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量化宽松(QE)政策

量化宽松(QE)政策

量化宽松(QE)政策
量化宽松(QE)政策

量化宽松(QE)政策

加强协调,最大限度减少负面溢出效应

漫画:宋嵩

量化宽松(QE)政策是美国等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截至目前,美联储先后推出了4轮QE。QE短期内对提振市场信心有一定作用,但也导致国际资本流动不稳,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输入性通胀、热钱冲击和货币升值等压力。无序退出QE也会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新兴市场国家希望发达国家在考虑退出QE时,就

时机、步骤等问题同其他国家加强沟通与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可能的负面溢出效应。

大卫〃斯托克顿(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丹尼尔〃格罗斯(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何塞〃奥古斯托(巴西全国工业联合会政策和战略总监)大卫〃曼恩(渣打银行亚洲区域研究部总监)

尼古拉斯〃韦龙(布鲁塞尔欧洲与全球经济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安德烈〃纳西夫(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经济学教授)徐奇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方式比时机更重要?

缓慢退出QE是多方共识

大卫〃斯托克顿:此前各方预测,美联储将自今年9月起开始缩减购债规模,但根据不久前公布的美联储7月份货币政策例会纪要显示,美联储甚至可能到今年年底才会采取

缩减行动,直到一些经济参考数据能够达到此前预设目标。假如就业率能够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以及有迹象表明美国上半年经济疲软开始逐渐消除,那么在9月中旬召开的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例会上,有可能透露出缩减购债的具体时机。

从目前经济形势来看,美联储不可能也无需在9月份采取缩减行动。最近经济数据显得阴晴不定,通胀水平依然处于低位,因而美联储应在开始缩减购债规模之前表现出更大耐心,不应过于着急开始减少购债,从而造成金融失衡。

美联储退出QE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温和过程。首先开始的缩减规模不会太大,例如会平均每月减少购买150亿至200亿美元的债券资产。这么做的好处在于,美联储在向市场发出警告的同时,不至于破坏目前持续复苏的进程。由于美国经济很可能将经历一段长时间的缓慢复苏过程,因此美联储采取温和退出方式将是明智之举。假如美国经济能够有更好的表现,不排除美联储将加速退出QE的可能性。

丹尼尔〃格罗斯:美联储会在未来几个月或几个季度内退出QE政策,但具体时间并不重要,因为QE政策被“高估”了。总体而言,QE尚未成为资本流向新兴市场的主要推手。

大卫〃曼恩:美联储未来几个月会开始退出QE。预计在9月中旬的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例会上,美联储将开始把每月资产购买规模减少100亿美元。随后每月资产购买规模将进一步下降。预计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 QE将完全退出。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将马上上涨,应该到2013年下半年,该利率才会开始上调。

尼古拉斯〃韦龙:美联储近期表示,如果美国经济进一步改善,可以考虑在今年晚些时候缩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规模,表明退出将是渐进过程。美联储应该采取谨慎态度,退出不能过快,因为市场对此十分敏感。

负面、中性、有利?

外溢效应取决于美国经济状况

大卫〃斯托克顿: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的预期已经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一定影响,而一旦真正开始行动,其影响必定会更大。不过,如果美联储最终结束QE的背景是美国经济得到明显加强,那么这一行动对于大多数经济体的影响可能会更加温和。美国经济强劲发展对全球有利。有迹象表明,自今年5月以来,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经历了不少波动。但受此影响最大的经济体都是那些利用极低利率来保障其对外国资本依赖的国家。当然,美联储缩减购债引发的

资本流动也会给这些新兴市场国家造成负面影响。

丹尼尔〃格罗斯:美国退出QE对欧洲的影响不大,欧元保持坚挺,欧洲股市未出现动荡,这背后的支撑在于欧元区已经摆脱连续6个季度的负增长,开始复苏。除核心国家外,欧元区重债国近一两年来实施的结构性改革也开始取得成效,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劳动生产率在缓慢提升,出口和工业生产情况也在改善。

安德烈〃纳西夫: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波动,但这也预示着美国经济开始逐渐复苏,有利于各新兴市场国家产品出口,从长远看来,这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大卫〃曼恩:过去四五年间,虽然亚洲市场出现了一些与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类似的市场变化,但这次不同的是,外部并没有危机。市场变化是美国结束QE、上调利率预期的部分结果。资金流出是预期中的事情。目前经济基本面的指标预示,2013年下半年亚洲经济增长将加快,而不是放缓。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短期内可能进一步下跌,但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今年第四季度市场将企稳,最终今年下半年

亚洲的经济增长将比上半年有所加快。

徐奇渊:美国在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方面吸引了大量的欧洲资本。另一方面,美国金融机构又把钱投到新兴市场国家,以获得更高回报。美国是资金的净输入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流入资本仍然来自美国,而欧洲的钱则流向了美国。在美国收紧货币的情况下,欧洲投给美国的钱,暂时不会回流到欧洲;但是美国投给新兴市场国家的钱,却会迅速回流,从而引发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些问题。

丹尼尔〃格罗斯:美联储关于缩减QE规模的表态虽然引发了新兴市场国家比较大的金融波动,但新兴市场国家的脆弱性表现实际上是欧元区造成的。美国的经常项目近年来都是逆差,到现在未有多大改变。在经常项目的交易中,美国是欠钱的。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本与金融项目下,美国是资金的净输入国,而不是输出国家。美国的QE对新兴市场国家和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几乎是“中性”的。

新兴市场国家如何应对?

限制信贷泡沫防范潜在波动

大卫〃曼恩:美国释放退出QE的信号后,对亚洲新兴

市场国家产生一些冲击。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导致亚洲本地债券市场吸引力下降,资本外流冲击亚洲货币汇率。不过,这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有限,因为预计全球需求将在2013年下半年和2014年增强,而亚洲地区的内在需求依然强劲增长。有些市场可能受到更大的压力,尤其是利率与美元利率直接挂钩的经济体。然而,不少经济体已经采取诸多宏观审慎政策来帮助抵御这种风险。

在使用宏观审慎政策方面,亚洲一直领先于其他地区,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最佳实践范例。过去,决策者倾向于应该尽量减少对市场的监控,但这不再被视为最佳实践。相反,采取行动、限制信贷泡沫等被认为对避免至少是限制未来的潜在波动十分必要。

尼古拉斯〃韦龙:各国央行不能把用于应对经济危机的暂时性QE措施一直延续下去。无论是欧元区还是新兴市场国家,要及时采取必要的经济结构性改革措施。加强银行业监管,尤其是要严格管控系统性风险。在欧洲,银行业联盟的建设将有望让欧洲金融业重拾信心。

丹尼尔〃格罗斯:近年来,欧元兑美元基本保持坚挺,主要是因为经济衰退造成了内部需求的疲软,欧洲的需求不

振是新兴市场国家经常项目恶化的真正原因。通过几轮QE,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投资人向全球提供了旨在寻求更高收益

率的大量过剩资本,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经常项目账户赤字较大,长期靠资本流入来维持平衡,却不愿意推动能带来健康、缓慢增长的改革措施。

何塞〃奥古斯托:每个经济体都有自己要面对的问题,以巴西为例,除了巴西央行目前采取的货币政策外,巴西也需要调整其自身的经济结构,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巴西需要更多地吸引外资及私人企业参与基建项目,特别是吸引中国的投资等等。

安德烈〃纳西夫: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应削减其经常性项目账户赤字,如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经常性项目账户赤字分别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5%和4%,这些国家应努力将这一数字控制在3%以下,否则美联储缩减购债计划将对这些国家造成较大打击。其次,以巴西为例,应着力提高其工业生产力,而不是仅依靠大豆、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出口。

大卫〃曼恩:一些亚洲国家有进一步收紧宏观审慎政策的空间。例如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已经提高购买房产的印花

税,特别是对外资买家。这些措施已经使得房产交易量下降。韩国和菲律宾已经积极采取行动打击外汇升值。以上这些政策都有助于缓冲最终全球流动性紧缩和美国利率上升的冲击。

未来,随着美国经济复苏以及货币政策转为紧缩,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将从中受益。虽然一些亚洲国家出现货币贬值,但这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有限。不同于此前的亚洲金融危机,现在外币借款敞口大幅下降。亚洲各国政府已经考虑到超宽松货币政策结束可能导致的资本外流,汇率走弱将帮助亚洲一些国家的出口行业。

大卫〃曼恩:在宏观层面,美联储退出QE对中国的影响有限。事实上,美国收紧货币政策以美国经济改善为前提,美国的需求增加有助于推动中国的出口,从而减轻美国利率上升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进行经济改革,提高国内经济竞争力,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大卫〃斯托克顿:同印度和巴西等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相比,美联储退出QE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似乎要小得多。但对于所有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其决策者应当重点为防止其经济受到外部冲击创造缓冲环境,同时还要在本国内长期促进

更加平衡、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本报驻美国、比利时、巴西、泰国记者廖政军、孙天仁、王海林、王慧采访整理)

>> 链接 <<

美国的历次量化宽松

所谓“量化宽松”,是指由央行提高银行准备金,事实上所有的央行量化宽松都涉及资产购买——主要是回购政府债券,以及出售这些资产给央行的银行准备金账户。一国货币当局通过大量印钞、购买国债或企业债券等方式,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旨在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增长。该政策通常是在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无效的情况下才被货币当局采用,即存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实施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

2008年11月24日,美联储宣布将购买由房地美、房利美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发行的价值1000亿美元的债券及其担保的5000亿美元的资产支持证券,随后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至0.25%的水平。这是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动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QE1。美联储希望借此政策阻止美国金融体系自由落体般的滑落。

美联储推出QE1之初的目标在于通过购买“两房”及相关银行的抵押贷款资产,以挽救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中长期目标则是提高就业水平及帮助经济走出通缩阴影。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宣布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计划,计划在2011年第二季度以前进一步收购6000亿美元的美国

长期国债。QE2实际上是通过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解决美国政府的财政危机。同时,美联储再通过向其他国家“出售”国债,套现还原成美元现金,增加了储备的规模(准备金大幅度增加),为解决未来的财政危机准备了弹药。

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宣布,为刺激经济复苏和就业市场改善,将进行新一轮资产购买计划(即QE3),决定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但未说明总购买规模和执行期限。同时,美联储将继续执行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并继续把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进行再投资,将0至0.25%的超低联邦基金利率指引延长至2015年年中。

2012年12月13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加上QE3每月400亿美元的宽松额度,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额达到850亿美元。除了量化宽松的猛药之外,美联储保持了零利率的政策,把利率保持在0到0.25%的极低水平。

量化宽松这一在当前几乎普及全球的非常规政策措施,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通货紧缩预期的恶化,但对降低市场利率及促进信贷市场恢复的作用并不明显,并且或将给后期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一定风险。

量化宽松对策与影响.pdf

一、金融危机与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爆发的年金融危机将全球各大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卷入其中,造成全球经济衰退,各国央行不断降息,短期利率近零,美联储在雷曼兄弟倒闭后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主要购入长期国债和其他方式向经济注入巨大流动性以应急日益崩溃的市场和各大企业,其关键是在于稳定银行体系,这种极端性政策通常是在利率无效时才推出。尽管早在年日本首次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后惨遭败局,在美作出这一决策后,日、英和其他主要经济体还是纷纷进入量化宽松,以此谋求金融市场稳定。这是经济危机历史上首次全球大规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但此政策很难把控,风险非常大,难免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影响并在各个层面引发恶性循环式的共振。 一般来说在正常情况下,央行降息会引发一系列资产替代,而导致证券收益率下降,而经济衰退时期就多可能出现短期利率近零,由于利率再无法下调,重复操作上述措施就可能失效,或形成瘫痪,陷入流动性陷阱。如今对于凯恩斯的这个理论存在一些争议,但无论是否有流动性陷阱,在低利率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传导变得非常困难,因而量化宽松变成一个有效的措施。然而就其本质而言,量化宽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央行承担经济风险的程度,一旦经济无法复苏,央行承担的风险就很可能爆发,而最终由社会承担;假如经济得到复苏,其逆向操作在使市场正常化的过程中则会出现通货膨胀,引发新的恶性循环。 然而在第一次量化宽松过程中各央行背负了大量不良资产之后,经济虽然得到持续复苏,但形势疲弱,近两年来未摆脱短期利率近零状态,而通货膨胀问题仍然存在,美国在接受了这一事实和适应了这种“慢性病”后。奥巴马内阁出于一部分政治因素,提出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继续忽视通胀率和试图减轻对中国这个最大的债务对象的还贷压力。 二、二次量化宽松对美国和全球的影响 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乏力,就业增长迟缓,失业人口数字依然庞大,各种数据均不乐观,奥巴马内阁救援经济力不从心,中期选举失利,因而不难想象二次量化宽松这剂非常规激素被迫打入。新一轮的量化宽松通过将本来近零的基准利率再压零边,以大量买入国债和机构债券等中长期债券的方式来增加基础货币供应,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提出二次量化宽松政策不久后,G20(二十国集团会议)便在韩国举行,本次与会中有不少新兴经济体 ,白宫委托美联储在会上提出此政策,被“G19”联合围攻,各国央行纷纷表示担忧量化宽松既无担保又无助于应对美国以致全球的经济问题,而本,伯南克则声称-、此举是为拯救全球经济(并不只为了标治美国就业问题)。事实上此政策在美国金融投资界也引起很大轰动,美国多位来自各个金融与投资机构的投资家,基金会长,以及著名大学的经济学家联名写给伯南克一封关于反对量化宽松政策的公开信,而伯南克只是在华盛顿邮报上轻描淡写地表示:美联储并不能够独自解决所有危机。从美国方面对量化宽松的反应中可以看到,假如不印刷新货币,大量放债将会引发经济走向通货紧缩的边压中,而美国承诺的可承受的3%通胀率未必就能够使经济的多方面矛盾走向平衡。二次量化宽松不仅使美元再度贬值,还会让美联储地位和美元可信度走上危机边缘,同时界内巨大的争议还将带来偏见和误解,而导致未来经济市场的混乱和扭曲,即使美联储能够利用量化宽松政策解决一时需要,在量化宽松逆向操作中推出正常化政策时极有可能再次进入另一个恶性循环。 美元继续贬值必然伤害出口型经济体的复苏,这些国家尤其是一些高度依赖出口的新兴经济体为了稳定汇率将被迫跟随美元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已作出反应调整日元汇率,而英国方面也表示不应为缓慢的经济增长而担心通胀,暗示英国央行可能再次跟随最化宽松政策,直接注入流动性,而澳大利亚央行则宣布停止加息行动,在这之前他们是最早退出货币宽松政策的国家。 新的问题总会不断出现,美国政府是否能保证实利主义不会引起一个“美元危机”?即使美国政府不担心再通胀问题,声称早巳做好准备并认为通胀率本该再提升,而简单化的分析逻辑(或者单纯是应急措施)必然忽略美国货币基础的结构性变革,尤其是货币乘数下降和新的经济衍生品监管制度的日益严格和变迁,现在为通胀下结论还太早。根据经济学家佛里德曼所说: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过度发行货币必然是会导致通胀的。 三、量化宽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在前段时间已和美国就人民币对美汇率的再次提升大干了一场,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挺住了汇率跟随,却迎来3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可以说被动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已经无法避免,若不选择跟进,人民币很可能产生更大的升值压力,这意味着上半年与美国的周旋徒劳无功,并且,美国给予的3%通胀压力,中国每承担1%,都会损失数千亿外汇储备。尽管中国货币供应量充足,但假如经济复苏慢于货币增长,将有可能出现虚拟扩张或滞涨,其次量化宽松会带来中国海外资产风险系数的增加。为此中国必须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增加赤字并降低贸易顺差的方式来应对这个危机,而如今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过程中,又需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来避免持续的巨大顺差。 中国政府为避免量化宽松政策对外汇储备造成流失,采取了部分减持美国国债,重新分配中国在世界各国中债务比例的措施。其中,中国对日本国债的增持创历史性新高,目前中国是持有日本国债比例最多的国家。量化宽松政策刺激了中国内部经济体制,加快了中国由外向型经济转变为内向型经济,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重点由外转向内部,中国政府使用外汇储备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银行贷款条件,积极投资企业等措施避免风险。 中国政府应对量化宽松政策的态度是积极的,同时也需要把握好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问题,把问题转变为机遇,努

QE量化宽松政策解释即对经济的影响

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是一种货币政策,主要指各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银行金融资产等做法。量化宽松直接导致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视为变相“印钞”。市场流动性的改善可降低利息,而低息环境又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融资环境,因此美国0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推出多轮量化宽松借此刺激经济发展。 量化宽松(QE:Quantitative Easing)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在宣布削减QE的同时,美联储进一步强调,将在QE完全退出后,在较长时间内仍维持低利率水平。美联储明确提出,即使在失业率达到6.5%的这一可能考虑提高利息的临界值后,只要通货膨胀水平的情况允许,美联储将不急于提高利率。 QE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和缩减通过美联储会议导致的金融市场的影响: 美联储的这一决定令市场颇感意外,此前多数分析认为美联储将于明年初才会宣布正式进入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过程。“我很意外,同时也很兴奋。”纽交所资深交易员马克·奥托(Mark Otto)对腾讯财经表示,“美联储给市场传达的信息是经济正在进一步走强,并且在不需要借助额外货币刺激手段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持续改善。” 在随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最后一次以美联储主席身份出席会议的伯南克说,“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开始从紧。”在被问到对QE项目进行进一步缩减的时机时,伯南克称将有可能在2014年年底之前完全结束QE。在被问到即将接任的耶伦(Janet Yellen)在这个决策的制定中所起的作用时,伯南克说,他们一直都密切合作,并且就这个决定进行过咨询,“她完全支持我们今天的决定”。 黄金价格下跌↓金价方面,在美联储宣布将每个月的资产采购规模进行缩减,并降低了通货膨胀预期,暗示更好的经济前景之后,黄金价格在极为动荡的交易中下跌了约1%。在联储声明公布后,黄金价格对此的最初反应是上涨。但是在美元汇率扩大早前涨幅,标准普尔500指数大涨接近2%收于纪录新高之后,黄金价格又在之后的交易中大跌,现货黄金合约报价下跌了0.98%至每盎司1218美元。

最新整理,史上最全:美国三次量化宽松政策解读及对世界尤其是中国的影响

一、前三次量化宽松是什么? 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证券(通常为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以改变市场主体对利率和汇率的预期,恢复市场信心,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与传统工具不同,量化宽松被视为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操纵工具。 “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隔夜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减缓市场的资金压力。 1、QE1的内容 QE1背景 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国的金融市场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并出现了信贷紧缩现象,美国想注资金融业以消除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美联储连续7次下调联邦市场利率,至2008年底,利率已降至0%-0.25%的低位。但结果却并收受到明显效果,金融市场风险溢价仍居高不下,信贷市场紧缩严重,美国为了救市转而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量购买美国资产以及债券,由此不得不印发大量美钞以购买相应的资产。 QE1的实施过程 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宣布,将购买政府支持企业(简称GSE)房利美、房地美、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的直接债务,还将购买由两房、联邦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Ginnie Mae)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这是联储首次公布将购买机构债和MBS,标志着首轮定量宽松政策的开始。2009年3月18日FOMC召开会议,决定美联储在未来6个月内购入最高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同时将在原先决定购买50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基础上,再购买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2009年11月4日,美联储在结束利率会议后发表的政策声明中宣布,决定总计购买1.25万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价值约1750亿美元的机构债。后者略低于联储早先公布的2000亿美元。美联储由此小幅缩减了首轮定量宽松政策的规模。2010年4月28日,美联储在利率会议后发表的声明中未再提及购买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机构债的问题。这标志着联储的首轮定量宽松政策正式结束。首轮定量宽松总计为金融系统及市场提供了1.725万亿美元流动性。 QE1对市场产生的影响 QE1对GDP、股指、就业率、美元、黄金、原油的影响 GDP:自首轮量化宽松政策实行以来,对提振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GDP环比年率自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第四季度触底反弹,一路上扬。 股指:截至2010年3月第一轮量化宽松结束,美联储购买了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证券,累计1.725万亿美元左右。这使得美国标准普洱500指数从2009年3月底的797.87点升至2010年4月底的1186.69点左右,涨幅超过48.7%。 就业率:美国自量化宽松政策实行以来,从上表中显示的失业率来看,短期和长期内失业率均未有明显改善,不降反增。尤其是2009年4月到5月短短一个月间,失业率从8.9%

最新浅谈量化宽松政策及其影响

浅谈量化宽松政策及其影响 摘要:在经济复苏1年多以来,美联储短期利率仍然近零,欲依赖于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大量购买国债,贬值美元。继续抬高通胀率。以换取就业率的提高,而同时另一方面再次提高国外各央行对美汇率,减少还债压力,本文就金融危机中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全球和中国影响进行浅谈。 关键词:量化宽松政策;金融危机;通货膨胀;中国经济 一、金融危机与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爆发的2008年金融危机将全球各大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卷入其中,造成全球经济衰退,各国央行不断降息,短期利率近零,美联储在雷曼兄弟倒闭后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主要购入长期国债和其他方式向经济注入巨大流动性以应急日益崩溃的市场和各大企业,其关键是在于稳定银行体系,这种极端性政策通常是在利率无效时才推出。尽管早在2001年日本首次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后惨遭败局,在美作出这一决策后,日、英和其他主要经济体还是纷纷进入量化宽松,以此谋求金融市场稳定。这是经济危机历史上首次全球大规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但此政策很难把控,风险非常大,难免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影响并在各个层面引发恶性循环式的共振。 一般来说在正常情况下,央行降息会引发一系列资产替代,而导致证券收益率下降,而经济衰退时期就多可能出现短期利率近零,由于利率再无法下调,重复操作上述措施就可能失效,或形成瘫痪,陷入流动性陷阱。如今对于凯恩斯的这个理论存在一些争议,但无论是否有流动性陷阱,在低利率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传导变得非常困难,因而量化宽松变成一个有效的措施。然而就其本质而言,量化宽

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央行承担经济风险的程度,一旦经济无法复苏,央行承担的风险就很可能爆发,而最终由社会承担;假如经济得到复苏,其逆向操作在使市场正常化的过程中则会出现通货膨胀,引发新的恶性循环。 然而在第一次量化宽松过程中各央行背负了大量不良资产之后,经济虽然得到持续复苏,但形势疲弱,近两年来未摆脱短期利率近零状态,而通货膨胀问题仍然存在,美国在接受了这一事实和适应了这种慢性病后。奥巴马内阁出于一部分政治因素,提出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继续忽视通胀率和试图减轻对中国这个最大的债务对象的还贷压力。 二、二次量化宽松对美国和全球的影响 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乏力,就业增长迟缓,失业人口数字依然庞大,各种数据均不乐观,奥巴马内阁救援经济力不从心,中期选举失利,因而不难想象二次量化宽松这剂非常规激素被迫打入。新一轮的量化宽松通过将本来近零的基准利率再压零边,以大量买入国债和机构债券等中长期债券的方式来增加基础货币供应,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提出二次量化宽松政策不久后,G20(二十国集团会议)便在韩国举行,本次与会中有不少新兴经济体,白宫委托美联储在会上提出此政策,被 G19 联合围攻,各国央行纷纷表示担忧量化宽松既无担保又无助于应对美国以致全球的经济问题,而本,伯南克则声称-、此举是为拯救全球经济(并不只为了标治美国就业问题)。事实上此政策在美国金融投资界也引起很大轰动,美国多位来自各个金融与投资机构的投资家,基金会长,以及著名大学的经济学家联名写给伯南克一封关于反对量化宽松政策的公开信,而伯南克只是在华盛顿邮报上轻描淡写地表示:美联储并不能够独自解决所有危机。从美国方面对量化宽松的反应中可以看到,假如不印刷新货币,大量放债将

美国量化宽松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美国量化宽松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美联储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 2007年,美国宏观经济速度明显放缓,房价结束了长期持续上扬的趋势,再加之此前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提高基金利率,普通贷款者的还贷压力剧增,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高风险隐患开始显现,伴随次级抵押机构的陆续破产,一场由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开始,在美资本市场扩大的金融风暴开始了,以美国为核心,速度扩展到欧洲、日本、拉美,最终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对整个世界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全球经济发展速度骤然放缓。 二、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 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对内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对外开放力度持续增大,我们成功实现了从建国的经济被封锁到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如今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国际经济活动角色转变。据国家统计局和商务部的统计,在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到达亿美元,贸易顺差累计达到了亿美元,表1是

自2000年以来的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数据(由于数据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以及部分选项存在数据不一致情况,因而存在个别项数据不精)。 三、美量化宽松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1.美量化宽松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首先,美量化宽松的直接表现是美元总量增加,美元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涨,由于我们出口产品仍是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产品的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较小,且绝大多数出口产品的主要竞争力体现在价格方面,我国出口的海外商品的实际价格上升,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被削弱,这直接影响到我们出口贸易的增长。 其次,由于美元供给的大量增加,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急剧上涨,如铁矿石、原油、有色金属等资源型大宗商品,而我国又是世界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之一,这将使我们面临更大的输入型通膨压力。以铁矿石的进口为例,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对钢铁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对优质铁矿石进口增长速度非常快(如图1所示),据相关统计,2008年我国进口的铁矿石高达四亿多吨,占世界海运铁矿石比重五成以上。一方面由于价格的主导权不在我们手中,铁矿石价格较高;另一方面美国量化宽松的政策也进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工商管理硕士(MBA) 经济管理学院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论文 ESSAY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与政策 Course Name 教师姓名 Name of Teacher 报告题目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Case Report Title 学生学号MB1008124 Student Number 学生姓名张玮 Name of Student 2011年05月04日 成绩教师签字 Score Signature

摘要 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4月27日下午2点,美国联邦储备局召开了其成立98年以来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伯南克宣布将于2011年6月份如期结束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并表态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出台的可能性非常小。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的倒闭引发了美国金融危机,为保证金融市场稳定,美联储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从2008年9月到2010年7月,美联储向市场注入1.7万亿美元。由于美国经济指标持久得不到改善以及高居不下的失业率,美联储宣布于2010年8月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花费6000万美元购买美国国债。 美国的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直接后果是美国国债的大量增发和贬值、美元贬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给美国以及世界各国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并加剧希腊、冰岛等欧洲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 对于中国经济的主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大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风险、加剧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负责程度、直接加重国内制造业和对外出口贸易企业的成本负担、对中国现有通货膨胀的输入型影响、热钱进出中国对中国资产市场价格和稳定的影响以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后对中国的潜在影响等几个主要方面。

全球量化宽松典例2.0

全球量化宽松典例 个人理解: 我们都知道,当一个国家的名义利率接近零时,中央银行就会面临流动性陷阱困境。由于通货的名义利率可视为零,名义利率接近于零就意味着短期无风险债券几乎等同于通用货币,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就会无穷大,而此时中央银行无法继续降低利率,不能通过正常的公开市场业务。而其中之一的解决措施便是“量化宽松”政策。 量化宽松政策是一种货币政策,指的就是在利率接近零不能继续降低的时刻,中央银行通过购买长期债券,而非短期债券来试图降低长期利率,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从而鼓励开支和借贷,达到改善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增加信贷的可获得性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一点,量化宽松本质上就是一种公开市场操作,跟一般的小规模短周期如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不同的是,量化宽松明确了目标、周期、规模,所以叫“量化”,是在准备金率和利率降无可降进入流动性陷阱后央行向市场大规模投入基础货币的一种手段。因此不能把单纯的降利率和量化宽松混为一谈。 几个国家的量化宽松分析: 1.最典型的:美国(这里我就只放了图哈~)

2.日本

3.韩国 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和日本都采取过十分典型的量化宽松手段来缓解金融局势。但是结合上图(美日韩三国的短期存款利率年度曲线),我们可以发现,韩国在1998年和2008年也发生过较大幅度的降息,然而就像我们之前说的,这并不是量化宽松政策,因为其中一点很明显便是,其最开始便没有采取零利率措施降低至零利率。 事实上,韩国总统朴槿惠虽然曾说要学习欧美的量化宽松政策,但韩国银行(央行)行长金仲秀曾在国会企划财政委员会工作报告中表示,韩国不能像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那样采用量化宽松政策。因为量化宽松政策使韩元贬值可能会导致外国资本急剧流出,再次引发外汇危机。针对韩国存在的家庭负债问题,他表示韩国家庭负债规模已达到警戒线,应该通过刺激经济增长来减少债务,而不能通过紧缩政策来解决。(来自韩联社)这也说明了量化宽松政策在全球范围的适用还是要因地制宜。 4.中国(待补充)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简析及应对政策

美国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 翁 美国的货币量化政策即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为“无中生有”创造出制定金额货币,也被简称为间接增印钞票。“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是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 美国从雷曼银行倒闭后,从08年9月到2012年12月先后进行了四轮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累计印出逾2万亿美元,这意味着货币的供给大于,美元贬值无疑。在当今全球化日益密切的情况下,中国受其波及在所难免,而且中国处于政治、经济原因,当前是美国最大的债主,美元外汇超过万亿。在种种情况下,中国的苦境大概昭然。 美国货币量化宽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可以有一下三方面 1.美元贬值,导致中国近万亿美元的外汇在无故缩水,损失重大。 2.人民币被迫升值,经济“三驾马车”中出口受到严重打击。 3.大宗商品因为美元过多引起的通货膨胀问题而价格上升(其中以原油为代表),而中国 发展建设中对此有十分倚重,进口价格上升,作为发展中的国家处境堪忧。 注 传导机制:(对中国的影响) ⑴从贸易差额角度分析:美国大量发放货币→美元贬值→美国国内物价上涨→中国进口 减少→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的减少 综合上述分析,由于不知道到底是进口减少的多还是出口减少的多,所以对于经常账户到底是出现顺差还是逆差是不知道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中国这个对外贸依赖性极高的国家来说经济肯定会受到消极影响的 ⑵从债券角度看:美国大量发行货币→美元贬值→中国持有的美国债务资产缩水→中国 损失巨大 ⑶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而导致的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实施量化货币政策→世界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如果)人们消费欲望不强,对经济预期不强→过多的货币追逐不足的商品→出现滞涨现象→中国经济必然受到影响 美国的流氓政策无疑使中国经济前景不甚乐观,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当然是有所影响的。中国顺时推出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11年起又推行“稳健”的政策,其中也很多值得解读的地方。 (1)所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实行低利率政策,减轻企业贷款,融资成本负担,释放居民储备,鼓励和扩大消费;实行低存款准备金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放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促进信贷资金,快捷、顺畅地支持经济发展。 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我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总称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此举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就是要在继续稳定价格水平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方面发挥

2001-2006年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421]张鑫.2001-2006年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尹小平.吉林大学,2013. 摘要:2008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和主权债务危机在全球的蔓延和恶化,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将量化宽松政策作为应对经济增长停滞以及通货紧缩的主要货币政策手段。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经济和金融平稳运行时鲜有运用,其内涵是在以利率为核心指标变量的常规货币政策无效时,中央银行刺激国民经济的政策手段。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美国、日本和西欧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一直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变量,通过政策工具影响市场利率,再由市场利率调节------------------------------------------------------------ 告诉你仅花7天时间搞定专业论文的绝招 1 写论文一定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闭关。因为是论文是一个完整、逻辑连贯的体系,如果干扰太多,写起来就会很慢,而且心也会很烦。如果在实验室或办公室,杂事太多,估计就是给两个月都写不完。 2 写论文之前最好先做一个报告,阐述一下做论文的思路,因为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你所作的东西用最简要的话说出来,就说明你的思路是清晰的。如果写论文没有清晰的思路,最好先不要写,否则是浪费时间。 3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抓大放小,逐层细化。开始的时候,我论文写得很细,每一个论点的证明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但后来发现不行,一是写起来太慢,二是越写越发现自己沉陷于一个泥潭之中,根本写不下去了。所以我决定放弃,先是简要写出主要需说明内容,很快就能把论文的主体结构完成。感觉很有成就感,于是再把一些需要补充说明的东西逐步逐步加进去,使其丰满。这样,每细化一次,就把论文从头到尾过一遍,有整体感,逐步写下来,论文就写得非常快。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一下,至关重要的是按照第3点完成主体内容,我有一点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您可以淘宝或百度上搜索一家叫“馨雅文献”的店家,他们家最贴心的业务是这样的:只要给出所写论文的题目和关键词,花费100

金融危机后英国的货币政策的透析

.英国 英国目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英国央行4月7日宣布,维持利率于0.5%的历史低点不变,同时维持资产购买计划规模于2000亿英镑不变。英国2011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将于27日公布,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当前英国通胀压力较大,假如数据显示该国经济增长前景喜人,英国央行最早可能于5月加息。 英国国家统计局(ONS)此前公布,主要受食品、燃料和服装成本上升推动,英国2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率上升4.4%,创2008年10月以来最大涨幅,较该行2%的通胀目标翻一番;核心通胀率升至3.4%。截至2月,英国CPI已连续15个月高于2%。 英国央行2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该行货币政策委员会9位委员意见分化,其中森坦斯支持加息50个基点,威尔和戴尔支持加息25个基点,普森支持扩大量化宽松规模至2500亿英镑。 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该国2010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终值环比下降0.5%,与2009年第四季度相比,英国当季GDP同比增长1.5%。英国商会最新报告预计,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将实现增长。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有3个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再贴现率。在英国,MPC设定官方利率,但并不决定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量。作为中央银行的英格兰银行通过其金融市场操作来执行MPC的利率调整决定。英格兰银行根据货币和储备需求,通过买卖债券调节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量。 官方利率的调整会影响和改变市场利率水平,资产价格,市场预期或信心,以及汇率,并进而影响个体和企业的消费、储蓄和投资行为,影响对英国所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需求。而对英国所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需求与本地就业市场密切相关。最终,官方利率的调整会影响到通货膨胀的水平。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见图1。如果MPC公布将低官方利率水平,英格兰银行将回购债券以增加货币供给和流动性。然后,市场利率水平和资产价格将下降,个人倾向于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企业将增加投资。这样,对英国本地商品和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就业增加,商品和服务价格以及工资将增加,这必将影响通货膨胀率 金融危机后英国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2008年下半年以来,英国的经济日趋恶化。MPC不断降低银行官方基础利率。从2008年初开始,MPC累计8次降低银行官方基础利率,由2008年1月的5.5%降低为2009年4月的0.5%,并持续至今。2009年3月5日,英格兰银行宣布价值75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计划,该计划于4月9日开始执行。英国货币当局试图通过降低利率和资产购买计划增加货币供给量,减少个人和企业投资成本,从而达到拉动需求、提高就业率,并控制通货膨胀率的目标。 通过英国货币当局的一系列货币政策,英国的货币供给量(M4)由2008年初的16 912.54亿英镑增加到2009年底的20 327.65亿英镑,2010年M4继续保持金融危机后的稳步增长趋势,截至2010年4月,M4已达到22 105.82亿英镑。91天短期国库券平均贴现利率、银行间隔月拆入息率、银行间3个月拆出息率以及英国政府20年债券收益率都不同程度地下降。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美国量化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摘要:在2007年当中,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危机爆发后美国为了复苏经济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量化宽松政策。随着经济危机的在全球的影响不断加大,美国先后实行了四轮的量化宽松政策,以求刺激、稳定经济,增加就业率。从而使经济复苏。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手段银行购买国债或中长期债券,增加货币供给,为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资金,也就是增印货币。这种做法无形中使本国的货币发生贬值。因为美元为世界货币,而且我国持有大家的美元外汇储备。所以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实施的同时不免对我国的经济产生影响,其中就包括人民币汇率。本文从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内容说起,为大家介绍了美元的国际地位。接着为大家讲述量化宽松政策的内容及影响,然后为大家阐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人民币汇率、汇率制度、以及汇率的变化对我国经济进出口、经济结构、推动汇率改革的影响。事实证明只有推动汇率改革,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才能保持我国汇率的独立性。最后本文根据美国对我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然后对美国将要进行第五轮量化宽松政策做出了预计和对量化政策对我国的冲击做出了警示。 关键词:美元;量化政策;人民币汇率;影响;应对策略 一、引言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2007年美国因为房地产行业泡沫破碎,大量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的破产,其投资基金被迫关闭,使美国股市产生了剧烈的风暴、动荡。对金融市场造成了隐约性的流动不足,从而导致的金融危机。次贷危机抑制了美国的消费需求,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失业数据进一步扩大。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增加资产的流动性,稳定国内的金融市场,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从2008年至今,美国先后实行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现在的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美国又是世界的经济中心,美国的经济能影响到其他国家,所以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很快的蔓延到全世界,对世界各个国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为了刺激经济的复苏所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不免对我国外汇造成影响,而汇率是国际贸易中用于调节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国际贸易中的杠杆。维持国家汇率的稳定和控制外汇对我国进出口有益的变动对我国来说是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从各个方面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影响的研究,从而找出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原因和对其影响提出建议和结果方法。 (二)美元的国际地位 拥有强势的货币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梦想。若一个国家的国币强势其货币具有较高国际储备,币值能很稳,受外部影响元素较少。能引领着国际货币的发展方向。而美国就是的美元就是强势货币。自从布雷德森林体系解体、黄金不再货币化,世界上的货币都是使用的不兑现的信用货币。货币本身不存在价值,不再和任何一种商品有固定的比例关系,蜕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价值符号。就是这种没有任何价值的价值符号钞票美元,可以在国内和国外换取其它国家有价值的商品和他们的劳动成果。现在的货币实质上可以看作是发行国给持有国的一张欠条,为什么美元会是强势货币 1.要成为世界货币需要发行国有足够的信誉。而美国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经济实力世界第一,国内通货流通和物价长期稳定,美元汇率长期内在世界大部分货币中处于强势地位,有实力信誉的基础。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了什么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了什么 量化宽松政策是指在利率已经降到零或接近于零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购买证券的方式向市场大规模投放货币,运用非常规的手段来遏制通货紧缩导致的市场恐慌,刺激经济增长。2010年11月初,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继续向市场大量注入货币。无疑,这将进一步推动美元贬值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并会干扰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 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和动机 1.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成效不佳 在金融危机中倡导改革的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实施了一系列新政,诸如推行惠及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降低无力偿还房贷家庭的住房清收率;加强金融机构监管;保护消费者利益等。为了刺激银行放贷,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首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进总额1.15万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抵押证券和“两房”债券,导致美国的货币数量激增。货币数量与GDP的比例增幅超过7%,大大超过危机爆发前10年1.7%的年均增幅。货币供给增加能否刺激经济增长,关键在于企业和个人是否有增加投资和消费的需求。由于美国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经济增长的引擎依赖于消费,居民对经济前景比较悲观,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导致制造业和服

务业在低谷徘徊,银行贷款意愿低迷,失业率在9.6%左右居高不下,经济复苏乏力。 2.奥巴马政府为争取连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对美国的经济前景表示悲观,将2010年和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下调至2.6%和2.3%。奥巴马的智囊团并没有带来当年罗斯福新政的奇迹,美国选民对“蜗牛”般的经济复苏大为失望,执政的民主党在2010年11月2日的中期选举中失败,丢掉了对众议院的控制权。奥巴马政府认识到实现经济复苏已成为其挽回政治败局、实现连任的重要前提,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成为美国政府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就在中期选举后的第二天,美联储启动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宣布在2011年6月底之前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预计每月购进750亿美元,联邦基金利率继续维持在0—0.25%,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3.促进美国经济稳步回升 美国的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流动性紧缩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对遏制经济下滑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旨在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刺激消费这一美国经济的引擎,从三个方面推动美国经济复苏。第一,确保金融机构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处理和消化次贷危机遗留的不良贷款,不减少对企业和个人的正常贷款;第二,

量化宽松的四个阶段

三、1.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QE1): 2008年11月,美国金融市场正处在危机的漩涡之中,为避免金融系统崩溃,美联储宣布将购买政府支持房利美、房地美和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的直接债务,还将购买由两房、联邦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到2010年4月,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总计购买政府支持企业债券及相关抵押贷款支持证券1.725万亿美元,并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25%历史低位。虽然美联储向金融系统注入了巨额流动性,但由于实体经济复苏和就业增加过程缓慢,银行信贷不增反降约255亿美元,金融机构处于盈利考虑,将低成本资金大量投向金融市场,道琼斯指数在创下6640点的新低后持续反弹,到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时再度收复10000点大关,而失业率则由6.8%升至9.7%,经济衰退停止。 QE1把华尔街的金融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了出来,而美国经济仍在苦苦挣扎。虽然道琼斯工业指数[2.60%]大幅上涨,但美国就业率没有根本改善。 2.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QE2): 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美联储从市场购入6000亿美元中长期国债,并对资产负债表中到期债券回笼资金进行再投资。进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原因在于上一轮政策未实现增加就业的目标,告失业率使美国政府面临较大的政治压力,同时也使依赖消费拉动的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另外,0.25%的联邦基金利率已到无可再降的地步,价格型货币政策依然失灵,数量型货币货币政策成为唯一的选择。

但是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后,效果并不理想:首先,美国民众最关注的失业问题一直严峻。其次,经济复苏非常脆弱。最后,物价不断上涨。此一轮政策吹大货币泡沫,世界各国纷纷采取紧缩政策对抗。 3.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QE3): 2012年8月份新增就业仅为9.6万,远低于市场预计的13万左右;与此同时,失业率虽然从8.3%降至8.1%,但背后的原因却是因为大量长期失业者已放弃了寻找工作。宣布将每月向美国经济注入400亿美元,直到疲弱的就业市场持续好转。此外,美联储还承诺将超低利率进一步延长至2015年。受此影响,国际油价13日上涨。美联邦还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零到0.25%超低区间的时限,从之前的2014年年底延长到至少2015年年中。 4.第四次量化宽松政策(QE4): 2012年12月13日,美联储麾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0-0.25%超低利率在失业率高于6.5%的情况下将保持不变,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OT),加上QE3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额为850亿。美联储在会议声明中首次指出,只要失业率高于6.5%,0-0.25%的超低利率政策就不会改变,这与此前多次延长超低利率政策的持续期限形成了巨大反差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日本经济高涨------安倍式经济政策分析 一、日元贬值 1.日元贬值对人民币的影响 1.1日元贬值现状: 美国和日本接二连三地抛出量化宽松已殃及多个经济体,一些国家央行被迫放松货币政策,以避免本国货币过快升值。安倍政府要求日本央行推行无上限的量化宽松政策,以推动日元贬值,其赤裸裸的蛮横态度给了市场巨大刺激。 1.2影响: 日本采取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危及亚洲各国的经济,必将引发货币战、贸易战,阻碍地区及世界经济复苏。自2012年9月至今,日本已将日圆兑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大幅贬值约20%。日元大幅贬值,对以出口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国家构成压力,日本的邻国——中国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其影响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1.2.1将使中国外贸出口面临较大的挑战。由于人民币对日元升值20%,将大致对应中国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5%左右,可能造成中国实际出口下降约2.5个百分点。日元贬值将使中国整个出口面临比较大

例如日元贬值在彩电、DVD、通信器材、螺纹钢、热卷产品、不锈钢等领域,对中国出口产生较大影响。2012年7月,日本贸易机构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的彩电、DVD等记录媒介装臵和通信器材出口竞争力已经超越日本。但如今随着日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将对两国上述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产生此消彼长的作用。 1.2.2将引起中国持有的日本国债缩水。日本财务省和日本央行在2012年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持有的日本国债(含短期国债)已增至约18万亿日元(合人民币14590亿元),较2011 日元贬值相对日元资产贬值,有利于日本出口以提振经济,但令大量持有日本国债的中国外汇储备利益或将受损。分析师认为,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及日元的大幅贬值,将在今年内导致中国持有的日本国债缩水10%以上。 1.2.3日元贬值将成为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最大变数。当前,中国经济已阶段性企稳,人民币汇率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然而,由于日 的不确定性是日本经济衰退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多大的冲击。虽然中国当前保持人民币汇率不变,维持其经济的稳定,但中国的承受是有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pdf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美联储在2012年12月12日宣布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QE3的冲击还未结束,QE4又再次推出,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从引导经济上行预期、缓解财政悬崖、货币政策“去独立性”和全球流动性释放四个方面阐释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从货币政策调整压力、出口贸易冲击、资本流动不确定性、输入型通货膨胀、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外汇贷款波动、大宗商品及房地产价格上涨、美元储备缩水八个方面分析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我国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美国量化宽松;中国经济影响 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一是在刺激经济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政策预期作用。量化宽松对后危机时代的美国经济而言,虽然有待评估,但是作为宏观政策的组成部分,其影响不可或缺。目前美国经济好转势头还是比较明显,除了企业状况不错、失业率下降、消费好转之外,房地产开始触底回升;但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失业率仍然处于高位。美联储对2o12年实际GDP增长率的中间趋势预期是1.7%——1.8% .低于9月预期1.7%—— 2.O% ;2013年经济增长率预期2-3%——3.O%,低于月的2.5%——3.0% 同时。对2012年失业率的预期下调至7.8%——7.9% ,低于9月预期的 8.0%——8.2% ,对年失业率预期也从7.6%一7.9%下调至7.4%——.7% .表明了在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两者之间的关注及其政策方向选择。 二是在以货币化缓解财政悬崖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目前美国的国债余额约16万亿美元,相当于的总额;财政悬崖现在是1.2万亿美元,相当于的ll%:而QE4每个月不超过850亿美元。仅以QE4的数量,只能部分提供融资条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财政悬崖问题。如果两党就此不能达成一致。财政悬崖将对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的倒逼效应得到加强。因此,以货币的量化宽松解决财政赤字问题的实际效果极为有限,货币化方式也只能暂时缓解巨额财政赤字。 三是财政货币化使央行货币政策面临“去独立性”.观察美联储、欧洲央行、Et本央行以及英国央行的量化宽松或准量化宽松政策。其货币政策目标已经清晰地变为。竭力维持岌岌可危的政府债务循环,其本质就是债务货币化。发达国家普遍通过长期低利率或量化宽松等方式来减轻债务负担,债务货币化态势趋于恶化。并且,长期极度宽松的货币环境掩盖了潜在的资产负债表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主权债务成本处于历史低位。政府进行财政整顿和结构性改革的意愿被减弱。影响了长期宏观经济和金融的稳定。 四是继续向全球释放流动性使市场面临负面影响。美欧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全球面临流动性泛滥危险。据IMF一项研究发现,追自1929年以来的14轮经济周期中,本轮复苏是最缓慢的。但信贷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反弹却是最快的。而发达经济体由于深陷债务泥潭,都倾向于通过量化宽松的方式维持债务循环,长期低利率和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泛滥将成为常态。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长期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可能会扭曲金融市场价格体系,人为降低长期利率和金融市场风险价差的大规模国债购买必然会扭曲市场信号,导致资源错配。 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是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将形成压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加强国内宏观调控面临巨大挑战。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发展中的战略机遇期,十八大确立未来科学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求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与全球量化宽松政策直接冲突。美联储向市场注入巨额流动性。导致大量资金涌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的压力较大,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加强国内宏观调控形成巨大挑战。随着此前我国“稳增长”政策逐渐落实,尤其是投资增速开始加快,经济下行风险得以弱化。因此,当前只要经济增长保持在一定速度,就应该坚定地推动结构调整。 二是对我国出口贸易冲击效果将显露, 贸易平衡的难度对扩大内需的压力陡然增加。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取决于美国的边际进口倾向大小与进口需求弹性。美国从我国进口的主要是日用消费品,进口需求弹性较小,美元贬值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影响较小。但反过来,具有出口提升潜力的美国。人民币升值恰恰会加大出口价格的竞争压力。根据商务部统计,2012年前十一个月我国的进出口增长5.7%,环比十一月份是降低0.1个百分点。贸易平衡的难度对扩大内需的压力陡然增加。由此看来。美元贬值会对出口企业造成较大影响和冲击。从而使得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面临更多挑战。 三是增加了我国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亟待加强资本管制以抑制短期资本流入。美欧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使全球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再度加强,我国将再次面临资本流入的压力。尽管我国货物贸易收支和跨境直接投资等基础国际收支项目总体趋于平衡,难以再现前些年大规模的资本流人、国际收支顺差,但是通过加强资本项目管制来抑制短期资本流入仍然有效。因此,除了坚持对证券组合投资与外债实行严格管制外,还应加大对商品与服务贸易中的转移定价、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与国外借款结汇后的资金流向、地下钱庄等国际资本流入的渠道进行更加严格的管控。同时,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还能为央行通过进一步加息抑制国内通胀创造空间。 四是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可能加大我国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的经济调控难度。QE3以来三个月,PPI环比连续上涨,随着上游价格上涨的传导,企业经营将受到双重挤压。能源、资源品及部分农产品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