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许渊冲_三美_原则在影视片名汉译中的运用

许渊冲_三美_原则在影视片名汉译中的运用

许渊冲_三美_原则在影视片名汉译中的运用
许渊冲_三美_原则在影视片名汉译中的运用

英语学习

收稿日期:2009-10-17

作者简介:熊俊(1972 ),女,湖北麻城人,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学、教学法

许渊冲 三美!原则在影视片名汉译中的运用

熊?俊

(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

影视片的交流,首先是片名的交流,片名是先行使者,起着宣传引导的作用。在我国文学翻译

界颇有建树的许渊冲先生所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 三美!原则及其阐述,对外国影视片名的汉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通过列举各种实例分析探讨了 三美!原则在影视片名汉译中的运用。

关键词:? 三美!原则;影视片名;汉译

中图分类号:?H 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87(2009)12-0091-03

??一、引言

影视片作为一种人们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对促进世界各民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对推动各国间的文化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片名是影视片的品牌商标,是艺术之艺术,在众多的影视广告海报上处于尤其醒目的位置,直接起着 导视和促销!的作用。因此,影视作品片名的翻译至关重要。

影视片名的翻译,与文学篇名的翻译有相似之处,都要忠实原名,既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富于艺术魅力,还要体现文化特色。但也有不同之处,影视片面向大众,观众比读者群人数更多,文化层次更广泛。所以片名要大众化,要言简意赅,意思要一目了然,用字要生动形象,力求雅俗共赏,文情并茂,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片名是影视作品广告的点睛之笔,而 美!是广告必须具备的第一要素。文学翻译的美学原则和影视片名翻译对美学效果的重视和追求是一致的。即影视片名翻译可以并且也应当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尤其是美学原则;译名尽可能 三美!齐全,成为 eye-catcher !使人乐之。本文试从翻译美学方面来谈谈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 三美!原则在外国影视片名汉译中的运用。

??二、许渊冲的 三美!原则

许渊冲先生针对文学翻译提出的译学理论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其精髓可概括为十个字: 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这十个字是相辅相成的。其中, 优!和 美!是文学翻译的本体论,似二而一, 优!是合称,

美!则分为意美、音美、形美 三美!。许渊冲先生在其论著#翻译的艺术?中写到: 优化!继承了鲁迅的 三美!论。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中说: 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不过鲁迅说的是中国文字,这里应用于文学翻译, 优美!也可并称,所以可以算是发展了鲁迅的 三美!。优化的译文,具体来说,就是具有意美、音美、形美的译文。

许渊冲还对 三美!之间的关系作了如下论述: 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也就是说,要在传达原文的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如果三者不能得兼,那么,可以不要求%形似&和%音似&,但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换句话说,押韵的%音美&和整齐的%形美&是必需条件,而%意美&却既是必需条件,又是充分条件。!为了传达原文的 三美!,译文的 意似!有时只好浅显些,只要 风筝不断线!,飞得越高越好。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真而美。许渊冲的 三美!翻译美学原则及其阐述,对外国影视片名的汉译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三、 三美!原则在影视片名汉译中的运用

众所周知,优秀的影视片名具有好看、好读、好记、好传的优点。影视片的交流,首先是片名的交流,片名是先行使者,起着宣传引导的作用。一个好的片名,让人对影片趋之若鹜。反之,则让人望而却步。在引入一部新的外国影片时,影视界需要与翻译界联手,煞费苦心地打造出真正名实相符的具有艺术魅力的为观众喜闻乐见的译名

?

91?

来,起到推广该影片的作用。三美!原则运用于外国影视片名的汉译,意味着译名的翻译原则就是以三美!获得三感!。以下结合具体例子分析三美!原则在外国影视片名汉译中的运用。

1 意美

意美以感心。影视片名的汉译要有美好的意义及意境。优秀的影视片名,与文学名著的书名一样,应简洁凝练地概括影(视)片内容,言简意赅地揭示主题,隽永深长地激发观众的丰富联想。好的片名与好的内容的完美统一,富有艺术魅力,能使观众得到艺术的熏陶、美的享受。

西片译名的意美主要体现在意境上。西片的片名一般比较朴直,但中国人讲究含蓄意蕴,所以在译名时,往往使之出之有故,用之有典,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如美国著名电影W aterloo Bridg e!的译名#魂断蓝桥?,是我国影视片名翻译史上有口皆碑的佳译。W aterloo Bridg e!是位于英国伦敦的一座桥。影片以地名为名,如果直译就是#滑铁卢桥?,就体味不出影片中英国军官克罗宁与芭蕾舞演员莱斯特小姐那缠绵悱恻、幽怨动人的爱情悲剧:女主人公为了心上人的尊严从滑铁卢桥上纵身而逝。而且#滑铁卢桥?也容易引起误解。因为一提到滑铁卢!,国内观众就会联想到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附近拿破仑惨遭失败的战场,在脑海中浮现出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人们会以为是拿破仑当年惨败于滑铁卢的故事。所以译为#魂断蓝桥?,变滑铁卢桥为蓝桥,既生动地反映了影片的悲剧情节,又深切地表达了一种哀怜之情。魂断!,死!之雅称;蓝桥!出自#太平广记?裴航之爱情故事,戏有蓝桥会!。译名#魂断蓝桥?既保持了原名的基本形式,又忠实地表达了影片的内容,用词简洁,易读易记;可谓引经据典,意境深远,文采斐然,雅而不躁,朴而不俗。仅见其名,便情不自禁地感伤于怀。又如T he Br idg es of M adison County译作#廊桥遗梦?,给人一种浪漫而缺憾的联想,比起干巴巴的一个桥名来,意境深远多了。又如电影Blo od and Sand,假如译为#血与沙?,虽字面忠实,但无情无义,译者根据影片内容,增译了两个颜色词,译作#碧血黄沙?,碧血!一词源于#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茂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现用以指为正义事业而流洒的鲜血。碧血丹心,黄沙万里,由此译名,能不使观众神驰广宇,遐思联翩?再如影片A W alk in the Clouds 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在弥漫着葡萄花香的葡萄园中相亲相爱的动人故事,该片名译为#云中漫步?,既保留了原名的涵义,又充满诗情画意,令观众顾名思义,浮想联翩,仿佛漫步于葡萄花园之中,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类似这样具有意美的佳译片名还有T he 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Gone w ith the W ind#乱世佳人?等。

2 音美

音美以感耳。影视片译名的音美在于音韵和谐,平仄有致。译名要听起来舒服,朗朗上口,方便记忆。有人说英语是散文的,汉语是诗的,这种说法颇有见地。因为汉语是声调语言,在表达中,字分声调平仄,词有抑扬顿挫,句带音韵节奏。英语是重音语言,在音感上就没有汉语那样丰富。如美国片Speed,单音节字,不能产生音韵节奏,但译成中文片名#生死时速?,平仄有致,音韵和谐。特别是[s]音惯穿四字,似狂飙过耳。还如Enigma译作#迷中迷?,Sting译作#骗中骗?,首尾重复,音韵重叠,具有强烈的乐感。

3 形美

形美以感目。影视片汉语译名的形美在于措辞造句,对仗工整。译名一般来说应避免生僻字的使用,应简洁明快醒目,便于记忆。西文是拼音文字,构字长短不一,组词造句难于齐整。而汉字是方块象形文字,一字一音,一字一型,谴词造句,运用自如。四字成语和四字格往往构成对仗工整的形意相宜之美。当然还有三字格(三字经格)、五字格(五言诗格)和七字格(七律诗格)都具形美。如片名It Happened O ne Night是一个句子,直译的话,应译成它发生在一个晚上!。作为片名,意义不明确,且表达拖沓。运用汉语的构型优势,译为#一夜风流?,不但意义明确,且构型美妙。又如将Ever ything Yo u A lw ays W anted to K now A bout Sex But A fraid to A sk(你所有想要知道但又不便开口启问的性爱问题)这样冗长累赘的片名直译出来,恐怕诘屈聱牙,大跌眼睛,但译成#性爱宝典?,从翻译的角度看,该译名既贴切又简练,既含蓄又典雅,实属妙译之一例。有些港台翻译的片名,套用汉语成语或四字结构,也有不少上乘之作,如:M oo nlig hting(月光)译为披星戴月!,Who Shall live A nd Who Shall Die(谁该活来谁该死)译为生杀大权!,N ig ht K ill(黑夜谋杀)译为来者不善!,Shoot ing F irst(先开枪)译为先发制人!等,这些译名简洁流畅、雅俗共赏,颇受观众喜爱。

中国汉字形象生动,具有音美、形美、意美的天性,在形式上需讲究对仗工整,发音上讲究平仄音韵,意义上讲究诗情画意。影视片名的翻译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基于对原作整体的审美把握,从而厘定译者可以发挥的空间和限度,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确实让译出的片名具有一真三美!之效。外国影视片的汉语译名应尽可能意美、音美、形美三美!兼备。

真!是美的真谛,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原则。译片名的真!与译一般文学作品的真!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区别。相同之处是都要紧扣原作,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形式和内容的忠信。一般说来音译和直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这种忠信。不同之处是片名翻译还可以舍弃原作(片名),另起新名,只忠于原片内容。这由于译语形式与原

?92?

语形式的差异,有时必须采取得意损形!的意译,甚至采取得意忘形!的变译。这也是一种真!,这种真!正是为了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情趣。如将H amlet译为#王子复仇记?便是一典型的范例。#王子复仇记?这一译名令观众见名思义,产生丰富的联想;将一个枯燥无味的人名,变成一个鲜活的故事情节,更具吸引力,更为中国观众欢迎;同时五音节的译名平仄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便于记忆。美国电影Ghost描写的是一对情侣相亲相爱,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该片名如直译为#鬼?,会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令不少观众望而却步,直接影响上座率,现译为#人鬼情未了?,译名中的鬼!字直译自ghost,人!与情未了!意译于该片的情节和内容,这种得意损形!的译名也是一种真!,这种真!正是为了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情趣。

又如由美国影坛巨星享利?方达主演的On the Golden Po nd,是一部反映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写实片,现直译为金色的池塘!,有译者建议译为金湖暮辉!。影片中编导对湖畔的残阳暮辉、晚霞中的飞鸟和夕阳映照的小船等场景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着意烘托人物性格和影片主题的内涵,暮辉!两字又点明了原名中金湖!中金!的含义,即夕阳余辉在湖面反射出的闪闪金光,形象地比喻主人公塞耶夫妇恩爱如初、甜蜜幸福的暮年生活。金湖!直译自原名,暮辉!意译于影片内容。整个译名简短含蓄、信息容量大、意境深远,具有意美!;读起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具有音美!;汉语四字格的运用构成对仗工整的形意相宜之美,三美!原则的运用对观众更能起到导视作用。再如英国影片T he R ed Shoes,描述了年轻的芭蕾舞演员蓓姬在献身芭蕾艺术的过程中追求纯真爱情的曲折而动人的经历,电影剧本作者构思独特,立意巧妙,运用转喻手法,以r ed shoes喻指年轻的芭蕾舞演员,并以此凝练蓓姬的艺术追求和爱情渴望,此片名对于英美观众来说,简洁、优美、形象;但该片名如按字面直译为红鞋子!则嫌太俗,与以展现高雅的芭蕾艺术为题材的影片内容和风格不相协调,译者深思熟虑,匠心独运,联想巧妙,以色彩鲜艳、形状优雅的红菱!代指the r ed sho es,以艳!字形容主人公蓓姬对艺术和爱情追求之美。整个译名#红菱艳?形象、生动、优美,富有艺术的感染力,体现了影片的艺术特色,让观众神驰广宇,遐想联翩,具有意美!;易读易记,具有音美!;红! 艳!二字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加上三字格(三字经格)的运用具有形美!,是三美!兼备的佳译片名。反之,倘若我们想象一下,如按字面直译为红鞋子!,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相形之下,我们不得不佩服译者妙笔生花,使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原则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甚至超出了原片名的艺术魅力。如若按照一般翻译的忠实、通顺!原则译为红鞋子!,则会无法达到如此完美的境界,无法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当然该影片的票房自然会大打折扣。即便按照信、达、雅!的翻译原则恐怕也难以行得通,因为在这三字原则中,人们往往会把信!字放于首位,达!字第二,雅!字第三。而许渊冲先生翻译理论中的三美!则能较好地处理影视片原名与译名的关系,意美是第一位的,音美第二,形美第三。为了把原片名传达为令人喜闻乐见、踊跃观看的片名,译文的意似!有时只好浅显些,这更似在原名基础上的再创作,译名源于原名而又不囿于原名,甚至比原名更美好亲切。

??四、结语

电影和电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影视片名的翻译既要遵循正确的翻译原则和方法,更需要文学家的灵感和艺术家的匠心,要追求美学效果;译名尽可能三美!兼备。在我国译界颇有建树的许渊冲先生所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原则及其阐述,对于外国影视片名的汉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那些经受住时间和市场考验的译名,无不体现出三美!原则的魅力。对希望赢得高额票房的影视片制作商而言,设计出符合三美!原则的中文译名,就意味着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译者应把服务观众作为最终目的,把一真三美!作为最高美学标准,打造出名实相符的、具有艺术魅力的、为观众喜闻乐见的影视译名来。

参考文献:

[1]?Sin dney H ow ard.Gone w ith th e W ind(scenario)[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

版公司,2001.

[3]?郭著章.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

[4]?黄忠廉.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5]?刘季春.扬起创造的风帆 许渊冲学术思想研究[J].山东

外语教学,2003,(1).

[6]?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1999.

[7]?世界姓名译名手册编译组.世界姓名译名手册[Z].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

[8]?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出版公司,1984.

[9]?许渊冲,许均.翻译:美化之艺术! 新旧世纪交谈录

[J].译林,1998,(3).

[10]?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M].北京: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86.

(责任编辑:星?河)

?

93

?

翻译“三美”论的审美三阶段

翻译“三美”论的审美三阶段 【摘要】:三美原则是许渊冲先生根据其大量的中诗英译实践提出来的。诗歌翻译实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译者的理解审美,译者表达再现美以及读者的阅读审美。译者的转换策略是翻译的关键。由于审美的差异性,不同的译者有着不同的审美倾向,也就会产生不同的译本。既然不同的读者同样有着不同的审美期待,同一译本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要求。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目的读者群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审美;翻译策略;读者期待;三美原则; 一、引言 诗是文学中最优美的艺术,译诗是创作美的艺术。诗歌翻译属于文学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艺术审美和艺术再现。毫无疑问,任何语言翻译首先是语言结构的转换,语义内容的传达,然而诗歌翻译并不停留在此,它需要更高层次的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学翻译理论,一向是以哲学和美学为基础的,从严复的信达雅到钱钟书的化境,都涉及到文学翻译中美的再现。受我国传统译论的影响并结合自身丰富的诗歌翻译实践,许渊冲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意美、音美和形美。意美是指译诗要和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音美指译诗要和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 也就是诗歌要有节奏、押韵、顺口、好听;形美指译诗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长短、对仗等。诗歌美的再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包括译者的理解审美,译者的表达再现美,以及读者的阅读审美。文章试从翻译审美的三阶段讨论三美原则在诗歌翻译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二、译者的理解审美 诗歌的欣赏过程是一个审美过程。美感的产生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与审美对象即诗的思想感情、艺术形式等有关;另一方面与审美主体,即读者的思想感情、艺术修养和艺术趣味。译者按照自己的审美意识,经过自身的艺术加工,将原诗的美感再现出来。 就译者的审美阶段来说,他涉及到作品客体的美感特质,译者主体的审美心理机制,以及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与经验结果。诗歌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质,诗歌翻译不只是语言形式的转换,除了语言形式本身承载的语义信息,还有语言形式生成的美感以及整合在形式之外的艺术意象。就诗歌客体来说,诗歌的美可以概括为视象美、音象美和意象美,即悦目的形美、悦耳的音美和悦心的意美。这与三美原则中所应再现的原诗三美是一致的。 不同译者的审美判断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审美主体对同一客体有不同的判断,或同一主体在不同时间空间对同一客体的审美判断也不同。同一部作品,甚

浅谈许渊冲“三美”译诗理论中的“音美”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 浅谈许渊冲“三美”译诗理论中的“音美” 湖北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梅婷 一、 引言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诗歌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之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如何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诗歌、欣赏中国的诗歌一直是许多翻译家和翻译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作为同时把唐诗译成法语和英语的译者,许渊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应该如何把中国诗词译成英、法文,才能使英、法文读者像汉语读者一样爱不忍释、百读不厌呢?我个人觉得译文应该尽可能传达中国诗词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在许渊冲的“三美”译诗思想中,“音美”建立在“意美”基础上并凌驾于“形美”,毋庸置疑,意象在诗歌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意美”是诗歌翻译的最基本的标准,但是许渊冲将“音美”置于“形美”之上,可见其对诗歌翻译中“音美”的重视。本文将以许渊冲的法译唐诗为例,探究其翻译理论中“音美”的体现。 二、许渊冲诗歌翻译理念之“音美” 从一般的意义说,许渊冲的译诗思想属于格律派,他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原则就是证明。1979 年,许渊冲就在《译诗研究》中提出了“三美”原则,并且明确指出了“三美”之间的关系:“‘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也就是说,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如果三者不能得兼,那么,可以不要求‘形似’和‘音似’,但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以上论述了许渊冲“三美”译诗思想的提出。就“音美”而言,其地位在“意美”之下,“形美”之上,也可以说,在传达原诗的形式时,“音美”的传达更为重要,尤其是原诗的韵,在译诗时要尽可能保留。具体来说,“音美”的传达是以“音似”为基础的。从这个角度说,译诗不但要押韵,而且要尽可能使韵脚的声音接近于原诗的韵脚。当然,这种做法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所以译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敢于挑战。因为只达到“意美”只是达到译诗的高标准,只有在做到“意美”的同时,又能保证“音美”和“形美”的结合,才达到了译诗的最高境界。总而言之,在许渊冲看来,原诗的“音美”是一定要尽力传达的,韵是一定要尽量押的,只达到“意美”并不是忠实于原诗的做法。 三、许渊冲法译唐诗中“意美”与“音美”特征的再现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其法译为: L’ A scension Le s singe s hurlen t avec le ven t rap ide?; Le s o iseaux tourno ien t au-de ssus de I’ eau lim p ide. Feu ille s sur feu illes tom bent jusqu’ la lisi re? ; Ondes par ondes rou le la g rande r iv i re. Lo in des m iens en autom ne,je r pand s des p leurs?; M alade e t v ieux,je m on te seule la hauteur?. Le s souc is ont m is du g ivre surm es chev eux? ; Ecras, je renonce au v in peu savo ureux. 从“意似”和“意美”两方面来看,许渊冲对于这首诗的翻译在“意美”上还是做足了功课。首联两句,原诗中“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他舍弃了“天”和“沙”,译出了风急中猿猴哀鸣,清水上飞鸟盘旋,如原诗一般渲染了悲凉而又浓郁的秋意,虽不尽“意似”,却做足了“意美”。颔联两句可谓杜甫的千古绝唱,译者用“feu illes sur feuilles 叶堆叶”和“onde s par o ndes浪滚浪”把“落叶飘零,无边无际;滚滚长江,奔腾而来”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完美。颈联两句,许渊冲译作:“在秋天里远离家人,我泪如雨下;又病又老,我独自登上高处。“诗人长年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登上高台,面对秋景,不由悲从中来,译作把这情景交融的场面全部呈现,使诗人一生颠簸流离的生活跃然纸上。尾联第一句译成“烦恼苦闷使得我头发结霜”,法语中并没有白发如霜这一比喻说法,译者这种直译的方式,法国人应该能看明白,还会觉得新奇。最后一句,译者把“潦倒”翻成“Ecras被压垮”,意思表达得很到位,除了“新”字没有表现出来,整句译文基本表现了作者的意图。但是,“意美”上做得好,是不是意味着“音美”上有所舍弃呢?根据许渊冲的观点,押韵是传达唐诗“音美”的首要问题,因为“翻译唐诗即使百分之百地传达了原诗的‘意美’”如果没有押韵,也不可能保存原诗的风格和情趣”。 音美属于诗歌的形式特征之一,是否在译诗中传达音美特征从本质上是保留形式还是保留内容的问题。形式与内容始终是辨证统一的,无论哪一派别都不应该过分强调其中一者而完全否定另一者。只注重音步、节奏的韵律翻译法和既注意音步又要押韵的谐韵翻译法都因只注重音韵问题忽视其他的方面而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译文,而且,刻意追求音韵往往会束缚译者创造性的发挥,结果可能导致意义上的损失。“音美”特征的传达与否应该是译者基于自身能力,在权衡各种因素后做出的更佳选择。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应该是译诗的理想,是诗歌形式与内容在目的语中的完美再现,在现实中自然极难实现。然而,理想对于现实是有积极意义的,并且也不是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对理想的追求有助于我们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4. - 229 -

从《清明》英译本谈许渊冲的“三美”原则

从《清明》英译本谈许渊冲的“三美”原则 一、引言 译诗是一个有机体,应承原诗之行,协原诗之声、生动再现原诗的意境。偏废音、形、意三美之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会有损于诗的意境。好的译诗第一就是要能够体现原诗的神韵,其次是要使译诗的文字醒豁,第三是所译诗歌的音乐要铿锵。好的译诗就是将原诗中所含的审美艺术与价值传递出来,并使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近似审美感受的诗,也是意美、音美、形美等三美密切结合的诗。1本文将从唐代杜牧的《清明》分析许渊冲的“三美原则”。 二、“三美理论”概述 “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所谓意美,就是在翻译时体现出原作的内容美;音美要求译文押韵、顺口、好听;形美,则要求诗的行数长短整齐,句子对仗工整。“三美论”正是在“信、达、雅”等理论的基础上,对传统翻译标准的具体化。 三、“三美论”在许渊冲译文中的体现 3.1译诗摘录 The Mourning Day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 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mid apicot flowers.2 3.2译文的批评赏析 3.2.1意美 吕俊教授在阐释许渊冲先生的“三美”原则时,认为:“意美至少应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忠实地再现原诗的物境;(2)保持与原诗相同的情境;(3)深刻反应原诗的意境;(4)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象境。3“清明时节”不是指天气,而是悼念亡人的节日,所以不能按字面对等翻成“the Pure Brightness Day”,而要翻成“the Mourning Day”,这样清明就不仅仅是一个时节,而会被打上悲伤的烙印。诗歌中的“雨纷纷”如果光译为“it drizzles thick”传达不出原文的意境,许先生译为“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把雨水比作眼泪,既用比喻手法弥补了诗歌中原本的叠词特色,又能体现哀悼之情。“行人”这一意象具有迷惑性,大多数译者第一眼看到会翻译成“passer-by”,但这里的行人不是指一般的过路人,而是特指上坟悼念死者的亲友,所以翻译为“mourner”。“断魂”,意在表达主人公的“伤心”,译成“sad”略轻,译成“break”略重,但许老认为这里“过之”胜于“不及”,所以整句译为“a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利用动词增强画面感和动态感,更能触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这一处理方法也符合许先生提出的“优化论”理论。4“酒家”不能直接译为“public house”,因为英国的酒家太热闹,而翻译为“wineshop”又可能指卖酒而不喝酒的酒店,所以需要补充为“a wineshop to drown his sad hours”;“杏花村”是酒店的名字, 1刘宓庆.翻译的美学观[J].外国语, 1996. 2许渊冲.唐诗三百首[M].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0 3吕俊.谈诗词翻译中的意美原则[J].外国语.1995(5). 4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原则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原则 一、电影片名分类 片名的确定、选择并非无目的、无原则,它是影片对观众的第一印象。 译好片名的第一步,应全面了解片名的来源及其命名特点。片名大多以剧情、背景、主题、主人公线索为来源。以此为标准,笔者以为电影大约有以下几种类型: 动作片:GoldenEyes;Speed。 爱情片:Ghost。 恐怖片:theSilenceoftheLambs。 灾难片:PearlHarbor。 科幻片:JurassicPark;StarWars。 间谍片:theLivingDaylights。 悲喜剧片:GrowingPains;Friends 事实上,绝大部分都属于综合类,如Windspeaks,MenInBlackII属于科幻喜剧片。 二、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原则 虽然电影片名的翻译有其特殊性,但与其它体裁的翻译并非截然分开,而是有共同

点。就其翻译过程、结果来看,笔者认为,它应该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 刘宓庆指出,“既然原语所含的内容值得翻译,那么就应以社会能接受的目的语来实现转换,而不应拘泥于原语的可读性程度”。又说,“社会效益是检验翻译的意义、翻译的质量和翻译的价值的标尺”。他与此提出了三个原则,其中,目的语的可读性原则对片名翻译有指导作用。“原语的可读性甚佳时,能将原语的全部形式意义和风格意义对应地转换成目的语……”。如SoundofMusic在香港曾被译为“仙乐飘飘 何处闻”和台湾被译为“真善美”就令观 众颇为不解。后该片被中国内地的翻译家把其为“音乐之声”,已被广泛接受。 2.体现文化特色的原则 具有文化特色的翻译被认为是最难翻 译的内容之一。关于“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翻译理论家Baker说,“译出语词汇可能表达一个完全不为译入语文化所知的概念,该概念或抽象或具体,可能与宗教信仰、社会

翻译诗词的三美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66298367.html, 翻译诗词的三美原则 作者:梁宁宁 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1年第04期 摘要:严复曾提出译事三原则“信、达、雅”。“信”是最基本的要求,“达”和“雅”则是更高的要求。“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假如说“信”的基本要求是要立足于西方思想的“本义”,那么“达”和“雅”则不限于此,而是包涵了“有助于中文读者理解”的考虑在内。许渊冲在翻译诗词方面提出了翻译诗词是要尽可能地传达原诗的三美:意美、音美、形美。 关键词:意美;音美;形美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150-001 文学翻译家傅雷说:“唯有不同种族的艺术家,在不损害一种特殊艺术的完整性的条件之下,能灌输一部分新的血液进去,世界的文化才能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光辉灿烂。”翻译也如此,中国翻译者就是把一部分外国文化的血液,灌输到中国文化中来,同时把一部分中国文化的血液,灌输到世界文化中区,使世界文化越来越光辉灿烂。我想翻译界是不是也要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政策呢?在翻譯诗词方面许渊冲提出了,翻译诗词是要尽可能地传达原诗的三美:意美、音美、形美。 三美的基础是三似:意似、音似、形似。意似就是要传达原诗的内容,不能错译、漏译、多译。而意美指的是深层结构,意似指的却是表层结构。所以翻译唐诗的第一个问题是要传达原诗的意美。翻译唐诗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传达原诗的音美的问题。许老师提出唐诗的音美首先是押韵,翻译唐诗即使百分之百地传达了原诗的意美,如果没有押韵,也不可能保存原诗的风格和情趣。除了押韵外,还有翻译出诗词的重复和诗的节奏问题。翻译唐诗的第三个问题是传达原诗的形美。他把七言诗译成每行十二个音节的亚历山大体;五言诗有的译成每行八个音节,有的译成每行十个音节。在三美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音美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形美是更次要的,是第三位的。我们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得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如果三者不可兼得,那么,首先可以不要求形似,也可以不要求音似;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许老师提出译文三美的灵感来自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在《自文字至文章》中说:“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许老师提出译诗不但要传达原诗的意美,还要尽可能传达它的音美和形美。并且毛主席说过:“新诗

从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鉴赏《葬花吟》两个英译本

从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鉴赏 《葬花吟》两个英译本 侯信媚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中的《葬花吟》更是提炼出的精华。要想把如此的一篇《葬花词》译为英文,更是需要精湛的翻译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从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来赏析翻译名家杨宪益与戴乃迭、大卫?霍斯二个译本。 关键词:《葬花吟》杨宪益霍克斯译作赏析 第一部分:引言 引言《葬花吟》,汲取了我国古典文学千年积淀下来的精华,其中的多数诗句亦脱离小说本身而作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传唱至今。《葬花吟》一诗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因担心宝玉被贾政叫去受罚,特往怡红院探视,结果却吃了晴雯的闭门羹。由此引发出她对爱情的失望与寄人篱下的身世之悲,含泪归去后久未成眠。次日恰逢饯花之期,她不由得“感花伤己”,独自到花冢前哀悼残红,哭念的诗句就被人们名之《葬花吟》。《葬花吟》被翻译过多次,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有两个译本,即杨宪益与戴乃迭的译本,及大卫·霍克斯(DavidHawkes)的译本。本文将分析杨宪益与戴乃迭的译本(下文简称杨译),此译文运用了“诗歌翻译三美论”,从内容和形式上很好的再现了原文。二、《葬花吟》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笔下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依凭。《葬花吟》原文是意美、音美、形美的和谐统一体。杨,霍二位翻译大家均凭借高超的技艺,再现了原作大部分的美感。 第二部分:分别介绍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 《葬花吟》是《红楼梦》一书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诗篇之一。此诗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葬花吟》原文是意美、音美、形美的和谐统一体。 1、原文的意美 全诗借葬花为发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心中无限伤感淋漓于笔端。原文的意美体现在诗词用语的使用。象征手法的使用,以及用典这三个方面上。(1)诗词用语的使用原文使用了大量诗词用语,使得整首诗富于文学色彩。如:春榭、绣帘、重门、圉中、红颜、柳丝榆荚、青灯照壁、冷雨敲窗等。(2)象征手法的使用原文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用“花”象征美丽的女子、纯洁的爱情;用“鸟”象征对理想和美好前途的憧憬;用“鸟巢”象征温馨、安定;用“渠沟”象征社会世俗的风气。(3)用典《葬花吟》里有两个典故:第一个是第24行的

论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主要原则及方法

M 影视翻译 OVIE LITERATURE 论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主要原则及方法 ■刘春智 蒋华应(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随着跨文化交流日趋深入,外来译制大片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大餐,受到了中国观众的喜爱和接纳。一个好的片名对一部电影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掌握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灵活运用翻译方法,力求达到片名画龙点睛之效果。翻译时应当灵活掌握直译和意译方法,注意文白、雅俗的完美结合。这样不仅起到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作用,而且能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电影的内容,真正地达到文化传播交流的作用。[关键词]英文片名;翻译;原则;方法 电影是一门大众艺术,其翻译要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和审美情趣,译者应该对整个电影的情节、主题、思想内涵、背景材料有较为全面透彻的理解,在翻译时要做到艺术性、文化性和商业性的统一。电影片名承载着传达影片主题信息、确立影片感情基调的重要任务。翻译出的片名若生动精练又富有文化内涵,则更容易打动观众,更能提升其知名度。因此,探讨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及方法,将有利于英文电影片名的完美翻译,对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主要原则 电影片名是电影的重要部分,主要概述影片内容,传 达主题信息。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表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不同观众群体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文化与欣赏的不同,原语与译语的表述和习惯有很深的联系。在翻译的时候就需要译者深入理解影片的内涵与风格,应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使其符合译文受众的语言文化习惯,掌握其原则,力求达到较好的效果。其翻译需遵循以下原则。(一)信息价值原则 片名翻译要忠实传递与原片内容相关的信息,做到译名与原片内容的统一,也就是实现信息的等值。脱离原片主题,一味追求轰动效应的片名翻译是不可取的。影片The Sun Also Rises 是根据海明威的同名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改编而成,这是被称为“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开山之作,表现一战给青年一代留下的心理创伤。影片中的主人公杰克与勃莱特真心相爱,却因为战争造成的身心创伤而不能 结合。杰克成为“和土地失去联系” ,游走于巴黎咖啡馆的“一名流亡者”。“日头出来”在现代英语即是The sun also rises 。“日头出来,日头落下”在此强调麻木的机械运动, 也是主人公生活状态的象征。而“失去和土地的联系” ,就意味着失去永恒、失去理想和精神支柱。该片名曾被译成《恰似朝阳又照君》,与原意相去甚远,破坏了原作的文学性,还容易误导观众,这个译名与原片名之间就成为一种不等值的信息传递。 (二)文化价值原则 中西方在社会形态、文化渊源、价值观念、风俗习惯、 伦理道德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翻译不仅仅是实现两种不同语言符号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准确传递源语所负载的文化信息。片名翻译也是如此,要求译者巧妙译出原名中的文化内涵。根据俄裔美国小说家纳博科夫最具争议小说《洛丽塔》(Lolita )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未成年少女洛丽塔之间的乱伦恋情。其中文片名《一树梨花压海棠》出自宋代词人张先和苏东坡之间的一次文人间的调侃,原因是张先在80岁时娶了18岁的女子为妾。 一次聚会上,好朋友苏东坡做了一首诗来调侃他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 压海棠。 ”后来,“一树梨花压海棠”被用来指白发对红颜,即老夫少妻。这样的翻译在内容上忠实原作,又符合 中国的文化习俗,比直接译为《洛丽塔》更能清晰地表现影片的主题。 (三)审美价值原则 电影片名翻译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摆脱原作的束缚,用形象生动或富有诗意的语言翻译片名,可以令观众体会到一种审美愉悦,也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例如,影片Waterloo Bridge 讲述了在战争中一对年轻人凄婉的爱情故事,滑铁卢桥是故事开始和女主角结束生命的地方,但若直接翻译,一则过于平淡,二则易产生误解,让观众以为该片讲的是拿破仑战争。中 文译名为《魂断蓝桥 》,“蓝桥”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是男女为爱殉情之地,与影片内容吻合。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公元前320年,苏秦向燕王讲过一个“尾生抱柱”的故事。相传有一个叫尾生的人,与一个美丽的姑娘相约于桥下会面。但姑娘没来,尾生为了不失约,水涨桥面抱柱而死于桥下。据《西安府志》记载,这座桥在陕西蓝田 县的兰峪水上,称为“蓝桥” 。此片名翻译不但具有音韵之美,还表现出电影的爱情主题和悲剧氛围,同时又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涵,不失为片名翻译的佳品之作。 (四)文学价值原则 名著改编的电影一般尽量遵循文学价值,因为观众大多对原著比较熟悉,突然换成关联不大的电影片名,不利于观众对影片产生认同感,同时保留原名也可以借名著的 影响力来提高影片的知名度。观众较熟悉的作品有 :《纯真

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摘要】电影片名是一部电影的浓缩和灵魂所在。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英美影视作品不断涌入我国,本文通过分析部分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范例来探讨英文电影名的翻译原则,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 【关键词】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翻译标准;翻译方法 引言 电影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声音和画面相结合的影像艺术,是一种群众性的艺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并具备高度的商业性。同时,电影又是社会生活的缩影,也是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窗口。电影的片名起到了浓缩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任务在于简洁凝练地概括影视片的内容,言简意赅地揭示主题,隽永深长地激发群众的丰富联想。因而,电影片名大都采用简短、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来突显影片内容、吸引观众、激发观众的审美期待和观看热情。因此,英文电影片名的译文既要有一定的文化品味,又要符合中国观众的语言文化和审美心理。 一、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标准 片名是整部电影的浓缩,片名的翻译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电影片名翻译时,语言结构要凝练,能明确影片主题,并力求言简意赅、形神具备。因此翻译时要遵循四条标准。 1.信息转译。作为画龙点睛之笔,电影片名涵盖的信息也是观众急于要了解的信息。译者应该把源语文本里的信息尽最大可能地转译成目标语,让不懂源语语言的观众获取译入影片的主要信息。否则,翻译就毫无意义和价值可取。影片True Lies的译名《魔鬼大帝》就很失败(另一译名是《真实的谎言》)。凡是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明显感觉到影片片名和其主题、情节相去甚远,两者很难联系起来。 2.文化转译。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的交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地理、气候、价值观、习俗、伦理观、政治、经济等等诸多因素阻碍了信息的通畅转译。因 此,呈现在不同语言中的文化形象其丰富的内涵有时很难用相应的词语表达出来。翻译此类电影片名时,一定要考虑到其丰富的文化要素,如:影片Dragon Heart的现译名是《魔龙传奇》,之前还有个译名是《龙的心》。“龙”在西方文化里是个贬义词,通常等同魔鬼、残暴的含义。相反的,“龙”在中国文化中通常是吉祥、力量的象征。因此,本着西方电影本身要表达的含义,《魔龙传奇》符合影片主创者的思想。

许渊冲的“三美”原则视角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美学再现—以《天净沙·秋思》四种译本为例

On the Aesthetic Reproduction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Xu Yuanchong’s Three Beauties Principle—Take the Four Versions of Autumn Thoughts as Examples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

Abstract As a special branch of art,poetry translation is similar to literature creation but has its own particular aesthetic principle. The translator should convey the original artistic concept in another language and enable the reader to undergo aesthetic experience. The language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is characterized in implicit meaning, concise expression and rich artistic conception, so the translation of it not only is faithful and equal to the original language, but also reproduces beauty in the target language. Chinese poetry is concise in language, distant un mood, clear in rhythm and strict in the building of verse-lines. It is a shining pearl in Chinese culture, To convey the beauty in the classic Chinese poems and let the English readers tend to have the same appreciation as we Chinese do, translating the classic Chinese poems into English. Therefore, it is of positive and profound significance in terms of translating practice to adopt the translation aesthetics in exploring how to represent in the target language at the original beauty that the classics Chinese poems show from artistic perspective. In addition, it also attempts to make a multi-dimensional study of Mr Xu’s poetry translation techniques, summarize how he represents and displays the beauty and charm of the classic Chinese poems in the English versions that he has made Mr Xu’s translating experiences and three-beauty doctrine, to a large extent and in practical sense, will guide translation beginners to set foot on a correct track and serve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to translation beginners. What’s more, one point of view is put external dissemination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and greatly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 Key words: aesthetic reproduction; poetry translation; Autumn Thoughts;

谈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

电影片名往往以突显影片内容,传达主题信息,确立全片感情基调,提供审美愉悦,吸引观众,增加票房为其终极目标。片名佳译妙趣横生而又发人深省,因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生动可人的语言而倍受中国影迷和英语爱好者的关注和青睐。在电影片名翻译跨文化、跨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往往体现了四项最为基本翻译原则和价值取向。 1. 信息价值原则 片名翻译要忠实传递与原片内容相关的信息,做到翻译标题形式与原片内容的统一,也就是所谓实现信息价值的等值。捕风捉影,离题万里,背离信息价值的翻译是片名翻译的大忌。台湾曾经将the Sound of Music 译为―仙乐飘飘何处闻‖,这种标题简直适用于各类音乐片。更有甚者,将True Lies(大陆译为:真实的谎言),Anna Karenina(大陆译为:安娜?卡列尼娜)译为―魔鬼大帝‖―爱比恋更冷‖,与影片内容风马牛不相及,令人费解不说,还误导观众,引起对影片错误的心理预期。值得一提的是台湾译界曾出现过一股―魔鬼‖浪潮,即凡是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的主演的影片,无论内容,全部翻译为魔鬼??,如:Terminator (台译:魔鬼终结者,大陆:终结者),Kindergarten Cop(台译:魔鬼孩子王,大陆:幼稚园特警),Eraser(台译:魔鬼毁灭者,港译:蒸发密令),Total Recall (台译:魔鬼总动员,大陆:全面回忆,港译:宇宙威龙),可以说严重影响了观众通过片名了解影片内容,使片名大同小异,丧失了其标志性功能和信息功能。目前充斥电影市场的各种―总动员‖命名的影片,比如:超人总动员The Incredibles,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玩具总动员Toy Story,怪兽总动员Monster等等不一而足,恐怕也有同样的弊端吧! 2. 文化价值原则 翻译不单纯是语言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两种文化交流的社会现象。在片名翻译中体现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是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任务。 由于中西方在社会发展历程,地理气候、历史政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和不同,文化价值的实现首先表现在充分理解、准确传递原片名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情感,避免出现误译这一方面。 让我们来看看1995年的一部著名心理惊悚片―seven‖。这部影片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晦暗的背景叙述了一个极富哲学意味的犯罪故事:一个疯狂的凶手自认上帝,围绕天主教七大死罪的惩戒逐条杀人。这七条死罪指七项世人常犯的过错,即:饕餮gluttony 、贪婪greed、懒惰sloth、淫欲lust、骄傲pride、嫉妒envy和暴怒wrath.Seven这个在宗教上非常神秘的数字(这一点在《旧约》中有最充分的表现:上帝用七天造亚当,取出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个头的火龙)在这部电影里可谓无处不在,七罪、七罚、七次下雨、故事发生在七天,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时,无处不在的―7‖暗示宿命的罪与罚。但是,可以想象,如果汉译为简单的一个―七‖字,中国观众绝不会产生同样的

许渊冲翻译理论及作品分析

许渊冲翻译理论及作品分析 外国语学院 115班 3号 冯奕璇 许渊冲翻译理论及作品分析

在上了名家名篇赏析这门课之后,我们都知道了在中国古诗词翻译中,许渊冲有“诗译英法唯一人”的称号,同时他还总结了自己的诗词翻译理论。下面就让我们分析一下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理论以及他的作品。 首先是许先生所提出的“三美”理论,“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所谓意美,就是在翻译时要体现出原作的内容美;音美即要求译文押韵、顺口、好听;形美则是对诗的行数长短整齐,句子对仗工整的要求。以他翻译的《关雎》为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译文为“By riverside are cooing. A pair of turtledoves.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A fair maiden he loves”,先说意美,关关雎鸠的意思是“关关鸣叫的水鸟”,许先生的译文中用了“cooing”这个单词来表示水鸟,运用了“拟声”的修辞手法,将水鸟鸣叫这一景象描写的惟妙惟肖,“拟声”的手法同时也表现出了原文《关雎》的活泼的感觉,而“turtledoves”既有斑鸠的意思,也有情人的意思,暗示了这首诗为一首情诗,符合原文的意境。许先生用“a good young man”而不是“gentleman”表现出了原文“民俗歌谣”的特点,洒脱,不拘泥于形式。再说音美,译文中第一句的词尾“cooing”和第三句的词尾“wooing”读音相似,第二句的词尾“turtledoves”和第四句词尾“loves”读音相似。在音节上,第一句为七个音节,第二句五个,第三句又是七个,第四句五个。一三句押韵,二四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音美”这一特点。第三个特点是“形美”原诗中四字一句,对仗极其工整,译文中也维持在四到六词一句,共四行,和原诗相符。 以上就是我所认为的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除了“三美”理论之外,许先生还提出了另外一个著名的翻译理论“三化”理论。“三化”即“深化,等化,浅化”。“深化”就是原文为抽象、一般性的语言,译文则用形象、具体的语言对译,包括加词、分译等。“浅化”是原文为形象、具体的语言,译文则用抽象、一般性的语言对译,包括减词、“合译”等。“等化”基本上是采用直译的方法,原文为形象、具体的语言,译文也用相同形象、具体的语言。原文为抽象、一般性的语言,译文也保持相同抽象、一般性的语言,包括换词、“反译”等方法。以我们课上所学的许先生翻译的李商隐的《无题》为例。“相见时难别亦难,

闻一多三美原则

诗的格律》是闻一多先生系列诗论中最重要的一篇。在闻一多加入新月社之后,针对五四白话新诗的过分直白和散漫无羁在这篇论文中,他系统的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一关于新诗“三美”主张遂成为新格律诗派的理论纲领。 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是最首要的。他大肆宣扬格律,声称“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才感觉得格律的缚束。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因为世上只有节奏比较简单的散文,决不能有没有节奏的诗。本来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认为“格律可从两方面讲……属于视觉方面的格律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属于听觉方面的有格式,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还认为“整齐的字句是调和的音节必然产生出来的现象,绝对的调和音节,字句必定整齐”,对于字数整齐了但音节却不一定调和了这个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是因为只有字数的整齐,没有顾到音尺的整齐”。也就是说,音尺、韵脚等音乐性因素的组合,构成了诗的韵律、诗的节奏,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又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音尺说”是闻一多最为得意的发现,以致于他在论文的结尾认为“新诗不久定要走进一个新的建设时期了”。 新诗绘画美理论是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是指诗的词藻的选用, 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先贤们那里,诗与画常常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板桥一竿清秀的竹子入诗入画,卓尔不群。在先生的诗作中,也经常出现红、黄、青、蓝、紫、金、黑、白等表现色彩的词以及带有鲜丽色彩的物象,此外还注重色彩的对比,使诗画相通。 新诗建筑美理论是先生根据汉语的特点提出来的。“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间,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原来文学本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一种艺术。既然占了空间,却又不能在视觉上引起一种具体的印象——这是欧洲文字的一个遗憾。我们的文字有了引起这种印象的可能,如果我们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了……如果有人要问新诗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回答他:增加了一种建筑美的可能性是新诗的特点之一。”并把它与律诗具有的建筑美相比,得出“(律诗)可差得多了”的结论。因为“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但是新诗的格式上层出不穷的……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定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自己的意匠来随时构造”。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 大,以求齐整之感三美”创作实践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由于追求艺术上的严谨,使得他的诗大多有富于浪漫气息的幻想,严谨奇特的构思,火山爆发式的激情,一咏三回环的语势,以及比喻、夸张、象征、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等特点。诗集《死水》中《发现》、《一句话》、《死水》等诗篇,写得或激愤、或悲痛、或豪迈热烈,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与关切,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死水》是闻一多的杰作。诗人把黑暗腐败的旧中国现实,比喻为“一沟绝望的死水”,表达了对丑恶势力的憎恨和对祖国深沉的挚爱。诗的最后一节,表明他一方面对黑暗不存幻想,坚信丑恶产生不了美;另一方面并非心如死灰,“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是愤激之言,朱自清在《闻一多全集·序》说:“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

内地港台电影片名翻译

内地、港台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对比 摘要: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大量的英文电影被引进中国市场, 优秀出彩的电影名称翻译对电影具有很好的宣传作用, 好的电影片名激发了人们 探寻电影独特魅力的求知欲, 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分 原因。 关键词:电影译名、内地、港台、差异 一部英文电影在融入汉语市场的过程中, 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已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性, 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我们在看到这三地译名差异的同时,更应该去关注 引起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从而促进三地取长补短共同促进英语电影译名健康、 合理发展。 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 尽管在内地、港台三地电影片名翻译存在着差异,但是电影片名翻译还是存 在着一些比较有共性的原则。 笔者认为,电影片名的翻译应遵循以下三原则: 1、信息等值原则 片名翻译应遵循与影片内容相关的信息,做到译名与影片的中心内容、形式 的统一,即实现信息等值。由于译者对影片内容的无知,译名偏离甚至背离 影片主题是片名翻译中的致命错误。 例如 2014年的美国悬疑惊悚类影片 《The Bag Man 〉被译为了《包裹男人》,这样的翻译虽然是英文片名直译过来的, 却和悬疑惊悚的电影内容不相符, 《包裹男人》给人的感觉是这部电影是关 于一个送快递的男人的比较生活化的故事,然而事实上男主人公是个杀手。 这样的译名无疑会误导观众。 2、文化等值原则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手段,对其片名的翻译担负着体现文化意象,促 进文化交流的重任。由于中西方在社会发展历史、地理气候、历史政经、价 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译名翻译时 要充分理解、准确传递、处理原片名所负载的文化信息。例如对心理惊悚片 析内地港台三地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 特点、翻译策略的异同及引起差异的深层 近年来,中国开始大量地引入英文电影。 然而,因为汉语文化风格各异,几乎每 都会出现“一片多译”的现象,尤其在

“三美”原则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三美”原则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摘要: 对于英文电影来说,一个优秀的译名往往是其 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翻译界的许渊冲先生所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原则,对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试通过具体译例来探讨“三美”原则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三美”英文电影片名片名翻译 一、引言 电影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艺术。电影的片名,作为电影的门楣和标签,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一个好的片名能起到浓缩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作为进口影片来说,一个好的译名可以最大程度的拉近影片与观众的距离,促进影片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然而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对于进口电影片名的翻译,应充分考虑中国观众的心理特点及他们的审美需求,充分发挥汉语的美学优势,译出原片名的韵味,甚至在有些情况下译出比原名更优美的译名来。因而片名翻译也如文学翻译一样,可以并且也应当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尤其是美学原则。我国翻译界的许渊冲先生历经几十年的潜心研究,提出了翻译的“三美”原则: 即意美、音美、形美。作为翻译美学原则,“三美”主要是针对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而提出的。由于文

学翻译的美学原则对于电影片名翻译具有较大的可借鉴性,本文试从翻译美学方面来谈谈许渊冲先生的“三美”原则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 二、“三美”原则概述 意美、音美、形美,这“三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译诗的最高境界。许先生谈到“三美”之说是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中提出来的。鲁迅赞美汉语具有意美、音美、形美三大优点:“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许渊冲,2003:85)许渊冲先生把关于汉语的这“三美”推及翻译领域中,就成了译诗的“三美”论。从“三美”说的翻译原则来看,许先生主张应首先追求意美,其次追求音美,再次追求形美,并力求三者统一,即“best words in best order”。 三、“三美”原则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1. 意美 意美以感心。译名的“意美”是指译名生动形象,意境隽永,传神达意。西片的片名一般比较朴直,但中国人讲究含蓄意蕴,所以在翻译平铺直叙的英语片名时,往往利用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象进行重构,使之出之有故,用之有典;或充分发挥汉语优势,选词精当,意境深远,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比如说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