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636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636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636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636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636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小题3分)

1.分水岭

2.构造土

3.土壤微域分布

4.生物群落

5.趋异适应

6.行星风系

7.动力变质作用

8.水的总矿化度

9.径流模数

10.绝热冷却

二、简答题(每题15分)

1.什么是泥石流?其形成条件有哪些?

2.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中有什么特点?

3.我国河流的年内、年际变化特点?举一条河流分析其年内年际变化。

4.全球降水分布有什么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举例分析你熟悉地区的降水特征和原

因,并分析其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1.变性土有哪些特性?试分析其成因。

2.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又是如何影响地形?低纬度气候有哪些类型,分析其特点及成因。

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636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小题3分)

1.分水岭

答:除山脊外,高原、丘陵、平原,甚至一条冰川,一个洪积扇都可成为分水岭。分水岭的移动常常导致主山脊线与主分水线不一致。侵蚀基面高低差异及分水岭距局部基面远近不同,分水岭两侧岩性、构造与地貌特征不一致,都可引起溯源侵蚀差异和分水岭移动。

2.构造土

答:构造土,多年冻土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地貌标志。由疏散沉积物组成的地表因冻裂作用和冻融分选作用而形成网格式地面。根据组成成分,可分为泥质构造土和石质构造土。石质构造土中最典型的是石环。石环从平面上看它是一种以细粒土或碎石为中心,边缘为粗砾所围绕的圆形地貌。

3.土壤微域分布

答:土壤的微域分布规律指在小地形影响下在短距离内土种、变种甚至土类和亚类既重复出现又依次更替的现象。如在黑钙土地带的高地上,相应地见到淋溶黑钙土、黑钙土和碳酸盐黑钙土;在黑钙土地带低洼地上则出现盐化草甸土、盐渍土或盐化沼泽土。

4.生物群落

答: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其基本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和结构、优势种、相对丰盛度、营养结构等。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营养关系、成境关系和助布关系三类。营养关系和成境关系在生物群落中具有最大意义,是生物群落存在的基础,正是这两种相互关系把不同种的生物聚集在一起,把它们结合成不同规模的相对稳定的群落。

5.趋异适应

答:趋异适应或称辐射适应是指同一种生物的若干个体长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活,形成了不同的适应特征和适应方式。例如芦苇在浅水、沼泽中茎秆直立,高达2m以上;而在盐碱地上分枝较多,匍匐生长,茎秆长约20~30cm。

6.行星风系

答:行星风系是指在不考虑海陆和地形影响的情况下,地面盛行风的全球性形式。全球地面行星风系主要包括三个盛行风带即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①信风带,由于南北纬30 o~35 o附近副热带高压和赤道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从副热带高压辐散的一部分气流便流向赤道,因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北半球形成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②西风带,南北纬35°~60°之间,因副热带高压与副极地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从副热带高压辐散的气流,一部分流向高纬度,因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变成偏西方向即西风。北半球地面风是西南风,南半球是西北风;③极地东风带,自极地高压向外辐散的气流,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变成偏东风,故称极地东风带。

7.动力变质作用

答:构造运动引起的定向压力使原岩碎裂、变形及一定程度的重结晶,称为动力变质,主要发生于断裂带。相应的变质岩有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等。

8.水的总矿化度

答:水的总矿化度是指水中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含量,通常以水烘干后所得残渣来确定,单位为g/L。总矿化度计算为每升中不计侵蚀性二氧化碳及游离二氧化碳,碳酸氢根按50%计,则固体物质(盐分)的总量。

9.径流模数

答: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产出的水量,称为径流模数[m3/(a·km2)]。径流模数与流量之间的关系为式中:F为流域面积。在所有计算径流的常用量中,径流模数最能说明与自然地理条件相联系的径流的特征。通常用径流模数来比较不同流域的单位面积产水量。

10.绝热冷却

答:绝热冷却一种大气降温过程。空气上升时,因绝热膨胀而冷却,可使气温迅速降低,在较短时间内引起凝结现象,形成中雨或大雨。空气上升愈快冷却也愈快,凝结过程也愈强烈。大气中很多凝结现象是绝热冷却的产物。

二、简答题(每题15分)

1.什么是泥石流?其形成条件有哪些?

答:(1)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现象,是由大量土、砂、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组成的一种特殊洪流。

(2)形成泥石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固体松散物质储备丰富,例如坡面与沟谷流域内有厚层风化壳、黄土、坡积物与块体运动堆积物。

②坡面坡度与沟谷纵比降较大,以重力作用为主,土体失稳且供给量大的重力坡,有滑坡活动或冲刷严重的侵蚀坡,纵比降较大且具有土质沟床的沟谷,最有利于泥石流形成。

③可从高强度降水或冰雪融水获得充足的水源供给。

2.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中有什么特点?

答: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通过社会经济活动在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典型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或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和功能等都发生了本质变化,因此具有一系列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1)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系统组分中既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也包括人类和社会经济成分,其组成十分复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