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毕业论文

煤矿毕业论文

煤矿毕业论文
煤矿毕业论文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井田位置和交通条件

山西乡宁焦煤集团惠源焦煤有限公司生产井位于乡宁县城北东8.0km处的胡村境内, 行政区划属管头镇管辖。地理位置为吕梁山南段东麓,汾河地堑西侧。

地理坐标为:

北纬:35°59′57″~36°01′50″

东经:110°53′30″~110°55′15″

井田东临台(头)—乡(宁)县级公路,通过该公路往西约8km 可达乡宁县城,同时可达临(汾)—乡(宁)干线公路,经该干线公路经襄汾向南东约50km可达大(同)-运(城)高速公路,南同蒲铁路襄汾火车站。

二、地形、地貌及水系

井田地处吕梁山脉南端,井田内地形复杂,山高沟深,北部基岩出露良好,南部黄土发育,沟谷内及其两侧间或有基岩分布。总观井田,沟谷纵横,梁岭绵延,表现为强侵蚀的中低山地貌。总的地势为北高南低,地形最高点在井田中北部山脊,高程为1304.8m,最低点在井田东南界处的鄂河床,高程为1010m,最大相对高差294.8m。

本区属黄河流域,鄂河水系,井田内主要河流为鄂河,由井田东南部边界处流过。井田内其它大小沟谷的季节性水流大都向南汇入鄂河。鄂河为乡宁县的主要河流,发源于管头镇东北的麦楷峪一带,自北东而南西流经管头镇和乡宁县城南,向西于万宝山村北注入黄河。

鄂河旱季清水流量约0.2m3/s,汛期乡宁水文观测流量为357m3/s,平均75.25m3/s,1934 年洪水曾进入乡宁县城,洪峰水位标高达

981.60m,水位升高4m,最高洪峰流量达2454 m3/s(1937年8月)。

三、气象与地震

本区为四季分明的温带半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风向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昼夜温差较大,据本县气象站近10年的观测资料:年最低日平均气温-8.7℃,年最高日平均气温10.2℃,年平均气温 9.5℃,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5.4℃,7、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2.1℃。

年最小降水量为380.6mm,最大为700mm,多年平均降水量508.5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月份。

年平均最小蒸发量1519.6mm,最大为2346.4mm,多年平均1723.7mm,蒸发量为降水量3.39倍。

霜冻期从10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最大冻土深度为53cm,无霜期150天左右。

本区历史上未发生过Ⅴ级以上的地震,据乡宁县地震台资料,临汾~洪洞大地震曾波及本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乡宁属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的第二组。

第二节矿井地质概况

一、地层

在井田及附近地段,出露地层有二叠系、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及全新统等,此外经钻孔、生产井巷揭露的地层有奥陶

系中统、石炭系中、上统等,其岩性特征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一)奥陶系中统(O2)

据井田中心位置的ZK l02资料,其埋藏深度在340m左右,为区域含煤地层基底,岩性为深灰色厚层泥晶灰岩、黄褐色泥灰岩角砾状灰岩、云泥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据区域地层资料其厚度在400m 左右。

(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本溪组在井田范围内无露头分布,据钻孔揭露,底部为透镜状褐铁矿或铁铝质泥岩,下部为铝土岩、铝土质泥岩、含铁铝土岩,上部为灰色铝土质泥岩、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深灰色薄层生物碎屑灰岩、长石石英砂岩及薄煤层和煤线。该组底界为奥陶系侵蚀基准面,顶界为K1砂岩之底界。

该组厚15.0-25.0m,平均厚度20m,与下伏奥陶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井田内没有露头分布,据钻孔资料该组地层底界为K1,砂岩底界,顶界至K7,砂岩底,厚度65.56-83.90m,平均72.46m,根据岩石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分为三段:

一段:自K1砂岩底至K2灰岩底,厚约21.48-31.85m,平均厚26.64m。主要岩性为灰黑色、深灰色泥岩、炭质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砂岩、粘土质泥岩夹煤线。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9号、l0号、ll号煤。底部为灰白色中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砂状结构,纹层状构造,硅质胶结,分选性、磨圆度较好,质地坚硬,风化面常被铁染。

二段:自K2灰岩底至K4灰岩顶,厚为21.93-27.87m,平均厚度24.60m,主要岩性为深灰色中厚层含燧石条带灰岩(K2、K3、K4)夹灰色、灰黄绿色泥岩、钙质泥岩沥青泥岩及薄煤层和煤线,煤层自。上而下为7号、8号煤,K2、K3灰岩比较稳定,瞄灰岩稳定性差,局部相变为泥质灰岩或砂岩。

三段:自K4灰岩顶至K7砂岩底,厚约l9.15-24.18m,平均厚21.22m,主要岩性为深灰色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石英砂岩薄层及钙质泥岩夹煤层和煤线,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4号、5号、6号煤,下部为灰白色中层中细粒长石砂岩,主要成分为长石,其次为石英,含少量云母,钙质胶

结,分选和磨圆度一般,含泥砾、砂岩风化后具疏松,即民砂岩标志层。

(四)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该组地层在地表末见有露头分布,据钻孔及井巷揭露资料,自K7砂岩底至K8砂岩底,一般厚度34.75-45.36m,平均厚度39.94m,为井田重要合煤地层之一,由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灰白色砂岩、煤层和煤线等组成。其中下部有一层灰白色薄~中层中细粒砂岩,主要成份为石英,其次为长石,含云母碎片及大量岩屑等,硅质胶结,分选性及磨园度中等,坚硬,稳定性好,特征明显,习惯称为“中间砂岩”。底部为灰白色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具大型板状、槽状斜层理,层面上含有大量云母片,粘土质胶结,为与下伏太原组划分界线的标志层。本组地层特征明显,层位稳定,属内陆沼湖相沉积。

(五)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该地层仅在井田东南部有零星分布,自K8砂岩底至K10砂岩底,厚度79.64-112.07m,平均厚度95.86m左右,由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灰白色砂岩组成。下部1~2层煤线,在灰色泥岩中偶见紫色泥岩斑块。底部一层灰白色中粒石英岩,硅质胶结,分选性和磨园度较好,坚硬、稳定性好,特征明显,层位稳定,是与下伏地层划分界线的标志层。

(六)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该组地层主要出露于井田东南部,自K10。砂岩底至K l3砂岩底,厚度313.45-331.74m,平均厚度316.58m。根据岩石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分为三段:

一段:自K10砂岩底至K ll砂岩底,厚约102.83-110.67m,平均厚105.17m。岩性为灰绿、杏黄、灰紫色砂质泥岩、石英杂砂岩互层。底部为灰白色、黄绿色岩屑石英杂砂岩(K10),其底部含砾石、泥砾,斜层理发育。

二段:自K ll砂岩底至K l2砂岩底,厚约70.86-78.75m,平均厚74.83m。岩性以黄绿、灰绿、杏黄、紫红色泥岩、砂岩为主。底部为灰绿色中粒岩屑石英杂砂岩,含黑色燧石质砾石及泥岩。

三段:自K l2砂岩底至K l3砂岩底,厚约l30.26-142.32m,平均厚136.58m。岩性以紫色、暗紫色为主,黄绿色次之的泥岩、砂质泥岩与砂岩互层。底部为灰绿色中粒岩屑石英杂砂岩。

(七)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

该组地层主要出露于井田西北部,自标志层K l3,砂岩底面之上,厚度135.8-215.6m,平均厚度178.4m,岩性为砖红、紫红色泥岩和

砂质泥岩为主,夹紫红色、灰白色中粒岩屑石英砂岩,上部泥岩中夹有薄层灰色淡水灰岩。底部为灰白、灰绿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与下伏地层分界。

(八)第三系上新统(N2)

零星分布于井田内大的沟谷中,岩性特征自下而上为半胶结的砾岩、砂砾岩与棕红色粘土互层、深红粘土,厚度0-83m,与下伏基岩呈角度不整合关系。

(九)第四系(Q)

广泛分布,包括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与。下伏基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中更新统(Q2):浅棕红色亚粘土,夹钙质结核层,厚度60-125m。

上更新统(Q3):灰黄色亚粘土为主,厚度l0-20m。

全新统(Q4):砾、砂,次生粘土等现代河床沉积,厚度0-11m。

二、构造

由于受区域构造的控制,井田尤其是周边构造较为复杂,褶皱、断裂均较发育,主要构造线方向呈北东向,其次为北西向。因褶皱、断裂的影响,使地层沿走向,倾向均具幅度不等的起伏,形成规模不同的褶皱,使地层产状变化较大,但总体倾向为北西向,倾角4°-25°,最大可达30°左右。

1、褶皱

井田发育的褶皱主要为波状起伏褶皱,而紧邻井田而且对井田内地层、煤层影响较大的褶皱有:

Z1:向斜(陈家沟向斜):该向斜出现于井田西北界外附近,规模

较大,轴面走向呈北东向,延长约3.0千米,倾向南东,倾角60°左右,两翼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第三段及石千峰组,地层倾角l5°-24°,南东翼陡,北西翼缓。

据生产巷道揭露,该向斜对煤层影响较大,在接近轴部地带,煤层变薄。

Z1:背斜:位于井田南角边缘,轴面走呈向北西,延长约500-600m,其一部分在井田之外,倾向南东,倾角60。左右,两翼不对称,西北翼陡,东南翼缓。出露地层为下石盒子组,倾角l0°-20°间。

2、断层

井田及其附近断裂构造比较发育,虽然规模相对较大的断层均位于井田边缘或界外附近,但对煤层的影响还是比较大。

F1断层:出现于井田西南部边缘,走向北西,其两端均延伸出井田之外。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70°,断距l00m左右,为上盘相对下降的正断层。

据生产巷道揭露,该断层对煤层影响较大。在其影响范围内煤层急剧变薄,l号煤层煤厚度由近2.0m,渐变为0.45-0.60m,使其失去了开采价值;2号煤层也有变薄的趋势,由于其厚度较大,而且稳定性也好于1号煤层,使之未至不可采程度。

F2断层:位于井田东南界中段西部。走向北西,长约600m,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60°,断距l0m左右,为上盘相对下降的正断层。该断层由于规模小,对煤层影响不大。

F3断层:位于井田东南界之外,走向北东,长约2000m,断层面

倾向北西,倾角55°,断距30m,为上盘相对下降的正断层。由于断层位于井田之外,无工程控制,对煤层影响情况不明。

其余断层(F4、F5等),因规模相对不大,而且又位于井田之外,故不一一描述。

综上所述,依据(DZ/T0215-2002)《煤、泥炭勘查规范》附录D构造类型划分原则,井田构造类型应属中等类型。

三、煤层和煤质

(一)、煤层

(一)含煤性

井田内含煤地层自新至老有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及中统本溪组,平均总厚度132.40m,共含12层煤,平均总厚度9,94m,含煤系数7.51%;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 5.91m;可采系数4.46%。

1、本溪组。

井田内本组地层厚度变化较大,平均厚度20m,含薄煤层1层,编号12号煤层,不稳定,一般厚度0.50m左右,含煤系数2.5%。

2、太原组

是井田内重要的含煤地层,平均厚度72.46m,含煤8层,自上而下编号为4-11号,平均总厚度5.48m,含煤系数7.56%。可呆煤层厚度2.95m,可采系数4.07%。

3、山西组

是井田内另一重要的含煤地层,平均厚度39.94m,含煤层4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号、2号、2号下、3号,平均总厚度3.96m,含煤

系数9.91%,可采煤层总厚度2.96m,可呆系数7.41%。

(二)可采煤层

据生产井巷揭露及调查资料,井田内含煤地层共含厚薄不同的煤层12层,自上而下编号为l号-l2号。其中稳定性好,金区可采煤层仅有2号和10号,不稳定,大部可呆煤层有1号,其余煤层为局部可采或不可采煤层。煤层产状与地层一致,即倾向北西,倾角4-25°,平均 l3°左右。据巷道揭露,井田北西部因Z1向斜的影向,煤层倾角急剧增大达30°左右,而厚度也发生明显变薄。另外井田西南帮因F,断层影响,煤层厚度也发生了变化。

l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上部,为井田内大部可采煤,厚度0.30-2.27m平均厚度l.14m,不含或含一层夹矸,但在井田一般都含一层夹矸。夹矸位于中上部。由深灰色泥岩组成。煤层顶面距K8砂岩底面9.0-11.0m,产出层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在西南部近井田边界附近,受断层影响和西北部井田边界附近受Z1 (陈家沟向斜)构造影响,煤层急剧变薄至0.45-0.60m,而成为不可采煤层。在井田范围内煤层顶、底板均为深灰色砂质泥岩。

2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偏下部,为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之一,一般厚度l.10-2.87m,平均厚度1.82m,在井田范围内普遍含有一层夹矸,由灰色泥岩组成,最大厚度可达0.6m,煤层顶面距K8砂岩底面25-28m左右。产出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为金区可采煤层,但在西南及西北部井田边缘地段受构造影响煤层有明显变薄的趋势。直接顶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老顶为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底板为暗灰色泥岩;老底为砂质泥岩。

10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K2灰岩之下,是井田内另一重要煤层,一般厚度2.50-3.11m,平均厚度2.95m,普遍含有夹矸l-3层,夹矸厚度变化在0.10-0.30m之间。产出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据ZK l02揭露,煤层结构为050(0.30)0.65(0.20)0.45(0.15)0.70,即结构复杂,为全区可采煤层。上距2号煤层底55-60m。顶板与K2灰岩之间有厚约0-0.1m的灰白色泥岩,K2灰岩为其直接顶板,底板为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矸主要为灰色、灰白色泥岩。由于与9号煤层之间相距很近,一般都不超过0.70m,故合并为一层煤,称为10号煤或9+10号煤层。

(三)煤层对比

煤层对比是研究和认识煤层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比方法很多,但首先是在地层对比的基础上进行,并遵循同一规律的原则,根据区内含煤岩系地层分层清楚、岩性稳定、标志层特征明显,同时各煤层自身也具有不同特征,因此本区煤层对比的主要方法是标志层法、煤层间距法和煤层自身特征法。

1、标志层法

本区主要标志层有K1、K2、K7、K8等,全区分布,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特征明显,具有明显的对比依据。

(1)K1砂岩

位于太原组底部,厚度一般0.37-14.26m,平均5.Om,为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岩,特征明显,易于辨认,其顶板向上12.0-13.Om 左右为11号煤层底板。

(2)K2灰岩

位于太原组中下部,在井田分为上、下两层,K2上厚度0-7.22m,平均厚度3.72m,K2下厚度0.80-5.12m,平均3.OOm,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是确定9+10号煤层的重要标志层,其底板向下0-0.10m 即为9号煤层顶板。

(3)K7砂岩

位于山西组底部,浅灰、灰白色中粗粒岩屑长石砂岩,一般厚度1.08-14.87m,平均厚度6.21m;层位稳定,不仅是煤层对比而且也是太原组与山西组分界的标志层。底面之下45-50m即为9号煤层顶板。

(4)K8砂岩

位于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底部,是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之分界标志层。厚度0.87-8.83m,平均2.99m。全区分布,层位稳定。底板向下25m左右即为2号煤层顶板,是对比2号煤层的重要标志层。

2、煤层层间对比法

井田内可采煤层之间距离相对比较稳定,即1号煤层与2号煤层、2号煤层与3号煤层、2号煤层与9号煤层,9号煤层与ll号煤层之间。据斜井及钻孔揭露,彼此间距变化不大,为各煤层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井田及其附近一带,l号煤层与2号煤层相近平均为l5-18m 左右,2号煤层与3号煤层平均相距3-5m;2号煤层与9号煤层平均相距55-60m左右:l0号煤层与11号煤层平均相距5-6m。

3、煤层自身特征法

煤层自身特征包括厚度、结构、稳定性及其顶、底板围岩等特征

的差别,可以达到区别不同煤层的目的。如1号煤层,厚度较小,厚度变化较大顶、底板均为深灰色砂质泥岩等,可与2号煤层区别。2号煤层产出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结构简单,全区可呆,老顶为灰白色细砂岩,底板为深灰色泥岩;3号煤层可从厚度小,不合夹矸,顶板岩性为深灰色沥青质泥岩等特征与2号煤层区别;l0号煤层则可从厚度大,结构复杂,含硫高,老顶为灰岩等特征与2号、3号煤层区别;ll号煤层稳定性差,厚度变化相对较大,结构复杂,灰分高,顶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等特征与其它煤层特征差别极大,很容易与其它煤层区别。所以根据煤层自身特征作为煤层对比也.属可靠方法之一。

(二)、煤质

井田内可采煤层有1号、2号及l0号煤层,其中1号、2号煤层为井田目前主采对象,l0号煤层尚未开采,是今后的主采对象。所以煤质研究对象为l号、2号、l0号煤层。

㈠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1、煤的物理性质

井田内可采煤层,煤的物理性质基本一致,呈黑色、黑灰色;沥青、玻璃光泽;性脆,内生裂隙发育;阶梯状、参差状断口;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硬度2.0-2.3,真密度l.35~1.80t/m3。视密度l.30~

1.50 t/m3。

2、煤岩特征

1号煤属光亮型及半光亮型煤,宏观上煤岩组成近于均一、光泽强为特征,多由亮煤及镜煤组成,局部有丝炭透镜体,泥质透镜体,

均一状结构,局部有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

2号煤主要为亮煤、暗煤,其次为镜煤,局部可偶见丝炭等组成。宏观煤岩类型以光亮型、半亮型煤为主,具多层性,往往由两种以上的煤岩类型反复多次交替出现。以均一结构为主,局部为透镜状结构,水平层理或块状构造。

10号煤以亮煤为主,其次为暗煤,此外还有少量的镜煤呈线理状赋存于由亮煤及暗煤组成的煤层之中。宏观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型煤,条带状结构明显。

四、瓦斯、煤尘及自燃性

1、瓦斯

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瓦发[2013]50号文“关于临汾市2012年度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山西乡宁焦煤集团惠源焦煤有限公司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3.48m3/t;绝对涌出量 2.24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 2.89m3/t,绝对涌出量

1.86m3/min,属瓦斯矿井。

2、煤尘爆炸性

2012年04月29日根据临汾市煤炭安全检测检验中心提交的检验报告,该矿2号煤层煤尘爆炸指标为:火焰长度为7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用量为50%,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3、煤的自燃倾向

2012年04月28日根据临汾市煤炭安全检测检验中心提交的检验报告,该矿2号煤层煤层的吸氧量0.70cm3/g,自燃等级为Ⅱ级,倾向性为自燃。

五、水文地质

(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井田所处位置属黄河单斜水文地质单元,其范围东起离石大断裂,西抵黄河,南至禹门口――西郊口――关帝庙一带,北部涉及距离较远。单元内出露有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地层。地层倾向总体上为北西,倾角5°-10°,构造格局受近南北向的离石大断裂及其次级南西向断褶带控制。地貌上属低中山区黄土高原,发育较复杂的树枝状水系,其绝大部分干支流向西直接注入黄河,仅小部分干支流汇入汾河,再入黄河。

单元内地下水以接受大气降水为主,与地下水形成的相互补排关系,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受地形、地貌及当地侵蚀基准面控制,以泉、潜流形式向河流、沟谷排泄。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各含水层组,在处于地形较高处及浅埋区时,以潜水形式向河流、沟谷排泄,也受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约400m)控制,深埋区则以承压水形式自东向西或自南东向北西至黄河或通过黄河谷底向鄂尔多斯断块运移。奥陶系、寒武系灰岩水则以承压水形式,自东向西、自北向南流动,在禹门口一带泄入黄河及关中盆地。

(二)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系

井田位于吕梁山中南部,鄂河中上游,黄土广布,切割强烈,地形较复杂,沟谷多呈“V”,字型。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高差大,地表水均沿沟谷向东南排出井田之外。因所处地势相对较高,沟谷中常年无水,四季干枯,小雨不成流,大雨无积水,即区内地表水迅速

排泄出区外之后注入鄂河。因此本井田属鄂河水系,黄河流域。虽然井田内植被发育,黄土广泛,但因所处地势高,且坡陡沟深,排水条件良好,地表水下渗补给在下水条件差,故对煤层影响不大。

2、含水层

(1)第四系松散岩透水局部含孔隙潜水层

①全新统及上更新统砂砾石孔隙潜水层

全新统及上更新统河流相堆沉物,以砂砾石、砂为主。上更新统砂砾石含水层一般呈透镜体状分布于河谷两侧阶地,全新统则层位稳定,呈带状连续分布于河谷中。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流水及基岩水补给,动态随季节变化,一般水位埋深0.2~10m,最深处可达20m。水量较丰富,水质良好,属HC03-Na型水,矿化度0.495g/L。由于近年来煤炭资源大量开发利用,使本含水层中水量呈减少的趋势,而且受不同程度污染。

②上、中、下更新统透水不含水层

分布于梁、垣、峁等地区,由黄土状古土壤、钙质结核及少量的砂砾组成,因地势较高切割严重,又无良好的地下水赋存条件,大部分地段为透水不含水层。但局部地方因粘土、亚粘土阻隔,含孔隙潜水,富水性较弱,含水岩性以亚砂土、亚粘土为主,水质以HC03-Na·Mg、HC03-Ca型水为主,矿化度0.208~0.57g/L。

(2)第三系松散岩孔隙含水层

零星分布宽大的沟谷中,堆积于古地形低凹处,以河流相、洪积相堆积的保护组地层及静乐组残积红土为代表。含水层主要赋存于保德组半胶结的砂砾岩中,以潜水为主,当上覆有粘土层,处于低凹地

段之时,可为承压水。砾岩、砂砾岩呈层状、透镜状体状展布,接受大气降水及基岩水侧向补给。静乐组残积红土,因其岩性影响,一般不含水,构成隔水层,但局部地方因大量的钙质结核形成孔隙潜水,单井流量0.014-5.7471L/S,井、孔单位涌水量0.12-0.55L/S·m,水质类型:HC03-Na、HC03-Ca·Mg、HC03·SO4·HC03·CL-Na·Mg·Ca 等,矿化度0.261~0.745g/L。

(3)二叠系一三叠系碎屑岩裂隙岩含水岩组

井田内广泛分布,含水岩组由粗~细粒砂岩、粉砂岩组成。以节理裂隙为地下水赋存空间,属潜水~承压水含水岩组。一般在地势较高处和裸露地区,多形成潜水,水量大小受地貌、岩性、构造控制,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地势低凹的覆盖区及深埋区,形成层间裂隙承压水,接受层间侧向渗透补给和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富水性一般较差:属高水头、弱富水承压含水岩组。但在地貌、构造条件有利及补给条件较好时,也可富水,并形成自流水。单泉流量0.003~17.79L/S,井、孔单位涌水量0.017~1.24L/S·m,水质类型以HC03-Na、HC03-Na·Mg型为主,矿化度0.20~1.74g/L。

(4)石炭系碎屑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井田内该含水岩组大面积分布,但未出露于地表,而是深埋地下,主岩为K1、K5砂岩,K2、K3、K4灰岩含水,属岩溶裂隙水,一般以裂隙、节理为赋水空间,岩溶不发育,属含水不均一岩组,水量大小不仅受构造控制,还取决于埋藏条件。即埋藏浅者,一般以潜水形式出现,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赋水空间发育完好,水量较丰富;在深埋区,含水岩组补给迳流条件不好,节理、裂隙、岩溶发育差,

也不均一,属高水头承压水,富水性差异较大。单泉流量0.08-2.OOL /S,井、孔自流量0.98-2.25L/S,水质类型以HC03-Ca、HC03-Na·Mg型型为主,矿化度0.20~11.OOg/L。

(5)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井田内本含水岩组深埋地下,主要为厚度巨大的碳酸盐岩含水,属岩溶一裂隙水,以岩溶、裂隙为赋水空间。据钻孔揭露,灰岩中岩溶、裂隙均不发育,也不均一,但具有上弱下强的趋势。水的赋存、运移规律,严格受构造、岩性制约,富水性不均一。如果是在灰岩裸露区、半裸露区的灰岩水为岩溶~裂隙潜水,水位埋藏深,接受大气降水垂直渗透补给,而井田内灰岩深埋地下,则属于高水头岩溶裂隙承压水,以侧向补给为主。单泉流量0.004~132.OOL/S,水质类型以HC03-Na、HC03-Na·Mg型为主,矿化度0.193~0.623g/L。

上述含水层以致与地表水之间,因井田及其附近构造发育而为其相互间水力联系创造了条件,为井田内煤炭资源开采不利。

3、隔水层

1号煤之上,虽有K8及Ks之上的砂岩裂隙含水层及2号煤层之下有“中间砂岩”裂隙含水层,但这些含水层之间,均为质地细腻、结构致密,一般厚度都在1.0m以上的泥岩、砂质泥岩,对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有良好的隔挡作用,阻挡含水层的垂直贯通,是良好的隔水层。

2号煤之下,现K7砂岩裂隙含水层之间,有8~lOm厚以粘土质泥岩为主的地层。10号煤层之上的灰岩岩溶及砂岩裂隙含水层和10号煤层之下的奥陶系中统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之间,有结构致密、质

地细腻的粘土质泥岩相隔,厚度一般均大于l.0m,常与砂岩或灰岩相间产出,对各含水层之词的水力联系有良好的隔挡作用,阻水性强,是良好的隔水层。

4、其它富水、导水因素

井田内地层沿走向、倾向具波状起伏及规模大小不等的褶皱、断裂均较发育,在向斜或地层倾角由陡变缓处及断裂带都是有利的富水部位。此外,有一部分砂岩裂隙含水层都有面积不大的地表露头,因风化作用,造成裂隙发育,为地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创造了条件,改变了富水状态。所以断裂及裂隙是井田内重要的富水、导水因素。

5、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①地质构造因素

如前所述,井田内地层具波浪起伏及褶皱、断裂发育的特征,在向斜或地层倾角由陡变缓处和断裂带附近,都是富水的有利部位,但因含水层含水性微弱,在正常情况下,对生产矿井不会产生严重的充水威胁。地表及浅部地层因构造影响而使裂隙发育,是良好的导水构造。因此,在雨季或长时间的一阴雨天气,地表水通过这些导水构造下渗补给地下水的量会相对增加,造成生产矿井充水,但因地表迳流条件良好,水量不会很大,可是井田内煤层深埋地下,其上覆有砂岩、灰岩等多层含水层,虽然有含泥质、粘土质高的、结构致密的泥岩隔挡,但因井田及其附近断裂发育,而且规模较大,使含水层间相互贯通,有了良好的水力联系条件,可以使煤系含水层形成强富水层;同时由于埋深大,煤系含水层均属于高水头的承压水,水头淹没煤层可达数lOm,因此不论水量大小,对煤层开采都会有影响。煤层之下的

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水,因岩溶、裂隙发育和富水均匀性,局部富水性很强,而且属高水头承压水,并有规模较大的断层构造连通,引起开采巷道严重充水的可能性很大,会给井巷造成严重威胁,在煤炭资源开采时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生产安全。

②废弃巷道、采空区积水因素

本井田周边虽无煤矿分布,但本矿井建成投产至今已有废弃巷道及规模大小不同的采空区。这些采空区彼此不相连接,但具重叠特征,在长期得不到合理治理的情况下,即可造成地面局部变形、从而沟通含水层之间及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同时也可能使上、下呆空区贯通,使含水层富水、采空区积水量增加,对生产矿井可能造成充水或突水的威胁。据调查这些采空区目前均未大量积水,但将来可能会大量积水,因此要高度重视,及时处理,绝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和对生产矿井造成水患的可能。

6、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井田位于吕梁山中南段,地势较高,地形切割强烈,地表迳流条件好。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是季节性大气降水,直接充水含水层总厚度30~40m,以砂岩裂隙水为主,矿井涌水量最大为10m3/d左右,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附录G中,G.1.1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本井田水文地质类型应属于第二类、第一型,即裂隙虎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类型。

(三)矿井涌水量及预测

井田位于分水岭近旁,地形高差大,切割强烈,沟谷发育,坡陡沟深,地表水排泄条件良好,无地表水体,也不利用向下渗透补充地

下水。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由于补给源不足,直接充水含水层水量甚微。井田外之东侧有深沟,即排泄条件极好,所以生产巷道涌水量不大,一般在10m3/d左右,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预测以后在正常情况下也不会有更大的涌水量。但废弃的小煤窑、采空区积水以及构造导水作用对矿井的影响不能忽视。

六、矿井主要水害及防治措施

井田所处地区为缺水区,无地表水体,赋存于煤层上、下的含水层,虽然均为弱含水层,水量储存不大,但因都属高水头承压水,并有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连通,对生产矿井造成水害的可能性会很大;此外洪水也可能造成水害。防治措施一是加强水文地质研究工作,使用适当的勘查工作量,查明含水层富水状态及断裂构造与含水层间的关系,遵循有疑必探、先探后采的原则。二是雨季到来之前,要有防范意识;三是提前加强沟谷、河道治理,保持畅通;四是要备有抽、排水设备,有充分的应对措施。

七、供水

由于井田内无地表水体,所以自凿深达600m的水井,解决供水问题。井中水质优良,水量完全可以满足煤矿生产、生活用水。

第三节矿井开采状况

一、开拓方式

主斜井:斜长310m,净宽4.8 m,倾角30°,采用料石砌碹。担负矿井进风、提煤、运送人员、敷设管线等任务,作为矿井的安全出口。

副斜井:斜长320m,净宽3 m,倾角25°,采用料石砌碹。担负

浅谈煤矿安全管理与生产 煤矿安全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煤矿安全管理与生产 姓名 *** 系别安全工程系 专业安全技术管理 班级 **** 指导教师 *** 2012年 5 月 6 日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第一章煤矿安全管理的发展与展望 (3) 第一节煤矿安全管理的历史 (3) 第二节现代煤矿的安全管理 (4) 第三节煤矿安全管理的展望 (5) 第二章煤矿安全生产的实践 (7) 第一节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7) 第二节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7) 第三节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8) 第四节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8) 第三章建立安全长效机制 (10) 第一节建立健全责任制约机制 (10) 第二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10) 第三节责任体系落实 (10) 第四节现场管理机制 (11) 第四章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13) 第一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重要性 (13) 第二节职工的培训 (13) 第三节现场职工自救和互救 (13) 第四节矿山救护队建设 (13) 第五节实施职工健康保障体系 (14) 第五章加强“一通三防”管理 (15) 第一节提高认识 (15) 第二节抓好四道防线管理工作 (15) 第六章结语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摘要 煤矿行业属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建立和落实长效机制,才能彻底扭转安全上的不利局面。因此,在一个时期或者更长时期逐步形成安全生产久安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生产“一通三防”

前言 煤矿安全事故是一个可怕的无底洞,一旦发生就会影响生产甚至造成全面停产,形成巨大的损失,并且它吞噬生命,损害健康,给人留下身心的创伤。国家本着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负责任的精神,正确地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明确了安全的地位和安全工作的根本方法。又提出了“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进一步为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 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安全基础不实,部分应该被淘汰的设备还一直在使用,煤矿重点攻关课题的研究速度缓慢,先进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

煤矿开采技术研究毕业论文

煤矿开采技术研究毕业论文 摘要: 1、详细查明了井田地质构造,发育有5条断层,其中落差最大为20m在井田的西部边界处,其余4条断差在5-8m间,对井田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2、井田工程地质条件,2号煤层为中等,9+10号煤层为简单。2号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9+10号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2号煤层不易自燃,9+10号煤层自燃。无地温、地压异常。 3、井田可采煤层为2号、9+10号两层。2号煤层厚0.47~1.20m,平均厚0.95m。为较稳定煤层,井田大部可采;9+10号煤层厚4.14~5.60m,平均厚4.80m,为稳定煤层,井田全区可采。 4、2号煤层为特低灰-中灰、特低硫-低硫、中热值-高热值贫煤;9+10号煤层为特低灰-中灰、高硫分、中热值-特高热值无烟煤。 5、井田2、9+10号煤层采空区中有积水,且9+10号煤层部分块段为带压开采,突水系数为0.061MPa/m,存在奥灰水突水危险,2、9+10号煤层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

第一章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 第一节矿区概述 一、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中强福山煤业水地庄煤矿位于浮山县城东,与浮山县直线距离 6.25Km处的水地庄村东侧、南北两侧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天坛镇管辖。重组后井田东西宽2740m,南北长4000m,面积8.4763km2。地理坐标为111°53'55"—111°55'44",北纬35°56'30"—111°58'40"。 交通位置图1-1-1 二、矿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概况 矿区有村庄及矿井工业广场,洗煤厂等工业设施。区多为山区荒地和林地,以杂草丛生为主,南、北部山上生长有落叶松树,覆盖率

煤矿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煤矿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煤矿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题目:煤矿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摘要 煤矿事故频繁发生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为了探求煤矿事故的发生机理,分析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对策,以指导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从而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保障广大煤矿职工的人身安全。 煤矿事故原因及其预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包括工程技术问题,也涉及到相关的政策、管理。根据专业特点,本文研究重点集中在工程技术方面,同时兼顾相关的政策与管理。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找出了煤矿五大灾害事故的发生规律、发生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对策。第二部分,在全面总结我国煤矿灾害及其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得出了煤矿灾害事故频发的宏观原因和深层次原因,提出了煤矿灾害防治的国家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煤矿事故, 原因, 预防对策,安全监管

目录 摘要 (1) 一、绪论 (4) (一)研究背景 (4)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5) (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6) 二、煤矿瓦斯事故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6) (一)瓦斯爆炸原因分析 (6) (二)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技术措施 (7) (三)煤(岩)与瓦斯突出及其预防 (9) (四)瓦斯喷出及其预防 (11) (五)小结 (12) 三、煤尘爆炸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12) (一)煤尘爆炸条件 (122) (二)煤尘爆炸的过程 (13) (三)煤尘爆炸的特征 (13) (四)煤尘爆炸的危害性 (13) (五)采取的防范措施 (14) (六)小结 (15) 四、煤矿火灾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技术 (15) 4.1煤矿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 (15) 4.2矿井火灾防治技术 (16) 4.3小结 (17) 五、煤矿水灾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17) (一)煤矿水灾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17) (二)煤矿水灾事故类型 (18) (三)煤矿水灾事故原因 (18) (四)矿井水灾防治对策 (200) 六、煤矿顶板事故的原因和防治 (21) (一)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 (21) (二)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 (22) (三)小结 (23) 七、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24) (一)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宏观原因 (24) (二)煤矿事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 (27) (三)政策和措施建议 (31) 致谢 (35)

(完整版)安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

太原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生姓名: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所属系(部): 二〇一五年十月

前言 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进行矿井开采设计,并就本专业范围的某一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能力训练,也是对一个采矿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 本次设计的内容是麦地掌煤矿通风系统设计。是在麦地掌煤矿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搜集到的其它相关原始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参考《煤矿开采学》、《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矿井开采设计手册》等参考资料,在辅导老师深入浅出的精心指导下独立完成。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受益非浅。此次毕业设计是根据国家煤炭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结合设计矿井的实际情况,遵照采矿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在收集、整理、查阅大量资料的前提下,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设计的。 通过本次设计,我看到了许多以往自己欠缺的地方,提高了综合能力,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本人的初次设计,错误难免,恳请各位老师指正。 本次设计的指导老师为老师,同时还得到了田取珍、曲民强、丰建荣、王开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他们在许多方面给予了宝贵意见,为了帮助我们顺利、正确地完成毕业设计,经常加班加点,牺牲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设计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恳请各位老师不吝指正。 学生:

摘要 本次设计是开采麦地掌煤矿02、6、8#煤层,煤层厚度分别为 3.3m、1.86m、2.14m,煤层间距分别为60m、40m。据井田外围资料调查该井田为高瓦斯矿井,上组煤瓦斯涌出量平均为14.24m3/t,下组煤为35.22 m3/t。煤层均有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然倾向等级为不易自燃。根据矿井涌水量预测,该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255m3/d,涌水量最大时为1600 m3/d。 本井田位于清徐县城北约10km处,其间有清徐~古交公路相通。清徐县城距太原市约40km,其间有307国道相通。井田内地形虽较复杂,但村与村之间均有简易公路相联,可通行卡车。所以工业广场的位置位于陈家坪附近,采用立井开拓,主、副立井及风井的断面分别为33.2m2、19.625 m2、19.625 m2。开拓方案一为从陈家平附近向北开掘东运输、轨道、回风大巷至北部井田边界,然后再从陈家坪向西开拓南运输、轨道大巷,再向北掘进西运输、轨道、回风大巷。方案二是在陈家坪的南侧掘进运输、轨道和回风大巷,然后在井田西侧掘进西运输、轨道、回风大巷至北部边界。方案一、二的工业广场都位于陈家坪附近。根据比较开拓工程量可视为相同,但在技术上方案二出现反向运输,且工作面推进方向太长,设备要求高,所以选择开拓方案一。开拓方案一划分为四个盘区,整个井田划分为38个条带,首采区定为中央一盘区,盘区储量为20.4Mt 。 矿井达产时的首采工作面位于一号盘区,该盘区划分为11个条带,工作面长度为180m,推进长度为1950m,回采工艺采用后退式、综采一次性采全高机械化采煤法,采用“三八制”作业制度。采空区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通风采用抽出式通风,矿井总风量为102m3/s困难时期和容易时期的风阻分别为1277P a、2413 P a。通风机的型号为FBCDZ-10-NO30D,其风量范围为54-184m3/s,风压范围为1200-3690 P a。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设计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设计 【篇一: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设计.】 题目: 姓名: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设计钱程2012年 05 月 25日 目录 前言矿井概况 第一章井田开拓基本知识 第一节煤田划分为井田 第二节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第三节井田再划分 第二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井田开拓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斜井开拓 第三节立井开拓 第四节平硐开拓 第五节井筒形式分析及选择 第三章井底车场 第一节井底车场组成 第二节井底车场的形式及其选择 第四章矿井开拓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井筒数目和位置 第二节开采水平的划分 第三节大巷布置 第五章采区车场形式 第六章采煤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 第一节采煤工作面生产组织管理 第二节采煤工作面质量管理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 前言矿井概况 调兵山市位于辽宁省北部, 煤炭资源丰富, 其煤炭储量占辽宁省煤炭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拥有国家八大煤矿之一的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是辽宁省最大的动力煤生产基地。铁煤集团矿区属超级瓦斯

矿, 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函119952593号文件, 铁法煤田煤层气储量为: 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77. 303 @108m3, 控制煤层气储量 55. 863 @ 108m3。调兵山市区约有十万人口, 目前, 市区居民和商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中, 除用电以外, 型煤、液化石油气仍占有较大比例, 仅少部分居民使用管道燃气。周边工业园区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费结构则以燃煤为主。煤炭等传统燃料的使用对调兵山市区大气环境及生态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燃煤烟气是该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注册,原铁煤集团成为其 控股子公司,公司总部位于辽宁省北部调兵山市境内。铁法能源 公司是以煤炭生产为主,集煤层气开发利用、建筑安装、机械制造加工、建材、电力等于一体,多元发展的大型煤炭企业。本部由铁法、康平、康北三个煤田组成,累计探明工业储量22.97亿吨,截至2008年末,剩余工业储量17.68亿吨。2007年开始,铁法能源公司实施了走出去发展战略,挥师内蒙,进军山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内蒙古和山西先后通过合资合作方式争取到三块煤炭资源,累计控制煤炭资源地质储量超过了30亿吨,使集团控制的煤炭资源超过了50亿吨,为做强作久煤炭主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控股经营的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辰公司一期改扩建工程已经竣工,2008年产煤44万吨,二期600万吨扩建工程正在紧张筹备之中。调兵山市铁煤集团是全国重点煤炭企业之一。矿区风天矸石粉飞扬污染大气 ,雨天矸石下泄冲压农田;矿区地表出现大面积沉陷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199年开始进行恢复性治理。方案确定以沉陷坑复垦为主,矸石山综合利用为辅的总布局。具体侧重防治技术,消化利用矸石为主线;侧重经济效益,抓开发利用为突破口 ;强调参与融资治理 ;各负其责落实到人。到现在共治理沉陷坑 824hm2 ,修建鱼塘 21处 ,开垦水田70hm2,新建苗圃70hm2 ,复垦旱田 667hm2,恢复住宅区1处 ,河道治理2km ,修复道路 5km ,开发建设恢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5hm2 ,综合利用消耗矸石 133万m3,减少土壤流失4300万t,年综合经济效益达 702万元 第一章井田开拓基本知识 第一节煤田划分为井田 煤田具有很大的面积,有的煤田面积可达几百平方公里,储量达到几百亿吨。对于这样大的煤田,如果由1座矿井来开采,显然,技术、经济上是不合适的。因此,在开发煤田时,应当把划分为若干

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矿井开采研究与分析专业名称煤矿开采技术 姓名范利军 学号 完成日期 2015 年5月15日

目录 4 4 4 5 (一)、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 (5) 6 9 10 10 11 12 六、13 七、14 八、15

论文摘要: 本设计详细介绍开拓立式煤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选择了适合立式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各生产系统。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为纵贯井田东西的天仓向斜,对第一水平选择了立井开拓方案,首采区的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辅助运输系统与主运输系统相分离,其中辅助运输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辅助运输设备单轨吊,可满足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和矸石的运输,无需中间转载,可从井底车场直达工作面。矿井一水平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关键字:立井开拓;条带式;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两翼对角式通风。

矿井开采研究与分析 一、概述矿井开采 在地底下开采的矿山。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矿井开拓对金属矿山或采煤矿井的生产建设的全局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关系矿井的基建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井速度,更重要的是将长期决定矿井的生产条件、技术经济指标。矿井开拓即从地面向地下开掘一系列井巷,通至采区。矿井开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划分井田,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按标高划分开采技术分类,选择适当的通风方式,进行采区部署以及决定采区开采的顺序等。矿井开拓通常以井筒的形式分为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立井开拓。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是搞好矿井生产的关键。 煤层在形成时,一般都是水平或者近水平的,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完整的。但是,在后来的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发生了各种运动,是煤层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我们采煤就要注意煤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矿井的开拓可以分成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主井和运输巷等都需要永久的支护,可以采用砌碹支护,架拱支护,架蓬支护,锚杆支护,锚喷支护,锚网喷支护。

煤矿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煤矿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摘要 煤矿事故频繁发生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为了探求煤矿事故的发生机理,分析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对策,以指导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从而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保障广大煤矿职工的人身安全。 煤矿事故原因及其预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包括工程技术问题,也涉及到相关的政策、管理。根据专业特点,本文研究重点集中在工程技术方面,同时兼顾相关的政策与管理。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找出了煤矿五大灾害事故的发生规律、发生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对策。第二部分,在全面总结我国煤矿灾害及其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得出了煤矿灾害事故频发的宏观原因和深层次原因,提出了煤矿灾害防治的国家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煤矿事故, 原因, 预防对策,安全监管

Abstract Colliery accident frequently coming up is a vital difficult problem with which our work of safety in colliery production is faced. To explore the cause of colliery accident happening and analyze its reason, we propose som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instruct our safety work in colliery production and prevent the colliery accident happening.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our safety in colliery production and guarantee most of miners’ personal security. It is a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 for the causes of colliery accident and its prevention job. It contain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correlative with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its profession characteristics, this thesis concentrates on th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consider correlative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It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In one part, we find the law and reasons about five kinds of disastrous accident happening. So we propos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 against all kinds of dangerous condition. In two parts, we research into our country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upervisory organization of colliery safety restraining colliery accident, and then we can provide good countermeasure. In three parts, on the base of summarizing colliery disaster and its prevention technology, we further analyze the deep reason of colliery disaster accident. And then we propose ensuring action and policy suggestion of colliery disaster preventing.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论文

浅析当今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式下,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在发展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工艺理论。我国采煤方法已趋成熟,放顶煤采煤的应用在不断扩展,应用水平和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本论文就对煤矿开采技术作了分析并对其带来的环境影响阐述了针对性的技术以及向绿色开采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煤矿采煤工艺控制技术机械化开采绿色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充填开采煤炭地下气化 一、现阶段开采技术 1、采煤方法和工艺 开发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建设生产高度集中、高 可靠性的高产高效矿井开采技术以提高工作面单产和生产集中化为核心,以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研究开发各种条件下的高效能、高可靠性的采煤装备和工艺,简单、高效、可靠的生产系统和开采布臵,生产过程监控与科学管理等相互配套的成套开采技术,发展各种矿井煤层条件下的采煤机械化,进

一步改进工艺和装备,提高应用水平和扩大应用范围,提高采煤机械化的程度和水平。 1.1开发“埋深浅、硬顶板、硬煤层高产高效现代开采成套技术”,主要解决以下技术难题。 硬顶板控制技术,研究埋深浅、地压小的硬厚顶板控制技术,主要通过岩层定向水力压裂、倾斜深孔爆破等顶板快速处理技术,使直接顶能随采随冒,提高顶煤回收率,且基本顶能按定步距垮落,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又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硬厚顶煤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埋深浅、支承压力小条件硬厚顶煤的快速处理技术,包括高压注水压裂技术和顶煤深孔预爆破处理技术,使顶煤体能随采随冒,提高其回收率。顶煤冒放性差、块度大的综放开采成套设备配套技术,研制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和顶板控制。又有利于放顶煤的新型液压支架,合理确定后部臵输送机能力。 两硬条件下放顶煤开采快速推进技术,研究合适的综放开采回采工艺,优化工序,缩短放煤时间,提高工作面的推进度,实现高产高效。5.5m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通过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有利于综采配套设备的大功率和重型化,有助于连续采煤机的应用,促进工作面的高产咼效。 1.2缓倾斜薄煤层长壁开采 主要研究开发:体积小、功率大、高可靠性的薄煤层采煤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论文金老师特别提醒】以下题目均为示例题目,供大家写作参考使用。因为已经在互联网公开,为了避免重复和抄袭,写作时最好能稍加改动,比如换个写作方向或者换个研究对象,都是可行的。论文中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与我一起交流探讨(见尾部)。 二、论文参考题目 试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 如何让从业人员更乐于接受安全管理 精细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探讨 新形势下安全管理的新挑战与对策思考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浅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在煤矿采矿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控制 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加油站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房建施工中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研究 手术室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应用分析 探讨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魏家峁煤矿工程基建期的安全管理 强化校园综治安全管理 做好基层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采油厂安全管理文化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探究责任心和执行力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试论企业安全管理及主要对策 英国建筑安全管理实践之研究与借鉴 采油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之我见 浅谈企业安全管理及主要对策 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以人的安全健康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新体系的探讨安全管理“八法”的探索与研究 浅析我国煤矿的安全管理 LGD危险品安全管理专家系统的研究 房地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标准化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探讨 浅谈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 试论化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安全管理重在提升安全素质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与实践应用 加强新生儿科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 刍议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要点 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管理思考 安全管理对现代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产生的影响分析浅议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 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 浅谈安全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应用 新时期构建校园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探讨 热电厂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煤矿开采设计毕业论文

煤矿开采设计毕业论文 第一章概况 1.1 矿区开发情况 陵川崇安苏村煤业隶属于陵川崇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该矿井为证照齐全的合法生产矿井,证载生产能力为0.9Mt/a。 陵川崇安苏村煤业具有独立的生产系统和合法的安全、生产证件,有相对独立的开采围,分别开采3号煤和9号煤。 陵川崇安苏村煤业位于苏村的东部,开采围在国土资源部批准的苏村煤矿井田围,勘探程度为精查地质勘探区域,苏村煤矿精查地质报告在前期苏村煤矿设计前已经进行过审批。 1、矿区总体规划 为实现集中开发,减少矿区地面和井下工程布置,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国家发改委发改能源〔2003〕383号文,同意在矿区新区在矿区境界不变的条件下,由苏村煤矿集中开采。井田合并后的苏村煤矿规划建设总规模调整为11.0 Mt/a,分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4.0Mt/a,二期工程扩建到年产原煤8.0Mt/a,三期规模发展到11.0 Mt/a。 经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和技术改造,使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苏村煤矿的实际核定生产能力已达到10.80Mt/a,成庄矿井的实际核定生产能力已达到8.30Mt/a。 2、相邻地方煤矿 井田外西北部为高平市建宁乡苏庄煤矿(关闭),西部为高平市北诗镇长畛煤矿。详见井田四邻关系示意图 1-1-2 。 1)高平市建宁乡苏庄煤矿:已关闭,位于本矿区西北部,与本井田相邻,为村办煤矿,1981年投产,矿区面积0.42km2,开采3号煤层,设计生产能力20kt/a ,核定生产能力30kt/a ,1998年产煤20kt 。该矿采用斜井开拓,其中主井长度156m ,倾角13 °,副井长度135m,倾角15°。采煤方法为房柱式,运输方式为人力平车,中央并列式通风,机械排水,矿井涌水量约80~120m3/d ,为低瓦斯矿井。区3号煤层资源已开采完毕,关闭前无越层越界开采行为,煤尘无爆炸性,为不易自燃煤层,区基本无积水。 2)高平市北诗镇长畛煤矿:位于本矿区西侧,属北诗镇长畛村办集体所有制企业,始建于198 4年,于19 85年投产。 6年1 0月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换发采矿许可证,

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毕业论文

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毕业论文 目录 前言------------------------------------------------------------------------------------------3 第一章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4第一节矿区该况-----------------------------------------------------------------------4 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5 第三节井田境界------------------------------------------------7 第二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8 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8 第二节回采工艺设计--------------------------------------------9 第三节设备配置-----------------------------------------16 第四节生产运输系统-------------------------------------------18 第五节通风系统-----------------------------------------------19 第六节瓦斯抽放系统-------------------------------------------21 第七节瓦斯防治-----------------------------------------------22 第八节综合防尘系统-------------------------------------------24 第九节防止煤层自然发火技术-----------------------------------25

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某施工现场危险性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各种工程建设项目也在大规模的进行。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形势严峻,事故高发。本文以邵阳市双新花园工程项目为分析对象,先后介绍了该项目的工程概况和施工现场人、物、管理和环境等方面的安全现状,并主要对桩基工程、脚手架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及现场临时用电进行危险因素辨识,针对该项目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运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和事故树对其进行危险性分析和探讨,最后将分析结果与现场实际相结合,从安全管理、安全安教育和环境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确保项目施工作业活动的安全开展。 关键词:施工现场;安全现状;危险性分析;事故树分析;安全控制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var iou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s are also being large-scale carried around the country. But for various reasons lead the security situation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very grim and high accident. In this article, a new pair of Shaoyang City Garden project as the analysis object, successively introduced the engineering outline of the project, the construction site, content,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security situation, and mainly to the 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Scaffold Engineering, Concrete Engineering, Template Engineering and Site Temporary Electricity power for the risk factors identification, according to risk factors existed in this project, the paper uses operation risk assessment method and accident for the risk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finally combining the results with the actual, taking corresponding safety control measures reduces the happening of the accident to ensure personal property security and the safety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from the safety management, safety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 aspects. Key words: The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situation;Hazard Analysis;The fault tree analysis;Safety control measures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论文

煤矿开采技术论文 平煤股份二矿评估队 潘彦威

煤矿开采技术论文 (平煤股份二矿评估队潘彦威)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式下,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在发展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工艺理论。我国采煤方法已趋成熟,放顶煤采煤的应用在不断扩展,应用水平和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本文就对煤矿开采技术作了分析。 关键词:煤矿;采煤工艺;控制技术;机械化开采 1 采煤方法和工艺 开发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建设生产高度集中、高可靠性的高产高效矿井开采技术以提高工作面单产和生产集中化为核心,以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研究开发各种条件下的高效能、高可靠性的采煤装备和工艺,简单、高效、可靠的生产系统和开采布置,生产过程监控与科学管理等相互配套的成套开采技术,发展各种矿井煤层条件下的采煤机械化,进步改进工艺和装备,提高应用水平和扩大应用范围,提高采煤机械化的程度和水平。 1.1 开发“埋深浅、硬顶板、硬煤层高产高效现代开采成套技术”,主要解决以下技术难题。 硬顶板控制技术,研究埋深浅、地压小的硬厚顶板控制技术,主要

通过岩层定向水力压裂、倾斜深孔爆破等顶板快速处理技术,使直接顶能随采随冒,提高顶煤回收率,且基本顶能按定步距垮落,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又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硬厚顶煤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埋深浅、支承压力小条件硬厚顶煤的快速处理技术,包括高压注水压裂技术和顶煤深孔预爆破处理技术,使顶煤体能随采随冒,提高其回收率。顶煤冒放性差、块度大的综放开采成套设备配套技术,研制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和顶板控制。又有利于放顶煤的新型液压支架,合理确定后部置输送机能力。 两硬条件下放顶煤开采快速推进技术,研究合适的综放开采回采工艺,优化工序,缩短放煤时间,提高工作面的推进度,实现高产高效。 5.5m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通过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有利于综采配套设备的大功率和重型化,有助于连续采煤机的应用,促进工作面的高产高效。 1.2 缓倾斜薄煤层长壁开采 主要研究开发:体积小、功率大、高可靠性的薄煤层采煤机、刨煤机;研制适合刨煤机综采的液压支架;研究开发薄煤层工作面的总体配套技术和高效开采术。 1.3 缓倾斜厚煤层一次采全厚大采高长壁采 应进一步加强完善支架结构及强度,加强防倒、防滑、防止顶梁

安全工程专业安全评价毕业论文

安全工程专业安全评 价毕业论文 1引言 煤矿灾害和事故,在工业生产事故中占有很大比例。煤矿灾害和事故的发生原因,可概括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失误)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或故障)两大因素作用的结果。物通常是指井巷(采面)的设计与施工,矿山机械设备、矿山安全设施与生产环境等,在人与物这两大因素中,人的不安全因素占了主要地位。安全与生产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安全寓于生产之中,要生产就会有安全问题,就是要求尽可能避免伤亡事故。广西南丹发生“7.17”特大透水事故死亡81人;綦江县石壕镇万隆煤矿发生“10.28”煤与瓦斯突出死亡14人的特大事故;新建煤矿发生“11.14”煤与瓦斯突出死亡49人的特大事故;这些无疑再次给安全事故的预防敲起警钟,需要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煤矿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人、物、环境和管理,专家们通过对大量事故的分析,发现伤亡事故中百分之六十以上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于是,他们提出人为因素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规章制度像路标一样指示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如何实现安全生产,是保证每位企业职工安全的前提和条件,它在消除人为因素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煤矿安全规程》第三条规定:煤矿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技术规。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能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技术审批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办公会议等制度。 众所周知,煤矿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通三防”的事故隐患。

因此,“一通三防”事故在煤矿事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特别是重大恶性瓦斯煤尘爆炸还在严重的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矿工的生命安全,如何减少和消除“一通三防”事故隐患,减少和防止“一通三防”事故的发生,切实把防止重大瓦斯煤尘事故作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课题和重要工作。为此,2004年3月—6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便于分类指导和监督管理,我对通风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了评价。 2安全评价 2.1安全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2.1.1安全评价的目的 安全评价的目的是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包括以下4个方面。 (1)系统地从设计、制造、运行、储运和维修等全过程进行安全控制。 通过安全评价找出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分析清楚引起系统灾害的工程技术状况,论证安全技术措施的合理性。在设计之前进行评价,可以避免选用不安全的工艺流程和危险的原材料,以及不合适的设备,设施,当必须采用时,可提出降低或消除危险的有效方法。设计之后进行的评价,可以查出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早采取改进措施。系统建成以后的运转阶段进行的系统安全评价,在于了解系统的现实危险性,为进一步采取降低危险性的措施提供依据。 (2)对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建立使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评价工程中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分布部位,数目事故的概率事故严重程度,预测以及提出应采取的安全对策和措施等,决策者可根据评价结果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和管理决策。 (3)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通过对设备,设施或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的规定进行评价,对照技术标准、规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系统实行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 (4)促进实现本质安全化。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论文 煤矿建设毕业论文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论文煤矿建设毕业论文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煤矿建设毕业论文”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https://www.doczj.com/doc/668762515.html,的支持! 1.6.1井下煤、矸石运输系统.................................................. - 28 - 1.6.2井筒及用途...................................................................... - 28 - 1.6.3提升系统.......................................................................... - 30 - 1.6.4井底车场及硐室.............................................................. - 31 - 1.7矿井的辅助生产系

统................................................................ - 33 - 1.7.1通风系统.......................................................................... - 33 - 1.7.2压风系统.......................................................................... - 34 - 1.7.3排水系统.......................................................................... - 34 - 1.7.4井下供电、照明、信号系统.......................................... - 34 - 1.8防水、防火、防沼气煤尘爆炸的安全措施........................... - 35 - 1.8.1防水措施.......................................................................... - 35 - 1.8.2防火的安全措施.............................................................. - 35 -

煤矿测量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煤矿测量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篇一:矿井测量毕业论文 矿井测量毕业论文 专 业:工程测量技术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日益更新,矿山联系测量技术也随着发展,各种先进的仪器也应用于矿山测量方面,使得测量的精度和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本次联系测量的地方为寺家庄矿,寺家庄矿为单立井矿,服务年限73年,是一个大型国有煤矿。此次设计的总体结构有:项目概况、地面控制网的测设、矿井联系测量的具体步骤及建立井下控制网。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得我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认识矿山联系测量和矿山测量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字:矿井联系测量定向导入标高近井点巷道剖面图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ly update, mining relati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lso with development, various advanced instruments also used in mine surveying, the measurement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 has improved a lot. This relation measurement for the temple of the house where the temple, the xiezhuang coal mine shaft for a single home village of ore and the service in 73, is a large state-owned coal mines. The design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project profiles, ground control nets of measuring set, mine relation measurement of the specific steps and establish underground control nets. Through this graduation design makes me more clea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