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EPO图文结构式备课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EEPO图文结构式备课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EEPO图文结构式备课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EEPO图文结构式备课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十几减9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型:要素组合课时:1学校:城西中心小学执教:莫飞

《十几减8,7, 6》

《十几减5,4, 3,2》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型:要素组合课时:1学校:城西中心小学执教:莫飞

《解决问题1》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型:要素组合课时:1学校:城西中心小学执教:莫飞

《解决问题2》

《找规律1》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型:要素组合课时:1学校:城西中心小学执教:莫飞

《找规律2》

(完整)小学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初议稿) 六年级试教:XXX [教材简析]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中运算律的使用。由于有了大量的知识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类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例题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随后的练一练让学生巩固了计算方法,提高合理灵活使用运算律的能力。练习十五中还安排了使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

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5、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 (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1 一年级上册数学1-9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准备课 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比多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二是从“猪兔一家的劳动”中抽取出来的人或物数量的比较:三是配合此部分的练习题(练习一第3题、第4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使用“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生动形象,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2)利用图片中的数量关系,使小朋友们生动具体的比较多少。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 2.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第二单元:位置 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侨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修订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单元备课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一单元:准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备课教案全册精编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备课教案全册精编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2.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初步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应用知识的意识和兴趣。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有:整数和分数相乘,分数和分数相乘,分数连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四、采取措施 1.导学生在解决具体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和计算方法 2课时 2.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和和计算方法 2课时 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2课时4.“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2课时 5.相关链倒数的意义,求倒数的方法2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汇编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利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这些内容都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以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单元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过程,发现并归纳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把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3)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质疑、反馈等活动过程,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在解决相关的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难点: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关键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道理。 三、教学策略及教学建议 1.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如,分数乘法计算对于学生而言是新的内容,它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方法有很大区别。但它的学习与整数乘法和分数的意义、性质有紧密联系。分数乘法就是从整数乘法的意义导入分数乘整数,再扩展到分数乘分数。再如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都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紧密联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理解。又如,分数乘法的计算,还要用到约分的知识。所以,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主建构新知识。 2. 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 把计算与应用紧密结合,是新课程的要求和本套教材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也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事例,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学习分数乘法计算。同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应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或学生身边的问题,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备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 一、教材概述 本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通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要反映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内容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与代数安排了第一单元负数和第三单元比例;空间与几何安排了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统计与概率安排了第四单元统计;综合与实践安排了数学广角、自行车里的数学和节约用水。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用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二)能力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3、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学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本册教学难点:圆柱与圆锥、比例的教学。 五、编排特点: 1.增加认识负数的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知识的理解。 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学生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杨氏之子 EEPO:要素组合(图文结构式II型)2套

MS—备课方式:图文结构式(Ⅱ) 概况: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楚雄市鹿城小学杨建发对应性反思评价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 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3′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感受幽默 4′1.读课文。 2′2.检测生字词。 2′3.本篇文言文应该 怎么朗读? 2′4.检查交流。 3′1.小组合作学习:参考注释,自 学课文。 16′2.交流分享。 3′3.再读感悟,讲一讲故事。 2′1.回归整体读课文,感 受杨氏之子的聪慧之处。 2′2.从文中可以看出杨氏 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3.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方法&策略课型方式:要素组合师: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 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 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 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 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 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 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 生活。有这么一个故事,大 家想听吗?(讲述杨氏之子 故事)(听+想)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课文。 2.自读、同桌读、小组读。 (听+看+想)(防方法单一,防 形式单一)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注意 停顿。(想+做) 4.同桌互读互听,全班交流 朗读方式。(防空讲) 1.1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 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想+做+讲) 1.2.第一组三组翻译前3句,第二组四组 翻译后2句。用表达呈现方式把关键词句写 在中卡上。(口头语言约定、四人小组、表 达呈现、中卡)(防假讨论、防空讲、防假 合作) 2.1.指名2个小组交流。(面向、防空讲) 2.2.到附近的小组交流剩下的课文内容, 并补充在学习卡上。(做+看) 3.读一读课文内容,再将故事将给同桌听 听。(做+讲) 1.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做+讲) 2.再次阅读课文后两句,思考问 题。(灵敏、机智、反应很快) (讲+听+想)(防空讲防假听) 3.同桌交流学习本文的收获。(讲 +听)(防空讲防假听) 说明/备注/总评:

MS-EEPO图文结构式16黄山奇松备课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素材 激趣导 入 授课人 班级 内容 日期: 学校:贺街镇中心学校 授课人:徐桂霞 班级:五(1)班 学科:语文 标题:16黄山奇松 内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陡、 屏、宾,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精读第二自然段,整体感受黄山风光,并初 步了解黄山松奇在何 处。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 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 和奇。 课型方式:平台互动+要 素组合 课时形态:标准课 听+讲+读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徐霞客”这句话吗? 你知道这句诗赞美的是哪座名山吗?(黄山)黄山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奇山”,今天,我们学习黄山奇松(板书课题,齐读)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总结 板书 小结:学习词语就要这样,不仅要理解,还要学会正确运用。作者就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现出了三大名松最显著的特点。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精读第二 自然段 讲+想+听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 么? 4. 小组讨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分别讲了什么?小组代表汇报。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黄山奇松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松树的句子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理解“枝干遒劲”。借助图片。 3.朗读词语,让我们感受到枝干的强健有力。 预设3:饱经风霜 4.理解“饱”的本意。(吃饱) 5.结合词语理解“饱”的含义,进而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结合课前预习,理解“饱经风霜”的引申义。 一起来读好这个词。造句。 6.郁郁苍苍 (1)这是指松树的颜色——理解了这些词语,我想你一定能正确的运用它们。 (2)练习: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你看见前面山崖上那棵古松了吗?它长得非常粗壮,得几个人合抱才能围住树干。这古松虽然( ),却仍然( ),( ),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都毫无怨言,以最 美的姿态站立着,陪伴着前来观赏的游人。 A. 自己动笔写。 B. 学习小组交流,小卡呈现答案。 C. 小组汇报答案。 总结写法:按总分写一段话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全册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全册 数学单元备课主讲稿 一、教学内容:六年级第一单元 二、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并了解它们的读法和写法。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在数轴上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 四、单元教材分析: 负数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至四年级的数学教材里,“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这些整数都是自然数(0和正整数)。本单元教学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小学数学里教学负数的知识(只涉及负整数的初步认识)出于两点考虑:第一,负数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多的,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负数。让他们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遇到的负数的具体含义,从而拓宽数学视野。第二,适量知道一些负数的知识,扩展对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设计: 1、例1。 例1通过分别表示室内和室外观测到的温度的情境引入负数,教学负数的写法和读法,并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时,如果当地气温条件允许,可以安排实地的观测活动。也可以制作放大的温度计教具,根据例1的情境在教具上拨出相应的温度请学生表示,引导学生认识负数、体会生活中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学习负数的写法和读法,并结合实例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例2。 教材通过存折明细中分别用正、负数表示存入和支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时,重点让学生观察存折中“支出(-)或存入(+)”一栏,结合具体的数据体会存入和支出的含义正好相反。 3、例3。

小学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材料

小学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材料 ——应用题典型例题 (张贲营中心小学张冠华) 浓度配比应用题: 怎样解浓度配比问题 在浓度配比问题中,首先要搞清几个与浓度有关的基本用语,即溶液、溶质、溶剂。溶剂是能使某种物质溶解的液体,溶剂一般指水;溶质是指能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如盐、糖、石灰、硫酸、硝酸等;溶液是溶质与溶剂(如水)的混合物,如盐水、糖水、石灰水、硫酸溶液等。其次要清楚什么是浓度,浓度是指单位重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重量。比如 15 克盐水中有 3 克盐,那么 1 克水中的含盐量就是这种盐水的浓度,即 3 ÷ 15 = 20%。 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浓度与溶液、溶质三者的基本数量关系,即浓度= 溶质 ÷ 溶液,也即浓度 = 溶质 ÷ (溶质 + 溶剂),这是浓度配比问题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式。这个公式一般有两种作用,一是发现问题中给出了溶液量和它的浓度,在头脑立即可以反映出溶质量被确定, 如:“50克浓度为 30%的糖水”,那么含糖量是 50 × 30% = 15(克);二是发现问题中给出溶质量和溶剂量,在头脑中立即反映出这种溶液的浓度被确定,如“把 a 千克盐溶在 b 千克水中”,那么这种盐水的浓度是:a ÷ (a+b) × 100%。 解决浓度配比问题时,除了要把握好以上必须搞清的用语和公式外,面对具体问题,还要会从审题中,发现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变化,从而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来列方程。请看下面例题: 例. 要将含盐 15% 的盐水 600 千克,制成浓度为 20% 的盐水,应再加浓度为 30% 的盐水多少千克? 分析:(1)问题中有三种浓度的盐水,其中浓度为15% 的盐水有600千克,浓度为30% 的盐水是所求量,因此应设为x 千克,显然浓度为20% 的盐水量为(600+x)千克。 (2)原有盐水的含盐量与应加入盐水的含盐量的和应与要制成的盐水的含盐量相等。 解:设应加 30% 的盐水 x 千克。 依题意:15% × 600 + 30%x = 20% ×(600+x) 解方程得: x = 300(千克) 行程典型应用题: 例甲乙两地相距181千米,两辆摩托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2.5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精品】

第一单元数一数 (一)教材内容 数一数这一单元的内容很少也很简单,但却很重要,“数一数”是义务教材“准备课”中的内容,咱们都知道,义务教材的准备课中包括:数数、认数、分类、比多少和写字的准备等一些内容,由于课程标准中强调比一比和分类两部分内容,在实验教材中把它们作为单独的单元进行编写,那么数数、认数的内容也就独立成一个单元。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材说明 1.教科书的第2~3页,是这一单元的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我们认为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有质的变化。作为开学的第一课,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培养学生爱学校,爱集体的良好情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还是选择了一幅校园情境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在学生观察图,描述图意时,老师可掌握其数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为学生正式学习数学知识作准备。 2.教材的第4~5页给出了1~10各数,并且配合出现了相应数量的人物和事物的集合圈,与义务教材不同的是,这些集合圈中的人和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使学生看到知识前后的联系,将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教学建议 那么老师不要急于让学生数,可以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说一说。在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老师再引导他们数一数。 另外,在充分利用了主题图以后,还让学生们数一数身边的事物,例如数一数教室里黑板、门窗、灯管的数量,文具盒里各种文具的数量等。 第二单元比一比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备课全册完整版

学习内容 分数乘法(一) 第 1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过程与方法 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具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通过将算式:310 +310 +3 10 改写成乘法算式,引出课题。 二、探究分数乘整数。 1、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谈话并提问:今天是小新的10岁生日。妈妈买来了一个大蛋糕。小新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了生日 蛋糕。他们每人吃2 9 个。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3个人一共吃多少个?) (2)提出要求: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在草稿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请你画一画,算一算,争取让同学们看清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他们每人吃2 9 个”,就是把整个蛋糕看作单位“1”。把这个圆平均分成9份,其 中2份就表示一个人所吃蛋糕的大小,就是29 个。那么三个人一共吃的就是求3个2 9 是多少? 追问:你们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将问题分析得很清楚,那你们是怎样列式的呢?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①29 +29 +29 =2+2+29 =69 =23 (个)表示3个2 9 连加的和是多少。 ②29 ×3=2X39 =69 =23 (个)也表示3个2 9 连加的和是多少。 追问:不同的算式都表示“3个29 连加的和是多少”由此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用乘法计算更简便一些。) 分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所不同的是相同加数是分数。 2、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29 ×3=2X39 =69 =2 3 (个)并提问。请你们看看这个算式,你能理解它是怎么计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教学 要素 导入 授课人 班级 内容 日期:2012.12.25 学校:盘县进修学校 授课人:蔡荣兵 班级:七(3) 学科:英语 标题:U nit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谈论喜欢的科目 教学重点:掌握what ’s your favorite subject? My favorite subject is …句型 课型方式:要素组合 课时形态:标准课 引入课题 T: Do you like English ? Ss: T: Do you like Chinese ? Ss: Now let ’s talk about your favorite subjects. (听+想) T: Do you like English ? Ss: T: Do you like Chinese ? Ss: Now let ’s talk about your favorite subjects. 探究学习 2m 10+10m 小结 19m 拓展 成果 1.Students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5+2)m 2.Ask students to listen and circle the subjects they hear in 1a. 3.Students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with their partner, then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s. 3.学生通过表演对话展 示自学结果-→学生补充-→老师补充 4.学生们小组合作,用气泡图把自己喜欢的科目列举出来。 5.找出代表发言 (看+听+想+做+说) 1.学生找出更多学科并熟悉词汇 (会说,知道意义) 2.老师引导学生对话练习: T: What ’s your favorite subject? Teacher helps students answer: My favorite subject is … (看+听+想+做+说) 3.学生表演对话(5+3+2)m 4.要求学生编对话 What ’s your favorite subject? My favorite subject is … 5.发言人介绍本组情况。(8)m 6.老师点评(2)m 3m 作业: 学生们尽可能多地例出知道的subjects 。

小学数学六年级集体备课会议记录

天河区小学数学六年级集体备课会议记录 (2006年9月28日下午) 地点:龙口西小学分校 主持人:李梦蝶 参加人员:龚恩敬(林职小学)邹涛(华阳小学)冯满桃(石牌小学)黄言诚(长兴小学)熊建英(五山小学) 徐冬梅李铁松(长湴小学) 姜绍林(岑村小学) 另:李梦蝶(汇景小学)汤惠玲(天府路小学)年级组长分别主持五、六年级备课活动 缺席人:华师附小员村小学 记录人:姜绍林 研讨时间:2:30~4:30 内容纪要: 活动一:集中学习。主持人李梦蝶老师。 首先是对本学期六年级集体备课工作作了安排;二是强调了本学期集体备课的要求;三是对3个小组开展研讨活动作了部署。 活动二:小组研讨。主持人姜绍林老师。 本组这次集体备课研讨的内容是“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2、3小节”,是由员村小学承担主备任务。姜老师代为阅读了其备课初稿。由于这次备课主要任务是针对集备中突出教学重点的策略进行研讨,因此我们对每小节的知识点的重难点进行了祥尽的分析和研讨,同时结合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梦蝶老师分别参加了3个小组的讨论,同时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作了生动的剖析。交流气氛浓烈,研讨问题细腻,重点突出,最终达成共识,充分发挥了团队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综合意见如下: 1、分数乘法的意义与计算法则。提出问题:关于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分数乘 整数的意 义区别。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概括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而一个数乘分数,实际上包括整数乘分数和分数乘分数两种情况,它是对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 2、在计算时建议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对于

名数的化 聚,要进行专项训练,要让学生感受到用分数表示的便利。 3、分数乘加、乘减和简便运算。乘法分配律是难点,对于多个分数相乘,既 可以交换 位置约分,也可以前后直接约分。计算时学生出现的错误形式多样,要求每天采取多种形式强化训练。文字题要求列综合算式。 4、分数乘法一、两步计算应用题,先借助线段图分析,找出单位“1”和问 题,帮助 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式,再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列式解答。 5、对本初稿各小节教学重点所包含的要素分析、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突出 重点的策 略、难点所包含具体表现、原因分析、解决策略等建议要作补充描述。 6、本初稿应对重点的练习作适当的指导和分析。 活动三:集中汇报。主持人李梦蝶老师。三个小组组长分别对研讨中产生的优秀策略和 所涉及的教学问题作了汇报。梦蝶老师对本次活动作了深刻的总结。 2006年9月29日

(完整)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二、单元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三、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1、数一数…………………1课时 2、比多少…………………1课时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单元重、难点: 1、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1、上、下、前、后…………………1课时 2、左右………………………………1课时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三、单元课时安排:约10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 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 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也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 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 “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让 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 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 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 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单元知识结构: 在直观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平面,研究平面图形的形状,形成平 面图形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 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 1、引导学生初步进行合作、交流。 2、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 一些特征。 3、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本单元(课本第2页)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旧教材是先认识平面图形,再学习立体图形,而新教材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分开认识,先认识立体图形,再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描出简单的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既参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利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尤其是课本第4页例3:“七巧板”这一教材的引入,由于其千变万化而易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又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数学学习中。(七巧板在国外称为“唐图”,意思是中国图。不是唐代发明的图)其历史渊源,我们可以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在上课时,给我们的孩子说说。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主题图,与例题进行整合:买气球是十几减9的素材 买风车是十几减8的素材 学生赏鱼是十几减7、6的素材 本单元的计算分3个部分进行: (P10页)例1 ①十几减9 (P13页)例2 ②十几减8、7、6 (P17页)例3 ③十几减5、4、3、2 例如课本P10页例:15-9有很多种计算方法 ①10-9+5=6 ②15-5-4=6 也可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③因为:9+6=15 所以:15-9=6 不同学生对不同算法的选择会不完全相同,关键是帮助学生养成灵巧计算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在训练时,应选数目较大和常出错的题目,如:17-8 14-6 等等……而且计算还应该变换练习的形式,比如:找朋友、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送信等多种多样。还要进行“听算练习”使学生不仅能视算,也能很熟练地心算。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课本P27页例1 主要是让学习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的计数方法。最后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课本28页例2 从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出发,则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之重要的,这是一切统计的起点。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的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练习七课本29-31页中,由易到难的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评价样例,在数学中,不要为分类而分类,分类要具有目的性。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学生认识20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是认数教学的第二阶段。本单元的教学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教材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有图片、有表格、有实践活动、有游戏,例如:P35页第2题的“数泡泡”,P44页第1题“连线”和第3题“送信”,P45页第4题“猜数游戏”等。从而使学生喜欢看,喜欢做,喜欢想。P46页的例7 在使学生继续体会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数数或数的组成知识去解决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教材加大了练习的思维含量,P40页第12题引导学生在“想数”的过程中体会思考问题要有序,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本单元课本52页的主题图出示了四幅反映学生日常生活的画面,其中有三幅都反映了一个主题:一切商品交换都离不开人民币,揭示人民币的作用,同时还教育学生将零钱积攒起来,渗透节俭、理财、爱国等教育。由于原来将小数形式呈现物品作为正式的教学内容,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修订后的教材将这部分内容移到了课本56页“你知道吗”中,作为仅需要学生了解的内容,不纳入必学课程教学。连带取消了计算中从小数到复名数的“转换环节”,同时由于计算的数据只限于20以内,涉及复名数的计算不需要进位、退位,大大降低了计算的难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