呕吐、畸形、产伤、哭声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每日称体重 1 次,保持体温,每日测体温两次,体温低于36℃或高于37.5℃,每四小时测一次。婴儿抚触每日两次。7.喂养母乳喂养或遵医嘱喂配方奶,出生后半小时早吸吮、早哺乳,母乳按需喂养,母婴分离时每 3 小时(早产儿、小样儿按医嘱)喂奶一次。8.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9.在执行护理和治疗操作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二)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有无发热、咳嗽、气促。2.有无鼻翼扇动、发绀、三凹征。 3.有无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无气胸、脓胸、DIC 症状;有无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二)护理要点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咳出者,可采用雾化吸入。3.执行呼吸道隔离,保持空气新鲜。 4.保证充足水分、热量,喂奶时将患儿抱起或抬高头部,以防止溢乳或呕吐造成窒息,喂奶时应少量多次,必要时给予鼻饲。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T、P、R 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应立即报告医生。 6.必要时给子氧气吸入,做好呼吸道管理,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勤翻身拍背并少量多次喂水。 7.注煮有无气胸,如发生呼吸困难、气促、口唇青紫等,及时报告医生。 8.静脉输液时速度不可过快,详细记录出入量。 9.腹胀患儿遵医嘱及时给予肛管排气。10.加强皮联护理,每日全浴一次,注意保持脐部、臀部、会阴部的清洁、干燥。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观察有无窒息、呼吸障碍、陈发性青紫。2、精神意识状态,如有无兴奋与抑制相继出现。3、有无呕吐、高声尖叫、呼吸不规则、吸吮、吞咽反射消失和强直性痉挛等表现。4、有无囟门饱满、项强、膝反射及浅反射亢进。5、严重者,注意有无昏迷、瞳孔大小不等、呼吸变慢、心音弱且不规则、深浅反射均消失等。(二)护理要点1、头部抬高15—30 度,保持患儿安静,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一切护理集中进行,做好选用留置针,减少穿刺防止加重颅内压2、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 根据缺氧程度给氧4、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5、严格消毒隔离,不交叉喂养,防止交叉感染。 四)早产儿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变化。2、观察哭声、面色、脐部及对外界的反应。(二)护理要点 1.保持病室温度在适宜,对体温较低的给予暖箱保暖。 2.保暖:体

幼儿常见病防治知识

幼儿常见病防治知识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幼儿常见病防治知识 一、如何判断幼儿是否生病 儿童生病时,不会像成人一样告诉别人,或不能告诉,或告知不全,所以幼儿园老师就是他们的翻译。老师平时应多注意幼儿的行为,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可能就是提示儿童发病了。 二、幼儿发病征兆 1、烦躁不安,哭声异常。 2、精神不好,疲惫。 3、特别爱哭闹。 4、脸色潮红或苍白。 5、头痛或耳朵痛。 6、皮疹。 7、冒冷汗寒战。 8、前额发冷或发热。 9、吃饭减少。 10、肚子痛、呕吐。 11、大便次数、形状改变。 12、小便量明显减少或增多,颜色改变。13、睡不安稳。 处理办法:一旦发现患儿有以上情况应让其休息,测量体温,观察儿童是否还有其他伴随情况。 测量体温:口表、肛表(36—℃) 腋表(—℃) 三、小儿用药基本常识 1.感冒时忌乱用抗生素:上感多为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没用,且滥用抗生素易增加耐药性及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2.发烧时忌乱用退烧药: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初期表现,用药后可掩盖病情,使家长放松警惕,延误治疗可能致患儿虚脱。但幼儿发热超过℃,可用药退热,防惊厥。 3.腹泻时忌乱用止泻药:腹泻因有感染性、非感染性之分,故治疗方法不同。如误服感染性止泻药,有害菌的毒素不能排出体外。 4.咳嗽时忌乱用止咳药:痰液不能排出,堵塞肺部引发气管炎、肺炎。咳嗽时痰液应咽下,通过肠胃酶分解排出。 5.忌给小儿服用成人药。 6.服药时忌用果汁:果汁呈酸性,药性易被破坏,不利肠道吸收。 7.服药忌用茶:茶含咖啡因、茶碱,与有些药物反应。 8.服药忌用牛奶:牛奶含蛋白、脂肪酸,可包裹药物使其不利于吸收。而误服毒物时,喝牛奶可保护胃黏膜。 四、幼儿常见病症的表现及处理 (一)发烧:发烧是儿童体内产热过多或散热过少,导致体温升高。

婴幼儿常见疾病 预防与处理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 肺炎就是儿童时期得一种常见病,多见于婴幼儿,就是目前引起5岁以下小儿死亡得首要原因。 病因:婴幼儿肺炎多由细菌(如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引起。 婴幼儿肺炎得特点:与一般肺炎不同,婴幼儿肺炎值得我们警惕得有三大特点:①病情不典型(易与感冒混淆)②合并症多(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③死亡率高。 临床表现:①发烧不同年龄、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多有发烧,体温可从38℃左右得低烧到39℃甚至40℃得高烧。 ②咳嗽较为频繁,早期常为刺激性干咳,以后程度可略为减轻;进入恢复期后常 伴有痰液。 ③气促多出现在发烧、咳嗽之后。病儿常常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 轻度腹泻或呕吐等全身症状。 ④呼吸困难病儿常出现口周、鼻唇沟发紫症状,而且呼吸加快,每分钟可达60-80 次,可有憋气,鼻翼扇动。 健康小儿安静时得呼吸次数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2个月内得婴儿呼吸次数应少于60次,2-12个月得婴儿应少于50次,1-4岁应少于40次。 如何与感冒区别? 1、体温小儿肺炎大多会发烧,而且一般都在38℃以上,并持续2-3天以上不退, 即使使用退烧药也只能暂时退一会儿。若就是一般感冒,虽也发烧,但以38℃以下为多,持续时间也较短暂,使用退烧药效果明显。 2、咳嗽及呼吸。 小儿肺炎大多有咳嗽或喘憋,且程度较重,常有呼吸困难。而感冒引起得咳嗽一般较轻,不会引起呼吸困难。 3、精神状态。 感冒病儿一般精神状态无改变,照常玩耍;肺炎患儿大多精神状态不佳,常有烦躁、哭闹不安或者昏睡、抽风。 4、饮食。 感冒病儿饮食较正常,或仅为进食(奶)量稍减。但一旦罹患肺炎,食欲明显下降,不吃东西,不吃奶,或者一喂奶就因憋气而哭闹。 5、睡眠。 感冒一般不影响睡眠;肺炎往往睡不熟、易醒、爱哭闹,尤其在夜间有呼吸困难加重得趋势。 护理 勤开窗户,以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以18-20℃为宜(新生儿可提高到20-24℃),并保持适当湿度(约60%),以防呼吸道分泌物变干而不易咳出。 保证孩子充分休息。房间要安静,尽量减少探视;最好将测体温、换尿布、喂药等操作一次完成,以免影响孩子得休息,因为孩子得哭闹、活动会使缺氧症状加重,增加心脏及肺部得负担, 要勤换衣服,经常让孩子变换体位,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轻拍打孩子得背部,便于痰液排出。补足水分。多水分、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烧病儿多给流质饮食,如牛奶、

幼儿常见病防治知识新

幼儿常见病防治知识新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

幼儿常见病防治知识 一、如何判断幼儿是否生病 儿童生病时,不会像成人一样告诉别人,或不能告诉,或告知不全,所以幼儿园老师就是他们的翻译。老师平时应多注意幼儿的行为,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可能就是提示儿童发病了。 二、幼儿发病征兆 1、烦躁不安,哭声异常。 2、精神不好,疲惫。 3、特别爱哭闹。 4、脸色潮红或苍白。 5、头痛或耳朵痛。 6、皮疹。 7、冒冷汗寒战。 8、前额发冷或发热。 9、吃饭减少。10、肚子痛、呕吐。11、大便次数、形状改变。12、小便量明显减少或增多,颜色改变。13、睡不安稳。 处理办法:一旦发现患儿有以上情况应让其休息,测量体温,观察儿童是否还有其他伴随情况。 测量体温:口表、肛表(36—°C)腰表(一°C) 三、小儿用药基本常识 1.感冒时忌乱用抗生素:上感多为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没用,且滥用抗生素易增加耐药性及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2.发烧时忌乱用退烧药: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初期表现,用药后可掩盖病情,使家长放松警惕,延误治疗可能致患儿虚脱。但幼儿发热超过。C,可用药退热,防惊厥。 3.腹泻时忌乱用止泻药:腹泻因有感染性、非感染性之分,故治疗方法不同。如谋服感染性止泻药,有害菌的毒素不能排出体外。 4.咳嗽时忌乱用止咳药:痰液不能排出,堵塞肺部引发气管炎、肺炎。咳嗽时痰液应咽下,通过肠胃酶分解排出。 5.忌给小儿服用成人药。 6.服药时忌用果汁:果汁呈酸性,药性易被破坏,不利肠道吸收。 7.服药忌用茶:茶含咖啡因、茶碱,与有些药物反应。 8.服药忌用牛奶:牛奶含蛋白、脂肪酸,可包裹药物使其不利于吸收。而误服毒物时,喝牛奶可保护胃黏膜。

最新幼儿园常见病防治工作计划

南村幼儿园常见病防治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

幼儿园常见病防治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幼儿园卫生工作条例》指示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六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定期学习文件精神,详细掌握学生六病内容,加强六病宣传力度,做到群防群治。 二、工作目标与重点 1、龋齿与牙周病防治目标:恒牙龋均控制在1.1,龋齿填充率提高10%,使用保健牙刷率达80%以上 2、沙眼患病率控制在10%以下 3、近视眼新发率不超过3% 4、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5%以下 5、肥胖控制在5%以下 6、肠道蠕虫5%以下 三、主要防治措施: (一)近视眼防治: a)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控制新发病例。 b)制定眼保健操制度及评分标准。 c)开展预防近视讲座,提高师生防病能力。

d)每学年检查两次视力,并作分析及时反馈给家长。 e)制定近视眼防治制度及预防措施。 f)填报视力统计报表,要求认真、及时、准确。 (二)龋齿与牙周病防治 1、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2、通过健康课堂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推广使用保健牙 刷、含氟牙膏,掌握正确刷牙方法。 3、开展口腔知识竞赛。 4、配合医疗机构抓好体检工作。 5、体检后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家长,有问题及时治疗。 6、将体检结果分析后认真填好报表。 (三)沙眼防治 1、采取不同形式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 2、提倡一人一巾,不用公共脸盆,毛巾。 3、定期检查,控制发病率。 (四)贫血防治 1、加大力度宣传教育。 2、加强平衡膳食管理,合理营养。 3、教育学生不挑食,不吃零食。 4、检查后若发现血色素低下,及时通知家长,及早治疗。(五)营养不良及肥胖防治 1、利用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合理饮食知识”。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规定图文稿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管 理规定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育苗幼儿园 一、幼儿常见病管理制度是为了防止或减少常见疾病的发生,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二、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营养不良、应列入常见病管理内容。 三、根据季节变化、疾病多发的年龄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利用各种形式向教职员工和家长宣传常见病的预防知识。 四、认真做好常见病登记工作,定期对园内常见病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摸索和总结管理经验。 五、常见病具体的预防措施 (一)感冒 有些幼儿,一到秋季,经常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经治疗稍有好转,停药后,又反复出现。这是因为孩子抵抗力差,要从增强体质着手,增加抗病能力,减少发病次数。 预防措施: 1.保障室外活动时间,日托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 少于2小时。 2.活动室及卧室经常通风,常晒被褥,室内空气保持 清新。

3.随着气候的变化,督促各班配班教师及时为孩子添减衣服。入秋之后,不可添衣过快,一般比成人多一件即可。适当地让孩子经受冷、暖不同气候的刺激,使他们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4.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通过游戏、跑步、做操。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按时安排相应的体育活动。 5.做到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 6.在感冒流行期间,对幼儿采取预防发病措施,口服板兰根冲剂:每次1包,一日2次,连续服3-5天,流感季节,提醒家长不带幼儿去公共场所。 (二)腹泻 秋季,小儿特别容易患腹泻,一般多是由饮食不当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炎。 预防措施: 1.防止腹泻,关键把好“病从口入”关监督食堂做好 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做好食具的消毒工作,培养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幼儿伙食实行民主管理:成立伙委会,由园长、保健医、食堂管理员、会计、教师、保育员、及家长代表组成。每月召开一次伙委会。按照幼儿需要制定膳食计划。每周制定一次带量食谱,做到蛋白质、糖、脂肪、微量元素、谷类达到标准量,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幼儿园幼儿常见病防治措施

幼儿园幼儿常见病防治措施 幼儿园常见病防治措施 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湿疹。 ㈠、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它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范围广泛、发病率高的特点。 预防措施: 1、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注射甲肝疫苗。 2、做好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3、做细早接待工作,经常向家长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取得家长密切配合,及早发现患病幼儿。 4、严格执行食品卫生要求,执行饮食卫生“五四制”及厨房工作八项卫生要求。切断由食品引起感染的途径。 5、遵守幼儿园卫生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工作。

6、如有患病幼儿,要及时隔离。隔离患儿不得少于30天。隔离期满,连续二次肝功能正常,并由区级以上医院、保健站开据证明,方可返园。接触儿检疫42天,检疫期间不再办理出入园手续。 7、对患儿的排泄物、餐具、玩具、用具、衣物被褥等接触的物品和所在班级进行全面消毒. ㈡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于儿童的急性传染病.病毒附在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口和鼻的分泌物中,以飞沫传播为主,污染唾液的衣服、食品、玩具均可以传播,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散发,冬春季为流行高峰。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常在幼儿园中流行。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感谢聆听... 预防措施: 1、对患儿用过的日用具、被褥及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2、最有效的方法是接受预防疫苗注射. 3、若发现患儿,及时作好隔离患儿工作.直至腮腺肿完全消失,待痊愈后,须持区级以上医院或保健站开

证明方可返园,对密切接触儿检疫21天,检疫期间保健医对患儿所有班应加强晨、午检,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隔离期不能接受或转出儿童。 4、室内要通风换气,多喝开水,可用淡盐水嗽口,被褥要晒洗、用具每日消毒。 5、在腮腺炎高发期间,提醒家长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不接触腮腺炎病人。 ㈢水痘 水痘是婴幼儿或较大一点的儿童易患的一种轻症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 2、若发现患儿,及时作好隔离工作,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变干后为止,对密切接触儿检疫21天。 3、经常给幼儿洗澡、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手要勤洗、指甲勤剪,坚持体格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4、活动室、卧室要勤通风,并对所有的玩具及其它用品要彻底清洗,然后用紫外线消毒。

幼儿园常见病防治措施

幼儿园常见病防治措施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幼儿园幼儿常见病防治措施 一、呼吸系统疾病增强儿童机体抵抗力,防止病原体的侵入是预防本疾病的关键。 1、增强体质:加强体格锻炼,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多接触阳光和呼吸新鲜空气。 2、加强护理: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3、预防疾病: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尤其冬季室内要定时开窗,净化空气。 二、消化系统疾病 1、合理喂养:食物量应适中,添加食物种类时要采取过渡方式,并注意食物成分的比例搭配。避免过量冷饮和油腻食物的摄入。 2、加强饮食与环境卫生管理: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咬手指等。生吃瓜果和蔬菜时要洗净消毒,食物要保证新鲜洁净。按照卫生要求加强环境卫生和粪便管理,夏季安装防蝇设备,及时消灭蝇、鼠、蟑螂、蚂蚁等。 3、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做好食具、用具的日常消毒。在腹泻流行季节,要加强晨检和全日观察,早期发现患儿,及时隔离,以防在园中传播。 三、营养性疾病 1、调整饮食保证营养: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饮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保证供给儿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生活制度。加强户外活动,以增加食欲。按时定量进餐,并注意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3定期体格检查:根据儿童年龄按要求进行定期的体格检查,以便早期发现体重不增等产生营养不良的潜在危险因素。

4、体弱儿管理:对患有营养不良的儿童要列入体弱儿管理对象。 (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主要采取综合措施以减少佝偻病的发生。 1、加强日晒 2、合理饮食 3、定期体检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轻度贫血90~<110g/L(11g/dl);中度贫血 60~<90g/L(9g/dl);重度贫血30~60g/L(3~6g/dl)。 1、预防措施 2、饮食治疗 (三)肠寄生虫病 1、个人卫生 2、饮食卫生 3、环境卫生 (四)蛲虫病 1、个人卫生 2、环境卫生 3、病人管理 4、药物治疗 四、儿童铅中毒儿童的不良卫生习惯和不当行为可使铅进入体内。通过对家长和儿童的指导,切断铅自环境进入儿童体内的通道。 1、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饭前洗手十分重要。环境中的铅尘可在儿童玩耍时沾污双手,很容易随进食或通过习惯性的手-口动作进入体内,长久如此会造成铅负荷的增高。 2、注意儿童个人卫生,勤剪指甲。指甲缝是特别容易藏匿铅尘的部位。 3、定期清洗儿童的玩具和用品。 4、经常用干净的湿抹布清洁儿童能触及部位的灰尘。儿童食品及餐具应加罩防尘。 5、以煤作为燃料的家庭应多开窗通风。孕妇和儿童尽量避免被动吸烟。 6、选购儿童餐具应避免彩色图案和伪劣产品。应避免儿童食用皮蛋和老式爆米花机所爆食品等含铅较高的食品。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肺炎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发热时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高热时多饮水. 3、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喂养技术,防止咳呛. 4、密切观察病情及用药反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保持呼吸道畅通,输氧或使患儿做好输氧护理,每2-3小时更换体位一次. 5、输液患儿,注意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以8-10滴为宜,以防肺水肿发生.有心力衰竭的患儿,一切治疗护理尽量集中操作,避免过多惊扰,保证患儿安静和休息. 6、恢复期患儿可适当户外活动,但应避免受凉.

婴幼儿腹泄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护理常规. 2、严格执行床边隔离,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取头侧卧位 3、严格饮食管理,按医嘱禁食或喂少量补盐液,恢复期给易消化,营养好的饮食,宜少量多餐,由淡到浓 4、详细观察大便及呕吐物次数,量,色和尿量.并注意T,P,R,BP变化,如有脱水症状及时通知医生. 5、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臀红及尿路感染.勤翻身,防止发生褥疮.有呕吐的患儿做好口腔护理 6、按医嘱调节输液速度,保持输液管道通畅,无药物外漏. 7、有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备齐抢救药物,器械,以利抢救. 8、出院时应宣传科学喂养,注意饮食卫生等.

急性肾炎护理常规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周. 3、饮食按医嘱.浮肿期进无盐饮食,限制入水量,保证热卡,浮肿消退后给低盐饮食,避免长期不合理忌盐. 4、测体重每周一次,浮肿厉害时隔日测一次,按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并观察小便量和色. 5、按医嘱测BP并记录.注意精神状态,浮肿程度,如有血压过高伴呕吐,头痛者,及时报告医师. 6、口腔护理每日2-3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浮肿患儿,操作应轻柔,防止皮肤破溃,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交叉感染. 重症患儿输液治疗时,应严格按医嘱控制输液量及速度,切忌输液过多过快而加重病情., 7、长期使用激素的患儿,应注意观察有无低钾,低钙以及消化道出血和感染的表现. 8、出院时做好卫生宣教.嘱家长督促患儿避免剧烈活动,一年内不宜参加体育活动.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一、传染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和流行的基本环节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类疾病。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如下: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流行性、季节性; 4.有免疫性。 (二)传染病的一般临床特点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发病以至恢复,一般经过4个阶段 1.潜伏期 从感染病原体到出现最初症状,称为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因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人体免疫力的不同而不同。 2.前驱期 病原体不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患者头痛、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称为前驱期.为时1~2日。 3.症状明显期 患病后逐渐出现某种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如猩红热出现细密皮疹,乙型脑炎出现颈项强直等典型特征。.多数传染病发病过程中伴随发热,但不同传染病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同。 4.恢复期 症状逐渐减轻至完全康复。 (三)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3个环节 1.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一般可分为3种: (1)病人; (2)病原携带者; (3)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 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侵入他人体内的过程称为传播途径。主要有6种传播方式: (1)空气飞沫传播; (2)饮食传播; (3)虫媒传播; (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5)医源性传播; (6)垂直传播。 3.易感者 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容易受感染的人。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越多,则发生该传染病流行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管理传染源,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1.早发现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可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2.若发现传染病人或怀疑传染病人,应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以预防并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3.及时隔离病人、接触者及怀疑传染病人,有条件的托幼园所应设隔离室。 (二)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管理好幼儿的饮食、注意炊事用具、餐具的消毒等。 (三)保护易感者 1.增强儿童体质,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2.预防接种。 三、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 1.症状 感染水痘后,潜伏期约10~21天。发病初期1~2天多有低热,随后出皮疹。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面部→躯干→四肢。 2.护理和预防 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小儿搔抓皮肤,可用炉甘石擦剂止痒。 预防:保持小儿活动室、睡眠室空气流通。少带幼儿到公共场所,避免让幼儿接触病人。发现病儿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没有新皮疹出现方可回班。接触者检疫21天。病儿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通风3小时。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因此传染性较小。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 1.症状 潜伏期约10~21天。前驱症状较轻,表现为低热、咳嗽、流鼻涕、乏力、咽痛、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身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在发热的1~2天内开始出皮疹,从面部、颈部开始,24小时内遍及全身。手掌、足底没有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消退。出疹期间病儿精神良好。 (三)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由被污染的用具、食物、玩具等传播,多发生于冬春季。 1.症状 潜伏期2~5天。病初以发热、头痛、咽痛、呕吐为主,咽部发红,扁桃体红肿,有脓性渗出物。1~2天内出皮疹,从耳后、颈部、胸部迅速波及躯于、四肢。全身皮肤潮红、布满针尖大小的点状红色皮疹,手压可退色。在腋窝、肘弯、腹股沟等处,皮疹细密如条条红线。面部充血潮红,口唇周围皮疹稀少,呈环口白圈。舌面光滑、舌乳头肿大,像杨梅,称“杨梅舌”。皮疹2~4日内消失,1周左右开始脱皮。少数病儿可并发急性肾炎等疾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