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片写作》课程大纲

《专题片写作》课程大纲

《专题片写作》课程大纲
《专题片写作》课程大纲

××××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专题片写作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ART143841L

中文名称:专题片写作

英文名称:screenwriting of special topic

课程类型:必修课

适用专业:戏剧影视文学

开课学期:秋

预修课程(编号):导演艺术基础(ART142863L)、类型电影研究(ART143820L).

戏剧编剧理论与技巧(ART142864L)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它要求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导演艺术基础、类型电影研究、戏剧编剧理论与技巧、影视剧作法

等知识,通过在课堂上传授专题片写作的方法、技巧、行业现状、艺

术价值等,阅读典型的专题片剧本,并观看典型的专题片作品,使学

生掌握专题片写作的基本技能、参与专题片的撰写与制作等能力。本

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全方位掌握各类影视题材的写作基础,缓

解影视人才的供需矛盾。

二、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四年制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必修的主干课,也可作为表演专业的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专题片的概念,理解专题片的分类、特点等基础知识,掌握专题片写作的步骤、方法与技巧,培养与提高学生撰写专题片的能力。

(三)教学总时数:51课时。

学分数:3学分。

(四)对教学方式的指导性建议

在本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应采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启发式教授方法,在向学生传授专题片基础知识、写作技能的同时,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研读代表性的专题片剧本、观看代表性的专题片作品、请著名专题片编导给学生做报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专题片写作的基本技巧,并安排一定的课堂练习、相互讨论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五)教学方式及课时安排

1.课堂教学:37课时。

2.课堂讨论:10次(10课时)。

3.课外作业:10次。

4.课后看片:不少于10部。

5.复习考试:4课时。

6. 课堂教学要精讲多问,运用启发式,废止注入式,教学相长。

7. 课后看片、争议影片时,教师要随时指导,看前有提示,看中有点评。

8. 坚持质疑、答疑,每学期至少质疑学生一次。

9.要求并检查学生写的看片笔记。

10. 鼓励学生开展结合本课程教学的课外活动,如影评小组、小品创作小组

等,让学生多参加各种专业性比赛,多向报刊投稿。

11. 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教育技术手段,针对重点、难点制作或使用课件。

12. 对观摩、参观、听讲座等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

(六)课程考核

平时考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50%;具体有:

课堂提问、作业、单元测验、期中测验、笔记检查、

参赛获奖(加分)、报刊发表文章(加分)等。

期终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50%;

考卷由教研室统一命题、题库命题和任课教师命题相结合。

评分规则与标准以及试卷分析要规范。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限:120分钟。

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高鑫、周文,《电视专题》,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

1.徐舫舟,《电视解说词写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2.方方,《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3. 梅冰、朱靖江,《中国独立纪录片档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11月版

四、本文

一、绪论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专题片的概念;理解专题片的类别与分类标准;掌握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对常见的电视节目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能力。

(2)对教学辅助条件的要求:

运用PPT向学生传授专题片的定义、类别、分类标准等有关知识,让学生就常见的电视节目发表自己的看法,组织课堂讨论等教学活动。

(3)对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

运用DVD机为学生播放纪实型专题片《毛泽东》、政论型专题片《天职》等各一集,总时长不超过60分钟,指导他们边看边体会专题片的基本特点与分类情况等,加深学生对专题片类型的理解。

(4)教学时数:4课时(含看片与课堂讨论)。

(5)教学内容:

1.专题片的分类

2.分类标准

3.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关系:这两个概念具有一致性,是从两种角度、以两种标准对同

一节目形态的两种认识。专题片称谓偏重于节目题材、主题的集中,纪录片称谓偏重于节目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本教材不对专题片和纪录片作区别。

二、专题片的创作观念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是专题片的灵魂,情感是专题片的核心;理解专题片是高品位电视文化的代表,其中的文化品位受创作主体的制约;掌握思辨意识使专题片有分量,但思辨必须与情感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创作专题片时应具有审美意识,并将“真”上升到“美”的能力。

(2)对教学辅助条件的要求:

运用PPT将专题片创作观念的几个方面集中向学生展示,再用DVD机播放几个代表性的专题片,让学生充分体会创作主体的创作观念对专题片写作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听讲、提问、互动等教学活动。

(3)对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

用DVD机播放几个代表性的专题片各一集,总时长不超过120分钟,边看边组织讨论,让学生理解专题片的创作观念,并体会专题片与电视剧、电影等艺术形式的不同。

(4)教学时数:10课时(含课堂讨论)。

(5)教学内容:

1.人的主题

2.世俗化

3.情感

4.风格化

5.文化意识

6.思辨意识

7.审美意识

三、如何保持专题片的纪实风格?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纪实风格是专题片的主流;理解专题片的纪实风格表现出纪录过程、纪录真实时空、纪录细节等叙事特征;掌握专题片的长镜头、同期声、人物述说等主要叙事手段;培养学生立足真实、超越真实的专题片写作的能力。(2)对教学辅助条件的要求:

运用PPT及幻灯、投影等其它课件对专题片的纪实风格和理论特性进行讲解,积极组织学生对课堂播放的专题片片断进行讨论等活动。

(3)对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

运用DVD机播放两至三部、纪实性专题片各一集,总时长不超过120分钟,提示学生对各个专题片的纪实风格进行理解,增强对纪实风格的感性认识,体会“真实是专题片的生命”的含义。

(4)教学时数:8课时(含课堂讨论)。

(5)教学内容:

1.本体追求

2.叙事特征

3.叙事手段

4.关于真实

四、专题片内容的构思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专题片的内容,包括题材、主题、结构等方面;理解专题片的题材来自于社会生活,专题片的主题是从题材中提炼出来的,必须以屏幕形象、事件、社会形态等加以具体表现。掌握专题片的时间、空间、时空交叉等不同的结构线索方式;培养学生刻画专题片的细节,把握专题片的结构的能力。

(2)对教学辅助条件的要求:

运用PPT投影等其它课件展示专题片(含纪录片)的题材、主题、结构、细节、节奏等概念的含义,组织学生对有关概念进行辨析,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动笔练习等活动。

(3)对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

用DVD机播放根据大型丛书《中国反贪调查》改编的专题片《天职》前两集,时长60分钟左右,边播放边提示,让学生在观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纪录,并就《天职》的题材(反腐倡廉)、主题(反腐倡廉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结构(时空交叉)等问题进行讨论,有助于学生掌握的专题片写作能力。

(4)教学时数:10课时(含课堂讨论)。

(5)教学内容:

1.题材

2.主题

3.结构

4.细节

5.节奏

五、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专题片解说词的作用;理解专题片解说词的形式风格;

掌握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写作专题解说词的能力。

(2)对教学辅助条件的要求:

通过荷马眼睛盲、贝多芬耳朵聋等例子,运用PPT、电子教案等向学生介绍专题片解说词的作用,如补充画面背景、介绍知识信息、整合画面、表现细节、调动想象和联想等,结合《让历史告诉未来》、《话说长江》中的解说词,组织课堂讨论等活动。

(3)对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

运用DVD机、计算机网络等播放不同专题片的解说词,让学生一边收看一边思考不同专题片中解说词的不同语言特色,同时组织课堂讨论,增加学生的专题片解说词写作的能力。

(4)教学时数:8课时(含课堂讨论)。

(5)教学内容:

1.专题片解说词的作用

2.专题片解说词的形式风格

3.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4.专题片解说词的语言特色

六、专题片的发展——系列片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电视系列节目是电视专题节目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理解系列片的概念及其与专题片的关系;掌握系列片的优越性及特征表现在:时间长,内容含量大,形式、风格多样,可以充分与观众交流,具有连续性和固定性等;培养学生把握系列片艺术特征的能力。

(2)对教学辅助条件的要求:

运用PPT及电子文稿展示以下内容:《丝绸之路》开我国电视系列节目先河,《话说长江》辉煌一时,《让历史告诉未来》影响巨大,《再说长江》2006年7月15日起在中央电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每天一集。让看过《再说长江》的学生分析系列片与专题片在外部形式上的不同,组织课堂讨论等活动。

(3)对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

运用DVD机或多媒体计算机播放系列片《再说长江》前两集,总时长不超过100分钟,边看片边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该系列片的题材、主题、结构等及艺术特点,增加他们对系列片基础知识的了解。

(4)教学时数:8课时(含看片与课堂讨论)。

(5)教学内容:

1.系列片的历史回顾

2.系列片的本体特征

3.系列片的题材类型

4.系列片的结构形态

七、专题类新闻节目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专题类新闻节目与专题片的关系;理解专题类新闻节目可以进行专题报道、专题调查、专题访问、专题系列节目等分类;掌握专题类新闻节目的特征;培养学生写作专题类新闻稿件的能力。

(2)对教学辅助条件的要求:

运用PPT、电子教案等向学生介绍我国专题类新闻节目的分类、特征等,并通过幻灯或投影向学生展示专题类新闻的写作要领与注意事项,组织看片、课堂讨论等活动。(3)对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

运用DVD机、计算机网络等播放不同类型专题类新闻片断,同时组织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专题类新闻节目的认识。

(4)教学时数:8课时(含课堂讨论)。

(5)教学内容:

1.专题报道

2.专题调查

3.专题访问

4.专题系列节目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写作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类) 总学时数 92 周学时数第1学期2,第2学期4 开课学期 1、2 学分 6 先修课程 基本教材《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1. 《基础写作教程》尉天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写作教程》,路德庆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写作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并带有师范专业的特色。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发展夯实“会写”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了解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熟悉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为将来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做好“会教”的准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础写作理论和主体素养知识,结合写作过程训练和文字表述训练,使学生掌握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创造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长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正确处理理论知识传授和写作训练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首先选准知识点精讲细讲,使学生进入写作学理论体系,形成写作和研究的氛围。其次根据每章节的重点进行写作实践训练,实现最终目标——每人一本“精品作文集”。讲授时以传统讲授为主要授课方法,以多媒体技术及教学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2.为学生提供优秀范文,讲前用例文引路,让学生对相关写作理论有感性认识,讲后用例文分析印证写作理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理论。 3.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讨论活动,强调广泛阅读,培养学生读书和写作的积极性。 4.提倡自主创作,提倡为实际工作和学习写作,鼓励学生为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对发表或录用文章的学生给予奖励。 5.对学生的作文、作业认真批改讲评,每学期作文评改课不得少于6次,其中包括学生互评与自评。 三、课程各章建议学时分配 章次内容建议学时

《学校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校管理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潜移策略:所谓潜移策略,是指学校成员在特定的环境中,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态度。在这方面,主要有活动与规范一动一静的影响策略。 2.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是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如私下交换意见,传播谣言,搬弄是非。其主要特点有:①自发性,②灵活性,③不可靠性。(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交流,如校务会议、课堂教学等。) 3.挫伤:挫伤有名词和动词两种含义。在一般心理学教科书中,挫伤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情绪。实际上,它也是人们在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这是名词意义上的挫伤。作为动词使用的挫伤,主要是指妨碍人的需要的满足,造成心理创伤的过程。 4.激励:是一种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以有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5.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对群体的满意程度。 6.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群体成员与群体多数人的意见、行动不一致时主观上想像或感受到的一种心理压力。 7.领导: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人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而施加心理影响的人是领导者。 8.中介策略:是指在原有态度与要形成的新的态度之间设置中介环节,以便原有态度有过渡的桥梁。 9.成就动机:麦克莱伦认为,成就动机是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是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 10.学校组织氛围:是指一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学校的一系列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学校组成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社会信念和社会标准等。 二、简答题

金融统计分析期末测试题

金融统计分析期末综合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政策银行的是()。 A.中国进出口银行 B.交通银行 C.国家开发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中国金融统计体系包括几大部分?( ) A.五大部分 B.六大部分 C.四大部分 D.八大部分 3.货币和银行统计体系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是()。 A.非金融企业部门 B.政府部门 C.金融机构部门 D.住户部门 4.我国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中的货币概览是()合并后得到的帐户。 A.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与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B.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C.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D.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与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5.某人投资了三种股票,这三种股票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如下表,矩阵第(i,j)位置上的元素为股票i与j的协方差,已知此人投资这三种股票的比例分别为0.3,0.3,0.4,则该股 C.6.1 D.9.2 6. 对于付息债券,如果市场价格低于面值,则()。 A.到期收益率低于票面利率 B.到期收益率高于票面利率 C.到期收益率等于票面利率 D.不一定 7. 假设某股票组合含N种股票,它们各自的非系统风险是互不相关的,且投资于每种股票的资金数相等。则当N变得很大时,投资组合的非系统风险和总风险的变化分别是()。 A.不变,降低 B.降低,降低 C.增高,增高 D.降低,增高 8.某种债券A,面值为1000元,期限是2年。单利每年付一次,年利率是10%,投资者认为未来两年的折算率为r=8%,则该种债券的投资价值是()。 A.923.4 B.1000.0 C.1035.7 D.1010.3 9.在通常情况下,两国()的差距是决定远期汇率的最重要因素。 A.通货膨胀率 B.利率 C.国际收支差额 D.物价水平 10.2000年1月18日,英镑对美元汇率为1英镑=1.6361美元,美元对法国法郎的汇率为1美元=6.4751法国法郎,则1英镑=( )法国法郎。 A.10.5939 B.10.7834 C.3.9576 D.3.3538 11.我国现行的外汇收支统计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A.国际收支平衡表 B.结售汇统计 C.出口统计 D.进口统计 12.某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为2.5亿元,利率敏感性负债为3亿元。假设利率突然上升,则该银行的预期赢利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清楚 13.下列哪项变化会导致银行负债的稳定性变差? ( ) A.短期负债的比重变大 B.长期负债的比重变大

管理心理学论文

浅析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摘要:大学不仅仅能提高人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人的能力。我们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大学是人生走出社会的最后一站,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不仅能够让大学生顺利地处理和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是为人生做一个长期的准备!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我们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探讨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有其重要的理沦依据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际关系学 90后大学生重要性 一、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我们迎来了一批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大学生,同时也将会迎来更多这样的大学生,他们就是90后大学生。 90后逐渐成为了全球的新生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90后又被认为是极具个性的一代。据多项调查显示,或多或少的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学习缺乏动力,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90后大学生过多地借助短信和网聊这种即时性异地沟通模式,会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缺乏到现实社会的交往能力。近期更有人提出了“人际交往成90后成长拦路虎”的话题。 调查显示,人际关系问题成为90后大学新生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有 45%的女生和 35%的男生都表示遇到了人际交往困难的问题。在所有接受调查者中,40%的学生认为与异性交往有困难;23%的学生表示与室友相处不融洽;20%的学生表示与同班同学相处不融洽;14%的学生表示与老师相处不融洽;13%的学生则反映与父母沟通有困难。值得注意的是,在与室友相处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容易碰到问题,女生的不融洽指数要比男生高出 14 个百分点。可以说,人际关系问题已经升级成为了当今 90 后大学生所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了。 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有着一定的人际关系网,同时,人生目标及梦想的确立与实现也将会是建立在这些人际关系网中的。当前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要指大学生在大学就读期间与他人发生的各种交往关系。根据大学生交往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有机化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有机化学是综合性大学化学系基础课之一,也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高分子化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础。通过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掌握各官能团结构、性质、制备及其相互转换和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组成。涉及的官能团有:烷、烯、炔、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硝基化合物、杂环、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涉及的基本原理有:立体化学、结构解析、自基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加成和亲核取代等机理初步。通过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化学、化工、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医药、农业等学科中的根基地位

及其相互的关系。二、教学内容(一)、结构与性质 1. 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以及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2. 有机分子的结构:共价键、碳原子的特性; 3.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实验式、结构式、投影式;4.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 5. 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和极化度; 6. 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对溶解度、沸点、熔点、比重的影响。(二)、饱和脂肪烃1. 烷烃的结构:SP3杂化;同系列;烷基的概念;同分异构现象;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Newmann投影式,重叠式与交叉式构象及能垒。 2. 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 3. 烷烃的物理性质; 4. 烷烃的化学性质:自基取代反应游离基取代反应历程(均裂反应、链锁反应的概念及能量曲线、过渡态及活化能) 5. 氧化反应及热化学方程式; 6. 烷烃的来

关于管理心理学的论文

关于管理心理学的论文 范文一:管理心理学应用下高校行政管理论文 一、根据动机合理设置目标 动机,是心理学的概念,是行为的直接原因。人的行为是动机引起的,并且都是指向 一定目标的。动机对人的行为起着引发、加强推动和导向的作用,它驱使一个人的行为走 向既定的目标。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工作中,我们不仅要了解职工的需求,还要根据职工 的需求,适时地树立起有价值的目标来激发职工的动机。高校管理者在为职工设置目标时,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目标必须与需要和动机结合,它既是鼓舞人心的奋斗方向, 又是满足人们需要的目的物。因此心理学通常把目标称为“诱因”。第二,无论设置个人 目标或团体目标,要让职工本人参与。参与程度越深,义务感也越强。若上级为其设立目标,就会认为不是自己的目标,从而减低诱发力量。第三,科学性。目标高度适中,因人 而异。我们必须为行政人员设置恰当的目标,既要符合和谐、高效执行学校各项职能的总 目标,又要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工作性质,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让职工认为通过努力 自己有能力去达到目标,即个体主观上的期望值很高,就会有信心,有决心,就能激发出 强大的力量;反之,如果目标过高,可望不可即,或目标过低,唾手可得,都不足以有效 调动其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能。第四,阶段性。采取“少吃多餐”、“引人入胜”、 “逐步推进”的战术,因为总目标往往显得太大、太遥远,而分阶段目标容易达到,这种 成就感能催人奋进,激发职工的活力。第五,可变性。目标设立后,往往由于情势的变化 会使它变得过易或过难,这时应该适当地加以调整。 二、运用目标管理提高行政效率 目标管理,是一种有名的管理技术,实质上是一种管理上的激励技术,也是职工参与 管理的形式之一。目标管理是195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 首先提出的。他论述“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时认为,一个总目标的实现,必须有 计划周密、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每个人的工作。他提出,让每个职工根据总目标的要求,自己制定个人目标,并努力达到个人目标,就能使总目标的实现更有把握,每个职工 因此就为组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达到这个目的,他还主张,在目标管理的实施阶段和 成果评价阶段,应做到充分信任职工,实行权力下放和民主协商,使职工进行自我管理, 独立自主地完成各自的任务;此外,成果的考核、评价和奖励也必须严格按照每个职工目 标任务完成的情况和实际成果大小来进行,以进一步激励每个职工的工作热情,发挥每个 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目标管理如果能很好地运用在高校管理中,就能提高行政效率。 其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实行目标管理。让每个职工既了解组织的总目标,又掌握团体和 个人的分目标,形成目标的一致性。第二,实行参与制。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是组织的 一员。有与职位相应的权利,明确责任。实行民主式的管理,在组织和制度上保证职工有 参与管理的机会。使每个人都明确在实现总目标中自己应负的责任,让他们在工作中实行 自我管理,独立自主地实现个人目标。第三,加强领导和管理,主要是指加强与下级的意 见交流以及进行必要的指导,领导者布置工作时,只对下级交代任务,明确要求;具体的

《学校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校管理心理学》试题 《学校管理心理学》试题A套 一、名词解释 1、学校管理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就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人格,就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即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与。它包括一个人外在的表现与内在的真实自我。 3、动机动机就是引起行为、维持行为并将行为指向特定目标以满足人的需要的心理动力系统,它就是人的行为的内部原因。 4、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心理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为人与人的心理距离,即交往的双方就是相互吸引还就是相互排斥,就是接近还就 是疏远,就是尊敬还就是轻蔑,就是爱还就是恨,等等。 二、填空题 1、学校管理与人的__心理活动______就是紧密相连的,学校管理归根到底就是____人____的管理与____人的心理____的管理。 2、在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应把教师心理放在_ _主导______作用位置,应重视与强化学生的_ _ __主体____意识。 3、活泼好动、敏捷、灵活就是人的_ _气质_____特征。勤奋、刻苦、认真、敬业就是人的__性格______特征。 4、双因素理论的两类因素就是__保健______因素与__激励______因素。 5、态度的三个成分就是___认知_____、___情感_____、与___行为倾向_____。 6、“三个与尚没水喝”说的就是群体中的__责任分_散____现象。 7、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就是___教育目的_____。 8、领导影响力因素有___权力性影响_____与__非权力性影响两大类。 三、单项选择题 1、最新管理理论阶段也被称为(D )。A、人际关系阶段 B、行为科学形成时期 C、“管理科学”阶段 D、综合的现代管理学派 2、独立型与顺从型就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C ) A、阿德勒 B、荣格 C、威特金 D、卡特尔 3、阿Q被人打了以后说就是儿子打了老子,这属于下列哪种防卫方式?(C ) A、反向行为 B、压抑 C、合理化 D、升华 4、挫折后嚎啕大哭、撕衣咬手……属于下列哪种反应?(C )。 A、攻击 B、冷漠 C、退化 D、幻想 5、血压高、心脏病就是压力的(A )。 A、生理反应 B、心理反应 C、行为反应 D、情绪反应 6、法治社会强调对(B )的服从。 A、权威个人 B、社会规范 C、小群体规范 D、单位领导 7、“先入为主”说的就是对人知觉的(B )。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投射效应 D、近因效应 8、适应与(B )就是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基本立足点。 A、交往 B、发展 C、生存 D、学习 9、根据卡曼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当职工比较成熟时,应采取(C )。 A、命令式 B、说服时 C、参与式 D、授权式 10、管理心理学中的校园组织文化的含义就是(C )。

《金融统计分析》作业试题(doc 7页)

《金融统计分析》作业试题(doc 7页)

《金融统计分析》作业(一) 一、单选题 1、下列中哪一个不属于金融制度。() A、机构部门分类 B、汇率制度 C、支付清算制度 D、金融监管制度 2、下列哪一个是商业银行。( ) A、中国进出口银行 B、中国银行 C、国家开发银行 D、邮政储蓄机构 3、《中国统计年鉴》自()开始公布货币概览数据。 A、1980年 B、1989年 C、1990年 D、1999年 4、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是()。 A、政府 B、金融机构 C、非金融企业 D、国外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荐的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非货币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 B、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

C、吸收活期存款,创造货币 D、经营存款贷款业务 9、当货币当局增加对政府的债权时,货币供应量一般会()。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0、准货币不包括()。 A、定期存款 B、储蓄存款 C、活期存款 D、信托存款和委托存款 二、多选题 1、金融体系是建立在金融活动基础上的系统理论,它包括()。 A、金融制度 B、金融机构 C、金融工具 D、金融市场 E、金融调控机制 2、政策银行包括()。 A、交通银行 B、中信实业银行 C、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D、国家开发银行 E、中国进出口银行 3、金融市场统计包括()。

A、商品市场 B、短期资金市场统计 C、长期资金市场统计 D、科技市场 E、外汇市场统计 4、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和()。 A、保险公司 B、财务公司 C、信用合作社 D、信托投资公司 E、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5、基础货币在货币与银行统计中也表述为货币当局的储备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直接创造的货币,具体包括三个部分()。 A、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含存款货币银行的库存现金) B、各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对非金融机构的负债) C、中央银行自有的信贷资金 D、邮政储蓄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非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E、中央银行发行的中央银行债券 6、M1由()组成。 A、储蓄存款 B、流通中的现金 C、

管理心理学论文

管理心理学对自身和企业的要求 摘要: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关键词:管理、心理、人际交往、企业文化 学习管理心理学已有一段时间了,这门课程涉及到各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无论在学习生活,生活工作之中都需要具备几点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些方面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是种捷径,更能让自己的工作达到“时间少,效率高”的效果。 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的行为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预测与控制这些行为,以提高组织的效力。它是心理学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的结果。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理解、预测和管理人类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中,管理心理学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课程。 在管理学当中,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展开讨论:一方面是自身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的因素! 对于自身的因素,主要是建立好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主要是从自身的角度入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人际交往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 人们在共同劳动过程中,彼此间结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有一种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为什么说它重要呢?这是因为在现实中,人的经历知识经验能力、性格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产生双向交流,使彼此的长处得以递增,彼此的短处,得以克服,近而为实现群体的工作目标共同努力。 在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大纲格式要求模板

理论课教学大纲格式 全文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2磅,除标题等加粗字号为四号或小四外,其余均为五号字. 《地貌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ZJ101404 课程名称:地貌学 总学时数:72 实验或上机学时:0 一、说明 (一)《地貌学》的课程性质: 《地貌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系统介绍了地貌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本课程的任务是直接(二)教材及授课对象: 1、教材选用:选用了严钦尚主编的《地貌学》(第一版),2003年5月出版。本书为一经典的高等学校地理科学专业地貌学教材。同时选用杨景春主编的《地貌学原理》、吴正主 2、授课对象: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地理科学专业,经过前一阶段地质学基础、气象学与 (三)《地貌学》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地貌学基本概念和知识,初步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地貌类型,分析地貌形成条件和过程,掌握地貌发育过程和分布规律,为今后学习相关地理专业课程和讲授中学地理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地貌学》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章次内容讲授实验 一绪论 4 二构造地貌8 三风化作用 4 四重力地貌 6 五流水地貌16 六喀斯特地貌 6 总学时72 72

(五)考核要求: 《地貌学》采用考试方式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占30%,期末试卷成绩占70%,其中平时成绩中包括作业、提问、点名、课堂讨论等。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主要教学目标:了解地貌学的课程性质;掌握地貌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地貌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 (一)地貌及地貌学 (二)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三、参考文献 1、严钦尚主编,《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05月(第1版) 2、杨景春主编,《地貌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3、高抒主编,《现代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四、教研室:地理科学课程主讲负责人:XXX 院长审核签名:

电大本科金融《金融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金融统计分析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金融市场统计是指以( )为交易对象的市场的统计。 A.证券 B.股票 C.信贷 D.金融商品 2.信用合作社包括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在货币与银行统计中,它们属于 ( ) A.非货币金融机构 B.存款货币银行 C.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D.非金融机构 3.当货币当局增加对政府的债权时,货币供应量一般会(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4.以下几种金融工具按流动性的高低依次排序为( )。 A.现金、储蓄存款、活期存款、债券、股权 B.现金、活期存款、债券、储蓄存款、股权 C.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债券、股权 D.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股权、债券 5.通常,当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时,股市行情会( )。 A.看涨 B.走低 C.不受影响 D.无法确定 6.某产业处于成长期,则其市场表现(价格)的特征是( )。 A.大幅度波动 B.快速上扬,中短期波动 C适度成长 D.低价 7.A股票的p系数为1.2,B股票的p系数为0.9,则( )。 A.A股票的风险大于B股 B.A股票的风险小于B股 C.A股票的系统风险大于B股 D.A股票的非系统风险大于B股 8.假设某股票组合含N种股票,它们各自的非系统风险是互不相关的,且投资于每种票的资金数相等。则当N变得很大时,关于股票组合的总风险说法正确的是( )。 A.总风险在变大 B.总风险不变 C.总风险在全面降低,当N大于30时,总风险略微大于市场风险 D.总风险的变化方向不确定 9.对于付息债券,如果市场价格高于面值,则( )。 A.到期收益率低于票面利率 B.到期收益率高于票面利率 C.到期收益率等于票面利率 D.不一定 10.纽约外汇市场美元对日元汇率的标价方法是( )。 A.直接标价法 B.间接标价法 C.买人价 D.卖出价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汇率风险只在固定汇率下存在 B.汇率风险只在浮动汇率存在 C.汇率风险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均存在 D.汇率风险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均不存在 12. 2000年1月18日纽约外汇市场上美元对英镑汇率是:1英镑-1. 6360-1. 6370美元,某客户卖出100000美元,可得到( )英镑。 A.61124. 70 B.163600 C.163700 D.61087. 36 13.同时也被称为“一价定律”的汇率决定理论是( )。 A.购买力平价模型 B.利率平价模型 C.货币主义汇率模型 D.国际收支理论

管理心理学结课论文

人际关系中的管理心理学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总是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即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通过沟通在相同的活动中,由于具有情感体验的性质,人际关系往往是不相同的。在管理之中,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么管理心理学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到底有多重要,管理心理学在人际关系扮演着怎样一个角色,我们将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人际关系的内容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的心理关系。美国心理学家修兹的研究:修兹认为,每个人都期望得到别人的支持,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求,每个人都需要他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人际关系的基本需求倾向,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对他人的需求内容和方式都不相同。这种需求可分为三类:即包容的需求、控制的需求和感情的需求。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往往是通过语言与动作(肢体动作、表情)来判断对方心理活动。 二、何为管理心理学 要研究人际关系中的管理心理学,我们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活动中人的心理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并依据这一规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管理活动效率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可以这样表述:以人为主线,以人的心理活动为内核,以对应的管理策略为支撑构建管理心理学内容结构体系。所以研究人际关系中的管理心理学,应该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来说应该是主要研究人际关系中人的心理细微变化的过程。 三、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表现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我们在和人的交往中,会无意中令别人不高兴,而当别人不高兴时,我们甚至不知道什么地方做错了。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它涉及了人心理细微变化的过程。在这个世界上,最难揣测的莫过于人的心理变化。而且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这个独立无疑是在想法思想上的独立。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想法和思维都是不可能相同的。 思维不同直接表现在行为上的迥异。行为是人们可擦觉的具体可感知的,因

教学大纲格式及示例

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07370050) 学分:2 学时:30学时(其中:讲课学时26:实验学时:4)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热力学、金属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等 适用专业: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12 年修订版培养计划 教材:热加工测控技术石德全,高桂丽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 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网站:(选填)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及相关材料类其它专业 的选修课程。在电工电子学、材料科学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应用,介绍了非电量测量的基础知识、传感器基本原理及作用、温度测量及控制技术、检测误差分析、工程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课程的基本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检测系统的组成、检测系统的基本要求及检测方法的应用;初步了解控制理论在热加工过程中的应用。使学生具备运用现代工具将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胜任新材料开发与材料检测、检验和管理工作。 (二)课程目标(需包括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内容,可以分项写,也可以合并写) 课程目标1:了解和掌握检测系统的基本单元构建,检测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具有基本检测系统的构建能力; 课程目标2:了解和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作用以及传感器的基本性能指标;具备选择传感器类型以及技术指标的能力; 课程目标3:了解力、速度、位移、温度及物位等物理参数的检测方法,具备力、速度、位移、温度等参数检测的能力; 课程目标4:了解实验数据误差类型、误差原因及误差分析方法,具备数据误差类型鉴别以及数据误差分析的能力; 课程目标5:了解工程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控制方法以及对工业过程的控制提出基本的思路;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4、3-1、4-2和5-2。

学校管理心理学

研究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的意义:首先,在科学建设上,有利于抓住学科的核心,构建合乎逻辑的学科体系。其次。在思维方式上,有利于归纳和演绎的统一,不仅对锻造学科体系甚有帮助,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为什么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激励与挫伤的关系问题:1激励与挫伤的关系问题是学校管理活动中的根本的心理问题。2是学校管理心理学最高层次的范畴。3是稳定存在于学校管理历史长河中的心理现象。 问什么说激励与挫伤是学校管理心理学中的根本心理问题:1它是学校管理活动中个体积极性涨落的根本原因之一2追求激励,避免挫伤是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基本群体心态。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存在决定意识,事物运动发展变化,事物普遍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原理2系统科学的系统原理,信息原理,控制原理。 观察法: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观察和研究他人行为,并把研究结果按时间次序做系统记录,分析和整理,写出报告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通过观察,访问,个别谈话,座谈,问卷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心理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分析整理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运用认为的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把干预情况下获得的事实与没有干预情况下同类对象变化的事实进行比较,确认事物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仪器测量被试者有关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个案法:综合运用多种合适的研究方法,对特定个体,群体,组织进行研究,广泛收集资料,以全面了解其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方法。 当代西方激励理论流派有哪些?强化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归因理论,综合激励理论 导致满意的主要因素: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提升,发展的可能性 导致不满意的因素:企业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工资,与上级的人际关系,与部署的人际关系,与伙伴的人际关系,工作条件 消除不公平感的方式:1力求改变自己的报酬2要求改变他人的报酬3设法改变自己的投入4自我消除不公平感 C型激励理论:是我国行为科学研究者冬青吸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结合我国意识形态,结合我国激励经验提出的一种探索性的激励理论。 全员激励:动员群体师生员工参与激励,形成他励,自励,互励统一的格局,取代以往上励下受,单向而行,管理者一元激励的局面。 全程激励:激励活动按照激励本身的心理过程和管理活动过程进行,形成相对完整的周期,是激励过程真正成为工作过程的伴侣。 全素激励: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激励手段鼓舞师生员工,在继续坚持物质,精神激励的前提下,不断谋求新的激励手段。 学校管理心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心理规律及现象的科学。 群体: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的集合。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一些人。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为人与人的心理距离,即交往的双方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是接近还是疏远等等。 教师素质: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需的心理品质和有关素养。 个性:心理学中的个性也称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即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称。

管理心理学 论文

《管理心理学》 课 程 论 文 题目: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班级:13级 姓名: 学号: 时间:2014年12月13日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摘要:在日常学习与工作中,我们难免要与他人发生接触,与他人产生人际关系。那么既然这不可避免,我们就应该重视并好好了解人际关系对于当前“社会人”的重要性,并学习怎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文依次从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作用和建立,阐述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对于我们个人的身心和社会活动有极大帮助,而且对于个人社会结交面的范围的大小和事业工作的成功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关键字:人际关系心理学社会活动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在我们工作生活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十分重要。特别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接触和联系的概率也大大增加。这不能不提醒我们应该努力去营造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快乐或烦恼,也在为事业的发展创造机会或设置障碍。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人际关系?要怎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一、人际关系是什么 所谓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指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人际关系的好坏反应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得到满足,彼此之间就喜欢和接近;相反,就厌恶和疏远。 人际关系的疏密还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上。心理学就指出,人际关系不同,交往时的空间距离也不同。一般分为四种人际关系距离:亲密距离为0.5米以内,可以感到对方的体温、呼吸与气味,通常是父母与子女、恋人、夫妻之间;朋友距离约为0.5~1.2米,以便于深谈或传递细微的表情;社会距离约为1.2~1.7米,是相识的人之间的距离,多数交往在这个距离之内;公众距离一般在3.7米以上,是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众所周知,人类社会中人际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也表现出有些人善于交际,有些人不善于交际;有的人吹牛拍马、讨好别人;有的人注重脚踏实地、以诚相待。等等。而生活在世界上的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都具有人际关系的需要。 二、人际关系的作用 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都对其人生产重要的影响。人际关系对人生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 一个人如果身处在相互关心爱护,关系密切融洽的人际关系中,一定心情舒畅,有益于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保持心境轻松平稳,生活态度乐观,积极向上。相反,不良的人际关系可干扰人的情绪,使人产生焦虑、不安和抑郁。从而产生心里疾病。严重不良的人际关系,还会使人惊恐、痛苦、憎恨或愤怒。 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事业成功的需要 人际关系对人生业绩的影响很大,是人们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如若有良好的人际

宁波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及示例

附件2 :宁波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及示例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 学分:周学时:总学时: 课程类别:(1、大类课程 2、专业必修课 2、专业选修课 3、公共必修课 4、公共选修课 5 学位课程 6、自主学习课程)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所属团队/团队方向:课程负责人: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任务 三、教学方法与基本要求: 四、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七、实验(实践)环节教学要求(纯理论课程不用) 参照以前格式 撰写人: 审核人: 制定时间:年月

课程教学大纲示例一: 《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Jurisprudence 学分:3 周学时:3 总学时:54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位课程;自主学习课程;(1、大类课程 2、专业必修课 2、专业选修课 3、公共必修课 4、公共选修课 5 学位课程 6、自主学习课程)适用专业:法学 先修课程:法学导论、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 所属团队/团队方向:法学/经济法学课程负责人:李学兰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任务 《法理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确定的本科法学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是法学的基础学科,相对于各部门法学、应用法学而言,法理学关注的是法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论。《法理学》课程既是法学教育的起点,又是法科学生为养成法律人素质而须终生修习的一门知识。《法理学》知识不仅是国家司法资格统一考试必考内容,更是法学研究生、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单独一门。 法理学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掌握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树立科学的法律观和民主的法制观,确立法律思维方法,培植法学理论素养,既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并思考法律问题,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问题,又要通过专门训练养成法律人独特的理念、知识同、思维和经验。 《法理学》将从法理学概论、法律本体论、法律方法论、法律价值论、法律社会论等五个层次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法律观和分析法律现象的理论框架,熟悉并掌握法学思维方式,从而为有效地学习其他法学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论基础。课堂将重点解析贯串整个法学体系的法学基本范畴,如法、法律、权利、义务、法律责任、法律程序、法律方法、法律价;系统介绍法的要素、法的部门、法的体系、法系等法学本体论知识;分析应用法律发现、法律判断、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等基本法律方法;分析研讨法的基本价值、法与社会、法律现代化、法治建设等法理学传统理论和前沿问题。具体而言,法理学对培养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方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包括: 1、法律理念:经由感性、知性的认知,通过系统的思维,达到对法律理性

《学校管理心理学》作业100分答案

题号:1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 内容: 世界上第一本工业心理专著《心理学与工业效率》的作者是()。 选项: A、A.冯特 B、B.闵斯特伯格 C、C.斯科特 D、D.梅奥 学员答案:B 题号:2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 内容: 注重工作分析的早期工作设计与专业化阶段也被称为()。 选项: A、A.科学管理时期 B、B.行为学派阶段 C、C.社会科学原理阶段 D、D.“管理科学”阶段 学员答案:A 题号:3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 内容: 梅奥是下列哪一管理学派的代表学者?() 选项: A、A.科学管理学派 B、B.管理行为学派 C、C.管理科学学派 D、D.综合的现代管理学派 学员答案:B 题号:4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 内容: 最新管理理论阶段也被称为()。 选项: A、A.人际关系阶段 B、B.行为科学形成时期 C、C.“管理科学”阶段 D、D.综合性的现代管理时期 学员答案:D 题号:5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 内容:

选项: A、A.20世纪30年代 B、B.20世纪50年代 C、C.20世纪60年代中期 D、D.20世纪70年代 学员答案:C 题号:6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 内容: 罗夏墨迹测验是测量人的()。 选项: A、A.气质 B、B.性格 C、C.智力 D、D.能力 学员答案:B 题号:7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 内容: 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是()。 选项: A、A.性格 B、B.气质 C、C.兴趣 D、D.能力 学员答案:A 题号:8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 内容: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的“强、平衡、灵活性高”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 选项: A、A.胆汁质 B、B.多血质 C、C.黏液质 D、D.抑郁质 学员答案:B 题号:9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 内容: 独立型与顺从型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选项: A、A.阿德勒

管理心理学论文《关于人类激励理论》

关于现代激励理论的认识及其应用 2012XXXX XXX 计算机1206 班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场合采取激励的方法处理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激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无论是在寝室生活、教室学习还是社团活动都避免不了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小团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安慰以激发我们自身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其实激励问题最早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的,而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1】。 早期的激励理论研究是对于”需要”的研究,回答了以什么为基础、或根据什么才能激发调动起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最具代表性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就提出人类的需要是有等级层次的,从最低级的需要逐级向最高级的需要发展。需要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并且提出当某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以后,这种需要便中止了它的激励作用。 1.人类生存有五个层次的需要: 1.1生理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它包括饥、渴、衣、住、性等方面的要求。这些需要还未满足到维持生存的程度时,其它的需求不会起到激励作用。因此,生理上的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1.2安全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避免失去工作、丧失财产的需要,当人们的生理需要满足之后,安全的需要就作为支配动机出现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