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难度测验的Z分数与百分等级对比分析 - 9版
- 格式:pdf
- 大小:304.88 KB
- 文档页数:10
心理测量学——第二节测验常模的类型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示常模的方法是转换表,有时也叫常模表。
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转换表法、剖面图法智力测验①测试过程必须使用正规16PF问题和答卷纸,不得随意修改,对被试的指导语不得超过允许范围②测题都是关于个人的兴趣和态度。
测题没有对错之分③被试必须首先做四个例题,被试必须在掌握了答题方式之后,方可正式测试④要按手册规定的程序和方式实施标准得分分析: 1.中间型:T43.3--56.7 普通占50.0 2.倾向型:T38.5--43.3 倾低占12.5 T56.7--61.5 倾高占12.53.典型型:<38.5 特低占12.5 >61.5 特高占12.51.典型的外向(E分特高)爱交际,喜参加联欢会,朋友多,需要有人同他谈话,不爱一人阅读和作研究,渴望兴奋的事,喜冒险,向外发展,行动受一时冲动影响。
喜实际的工作,回答问题迅速,漫不经心,随和,乐观,喜欢谈笑,宁愿动而不愿静,倾向进攻。
总的来说是情绪易失控的人,不是一个很踏实的人。
2.典型内向(E分特低)安静,离群,内省,喜爱读书而不喜欢接触人。
保守,与人保持一定距离(除非挚友),倾向于事前有计划,做事观前顾后,不凭一时冲动。
不喜欢兴奋的事,日常生活有规律,严谨。
很少有进攻行为,多少有些悲观。
总得说是个比较踏实可靠的人,其价值观念是以伦理道德为标准。
3.典型情绪不稳(N分特高)焦虑,紧张,易怒,往往又有抑郁。
睡眠不好,患有各种身心障碍。
情绪过分,对各种刺激的反应都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又很难平复下来。
由于强烈的情绪反应而影响了他的正常适应。
不可理喻,甚至有时走上危险道路。
在与外向结合时,这种人是容易冒火的,和不休息的,以至激动,进攻。
概括地说,是一个紧张的人,好抱偏见,以至错误。
4.情绪稳定(N分很低)倾向于情绪反应缓慢、微弱,即使激起了情绪也很快平复下来,总得说是个生活有节制的人,喜欢过平静生活的人。
5.P分高的成人独身,不关心人。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试卷5(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有规律变化的误差叫做(分数:2.00)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被试产生的误差D.主试产生的误差解析:解析:系统误差是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有规律变化的误差。
它既可以由被试引起,也可以由主试产生。
本题选B。
3.关于测验的信度、效度、项目难度与区分度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增加测验长度,信度会增大B.增加测验长度,效度会增大C.测验项目的难度越大越好√D.测验项目的区分度越大越好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测验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这几个指标的掌握情况。
题目较难,因为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且多为细节。
A、B、D都是正确的,C选项正确的说法是测验项目的难度接近0.5较为理想。
故本题选C。
4.信效度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信度高,效度一定高B.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C.信度低,效度一定低D.效度高,信度不一定高解析:解析: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是: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换言之,信度高,效度未必高,而效度高,则信度必定高。
因此,本题选择B。
5.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化无规律的误差叫做(分数:2.00)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被试产生的误差D.主试产生的误差解析:解析:测量中的随机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
因此,本题选择A。
6.一位研究者使用智力测验对一个孩子进行了三次测量,每次的分数都不同,请问,这里智力分数的不同反映的是(分数:2.00)A.测量的随机误差√B.测量的系统误差C.测量的信度D.测量的效度解析:解析:测量中存在着随机误差,导致每一次测量的分数都会有变化。
心理咨询师(二级):心理测量学知识测试题(三)1、多选构想效度是()。
A.构思效度B.主要涉及的是心理学的理论概念问题C.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或特质的程度D.测验的结果是否能证实或解释某一理论的假(江南博哥)设、术语或构想,解释的程度如何正确答案:A, B, C, D2、多选心理测验命题在文字方面的主要要求是()。
A.使用准确的当代语言B.语句简明扼要C.排除与答案无关的因素D.最好是一句话说明一个概念正确答案:A, B, C, D3、单选90项症状清单量表有90个项目,采取()级评分制。
A.2B.4C.3D.5正确答案:D4、单选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标准分数是()。
A.离差智商B.T分数C.标准九分D.Z分数正确答案:A5、多选韦氏智力量表属于()。
A.团体测验B.个别测验C.非文字测验D.文字测验正确答案:B, D6、单选比率智商(IQ)被定义为()与实足年龄之比。
A.生理年龄B.真实年龄C.心理年龄D.智力商数正确答案:C7、单选常模样本量的大小,一般最低不小于()。
A.100或500B.800或1000C.20或25D.30或100正确答案:D8、单选?式中,是()。
A.预测的效标分数B.纵轴的截距C.斜率D.测验分数正确答案:A9、单选在编制是非题时,"是"、"否"题大致相等或答"否"题略多,是控制()的有效方法。
A.求"快"与求"精确"B.肯定定势C.喜好较长选项D.喜好特殊位置正确答案:B10、单选以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的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
A.大B.低C.小D.不变正确答案:A11、多选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Galton)的主要贡献有()。
A.提出人的不同气质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的不同而遗传的B.为了研究差异的遗传性,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C.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第一个提出了相关的概念D.创立了积差相关法正确答案:A, B, C12、多选衡量测验内部一致性的指标有()。
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名词解释1.心理测验(首师大2003研)答:心理测量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
即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区分度(华中师大2003研)答: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具有良好区分度的项目,能将不同水平的被试区分开来,也就是说,在该项目上水平高的被试得高分,水平低的被试得低分。
反之,区分度低的项目则对不同水平被试不能很好地鉴别,水平高与水平低的被试,所得分数差不多,甚至刚好相反。
它被认为是测验是否有效的“指示器”。
3.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浙大2004研)答:测验的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也叫测量的可靠性。
换句话说,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就叫信度。
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在测量理论中,效度被定义为:在一列测量中,与测量目的有关的真实变异数(由所要测量的变因引起的有效变异)与总变异数(实得变异数)的比率。
4.评分者信度(西北师大2002研)答:评分者信度是指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5.内容效度(西北师大2002研)答:内容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与所要测量的内容之间的吻合程度。
6.指导语(西北师大2002研)答:心理测验的指导语通常包括对测验目的的说明和对题目反应方式的解释。
其主要作用是使受试者按正确形式对题目做出反应。
7.效度(重大2004研)答案见第3题。
简答题1.什么是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北京师范大学2004)答案提示:速度测验测量的是一定时间内被试完成某种任务的速度,题目难度较低,反应时是其主要指标;难度测验测量的是个体掌握某一任务的水平,需要一定的难度与区分度指标。
主要区别在于测量的目的及选用的指标不同,前者着眼于反应时,后者着重于区分度指标。
常用标准分数
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这句话:"常用标准分数有哪些"。
标准分数,也被称为Z分数,是一个数值与平均数的差值再除以标准差的结果。
它可以衡量某个数据点在分布中的位置,尤其是在对数据进行了规范化处理或当你想对比来自不同均值或标准差的数据集时。
在实际应用中,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标准分数:
1.Z分数:这是最基础的标准分数形式,表示为 z = (x - μ) / σ,其中x是数
据点,μ是平均数,σ是标准差。
2.T分数:在教育评估和心理学测试中常用,特别是当涉及到标准化测试时。
T分数是基于Z分数计算得出的,公式为 T = 10 * z + 50。
3.百分等级分数:这并不是一个标准分数,但经常与标准分数一起使用。
百
分等级表示一个数值在数据集中的相对位置。
例如,一个百分等级为90的分数意味着该分数高于90%的数据点。
4.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这些都是数据的相对位置指标,但不涉及到标准化
的均数和标准差。
5.其他基于Z分数的转换:例如,将Z分数转换为其他单位,如Z-scores to
normalized scores等。
总结:常用标准分数包括Z分数、T分数、百分等级分数、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等。
这些标准分数提供了数据点的位置和分布信息,使得不同数据集之间可以进行更有意义的比较。
韦氏成人智力测试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简称WISC)由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韦克斯勒编制。
1949年出版。
这是继比奈测验之后在世界上影响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儿童智力量表。
1974年发表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修订本(简称WISC——R)。
修订后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包括12个分测验,分测验又分为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两大类,言语测验包括常识、理解、类同、词汇、算术、背数6个分测验,操作测验包括填图、图画排列、方块图案、拼图、译码、迷津6个分测验。
前5个分测验是必做的,最后一个分测验作为替换或补充。
替换测验可在某一同类测验(言语测验或操作测验)因故失效后使用,补充测验的分数不用于计算智商。
WISC——R是目前国际心理学界公认的优秀量表,它在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修订本。
该量表的第三版(WISC——Ⅲ)发表于1991年。
1979年林传鼎、张厚粲等人对WISC——R进行了翻译和修订,制定了出“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修订本”(简称WISC——CR)。
修订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测题要符合中国儿童的特点;改动的题目尽可能与原题性质相似,难度接近。
WISC——CR在项目数量上与WI SC——R相同,适用于6——16岁儿童。
瑞文与韦氏智力测试用于学习成绩落后儿童的比较Compar isonbetwee n WISC-R and Raven's intell igenc e testsfor childr en fell behind at school achive ment[目的] 探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与韦氏智力结果的相关性,以便临床能合理应用.[方法] 对467例因"学习困难成绩落后"儿童进行上述两项测试,并按韦氏智商结果分智力正常组、智力不平衡组、智力低下组,比较组间相关性和二者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瑞文商数在正常组和不平衡组之间无差异性,基本接近(P>0.05),瑞文与韦氏商数差正常组9.66±19.41,不平衡组10.86±19.18,智力低下组18.63±14.36,智力低者差数大(P<0.01),瑞文分因子A、B、E与韦氏智力测验内容相关性高,瑞文商数更能反映韦氏测试中的操作智商数,但不能提示智力结构不平衡.韦氏的算术分因子与瑞文相关性最大.[结论] 瑞文与韦氏之间有相关性,由于瑞文测试的片面性,特别是智力中下、边界、轻度低下水平的儿童,更易导致对学习困难病因的误诊和漏诊,瑞文测试亦不适合作为临床研究的分组工具.韦氏智力量表(Wechsl er Intell igenc e Scale)由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所编制,是继比内——西蒙智力量表之后为国际通用的另一套智力量表。
四年级语文质量分析目录一、总体情况分析 (2)1. 全年级概况及学生总体表现 (3)2. 课程要求及考核内容回顾 (4)二、考试成绩统计与评估 (5)1. 成绩统计 (6)(1)最高分与最低分统计 (7)(2)平均分与及格率分析 (8)(3)分数段分布情况 (8)2. 成绩评估 (9)(1)优秀率及优秀学生表现 (9)(2)不及格学生原因分析 (10)三、试卷分析 (11)1. 试卷结构分析 (12)(1)题型设置及分值分布 (13)(2)知识点覆盖情况 (14)(3)难度与区分度评估 (15)2.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6)(1)普遍存在的优点与不足 (17)(2)典型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 (18)四、教学情况反思与改进建议 (20)一、总体情况分析阅读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了较好的阅读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阅读任务,并能理解文章的主旨。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阅读速度和理解深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写作能力方面:学生们在写作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构思和表达。
但在语言组织、篇章结构等方面仍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写作技巧的培训和实践。
听说能力方面:学生们在听说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能够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交流。
但在语音语调、表达流畅度等方面仍有待加强,需要多加练习和指导。
基础知识方面:学生们在汉字认读、词语运用、句子结构等方面掌握得较为扎实,基本能够满足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需求。
但仍需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态度和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学习不主动、作业拖拉等问题,需要加强督促和引导。
四年级学生的语文水平整体上有较大提高,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全年级概况及学生总体表现四年级的语文学习是一个重要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
目录1. 虚拟科目 (2)2. 总分 (3)3. 客观分 (3)4. 主观分 (3)5. 卷面得分(得分) (3)6. 人数 (3)7. 实考人数(实考) (3)8. 缺考人数 (3)9. 作答人数 (3)10. 平均分(排名)、级均分(排名)、班均分(排名)、联考均分(排名) (3)11. 离均差 (3)12. 超均率 (4)13. 比均率 (4)14. 分数段 (4)15. 分数段人数 (4)16. 分数段累计人数 (4)17. 分数段人数百分比 (4)18. 分数段累计人数百分比 (4)19. 满分 (4)20. 最高(低)分 (4)21. 排名 (4)22. 班名 (4)23. 级名(校名) (4)24. 联考名 (4)25. 满分率和零分率 (5)26. 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和低分率(考试) (5)27. 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和不及格率(作业) (5)28. 得分率 (5)29. 全科及格率 (5)30. 闪光点与薄弱点(注意) (5)31. 平均分差距 (5)32. 最高分差距 (6)33. 成绩段分布 (6)34. 名次段分布 (6)35. 成绩等级 (6)36. 百分等级 (6)37. 标准差 (7)38. Z分数 (7)39. 标准分 (7)40. 难度 (8)41. 难度描述 (8)42. 区分度 (9)43. 区分描述 (9)44. 信度 (9)45. 信度描述 (10)46. 效度 (10)47. 效度描述 (11)48. 难度偏易,区分度合适 (11)49. 难度偏易,区分度不合适 (11)50. 难度合适,区分度合适 (11)51. 难度合适,区分度不合适 (11)52. 难度偏难,区分度合适 (11)53. 难度偏难,区分度不合适 (11)54. 达标贡献值 (11)55. 小题选率 (12)56. 选空率 (12)57. 全距(极差) (12)58. 中数(中位数) (12)59. 众数 (12)1.虚拟科目用户设定的不存在的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