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整理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公正与小学生的共同发展

新整理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公正与小学生的共同发展

新整理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公正与小学生的共同发展
新整理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公正与小学生的共同发展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公正与小学生的共同发展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学生观这一节需要“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来开展教育活动.要遵循“教育公正”的原则.处理好小学生发展的“共同性”

和“差异性”问题。

一、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也是以所有学生的发展为本,或者说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坚持“教育公正”原则。

教育公正,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或者说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来说是均等的。

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提出,是因为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包括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发展状况等。教育机会均等,就是要求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

家庭背景和身心发展状况而受到不同的对待。换句话说,无论学生有怎样的差异,给予他们的受教育机会都应当是均等的。

所谓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入学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二、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

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

性别既是一种自然状态,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状态。性别作为一种自然状态.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遗传基因

的差异。会给不同性别的人带来发展的差异。所谓不因性别而造成受教育者的发展差异,做到促进男生和女生的共同发展.就是要做到不要因性别而形成一种性别学

生发展的优势和另一性别学生发展的劣势.

2。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

民族是历史形成的,不同的民族在语言、习俗等方面有差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在我国小学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注意到民族差异,做到不同民族的学生共同发展.特别要注意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

少数民族的语言使用范围较小.因而在学校教育中.双语教育就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特点。少数民族学生在接受教育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必须受到重视。使各个民族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

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地域发展的差异。坚持“以人为本”,也要做到不同地域的学生得到共同发展。

生活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可能在教学设施、教师配置比较优越的学校里学习。他们的家庭也更有可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因而地域差异可能成为学生发展中的一个问题。

教育者要对于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不同的发展状况,有正确的认识。正确地对待可能由于地域造成的学生发展差异.不能因学生所处地域的差异而歧视一些学生,要促进来自不同地域的小学生共同发展。

4.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与共同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然而社会中的家庭却千差万别。家庭有经济情况的差异,有家长社会地位的差异,有家长文化水平的差异,有家长性格的差异,有家长教育子

女水平的差异,还有家庭结构的差异。家庭的种种差异.可能会影响小学生的发展。

家庭经济情况好,家长社会地位高,家长文化水平高,家长性格健康,家长教育子女水平高,父母婚姻状况好.一般来说,可能会给子女创造比较好的学习环境。而家庭经济困难,家长社会地位低,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家

长有性格欠缺。单亲家庭等,也可能给子女的学习造成困难。

教育者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的种种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给学生发展带来的困难而歧视学生。5.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共同发展

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水平.是在较长时间里.在各种复

杂因素影响下导致的。教育者不可能面对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完全一样的班级。最有可能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资源分配的因素,就是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

从学生的自然状况看.他们的生理发展情况会有差异。特别是一些生理有残缺的学生,面对着更为困难的发展问题。生理上的残缺,有肢体的,有智力的。这些生理上的残缺,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从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状况看,也会存在学习水平的差异。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最有可能遭遇的问题.就是学生身心发展差异问题:教师有可能出现背离“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情况,也会出现在对待学生身心发展上的差异。

在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特别要注意正确地对待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要给予身心发展状况不同的学生以同样的关注,以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2020年教资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2020年教资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1.历史性&历史继承性 历史性:不同时期不同点。 历史继承性:不同时期的相同点。 2.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代表作:《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 地位: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的代言人; 思想:夸我班级独立与大泛&一原则,二基础,三中心,四阶段。3.《大教学论》的地位&《普通教育学》的地位 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 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是:《普通教育学》; 科学形态教育学产生的标志是:《普通教育学》。 4.孔子&苏格拉底 分别是中国和西方最早使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5.《学记》的地位&《论演说家的教育》的地位 《学记》: ①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②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③“教育学的雏形”。 《论演说家的教育》:

①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②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③体现了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 6.杜威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 从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7.顺序性&阶段性 顺序性强调的是方向性,由A到B,不可逆不可跨越; 阶段性强调的是A和B的不同,强调的是不可混淆,不可混为一谈。 8.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不平衡性指的是同一个人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之间的比较; 个别差异性指的是不同人之间的比较。 9.教育目的&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理论术语;着重对培养人的规格做规定;可以由个人提出; 教育方针:政治术语;着重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由政府或政党提出,具有强制性。 (二) 阅读理解题目所给材料篇幅一般在600到800字,有些甚至能达到1000字到1200字,篇幅相对较长,而在答题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读文章 读文章分两边读,第一遍先看一下文章题目,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①国家政策保障 ②推进新课程改革 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 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方针的区别(实施了党的教育方针)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 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 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 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 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 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 验、联系实际 教学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7、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完整资料).doc

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重点(小学)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汇总(整理)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汇总 目录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汇总 (1)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 (1)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观 (3)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观 (6)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法律基础 (8)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9)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的权利与保护 (11)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科学文化素养 (13)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文学素养 (14)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职业道德 (15)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职业行为 (17)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1.儿童是发展的人 (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2),i1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2.儿童是独特的人 (1)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2)j1童是独一无二的人 (3)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4.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例题: 1.提出着眼于素质发展的课程观,是针对当前课程观念在( )三者之间的某些失衡现象而言的。 A.学生发展 B.学科体系 C.社会需求 D.教育发展 【参考答案】ABC 【点睛】提出着眼于素质发展的课程观,是针对当前课程观念在学生发展、学科体系和社会需求三者之间的某些失衡现象而言的。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内涵:(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 (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素质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素质教育模块一职业理念 ——素质教育【攻克本章节90%考点>>】 在历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施的途径与方法是考查重点,考生应加强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为发展素质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应当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教育;对学校和教师而言,要努力使每个班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基础,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今后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

好基础。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儿童少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这一根本宗旨是一致的。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人与人之间基本素质大体相同,但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比较单一的,教法、内容、考试方法均相同,看起来很公平,但这种方法有歧视的可能性,因为它只挑选了一种智能或部分智能的结合。更好的教育是注重个体发展的教育,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程度上了解每一个儿童,知道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更好地提供教育措施.更好地测量评价他们,让儿童能够在程度上发挥潜能。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 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口诀:四个转向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口诀:二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

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e 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五者一社区记忆技巧:学生不仅要在课上接受教育,还要去社区终身学。教师职业的价值对教师个人:可以满足教师作为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他人: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或者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 (二)教师行为转变口诀:你我他它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四、教师职业道德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主要知识点汇总】

职业理念教师观和教学观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常考题型:选择题) 一方面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1. 分析和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 开展微格教学 3. 进行专门训练 4. 反思教学 教师成长的过程(常考题型:选择题) 1. 关注生存阶段:新教师。他们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2. 关注情境阶段: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将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 3. 关注学生阶段: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关心学生发展,及其内心世界的变化。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常考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A.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B.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C.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D. 从教学与社区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 教师行为的转变 A.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B. 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C. 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 D.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常考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总而言之,关于职业理念这一部分不仅仅包含教师观和教学观当然还包含学生观,大家备考的时候不仅仅要借助老师的讲解,自己还需要学会整理考点,科目一考试题型较为固定,所以广大学员可以通过大量真题在自己做题的过程中进行汇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该知识点的考试方式常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察对不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所以在准备该考点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以下将对常考知识点进行分析。 1.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

教资《综合素质》必背考点+口诀

教资《综合素质》必背考点+口诀 距离教师资格证考试仅剩15天了,想必大家的复习也进入了最后阶段,《综合素质》同样是一门考点杂又多的学科,快来复习一遍看看你的《综合素质》都背熟了吗? ◆◆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 口诀:四个转向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 口诀:二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新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申诉制度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申诉制度模块二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申诉制度 一、教育申诉的含义 教育申诉,即指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公民,在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向国家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二、教师申诉制度 1.教师申诉制度概述 教师申诉制度即指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2.申诉参加人 教师申诉制度中的申诉参加人是指参加教师申诉和处理活动的申诉人、被申诉人和受理机关等。申诉人是认为其权益受到侵害有权依据教师法提出申请的教师本人。 被申诉人是指教师认为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以及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受理机关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有权受理教师申诉的有关行政部门。 3.教师申诉的范围

教师申诉的范围是指教师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提起申诉。我国《教师法》对此作了明确规定: (1)教师认为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 (2)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 (3)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教师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提出申诉。 4.教师申诉的程序 (1)申诉的提出 教师提出申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符合法定申诉范围。 ②有明确的理由和请求。 ③以法定形式提出。 (2)申诉的受理 (3)申诉的处理 三、学生申诉制度 1.学生申诉制度概述 学生申诉制度具有以下特征: (1)从法律规定性看,学生申诉制度是受法律保护的

法定申诉。 (2)从申诉目的看,学生申诉制度是具有特定性的权利救济制度。 (3)从性质上看,学生申诉制度是一种非诉讼意义上的申诉制度。 2.学生申诉的范围 (1)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的,处分包括学籍、校规、考试等。 (2)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人身权的。如学生对学校因管理不当侵犯其名誉权的行为,就有权提出申诉。 (3)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财产权的。如学生对学校违反规定向其乱收费的行为、有权提出申诉。 (4)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知识产权的。如学生对学校或教师侵犯自己的著作权、发明权或者科技成果权的行为,有权提出申诉。 3.学生申诉制度的参加人 (1)申诉人。学生申诉制度的申诉人,主要包括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 (2)被申诉人。学生申诉制度中的被申诉人一般包括学生所在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及学校工作人

最新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学生观这一节需要“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学生观是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教育观的影响与制约.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学生观。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被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考察人的发展的问题.指出:“这不决定于意识,而决定于存在:不决定于思维,而决定于生活;这决定于个人生活的经验发展和表现,这两者又决定于社会关系。”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后指出,出现在第

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城市和农村的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旧的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工场手工业里,人的身心发展更加片面化、畸形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达到了顶点。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道路。首先,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出现,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从而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了社会的客观需要。其次,机器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因为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了劳动时间,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使劳动者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学技术、学文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适应大工业生产的需要。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机器大工业生产所提供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充分地实现,而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这是因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性质决定了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而生产劳动又为每个人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同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为全体劳动者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条件,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奥奔教育内部资料请勿外传《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能

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育观

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育观 一、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010 年7 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公布,在指导思想中有这样的表述:“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 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 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纲要》把国家教育的战略主题确定为:“坚持以人为本、全 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 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 题的实践能力。”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 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 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 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 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 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重要考点: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重要考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重要考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重要考点:教师行为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其他教师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重要考点:教师职业道德 一、爱国守法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小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小学幼教《综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 汇总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统考小学综合素质 教育观 学生观 考点归纳

全国统考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第一章教育观 第一章教育观 考点归纳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重点提示 一、素质教育 1999年,国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 《决定》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新的规范,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的要求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5.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 《决定》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决定》的精神,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小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艺术

常识 来源:91UP快学堂时间:2012-7-23 19:15:00http://91up 【91up—91UP快学堂】 第三章艺术常识 考点归纳 1.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2.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重点提示 一、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感、联想和想象等心理因素都异常活跃。 基本要领:“入乎其内”:一种难得的情感共鸣。“出乎其外”:一种难得的感悟能力。“入内”与“出外”是彼此融合的心灵状态。 二、艺术常识 (一)美术、建筑 1.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村的石器都是比较精致的磨制石器。 2.《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 3.东晋时期顾恺之提出绘画要“以形写神”,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六法”,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4.法国19世纪画家米勒的代表作品为《拾穗者》和《时装美女》。

5.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为巴尔扎克创作雕像为《巴尔扎克像》。 6.《照夜白图》是唐代的xx的作品。 7.《历代名画记》是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的作品。 8.《秋郊饮马图》是元代画家赵孟的作品。 9.《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10.帕提农神庙是为保护雅典娜建造的,也是平民百姓欢庆节日的庙宇。 11.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中发现的史前壁画上,有20多个旧石器时代动物的形象,其中包括野牛、野猪、母鹿等。 12.我国现存最早的岩画是江苏省连云港市郊锦屏山的将军崖岩画,属于新石器时期,距今有三、四千年历史。主要内容为人画、兽面、农作物以及各种符号。 13.在距今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国猿人居住的周口店山洞口,遗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十分粗糙的打造石器。 14.原始民族喜欢红色一类的强烈色调,山顶洞人在他们同伴的尸体旁撒上抗物质的红粉,山顶洞人装饰品都是红色。 15.19世纪以来,在欧洲的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发现了不少史前洞穴壁画,如著名的阿尔塔米拉洞穴、拉斯科克斯洞穴等。 16.《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作品,《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的作品。 17.20世纪20年代在欧洲美术界出现了西班牙画家达利的油画《记 忆的永恒》。 18.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美术方面则以法国画家摩罗,德国画家勃克林等人为代表。

2019年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职业道德(一) ——教师职业道德 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学生的权利保护这一节需要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一、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指教师行业的道德要求在教师个人思想和行动中表现出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等要素的统一体。 1.教师职业遁德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认识。从教师职业与社会的关系和教师职业内部的关系这个广义的理解看.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包括思想要求、政治要求和职业内部活动的道德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核心是职业道德价值观。其中.“义务”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重要范畴,道德范畴的义务是由人的内在精神力量支持的。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个人必须履行的义务。 2.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师在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时的情感体验。当教师将职业道德认识付诸职业实践时.有一种积极的情感付出的要求,也在道德实践时感受到这种情感付出后的满足感。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重要范畴是“爱”——“教师爱”。教师没有职业之爱,就没有真正的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3.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师行为上的体现。教师的行为自觉地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形成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标志。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范畴是“责任”。当教师把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责任”时.教师就会自觉地把自己的职业行为约束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准则下。 二、教师职业道德在小学教育活动中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素养,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保障,也是教育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是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执业证书,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应当具备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种是参加国家统考,一种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根据规定,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拼音早教幼儿园升小学基 本韵母 (用excel做的) 因为目前山西每年只在下半年举行教师资格考试,所以还不太了解上半年举行的省市有哪些。正好看到今天河北省是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最后一天报名,不知道大家报上名了没有呢?我2017年已经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今年1月7日刚参加完初中的面试,还在等待结果。教师证的考试人数真的很多,竞争很大,所以我把我自己备考时候总结的知识点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我备考用的是中公教育的教材,教材不同可能知识点略有不同,但是大体一样,重点已经加粗,着重记忆。如果备考的伙伴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或者有什么补充和建议,不妨留言给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我已经拿到的教师资格证) 初中综合素质知识要点

一、职业理念 ㈠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㈡学生观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