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弃土场排水沟施工技术交底

弃土场排水沟施工技术交底

弃土场排水沟施工技术交底
弃土场排水沟施工技术交底

弃土场排水沟施工技术交底

一、编制目的

为了保证弃土场排水沟安全顺利施工,弃土场建成后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

二、编制依据

《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

《京沈客专弃土场设计图》

三、施工工艺流程

排水沟平面布置放线→抄平→挖排水沟→清理排水沟(按2%的排水坡度清理排水沟底平)→排水沟铺设碎石垫层浇筑M10浆砌片石

四、工程概况

本工程排水沟结构型式采用M10浆砌片石,局部路段根据情况适当加大排水沟尺寸。当弃土场横向宽度大于100m时设置土场顶中心排水沟。

五、施工方法

5.1、测量放样

开挖前必须通知测量人员,根据弃土场平面布置放置盲沟排水沟位置。各别弃土场根据测量人员现场实际情况设置。浆砌排水沟工程采用分段施工,分段放样。根据路基中线及护坡道高程放出两侧坡角线,然后根据“沟中心至中桩距离”参数放出排水沟中线,再通过排水沟结构尺寸放出水沟边线,并用白灰在地上画出。通过沟底高程、沟底纵坡确定开挖深度。线位设好以后请监理工程师检测,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5.2、基坑开挖

利用测量放样出的边线及计算出的开挖深度,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械开挖,自卸汽车运输的基坑开挖方式。基坑开挖至距设计沟底10~15cm时,改以人工挖掘。人工修整至设计尺寸,不能扰动沟底及坡面原土层,基坑沟底应在密实的土体上。开挖清理完毕后请监理工程师检测,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5.3、砌筑方法

a、片石、砌体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

b、砌筑基础的第一层时,如基底为岩层,应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

坐浆砌筑;如为土质,可直接坐浆砌筑。

c、基础分2个工作层砌筑,每个工作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砌体较长时可分段分层砌筑,但两相邻工作段的砌筑差一般不宜超过 1.2m;分段位置宜尽量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各段水平砌缝应一致,各工作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

d、各砌层的砌块应安放稳固,较大的砌块应使用于下层,且大面向下,安砌时应选取形状及尺寸较为合适的砌块,尖锐突出部分应敲除。砌块间应砂浆饱满,粘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砌筑时,底浆应铺满,竖缝砂浆应先在已砌石块侧面铺放一部分,然后于石块放好后填满捣实。用小石子混凝土塞竖缝时,应以扁铁捣实。竖缝较宽时,应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不得在石块下面用高于砂浆砌缝的小石片支垫。

e、砌筑上层块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块。砌筑工作中断后恢复砌筑时,已砌筑的砌层表面应加以清扫和湿润。

f、基础每10-20米设置一道沉降缝。每个工作日结束后,需按工作缝处理,或设置为沉降缝。

六、施工注意事项

6.1 片石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

6.2 砌筑第一层砌块时,应先将基础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

6.3砌筑上层块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块。砌筑工作中断后恢复砌筑时,已砌筑的砌层表面应加以清扫和湿润。

6.4排水沟必须分段施工,分段成型。在雨季,为使基坑免遭雨水浸泡,严禁长段开挖,且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6.5排水沟的开挖、整修、夯实、砌筑形成流水作业,随挖随砌。

6.6若现场地形有变化,经现场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情况下根据现场情况另行设置。

6.7砂浆拌和时须采用模板或雨布放置在出浆口,水泥、砂、石等原材料须放置在模板或雨布上。

七、质量要求

7.1、基本要求

7.1.1 砌体砂浆配合比准确,砌缝内砂浆均匀饱满,勾缝密实。

7.1.2 砌体抹面应平整、压光、直顺,不得有裂缝、空鼓现象。

7.2、实测项目

表1 浆砌排水沟实测项目

八、安全及环保要求

8.1 安全要求

8.1.1 运输道路、临时用电线路布置、各种管道、仓库、加工车间,工地办公、生活设施等临时工程安排,均要符合安全要求。

8.1.2 工地人行道、车行道坚实平坦,必须设有明显警告标志。

8.2 环保要求

严格执行国家环、水保规定,符合国家批准的环水保各项要求,落实环、水保措施;最大限度保护各生态功能区原生生态系统;尽量减少对本线涉及的自然资源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九、如有不明及时与技术室联系

附:《弃土场地形断面图》、《弃土场排水沟断面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