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及利用

以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及利用

以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及利用
以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及利用

以为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

师大学王海英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我猜有的老师听过,但是今天中午我们吃饭的时候我们殷主任给我打气,说好的东西值得一再地分享,所以我想尽量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把我曾经和大家分享过的一个话题再做一遍沟通。能不能举个手,我大概了解一下有多少老师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话题。好像没几个,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多。

刚才老师给大家做的一个引导,是更多的关于项目建设的问题,就是接下来这个课程该怎么来研究,用什么样的方法,做哪些准备以及最后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成果。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个话题呢,是一个非常非常微观的,但说老实话,我哪有资格讲这微观的问题。我是一个做政策研究的,政策研究几乎都是非常大的,曾经跟别人要钱的这样一个偏重于财政投入这样一个方向的一个具体的研究容。我现在做的比较多的呢,应该更多是PPP模式,就是这样一个,做的财政部的一个委托课题。这个环境的这样一个话题是10年开始做政策的时候,在调研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基本的想法,感觉就是为什么我们幼儿园的环境长得那么像,是不是可以比较有个性一点,比较独特,比较的像我们人一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每个人的风格,每个人的特点,就像我假如让我坐在那讲,我可能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但是你让我站着讲我可能立马觉得自己思路比较清晰,至少自己不会睡觉。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这个话题有一个核心的关键词,在我看来叫“儿童中心”。因为课程游戏化,它是我们这个项目接下来要做的一个容。但是,刚才老师也讲了,什么是课程,什么是幼儿园的课程,我相信它应该包括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样一个关于环境的这样一个块面。环境一定是我们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投射点。环境是怎么来创设以及如何创设,我更多讲的是一个观念性的东西,也就是怎么样以儿童为中心的这样一个观念来引领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这个环境可能是一

个大大的环境,也可能是一个非常小的,哪怕就是一个区域的一个具体的环境的一个设计。它可能是大的,也可能是小的。这是一个环境设计的核心,不是我想要说的,因为既然我是做大的研究的,所有我可能更多是希望通过环境创设做一个引导,也就是生成一种特殊的文化风格,叫儿童中心的教育文化。

儿童中心的教育文化从哪来?咱们中国的文化是不是能够承载这样一个无声的期待,或者说承载我们学前人的所谓的一种教研梦想的。我想其实可以去追溯一下,怎么去追溯呢,我们来看一下,我自己做了一个文字上的一个追溯,去查一查中国文化的一个文化起源。中国文化的文化起源,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些文献中加以挖掘。你会发现中国的“文化”这两个字,它是一个文治和教化,而且是一个响当当的动词,你会发现这个动词的爆发力和暴力的色彩,我一直觉得它很强。我个人是社会学的研究背景,所以我就觉得这两个词特别具有杀伤力。这个文治和教化,你可以看到在这里可能传递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是一种不平等,是一种A和B,特别是谁来文治,文治谁,谁来教化,教化谁之间的这样一种极端的不对称。在这样一种中国文化的语境下,咱们可以不可以,是不是有可能形成一种所谓的以儿童为中心的环境设计思路,以及有没有可能借助于我们的儿童文化、儿童中心的一种环境设计来达成一种可能的儿童中心的这样一个文化呢?当然我个人是持一种观望的态度。观望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可以做一些探索,我想行动比观念更重要,哪怕这个行动呢它只是一点点的改变,我觉得它的意义都非常非常的重大。

当我们看到“文化”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地去看一下咱们中国“教育”这俩个词的一个起源。如果我们去回溯这样一个词的起源,不管是象形还是会意字,都可以发现“教育”这个词,教育的“教”这个字,它其实也传递着很多中国古代文化的这样一种特殊的含义。如果我们去看这样的一个象形文字“教”的话,当然有老师说它就是一个会意字,我把它解释为象形字,实际上它是一个左右结构的,由4个部分构成的,

上面是个“人”下面是个“哥”,右边上面是个“木”,下面是个“子”。我把它就解释为:成人手拿木棒,鞭打孩子。实际上它是这么一个过程,称为教,它和文化里面的文治和教化,我感觉比较的切合,它们都具有一种相似的精神气质。我们进一步的去看这个孝文化或者我们通过一些解释的话,教育的“教”它左边是个孝,右边是和反文。当年鲁迅先生在写《二十四孝图》的观感和读感的时候,他会有很多他非常独特的鲁迅似的想象。我也带来我的一种独特的想象,所谓的“孝”文化,所谓的教育的“教”其实是不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孝文化的传递呢?或者说孝文化本身就具有一种反文化的东西呢?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去看我们中国的教育,我们从小到大所接受的这个教育学的课程,我们经典的教科书是如何来诠释什么是教育的。你在这个教育解释中可以看到一个非常非常可怕一种解释的力量,它强调的是什么呢?是教育者对于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活动。这也就意味着教育者是谁,受教育者是谁?幼儿园的活动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活动吗?我相信不是,因为我们都说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都是课程。所以它不是那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活动,咱们老师也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教育者。我们《纲要》里面强调是什么?咱教师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扮演一个——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这样一种角色。咱们的孩子,当然不是这样一个很被动的受教育者的角色。在这里呢可能看不见所谓的儿童中心,因为它其实不把儿童放在考察事件的中心来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既然孩子在我们的教育,在我们的文化中是没法放到中心来加以考量,那我何以又去通过这样所谓以儿童为中心的环境呢?那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子嘛。这是一个很西化的思想,但是这个西化的思想,我觉得它有很多的实质的意义,以及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可能的生长的路径。

我同时又比较了一下我们英文的这样一个culture,从它的拉丁语的词条里来寻找,它是什么意思呢?它带有很多这样一种比较自然,比较和谐、比较生态的这样一种观点,它强调的是一个耕种和培育。看到这句话,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当年叶圣先生在讲过一

些话。他说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是农业,大家可以想一想,教育的农业意义,意味着什么,而教育的工业又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教育是农业,想想它是和生命,和动植物这样一个生长的周期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教育一旦和工业紧紧相连的时候,它可能就会不得不有很多的效率啊、工厂啊、标准件啊、大生产啊这样一些元素在里边。我想这里“文化”是不是或多或少地看到了一个儿童和成人世界的一种相对平等状态呢?当然我们可以进一步看这个education,英文的教育,大家都知道education 是啥意思。如果我们去追问它的一个拉丁语的词条,你会发现它其实是连个词延伸而来。在这个延伸过程中,我更多的觉得它是一个什么呢,它原来叫管子。实际上什么叫教育,教育它是根据管子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水流的编排布局。也就是说我的教育的目的不是来硬性的配置,而是要什么,先去研究管子自身的特点是什么。因此它所创造的一种教育学的解释是这样的。我们所说的“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这样的一种教师要能够的去支持孩子、理解孩子这样一种师幼关系,或者说这样一种教育学的观点。

在这里我想我们或多或少的能够看到儿童中心,或者说我们能够看到很多。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儿童中心”这个观点本身就是一个舶来品,不是在中国文化中长出来的,它这个从嫩芽到参天大树都是在西方的文化中生长起来的。不管是在当年杜威所倡导的一个建构主义教育运动,还是欧洲的爱伦凯所倡导的新教育运动,其实都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就是怎么样在我们建构我们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考察儿童与儿童有关的任何问题的过程中,把儿童这样一个主体放到我们的中心来。就是要改变我们中国文化中过于强调教师,过于强调课程,过于强调教学的这么样一个传统的三中心的思想。

既然咱中国文化其实不大支持或者说不大能够生长这个所谓的儿童中心的文化,那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所以这就带来做的艰难。所以我这里应该说也或多或少做了一些探索,这些探索呢,应该是两年前做的比较多。最近这一阵子最多做的是政策课题,觉得政策课题太多以后,觉得没有精力再来关注环境。我当时在做这个话题的时候,其实是

从三个基本的角度来观照。我相信在座的老师可能更关注的是第三个层面,就是为什么,就是怎么做呢?你倡导一个观念,但是怎么样让它在地化,怎么样让它转化成一个实实在在的行为方式或者说怎么样把它变成一个具体的实践模式呢?我想我是从这样三个角度层层地深入,这也是讲咱思考问题中最最经典的思维方式。你要去研究一种东西,先要去解释它是什么,然后再去解释它,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接着呢我想更多的要求策略,要去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建构我们需要达到的那样一个理想的状态。

关于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呢,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就是创设的一个环境,我们怎么样来判定它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有哪些基本的要素呢?我相信我们在座的老师都是有经验的,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教研人员,老师也好、园长也好,你们对于环境创设的这样一种经验和思路呢应该比我要丰富、清晰得多。

我这里先给大家看一组图片,我们去关注一下,在这样一种环境创设过程中它到底是怎么样去履行了或者是违背了儿童中心这样一个立场。其实我想,今天我要说的一个核心就是儿童中心,其实最终要形成的是什么啊,是要有儿童立场,要提升我们的儿童意识。就是我们成人的这样一种观点,成人这样一种思路,逻辑要更多地往后退,儿童要更多地往前走。我们来看一下这样的一个户外场景,看看这样的户外场景活动如果这里奔跑的一群孩子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我们接着看这样一个户外场景,那么这样一个户外场景假设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这里奔跑、探索、玩耍,那么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同样,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场景,这是北欧的一个幼儿园它的一个场景的照片。那我们再看这样一个美国的环境,当然这里更多呈现的是一个户外的环境。我们请大家去关注的什么呢?在这样一些环境中,它有哪些元素是比较切合你心目中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这样一种主的,它哪些东西呢是又非常违背你对儿童中心的这样一个认知,或者说一种追求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的去看这样一些户外的场景中有哪些元素,这是一个日本幼儿园的户外场景。同样,我们可以继续看安吉的一个自治村的一个幼儿园,我们可以

看它的这样一个户外的设施以及它的一个材料的提供方式。再接着我们看,我们大家当时最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个小山坡,因为这里有很多提供给孩子探索的,户外的,有趣的这样一个空间。今天我并不想过多的去解释,我想我们看的图片以后每个心中都会有自己的一个判断。

我们再看看从户外转到室,看看这样一种空间设计的时候,看看这些空间设计在多大程度上是以儿童的立场,儿童的角度来进行设计的,这是咱们看的比较多的优质的公办园的一个室的环创。我们同样会看到一些相对条件比较弱一点的民办园的,比方说这是一个郊区的一个幼儿园的室活动室场景。你在这样一个室活动场景的可能空间里面,那里你看到了什么?同样看过这些图片以后,其实特别希望老师们能去讨论一下,虽然时间有限,但我觉得这样的讨论的过程仍然是非常有意义的。看到这些图片以及你自己在自己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什么是你想追求的一个你所谓的儿童中心。我在做这个环境创设的时候,我是有自己的这样一个追求和抱负在里面的,我在想老师在假设、探索儿童中心的一个环境设计的话,相信你们也会有一份独特的判断。咱们能不能请老师们稍微交流一下。

(互动环节)问:你说一说当你看到儿童中心,看到那么多的时候,儿童中心这些环境设计的最大特征是什么?答:自由、感兴趣的、是给孩子自动探索的、幼儿喜欢的、孩子特别喜欢的。

我相信我们老师这样一些概念都非常的熟悉,但是我想有的时候会发现概念多了以后,它到底怎么样转化成现实。比方说我们经常会发现老师们在探究儿童为中心的环境的时候会比较多地去想,什么是以儿童为中心的环境呢?我们这里追求的是一个有质量的,儿童中心的环境必须是追求质量、品质一种环境。追求质量并不是,并不以这个硬件作为一个衡量标准,其实幼儿园这个所谓的硬件够用就行,并不要求高大上,并不要求高端,并不要求怎么样。我想它更多的是要有力,有弹性,要有开放性,要有更多的

一种落实性的东西提供在我们的幼儿园中。这个环境才是孩子喜欢的,否则可能就是你花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孩子其实留恋不了多长时间他就厌倦了。

在探索的基础上呢,我会发现老师们经常性会说这样一些观点,比方说孩子喜欢的,色彩明亮的、充分探索可能的、满足幼儿各种需要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我相信这些词其实和老师刚才的表述比较相似。我这里特别想说的,其实充满探索可能的……我们当下更多去想一下课程游戏化,想想我们的《指南》,其实在儿童中心的一个环境创设过程中,我觉得一个充满开放性的、足够探索的、足够操作、足够获得各种体验的一个环境一定是儿童非常向往,非常流连的,非常心仪的这种环境。我也相信这样一种环境是让儿童无比痴迷和沉醉的这样一种环境。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后来对那个环境进行了进一步的操作化。

如果一个东西只是一个想法,那它还只是一个想法,怎样把一个想法做成一个可以操作的行动呢?或者说指引老师怎样做一个环境的设计呢?我们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四个标准。这四个标准不是一个绝对化的东西,而是对我们的一个临时的判断,也就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感觉在这样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环境设计中,是不是应该把更多的儿童的需要、儿童的生活、儿童的参与、儿童的反应作为我们的考察问题的一个立足点、出发点以及归属。也就是从儿童出发,为了儿童,回到儿童,这才是我们的一个立足点。前面是我们要去关注的一些维度,也就是说我怎么样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怎么样来源于儿童又回归儿童呢?我们会发现环境的创意,也就是环境设计的时候你的创意从哪里来?我们现在看的太多的是家长,是成人,是其他人的这种创意的更多一些,孩子的这种偏好,孩子的这种追求相对会少一点。

第二个我们是强调环境设计的过程中是不是可以更多的与孩子一起,乃至于完全放手给孩子。待会给你们看案例,我觉得我们在托班做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就觉得不要以为是托班,托班的宝宝要比你想象的具有开放性,他的能力要比你想象的更加更加

让你吃惊。我们要有一种期待的眼光、需要有一种惊讶的意识、需要对儿童充满信心,不然你就会觉得我是这样的,你是孩子,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控制、去压制、去传递等。

第三个就强调环境的布置能够支持孩子的需要。也就是一个已经创设出来的环境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真正的满足孩子的多方面的需要呢?等会我们会重点看这个需要有哪些?

最后也是一个非常难得,我们也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以后,设计了一个所谓的环境评价怎么样追踪孩子的反应。就是环境变与不变,怎么变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改变。这个评判的标准不是幼儿园要进行一番环境比赛了,我这个幼儿园的课程主题要变了,其实你的立足点和归属点还得要追踪孩子的反应。孩子喜欢的东西那就应该一直放着,而且你应该一直把孩子的主、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探索过程充实到这个环境中去。我觉着我们心中时时刻刻有了一根弦,这根弦就是儿童带着我们走。我记得原来听过一个故事就是《牵着蜗牛去散步》,其实我觉得牵着蜗牛去散步,最后是蜗牛带着我们去徜徉,而不是我们牵着蜗牛去散步。你就会发现,在这里就会有很多的东西,当然我这里说的是我们自己经过一阵子的研究提出来的一些所谓的标准吧。当然我们现在拒绝说标准,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个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加以解释的一个涵。

我们来看一下一些案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咱们幼儿园环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真实版呢?刚才那个俊老师反复强调我们这个在地化的实践,有的时候观念写得非常的美妙莫测,但是一旦化成行动的时候就有点束手无策。怎样来转化,我们可以从当下的环境中的问题诊断入手。

首先来审视一下我们周边的环境,审视一下我们幼儿园自身已经形成的这种环境风格以及环境的经验。我们来看看当下的环境,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感觉咱们更多的其实是追寻了成人的视眼和成人的立场,而把儿童本身的发展儿童的意愿,发展儿童的需要、儿童的追求呢晾在一边。有的时候我们会关注到,但是我觉得大多数情况下,

很多幼儿园其实还是不太重视。这个我这个判断,我相信还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因为我自己在做这个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和我们好几所幼儿园一起在做的过程中,能够强烈地感觉到老师们对于这个观念的阻抗意识。观念一下子就能接受了,但是要他行动的时候,他怎么都难以改变他惯常的思维,要怎么来进行创意,怎么来进行设计,怎么样来进行满足孩子需要,以及怎么样来追踪孩子的反应,因为你最后肯定要变成行动,改变一种操作的方式。

(图片)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幼儿园中我们感觉这样一种环境的创意,它其实很多都是成人的烙印,看起来很美,它是成人的审美。有的时候说成人用一种审美的倾向来领导孩子的一种审美素养,但是我相信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有他对于这个世界的独特的审美的需求,以及什么是美的基于他的年龄、他的经验的一种判断。也许这样在我们成人眼里看来非常漂亮的东西,但是在儿童眼里未必是非常好看的。你可以看到用刚才的四个标准,所有的环境创意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吗?环境的设计要求了孩子的参与了吗?环境的布置满足孩子的需要了吗?以及环境的评价追踪孩子的反应了吗?如果我们一再去追问下去,可能会发现不是这个样子。或者说如果你去审视一下你自己的班级环境、自己的整个幼儿园的环境,你是不是也会发现这样一个可能性的存在,你的幼儿园中是不是也不由自主的运用了这样一种方式。

(图片)比方说这个时尚造型,你看这个理发店的造型里面有多少元素是一个儿童元素呢?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无非是图形和文字。孩子是读图的,成人是文字优先的。从认字的第一刺激的角度,儿童第一看到的是图形。当然我们知道汉字也是图形,但是对于儿童的敏感性和成人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也许你一下子就能看到“时尚造型”这四个字并且能够很快的识别它,但是对于孩子他可能映入眼帘的不是这四个字,而首先是什么?图形。这就带来什么呢?带来当我们用这样一种东西不断地在我们环境中到处用这样的方式、这样一种思路来设计的时候,其实儿童在这里是看不到他的生活、看不到

他的需要、看不到他的审美的。他们往往是背着我们成人的审美、成人的偏好、成人的设计引着走,有人说引着走是挺好的,有的不是引着走而是牵着走、拉着走、拽着走对不对。

你想想在这样一个理念很多就是完完全全的成人取向、成人的立场和成人的偏好,它没有考虑儿童他的心理,他的第一诉什么?同样如果用刚才所说的充满着探索,充满着可能、充满交往,那可能更没有。没有一个孩子希望幼儿园的场景环境是仅仅是给他欣赏的,给他观赏的。孩子不是像成人一样是单面地读,他是希望什么?是互动、是操作、是玩味、是探索。他希望是拉一拉,拽一拽、摸一摸、玩一玩,这才是孩子们对于环境的一个最初的一种判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在幼儿园这个标牌设计里面,显示出这样一种设计的风格,也就是把四个汉字组合成所谓的医院的标记。游戏区域的标记,是咱们在幼儿园中一样司空见惯的,但司空见惯,但其实你要去想一想它到底是有多少东西是反儿童的呢?是违背儿童立场,忽视了儿童意识的呢?或者甚至是伤害了儿童的呢?有的时候我想,假如我们硬要来解释的话,当然它本身就可以解释,解释什么呢?我们知道游戏是什么?游戏是孩子们最愿意干的,最愿意参与的活动,当然这里得强调是自主的游戏,不是说老师的游戏。我记得我经常听幼儿园的孩子讲,这么一句话,什么话呢?“哎,老师的游戏终于玩完了,接下来我们可以玩我们自己的游戏了。”所以所谓的虚假的游戏、伪装的游戏,孩子们一点都不傻,他知道什么是生拉硬拽,牵强附会的,所谓叫游戏化。所谓教学游戏化,或者是伪装的、装潢的游戏,但孩子们最沉迷的是什么?是自己自发、自觉形成的小组去探索的这样一个活动。你会发现游戏本身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情绪刺激,我一直觉得孩子们对于医院最恐怖的记忆就这两个东西,所以白大褂和针筒对于儿童而言它第一刺激不是愉悦的感觉,而是一种痛苦的回忆。我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设计是不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儿童有一种不良的刺激,甚至是一种消极情绪的唤醒。我们说游戏本身就有宣泄的功能,当然可以去宣泄,但是从

某种更积极意义上来说,游戏标牌的设计是不是可以更多地从儿童的立场,干嘛要大人来画呢?儿童画出来了,设计出来了比成人想象出来的更加的意思,这是这样一个案例。

我们看看这样一个环境设计要求孩子的参与,这是刚才和大家讲的托班的案例。这个托班的案例,你会发现其实讲的是一面墙,孩子们每天在这上面游戏。有一天孩子就说了,这面墙如果是光头强的森林,如果是谁谁谁的花园,如果是谁谁谁的果园那就多好啊!孩子们想象着他动画片里的和那些动画片里的一些角色们进行着尽情地交往。怎么样让孩子的梦想变的可能呢?老师做了一点点的铺垫,做了什么样的铺垫呢?有些东西是老师提供的,我们看的出来,但是孩子们做了什么呢?孩子们做了更多的,而且是托班的孩子。不要看它显得粗糙,显得稚拙,但是它是孩子自身的。我经常会说每个孩子当他来到幼儿园的时候,当他站到这面墙跟前的时候,他能够高兴的自豪的告诉你,这是我的那片叶子,这是我的那朵花,和这是属于我的那个果子。儿童会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集体意识的形成。想想我们为什么要去包办代替、我们为什么要把孩子可以做的东西通通让我们老师折腾来折腾去呢?有时候想,其实管理思路的改变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解放教师,但是更多意义上可以给更多的平台,给儿童更多去实践、去探索、去把他们的愿望变成现实的这样一个可能性。

这个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用儿童的双手和思想布置的环境,会使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环境中的事物,也会是他们更加爱护环境。”而我们现在的环境,其实儿童自身参与得太少了。我们的创意、我们的设计、我们的评估更多地是我们大人在说、大人在做、大人在辛劳。孩子呢好像是个旁观者或者说是局外人,实际上孩子能不能做到呢?我相信刚才的案例,至少在有的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其实孩子可以做得到。只不过你不要用成人的审美标准,你不要用一种比赛的标准。什么叫孩子?孩子喜欢的那就是好的,孩子能够不断想去跟它互动的,去流连忘返,我觉得那就是好的。儿童是仲裁者,儿童是最终的裁判,不是你成人用成人的一种价值来进行删选。

那我们进一步的来看一下为什么,为什么要进行以儿童为中心的环境设计呢?这个容呢因为容很多,我想跳多去讲。其实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的,我想这些都不说了。

环境其实我们都知道的一个基本的判断,环境是一个隐性课程,环境对人的发展、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渲染的作用,其实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会怎么样?它会渗透着、它会传递着、它会播洒着。儿童在这个环境中生存,他就会形成与环境相匹配的我们通常会说的人格特质。就是一个环境会塑造一个人,我们为什么要创设环境、设计环境,尤其是邀请儿童,和儿童一起来进行环境的设计?更多的是因为基于这样一个立场,我们的环境和儿童之间有一种互动性的关系。这种互动性的关系我们可以强调儿童的主观性,也可以强调环境对儿童的压迫的、改造的、形塑的这种力量。

我们可以看两个实验,这两个实验其实是两个非常简单的实验,我想通过这样两个故事来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来创设儿童为中心的环境。大白菜大家都吃过,泡菜大家也很爱吃。为什么有的人爱吃白菜,有的人爱吃泡菜,那是口味不同是吧,那也是因为泡菜的质地和白菜的质地是不一样的。白菜是怎么变成泡菜的呢?想想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其实就是泡菜产生的环境。一颗白菜放到溶液里面去浸泡了一段时间,三个月也好,六个月也好,然后捞出来的时候变成一颗泡菜。这颗泡菜肯定不是原来的那颗白菜。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了三年、二年、一年、四年,哪怕是不一定多长时间,这个环境都会对儿童的人格、语言、思维行动方式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也许一个积极的充满宽容,充满包容,充满友好,充满探索的,充满支持的环境,它是让儿童觉得他非常的自信,非常的被接纳。如果相反的环境,可能儿童就感受不到这种状态。我们古人也经常会说所谓的“孟母三迁”、“染黄则黄,染苍则苍”道理是一样的。希望干什么呢?希望通过一种环境的渲染、形塑来达到儿童成长的一个支持性的作用。因为环境对于孩子起着这么大的一个改造的作用,所以我觉得对于环境怎么样来加以重视、怎么样来进

行设计,可能都不为过,尤其是怎么样在我们环境设计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到儿童本身的这样一种需求,这样一种爱好,这样一种兴趣把它给落实进去。

同样我们来看一下一个幼儿园的环境其实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环境,它也更多强调一种氛围、一种心理空间。曾经有一个人做个这样一个假想性的实验,将2只猩猩放到不同实验室环境中去。假设这是一个实验室的环境,这个实验室里面四面都是镜子,各个角度都是镜子。一只猩猩被带到了一个实验室,它睁开眼睛一看,这是只怎样的猩猩呢?是只非常可爱的,非常讨喜的,非常活泼的,非常善良的……非常什么的,一堆积极词汇所形容出来的小猩猩。当它走到这样一个房间的时候,它看到什么呢?它看到了一个非常友好的、积极的自我投射,所以它就跟这些猩猩快乐的、愉快地打成一片。第三天,当实验人员把这小猩猩带出实验室的时候,它还依依不舍地跟所有的小伙伴挥手告别,这是第1只猩猩的遭遇;可是第2只猩猩是一只什么样的猩猩呢?我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它是个什么样的猩猩呢?它的性格特征和第1只猩猩恰恰相反,当它被带到实验室,同样它睁开眼睛一看,它发出的第一声“惊叹”不是“哇塞”不是,而是“天那”。为什么“天那”呢?它通过镜子看到了什么呢?它看到了很多生气的、对它要攻击的、愤怒的这样的猩猩。这个猩猩看到这样的一个情况,它觉得所有的猩猩都仇视它,都以它为敌。它和这些猩猩战斗了起来,经过三天三夜,我们说艰苦卓绝的搏斗,最后壮烈牺牲了。这种壮烈牺牲的过程,我们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自我投射所带来的一种杀伤力以及积极的暗示。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幼儿园创设的班级环境,幼儿园的整体文化氛围,其实就是一面整个的镜子。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离不开周围人的一种积极友好的支持。只有这样的一种支持的氛围,才能形成一种健康的人格我的成长。我们每个人的眼睛其实就是孩子,就是那个猩猩在镜子中看到的那个物理投射。我们成人的眼睛,孩子的眼睛,都是别人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而我们每个人说白了,都是一个镜中我。如果我们

老师的眼睛在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你向孩子传递的是一个可爱的你、一个活波的你,你是友好的,你是聪明的,你是什么的,我相信孩子会形成一种非常自信,非常积极,非常状态。但是如果我们老师像第2只猩猩的遭遇一样,你的眼睛投射给他的是讨厌、自私、烦嫌、一边去,孩子就会形成什么?消极的自我判断和自我投射,而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巨大的压力。

我相信老师我们都知道一个基本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是教师期望效应。这样一种教师期望效应会对儿童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心灵上的刺激?如果老师是这个样子,其实老师的有差异对待孩子的一种方式,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投射给班级的所有孩子。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不友好的老师通常会带出一群不友好的孩子,就是老师会用一种差距化的眼光看待不同的孩子的时候,班级上的小朋友的眼睛也会变得什么呀!变得像第2只猩猩从镜中看到的那个自我一样。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为儿童更多地心理健康着想,去设计、去创设、去营造一个非常温馨的、非常积极的、非常友善的这样一种人际氛围。这个环境其实在我们的《指南》里成论很多很多,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物理空间的设计非常重要,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心理空间的营造能够更好的有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其实还有一个就是我感觉现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有太多成人的烙印和成人的立场,把儿童的意识、儿童的这种本味的东西统统丢在一边。比方说我们刚才所说的读图和读文;比方说交往和欣赏,成人欣赏美关系,但孩子不会通过欣赏来获得经验,而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通过互动、通过交往形成一种认知。我们知道在我们环境创设观过程中,还有很多忽视儿童的,一种心理上的呵护。比方说十米空间的一种需要,既然存在这样一些不好的元素,那我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当然需要尝试去改变它,所有这样我们就获得了我们第三个话题——怎么做。

我们来看下怎么做呢?怎么做,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最最基本的、我当时的一个想法。其实路径很多,核心其实要回到儿童中心,关怀儿童意识形成的儿童立场。如果

你没有这样一个立足点的话,我觉得所有的东西都是空的。但是怎么样来回归呢?首先可能要满足儿童的需要,我们现在重点去看我们刚刚所说的第三点。我们说的第一点是什么?环境的创意来源于孩子的生活;第二点我强调环境的设计,要求孩子参与;第三点我们主是环境的布置,支持孩子的需要;第四个我们强调环境的评价,最终孩子的反应。其实我想稍微展开一点,因为时间关系,就说一个,怎样从儿童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的角度来创造一个满足孩子需要的一种幼儿园的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以儿童为中心,在满足孩子需要的时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我们知道,一般来说,把它划分为2类需要,生理的和心理的。生理的需要得到满足,心理的需要得到满足,我们人就达到一种自由,达到一种秩序的一种精神境界。我想第三个状态是一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因此我们得遵循一些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了呢?你是不是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关注到儿童这个年龄段作为一个具有特殊生理需求的个体,它的需求有没有在环境中得到一个落实呢?

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些案例,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有哪些生理需要呢?当然需要很多。老师们一定会说吃喝拉撒都是需要的,都是一个人、一个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但是从我们研究的意义上来说,当我在一个班级、一个幼儿园中想要去探索一下,怎样去创设一下支持儿童生理需要的环境的时候,我得需要一些抓手。我借鉴了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就是让我们幼儿园的环境能更满足儿童的各种感官的需要。其实,我们前面一再说了,儿童区别于成人有很多方面。儿童最大的学习特点就是它是直接经验,他是要通过和环境充分的互动、交流、沟通、操作才能够形成起来的感悟。如果我们成人可以通过间接经验、通过交流,但孩子必须通过什么呀,动手做。这样的一些生理需求,他的一些感觉器官能不能在幼儿园中得到满足呢?这就要我们在设计环境的时候考虑到儿童的需要。比方说,你认为在我们班级生活中,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儿童的眼睛有哪些基本的诉求呢?它的偏好是什么?大家不要用成人的立场去想,而是说假如

我们回到儿童的立场去想想,儿童的眼睛喜欢什么?我刚才请来说反馈了一下,我们请这组的老师来说说怎么样?

(互动环节)问:你认为儿童的眼睛在幼儿园希望看到的是什么?答:会动的东西,操作性强的东西,看到自己的东西,他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中随处可取的,儿童喜欢的是具有挑战性的,自己够一够就能摘到的东西。

老师想到的比我想到的要丰富的多,我们当时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系列的立足点,也是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来汇集,到底在幼儿老师的心目中,你认为幼儿有哪些需要。然后你去对应你刚才所说的需要,你审视一下你自己的班级环境,你自己所生存的这个幼儿园的环境。你所希望的、认为的那个支持儿童需要的环境和你实际生活的这个环境之间,它的距离在哪?我们就找到问题,就诊断出这个问题在哪?然后,我们就可以找到出发点,我们怎样来把这样一个差距慢慢地缩小。

这是儿童的眼睛,然后想想儿童的耳朵喜欢在幼儿园听到什么呢?他一定有他特别偏好的一些需要,然后我们进一步地去想儿童的鼻子、儿童的小手、双脚以及儿童的大脑。他作为幼儿园中生活的一个主体,他在他的班级生活中,他在他的幼儿园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特殊需要,有些什么样的需要,能不能得到满足,有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刚才所说的儿童的眼睛喜欢看到什么?在我们班级环境中的多大程度上关涉到,比方说儿童在幼儿园喜欢看到他自己,儿童在幼儿园喜欢看到动的东西,看到可操作的东西。我们还提到了图形和文字的比例关系,包括这个色彩的问题。你所在的幼儿园的哪些环境已经满足了孩子的这些生理需要呢?你可以进一步地延伸下去,进一步的去思考,这里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展开了。

除了他的生理需要以外,其实心理需要更多,儿童的各种各样心理需要在我们环境设计中都要得到满足,比方说儿童的认知、探索的需要。曾有个故事讲《鱼就是鱼》,我猜有的老师读过这个绘本。今天我说这个绘本只是想说一个基本的道理、常识,就是

我们在这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到底多大程度上追寻了儿童的认知的特点,满足了儿童探索认知的需要?鱼是什么样的一条鱼呢?其实这条鱼是一条非常心高气傲的鱼,它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它只是一条鱼,它没法走出池塘来到外面的世界。它可以交朋友,它认识一只小蝌蚪,小蝌蚪长成了小青蛙,小青蛙来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精彩世界。小青蛙带着嘱托回到了池塘,告诉小鱼它看到的一个精彩纷呈的外面的世界。小青蛙看到了什么呢?小青蛙说看到了人、看到了奶牛、看到了鸟,它就不断描绘给小鱼听。小鱼就不断地在自己的头脑中拼命的挣扎、拼命的想象、拼命的去构建人是什么样的,鸟是什么样的,奶牛是什么样的?小鱼构建出来的人是什么呢?建构出来的人是长着两条腿的鱼;建构出来的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建构出来的小鸟是长着翅膀的鱼。你就会发现所有的经验都回到了鱼的世界,鱼的基础,鱼的经验。这样也就意味着,当我们进行环境设计,当我们在提供活动区的材料,当我们在进行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活动的设计、课程目标与设定以及课程实施的时候,其实你对儿童的认知非常重要。就像这条鱼一样,如果你给他的是鸟、是奶牛、是人,你能够想象的出小鱼建构出来的是另一个不是人的人、不是鸟的鸟、不是奶牛的奶牛吗?你肯定想象不出来。因为孩子不会告诉你,我头脑里建构出来的是什么,你以为他知道了你传递给他的所谓的间接的经验,但是孩子需要通过自己操作尝试形成对于这个世界的一个直观的认识。

不仅仅是认知方面,其实我们在游戏区域设计中更要更多关注儿童自身他的经验是什么?他的立场是什么?(图片)我想这个理发店的设计比我们刚才所看到的时尚造型的设计要更多地关怀了儿童的立场。还有很多的这样的游戏区域的设计,这个游戏区域的设计我相信在你们的幼儿园中太多了,比方说特别强调操作性的,再比方说特别强调操作、探索、交往和拆卸,再比方说这样一个我称它做产业链的游戏模式。我们现在幼儿园的游戏模式单一主题,但这样一个游戏呢是一个链条状的,它让通过一个游戏的过程更多的形成对于一种产业模式的整体认知。这个东西本身可能不是源于儿童本身的生

活经验,但是儿童每天都要喝牛奶,都可能会有这样一种经验,从这种经验出发,延伸出一系列的一个游戏的主题。

我们再看这样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也是一个托班的案例,这个托班案例其实是怎样创造一个活动的环境,就是一个区域的环境。这个爬,我们都知道托班儿童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运动叫爬行。爬如果是单纯的、机械的、刻板的练习肯定是毫无意义,但是如果把我们的空间场地设计成这样一种形状,并且把它放在一个自然的环境中,并且如果你给他一点点的挑战,给他一点点的这种改造。这就不仅仅呈现了一种爬的练习,而且还有一些适当的挑战,能够够一够。比方说这里有个沙包,这里有个拱桥。如果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些情趣的话,你就会发现,孩子在游戏中他获得的不仅是一种知识的、认知的,可能还有很多分享的,是一种体验的,是一种与同伴之间怎样更好相处的一些东西。我一直觉得这样一幅图给我的感觉非常非常地温馨、非常非常的舒适,就是我们可不可以在幼儿园中有更多的这样的基于孩子需要的,让孩子的生活节奏慢下来的,这样的一种设计。

还有很多军事题材的环境设计,比方说这是一个传统的军事游戏,我们还可以有许多现代化的游戏,尤其是一种航空母舰、飞机大炮这类的现代化的,叫电子站、网络站,这样的一个军事游戏。

我们再来看看孩子心理中的规划意义,怎样在我们的环境中更好的落实。其实皮亚杰作为一个心理学家,他一再强调,什么样的规划是孩子易于化的规划,怎样从孩子的心理特质来设计这种规则。像这样规则,也许是又的是成人宣称的规则,有的是孩子讨论的规则。我们也会发现,当我们把这样一些规则都呈现在儿童面前的时候,它还是一种展现,它还是规则挂在那,就是有,是个显性的东西。如果我们把它变得隐性,就是怎样把它变得通过环境,通过一种隐性的东西来提示,暗示而不是一种直接的宣称,我觉得可能这样的规则形成更有利于儿童对规则的化。

比如像这样一种蒙台梭利幼儿园,你会发现它自身空间中的秩序感会对儿童形成积极的刺激,不要说大声嚷嚷,不是你写在那,挂在那要怎么样。从某种意义上说什么样的规则更符合幼儿,什么样的规则设计、什么样的规则意识形成。说到底是一种宣称的规则,还是一种隐性的规则,还是一定要悬挂的规则?可能我们就会觉得,从儿童心理规则的转化的角度来说,也许、当然它肯定有一个过程,但我想它要达到的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状态,是达到一种育人的状态,所以更多的还是需要什么呀?达到隐性规则的一种熏的作用。

除了这些还有儿童的色彩,这个色彩我就不展开说了。其实在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过程中,怎样来满足儿童眼睛对色彩的偏好及儿童色彩的心理认知。现在我们会发现幼儿园的环境设计中,它的色彩呢存在着太多的误区。最典型的误区是在这个色块的使用上。比方说我们看一个案例,像这样一个幼儿园这样一个色彩的设计,在多大程度上会伤害孩子。它肯定是一种伤害,我相信它不是一种积极的刺激。如果我们从保护儿童的立场上来说,这种刺激对儿童而言就是一种太多的无关刺激,它会不断提升儿童对色彩的知觉越线,也就是他的心理感受度会不断提高。他会失去敏感性,他的注意力、他的持久力都会受到环境或多或少的影响。色彩的偏好以及之间一种关系的形成,都会随年龄发生一些变化。我们来看下刚才所说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环境其实更多更多关注了儿童双手双脚。小手它喜欢怎呀就怎样、喜欢去尝试,喜欢去摸索,而不是给他一些直接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这样的一种直接的和环境的互动过程、探索过程,可能儿童会活动一种更多的体验,由环境中所积累的这样一种经验。

我记得在太平洋幼儿园看过这样一个对于人体的一种探索的过程,并且把这样的一个探索展示在它的环境中,我称它为身体博物馆。今天身体博物馆的主题叫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那么下一个阶段呢,我们身体博物馆的容是什么?人体的骨骼或运动达系统。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呈现,因为其实儿童对于自己的作品是非常珍惜的。他能想

象这个骨头,这个东西是他做的,哪个东西是属于他的,然后你把它展示在那的时候呢,其实儿童会有一种很强烈的亲和感。这是这样一种环境,我相信这样一种环境的儿童中心色彩要远远的高于我一开始呈现的那样一种环境。

再看一下美国幼儿园,它的环境中的一个设计过程。我觉得这里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环境创意来与孩子的生活,环境设计要求孩子的参与,环境的布置满足孩子的需要以及环境的评价、最终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从头到尾的这个过程,从创意到设计,因为它想设计一个与恐龙主题方案课程的进度想匹配的一个班级环境。孩子们会不断随着主题的引进而不断调整着环境中的一些元素,而且这些元素其实孩子们自己参与的东西更多。你可以看到从头到尾孩子们卷入的东西比较多,而且就是因为国外的孩子不太强调这些细法,所以他对一棵树、一棵草的画都不像中国孩子那么容易。他都是通过这样写生的方式来获得,包括这样的一个对于恐龙的身高,脖子的长度、胳膊的长度啊一些测量的过程。他都会把他通过这样一种操作活动以后,然后把它积累到他的恐龙生存的生活环境要素中去,这就是刚才这样的环境创设过程。

我们来看这几个案例。这个案例其实前面也或多或少的实际到一些案例,但我现在特别想跟大家来分享一下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这个案例是我们南师大附属幼儿园在三年前,我们在进行环境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经验。我就觉着这样一个楼梯口拐角的设计者多大程度上充分的发掘儿童为中心的元素,也就是我们一再强调的怎样回到儿童立场来形成我们的儿童意识。在楼梯拐角处原来的环境设计是这样一种布局,你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布局它的创意、它的设计、它的满足孩子的需要以及它的更替是不是在多大程度上遵循了我们所说儿童立场或者儿童中心。我们首先要去追问一下,有哪些东西是反儿童的或者是违背儿童中心立场的?慢慢地,你可以看见好多好多元素。比方说色彩、比方说图文比例关系、比方说它的可操作性、比方说它促进孩子与孩子之间交往的可能性或者说怎样让儿童成为评委,就是儿童成为我们所说的环境评价好不好,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 摘要:幼儿是独立、发展着的个体,他们是活动的主人,他们更是幼儿园环境的主人,是他们赋予了环境以生命。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促进儿童在体力、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审美等方面的最佳发展。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让孩子积累了经验,有效地促进了孩子的发展。 问题提出 现代教育观中对教育内容的界定决不仅仅指知识,态度、情感、能力方面的内容是更重要的教育内容,因此以自身发展为本,培养“完整儿童”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最新观念。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儿童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幼儿是社会生活中的个体,世界学前教育发达国家都倡导要重视使用家庭和社区的资源,以丰富、加深儿童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认识。 环境的创设中要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生活化、游戏化,又要与主题活动结合,内容的选择很重要。在主题活动中创设主题墙面环境,虽然能激发孩子们对主题活动的兴趣,但老师对指导孩子自主参与、情感分享、方法的把握有些困惑。单一的内容让孩子们缺乏机会积累经验。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小组活动时间多,活动参与者单一,老师的观察、指导全面性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我在组织、实施主题活动中尝试将我园的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结合起来,使主题活动动更加情景化、生活化、情感表达化、社会和谐化。可见,幼儿教育与社会资源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需要将主题背景下的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一、创设“会说话”的主题环境墙面。 幼儿是在自身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的,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感性经验为主,幼儿的生长发展基于生活,幼儿在生活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尤其是直接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能力,因此,幼儿园课程应以实际经验为主,只有实际化、感性化的经验,才能真正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意义。 在主题活动进行中,墙面的环境就像“骨架”一样把主题活动中的一系列活动呈现出来,使墙饰与幼儿产生互动。幼儿在进行“春天的色彩”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春天的各种现象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去公园“寻找春天”,孩子们认识到春天带来的变化。于是,我们把“公园”“搬进”了教室,在教室的一角,孩子们种植了各种花草,蔬菜。让孩子们在每天观察、照料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美丽。我们还结合我园的园本课程—科学探索,在越剪越长的探索中剪出了柳树的枝条、在粘贴立体纸中开出了迎春花,在颜料和胶水的配比中绘出了浮雕画。孩子们在自己动手探索的这些活动中,他们不仅找到了“春天的色彩”,而且在这种互动中,主动学习,我们的科技教育也得以体现。 主题背景下的环境是立体的,它是墙面、教学和游戏等环境的相互渗透融合。我们注重创设“会说话,能互动”的主题环境。以主题活动“幼儿园朋友多”为例,我们创设了可互动的环境。以往,墙面布置多是老师的事情,墙面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装饰美化教室,孩子很少参与墙面装饰,他们与墙面很少产生互动。现在,我们的墙面布置是在主题背景下进行创设的,是老师和幼儿共同创设的,以幼儿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让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例如:在“在动物园”主题活动的墙面布置中,我们出示了几张动物的身体一部分“尾巴”的照片。让幼儿猜猜它们是哪种动物,说一说它们在哪些环境下生活?结合认识自己的生肖活动,把幼儿绘画好的的家人生肖、自己生肖的图画粘贴墙面进行展示。师生、家长共同收集丰富的主题信息,进行多样的表现创造,使主题活动的开展不断深入。 主题活动的开展,使区角环境创设也发生着不断地变化,并不断丰富起来。在活动中我们会不断引发幼儿们的问题和兴趣,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并随之创设相应的区角活动环境。在主题活动开展中,我们布置了活动区,让幼儿通过设计、制作、绘画、欣赏等一系列活动参与到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中,充分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并形成相应的效果和展示。 二、充分发挥教师启发、鼓励和引导的作用。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的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我们应抓住院内外环境中的有效资源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注重室外环境的多样化,幼儿德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在看看、摸摸、说说、做做中受教育。幼儿就是在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环境对幼儿德行为和发展之所以具有价值。不仅是因为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思想因素,而且是因为儿童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了应付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对环境起到了影响甚至改造的作用。 1、充分利用环境,发挥区域环境的教育娱乐作用。 园内的每一部分环境我们都要合理利用,让幼儿通过同伴或教师的帮助在活动中充分体现教与学的功能,使之应景而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如幼儿在我的带领下,在各自的种植园地里种植芹菜、白菜、萝卜、番茄、丝瓜等孩子们通过播种,浇水、施肥,收货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体验耕作的辛劳与收货的喜悦而且还可以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以土地、青草、绿树。鲜花,翠竹为主创设自然风景活动区,让孩子幼儿充分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增设攀援区,转桥,晃板等设施的身体锻炼活动区,不仅使幼儿游戏富有挑战性,而且能锻炼幼儿德身体写作和幼儿互助能力。 2、幼儿园墙面的布置应合理并富儿童情趣,对幼儿发展有教育

意义 园内墙面的一些标语,礼貌用语,让幼儿尝试认一认,读一读,久而久之,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带抓住环境中的有效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 二、充分利用活动室的环境,活动室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 如何发挥这一环境的教育功能?首先对墙面进行精心布置,墙饰布置要讲究艺术性,这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墙饰不仅具有装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应具有教育价值。 1、墙饰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每个年龄的幼儿由于身体和智力发展的状况不同,他们的理解能力,观赏能力接受能力动手制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在进行活动室墙饰设计时,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发挥墙饰的作用。如小班在活动室布置了“我喜欢的秋天的水果”的墙饰,孩子们进行区角活动时,就会经常进行区分颜色内容不仅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还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2、墙饰内容与本班当前的重点教育目标相结合。 如中班的主题教育目标是“认识秋天”为完成目标,我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植物,天气变化,对孩子讲秋天的故事,同时,我在活动室墙上布置孩子们嬉戏庆祝秋天的丰收等情景的画面。这样布置墙饰不仅对幼儿有吸引力,还使幼儿受到美的教育和感染。 3、把墙面装饰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案

幼儿园环境创设评比方案 建湖县恒济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个由来以久的"老"话题,我们广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都在从不同的理解角度重视环境创设,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当然,也有不少的困惑,存在一些误区,因此,从这一点看,幼儿园环境创设又永远是个新话题。正因为如此,《纲要》在有关内容中高度强调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有关问题,其针对性非常强,对幼儿园进行有关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要求。 一、自我质疑的四个问题: 1、我们为幼儿提供的环境,真的满足了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了吗? 2、我们创设的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的有效性如何? 3、我们的物质环境是否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探索活动? 4、是否使幼儿与环境之间发生了积极的相互作用? 二、我们幼儿园环境存在的问题: 1、环境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装饰、展示和供参观检查者的观赏与评价上。 2、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很难得到充分而有效地实现。 3、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不能有效地引发、支持幼儿的各种活动。 4、尤其是不能有效地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三、对环境创设的设想: (一)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动态、开放的“活环境”。 1.全方位地考虑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这里的全方位应包含三层含义:(1)充分利用原有环境,发现和挖掘原有环境(含设施设备、材料)的特点,令其发挥有效的作用;(2)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3)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各种教育活动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因此,应扩展和延伸环境创设的区域。★由"大墙饰"向"小墙饰"扩展。★由活动室扩展延伸到盥洗室和卧室,将创设内容同各室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发挥相应的作用。例如,盥洗室中"节约用水"的标志;卧室中有节奏、单调的仿雨滴声。★由室内向室外扩展延伸,园内的围墙、栏杆、楼梯等都是应考虑的区域。2.教师在环境创设中不能以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实际上是教师教育观、儿童观的体现。教师不能把精力放在"我想怎样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应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上。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 3.不能盲目追求"精美"的、以装饰功能为主的环境创设,这样会降低环境创设的教育性,也减少了幼儿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的机会(1)避免较多地从色彩、质量、结构、布局等方面考虑(成人视平

如何创设幼儿园环境.docx

如何培创设幼儿园环境 一、我们的环境创设理念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对幼儿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 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 。这样一种理念指导着我们进行环境创设。让我们得以合理地创设幼儿园环境,让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直观和综合的教育,让幼儿参与和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 激,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二、我们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几个原则1、经济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坚持“低费用、高效益”的经济性原则,勤俭节约,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周围资源,就地取材。在保 证清洁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废物利用,一物多用,不浪费宝贵资源,不盲目攀比,不追求 设备设施的高档化和园舍装修宾馆化。如:可用瓦楞纸、废旧挂历纸等代替吹塑纸、纸绒纸;可用一次性纸杯、果冻盒做花篮、风铃等装饰节日环境;农村可用自然材料高粱杆、竹片、 麦秸杆等装饰环境。用玉米心制作的体育器械举例。 2 、幼儿参与性原则幼儿园是老师和幼儿共同生活的地方,幼儿有权参与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的参与体现在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等方面。在参与创设 的过程中与环境互动,“用他们的双手和思想布置的环境,会使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环境中 的事物,也会使他们更加爱护环境” 。如布置教室墙面时,可让幼儿参与进来,布置“美丽 的春天”,让孩子门自己搓柳条、剪柳叶,把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小燕子贴在天空,河里的小 动物也是孩子们的折纸作品,红太阳可以用孩子们的小手印等。因为自己参与了环境创设, 他们对春天的色彩、自然界的变化、人们的活动情况有了深刻的记忆,用语言、作品与环境对话,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3、发展适宜性原则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的生活环境 和学习环境,因此必须反映幼儿身心的水平和特点,适宜于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在其中获益,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发展。如“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小班教室环境可布置一列火车,引导幼儿学习扣扣子,每节车厢学一种系扣子技能;中班可提供“穿线板”,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想象,穿出不同形象;大班让幼儿学习“辫辫子”等。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 4、审美性原则幼儿时时刻刻生活在周边环境中,受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环境创 设首先应给人以美的感受,在构图、色彩、造型上要符合审美情趣。如室内、室外墙饰画面 的人物或动植物要形象逼真,色彩搭配协调,布局合理,富有儿童情趣,以培养幼儿的审美 能力。 A 楼三楼的油纸伞吊饰挂好了,我们班的孩子从那里经过,仰起小脸惊呼“哇,好漂 亮的伞啊!”就因为看到美丽的伞吊饰,激发起了孩子们对伞的兴趣,我们还编了一个小伞 舞来跳呢。 5、体现教师创造性原则教师的创造性在环境创设中具在非常重要作用。如楼 梯间有两根塑料管,自下而上,如果老师巧妙布置会别有一番风味,用绿色约纹纸缠住做树干,太阳花自下而上环绕上去。孩子们开展主题活动“飞向太空”,每人画了一幅图,若随 便贴显得杂乱,若把幼儿作品摆成火箭形状,再添其它东西,一定令人耳目一新。6、因地制宜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要根据各个幼儿园具体的场地情况来进行,不能盲目照搬照抄,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的幼儿园面积比较大,户外的空间很多,我们就绘制了抽象风格的艺术墙。但是如果是农村幼儿园,一共就两间教室,就不可能这样。对于园舍和基本设 施条件差的农村幼儿园更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蕴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只要建立"" 玩具、材料、空间就在身边 "的观念,照样能创设引发、支持幼儿探索的良好环境。例如:木棍、 石头是建构材料;麦杆是编制材料;田野、山头、果园、饲养场是教育空间等。画架举例。

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游戏开展

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游戏开展 儿童教育家莫利生指出,“开放教育”是“一种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及学习活动,允许幼儿选择学习内容,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简单来说,开放教育采用开放的空间和环境,设置开放的课程,采取开放的态度,运用开放的资源,对幼儿进行开始式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也着重强调,幼儿教育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游戏的方式。区域游戏正式这样一种兼顾了开放和幼儿个性发展的游戏,也受到小朋友们的广泛欢迎。 一、布置游戏环境应遵循的原则 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是幼儿课程的一部分,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儿童、引导儿童、支持儿童活动的区域环境?这是我们首先关注的问题。我们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因此,在创设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区域游戏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1.顺应自然原则 要结合幼儿园原有建筑的设计结构和风格,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和条件,如在教室的区角、走廊灯设置不同功能的游戏区域,前者适宜一些安静的游戏,后者则适合一些活泼的游戏。这样,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有限空间,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游戏氛围,另一方面也能让幼儿专注于游戏,从而减少外界的干扰和对外界造成干扰。另外,在不同的区域,要用不同的设计和不同的材料进行布置,如在游戏材料上,为他们准备了一些自制的煤气灶、小杯子、小包等,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同时放置一些半成品,如无色的围巾、手套、手帕等,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2.相容互动原则 这可以在三个方面体现,一是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参与环境的布置,在共同收集材料摆放的过程中激发游戏乐趣;二是将性质相似的区域设置在相邻的位置,让做不同游戏的幼儿能够互动;三是在布置环境的时候注意动态性,让幼儿与玩具进行互动。第二个方面如手工作坊和娃娃家、音乐表演区相邻,做好的作品可以放到家里,给孩子观赏,还可以送到表演区,给幼儿穿戴。益智区和建构角相邻,使幼儿动手动脑结合,激发创意。最后一个方面如科学探索区中,提供饲养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 摘要:《纲要》指出,幼儿园应该给幼儿们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给每位幼儿提供参与尝试的机会,并鼓励、支持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经验。区域活动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及幼儿发展水平,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环境,投放材料,让幼儿依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以摆弄、操作为主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的行为活动。作者根据自己在幼儿园的工作实践进行分析,并探讨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现状,同时总结具体对策。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材料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重在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选择有趣的内容,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想做的事情,因此,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都非常重要,它并不意味着投放的材料越多越好,更应该注重合理性和安全性原则、启发性和趣味性原则、互动性和实操性原则、计划性和针对性原则,确保幼儿可以在区域活动中主动操作、获得知识,促进他们观察、记忆、思维等各方面能力开发。 一、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现状

1.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现状。“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创设与利用环境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常规要求和空间设施等都应该有利于引导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部分地方因为经济欠发达,幼儿园数量少造成生源较多,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活动空间更无法满足幼儿们的需求。幼儿园的活动室大部分是密闭空间,活动室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这种封闭的环境将师生的活动局限在教师讲、幼儿听的层面,没有重视材料、环境与幼儿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区域环境的操作空间较为单一,基本以桌面为主,在如此单一又局限的环境中,幼儿只能重复和被动地进行教师预设的活动游戏,忽视创造性与主动性,阻碍幼儿的创造与思维,打击幼儿的操作激情。 2.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现状。幼儿对新事物的兴趣持续时间较短,合理使用和投放幼儿园材料要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并做好材料选择工作,及时、科学地更换,多层次、递进性展现材料的层次性,因此材料的选择并不是越丰富越好,也不是越精美越好,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投放合适的材料。目前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主要存在以下方面:(1)材料使用人数较多,幼儿间的纠纷不断增加,这类投放量小的材料很难实现活动目标;(2)材料在活动过程中反复使用,慢慢出现破损,材料的完整性影响幼儿们使用材

分析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条件下,环境的教育价值显得更为突出。良好的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思考,而且能引导规范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提高幼儿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能力。幼儿园班级环境是班级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班级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有效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创设,更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环境"这一教育资源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社会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广义环境观认为,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将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对幼儿的意义 (一)"环境"的教育价值 "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其教育价值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所重视。在新课程条件下,环境的教育价值显得更为突出。良好的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思考,而且能引导规范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提高幼儿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能力。儿童心理学及脑科学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他们能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实践证明,一个开放自主的生活、游戏和学习空间(环境),一种平等、尊重、宽容和谐的师幼关系,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价值非同寻常。 (二)如何创设并有效利用环境 从"促进幼儿发展"着眼,积极创设环境。这是班级创设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从事幼教工作多年,通过调查、观察发现:很多幼儿园环境布置表面看来整齐、美观,有的甚至花里唿哨,很具有观赏性,但实用价值不高。原因在于这种环境布置单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很少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及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布置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1.从幼儿的角度,以幼儿的眼光来创设环境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墙面装饰中体现幼儿认知特点,色彩上以艳丽的纯色为主;造型以稚拙、简洁为主要表现手法;内容应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主。环境布置还应注重幼儿的年龄差异。小班幼儿活动室墙上布置多种不同情态的拟人化的动物比布置山水画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喜爱程度;中大班墙面以"我长大了""升班了"为主题布置,配以自己穿衣服、系鞋带等画面,可以激发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2.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 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而仅仅由教师单方面策划、忙碌、布置好了之后,对幼儿说声"请进"的做法,只会在无形中扼杀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精神。教师在创设境的过程中,如果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不仅能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而且能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支持、启发、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 环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是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发现的欲望,探究的兴趣,实现幼儿的主动发展,因此,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产生与环境互动的效应上。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提供的环境材料,都应积极支持、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 三、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对于工作在幼教第一线的我来说,对环境有很多的困惑,就班级环境布置而言,主要存在一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的方法

主题背景下班级环境创设的思考与实践 皮亚杰说过:“儿童认知发展要在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显性教育和隐性表达的重要因素,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丰富的环境能吸引着儿童,激发着孩子的构思、想象和创造,从而使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幼儿要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如何创设主题背景下的环境,让环境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在和谐、优美、有效的环境中让幼儿的情感、能力、经验、知识等得到发展?使环境能更好地为主题目标服务?通过主题环境的创设,让家长更乐意参与并支持我们的主题活动,我们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一、环创从话题的选择开始 我园的课程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主题活动需要教师筛选、统整各种资源,选取适宜于幼儿当下发展需要的内容去进行。对主题、话题教育价值的分析是环境创设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反思,我们意识到主题的选择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主题的教育价值、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发展需要、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等因素。在确定主题内容后,深入分析主题的核心价值,分解小话题,小话题应与各领域的学习有效结合,体现幼儿较为深入地探究。 如:中班主题活动《小鬼在长大》,在升入中班后,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仍然存在问题,于是设计了这个话题,希望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从“我”出发,关注自己的外表,身体的变化,更多地认识自己;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学会友好相处;学会照顾他人,照顾自己,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这样一个主题中包含的内容是很宽泛的,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要在墙饰上呈现,究竟在墙面上呈现哪些内容是需要我们去筛选的,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呈现也是需要教师考虑的。在此话题中核心是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变化与成长,我们将成长与变化分为身体上的、能力上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意志品质上),所以我们选择这样一些内容:我的变化在哪里(身体上的变化和能力上的变化);我会交朋友;看,我多能干;我家住哪里。(照片+举例) 通过亲子任务的形式,孩子们和家长一同收集了从小到大的一些衣物,我们把这些可爱的小玩意展示在储物柜里,他们自由活动时间就来这里试一试、比一比,发现已经穿不上这些衣服了。通过有趣的体验,他们明白了:原来自己长高了、长重了。他们又开始讨论起“小时候和现在的不同?”,在家长的协助下,孩子们带了许多小时候的照片,我们便一起观察、比较,发现了自己的变化分为:身体上的变化和能力上的变化,并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幼儿园室内外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幼儿园室内外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应是来源于幼儿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幼儿发展的过程,其成效应反映在促进幼儿发展的结果上。根据幼儿园物质环境向度的全方位考虑,我们再来细致地探讨一下如何更好地创设和利用幼儿园室内外物质环境。 (一)幼儿园室内物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1.室内活动空间的合理规划 可根据各种活动的不同性质和功能进行区城划分,活动室需要有便于幼儿移动、建造、分类、创造、摊放物品、制作、实验、装扮、与其他幼儿一起活动、存放物品、展现作品以及便于个别幼儿、小组和集体活动的空间。 改造睡眠室为区域活动室,原活动室与可移动的睡眠室合二为一;利用走廊开设种植区域、动物养殖区域;将区域活动集中设置或分散设置,资源共享。.室内其他空间的创设与利用 墙面:应创造富有童趣化、艺术化,鲜艳明快的色彩墙面,最好有可操作空间,会给幼儿以亲切、喜悦、参与的感觉。所有的东西是根据幼儿的身高来设计的,这样便于幼儿观察和选择。一米以下,以幼儿装饰为主;一米以上,师幼共同完成。尽可能使用可变性强的软墙,可以随时对布置在软墙上的材料进行拆除、移动、更换等。 楼梯:要充分合理利用楼梯的墙面和地面,如靠右行走的规则脚印和幼儿作品展览等,同时要保证楼梯的安全扶手及防滑的表面,便于清洁。 天花板:可设置便于悬挂玩具的移动装置。 走廊:走廊的光线充足,可适当种植植物和摆放盆盆罐罐,并安放在能及时被观察的处所。 (二)幼儿园室外物质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幼儿园室外物质环境的创设要合理安排空闲角落与场地,充分利用园内自然物,场地设置要富有变化,有平地、缓坡、土坑、阶梯、木屋、帐篷、迷宫、树丛等,幼儿在这样的场地上游戏,将获得自然而均衡的发展。另外,还可以提供轮胎、木桩、板条、水管等各种废旧材料和自然物,供幼儿创造组合,以引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和多元化经验,满足他们身心健康、认知建构、交往合作等方面的需要。

幼儿园阅读区环境创设的策略

幼儿园阅读区环境创设的策略 幼儿园的阅读区是幼儿发现语言“魅力”、产生阅读兴趣的 地方, 阅读区的环境创设与幼儿的阅读成效有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区的发展性、适宜性对幼儿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 持续的时间有很大的影响。 我园每个班级的阅读区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图书, 却存在以下不利于幼儿自主阅读的问题: 阅读区的空间选择比较随 意, 有的光线较暗, 有的环境嘈杂, 使幼儿不能静心阅读; ②图书未经筛选, 不分年龄段随意摆放在一起, 不能满足不同 年龄段幼儿的阅读需求; ③阅读材料一学期中基本不更换; ④图书内容不够贴近幼儿生活, 不易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 基于上述情况, 我园对幼儿园阅读区的环境创设进行了探索, 提炼了阅读区环境创设的经验, 指导教师有效地创建阅读区, 从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一、选择明亮安静的位置 根据幼儿的阅读需求, 阅读区的位置选择应把握“明亮”“安静”两个基本原则, 也就是说 , 阅读区应选择光线明亮的 地方, 并尽可能安排在较安静的区域。根据“明亮”“安静” 的要求 , 我们一般将阅读区设置在教室东南角或是西南角靠 窗处, 一是因为朝向南面的地方光线充足; 二是考虑这里一 侧是墙壁 , 能形成半开放式的格局, 营造一种安静、安全的氛围, 同时能吸引区域外的幼儿前来参与阅读活动。

阅读区必须与表演区、建构区等区域分离开来, 减少不同活动对幼儿阅读的影响和干扰, 一般两旁可设置科学区、 生活区等相对安静的区域, 便于幼儿专注地阅读。 二、布置温馨美观的环境 教师如果希望幼儿爱上阅读, 首先要吸引幼儿来到阅读 区, 使阅读区成为教室里最舒适、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对于 幼儿来说 , 阅读区应该是温馨美观的。我们的做法是: ①铺上 一层色泽柔和的地垫或地毯, 浅蓝色、淡绿色均相宜; ②准备 几个干净美丽的抱枕或坐垫, 如可爱的动物造型、柔软的爱 心抱枕 ; ③放上与教室里桌椅不同的可爱的小桌子和小椅子; ④提供能够充分展现图书封面、与幼儿身高相符的书架或卡 通书袋 ; ⑤根据图书的不同性质与种类选择适宜的呈现方式, 或挂、或平铺、或垒高、或排列等, 保持视觉的美感。 为保持阅读区的规范、有序, 图书要放在相对固定的位 置, 并贴上标签, 帮助幼儿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标签可以根 据不同的年龄段进行设置, 如小班用小动物、常见水果的贴 纸, 中班用常见的图形或简单的数字, 大班用文字或图形和 数字的组合。此外, 教师还应制订浅显易懂的使用规则, 并用 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 以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 使活动能 有序开展。 三、划分不同功能的区域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将阅读区划分为一定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改善方法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改善方法 (一)创设丰富的、科学的物质环境。 1、重视三维空间的充分利用。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接受各种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促动幼儿的无意识学习的水平,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吸收知识。 (1)在室内外的地面可画上各种图形、谜宫,涂写上颜色或数 字、字母。增大幼儿受信息刺激的机会和供幼儿游戏使用,并通过游戏巩固学过的知识或获得某方面的煅炼。如在地面上画上中国地图,通过各种游戏形式,理解祖国辽阔的疆土的区域划分和分布,增减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又如“跳蜗牛”在蜗牛背的螺旋形上分格涂上鲜艳的颜色并写上数字,协助幼儿做辨色训练和巩固数字的理解。 (2)?空间布置是通过在空中吊挂各种具教育性和装饰性的物品来实现,而且更换方便。如一年当中有很多节日,而且有的相距时间较短,其布置花费时间较多,用空间布置去配合节日的主题教育是最好不过的了,例如中秋节的灯笼,国庆节的国旗、国徽等。 (3)墙面布置的作用除美化幼儿园外,还可在室内外开设绘画区、拼图区、自然风景区,科常区作业展览区、天气记录区等,充分发掘可操作性的布置,并根据教育需要灵活更换用途或内容。如要求幼儿观察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用自然物如:树叶、草、花、小动物模型,标本或图片布置在墙上,立体画面直观、生动、富有情趣,从而通过幼儿观察、动手布置,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又符合寓教于游戏中的原则。 2、环境创设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多数幼儿园的布置内容单调,多为动物、花草、树木、小朋友等。作者参观了很多幼儿园,经常见“一棵大树”就占用了墙壁的很大面积,但又没具备什么教育作用,显然是教师为了完成布置任务而已。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幼儿注意对象广泛、好奇心强的特点,布置内容系统与教育相适合的环境。如在同一个楼梯墙壁,由下而上创设一组系统的安全教育图,用故事的形式,通过主角移动,出现不同的安全教育情景。遇到火警拨“119”,过马路要走人行 道,让幼儿在每天上落楼梯时接受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自我保护的水平;在迎接香港回归的日子开辟一个分期知识园地“香港知多少”,每期一个主题,要求幼儿在家长、老师的协助下,用不同形式(图画、剪报、手工制作等)收集相关的资料,布置园地。 3、注重幼儿参与创设环境过程的体验。 以往幼儿园的环境一般都是由成人为幼儿提供,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参与到环境布置中去,结果影响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所以,现今幼儿园应该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概念和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概念和原则 环境建设是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重视幼儿成长和学习的环境,积极开发和利用环境因素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巨大潜力是当今幼儿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高度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总则”部分的第四条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组织和实施”部分的第七条,又提出了三条具体的要求。如何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环境,是我们所有幼教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环境创设的概念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等有形的物质,精神条件主要包括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其中集体氛围、活动气氛、师风园风等可归于文化环境,师生关系、教师的教风和人格特征可归为心理环境。 幼儿园环境既有保育的性质,又具有教育的性质。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创设幼儿与环境积极作用的活动场景,把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发展的过程。 二、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从我们的检查来看,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总的来说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重观赏,轻教育。幼儿园环境固然要体现孩子的特点,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有教育意义。很多幼儿园只图表面上的漂亮、花哨,而忽视了环境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环境创设千篇一律,没有明确具体的目的。甚至有些环境设计由于色彩和内容的不适,引起孩子烦躁不安的情绪。 (二)重教师,轻幼儿。环境创设教师动手多,孩子动手少。从成人角度出发多,从孩子角度出发少。往往是教师费了很大功夫,也费了不少钱,但对孩子的影响却不大。 (三)重购置,轻创造。很多幼儿园,特别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幼儿园,过分追求与城市园的一致,墙饰材料、教具玩具、室内设施外面买的多,自己做的少,成品材料多,半成品材料少,高档次材料多,废旧材料少。 (四)重静态,轻动态。环境设计静止不动的多,活动的、可更换的设计少。往往是墙饰一劳永逸,孩子作品一贴多年。 (五)重物质,轻精神。只看重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忽视了人际关系的建设,忽视了师德师风的培养,忽视了园风班风的形成。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园教师没有经验,又缺乏幼教理论的指导,外出学习机会不多。简单想到了一些办法,或者学到了一些皮毛,但对于幼儿园环境的作用没有深入的理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多学习、多参观、多研讨,以提高自己创设环境的能力。二是懒得动手动脑,只想一劳永逸。有些幼儿教师不大热心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不够,只满足于照本宣科,缺乏创新进取意识。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增强教师的责任心、进取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环境创设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指教师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任务和幼儿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 (一)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原则。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使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环境创设时要目标明确,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相一致。幼儿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研究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今天的幼儿教育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教材、结构的开放、完整幼儿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模式等等,都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而且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于是区域活动便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并获得幼儿教师及孩子们的喜爱。幼儿的主体性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感知来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显然,环境在区域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探索如何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在区域活动中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具有开放性的环境,体现幼儿园特色,使其发挥环境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环境及材料作为区域活动的基础,是幼儿构建知识的依托,良好的环境还容易建立起和谐、自由、轻松的教育氛围,有利于推动幼儿教育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2、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参与者,有利于培养其任务意识,有目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讨论决策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活动区域,体现合理、开放、宽松的教育理念,使幼儿获得充分、和谐发展。 2、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3、引导教师克服区域环境创设过程中在目标上的盲目性及对环境认识的片面性。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区域活动及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供研究参考,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前瞻性。 2、调查法。通过观察、座谈、问卷等方法把握研究动态,收集事实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3、行动研究法。即通过对各班区域活动组织情况的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制定措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得出结论并在实践情境中进一步检验这些结论。 4、总结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召开有关研讨会、观摩会等,积极推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效经验,及时指导做好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资料积累工作。 五、相关概念 1、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以个别化学习为前提,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材料、玩具和学具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拼搭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2、环境创设: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指以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目标的,在幼儿、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下,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影响、美化和积极利用,使之更加适合幼儿成长的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 六、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1、选定课题,成立课题组。

幼儿园小班主题环境创设的策略

幼儿园小班主题环境创设的策略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课程指南》中又提出:“应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由此可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就像是一位不会说话的教师。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的今天,主题环境的创设又是一个必要环节,只有给孩子们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才能更好地体现与巩固主题教育,才能开创一个教育的新纪元。所谓主题环境就是包括围绕主题活动所创设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环境,包括主题墙面、主题区域、主题游戏等环境的创设。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环境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把环境的创设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与游戏情景相结合,在一种生活化、情景化的环境中与其产生互动,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经验与做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主题环境,让幼儿在家庭式氛围中快乐成长 幼儿园课程回归幼儿的生活,是当前课改的核心理念之

一。生活化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源泉。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决定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必须是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的。生活化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现实背景,不考虑现实生活背景的环境创设不可能真正是适宜儿童的环境,众所周知,幼儿年龄越小,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也越密切。小班幼儿刚刚离开关心呵护的父母情感特别脆弱,容易产生情感缺乏感。创设一种家庭式的氛围就尤为重要了,使幼儿感到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能使幼儿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得到发展。我国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就十分提倡生活教育,特别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经验中选取环境创设的内容,让幼儿感受家庭式的氛围。 1、主题环境创设注重幼儿生活经验迁移 我们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不难看出,新教材《学习活动》中的活动内容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的,主题活动的开展尤为注重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主题情景下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感受。因此,我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主题的核心内容与要求,来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与内容。变以往装饰性的环境为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将主题活动的内容融入到整个活动环境之中,并根据各主题的要求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各类环境,并注重生活经验的迁移。如在开展小班“娃娃家”的主题活动时,我们的环境创设是以点状式呈现的:在一个区域里,我们设计了“亲亲一家人”,摆设了宝宝和爸爸妈妈的合影,温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有效性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有效性 班级可以说是幼儿在家庭之外最先接触的生活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班级中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会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它对置身其中的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但调查表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特别是墙面装饰和区角布置,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由于这种环境创设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有感于此,笔者认为:准备和运用一定的材料,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幼儿园的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班级环境创设尤其在幼儿发展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不仅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了互动效应。要做到环境创设的有效性,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问题:一、以幼儿的眼光和

需要来评判环境创设教师必须要改变观念,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班级环境的创设,把区域和墙面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教师的角色要从原来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本学期,我们班的主题活动有“我上幼儿园啦”在主题环境创设的时候我们每时每刻都关注班上的孩子,观察孩子们的兴趣点和需求,激发他们创设墙饰的积极性,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然后,要将收集布置的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可以结合主题课程活动的不断推进,我们创设了“我的全家福”、“快乐的一天”“小手真能干”、“我行我秀” 等主题环境,孩子在环境潜移默化下,更加积极参与到主题活动中了。 在整个创设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以自己的审美观或标准去衡量幼儿的作品,不应对幼儿的作品看不上眼,更不该采取选“优”方式展示少数幼儿作品或让少数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参与布置。但是可以与幼儿一起根据作品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加工修饰,如:边框修饰、背景衬托、创意组合等,引导幼儿的审美观。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教育者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班级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

《以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

以为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我猜有的老师听过,但是今天中午我们吃饭的时候我们殷主任给我打气,说好的东西值得一再地分享,所以我想尽量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把我曾经和大家分享过的一个话题再做一遍沟通。能不能举个手,我大概了解一下有多少老师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话题。好像没几个,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多。 刚才张老师给大家做的一个引导,是更多的关于项目建设的问题,就是接下来这个课程该怎么来研究,用什么样的方法,做哪些准备以及最后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成果。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个话题呢,是一个非常非常微观的,但说老实话,我哪有资格讲这微观的问题。我是一个做政策研究的,政策研究几乎都是非常大的,曾经跟别人要钱的这样一个偏重于财政投入这样一个方向的一个具体的研究内容。我现在做的比较多的呢,应该更多是PPP模式,就是这样一个,做的财政部的一个委托课题。这个环境的这样一个话题是10年开始做政策的时候,在调研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基本的想法,感觉就是为什么我们幼儿园的环境长得那么像,是不是可以比较有个性一点,比较独特,比较的像我们人一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每个人的风格,每个人的特点,就像我假如让我坐在那讲,我可能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但是你让我站着讲我可能立马觉得自己思路比较清晰,至少自己不会睡觉。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这个话题有一个核心的关键词,在我看来叫“儿童中心”。因为课程游戏化,它是我们这个项目接下来要做的一个内容。但是,刚才张老师也讲了,什么是课程,什么是幼儿园的课程,我相信它应该包括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样一个关于环境的这样一个块面。环境一定是我们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投射点。环境是怎么来创设以及如何创设,我更多讲的是一个观念性的东西,也就是怎么样以儿童为中心的这样一个观念来引领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这个环境可能是一个大大的环境,也可能是一个非常小的,哪怕就是一个区域的一个具体的环境的一个设计。它可能是大的,也可能是小的。这是一个环境设计的核心,不是我想要说的,因为既然我是做大的研究的,所有我可能更多是希望通过环境创设做一个引导,也就是生成一种特殊的文化风格,叫儿童中心的教育文化。 儿童中心的教育文化从哪来?咱们中国的文化是不是能够承载这样一个无声的期待,或者说承载我们学前人的所谓的一种教研梦想的。我想其实可以去追溯一下,怎么去追溯呢,我们来看一下,我自己做了一个文字上的一个追溯,去查一查中国文化的一个文化起源。中国文化的文化起源,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些文献中加以挖掘。你会发现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