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课时搭积木(二)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课时搭积木(二)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课时搭积木(二)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课时搭积木(二)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第三课时搭积木(一)

【教学内容】

搭积木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整理归类。

(一)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找到了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及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二、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一)出示图片:说一说

(一)出示图片: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

(二)出示图片:说一说5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减法算式.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实录优质课一等奖

《认识钟表》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4、8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建立 初步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和珍惜 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钟表的分针和时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条谜语【播放43秒的儿歌动画视频:滴答滴答滴滴答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谁来说说谜底是什么呢(生:钟表) 钟表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好伙伴,它会告诉我们时间,会提醒我们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你在哪里见过哪样的钟表(生:......)优化作业的支持资源\这是什么.wmv 孙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钟表[幻灯片播放各种各样的钟表图片]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走进钟表的王国去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以孩子喜爱的谜语和动画引出钟表,激发学生强烈的亲切感和探究欲,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探究新知教学实录 (一)、认识钟面 师:师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钟面,看一看你们会不会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说自己观察到的。)

生可能说: (1)形状是圆形的、方形的等 (2)有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12部分,12个大格。 (3)有2根针,一根又细又长,一根又短又粗。 小结:钟面上有12个大数字,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叫时针。 师板书:时针、分针。 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12个数字和两个粗细、长短不同的针。 师:你知道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怎么转动的吗?演示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用你的小手比划一下(明确表针转动的方向,为操作钟表打基础)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钟面,并用动态演示时针和分针进行比较,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掌握指 针和分针的特征观察是儿童发现和 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培养孩子养成 平时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意识和习 惯很重要。] (二)整时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搭积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搭积木》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为新课做铺垫。 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昨天我们又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下面我们先复习一下,同学们看卡片口算: 6+10= 5+3= 9-2= 8+10= 9+10= 6+3=

10+3= 2+7= 8-6= 10+7= 10+5= 10+10=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搭积木活动: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生说)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搭积木。(板书课题)(2)请你们用手中的积木玩积木增减游戏(采用猜剪刀、石头、布的方法),一边玩一边说:“再放()块或拿走()块。” 在玩积木时,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再放()块多 + 拿走()块少 - (3)下面按老师的要求摆积木:(引导学生根据书中的图意摆) 先摆13块积木,再放2块。 2、结合动手操作并根据所用积木的数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你们能根据刚才摆积木的过程提出数学问题吗?先想一想,同桌之间再互相说一说。 (指学生说)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一共摆了多少块积木? 三、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求一共摆了多少块积木,用什么方法?应该怎样列式呢?

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1)北师大版

搭积木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 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 至20 个数的组成,掌握20 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 5 = 15 16- 2= 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 1 )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 2= 14. (二)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 .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 16 16-6=10 16-10=6 10+7= 17 17 - 7= 10 17 - 10= 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例外的算示.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xx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惠.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创新教案】:第二课时 搭积木【新版】

第二课时搭积木 教学内容 教材26---27页摆、搭、推几何体 教学提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立体图形常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嘴描述,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摆一摆、搭一搭、推一推等实践活动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受几何体的一些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的积极体验,感受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拼出新的图形,能较清楚地向别人说明所拼图形的内容与方法。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立体几何图形(圆柱体、球、正方体、长方体)、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立体几何图形(圆柱体、球、正方体、长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玩过搭积木吗? 生:我以前玩过搭积木,并且很喜欢玩积木。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喜欢搭积木。今天,我带来了几个“朋友”和同学们一起来玩搭积木,你们猜猜他们是谁?(生猜一个师在黑板上张贴一个)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球) 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 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 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长方体)

师:同学们真棒!看来同学们对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立体图形来玩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搭积木”。(板书:搭积木)设计意图:本课先以亲切的谈话引入课题并以“猜一猜”活动复习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求新知。 (一)摆一摆。 师:现在每个桌子上都有许多漂亮的积木,下面由老师提要求,同桌合作来摆,看哪组同桌配合得最默契。先拿出一个长方体放在桌子上,互相看一看拿得对不对。 (学生按老师要求拿出一个长方体,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师:再拿出一个圆柱放在桌子上。谁能说一说你把圆柱放在了长方体的哪一边? 生1:圆柱放在长方体的右面。 生2:圆柱放在长方体的上面。 ...... 师:圆柱只要放在桌子上,它可以放在长方体的任意的位置。我们继续摆立体图形,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在长方体的上面放一个正方体,互相看一看,放的对吗? (学生按要求各自摆出正方体,互相检测摆放的准确性) 师:在圆柱上面放一个球。 (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方法,若出现错误及时给予指导,并关注学生同桌合作的情况)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在球上面放一个正方体,能行吗?试一试! (学生实际操作) 设计意图: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此环节是引导学生有目的、有秩序地玩,从玩中运用知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二)推一推。 师:刚才同学们每组合作的都很好,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推积木的游戏。首先,请你猜一猜,如果用同样的力气,桌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哪个推的远?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搭积木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搭积木》教案 乳源瑶族自治县柳坑黎建智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P77-78搭积木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准备 : 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

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与评析 (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_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与评析(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与评析(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执教王娜 课前播放有关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风景片段,片尾定位于一泉眼。使学生充分感受泉城济南的魅力。 [使同学们充分感受到股股清泉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济南,领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意境,为下面问题的提出做情境的铺垫。]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感受情境,提出问题 师:(播放课件最近,小明家又发现了一处新泉眼,一家人商量着要以泉眼为中心修个圆形水池。(板书课题:圆爸爸就把这任务交给了小明,这下小明可为难了,怎样才能把水池修圆呢?你们能帮帮他吗? 生:能。(学生兴高采烈,信心十足 [当学生还沉浸在泉水的清爽之中时,教师出示农家泉水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好奇心。当故事中的小明在苦思冥想“如何把水池修圆”时,点明活动任务,抓住了学生乐于表现自己的天性,激起学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 2、合作探讨,研究问题 要求:先思考怎样摆水池才能圆?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圆砖在磁板上摆一个圆形水池模型(每组有一块磁板、一堆圆形磁砖、直尺等学具 小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汇报交流

组1:我们组先以泉眼为中心摆一圈,大致摆成一个圆形,然后把不圆的地方修修,这样圆形水池就摆成了(边摆边演示。 组2:我认为你们组想法不错,但方法不太可行。这样修来修去很难把水池摆圆。我认为我们组的方法更好一些。我们想到:要把水池摆圆,必须使每块砖到泉眼的距离都相等。我们用尺子的零刻度线对准泉眼,在4厘米的地方摆上第1块砖;转动尺子,再在距泉眼4厘米的地方摆上第2块砖;这样依次摆下去,就摆出了一个圆形水池。 组3:你们组先思考再动手,这一点很好。利用你们的方法能把水池摆的很圆,但是太麻烦了。 组2:那你们组有更好的方法吗? 组3:(不好意思摇摇头暂时还没有。 师:没关系。能有这种想法已经很不错了,相信如果时间再长一点,你们一定会想出更巧妙、简便的方法。对吧! 组3同学信心十足的点了点头。 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摆圆,任务完成的非常出色。结合你们摆的过程思考:要把水池摆圆,最关键的是什么?(学生沉思 生1:我认为要想把水池摆圆,最关键的是要使砖和泉眼的距离相等。 生2:我想给你补充,应该是每一块砖与泉眼的距离都相等,才能把水池摆圆。 …… [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空,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并思考:如何摆才更圆?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最关键的特征——每块砖到泉眼的距离都相等,体现了做数学的思想] 3、动手画圆,深化感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80、81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重点难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正确应用。 四、教具准备: 每组三张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 五、教学过程: (课前,各大组起自己的组名,制定自己响亮的口号,课上请大组长带领喊出自己的组名与口号,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王爷爷和李爷爷因种地不方便,两块地要交换一下,可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们又为难了,为什么呢?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师:咱们前面学习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是啊,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中,我们应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了问题,我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咱们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呢?小组讨论一下。 师:请各组拿出手中的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余的先不要动,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注:此处注意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学生在自主操作中能够找出拼剪方法,教师可进行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到前面来汇报一下?有什么疑问?有什么补充? 组1:将平行四边形可沿左顶点所在的高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将三角形平移到右边,梯形和三角形就拼成一个长方形。 组2:将平行四边形沿中间高剪开,剪成两个梯形,将左边梯形平移到右边,两个梯形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注:体现出沿中间的高与顶点引出的高剪两种情况,课件演示,动态展示剪的过程。】 师:新拼成的长方形与原平形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生:没有变,因为形状虽然变化,但是面积没有变化。 师:为什么要沿高剪? 生:沿高剪可以拼成长方形。 师: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后都可以拼成长方形?请各组拿出其他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对其余的三角形进行操作。 小组汇报,上台演示,通过大量的事实可以验证一个结论:所有的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后都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看来,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新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 教学目标: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2、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并会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准备: 、圆珠、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来到了我们的堂,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但是淘气和笑笑说了,只喜欢和聪明好学的小朋友玩,有信心吗?

、口算: 6+4=+3=9-9=8+2= 8-4=+=2+7=3+7= 2、填空: (1)1个十、4个一合起来是()。 (2)18里面有()个十,()个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淘气和笑笑决定和大家一起玩“搭积木”我们来看看笑笑搭的积木。大家来看,笑笑搭了多少块?你是如何知道的?(又加上2块)那你能用“先……又……”完整地说一说笑笑搭积木的过程吗?(先搭了13块,又加上2块)这就是我们找到的数学信息,你看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几块积木?) 、学生回答 2、动手操作验证(用你的学具珠子代替积木学着笑笑摆一摆,先摆13个,左边摆10个,右边摆3个,又在3个上面加2个,一共是1个) 3、用算式来表示:13+2=1或2+13=1 同学们和笑笑玩得很开心,但是淘气可急坏了,也想来参加我们的游戏,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淘气是怎么摆的吧。(出示大屏幕) 、说一说淘气的摆法(左边10块,右边8块)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说课稿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搭积木(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搭积木》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加减法(二)》中的第二课时。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要学会2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其他计算知识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系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明确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意识。③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3.重点:学会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4.难点:明确计算方法,了解计算算理。 5.教学准备:积木(教师用)、计数器(每个学生一个) 二、说学情

学生基已经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十加几的加法,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还认识了数位中的个位和十位,对数位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但入学只有三个月的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借助课件辅助教学,借助教具积木创设情境,借助学具小棒和计数器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学着解决数学问题。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自主探究与范例教学相结合。 学法:发现法 四、说教学过 (一)复习 1.利用卡片进行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看图列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通过填空让学生复习11~20的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课本70页“说一说”。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探究13+2的计算方法 教师搭积木演示,学生利用计数器动手操作 (2)引导学生探究18-2的教师方法 教师搭积木演示,学生利用计数器动手操作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资料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计设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数山有路趣为径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苏教版教材中有关“认识分数(第一课时)”分三个阶段学习:第一阶段在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第二阶段在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第三阶段在五年级下册认识单位“1”,认识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之上,利用学生已有的

知识经验,学习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方法。本课时内容不仅为本单元学习几分之几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基础,也为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打下了根基。因此,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里有时有几个物体,物体的个数会直接干扰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能够突破这样的难点,本节课的设计从分数的份数定义入手,始终关注每份和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强调分母和分子表示的意义,从而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教学上的一次飞跃,跨度比较大。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由于分的是一些具象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他们比较关注表示的个数与总个数的关系,而忽略了表示的份数与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因而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知识逻辑的“序”和学生认知的“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一个台阶地“拾级而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②使学生能用几分之一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相应的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活动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 使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两个及其以上物体占整体的几分之一,能够把个数与份数区别开来。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贴图 2.学生准备 每人2张作业纸、一支水彩笔、1把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寻知识起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创设春游的情境。 (二)联系生活,复习旧知 份,每人分得多少?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设计意图:课的伊始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春游情境,为新知的引入拉启了一个良好的序幕,使枯燥的数学内容生活化、趣味化。通过春游分食品,既复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一箭双雕”。该环节摈弃了惯用的复习模式,切实做到了在情境中复习旧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1(完美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具准备 每两个学生准备20块正规的小积木、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玩过搭积木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搭积木》。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积木增减游戏。” 1、老师说说游戏规则:两人20块积木(同桌互相合作),每次谁来先玩,有石头剪刀布来定输赢。赢的同学先来玩,输的同学做小老师,看看对方说对了吗。每个同学一边玩,一边说:“先摆几块,再放几块(或拿走几块),现在有几块?”摆放积木一定要平放在桌子上。 2、学生动手搭一搭。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中乐学,学生脑海里呈现对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计算,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摆一摆(5分钟) 用20块积木动手摆一摆。 (1)提出:你在玩积木时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汇报。 (3)师边演示边小结:在原来的积木上再放2块,看比原来的怎样?(生:多)如果老师拿

(2)学生汇报,你能不能说说你计算的过程? 18-2=16(引导学生说出18、2的个、十位) (3)教师说明:我们在计数器摆一摆,原来有18块,18表示1个十和8个一,2表示什么?(生:2个一)。当老师拿走了两块之后,计算器变成多少?(生:16)。 看看同学们算的,跟老师从计算器摆的结果相比怎样?(生:一样)。 那么我们怎样在算式里计算16呢?先18上的个位上的8减去个位上的2,所以个位剩下6颗,(黑板写6),在来看,十位上的1没有拿走,所以十位上的1不变,直接写1,现在这个数是16。 3、总结算法。 (1)学生试着总结。 (2)教师订正并板书。 三、巩固新知 下面的做法你能看懂吗? 1、动手写一写,在书本写一写。(个位加、减个位,十位加、减十位)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玩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找同学回答)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课时 搭积木(一)》教案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第三课时搭积木(一) 【教学内容】 搭积木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是重点。 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是难点。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 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三、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板书设计】 搭积木 1 3+2=5 13+2=15 【教学反思】 通过实物的演示、学生的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思考的方法。由此概括出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让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在巩固计算方法的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条件,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上课讲义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数山有路趣为径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苏教版教材中有关“认识分数(第一课时)”分三个阶段学习:第一阶段在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第二阶段在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第三阶段在五年级下册认识单位“1”,认识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之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方法。本课时内容不仅为本单元学习几分之几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基础,也为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打下了根基。因此,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里有时有几个物体,物体的个数会直接干扰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能够突破这样的难点,本节课的设计从分数的份数定义入手,始终关注每份和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强调分母和分子表示的意义,从而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教学上的一次飞跃,跨度比较大。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由于分的是一些具象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他们比较关注表示的个数与总个数的关系,而忽略了表示的份数与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因而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知识逻辑的“序”和学生认知的“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一个台阶地“拾级而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②使学生能用几分之一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相应的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活动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公开课优质教案

搭积木 教学内容: 教材31-3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 过程与方法: 经历摆一摆、推一推、搭一搭等实践活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期待已久的积 木大赛终于开始了,大家有 没有信心取得胜利? 下面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表你们 的参赛宣言。 代表1、2、……依次发表 参赛宣言: 例:我相信在我们组的共 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胜 利。 我们一定会取得第一 名…… 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此环节 是引导学生有目的、有秩序地 玩,从玩中运用知识发展学生 的想象力。

探究与体验摆一摆 ①比赛的第一个项目是按规 定拿积木,拿对一个加10分。 顺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体。 ②用三块积木摆一个物体,并 说出它的含义。 推一推 ①猜一猜,这四块积木谁跑得 最远。 ②试验: a 在光滑的桌面上推四块积 木。 b 在粗糙的地面上。 c 在小绒毯上。 你有什么发现? (可以让学生说,学生在玩的 过程中体会,不必给学生框子) 搭一搭 下面分组搭积木,想搭什么就 搭什么。 搭完后要给大家讲一讲它 ①生跃跃欲试,生按 顺序拿出对应的积 木。 ②生开始活动。 ③交流各组所摆物 体的含义。 ①生猜:我猜长方体。 ②我猜正方体。 ③我猜是圆柱体。 ①生自己动手试。 ②交流感受。 ①生动手试验。 ②交流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组 完成的作品的故事。(组员 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组员间相互评价作品及 故事。 本环节的设计在让学生实际 动手做一做中,体验到不同物 体在同样平面上,用同样的力 量推的结果是不同的,在不同 的平面上,设计了三种不同的 平面也是进行了拓展,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在交流中,更注重对学生 语言能力的训练。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搭积木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课题第二节搭积木 教学内容:搭积木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是重点; 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是难点。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 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三、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板书设计: 搭积木 1 3+2=5 13+2=15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课题搭积木总课时第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搭积木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实录(优质课一等奖)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实录(优质 课一等奖) 《认识钟表》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4、85页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建立 初步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和珍惜 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钟表的分针和时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教学实录 ,一, 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条谜语【播放43秒的儿歌动画视频:滴答滴答滴滴答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谁来说说谜底是什么呢,生:钟表, 钟表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好伙伴~它会告诉我们时间~会提醒我们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你在哪里见过哪样的钟表,生:......,优化作业的支持资源\这是什么.wmv 孙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钟表[幻灯片播放各种各样的钟表图片]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走进钟表的王国去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以孩子喜爱的谜语和动画引出钟表~激发学生强烈的亲切感和探究欲~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探究新知教学实录 ,一,、认识钟面 师:师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钟面~看一看你们会不会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说自己观察到的。, 生可能说: ,1,形状是圆形的、方形的等 ,2,有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12部分~12个大格。 ,3,有2根针~一根又细又长~一根又短又粗。 小结:钟面上有12个大数字,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叫时针。 师板书:时针、分针。

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

学习内容 -p78(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理解不进位加减法的算理。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淘气和笑笑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有可能是: (1)笑笑左边一摞搭了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笑笑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淘气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八块,拿走了右边两块,右边剩下8-2=6,现在共有10+6=16。 (2)笑笑本来一共搭了13块积木,再放2块,算式为13+2=15,。 淘气本来一共搭了18块积木,拿走2块,算式为18-2=16。 (3)数数的方法。 借助书上的毛毛虫帮学生理解数数的方法。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淘气和笑笑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示范课

《搭积木》示范课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师: 学习内容 -P77(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理解不进位加减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 小正方体,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观察图片)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淘气和笑笑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有可能是:

(1)笑笑左边一摞搭了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笑笑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淘气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八块,拿走了右边两块,右边剩下8-2=6,现在共有10+6=16。 (2)笑笑本来一共搭了13块积木,再放2块,算式为13+2=15,。 淘气本来一共搭了18块积木,拿走2块,算式为18-2=16。 (3)数数的方法。 借助书上的毛毛虫帮学生理解数数的方法。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淘气和笑笑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三、活动三:整理归类. (一)找规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