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异常心理学各类病症表

异常心理学各类病症表

异常心理学各类病症表
异常心理学各类病症表

名称概念分类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病程治疗方法

恐惧症对某些特定的处境、物体或与人交

往时产生异乎寻常强烈的恐惧或紧

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引起回避

反应。

1、特定恐惧证(单纯恐惧证):对某些特定事物或情境恐

2、场所恐惧症:对特殊公共场所恐惧

3、社交恐惧症:对社交场合和人际交往恐惧。

有焦虑、紧张、脸红、手抖等恐惧反应、伴

有预期性焦虑和紧张不安、有回避态度、严

重时伴发惊恐发作。

1、有明确引起恐惧的反应刺激,明知恐惧反应与实际刺激不相称,

不合理,但难以摆脱

2、发作时伴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3、明知无必要,但极力回避,并反复出现、无法控制。

4、至少3个月

1、倾听患者诉述,准确把握首次发病的情景。

2、系统脱敏法(根据引起恐惧的严重程度,由低到高

逐级分类制定量表;全身放松;通过交互抑制逐级脱

敏)、满灌疗法、暴露疗法、计划实践等。

3、必要时药物治疗

焦虑症通常并非由焦虑刺激引起,以焦虑

情绪体验为主,同时伴有明显植物

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1、急性焦虑性(惊恐障碍)

2、慢性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

精神性焦虑:焦虑的情绪体验

躯体性焦虑:运动性不安和因交感神经功能

亢进

1、同时肯有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

2、不存在足以引起焦虑的相应刺激,即使有,但刺激强度与焦虑程

度和持续时间明显不相称。

3、急性:一个月内3次,或首次发作后担心持续至少一个月。起病急

、有窒息感、失控感、濒死感。

4、慢性:至少6个月。起病缓,病程长;出汗、心悸、头晕等

1、支持性心理治疗(倾听诉述和解释)、放松疗法

(深呼吸)、行为疗法

2、心要时药物治疗

强迫症以强迫症状为主,源于自我又非自

愿,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

存且冲突强烈,虽极力抵抗但无法

控制与摆脱。

1、强迫观念:核心症状,强迫思考、怀疑、表象、回忆

、联想(含强迫对立观念)

2、强迫情绪:对某些事物不心要的担心或厌恶。

3、强迫意向:反复出现违背自己意愿的内在驱使和内在

冲动

4、强迫行为:顺从性、仪式性、日常性。

1、至少有强迫症状之一,强迫症状出自内心而非外力所致

2、明知毫无意义或不合情理,却反复出现。

3、砐力抵抗却不能控制或摆脱。

4、导致严重的内心冲突并伴有强烈的焦虑与痛苦情绪。

5、至少3个月

1、支持性心理治疗(倾听诉述和解释)、行为疗法

(模拟法、松驰法、意向逆转法、自控法-制想法、行

为中止法、替代法)

2、心要时药物治疗

1、躯体化障碍:反复出现各种各样但又变化不定的躯体

症状

腹痛、恶心、呕吐、气短等;至少2年

2、疑病症:顽固地坚信自己患有某种实际并不存在的疾

病。

至少3个月

3、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症状受自主神经支配与控制

的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所致,而并非有关器官系统发生

了病理性的躯体障碍。

心悸、出汗、脸红、过度换气等

4、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至少6个月

神经衰弱以脑和身体功能衰弱为主衰弱症状、情绪症状、兴奋性症状、紧张性

疼痛症状、失眠症状、 植物性神经功能紊

1、具备衰弱症状并同时伴有2种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其他症状。

2、排除其他神经症

3、至少3个月

1、支持性心理治疗(倾听诉述、解释、制订合理生活

作息制度、加强体育锻炼)、松驰疗法

2、必要时药物治疗

癔症(歇斯底里)是一种无器质性病变基础的解离症

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

1、癔症性精神障碍(解离障碍):情感爆发、癔症性遗忘

、癔症性漫游、癔症性假性痴呆、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

、癔症性精神病

2、癔症性躯体障碍(转换障碍):癔症性运动障碍、癔症

性感觉障碍

癔症性抽搐发作(最常见)

发病时无明显意识障碍,历时数10分钟,发

作结束仍双目紧闭,一日内可多次发作,根

据他人言行对自己发作症状作相应调整。

1、起病急,病前有明显心理社会应激。

2、症状缺乏相应的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基础。

3、症状可因暗示发生、加重或减轻、消失。

4、持续时间与“继发得益”有关。

5、初次发病恢复迅速,若病程超过1年,可能要待续多年才可恢复。

1、支持性心理治疗(倾听诉述、疏泄、解释)

2、暗示性心理治疗(纯语言或是治疗性暗示)

3、系统脱敏、分析性心理治疗

躁狂发作以情感高涨易激惹为主的心境障碍轻躁狂、无精神病性症状躁狂症、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

症、复发性躁狂症(发作2次以上,发作间隔至少2个月)

遇小事暴跳如雷、思维飘忽不定、对什么都

感兴趣、随境转移

1、“三高”: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2、从未有过抑郁发作

3、至少1周,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给别人造成不良后果

认知治疗:让患者认识自己情感失控是病态的表现,

从主观上调整情感与行为;采取安全护理措施

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的心 障碍轻抑郁、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

症、复发性抑郁症(发作2次以上,发作间隔至少2个月)

心境低落、自怨自艾、反应迟钝、联想困难

、失眠、抑郁性木僵等,昼重夜轻

1、“三低”:情感低落、思维缓慢、精神运动性迟缓

2、从未有过躁狂发作

3、至少2周,社会功能受损,给患者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1、认知治疗:理解、同情、心理疏导、纠正认知歪

曲、严防自杀

2、抗抑郁药物治疗

双向障碍躁狂和抑郁循环、混合或迅速交替

发作

1、目前为躁狂发作的双向障碍

2、目前为抑郁发作的双向障碍

3、目前为混合发作的双向障碍

1、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同时存在同样突出

2、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相互转换

1、循环发作,间歇性症通常基本缓解,但也可每天迅速转换;

2、躁

狂和抑郁症状大部分时间里都很突出

3、至少2周

心理治疗、根据临床表现适量药物治疗

1、环性心境障碍:至少2年,其中可有数月的心境正常

间歇期

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达不到轻躁狂

或轻抑郁的症状标准

2、恶劣心境:至少2年,其中很少有待续2个月的心境正

常间歇期

持续出现心境低落,但达不到轻抑郁的症状

标准

偏执性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年满18周岁、至少2年

敏感多疑、容易记恨、固执已见、过分自负

、以自我为中心、报复心强

易走极端、有过分情绪化的超价观念

1、对患者表现充分的尊重、依赖、诚挚,使其康健

暴露人格中的缺陷,把握其人格特征

2、建议并鼓励患者自觉主动与同辈健康人群交往

冲动性人格障碍以情感爆发伴有明显行为冲动为特

行为受挫后有难以控制的暴怒与暴行

1、阵发性,难以预测

2、难以自控,事后后悔,但无肋于防止再发

1、认知治疗:通过倾听,改变患者与冲动性情绪和

行为相联系的错误认知

2、运用“厌恶疗法”抑制和消除病理性冲动为。

强迫性人格障碍过分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刻意追

求完美、内心不安全感为特征

墨守成规、过分疑虑、苛求完美

1、凡事严格遵循习惯 或规则

2、常有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

3、难以适应新的情况和环境

1、引导患者自我认识,自我观察、提高自知力

2、运用“夸张疗法”,使其达到荒诞程度

分裂样人格障碍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

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

性格极端孤僻、情感冷漠、行为怪异、喜欢

幻想

1、不好交际、独来独往

2、缺乏丰富情感体验

3、行为想法怪异、不

合情理

1、运用“现实疗法”,阐明生命的“向上目标”,

让其面对现实,发挥自身潜能,帮助其获得“自我识

别”2、通过饲养小动物,实现自我满足。

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但

发作时达不到轻躁狂或轻抑郁症状

标准

持续性心境障碍

1、以躯体症状为主,检查均未发现相应器官系统的病理性改变

2、对躯体症状过分担心或对身体健康过分关心。

3、反复求医,但检查结果的阴性与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 疑虑

4、伴有与目前身体健康状况不相称的焦虑与苦恼。

1、支持性心理治疗(倾听诉述、疏泄担忧烦恼、作心

要的医学检查、建议多参加社会活动、合理解释)

2、心理动力学治疗、认知治疗、森田疗法

3、必要时药物治疗

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和种躯体症状

的优势观念为特征

躯体形式

障碍

1、通常一次发作持续数年,但在一次发作期可有心境正常间歇期

2、

每次发作均达不到轻躁狂与轻抑郁的症状标准3、有心理社会应激诱

支持性心理治疗、长期服用药物

表演性人格障碍也称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自我为中

心,过分寻求他人关注,具有癔症

过分情绪化、自以为是、追求他人关注、受

暗示性高,易受他人影响或诱惑

情绪表现过分夸张且有意为之,极不稳定;以自我为中心,为为他人

着想

1、用积极诚恳热情的态度与患者会谈,建立相互信

任的关系,详细了解病史,向患者正确解释其存在的

心理问题。

2、用反移情方法使患者将情感移向其他同伴,开展

有益社会活动。

3、通过其自我认识进行自我确立和塑造,消除其自

我中心心理。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

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

冷酷无情、无社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冲动、

缺乏罪责感

行为违背社会规范和准则,具有社会危害性;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

人感受,冷漠无情;易冲动,不计后果,无自责感。

1、与患者推心置腹交谈,使其体会到所作所为与社

会的不适应性,启发其行为对社会、他人的危害性和

对自己人格健全的不利,提高自我意识,建立治疗愿

望2、强化社会化进程,鼓励学习基本生活技能

依赖性人格障碍过分顺从别人的意志,严重缺乏独

立性

自感无能、极端顺从、缺乏活力、缺乏自尊

自重、无进取心。

缺乏主动精神,极度被动地服从别人;对别人有过多不易被人理解的

要求,寄希望于别人,自己不肯负责。

1、认知疗法:使患者明了自感无能是一种错误的认

知,指出与实际存在的差距,鼓励患者作决定,树立

信心。2、通过“家庭疗法”,找出患者患病的家庭

因素,引导家庭成员共同帮助患者克服。

情感性人格障碍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某种突出的不

良情绪状态在一生中占有优势的~

抑郁性人格障碍、情绪高涨性人格障碍、环性情绪人格

障碍

精神不振、寡言少语、过分担忧;精神振奋

、笑口常开、盲目乐观;情绪高涨与情绪低

落交替出现。

1、某一突出的不良情绪状态在一生中占有主导地位

2、无心理社会应

激诱因

1、认知疗法:使患者明了自感无能是一种错误的认

知2、建议患者通过“自我暗示法”对自己进行暗

示,建立起积极情绪

病理性网瘾:至少1年,上网行为在个人生活中占统治地

位且频繁地反复发作

对上网有难以控制的强烈欲望,特别是工作

、学习处于应激状态时更为强烈,甚至不息

撒谎、违法

病理性偷窃:1年中至少有过3次

有无法抗拒的偷窃欲望和深厚兴趣,不以牟

取利益或达到报复为目的,对偷得的东西或

收藏或丢弃

病理性纵火:至少有过1次无明显动机的纵火行为或企图

有不能自制的纵火烧物的强烈欲望,无明显

动机、无目的,纵火后常常会情不自禁地站

在火灾现场观看

病理性赌博:至少2年,且1年中至少发作过3次

有难以控制的欲望与浓厚兴趣,赌博目的不

在于获得经济利益

病理性拔毛:有引人注目的毛发缺失虽企图控制但经常失败,导致毛发缺失

同性恋(性指向障碍)对同性产生性爱的思想和情感,不

论有无明显性行为

素质性同性恋(真性同性恋)、境遇性同性恋(假性同性

恋)

男性同性恋中被动的一方与女性同性恋中主

动的一方为真正同性恋者,另外一方有可能

是同性恋者,也有可能是正常人;同性恋因

社会压力,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或抑郁反应,

甚至企图自杀。

1、对同性产生性爱的思想和感情,不管是否发生性行为。

2、对异性

毫无兴趣甚至厌恶。

1、通过面谈,给予充分的理解与认识。

2、行为疗

法:“厌恶疗法”、“配对-淡化”。3、加强训练与

异性接触。

恋物症(性偏好障碍)收藏、玩弄、欣赏异性贴身物品;至少6个月激发求治动机、“厌恶法”

异装症(性偏好障碍)追求异性装扮、但不要求改变性别;至少6个月激发求治动机、“厌恶法”

露阴症(性偏好障碍)在异性毫无防备下暴露自身隐私部位、没有与对方性交的愿望或强暴

的行为;至少6个月

激发求治动机、“厌恶法”、“内隐致敏法”

窥阴症(性偏好障碍)想方设法偷窥异性裸体或他人性行为;不暴露自身裸体;没有与对方

发生性行为的愿望。

激发求治动机、“厌恶法”和“系统脱敏”相结合的

“交互抑制行为治疗技术”

易性症(性身份障碍)1、强烈要求改变性别。2、以异性模式生活与自居。3、转换性别愿

望至少持续2年。4、对自身性别有逆反但无改变愿望,症状持续至少

6个月。

认知疗法

性功能障碍心因性,必须排除躯体疾病、药物或精神障碍所导致的性功能障碍;

至少3个月

1、性教育,增加性知识。

2、学习性技巧,体验性快

乐。3、运用心理疗法,“感觉聚焦疗法”

失眠症以原发性失眠(单纯性失眠)为唯一

症状且具有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

势观念为特征的睡眠障碍

入睡困难、睡眠浅、睡眠时间少、易醒、多

梦、醒后不解乏、极度关注与担心睡眠带来

严重后果。

1、具有临床表现的1种或几种。

2、对失眠及其后果及其后果过分关

注,因此苦恼。3、不存在造成失眠的任何疾病,无原因。至少1个

月,每周至少发生3次

1、认知疗法:改变患者错误认知,生活要有节律。2

、睡眠限制疗法:缩短清醒时卧床时间。3、默数想

象法:自我催眠。4、必要时药物治疗

神经性贪食以反复发作性暴食的优势观念及担

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并强烈控制体重

为特征

有持续的难以控制的进食优势观念和不可抗

拒的进食欲望,独自一人短时间内可摄取;

暴食后悔恨交加,用催吐等方式来抵消食

物;反复呕吐,导致电解质紊乱和各种躯体

并发症

1、存在难以控制的进食欲望、暴饮暴食。

2、对肥胖有病态的恐惧,

极力抵消食物防止发胖。3、常有神经性厌食症既往史。每周2次,持

续至少3个月

1、必要时药物治疗。

2、在家人监督下按时按量进食

3、认知疗法:改变错误认知。(解释、疏泄、鼓励、

安慰)

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

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

饮食过少、体重过轻;过度限制饮食、过度

运动、引吐导泄;体重低于正常标准还认为

太胖的体象障碍;怕冷、血压低,女性闭

经,男性性功能减退。

1、对肥胖有症态性的恐惧,伴有过于肥胖的体象障碍,进食少已成

习惯。2、体重明显减轻,低于正常标准。

1、先治并发症。

2、运用“代币法”在家人监督下按

时按量强化进食。3、认知疗法:改变错误认知。(解

释、疏泄、鼓励、安慰)

1、冲动行为无明确动机,具有反复性、习惯性。

2、冲动行为为社会

所不容,给社会、给自己造成危害,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

足。3、冲动行为发生前有明显的紧张感,发生之时与发生之后有轻

松感、满足感。

1、认知疗法:确立新的认知模式替代与病理性冲动

行为相联系的错误认知,使患者明白病理性冲动的危

害性,时时提醒自己,压制内心冲动。2、通过各种

活动不断磨炼意志,提高自控能力。3、“厌恶疗法

”:弹橡皮筯4、参加有益身心的健康活动。

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过分强烈的欲望驱使下,采取某些不当行为且反复发生、违反社会规范、具有社会危害怕性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思维

、情感、意志相“分裂”,并伴有

幻觉、妄想、紧张综合征

偏执型(可自理)、青春型(难自理,预后较差)、紧张型

(可自行缓解,治疗效果理想)、单纯型(预后较差)、未

定型

1、急性期(阳性症状):

⑴思维障碍①思维形式障碍(思维中断、思

维云集、刻板言语、象征性思维)②原发性

妄想(嫉妒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关

系妄想⑵幻觉(幻视、幻听)⑶情感障碍(情

感倒错、表情倒错)⑷行为障碍(行为怪异、

愚蠢)

2、慢性期(阴性症状):⑴缺乏动力:自发性

动作能力丧失⑵缺乏精力:感觉浑身无力、

懒得动⑶缺乏兴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⑷缺

乏情感:表情呆板、语言单调⑸缺乏礼仪:对

他人不理不睬⑹缺乏社交:闭门不出、与世

隔绝

1、患者有思维障碍、幻觉、情感障碍、行为障碍、精神衰退等症状2

、自知力缺失、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如自知力和社会功能恢复达2个月

以上,症状消失则为分裂症缓解期);至少持续1个月,单纯型2年。

1、药物治疗:尤其是首次发症

2、心理治疗:对于急

性的,应及时住院治疗;对于慢性的,可入住医院康

复区,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衰退3、行为治疗:

“代币法”矫正异常行为。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分裂症状与情感症状同时存在又同

样突出,且反复发作的精神病

分裂症状:妄想、幻觉、思维障碍等阳性精

神病症状;情感症状: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

症状;相互各占优势

1、符合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或躁狂症的诊断标准,病程至少2周;2

、呈间歇性发作,一次发作为3~6个月,间歇期少则1个月,多则4~6

年,期间可不留明显缺陷。

药物治疗:锂盐

急性应激障碍是一种异乎寻常和严重的精神刺激

即可引起的应激相关障碍

心因性兴奋、心因性木僵、心因性意识模糊

、伴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心动过速、出

汗、呼吸急促

1、由剧烈、严重的精神刺激引起。

2、起病急,病程短。

3、有妄想

等精神病症状,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1小时之内发病,一持续数小

时至1周,2~3天内减轻,1周内缓解,1个月内完全缓解。

支持性心理治疗(解释、分析、支持、鼓励、指导)必

要时服用药物

急性应激性精神病由强烈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心进创伤

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

妄想: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

严重性感障碍:心因性抑郁状态或躁狂状态

行为能被他人理解

1、发病前遭受强烈精神刺激。

2、起病急,病程短。

3、有妄想等明

显精神病性症状。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最长不超过1个月,预后良

好,无人格缺陷。

支持性心理治疗(解释、分析、支持、鼓励、指导)配

合药物治疗,症状消失后可继续服药数周后停药

创伤后应激障碍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

创伤引起的延迟出现并长期持续的

~

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持续性回避;持续性

警觉性增强、伴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焦

虑、抑郁情绪

1、遭受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情境,并伴有反复出现创伤性分配

体验、持续性回避和警觉。2、社会功能受损。3、精神障碍延迟发生

。症状至少3个月,持续可达数年。

1、支持性心理治疗(解释、分析、支持、鼓励、指

导)。2、认知疗法:改变患者回避现实的错误行为方

式,提高内省力与适应能力。3、配合药物治疗

适应障碍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有一

定人格障碍;以烦恼、抑郁情感为

主;同时可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

或生理障碍

抑郁型、紧张型、品行障碍型、退缩型、工作学习能力

减弱型、综合型、混合型、伴有生理工;伴有生理功能

障碍

1、有明显的社会为诱因。

2、生活事件与人格基础对导致精神障碍均

起重要作用。3、以抑郁、焦虑、紧张、烦恼等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

表现,同时伴有不良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4、社会功能受损。至少1

个月,抑郁症状持续不超过6个月。

1、支持性心理治疗(解释、分析、支持、鼓励、指

导)2、配合药物治疗

儿童孤独症(自闭症)是一种具有社会交往、言语交流、

行为动作等方面存在严重发育障碍

的~

社会交往障碍:核心症状,拒绝交往、无对

视。言语发育障碍:质的损害,大多数以此

就医。 兴趣范围狭窄、刻板、僵硬,有自

伤、有感觉、知觉异常现象。

1、孤独三联征:内向性孤独、言语交流障碍、动作刻板重复

2、发病

于3岁之内。

1、尽早进行教育训练,教会有用的社会技能。

2、父

母长期坚持与配合训练。3、配合药物治疗。

婴儿痴呆(Heller 综合证)是一种发生在婴幼儿期,原已获得

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言语功能迅速

衰退甚至丧失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起病于2~3岁,至少2岁之前发育正常,发病

初期浮躁、焦虑、多动,半年内技能迅速衰

退消失,达到完全痴呆,但面部仍保持聪慧

表情。精神发育迟滞

1、起病于2~3岁,至少2岁之前发育正常。

2、发病起半年内既往获得

和技能迅速衰退至丧失,但随后有某种程度恢复。3、无脑器质性疾

病。

保健、教育、训练、药物治疗不明显。

儿童多动病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

具有明显的持续注意力不集中、活

动过度、冲动等特征

注意涣散:注意力难集中或集中时间短暂,

易受外界干扰。活动过多:不论场合,不停

活动。神经发育障碍:精细协调动作能力差

。冲动倾向性:做事不假思索,不计后果,

冲动行事。学习困难:影响学习,成绩波动

大。智力一般或接近正常。

1、注意力涣散与多动缺一不可。

2、起病于3岁左右,通常不超过7岁

(有时说9岁)。3、至少持续6个月。

增进理解、躯体训练、促进社会化、调节饮食、药物

治疗

儿童分离焦虑症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焦

虑情绪

过分担心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出现的种种情

绪反应和躯体症状(头晕、头痛、呕吐、大

哭等)

1、情绪反应由特定情境引起,分离的恐惧成为焦虑中心,存在过度

焦虑情绪。2、日常生活与社会功能受损。3、起病于6岁前,至少1个

月。

父母共同参与,调整家庭教养方式;松驰训练;多于

同龄孩子接触;加强体育锻炼;配合药物治疗。

儿童学校恐惧症对学校有强烈的恐惧感,伴有焦虑

和抑郁情绪

对上学产生强烈地厌烦、抵制、回避行为;

伴有躯体症状(头痛、恶心、胸闷等);离开

学校表现正常。

1、只对上学产生强烈地厌烦、抵制、回避行为。

2、日常生活与社会

功能受损。3、至少一个月(不包括最初入学的第1个月)

1、家庭、老师、医生、患儿共同参与,调整家庭教

养方式;2、了解在校情况。3、系统脱敏

儿童抑郁症以持久、显著的情绪低落为基本症

心境低落、躯体症状(头痛、头晕、睡眠障

碍等)、行为障碍(动作迟缓、活动减少、多

动、冲动等)

1、心境低落为主,晨重晚轻。

2、社会功能受损、感到痛苦又无法摆

脱。3、持续至少2周

游戏疗法、配合药物治疗

儿童强迫症以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童年情绪

障碍

难以克制、无法摆脱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1、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持续存在。

2、内心矛盾与冲突在青春期后日

益突出,影响生活与学习。3、时常要求家人参与强迫行为,自觉要

求克制强迫症状没有成人明显。

转移注意力、自我控制、药物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