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研究

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研究

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研究
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研究

电子政务系统是互联网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运用,目的是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它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这种有效的信息传递手段,实现政府管理层次的扁平化,提高政府办公效率。高校作为业务相对简单的行政管理机构,其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更具迫切性。一方面,高校的科研优势要求高校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上应走在其它行政部门的前面,另一方面,高校信息化的建设也要求其政务系统尽快实现电子化。

一、高职院校电子政务建设的内容

1.高职院校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参与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高校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立高校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和信息交换网络体系;

2.高职院校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建设。建立完善高校管理和服务相关的办公与信息系统,各高校的办公信息系统和监管系统,开通全国高校视频会议系统,实施高校电子政务示范工程;

3.公共电子政务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高校政务公开与信息服务,建立以教育部政府网站为核心的高校公众信息服务体系,开通部分面向高校系统和社会公众的网上24小时电子办公服务系统,

建设学历认证系统、考试信息服务系统、就业咨询与服务系统等一批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4.高职院校政务信息资源库与基础数据库建设。建设高校政务信息资源库和公共的学校信息发布检索平台,在各高校建设教师、学生、财务、设备房产、科研等基础数据库以及配套的统计和应用系统,开发利用教育信息资源,为管理、教学和研究服务,部分面向社会服务;

5.完善高职院校电子政务规范和标准规范。实施国家政务信息标准,在教育信息化规划的框架下,完善高校管理信息标准、各类学校发布信息规范、高校信息编码标准、政务网络及设备参考标准和视频会议接入标准等,为全国高校系统信息联网和政务信息的共享铺平道路;

6.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系统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培养机制。采用网络课件(远程教育)、专业进修、本地培训和讲座等多种形式,逐步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建立一支训练有素、专业技能过硬、管理水平较高、相对稳定可靠的技术队伍,保证高校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正常运转;

7.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支持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研制、采购和配置教育电子政务的网络信息交换加密和认证系统,建立高校电子政务的应急支援中心和数据备份中心、制定应急技术方案,制订和完善高校电子政务的法规和保密制度、确保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研究信息技术支持教育管理和决策的方式方法,为领导和业务部门提供决策分析、数据抽样调查和数据与信息挖掘等专业的支持和服务。

二、高职院校电子政务的功能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重点,不在于技术平台和网络平台的构建及安全策略的实施,而是明确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业务处理程序及实现逻辑,以及服务的表达策略即服务界面构造。而这一切,必须从高校服务需求分析开始,需要明确需求及其背后的处理逻辑。在对高校服务需求进行分析时,在方法上,须对服务需求进行类别划分。划分的标准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高校政务系统本身的业务需求;二是消费者需求。因为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处理的主要对象是高校的日常事务,解决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高校政务工作具有连续性及相关性,这就要求在建立高校电子政务系统时,必须对其每一项事务的处理逻辑及为实现这一处理的前提条件进行确定,同时,还必须描述这一处理

与其它处理之间的关系[1]。实际上,高校政务当中的每一具体事务的处理过程是一种顺序的串行结构,其中的关键是权力的划分与责任的明确。因此,要明确高校的业务需求,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明确每项事务处理的前提条件,二是明确其中的权力与责任。可以看出,明确这一需求的关键在于高校内部各管理部门职责的明确及事务处理的优化。这是在构造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和其它电子政务系统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应当与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过程同步进行,而不应分离。因为,事务处理的需求及其处理逻辑最终要在电子政务系统中通过软件方式进行实现,一种分离的需求分析策略可能导致的结果是电子政务系统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或者是事务处理者不能适应电子政务系统的处理逻辑,任何一种结果的出现,都将丧失电子政务系统的有效性,对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者来说是一个可怕的结果。

1.学生的电子政务功能需求分析。由于大学生在高等学校的基础理论学习与学科建设的分析研究离不开高等学校的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塑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培育,更离不开学校提供的公共服务系统。因此电子政务功能的需求显得尤其重要。

大学生们的电子政务需求具体地包括:学生公告、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查询、网上选课、多媒体课件教学服务、办事程序指南、投诉受理、信息反馈、就业指导服务、留学与深造、电子医疗服务、教育培训服务、邮件系统服务、留言板、申报大学生科技项目的网上审批、科学研究的咨询服务、电子证件服务、人生保险网络服务、运动与健康信息服务,心理咨询网上服务等等。

2.教师的电子政务功能需求分析。大学教师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中坚力量,是造就人才摇篮的灵魂。教师素质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而对于高等学校来说,满足教师的需求,一切服务于教师是好人才培养的基础的先决条件之一。那么对于教师来说,高等学校的电子政务功能需求包括:教师公告、学术交流与信息反馈、网上学习的课件制作、网上的信息查询与投诉受理、教师证件服务、教师人生保险网络服务、网上医疗服务、数字办公自动化与各类文件的查询、视频会议、远程办公、档案系统的建立与教师数据库的建立、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查询、教师的教学与科研项目的申报指南与网上审批等等。

3.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分析。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安全防御管理体系,从系统设计,设备配置,软件程

序,系统运行环境,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工作组织和岗位设置,规章制度,法律到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采取规划控制等一系列技术,管理手段及措施,防止对电子政务系统有意和无意的,人为的和非人为的任何形式的破坏,非法使用和信息泄露,以及保证当系统遭到破坏后迅速恢复正常运行的手段等。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降低了学校运作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使信息实现了跨区域快速而自由的流动,但经由政务网络传输的机构间敏感的涉密数据信息吸引了更多的来自互联网的计算机病毒入侵和非授权访问攻击,从而给高校政务系统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正因为电子政务涉及对秘密信息和高敏感度的核,政务的保护,涉及高校公共秩序和行政监管的准确实施,涉及为在校师生及相关人员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保证,因此电子政务系统容易成为不法之徒的攻击目标,加之互联网的开放性,使通过互联网运行的高校电子政务机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高职院校电子政务的运用与构建

(一)高职院校推行电子政务的意义

高职院校对整个社会来说,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摇篮与人才集聚地,是我国未来的希望所在,是大众媒体密切关注的中心,是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科研成果的产

生地,也是人们向往与敬佩的殿堂。随着电子政务的运用和发展,高等学校的办公电子化、管理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监督电子化、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化、学生疑难解惑网络化、心理咨询多样化、学生活动信息化等等都在无时无刻地激励着我们教育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改革与创新[2]。因此,在高等学校实行电子网络信息系统的推进对于学校尽快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与社会大众的需求,尽快与国际社会接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与国外电子政务发展趋势与启示,高等学校电子政务的运用与构建是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与积极推进高等学校教育与管理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建立好数字化校园实施21世纪向一流大学迈进的基础,是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更新观念的必要保证,是利国利校利民的大事,是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化与信息事业发展的助动力,是我国高等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缩小差距的明智举措。

(二)高职院校推行电子政务的具体设想

高职院校的电子政务系统,应该是在充分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论证的条件下,在学校领导负责成立的电子政务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组织专家进行学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整体构划,积极筹集

一定的资金,保证学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适应今后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更新信息与服务的内容要求,保证学校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能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3],真正体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服务与帮助。

1.构建学校的教师、学生、学术专家电子档案系统。这主要是为了便于学校的信息系统查询与人才库的建立,也是为了便于学校的人才管理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今后各个院系与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合作与研究。

2.构建学校的办公电子化信息系统。这个系统的建立是为了方便教师与学生与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交流,实现网络办公、无纸办公的基本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办公自动化。

3.构建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网站与学校网站相适应的配套服务系统。这主要是为了给教师与学生提供信息服务与信息查询,便于教师与学生申报各种科学研究的课题,参加各类科研与教学活动,参加学生各类科技活动与社团活动,积极推进学校的科研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建设,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与对话的窗口。同时也是为了便于教师与学生选择自己所需要进行的各类咨询、各类服务需求。

4.构建一个资源整合的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的体系。这是学校网络建设与网络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学校网络管理与网络服务的需要,更是学校教学、科研、军工项目实施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高科技发展的需要。

5.加强学校办公室人员的信息化培训。这主要是为了提高办公室人员的信息处理与信息服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与服务质量,提高部门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的水平,改变工作作风,转变工作与服务理念,塑造学校整体形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硬环境与软环境。

6.加强学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培训。这主要是为了保证学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畅通与正常运转,保证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服务与需求不受任何干扰,同时也是真正体现学校以教师、学生为中心的理念[4]。

7.利用多种技术加强合作。严格采用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完整性的鉴别以及密钥管理四种数据加密技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常用的方法有线路加密和端一端加密两种。前者侧重在线路上而不考虑信源与信宿,是对保密信息通过各线路采用不同的加密密钥提供安全保护。后者则指信息由发送者端自动加密,并进入TCP/IP数据包回封,然后作为不可阅读和不可识别的数据穿过互联网,当这些信

息一旦到达目的地,被将自动重组,解密,成为可读数据。其次,数据存储加密,可分为密文存储和存取控制两种[5]。前者一般是通过加密算法转换,附加密码,加密模块等方法实现;后者则是对用户资格,权限加以审查和限制,防止非法用户存取数据或合法用户越权存取数据。再次,数据完整性鉴别,是对介入信息的传送,存取,处理的人的身份和相关数据内容进行验证,达到保密的要求。最后,密钥管理,为了数据使用的方便,数据加密在许多场合集中表现为密钥的应用,因此密钥往往是保密与窃密的主要对象。

8.制定完整的运行管理体系和安全保密制度。安全管理必须靠一套完整有效的贯彻,执行监督体系和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去规范。除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外,各高校应结合自身业务的需求,建章立制以实施规范管理。政务系统的运作管理,绝大部分高校是依附于校(院)长办公室的部门或者是独立的部门——网络(信息)中心负责,网管部门尤如管家,网络维护,安全监测面面俱到。现实的问题是网管部门工作忙起来或经费紧缺时,容易被忽视的是网络的安全问题.加强对网络部门的网络安全监督,也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高校应针对各个业务系统的需求制定具体的,有一定安全等级的部门信息系统的安全标准,以节省各个部门在安全问题上耗费的人力和财政资源。

9.加强对系统管理人员及使用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高校电子政务系统是信息技术与高校管理的结合,完全依赖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新型工作方式,电子政务人才需要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政务管理两部分的知识,因此,除对系统管理人员及使用人员做计算机技术及使用操作培训,还要重点培训系统使用方面的安全操作知识(包括登网,退网等)及口令保密意识;对系统管理员,还要做更深入的技术培训,除系统的运行维护外,还主要包括对非法入侵的识别能力及防范能力等,从而使其充分了解和理解政务管理的需求,善于提出满足政务管理需求的电子政务应用方式。

一、中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概况

我国加入WTO之后,发展、应用现代化科技技术成为首要问题。电子政务的建立,对提高政府部门办公效率,转变政府职能和运行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电子政务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名词。什么是“电子政务”?它存在以下三个概念:

概念一:“电子政府”是一个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有效地实现行政、服务及内部管理等功能,在政府、社会和公众之间建立有机服电子政务论文库务系统的集合。它的确切含义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辅助政府办公”,而是更深层次上的“政府网络化社会服务体系”。

概念二:“电子政府”就是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

限,通过建立电子信息处理中心和电子文书传递及其他相关系统,在网上成立一个虚拟政府,在Internet上实现政府的职能工作,使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得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而政府机关之间及政府与社会之间也经过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

概念三:根据西方学者下的定义,所谓建立“电子政府”,实质上就是把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变为新型的管理体系,以适应虚拟的、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同时也适应社会的根本转变。这种新型的管理体系就是“电子政府”。

电子政务的实质是借助成熟的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成一个覆盖党政机构各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应用系统,为领导决策和机关办公提供服务,实现机关办公现代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

当前,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和全面档案信息共享已经是大势所趋,世界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被列为第一位。我国1985年提出的“海内工程”,是我国电子政务的初露,当时的建设目标为: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逐步实现决策与政府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我国政府为此项工程的实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工作组,并划拨了专门的编制与经费。1987年、1988年国务院先后在北戴河、山东泰安召开了“全国政府

办公厅系统办公自动化工作会议暨全国政府办公厅系统软件交流会”、“办公自动化研讨会”,对政务信息化进行了经验总结与探索。与此同时成立了“全国政府办公厅系统办公自动化工作协调小组,开始为全国电子政务的实施做前期准备工作。199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建设的通知》,《通知》确定了政务信息化的目标、策略和任务。1994年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全国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协作网”,建立了理事会和技术咨询组。200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电子政务经历了不断探索与实践的历程,到2001年,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纷纷将电子政务的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2001年8月,在“国家863计划十五周年成就展览会”上展出的“国务院绝密文档管理系统”,标志着政府公文、档案管理信息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信息化的重点,这也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但是必须看到,电子政务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而在其环境下的档案管理信息化也不单纯是一个工程项

目,它是档案管理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工作既拥有极端的重要性,又具有不同的特殊性,档案管理信息化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黎连业.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开发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0.

[2]王立信.论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2,30(01).

[3]丁先存,等.论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及法律保护[J].中国行政管理,2002(10).

[4]谭建武.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08).

[5]贾晶.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1:25.

关键词:电子政务金矿开掘电子政务论文论文辅导论文下载中国论文职称论文

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电子政务就是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支撑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实施电子政务,只是为了实现政府的“少纸化”从而

降低政务业务运行的成本……“电子政务”是时下政府办公中最时髦的词,但到底什么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能解决什么问题,人们在认识上往往存在着不少误区,诸如上述种种看法。

为更好地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门户网站建设和重点业务系统建设,今年10月30日,由内蒙古信息化推进联合会和内蒙古纵横伟业软件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内蒙古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同济大学教授杨振山、TRS政府事业部总监田颖分别就“电子政务建设模型与实践”与“内容管理及电子政务建设”作了专题讲座。

人类跨入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作为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是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社会正在逐步形成,推进政府部门政务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电子政务的范围既包括各级行政机关的政务工作信息化,也包括各级党委党务工作的信息化。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络上实现,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无忧论文网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强调政府业务通过电子化手段来运作及其实现过程。

从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实践来看,实施电子政务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政府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加强监管、促进

政务公开;改善公众服务、提升政府形象,促进政府改革;通过政府信息化,推动社会信息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咨询专家、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电子政务发展到现在,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发展速度急骤膨胀,随之而来的重新整合,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重电子轻政务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当前,很多政务网站由于信息量少、实用性差、缺乏交互性、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使电子政务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方面的作用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这与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在建设过程中只重视基础架构而忽视应用开发有着很大关系。因此,对于众多的IT厂商而言,意味着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还蕴育着巨大的“金矿”等待发掘。

内蒙古专业软件服务商———内蒙古纵横伟业公司联合上海双杨电脑高科技开发发公司和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利用软件优势,帮助用户构建电子政务平台。本着做专做精的原则,为用户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及应用服务。合作方上海双杨公司是以同济大学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多学科的优势为后盾,主要从事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系统集成的高科技企业。双杨公司遵循“研实结合、重在应用”的原则,通过19年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在全国独家提出一套完整的“中国办公自动化理论”,并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开发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办公自动化系列产品———《双杨电子政务》。还应国务院办公厅的邀请设计了“国务院办公厅办公决策服务系统”并承办了国家信息办主办的《中国办公自动化学术和技术研讨会暨应用展示会》,双杨公司的产品已成为多个全国行业的推广软件。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发展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按照“校院合作、工学结合、以岗位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思路,以“共建共管、互利双赢”为原则,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专业依托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破解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瓶颈,形成以“1个中心、4个模块、4个阶段”为特点的“梯进式144”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瞄准职业岗位,按岗位标准要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组织实施教学,实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一致性,实现专业教育与行业教育、岗位教育有机结合,学生与行业、岗位、社会“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 (一)以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存在的“宽而不精、学而不专”的问题,我们瞄准人才市场的发展需求,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上,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检验行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兼顾医疗卫生大行业就业岗 位迁移,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基于工作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建设实践,逐步形成以校企双赢为基础的“梯进式144”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主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确定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医学检验专业是面向医疗卫生技术行业的通用型、宽口径专业,具有专业涉及面广、毕业生就业面广的特点,但普适性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存在学习内容全面但不深入、学生学无专长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 性,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专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临床检验为核心职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廉政文化是指人们对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活动。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支撑。廉政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组成部分,对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校园廉政文化则是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播廉政知识,弘扬廉政精神,用廉政信仰陶冶师生员工的情操,推动人们形成良好的廉政修养、政治道德和思维方式,营造出公平、公正、和谐的育人环境。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让廉政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通过综合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发挥廉政教育的传承和辐射功能,推动全社会的先进文化和政治文明的建设。 中共中央在《实施纲要》中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社会,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共青团组织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

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高等院校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在他们中间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弘扬廉政文化、培育廉政理念,对于涤荡校园风气、净化校园环境、培育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积极构建腐败惩防体系、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开展的意义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新飞跃。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既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紧紧咬住高校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们强调以文“化”人,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用廉政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

高校智慧校园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高校智慧校园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1.1.1.公共数据平台介绍 1.1.1.1.平台概述 公共数据平台以元数据管理思路对共享数据进行建设和管理,由共享数据中心和管理工具组成。共享数据中心建立学校统一的标准代码集和核心数据模型,从而形成学校的信息资源标准。 其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数据模型管理 信息标准管理 元数 据 管理 权威 数据模型 主题 数据模型 资源 数据模型 标准代码 数据模型 …… 数据处理及服务 数据交换平台 信息资源标准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的关键,它包括了高校的人员、教学、资产、科研、财务等基础信息,涵盖了高校人、财、物、文、事等各个方面。它包含了从各个应用系统收集上来并经过整合的核心数据,它为“数字校园”的各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学校领导决策和未来学校数据仓库的建设提供数据基础。 信息标准管理工具

对公共数据平台所采用的学校执行信息标准、所参考的国标、部标;与业务系统数据字典的对应关系进行管理,并对变化情况进行跟踪。 ●数据模型管理工具 采用元数据管理思路,对共享数据模型的所有数据对象、数据模型进行管理和跟踪。 1.1.1. 2.核心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公共数据平台的核心,它对数据源系统中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重新组织,需要建立如下几种数据模型: ●权威数据模型。是面向全局的核心基础 数据。它由唯一业务源产生和维护,采集到公共 数据平台,供各业务系统共享和引用的数据。比 如学生基本信息、教职工基本信息、教学管理信 息、科研信息、资产信息、财务信息等。 ●资源数据模型。以文件等形式存储和管 理的资源数据,如文档、照片、流媒体等。 ●主题数据模型。将来自于不同应用的数 据按主题整合、组织的数据,便于按主题进行展 现。 ●标准代码数据模型。根据学校的要求和 教育部的标准,建立全校统一的信息资源标准代

电子政务研究浅析(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电子政务浅析 姓名 学号 专业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现状 (2) 二、对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3) (一)对电子政务关注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3) (二)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落差比较大 (3) (三)基础条件落后,阻碍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4) 三、我国电子政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 (一)资金比较困难 (4) (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远未到位 (5) (三)专业人才的缺乏 (5) 四、发展和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的相应对策 (5) (一)充分认识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 (5)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5) (三)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6) (四)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强政府统一规划 (6) (五)实施电子政务人才战略 (6) 参考文献 (8)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已经从成熟的商务应用发展到公共行政管理应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建设入手来介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 关键字: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相应对策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现状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国内研究者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专业领域信息化、政府上网工程实施和全面电子政务建设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办公自动化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政府办公使用计算机、传真、打印、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协助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第二阶段为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从1993年至1998年,此阶段是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而提出的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金字工程建设。起步于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现已发展到“12金”甚至更多,即金税、金财、金盾、金审、金贸、金农、金保等;第三阶段是政府上网工程阶段,从1999至2002年。1999年1月22日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联合40多家部委办局发起召开的“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并把当年确定为“政府上网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截至2002年底,各级政府在gov. cn上注册的域名数量就达6686个,已经建成的琳琅满目的政府门户网站数量达4929个。国家各部、委、办、局以及地市级以上的地方政府都已建起了自己的网站,一些经济中心城市的政府网站已初具规模。第四阶段为全面建设和理性发展电子政务阶段,2002年底至今。2002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以中办发[2002]17号文件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对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目标、任务和措施等作出具体部署,我国电子政务开始以战略性的地位纳入政府行动计划,即全面建设电子政务阶段。2003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抓紧推行电子政务,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原则,逐步建成电子政务体系的基本框架。特别是从2004年起,各级政府相继调整了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开始实施“冷”处理。中国电于政务建设在办公自动化和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己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入了统筹规划、整合创新、稳步推进的阶段。《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报告》明确提出,2005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明确现阶段中国电子政务的战略定位和在未来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中央与地方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关系原则,理顺电子政务运行管理体制。在继续推进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体制,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等,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有关部门已经启动《电子政务法》的前期调研,《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报送国务院法制办。业内人士将2006称为“电子政务务实年”,至此,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也由此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方案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方案 鉴于我专业会计教学中依旧存在着多年来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如会计教学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粉笔”的模式,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法教学还远离课堂;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语言教学没能达到运用的目的;会计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针对目前我国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当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专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几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对策。 一、总体原则: 以应用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提高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应转变把会计考试看作是会计教学的终点的错误的观念与认识。教学内容必须从知识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动手做账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地位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 (二)开展教学内容改革 会计教学内容包括传授会计基本知识,训练学生识别审核原始凭证技能,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能力等,其目标是通过会计的理论教学把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经济业务处理能力培养起

来,并最终把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并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1、调整课程设置 (1)教学法课中将加大实践内容,突出教学技能的训练,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班级管理;增加教学评价方面的基本知识。 (2)建立和完善实习要求和评分标准,在写好实习报告、课堂设计、标准教案之外,增加会计教师企业社会实践的调查。 (3)增设最能体现师范性特点的课程,如试讲。同时,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拓宽知识能力领域,如增加《会计实训》课程的课时数,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2、更新教材 更新学生上课教材,由于会计准则的更新使得大部分的教材不能及时满足需要,所以在教材选定方面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并且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更加切合实际的校本教材。其它课程的教材也要相应更新。 (三)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向改革方法要质量一定的教学目的总是要求一定的教学方法为其服务。当前,制约会计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方法改革滞后,可以说,如果不能大面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就很难有指望。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培养会计教学的目的,必然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因此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会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廉政文化进高校是构建高校惩防腐败体系,加强高校师生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创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和客观需要。高校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担负着倡导和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因此,高校必须认真探索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路,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努力做好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对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产生,塑造清廉的高校形象。 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 所谓廉政文化,是指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等。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廉政文化是一种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功用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形态,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廉政文化的内涵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意识层面(或称精神层面),是指人们对廉政的认知、感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现时廉政思想的价值追求等;二是实践层面,是指人们在社会廉政意识的促动下,主动或被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参与的廉政实践活动;三是物质层面。包括一切由社会主渠道或民间自发形成的廉政教育场所、景观、网络、书籍等历史和现实的廉政文化积淀与现存。中华民族内涵丰富的

廉政文化思想,如:“重民”、“爱民”、“为政以德”、“重义轻利”等传统廉政思想,对于形成以勤政廉明、克己奉公、清正不阿为核心的传统廉政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今天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三十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发展,赋予了廉政文化新的内容和时代精神,作为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今天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不仅是对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传承和突破,而且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来说,廉政文化建设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空前发展的大好时期,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办学规模得到了扩大,但是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中外文化碰撞中的变异现象,市场经济折射出的负面因素等,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校师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校经济活动日益增多,与社会交往愈益频繁,特别是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可自主支配资金的增多,市场经济的正负面影响在高校中都有所反映。近年来,尽管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其中出现的腐败问题不容忽视。由于体制、制度和机制的不完善,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直接影响,特别是近些年高校管理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高校职务犯罪案件呈多发态势,涉案金额

浅析高校校园卡系统应用现状及趋势

浅析高校校园卡系统应用现状及趋势 来源:中国一卡通网作者:不详发布时间:2012-06-2110:00:36字体:[大中小] 关键字:智能卡校园卡管理身份识别 摘要:校园卡系统在学校管理中具有独立地位,是数字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基础工程,尽管各高校建设水平差异很大,都在校园卡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二次开发,丰富子系统,扩展应用功能,但其最核心的两大应用功能仍然是身份识别和电子支付。如身份识别应用在校门、宿舍、实验室等场所的出入门禁、图书馆通道机、考勤等;电子支付应用在食堂用餐、超市购物、水电收费等;身份识别和电子支付融合应用在迎新缴费、校车收费、医疗收费等。目前,通过与各院系、部处和开发部门系统的集成和对接,校园卡系统能实现30多项主要功能,可以说涵盖了学校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基本满足了学校管理和服务的需求。 一、校园卡系统的发展历程 关于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归纳、概括出三个阶段:单一系统——统一集成——扩展提升(面向服务)。具体来说: 第一阶段,是单一系统的应用阶段,即部门级功能卡应用阶段:学校中系统独立,各自为战,多卡并存,不互联互通; 第二阶段,是统一集成的应用阶段,即校园一卡通建设阶段:在信息化的实践中,从各系统清晰总结出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结算两个公共服务,于是校园卡系统出现了。校园卡平台系统包含身份识别和电子支付两大模块,为“以卡代证”和“以卡代币”提供支持,从形式上包括数据中心和延伸在校内各个区域的人工服务网点(卡务中心、办卡中心)和自助服务设施(圈存机、触摸屏、网站、电话、短信等),成为贯穿学校信息化建设各系统的纽带; 第三阶段,是扩展提升(面向服务)的应用阶段,即全局性深入应用阶段:校园卡系

基于java的高校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 (一)、选题的根据: 1)本选题的研究背景及实际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现代社会进入了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持久方式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全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人们对工作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社会环境发生的这种深刻的变化导致工作改革跟不上,大量的流动人员使队伍管理产生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使得传统手工信息管理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开发新的管理系统减轻信息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形势。 与此同时,高校的人数越来越多,党员也越来越多,传统的高校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急需开发新的高校党员管理系统。高校党员信息管理是对党内各项业务和事务的一项工作,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保证所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党的建设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实现现代化,而采用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实现党务工作信息化,正是实现党的建设现代化的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通过分析高校党员信息管理业务,结合高校党员信息管理自身特点,有效的把党务内部活动有机组织起来,搭建一个行之有效的高校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基层党组织。高校党员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是结合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管理的实际情况,详细而深入党务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借鉴各地推进党务信息化的做法和经验,对系统的建设进行初步的设计和探讨。系统涵盖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等日常管理的主要工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提供直观形象便捷的信息服务,满足管理部门日常需要,对党务以及与党务相关的各项服务和信息进行管理。 2)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信息管理系统(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是由人、计算机以及其他外围设备组成的能够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是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美国兴起的新科学,是利用了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通过加强对信息的管理,以及拥有的资源做调查,并建立准确的数据。然后经过加工处理提供给管理者,使其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效果。 党员信息管理是各个部门,公司,学校等党建工作中重要的日常性工作, 把党务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的轨道,是网络时代推动党建工作的新要求,也是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新课题。为了加强党员信息管理,及时准确了解党员情况,提升党员管理信息化的水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经过详细需求分析和论证,提出开发人才交流中心党员管理系统,以电子信息化手段替代传统处理手段,建立一种集党员信息查询、发展审批、统计、分类、汇总于一体, 贯穿党员培养发展全过程,结合党员考核、党费收缴、组织关系转入转出等相关功能使党员信息管理更为规范化、制度化。 我国大规模的信息化管理大多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比西方国家的发展要晚10到20年左右,在沿海地区和较发达的地区,高校的信息化建立也十分迅速。

浅谈电子政务

浅谈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E-Government),是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程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又一次变革。 电子政务即是政务信息化,什么是政务呢,“政务”是指有关政治方面的事务,泛指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理工作,在我国,“政务”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政务”泛指各类行政管理事务,包括政党、人大、政协、军队等系统所从事的行政管理任务; 狭义上的”政务”则专指政府部门所开展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活动。目前关于电子政务的确切含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有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电子政务不同于电话、传真方式处理政府事务,必须基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等信息基础设施; 第二,电子政务并不是政府信息和网络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政务活动中难以做到的信息实时共享和双向交流成为可能; 第三,电子政务绝不能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更重要的是通过与电子政务发展相适应的政府机构改革和工作流程重组,改革和创新政务管理,改变政府职能和运作方式,重塑政府形象,使电子政务发挥出真正的优势。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现状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成绩与问题 1、取得的成绩。我国电子政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

绩,主要表现在:政府信息化先行,带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化的发展对国家产业结构、经济体系、组织体系和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推动政府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国家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总体架构基本形成; 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架构初步形成; 政府网站体系基本建成; 基础信息库建立稳步推进; 特别是以“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等大型项目为代表的阶段化建设,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2、共性的问题。目前,全国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均没有实现按统一业务需求、统一数据格式、统一技术实现、统一测评规范来实现规划、设计、建设、应用与管理电子政务系统。我国电子政务共性问题为:单项规划好、整体规划差; 表面应用好、基础标准差; 纵向应用好、横向整合差; 独立应用好、一体应用差; 国外应用好、国产应用差; 非涉密应用好、涉密应用差。上述六项总体可以概扩为:统筹兼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自主创新四方面的问题较多。 (二)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阶段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国内研究者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专业领域信息化、政府上网工程实施和全面电子政务建设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办公自动化阶段,从20世

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和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沿海都市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架 3、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 以“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内容为重点,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为尺度,以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切入点,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各核心课程的持续均衡发展。 4、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措施 4.1 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胜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为基点,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人才既看学历、职称,更注重实际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职业道德,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引进或培养高水平旅游管理学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学期 旅游学概论 I 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54 3.0 二 导游实务 tour guide practice 36 2.0 二 旅游市场营销学 Tourism Marketing 36 2.0 三 旅游经济学 Tourism Economics 36 2.0 三 旅游商务英语 Tourism Business English 72 4.0 五 旅行社经营管理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54 3.0 五 休闲农业 Leisure Agriculture 36 2.0 五 会展经济 Economics of MICE Industry 54 3.0 六 旅游地理学 Tourism Geography 36 2.0 六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54 3.0 七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迫切需要实施课程体系改革。一是课程体系的陈旧,造成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就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提出新的要求,学生感觉学不到实用的东西;二是从学生学习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弱,学习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基础,致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大部分时间只好在课堂上睡觉,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要求。以至于造成学生“学不懂,用不上,留不住”。教师感觉“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劳动得不到认同。”因此要结合实际探索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实用、够用”为依据的新型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2010—2020)》的具体要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遵循“加强实践、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以建设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为先导,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前提,以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教材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为依托,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建设工作,构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学生技能一流”的课程教学体系。 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立足瑞安,服务机电行业,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质量,为“瑞安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和目标

广州大学努力打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品牌

广州大学努力打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品牌“廉政文化进学校”是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一次崭新的实 践和全新的挑战。近年来,广州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颁布 的《实施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 点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全面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努力 打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品牌。 一、建设廉洁校园的共识与理念 高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 广州大学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对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 境、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促进学校的发展和稳定等,都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的成长靠的是一种文化。因此,要把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与育人的工作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提高法 律意识和廉政意识,形成勤俭廉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 良好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大学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文化 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因此,要把 廉政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组成部分,将开展 廉政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加载精神境界、价值观念、道德修养、敬业精神、人格品德、 1 廉政操守等内容,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新时期“四有新人”。 大学的文化对整 个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学校廉洁了,师生廉洁了,这个“象牙塔”对社会的辐射将是巨大的,这块“净土”对全社会成员的影响也将是极其深远的。因此,要把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与加强师德建设和学风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师生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能力,从而为社会提供思想养分和智力支持。 高校文化所具有的育人、价值和辐射三大功能,使得廉 政文化进校园有着重大的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广州大学党委对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工作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要求,把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推进校园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宣传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初步形成了以科学的理论为统领,以丰富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健全的制度为保障,体现反腐倡廉工作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广州大学特点的高校廉政文化体系。 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必须从高校和高等教育的规 律出发,确定好廉政文化进校园的主题和目标,特别是有明确的工作思路。根据广州大学的特点,学校提出了“一个主2 题、两个层级、三个群体、四个重点、五个关口”的工作思路。

校园一卡通项目建设方案

XXX学院 手机校园一卡通系统项目计划方案 创博亚太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2009年9月

目录 一、方案建设目标 (3) 二、系统需求分析 (3) 2.1、企业概况 (3) 2.2、需求分析 (4) 三、系统平台拓扑图 (6) 四、应用子系统功能介绍 (7) 4.1卡务管理中心系统 (7) 4.2、资金结算系统 (8) 4.3、门禁管理系统 (9) 4.4、餐饮消费管理系统 (10) 4.5、图书管理系统接入 (10) 4.6、控水管理系统 (11) 4.7、考勤管理系统 (11) 4.8、综合信息查询系统 (13) 4.9、教务管理系统接入 (15)

一、方案建设目标 为了满足XX学校日常教学和生活的需要以及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创博亚太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开发了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充分满足校方、教师、学生、家长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教学、沟通、信息获取的需求,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IT服务保障能力,构建和谐平安数字化校园。 二、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规划是任何项目进行系统技术设计、工程实施的前提,项目的技术设计、软/硬件设计选型配置、投资预算都将以此为基础做出。 2.1、企业概况 XX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XX省教育厅。学院位于XX市,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交通便利。校舍建筑风格各异,既有古典的凝重,也有现代的浪漫。幽雅的校园环境,浓郁的学术氛围,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圣地。

XX学院拥有设施一流的多功能实验中心,管理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功能完备的多媒体教学大楼,气势恢弘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学生宿舍;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的管理队伍,学院现有XX个本科专业和XX个专科专业。现有学生XXXX名。(此段请修改为具体学校的概况) 目前,学院已经建成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以及相当数量的校园网应用系统。为了满足学校日常教学和生活的需要,以及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学校准备建设一卡通系统。 2.2、需求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师生需要携带不同的证卡,用于食堂就餐、图书借阅、缴费等等,由于师生员工携带的证件较多,容易丢失而且补办比较麻烦,需要到各个发卡部门去补办,同样给办理者也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同时由于各个应用系统相互独立,没有实现数据、资源的交换和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现有资源的一种浪费。 有鉴于此,需要在较高的层面上构建一个平台,将目前校园内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为此,我们通过与XX学院有关老师的沟通、了解,我们整理XX 学院本次一卡通系统建设内容如下: ●首先,在学院建设一卡通软、硬件系统平台; —基于现有校园网的基础设施平台,建立一卡通系统硬件平台(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各应用子系统服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徐振兴 摘要:随着现代高校的学生日益增多,高校的信息管理越来越复杂。以前 的管理模式很快就适应不了现在庞大的数据信息量。基于此,开发一个针对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变得有必要,此系统可以让所有的管理学校信息的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高校,信息管理,工作效率 一.前言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 是一个由管理人员和计算机组成的用以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代替传统的人工模式,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的现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二.国内相关研究及现状 高校信息管理是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绩管理是一项工作量大、时间性强、易于出错且具有一定保密性的业务。特别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进入高校的大学生越来越多,高校信息管理工作量将大幅度增加,如果全由手工完成,耗时巨大,效率却很低。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数据库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作为高校教育工作一部分的高校信息信息管理更应赶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开发一套适合学校专业设置的计算机化高校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而且可以使我们的教学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数据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以尽可能的方便用户使用为宗旨,还要尽可能的实用。纵观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在数据安全性和信息更新化方面仍存在有一定的不足,各现有系统资料单独建立,共享性差;在以管理者为主体的方式中,信息取舍依赖管理者对于信息的认知与喜好,较不容易掌握用户真正的需求,也因此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在现已开发设计的高校信息管理系统中,有些系统仍需较多的人工干预及用户操作,有些系统的人机界面不是很好,有些系统则出现了各个独立的子系统能够较好地运行,而子系统之间却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数据共享性差的情况。另外,各个子系统之间在界面风格上也相差甚远。这样,给软件系统的

浅谈韩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启示

浅谈xx电子政务建设的启示 一、总述 全球化与信息化浪潮中,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在信息化建设中体现的因素越来越多,电子政务建设受到各国的重视,近20年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都成为了各国高度重视的信息化建设工程。对国家而言电子政务为其提供了一种以低廉的费用实现高速度、高透明度、高效率执政的有效手段,使政令可以更加畅通,使服务可以更加快速,使民主的政治方式得以更加完善的执行。因此电子政务的建设已经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其中韩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迅速,在亚洲占据第一的地位,值得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研究借鉴。 韩国电子政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他们在电子政务建设上取得的成绩、有益经验和其建设过程,对加速我国今后电子政务建设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上世纪90年代,通过实施“信息化促进及21世纪电子韩国发展计划”,韩国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起步。 2001年1月,韩国总统金大中发表关于建设基于知识的信息社会的韩国国家发展远景报告,与此同时,韩国成立由著名专家和政府高级首脑(政府重要部门的副部长级官员)组成的电子政务专门委员会,指导和规划韩国的电子政务建设。 韩国政府管理在电子政务项目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得益于政府上层对电子政务的支持,对电子政务规划清晰的责任界定和世界上最发达的通信网络结构。2008年8月,美国布朗(Brown)大学发布了最新《全球电子政务》年度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在全球各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韩国电子政务服务水平全球第一。美国和英国电子政务分别位于第4名和第5名。 二、xx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韩国政府将不断发展的IT行业视为知识经济时代在公共领域中的主要推动力,他们相信民众对IT技术掌握得越娴熟,他们在政治的参与度方面就越高,就越关注政府如何治理以及如何获得政府服务等问题。 虽然韩国政府是国内IT的主要消费者,但是它并不是最聪明的使用者。政府官员应对新问题的速度相对于技术发展的速度是远远不能企及的。然而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还是不断扩大电子政务的覆盖面,创新了应用,创建了一系列电子政务方面的“centers of excellence”,公共管理部门从中获益良多。正是这种管理电子政府的结构化方法,使韩国的政府管理成为地区、乃至全球IT技术运用的领先者。 1、国家骨干网建设 韩国电子政务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起步,在国家的骨干网建设计划下,韩国的网络系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 1、第一次国家骨干网建设 从1987年开始,韩国政府选择了国防、行政、金融、教育、公安、研究,五大重点领域,以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打造信息产业发展基础为目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家骨干网建设。在五大重点领域中确定了居民、房地产、雇佣、通关、汽车和经济统计这6大业务优先开展服务,到1991年底五大重点领域中的六大优先业务已经都实现了在线服务。 1. 2、第二次国家骨干网建设 1992年起,韩国开展了第二次国家骨干网的建设。二期建设把行政计算机网络化项目分为需要优先开展和需要重点支援两项工作,并把邮电局综合服务、气象信息管理、海上货物管理、知产权信息管理等项目定定为先开展的工

高校信息化建设方案

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我校自2000 年建立校园网络以来,学校各职能部门利用校园网络已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目前我校各部门所应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有学生处的学生管理系统,教务处的教务系统,网管中心的网络管理系统,图书馆的图书系统,人事处的人事系统,OA 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等。 从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可见,以上大量的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均分布在二级部门进行低水平,重复管理。各重要数据的产生源大多分布在各二级部门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现有的比较重要的应用几乎都没有应用级别的备份。 因此建立一个集中管理、规范的数据中心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数据不统一为学校带来的影响 由于这些系统没有进行过统一的规划与统一的管理,因此经常会出现以下的一些问题: 1、数据的及时性 由于缺乏数据的统一管理,在数据上报时总是不能够及时有效的上报数据。 2、数据的准确性 由于工作人员各人做事方式和能力以及责任心等方面上的差异,管理执行过程中难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正确、即时、协同高效。

3、数据的重复性 由于数据不统一各院系及各职能部门经常会出现重复统计数据的现象发生,增加了各工作人的工作量。 4、数据的安全性 由于工作人员可以在本地机器上导出,拷贝并借助第三方工具 (QQ/OUTLOOK/FT等)在公网上传递文件,学校的机密也容易从内部泄露;计算机的硬件损坏造成学校重要数据丢失,造成学校经济损失。 三、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根据我校信息化现状和需求,结合数字校园发展大方向,我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应是建设一个中心、一套标准、四个应用支撑与管理平台;开发一系列应用系统,集成部分原有系统;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个性化、可订制的综合校园信息服务门户。“一个中心”是立足于应用系统长期发展与建设的需要,集中管理全校网络应用和软硬件平台的校园网数据中心;“一套标准”是指符合国家、教育部、相关行业标准并用于规范学校各业务系统持续建设的信息编码标准集;“四个应用支撑与管理平台”是为实现全校数据共享和信息编码统一的共享数据平台,为业务系统开发提供快速定义和开发集成接口的业务构建平台,为全校师生用户在校园网上提供惟一数字身份的统一认证授权平台,为全校师生用户提供惟一的服务访问入口的信息门

浅谈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公开与安全的关系

浅谈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公开与安全的关系 电子政务建设中,我们应奉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安全观,要体现出执政为民的宗,提高政府各项工作的效率,真正把该管的事情管好,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所以处理好政府信息的公开与安全是发展我国电子政府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标签: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安全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日益成为政府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的主要行政手段。电子政务的迅捷性、开放性特点要求必须正确把握信息公开与安全的关系,在确保政务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政务公开。 一、坚持最大公开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是: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稳私的政府信息不能公开外,其它都应该公开。从这一原则可以看出,政务公开已经被法制化了,它不再受政府部门的主观愿望所左右,而应该按法律要求来做。政务安全是政务公开的保障,没有安全,政务公开就没有保障,而只讲安全,就会影响政务公开的有效性。国家保密局的一份调研材料显示:当前,我国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公开范围过窄而保密范围偏宽。出现这种现象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一方面,许多政府公务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观念的支配下,往往以安全为借口,压缩公开范围;另一方面,群众对政务公开的诉求并不强烈,更不愿为此与政府计较。这种政务公开虽然“安全”,但对加强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没益处。因此,在对待电子政务安全问题时,既要保证电子政务系统“足够”的安全,又要坚持“适度”的安全,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政府公务人员绝不能以安全问题为借口,缩小公开范围,延缓公开时间。要自觉奉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安全观,切实体现出执政为民的宗旨,提高政府各项工作效率,真正把该管的事情管好,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在保证政务安全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搞好政务公开。要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重点对本届政府以来的政府信息,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进行全面清理,依据国家保密法,科学地界定公开和不能公开的政府信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二、严格设定秘密等级 秘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过去是秘密,现在可能就不是;现在是秘密,将来可能不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政府包揽一切,加上民主制度不健全,许多信息都纳入到保密范围,到处都是秘密。秘密过多或密级定得不准确,既造成了“泄密事件”增多,也破坏了人民群的众知情和参与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主制度地完善,政府政务越来越公开、透明,“秘密”少了,保密工作也好做了。但“保密观念”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有的为了个人或局部利益,不是秘密的硬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