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远大模式思考

远大模式思考

远大模式思考
远大模式思考

王晓峰:远大经营模式及经验分享

以下为远大石化有限公司研究部总经理王晓峰讲演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非常高兴在这里做这个报告。

应该说产业大会与远大石化非常有渊源,特别是之前在宁波召开大会,我们跟产业融合。所以我今天主题是两部分内容。然后又有五个方面,第一是期货工具应用历史,第二是远大三位一体模式,第三是研究支持,第四是交易支持,然后是案例分享。

那么远大期货工具运用历史,第一阶段是套保阶段,然后第二是商业模式阶段,第三阶段是企业拓展阶段。我相信对我们绝大部分产业客户来说,跟我们历史是差不多的,但是为什么这么多产业客户下来赔钱,甚至把期货视为洪水猛兽,我觉得期货最大的作用就是杠杆,很多时候我们运用杠杆的时候,往往是使用加杠,但是我们对于产业,更多时候应该是使用套保套利来实现盈利的机会。

第二部分我讲一下我们公司三位一体的模式。这几年我们也在改革,包括业务模式,今年我们又把整个公司调整为研究部、现货部和交易部三个部门,我们认为现货是核心,因为它可复制门槛高,现货流动性也困难一些。然后研究是为交易提供意见,交易是产出,是一个结果,因为很多交易能提升运营能力。其中三位一体的模式,核心目标是为了盈利,因为只有赚钱才能做很多很多的事情。然后在三位一体的模式中,我们觉得它是一个分工协作的事情,三位是分工,协作是为了形成合力,这样才能利益共享,利益共享很难的,我觉得我们是做得比较好的。我自己的感觉就是,现在远大的工作就是一群比较靠谱的人做一堆有意义的事。那2015 年,我们是把2015年作为落实年,就是口号落实年,所以我们今年三位一体做了一个升级,就是以产业客户为核心,它其实是一个价值体验的升级,说得简单一点,用我们吴总的话说,买上游要贵,卖给下游要便宜,这就是以盈利为目标转向以客户服务为目标,让赚钱成为自然而然的结果。从这一年多的经历来看,我们确实在实践这一结果,因为这一年多来,公司的盈利一直都非常非常不错。这个三位一体其实是需要强大的研究体系、专业体系和售后体系做支持。我们研究体系从四个层面来看,首先宏观,宏观觉得价格中枢,我们目前设计的相对的比较庞大的宏观团队,其中有好几个是其中知名的专家。产业链这一块,上游在上海,下游在宁波,还有一些中部做分析。第三是基本面,就是库存。第四是物流面,跟期货交易面对接。那整个体系当中,我们考虑价格体系,有哪些会影响到我们的价格,它有什么因素,是怎么影响的,最核心要看影响效果,其实就是所有因素,它导入价格体系的时间和方式,当然这是最难的,也是最核心的。

因为我们是产业客户,所以宏观这一块,显然不是我们考虑的,最最重要是产能链的供求关系,最终对交易做出有利的前瞻性的判断。我们交易主要看两个方向,一个是上下游,我们会用原油到石脑油到烯烃,这一条都会看。另外看相关产业的转移,比如看HT到LT,这为我们后期最后交易做铺垫。从整个基本面的研究体系里面,我们基本上是跟国内的大部分的情况,我们是建立了供应,在需求这方面,我们跟340家公司,都做了问卷式的调查,

基本上对下游行业做简单性的判断。在国内都是有自己的仓库,我们有自己阅读的数据,最终做相关的研究。我们现在大概是十几个品种,目前来说我们使用是非常非常准确的,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那这是我们研究支持的体系,从国内的供应到国外的供应,甚至下游,然后从行业变化中去看,基本上全产业每个点都是看到,而且在这个研究体系里面,我们对任务也做了些分配。

那交易这一块,我们交易系统也是跟研究系统是一个体系,但是远大的交易系统还是产业链和基本面为主。然后交易最大的区别,我们交易这块考虑到权重的问题,研究这块,你把所有问题提供上来,交易要考虑权重,我们也是把产业链跟基本面这一块,也是放在首要的位置,我们的投资方法,市场机构以及技术,我们也有专门技术的交易团队在北京。因为我是做研究这一块的,所以交易这块也不是特别懂。我把今年做的相对比较小的收益曲线放在这里,今天能做出这样的曲线,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我们今天交易部的也来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跟他聊。

最后我想说案例分享这一块,首先是期现结合,这个核心的目的,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期现优惠趋于零,也是三个交易模式当中的核心。我对期现结合,我觉得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期现结合,一个是期货回归,我们研究期现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比如说今天期货,觉得不错,然后会拿一点现货,然后又影响期货。最后是一个基差回归,是买一个卖一个,这个跟整个市场的基差结构有关。其实从2012年下半年到现在都是这样的结构,所以它都是一个优化的过程。你是只有现货更加划算还是有期货更加划算?显然有期货成本更加划算,因为期货预期会比较低。那另外就是非标准这一块,我也总结了一下大概是分两个方面,一个最典型的就是买强卖弱,第二点就是在足够的安全边界上。以拉丝为例,它长期在三百点左右,我们可以在三百点下做拉丝卖空,因为你卖空一定是产业的人才做,比如我在7600买入,7300卖出,我觉得这样做至少没有风险,让市场也创造更多的机会。

这是我们自己内部的库存管理的图,我们强的品种会做正负配合,特别强的会强化库存,特别弱的会卖空。然后大库存管理模式,我这里举的是甲醇的例子,它市场很分散,但是生产企业来说,它在低层,它跨区域非常明显,华东物流能力比较弱,如果跨区域采购,可能就会造成物流上效率比较低,而且成本比较明显。我们公司就可以通过较强的区域供应能力,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我要去西北或者山东或者河北采购,但是我可以把华东的货叫给华中的,然后到华北消化掉。最终的目的就是在全国各大销区就物流仓。对于大成本的管理商,我们最终是利用这么一种管理的模式,然后提升产业效率,扩大市场的影响力。

第四个案例分享是盘面点价模式,当时市场的对比就是2014年原油大幅下跌之后,订单下跌幅度非常少,还有就是说要达到回量这块,然后下游市场非常低,有市场浮动的局面,但是因为从工厂角度来讲,它交割会出现物流成本,我们在这中间是起到平台和纽带的作用。从价值来看,原料不能太低了,利润要回归。另外就是我们改变整个市场的定价模式,以过

去现货定期货,现在都是以期货定现货的模式。当然通过这种模式的操作,也是扩大了市场的话语权。另外我们也是合理地引导下游参与期货,至少产业通过这样的模式,不会让企业觉得做期货肯定亏钱,而且起到市场培育的过程。这就是五月份,我们很多产业客户参加了我们的模式尝试之后参加的一个答谢会,我们有专题的报告,我们还有跟客户之间的签约。

最后保价模式,就相当于类OTC期权,跟传统区别还是有一点出入。其实初期是从期货金融市场获取产业订单,但最终是通过提升产业链效率,变成这个过程。这个跟其他的保障模式,或者我们对比的模式还是不太一样,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规避了绝大部分的风险,当然权益小一点。第一就是扩大下游的盈利机会,如果价格跌了,我们也会以这个价格给他们执行。第二个既是下游订单他敢于给行情,因为产业企业都是买涨不买跌的,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使企业在下跌行情中扩大订单规模的能力。第三点,我觉得是提升产业效率。第四个,我觉得它还可以起到鼓舞市场价格。就是我们在现货采购过程中,有可能在期货中大家不愿意拿货,突然大家拿货就引起大的暴跌。这样子可以起到平稳价格的作用。第五点,就我们自身企业来说,你扩大你的市场之后,提升你的话语权。第六个可以起到管理的功能,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库存降低。我们这种保障的措施做了后,在年底也做了一个客户答谢的晚会,可以说结果也非常不错。

最后总结一下我这几个案例,其实期货的工具有几个功能,第一个是规避风险,然后是价格发现,但最本质的还是提升产业效率。我们这些核心的还是三位一体的投研模式,另外还有平台价值,纽带作用,还有市场培育,还有市场维护,另外还有市场润滑剂的功能,还有买方代表的作用,为产业发声,提升产业定价权。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

策略模式的运用

实验报告 序号:姓名:学号:专业:日期:成绩: 实验一策略模式的运用 一、实验目的: 策略模式定义了算法族,分别封装起来,让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在熟悉策略模式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使用策略模式实现一个小游戏。 二、实验要求: 使用策略模式实现一个小游戏,要求如下: 1.游戏中有三个角色:和尚,侠女,忍者; 2.每个角色都有生命值和魔法值,但各角色不同。 3.各角色外观不同。 4.每个角色具有魔法攻击和物理攻击; 5.物理攻击有三种:用刀、用剑、用手; 6.魔法攻击也有三种:火系魔法、金系魔法、水系魔法; 7.各角色可以动态更换物理、魔法攻击方式,也可以动态选择攻击方法。 1、设计并绘制该程序的类图; 2、依照设计的类图使用Java语言编写代码,并实现该程序; 3、除了核心的模式相关类实现外,提供测试环境,按照难度高低,分别是: a)控制台程序,Client硬编码初始化模式和测试环境,运行结果文本输出; b)控制台程序,Client初始化测试环境,并根据用户输入运算,运行结果文本输出; c)设计并实现用户UI,Client初始化测试环境,并根据用户在UI控件上的输入运算, 运行结果文本输出; 三、实验内容: 类图

代码 Character.Java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abstract class Character { public String look; Magic_attack ma; Physical_attack pa; public void magic_attack_way(){ ma.magic(); } public void physical_attack_way(){ pa.physical(); } public void setMa(Magic_attack m) {

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学会认清问题; ●懂得运用4W2H方法思考问题; ●知道有效进行决策; ●掌握对正确思维模式的运用。 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陈宝光 人们在思考、学习问题分析与解决时,有一个思维技术模型(如图1所示),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状况分析;第二步,问题分析;第三步,方案决策;第四步,应变措施。这四个环节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是思维的高度以及是否有创新思维,因此解决问题思维的模式非常重要。 图1 思维技术全图 一、认清问题 1.职业经理人提出的问题

职业经理人经常提出的问题主要有十八个: 第一,产能分析如何准确; 第二,流程标准是否合理; 第三,产品质量不稳定; 第四,管理制度不健全; 第五,执行力问题; 第六,员工不服从安排; 第七,生产交期延迟; 第八,员工素质如何提升; 第九,客户如何不流失; 第十,生产中人员流失; 第十一,执行力差; 第十二,工艺问题; 第十三,过程控制问题; 第十四,技术问题书面化; 第十五,供应商供货不及时; 第十六,销售售后服务; 第十七,有制度但执行难; 第十八,员工的工资得不到改善。 事实上,以上的问题并不真正的在“提问题”,而是在“丢问题”,把问题丢给别人。这样的管理者很难与上司有非常好的沟通,也很难管理好下属,因为其只是在提表象问题,没有诠释问题。 2.认识问题 当实际状况与标准或期望值发生差距时,即遇到了问题。问题是从过去、现在到未来。 问题发生的过程 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目标与现状的差距,二是时空影响。 对于问题发生的过程,概括来说,可分为四种类型: 超过预期。即实际状况超出了期望。比如,在农产品中,原本姜的行情是10元/公斤,现在有人以20元/公斤的价格向农民购买,此时农民不会为有人愿意出高价而高兴不已,反而在思考,姜现在可以卖到20元/公斤,为什么自己不知道?是不是被中间商剥削了?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就是目标的过程超过了预期。 未达进度。比如,一件工作的作业流程最少需要花三天的时间完成,加上一天的弹性时间,总共需要四天的标准范围。有一次同样的工作却花了六天,这种进度严重落后的现象就是一种问题。

《战略管理》课后思考题

《战略管理》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 1.战略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1、战略管理是整合性管理理论,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 2、战略管理是企业最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 3、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和对战略实施的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3.什么是战略? 战略是计划(Plan)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制定,是对未来行动的有意识的安排 战略是模式(Pattern)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模式,管理者理性思维模式的反映 战略是定位(Position)在特定环境中企业的环境定位,对企业未来发展愿景的描绘 战略是观念(Perspective)体现管理者独创性和想象力,指导员工价值取向、行为准则 战略是计谋(Ploy)向竞争对手宣布我们的竞争愿景和决心,动员企业员工为之奋斗的召号令 4.企业存在什么样的战略层次? 1.公司层战略:又称总体战略,是公司最高战略层对企业确定的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 2.事业部战略:又称经营单位战略、竞争战略,是战略经营单位、事业部或子公司的战略。 3.职能层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战略与事业部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 5. 在战略管理中,各级战略管理者的职责是什么? 1.企业高层管理者 制定公司的任务和战略; 确定公司各事业部的任务; 按照任务给各部门分配资源; 批准各事业部的计划、预算和主要投资; 考核各事业部的工作,保证整个公司按照战略规划顺利运作。 2.事业部主要管理者 向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出本事业部单位的发展战略; 制定本事业部的经营计划并获得上级批准; 为取得最佳利润率和业务增长率而经营; 按照公司方针、政策与程序进行管理。 3.职能部门管理者 参与讨论和制定公司战略; 制订公司范围的方针、政策与标准,通过考核与监督,保证执行的一致性; 就各事业部的任务、战略、经营计划与预算问题,向公司高层管理者提出建议; 就各事业部的职能部门工作,向公司高层领导者提出专门性的意见; 制订职能部门系统的战略、目标和职责; 对于关键岗位的任命、工作标准的设置,以及考核评价,提出建议; 在需要的地方提供职能方面的服务。 第二章 1.分析一下能够对企业产生显著影响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变化趋势有哪些? 1.政治与法律环境是指影响企业制订战略、实施战略和控制战略的各种政治变量、政策变量和法律制度。例如:反垄断法律;环境保护法;税法;外贸法规;政治稳定性;对外来企业态度等。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世人对中国教育现状,众说纷纭。中国教育模式形成已久,并不能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但事实确实,中国教育现状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现状一:教育商业化、功利化。 从古代文人考取功名以图走上仕途之路,到如今我们把“教育”与将来的工作、收入、生活、居住条件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十年寒窗为的不过是以后有一个优越的生活。我相信,90%以上的人都是这样想。以致于如今的教育愈加趋向商业化、功利化的方向。而许多学校,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致力于追求虚名,以图在各大“排行榜”上图的一席之地。许多学校并不专心于学术教育,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升学率,提高学校知名度等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在微博上透露自己对学生的要求——40岁时如无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另外,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开50多万宝马去上课,是3家上市公司董事,他在全国性的研讨会上提醒同行:做好教学是基础,但把精力都放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两名教授的言论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教育功利化的现状。大部分教授只注重发表了论文的数量,而并不注重质量,一味的敷衍授课、课题蒙混,而学校重金“收买”高分学生更是层出不穷,教育这块本来让人敬仰的“圣地”逐渐沦为追名逐利的市场。 学生求学的功利化以及学校办学的功利化使得整个中古教育日趋商业化、功利化。 现状二:教育不公平。 经柏龙教授曾在一次采访中说中国教育存在着十大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 我所说的教育不公平主要是指教育区域不公平跟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中小学而言,

理论思考与模式选择(一)

理论思考与模式选择(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们对住宅的选择开始从解决住房基本需要转向追求舒适的居住环境,亲近大自然、追求清洁安静的住宅环境是这一时期住宅选择的方向,这也是郊区住宅大量出现的根本原因。我国住宅郊区化以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发展最快。从这些城市来看,目前的郊区住宅主要有这样三种类型:一是政府为照顾低收入者而兴建的经济适用房;二是大型成片社区,主要是面对城市高级白领;三是高档别墅,居住者常是城市或当地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小群体。这三种住宅以大都市不同阶层居民作为主要客源,都比较好地利用了郊区土地成本低、环境优美的优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这些郊区化住宅又都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城市居住空间组织模式的发展 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的原型来自邻里单位模式。邻里单位是由美国建筑师佩里(C·Perry)于1929年提出的居住空间组织方式。它以一个小学的合理规划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大约居住1000户),以四周的交通道路为边界,形成不被外界交通穿越的、内设必要公用设施的、日照通风景观条件良好的居住空间。邻里单位模式产生于以功能主义思潮的背景下,与功能主义等级化城市具有同构关系,邻里单位模式的确立为等级化的城市组织结构提供了基础。邻里单位模式的出现,改变了工业革命后住宅街坊中的拥挤、恶劣的居住环境,并以新的居住模式对应汽车交通时代的客观条件,其在当时的进步意义是不可忽略的。斯坦因的雷德朋街坊模式、苏联的居住小区模式是邻里单位模式的典型代表。 不论是20世纪50年代完整模仿邻里单位以及苏联的居住街坊模式,还是60年代基于邻里单位模式发展起来的居住小区规划理论,抑或6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试点小区的推行和成熟,居住空间逐步形成“小区-组团-院落”的三级组织结构以及通过对三级结构的改良形成的“小区-院落”的二级组织结构,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本身并没有脱离邻里单位模式的基本原则和组织方式,即以一个小学的服务人口限定居住空间的人口规模,以公共设施服务半径限定居住空间的用地规模,小区内只容纳单一的居住功能;小区内呈等级化的组织结构等。居住小区模式正借目前大规模住宅建设的东风在中国城市中被普遍使用着。 邻里单位模式及以之为原型的小区模式,都是在住宅匮乏、需要大量建设的背景下形成并成熟的。小区模式简化了居住空间的组织要素,抽取了组织结构中最有效的表象成分,而忽略或舍弃了与人的居住生活对应的含混复杂的内在机理,在大量住宅建设时这一做法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但当社会从满足量的需求发展转变为提高质的水平时,这种简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就鲜明地显现出来。因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不断反思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理论以及在这一理论背景下产生的诸多理念,并进而倡导以社区理论取代邻里单位模式作为居住空间塑造的理论依据。社区理论建立在社会科学领域成果的基础上,它强调社会整体关怀,把居住置于社会网络的整体中。社区理论把人与居住的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并强调人的主体性,重视人的生活与物质环境的对应,追求多层次的物质环境与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复合,激发居住者对居住环境的心理和情感上的认同。在这一理论基础上,以小区的服务半径设定规模、以交通干道划分空间范围的方式,被从人的认知范围和规模划分范围的方式所代替。居住空间在组织结构上不再继续沿袭邻里单位的树形结构,而试图使居住空间与丰富多样的具有网络结构的邻里生活相适应,向多功能复合的空间回归,对居住空间中人的认知、参与、创造能力及居住空间的秩序、意义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工作、居住、交通、游憩等各项职能空间不再被机械地割裂,尤其在进入信息时代后,劳动密集型生产被高科技的知识密集型生产所代替,为城市生产、生活、居住的空间融合奠定了物质基础,居住空间内允许与其他城市职能混合布局。至此,居住空间的构建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国外大城市中出现了混合居住区、居住综合体、整体式小区等,在居住空间中融入了多种城市职能,比如办公、小型工业、多种服务设施等,同时将多种功能进行了立体化组织。

关于商业模式的思考

关于商业模式的思考 平台商业模式指连接两个或更多特定群体,为他们提供互动机制,满足所有群体的需求,并巧妙的从中赢利的商业模式。 平台连接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弯曲了原本垂直的价值链条。多样化的供给正巧与多元化的需求匹配起来。许多平台企业无须进行自我研发和囤积产品。他们不需要拓展自己的生产力,仅需将多边不同群体的供给和需求拉拢起来并对其进行投资,建立一个相当于互动媒介的体系,以达成赢利的目标。 可能大家靠定义并不能理解“平台模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笔者通过三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人物陈佩斯、冯小刚和赵本山,来加以解释说明。 这三个人的艺术水平,我们不作出评价,但是仅仅由于各自的商业模式不同,导致运营结果差异巨大。 众所周知,赵本山本人是一个二人转的演员,2001年,他看了一个二人转的电视节目后,他对他的徒弟们说,二人转这个项目有可能做大。 如果与陈佩斯一样,赵本山应该怎么做呢?赵本山应该上台开始表演二人转,如果是这样的话,赵本山一年的收入也不过两三百万人民币而已。 任何的投资人或者是创业者,如果本人的定位是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这样的企业能做大的可能性极少,创业者或者投资人,必须把自己从技术的角色跳出来,成为一个经营者,企业或者项目才有可能做大。 从第一天开始做二人转的时候,赵本山就没有想过自己再上二人转舞台。2001年赵本山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搞了一个“本山杯”二人转大赛。 在做平台方面,有的人用硬件做平台,比如说苹果;有的人用软件做平台,比如说微软,而赵本山用的什么?赵本山用自己的品牌做了一个平台。

东北大量的二人转演员,都到这个平台来比赛,比赛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评完之后,赵本山说我要开门收徒。 大家想想,如果要做一个项目,你要找到这个项目相关的人才,你该怎么去找?是不是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高薪去诚聘人才,花高价把人才挖过来。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 大家不妨学学赵本山笼络人才的方法。赵本山怎么笼络人才的?赵本山是让人才过来给他当徒弟。 赵本山收徒弟的仪式非常庄重,所有向赵本山拜师的的人整齐着装,然后跪在地上,一个头比一个头磕的还要响,然后给老师递上茶水,赵本山喝了茶水之后,然后给徒弟一个礼物,那个礼物是一块大的石头,这个石头据说价值上万,上面刻着金光闪闪四个大字,叫做国法家规。 如果你是花大价钱把人才请来会是什么情况呢?花高薪把他请来,是不是还得供着他?给他高工资高待遇? 而赵本山把人才吸引来了,给他当徒弟,这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方式,显然赵本山的方式成本更低,管理会更简单。这是典型的平台模式。赵本山招了这么多的演员过来,这些演员演的越开心,赵本山就越挣钱,他演的越好,赵本山就越挣钱。因此,总结两句话,第一句话,所有的英雄都需要一个舞台,第二句话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一个平台。 你会发现,在平台上,经常是外行人赚内行人的钱。你会发现,做本行的人很多都挣不了这个钱。 谁赚了外贸的钱?是阿里巴巴赚了外贸的钱,但阿里巴巴本身不做外贸;百度本

对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思考

对新时期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宣恩县教育局喻明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空前关注,国家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空前增加,特别是义务教育实现了基本免费入学,人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我国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充分认识和把握新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变化,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发展纲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催生新教育时代 从全国来看,自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期开始,我国教育的投资政策、管理体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如期实现。(2)农业税取消以后,规范了农村中小学收费,取消了“三提五统”和教育附加、教育集资等加重农民负担的一些不合理收费。(3)教育管理体制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转变为“分级负责,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由以乡镇管理为主改为以县为主管理。(4)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2007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入学进入免费阶段。这标志着中国几千年以来,教育投入由老百姓自己负担为主的历史结束。(5)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开始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展开。(6)今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相联系的。进入新的世纪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1)新时期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促进了就业岗位的增加,同时也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目前,一方面技术工人的短缺状况日显突出,另一方面,大多数高、初中毕业生不愿就读职业院校。教育如何适应经济的发展,构建一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刻不容缓。(2)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虽然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但对农村教育却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许多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交给年迈的老人或其他留守的亲属,有的甚至是全部交给学校。我们全县仅留守儿童据统计达40%左右。这一时期的农村学校承担了学校和家庭的双重责任。(3)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为子女获得好的教育提供了经济保障或支撑。这是新时期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长足发展的基础。但是与此同时,人们收入差距拉大,高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扩大,人们不满足于教育的现状,对“优质”教育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对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师资水平以及教育多样化

学而思模式探讨与现状的思考

学而思模式探讨及现状的思考 对于学而思,几乎所有北京的家长和培训行业都不会陌生。这是一家2003年起家,短短5年之便发展成为拥有1000多名优秀教师,5万在校学生,年利润超过3亿的培训集团。这是一家由80后组成的集团,北京学而思校长白云峰的年龄只有27/8岁;这是一家富有创新精神的集团,他们独特的网络平台、口碑营销模式及授课模式让无数传统培训公司自叹不如… 到底是什么成就了学而思今日的辉煌?学而思在企业运作上又有着那些过人之处?学而思模式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参考和反思?在学而思高速发展和繁荣的背后有存在着那些深层次的危机?让我们一起走入学而思,来探究学而思的秘密。 个人认为,学而思模式的成功可以概括总结为以下十一个方面:

一是先进独特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 二是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及与之配套的完善的教师培养监督体系; 三是相对高效的公司组织架构和统一完善的流程执行体系; 四是一流的网络扩展平台和互动的口碑传播监督体系; 五是高屋建瓴的市场运作手法。 六是符合家长、学生心理和目标的行之有效的课程设定与安排; 七是拥有一流的学生生源; 八是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教学手法和效果上的领先; 九是学生考入一流中学、大学的比例人数要明显高出其它培训学校; 十是与之形成的良好向上的学而思外校园文化和竞争氛围; 十一是公司高层的人格魅力及良好的企业文化。 一、 先进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 在学而思的上我们可以发现学而思的办学理念是:“打造学习型团队,帮助员工进步和成长,员工与学校共同发展;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人生激励、做人和思考。”让我们透过表象看本质,学而思的办学理念的根本在那里? 早期的学而思文化中曾在“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人生激励、做人和思考。”这一理念之后明确的提出过一个名词“精英教育”,那么什么是精英教育呢?简而言之就是“培优”。在2003年之前培训班给人更多的印象是“补习、补差”,只有学习成绩相对薄弱的同学才参加各种各样的

中国未来商业模式的30个大胆思考

中国未来商业模式的30个大胆思考 如今中国的变换日新月异 当你开始关注变化的本质 而不是变换的结果 你就会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 其中的那股规律波 ——小创说 如今中国的变换日新月异,甚至可以移步换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当你开始关注变化的本质,而不是变换的结果,你就会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其中的那股规律波。 有人提出了中国未来商业模式的30个大胆设想,今天,我们一起来脑洞大开。。。为自己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 全文:3645 字| 5 分钟 01. 中国未来产业分为三种

一维世界正在推倒重建,二维世界被划分完毕(BAT掌控),三维世界正在形成,高维挑战低维总有优势。所以网店可以冲散实体店,而微信的对手一定在智能领域诞生。因此,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02. 中国当下的企业氛围三个等级 今后企业的出路唯有升级成平台,平台化的本质就是给创造者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 03. 中国互联网进化论

PC互联网解决了信息对称,移动互联网解决了效率对接,未来的物联网需要解决万物互联:数据自由共享、价值按需分配。水木然认为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搭建一个底层建筑,使上面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迅速找到目标。无论是找客户、找恋人还是找伙伴。 04. 中国电子商务进化论 B2B——B2C——C2C——C2B——C2F,从商家对商家、到商家对个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商家、最终是个人对工厂。未来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就知道它的顾客是谁,个性化时代到来,乃至跨国生产和定制。 05. 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在改变城市格局 “北上广深”正在变成“北上深杭”。传统贸易的衰落将广州拉下马,跨境电商的兴起将杭州扶上位,未来中国的城市格局应该是“北京的权力调控+上海的金融运作+深圳的智能科技+杭州的电子商务”。 06. 中国经济结构进化论

战略管理 思考题重点

1.什么是战略竞争力战略竞争优势超额利润以及战略管理过程? 战略竞争力:当一个公司成功的制定和执行了价值的战略它就能获得战略竞争力。 战略:就是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协调的约定和行动。 竞争优势:当一个公司实施的战略竞争对手不能复制或因成本太高而无法模仿时,它就获得了竞争优势。 超额利润:一项投资的利润超过投资者预期能从其他相同风险的投资项目获得的利润。 战略管理过程:一家公司想要获取战略竞争力和超额利润而采用的一套约定、决策和行动 2.什么是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对于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它们的价值是什么 愿景——对企业期望成为什么样子的描绘 广义上讲,就是企业最终想实现什么。重要的是,愿景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和渴望,并且希望借助愿景抓住每个雇员的心,最好也能影响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一个企业的愿景比较持久,而企业的使命会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条件而发生变化。 使命——指明了一个企业意图和竞争的一个或多个业务以及所要服务的顾客。 超额利润是企业努力实现其愿景和使命过程中结出的果实。实际研究表明,对于以销售增长、利润、雇佣率、净资产为指标的业绩表现而言,有效制定的愿景和使命对其有积极作用。 3.总体环境的6个方面是什么,解释它们之间的不同P33-34 人口因素: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地理分布种族构成收入分配 经济因素:通胀率利率贸易赤字和盈余预算赤字和盈余个人存款率商业存款率 国内生产总值 政策/法律因素:反托拉斯法税法放松管制的理念劳工培训法教育哲学和政策 社会文化因素:劳动力中的女性劳动力的多样性有关工作生活质量的特征对环境的关注工作和职业偏好的转变产品和服务特点偏好的转变。 技术因素:产品创新知识应用私人和政府支持的研发支出焦点新的沟通技术 全球化因素:重要政治事件关键的全球市场新兴工业化国家不同文化和制度属性 自然环境因素:能源消费开发能源的实践可再生能源利用最小化企业的生态化烙印 5.行业中的五个竞争力量如何影响企业的盈利潜力,请说明 新进入者威胁:进入壁垒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资本要求转换成本分销渠道的获得 和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政府政策预期的报复 供方力量:供应商可能通过提供价格和降低产品质量来战胜行业内的竞争者 买房力量:企业总是寻求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替代品:如果客户面临转换成本很低甚至为零、或当替代品的价格更低、或者质量更好、性能接近于甚至超过竞争产品时,替代品的危险就会很强。 6.什么是战略群组,其概念对于企业规划有何价值 战略群组——某一行业内强调相似战略维度并采用相似战略的一组企业。战略群组的概念对于分析行业竞争结构是非常有用的。这样的分析有助于判断竞争状况市场定位以及行业内企业的盈利情况。高流动壁垒、高竞争性和企业的资源不足将限制战略组群的形成。研究表明战略群组一旦形成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其稳定性会相对较高使得对其的分析更为容易有用。 2.什么是价值?为什么说企业能否创造价值是很重要的,企业应如何创造价值? 价值是由消费者愿意支付的商品性能特征和属性来衡量的。企业通过创新性组合和资源利用来创造价值,并塑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可以比其竞争对手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3.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二者之间的差别是什么,为什么了解这些差别对于决策制定者来说很重要的,相对于无形资源来说有形资源是否与创造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或者相反,为什么? 有形资源——那些可见的,能够量化的资产。分为;组织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实物资源。 无形资源——深深植根于企业历史中,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资产。分为;人力资源,创新资源,声誉资源。 广义上来说,资源涵盖了一系列的个人和社会,组织现象,一般来说,仅仅是资源本身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事实上,一种竞争优势通常要以几种资源的独特组合为基础的,所以了解这些差别对于决策制定者来说很重要的。有形资源的价值是有限的,因为企业很难再更深地挖掘它们的价值,这也就是说企业很难从有形资源中获得额外的业务和价值。 与有形资源相比,无形资源是一种更高级,更有效的核心竞争力来源。实际上,在全球经济中,相对于实物资产来说,企业的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先进的知识和出色的系统能力。由于无形资源更加不可见,而且更加难以被竞争对手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世人对中国教育现状,众说纷纭。中国教育模式形成已久,并不能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但事实确实,中国教育现状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现状一:教育商业化、功利化。 从古代文人考取功名以图走上仕途之路,到如今我们把“教育”与将来的工作、收入、生活、居住条件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十年寒窗为的不过是以后有一个优越的生活。我相信,90%以上的人都是这样想。以致于如今的教育愈加趋向商业化、功利化的方向。而许多学校,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致力于追求虚名,以图在各大“排行榜”上图的一席之地。许多学校并不专心于学术教育,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升学率,提高学校知名度等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在微博上透露自己对学生的要求——40岁时如无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另外,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开50多万宝马去上课,是3家上市公司董事,他在全国性的研讨会上提醒同行:做好教学是基础,但把精力都放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两名教授的言论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教育功利化的现状。大部分教授只注重发表了论文的数量,而并不注重质量,一味的敷衍授课、课题蒙混,而学校重金“收买”高分学生更是层出不穷,教育这块本来让人敬仰的“圣地”逐渐沦为追名逐利的市场。 学生求学的功利化以及学校办学的功利化使得整个中古教育日趋商业化、功利化。 现状二:教育不公平。 经柏龙教授曾在一次采访中说中国教育存在着十大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 我所说的教育不公平主要是指教育区域不公平跟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中小学而言,城乡师资水平分配不均无可争议,农村的教学水平相较与城市,无论是教师水平还是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同一城市的学校同样存在着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重点学校”来说,无论是教师水平还是教学基础设施配置都比一般学校优越。这就使得重点学校越来越强而一般学校越来越弱的局面,难以形成教育公平竞争。而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家长花钱为孩子选择较好的学校。 另外,除了中小学教育的不公平,大学在录取学生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公平现象,这样的不公平体现在“区域保护”等方面。例如,上海的考生在考上海的大学时相较于非上海考生来说要容易的多,北京的考生在考北京的大学时要比非北京考生容易的多。而这就出现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重点大学的数量多,考生少,考生容易考的现象,而对于山东、河南、广东、浙江等高考大省却有重点大学数量少、考生多的现象。因此,诸如此类的高考大省的考生要比上海、北京等地的考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考上一个相对于优秀的学校。 现状三: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高等院校增加,职业学校虚化。 最近这几年,到处盛传着“读书无用”“毕业等于失业”等说法,很显然这些说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却能从这一现象中看出人们对中国教育的失望。“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原因无非是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只是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而更重要的是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步调又太缓慢了。按照原有的培养方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没本事”,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大学教育无法生产出于公司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大部分毕业生走出学校后发现:专业知识没学好,没有一技之长,也没发现自己身上有什么过人之处。因此,只能等着失业。中山大学一会社会学教授曾说:“目前许多教育政策的制定不是以就业为导向,不看人才市场需求,但培养出来的学生又要在人才市场消化,这就造成一时难以消化、甚至消化不了的问题。”我国的大学教育更加注重理论知识,而非专业技能,而更多的大学追求高等

商业模式思考的逻辑

1 基于战略增长的管理框架 在分享商业模式思考逻辑前,我先说说围绕战略增长的管理体系框架。 这个框架的核心点就是一切管理要为增长服务。其实管理不在于有多漂亮,而在于两个本质:“服务增长”、“激发奋斗”。只要是服务增长,激发奋斗,不管多土,也是对的,只要不是服务增长,激发奋斗,不管多漂亮,都是错的。 其中,商业模式和目标分解是实现增长的路径。那么,商业模式如何思考呢? 2 商业模式思考的逻辑

下图是我对商业模式思考逻辑的一个总结: 3 再定义增长 图的最左部分,是所谓的战略分析——核心趋势、行业规则和自身资源能力,它的核心是再定义增长,战略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定义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而是为了定义机会,定义增长的机会。传统的战略分析有SWOT 分析法、竞争分析法等等,但是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这些分析最终要指向定义“增长机会”。不然,我们经常就会见到一些头头是道的战略分析,看似洋洋洒洒,但却不是以定义“增长机会”为目的,最终大家都做成了“管理练习作业”。 最近,有很多人批评雷军“风口论”,但是我认为“风口论”是绝对正确的。战略的第一步就要定义“增长机会”,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抓到了“增长的机会”,也可以说是抓住了“风口”。联想的成功是抓住了IT业在中国发展的风

口,海尔、美的、格力是抓住了中国家电消费的风口,华为是抓住了通信建设的风口。因此,战略分析就是定义机会,就是定义风口。 机会和机会主义是两个概念。当然,我们要避免把寻找机会变成机会主义。它的本质在于,做了“风口的猪”之后,要迅速将市场突破变成市场优势,然后变成能力优势,锻造品牌、技术、系统能力,让“风口的猪”变成“风口的鹰”。完成了这样的突破,未来即使看似没有“风”了,企业仍然能够展翅翱翔,自己自造风口,有了真正的产业经营能力。当然,我相信小米存在很多问题,任何企业都是在问题中寻求发展的。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能不能够直面问题。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够持续解决问题,以先发优势的时间,换取打造能力的空间,在品牌、技术、供应链上迅速提升,那么,就会失去了变成“鹰”的机会。 因此,商业模式首先要回答的是增长机会是什么,没有赚钱的“增长机会”一切商业模式都无从谈起。可以这么讲:只要能够对“增长机会”进行清晰的定义,战略就成功了三分之一。 那么,如何发现增长机会呢?增长机会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方面: 1、未来的核心趋势 举个例子说。最近,因为e租宝和P2P事件的出现,“互联网金融”在一夜之间,从一个高大上的创新,似乎变成了一个下三滥的骗子,导致很多企业对互联网金融退避三舍。但是,因为金融业基本上都是信息,那么在互联网时代,金融业一定会有颠覆性的变革,金融业是互联网时代变革最大的产业之一。因此,未来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很可能是金融公司,未来最大的金融公司很可能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时代对于金融业是一个核心趋势。因此,不管互联网金融今天出现了什么情况,我相信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核心趋势。 2、行业规则

对中国模式的思考——郑永年中国模式读书报告

对中国模式的思考 ——《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读后感 摘要:中国在过去30 年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外交各方面都创造性地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体制。这种体制概括起来就是中国模式。郑永年对“中国模式”从概念、性质、内涵、特点、到对世界的意义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都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归纳总结,这对我们进一步建构与“中国模式”相适应的、且能够和西方相沟通的话语和理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字:中国模式;改革开放;发展战略 一、中国模式简介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模式”正逐步在国外媒体中升温,成为本世纪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模式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主要不是依靠引进西方式的政策和规则,而是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和改革进程中形成的政策、规则、路径和方式,逐步实现国家的新制度安排。 中国制度渐受追捧的重要论据即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高速上升。这种“成功”让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考虑走中国式的道路,而一些发达国家在面对金融危机等经济问题时也试图从中国模式中得到启发。在郑永年看来,“模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中国60多年的发展是一个客观事实。不能否认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之处,但“中国模式”的确存在困局。郑永年清醒地指出:“中国并没有什么模式可以效仿和追求。不管怎样,最重要的不是从任何主义出发,来做些无结果的实践,而是要从中国的实际政治情形出发,对现行制度进行渐进式的重建。”重要的不是定性,而是从学理上深入、理性地来思考这个“模式”是如何而来,它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又陷入了何种困局,如何才能改进它,使它朝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是贯穿全书的基调。 二、中国模式的形成 中国模式是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制度,基本政策和基本道路的总结;中国模式是将改革,发展和开放,三者贯穿于其中,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中国模式既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同时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国模式一方面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同时另一方面体现了特殊时代的特征,民族特色和制度要求,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创造了新的模式与经验。 在邓小平和江泽民时代,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革命党转型到执政党,这是

对中国教育的思考 论文

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思考之 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思考 内容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改革的意义重大。高校行政化是目前我国高校治理改革的焦点与难点。高等教育行政化危害严重,不仅危害学术生态,还滋生腐败问题,加大了教育成本,使学校教育缺乏特色,缺乏自主性。高校行政化既是历史传统影响的结果,又是当前社会制度的产物。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适应性昭示,高校行政化转型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其次要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提升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高校行政化转型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高校的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能力。 关键词:教育“去行政化”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腐败教育体制办学自主权法律法规学术 Abstract: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Education reform is significant. Is currently the focus of the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 and the difficulty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 reform. Serious harm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not only academic ecological harm, but also breed corruption, increase the cost of education, lack of features make school education, the lack of autonomy. The results of both the history and tradition university administrative influence, but also a product of the current social system. Its historical necessity and practical adaptive clear, the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 transformation we must first change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secondly to improv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enhance the university's school autonomy, while necessary to create a good academic environment. The ultimate goal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academic freedom and university autonomy of universities. Keywords: Education "to the Chief";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Education corruption; Education system; School autonomy; Laws and regulations Scholarship 近年来,教育问题是中国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教育问题的核心又越来越集中指向教育行政问题。尤其是大学教育行政问题,更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各界关

“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与思考

“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与思考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开放共享、融合创新、变革转型、引领跨越、安全有序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坚持改革创新和市场需求导向,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一、“互联网+”的概念 (一)“互联网+”的定义 所谓“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部门各领域扩散与应用、不断释放数据流动性的过程。“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也就是说,“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内部及产业间的运用,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配套技术的嵌入,在行业间产生反馈、互动与协调,最终出现大量化学反应式的融合与创新。 (二)“互联网+”的增长要素:数据资源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资本和劳动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学者提出“新增长理论”,将劳动力的定义扩展为人力资本投资。此后又有学者提出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技术进步上。“互联网+”进一步改变了经济增长的要素。 经历近半个世纪的信息化过程后,信息(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信息(数据)处理能力快速提高,海量数据的积累与交换、分析与运用极大地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信息(数据)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同时,信息(数据)要素显现出不同于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物质要素的经济特征:一是具有即时性,数据生成实时在线,处理速度快,与经济发展同步;二是信息(数据)要素的出让者并未因出让数据而丧失数据的使用价值,具有共享性特征;三是信息(数据)具有边际生产力递增性,即数据在使用过程中非但没有被消耗,还会产生新的数据。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的技能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的技能 今天,我和大家来共同学习第六章: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的技能。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什么是教学策略(课件出示):所谓教学策略是教师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以达成教学目标为指向,以教学情境为出发点的有关检查、评价、监督、控制、调节教师的各种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程序性知识系统。 一般讲,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此意义上,教学策略同义于教学方法。但从广义上讲,教学策略不仅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而且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艺术。它的内涵较为广泛。教学方法这一概念就侧重在指教学过程的横向结构,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材等教学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组合方式,它的实质就是具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教学策略包含多个方面的含义,包括目标的设立、媒体的选择、方法的确立、活动的组织、反馈的方法、成绩的评定等等。所以,从系统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教学策略的选择是相对性的,其适当与否与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以及学生年级能力等因素,都紧密相关。古语有:“术谋之人,以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可见策略的突出特点在于对手段方法的计谋性思考。这表明策略不仅具有目标性、计划性和选择性,同时又具有艺术性、直觉性的特征。现在,我们就从四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切换幻灯片) 一、设计学法与教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效率、效益的提高,不能简单地依靠增大教师劳动强度和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来实现。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对工作中少走弯路,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同时对学生的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幻灯切换后朗读,边读边击中要害鼠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因此,新课程实施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改变。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实现学法与教法的有机结合。例如(课件出示)第一行读完后说: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思考时间的提问回答,看似流畅,实际低效。特别更要注意问题的导引,有效提问的设计等。(课件点返回)下面,我们就对教法和学法做一下具体的分析。二、自主学习策略的使用 (一)、首先我们来学习下自主学习的概念和特征。(点击课件) 行为主义心理学者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而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课件出示后读一下) (二)新课程“双向互动”和“知识建构”的操作原则决定有效的学习必然是自主的学习。新课程主张:教学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对话中心的教学”。 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中介,去共同生成和创造“文本”,构造“意义”的过程。(点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种对话:(点课件)一是学生与作为文本的课程——教材之间的对话。二是借助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