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数学下册_十几减8教学设计_人教

一年级数学下册_十几减8教学设计_人教

一年级数学下册_十几减8教学设计_人教
一年级数学下册_十几减8教学设计_人教

《十几减 8》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13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具体情景中的问题,自主探究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并能够用语言表述思维过程。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的式题。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这两种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唤醒旧知

同学们,你们想去动物园看熊猫吗?(想)。好!可是我们必须闯过两关游戏,老师才能带大家去,你们有信心吗?(有)

(一)击鼓传花

(二)填空练习(开火车)

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老师非常高兴,所以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动物园!

第一节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同学们看,熊猫宝宝在干什么呀?(卖风车)。熊猫宝宝说,如果今天小朋友们能够大胆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她就把风车奖励给你们,好不好?(好)(一)收集信息,回答问题

问题:1. 在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能到前面边指边说吗?

2.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 你能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4. 要求“还剩几个”你能解答吗?12-8=4

5. 这个4是怎么得到的啊?把你们的算法和同桌的小朋友

说一说,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用学具摆一摆。

出示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过程

第二节运用新知,自主练习

今天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熊猫宝宝非常满意。她除了把风车送给你们之外,还邀请大家去她的菜园采摘新鲜的蔬菜和可口的玉米,你们愿意吗?(愿意)

1. 圈一圈,算一算。

2. 算一算。

问题:(1)边算边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2)你能照样子再出三组题吗?说给同桌听一听。

3. 看谁算得快。

问题:算得快的同学,你有什么窍门吗

你们今天跟熊猫妈妈一起玩得开心吗?(开心)下面是熊猫妈妈留给你们的家庭作业,我们是不是要好好地完成呀?(是)

第三节布置作业

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十几减8

12-8=4 11-8=3想:8+(4)=12 想:10-8=2 12-8=4 12-8=(4) 2+2=4 13-8=5 14-8=6 15-8=7 16-8=8 17-8=9

《十几减8》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4课时十几减8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8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8。 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教学新授 1.出示课本第13页例2图。 师:昨天我们在游乐园买了许多漂亮的气球。今天我们再到游乐园里买些风车吧。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图汇报:有12个风车,被小朋友买走了8个,还剩几个? 师:根据这张图,怎样列算式才能求出还剩几个风车? 学生汇报列式:12-8=。 2.探究“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1)师:“12-8”,你想怎样算?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的算法。(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并板书。 ①12分成10和2,先算10-8=2,再算2+2=4。 ②8和4相加得12,所以12-8=4。 …… 3.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8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2018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 教学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养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 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5432 》教学设计、、、《十几减 教学目标:1.5432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计算十几、、理解并掌握十几减、5432 。减、、、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同学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教学重点:543254、掌握十几减、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32 。、教学难点:进一步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播放《蓝精灵》动画片)让我们和聪明可爱的蓝精灵交朋友,做一个聪明的孩子。2 .抢答。15-6= 11-6= 14-8= 15-7= 12-7= 13-9= 17-9= 14-7= 出示练习卡,学生独立完成,男女生抢答,任抽两题请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二、互动新授. 14 .教学例题①、出示例题,观察,这几道题和我们前面几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2、3、4、5②、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点明减数是 2. 探究算法 125=□.你想用什么方法,怎样进行计算?把你的-①、出示想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②、学生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说自己所采用的计算方法。组织学生集体汇报,学生个别发言,③、④、讲解总结几种常用的方法。(板书例题计算过程) ⑤、总结算法 3 .教学例其它例题①、出示其它例题12-5=7 114 =□-12-4= 113 =□-□123 112 =□=□-- ②、学生独立计算。③、汇报交流,开火车答。4 .引导学生对比,小结算法. 5 .完成做一做。 6.!( 做走路、让我们出发找聪明的蓝精灵吧全班起立,小朋友们,跑步、驾驶摩托车、开汽车、驾驶飞机的动作)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11 题.练习四第①、投影出示题目,学生观察图,启发学生理解图意。②、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填写.③、汇报总结。④、为什么用减法计算?23 题.练习四第①、学生独立完成。②、小组开火车汇报,订正。3. 游戏①、出示题目,小组用准备好的算式卡片找得数相同的卡片。②、教师扮演蓝精灵的角色,让找到得数相同的卡片的小朋友到前面展示。其他小朋友做小法官判断。.

《十几减8》备课教案

十几减8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获取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3.初步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题目。 教学难点: 亲历探究过程,理解“十几减8”的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多媒体出示口算:) 15-9= 17-9= 11-9= 13-9= 19-9=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点击算式,媒体出示答案。) 小结:计算十几减9时,我们一般可以采用想加算减,或是用破十减的方法。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减法。 请看这幅图:老师呢,给你们讲个故事: (课件出示)星期天小明、小芳和小红去游乐园玩,正好碰到熊猫盼盼在卖风车,一阵微风吹来,风车翩翩起舞,可好看了!小明、小芳和小红围了过来,小明说:“我们要买8个。”熊猫盼盼说:“小朋友们你要帮帮我,现在还剩下几个风车呢?”聪明的小芳不禁数了起来,“一共有12个风车。”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童趣的两只小猫的争论中自然提出,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要知道风车还剩几个?怎样列式呢?说说为什么? 1.独立算法,合作探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2-8=4(条)。 你是怎么计算出12-8的?能给熊猫盼盼讲一讲吗? 每个人的想法可能不同,小组内讨论讨论,比一比,哪一组帮菲菲想的方法最多。 【设计意图:联系情境问题的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源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也是课程标准中“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新理念的体现。】2.交流汇报算法。 学生汇报的算法可能有: a.把12分成10和3,10-8=2,2+2=4。 b.8+4=12,12-8=4。 c.把8分成5和3,12-3=9,9-5=4。 d.画出12个风车,圈出其中的8个,数一数还剩几个风车就行了。 …… 【设计意图: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相结合,使算法更丰富,更自由,更灵活,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使学生充分体会“合作”意义之所在。】 3.尝试运用,多种择优。 熊猫盼盼从小朋友这里得到了这么多好方法,高兴坏了。它灵机一动,决定考考小明:“一共有15个风车,卖了8个,有本事算一算还剩几个风车?” 谁知小明马上计算出15-8=7。同学们能猜猜,它用哪种方法算的这么快呢! 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除了类似以上四种方法外,还有学生可能这样想: 8+7=15 15-8=7(教师补充板书。) 【设计意图:尝试练习在生动的情境中自然进行,不仅巩固了多种算法,同时使学生有意识的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 小结:同学们用以上几种方法都能得到正确答案,计算时你要向cat哥哥学习,在众多的方法中,选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小朋友们,愿意与小明、小红一起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 1.课本13页圈一圈、算一算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圈一圈图中的白菜和玉米,再次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十几减8的问题。 2.动脑筋计算。

2020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要点:认识图形(二) 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 1.平面图形 2. 立体图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 需要8个小正方体。 第二要点:分类与整理 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第三要点:认识人民币

1.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块)、角(毛)、分。 2. 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3*. 2.00元=2元;0.50元=5角;59.90元=59元9角;9.25元=9元2角5分。 第四要点:100以内数的认识 1. 自然数:用以表示物体的个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数码0,1,2,3,4,…… 2. 单数:个位上是1,3,5,7,9的自然数。 3. 双数: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0除外)。 4. 整十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0除外)。 5个十,5个一,组成起来是55。(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 读作:五十五(语文用字)写作:55(数学用字) 6. 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就是一百。 7*. 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看个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第五要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 不进位的加法20 + 30 = 50 67 + 2 = 69 68 + 30 = 98 2. 不退位的减法80 - 50 = 30 69 - 2 = 67 98 - 30 = 68 二、进位加法(凑十法) 1. 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 2. 凑十法的口诀: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第六要点:小括号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一个算式里没有括号,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苏教版数学《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54~55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2.让学生知道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四道算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并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小组“开火车”,集体答。 2.看图列式。(小黑板出示)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一些加、减法的计算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师: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数一数池中有几人?池边又有几人?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引出加法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你会用什么方法计算?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汇报。(相机板书:5+3=8、3+5=8)你能说说这两道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吗? 师: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总结: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师:刚才我们运用加法算出了一共有多少人,如果告诉你“一共有8人”、“池边有3人”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引出问题:池里有几人? 师:要求“池里有几人?”你会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汇报。(板书:8-3=5)你能说说这道算式的意思吗? 师:你还能根据图中的哪两个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提问。引出问题:一共有8人,池里有5人,池边有几人? 师:你会列式吗?(板书:8-5=3)说说这道算式的意思。 提问:观察这两道减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总结:两道算式都是用8来减的,其它两个数也交换了位置。 师:真棒!我们根据一幅图,列出了几道算式?仔细观察这四道算式,它们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师:这四道算式中都用到了3、5、8这三个数,其中3都表示什么意思?5呢?8呢? 总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算式,包括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当我们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时,要用加法来计算;当我们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时,要用减法来计算。虽然计算的方法不同,但是这四道算式却有着密切的联系。 师:其实这样有联系的算式还有很多,你能根据老师说的一道算式写出其它三道算式吗?(出示算式:1+7=8) 2.试一试。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计算十几减5、4、3、2。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同学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5、4、3、2。 教学难点: 进一步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播放《蓝精灵》动画片)让我们和聪明可爱的蓝精灵交朋友,做一个聪明的孩子。 2.抢答。 15-6=11-6= 14-8=15-7= 12-7=13-9= 17-9= 14-7= 出示练习卡,学生独立完成,男女生抢答,任抽两题请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题4 ①、出示例题,观察,这几道题和我们前面几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观察,汇报。教师点明减数是5、4、3、2(板书课题)

2.探究算法 ①、出示12-5=□.你想用什么方法,怎样进行计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②、学生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③、组织学生集体汇报,学生个别发言,说自己所采用的计算方法。 ④、讲解总结几种常用的方法。(板书例题计算过程) ⑤、总结算法 3.教学例其它例题 ①、出示其它例题 12-5=7 11-4=□ 12-4=□11-3=□ 12-3=□11-2=□ ②、学生独立计算。 ③、汇报交流,开火车答。 4.引导学生对比,小结算法.

5.完成做一做。 6.小朋友们,让我们出发找聪明的蓝精灵吧!(全班起立,做走路、跑步、驾驶摩托车、开汽车、驾驶飞机的动作)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练习四第1题 ①、投影出示题目,学生观察图,启发学生理解图意。 ②、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填写. ③、汇报总结。 ④、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练习四第3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小组开火车汇报,订正。 3.游戏 ①、出示题目,小组用准备好的算式卡片找得数相同的卡片。 ②、教师扮演蓝精灵的角色,让找到得数相同的卡片的小朋友到前面展示。其他小朋友做小法官判断。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7》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7》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例2、“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或7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能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8或7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8或7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理解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学校生活,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能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生的口算速度全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团结协作、主动探索的精神也得到培养,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的数学学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还有个别学生由于年龄小或家庭方面的原因,计算、数学应用等方面与其他学生还有一些差距,本学期要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培养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巩固迁移。 以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计算老师出示题目。(课件出示) 12-9= 14-9= 16-9= 18-9= 11-9= 师:同学们,咱们开始开火车了,看谁能又对又快地算出结果!让学生讲讲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从口算入手,复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巩固迁移,为学习十几减8、7的口算方法做好准备。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观察主题图,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看看茄子先生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先出示15把小号图(盒子里10把,盒子外面5把),再出示问题: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2页)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 NO:1 教学内容:上下(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 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 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教案

教学内容: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课本第58~59页的例7、“试一试” 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初步认识一幅图一般可以写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并能口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让学生经历看图写出四道算式的过程,初步感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和判断推理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逐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图列出4个相应的算式并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媒体课件、0~8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在夏天里你们最喜欢干什么?(游泳)每次游泳时,你有没有发现或想到这里面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一起再到游泳池边去看一看。(多媒 体展示游泳池图) 二、探究新知,落实目标 1.引导列示。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呢?他们一共多少人? 交流观察结果:池里有5个小朋友,池边有3个小朋友,一共有8个小朋友。 提问: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教师先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题意,直观地理解加法含义。 学生列式后,再板书:5+3=8、3+5=8。 (2)引导:刚才我们用加法计算出一共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现在老师提 一个问题: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池里有5个,池边有几个?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8-5=3,同时要求学生再次用手势表示题意,巩固减法 含义。 算式中的8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追问:你还列出不同的减法算式吗?你是怎样想的?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 执教:海珠区黄埔小学刘嘉欣 教学时间:2015年3月11日星期三第三节10:30—11:10 教学班级:一年1班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课《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材简析: 本课点还是运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8、7、6.课本通过买风车的情景图,围绕“12个风车,买走的重了8个,还剩几个?”这一问题,探讨“12-8”的计算方法;通过小朋友观察金鱼图,引出“13-7”和“13-6”的计算。由于有前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基础,因此学生会很自然地采用“破十法”或“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8、7、6。 在例题3的配套练习做一做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和根据一道加法算式写两道减法算式,这里教师要结合计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一图两式是:总数减去虚线一边的数,就得到虚线另一边的数。这样的数量关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来理解,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十几减9时,已经对“想加算减”与“破十法”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运用,学生在学习十几减8、7、6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知识进行迁移,自主探究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而在理解减法的意义上,则需要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去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针对“风车和金鱼”的情景图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及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8、7、6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8、7、6。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学期教案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养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 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1 时=60 分,知道珍惜时间。

(完整版)人教版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 包小霞 刘川九年制学校 2016年3月22日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7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计算,使学生学会自主地选择计算方法,独立、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悉并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 算题卡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见到你们真高兴,老师还带了一好个朋友来,你们想认识吗?这是谁呀?他聪明不聪明?他跟我们所有的小朋友们一样可聪明了,他还说他喜欢和爱动脑筋的同学做朋友了,所以他

今天带来了好多问题让我们来解决,你们准备好了吗? 喜洋洋带来的这么多口算题,咱们一起来算一算。 1、9+()=11 9+()=12 8+()=12 6+()=11 2、12-9= 15-8= 16-7= 14-6= 12-8= 11-7= 3、16-7= 17-9= 出示练习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订正,并说说后两道题的计算过程。 同学们算题算的真不错,那我们这节课就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十几减543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既然同学们都掌握了这样的计算方法,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和你的同桌交流计算下面各题。 哪一组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的计算方法(举手回答并奖励)12-5= 11-4= 12-4= 11-3= 12-3=11-2= 同学们算的真不错,那么聪明的你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都有什么规律了?看看这些减法算式的被减数、减数、差都是怎么变化的?得出结论: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小,差越大。 (三)、巩固练习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一年级下十几减5432 教学设计 初云霞

一年一班数学教案设计 课题十几减5、4、3、2 课型新授课时安排 1 授课时间月日主备人初云霞本教案使用人初云霞 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教学PPT 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环节个案使用时,结合实际在此教案上用蓝笔或黑笔进行修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探究新知 1、口算 2.看卡片,说出( )里应 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12 4十(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一)以旧引新,解决问题 1. 12-5=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借助方法,自主探究 1. 11-2= 11-3= 11-4= 2.说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三道题 的。 完成口算 完成练习 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计算得数 在学生已有的水 平经验上进行学 习,学生感到很 轻松,也愿意去 探究新的知识 借助十几减9的 思维方法,运用 知识的迁移引导 学生学习十几减 5、4、3、2的计 算方法。只要学 生说的有意义, 就鼓励学生用自 己喜欢的方式计 算 想加: 5+7= 12 破十: 10-5=5 5+2=7

巩固提升 总结提高作业设计我们共同学习了怎样计算“十 几减几”,当我们遇到这样的 问题时,我们可以怎么办? 1.填一填 2. 3. 已经摘下的桃子,每只猴子 一个,够分吗? (1)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 么?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你想怎样解答,说说想法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第19页练习四,第8题。 说说自己是计算方法 计算并说出算法 1.想加算减法 2.加法于剪发之间的关系 列式并计算 回答问题 总结收获 多层次,多样式 的练习的练习巩 固知识,提高学 生练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计算 能 板书设计 十几减5、4、3、2 12-5= 7 想加:破十: 5+7=12 10-5=5 5+2=7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最新版本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 王瑜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第13-14页的内容,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本课重点还是运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8、7、6。课本通过买风车的情景图,围绕“有12个风车,买走了8个,还剩几个?”这一问题,探讨“12-8”的计算方法;通过小朋友观察金鱼图,引出“13-7”和“13-6”的计算。由于有前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基础,因此学生会很自然地采用“破十法”或“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8、7、6。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十几减9时,已经对“想加算减”与“破十法”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运用,所以学生在学习十几减8、7、6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知识进行迁移,自主探究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而在理解减法的意义上,则需要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去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8、7、6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境激疑。 1、复习导入,从表格中的数里减去它 2、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十几减8、7、6。复习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互动解疑。 1.出示课本第13页例2图 引言:昨天小朋友们在游乐园买了许多漂亮的气球。今天他们再到游乐园里买风车。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有12个风车,被小朋友买走了8个,还剩几个? 师:根据这张图,怎样列算式计算? 2、探究“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师:“12-8”,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你的算法。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方法: 想加算减因为8+4=12 所以12-8=4 连减 12-2-8=4 破十法 10-8+2=4 观察发现 已知条件 数学问题 列出算式 培养学生独立 探索的能力,同 时也让学生学 会交流、合作来 解决问题。 放手让学生列 式、计算、尝试 归纳、整理,调 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和主动 性,进一步深化 了对知识的理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5432教案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 5432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十几减5、4、3、2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十几减5、4、3、2”】 2+9=3+8=4+7=5+6= 3+9=4+8=5+7=6+6= 4+9=5+8=6+7=7+6= 5+9=6+8=7+7=8+6=

2.()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5、4、3、2”】5+()=114+()=125+()=14 4+()=112+()=113+()=12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5、4、3、2”】 (1)出示例1: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5、4、3、2”】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11-2=9

十几减8的教学设计

《十几减8》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主题:探索“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刘刚建郑东新区杨桥中心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教材分析: 十几减8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8加几和十几减9的基础上安排的,十几减8的编排与十几减9类似,不同的是十几减8不再出逐个数数的算法,以提高抽象计算的能力和思维水平。教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十几减8,放手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主动探索、交流算法、算出得数。在此基础上把不同的算法在班内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算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对于抽象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操作获得自己的算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十几减8、7。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十几减9和8加几。学生可以把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十几减8这个知识点上。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2、学生学会利用破十法、想加算减等方法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学习重点: 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8的计算。 评价任务

任务一:会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进行快速计算。 任务二:会用“破十法”进行计算。 任务三: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点蜡烛游戏 8+6=8+5=8+7=8+4= 8+2=8+8=8+3=8+()=11 2.抢答游戏 17-9= 15-9= 12-9= 11-9= 13-9= 18-9= 指名说说“17-9”的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 1、课件显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找数学信息。) 老师提问:小熊猫一共有几个风车,学生回答:12个。 课件显示文字:有12个风车,卖了8个。还剩几个? 还剩几个风车?用什么方法计算? (1)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12-8=□ (2)如何计算呢?(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算法) (3)反馈交流: 老师指名让学生回答,然后总结。 小结: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2、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之间的关系)8 + 5= 8 +3= 8 +6= 13 -8 = 11-8 = 14-8= 4、出示十几减8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计算速度。 三、巩固练习 1、跳木桩、送信、走迷宫、给>、<或=找个家。 2、拓展提升 想一想,填一填 13-()=5 17-()=9 15-()=7 16-()=8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2-8=4 破十法:10-8=2 想:8+()=12 2+2=4 8+(4 )=1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0新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计划 (1) 第1课时:认识图形(1) (2) 第2课时:认识图形(2) (4) 第3课时:认识图形(3) (5)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计划 (7) 第1课时十几减9 (8) 第2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10) 第3课时十几减8 (12) 第4课时十几减7、6 (14) 第5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 (16) 第6课时十几减5、4、3、2 (17) 第7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 (18) 第8课时解决问题(一) (19) 第9课时解决问题(二) (21) 第10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23)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24)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26)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计划 (27) 第1课时单一标准 (28) 第2课时不同标准 (29)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计划 (31)

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32) 第2课时读数、写数 (35) 第3课时练习课 (38) 第4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39) 第5课时多些,少些 (42) 第6课时解决问题 (44) 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45) 第8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47) 第9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48)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计划 (50) 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51) 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二)..................................... 53第3课时简单的计算(一). (54) 第4课时简单的计算(二) (56)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计划 (58)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59)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61) 第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63) 第4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65) 第5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66) 第6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67) 第7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69) 第8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71) 第9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72)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8减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8减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用数的组成计算8的减法; 2、使学生掌握看图列减法算式;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8减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动画片中的巧虎吗?(喜欢) 师:今天巧虎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学数学,好不好? 三、复习 首先巧虎带我们来到开心乐园里面,复习一下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 1、开火车,算一算。

师出示数字卡片,开火车回答问题。 4+2= 7-3= 2+4= 1+6= 6-5= 3+3= 2、复习8的分成 老师出示题目,让学生回答,8可以分成*和* 3、揭题:刚刚我们复习了以前学习的知识,小朋友都表 现的非常棒,下面我们一起来到聪明乐园里学习新的知识,好不好?那么,今天巧虎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什么呢?出示课题:8减几。学生齐读课题。 四、探索新知 1、吹气球 师:看,这是什么?有几个气球?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8个气球 电脑出示动画:气球正慢慢的飘动起来 师:哎呀!气球怎么飞走了,飞走了几个气球?还剩下几个?你能完整地说吗? 生(尝试说):原来有8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下7 个 生(边操作边说) 师:气球飞起来我们用虚线框起来,用什么方法计算 呢?(减法)应该怎么列式呢?主要强调看见虚线就是用减法。 生(尝试说):8-1=7 师:算式中8,1,7表示什么呢?请学生回答

如果老师把右边的七个气球用虚线框起来,表示七个气球飞走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怎么列式呢?学生尝试回答,然后列式:8-7=1 师:算式中8,7,1表示什么呢?请学生回答。 2、吃糖果 师:巧虎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生:糖果 师:图上有几个糖果呢? 生:8个 师:看一看吃掉了几个?还剩下几个?算式应该怎么列呢? 师:我们用虚线把两个糖果框起来,表示吃掉了,用什么方法计算?应该怎么列式呢?主要强调看见虚线就是用减法。 生(尝试说):8-2=6 师:算式中8,2,6表示什么呢?请学生回答 老师把这里的6个糖果用虚线框起来,现在吃掉了几个糖果?我们用什么方法,怎么列式呢?学生尝试回答,然后列式: 8-6=2 师:算式中8,6,2表示什么呢?请学生回答 3.智慧果园 巧虎带小朋友们来到了智慧果园,果园里有哪些水果呢?有草莓,有葡萄,师在黑板上出示磁性教具草莓、葡萄 (1)师让学生数一数黑板上有几个草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