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文写作与论文信息检索》课程标准

《应用文写作与论文信息检索》课程标准

《应用文写作与论文信息检索》课程标准
《应用文写作与论文信息检索》课程标准

《应用文写作与论文信息检索》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应用文写作

课程性质:通识课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

适用专业:全院各个专业

学分:2

总学时:32(理论学时数:16,实践学时数:16)

考核方式:考查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着眼于高职高专学生群体或个体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应用文——通知、计划、消息等的方法进行课程设计,力求通过一学期(32学时)的学习,既为学生校园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切实的帮助,又为学生走向社会的写作实践打下基础,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日常应用文写作能力和相应的素质修养为追求目标,努力实践“不求全面,崇尚实用”的教学目的。入选本课程的应用文文种都是在调查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筛选而来,能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分为学习能力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

学习能力目标:使高职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好高职学生迫切需要掌握的17种应用文的写作规范,能够写出合乎要求的应用文。

职业能力目标:熟练掌握通知、消息等应用文文体的撰写,为适应各行各业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应用文写作基础,初步掌握论文检索的方法。

职业素养目标:通过求职信的学习整体提高学生的求职素质与能力,为学生将来的科研工作做好铺垫,全面提高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综合素质。

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例演示、习题训练等教学方法,强调在实例分析和作业训练中锻炼和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和水平。针对专业特点,适当开展专题讨论、辩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觉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写作和实际运用应用文的素质。

消息、欢迎词、欢送词等文体可采用现场教学方式进行。求职信可依据培养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讲授。如果因课时数不足32课时,不能完成计划讲授的内容,授课教师可依据学生的专业进行有选择的教

学。

四、课程内容、要求及课时安排

本课程计划用32课时讲授以下内容:

1、应用文的含义、特点、格式、发展历程及写法;通过对应用文的全面概述来介绍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文体要求,以及整体把握。课时安排:4课时。

2、行政公文的含义、特点、格式及写法;通过对案例及范例的分析和学习,了解行政公文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课时安排:2课时。

3、通知和通报的含义、特点、格式、区别及写法;通过对案例及范例的分析和学习学会写通知。课时安排:4课时。

4、报告与请假条的含义、作用、格式及写法;制定计划与总结的注意事项;通过对案例及范例的分析和学习学会制定像样并行之有效的报告与请假条。课时安排:2课时。

5、请示与批复的含义、基本格式及写法;请示与批复的关系。通过对案例及范例的分析和学习学会写请示。课时安排:2课时。

6、消息与通讯的含义、作用、格式及写法;撰写消息的注意事项;通过对案例及范例的分析和学习学会撰写消息。了解倒金字塔结构。课时安排:4课时。

7、复习。课时安排:2课时。

五、课程实施条件

1.教授方法

(1)在课堂教学方面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全部使用电子课件)和网络资源,促进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在实践教学方面

根据《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确定实践教学目标。从教学大纲的整体目标及要求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分层次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科目,并形成以课堂游戏、案例分析、实验室训练三方面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3)在作业布置方面

有习题、案例阅读和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多种形式,作业形式多样,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

(4)在成绩考核方面

从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案例讨论、期末考试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多样,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核;

2.学习方法

(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评价宜以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

(3)教学效果评价重点评价学习者的职业技能。

3.课程资源

选用教材:李春、刘兰萍主编.《应用文写作项目化教程》.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2013年7月。

参考资料:

(1)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组编.应用文写作.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朱悦雄主编.新应用写作.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余国瑞,彭光芒主编.实用写作.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徐中玉主编.新编大学写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李振辉主编.应用文写作实训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袁雪良主编.《新编应用文写作实用教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5月。

4.教学条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设备要求:无

5.师资条件

本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的应用写作知识,对文书写作有相对深入的研究,熟练使用相关教学软件,同时具备计算机技术、现代管理学和文秘知识基础。课堂上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六、课程考核要求

采取开卷考核形式,考试内容包括填空题、判断题、病文诊断、写作题。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答案学校:姓名:分数: 试卷提供: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王兰庄学校王利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共有18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75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8、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9、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基础自然科学。 10、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访谈、让学生画思维导图、观察等。 11、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组织方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因此2017新版课标对此做了适当调整。(√) 2、探究式学习是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3、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的,不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 4、技术的核心是发现。(×) 5、金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等都属于八大行星。(×) 三、选择题。(每题2,共10分) 1、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这样的形式有(ABC )。 A、变告诉为启发 B、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 C、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D、变集体教学为小组活动 2、下面属于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有(ABCDF)。 A、戏剧表演 B、科学游戏 C、模型制作 D、现场考察 E、综合实践 F、科学辩论会 3、(B)是科学课程的宗旨。 A、考高分 B、培养科学素养 C、提高科学操作水平 D、传授科学知识 4、工程的核心是(C )。 A、发现 B、发明 C、建造 D、发展 5、生命科学领域包含有(A )个主要概念。

课程标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4.14.)

课程编码制订人制订日期修订人修订日期审定组(人)审定日期06B156010122吴美慧2015.8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一、课程属性表 课程代码开设学期适用专业周课时理论课时考核方式课程类型 推荐教材名称 参考教材名称 前修课程后续课程 06B156010122课程名称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 第1学期英文名称 The architectural drawing and image recognition 建筑设计技术 4周 /学期10总课时40学分4 20实践课时20作业次数10报告次数2 考核方法笔试机考设计(论文)其它名称《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作者 白金波陈中玉 张增宝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是否高职高专 教材 名称《建筑制图与识图》作者赵艳敏吴俊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是否高职高专 教材 名称初等数学 代码 名称建筑 CAD 、建筑施工技术 代码06B156030122 ; 06B156030130 二、课程定位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熟悉国家现行制图标准; 2.掌握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与识读方法; 3.能熟练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二)能力目标 1.会用绘图仪器制图; 2.能按照国家现行制图标准,正确绘制常见的工程形体投影图; 3.能熟练的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4.会绘制是施工图的放样图; 5.具有绘制一般建筑物视图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 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吃苦耐劳的品质。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核心,采用设备演示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熟悉各种 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绘图的思路和方法;能规范地绘制图纸。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 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通过教学,学生掌握识图和制图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本课程学习情境设置: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按照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理论 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精选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教学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学习情景共设计了 2 个: 1.各种绘图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方法; 2.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梁结构、板结构等)。 (三)学习子情境设计 2个学习情景所对应的子情景合计7个子情境。 1.各种绘图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方法:

2018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这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为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顺利进行并以此来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2017年秋季开始施行。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着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为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解读与把握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更好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标准认为,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的科学知识学习、日常生活乃至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此其基础性特点。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

透和相互联系,注重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强调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进行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著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的综合性特点。 其次,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并秉承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将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既符合教育者按阶段进行教育的理论,又坚持了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原则。具体可表现为标准以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将其细化为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此次科学课程学段的重新划分,不仅有利于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这个全新的课程目标内容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之中,更有利于阶段知识依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整合与细化,进而实现从基础教育开始循序渐进的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课程宗旨。除此之外,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设定在一年级,并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进行课程安排,也是为了使社会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作为增强国民科学素养的基础性教育,是国家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生入学开始对其进行科学教育,依据其“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特点进行科学教学,不仅有益于从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也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深远影响。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9义务教育.doc

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二、科学探究目标 三、科学态度目标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物质科学领域 二、生命科学领域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word资料整理分享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教学案例 案例1 认识空气 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 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 案例4 观察月相 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 案例6 水火箭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 word资料整理分享

课程标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作者:————————————————————————————————日期:

课程编码制订人制订日期修订人修订日期审定组(人)审定日期06B156010122吴美慧2015.8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一、课程属性表 课程代码06B156010122 课程名称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 开设学期第1学期英文名称 The architectural drawing and image recognition 适用专业建筑设计技术 周课时 4 周/学期10 总课时40 学分 4 理论课时20 实践课时20 作业次数10 报告次数 2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考核方法笔试机考设计(论文)其它课程类型 通识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专业选修课 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 推荐 教材名称 名称《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作者 白金波陈中玉 张增宝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是否高职高专 教材 是否 参考 教材名称 名称《建筑制图与识图》作者赵艳敏吴俊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是否高职高专 教材 是否前修课程 名称初等数学 代码 后续课程 名称建筑CAD、建筑施工技术 代码06B156030122;06B156030130 二、课程定位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熟悉国家现行制图标准; 2.掌握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与识读方法; 3.能熟练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二)能力目标 1.会用绘图仪器制图; 2.能按照国家现行制图标准,正确绘制常见的工程形体投影图; 3.能熟练的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4.会绘制是施工图的放样图; 5.具有绘制一般建筑物视图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吃苦耐劳的品质。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核心,采用设备演示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熟悉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绘图的思路和方法;能规范地绘制图纸。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通过教学,学生掌握识图和制图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本课程学习情境设置: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按照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精选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学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学习情景共设计了2个: 1.各种绘图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方法; 2.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梁结构、板结构等)。 (三)学习子情境设计 2个学习情景所对应的子情景合计7个子情境。 1.各种绘图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方法:

(完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及答案学校: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共有18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75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8、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 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9、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基础自然科学。 10、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访谈、让学生画思维导图、

观察等。 11、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组织方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因此2017新版课标对此做了适当调整。(√) 2、探究式学习是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3、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的,不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4、技术的核心是发现。(×) 5、金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等都属于八大行星。(×) 三、选择题。(每题2,共10分) 1、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这样的形式有(ABC )。 A、变告诉为启发 B、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 C、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D、变集体教学为小组活动 2、下面属于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有(ABCDF)。 A、戏剧表演 B、科学游戏 C、模型制作 D、现场考察 E、综合实践 F、科学辩论会 3、(B)是科学课程的宗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

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工程制图与CAD》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程制图与CAD 学时:80 (一)课程性质 《工程制图与CAD》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主干课程之一。培养学生识读水利工程图和房屋建筑图的技能,该技能是水利工程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立足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预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的模式,以实际工程中典型的水工建筑物为案例,以拟定的实训题目为任务,图物对照进行读图和绘图,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其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的需要来进行,让学生在完成具体训练的过程中来发展职业能力;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不同类型的知识综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以便有效地完成工程建设岗位上相应的工作任务。

(五)课程内容及教育教学要求(见附表15) (六)教材选择 1、程时甘主编.现代机械制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程时甘主编.现代机械制图习题集.北京: 电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水利工程制图》及《水利工程制图习题集》河海大学出版社印翠凤张牧主编 2、《房屋建筑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凌卫宁李柯主编 (七)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与建设 1、网络资源利用 教师借助网络课程,完成与学生的教学交互,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同时学生通过互联网精品课程网站共享型教学资源自主学习专业课程。 2、实训资源利用 学生通过实训能随时验证教学内容,丰富学生自主学习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训中心去完成某项仿真或真实工作项目。 (八)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专业绘图实训室 (九)教师要求 专职教师两名 (十)教学组织与设计 实施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的模式,以实际工程中典型的水工建筑物为案例,以拟定的实训题目为任务,图物对照进行读图和绘图,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 (十一)考核方式 考试与考查结合,平时与阶段结合,随堂实训占重要组成。

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资料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以及教学评估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的四个层面,应全面体现在课程内容中。 3.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创造学习科学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4.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

最新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 【最新修订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去掉“不宜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是畜牧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识读和绘制图样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视图、绘图技巧,熟练绘制工程图纸。具备独立运用AutoCAD设计和制作工程图的能力。达到专业绘图员等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重新进行了整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工程制图的基本概念、制图基本知识; 2.掌握三视图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3.熟练掌握《工程制图》国家标准; 4.掌握零部件图样的计算机绘制方法和图纸要求; 5.掌握徒手绘制工程图样方法; 6.掌握利用工具按国家标准绘制工程图样方法; 7.掌握AutoCAD绘制工程图样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识读中等难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2.能正确查阅《工程制图国家标准》,并根据国家标准正确绘制工程图样; 3.能够利用手工和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 4.能独立运用AutoCAD设计方案、绘制工程图样; 5.能使用各种工具拆装部件或机器;能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工程图样; 6.能使用技术测量工具进行零件、装配体测绘。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5.具有终身学习的意愿。 三、参考学时64 四、课程学分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科学发现、技术突破及重大创新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而社会的发展又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科学不仅作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也代表着一种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种当代公民必备的素质。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需要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的重任。早期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学对人们认识世界起着关键的作用。儿童自小就会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而这些看法经常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因此,及早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必须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1~6 年级设置科学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1~6 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位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008修改稿)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以及教学评估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课程标准_电气工程制图与识图

《电气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电气工程制图与识图 学分:4 计划学时:64 适用专业:光伏应用技术 1.前言 1.1课程性质 电气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是光伏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强的专业技术课。该课程既有系统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较为复杂的电气工程图样能力,熟练掌握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各种电气工程图的方法。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前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电工基础》、《电子技术》。 后续课程为:《电力系统分析》、《电气安装与调试技术》、《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工厂供电技术》、《电机拖动及控制》、《电气控制基础与系统》、《变频调速系统与运动伺服控制技术》。 1.2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的分析,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为:围绕工作岗位所需职业技能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选取典型的学习项目,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初步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电气工程制图与识图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2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1.熟悉电气制图的基本要求; 2.掌握电气制图的基本方法; 3.掌握电气图纸识读的要求; 4.掌握电气图纸识读的方法; 5.掌握AUTOCAD的操作方法; 6.掌握AUTOCAD绘制电气图纸的方法; 2.2.2能力目标 1.能完成常用工程图纸的识读; 2.能完成简单电气图的绘制; 3.能完成结构框图的绘制; 4.能完成简单零件图的绘制; 5.能完成零件的测绘 6.能完成三视图的绘制; 7.能完成图纸的检查和审核; 2.2.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环保意识。 (6)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能力。 (7)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8)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3.课程内容与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关心自然和生命,并乐于与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二)阅读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三)习作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三)习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